藏族舞蹈范例(3篇)

来源:网络

藏族舞蹈范文篇1

关键词: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继承和发展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一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小胺攮、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运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注: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同时还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舞蹈理论与舞蹈美学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论是解决什么是舞蹈,怎样舞蹈的问题,而舞蹈美学则解决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和如何表达情感、体会美感的问题。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

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注:萨典·贡嗄坚赞:《乐论》[M],第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灵巧、多变,充分展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的舞姿,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矫健雄姿,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记载外,在民间歌谣中也有许多记述。如《中国歌谣集——卷“打开歌门”》章节中就记录了大量的传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中册,第2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

从以上舞蹈时对人体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动作非常丰富,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舞蹈者,对于“妖娆”的腰、“摇摆”的腰运用的非常讲究。不管是以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还是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腰部轻软摇摆,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以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美。女子的腰部动作在“热巴舞”和牧区“果卓”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她们的各种翻身动作,侧腰、下后腰动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状态。“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另外,在民谣和古籍中,认为“膝窝”、“膝盖”是“最灵处”,“要颤动”并被形容为“风轮”、“轮子”。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

正如藏文古籍所指(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第131页,木刻板。)“歌舞剧(戏)是:往事如同语言一样,用形态表达各种语言的歌舞剧,它主要靠舞蹈者手、头的各种变化,如卷羊毛时手的动作反复多次后形成优美、迷人的舞”,可见,双手的动作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我们在观看藏族不同风格的舞蹈时会发现其双手的动作是非常丰富的,极富有活力。双手动作在藏舞包括藏戏舞蹈中已经演化成千姿百态的舞蹈语汇,如藏戏舞蹈中的手势与戏剧语汇融为一体成为藏戏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同样,在羌姆舞蹈中不少舞全靠手势动作来展示内容;热巴舞中的“颤肩舞”;果谐中的双手前后甩动和胸前划摆,至于“手镯舞”中海螺手镯舞的手势动作就更加丰富。藏戏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势动作直接反映生活,随着剧情、节奏的变化,手势动作也跟着变化,双手始终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舞动,并为升华情感需要而创新、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民谣和古籍中还提到“双脚是锅庄的滚球”、“双脚是舞轮”、“脚下没有刺”、“脚步脚尖要灵活”,脚是舞蹈跳动、踏节的关键。要求舞者的脚像“轮子”、“滚球”般灵活多变,如果说手势动作是“噶尔”歌舞,脚部动作则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时要如同“脚下无刺”,踏着强有力的节奏舞起来。藏族舞蹈的双脚动作灵活轻巧,节奏鲜明,脚步热烈而整齐,如,踢踏舞步活泼、清爽,踏出的节奏热烈、坚强有力而轻重分明;果谐舞步是典型的集体舞步,舞蹈充满了劳动气息,在粗犷昂扬的歌声中步伐整齐而富有生命力;昌都果卓的“亚巴舞”步,虽没有音乐,但音乐产生在双脚有力的跺踏声中,一种振天的声响回荡在舞场上空。此外,民谣和古籍中还谈到头部动作,“头是舞的摇晃处”、“做右手势动作和向右行进时头向左看,左动作要反

姿,做下面动作时向前看”。从中不难看出不少藏舞的规范程度和形体和谐运用的美学特征。藏舞中的头部动作也是非常丰富的,有绕头舞、甩头鞭舞、前后甩动舞、左右甩动舞等,这些都是舞蹈内容与形体变化紧密结合具有独特头部动作的舞蹈。

以上分别针对舞蹈者各种形体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运用作了简要论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谣和古籍中的论述也较多,如女性“全身姿态要柔软”、“体态轻捷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从背影看好像没有臂部,从前面看好像无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壮”。这些形体要求在当时可能属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愿望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思想。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那么怎样的形体才算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谣中反映出来的舞者的形体要求就体现着藏民族的审美意识,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

除了以上舞蹈形态动作的审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来创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藏文舞谱”(注:《康嗄尔新旧卡羌姆原词告示》[Z],第169页,手写本(藏文)。)就有一条用“比喻”的方法创造舞姿的论述,认为用“比喻”的方法可以丰富人的想象,从而产生新的联想,如“雄狮抖搂绿鬃在火中燃烧”,“大鹏展翅飞翔”(注:《中国歌谣集——卷》[C]“打开歌门”章节,第8页,1989年。)。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虽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学会鹿卧地的美姿;虽不是鹰生的小鹰,要学会鹰展翅飞翔;虽不是鱼生的小鱼,要学会水中鱼尾闪耀;虽不是狮生的小狮,要学会雄狮的骄姿”。还有日喀则歌谣中“央扎姆拉,这舞叫左右舞,左右兔子蹦,左右狐狸藏,左右狼爬行”。舞姿中还有众多例举,如“走马步”、“野马跑”、“鱼穿梭”、“雀开屏”等等。目前藏族舞蹈中动作名称沿用动物姿态的比较多,但完全模仿动物姿态而保留的比较少,这是因为动作向更加舞蹈化方面发展的原故。总之,“比喻”的手法丰富了藏族的舞蹈,从而形成了丰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语言。

藏族舞蹈范文

关键词:颤膝;一顺边;自娱;宗教;训练价值

中图分类号:J7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94-02

藏族舞蹈在表演风格上,舞姿优美、连续自如、矫健有力、朴实无华、潇洒自然。在学习藏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准确的把握好藏族舞蹈的特点和舞姿之间的相互衔接,还要求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尤其是膝关节需要较高的灵活性,才能把藏族舞蹈的美感表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藏族舞蹈时,由于藏族舞蹈本身具有的宗教文化气质,在学习藏族舞蹈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这些方面也可以体现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训练价值。

一、藏族舞蹈对身体的训练价值

舞蹈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舞蹈的训练来提升身体的了灵活性、协调性。藏族舞蹈作为非常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之一,其对于学生的身体训练价值很高,因此如果能较早的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藏族舞蹈学习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藏族舞蹈来提高学生们的肢体、关节的灵活性,为学生们在后续民间舞蹈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藏族舞蹈利于训练膝关节的颤与屈

在藏族舞蹈中,舞姿动作对于膝关节的颤动和屈伸要求非常的高,例如藏族舞蹈要求膝关节的屈伸、张弛必须自然稳健,通过膝关节的屈伸、张弛来使身体发生起伏,从而体现出藏族舞蹈所具有的舞姿特点。藏族舞蹈的动律特点在“弦子”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藏族舞蹈的训练应该是从训练膝关节的颤与屈着手。在学习中注意屈伸、撩步组合,做到膝关节的屈伸是连续的以及膝关节的屈伸是不完全的;在各种舞步的训练中,应该是通过膝关节来发力的,例如在踢步的训练中。藏族舞蹈对膝关节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其训练效果并不能得到立即表现,所以要求学生在藏族舞蹈的日常学习中,对膝关节的训练从快到慢,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得到提升,柔韧性以及灵活性的提升又会为学生学习其他民间舞蹈作出了铺垫。

(二)“一顺边”对于肢体协调的训练价值

一顺边在藏族舞蹈中非常的多,一顺边舞蹈要求舞者的身体动作偏向同一个侧面,这样舞者的动作看起来就像波浪一般,因此一顺边具有了一种仿佛如波浪起伏的美感。由于藏族人们一般生活在高原地带,繁重的劳动生活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了宗教情感,因此藏族舞蹈具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坐胯的是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要求舞者的上身放松且稍稍偏向前面,同时有节奏的保持膝关节的屈伸、颤动。由于藏族舞蹈的这个特点,藏族舞下身应该是主动的,上身通过下身的带动来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从下而上的层次感。“弦子”的靠步中,要求舞者的头、手、脚都偏向同一侧;在跨悠步跨腿时,跟“弦子”的靠步类似,都要求头、手、脚摆向同一个侧面,膝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也是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舞步,在日常的藏族舞蹈教学中,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一顺边”的动作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灵活的控制自己的身体部位,来在某个时刻完成“一顺边”动作。由于“一顺边”在藏族舞蹈中非常常见,因此藏族舞蹈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二、藏族舞蹈对情感开发的价值

舞蹈本身具有的魅力是非常大的,人们可以通过舞蹈来感受美得真谛,引导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学生在学习藏族舞蹈的过程之中,不应该只注重动作姿态、舞步衔接等方面的内容,还要注重在学习藏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藏族舞蹈中蕴涵的“情”,这也是学生学习藏族舞蹈的目标之一。藏族舞蹈对学生情感的开发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娱自乐的个人情绪表达、宗教情感的培养。

(一)自娱自乐的个人情绪表达

舞蹈本身具有的一个特性就是自我娱乐性,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在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的时候,由于语言无法来表达,于是就通过肢体的运动来表达,因此舞蹈最开始就是表达个人情绪的手段。民间舞蹈最大的特色就是这种具有表达个人情绪的功能,而在藏族舞蹈中,也有很多体现,例如在藏族舞蹈教学中,有一种叫做“锅庄”的表现形式,男女站在两侧边唱边舞,有的时候,人们混合在一起手拉手一起舞蹈,来表达内心的快乐之情。即使我们不能亲临现场观看舞者的舞蹈动作姿态,来感受他们的喜悦之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在快乐或者悲伤的时候用舞蹈来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把自己的“心声”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藏族舞蹈时,要最大化的把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中,让心灵随着优美的舞蹈而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利于培养宗教情感

藏族舞蹈的形成,很多都是取材于宗教活动,例如藏族舞蹈中有很多的类似于行礼的动作。在目前的藏族舞蹈教材中也有体现,例如很多动作都是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上扬,这些动作都充分的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在藏族的重大日子里,也会有一些非常优美的藏族舞蹈,其中很多舞姿也体现出宗教文化。如何在学习中体会到那一种宗教情感呢?一方面需要学生加强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过程,另一个方面还需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正确的舞姿来感受那一份宗教情。

受宗教影响的民间舞蹈并不只有藏族舞蹈,就目前所知的民间舞蹈,大部分都是受到宗教的推动。民间舞蹈发展到现在,已经慢慢的由宗教舞蹈转变成为民俗舞蹈。目前的民间舞蹈教材中,虽然记录了藏族舞蹈的各种舞蹈动作,但是教材上的内容并不能完美的再现那种宗教舞蹈场景,因此来时可以采取播放视频的手段,来让学生进一步的感悟藏族舞蹈中蕴涵的宗教情感。

三、藏族舞蹈的训练对民间舞蹈的宣传价值

民间舞蹈相比较现代流行的其中舞蹈,其在训练上难度更大,而且比较枯燥,不仅需要学习者很好的控制好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还要求他们反复的揣摩每个动作的之间的衔接。另一个方面,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很多人认为民间舞蹈是很“土”的舞蹈,学习民间舞蹈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些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其他舞蹈,这导致民间舞蹈正一步一步的走向没落。要想避免民间舞蹈的流失,就必须加强对民间舞蹈的宣传。而在众多的民间舞蹈中,藏族舞蹈的学习难度相对而言并不大,而且藏族舞蹈的舞姿具有舞姿优美、自然潇洒、沉稳有力等特点,这些优点都是可以用来吸引喜爱藏族舞蹈的人。在低年级班级里开设藏族舞蹈训练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藏族舞蹈的魅力,还可以让藏族舞蹈得到继承发扬。

四、总结

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训练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等;另一个反面由于民间舞蹈的特点,通过藏族舞蹈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对个人情绪进行宣泄,也因为藏族舞蹈所具有的宗教文化气质,因此藏族舞蹈在开发学生的宗教情感上也大有裨益;同时藏族舞蹈的训练能够起到一种宣传民间舞蹈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间舞蹈。总之,藏族舞蹈在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很多,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几种价值,为民间舞的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靓靓.浅谈风格性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本质魅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18-20.

[2]杜鹏.试论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1):58-60.

[3]格桑吾珠,王东.藏族原生态民间舞蹈与学院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关系研究[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15-119.

藏族舞蹈范文

关键词:藏族;民间舞蹈;艺术;特性

中国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96-1

一、藏族民间舞蹈概况

藏族是聚居在我国境内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藏族民间舞蹈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藏族劳动人民依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直接进行的艺术创作,并在各地区群众中得到流传和传承的舞蹈形式。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形体动作,就藏族民间舞的现状来看,类别形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二、民族地域性的艺术特性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民族,藏族文化艺术的形成受地域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藏区文化,因此藏族民间舞蹈具有了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点。一般来说,藏族民间舞可分为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具有优美翩跹的舞姿、独特的舞蹈风格及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地域文化和艺术继承方面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锅庄舞是以歌舞结合、载歌载舞为形式的自娱性集体歌舞。锅庄舞曲调悠扬明亮,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女性动作飘逸含蓄,男性动作激昂奔放,是最能显示藏族人民骠悍气质的舞蹈品种。

三、即兴适应性的艺术特征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个悠久深邃的历史文化载体,在继承了传统舞蹈的体态动作、艺术形态基础上,将生产劳动中的群众自娱性融入到舞蹈当中,逐渐形成了群众即兴发挥、易学易懂、即兴适应性的舞蹈状态。这种即兴适应性使舞蹈有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表演者根据情趣灵感即兴发挥部分舞蹈,迎合了民众的喜好和舞台场合的表演需求,使舞蹈内容和形式别具一番新意。

歌舞已成为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自娱性的舞蹈形式已融入进民众的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藏族民间舞蹈汲取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新的艺术养分,在创作者的精心编排下,表演者即兴发挥,使藏族民间舞蹈具有更加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舞台交融性的艺术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藏族民间舞蹈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藏族民间舞蹈是以原生态为基础,结合了时展和现实生活,将其舞蹈风格、基本动律、舞台服饰进行再创造的新型舞蹈形态,它既保留了藏族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又符合了舞台艺术发展的审美要求和大众的意识,使得原生态民族民间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这种创新与融合是藏族民间舞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也是未来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对藏族民间舞发展的思考

当前以藏族民间舞蹈为素材的节目中,多由慢到快,抒发出来的情绪比较单调,对舞蹈的动态造型较为忽视,舞蹈形式的表现力也较弱,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深刻。若能够采用“情感冲动作”的办法,加强动作力度的对比,将动作伸延开来,就能展现它更具豪放挺拔的舞蹈气质,更加适合表现人的深沉情感和骠悍的民族性格。传统是基础,发展就是超越。我们要继续挖掘和开拓藏族民间舞的多重表现力,多方面地反映人的思想情感,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新藏舞。

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魅力,是艺术家们研究民俗民间文化的重要素材来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藏族民间舞蹈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些濒临失传的舞蹈得到了抢救,一些逐渐被遗忘的舞蹈陆续得到发掘、整理和重新介绍。其中,许多民间舞经舞蹈编导整理加工被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些民间舞反映了新生活面貌,歌颂了现代人民的幸福生活,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面对不同形态的藏族舞蹈,我们不能一味的封闭保守,也不能过度的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能够理性的对待这些瑰宝。一方面,在保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面对原生态的藏族民间舞蹈,我们应该以十分尊重和科学的态度尽量保持和突出藏舞的特色,认真发掘整理,将其完整的保存下来,使其特有的民族风采和地方特色世代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品味和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因而,在继承传统舞蹈和学习外来文化时要保持必要的张力。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创新,要从生活出发,从内容着手,结合观众合理的审美需求,开展多层次、多侧面、多样化的舞蹈创作,为藏族舞蹈注入新的生命力,使藏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变得多姿多彩,更加具有时代感和感染力,创作出雅俗共赏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何永才.舞蹈概说[M].拉萨:人民出版社,1988

[2]李加才让.藏族果卓舞文化审美特征浅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09).

[3]杨晓华.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J].群文天地,2011,(13).

[4]石胜.论藏族宗教舞蹈艺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0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藏族的文化艺术范例(3篇)

    - 阅0

    藏族的文化艺术范文篇1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艺术教育,教育是不协调不完整的。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云计算就业方向范例(3篇)

    - 阅0

    云计算就业方向范文目前,华为的云计算形成了两大鲜明的特色:一是注重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强调为客户带来实际的价值,华为的“云”不只是飘在天上的,更能化为地上的“雨”;二是华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