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

1.1园林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设计师决定。园林的建设总归也算是一种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就离不开设计师的参与。在园林建设当中,园林的大小、使用途径、供求关系的设计都是掌握在园林设计师手中的,就算是需要移动园林中的树木也需要征求设计师的统一,使园林工程施工不能发挥它本身多样性的特点。

1.2园林施工中各工种衔接存在问题。园林的建设施工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园林的建设,需要水泥、木工、雕刻、水景等各方面的有机协调和配合才能达到,但是现实中园林的建设当中,各个环节和公众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不到位也是当前园林建设当中主要的问题之一。

1.3园林施工过程中铺张浪费太严重。当前的园林建设,为了片面的追求美观和豪华,在建设过程中,采用昂贵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建设,同时在花境和树种的选择上也尽量的选择稀有的品种来栽植,对于这些品种的养护也需要一大笔的资金投入,所以,现在的园林建设当中普遍存在着铺张浪费的现象。

二、园林的建设规则

2.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的建设已经步入了一个高效、科技的时代,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亦是如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园林建设规划能够帮助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建设规划设计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利用,加强城市美观前提和保障。因此,严格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对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的剩余空间和绿化布局,利用城市中所拥有的自然大环境,在自然大环境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生态改造,争取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当中,作为城市的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建设成理想中的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程度。

2.2合理利用土地。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按照城市改造的整体方案和规划中所规定的要点,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掌握好生态园林建设的权利,城市规划中给定了的土地就要把握好,而不能被挪作他用。对于一部分有能力的城市来说,建设生态园林不仅仅需要人员对城市的改造,还需要注意到城市所在大环境的生态情况,保护好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资源的破坏,因为这种城市中的原有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无法复原,所以,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应该争取将城市生态建设的和大环境的生态环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成为理想中的状态。

2.3依靠生态优先原则。在对城市改造的时候,开展城市沈泰园林的建设,需要注意保护城市原有的一切生态环境,包括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城市周边的林地、穿过城市的河流和河涌、城市中的湿地等。对城市中现存的树木也要做好保护工作,包括对道路两旁的大树、具有纪念意义的古树以及城市周边的防护林等。同时,在改造城市时,还需要保护好城市有的地形和地貌,反对由于道路建设或者建筑物建设而对地形的改变等。在建设道路时,道路两旁的树木或者植被需要有尽量多的品种,最好是城市所处大环境中原有的品种,将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成为多样性与统一性兼备的模式。

2.4因地制宜。在对城市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应该选用城市所处大环境下的本土植被,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并且在城市种植的过程中,们应该考虑城市路段的需求,尽量因地制宜,采用最适合本路段或者本区域的植被。比如在市区尽量选择叶片较大的树种,能够吸收更多的噪音和灰尘,而在工业区则要选择光合作用能力强的树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改善工业区的空气质量,降低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在建设的同时,需要挖掘城市其它地方的生态效益,这对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有这重要意义。

三、园林工程施工中关键措施

在进行园林建设时,除了需要遵守上述的建设原则以外,还需要在园林建设过程当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增加园林的整体美观效果和使用价值。

3.1园林工程施工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根据园林建设的原则,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是建设当中重要的工作,也是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园林价值的关键措施之一。对自认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需要从事园林建设的工作人员在建设园林的同时,节约建设资源,还需要园林设计人员对园林的设计在建设完成后能够将整个园林有机的融合进园林所在周边的大环境当中,不让园林的建设显得突兀。所以,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规划。

3.2做好对于园林施工中的安全监控。由于园林的建设需要对园林所在地进行大面积的整改和拆迁,这就需要调动大型的工程机械的参与,所以,做好对园林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监控,也是园林施工过程当中关键的措施之一。园林的建设离不开大型木材、石料以及水景的建设,对这些建设资源的调用增加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一旦由于安全监管不力而导致发生事故,对园林建设方造成的算是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园林的建设当中必须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3.3对园林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为了能够降低建造方在建设园林式的资金投入,对园林的造价控制是必须的。园林的建设应该注重园林的实际功能,少量的添加美观,增加视觉效果,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视觉效果。只有在前期做好园林的设计,并且按照设计工序进行园林建设,再加以有效的园林造价管理措施,才能真正的做到对园林造价的控制。健全的园林造假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合理的计划变更申请制度,在需要对原有计划施行变更操作时,需要对园林建造方提交申请,申请通过才可以变动;对于设备以及建材的管理应该选取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专人专职。只有指定了健全的园林造假管理机制,从源头对园林的造价进行控制,才能有效的降低园林建设方的建设成本。

3.4对园林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园林建设在收尾以后,园林投资方需要对整个园林的质量进行审查。为了能够让最后的审查通过,还需要在建设过程当中制定并使用完善的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在建设环节当中对园林的质量进行把关,只有这样才能让园林的质量得到保证。

四、总结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2-270-1

1前言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且各个城市情况不一,城市水保重点也不一样。在此,重点从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分析铜川市城市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2现状

铜川市地处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也是陕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地形破碎,坡陡沟深。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3386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7%,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3809吨/平方公里.年,年均流失泥沙量达到580万吨。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城区内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坡面、道路、沟道、村庄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规划和治理;同时,境内造林绿化不足,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但分布不均,片林较为罕见,林地和绿地的面积偏小,土壤侵蚀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环境不断地恶化。

3城市水土流失危害

3.1降低城市防洪能力

3.1.1对城市排水防洪的影响

城市建设导致大量土壤流失,最明显的后果就是造成城市排水管、渠的堵塞和河道的淤积,减少了蓄洪容积,抬高了洪水位,其结果必然是水旱灾害加剧,以致“小暴雨、大涝灾,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现象时有发生。1995年8月1日,市区普降暴雨,史家河洪水达到80立方米/秒,因排水涵洞堵塞,洪水漫灌,致使214户、490余人受灾,倒塌房屋77间,危放房38座,房屋进水236间,死亡5人,伤1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2000年8月11日,市区24小时降雨量达133毫米,超过历史极值,致使山洪暴发,漆水河洪水暴长涨,耀州区水文站断面流量500立方米/秒,冲毁河道堤防2000多米,毁坏房屋200多间,死亡2人,造成市区局部交通、电力、电信短时中断。

这些惨痛的教训,虽然有降雨、河道设障等诸多原因,但与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抬高河床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3.1.2城市河道、排洪沟淤积严重,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北市区河道及支毛沟两侧是市民集中居住区,随意倾倒垃圾、乱种植、乱建等行为,导致河沟淤积阻水,排洪断面缩小,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变小,造成排水不畅。城区不透水地面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地面径流系数大大提高,强降水,对城市交通威胁很大,而城区内有相当一部分地下雨水管线仍和污水管线共用一条管道,如果出现短时间内的降水狂泄,必然会让本来就很疲惫的排水系统雪上加霜,进而造成造成排水系统阻塞,致使道路和街道泥泞积水,城市排水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交通、行人受阻。

3.2破坏城市生态环境

铜川市区正值土地开发的高峰期,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淡薄,毁坏地表植被、基础设施、水工程的现象随处可见,而且在土地开发建设中,大都没有考虑必要的生态恢复和生态补偿,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破坏的地表,没有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复耕复种等。园区建设、住宅区建设等项目工程,没有做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也没有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4治理对策

4.1注重水保条列的宣传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新事物,因此,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水土保持宣传,特别是认真做好领导干部的宣传,就成为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城市的媒体优势突出,如何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逐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水土保持舆论氛围,是水土保持工作主管部门首先应该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4.2制定地方水土保持法规,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结铜川市具体情况,增强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监督执法工作应该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基础上,通过查处大案要案,全面推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认真抓好生产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和实施。从根本上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4.3加大市区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执行力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查处城市建设过程中违反《水土保持法》的案件,对生产建设项目,应该在项目计划下达前编制、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目前我市已对老市区临坡建造的住宅区进行了审批,这是我市城市水保工作的新突破。

4.4编制城市水保规划,加强城市水保治理

首先在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时候,要开展人为水土流失情况调查,对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项目进行分类建档跟踪检查,预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其次密切结合城市的开发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以规范生产和开发建设行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三是坚持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同城市防洪、水资源保护和绿化美化相结合,城市防治与郊区防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源头治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在防治措施体系上,坚持法制措施、管理措施与治理措施相结合,以法制措施为主导,以工程措施为依托,优先安排生物措施。

5结束语

我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处于刚起步阶段,我们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学习经验、更新理念、强化管理,使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治理开发、监测预报、依法行政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更深入的开展我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没工作。

参考文献

[1]关君蔚、解明曙、张洪江、王玉杰,《水土保持原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3

为加快生态建设,弘扬绿色文明,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根据《*市201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实施方案》(南府办〔2010〕105号)精神,结合我城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绿色城市和绿色环境为中心,以改善生态质量为目标,构建环城高速公路两侧层次明晰、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我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市环城高速良庆区段14.4公里两侧(内侧100米,外侧1000米)可视一面坡的环林带建设。

(一)2010年完成荒山荒坡植树造林2300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1300亩(良庆镇1200亩、良庆经济开发区100亩),完成退耕坡地造林1000亩(良庆镇1000亩)。

(二)2010年至2011年完成保护改造现有森林,具体任务根据实际及*市下达指标确定。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5月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6月1日-11月30日),11月底前完成造林任务,并根据造林成活情况及时补植,根据干旱情况加强淋水等抚育管护。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对项目进行自查自检,做好项目建设的总结工作,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实施方法

(一)荒山荒坡造林

1.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项目的荒山荒地造林采取政府出资租用林地等多种方式进行,林木权属按不同的造林方式给予确定。属城区政府投资造林的,林木权属归城区政府所有;若遇到国家征用林地的,按征地政策给予的青苗补偿费归城区政府,土地补偿费归农户。

2.实行林地租用制度。由城区农林水利局、良庆镇、良庆经济开发区负责落实项目任务的造林用地,并实施造林,负责管护。造林用地落实后,报城区政府审批,由城区政府与农户、村委等荒山荒坡林地所有者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合同。荒山荒坡的租用年限为10年,租金由*市财政局在租用年限中安排解决。租金标准根据林地所处位置的实际情况及*市制定的上限要求确定为:荒山荒地租金为400元/亩/年;退耕坡地租金分为两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近年新开垦、仍顺坡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租金800元/亩/年,第二个档次是已开垦多年并建成梯田种植作物的坡耕地租金1000元/亩/年。在退耕坡地租用时,若耕地上已种植农作物还未到收获期,则按国家有关征地政策给予农户适当的青苗补偿。

3.实行造林质量管理。实行造林质量监理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指定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造林质量进行监理,由监理单位根据总体规划和作业设计的要求,按造林面积、整地、苗木定植、成活、抚育、管护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理,不合格的要返工,确保造林质量。

(二)森林改造保护

对靠近公路两侧部分的商品林采取改造方式,将现有的速丰林改种其它乡土景观林;对离公路较远部分的商品林转化为公益林加以保护。现有森林的改造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林木权属按不同的造林方式给予确定,后续管理由城区政府负责。现有森林的改造和保护具体实施办法待*市出台方案后进行。

五、投资估算

2010年良庆区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投资估算为1277.4万元,其中:林地租金152万元,青苗补偿费60万元,租地工作经费11.5万元,规划设计前期工作经费11.5万元,造林费用938.4万元,抚育管护费4.6万元,基础设施费(含施工便道、防护带、标志牌等)4.6万元,工程管理费(含税金,按工程费用10%预算)94.8万元。

资金来源:林地租金、青苗补偿费、规划设计前期工作经费及造林、抚育管护费由市财政投入;租地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和造林、抚育管护不足部分由城区财政负责筹措。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良庆区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指挥协调、组织发动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城区农林水利局负责项目的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管理;良庆镇政府和良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本辖区项目的林地租用任务;城区发改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城区财政局负责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落实建设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其他各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宣传、审计、检查、监管等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投入,多方筹措。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经费采取市和城区财政投入一点、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企业和农户多元主体投资一点的办法进行多渠道筹措。要严格实行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或挪作他用。林地租金、青苗补偿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及造林、抚育管护补助经费由市财政投入,租地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和造林、抚育管护投入不足部分由城区财政负责筹措。

(四)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设计要按照《*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绿化为主要目标,兼具美观、科学、新颖、实用、具南亚热带特色。要遵循营造混交林,采用片状混交,达到“森林风光带”效果;选用米老排、黄梁木、杂交相思等速生树种为主打树种,达到尽快郁闭成林效果;选用小叶榕、盆架子、重阳木、大花紫薇、羊蹄甲、木棉等乡土景观树种和高大开花树种为点缀树种,达到提高绿化档次和美化效果。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和改善城市区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区防治、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强综合整治,强化预防监督,提高城市品位,全面完成省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市创建任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团市委、水务、发改、财政、环保、国土资源、建设、林业、规划、旅游、城管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市水务局主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区、区、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辖区城镇水土保持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水务局、三个城市区、开发区)

(二)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根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规,市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三)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在高速公路出口及西出口设置大型水土保持宣传牌,充分利用每年月日“保护母亲河日”、月日“世界水日”、月和月“水保法宣传月”,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城镇居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增强城镇居民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团市委、市水务局、三个城市区、开发区)

(四)实施城市碧水工程。重点治理市区河道,整治河道两侧环境。区重点完成大、小马坊河、护城河、大、小汤河、新开河等条河道的清淤和整治工作;区重点完成综合整治及两岸景观带建设;区结合古城开发,加强石河防洪工程建设。治理后的河道要达到城市行洪标准,无污染源,无污水排放,无漂浮物,河道两岸要建有绿色景观带,水系绿化长度与水系长度之比不低于。(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三个城市区、开发区)

(五)实施城市绿色工程。以城市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河道绿化为网络,以小区、庭院、公园、广场绿化为点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继续营造城市森林,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争取城市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建设局、三个城市区、开发区)

(六)实施城市美容工程。开展城市环境卫生、“五尘”、“两渣”、白色污染、临违建筑、乱贴乱画等整治活动,强化“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责任制。年年底前,完成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新建区、区和区三座垃圾卫生填埋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以上。(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三个城市区、开发区)

(七)加快郊区水土流失防治。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重点治理区梁家沟小流域、柴家沟小流域以及区北港镇东陆庄小流域,到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km2,治理度达到以上。(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区、区)

(八)规范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旧城区改造、城镇扩建、新城区建设等开发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于城市周边矿山开采、挖沙取土项目,按照《市“百矿复绿”工程实施方案》,在国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旅游公路两侧及旅游区可视范围内,不得再办理审批手续;对于在建项目,实行全程管理,监督开发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确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以上,设施补偿费征收率达到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市水务局)

(九)加强开发项目返还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国际艺术家创作营、区大学西校区水土保持返还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龙山国际艺术家创作营要重点突出人工湖、巨型雕塑建设,加强自然生态体验区建设。大学西校区要重点突出公园及人工湖区建设,加强教学区、草场区、生活区、道路两侧的美化、绿化工作。(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区、区、大学)

(十)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坚持把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统筹考虑,把集雨、蓄雨、处理、回用、排水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年年底前,重点抓好鸽碧路改建,建设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降雨回渗能力不低于原地面回渗能力的。(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区)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年月日前,根据《水土保持法》和城镇发展要求,市政府编制出台《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三个城市区、开发区建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月日至年月日,按市政府《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三个城市区、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重点突破,全面治理。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年月日至年底,对照《省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评价标准》,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三城市区、开发区水土保持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组织申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城市区人口相对集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个城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市直有关部门要把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5

近年来,吴忠市牢固树立“抓绿化就是抓环境,抓经济,抓发展”的发展理念,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两大工程”为抓手,以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三城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把吴忠建设成沿黄城市带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富活力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四年来市区共计投入资金10亿元,建成区内新增城市绿地1100公顷,栽植各类植物1.3亿余株。截止2012年年底,市区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202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6处、389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5%、39.5%和18.5平方米。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自治区园林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现就近几年吴忠市区园林绿化建设主要经验探讨如下:

一、园林绿化建设成效

(一)绿化指标快速增长

与2007年末相比,四年来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增长5.5倍,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平均增长2.5倍,公园由过去的3座增加到9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从过去的2公里以上达到目前的500米以内,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从区内末尾达到了区内先进行列。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2011年城市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从2007年的302天提高到325天。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吸引了青铜峡、灵武、中宁、盐池等周边市县群众纷纷来吴忠安家落户,吸引了区内外客商来吴忠投资置业。据统计,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9亿元,是200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6倍左右。吴忠市继2008年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中小学生书法节、2009年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之后,2010、2011年又成功承办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半程)赛和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并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中国(宁夏)回商大会的永久会址。

(三)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建设项目和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吴忠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广大市民成为了主要受益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吴忠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到96%以上。而且通过全民植绿活动的开展,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群众亲自参与了绿化建设、管护,爱绿护绿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和深化。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规划保绿。按照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编制完善了《吴忠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吴忠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吴忠市城市绿线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划定各类绿化用地的界限,指导城市各类绿地合理布局。依据规划对市区内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划定绿线,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市园林局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和行政执法科,负责对市区内绿线进行巡视监察,严格防止各种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行为发生。

(二)多措建绿。新区大手笔建绿。城市新建区域和城乡接合部大力实施“园”、“场”、“路”、“圈”生态绿化建设,在“园”上,先后建成了滨河湿地公园、滨河体育公园、清宁河生态走廊、树木园、尚荣园、庆华园、清丽园等一批风格迥异、类型不同的精品园,切实提高了城市品位。在“场”上,建设完成了秦韵、唐风、开源、新月等一批档次高、功能全、有品位的绿地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在“路”上,严格执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在新建的金滨路、明珠路、同心街、经一街、文化街、民族街、卫宁路、利华南街、南环路、南一环等14条道路两侧设置30米—50米宽的防护绿带,使道路绿化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景观。在“圈”上,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位于城区周围的4个乡镇建设了600公顷以高酸苹果为主的经果林、生态林,形成了环城生态圈。

老城区多措施扩绿。在老城区建筑密集,可绿化土地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多种措施扩建绿地,努力改善老城区绿地匮乏的现状。一是拆违建绿,2008年对老城区内的违法建筑以及有碍市容景观的各类搭建物依法进行拆除,对拆除建筑物后腾出的51万平方米空地全部进行了绿化建设。二是置地建绿,先后花巨资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中购回原已挂牌出让的两处“黄金宝地”,投资近1500万元,建成了两处集健身、休闲、文艺汇演于一体的街头游园。解决了周围10余个居住小区居民无处休闲、健身的难题。三是控地建绿,提出了“控制就是发展”的思路,规定“老城区预留的空地,原则上全部用于绿化建设,不再进行其他项目建设”。通过这种“控地建绿”措施,先后建成了四旗梁子游园、利华游园、小北寺绿地、秦渠公园扩建等多处公园绿地。四是达标促绿,按照分期实施、限期完成、分批验收的原则,开展了绿化达标和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经过集中整治和创建,使新建单位、小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旧单位、居住小区绿地率基本达到了25%。市区有78个单位(小区)建成了园林式单位(小区)。

(三)全民植绿。在绿化建设方式和投资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2009-2011三年的绿化工程建设中,除土方、节灌等绿化基础工程由市园林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建设外,绿化种植和管护任务按照市园林局统一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由市财政解决苗木费、市直各部门组织干部职工投工投劳来完成。同时,广泛发动市民在市区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纪念林栽植和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出力,投身绿化建设,共栽植纪念树木5万余株,认建绿地22公顷,认养各类树木6000余株。

(四)依法管绿。坚持建管并重,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制定了《吴忠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吴忠市城市绿线管制和城市绿化建设审批制度》等多项地方法规性文件,为城市绿化依法监管提供有力依据。加强了“绿色图章”审批工作,对市区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对建设完工的绿化工程组织严格的竣工验收,保证了各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的质量。加强了日常的绿化养护和管理,规范养护制度,创新管护机制,切实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经验与创新点

(一)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思路创新。市委、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工作,将项目实施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确定了新目标(要把吴忠建设成为沿黄城市带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富活力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提出了新理念(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城市建设要以绿化为龙头,以绿化来推动),采取了新举措(2007年底实施了“两大工程”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的“三城联创”活动),从政府决策和政策扶持层面为项目实施搭建平台,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参加植树劳动,多次深入绿化一线,解决建设难题,坚持常抓不懈,确保园林绿化建设取得实效。

2、多措并举,跨越发展。通过规划保绿(按照绿地系统规划,预留绿化用地,划定绿线严格保护)、依法管绿(严格绿化方案审批和绿化竣工验收,确保城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绿地达标、质量合格)措施,建立、完善了长效管理机制,保证了城市绿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新老城区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开展绿化建设,新城区大气魄规划、大手笔建设,通过“园”、“场”、“路”、“圈”建设,提高城市总体绿量和建设品位。老城区寸土必争,通过“拆违建绿、置地建绿、控地建绿、达标促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垂直挂绿”等多种措施,充分利用一切空间,建绿、造绿、添绿,拓展绿色空间,改善居住环境。这些措施的采取,保证了城市绿化量和质的飞跃,促进了吴忠城市绿化的跨越式发展。

3、全民参与,整体联动。园林绿化主要任务通过全民植绿的形式来完成,就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绿化、建管并重、绩效考核的原则,把每年的城市绿化任务分配到市直各部门,驻吴各单位,包任务、包管护、保成活,一年建、两年管、三年验收。同时,广泛发动市民在市区内开展纪念林栽植和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出力,投身绿化建设。通过全民植绿、认建认养、纪念林栽植等活动的开展,在市区内形成了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动手,爱绿护绿建绿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绿化建设的新路子。

4、跟踪督查,奖优罚劣。绿化工程建设期间,市委、政府、人大、政协跟踪督查,经常定期不定期地深入施工一线,进行明察暗访,了解掌握各部门、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指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促其改进完善工作。吴忠日报、吴忠电视台跟踪报道,广泛宣传,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氛围。绿化工程竣工后,市绿委牵头对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实行绿化工作一票否决制,对没有保质保量完成绿化任务和养护管理不到位的单位,通报批评、媒体曝光、启动问责,追究单位领导责任,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按照人均30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通过媒体报道、舆论监督,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完成。

(二)创新点

1、绿化建设模式、资金筹措有创新:由过去城市绿化单由政府投资、园林部门一家实施变为全社会投资、全民参与,拓宽了绿化资金筹措渠道,开创了全民植绿的新模式。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下沉式绿地海绵体措施

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新型的关于城市建设的概念。它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依托建筑、绿地、广场、道路、水系等多种基础设施,并以之为载体,充分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和城市水安全,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文条件和规划指标的差异性,以及项目操作的可行性,综合利用渗透、滞留、蓄存、净化、回用、外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从而起到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作用,并构建起新型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遇到降雨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雨水。无论是湿地、草地、树林还是湖泊,都能吸收大量的雨水,把雨水就地消化,有效避免它们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当大量的雨水被城市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也就不存在大面积积水了。这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被再次利用,例如用做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2、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原则与措施

2.1概念和构建原则

2.1.1概念。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控制、分散式贮存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较为一致,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其核心内容。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狭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调节塘、植草沟等。

2.1.2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要将这一原则真正落实,就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利用,必须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升到城市规划层面以及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操作层面,要以各层级规划为控制途径,一方面保护现有可能影响城市水生态的敏感区域,限制开发;另一方面将低影响开发这一理念植根于新开发或需要改造的城区,并落实到建设规划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中。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功能目标,也要满足生态目标。这就要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城市水安全的问题、各地区水文条件差异性、规划指标及项目操作层面的可操作性。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的水文条件、水安全要求、水资源状况,确定符合自身需要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

2.2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

2.2.1转变城市建设的观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硬化路面占有较大面积。排水功能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尴尬局面。而现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则要求让城市回归自然,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部分径流雨水予以调蓄净化和回收利用,最后是实现安全有序排放。

2.2.2提高现有“海绵体”的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有3个方面: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和恢复;低影响开发。首先要对原有的“海绵体”进行保护,现代城市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雨水滞纳区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其次,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绿地、湿地等“海绵体”,应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综合手段逐步进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B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再次,在缺水地区,通过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绿色街道、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低影响技术措施,强化雨水积存、渗透,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雨水径流,其他地区则利用池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以削减径流峰值,防止内涝。

2.2.3扩大城市“海绵体”的规模。

在提高原有“海绵体”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海绵体”。首先,以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扩大绿化规模,设置包括垂直绿化在内的多种绿化形式,例如推行屋顶绿化。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能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其次,通过构建生态廊道来保护城市生态多样性,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生物迁徙和水资源调控提供必要的通道网络;再次,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来修复水生态环境。湿地素有“城市之肾”的美誉,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对保护城市水系统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3.1社会意义

3.1.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体”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大中型城市中老旧城区占的面积比较大,与新城区相比,老旧城区的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更为严重,且老旧城区改造还面临空间条件有限、改造难度大等问题。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旧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

3.1.2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安定的生活环境。

3.1.3海绵城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自然生态雨水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3.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减少了给排水管道的混凝土工程量,经济效益显著。海绵城市减少了城市水灾,以及水灾经济损失。水利的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3.3生态意义

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有研究表明,城市地面硬化直接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使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说,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为构建绿色美好家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结语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作为该进程中的一部分,必将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发挥其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方面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水质污染;生态修复;绿色环保

Abstract:inthecomprehensiveimprovementoftheurbanwaterenvironmentandecosystemrestorationproject,theconstructionofgreen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cityhome,isthecurrentcityrelievecontradictionbetweensupplyanddemandofwater,improvetheurbanresidentsdailylifeworkqualitylevel,realizingurbansocialeconom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sustainableandstabledevelopmenttheimportantaction.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waterenvironmentproblemsaftercity,withmanyyearsexperience,tothecitywater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ndecologicalsystemrepairtechnologymeasuresondetailedanalysisresearch.

Keywords:urbanwaterenvironment;Waterpollu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Greenenvironmental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地下水环境性能变差和内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如何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性能水平,是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城市水环境现存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措施方案,不仅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

1城市水环境现状分析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工业化、商业化、经济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城市向现代化方法快速建设发展。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环境恶化等是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重建的三大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制约绿色环保、生态城市家园建设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体水质严重污染、以及城市内河洪涝灾害逐年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1.1供水水量不足,水环境人为破坏严重

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加上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用水量需求急剧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了加剧了城市供水供需矛盾问题。另外,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结合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年供水能力预测、规划年需水量预测等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只是简单根据城市供水现存问题,采取在河流上游侧大量修建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水利设施,这样导致枯水期由于人为修建水工建筑物的隔阻、拦截等影响,城市河流原有的水循环被认为破坏,导致有限水资源在河流上游侧就被拦截储蓄,造成河流下游城市河道中正常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河流水环境被严重破坏,进而出现臭水沟等不利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的正常良性循环,不仅影响到城市美观,同时还严重破坏城市河道中的水生环境,河道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大增加。城市河道中“三化”(即:河流平面形态直线化、河道断面几何规则化、以及河流加固护岸材料硬质化)等不利现象在城市河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导致城市河道中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受大大破坏,河道调蓄自净能力大大虚弱。城市有些区域因经济发展而大肆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甚至采取填河等措施,直接影响到河道正常蓄洪以及灌溉供水等功能。

1.2与水争地,水体面积不断萎缩

城市建筑行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与水争地现象已成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必须面临的严重问题。过度无序的开发抢占有限城市水环境用地,造成水体面积不断萎缩,给城市安全可靠用水埋下巨大水患。

1.3城市污水乱排问题突出,水质污染相当严重

由于城市排污系统规划设计不太科学合理,加上城市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河道不仅成为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河道,同时也成为城市居民进行日常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场所,导致城市内河水水质污染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发黑变臭、生态环境恶变等恶性循环,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水平,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程的难度。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逐步恶变,导致城市内河中的水质普遍达不到城市景观绿化用水水质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这样大大降低了城市景观绿化美观水平,增大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家园建设难度和成本。

2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措施

2.1加快城市供水水利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城市提供充足可靠水源

根据城市河流和周期区域河系情况,建设一批重点的骨干水利工程项目,减少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程度。同时对现有城市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结合完善的除险加固和配套改造工程,尤其要积极发展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巩固和提高城市现有水利工程的综合和运行效益,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2充分调动居民水环境修复保护积极性,全面开展街村河道整治工作

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充分调动城市居民水环境修复保护积极性,全面开展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以城市内部村庄河塘疏浚工作为首,全面掀起城市城中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按照“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环境”等整治工作开展思路,有效推动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在城市居民中自发开展。

2.3建立完善系统城市污水收集系统,逐步回复城市水环境修复能力

建设污水处理厂、重新规划城市污水排放和雨水收集系统、加强城市防洪水利工程功能巩固工程建设等。科学合理地利用雨水、洪水等来涵养城市地下水源,这样不仅有效环境城市水资源供需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为水环境生态调节修复提供重要水源,并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环境作用。

3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措施

3.1缓冲区生态系统修复

缓冲区是指城市河流与陆地间的交界区域。缓冲区河流具有分蓄、削减洪水等功能;同时缓冲区城市河流与河漫滩间的水文连通性能是影响城市河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河流缓冲区应结合当地地质、气象等条件,规划种植适应的植物带来有效控制城市河流缓冲区的水土流失,防止或降低洪水等对河道河岸冲刷,同时通过河流水生环境的自净能力对河流中的部分污染物起到一定过滤和净化作用,进而为鸟类、水生生物等提供栖息场所,改善城市河流缓冲区的水生环境,为城市河流的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奠定强大的基础。

3.2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它是利用植被来影响城市河流中河水的流动性能,提高河岸抗冲刷强度,降低城市河道泥沙沉积程度等。同时合理规划布置植被带,有助于构建城市河流生态廊道,进而改善河流中的水生环境和城市局部环境性能,保护城市河流中的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减轻洪涝灾害。另外,植被修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河流的水体水质,进而为城市景观绿化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供应,提供城市绿化景观休闲场所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而城市建设绿色环保家园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植被搭配,应遵循植物进化法,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植被应包括草类、灌木、以及乔木等多类型多样性的植物种群,这样即可以为城市营造出丰富的绿色环境景观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其它生物种群提供栖息、繁殖等场所。通过植被修复,长期保障城市河道的生态水质,确保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安全健康的生长发展[2]。

3.3生物-生态修复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将生物自净能力与修复重建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其具有工程总投资较少、管理费用低、能源利用率较高、以及可持续稳定发挥治污和生态修复等功能优势,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利用城市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中拥有的自净能力来净化水体水质,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复氧、生物强化人工河道、生态沟渠、以及生态护岸等多种生态修复措施。

3.4河流水生环境生态修复耦合系统

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是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以及水生生物协同净化等性能,而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搭配形成的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系统,可以有效去除城市河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进而达到修复城市河流水生环境的目的[3]。

4结束语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规划工程,所涉及的部门和领域众多,亟待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确保工程高质、优质、稳定的建设发展。在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稳定发展”理念的支撑下,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已成为相关政府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完善相应的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重建技术措施和法规政策文件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要形成“技术支撑-机制保障-系统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制度措施和管理模式,促进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性能持续改善,创建“人水和谐”的绿色环境城市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廖文根,杜强,谭红武,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利,2006(17):61-63.

[2]刘文高,刘岳洲,张为民,等.浅议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的修复[J].西南给排水,2009(3):6-8.

[3]孙东亚,董哲仁,许明华,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06,,3(12):4.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潍坊滨海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197

潍坊滨海区属水蚀微度侵蚀区。但随着近年来人为活动的加剧,无论是土壤侵蚀的类型还是土壤侵蚀强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开展了潍坊滨海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分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水土保持工作奠定基础。

1研究区概况

潍坊滨海区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势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3.5~3.7m,是第四系全新统的海积地层,属于海岸地貌,陆地面积677km2。潍坊滨海区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区域平均气温12.8℃,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06.8mm,年平均风速为3.5-4.0m/s。潍坊滨海区地表皆为第四系全新世的冲积、海积层所覆盖,厚度为50~200m,下伏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少量奥陶系、寒武系及元古界。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盐土,主要河流有白浪河、弥河、虞河,均由南向北入海。

2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特点

(1)水土流失总量不大,但区域分布较广。潍坊市滨海区水土流失年总量为32.39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1456t/(km2・a)。但水土流失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是城市化建设引起的人为侵蚀,呈分散状态分布,治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水土流失强度整体不高,呈现上升趋势。在水土流失面积中,微度和轻度侵蚀占水土流失总面积65.74%[1],相当于水土流失区内每年土壤流失厚度在1.0mm左右,总体上看,潍坊滨海区的水土流失强度不大。但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多,扰动强度的上升,水土流失强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局部区域出现了中度侵蚀,少数施工集中地段甚至存在强度侵蚀。如不预防这种趋势的发展,水土流失危害也将逐步显现。

(3)开发扰动强烈,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经济建设速度加快,公路、电力设施、城市化建设等开发建设项日逐年增加,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意识淡薄[2],弃土、弃渣等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呈逐年加重之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城市水土保持等工作迫在眉睫。

3划分依据

鉴于本区潍坊滨海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本次采用“两分法”将区域内水土流失范围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3]。结合区域特点,确定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划分依据如下:

(1)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指目前水土流失轻微,林草覆盖度较大,人类活动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且强度较少,但存在一定潜在水土流失风险的区域。

(2)重点治理区。现状或若干年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对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产生重大影响,急需通过加强防治措施予以改善的区域。

4防治区划分和防治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山东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如下:

(1)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包括两大块,一是南部的农业用地;二是西北部保留的盐场,即绿色能源产业园。

重点预防保护区采取必要的植物和工程措施,使现有的水土保护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综合效益得到发挥;对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根本性治理;严格控制人为建设活动,避免人为因素加速土壤侵蚀。治理效果基本达到保护区内的河道、骨干公路、沟渠绿化成网,消除人为破坏植被、加速水土流失现象。

防治措施包括:一、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和保护。河道,既是全区行洪的主通道,也是拦蓄雨洪水资资源、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加强其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加强防护林网建设。搞好河边、路边、渠边等“三边”的防护林带建设,连“带”成“网”,全面提高保护区内的防护能力,改善景^格局。三、严格生产建设项目的立项管理等措施。原则上禁止在预防保护区内布置生产建设项目,必须修建的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大中型工程建设,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要求编制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做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2)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区为水土流失范围内扣除重点预防保护区的部分,包括三大块,一是城市化发展在建区域和城市规划待建区域,如工业园、希望城、幸福城等;二是大家洼镇、央子镇驻地及其周边区域;二是欢乐海和码头区。

针对重点治理区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以及集中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侵蚀加剧等突出问题,通过水系生态建设、城市水土保持建设以及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建设,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充分缓解,以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支撑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措施包括:一、水系生态建设。水系生态建设,就是从水系空间尺度上,包括地上水系、地下水系和相邻水域,利用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按照系统化治理的理念,进行的以治水为重点的生产建设活动。二、城市水土保持建设。以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和城市居民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某些物质、文化精神需求为出发,采取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水土资源,改善与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三、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建设。城市雨水渗透能够适当提高地下水位,补充地下水的涵养量,可有效控制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保护生态环境;而且雨水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后形成水景观,构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松涛,徐志强,付廷红等.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类区划分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4(09):40-42.

[2]姚孝友.淮河流域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04):257-261.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1篇9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策;安徽宣城

目前,各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在紧张编制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行为和措施对水、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规划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决不能忽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宣城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为2006—2022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年为2010年,目标年为2022年。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分析评价,要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对规划区域各类用地规模、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和生态建设等项目的评价[1-2]。

1.1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有助于减缓土地利用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宣城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环境影响。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认清当前的环境状况,在实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其负面影响,提升宣城市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1.1.1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变化分析。规划期内,农用地总面积逐渐增加。2005年宣城市农用地面积为105.5567万hm2,规划至2022年调整为105.8939万hm2,增加0.3372万hm2。其中,林地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64.6284万hm2增加至2022年的67.4367万hm2,增加2.8083万hm2;耕地不断减少,由2005年的26.3万hm2减少至2022年的26.05万hm2,减少0.25万hm2。规划期内,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7.0885万hm2增加至2022年的8.0902万hm2,增加1.0017万hm2。

1.1.2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总的来说,农用地结构与规模调整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林地增加产生的生态效益上,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增强了生物多样性,减轻了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得到改良。耕地、园地和牧草地面积的减少幅度不大,从总体上看对生态安全直接影响不大,不会对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而建设用地的增加对环境却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设施逐渐完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一轮规划中,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逐年加大,土地类型由农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城市环境也在发生着较大变化。一方面,城市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废水的排放,城市各介质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规模的日趋增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城市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压力。二是随着城镇建设、交通以及独立工矿等用地规模的增加,区域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势必会导致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发生变化。so2、tsp、nox呈明显的变化。据统计,近年来,全市tsp污染有相对突出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另外,nox浓度会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交通用地的增加,车流量的增加也有必然联系。三是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多的大背景下,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充分反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工业用地比重明显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随着全市城镇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这也会成为城市地表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减少相挂钩,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用地,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选择基础较好的农村居民点或布置新村庄,使零散农居点逐步向中心村集中、靠拢、合并,这对于改善农村脏、乱、差等不良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优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挖潜土地潜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2土地利用分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新一轮宣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时,综合相关规划分区的情况,对市域内的土地进行了分区,这个分区角度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通过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通过加大整理力度,可以提高区内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农田利用景观格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中禁止对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这有利于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保护。针对不同分区内的土地采取适合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体现不同区域的生态建设和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同步发展。

1.3重大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3.1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建设,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对改良土地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大面积、集中成片、高质量等级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有利于实现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显著提高旱作农业产量,还能减少扬尘、减少秸秆焚烧、能抵抗风蚀水蚀、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这些大面积连片基本农田作为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

1.3.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是指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它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因此,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资金投入到位,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改变中低产田的面貌,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但同时也要防止不合理或过度开垦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无论是现有利用土地的整理,还是对未利用地的适度开发以及对灾毁塌陷地的复垦,都要注意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

1.3.3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宣城市在新一轮规划期内基础设施将主要包括防洪工程、水电站、水库、圩口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利设施建设;铁路、公路的交通设施以及能源建设项目设施。规划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全市的经济面貌和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但是基础设施拟建项目必须按照有关环保标准执行。而且随着项目的投入营运,会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如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能加强防洪排涝能力,减少生态环境隐患;同时对河道进行疏浚、整治,除了能使水路运输畅顺外,还促进河流水质的好转,为全市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1.3.4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一轮规划中全市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结合《宣城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确立了新安江源绩溪段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绩溪县龙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泾县徽水河综合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这些生态工程建设对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协调水分,调整土壤中空气的含量和比例,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将会为全市农、林、牧、水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对策

尽管采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优化方案,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仍会给区域带来一些潜在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因此,需要人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考虑其生态环境效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土地利用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1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提高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的生态分析监测,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和建设,严禁滥占滥建设。在进行土地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报告,不允许以任何借口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加强对林业的管理,积极开辟投资渠道促进水土保持、植树种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环境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禁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开发和结构调整的行为[3-4]。

2.2推广科学施肥,降低农业生产土壤污染

从实地调查研究着手,加快农业用地土地治理和低产土壤改良,强化保护措施,促进土地生态良性循环。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高土壤环境质量,适当施用化肥,多施农家肥或绿肥;尽可能地降低土壤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对已污染的土壤,需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和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

2.3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现有耕地的利用过程中,有重数量轻质量、重开发轻管理、重外延轻挖潜的趋向,这种模式只能取得“广种薄收”的效果。新一轮规划期内,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居民点、开发区及工业小区的建设要严格规划;另一方面,农业用地经济效益低下,应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综合生产效益。要发挥耕地最大效益,因地制宜确定其利用结构,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坚持优质优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扩大绿肥面积;提倡秸秆还田,用地养地;以林牧护农综合发展,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有机统一[5-6]。

2.4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水土流失监控力度

新一轮规划中修建的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会产生水土流失以及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隐患。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做到以保护和培育好现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为重点,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开矿采石、毁林开荒或从事其他生产建设等破坏地貌、植被的活动。严禁在25°以上的坡地种植农作物,对于现有的25°以上坡耕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对于5~15°坡耕地,要有计划地实施坡改梯工程。严禁无保护措施的全垦造林。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的保护,在重要的保护区要设立明显的标记,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切实加强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不断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2.5控制“三废”排放,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三废”的排放量均有所上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分类对待。具体措施,一是建设与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提高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农村结合“三改”,推行无害化厕所。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同步建设污水回用设施。二是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装化,结合宣城实际,采用卫生填埋、垃圾发电、生化有机堆肥等方式,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危险废物处理。三是发展天然气,改善能源结构。利用“西气东输”有利时机发展天然气,替代大气污染较重的煤炭燃料,彻底解决千家万户小炉灶低空排放的面源污染。

3参考文献

[1]王万茂.规划的本质与土地利用规划多维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4-6.

[2]董祚继.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3]袁枫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4]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篇10

0前言

生物多样性本身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资源消耗性经济的发展,资源总量严重下降,许多生物濒临灭绝,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与此同时,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实现根本性的提升,促进我国的发展。

1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现状

城市作为当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其本身在进行人工建筑规划的同时,又融合了许多自然因素,从而保证城市整体生存环境上的平衡性。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在城市中建设了许多大规模的工厂,由于其本身没有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处理工业废料、废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源给生物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许多生物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致许多生物被灭绝。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不断向外延伸,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公路以及房屋建设,土地资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下降,基于此,生物本身的栖息地就会逐渐减少,城市建设中留给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空间越来越小,许多生物无法在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定位,逐渐消亡。随着生物的逐渐减少,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城市本身的发展,给城市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

但是,经过有效的调查,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虽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有着一定的认识,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然而从认识的整体上而言,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未做到健全和完善,保护的整体水平未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在这样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化的措施,促使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面性的认识,促使其自主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2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城市的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处于发展建设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阶段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够有效缓解当前不断恶化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对其进行保护,保证城市生态平衡,为城市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另外,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能够保证当前生存区域的平衡性发展,并且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本身的科学性,通过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水平,推动城市的发展。

3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性应用

3.1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注重物种多样性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在工作过程中,对不同物种在当前区域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全面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其引种和繁育工作的成功,为物种多样性的实现奠定基础。多样的物种构成对城市中的园林绿地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而单调的物种构成使园林系统相对脆弱,一旦发生不可抗的灾害或者病虫害,就可能失去原有的功能,如美国白蛾这种灾害性的病虫害。

另外对各种不同种类的物种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通过对乡土性物种的科学性驯化,促使其生物多样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种类的乡土植物有机组合搭配,不仅起到了绿化、美化作用,还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较好地反映该城市所在地域的植被特征,使城市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采取有效的办法增加园林绿化中的种类,从而实现植物上的多样性,利用植物,吸引不同的动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其的均匀性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此同时,增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并有效保证其整体的生态平衡性,保证其实现长效永续性发展。

3.2在城乡交错区域进行园林绿化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增强其功能,首先必须保证各个绿化带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其各个区域绿化带上的联系性,有利于各个不同种类的物种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第二,在城乡交错的地带,同时也是城市和乡村重要的分界线,在城乡交错地带进行生态工程建设,能够保证其实现各种动物之间的迁移活动不会受到限制,从而保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城市实现健康高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绿化趋势是多样性、群落性、生态性和功能性的,乡土树种将更受重视,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景观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4结语

总之,城市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片面性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使人们进行自主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运用生物多样性保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并且为城市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平衡奠定重要的基础,最终提升城市整体的大环境的目的,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周福波.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5(5)

[2]陈晓菲.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海绵城市景观途径探讨[J].生态经济.2015(10)

[3]邱玲,陈泓,高天.融合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认知评价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之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16(1)

[4]沈清基.土地利用规划与生物多样性——《针对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规划和发展部门的生物多样性指南》评介[J].城市规划汇刊.2004(2)

[5]张军,董彩丽,王崇,李治阳.生物滞留设施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6(07)

[6]张翔,王雪松.台湾地区EEWH绿建筑评价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演进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5(3)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探讨;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对于水环境的要求也是在日益增加。城市河道不仅具有航行、蓄水、排涝、防洪等功能,还有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功能。但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地域有限,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河道往往会成为城市纳污的容器和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脏、乱、差的情况,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澜沧县南朗河治理工程为例,对河道治理与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提出探讨。

工程概况

南朗河属澜沧江水系,境内河长210㎞,径流面积2100㎞2,发源于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甘河头,向南流经澜沧县拉巴乡、竹塘乡、勐朗镇、东回乡、酒井乡、糯福乡、惠民乡7个乡镇后,在中缅边境214#界碑处称为南朗河,此后沿国境进入西双版纳州后纳入打洛江,再蜿蜒南下,最后注入湄公河一级支流南垒河下段。澜沧县南朗河勐朗段(县城河段)治理范围包括南朗河勐朗坝段及热水塘支流河段,其中勐朗坝河段从“三岔河”至“大桥头”沿河流两岸,全长4.8km,热水塘支流河段为南朗河交汇口以上0.7km。南朗河勐朗段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澜沧县城及勐朗坝子、勐滨坝子内村寨、农田的防洪安全,防止国土流失。同时,也是澜沧县城市化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澜沧县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澜沧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城市规划,将南朗河勐朗段河道整治分为四段:(1)上段:南朗河0+000~3+800河段;(2)中段:南朗河3+800~4+485.56;(3)下段:南朗河4+485.56~4+800河段;(4)热水塘河段。各堤段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堤型。

如何有效加强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

(1)水利工程与市民休闲场所的和谐统一

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主要以兴水利、除水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在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中应该采取治理与公园建设、防洪排涝功能与生态休闲功能的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水利工程与市民休闲场所的和谐统一,这是水利建设在民生工程建设中的又一重要举措。河道防洪坡堤淹没区域采用浆砌面石,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钢筋砼网格梁固土,网格梁内植草,种花,底铺植物生长砖,面铺土植草、种花,以美化河堤,形成绿化景观带,打造休闲场所与防洪排洪和谐统一的生态长廊。同时,沿河每200米左右设置一道亲水平台,便于人们与河水的亲密接触。在规划河流形态时,应遵循河流的自然演变规律,保持河道自然的弯曲形态。此外,河道整治应多采用泥土、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代替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以此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功能性。

(2)实行截污和保洁工程两措并举

整治河道,必须首先实施彻底的沿河流域截污工程,贯通河流上下游截污干管,完善跨域管网衔接,扩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完善再生水循环利用设施。2008年澜沧县启动了规模1万m3/日污水处理厂建设,2011~2012年项目建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所有排入南朗河的污水口全部封堵,将县城产生的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南朗河,阻断了河道的水质污染源。根据排涝规划及澜沧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在南朗河县城段K0+000~K4+500段共设置9个排水口,在支流热水塘河K0+000~K0+800段设置2个排水口。其中南朗河干流左岸片区主要靠南朗河干流上的5个排放口和支流热水塘河右岸上的1个排放口解决,右岸主要靠南朗河干流上的4个排放口和支流热水塘河左岸上的1个排放口解决。地势高的区域排涝口采用自排;低洼地带为防治河水倒灌淹没农田,在排涝口处设平板闸进行控制;同时部分堤段后设排水沟,用于汇积该地段堤后积水,并通过排涝口向河道排泄。

(3)取缔河道非法建、构筑物和采砂场等

在南朗河治理项目批准立项后澜沧县人民政府及时下达文件全部取消南朗河勐朗坝段原有采砂场,同时拆除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堤上或河堤内所有构、建筑物,如废弃桥墩、河内取水井、占河建房、废旧河堤等,严禁向河道内倒垃圾,排放污水

(4)河道治理采用工程措施与水保措施并行

澜沧县水务局和环保部门启动河道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在河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缓坡地段采用固土措施和保水措施。

(5)河道治理与城市规划统一协调

南朗河治理工程实施的同时,澜沧县同时启动了澜沧县城市规划,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做好河道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极大体现的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

(6)河道治理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关键是后期管护

南朗河治理工程在项目立项的同时,就成立了澜沧县河道管理局,政府承诺今后的运营管护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明确管理任务和职责,制定管理规章制度,随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做好各种观测、预测、预警、测报和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7)全民动员,统一思想,全面规划。

加强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民动员,统一思想,全面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科学高效地实施。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开发建设“生态治理澜沧县南朗河河道”重要性的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如环保局做好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工作;水务局做好河道治理工程工程措施和水保措施;城建局做好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等实施工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和全局的意识。其次,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在挖掘“水”文化,发展“水”产业,建设傍“水”城的思路上下功夫。为改善澜沧县南朗河水质,澜沧县政府于2009年关停了澜沧县重金属污染最严重企业澜沧铅矿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澜沧县为救澜沧县“生命之河”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重大方案通过媒体公示,公开论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建议和意见,再其次,通过电视新闻,增加公益性广告,动员广大市民保护“生命之河”;最后,要积极筹措资金为“生态治理澜沧县南朗河河道”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来源。

总之,澜沧县南朗河勐朗坝段5.5公里长的河道经过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建设,以及规范化管理,一改过去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成堆,污染严重的现状,再现澜沧一个碧水蓝天、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JOHNSON,Blaine.EBBERTS,BenD.ZELINSKY.美国哥伦比亚河下游及河口地区基于生态系统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哥伦比亚河口生态系统恢复工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112-115.

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范文1篇12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中图分类号:TV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08-02

城市规模扩大是近年来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城市规模扩大化过程中,河道作为城市中的一个主要组成个体,它的功能及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如:以农田排涝为主要功能的河道重新定位为城市行洪河道,观赏河道以一般城市排水河道定位为城市排水及风景随着功能的重新界定,城市河道修建,改扩建工程也日益增多。在这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河道淤泥清理、跨河桥、闸改建等项目的建设势必会破坏原有的地貌类型和植被状况,产生弃土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城市环境,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产生,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湖北省某市近年来已实施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论述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分析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使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成为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城市合理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兼顾的新型建设模式。

1基本概况

湖北省某市近年来已完成了凉水河、清河及马草河等多条城市河道的治理工程,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某市区,线路长、跨越区县多,属开发建设项目中典型的线性工程。工程内容基本以两岸截污、河道疏挖扩宽、跨河建筑物的修建以及河道沿线绿化等项目为主,以及配合主体工程进行的占地拆迁、管线改移等。工程所在区域人口居住集中、基本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比较频繁,自然环境以河道外野生杂草为主,有零星种植的乔灌木,植被覆盖率低。河道两岸乱倒、乱扔垃圾、污水无序排放比较严重,影响河道水环境。根据湖北省某市水土流失三区划分,目前已完成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均位于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发生,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

2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扰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其中以人为扰动为主要原因。人为扰动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土方临时堆放、河道淤泥清理以及管线改移等项目的实施,都会扰动原地貌、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这些人为扰动又集中发生在工程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尤为重要。

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河道工程水土流失发生最主要的影响环节是汛期降雨。以湖北省某市为例,水力侵蚀作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侵蚀类型,与项目区的降水时期、降水强度密切相关。而该市的汛期也就是降雨集中发生时段,主要在6~9月份,特别是7、8月份,年降水量的70%左右均分布在这一时段,也是大雨、暴雨等高降雨强度发生密集时段。如果工程施工处于这一阶段,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不到位,将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方案

经过对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的分析,针对其特点,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预防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设计理念,保护地表植被不被破坏,尽可能地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制定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实现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图1)。

3.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今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已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的行洪、排涝等工程内容上,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的理念已被水务工作人员认同和应用。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在实现河道功能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如:生态袋护岸在稳定土体、岩体的同时具有抗冲刷、抗浪蚀的功能;河坡种植乔灌木进行绿化,不仅起到到了防护岸坡的作用还具有景观美化的效果。可以看出,这些措施在满足主体工程设计需要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因此,通过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及工程量,不仅能合理补充和完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同时也能避免水土保持措施的重复设计,保证水土保持投资的合理、有效。

3.2土石方平衡及合理利用

城市河道处在人动比较密集区域,因此做好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调用、平衡,是保护当地的人民生活环境、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关键所在。从清河、凉水河等城市河道治理情况看,施工结束后的多余土方、拆迁房屋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是河道治理工程弃土弃渣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市区土地资源的宝贵,这些弃土弃渣大多都运往指定的城市弃土弃渣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属于国家法定的渣土消纳场,因此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对弃土弃渣不再进行专门的防护设计。

3.3施工期水土保持

城市河道工程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另外工程所在区域大多又位于市区环境敏感地带,因此做好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护尤为重要。针对施工期的特点,施工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临时防护措施为主。对临时堆放的回填土方应设计合理的堆放形式、角度及高度,避免堆放过高、堆放角度过大造成遇大雨产生水土流失,同时要采用防尘网对堆土表面进行遮盖。在实际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现,对堆放时间较长的临时堆土采用堆土表面撒播适应性强的草籽进行绿化或是采用草垫进行铺盖,防护效果较好。另外,对施工工序、工期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进行优化安排,尽量避开雨天、汛期施工。

3.4雨水集蓄利用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制约性因素,因此将雨水集蓄利用的理念融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对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资源十分关键。根据以往城市河道治理经验,雨季河岸两侧的汇水通常是随地势变化随意排放,不仅对雨水不能有效收集利用,而且容易引起局部岸坡冲刷,形成侵蚀沟,产生水土流失,破坏河道景观。因此在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过程中,考虑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在两岸河坡布设水簸箕,并用仿木桩挡护,使雨水有序汇入河道,或是在河坡坡脚处布设小型蓄水池,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河道两侧绿化。这样既能满足排水功能又能有效收集雨水、体现生态效果,使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融为一体。

另外,在主体工程分析评价后,对主体工程中设计的人行布道、河道管理所广场、桥梁与河道两侧连接处等区域,未考虑雨水集蓄利用,可在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补充设计铺设透水方砖、嵌草青石板、汀步石等透水铺装做法,不仅减轻了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而且有利于雨洪利用。

3.5河道建筑物水土保持

跨河桥梁、闸的改建、新建也是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内容。新建桥梁、闸上下游一般设置浆砌石挡墙进行防护,在挡墙的顶部可预留种植槽,填筑种植土,种植五叶地锦等攀援植物,不仅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突出了景观效果。

3.6施工临时占地恢复

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等临时占地区域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原有地貌,施工结束后伴随着房屋、临建设施的拆除应及时做好恢复工作,并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进行植树、植草绿化。在绿化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当地适生的乡土树草种,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并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协调一致。

3.7施工组织管理规范

水土保持工程也应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及项目监理制。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招标投标,标书中水土保持工程作为分部工程.施工承发包合同中明确水土保持要求,并按合同要求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采用主体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同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3.8工程监理监测到位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应落实到位。另外,水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也十分重要,这些都是水土保持工程顺利实施,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发生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主体工程安全施工、顺利按时完成的重要保障。

4结语

通过对湖北省某市多条城市河道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作为线性工程,在治理长度较长时采用分段施工,考虑资源节约以及材料的可重复利用,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防尘网、铁质围挡等临时防护材料可根据工程的分段实施多次利用。(2)树草种选择时应首先考虑当地适生种类,以及经过实践证明的优良外来树草种,尽量减少对一些当地稀缺或未使用过的树草种的选择。(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目前的水土流失监测数据较少,应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时有效的监测不仅能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城市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收集也十分宝贵。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设计,将会及时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区域植被不被破坏。同时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将会使城市河道在满足河道工程功能的同时,更能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体系中一大亮点,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温存,郭明凡.石油管道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以南宁―百色成品油管道工程为例[J].科技资讯,2009(20).

[2]呼运平.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范例(12篇)

    - 阅0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学科交叉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21-03学科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

    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重要性;问题;教育的界初三是初中最重要的阶段,它P系着学生是否上重点高中,是否有好的前途。所以初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初.....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