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智慧课堂;移动互联;智慧APP;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74-03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工作、娱乐和其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手机依赖症”人群日益庞大。从一些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此番移动智能革命已经波及现代大学校园,由此产生的消极效果显然大于积极效果,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日趋严重。[1]其中,最重要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对教师来说,由于人数众多和手机这一设备的特殊性,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发掘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戒除课堂“手机依赖症”,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教学内容实时传达、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生生协作学习、学习行为记录和分析为主要特征,以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大学智慧课堂,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大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智慧课堂的特性

唐烨伟等给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形成旨在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结合大学传统课堂、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可以得出,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PPT的投影图像传达,具备实时性。但是,大学课堂人数众多、投影效果不佳和教师声音小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传达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听课,进而产生课堂手机依赖。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计算机机房授课的模式能够达到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和实时传达的要求,但在一般大学里,所有课程均按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慕课和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给予了很好的参考。在Coursera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虽然教师面向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学习者体验到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且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可汗学院早期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萨尔曼・可汗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头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慕课和微课都不建议教师图像一直贯穿课程始终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当前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传达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主动性,更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多半是师生一对多的随机问答,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非常低。传统课堂需要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有效互动。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灵活和机动。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着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即教师先引导讨论开始,1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或是自己的见解,第2、第3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相继参与其中,当其中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仔细倾听,氛围良好,当讨论陷入瓶颈时,教师才重新加入并适当点拨或引导。慕课教学中的Quiz给予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在智慧课堂上,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实现高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3.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而要有很好的协作就必须保证良好的沟通。协作会话性工具能够保证学习者在协作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指导。通过这种性质的工具可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流畅地进行,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慕课的学习讨论区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也可实现协作学习;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机会。这些形式都应该在智慧课堂中展现。

4.学习行为的记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智慧课堂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来自于各种考核结果,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的评估。

学生在智能终端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是随时随地的。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对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估是十分有价值的。智慧课堂需要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处理,以实现学习行为建模和个性化评估。智能终端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建模以及未来学习行为的预测,都是智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网络教学缺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反馈系统,学习者与教育者均不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信息,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智慧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胡钦太教授对于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深度融合”的表述,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授课计算机进行同步,学生可以在无法看清投影图像时通过智能手机观看教学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上的智慧APP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教师适时对互动进行引导,控制整个授课过程。课后,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实时传达需要对课件进行智能获取与过滤。通过智能终端APP,将教师PPT、课堂板书和其他课件内容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智能终端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听课环境更为友好,记录更为简便,分享更为快捷,以实现愉快课堂、轻松课堂和趣味课堂的效果。

智能课堂中的高度互动是其标志性特点,将分为在线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在线互动是教师在课堂特定时间内,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课堂内部开放的交流形式,所有学生可以提交问题或学习感受至在线平台,类似于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弹幕,或者采取群聊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一些羞涩、胆怯或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互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时段进行,不能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否则会影响整体讲授效果。另外一种形式为面对面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智能终端的辅助下开展问题探讨。智能课堂毕竟不是在线课堂,学生仍然还在同一个教室内听课,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课堂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充分交流和了解,这也使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和想法,以至于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智慧课堂针对学生在课上用手机端听课的情况、截屏做笔记的次数、以弹幕方式提问的次数、笔记分享次数,连同从校园网端和教务管理系统获得的学生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构建大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教学设计也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构建基于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模型。学习行为建模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需求和趋势,不同的学习行为数据提取算法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准确性与价值性不同,不同的分类算法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性质。“数据驱动课堂,分析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5]

四、小结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6]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的教育变革被誉为第四次教育革命,此番革命来势是凶猛的,但过程却必定是漫长的。智慧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承载着教育参与者对教学新生态的希望。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学内容的精准同步、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是三个主要支撑点。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隐私保护、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3]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2

第一,生活课程内容的基本形态应是综合性的,而不能“学科化”

普通课程表达和传送的是普遍性的专业知识,普遍性知识最简明的存在形态是各种教科书,以学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与此相反,生活课程所表达和传送的是生活性知识,生活性知识还没有被学科化,还未走进课本。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性知识总是以综合的方式存在着,通过表现知识的完整,进而表达生活的完整图形。普通课程以分科为主,基本形态是学科,而生活课程则以综合为主,基本形态是以主题、问题等组成的内容版块。就其名称来说,可以是社区研究、社区服务、生活文化、心理问题、环境关注、生活人物等,而非学科化的语文、数学、外语,甚至也不应是信息技术。生活课程的综合性,体现着往复无穷的生命观念,暗示着世界存在的方式。

第二,生活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应是实践性活动,而不能“课堂教学化”

从本上说,生活性知识应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实践智慧。这种知识与智慧既是在实践中诞生的,又凝练和渗透在实践中,它所呈现的不是概念、原理、原则等知识块,而是具有智慧含量的实践文化现象和生活问题。此外,学校设置生活课程,也是力图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实施方式和途径,进而形成多元的课程实施形态。因此,生活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应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调查、访问、观察、讨论、探究以及问题解决,也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领悟,而非在课堂里的讲解、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受。

那种把生活课程主要放在教室里“教”的做法,实上是忽略、削弱了生活课程实践性的性和品,消弥了其与普通课程的差异性,无形中演化为变相的普通课程,最终使之在教室中沉寂以至退化、异化,丧失了生活课程设置的初衷及其原来的价值使命。

第三,生活课程的基本呈现形态应是实践性活动中的鲜活材料,而不能“教材化”

生活课程需要有自己的载体,但它应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它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生活的世界中,鲜活、生动、具体、丰富。倘若用单一的文本教材来呈现,用所谓规范的教材话语来表达,势必抹杀了它的鲜活特性和实践品性。从减轻经济成本和学生的负担来考虑,也应摒弃“教材化”的载体,寻求与生活课程品性相适应的方式,比如讲义、方案、提纲、报告、图片、游戏、实践、影像资料等,即使是平面化的文本,也应提倡活页性的,或者是供学生阅读与研究的“读本”。另一方面,既然是课程,就必须对原生态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梳理和适当的改造,赋予课程意义,而绝非是散乱、随意的。但是,梳理、改造后的文本仍应保留生活的鲜活性,具有召唤性,以激发学生对生活文化、“生活性问题”关注的敏感性和改变现状的创造活力。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本土化;本土化政策;智慧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全球顶级科学研究期刊《Science》发表了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中,课前按照教师提供的数字材料自主进行课程学习,课堂上参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课上的知识传递过程与课下的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在课前实现知识的传递,在课上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我国,翻转课堂的探索和试行时间还较短。由于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是对传统课堂的逆转,而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又主要集中在“课上”。因此,完全从“课上+课前”的整体课堂观出发的教学改革,或许是正处于“引进模拟”“跟风照搬”“嫁接试验”“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等缘故,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认真学习和总结发达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准备,但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创新与开拓。毕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教育大师郭秉文先生说过,工商企业内在的永续性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其内生的创造性基质构成了业态不断走向新颖性和异质性的动因与源泉[1]。这对于当今进一步深化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而言,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创生更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要求。

二、国际投资学课程本土化创生的探索

通过国内外经典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掌握学习理论(本杰明布卢姆,1960)、学习风格理论(赛伦,1954)、学习金字塔理论(爱德加戴尔,1946)、建构主义理论(让皮亚杰,197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1969)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1933)。基于对教育界前辈们研究成果的积累和归纳,笔者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准备和课上教学活动两个模块构成。其中,课前准备模块包括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作并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学平台答疑。课上教学活动模块包括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及分享交流。(一)教学目标的本土化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国际投资学课程既是投资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又是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工学类等相关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对课程现状和学习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几经“师生沙龙”研讨,教学团队确立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自觉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之基本准则[2],按照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课程理念,通过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新三型”的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熟悉国际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能较好把握当今国际投资发展趋势和课程前沿的学术动态、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具备创新思维并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二)以问题导向为特色的课程导学设计以问题导向方式在课前让学生熟悉新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课程导学教案,明确提出国际投资学课程每一单元会按照提出问题(全球视野下的投资)、分析问题(团队讨论与利弊辨析)、解决问题(方案与措施)的逻辑思路,以研究和探索为导向,凸显“小(每讲一个具体的主题)、精(紧扣主题重点)、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批判思考)、实(能够落地的对策)、新(跨学科的发散思维)”的教学特点,为鼓励学生开阔视野,进行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种使学生课前就明确课堂内化知识与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的联系,是对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拓展与改进。(三)课前互学的本土化安排以目标导学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知识点素学”(课前自学按认知类知识、技能类知识和情感类知识为序列设计出知识点1、知识点2到知识点n)和“立体化资源助学”(非人力资源开发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形成生生“课前互学”的格局,即学生学习团队互帮互助、围绕疑问观点碰撞,澄清概念,巩固新知。这种生生之间互帮互助行为的“制度化”,映射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四)课上活动安排的本土化设计以“课始检测”为抓手,考查学生课前学习知识的“初步内化”;以“主题讨论”为驱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团队“进阶学习、协作探究”的潜能;以“主题报告展示”为标志,检验学生深度学习、自主表达、互动分享、机会平等的学习效果。如果仅从课上活动安排来看,传统课堂的课上活动与翻转课堂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翻转课堂设计的异质性特点是将课上活动和课前活动联系起来,即师生在课上开展的活动与课前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有关。同时基于课程特色的导学设计,也必然呼唤出“互动学习、教学相辅”的本土化翻转教学策略。(五)课前教师备课的本土化组织集体备课、工作分担、资源共享,是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团队课前准备的重要安排。每学期开课前,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汇聚一室共同研讨和磋商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总体内容的修订、任务分工、问卷调研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难题,确定各教学单元有专人承担引领备课。单元引领备课人负责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讨论专题、经典案例等具体工作。再经教学团队汇总集中,通过师师互动方式研讨单元引领人的备课方案,从而为基本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的形成打下稳固的基础。这种既发挥个人专长又汇聚集体智慧的团队协力“深度打造教学设计”的组织安排,达成了由过去“习惯于讲这是什么”向现在“以学定教,必须把教学重点和技能转化为问题”的课程教学行为的实质性改进。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4

一、感受价值

教育的价值在于“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话。纵观这7位名师的课堂,无不诠释着教育价值的独特作用和风采。从每堂课前师生交流阶段人性光芒的绽放,到知识由浅入深的展开,再到从现象到结论的探讨,最后到结论的广泛应用,无处不存智慧的碰撞,无处不现人格的魅力与力量。

顾娟老师的《负数的认识》,既还原了人类对数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更在顾老师人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彰显出了一个年轻数学名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专家级的吴正宪老师,带给大家的是别具一格的复习课―――《数学的整除复习》。正是吴老师在这堂课中的“懒”(吴老师自语),才智慧的生成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有效达成了复习课“形成数学知识网络”的功效。接下来的几堂课,更是高潮迭起,异彩纷呈,但都不乏教育价值的精彩演绎。

二、经历过程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历经茫然和“超”然的阵痛后,如今已经回归到理性的轨道。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再只是过程的热闹,而是浮华过后的探究、思考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成了这次课堂展示的聚焦点。在这里,知识不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学生在种种情景下,主动的质疑、主动的探究和主动的运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课堂的主宰者,取而代之的是出色的导演、平等中的首席、迷途的智者;课堂也不再是简单的热闹,课堂继而成为孩子们探究的乐园,展示的舞台,成长的沃土。

赵震老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这堂课,从“魔盒输数”开始,到让学生说任意数猜输出的数;再到“数青蛙”1只、2只、3只……,到n只;最后到“成功=坚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废话(A=X+Y+Z)”。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一次次点燃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智慧被发挥到了极致,很多想法都令现场的数学老师们叹为观止,现场不时响起为学生们喝彩的掌声。

三、体验成功

众观这几堂课,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那样的高涨?为什么孩子们的表现都那样的令人难以置信?为什么有的课堂持续了超学生年龄极限的90分钟仍不见学生的疲惫?……太多太多的为什么,如果只用是因为上课老师们的精彩设计或高超演绎去诠释的话,是很难令人信服的。这种魔力究竟是什么呢?思来想去,恐怕还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感、满足感吧。

这几位名师的课,无论从课的引入、知识的探索、思维的提升,还是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学习活动都展现出对人性的尊重、个性的张扬。教学的气氛是轻松的,是极具安全感的,所以孩子们可以想所欲想,言所欲言。每一个想法,哪怕有时看来是有些可笑的看法,在这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每一种奇思妙想,在这里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你说,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留恋?又怎能不让人震撼呢?

对于当时的课堂,对于当时学生的表现,再多的溢表之辞都不为过。最好的不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在为名师们的课堂所折服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思考或者反思呢?谁说课堂不可以上得很精彩?谁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活跃?谁又说老师不可以做得很轻松呢?一切完全取决于你的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效互助;成长共同体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在一个教师团队中,只有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团队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进取,才能激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它的具体表现是:在涉及相互依赖的活动的时候,大家协调配合;在共同攻关的时候,大家能沟通信息,相互了解;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大家能各尽所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发挥团队的高效合作精神,克服困难,排除阻力。教育界普遍认同学校应当是一种合作型的组织,教师的工作应当是一种合作型的团队工作。

然而近几年,由于教师个人工作量大、压力大、负担重,沟通渠道不畅,团队整体协作意识不强,教师之间出现了各自为战、人际交往淡薄、骨干教师渐感孤独、年轻教师思想波动的现象。由此,导致了教师们工作效率低,学校整体英语教育教学成效不显著的状况。

因此,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最终目标,我们要依托教师团队的高效互助,打造一支让和谐共处成为风气,让精诚合作成为品位,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让低耗高效成为追求的教师成长共同体。

首先,搭建学习平台

1.阅读滋养

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可以提升修养,触类旁通,旁征博引。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积极倡导“浸润书香”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依托学科专业理论沙龙研修、经典导读、美文共赏、教学随笔交流、读书笔记展示等特色活动,营造团队合作读书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阅读教育书刊,让教师在阅读中了解前沿动态,开拓学术视野,感悟名师智慧,厚实理论积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个人素养,增强文化底蕴。

2.名师指引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摩他人之法以自强。”创设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听到学术水平较高的报告、参与优质课例的研究,洞悉前沿动态,领悟教改的新理念。精选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现场感受专家教学语言的魅力,领略师生间的精彩互动以及教学细节中流露的教学智慧。同时,注重二次培训的推广。让参训教师采用专题讲座、学习交流或汇报课等形式把自己所学,所思在组内与老师们分享,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果。

第二,搭建合作平台

1.合理搭配,互补中平衡

一是老中青教师的搭配,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与做事细致的优势和青年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特点;二是不同性格的教师的搭配,借助不同性格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丰富团体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丰富教师的思维方式;三是不同水平的教师的搭配,突出高水平的教师在合作中的示范引导与指导的作用,提高整个团体的工作效率,促进一般水平教师的迅速成长。

2.梯队合作,分层中优化

通过讲座、漫谈、对话等互动形式,在交流和碰撞中启发教师的思维、积聚教师的智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加快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使不同阶段的老师都在原有的领域中有所提升――新教师快速入格,青年教师形成教育风格,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在实践中,重在抓实梯队教师学、读、看、磨、写等系列活动,学: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读:精读教育书籍。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看:观看名师讲座、名师课堂实录,或学习周边或本校名师的现场教学,领略专家的智慧,严谨与幽默;磨:团队磨课,从方案的设计、教案的拟定,到模式的提炼,汇聚群体智慧,磨出优质课;写:勤动笔,撰写教学随想,及时梳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第三,搭建教研,教学平台

1.听课评课,行为改进

采用学科领导推门听课、预约听课或集体会课等形式加强对薄弱教师或薄弱班级的临堂诊断与点课的频率。通过这些形式的听课抓实对常态课的管理。强化教研组长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形成以校级领导、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研团队,深入课堂,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督促整改。

2.课例研究,舞动灵性

以“课例”为载体,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定教学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好课堂观察,记录相关信息,结合课堂呈现情况进行深入剖析。课例研究是将问题解决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团队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课例研究报告为主,同时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问题诊断的效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3.合作反思,启迪智慧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也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也需要反思。在反思中,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6

开拓创新之旅

没有特色的学校是缺少活力的学校,也是缺少发展潜力的学校。2004年,刚刚走马上任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校长的成剑峰,开始琢磨怎样走出一条教育的新路子,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育。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最后他大胆决定筹建少年射箭训练基地和创建全国射箭重点学校,他的设想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射箭中心、江苏省射箭中心、江苏省教育厅和海门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全校教职工的支持。经过近两年的筹备,2007年4月包场初级中学终于成功创建“全国射箭重点学校”“江苏通光少儿射箭训练基地”;并请来一位专职射箭教练,在初一学生中选出了一批新手进行射箭训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选手,全校累计获得部级、省级金牌26枚,银牌16枚,铜牌10枚,为江苏省队和国家二队选送了9位运动员。

成剑峰和他的团队踏上了金箭之路后,但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射箭项目的比赛活动上,而是进一步思考,决定把对射箭工作的管理和研究纳入到学校工作中。申报了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射箭文化的生成及利用研究》,并从研究中提炼出射箭精神:正义精神、尚礼精神、目标意识、养心功能、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把射箭精神转化为走向成功的“五把金箭”:确立目标、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善于合作和情绪稳定。同时,把这些文化精神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去,提出了“三射”思想,即“射以养德”“射以益智”“射以健身”,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2008年,包场初级中学被评为“海门市射箭文化特色学校”。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中,成剑峰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智慧课堂、图书馆建设、特色发展、校园环境、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明确了优质教育的内涵、途径、方法和意义,让每一个农村初中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中国青年报》《初中教学研究》中均有专题报道,并被收录进《中国名校成功之路》。

十年磨一剑,成剑峰带领他的团队从射箭项目到射箭精神,再到射箭文化的形成,这一过程不仅仅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时代精神,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把每一位学生打造成“金色之箭”,更主要的是唤醒了全校师生的自强意识,使教师充满了教育自信,在美丽的乡村,奏响了新时代教育的强音。成剑峰本人也完成了他在管理岗位上的华丽蜕变,2014年8月,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被调往海门实验初中教育管理集团出任总校长及海门实验初中校长。

助推集团发展

踏上新的岗位,成剑峰的舞台更大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2014年,海门实验初中依托一流的师资力量、精湛的管理艺术、鲜明的特色教育,倾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取得了新突破。

以成剑峰为首的海门实验初中教育管理集团,在海门市教育局倡导的“以生命为核心,实现师生成长机制的转型”的理念指导下,致力于集团名师团队的打造,组织举办了集团“优秀教师讲师团”巡回讲演活动,让身边的优秀教师走上讲坛,述说教育心得,分享行动智慧,传递教育正能量。学校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2014年共培养了海门市学科带头人1名,海门市骨干教师7名,海门市教坛新秀7名,成立了覆盖全集团的学科工作室,在这些名师团队的带领下成功申报省级课题1个、海门市级2个,获评“海门市2014年度教科研通联工作优秀学校”“海门市2015年‘教海探航’初赛优秀组织奖”。

“研发卓越课程、构筑理想课堂”是成剑峰多年的梦想,他挖掘学校教学课堂特色,形成了“1+x”的共性与个性同发展的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堂好课,不再突出教师教的精彩,而是重点关注学生学的精彩”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选课走班”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合适的课程。初二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学生分为A班、B班、C班三类,在同一时间自主选择班级上课,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每周五下午,学校28个社团全面开放,学生们参与的欲望十分强烈,在兴趣社团选课走班活动中,构建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超市”,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成剑峰介绍说,海门实验初中教育管理集团各成员校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每月一事”“完美教室”“四礼八仪”的推进工作为抓手,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导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回归学生生活和身边细节,触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集团内“快乐英语、幸福教育”已形成特色,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英语教学理念,运用“多环节、勤板块、高密度、快节奏”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让爱学、乐学英语的种子在校园里遍地开花。

营造“让学”文化

身为集团总校长的成剑峰知道,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实验初中要做好集团的榜样示范作用。此后,成剑峰坚持文化立校,围绕实验初中“让学”课堂,不断推动以“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机制的建设,在行动中逐渐调整、修正、丰富学校的“让学”课堂文化。时至今日,实验初中的“让学”课堂的理念不断成熟,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让而有序,学而生慧,慧而成能”。其中,“让而有序”是指“让”的过程具有目的性、条理性、动态性和系列性;“学而生慧”是指在学习中智慧的驱动、智慧的碰撞、智慧的生成和智慧的展示;“慧而成能”是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4年12月15日,海门实验初中成功举办全国新教育开放活动。典雅别致的“让学”文化雕塑、灵动绚丽的十大精品“让学”课、主题报告《让学之路,且歌且行》以及17节精彩纷呈的“让学”展示课,生动具体地诠释了成剑峰一直秉承的坚定、热情、执着和奉献,师生共享阅读的快乐、共享知识的盛宴、共享课堂的精彩,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追求教育理想。

在海门实验初中“让学”文化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同时,成剑峰以睿智的眼光从学校文化转移到了集团总校文化上,积极思考和探索集团总校文化的建设,他希望整合集团内3所学校文化建设上的优势,形成合力,为整个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另外3所成员校也有着各自显著特色的学校文化:三厂初中的“和谐”文化,提倡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善于和别人和谐相处的人;悦来初中的“和悦”课堂文化,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愉悦中和谐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的转变;万年初中的“和美”文化,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公平、和谐、自由、健康、仁爱、谦和,构建和美校园,实施和美教育,实现教育理想,创建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在成剑峰的策划下,集团经过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以实验初中的“让学”课堂为抓手,融合悦来初中的“和悦课堂”,三厂初中的“和谐课堂”,万年初中的“和美课堂”,形成“一让三和”的集团文化。这一集团文化理念的提出大大推进了集团化办学进程,使得各成员校共享教育智慧,实现合作多赢发展,共同培养魅力教师。它让每一个师生彰显个性风采,让每一个师生体验成功快乐,让每一个师生实现自我超越,打造出了真正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性的“一让三和”文化生态。2015年8月25日,2015~2016学年度海门实验初中教育管理集团表彰大会暨开学工作会议隆重进行,集团文化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集团文化的成效让人振奋。

在2015年海门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专门表扬了实验初中教育管理集团的“一让三和”的集团文化建设。这更加清晰了成剑峰心中那个美好的梦想:在“一让三和”集团文化的引领下,将海门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建成为“师生赞同、家长赞扬、政府赞许、社会赞誉”的名优集团、精品集团!

放飞梦想,描绘新蓝图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1篇7

一、德

我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克己奉公,勤奋务实,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行动上表里如一、甘作人梯、率先垂范,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利益的关系。有爱岗敬业的思想,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平时能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和领悟党中央精神,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真诚为人,真爱为师”是我的格言。

二、勤

2017上半年主要负责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和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2017下半年主要分管学校的课程教学部,分管学校课程教学教学、一个年级组、语文组的管理工作;2018上半年工作中分管学校课程教学教学、一个年级组的管理工作。我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乐于奉献。真诚、热情、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领导安排的事,尽自己的努力去办好;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尽自己的所能去解决。

课程教学部在学校“创智xx,绿色校园”的愿景引领下,结合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本学期课程教学部坚持把“丰富课程建设、改进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工作”落到实处,分析学校三类课程建设基础,结合xx市中考改革,开展“创智课程”设计与研讨,初步形成学校“创智课程1.0”架构,促进教师对课程执行力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语文教学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但也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将“主动式倾听”的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中,主动式倾听是实现真正对话的前提,主动式倾听有两个关键词:主动和倾听。学生主动倾听老师的,学生之间主动倾听,而不是自说自话。

三、能

(一)、结合学校整体计划课程教学部完成的工作:

1、学术校庆

在十年校庆之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彰显智慧、提升文化的“学术校庆活动”。近一年里,xx中学六大教研组围绕不同主题主题开展学术校庆活动。六大教研组根据创智课堂评价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1节好课,每月利用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的时间进行全校课堂教学交流展示,并结合说课、评课及教研组风采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展开。六大教研组围绕学科特色设定不同主题:综理组“七彩综理,智慧xx”、数学组“同画一个圆,共筑一个梦”、综文组“四维综文,花样年华”、英语组“花开四季,璀璨xx”、语文组“‘文’心雕‘龙’”、艺体组“‘艺’心同‘体’”,师生们交流课堂教学改进的成果,分享教学中的智慧,张扬教师们的才华与能力。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增强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提高了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

2、各年级教学视导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学业质量水平,学校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视导听课。视导组成员帮助各年级学科教师梳理教学(复习)进度、把握重难点,抓住学科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对学科教学方向性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帮助指导相关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改进,提升学业水平。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学业质量水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我校建成为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社会认同的新优质学校。

3、新基础生态区活动

结合“新基础教育”生态区计划,关注梯队,提升教师团队品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实现更好发展。提升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的“新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新基本功。“新基础教育”的实践之功是价值渗透与转化,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学即转化、研究即转化,而转化之一就是教学设计。我校数学教师参与其中。(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训练体系,试图联系现行数学教材围绕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十个数学核心概念开发,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核心素养。

4、电子书包

(1)、电子书包:2018第三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

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是一项引领智慧教育实践,推动智慧教师专业发展,展示团队精神和智慧教育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竞赛。我校王琼老师参与了此次赛事,为的是交流学科智慧教学的范式、创新教学模式与智慧课堂案例。采用上课、说课的的形式进行比赛,课堂评价和管理更加精准化,学生们通过学习:1、能掌握并运用部分单词;2、了解并运用一些查找事实信息、总结概括等阅读技巧;3、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叙述故事;4、学生能够意识到辛勤工作的重要性。

(2)、电子书包:数字环境下的《健康与幸福》课程探究

为了深入探索学科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推动学校电子书包项目在拓展学科中的应用,本学期针对六年级拓展课《健康与幸福》课程,开展与电子书包项目相结合的课程探究。教师借助电子书包的优势以及《健康与幸福》课程特点,运用电子书包系统完成备课、授课以及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则借助电子书包完成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上知识点的习得和操练,课后研讨作业。使学生能更直观掌握各项生活技能,更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平台的互动和交流,健康素养得到提高,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电子书包的常规功能,从而彻底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5、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学校联合莘城学校举办创智杯“同课异构”活动,以八年级语数英物理四大备课组为单位,就同一课题各自备课、磨课、上课,让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交流,全方位的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通过校际同课异构活动,加强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感知,在实践中完善“深入教材,读懂教材”的研究。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探讨“创智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6、“创智杯”课堂教学评比

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与交流搭建平台,构建高效课堂,研究形成创制课堂的模式。六大教研组根据创智课堂评价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1~2节研讨课,参加2017学年“创智杯”校级教学展评活动,六大教研组选出9位教师参加课堂评比,化学老师还申请了区级公开课。通过教学展示、评课和教研组研讨,进一步推动我校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的课堂积极寻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创智杯”课堂教学评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英语和语文课堂的语言学习也可以很有趣,开心的学习,自由的想象;化学、数学、信息科技课堂复习旧知也可以有法、知识难点也可以突破,体育课堂的差异教学也可以实现。

7、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排课表,课程计划中三类课程开足开齐,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与实际执行课表完全一致。教学管理方面:(1)、结合六大教研组学术校庆主题活动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增强团队合作的凝聚力。(2)、结合教学视导进行“创智课堂”调研与研讨。(3)、结合“创智杯”校级教学展评活动研究创智课堂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科特色。(4)、注重教学常规管理,保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课程计划中三类课程开足开齐,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与实际执行课表一致。备课组在备课、磨课、命题等方面日趋成熟,教研组教师得到专业成长,进一步助推了教研组智慧内涵和文化建设,保证各年级学业成长性良好。

8、教研组云录播课和学科竞赛

(1)各教研组长要结合“云录播课”组织好“创智课堂自我诊断”。要求包括:①上课的教案、课件、课堂实录。②课后反思和小结。③教研组说课、评课记录。④学科特色体现。(提供图文、照片、录像等资料)通过各教研组教学研讨的展示活动来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逐步探索“专业共生“的教研文化。(2)群策群力组织好学科竞赛活动。各教研组和年级组继续组织好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来体验与感悟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加强对竞赛题的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9、个性化评价和成长性分析

综文组和综理组形成了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标准,综理组从地理学科、历史学科、思品学科、心理学科都形成了过程性的评价点,综理组也从可科学学科、劳技学科、生命科学学科、信息科技学科形成了个性化评价点,包含课堂提问、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全面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年级做好成长性分析,掌握年级班级在每个学期成绩的成长性,九年级由入校时区30名经过四年的学习,九年级二模考已经成长到全区14名,学业质量稳步提升。

10、拓展课课程建设

2017学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制《xx中学2017学年拓展型课程方案》,动员全校教师参加拓展课教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设31门自主拓展课,第二学期开设了30门自主拓展课程提供学生选择,完善了工作机制,用课程打造“创智xx,绿色校园”。学校修订和完善了拓展课管理方案,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培训,编制课程计划。根据历年拓展课建设情况,武术、手球、舞蹈、合唱和创新5个社团正在筹建中,将满足特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需求。拓展课程的数量足够丰富,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学生走班率较高,每个年级每周的人均课时数足够,覆盖领域达到8个,课程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在拓展型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适切的课程中健康成长。

11、体育教师与蚌埠体育骨干教师开展教学交流

2018年5月10日上午,xx中学迎来了安徽蚌埠体育骨干教师团一行40余人来校交流学习,彭美华校长和学校体育教师一起接待了骨干团教师。校长介绍了学校“创智xx,绿色校园”的发展愿景和新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举措,学校负责任地接纳并教育每一个学生,精细化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来宾们观摩了全校学生的武术操,观摩了潘秀霞、顾慧轶老师的两堂体育课,两个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学科交流活动。活动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两地交流,我们先进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来宾的一致肯定,便于进一步的辐射,来宾们和xx体育教师进行了互动点评,不仅肯定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赞赏两位上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要求和体育教研组团队的研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互相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实用的“干货”。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迎接区内外教育同仁莅临学校,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先后接待了安徽历史、思品骨干教师代表团,以及区内各学科公开研讨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在活动中锤炼教师队伍。

12、区级公开课交流

化学、数学教师,在新中考改革大背景和学校“创智课堂”的影响下,我校教师积极申请区级公开课,在准备研讨课的过程中,xx中学化学备课组对化学教学的学情现状进行了分析,数学备课组也是集体备课磨课,确定了研讨课题,在教研员程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了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中心组负责人王英老师主持了说课评课活动。听课的老师们在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在备课磨课过程中学科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得到了明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思辨质疑,使难点得以突破,不断获得成就感;在评课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产生很多思维的火花,让大家获益匪浅。在教研员程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了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通过交流探讨不仅帮助教师提高了专题复习的设计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改进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3、九年级备课组区级经验交流

英语杨泱老师在九年级一模考试质量分析会上,区教育学院教研室教研员沈老师给我们xx中学九年级备课组一次交流发言的机会,我校英语备课组长就备课组建设和学科教学中分享了一些心得体验。杨泱从把握教材、命题研究、关注差异、有效教研、储备素材、专题辅导、集中训练、自我补充等各方面交流了备课组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二次备课,要求根据各自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最有效、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我校的英语备课组的做法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肯定和推广,也对我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原则。重新整合考纲,进行双向、分类、高频的训练。结合一模学生出现的问题,强化重点、难点,巩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应用,触类旁通,变知识为能力。我们在扎实有效落实英语教学的同时,着力思考如何丰富英语教学活动,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拓宽英语学习路径,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苦和烦,而成为一种快乐体验!

(二)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发挥三类课程作用。

1、按照市课程计划要求,开足、开好三类课程。

2、借鉴过去几年我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对课程方案进行重新修改和完善,制定了《xx中学课程计实施方案》。方案中加强了基础型课程的再校本化特色;拓宽了拓展课的课程领域;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重视探究课程的分年级层次指导。

3、制定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活动方案以及管理条例,要求上课教师做到“五有”(有计划、有备课、有点名、有过程性资料、有成果展示)。加强以上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实行相关老师例会制度;每月教学常规检查和反馈制度等等,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4、在第一次两类课程推进会顺利开展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两类课程的指导和研发,邀请拓展课和探究课的专家来给予指导,通过进一步的两类课程推进会来使两类课程顺利推进并且初步显示成果。

(三)积极探索智慧教研组的建设,提升“智慧共生”的教研文化。

所谓“智慧共生“的教研文化是指教师在教学研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开放课堂,相互切磋教学困惑,相互分享智慧经验,通过这种教师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以求共同的发展。

1、教研组方面

本学期我校继续将通过专家报告、主题式教研活动、教师自主学习等多种渠道,以“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反思”为基本环节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为依托,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1)各教研组长要结合“云录播课”组织好“创智课堂自我诊断”。要求包括:①上课的教案、课件、课堂实录。②课后反思和小结。③教研组说课、评课记录。④学科特色体现。(提供图文、照片、录像等资料)通过各教研组教学研讨的展示活动来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逐步探索“专业共生“的教研文化。

(2)群策群力组织好学科竞赛周活动

本学期各教研组和年级组继续组织好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来体验与感悟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加强对竞赛题的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发挥“主题教研”的功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每2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实行定点、定员,从教研目标的确立----教研目标达成的举措----教研目标的达成度过程和策略,按照路径展开,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有1人主讲。活动要有主题,做到人人发言,并按照路径表格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

(4)教研组长要加强随堂听课。要求一学期不少于听本组成员16节随堂课,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如存在较大教学问题则与教导处联系,共同商量帮助对策。

2、备课组方面

(1)备课组在第1周内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学习教材大纲要求,集体商量制定出本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每位教师都要进行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材大纲重点、难点讲评。

(2)继续做好备课组内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的集体备课,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要求要有主题性,并做好相应记录。

(3)精选试题及练习题。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布置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老师们一定要从分层和减负的角度科学设计作业与练习的梯度,努力实现优教促学,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平时的练习卷、周周练试题等必须经过教师精心挑选,把好关方能下发给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前新教师和有关任课教师出1份试卷(以电子文稿形式上传),研究命题,学会出卷,测试卷必须要有难易程度比值8:1:1和期望值(优良率、及格率、平均分),做到心中有数。

(4)备课组长在每月整理一次要上传的资源库的内容,学期末要整理好本年级本学科的课件、练习题和试题等,并上传给教研组长,组长分类保存,以进一步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日常检查力度

(1)加强教材研究,落实备课要求。全校教师要充分重视备课在教学五环节中的重要性,学校坚持首轮授课须手写教案的基本原则,坚持五年(含五年)以内教师写详案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质量与区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备课组提出手写教案的要求,并加强备课环节的管理,认真落实学情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每课时三维目标、重难点分析)、一课一教案一反思,把不备课进课堂提高到责任事故的高度来认识备课的重要性。

(2)加强教法研究,落实上课要求。学校要求课堂教学要把握好难度、效度和速度,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适度挑战。学校将制定和完善《xx中学“创智课堂”教学评价表》(1.1.版),加强课堂教学听课和评价。本学期将联合兄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考试学科每学科至少一次。

(3)加强命题研究,明晰课程目标。学校将根据阶段质量监控的时间和要求,原则上采取背靠背命题的方式,组织阶段质量监控命题工作。在组织实施命题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4)重视“天使计划”,落实资优生和学困生培优补缺工作。教师要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个性特长,“天使成长促进计划”落到实处,控制好学校各科低分率。除此之外,学校将在六、七、八年级,为学有余力学生搭建平台,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给予指导,提高整体教学的优良率水平。

(5)严格毕业班管理

加强毕业班的家校联系管理,时刻关注毕业班的教学动态及学生状况,年级组适时召开各种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共商计谋,解决问题,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初三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学生、考试、信息的研究,做到针对性有效性。

积极做好各类考试工作,并将每一次的考试情况及时总结、反馈。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排摸,抓住重点,开展工作,牢牢抓好优秀生群体,确保优秀率。化大力气抓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提高工作,这是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要创造条件,教师要身体力行,还要发挥家长的能动性,上下左右一起来促使这些学生的转化。

(五)其他工作

增强教导处及教辅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1)学籍管理,规范有序。

(2)做好考务管理工作,确保真实质量。

(3)做好学校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以及各实验室、专用教室的管理工作,确保各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四、业绩

1.配合学校组织学术校庆活动。

2.组织各年级教学视导活动。

3.组织新基础生态区活动。

4.组织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5.组织“创智杯”课堂教学评比。

6.教研组云录播课和学科竞赛。

7.组织好区级公开课交流。

8.组织好外省市交流活动。

9.组织好毕业班的考试工作。

10.指导学生参加xx市作文大赛获得区三等奖。

五、努力方向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课程教学部的工作还存在有许多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为教学服务的力度还应加大,及时搜集教育信息传达给教师,教师搜集的优秀教育信息共享。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8

张康桥,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溧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溧阳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物。生长教育的实践者与倡导者,典型课堂曾被教育部作为课改优秀案例由中央电教馆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出版《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为什么做教师》《上好小学语文课——儿童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等专著,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近百篇,在全国各地讲学近百场次,在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张康桥,年少时是捣蛋鬼也是机灵鬼。长大后入南通师范,因痴迷哲学被同学冠以“康德”称号。

工作后的张康桥还真遵循了大哲学家康德“头顶上有星空,内心中有秩序”的经典遗训。“头顶上有星空”是因为张康桥一直带着诗意与浪漫的情怀穿越于教育的时空。他在行进中的教育实践中写就的一首又一首的“再别康桥”就是对20多年的教育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内心中有秩序”不仅仅表现于他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最年轻校长的管理能力,更表现于他善于用理性思维升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姿态。早在1997年,他的研究课题“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就获得常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而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的张康桥,重要的不是他被列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而向着太阳奔跑,而是他醉心于“儿童为本”语文教育主张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张康桥的论文《让小学语文回归儿童的世界》,我分明感受到了他内心中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敬畏,它让人自然想起冰心老人的肺腑之言:除了宇宙,还有什么比孩子更大?张康桥在文章中引用杜威的话,“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也许张康桥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基于长期教学实践的教育主张,恰恰暗合了“过程即价值”的哲学命题。张康桥和溧阳市实验小学立志于建立“生长教育”教育学,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教育哲学的视角。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一些高校开设并十分重视的一门课程叫“儿童哲学”,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儿童自身是一门“元学”。在中国儒家学说中有“道、天、地、人”四域之说,对“道”的追问就是对“元学”意义的追问。教育的“元学”就是追问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原理的源头活水。张康桥用杜威“儿童是起点,是中心”的判断作为自己教育实践的佐证,诚乃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四域”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张康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什么总是强调“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总是要求“唤醒儿童的内在动力”,这样的观点、这样的主张,我们能否将之定义为“儿童的哲学”与“哲学的儿童”呢?

“与儿童的天性合作”,“天性”仿佛是上帝赋予儿童的一件珍贵礼物。尊重儿童的天性就是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就是善于发现并激发儿童的兴趣。很多人知道年羹尧打跑三位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清雍正年间西征大将军年羹尧年幼顽劣,桀骜不驯,其父张榜募师,一位老先生应募,年父实情相告:“儿不肖,师傅去者三矣。”老先生自信道:“固闻之。”老先生三次试探,先关门“取胡琴弹之”,年破门求学继而辍止;后关门“吹胡笳”,年求学又辍止;先生再“戏习拳棒”,年破门“跃入”,后棒拳并举,终使纨绔子弟年羹尧成为文武双全之国家栋梁。明朝思想家王阳明也认为,孩子天性中就有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事物的好奇,老师的本领就是顺其天性而诱导鼓励,“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1225达,摧挠之则衰萎……”而蔡元培则说:“顺其童子之情需要教育者的美育眼光和人生智慧的调度。”

如果说,以“儿童世界”为起点是张康桥语文教育思想的出发,那么,以“能动语文”为目标则是张康桥语文教育思想在课堂实践中的到达。其实,到达也是一种出发,而且是一种永远的出发。

“能动语文”是一种能与“儿童世界”相呼应的语文教育观,这也可以说是张康桥语文教学思想的本质特征。“能动”,相对于被动。“能动”当然也是一种哲学概念。“能动语文”通俗地说就是陶行知的“活教育”。张康桥说:“我们一直努力改变‘师生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大家围绕教室转’的现状,但就是收效甚微。”事实上,张康桥不但知道现状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知道现状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他更知道怎样才能让现状变得更好。

和张康桥的更多交流,我愈加感受到了他一方面有“致广大经常仰望星空”而以浩然澄澈之心忠实于儿童世界的真实,另一方面他又有“尽精微每天脚踏实地”且以欣欣然生长之姿态钟情于语文课堂的节节向上和涓涓细流。前者让张康桥和他所在的溧阳市实验小学总能领跑未来,后者让他的每堂课乃至每一个教育环节都能经得起今日何以成之“有效教学”的追问。

“能动语文”告诉我们,无论是文本还是课堂,它们都有自身无限发挥和延伸之舞台。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能为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提供再创造的空间。“能动语文”观念必然与能动教师、能动学生相随相伴。我阅读溧阳市实验小学张淑芳老师研究张康桥教育思想的论文《儿童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例谈》,该文三个部分,课前:教材解读与儿童理解合二为一;课中:儿童的表达是教学的第二文本;课后:儿童的评价是教学反思的依据。其中第二点“儿童的表达是教学的第二文本”,张淑芳老师的例证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张康桥课堂教学方法论的特色——通过教师的妙引巧串让学生与文本聚合。这种由聚合而成的课堂便能闪烁出无数火花,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而形成的第二文本便能让文本活化。张淑芳老师还通过对张康桥执教《牛郎织女》的课堂情境再现,让我们具象地体会到了“能动语文”的哲学魅力。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1篇9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尽管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教师培训,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培训陷入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境地。这突出表现在:(1)重视理论理念培训,忽视操作性培训。培训中往往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实际操作。(2)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的需求被排斥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之外,教师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3)多用授课式培训,少用互动培训。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内容,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因而无法突显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以下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培训模式。

1.以学科分班制为单位的探索。采用分学科小班制的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时空和课程有计划的实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聚一堂,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质上其背后却极度不和谐的局面。班级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他们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实现相互间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战。另外,在培训班中,教师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形成了友好的学习共同体。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每一次的小组活动、课堂展示、专题讨论、头脑风暴中都能施展智慧和才华。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更具针对性,班级组织和教学事物上更便于管理。

2.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培训班采取与各类院校合作的形式,两年中邀请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的许多院校的专家教授,特别是有几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著名博导,如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云南师大教授、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等作学术专题报告,邀请了上海、江浙一带和本省一些有造诣、有特色、有风格的优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进行学科指导、谈为师的认识和经验,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谈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专家与一线教师渊博的知识素养,昂扬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实践经验等都能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教学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让他们“走近名师”,开阔思路,成为激励他们不断求索的力量源泉。

3.举行研讨式、论坛式和对话式的互动活动。传统的模式是把教师集中起来,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要求他们成为“学生”来接受培训,缺乏参训学员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缺失了互相间的智慧与智慧的交流、知识与知识的互融。对此,我们采用“示范课”、“研讨课”、“说课”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们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弱点、疑点等处展开共同研讨,对本课的设计理念、特色、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安排等处,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等形式,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我们举行的学科高峰论坛活动中,要求参训教师用个人提供的教学案例上示范课,进行集体点评,大家踊跃发言,总结出上课的优点、长处,同时分析不足,并请来自上海市和江浙的特级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初步诊断,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探讨问题,拓展教师解决教学疑难的思路,提高了参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同时,参训教师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对话,与专家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在省级骨干教师中,为使参训教师得到专家和指导老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邀请到全省各学科一线的特级教师与院校经验丰富的教授共同协作,担任各学科的指导专家,采用说课评课、案例分析等方式,与学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进行互动反思。先由学员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或导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帮助学员排忧解难。在骨干班主任培训中,邀请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作主题报告,现身说法,与参训教师一道分享自己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心得,受到了参训教师的热烈共鸣和欢迎。

4.参加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参训教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系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市教科所专家就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和校本教研的途径措施为参训教师作了专题报告。另外,通过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确立教研课题,建立学习共同体,让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达到了持续有效发展的目的。

5.面向实践,将培训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培训行动。这既体现在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又体现在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出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既体现在学习的内容要能联系实际,引导教师指导实践,又体现在参训教师能运用理论省察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经验,评议自己的行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之地,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开展,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参训教师的自主与主动、自立愿景、自拟计划、自我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才是培训工作顺利性、有效性的关键。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每位参训教师根据学习的知识,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校本研修计划表、实施表和学科小组校本研修方案,并要求在培训后进行研修与实践,专家进行跟踪考察。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05—04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既有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智慧时代的开放式教育系统在学与教方面应具有如下目的:首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学习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任何资源;其次,能够支持所有打算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观点、问题和资源的人,并能借助便捷、易用的信息技术使他们如愿以偿。

2013年4月13日,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i-时代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计”,其中i蕴含了从互联网(intemet)到信息(information)再到智慧(intelligent)的多重含义。通过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环境发展进行深入地研讨和交流,进而为教与学活动设计与发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最终实现教育系统的教学目的。

一会议概述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张拥军处长立足我国教育现状,阐述了“教育与信息高度融合”的理念。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介绍了南昌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胡永红处长表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郑莉副秘书长指出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标准先行。

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追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势,如何设计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如何使资源做到共建共享,如何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日程里,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智慧校园的建设与运营、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推广、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享与交流。

二主要内容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这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所提到的发展任务。本次高峰论坛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势,围绕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环境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设计三大主题既有宏观的系统思考,又有微观的实践探索。

1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国家疆域。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设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的培养。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李星教授以“网络人才培养和网络时代的人才培养”为主题,介绍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网络教学环境的挑战和网络人才的培养。他认为网络时代我们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浪潮,但不能单纯地就技术而技术,为技术而技术。

南昌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马海燕以南昌大学信息化工作为例,介绍了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系统思考。他认为信息化不只是手段、指标,更是目标、愿景。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先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思考信息化的事,这也是当前最大的机遇。并主张抓住教育信息化最大发展机遇,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共同愿景;借鉴企业流程重组经验,从关键点入手破解高校信息化之难;认清IT革命本质,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学生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围绕“融合”核心,以更加务实的精神确定我们的工作重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郑莉教授在“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对标准的研究和推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教育信息化标准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复用和有效管理、高效检索,同时对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标准关系到教育机构、教育产品生产企业、教育工作者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全体公众。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需要国家、企业、专家和终端用户的共同合作。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硬件、软件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专家指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薄弱或缺失是问题的关键。淮北师范大学张家年副教授围绕什么是学校信息化主管,为什么要设置学校信息化主管,学校信息化主管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校信息化主管如何发挥作用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试图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不足的难题。

2教学环境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做了题为“信息技术支撑课堂教学环境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报告。他认为: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设计方法已经很难满足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需应用教育云、物联网等技术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环境,打造未来教室:另一方面,应通过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工具、内容、评价等各环节的全面创新。内容创新包括电子课本资源创新、学习终端的普及、深入学科的教学资源;方法创新,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同步课堂、颠倒课堂、课堂实时互动系统;评价创新包括基于Clicker的即时评价、基于Coursera的云测评、开放学习项目OLI、可汗学院、精细化评估、定向化辅导;空间创新包括实体教室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过渡,包括“家——校——社区”一体化的个性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正在形成。在此基础上吴砥教授提出未来教育以云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见图1)。

华南理工大学丁泉龙教授在题为《构建智慧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报告中,从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智慧校园体系结构以及智慧校园的建设要点。智慧校园的愿景在于建设无处不在、方便周到、透明高效、融合创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智慧校园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课堂以及智慧社交等在内的不同体系。其平台框架包括基础设施、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平台应用服务三层。智慧校园的建设要点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环境控制系统以及个人数字终端等要点(如图2)。

在主题为“混合教学与学习科学的系统化研究”的报告中,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程建钢教授从教学技术与学习科学发展历程入手,综述了混合学习(B-learning)研究进展,提出了混合教学(B-Instruction)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并分别从面向课程教学改革的混合教学研究、面向专业教学改革的混合教学研究、面向大学整体教学改革的混合教学研究、混合教学研究的评价体系框架、基于学习科学的混合教学理论体系、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可持续混合教学与学习科学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教学环境建设是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重要职责。湛江师范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叶谷平副主任在题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建设”的报告中分享了如何采用云架构结合网络数字化技术构建微格教学系统。其所介绍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网络用户对于海量数据和服务的并发使用问题,提升了微格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与综合性能。北京工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徐明老师基于协同理论,对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施工标准、监督进程和管理目标等几方面进行协同,使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因素从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风险。

3教学设计:从教育资源开发到在线学习文化

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从科普教育课程的视角出发,作了题为“数字化场馆资源的重组与利用”的报告。他认为数字资源的深度聚合,需要采用知识组织与表示、知识聚合和可视化等方法,形成基于知识关联的知识资源集合体。同时,“重构”是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途径。张剑平教授的报告在非正式学习资源的重组与利用方面为教学设计与教育资源开发提供了清晰的借鉴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刘广老师以当下电视媒介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为背景、以优质视频资源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目标,围绕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各类项目对视频需求,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多元数字视频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方案。刘广老师描述了教学资源的新热点,学校视频资源的历程,进而归纳视频资源的开发趋势:即传播者呈现专业化与自媒体倾向;受众则呈现出大众与分众、点众传播共存,与人际传播共存;内容方面呈现出专题、短小、碎片化以及个性化的特性;传播渠道则呈现全媒体、多终端和移动性。在制作平台方面,依据制作平台建设的原则与目标,分别介绍了多功能高清录播课室、高清虚拟演播室与资源平台和移动电视制作系统。

视频资源的建设不仅凝聚了高校的力量,同时,也吸引了企业同行的兴趣。来自松下的技术工程师张晗从技术促进教育的角度,对松下最新的摄像机产品与技术,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享,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便携式摄录一体机、演播室摄像机已经可遥控的云台型摄像机,也可以让视频制作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来自锐取的工程师望远超从信息的传输、记录与分享的角度,针对目前高校录播系统发展与视频资源建设的趋势,分析了不同视频资源统一管理与,录播系统管理与扩展,如何有效提高现有设备利用效率等问题。锐取结合部分高教用户应用场景和建设要求,探索基于自身产品架构,以及云服务应用相关技术,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与开发的新思路。

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建设的同时,也呈现出了较多问题,如何能在建设的同时,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秦磊华教授在题为《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研究》的报告中提出,我们有必要对其可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教育资源的作用。根据数字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特征,结合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可用性内涵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影响数字教育资源长期可用性的因素,并从多角度对提高数字教育资源长期可用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当前,开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孕育了自由、参与、创新与变革。教育资源的创建、检索、定位、筛选、生成、获取、共享和应用等也正在进行着变革。学习者对环境有了新的诉求,他们要求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和个性化学习资源、他们希望能在移动中学习、在户外甚至野外学习、他们希望学习环境足够舒适,他们希望在社会性网络中共享观点、沟通和讨论、他们希望通过多种灵活方便的途径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此,我们必须从变革需求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设计与开发智能化的认知工具,创建促进有效、高效学习的学习环境,架设有助于多方位参与和社会协商的交流平台,以彻底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文化。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在题为“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兼谈学习环境与教学设计”的报告中分享了开放式课程与MOOCs、作为资源建设新思路的微课、从搜索到汇聚再到策展、在线参与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为在线学习创造了便捷高效的基础环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在线学习似乎万事俱备。然而,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与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业已成为在线学习发展的瓶颈,而且也构成了在线学习的关键和核心。从搜索到汇聚,再到策展,学习者变得越来越主动;而社会性网络、新媒体、实践社群的发展,移动终端与基于位置的应用,提升了学习的亲和力与粘着性;打造学习者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才真正成为未来教学设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三会议特点与趋势分析

1会议特点

本次论坛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按照“政府支持——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组织实施。

(1)政府支持,来自教育部科技司,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江西省教育厅的众多领导齐聚南昌,参与论坛。

(2)高校主导,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昌大学等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互动交流。

(3)校企对接,论坛以权威专家的学术报告为主,又渗透了行业领军企业产品与技术方案的展示交流。

2趋势分析

(1)智慧环境建设成为新的呼声

面对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的教学环境愈来愈难以满足有效教学的新需求。传统的课堂逐步被智慧型的“未来课堂”所取代,在物理形态上实现了从“传统教室”到“智慧教室”的转型。除了物联网和云计算,智慧环境建设离不开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包括教与学过程的交互分析、教学资源的分析、学习者间网络的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学习者行为与情感分析等。

(2)在线学习的地位显著上升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对在线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文化的热议,足以表明在线学习己经成为趋势。我们置身于技术高度发达的年代,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事学习和工作。学习日益在线化和协作化,引起了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的变化。互联网使得信息资源和社交关系更加充足。开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孕育了自由、参与、创新与变革。而管道、页面、参与式学习文化构成了开放学习的要素。

(3)微视频成为数字资源建设的新热点

2012年以来,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异军突起,酝酿着教育领域新的变革。以微课、视频公开课为代表的微视频因其短小、主题集中、知识点清晰等优势逐步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本次论坛中可以看到,无论在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中,微视频资源都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和企业都纷纷加入以“微”为特点的数字资源建设中来。

四会议思考

有了智慧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就能高效地实施?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吗?本次大会对启发大家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发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对教学环境的思考

线下教学环境的建设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并提供了技术促进学习的直接可能。在线上,搜索技术、开源代码和免费软件、开放教育资源和开放课件、开放社区与个人学习空间、社会化网络等技术大大推动了开放学习世界的形成,所有人都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个性化学习等相关术语的涌现似乎都在表明‘‘以教为主’’教学模式正逐步被“以学为主”教学模式所取代。何为“学习,,?学习是大脑中的生物化学活动?学习是记忆和回忆?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社会性的协商?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对学习都有不同的解读。在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跨学科已经逐步成为现实,研究个体学习的内在机制逐步被研究各种境脉环境中的学习所取代。只有更好地理解引发有效学习的认知过程与社会过程,并且应用这些知识重新设计线上线下课堂或其他的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习者进行更深入、更高效地学习。

2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11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让情趣和智慧扬帆起航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师生之间无所顾忌的交流,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不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闯关卡等形式,营造一种自然的、和谐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并提供适宜的“雨露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趣尽情流淌,让学生的个性自由飞扬,让学生的智慧扬帆起航。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大树有多高》,这是一节综合实践课。这节课我是通过古希腊智者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引入的。

学生都比较爱听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数学故事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教师讲了古希腊智者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听了故事学生不仅仅知道了泰勒斯的聪明才智,更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物体高度与影长之间规律的学习中。当学生发现了“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物体高度,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规律后,就有学生提出泰勒斯的方法还可以改进,不一定要等到影子和身高一样高时(也就是比值是1时),再去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我加以鼓励:“如果你在古希腊,你肯定比泰勒斯更出名。”这节课,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体会到了比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呈现清心怡人的学材,让情趣和智慧在探究中孕育生长

数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关键要在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变静态无声的教材为清心怡人的学材。要使学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或将教材重组,或将例题变换,或将习题变序,或将练习拓展,或将做法延伸,并借助多媒体立体式的呈现,使精加工后的学材,变换中充满情趣,变序中显得流畅,拓展中充盈智慧,延伸中富有新意。新鲜有趣的学习资源,成为师生互动探究的载体,师生间的情趣和智慧也在探究中孕育生长。《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课程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中,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要解决好抽象与直观的矛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得空间观念。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空间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环境,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面、棱、顶点的特征,我组织了切萝卜的活动,在一步一步切的过程中,学生慢慢认识了这些概念。

三、提供综合实践的领地,让情趣和智慧在应用中同构共振

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丰富的、综合的,数学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情趣和智慧在应用中同构共振、不断生成。实践出真知、长情趣,教师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领地,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活动,还可以开展拓展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此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好数学报刊、讲好数学故事、玩好数学游戏、写好数学日记、做好研究报告、编好数学小报……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方法的优化、对比是一个过程,当无数的方法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必然要进行对比取舍,要不然方法的多样化除了反映思维的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针对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还是有必要引导学生把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比较、甄别、筛选的能力,同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智慧课堂研究报告范文篇12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修学习,我更新了语文教育观念、开阔了语文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了语文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科研能力。现我把这三个月来的研修总结如下:

研修学习期间,我严格按照研修计划去完成每一项研修任务和学习任务。通过网上培训和研修,使我大开眼界,不仅学到了自己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学生的辅导教育,以及校本教研在学校的开展。很多以前未曾接触的新知识和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使我深受启发,给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带来诸多的帮助。特别是通过网络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从中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创新的意识;从教授的讲座报告中,我领略了语文最前沿的理论,学习了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专家教授们的讲课、细节的演示、事例的列举都成为我学习笔记中的重要内容,这些使我对语文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再提高。比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适应教育对象求知发展的必然结果;轻松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在教材的解读上,还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关注层面上;语文教师不仅要做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和承传者;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引领学生去深入生活,开展具有语文味的校本语文课程资源。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语文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得更多,才能走得更远,在教学道路上力争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为语文教学研究实践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培训学习期间,我们积极参与了培训组组织的学员共同研讨活动。学员与名师零距离的对话、学员之间的研讨促使我们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名师的教学风格、名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在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评课的教学实践研讨中,使我领略到了自己与同行们解读课标的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活动中,来自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还真有点争鸣的氛围,但我们终会求同存异。这样的研讨,意不只在其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种形式的交流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今后教学改革实践铺垫蕴伏。这样的研讨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能永不消逝,一粒沙只有投入大地,才能凝聚力量。一个人只有依托集体,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我们交流了智慧,交流了思想,在交流中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

在聆听专家的专题讲座、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之间的研讨的时候,我总会结合专家、名师、学员的观点审视我昔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昔日的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反思自己教科研能力的不足。当我远离喧哗、抛开忙乱,静静地聆听专题讲座,安心地与他人研讨,专心地撰写研修日记,徜徉在学习的快乐里。也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这样静静地坐下来思考了!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发表小学教育论文范例(3篇)

    - 阅0

    发表小学教育论文范文10月星期六(10月19日)星期日(10月20日)专业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020105金融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0.....

    发表国际贸易论文范例(3篇)

    - 阅0

    发表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趋向面对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不断出现了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形式,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适应和解释当前.....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