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概念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发展的需要,现代建筑向大规模和复杂化发展。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在工程设计时应用较为广泛,结构工程师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解决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概念设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属性,以其独特的属性概括而成”。在建筑结构中的设计概念是建筑结构各种情况下的一般规律。设计师应以概念设计理念贯穿结构的选型、计算、布置到细节处理的全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对遇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措施,合理分析、及时的处理。概念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存在于设计师从主观上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地方。使用良好的概念设计,能使结构满足外部条件,并以最直接的方式对荷载进行传递,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节省材料和金钱。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充分掌握设计概念,掌控设计和计算的过程,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不可靠的结构进行调整,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本质,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正常的运行。

二、概念设计的原则

概念设计可充分体现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思想,在进行结构概念设计时,工程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优化选型原则

概念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主体结构体系及其联系,主要需考虑两点,通过比较优化选择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对于结构体系,应掌握各类基本构件的特征,结合实际环境条件、使用、建筑和荷载情况,选择适用的基本构件,确定构间间的联系,形成基本结构单元,确定各自支承做法,然后采取线型、平面、叠合、交叉等集合形式,集合基本结构单元,形成主要结构体系。

对于结构布置,应在满足功能要求和建筑意向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楼屋盖水平系统、柱墙竖向支承系统以及基础系统。应充分考虑各种布置的承载能力、竖向和侧向变形、支承做法、地质条件等,比较各自结构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确保平立面的规则和对称,实现良好的整体性,竖向剖面应在规整的基础上,保证侧向刚度的均匀变化,适宜自下而上递减,应避免突变。

2.空间作用原则

应结合各建筑部分结构的空间作用,还原本来的结构面貌。建议有意识地利用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实现建筑结构的更大刚度,同时减小内力,实现良好的受力效能好。

3.合理受力原则

结构概念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处理结构构件的一般受力分析问题。对于受力和变形,均匀受力比集中受力好,空间作用比平面作用好,多跨连续比单跨简支好,刚性连接比铰接好,传力简捷比传力曲折好,超静定的受力体系比静定的受力体系好,应尽量避免不明确的受力状态,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刚度的相对性、变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综合分析各部分构件的直接受力状态和整体结构的宏观受力状态,关注主要的受力状况及其变形,忽略次要的受力状况及其变形。

三、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运用

(一)坚持勇于实践、整体研究、作用调节的原则

在规划建筑设计之前,应该对区域的具体情况作充分的调查研究,运用的设计方式一定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为未来发展准出准备。在认真分析建筑所在地的天气情况、水文地理、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基础上,并深入研究特有的建筑,把握其风格特点,运用概念设计对特色建筑进行相关描述,将实践经验与所建项目有机结合,设计有特色建筑结构。在概念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整体的眼光布置结构各个环节。将建筑项目、设计结构、施工建设等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手段、社会经济效率等内容,进而完善结构整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在整体着手的基础上,满足施工现场各方面的要求,设计整体结构框架与基本模式等,然后把握好关键部位的连接形式,符合整体结构的效果,提高设计结构的牢固程度、安全可靠性能、使用年限等。从三维结构设计图上分离出平面设计图,调整好墙、柱等竖向设施与楼板、层面板等水平设施的接设联系,在平面构思的基础上开展点性或线性结构设计。

应用概念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各个环节之间的影响作用,例如设计时要调节好建设项目、设计结构、所用材料设备、生态情况等方面的关系。调节好建设项目与设计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作用,就应该对概念设计与结构布置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更好地体现建筑的使用性能;调节好设计结构与施工设备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好施工设备完善的规划,与建筑结构一一呼应,施工设备占用线路与结构个体间相互连接等。

(二)空间工作的措施

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全面了解建筑内部每项构件的空间支撑与连接作用,分析其受力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将受力大小当成空间上作用,为了便于运算研究作了部分的简化与建设。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有目的地选取部分空间上的概念来做出解答调整,相应地增加了建筑结构整体刚度,改善了受力情况。概念设计一定要把握住结构刚度,对刚度做适当的调整,力求建筑结构稳定、安全、耐久、实用。

(三)降低结构负载的措施

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结构的负载,维护结构的持久稳定一直是结构工程师不断改进勇于创新的设计目标,更是概念设计理应坚持的设计理念。降低建筑结构的自身负载不但能够削弱结构的竖向受力,而且所有水平体系的负载也会相应地减少,即整体结构趋于稳定化,大大降低了地震引发的灾难后果,节省了工程项目的造价,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建筑工期并减少了资源浪费。要想达到降低建筑结构负载的目的,就需要从所用建材开始着手,例如选取高强度的材料、新型高分子有机复合材料、轻型混凝土、合金板材、高强度的钢筋等等,还要综合设置科学合理的结构分布,采用有效的蛛网,降低建筑外墙的尺寸大小,最后应采用具有稳定、耐久的结构模型体系,例如选择网架网壳框架、空间桁架、预应力设施、防倾装置等等。

(四)科学受力、各结构协调一致的措施

科学的受力就是建筑结构内外受力匀称、一目了然,尽量不要出现受力不明的情况。加强结构的对称,提高结构的刚度值,保持不同构件之间协调一致地作用,有效防止结构的变形现象。各结构协调一致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和高层结构之间的统一性,以整体的眼光对其进行研究,例如在规划基层结构框架的时候,应考虑其对高层结构的造成的影响作用;二是在设计多个高层结构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短柱结构,确保不同柱梁之间相同的受力情况,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

四、结论

结构设计人员应该领会概念设计的实质内容,把握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结构自身负载,科学合理地坚持增加结构刚度与调节整体结构变形的理念,不过度依赖计算机运算的结果,将概念设计很好地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方面。

参考文献

[1]张英迪.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略论[J].科技与企业,2012(21)

[2]张东涛.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原则及应用[J].企业文化:中,2012(6)

[3]刘伟源.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7)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2

其次要说的是“景构成”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即“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是“形”中文一般把格式塔译为“完形”,这个词比较接近格式塔的原意,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但即使这样一种称呼,仍然会给人造成误解,因为“完形”这个字眼给队的印象似乎是指客体(或作味刺激物的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却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结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所以格式塔所强调的“形”乃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和结构,而且和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由此我们可定义“景构成”的概念――戏剧空间的呈现所需要的舞台存在物的不同整体“突现”式样。

形成“景构成”概念的几个结构元素包括形态、场境、运动。

一、形态

“形”可理解为形状,“态”可理解为景物的存在特征(色彩,质感等)。舞台演剧空间中对形态的认识不同于几何学上对此的定义(包括点线,面,体),至少如格式塔所强调的,它和人的视知觉活动联系在了一起,包含了人的心理感受成分。根据胡妙胜老师《舞台设计美学》一书所言,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理解为――独立显现的符号(实物,实景或结构线的交界)为“点”;移动的路径、趋势(实物面、动势面)的交界为“线”f对于“景构成”概念来说,更深入的理解便是“结构线”。对不同组合的结构线的把握正是对舞台设计者的起码要求。也是检验一个设计者能力和水准的基本立足点,而我们中很多人却忽视了对此的认识和研究。要做好对“景构成”概念的深刻理解应始终贯穿对“结构线”的关注);线的合围(实物的面)或趋势运动形成“面”;空间的填充(实物的存在、趋势面的包裹)为“体”。

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的基础是力的结构。一种视觉式样只有向我们传递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和运动时,才能直觉到它们的表现性”。在审美空间的“景构成”中,舞台美术家总是试图为整个视觉图像创造一种动势或力的结构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感情。在《士兵》中拉尔夫・柯尔泰的设计显示了他通过实体景物的符号化处理来形成演剧空间结构的个性化处理手法。巨大体量的三段女体横陈充盈在整个舞台空间中,开阔的女体的横断面形成演出的舞台,并通过钢铁悬梯和通道连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演区,在完成演剧空间结构功能的同时给观众的视觉震撼和气质传达也是直接而强烈的。再如约瑟夫・斯沃博达在《瓦尔基里》中的设计,演剧空间没有符号化大体量的固定装置形成的舞台,只有几组不规则延展的几何平台提供舞台路径,戏剧性的氛围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的材料投影来形成的,这种完全不同于拉尔夫・柯尔泰在《士兵》中的处理手法正是斯沃博达的作品特征。时至今日的舞台设计仍未摆脱这两种趋势的影响。

二、场境

不仅包括“空间”,更应包含空间的时态因素。“景构成正是以自身呈现样式存在于这个“场境”中,以达到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场境或虚或实,但是有形,只是难以静态而是时态的运动,这也正是戏剧的特征,也符合格式塔理论对形的认识,同时它同样具有自己的表现特质。正如格式塔理论对“形”的认识,不仅是指静态的空间结构而更是一种由演员和其它时间因素参与的“即成”存在,体现了“景构成”所包含的整个动态元素,也恰好说明了“景构成”所体现的组织和结构问题,以及它的情感功能体现,如理查德,哈德逊在《发条橙》中的设计。

三、运动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3

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每个人都有创新意识并有着创新的本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师,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方法,体会到悟性,悟性的培育来自于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设计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通过人脑思维来实现的,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分管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具有语言,分析,计算的能力。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具有直觉、情感、想象、图片鉴别等能力。人的思维过程一般的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在艺术设计的学习中,要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掌握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设计方法。抽象思维着重表现理性的逻辑推理,因此也可称为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着重表现感性的形象推敲,也可称为感性思维。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区别在于;理性思维的的分析模式是从点到点,方向极为明确,,目标也十分明显,由此得到的结论具有真理性,答案也只有一个。而感性思维是由一个点到多个点的思考,方向性极不明确,目标也具有多样性,每个目标都有成立的可能,结果十分含混,由此使用感性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其优秀的标准是多元化的。

二、对于设计中的概念与构思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没有形状的。即使在科学上,空间也只是逻辑形式而没有实际形状;只存在空间关系,不存在具体的空间整体。空间本身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无形的东西,它完全是科学思维的抽象”。我们在这所说的室内空间,也是由空间实体要素所组成的界面围合而成的。就如同杯与水的关系,杯体是圆柱形,水是自然被围合成的圆柱体。不同尺度的界面围合会给人不同的心里感受。空间形态的确定,需要根据人的活动尺度,空间的使用类型等因素,以及设计的审美,人的行为心里等要素权衡。室内空间的设计就是空间形态的设计。空间形态是由界面围合而产生的形状,这个空间形态是由实体和虚空两个部分组成。除了地板、顶棚、墙面相对静止不动外,家具、灯具以及各类陈设物包括人都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因此空间的形态是处于时空的流动之中。界面围合的实体是室内空间造型的主体,在技术上表现为装修的概念。界面围合虚空中的物品是室内空间造型的次体,在技术上表现为陈设的概念。然而在人的主观视觉中次体却处于主体的位置。无论是与人的距离,还是形色质的感受都比主体来的强烈。这就好比舞台与演员的关系,从空间的形态出发,舞台背景灯光是主体;而从表演的视觉效果出发,演员则是主体。因此在空间形态设计的一般理念上:界面围合实体的设计要遵循整体统一,简练素洁的原则;界面围合虚空中的物品陈设则因遵循变化多样、醒目突出的原则。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4

概念书籍设计将书籍艺术形态设计转换成有效表现思想创造性设计,旨在充分展现设计者的创造力,启发创新思维意识。概念书籍设计是根据书籍内容对视觉想象的内涵进行提升,探寻可以参与其中的文化元素,对原有信息内容进行再创造的意识。使受众在与书籍交流的过程中,对语言、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形成更深刻的、多元化的、全新的认识。

在概念书中,文字既是文章的一部分,又是插图的一部分,被赋予了双重身份。文字作为有意味的图形,表达文字以外的内涵。独立创作的原创插画为主要表现内容,书籍的文字、用纸、折手和装订等都围绕插图来进行设计。这里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的插图新的意义。插图可作为书籍的主体出现,兼有表达书籍内容的功能。既是书籍具体内容的体现,又是抽象意念的表达。在概念书中可以围绕插图进行模切、拉页以及页与页之间连接关系的特殊设计。概念书的设计是图形摆放方式和图形处理方式的研究。一直以来,由于的技术和成本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书籍的装订方法还是以经济、简便的胶订和骑马订为主。但也有很多设计师在书籍的装订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线装、铆订、胶订辅以织物等,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巧妙。概念书中可以利用现有的装订形式进行形态上的创新,也可以设计、实验新的装订方法。

在概念书的设计中,纸张的质感、纹理、透明度、柔韧度、反光度等都可以成为概念书设计的亮点。概念书的纸张不再局限于目前印刷常用的铜版纸等纸张,还包括用于包装的纸张、用于工业产品过滤的纸张、砂纸等。可以用一些现有的纸张或其他材料进行再加工,制成新品种的纸张。概念书印刷的方法可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方法,可以通过丝网、铜板、木板印刷等办法来创作,也可以通过喷画、烙印、粘贴等手段进行创作。随着技术的更新,未来也有可能成为新的印刷方法,推动装帧艺术的发展。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电子媒体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电子图书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总之,概念书籍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书籍思维方式上的未来性。现在国外的概念书籍,在形态上已经摆脱了书籍的传统模式。以独特书籍设计语言来传达书籍的思想内涵,并体现强烈的个性。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

2概念书多元设计

在进行概念书的设计时,应从外到内,由于书籍语言的多元体现,为阅读过程带来无限拓展的可能性,书籍设计不仅仅属于平面设计范畴,还存在空间设计等领域的设计概念,以构成三维的空间关系,从而形成可观、可触、可感的艺术形态。它包括形态的写实感,如质感的表现和结构的准确表达;另一方面也依赖娴熟的技术和对材料特性的把握,以实现艺术模仿与创造。就艺术而言没有观察、没有借鉴、没有对比,就没有认识,没有创新,只有观察到的才可能有表现,这就是观察的意义,这就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通过观察进行思考,没有深入的观察就很难激发灵感,产生真正的设计;没有认真的观察,就很难产生具有创造力的设计。通常自然形态以人物、动物、植物等自然界中具象形态为依据,通过观察、归纳或夸张、变形等手段创造出艺术形态,它与超级写实主义相比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份自我表现的空间。概念书的设计具有同样的特点,运用适当的“跨界”语言去表现另外一种事物,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创作物象。概念设计通过抽象的形态表现丰富的内容,使读者可从与作品有关的蛛丝马迹中展开一系列思考、联想和欣赏过程。当你处在抽象的环境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联想,在抽象艺术作品面前自然会心随其动,展开美的想象。由于概念书籍设计材料,常可以木、布、金属、塑料等为媒质进行设计,这种概念书,看到的似乎不是书籍,而是立体的、建筑艺术的观念,是设计师心中浪漫的书籍之梦。总之,不同的材料,能为书籍灌注特殊的精神气质与内涵。在不游离书籍主题的前提下,借助材料的特性引申出与众不同的创意,表达出更深层广泛的含义,为读者提供阅读想象的畅游空间。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1篇5

[关键词]ConceptualPlaySpaces理论;教育游戏;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教育游戏中,游戏情节的发展、故事框架的架构、探究活动的组织、游戏规则的制订与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学生的合作与参与是否有效、是否满足大多数学习者的要求并促使学习发生于自然状态都与教育游戏的情境设计密切相关。有效体验的教育游戏情境设计之匮乏是目前优秀作品寥若晨星、教育应用尽显窘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QuestAtlantis(简称QA)中提出的ConceptualPlaySpaces理论以及教育游戏中概念性玩耍空间的成功设计,为探究式教育游戏的情境设计开阔了视野。将基于游戏的研究方法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用“概念理解”为研究工具,解决真实情境下的“概念确立”问题,再通过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参与,达到掌握理解知识并转化为内在能力的目的。这种参与式体验,则依赖于探究式教育游戏的情境设计。而且,具有深度体验的问题情境也能够使学习者“完全专注于活动并体验活动带来的愉悦感”,[1]促使“沉浸(Flow)”心理过程产生,增加教育游戏的可玩性;同时,也是“增强教育游戏对学生的持续吸引力,即尽可能地提高教育游戏的‘黏着度’”[2]的前提条件。另外,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也强调为学生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使其在这种情境下,学会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3]

二、关于ConceptualPlaySpaces理论

(一)TransformationalPlay与ConceptualPlaySpaces理论

TransformationalPlay(转化式玩耍)是QA中提出的支持学生最佳学习的新理论。在转化式玩耍中,学生沉浸在游戏活动中,思考体验,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为了使玩耍产生转化的效果,玩家必须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运用课程内容中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来分析虚构情境,并在改变该情境方面作出选择。将学生放置在这种情境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4]

为此,在QA设计过程中提出了ConceptualPlaySpaces理论,即“概念性玩耍空间”理论。概念性是指学科内容和实践以及相关情境,其中学科内容包括事实、概念、方法、工具和过程。概念性玩耍则指一种投入的状态,包括:①融入到角色之中;②融入不完全属于幻想的问题情境中;③应用概念性理解来理解并最终改变情境。[5]其核心特征就是学习者完全“参与”到具体情境中,学习并解决问题。QA是通过三维的多用户虚拟环境,提供意义情境,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ConceptualPlaySpaces设计的核心要素

“概念性玩耍空间”的设计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学科内容、游戏规则、故事框架、合理参与(如图1所示)。

教育游戏,不仅限于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媒体”中,更重要的是如何营造一种合理的参与类型,并将两者相结合,使学生沉浸于过程体验之中。开发游戏规则和丰富的叙事比较容易,创造一个支持学科内容的学习空间甚至合情合理的参与亦不难,但开发一个概念性玩耍空间,支持学科学习和实践,且同时培养玩家产生移情的具体化的概念,从而转化为一种能力则极具挑战,[7]其挑战来自于平衡四种核心要素并使其有效融于有意义的体验,达到:①学习者从一个消极的接受者转化为一个有自的行动者;②课程内容从学习者不得不记住的信息转化为学习者能够用来实现预期结果的工具;③课程内容从“这些知识会在将来有用”这一承诺转化为能对学生行为作出反应的当前现实事物。[8]

(三)ConceptualPlaySpaces的设计

概念性玩耍,需叙事、知觉、交互、社会等四个相互联系支架要素支持。叙事支架对应着吸引用户的故事线,使游戏细节清晰。知觉支架常和故事线相联系,使学生产生移情的特殊情境可视化。交互支架常被认为是规则集,允许玩家和呈现的对象交互。社会支架也是玩家之间的交互,促使其沉浸于游戏环境。一个支架就是一个设计结构,目的是更深入地吸引用户进入特定的情境并理解一个特殊的现象或事物。

三、基于ConceptualPlaySpaces

理论的探究式教育游戏情境设计

ConceptualPlaySpaces将教育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课程,将教育内容和学科核心领域的实践相联系,在丰富的参与中让学习自然地发生,为有意义的学科学习提供情境。在支持学科内容的情境中将基于游戏的研究方法和基于探究的教学法相结合,开发一种合理的参与类型,既是一种有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游戏设计。笔者认为概念性玩耍空间理论为面向学科教学的游戏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教育游戏的情境(如图2表示)。

探究式教育游戏情境设计

(一)探究式教育游戏情境设计程序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结构教学

在建筑学科中设计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建筑学领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思路以及内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结构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建筑设计基础结构教学的工作者也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一、教学背景分析

1、结构是建筑的基本要素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房屋的结构设计与建设,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建筑领域学者一直秉持“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坚固:主要是针对建筑材料、结构等各个部分依据一定的规则,以最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房屋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实用:主要是针对建筑的各部分功能要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为主,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各项需求,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上越来越强倾向“人”这个因素,也就是服务于人,坚持以人为本。美观:是建筑物自古以来的特点,是为了配合建筑物周围景观的特色和形式,尽可能达到美化城市景观的目的,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美的要求。基于这些原则,建筑设计基础训练、结构概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生尚未对学生进行建筑结构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结构概念,这才是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

2、通过“感知”思考结构

结构概念本身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高校中学生在经历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会积累很多理解概念的经验,因此一般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都能够很快理解结构概念,但是如果是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概念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的局限性相对较大,学生运用现代意识对新的知识概念进行感知,视觉感知会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关注到感知经验的运用,特别是触觉在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一些结构体验、结构实验以及实体模型的建造训练要进行重点设置。

3、“概念结构”与设计结构

学生在学习了结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与经验,在建筑设计的阶段,“概念结构”被提出,它与学生在其他实践操作中所体验的真实结构有所不同,同时与通过力学计算的建筑结构也有所区别,概念结构是同一事件内发生了形式与空间,是结构样式与空间样式一体化的呈现。

二、结构教学实施分析

在高校中,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在一年级、二年级阶段开展,其中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历史建筑保护等相关内容。通常来说,高校在这个方面的教学有三个学期理论与设计;第一个学期进行概论、设计基础;第二个学期进行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第三个学期进行建筑生成原理以及建筑生成设计。在进行这些基础教学的过程中,结构感知、结构设计以及实验应该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这些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结构意识。

1、“设计启蒙单元”中的结构思考

针对以上所阐述的结构教学实施步骤,在第一个学期开始之初,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结构思维方式,打破学生的惯有思维,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一个月的“启蒙单元”,其中包括视觉形态、结构形态以及设计与制作等内容。“结构形态采集”是针对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是要帮助建立其生活中动植物有机结构的内容,要基于自然的生命体创建结构之美,要充分认识到世间万物生命集体的运行规律,实现对这些生命机体的运行与延续。“设计与制作”部分(鸡蛋坠落保护装置设计)要求学生为一枚生鸡蛋设计一个保护装置(结构体),当该装置从12m高空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时(不得借助空气动力学设置减速装置),结构体装置可以损坏,但必须保证生鸡蛋的完好。该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结构意识,即结构是生命的保障,结构是建筑空间实现的基础。

2、“建构单元”中的结构体验

第二学期的“建构单元”由一个案例分析作业和两个实验作业组成。“建构采集”部分要求学生选定一个传统经典作品、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图纸记录和力学结构分析,并按比例制作模型。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传统经典作品中的材料选择、运用以及结构关系和构筑方法。“木构桥设计与建造”实验要求学生使用统一规定的标准木杆件,设计并建造一座跨度3.9m的单跨桥。学生对材料进行性能实验,运用建筑结构力学和建筑构造一般原理进行设计与建造,使桥体具有清晰的力学特征和明确的结构关系。通过实验,学生获得对材料性能、建造方式的认识,把握桥的结构体系、单元结构体、杆件连接与桥结构整体造型的关系,创造合乎逻辑的空间结构形态。“纸板建筑设计与建造”实验旨在通过建造实践,让学生获得对瓦楞纸板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过程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每栋纸板建筑内部形成公共、私密的空间组合关系。通过在自己建造的建筑空间中进行活动体验,初步把握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物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结构与空间”中的结构设计

在进行了第一个学期与第二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在第三个学期必须要开展系统结构空间生成设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设计水平的拓展,实现自由延展以及垂直延展的结构生成。这个阶段学生首先要掌握概念结构,也就是符合视觉形态的逻辑与建筑结构形式。以现代艺术展示为例,其空间设计包括竖向两维空间与多层结构的形态生成,设计的内容基本都是以最大限度提升居民服务水平为目的。

三、结束语

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教育情况来看,建设设计基础教学中结构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方面来看,结构意识的确立是比较困难的,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采取由浅及深、分阶段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进入了高层次的教学阶段之后,学生对于结构的理解也会更加专业化,高等学习阶段中“环境与建筑设计”“及城市综合体等课程设计”对结构的要求也更加深入,通过结构、空间以及形态共生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在建设设计方面的学习会更加游刃有余。

作者:李亚可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尚瑜,覃荷瑛,曹霞.“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2]夏江涛.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7

[关键词]空间展示设计人性化

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一、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从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

3.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二、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前面提到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像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同时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给人以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进展示手段的环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机械组成的没有生机的躯壳。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计。

3.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展品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观众呈现展品是划分空间的首要目的。逻辑地设计展示的秩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给展品以合理的位置是展示空间规划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否做成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的关键。

4.保证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整个空间的安全性

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可能包括各种仪器、机械、装备及模型等需要消耗能源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大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如电力、压缩空气、蒸汽等,这些辅助设施也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必须考虑将这些设备的空间与展示环境隔离开,以防止噪声、有害气体的污染,并做好安全防范。考虑好对这些辅助空间的处理是顺利完成整个展示活动的保障。

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重视展示空间的安全性。如设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如停电、火警、意外灾害等,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结语

展示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以上我们讨论了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的问题,可以得知空间在展示设计中处于灵魂地位,展示活动需要传达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展现在公众面前,空间为我们的感知活动提供了场所,没有空间,我们将无法获得信息也无法和人交流。总之,正确处理好空间的问题是展示设计中的精髓;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是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较好的运用“空间”语言则可以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1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

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单项计算练习居多,综合练习偏少,并着重体现在考题中,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养成只知套用公式解题的习惯。而且近年来强调计算机应用教育,比如,毕业设计用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出图。但由于计算机设计过程的屏蔽,手算过程训练程度的削弱,造成学生产生一定依赖性,结果综合运用能力下降,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这些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未来的工程师是相当不利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1999(1)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9

空间设计是一门从平面延伸现实的三维空间学问,是一项复杂而又微妙的技巧性设计活动,它既需要左脑的理性思维,又要右脑的感性直觉。对于许多人来讲,它是一门经过学习和实践之后才能掌握的神秘能力。对于空间设计,技术上的可行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学价值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

设计思维;创作方法;空间定位;会所设计

1概述

设计思维是感知、知觉、记忆、体验、意念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是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与处理过程。形式空间设计的设计者应该独特地诠释空间,并以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结构,以新颖的创意思维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本文主要以会所内部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其三度空间属性的理解,及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感知特性认识,同时注重结合空间之间的关联和人们的实际需求,来做设计定位及准备,对艺术创作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探讨。

2设计前期准备

在具体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吸收”是设计工作活动的前期工作。随着科技发展和客户性质的不断变化,设计师应该积极探寻社会中深层次的变化,否则会有过时之嫌。以会所空间设计活动为例,设计师首先应该了解会所空间”。关于这里的空”和间”字,老子在《道德经》一文中很好地详释了空间的概念: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的相对性,可形成正空间和负空间两部分,根据实际空间功能需求,求得正”与负”。会所空间设计前期工作时,设计师首先要收集全面信息并加以条理化,掌握设计问题,明确相关的信息。具体的如考察会所周围的环境,了解当地民俗民风,明确会所的形象与定位、交通流线、气候、光照、地形等,以及会所的内部空间面积和建筑外立面科学数据的测量等工作。前期工作中,与客户沟通交流,了解甲方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者在这一过程中对会所形象进行定位,对会所等级作初级分析。根据会所的功能属性,密切联系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合理地引导和梳理会所形象。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师不像工匠那样参与实际制作,应根据空间的感知度、认知度和环境因素行为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借助某种媒介把设计者的想法传递给实际操作人员。

3空间的设计定位

在会所空间设计活动中,主要明确会所的形象定位,以此作为设计师从前期调查到理性整理研究、分析甲方的具体要求以及方案意图、综合本土文化和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的依据。并且根据空间功能需求绘出草图,提出感性设计概念。首先,空间设计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带有强烈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其中主要包括外在方面的需求和内在方面的需求,同时满足科学的可行性。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会所时,需要根据提供的经济要求和功能环境氛围,来做出合理的会所定位,考虑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会所。其次,设计师根据会所经营方式,了解会所的各空间功能要素如客房、大堂、储藏室、厨房、配电房等。会所的功能布局是设计规划中的重点,一个好功能布局必能带来很多的方便,如提高工作效率、畅通人流等。会所的规划要符合会所的经营和管理,适应会所的管理理念。再者,客人的需求和期待心理。客人对会所的印象、感受以及猎奇心理是其光临会所的重要因素。购买者的消费欲求应该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渴望会所的温馨、安全、惊喜、独特、高品位是消费者的普遍心理。除了上述三个因素,设计者还要根据物流、客流、服务流、车流、消防、垃圾、货运等考虑总体规划。设计师对会所的定位,需要结合设计方案的灵感和设计脉络,然后对其进行整理,通过总结、抽象从而进行整体过滤,找出设计方案的内在联系、设计类型的定位,并设定解决方案与处理方式,最终形成整体的设计概念。

4设计方法

设计与思维不可脱离,设计概念的提出依赖于设计师的思维模式。空间设计的思维领域是四维空间,需要设计师理解空间结构以及深刻而又清晰地进行表达。设计方法是设计师表现和表达思维模式的媒介。空间感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特点,在会所空间设计可以扩展到会所公共空间、客房区域、餐饮区、后勤服务区、休闲区等区域,这些空间经人进行包围分隔,形成固定有限而又相互联系的围合空间。会所空间设计的方式主要包括设立、覆盖、围合、凸起、下沉、抬高、悬架、质地变化等。应在三维思维的模式下设计会所的各个区域,如围合的私密空间、开放的公共空间、半开放的半私密空间等不同形式功能的会所空间,从而适应不同的服务人群,提高会所的整体服务工作。内在涵义和外显形式两方面的特性通常是空间塑造的表现形式和会所空间组织的表达方式。其中,外显方式主要是运用形式美感表达。例如,适度、均衡、节奏、对称、和谐、韵律等通过一系列的外在形式,能够表现出会所应该具有的美感。约翰•波特曼曾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会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出一种人们所直接感觉到的和谐环境。”由此可见,要创造出空间意境,研究人们的心理感知是非常必要的。会所空间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与环境空间进行交流。不同的会所类型,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心理需求感受。例如,度假会所的舒适、快乐、宁静,会所的活跃、宏大等不同的空间气氛。会所的设计主要有直觉设计法、草图设计法、模型设计法三种。直觉设计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空间设计,同样也适于其他的艺术类型。空间设计师应该具备一定空间的比例概念,这种涂鸦式的方法用于瞬间的灵感的激发快速记录。这主要用于会所最前期的初步方案构想。草图设计方法跟涂鸦有很大区别,草图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基础,并结合理性的思维进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一个概念——缩尺,用缩尺将空间的大小根据性质来设计并且概括渐渐形成二维图稿,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空间会所设计中的前期方案。模型设计法是最直观的三维空间表现方式,可以给甲方一个直观的空间感受,主要用于后期的效果表现。综上所述,空间设计既需要科学的分析法,又需要艺术方法的综合和直观。在会所设计中,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支撑整个设计的着力点。

5结语

从会所空间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到,空间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人类的活动,氛围的弥漫离不开设计的思维。设计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是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空间设计方法日趋丰富和多样化,设计师应该具备独立的思维和有创意的设计。充分认识、运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思维是我们设计旅途中的必经之路。

作者:周玲玉李正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东.室内环境设计艺术论[J].装饰,2005(06).

[3]诸葛凯.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68.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篇10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地域性概念内涵特性延续

装饰艺术设计,是基于装饰的特性而做的艺术设计呈现,在设计过程中,因设计师个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及地域背景不同,所作出的设计作品也即不同,故此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同时因地域艺术文化的交融性,也形成了浩瀚的艺术世界。但是随着随着全球文化思潮的影响,当前设计门类的越来越多,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式样,在当前装饰艺术市场中已不再占据着主流地位,可是多年来文化地域内涵下所形成的特色装饰艺术,却不会消褪,仍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笔者通过自身对装饰艺术设计多年的浸淫了解,就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性概念做出了针对性的研究,旨在为广大设计同仁提供相关的借鉴思考。

一、装饰艺术设计地域概念内涵分析

自狭义而言,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概念是指人文环境及文化特征,包括了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及区域因素多个方面。而就地域概念单独来讲,其受到所处区域的人文环境及气候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将二者综合的话则可得出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地理及历史概念占据了整体地域概念的重要构成比例。

因受到多类因素及人们主观审美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装饰设计风格韵味也故而被深深烙印上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同时一类具有典型性地域概念的装饰设计风格形成,不仅同地域历史文化的沉淀等因素相关,同时也和设计人员对特定环境的生活体验、观察、领悟及综合素质与设计理念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高度体现着设计者的思维创造性。

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地域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存在于多个方面,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是对传统及现代综合的双向探索过程,在经过持续的设计创新,文化融合中,有效地在时代设计内糅合进了传统的地域文化色彩。深化凸显了民族区域的文化特色,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中和气象,为观赏者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又遵循了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通过合理恰当的文化元素借鉴,营造出了特有的艺术概念风格,并对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

通过对地域性的装饰艺术进行设计,能够有效使地域文化整体呈现出个性形态,达到持续的推陈出新效果,良性符合区域人群的审美诉求。因为装饰艺术元素的汲取,多源于基层人民的生活素材。在设计中对于地域概念的把握,应当保证既借鉴时代艺术设计的空间概念及构图形式、设计理念,又兼顾人们传统审美意识,最大化保留地域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内涵,达到地域概念同装饰理念的完美融合。

二、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概念特性分析

在不同的地区,装饰文化的特色也即不同,但均同时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分别体现着地域文化的持续性与延伸性。在进行装饰设计时,能否做到尊重地域文化结构,保留传统、设计未来,达到全方位多元化的设计,是地域装饰设计的本质特性。

(一)人文性

每一民族和地区均存在着其各自的文化形态及信仰,若是在设计中设计者丢掉了这一人文特性,那么即相当于舍弃了地域装饰设计的灵魂,也说明了设计定位的失败。因此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特征必须就人文性做好充分体现,在设计的空间层次方面,应切实就地域文化做出考虑设置。且区域文化存在着极强的针对性及识别性,如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在装饰中对这类文化元素的提取、组合,能够使人们良好的辨别出设计的思想,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意图,且同时可以就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做到继承传播,令观赏者更深层次感受到设计的艺术水平。

(二)独创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区域划分相对完整的国家,民族融合下的各地区均存在着独立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在设计中应当就区域文化的独创性及标志性进行彰显,通过现代语境的营造,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设计作品,做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互补交流,体现独特的地域特征。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要在绝对尊重地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对装饰作品诉求对象所在区域的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继而设计出大众接受并认可的标志性作品。

(三)传承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来受到了不同概念层次设计师的广泛青睐,诸如服装设计师喜欢借鉴传统中国图纹元素进行服装底纹设计,室内设计师喜欢选取中国传统明清家俱元素及室内格局的设计风格进行现代再现,平面广告设计人员也大量的将中国古典文化运用到现代广告画面诉求中。无论哪一类设计的借鉴再现,均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基于地域特征的传承性特性要求,设计者应当着重把握好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特色装饰艺术及传统艺术,同民族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大力就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精髓做出发扬,达到时代意义上的紧密切合。

三、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概念延续分析

装饰艺术的地域概念,是立足本土文化而进行的延续,因此其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如何在有效抵御外来文化滋扰的前提下,保留原有地域优势做好地域色彩的发扬,成为广大设计者应着重深思的课题。地域性的延伸是新时代区域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其对当前形势下的装饰艺术设计做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首先必须就地域概念做出合理的定位运用,不能够对区域文化进行盲目的套用,一味的不切实际来追求所谓的“地域风格”,应当充分把握体现现实社会存在的实际需求,最大化的满足欣赏者和使用者的现实需要,并对不断出现的新兴元素作出补充。

其次应当持续就新兴的地域装饰设计方法做出研究,达到对造型中点、线、面等基本要素的造型关系合理设计,最大化彰显形式美感,依靠色彩的搭配使用及相关材质的辅助运用,为设计作品赋予深层的寓意,使其做出设计隐喻观点的阐述。

再者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就装饰艺术表现形式而言,也应作出工作创新,能够试着由二维表现空间向着三维立体空间形式过渡,以便充分的发挥地域环境中每一个有利的条件因素,达到对原始空间的调整,深度强化设计作品的整体装饰美感,使装饰设计艺术走向时代化,流通化,综合化、空间立体化,以此形式对装饰艺术做出更好的发展延续。

参考文献

[1]彭超.浅析现代装饰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1,(7):106-106.

[2]黄凯.传统装饰艺术设计美学的文化价值论[J].文教资料,2006,(7):91-92.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1外因———与客户有良好、完善的沟通

这需要深入挖掘设计对象的企业背景、企业文化、业主的设计要求、兴趣爱好等内容.比如做某电脑公司的展示空间设计,便要做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业主是IT企业,代表高科技,在这里我们便找到诸如高科技、尖端、现代等词汇,这就是此空间应该给受众生理及心理上的第一映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与业主的沟通,以获得全面的资料,它们是设计师获得设计概念的源泉.

2内因———设计师自身的积累

即设计师的阅历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和他的美感经验.设计概念是设计师灵感的迸发,这灵感可来自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是量变到质变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设计师用敏锐的心灵和双眼认真体会生活的必然结果,是设计师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审美品位、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融会贯通的结果.如一个对音乐感悟力强的人在听到《雨打芭蕉》这首清脆、动听的古典民乐时,能够将此种感觉运用到空间中(类似于文学创作中的通感),营造出一个坐窗听雨声的闲散、惬意的空间;再如某设计师生长在海滨,蓝色的海洋与金色的沙滩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在他的居室设计方案中,以此感受提炼出“沙滩与海”作为整套方案的设计概念,使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人类的设计思维源于生活,源于思考.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概念的定位关乎于想象与灵感.室内设计创作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且又要它有益于生活.我们正处在读图时代中,电脑图片极度泛滥,一大部分人陷入会使用绘图软件就是设计师的误区,实际上是不能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室内设计师不是只会做电脑效果图,若是这样的话,那么设计便会陷于平庸“.艺术必须有‘创造的想象’.既是‘想象’,就不能无中生有,因为它不能离开意象,而意象是由经验得来的.既是‘创造’的,就不能只是复演旧经验,必须含有新成分.创造的定义可以说是:‘根据已有的意象作材料,把它们加以剪裁综合,成为一种新形式.’材料是固有的,形式是创新的;材料是自然,形式才是艺术.凡是艺术创造都是平常材料的不平常综合,创造的想象就是这种综合作用所必须的心灵活动.”①从以上可以看出,普通平凡的生活积累是寻找并确定设计概念的基础,设计概念的定位是内、外因相互综合的结果,设计概念是设计师个人的智慧、情感、记忆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

设计概念的分析与提炼

此过程也就是将属于情感语言的设计概念变为可实际操作的实体符号,使空间有个性、有表情、会说话.举个例子:如何将“赛车”这个设计概念运用到一个主题酒吧空间中?这需要设计师把从已定位好的设计概念那里得到的最初感性语言进行打散、颠倒、夸张、变形等手法来获得最终的艺术效果.这其间要对设计概念进行分析与提炼.对“赛车”这个设计概念展开开放性思维,挖掘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如材料、形态、色彩等等,使所设计的空间有内涵,有说服力.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固定的设计概念,此空间才有了高度统一的表情语言,而不致使空间东一块,西一块,一会儿现代情调,一会儿古典意韵.此过程也是“放”与“收”的过程.将运用开放性思维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取舍,这也是对设计概念进行分析和提炼的必然要求.将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和概括,从而得出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使其作为掌握设计整体性的视觉映像.另外,它还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物质先于意识,人的意识反映客观存在,这里所说的设计的“具象”是指设计师在长期的生活中,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如人、动植物、山、石、水等有所认识“.抽象”是指在对客观存在认识的基础上,将所获得或积累的信息如形态、个性等进行艺术加工,将其转变为设计语言来获得既定概念下的艺术效果.再回到前面的“赛车”概念的酒吧中,可以将轮胎的形体夸张、夸大,形成卡座,以此来渲染赛车概念下的主题空间环境.这样的设计语言,使空间既有了十足的视觉元素,又不乏实际功用.设计的抽象与具象是相对而言的,是通过几何符号、色彩、点、线、面的组合等抽象元素来表达设计概念,传递情感.经过对设计概念的分析和提炼,运用开放性思维我们便逐渐找到了表达空间、传递情感的设计语言及设计元素.总之,在设计概念形成之前,需要设计师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经历去调查、沟通、观察、分析,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筛选、提炼和概括.

设计概念的物化

设计概念的物化阶段是指将前面两阶段获得的设计语言综合运用于室内空间中,精心收集和审慎挑选有助于训练设计师的头脑和眼力.将设计作品的灵魂———设计概念及其形成的设计语言、符号等通过造型、色彩、材质、灯光等手段来传递给受众.这个环节是设计概念的具体体现,是设计概念的物化过程,通过装饰材料、工艺、制作、科技手段来作用于空间,以达到设计概念的具体表现和实施.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作品要既满足于物化功能,又能满足精神需求,还要具有独特魅力.于是,设计概念的主导地位和灵魂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贯穿于设计的始终.在追求创意美的同时,设计师还要兼顾造型美、结构美、色彩美、材质美、灯光美、工艺美等方面.这样,一个有个性、有特殊旨趣的空间便赫然出现了.

空间设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展示设计展示主题设计程序

展示设计发展迅速,展示活动在不断增多,展示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展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扇独特的窗口,在传播人类文明、陶冶情操、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进行展示的设计,有效的传播展示的信息,掌握正确的展示设计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1.展示设计与展示活动的目的

1.1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展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称之为展示设计。

1.2展示设计的目的

展示设计的内容极其的广泛,其目的也就各式各样。但展示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展示空间载体、形态创意媒介,传播展品的信息。从展示目的角度看,展示设计可以归纳为以商业性为目的和以文化性为目的的展示,而公共中心的展示设计则兼乎于两者之间。设计师的重点就是设计一个清晰的空间秩序、环境,表达展品的内容,让展品发出信号,并作用于人,从而达到传递展品的信息。

2.展示设计三要素

展示设计的要考虑的是展品、环境与人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1展品

展品是展示活动的主体,是展示信息传播的核心内容,是展示内容、展示主题意义的载体。展品的内容包罗万象,概括起来说,展品可以分为当代实物展品、文物展品、复制品、文献资料、影像虚拟展品等五大类。

2.2人

人是展示信息传播目标授众对象和展示的服务对象,也是展示艺术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是展示设计的根本宗旨。而构成展示的目标受众人群有现实群体和潜在群体,现实群体是展示设计的直接服务对象,潜在群体是展示设计应该争取的展示目标。

2.3环境

展示的空间环境是展示活动的场,包括场所的空间规模和形状、面积大小等;场所的硬件与设备,如照明、通风、水电、通讯等;场所的性质,是长期展馆还是临时展馆,是室内还是露天展场等。

3.展示设计前期调查研究

展示是研究展品、人、空间环境的三者关系,任何展示设计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对展示设计各方面数据的了解至关重要。为此对展示空间形态进行设计之前需要调查、分析、研究展品、主办方以及展示目标对象、展示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设计者可以了解展品、展示形式、展示目标观众及同行对一般展示活动的认同感及展示效果的评价,掌握影响展示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确保展示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全面性,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展示形式的科学性。

3.1展品调查研究

设计师只有理解、吃透展品,才能准确把握设计的方向。而准确把握设计方向就必须对展品进行调查研究、归类分析,了解展品的种类、属性、形态、色彩、体量、数量、功能、用途以及展品的尺寸或其他特殊要求,把握展品的文化内涵、理念等信息。而有效的掌握展品的方法就是:从展品的角度出发,对相关领域的信息对象作大量的对比、分析后明确展品的属性和特征,以展品为核心,以目标观众为本,从展品的角度去思考展示空间设计的问题。

3.2展示目标对象人的调查研究

不同的人在年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师对于目标受众群体基本信息的掌握,将影响设计师展示设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展示设计师必须从展示的目标受众群体开始调研。而目标受众群体可能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主要调查他们的:民族、生活习俗、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观展习惯等,并从中归纳总结目标受众群体的共性特点和普遍性要求。这就要求展示设计师必须从目标受众群体的共性特点和普遍性的要求出发去思考展示设计的问题,而不是从目标受众个体的要求和靠设计师个人感受去理解展示设计的问题。如果对展示的目标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将对展示设计发挥巨大的作用。

3.3展示空间环境调查研究

现有的展示空间环境包含着许多重要信息,展示设计师通过对展示建筑图纸的分析,了解原空间的结构形式,限制程度如主要的方位朝向、主要的人流入口,景观方向、采光与通风、展区内的交通干线、展区与展区的相邻关系、管线入口等,原有功能布局与交通流线的设置是否合理,水平与垂直交通体系的设置特点,空间的基本特征,设备用房对于使用空间的影响等,它们都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与具体的处理手法。

4.项目设计资料归类分析

对调查的项目设计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梳理,把与项目设计有关的设计条件元素、要求、目标等作为正式开展展示设计工作的依据。如:现行业展示设计的业态情况,设计的基本表现手法,设计的流行趋势,设计存在的问题,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查阅所有相关的设计规范、阅读相关杂志文章、品味优秀设计案例,阅读分析项目设计的企业背景,企业理念,对现有展示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掌握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考察相关的实例工程,通过亲身感受进一步增加对展示空间实际效果的体验与认识。在清晰地了解项目设计的基本情况后,在设计阶段就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5.展示设计的整体策划

展示整体策划是指主办单位或主办人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知识、信息和手段、合理而有效地整体策划安排展示设计过程,对展示活动的事前性和全局性的策划与打算,为展示设计开展提供行为依据、对策、评价标准。整体策划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活动中处于指导地位,贯穿展示设计活动的始终,涉及展示活动的方方面面。展示的总体策划要服从展品的形象、企业形象以及展品的营销策略,只有站在整体目标的高度,对展示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策划和部署,才能有限的达到展示的预期目标。

5.1制定展示的目标

展示的目标是指展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主办方通过本次展示活动所要得到的结果。展示目标分为两种: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对展示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它主要的表现为展品的知名度、认知度、信任度、喜好度等。间接目标也叫经济目标,它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目标实现是间接目标的实现的基础,只有直接目标实现了,间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5.2锁定展示对象

展示的对象即是展品在展示活动中确立的目标市场所涉及的顾客。也就是说展示活动要引起那些人注意、兴趣,激发那些人的好奇心、购买欲望,促使那些人来观展锁定展示活动的诉求对象。

5.3确定展示的地点和时间

所谓展示地点,是指企业准备在哪个地区单独开展展示活动或选择参加哪个专业展览会开展展示活动。前者展示的时间可以自己定,后者却由组委会会统一制定,不为某一参展商二改变展示活动的时间

6.编写展示设计脚本

经过调查研究整体策划后开始编写展示设计文字脚本。一般文化类展示空间设计由于内容繁多、复杂所涉及面广、跨度大等原因,需要多方专家的参与定夺编写,其文字脚本的形成往往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酝酿。而商业性的展示设计却相对简单,常以甲方展示项目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但从整体方案设计的角度出发,文字脚本还是必需的,因为脚本是展示设计的根本,是展示设计工作开展的依据。

7.展示艺术设计

7.1展示主题概念设计

展示的主题是围绕“展品”展开的空间叙述,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展示形态创意设计,对展品进行重构营造特定的展示主题氛围。用展示的主题去连接展品和空间、展品和人、空间和人形成富有主题创意的展示空间,使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展示空间形态创意设计更符合展示主题的要求,从而突出展示主题、展示展品、传播展品信息。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展示空间形态创意设计、展示陈设设计和展示信息传播设计,对受众进行明确的指引。通过对展示设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作,满足目标受众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展品,利用展示的组织和策划手段表达展示的内容,传播展示的信息,突出展示的主题概念。在进行展示设计创意时,首先要明确展品是展示的核心,空间是展示展品的媒介,展示主题概念是空间的灵魂。展示的设计创意需要以展示主题为核心,以“展品”为原点,从目标受众心理角度去开展展示的创意设计。每一个展示设计师都必须清楚,在对展示主题概念创意设计时,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定位及展示的主题概念,才能展开对展示的创意设计。

然而在明确展示设计的主题概念后,需要对展示传播的信息的解读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主题明确、鲜明、个性化的展示概念,并根据这个概念确定展示设计的主题。接着设计师就可以将这个设计概念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形成设计方案,并控制展示设计创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展示目标受众对象对展示信息的解读方式,并决定展示空间造型形态的创意设计。一旦明确了展示的主题,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来解码信息,使展示传播的信息按照展示主题的要求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这种系统化了的信息就形成了展示的主体信息。在选择主体信息的同时,为了避免信息的相似性、模糊展示的主题概念的表达,去除不必要的信息,从而突出展示的主体,强化展示的主题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的解读能沿着一条能体现展示理念的主线采进行,避免信息传达的偏差和近似。这种对展示主题信息解读本身就具有开启思维能力、引导目标受众的思考和联想,从而达到展与示的互动,加深观众对展示信息认知度和认同感,使观众以特定的方式理解展示所传播的主题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展示的信息内容。

7.2展示空间总体规划设计

展示空间的总体规划设计是在通过对展品的了解、展示活动性质、展示主题概念的创意和参展人数和所需展示道具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环境的角度来确定大的框架,利用图示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观众流线、展区的分布及功能区域的位置,确定公共空间、展示区域与主要交通之间的比例、展区之间的展线等。设计中由于现有结构形式、面积的限制,主体展示空间可能适合布置在现有建筑的某几个位置,因此要及早考虑主体展示空间的面积、形状、形式和主立面。随后需要链接其他展示区域,检查展示链接空间是衔接是否顺畅,尽可能的简化过度空间,强化空间的自然衔接。接下来处理其他基本展示的空间设计问题。在整个平面规划布局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应用前期分析的各种情况,合理安排主次展区,处理好展品展示空间、展品与观众的互动空间、活动演示区、展品体验区的动静关系。同时考虑空间的通风与人流走向,私密展示空间与现行体验区要注意开门方向,避免与通道发生冲突。用展示陈设道具来隔断划分空间是现代展示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作为衡量空间尺度,因此在做展示空间设计时常常和道具陈设设计同步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分隔空间与展示陈列功能结合起来,既灵活又节省面积。

整体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展示空间布局、艺术风格、艺术形式、整体形象、整体氛围及展现方式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对展示空间、形状、照明、材质、色彩机理等方面的统筹规划设计,使它们在整体空间环境中发挥其展示优势,相得益彰,统筹发展,达到展示效果的整体性,并独具特色。它的设计重点是展示空间布局、空间的组织,强调空间的统一与变化、新颖与独特个性魅力的塑造,以准确的传达展示的信息,保证展示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同时,在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大的展示方向,以展示展品为目的,合理的把握展区尺度,准确的运用展品工学。对展品基本尺度掌握可以向展示的主办方索取,或测量记录展品的基本尺度。而对于展场内的展示区、工作区、活动区、储藏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或对展示预期规模的评估设定,同时对活动演示区,互动交流区做组合灵活多用途的设计,使之能够随着展示活动的开展及时的调整展区。

7.3展示概念草图设计

展示设计的主题概念的确立和展示总体规划的明晰,就意味着找到了设计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但它还只是—个概念性的想法,处于只能用语言表达的状态,而且可能包含诸多的设计意念。要使设计概念转变成设计方案,设计主题必须转换成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必须用艺术设计的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念,使设计意念转变成设计意象。虽然意念与意象都是脑中的概念或形象,但从意念到意象,设计师的思维形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最初的概念逻辑思维转化成为形象思维这一形象思维的目标在于用某种恰当的或者是令人激动的空间形象及实体形式表达意念。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集中精力,调动才能,挖掘记忆,通过一定的思维模式,向意念目标进行思维冲击,并一步步逼近,直到一个使内己满意的平面形式或空间造型跃现在脑海中,这时设计的立意便从意念飞跃到意象的阶段,实现意念的形象转换在设计意象的思维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借助于简单的视觉草图,以理清思想的头绪,引导思考的方向,由此形成的意念向意象转化的意念简图往往是草率的单线条的,或者是摸棱两可的,总之有些随心所欲,但它已具备用视觉形式加以表达的基础。意象的呈现表明设计方案有了最初的雏形,之后通过各种设计理论和心得经验进一步调整设计意念,在设计意图的检验阶段设计师也可能出现新的顿悟。

灵感稍纵即逝,设计师必须掌握快速的设计表达能力。将设计的想法和对目标项目的认识具体化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由抽象到具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设计师对目标项门进行推敲、思考的过程,是设计公司内部设计师互相交流和提出概念的好方法。在设计草图绘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字的注释、尺寸的标定、材料的选择、形态的推敲、结构的剖析等。为此设计草图的绘制是使展示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形象化,使展示活动从计划变成现实的必要步骤,是设计推敲空间、结构、形态的表达工具,并把推敲的过程表达出来,以便对方案进一步进行深化设计。设计草图在深化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草图中发现设计师思考的过程和创意。展示主体可以通过草图和设计师充分地沟通和互动,提出对方案的建议和改进的方向,使方案在评估的过程中得以完善。

7.5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是将空间序列以实际的构造付诸实施。设计的重点是展示主体外观、主立面、主入口、重点展示区域、橱窗、门头、形象墙等形态造型区域,同时也是展示版面、展台、模型等的详细造型、具置、详细尺寸和一些技术方面的设计,如构造方式、电力、照明等,并形成相应的技术图,如详细的道具构造图纸、施工图纸等。另外对一些重点展示空间,可采用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如模型、动画模拟等加以突出,以更好地表现展示设计的创意。同时设计深化绘制的图纸应符合国家规范、尺寸与材料标注准确。

8.展示工程设计

8.1展示材料与设备装配设计

当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施工图纸绘制好后,就进入到材质、色彩、特殊装备和绘制施工图纸的阶段,以便加强展示的特点和展示效果的表达。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展示道具、陈设装饰物及设备装配过程中的细节及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师需要熟知所有参展元素的特征和使用功能,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为下一阶段设计做准备。如果灯光和声效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那么在这一阶段正是设计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

8.2展示工程预算设计

方案完全确定后根据施工的要求和工程量的清单,做实施设计方案的工程预算。在这一阶段任何没有被明确包括在预算之内的项目都会给实际的施工带来额外的负担。但如果设计方案的工程预算超过了客户的预期,那么设计师应该在不影响整体展示效果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调整,注意缩减展示元素并简化施工程序以减少开支。在这个阶段里,设计师与工程师以及客户应通力合作,一起寻找一种最能实现展示目标、展示效果的方法,以节省工程成本。

8.3选择施工队

在展示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最需要与工程师、工艺师和施工队一起合作。设计的图纸方案只有在建设完成,成为实物的展示作品之后才有实际的价值,达到展示的目的,成为被人们记住的展示作品,而不再是漂亮的虚拟效果图设计。而施工的目标就是要把设计方案以实体的形态呈现出来。设计师和施工队的成功合作,关键在于双方的沟通、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对设计意图的表现,对方案要达到预期目标、预期效果的明确。设计师对施工队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施工队过去的工程业绩、施工的质量;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对图纸转换成实物的工程施工能力、把控能力、对于新科技与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与设计师和客户的沟通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理能力等。选择施工队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有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与施工队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能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从而找到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施工方式。

9.结语

展示设计它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时间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以传递展品信息为目的的设计活动。在设计开始时就需要对展示设计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研、整体策划设计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系统的展示设计工作程序,保证整个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展示设计由开始到结束,历经展示设计的前期调查研究、策划筹备工作、展示艺术设计、展示技术设计、展示工程施工等过程。每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它是互相联系、互相交叉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不断的对已有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合成,同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展示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全面性,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展示形式的科学性,展示制作的可靠性,展示经费的合理性。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严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来进行,明确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定位,量化目标,合理的应用设计元素和设计表现手法,使整个设计过程呈现出一系列的线性步骤。

课题研究项目:《商业展示设计》广东省精品课程、教育部艺术设计教指委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延羽.《谈展示设计的定位》.《艺术教育》[J],2009年第1期

[2]甘志浩.《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监督》[C]http:///product.free.8995940.1/

[3]叶萍.展示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4]郑念军.展示设计[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2.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城市生态体系范例(12篇)

    - 阅0

    城市生态体系范文篇1【关键词】城乡生态系统;安泽;可持续1引言:城乡生态系统是构成并支持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城乡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和人.....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分析范例(12篇)

    - 阅0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中学教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作用1.案例教学法很好的适应并体现新教材和新课改。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