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1

【关键词】项目化;网络营销;课程改革

0前言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目标,将职场领域的工作流程设计为课程的主要框架,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项目,并将若干项目组成课程模块。高职院校课程通过项目化改革,凸显职业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促进学校教育和单位用人需求有效对接,强化学生适应与胜任就业岗位的能力。《网络营销》是一门以网络为载体,营销为目的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核心骨干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课程以网络营销实践操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运用网络中的各类平台和工具,进行营销策划活动。

1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式本

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在网络营销领域内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网络营销业务的工作流程作为教学主线,按照网络营销岗位的工作要求构建学习项目,以典型的网络营销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通过上机进行网络营销的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以每个学习项目为单元进行考核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

1.1按照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网络营销工作岗位

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对项目化课程改革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学习项目设置和任务安排的前提条件。工作岗位中对应的岗位职责,要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要契合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入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确定符合高职学生培养要求的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第一个岗位是SEO专员,工作职责是掌握百度、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的基本排名规律;并精通以上各类搜索引擎的优化;精通各种SEO推广手段。第二个岗位是网络推广员,它的职责是协助为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协助监督销售计划的落实与销售目标的完成。

1.2根据网络营销工作岗位职责,构建课程的学习项目

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子邮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线下营销、免费策略营销、资源合作营销、网络营销效果监控和其它网络营销手法等7个单元。教材的整体内容是围绕网络营销的工具而展开,并且以理论概念和案例分析讲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感到陌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只是单一地理解相关网络营销的概念和原理,不能够熟练应用网络营销的主要方法和平台,没有将理论教学成果的吸收转换职业能力的提高。根据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岗位的职责要求构建学习项目。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主要涵盖掌握电商平台的应用技巧;熟练运用主要的网络推广的工具;了解网络营销的工作流程等。融合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构建学习项目包括:搜索引擎营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企业网络推广、Web2.0营销和网络营销客服五个部分。依据由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将五个学习项目有机地扩展为对应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设置是某项任务运作过程为核心,以职业技能的培训作为教学重点。工作任务的设置是针对于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提炼出以技能培训的为主题的相关内容。通过相关联的工作过程的重复与循环,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掌握工作任务的操作技巧。借助职业技能培训为手段,从而促使学生完成相关知识库的搭建。通过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取代大量的文字化学习内容,提前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以“项目二: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为例,它的工作任务是:熟悉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和种类;掌握B2C电子商务平台使用方法;学会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开展营销活动。

1.3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

讲授《网络营销》课程以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力过于集中于理论知识方面的讲授;学生在较多情况下以填鸭式地接受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操作,缺乏网络营销工作的技能锻炼。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完成各个项目。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时,都被分配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分别讲授与任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模拟示范任务的操作过程,学生上机演练学习任务的操作步骤。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上机完成学习项目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

1.4过程化考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往的考核的方式是以期末笔试方式为主,以期末考试的结果而决定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考核内容是以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主要方向。这类考试的结果不能有效评估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过程化考评体系的特点是以学习项目为独立的考核单元和工作流程为主的期末考试的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每学完一项学习项目,学生必须进行该项目的考核。当个项目考核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如果项目考核未通过,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有一次复试机会。每个学习项目考核都达标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以工作流程为考核方向的期末考试。考核的标准是以职业技能操作水准为主要依据,根据每个学习项目的特点,分设对应的评分标准。通过对每一阶段的学习项目进行考核,学生可以自主地操练工作任务的技能;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以项目二“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考核方式为例,评价指标包括: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种类和左右;开设网上店铺;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工具。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和不及格。

2结论

《网络营销》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是按照网络营销工作岗位及职责,架构对应的学习项目,采取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方式。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符合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教学方法满足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考核方式凸显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8(08):11.

[2]纪幼玲.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1):58.

[3]潘玲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构想[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75-77.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认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商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对于网络管理、规划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建设、维护与更新需要大量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对高层次的网络管理员、网络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等相关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对学生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出了要求,拥有一张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无疑为求职与就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1本科院校引入职业认证的必要性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以教学型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校重点建设专业,为首都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在欧美等国的从业人员中,所有人几乎都要接受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考核,并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该职业。随着人才市场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持有的职业

资格证书越多,从业的选择性越大,就业机会就越多。高职院校以大众化教育为主,重点培养职业型应用技术人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所培养的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1]。职业技能的训练是高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职业资格认证也在高职教育中得到较好推广[2]。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所不同。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的重点大学,多以精英教育为主,重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尖端型科研人才。我校是以教学型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介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需综合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特点,主要培养既具有比较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的职业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服务上“立足当地,面向社会”,成为地方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也发挥着地方和国家之间,不同层次院校之间的“中间站”作用。深入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的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职业认证教育,强调理论培养与技能培养并重,成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2实践教学改革与职业认证的衔接

对于有志从事网络设备、网络工程方面工作的毕业生,企业往往会优先录用那些已通过主流产品认证者,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认证能够说明毕业生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网络产品,职业能力强,上岗快,更“适用”,有“效率”,能够创“效益”,“零适应期”。因此,通过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实践教学与职业认证有效衔接,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际应用中相一致,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能使毕业生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2.1引入职业认证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一的限选课,方向二和方向三的专业任选课。过去的网络实验大多是在局域网中设置计算机网络配

置或了解ARP协议等简单实验,缺乏对Internet中实际使用网络设备的掌握,实践性教学环境的不完善使得很多技术性的操作无法实现,增加了学生考取证书的难度。

近年,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本专业购置了具有国际领先的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骨干网流量,构建了以Juniper公司的M系列和J系列路由器为骨干路由器,辅以Cisco路由器和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等设备的Internet实训环境。Juniper路由器支持RIP/OSPF、BGP、MPLS/VPN、组播等各种网络协议,通过无线防火墙和无线/移动路由器接入移动和嵌入式网络终端,可以利用思博伦公司多端口网络流量发生/分析仪产生各种协议的网络流量,对网络环境的性能进行测试。本专业的IPv4/IPv6网络实训环境如图1所示。

图1IPV4/IPV6网络实训系统示意图

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将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认证有机衔接,将职业认证相关内容分解到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训内容围绕JNCIA-ER、JNCIS-ER、JNCIA-JUNOS、JNCIS-SEC等认证内容进行,侧重于在了解互联网技术BGP//OSPF/ISIS/IGP/MPLS/IPV6/等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对Juniper的J系列路由器及防火墙的配置方法,通过实验室操作练习,提高学生对设备操作的能力。这样,可以让教学大纲中的相应的知识技能要求与相应的职业技能认证内容相互结合渗透,使学生在平时学习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达到事半功倍、节约教育资源的目的。

2.2改进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Mc.KinseyGlobalInstitute在2005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2005年我国毕业的约60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到10%,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受到Project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以新型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

结合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型学习的特点来改进计算机通信网络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3],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式、互动式、网络化、全方位教学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培养“零适应期”的本科生。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学生课堂交流等形式共同构成。既可以共同合作完成老师设计的课题,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责任到人,避免过去分组多人实验时出现差学生“搭车”的现象,让学生能够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

2.3采用多样化方式,衔接教学与认证

过去,学生主要通过参加厂商认证培训取得证书,但培训和考试收费比较高,参加的学生人数较少,不宜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对于硬件产品的认证还需要配置厂商生产的硬件设备,而厂商在培训时开放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综合考虑教学大纲与培训内容的需求,可采用多种方式衔接实践课程教学与认证培训学习。

对于本专业方向一学生,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课程和实践课程是限选的,因此采用由课程学习完成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再辅之以专门的课外辅导和培训。该模式具有强化的性质,对师资要求较高,本专业目前已有4名教师参加了厂家培训,并已取得了相关认证证书,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本校是Juniper大学合作计划的合作院校之一,Juniper专业技术人员也可来校内讲授认证培训课程,并在考试费用和资料费用上给与优惠,这种模式既可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又可以提高考试通过率。

本专业方向二和方向三的学生,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是任选课,暂时未开设网络实践课程。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采取自主选择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状况和考试内容,自主学习,但可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配置操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认证项目,学习时间不固定,缺点是认证考试通过率不是很高。

2.4结合职业认证考核,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引入研究性教学、合作性学习,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使得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造性内容的考核、基础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才是必要而科学的考核[4]。

本专业为2006级学生开设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配置Juniper路由器支持RIP/OSPF、BGP和VPN等各种网络协议,考核成绩分为笔试和上机两部分。通过笔试对基础知识和路由器配置命令进行考核,上机考试则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多台路由器按指定拓扑进行配置,实现指定协议功能,考核其实际动手能力。2007级学生课程设计时,考虑到Juniper公司正在实行免费优惠计划,因此鼓励学生自愿参加Juniper公司的JNCIA-ER和JNCIS-ER认证,以证代考,即认证考试成绩可以替代实践环节的笔试成绩,若学生通过JNCIS-M实验室认证考试则可以认定整个实践环节考核合格。以证代考的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同时也推动了职业认证的推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考虑到研究型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的变化,考核时也需参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能力表现,结合课程核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来实现。评价标准要灵活,不能一刀切;要突出个性化,对不同的课题、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个体的纵向比较,淡化整体的横向比较。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对集体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以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为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针对结果进行评价。

3实施成效

采用合作性学习与研究型学习相结合,引入职业资格认证相关内容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7级的教学中推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热烈,甚至提前利用假期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课程要求的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先进

教学设备进行实训,全专业(包括方向一、二、三)75%的学生报名参加并通过了Juniper公司JNCIA-ER认证,另有少数学生获得了JNCIS-ER、JNCIA-JUNOS、JNCIS-SEC等认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地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合作性学习小组的形式更好地锻炼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意识;研究式的学习训练了大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邸凤英,何志玲.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课程改革方法的实践探索[J].福建电脑,2008(7):208.

[2]史志英.高职计算机类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与实践[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1-13.

[3]施速亮.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克山师专学报,2004(4):185-187.

[4]吕立坚,赵明,李静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13):138-139.

LinkingReformofPracticeTeachinginComputerNetworkwith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

WUShao-bo,MAMu-yan,ZHOUJin-he

(DepartmentofElectronicInformationEngineering,Beijing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Beijing100101,China)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1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职教工作煤矿培训计算机技术

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煤矿职教工作,依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定,是组织煤矿相关教材,对学员进行授课教学。面临新经济形势的挑战,现有的教学形式不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因此,在煤矿职教工作中将网络教学进行普及推广迫在眉睫。应用网络教学在煤矿职教工作中进行推广,既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煤矿职教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

一、煤矿职教现状与网络教学形式

当今煤矿企业职教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传统职教培训,多以灌输教育为主,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摆姿态、走形式,背离了满足企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加之,培训对象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培训任务繁重,难以适应当今发展的经济形势,致使全方位、大面积普及职工教育亟待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但真正付诸煤矿职教培训的却不多见。网络教学具备组织简单、时间自由、多感知、容量大等优势,这恰巧可以弥补煤矿职教工作的不足。将煤矿职教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简化培训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教学技术辅助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应用环节需充分结合教学培训计划与内容,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输反馈教学内容与效果,实时掌控教学动向与教学质量。

1.资源装备

网络教学技术的实施,需要准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硬件方面,需在具备web的网络环境下,装配用于网站部署的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磁盘阵列等,以满足信息存储、部署、传输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购置至少一间多媒体教室,配置计算机、摄像头、音响、话筒、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软件方面,为满足教师备课、音视频录制、网络教学管理等要求,需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音视频录制工具软件、音视频集成系统、网络平台、教学考核系统等教学软件。

2.网络教学课程规划与实施

具备条件后,依据教学目的,需制定详尽的网络教学课程规划,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培训规范及参照标准、制定试题库标准、规划网络教学课程界面等。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分班或分组教学,集中培训教学,通过录像或直播进行学习,对于课程疑难点可集中予以解决,此种方式便于管理与考核,能够即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

(2)开放学习,将授课内容上传于网站,职工可按需选择学习。此种方式以学员学习为中心,学员在学习或自我测验方面灵活方便。

(3)资料共享与交流反馈,可按各工种培训学习内容分门别类,将国家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与所需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以及图纸等信息归类上传,便于学员查阅。同时开辟交流反馈途径,方便技术文化共享,能够积极引导职工互相交流学习。

三、煤矿应用网络教学技术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与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形式辅助下的职教工作优势突出。

(1)开放性更强,拓展了传统教育单纯依靠教室、黑板的空间,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链接、信息检索的功能,向受训者提供了一种虚拟宽泛的网络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形式。

(2)高效性更加明显,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保持了交流探讨,还能不受时间、场地、师资条件等影响,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

(3)自主与监督并存,学员可依据自身学习能力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同时公开了教与学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及时接受各方监督,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无形动力。

四、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职教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类课程;教学策略;中职

1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大多文化层次较差、认知水平偏低,不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下列三方面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

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的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由于这些教师缺少企业经历和社会实践,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或缺少实验和实训环节,从而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的不匹配。

1.2教学资源不配套

由于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周期比较长,网络类课程的教材都相对滞后,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同时,由于网络设备的耗资较大并更新换代较快,学校难以及时补充更新。再加上教师缺乏与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相关的实验软件也很难跟上企业步伐。

1.3评价机制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网络类课程的评价机制都是以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依据,既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又无法动态地评估出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空间,也不能体现企业的岗位特点、用人标准和企业要求,导致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确立了证书制度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试点内容,该方案不仅仅要求中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学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1+X里面的1),还鼓励学生取得其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里面的X)。因此,本文以中职学校网络类课程中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这门课为例,以网络系统与运维职业证书为切入点,以学生培养目标、技能需求等方面为抓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分析提高网络类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2教学内容

2.1明确课程目标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等级对应的岗位和能力要求,从学生特点和师资能力等方面考虑,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证书等级。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如图1所示。

2.2构建课程体系

在行业标准、岗位需求、核心能力、专业基础等指导思想下,开发出适用于中职院校学生特点,符合岗位核心能力要求,适应行业发展培养目标的新型课程体系。以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初级)为例。本课程立足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时代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以企业实际网络应用案例为载体,以企业网络中涉及的网络技术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学习领域—项目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项目,从而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如下表所示。

3教学方法

3.1合理使用实验手段

网络类课程离不开实验环节,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应对网络故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实验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类型。硬件是网络试验台,通常由机柜、路由器、交换机组成,但需要学校一定的资金投入。软件是多种网络模拟器、仿真平台和抓包软件,优点是实验环境要求低、图形化界面。所以,在教学内容合理的情况下,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虚实结合的网络实验方法,利用仿真模拟类软件和抓包软件,如:PacketTracer(思科网络模拟器)、eNSP(华为网络仿真平台)、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等,降低网络实验的成本,节省实验课时。

3.2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法,更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任课教师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作竞争、语言表达、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断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为六个步骤:引入新课(教师提出新的任务项目,协助学生分组和小组内分工)———制订计划和步骤(学生讨论,制订完成项目的计划和步骤)———资料收集(学生通过不同媒体搜集和学习资料)———项目实施(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完成项目)———项目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归档应用(改进提高后,归档或应用于教学中),具体如图2所示。在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中心,知识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要把课堂时间归还学生,调动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动者。二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管理员,而是协助者。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协助学生小组的组间分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合理搭配各组人员。处理各个小组之间的矛盾,协调组内成员间工作量的相对公平,督促个别学生的懒惰行为等。

3.3注重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行为表现和职业价值取向。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学好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课程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会成为网络系统运维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要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完成系统运维等工作内容,保证系统运行正确、稳定,保证硬件系统运行时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将知识夯实、精技强能,在今后工作中方能不出纰漏,工作成果令用户满意。例如,在机房上课时,要求同学们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学会责任担当。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组间竞争时,未经同学允许,不随意拷贝他人的作品成果。工作后,不偷窥和复制同事的开发成果,不能盗取公司的研发产品。在使用仿真模拟软件时,引导学生明白,建设网络强国,不仅仅是靠网络设备、网络技术,还要有软件技术等其他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撑。同时,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方向发展变化速度很快,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公开课、网络讲座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方向最新动态,使用短视频类网站上的资源进行教学或讲解,开阔学生眼界。

3.4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不仅仅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个步骤,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简单粗放的评价机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意愿,阻碍其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传统的以期末理论考试分数评定的评价机制不再适用。教师要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联系企业导师,制定企业标准。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需求,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概括为:学生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修改完善———企业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阶段,学生自发小组分工,组内成员对自己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自我评价。其次,不同小组之间,对彼此的作品/成果,从技术方面给予相互评价,同时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别人的长处。再次,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此模块要分为过程性和结果性两个方面,既要考查学生作品,也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空间,让学生能对自己作品有一个全面认识,对自己渐渐进步有一种成就感。最后,在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修改完毕后,由企业人员给予行业评价。具体如图3所示。图3企业评价打分图表

结语

“1+X”证书制度使用理实一体、产教融合、企业组织编写的图书,有效地建立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并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我校于2022年6月首次组织学生参加“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初级)证书考试时,报名参加考试20人,通过16人,证书通过率80%,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中排名第一,远高于省平均水平(全省去年平均通过率为44%)。当教师将以人为本、培养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行动导向和实验软件的作用,训练学生熟悉并使用不同的模拟环境,建立健全完整的评价体系(网络类课程教学策略层次图如图4所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专业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精神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温明勇.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数码世界,2022(9):134-135.

[2]钱力涛.1+X证书背景下中职学校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优化[J].科技风,2022(12):39-40.

[3]王蕊.“1+X”证书制度对中职教学的影响探究———以“网络系统与运维”证书为例[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2(29):86-87.

[4]车志毅.分析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7):107-108.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导向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永恒的工作核心,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又一次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其中依据行业需求,不同年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岗位、岗位能力、课程内容选择上均是动态变化。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特点。通过专业调研把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定位于网络工程与服务领域,网络工程师(中级)岗位为培养目标。依托“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化、角色化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引导。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基础数据集合构建阶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1.建立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首先紧紧围绕“解决实际岗位问题”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全面专业调研,先后收集了近千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深入访谈调研全国近百家企业和近千名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经过反复多次分析与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1)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技术工程师。(2)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初级(管理员)、中级(工程师)、高级(专家)。(3)专业岗位能力基础集合。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形成二维坐标体系.得出一组不同层次工作岗位集合: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形成每个坐标点岗位能力基础集合。(4)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经过仔细梳理岗位能力要求内涵.构建出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5)专业课程基础集合。根据实际工作调研.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步骤.目前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岗位工作过程为:建网一管网―,用网。

依据工作过程.对工作任务基础集合进行提炼、组合,形成一门门体系完整的技能型课程,构筑专业课程基础集合。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首先进行实时调研.并对调研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然后根据此集合要求抽取相应岗位子集、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年级课程子集,形成适合实时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面以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1)实时调研,调整基础数据集合。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咨询探讨、资料收集等手段,到相关企业、行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研了当前及后两年社会对网络工程与服务人才需求情况。一方面根据调研信息汇总结果,动态调整基础数据集合,另一面调研信息分析结果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2)抽取子集。根据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要求从专业基础数据集合中依次抽取2010级岗位子集、岗位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3)形成方案。最后根据工作过程.输出2010级课程子集.从而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反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将每门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实时化,选择校内虚拟项目驱动、校内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达到教学模式集成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职业能力标准化、学习渠道多样化,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培养过程的职业性与实践胜得以贯彻。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专业各基础数据集合.为下一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做准备。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高专;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490-03

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如何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应用需求和新技术的变化?如何使学生在经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等等,虽然影响高职教育网络专业创新课程改革的因素很多,也都是目前高职教育网络工程专业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对传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对脱节,与高职高专应达到的教育要求相去甚远,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规格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雾里看花”、“一知半解”,学生的学习更谈不上“理解透彻”、“触类旁通”。尤其是教师把实践操作过程在教室进行板书教学时,学生更觉得“枯燥乏味”、“抽象空洞”。而进入到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阶段,学生虽比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经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专业学习也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2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章节的相互配合

计算机网络工程的专业课程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模块构成的。若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进行各章节教学,则各章节教学必将按各自的体系实施,各章节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材的内在联系难以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学习先后顺序也不协调,可能基础知识还未全部掌握,综合运用的内容就已经开始了,知识的学习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1.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是断裂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直接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要求。

1.4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对知识的传授灌输,却往往忽视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特色,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因此,打破陈旧的高职教育理念,建立现代的高职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于行业的需要、具有高职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素质创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需要,而且十分紧迫。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特点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运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实训基地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情景与工作场境、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学生与企业员工、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有如下的基本特点:

2.1高效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2实用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2.3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模式教学,能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仿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的能力;能运用人机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以真实场境和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2.4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甚至可以与工作岗位完全一致,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非常明确;

2.5教学方式深刻变革

教学方式实现5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转换和处理”;教师从“单一理论型”向“双师素质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模仿”向“主动实践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模式”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真实企业环境”转变;教学手段由“讲授、板书”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转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先进性及鲜明的实践动手能力特点。

3“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方法

3.1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划分模块。打破了单纯以“教条、重复”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的理解,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3.2以工作程实践为起点学生入学后,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尽早进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氛围,在模块课题的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职业爱好,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态度。

3.3以工作过程为课程主线

按工作过程的环节与知识结构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机会;工作任务分析是课程开发的源头,通过分析,把工作过程、工作环节、工作任务一一列出,进行分类整合,使条理、层次清晰,保证整个流程表达完整。

根据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经过对企业网络管理和专业人员培养技能的需求,进一步对知识、能力、任务、项目进行分析综合,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分析出来的工作项目用于指导搭建课程体系结构,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用于构建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分析,获得了中小型网络管理和维护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情况。

在工作任务细化分析时,确定各级子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完成了工作任务分析表。在网络相关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及相关院校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中小型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参照网络工程行业标准,将工作领域的工作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全新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基于工作过程“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出现,将“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测试”几个环节贯穿每一个项目中,围绕作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企业网络(网站)的组建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共搭建了8个工作项目场景,细化出8个工作任务:

1)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知识;2)工作组级局域网组建: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知识;3)网络规划、设计与网络招投标: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知识;4)企业网站开发:MySQL数据库应用、PHP应用技术、PHP动态网站建设技术知识;5)中型企业级局域网的组建: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Cisco路由器配置知识;6)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Cisco路由器配置、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知识;7)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知识;8)网络安全测试与管理:Cisco路由器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知识。

4“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4.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工程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要求,尽最大可能的节约教学资源,根据中小型网络构建和管理知识模块的要求改造现有的网络工程实训基地,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提供一个实施网络工程项目的工作环境,包括:

工作环境:一个可以容纳36人左右的实训场地;不少于6张的工作台;至少每人1台PC机。

设备环境:以小组为单位

交换机设备:CiscoCatalyst2926(2台)、CiscoCatalyst3560-48TS(2台)

路由设备:Cisco1760模块化接入路由器(2台)

无线设备:无线网卡-CiscoAIR-CB21AG-W-K9(2台)、无线AP-CiscoAironet1500(1台)

测试计算机:3台/组

网络测试仪:FlukeDTX-1800

网络连接线:若干

网络工程实训基地还需要大力引进电化教学手段,使新的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使教学化管理和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为实施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2“基于工作过程”《企业网络组建实战技术》课程实施方式

所有课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是相同的,也即课程都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全部课程没有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区别。课程组织实现的环境主要在实验实训室,以工作现场的形式展开,分项目小组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实施。

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承担项目经理的工作,承担全组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和项目负责人、教师、其他分部门经理及其他组组长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工作。此外项目经理还需要提供全组成员所有方案的技术问题解决,组织成员开展技术讨论、查询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撰写项目方案,并为最后的项目实施安排人员,负责本组项目最后测试、报告及总结工作。课程教师是整个项目的总规划师和设计师,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项目内容,负责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控制课程的组织和开展,以及项目总体发展方向及进度的把握。

4.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实施、评估与反馈

根据教学安排,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教学场所的设施、安全规划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学习材料领取及贮放手续,工具材料的领取及贮放手续。教学组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操作技能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程序化技能培训法?――5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部分学习单元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煅炼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自我研究时,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当多数同学产生共同问题时,指导教师将情况进行反馈并给予现场解决。

由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双边活动效果好,改变了以往学生厌学的局面。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和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效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全体教师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明确高职教学课程是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认识到在学习化社会中,应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重要性,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另外从传统的高职教学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技能为中心”观念的转变,推动高职教育向本质回归,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责任心。由于分工明确,教师必须为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2]胡作进,陈炼,卢加元.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福建电脑,2008(2).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7

摘要: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授课形式,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参加多种培训课程,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浏览。

关键词:网络教学职教工作煤矿培训计算机技术

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煤矿职教工作,依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定,是组织煤矿相关教材,对学员进行授课教学。面临新经济形势的挑战,现有的教学形式不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因此,在煤矿职教工作中将网络教学进行普及推广迫在眉睫。应用网络教学在煤矿职教工作中进行推广,既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煤矿职教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

一、煤矿职教现状与网络教学形式

当今煤矿企业职教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传统职教培训,多以灌输教育为主,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摆姿态、走形式,背离了满足企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加之,培训对象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培训任务繁重,难以适应当今发展的经济形势,致使全方位、大面积普及职工教育亟待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但真正付诸煤矿职教培训的却不多见。网络教学具备组织简单、时间自由、多感知、容量大等优势,这恰巧可以弥补煤矿职教工作的不足。将煤矿职教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简化培训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教学技术辅助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应用环节需充分结合教学培训计划与内容,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输反馈教学内容与效果,实时掌控教学动向与教学质量。

1.资源装备

网络教学技术的实施,需要准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硬件方面,需在具备web的网络环境下,装配用于网站部署的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磁盘阵列等,以满足信息存储、部署、传输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购置至少一间多媒体教室,配置计算机、摄像头、音响、话筒、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软件方面,为满足教师备课、音视频录制、网络教学管理等要求,需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音视频录制工具软件、音视频集成系统、网络平台、教学考核系统等教学软件。

2.网络教学课程规划与实施

具备条件后,依据教学目的,需制定详尽的网络教学课程规划,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培训规范及参照标准、制定试题库标准、规划网络教学课程界面等。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分班或分组教学,集中培训教学,通过录像或直播进行学习,对于课程疑难点可集中予以解决,此种方式便于管理与考核,能够即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

(2)开放学习,将授课内容上传于网站,职工可按需选择学习。此种方式以学员学习为中心,学员在学习或自我测验方面灵活方便。

(3)资料共享与交流反馈,可按各工种培训学习内容分门别类,将国家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与所需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以及图纸等信息归类上传,便于学员查阅。同时开辟交流反馈途径,方便技术文化共享,能够积极引导职工互相交流学习。

三、煤矿应用网络教学技术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与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形式辅助下的职教工作优势突出。

(1)开放性更强,拓展了传统教育单纯依靠教室、黑板的空间,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链接、信息检索的功能,向受训者提供了一种虚拟宽泛的网络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形式。

(2)高效性更加明显,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保持了交流探讨,还能不受时间、场地、师资条件等影响,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

(3)自主与监督并存,学员可依据自身学习能力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同时公开了教与学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及时接受各方监督,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无形动力。

四、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职教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54-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十一五”规划已经把制造业信息化列入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到2022年实现整个制造业的振兴需要三大支撑――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推动绿色制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湖南省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湖南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提出:通过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制造业信息化专业人才3万人次以上;引进、培养制造业信息化开发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1000人以上;建立湖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开发、网络应用开发和网络工程测试等工作岗位方面,网络工程专业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信息的系统化集成化搭建了平台。为此,通过对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并在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创智等多家企业的专家指导下,确定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人才为培养目标,由此确定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与对应的能力要求,如图1、表1所示。

1,1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测试等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三一重工等装备制造业企业群为产学合作主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即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又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2人才培养方案

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服务方向,设计“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的全程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校内学习期I:基础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此阶段以基础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基本应用能力,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生入校后通过参观校办工厂、合作企业一线生产线,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关企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基础应用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通过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由专职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明白自己的能力差距与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产生新奇感,激发学习的欲望。经过该阶段的训练,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2)校外实习期I:与岗位技能结合的企业顶岗实习。

此阶段安排在第三、四学期进行,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中应用和专业技能。为加强过程管理、保证质量,通过学院成立的产学合作工作站网络将学生(结合学生就业意愿)安排到多家企业单位,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采用师傅带学徒的方式,让学生到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考核与评价,引导学生思考顶岗实习过程的每个环节,仔细体会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增强就业危机感和学习的紧迫感,结合学生就业意愿调整个人的后续学习计划,弥补知识与技能的欠缺,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请老师帮助解决。

(3)校内学习期II:专业专项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

这是专业专项技能培养的集中阶段,主要在第四、五学期中进行。在此阶段,通过对ERP技术应用、企业网站建设、软件项目开发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获得能覆盖相近岗位群的网站建设、软件项目开发等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让学生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去寻找解决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以项目课程的方式进行,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采用企业工作过程实施案例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和进一步学习、应用的能力。

(4)校外实习期II:与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

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意向,由学院推荐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试用,学生在企业中结合就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在企业相应岗位中带薪工作,为就业作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基于装备制造业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四阶段贯穿了职业、实践、开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互相渗透,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德育教育逐步递进,由企业技术能手和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实施教学,课程内容体系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为依据进行构建,课程教学场所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企业,课程考核以技能应用能力为主要标准。

2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2,1构建基于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突出以“职业发展导向”为主导的课程建设思路,从制造业信息化岗位(群)开发入手,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课程开发方式,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确定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模块;对公共专业课的教学,采用“多岗位视角教学”以节约教学资源,通过“多岗位视角教材”、“多岗位视角课程教学”、“模块化的专业岗位课程教学”来满足企业对各个不同岗位的能力需要,并结合“岗位能力评定标准”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做出评价,如图3所示。

2,2建设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的项目课程

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核心技能知识进行单元划分来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流程。紧跟新技术、新装备发展,系统分析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相关岗位(群)职业能力要素,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邀请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等行业、企业专家制订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对课程结构进行项目单元设计表,再对课程内容项目设计(即,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要求为指导,重新序化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将技能和相关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按照认知过程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课程核心技能知识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如“网络互联设备”项目课程建设。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实施、网络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任务,将本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其课程内容和要求如表2所示。

由于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技术更新快、变化大的特点,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优势,紧跟当前使用的主流新技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课程的项目设计上以典型的技术应用或服务为载体进行设计,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进行展开。优化整合后的课程内容项目如图4所示。

这些项目内容涵盖了网络互联设备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课堂授课、实训,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工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项目报告,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做项目,在做项目过程中学习”(做中学,学中做)。

2,3校企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以核心课程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其它课程教材建设。在邀请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创智等企业一线技术专家的基础上,以课程结构项目设计、课程内容项目设计为蓝本,共同开发体现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在进行教材开发时注意几个因素:首先,项目教材的编写其依据是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充分体现基于相关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融合企业需求、行业认证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其次,设计学习项目时,尽可能将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穿起来,理论知识内容在符合工作任务职业行为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散难点,前后衔接,循环前进;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将主流技术、主流产品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紧跟行业发展。最后,教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

3多种途径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校企互动”等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下企业(工厂)锻炼、聘请一定数量的网络工程、企业信息管理与实施技术人员,强化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建设以“企业技术专家”领军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证。结合我院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1)选派专业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在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时间一般是半年到一年,教师按照企业员工制度管理,学校承担教师的工资,企业按照考核等同企业员工发放岗位津贴和奖金。

(2)教师以半脱产形式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科研,一种是人员参与形式的科研。人员参与式的科研合作,近似于挂职顶岗,学校承担教师的工资,企业按照考核等同企业员工发放岗位津贴和奖金。

(3)企业委托实用技术研发。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委托职业院校或教师按技术研发委托书开展实用技术研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4)在校企合作企业中,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地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人员,聘为兼职教师,并在合作中有意识加以培养,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5)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通过开办各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形式,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承担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任务。

4实践环节方面建设

实践环节方面建设主要包括实训基地等硬件建设、实训项目设计和制度建设等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4,1硬件实践环节建设

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训基地建设既要考虑教育与外部的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又要着眼于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我院所属区域特点及专业定位,主要做法如下:

(1)紧跟专业发展,竭力寻求各级地方、企业的大力支持,加大实训实习基地的投资力度。

(2)与企业联合建设综合实训室。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全真实的综合实训平台,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框架图如5所示。

(3)校企双方制定相关合约,协商共建,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美国思科(中国)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学生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4)加强“双师结构”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师要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能力。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培养: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

4,2实训项目设计和制度建设

(1)围绕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生产流程等职业实际活动为主线,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遴选、优化、整合,设计体现网络工程特点的实训项目。在对计算机网络原理、TCP/IP技术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验证性实验设计:在对网络互联设备、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交流,将企业的案例经过优化引入实践教学,即,进行操作配置与应用类实训项目设计;对于与学生专项技能、就业顶岗能力训练时应该根据岗位职业要求出发进行设计类、综合类实训项目设计。

(2)规范管理,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按职业岗位要求,建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

5以就业岗位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并重的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是指职场中某一个具体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由行业开发的能力标准陈述了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能满足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必须完成的实际操作指标和应用的迁移能力。因此,新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应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核心构建。通过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1)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人才评价的标准。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以“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我们建立了“学校课程考核(40%)+IT企业考核标准(30%)+IT认证机构的行业认证(20%)+用户评价(10%)”考核标准。

(2)注重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具人格魅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通过实际或仿真的工程项目陈述答辩、模拟招聘、技能竞赛、认证等途径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素质。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1篇9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游戏软件;课程体系

1998年~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多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在吸收国外先进课程开发思想,和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人专家访谈会”。使用该方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者可以对现代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化的深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最终准确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确定专业的职业和职业岗位

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从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一般需要召开技术工人专家访谈会和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技术工人专家访谈会的参加人员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本专业全体教师,会议目标是对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岗位群进行论证,从而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所需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通过会议达成一致认识,游戏开发工作岗位按照游戏开发生命周期以及市场定位分为以下几类:

(1)游戏策划类:包括游策划师、分策划以及市场策划专员等。

(2)程序设计类:引擎设计人员、程序设计师以及游戏测试人员。

(3)美术设计类:游戏场景设计师、游戏道具设计师、游戏人物设计师。

(4)市场运营类:游戏运营架构设计人员、游戏技术支持及维护人员等。

游戏软件从程序设计角度又可以分为2D网络游戏程序开发、3D网络游戏程序开发、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等多个领域。游戏软件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及其简要说明如下:

职业岗位:游戏策划工作岗位、手机游戏设计工作岗位、J2ME手机游戏开发工作岗位、网络游戏开发工作岗位、游戏测试工作岗位、美术设计工作岗位以及技术支持工作岗位。

岗位能力描述:明确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应用领域,对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文化、玩家心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行游戏程序和美术策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能够进行网络游戏美工设计的能力;熟悉手机游戏开发环境,进行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掌握一门常用的网络游戏开发语言及工具,能够进行网络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游戏软件产品营销、售后技术及支持的能力。

就业方向:在游戏公司从事游戏策划、游戏软件开发、游戏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各级类游戏动漫公司从事美工设计、制作等工作;各级类游戏软件公司从事逻辑程序员、2D网游程序员、手机游戏程序员、网络游戏美工设计员、游戏软件销售、普通C++、Windows程序员等工作;游戏软件产品营销、售后技术及支持的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游戏软件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网络游戏软件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网络游戏策划、美工设计、网络游戏软件编程等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网络游戏软件美工设计及网络游戏软件开发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支持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分析,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也是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以上游戏软件专业对应的职业分析,确定游戏软件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游戏策划、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网络游戏程序开发、二维平面美术设计、三维动画设计、音乐音效设计、游戏运营架构设计、游戏技术支持和维护等八个任务。支持以上八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游戏策划及架构知识、游戏二维平面美术知识、游戏三维美术知识、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知识、网络游戏程序设计知识等。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

根据步骤2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职业成长模式理论,继续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原则上应将典型工作任务分为4个难度等级范围,分别对应于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依据知识和技术的难度等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与技术的过程,构建课程链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入门,了解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概貌,并学会最基本应用,重整体、正确方法,而不是细节。阶段2:基础,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理论基础和主要应用。阶段3:熟练掌握,通过行业专家的指导,实际任务模块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主要技巧。游戏软件专业课程学习链路图如图1所示。

4.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图

根据步骤3,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后,制定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图,需要综合考虑学习领域课程的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的阶段,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5.设计学习领域

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后,一般需要由专家组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对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等7个要点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并设计学习领域。游戏软件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其构建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要把思想上、观念上的东西加以具体化,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体系和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索,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引领课程设置,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黎明,张兵.高职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课程体系设计[J].课程开发,2008.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10

[关键词]“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课程体系

一、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对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对各行业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和任职资格的重要考核手段,是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时的重要依据。采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市场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可以大大提升所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消除学校所教知识和企业所需能力之间的鸿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双证制”的引入

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新换代快、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对庞大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和针对原理的基础实验因与实际应用脱节,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受,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迷茫情绪。引入“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直接引导学生使用现实网络工程中的实际设备,解决现实网络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网络原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消化。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争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也成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一条上升通道。当前,进行“双证制”课程体系研究的主体绝大多数为高职院校,研究层次较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社会上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因素,也有本科院校不愿放下研究型的“身段”拥抱应用实践的因素。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双证制”课程体系的研究存在着层次偏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知识缺乏。虽然各种职业认证都强调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代表着这种能力能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存在,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职业认证,更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才有可能解决实践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达到其考核标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结合本科院校理论教学基础好的优势,将一些较高层次的职业认证考试的考核内容引入课程体系中,走出一条不同于高职院校的“双证制”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三、“双证制”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一)“双证制”课程融合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在“双证制”模式下,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可以概括为:懂网、建网、管网和用网能力四个方面。同时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特点,结合网络工程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改革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工程行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进行汇总、调查和分析,结合行业内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选择出业内认可度高的3~5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将这些考试考核的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对照现有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取长补短,以及在实际网络工程中使用的理论和技术,优先融入现有课程中。淘汰现有课程内容中过时或者过分强调理论且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知识点,改造出新的适合行业用人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理论讲授,新增加的知识点由于和网络工程行业紧密衔接,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大幅提高,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双证制”课程体系构建

对照“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四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相关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为依据,组织对应课程群,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与产业人才需求高度对接的课程体系。分析企业中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综合提炼出适应这些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合理分类归纳到“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和其他”等五个方向上。总结每个方向上传统的课程内容,融合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所考核的知识点,形成新的课程内容,再由多门相关课程组成这个方向上的课程群。最后将各个课程群集中汇总,形成一套与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的基于“双证制”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三)课程考核模式构建

职业技能鉴定是由国家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评价。课程考核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将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进行有效融通,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以“获取证书即课程合格”的创新型考核方式为手段,激励学生加强职业能力学习,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原来的终结性考核转为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分段、分块的评价模式,让考核贯穿整个课程之中。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全面实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如技能理论的测试、实际操作能力检验、专题的报告、口头的阐述等。对条件成熟的课程可以试行以证代考,获取证书即课程合格。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及时构建与专业培养的目标、职业的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模式。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内容的变化会直接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实践环节成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并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全实践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型课堂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探索基于“双证制”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与企业合作培养,尝试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流程,以实际工程进课堂的方式,改造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双证制”的课程体系后,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关内容,掌握了第一手实践技能,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中去;另一方面“双师型”专业教师的科研重点将从理论研究转移到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上来,科研成果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高,教师的实践性科研水平高、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强,可以吸引企业更早、更深入地参与到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来,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的新路。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锐捷网络实验室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

一、引言

2006年,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认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是强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的专业能力是指某一职业活动领域的技术能力,高职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不同于其他的人才的高级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职业人才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这是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而社会能力是指职业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等。

因此,我们本次教学改革研究,将依托国内先进的锐捷网络实验室环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渐加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

二、锐捷网络实验室建设

(一)硬件建设

锐捷网络实验室是用来开展网络工程实验,辅助课程教学用的。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具备实验类别的完备、实验模拟情境的完备、实验功能的完备、实验布局的完备性、效益的完备性等五个层次,使得我们的实验室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面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

2008年,我校与国内网络主流厂商--锐捷网络公司共同投资约100多万,建立了一套具有48个工位的网络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00m2,建有8组实验台(RCMS),网络设备约80多台(套),计算机50台,提供48个工位,实验系统由一套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控制,教师通过此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行为控制等功能,整个实验软硬件环境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领先性。

在这个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完成《计算机网络》、《实用组网技术》、《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信息存储与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基本涵盖交换、路由、无线网络和网络安全、网络前沿技术、网络管理应用技术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软件建设

我们在教学中会有选择的选用锐捷网络公司提供的内容丰富的专业实验手册,该实验手册中对每个实验的教学情境、教学目的、实验的设备、相连的网络拓扑、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描述非常详尽,而且有相应的中文解释,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提高的帮助文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扩大择业的范围,可以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技术工程师等网络技术类职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通过者将取得“锐捷网络工程师(RCNA)”证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从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组织2009级、2010级的学生参加了锐捷RCNA证书的考证,参加学生数达到183人,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8%。由于锐捷网络公司的职业教育认证培训在国内信息化这一领域较具权威性的,其对于学生的就业帮助在2009级的学生就业率与对口率分析中也得到了认可。

为了熟悉教学环境的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等技术,迅速开展对学生的实验教学,便于将实验课程快速融合到教学计划中,学校还安排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参加了锐捷网络高级实验室讲师资格培训,2009-2010年期间,已经有3名教师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RCSI)。这三位教师成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骨干教师,为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在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一文中提出了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即把显性的能力与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工作过程积分为目的,来集成技能和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追求过程的完整性。

国内外也有不少的学者就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做了相应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冯静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接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和未接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学生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两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在学习心理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刘金凤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几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语文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秦春林在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的内涵、开发思路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陈宏威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其步骤是分析统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排序、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然后,按照统计工作的流程组织和安排教学。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梳理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遵循“工作过程分析――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一)工作任务分析

首先,我们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我们选择了20余家与网络工程、网络技术相关的企业,其中大型占据25%,包括思科、锐捷、H3C等国内知名企业,中小型网络公司占据75%,普遍要求求职者能掌握良好的网络规划、设计、编址方面的技能,熟悉华为、H3C、思科、锐捷等主流网络厂商的产品,并能够熟练的配置,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的配置,能够熟练的配置常用的防火墙、动态路由协议、VLAN、访问控制列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等。同时我们也到同类的兄弟院校调研,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网络技能普遍能胜任网络工程师与网络管理员的岗位需求,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生就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换单位、换岗位的现象非常多,而这个是不利于学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而我们从51job网站调查到,在一个月内,杭州周边的企业需要网络工程师、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等人才的企业就达到400余家,岗位需求量达到1000多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2012年1月,我们召开了由行业专家、专职教师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就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深入讨论,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邀请行业专家帮助确定计算机网络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选取该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转化为学习单元的学习领域,最后由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对每个学习领域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剖析与深加工,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二)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在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把握四个原则,即真实性、全面性、逻辑性与具体性。在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上,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就业后的实际情况。

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企业集团网构建等两个典型景观设计工作任务。

(三)转化为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就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

计算机网络工程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方案设计、招标与投标、执行与实施、系统测试与验收、售后服务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选择中小型企业网、企业集团网为教学载体,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的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教学主题单元。

(四)设计学习情境

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发是依据工作过程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先后顺序的思路设计的。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实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具备观察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纪律观念等综合素质。

四、结论

通过这次“锐捷网络实验室环境下的基于‘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改革,我们构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方针,以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及技能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通过一个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基本要求。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结合先进的锐捷网络实验室平台,依托锐捷网络公司提供的专业实验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更能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和行业工作要求调整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手段,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适应未来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冯静.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背景下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94-96

[2]刘金凤.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7):178-179

网络工程职业方向范文篇12

【摘要】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分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最后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经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信息安全的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公私财物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必须有专门的人才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目前不少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由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面及涵盖面非常广,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再根据调研结果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当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社会的需求不够重视,这样使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立即做到学以致用。

2.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技能较差。

3.未面向职业岗位群,专业口径较窄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只按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建设,较少面向实际的工作岗位,这样学生毕业后一般无法直接上岗;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面向实际的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但专业口径较窄,因此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当前发展状况来设置课程。第二,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做到“所学即所用”。第三,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分析职业岗位群中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完成有关的课程学习后,即可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3.理论知识与实作技能兼顾

课程体系建设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在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之前,应首先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岗位,并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1.职业岗位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宜采用“宽专业口径”,即不仅面向信息安全方向,还可以面向网络应用等基础方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职业岗位。经过对本地区进行社会调研,可确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中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及信息安全产品营销”等岗位。

2.职业能力分析

(1)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

具有使用防病毒系统、反间谍系统、IPS系统的能力;具有安装网络设备和安全硬件产品的能力;具有全面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的能力;具有攻击和防御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审计的能力。

(2)网络管理员

具有安装和配置网络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能力;具有定位和排除常见网络故障的能力;具有设计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的能力。

(3)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

具有协助安装大中型网络以及协助验收和测试网络的能力;具有排除网络设备或系统故障的能力;具有为客户解决网络技术问题、为客户提供培训并协助客户管理和配置网络设备的能力。

(4)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及信息安全产品营销

具有组建及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具有根据网络设计方案选配、安装、调试及维护网络硬件设备的能力;具有使用常用安全产品以及对安全产品进行升级维护的能力。

3.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完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后,就可以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各主干课程的实践部分一般应达到总课时的50%。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表1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并分析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彭迎春.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多层建筑消防设计范例(3篇)

    - 阅0

    多层建筑消防设计范文关键词:消防现状;高层建筑;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前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构.....

    城市设计元素范例(12篇)

    - 阅0

    城市设计元素范文【关键词】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历史文化;景观元素;复苏21世纪是环境、历史与文化赋权的时代,由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假如我国现代城市历史文化元素.....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