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1

关键词:芦笋;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76-1

在北方冷凉地区危害芦笋严重的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蓟马)、木蠹蛾、夜盗虫、十四点负泥虫。

1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

1.1蛴螬

又称为白土蚕、白地蚕。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蛴螬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幼虫主要咬食植株的根茎及根盘,严重时造成植株萎蔫枯死;成虫具有隔日出土的习性,昼伏夜出,主要危害芦笋的茎、叶和花。

秋耕或初冬翻地时,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可以使其被冻死、晒死或者天敌取食。蛴螬发生盛期用毒土法进行防治。一般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或者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2-3公斤,与细土混匀撒施。定植后的大田可结合培垄,每亩用2.5公斤3%辛硫磷颗粒剂混细土8公斤撒施,对蛴螬幼虫防治十分有效。成虫为害盛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2.5%功夫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进行灌根处理。

1.2蝼蛄、金针虫

蝼蛄对芦笋苗床的为害特别厉害,吃掉种子并咬断幼茎及根系,幼苗定植后,蝼蛄常咬食采收中的幼笋和根部,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金针虫主要咬食幼苗根茎及采收中的嫩茎,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幼苗的生长。防治方法参照蛴螬的防治措施。

1.3小地老虎

幼虫为害刚出土的芦笋幼苗,并且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造成缺苗断垄;还在近地面的茎部蛀孔为害,并咬食芦笋的幼嫩茎,使地上茎枯死或形成空心苗。成虫对黑光灯、糖醋液等的趋性较强。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表杂草或芦笋的幼嫩根系部位取食,为害较轻;3龄后白天在表土中潜伏,夜间出来为害。

可清除田间周缘杂草,预防小地老虎成虫产卵。芦笋播种前,可用堆草诱杀成虫,然后人工捕杀或拌入药剂毒杀。在小地老虎1-3龄期用药防治,选用药剂有90%敌百虫1000倍液,2.0%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者1%甲维盐1000倍液。

2刺吸式口器害虫:蓟马、蚜虫

2.1蓟马

蓟马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该虫在我国芦笋产区都有发生,为害芦笋的主要是花蓟马和烟蓟马。以成虫或若虫为害芦笋的叶片、花瓣、嫩茎及笋尖、鳞片等,主要是吸食嫩茎汁液,导致嫩茎发育不良。严重时可造成植株丛矮,嫩茎和笋尖弯曲或畸形。该虫以蛹、若虫或成虫在表土中越冬。每年4-11月份均有发生,但一般在5-6月份为发生盛期。干旱季节为害严重,高温多湿时为害较轻。

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幼虫。严重时可选择3%啶虫咪水剂1500倍液,或者阿维•啶虫咪1500倍液或者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0%毒•啶乳油1500倍。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

2.2蚜虫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危害芦笋的嫩枝及拟叶。为害严重时植株丛矮,嫩茎及拟叶的生长受阻,地上部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翌年产量及品质。

3木蠹蛾

木蠹蛾主要危害芦笋的根基和根盘,初春到晚秋均可为害,主要以幼虫咬食芦笋嫩茎和根盘上的嫩茎造成芦笋地上部枯死,严重时整株枯死,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可采用清除残株,在春季结合松土捡出虫蛹,减少虫源。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采用药剂灌根的方法进行防治。采用的药剂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6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6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等。

4夜盗虫

夜盗虫是多种夜蛾科害虫的幼虫总称。危害芦笋的夜盗虫主要有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和甘蓝夜蛾等。夜盗虫的成龄幼虫,具有暴食性,危害大,除咬食芦笋的拟叶和嫩茎外,还伤害幼茎,并啃食老茎表皮,致使茎秆光秃,植株的同化器官遭受破坏,同化产物减少,造成翌年减产。

防治措施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毒饵诱杀成虫,糖醋液的配方为:以重量计算红糖:2份、水:2份、醋:1份、白酒:1份、90%敌百虫:0.06份,每亩晚上放一盆,白天收回,5天换1次诱液。药剂防治要在3龄以前及时喷药,每隔5-7天喷一次,喷药宜在下午或傍晚进行,常用药剂有: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喷雾;30%灭幼脲3号500倍液。1%甲维盐1000-1500倍液或者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对夜盗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十四点负泥虫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1篇2

关键词:杨树;枝干;天牛;食叶害虫病害;防治

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是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中国有5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一、杨树枝干病害

(一)种类

1、杨水泡型溃疡病: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有三类: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lcm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在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斑。

2、杨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可变褐,老病斑可连年扩大,多个病斑可连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

3、杨腐烂型溃疡病,又称杨树烂皮病、杨树腐烂病,引起皮层腐烂、枝枯,严重地块可引起大片杨树死亡。发病后期的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桔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杨树烂皮病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至寄主皮层上,多由伤口入侵。幼树、嫩枝和衰弱、有伤口的枝干较易感病。当树皮含水量不足60%时,发病严重。

(二)防治方法

1、真菌性溃疡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本地区杨树栽植的经验,选育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品种在未通过区域性栽培试验栽培前不宜盲目推广。

(2)加强对杨树幼林地的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及时清除病死植株和枝条,及时修枝、间伐,防治蛀干害虫。

(3)起苗后及时假植、运输、栽植,减少定植前的水分散失。栽后立即浇水,或起苗后立即浸泡24h以上。

(4)病斑刮涂。对于抗病性较强品种的病树,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3-5mm、范围稍超越病斑,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选择的药剂(10%碱水、梧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涂药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5)化学防治。发病高峰期前,可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还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或2:2:100波尔多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

2、细菌性溃疡病防治:

(1)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mg/kg)树木抗病诱导水剂中浸泡24h。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福尔马林液消毒。

(2)涂保护剂。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

(3)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mg/kg)+树木防冻保护剂(1l0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增加抗病性。

二、杨树天牛病害

(一)种类

1、光肩星天牛:大部分为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及各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盛期。产卵于椭圆形刻槽上部的韧皮和木质部间。初孵幼虫危害韧皮部,三龄后蛀入木质部,初横向、后向上作隧道(最长可达15cm,平均长9.6cm),幼虫老熟后在隧道末端作蛹室化蛹。2、云斑天牛:2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和蛹室内越冬。5月成虫大量出现,卵大都产树干(离地面0.36-1.7m之内),蚕豆大小,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蛀食,其后蛀入木质部,深入髓心时即沿树干向上蛀。平时以虫粪木屑堵塞孔口,粪渣较粗,呈烟丝状。

3、桑天牛:2-3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二个冬天,至第三年6月初化蛹,7月上旬开始产卵。卵一般产在直径1-3cm,一年生枝条分叉处上方。产卵痕“U”形,一槽一卵。桑天牛多发生在杨树苗木和幼树干部及大树侧枝上,幼虫钻蛀杨树髓心部位,形成直通的虫道,且排粪孔多,等距离排列在同一方位。幼虫从侧枝危害至主干,粪渣较细。

(二)防治方法

1、保持林内卫生,及时清除衰弱木、风倒木、雪压木等。

2、用天牛厌食的树种与杨树混交造林,可以起到阻隔害虫传播的作用。混交方式一般以块状为宜。如无条件营造混交林,亦可在杨树林四周靠虫源的一面栽植隔离林带。刺槐、水杉、臭椿、桤木和樟树是较好的混交和隔离林带造林树种。

3、饵木诱杀。在天牛危害较轻而卫生良好的林分中,设置天牛喜食树种作为饵木吸引成虫产卵,待幼虫孵化后尚未蛀入木质部前进行剥皮处理。

4、人工捕杀。根据成虫产卵时所咬的伤痕或刻槽,用小刀或锤子将卵刺死或砸死,用铁丝钩出幼虫,捕捉成虫等。

5、生物防治。利用花绒寄甲、川硬皮肿腿蜂、啄木鸟等进行防治。

6、化学防治。应用绿色威雷防治天牛成虫,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于树干或大侧枝上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

7、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对树冠高大,喷雾防治较为困难的林木,采取树干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20%吡虫啉可防治天牛成虫、幼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cm处打深达木质部的斜孔,用药量一般0.3-0.9mL/cm胸径。也可从排粪孔直接注药。

8、药签防治天牛幼虫。在天牛幼虫危害期使用,尽量将药签插入新鲜的排粪孔内,并用泥封口。

三、杨树食叶虫病害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3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控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一种危险性食叶害虫,繁殖猛,传播快,致灾重,属于国际植物检疫对象,防治工作异常艰巨。美国白蛾危害林木、果树、农作物等300多种植物,一旦防治不力,酿成灾情,将会造成林木死亡、果品减收、农业减产,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生态林、风景林和城市园林,路旁树、河(渠)岸树和四旁树中的杨、柳、榆、槐、椿等阔叶树种,均属美国白蛾的喜食植物,一旦防治不力,大范围暴发成灾,将严重破坏生产、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一、美国白蛾寄主植物及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寄主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林木、花卉、蔬菜、杂草等100余种植物。在本溪“三草”地区1年可发生2代,主要危害糖槭、桑、杨、柳、桃、苹果、山楂、杏、胡桃楸、臭椿、花曲柳、枫杨等树木。该虫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爬行,成虫一次飞翔距离在100m以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5龄以后幼虫和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和包装材料等进行传播。

二、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卵单层排列成块,卵块大小约2~3cm2,表面附有毛和鳞片,呈白色。幼虫根据美国白蛾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在低龄时就明显可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在我国,美国白蛾幼虫大多属“黑头型”,头黑色,具光泽。老熟幼虫体长2.8~3.5cm,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有一条黑色宽纵带,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灰白色薄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成虫雌虫体长9.5~15mm,翅、腹部纯白色,触角褐色,锯齿状。雄虫体长9~13.5mm,白色,越冬代前翅有翅斑,个别腹部有1或3列黑点,触角黑色,双栉齿状。

三、美国白蛾的显著特点

1.食性杂

美国白蛾能够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主要有糖槭、法桐、白蜡、桑树、杨树、柳树、刺槐、臭椿、国槐、香椿、榆树、山楂、苹果、梨、桃、李、枣、葡萄等林木和果树;高粱、玉米、大豆、花生、向日葵、南瓜、葫芦、黄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等农作物。

2.繁殖量大

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到2000多粒,一年要繁殖三代,如不防治,加之自然控制作用小,一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几百万只。适生区域广、传播途径广;从北纬20°到50°都适合生存,能耐40℃高温和-16℃低温,老熟幼虫15天不取食也不会死亡;由于其有很强的适应性,一只老熟幼虫和蛹可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3.危害大

有很大的暴食性,有时3~4天时间内可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吃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周围农作物被蚕食,减产减收,甚至绝产,在泛滥的时间,大批幼虫还会爬进居民的院中寻找食物或化蛹,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

四、美国白蛾防治措施——人工方法杀虫

1.人工挖蛹

美国白蛾有爬到土面结茧化蛹的习性。在山东临沂的很多老树皮下、枯枝落叶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美国白蛾的茧和大量虫蛹。所以应对虫态发生重、虫口密度大的地块组织人工挖蛹,以防其羽化为成虫后造成大面积的繁殖。

2.人工除卵

美国白蛾一般产卵于树叶背面,卵以单层排列成块状,一个卵块400~600粒,上覆有白色鳞毛。发现这样的叶片应立即剪下,喷药烧毁。

3.灯光诱杀

美国白蛾成虫具有一般昆虫的趋光性,可以进行灯光诱杀:将杀虫灯悬挂树上2~3m处,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附近设置警示牌,一般挂灯间隔以100m为宜,每天从19∶00至次日6∶00开灯诱杀,集中处理。

4.人工捕杀

羽化后的成虫短时间内飞翔能力差,有爬高现象,静伏于树干、墙壁,所以可以在每天下午6∶00~8∶00组织人工捕杀。

5.人工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因此,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要求每2或3d巡查一遍。用高枝剪剪除网幕。剪除的网幕要就地挖沟集中存放,用纱网罩盖,纱网周边用土压实,20d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一项无公害、效果好的防治方法。

6.草把诱集

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在具有老熟幼虫的树林中,在树干0.8~1.5m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虫口密度大时每隔一周换一次,或就地集中存放,用纱网罩住,30d后再作无害化处理。

五、小结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因此,多分布于公园、果园、庭院及街道两旁的树上。美国白蛾以幼虫取食叶肉危害,食性杂,有暴食性、群居危害的习性,有时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常把成片的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被称为无烟的火灾。因此,防治美国白蛾应抓住关键时期尽早防治,保护林木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王翠洁,李永民.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08).

[2]姚章军,宋永春.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3]张佐双,熊德平,程炜,王广晋.利用蒲螨控制美国白蛾的室内试验[J].北京园林,2008,(01).

[4]韩振芹,石进朝.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06).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4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翅均为白色,体长8~12mm,翅展31~44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弱;胸部背面密布白色长毛。雄蛾触角栉齿状,雌蛾触角褐色、锯齿状,有的成虫前翅有一些黑色小斑点。

2.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有光泽,初产时为浅黄绿色,孵化前呈灰绿色或灰褐色,卵块单层排列,覆盖白色鳞毛。

3.幼虫

初孵幼虫即在卵壳周围吐丝拉网,1~4龄幼虫群集取食寄主叶背的叶面组织,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5龄以后破网分散取食。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4.蛹

暗红色,长8~15mm,粗3~6mm,背部中央有一条纵脊,臀棘10~17根,每根上有许多小刺,刺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中部凹陷。蛹外包有淡褐色或灰色薄茧。

二、发生危害规律

美国白蛾和东方天幕毛虫形态非常相似,他们都在树上结有明显的网。但是美国白蛾的网在树叶的末端而不是树枝的分权处。美国白蛾在网中取食,也在网中排泄,因此网里有它的排泄物。

该虫以蛹越冬,4月上旬气温达15℃以上时,越冬蛹即羽化,成虫开始出现。成虫出现10~15d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喜食树种的树冠下部的叶片的背面,卵粒单层排列成片状,每片200~500粒,多者上千粒,卵期第一代10~20d,第二代7~10d,气温越高孵化期越短。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新孵化的幼虫栖于叶片背面,立即织网,将叶片网于其内取食,行群居生活,网幕随龄期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m。1~4龄虫在网内生存,5龄虫出网分散取食,食量猛增。11月中下旬以后,老熟幼虫沿树干下行,在粗皮缝隙、砖头、瓦块及其他建筑物裂缝中化蛹,并有集中化蛹的习性。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能力可达8~12d,这一习性使美国白蛾很容易随货物或货物包装物或附着在运输工具上远距离传播。据日本的研究报道,美国白蛾有两种类型的幼虫龄期,分别是6个龄期和7个龄期,雌虫7个龄期的比率远远大于雄虫,在较高温度下,7龄的较多。

三、环境因素对美国白蛾的影响

环境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美国白蛾的分布,主要受环境条件决定,特别是某个地区的最低温度,是美国白蛾存活的主要障碍。美国白蛾的年发生代数主要取决于蛹能否滞育,加拿大有关研究表明,美国白蛾进入滞育蛹是由光照、温度、相对湿度和食物质量共同控制的;而日本的研究表明,美国白蛾的滞育主要和光周期有关,暴露在-5℃下可以存活2周时间,无论是在滞育或非滞育状态。

四、综合防治

美国白蛾的防治必须进行综合防治,由于其传播非常快,危害严重,因此首先应严格的进行植物检疫,防止其传播和蔓延,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另外就是做好害虫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现害虫,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1.人工防治

由于该虫是群居为害,因此可采用剪除网幕,剪下的树叶可以集中烧毁或深埋。还可利用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集中消灭。

2.生物防治

白蛾孤独茧蜂和白蛾聚集茧蜂(是美国白蛾幼虫专性寄生蜂。美国白蛾幼虫被寄生后,虫体基本不再发育,等茧蜂出体后,行动迟缓,逐渐僵死;白蛾周氏啮小蜂和舞毒蛾黑瘤姬蜂是美国白蛾老熟幼虫至蛹期的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因虫蛹大小差异很大,白蛾蛹能寄生出小蜂200多头,在美国白蛾幼虫期连续放蜂两次,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种群数量。现在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技术已被掌握,防治时林问释放密度为5:1(蜂:虫),而舞毒蛾黑瘤姬蜂目前较难人工繁殖L6j。金小蜂也是非常有效的天敌,它可以寄生白蛾的蛹。

3.化学防治

利用灭幼脲稀释4000倍喷雾进行防治,幼虫破网后,虫龄较大时效果较差;用45%卡死克乳油进行防治,其能明显抑制幼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害虫不能正常脱皮而死亡,同时对环境污染小,对有益生物安全。也可以利用Bt制剂在3龄前进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也可以利用性诱剂进行诱集成虫,集中杀死。由于灭幼脲和卡死克均为昆虫激素类杀虫剂,杀虫活性高、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的特点,但其必须在幼虫3龄之前使用,才可以有效的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在美国白蛾大发生时,喷洒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10%高效氯氰菊酯2000~3OOO倍;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4000倍,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较高大树木根部施药,可使用强内吸剂,如呋喃丹颗粒剂、铁灭克颗粒剂等。

五、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1篇5

关键词杨树害虫;枯叶蛾科;透翅蛾科;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豫西地区

1形态特征

1.1枯叶蛾科

1.1.1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成虫雌雄差异很大。雌虫体长18~20mm,翅展约40mm,全体黄褐色。触角锯齿状。前翅中央有1条赤褐色宽斜带,两边各有1条米黄色细线;雄虫体长约17mm,翅展约32mm,全体黄白色。触角双栉齿状。前翅有2条紫褐色斜线,其间色泽比翅基和翅端部较淡。卵圆柱形,灰白色,高约1.3mm。每200~300粒紧粘结在小枝上,如“顶针”状。低龄幼虫身体和头部均呈黑色,4龄以后头部呈蓝黑色。末龄幼虫体长50~60mm,背线黄白色,两侧有橙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各节背面有黑色瘤数个,其上生有许多黄白色长毛,腹面暗褐色。腹足趾钩双序缺环。蛹初为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体长17~20mm,蛹体有淡褐色短毛。化蛹于黄白色丝质茧中。

1.1.2白杨枯叶蛾(bhimaidiotagraeser)。成虫雌雄异型,体密被鳞毛。体长70~78mm,黄褐色,密被灰白色毛,头黑色,具浅黄色斑纹。亚背线暗棕色稍宽杂有黑色;中、后胸背面中后部各具1横长方形黑斑丛生黑毛;第8腹节背面中部具1丛黑毛;前胸前缘两侧有2瘤突,中、后胸、1~8腹节侧下缘中部各具1瘤突,上生黄白长毛和黑毛。胸瘤上黑毛多。胸足黑色。腹足趾钩双序纵带66~68个。幼虫共8龄,4龄前变化大,初孵幼虫黑色,被灰白色毛。蛹褐色至暗黑色。茧长椭圆形,39~53mm,暗灰色或土灰黄色,外被幼虫体毛。

1.1.3杨枯叶蛾(gastropachapopulifoliaesper)。成虫体黄褐色。雌蛾翅展56~76mm,雄蛾翅展40~59mm。前翅狭长,橙黄色;被有稀疏黑色鳞毛;外缘和内缘呈波状弧形;前翅有5条黑色断续的波状纹;中室黑色斑纹小,不太明显。后翅有3条明显的黑褐色斑纹;前缘橙黄色;后绿淡黄色。前后翅散布稀疏黑色鳞毛。卵椭圆形,长2mm。灰白色,有黑色花纹,卵块上面覆盖灰黄绒毛。老熟幼虫体长80~85mm。头棕褐色,较扁平。体灰褐色。中胸和后胸背面有蓝黑色斑1块,斑后有赤黄色横带。蛹红褐色,茧灰白色[1]。

1.2透翅蛾科

1.2.1杨干透翅蛾(spheciasiningensishsu)。成虫前翅狭长,后翅扇形,均比白杨透翅蛾的宽大;前、后翅均透明,缘毛深褐色。腹部具5条黄褐相间的环带。雌蛾体长25~30mm,翅展45~55mm。触角棍棒状,端部尖而稍弯向后方。腹部肥大,末端尖而向下弯曲,产卵器淡黄,稍伸出。雄蛾体长20~25mm,翅展40~45mm。触角林齿状,较平直。腹部瘦小,末端长有1束密集的褐色毛丛。卵长圆形,褐色,长径1.2~1.4mm,短径0.6~0.8mm。表面光滑,无光泽。幼虫体圆筒形。初孵幼虫头黑色,体灰白色;老熟幼虫头深紫色,体黄白色。体长40~45mm,体表具稀疏黄褐色细毛。趾钩单序二横带式,臀足退化,仅有中列式趾钩,臀板后方具1个深褐色细刺。蛹褐色,纺锤形,长25~35mm,每节后缘有细刺2排,尾部具粗壮的臀刺10根。

1.2.2杨透翅蛾(parathrenetabaniformisrottenberg)。成虫外形似胡蜂。体青黑色,长11~12mm,翅展23~28mm,头部半球形,头和胸部间有橙黄色鳞片围绕前翅狭长,黑褐色,中室与后缘略透明,后翅完全透明,腹部有橙黄色环带,雌蛾腹部第2、第4、第6节的前缘橙黄色,腹部未节有黄褐色鳞毛1簇;触角栉齿不显著,表面呈现黄色;雄蛾腹部第2、第4、第6、第7节的前缘橙黄色,腹部未节全为青黑色,覆盖粗糙的鳞毛,触角具有2列青黑色栉齿。卵椭圆形,黑绿色,表面微凹入。幼虫乳白色,圆筒形,头部淡褐色,上腭发达,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0mm左右,胸足发达,具4对腹足,1对臀足。蛹近纺缍形,褐色,长20mm,腹部末端生有16根臀棘[2]。

2发生规律

2.1枯叶蛾科

2.1.1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春季花木发芽时,幼虫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网,1~4龄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晚间出来取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网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5月中下旬陆续老熟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6—7月为成虫盛发期。

2.1.2白杨枯叶蛾。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孔洞、皮缝或树下各种被物缝隙中群集结茧,以前蛹越冬。翌春4月中旬化蛹,5月上进入盛期,蛹期15~30d,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羽化,5月下旬6月上旬进入盛期,6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中下旬进入盛期。幼虫期100d以上,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下树结茧越冬。

2.1.3杨枯叶蛾。1年发生2代,少数3代,以幼虫在树干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在5℃以上时即开始取食树叶,4月中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羽化。5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出,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上中旬孵化出(下转第224页)

(上接第222页)

第2代幼虫,8月下旬化蛹,9月上旬成虫羽化,9月中旬孵化出第3代幼虫。幼虫危害至10月中下旬,以4~5龄幼虫贴附于枝干上越冬。部分8月上旬孵化的第2代幼虫,危害至9月中下旬,以6~7龄幼虫越冬。

2.2透翅蛾科

2.2.1杨干透翅蛾。3年发生1代,当年孵化的幼虫蛀入树干后,多潜伏在皮下或在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初活动危害,至10月上旬停止取食,第2次越冬。老龄幼虫越冬后,第3年3月下旬再行危害。7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8月中旬成虫出现,8月底至9月初为羽化盛期。9月中旬羽化结束。新1代幼虫8月底孵化蛀入树干危害,9月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入越冬。幼虫入侵后在树干内经过2个冬季,危害时间长达22个月。

2.2.2杨透翅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恢复取食,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的高峰期。

3危害症状

3.1枯叶蛾科

天幕毛虫刚孵化幼虫群集于一枝,吐丝结成网幕,食害嫩芽、叶片,随生长渐下移至粗枝上结网巢,白天群栖巢上,夜出取食,5龄后期分散为害,严重时将全树叶片吃光。白杨枯叶蛾初孵幼虫群栖卵块附近取食,稍大后分散为几群,群栖为害,5~6龄后分散,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杨枯叶蛾l~2龄幼虫群集取食,将树叶咬食成缺刻或孔洞,3龄以后分散危害。

3.2透翅蛾科

杨干透翅蛾以幼虫蛀害树干和老枝,7年以上的干龄或枝龄的枝干受害较重,树干基部、中部直至上部树干分叉处均可受害,多在树干基部留下孔状洞穴。严重危害时,干基部皮层翘裂,树干木质部直至髓心都被蛀空,致使整个树木枯死或从基部极易风倒、风折。降低了槐树的使用价值和防护性能,给大面积防护林及四旁绿化造成了严重危害。杨透翅蛾以幼虫蛀食茎干、枝条,形成肿瘤(虫瘿)。

4防治技术

4.1枯叶蛾科

一是物理防治。成虫有趋光性,可在果园里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防治。二是生物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块。如认真执行,收效显著。为保护卵寄生蜂,将卵块放入天敌保护器中,使卵寄生蜂羽化飞回果园[3]。另外是保护鸟类。三是药剂防治。喷烟喷雾法,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黄褐天幕毛虫幼虫期,可以利用生物农药或仿生农药,如阿维菌素、bt、杀铃脲、灭幼脲、烟参碱等喷烟或喷雾的方法控制虫口密度,降低种群数量,减轻危害程度。

4.2透翅蛾科

一是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杨干透翅蛾性引诱剂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于1986年研制并人工合成。每个诱芯一般注入400μg此化合物。诱芯挂在底部涂胶的纸质屋脊状诱捕器或盛洗衣粉水的碗式诱捕器上。在成虫羽化期挂在林地,间隔500m挂1个,专人管理,可诱捕大量未雄虫。诱芯与高压电网组成诱捕器,在有电源的林地使用效果更佳,平均可诱杀75%雄虫。二是蛹期干基埋土。针对该虫绝大部分集中在树干基部为害,蛹期在树干基部埋土,最好是湿土,踩实或拍实,阻止成虫羽化。蛹死亡率高达95%以上。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好方法。三是人工捕杀成虫。利用杨干透翅蛾成虫羽化时间集中并在树干上停留时间长的特性,每天8:30—11:30组织辅助劳力人工捕杀成虫,效果甚佳。四是毒签熏杀幼虫。对发生较轻、分布在上部的蛀孔,可采用磷化锌毒签熏杀幼虫[4]。在幼虫活动期,先用铁丝等工具将新虫粪掏出,随后将毒签插人孔内熏杀,效果可达89%,此法可兼治光肩星天牛。五是药剂防治。在幼虫侵入枝干后,表面有明显排泄物时,可用50%磷胺乳油加水20~30倍液涂1环状药带,或滴、注蛀孔,药杀幼虫。用三硫化碳棉球塞蛀孔,孔外堵塞黏泥,能杀死潜至隧道深处的幼虫。幼虫初侵入期往受害的干、枝上涂抹溴氰菊酯泥浆(2.5%溴氰菊酯乳油1份,黄黏土5~10份,加适量水合成泥浆)毒杀初孵化的幼虫。抓住初孵幼虫尚未钻入树干的有利时机,在树干枝干上喷洒敌敌畏500~1000倍液,每9d喷1次,毒杀效果良好。

5参考文献

[1]张存立.杨树枯叶蛾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89-3290.

[2]张倩,刘桂春.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3):19.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

1水稻螟虫

三化螟只为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论文联盟害虫。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为害。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孕穗至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1~2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翌年4—5月在稻桩内化蛹。

防治方法:重点要抓好2代二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三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至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1-2]。用5%杀虫双大粒剂15.0~22.5kg/hm2撒施,也可用25%杀虫双水剂2250~3000ml/hm2,或25%杀虫双水剂1500ml/hm2加bt乳剂1500ml/hm2,任选1种,对水900~1125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112.5kg低量喷雾。

2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防治方法:在虫量达1500头/百丛以上时施药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0~375g/hm2,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300~375g/hm2,或20%叶蝉散乳油2250ml/hm2,任选1种,对水1125~1500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112.5kg低量喷雾。

3稻苞虫

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8:00—11:00、16:00—18:00最为活跃,喜食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1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该虫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为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导致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吃光。稻苞虫1代为害杂草和早稻,2代为害中稻及部分早稻,3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4代为害晚稻;世代重叠,虫口多,危害重,第2~3代为害最重。稻苞虫大发生主要在6—7月,此时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而对天敌不利。

防治方法: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水稻有虫10~20头/百丛时施药。用90%晶体敌百虫1.125~1.500kg/hm2,或50%杀螟松乳油1500~375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ml/hm2,任选1种,对水1125~1500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112.5kg低量喷雾。

4稻纵卷叶螟

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2种,稻纵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在嫩绿茂密的稻株上产卵。其产卵分散,一处产1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3~5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3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纵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

防治方法: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百丛,或穗期有虫20头/百丛时施药。用25%杀虫双水剂2250~3000ml/hm2,或50%杀螟松乳油1080ml/hm2,任选1种,对水900~1080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112.5kg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3-4]。

5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若虫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像火烧一样。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7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综合防治

1、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别名秋幕毛虫,又名美国灯蛾、秋幕蛾等。原产北美,现已成为国际检疫对象。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以幼虫危害树木叶为主。在五常市主要危害糖槭、沙果、杨树、柳树、榆树等阔叶林木,及危害果树、行道树的叶片。

2、危害症状

美国白蛾以幼虫取食被害植物的叶片,1-2龄的幼虫一般群居吐丝结成的网幕中,在叶的背面啃食叶肉,残留叶上表皮及细叶脉,被害叶呈纱窗状,仅个别嫩叶被咬成小洞。随着虫龄的增长,幼虫不断将网幕增大以扩充食料。在本地网幕大小一般长度在0.5m左右,最大町达1m左右。一棵树上有网幕几个到几十个,网幕可把树叶及大小枝条缀连在一起,内有大量虫蚕,幼虫和幼虫脱的皮壳,影响树木正常生长。4龄后分小群取食叶片,5龄后爬出网幕单独活动、取食,直到全树叶片被吃光。

3、形态特征

3.1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4mm,翅展23-44mm.体白色。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白色卜有黑点。雄蛾触角双栉状,黑色,长5mm,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成虫寿命一般4-8d。

3.2卵:圆球形,直径o.5cm左右,卵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即为浅黄绿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3.3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根据幼虫头壳和体背毛瘤的色泽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老熟幼虫头宽2.5mm,体长28-35mm。“黑头型”头部黑亮,体黄绿色至灰黑色。沿背中央有1条灰褐至灰黑色的宽纵带,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毛带上方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体两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杂有黑色或褐色毛。气门白色。长椭圆形,具黑边。胸足黑色,臀足发达。

3.4蛹:体长8-15,宽3-5,暗红褐色。有臀棘8-17根。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有黄褐色或暗灰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4、美国白蛾在本地区的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一年2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地面枯枝层或表土层内越冬。越冬蛹一般在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一代一龄幼虫,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7月一旬始见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末至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化蛹,越冬。

美国白蛾刚羽化成虫对垂直物体表现出强烈的趋性。成虫在钻出蛹壳后,迅速爬到附近直立的物体上,如树干、墙壁、以及草本植物的茎干上,静伏不动,高度大约在1M左右。天黑以后开始飞翔,寻找寄主植物。在群体密度比较大时.成虫一个接一个地起飞,直线飞向天空,其飞翔高度第一代3-5M、第二代3-8M。在空中飞翔的蛾子沿树冠或在树冠之上回旋,最终落到所嗜食的寄主植物上,完成了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成虫的这一飞翔活动对卵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越冬蛹的分布比较分澈,有许多远离寄主。

美国白蛾的趋光性较弱,在各种光线中.对紫外光的趋性相对较强。因此,黑光灯仍能诱到一定数量的成虫,由于雌蛾的孕卵量较大,不大活动,所以灯光诱到的成虫多为雄虫,约占总蛾量的90%。

成虫落到寄主植物上之后,开始静伏下来,直到次日凌晨3时。当蛾子受到微光的刺激后开始向叶片边缘移动,此时雄蛾尤为活跃,在叶片上来回爬行,有时还拍击翅膀,随着光线的进一步增强,雄蛾开始起飞。在雄蛾活动的诱导下,雌蛾开始释放性外激素,招引雄蛾,并开始。雌成虫后十当天下午或夜里开始产卵。没有的雌成虫一般不产卵或只产少数分散的卵,大部分卵留在体内。

雌蛾常将卵产在树冠叶片的背面,有少部分雌蛾将卵产于枝条上。通常一头雌蛾一生只产一块卵。雌蛾产完块卵往往需要2-3d,甚至更长。但大部分卵是在第一天产下的,其后只产少量的卵。成虫产卵时受惊扰也不飞走,对其后代有极强的保护反应。雌蛾在产卵时缓慢地向一侧摆动腹部,产下一排卵,然后身体稍向前移动,又将腹部摆向另一侧,产下另一排卵。因此,在一个卵块中,卵块的行与行之间排列紧密,每块平均500-700粒,最多可达2000粒。雌蛾产卵时往往将卵产于平行的叶脉间,所以许多卵块的形状呈矩形或菱形。卵块下覆盖有雌蛾脱落的体毛,卵块表面的鳞毛有强烈的防水性,卵粒不会被雨水冲刷掉。卵期6-12d,其长短因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而不同。

幼虫共7龄,幼虫期30-40d。初孵幼虫有取食卯壳的习悱、幼虫具有暴食性,并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头幼虫一生可吃掉10-15片桑叶或白蜡叶片。尤其是5龄后食量剧增.有时在3-4D内可将一棵树的叶片吃光。据对不同龄期的幼虫进行耐饥饿力的测定,1-2龄幼虫可耐饥饿4d;3-4龄幼虫可耐饥饿8-9d;5-7龄幼虫可达到9-15d。幼虫的这种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对其随运输工具或货物进行远距离传播极为有利,幼虫老熟后就停止取食,沿树干下行,在树干的老皮下或附近的其他地方寻觅化蛹场所。在遇到合适的地方后,幼虫就钻人其风化蛹。若幼虫钻入土中,则形成蛹室,蛹室内壁衬以幼虫I吐的丝和幼虫的体毛。在其它场所,幼虫则吐丝做茧,在其化蛹。

5、综合防治

5.1针对美国白蛾为检疫性害虫的一些特点,抓好检疫工作。

5.2做好虫情监测工作,以林业保护专业队伍为主,配合群众上报,尽快查清发生范围,进行及时处理,掌握虫害发生的一手材料。

53人工物理防治。人工剪除网幕:根据掌握的虫情,一经发现立即剪下,装入编织袋内集中烧毁。围草诱蛹: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灯光诱杀: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捕杀成虫: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可于成虫期捕捉成虫。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8

关键词: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防治措施

杨树是平原地区的主栽树种,具有品质好、效益高、好管理、易成活、生长快、耐瘠薄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杨树栽植面积逐年增长,但由于树种单一和气候原因,导致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杨树食叶害虫,严重暴发时大面积丰产林树叶被吃光,出现“夏树冬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大大降低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掌握了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发生原因,总结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1主要害虫种类

1.1繁多杨扇舟蛾

又名白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

1.1.1发生特点。主要危害杨树,常在7~8月暴发成灾,在发生时将整株树叶吃光,仅留主干,远看似火烧一样,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发育和生长。

1.1.2发生规律。1年发生4代,以幼虫危害杨树,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5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3代成虫羽化;8月下旬第4代成虫羽化;10月上旬幼虫开始陆续老熟化蛹越冬。初孵幼虫群集剥食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包,夜里出来取食,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取食全叶,仅剩叶柄。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食量大,突发性强,危害重。

1.2杨小舟蛾

又名杨小褐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

1.2.1发生特点。幼虫食叶片的表皮、叶肉,仅留叶脉,呈筛网状。严重时能够导致成片林木叶片被吃光。

1.2.2发生规律。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第1代为5月上旬;第2代6月中旬~7月上旬;第3生于7月下旬~8月上旬;第4代为9月上、中旬。成虫白天隐匿,夜晚活动,交尾、在叶面或叶背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幼虫危害最重。常将叶片吃光。幼虫白天隐伏,夜出取食,老熟后吐丝缀叶化蛹。

1.3杨黄卷叶螟

又名黄翅缀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1.3.1发生特点。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受害叶呈饺子状或筒状,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幼林生长。

1.3.2发生规律。1年发生4代,以幼虫危害杨树。初孵幼虫在落叶、地被物、树皮缝隙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初杨树萌芽后开始危害。第1代为7月上旬~8月上旬,第2代8月上旬~9月上旬,第3代8月上旬~10月中旬,第4代幼虫10月底先后越冬。幼虫淡青色,背面泛青,初孵幼虫分散,啃食叶表皮,并吐出白色黏液涂于叶面,随后吐丝缀嫩叶呈饺子状虫苞或在叶缘将叶折叠,藏在其中取食,5~8月份危害严重,常把嫩叶吃光,形成秃梢。幼虫极活泼,受惊后,立即从卷叶内弹跳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后在叶卷内结茧化蛹。成虫趋光性极强,卵产于叶背面。

2防治措施

2.1人工捕杀

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虫茧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2.2科学造林科学规划,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加强栽培管理,营造混交林和隔离带,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废弃物,集体烧毁,深翻土壤,减少虫害。

2.3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2.4药物防治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红颈天牛;幼虫;防治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枝干类害虫,近年来由于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桃李园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当,树势衰弱,在发现病虫后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重了虫害的大量发生。短短2年内桃李受害率达60%,危害轻者树体内有1~3条红颈天牛幼虫,重者有7~8条。现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危害特点

1.1蛀食危害

红颈天牛的危害,早期一般不被发现,一旦发现有虫粪排出时,这时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该虫以幼虫蛀食树木主干和大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蛀成弯曲隧道,使树干中空,皮层脱落,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向外蛀孔排粪,孔外堆积有木屑状的虫粪,严重时干基堆满虫粪。危害轻者树势衰弱,部分树枝枯死,重者树干全部被蛀空而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寿命。

1.2引发流胶病

被害树木易引起真菌侵入,是引发流胶病的重要原因[1]。发病初期在3~4月份,5~6月份最为严重,7~8月份减缓,枝干发病后从皮孔或伤口处流出淡黄色透明、柔软的树胶,后氧化凝结变成褐色至黑色的硬质胶块。随着树龄增大,流胶量增加,树势不断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枝枯或死亡。

2发生特点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7mm,雄虫触角比体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相近。体黑发亮、有光泽,前胸背面棕红色或黑色,背有4个瘤状突起,两侧各有一刺突。卵长6~7mm,乳白色,形似大米粒。幼虫体长42~52mm左右。幼虫乳白色。前胸背板扁平、长方形,前缘黄褐色,后缘色淡。蛹为裸蛹型,长约35mm。乳白色,后黄褐色。

2.2发生规律

该虫2年完成1代,以幼龄和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一般在10~11月全部越冬[2]。幼龄幼虫仅在皮层下蛀食危害,蛀入部位随着虫体的增大而逐渐加深,蛀道向下发展,当年入冬时幼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2~3月幼虫恢复活动,向下继续蛀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虫道,直至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2年4月初,老龄幼虫最后向上蛀食心材,4~6月在木质部虫道内顶端化蛹,6~9月间成虫羽化,7~8月为盛发期。成虫雨后外出最多,晴天中午成虫多停息在树干上不动。雌成虫遇惊扰即飞逃,雄成虫则多爬行躲避或自树上坠下。成虫常于中午在枝条间进行多次交尾,产卵于树皮裂缝中,以主干为多,产卵期约1周,产卵后成虫几天内死亡。卵经10天左右即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先在韧皮部皮层下蛀食,形成弯曲虫道,此时虫粪堆积在皮下蛀道内,初受害枝干外部无明显症状,随后幼虫会在树干上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从孔内向外排出红褐色木屑状虫粪,干基堆满虫粪木屑,多分布于地上50cm范围主干内。

3综合防治措施

3.1人工捕杀法

3.1.1杀卵和低龄幼虫。天牛产卵于枝干上,有的种类刻槽明显易找,低龄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在枝上危害处有新鲜树液树脂流出,有粪屑处,用小刀或螺丝刀等工具刮树皮,可仔细寻找,杀死卵和幼虫,或用锤子等敲击。

3.1.2杀大龄幼虫。幼虫长大后,一般长30mm左右就会蛀入木质部,这时如发现部分已经注入木质部,有大量的木屑和粪便排出,可用铁丝或铜丝伸入孔内,刺杀大龄幼虫。有时候排粪孔很多,这时要注意仔细查看排粪孔木屑和粪便的新鲜程度。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对虫孔较直,且不弯曲深入情况。不然就会不容易刺杀,而且费时费力,对树体也伤害大。

3.1.3捕捉成虫。捕捉成虫是防治红颈天牛的重点,人工捕捉速度快,省工省药,不污染环境,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红颈天牛蛹羽化后,一般在6~9月成虫活动期间,可在中午到下午3时前,成虫会在枝条上休息,可进行人工捕杀。有时也可剧烈摇晃树枝,有的成虫就会跌落下来再捕杀。

3.2涂白树干法

5月下旬至6月间,即在成虫羽化之前,可在树干和主枝上涂刷“白涂剂”。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利用红颈天牛惧怕白色的习性,在成虫发生前对桃树主干与主枝进行涂白,使成虫不敢停留在主干与主枝上产卵。涂白剂配置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动植物油0.2份、水40份[3],也可用石硫合剂结晶按要求配置后进行涂抹以防治,涂白主干高度一般1.0m左右。

3.3药剂防治

根据害虫的不同时期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7~8月间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刚刚孵化期,在树体上喷洒77.5%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便可防治。再就是虫孔施药,大龄幼虫蛀入木质部,喷药对其已无作用,可采取虫孔施药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树干上的排粪孔,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77.5%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500倍液10ml,或者用棉花蘸敌敌畏和氧化乐果500倍液,然后塞入孔内,最后用泥封严虫孔口,以便充分发挥药物的熏蒸效果,最终熏杀害虫。药剂防治应以果实采收后最适,果实收获前30天严禁用药。

3.4糖醋诱杀法[4]

红颈天牛成虫对糖醋有趋性,用糖2份,醋1份,或糖:醋:酒为1:0.5:1.5,敌百虫(或其它杀虫剂)0.3份配成诱杀液,装盆罐中,挂在离地lm高处诱杀。

3.5加强管理

对树木进行精细管护,适时施肥,施有机肥料,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降低危害,及时清理被虫害危害干枯的树枝及死亡的树体,对已发生的虫害树木防治后要经常检查是否还有再次发生。根据红颈天牛喜欢产卵于老树树皮裂缝及粗糙部位,而幼树和树干光洁部位不产或很少产卵的特点,应加强树干管理,保持树干的光洁。(收稿:2012-03-07)

参考文献:

[1]段志坤.红颈天牛、流胶病对桃、李的危害及防治[J].果农之友,2001(1):1.

[2]马文会,孙立袆,于利国,王景涛,陈江玉.桃红颈天牛发生及生活史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247-249.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10

关键词园林树木;美国白蛾;危害;防控

白蛾在华北地区传播速度快、繁殖量大,幼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且危害严重。北京地区树木种类繁多,据记载,北京可应用的树种达700余种,常见树种达100多种[1]。北京地区有树木6000多万株,其中阔叶树1000多万株。如此多的树木给白蛾的生长及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加之北京地区夏季较长,温度高,雨量多,湿度大,为白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给北京园林白蛾监控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现结合对美国白蛾的监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1分布及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学名Hlyphantriacunea(Drury),英文名FallWebworm、AmericanWhiteMoth,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中文异名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目前在西安市、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2003年传入北京,最早在北京平谷金海湖的一株杏树上被发现,2006年在北京地区各区县被普遍发现。美国白蛾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殆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对园林树木的危害主要是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近些年来的监测发现,白蛾危害的北京地区的树木品种主要有毛白杨、核桃、臭椿、桑树、榆树、白蜡、紫叶李、碧桃等。叶片宽大的树木更利于白蛾产卵。

2形态特征

2.1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2.2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2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后翅通常为纯白色。比较易于识别的方法是一对前足上部呈黄色棒状。

2.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根据幼虫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其在低龄时可明显分辨。3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2.4蛹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3生活史及习性

美国白蛾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3代,每次产卵800~2000粒。以每次产卵1000粒、成活率为60%、50%为雌虫记算3代数量分别为:1代600头;2代18万头;3代5400万头。美国白蛾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羽化,3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4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7、8月之间有世纪交替现象出现。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而温暖的地方,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发展,但高湿对幼虫发育有利,平均温度15℃以上为其活动的界限,越冬蛹能忍受-20℃的低温。但对早春温度的骤然变化十分敏感[2]。美国白蛾幼虫的耐饥饿能力强,远距离传播主要靠5龄以后的幼虫和蛹,随交通工具、包装等传播。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飞翔和趋光性均不强[3]。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产800~2000粒,卵期10d左右。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随着随虫体长大,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逐渐扩大,最大网目可达1m多[3],最后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幼虫共7龄,3龄后幼虫爬出网目分散危害,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受害叶片呈缺刻状或网状。幼虫7龄把树叶蚕食完后,转移危害[4]。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d,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幼虫蚕食叶片,只留叶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

4防治措施

4.1对蛹的防治

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绳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草绳长为10cm左右,用水喷湿,白蛾幼虫下树时遇到温暖湿润的环境,会在草绳中产卵,注意定期检查并集中处理。

4.2对成虫的防治

(1)性诱捕器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在管辖区阔叶树木集中的地区放置性诱捕器,将诱芯放入诱捕器内,白蛾雄成虫对此敏感,可直接诱杀,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定期对性诱捕器进行检查,白蛾成虫近几年在北京出现的时期为4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其中以7月最为活跃。2009年7月6日,在1个观测点的性诱捕器中发现22只白蛾成虫。由于高湿的环境对其幼虫发展有力,因此在夏天的雨后,白蛾成虫在性诱捕器中发现的数目明显增多。

(2)生物防治。白蛾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物种,原产于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在管区内5~6株树上悬挂1枚白蛾周氏啮小蜂卵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4.3对幼虫的防治

实施监测、人工剪网和化学药剂防除并举,将管区分片进行检查,做到每3d循环1次。特别应注意在卫生环境较差的地区和树木密集的地区白蛾网目发现的机率也较高。越冬后第1代幼虫总体数量较少,能力较差,而且此时树木叶片较嫩,白蛾幼虫还集中在树冠下方,随着第2代幼虫及第3代幼虫适应性的加强和树木枝叶底部的逐渐老化,网目发展到达树冠的中部和上部。观察时要细致认真,必要时使用10倍以上的望远镜。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将幼虫销毁。对发现网目病虫枝的树木及周边地区进行药物防治。但切忌不剪除网目直接喷施农药。8000倍的除虫脲和2000~3000倍的高渗苯氧威是防治白蛾的有效药剂。1、2龄幼虫抗药能力差,粘到药滴即死亡,防治效果好。幼虫在3龄以后可爬出网目,在树上自由爬行,且爬行速度很快。随着虫龄的增大其采食量增大,其抗药性增强。并且由于此时幼虫的活动范围加大,很难清除干净。因此,人工剪除网目的方法在低虫龄时效果最佳。但如果幼虫已长大并爬出网目,应对留有幼虫残网及周边地区阔叶树木进行药物防治,适当增大药物浓度5%~10%并细致均匀的喷药,可达到防除病虫的效果。

5参考文献

[1]陈向远.城市大园林论文集:遵循生物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原则进一步丰富北京园林树木种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莫建出.城市绿化害虫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11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2-0052-04

AnalysisofthedeathcausesurveillanceofresidentsinChangbaiCommunityofYangpuDistrict,Shanghaiin2015

LIUFengbing,QIANMin,YUANJin,ZHANGJingjing

(Changbai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Y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urrentstatusandregularityofdeathoftheresidentsinChangbaiCommunity,YangpuDistrictin2015toprovideabasisforimprovingthediseasepreventionandinterventionmeasuresandevaluatingtheeffectiveness.Methods:ThedeathsandpopulationsurveillancedataofChangbaipermanentresidentsin2015werecollectedandclassifiedaccordingto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0classificationcriteria.Thedeathsurveillancedataweredescriptivelycountedandanalyzedwithmortalityratioandconstituentratio.Results:Thetotalmortalityratewas982.94/100000themalemortalityratewas977.45/100000thefemaleone988.71/100000andthefemalemortalityratewasslightlyhigherthanthatthemaleone.Thetop5deathcauseswerecirculatorysystemdiseases,cancer,respiratorydiseases,endocrineandmetabolicdiseasesanddigestivesystemdiseasesthataccountedfor92.51%ofthetotaldeathcauses.Conclusion:ChronicnoncommunicablediseasesarethemaincausesofthedeathoftheresidentsinChangbaiCommunity.ThehealtheducationandhealthpromotionshouldbetargetedtocarryouttoimprovethehealthandqualityoflifeofresidentsinChangbaiCommunity.

KEYWORDSdeathsurveillance;mortality;constituentratio;deathcauseorder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恶化及人口老龄化等多因素的影响,居民的疾病谱及死因也发生了改变。对人口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是一项居民生命统计的主要内容,死因顺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死亡原因造成死亡在总体死亡数中的比例,有规律的反映当地居民健康,同时也反应某地区的卫生水平情况、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为掌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也为相应的疾病预防提供依据[1]。为了解上海市杨浦区长白街道户籍居民死因现状及其规律,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现将2015年杨浦区长白街道居民死亡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由杨浦区公安分局提供,根据杨浦区公安分局编制的《2015年杨浦区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及《2014年杨浦区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年底人口数计算出2015年长白街道的户籍人口平均人口数为61143人,其中男性31306人,女性29837人。男女性e比为1.05∶1;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42.42%,男性43.67%,女性41.12%。65岁以上人口12045人,占19.70%,其中男性18.24%,女性21.23%,8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比重2.72%,其中男性2.19%,女性3.27%。以上数据显示,长白街道属于老年人口类型,女性老龄化程度高于男性。

1.2方法

各种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分类[2],使用死亡率、构成比对2015年长白街道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及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粗死亡率性别分布

全年报告死亡601人,死亡率982.94/10万;其中男性死亡306人,死亡率977.45/10万,占总死亡的50.92%;女性死亡295人,死亡率988.71/10万,占总死亡的49.08%。死亡男女性别比为1.04∶1。男性、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全人群基本一致,0岁组、1岁组、5岁组、10岁组、15岁组、20岁组及30岁组男性、女性死亡率均为0,25岁年龄组男性低于女性,其余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45~64岁年龄组,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最大,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95倍,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男、女性别在职业暴露与工作压力方面的差别均大于其他年龄段有关;65岁以上人群占总死亡人数的82.53%,男性占76.47%,女性占88.81%。

2.2粗死亡率年龄别分布

2015年长白街道婴幼儿及青少年死亡人数为0,从年龄别死亡比重分析,可见,低年龄组比重小,小于45岁组死亡率,处较低水平,之后随年龄增长死亡率逐步增长,85岁以上组死亡率最高,为132.37‰,小于60岁组各年龄死亡率均低于8‰,6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在7‰以上。

2.3死亡原因及顺位

2015年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仍是影响长白街道居民健康的前三位死因,其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4.36%。其中女性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死亡率分别是男性的1.31倍、1.57倍,男性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47倍,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则男性略高于女性。

2.4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分析

2.4.1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分析

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全人口死亡人数为272人,死亡率为444.86/10万,也是男性、女性的首位死因。男性死亡人数为121人,死亡率为386.51/10万,女性死亡人数为151人,死亡率为506.08/10万,全人口、男性和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比重分别占45.26%、39.54%和51.19%,其中女性高于男性。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全人口死亡人数为140人,死亡率为228.97/10万,占全人口总死亡的23.29%,占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51.47%,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61人,死亡率为194.85/10万,占男性总死亡的19.93%,占男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50.41%;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79人,死亡率为264.77/10万,占女性总死亡的26.78%,占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52.32%,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男性。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全人口死亡人数为129人,死亡率为210.98/10万,占全人口总死亡的21.46%,占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47.43%,男性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59人,死亡率为188.46/10万,占男性总死亡的19.28%,占男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48.76%;女性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70人,死亡率为234.61/10万,占女性总死亡的23.73%,占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46.36%,男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女性。

2.4.2肿瘤死因分析

第二位死因肿瘤(包括恶性和良性肿瘤)死亡率为287.85/10万,男性肿瘤粗死亡率高于女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全人口、男性和女性总死亡的29.28%、34.97%和23.39%。肺癌、肠癌、胃癌、肝癌依然是威胁居民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男、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三位一致,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除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外,其余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膀胱癌、鼻咽癌、肝癌、肺癌、食管癌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较大,男性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4.62、4.41、2.42、2.33、2.31倍。

2.5三大类死亡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按其性质分类,将全部死因分为三大类。第I类为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及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第II类为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III类为损伤与中毒(各种伤害)。

基于此分类,2015年长白街道居民主要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的97.84%,其次是伤害,占总死因的1.33%,最后是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总死因的0.83%,而伤害则在15~44岁年龄组占伤害死因构成的比例最高,为50.00%,故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壮年和劳动力人群防伤害意识与技能教育。

3讨论

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杨浦区长白街道女性高龄死亡高于男性,这与长白街道女性老年化程度高于男性有关。45~64岁年龄组,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最大,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95倍,这可能与男女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大等多方面有关[3]。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是2015年长白街道居民的前五位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比例有所上升[4],引起死亡的占比最大(97.84%),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医疗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负担。循环系统疾病是造成长白街道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5],而预防重点应把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家族史等情况的高危人群重点预防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恶性肿瘤是造成长白街道居民死亡的第二位死因,分析显示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说明恶性肿瘤对男性的危害大于女性,因此男性应该是恶性肿瘤预防的重点人群。在注重恶性肿瘤防治重点的同时,应尽量将早期筛查的年龄前移,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的综合防治手段,针对全人群加强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筛查力度,崇尚科学,倡导积极、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提高个人防癌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目的[6]。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慢性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在社区居民中普遍存在[7],因此居民死亡谱由过去以传染病死亡为主转为以慢性病死亡为主。但可以依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对慢性病整个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8],做好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从而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珊珊,朱贱香,刘耀龙.2013年吉安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97-99.

[2]董景五.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M].2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杨涛,巢贤俊.上海市普陀区2014年户籍人口死亡监测分析[J].上海医药,2016,37(6):40-43.

[4]于莉莉.2008―2012年桓台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4,20(5):389-391.

[5]赵文华,施小明,张娟,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实施策略与科学证据[J].中国慢性病A防与控制,2013,21(3):257-259.

[6]蔡志锋,李凯,秦敏晔.2015年张家港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1):228-229.

人口老龄化的危害范文篇12

关键词:杨扇舟蛾;杨树;发生;防治

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1]。自2005年以来,杨扇舟蛾在滨州市滨城区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在梁才办事处黄河滩区的张王、大郑等村的杨树上为害尤其严重。为此,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技站成立了调查小组,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与调查,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防止杨扇舟蛾的进一步蔓延。

1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3~17mm,翅展28~38mm;触角单栉齿状。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触角单栉齿状。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横线,后翅无斑纹,色泽略浅于前翅,中间有一条横线。雄虫体色略深于雌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短羽毛状。卵:初产时橙红色,孵化时暗灰色,圆形,底平似包子,直径0.9mm左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0mm,头黑褐色,身体灰褐色,背面淡黄绿色,密被灰黄色长毛。腹部背面灰黄绿色,每节着生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较大的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的红黑色瘤,臀板储色。胸足褐色。蛹:长15~19mm,红褐色,臀棘上的钩刺长锚状。茧:灰白色,椭圆形[2]。

2危害症状

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常间歇性暴发成灾,在发生时常常将整株树叶吃光,仅留主干,远看似火烧一样,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发育和生长,是山东省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

3发生规律

杨扇舟蛾在梁才办事处1年发生4代,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树叶上吐丝缀叶,或落在树叶中、树干基部、树根附近、墙角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静栖,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直至次日早晨,有的可多次交尾。越冬代成虫出现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面,少数产于叶表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亦有少数散产,每个卵块有卵数量不等,一般为9~600粒左右,每次可产卵100~600余粒。成虫寿命6~9d。卵期随气温变化而有不同,第1代卵在日均温8~11℃下,卵期为11d左右;第2、3代在日均温27℃时,卵期只需7d左右。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静息时头朝一个方向,排列整齐。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包,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则昼夜取食,直至虫包干枯后幼虫仍在其中隐栖。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可将全叶吃尽,仅剩叶柄。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随风飘迁他处,再卷叶危害。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0%左右,严重时能在几日内把一片杨树的叶子吃光,造成灾害。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3]。

4监测与防治

鉴于杨扇舟蛾危害的严重性,应认真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和细致观察。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杨扇舟蛾监测、预报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林业资源分布现状,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技站在5个村选取10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树作为固定调查树,从4月到10月,每5d调查1次,调查标准树100株。根据几年的观察与调查,笔者认为防治杨扇舟蛾应掌握以下方法[4]。

4.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可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4.2生物防治

片林和防护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设放蜂点50个/hm2,放蜂量为25~150万头/hm2。杨扇舟蛾卵期有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clost-erae)、黑卵蜂(Telenomussp.)、毛虫追寄蝇(Exoristaamoe-na)、小茧蜂(Apantalesp.)、大腿蜂(Brchymeriacbscurata)、颗粒体病毒G.V、灰椋鸟(sturnuscinerceus)等天敌,要注意保护利用。杨扇舟蛾黑卵峰、舟蛾赤眼蜂在山东省杨

[1][2]

扇舟蛾的寄生率都比较高,可加以保护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益鸟资源,禁止猎取益鸟,并挂放招引箱招引食虫益鸟定居。

.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氧化乐果乳油原药或倍液等。用药量为~mL/cm胸径。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药物防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范文篇1一、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地位城市公共交通是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包括快速公交、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及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

    汽车尾气处理方案范例(12篇)

    - 阅0

    汽车尾气处理方案范文1篇1这几年,福州市的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同国内先进城市及福州的城市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左距。主要反映在:一是城市中心地区交通拥挤状况.....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