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1

现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论文百事通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实施。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到2000年,力争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能;有10%~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有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进行;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可以在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由业务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具备培训条件的其他部门、单位进行在职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推动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进会计软件咨询、服务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继续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要在总结近几年来评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标准,以推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使评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的组织今后逐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具备条件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进行,财政部只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在保证质量、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应注意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地区分布,积极扶持会计电算化较落后地区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的发展。要定期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人员的培训。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本系统推广应用的非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我国目前的会计软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及时研究会计软件市场发展的动向和问题,依据市场发展规律,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研制和销售单位的售后服务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售后服务不好的会计软件公司,应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通过评审的资格;对进行不实宣传的会计软件公司,要及时予以纠正。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应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新晨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法制化。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1篇2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电力负荷预测;配电网自动化;改进措施

0引言

配网的改造及建设投资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可行,进而达到完善现代化电网的总体目标,加大了对配网规划的审核力度,组建了专家审核小组.经过深入实地调杏了解,对配网规划进行了审核,审核发现现有配电网的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强调并重申配电网规划的方法、内容.分析以往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改进意见。

1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配电网现状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的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人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1.2设备选型不合理

普遍存住电缆、导线、变压器、电容器、TA、开关、断路器等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出线间隔、负荷互带、供电半径等没有按照规划导则、技术标准和实际负荷进行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甚至存在将所有的设备重新更换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寿命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1.3电缆敷设不合理

建设中对电缆的使用应在电力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由于在配网规划中对电缆人地没有具体的规定。同时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不够充分.存在一些新建城市在市政建设中片面追求城市的美观.不切合实际地提出将电缆全部入地的要求;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既小考虑配电网运行维护、事故抢修的资金投入,又未经电力部门专家的指导.直接将电缆埋入地下等问题,不仅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也给今后城市配网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同时给维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4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缺乏负荷顶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计算软件,历史数据又不全,导致负荷预测结果不准确,造成电源点分布、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电气潮流计算、短路电流、无功电压等计算偏差较大;线损率、电压、短路水平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甚笔有螳地区的规划方案没有进行电气计箅.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1.5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不准确

大部分地区取费标准不统一,缺乏技经原则指导。如:某地区同型号的电缆单位造价分别是180万元/km和100万元/km:同一厂家相同型号的环网柜造价分别是3万元/台和15万元/台;某几个地区的无功补偿装置的价格分别是425元/kvar、200元/kvar:居民的计量改造投资分别是600元/户、200无/户不等,造成规划的投资估算差别较大。

1.6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搠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箅,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如:某地区配电网规划面积为90km2,3a的改造和新建项目投资达10亿元,只进行了粗略的效益估箅。没有进行详细准确的效益评估。

1.7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同时由于配电网自动化涉及的范围广,点多量大,早期的配电网络已基本形成,只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改造难度大。为此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采取个别线路作为试点成功后逐步推行的原则,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有些地区在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规划方面以介绍系统为主,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模式。

1.8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由于近几年资金主要投入了主网,对中低压配电网投入较少.使得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城市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了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2解决配电网规划问题必须必须注意的几项

电力规划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因此,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必须要坚持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节能可行的原则。根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规划工作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

2.1认真分析配网现状

分析现有配电网的运行状况、电网结构、负荷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内容:现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主要考虑,N―l准则的供电可靠性,故障条件下转供负荷的能力;现

有线路的导线截面、所带负倚情况及负载率计算分析:现有电网正常运行电压水平和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现有网络结构的绝缘水平和供电设备是否需要更新和改造;如何减少配电网的故障率等。

2.2准确预测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件是电网规划的基础和关键。预测的精确度汽接影响电网规划质量。由于影响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求必须采取多种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预测。根据地区历史负荷、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规划等因素,通常采用3种及以上的预测方法.进误行近期负荷颅测和中长期负荷预测.最后采用空间预测法进行校核,差值满足规定要求。

2.3制定合理的技术原则

根据Q/GDW156―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结合当地城市建设情况,注重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电网规划技术原则。目前,我国城市城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站点和线路走廊用地获取困难,为解决城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地区供电能力不足,农村低负倚密度地区压降过大等问题,提高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是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我国中压配电网发展趋势.将分阶段、分区域、分设备进行升压改造,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推广使用20kv电压等级供电.以解决目前配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电网的节能降耗。

2.4分析电力平衡。制定规划方案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电力平衡的分析,对城区电力平衡按电压等级进行。规划方案应结合主网规划按目标年分阶段分区进行电力平衡,同时应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同步并适当超前。依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分布情况及电力平衡分析结果制定配电网的规划方案,提出新建变电站的站点位置、线路路径方案,最终确定分期末及各规划水平年的目标网架结构,并给出电网现状及各分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接线图。

2.5科学计算分析,验证规划方案

利用科学计算软件对规划方案进行潮流计算、N―l校核、短路电流计算、无功容量配置、电压等计算,必要时进行稳定校核,进行多方案技术比较.依据科学的计算方法验证规划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2.6统筹推进配电网自动化改造

配电网综合的改造是实现舀正电网自动化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电网结构和可靠的设备是不可能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由于早期的配电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难度较大.要想提高自动化水平,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同时,目前在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需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采取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提高配网自动化建没水平。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智能配电网将应对更大挑战,更多的分布式能源渗透在配电网系统,更需具有新的灵活的网络拓扑、控制策略及智能电力电子装置。

3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改进措施

3.1高度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目前.城巾配网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和资金投入,城市配网规划落后于主网架建设,落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化建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今后配电网的建设改造中,应将修编审定后的规划作为投资依据,避免投资的盲日性和重复浪费。同时,为了保证农网改造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建议农村电网尽快开展配网规划工作。

3.2完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

结合审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配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增加电缆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技术原则,增加技经原则和取费标准,指导城市配网规划上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议城市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试点建设20kV的配电网,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3.3加大专业技术指导力度

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基层供电局(农电局)进行配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电网规划中心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通过科学的鼍化管理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规范配电网规划的编制、评审、实施的管理程序。各基层供电局(农电局)应在专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对配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城市配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4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为了提高城市配网规划质量,建议对基层各供电局(农电局)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参加罔内举办的城市配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3.5深入开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充分认识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意义,结合配电网的现状和特点开展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在未来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过程中。智能配电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应以实现配电网兼容、互动、自愈、优化基本特征功能为导向,在配电网网架基础建设、网络自动化建设、分布电源接入优化与展现、智能运营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我国会计历史悠长,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手工记账的形式,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环节都比较繁杂,耗时耗力。自从我国企业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数据处理的错误率也大大减少。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也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上提出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产生到现在,发展已有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会计电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模拟手工记账阶段

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刚刚起步,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在我国不太普及。在这一阶段,仅少数企业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方式记账,因此会计电算化发展非常缓慢。

2.推广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微型计算机在我国实现了广泛应用,许多公司纷纷开发新技术,许多新会计软件也被开发。但由于电算化理论基础薄弱,人才培训不足,造成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出现盲目开发,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3.渗透融合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和软件开发商紧密围绕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电算化工作不断调整、渗透和融合,逐步完成了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4.集成管理阶段

现代化的发展,会计控制向全面控制发展,会计软件也逐渐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方向发展。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力发展及在全国的推广,电算化市场一片繁荣。各个会计软件公司逐步壮大,竞争激烈,争相开发新产品、新软件,以满足会计工作的新需求。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会计电算化发展,许多公司都购入或开发会计软件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但在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会计软件功能较多,但部分功能利用率低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众多会计软件品牌,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为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这些软件在功能方面比较丰富,账务处理模块、财务报表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进销存模块等等。但在许多企业中,一些设计比较复杂的软件模块如进销存模块使用较少甚至从未使用,这是软件资源利用的一种浪费。

2.会计软件核算功能多于管理功能

目前国内许多会计软件功能在会计核算方面较强,如账务处理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财务报表模块等,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功能非常薄弱,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等模块功能过于简单。

3.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国内部分公司的会计人员年龄偏大,尽管他们在账务处理方面经验较丰富,但这些人员在计算机使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会计软件使用则存在更多的问题。现有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软件使用出现问题,只能寻求软件开发商或零售商的帮助,但这些人员往往对计算机知识比较了解,而账务处理则无能为力。

4.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在全国未均衡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使用水平层次较低,虽然国家大力提倡普及会计软件的应用,但由于经济分布不均衡,因此在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普及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这个原因严重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全面普及与发展。

四、关于解决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在设计软件功能时应降低软件功能模块的使用难度,加强管理功能

针对通用会计软件出现的某些模块用户使用难度大的问题,会计软件公司应该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接受用户反馈,及时在这些方面做出调整,更新软件,并组织新版本软件的培训,降低使用难度,简化操作界面,让用户更能直观、方便地使用会计软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同时应开发更多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解决现有管理模块功能单一,品种少,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实现真正的管理信息系统。

2.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电算化培训,高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更注重实践

当前社会上一些大型公司已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会计软件公司应加强使用前的培训,及时和用户沟通,定期组织一些软件操作方面的培训。财政主管部门在每年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时,也可将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和计算机操作列入培训范围,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另外,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应更加注重实践操作,适当增加上机实践课时以弥补目前学生实践不够的问题。在教学软件版本和教材选择上也要逐步更新,和市场同步,培养既有计算机水平,又有软件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企业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上机操作制度,各用户有自己的密码并进行不定期更换,定期备份会计电算化档案。同时也要提高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灌输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使领导意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

4.国家大力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会计电算化普及工作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普及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和积极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财政部制定的宏观政策下,这些地区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是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同时制定一些适应本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措施,加快地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必要工具。高效、方便、准确等特点已使它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的欢迎。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会计电算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张辉.会计电算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比较分析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3.1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

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3.2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3.3有利于学术机构名称和职能的正确定位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5

关键词:模拟集成电路;自适应加权;多目标优化;Pareto最优前沿

中图分类号:TM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0-00-02

0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都想实现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自动化,但考虑到模拟集成电路性能指标多,各性能指标间互相影响等因素,使得模拟集成电路的自动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已经成为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瓶颈。随着技术的发展,片上系统将模拟集成电路与数字集成电路整合到一块芯片上。但人们对模拟集成电路的自动化研究却从未中断过,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基于优化的设计方法因适用范围广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基于优化的设计方法将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看作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电路设计时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带宽、相位裕度等就是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出电路目标空间的Pareto前沿,该前沿就是电路各种性能指标折衷后的最优前沿,允许电路设计者从一组相互冲突的设计指标中做出最佳选择。

基于优化的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多目标优化算法,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常用算法是加权和算法[1],该算法容易理解、操作简单,但是该算法不能求出Pareto前沿上位于凹区间内的解,而当权值均匀分布时,Pareto前沿上凸区间内的解分布不均匀[2]。本文采用了自适应加权和算法,该算法在加权和算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克服了加权和算法的上述缺点。

1自适应加权和算法原理

自适应加权和算法[3]的权值系数没有预先确定,而是通过所要求解问题的Pareto前沿曲线获得。首先用传统加权和算法产生一组起始解,然后在目标空间确定需要细化的区域。将待细化区域看作可行域并且对该区域施加不等式约束条件,最后用传统加权和方法对这些需要细化的子区域进行优化。当Pareto前沿上的所有子区域长度达到预定值时,优化工作完成。

图1所示的自适应加权算法与传统加权和算法进行了对比,说明了自适应加权和算法的基本概念。真正的Pareto前沿用实线表示,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的解用黑圆点表示。在该例中,整个Pareto前沿由相对平坦的凸区域和明显凹的区域组成。解决这类问题的典型方法就是加权和算法,该算法可以描述成如下形式:

上式中描述的是两个优化目标的情形,J1(x)和J2(x)分别为两个目标函数,sf1,0(x)和sf2,0(x)分别为对应的归一化因子,h(x)和g(x)分别为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

图1(a)为采用加权和算法后解的分布,可以看出大部分解都分布在anchorpoints和inflectionpoint,凹区间内没有求出解。该图反映了加权和算法的两个典型缺点:

(1)解在Pareto前沿曲线上分布不均匀;

(2)在Pareto前沿曲线为凹区间的部分不能求出解。

因此尽管加权和算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上述缺点却限制了其应用,这些固有缺陷在实际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中频繁出现。图1描述了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加权和算法的总体流程以及基本概念。首先根据加权和算法得到一组起始解,如图1(a)所示,通过计算目标前沿空间上相邻解的距离来确定需要进行细化的区域,如图1(b)所示,该图中确定了两个需要进行细化的区域。在确定需要进行细化的区域分别在平行于两个目标方向上添加额外的约束,如图1(c)所示,在该图中向减小方向J1添加的约束为1,J2减小方向添加的约束为2。对细化后添加完约束的区域用加权和算法优化,得出新解,如图1(d)所示,其中加权和算法求解最优解时采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从该图中可看出,细化区域内产生了新解,Pareto前沿上解的分布较之前更加均匀,且求出了凹区域内的解,继续细化能够找出更多的解,Pareto前沿上的解也将分布地更加均匀。自适应加权和算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2两级运放设计实例

以一个带米勒补偿的两级运放[4]为例,说明自适应加权和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两级运放电路图如图3所示。

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如表1所列。

电路优化过程中采用工作点驱动[5,6]的设计方法,电路的设计变量为电路直流工作点上一组独立的电压、电流。电路性能通过方程获得,但方程中的小信号参数通过对工艺库进行模糊逻辑建模[7,8]得到,使得计算速度提高的同时保证了计算精度。两级运放电路的优化结果如图4所示。

图为算法迭代五代后的优化结果,由图可以发现,经过五代的优化迭代,求出的最优解在Pareto前沿上分布均匀。在同一电路中,单位增益带宽的增加与摆率的增加都会使功耗增加,而电路功耗降低导致的结果是电路的面积增加,或通过牺牲面积来换取低功耗,牺牲面积换取电路的带宽增加。这些结果与电路理论相吻合,同时也再次说明了模拟电路设计过程中的折衷以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复杂性。

3结语

自适应加权和算法能求出位于凹区间内的最优解,并且最优解分布均匀。本文通过两级运放电路验证了算法的优化效果,最终得到了满意的优化结果。

参考文献

[1]阳明盛,罗长童.最优化原理、方法及求解软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2-94.

[2]I.Das,J.E.Dennis.AcloserlookatdrawbacksofminimizingweightedsumsofobjectivesforParetosetgenerationinmulticriteriaoptimizationproblems[J].StructralOptimization,1997(14):63-69.

[3]I.Y.Kim,O.L.deWeck.Adaptiveweighted-summethodforbi-objectiveoptimization:Paretofrontgeneration[J].StructMultidiscOptim,2005(29):149-158.

[4]RazaviB.DesignofanalogCMOSintegratedcircuits[M].NewYork:McGraw-Hill,2001.

[5]陈晓,郭裕顺.工作点驱动的模拟集成电路优化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35(6):18-22.

[6]Guerra-GomezI,McConaghyT,Tlelo-CuautleE.Operating-pointdrivenformulationforanalogcomputer-aideddesign[J].AnalogIntegratedCircuitsandSignalProcessing,2013,74(2):345-353.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

二、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政府管理的背景

我国政府对电算化会计事业的管理主要是指财政部以及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市场等的管理。

(一)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发展历史概况

十几年前,我国还是一个以计划为主的经济,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很强,企业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品,因此,政府部门的推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80年代初,我国领导人提出了“抓住机遇,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号召,引起了全国的普遍响应,掀起了以微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高潮。一时间似乎不配微机就有一点落后,许多单位微机配上了,但是没有应用,这就带来了80年代中期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热潮,形成了政府部门“以点带面,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政策,推广会开了不少,但是发展依然比较缓慢。到了80年代末,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发展通用会计软件的号召,提出了我国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个会计软件的标准。这短短的十条,为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财政部在推动通用化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商品化,会计人员在当时不接受商品化会计软件,不太承认软件的价值。1989年,财政部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提出实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制度,将“十条基本要求”作为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审标准,也是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最低要求。

1994年又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使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细化。1995年,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共200多万人,为会计电算化准备了人才。1996年,财政部又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为各单位应用会计软件的全过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在我国境内无论中资、合资还是外资公司,每年必须向有关部门上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一些国外软件由于在数据、计算口径方面的原因,以及本地化方面力度偏弱,根本无法编制完成这些报表,除了Daceasy会计软件外,其他品牌国外会计软件都不能在国内销售。

财政部1984年《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给了会计软件开发很大的帮助,会计准则使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给会计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财务工作流程相对稳定,也是商品化会计软件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政府对我国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管理

我国政府对我国会计人员及在校学生的电算化会计的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系统首先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学试点,随后一些重点院校开始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方向,财科所等还招收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生。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培训,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局)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了推进我国电算化事业发展,制定了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目标,试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目前在一些会计电算化应用较好的省、市大多数会计人员参加了初级培训,而且这些会计电算化应用较好的省、市都有一套培训管理办法和一些较好的培训基地,财会及管理软件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比如江苏省。还有一些专门的有关电算化会计的网站以及专业的电算化会计杂志,如accsoft.com、《会计电算化》等。

(三)政府对我国电算化事业的管理细分

我国政府对会计电算化事业的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的,一是对电算化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对各会计软件开发商的管理。为了促进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普及,规范会计软件行业的行为、确保会计软件的质量、保护最终用户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负责组织会计软件的阶段性评审工作,这就使得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初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国外财务软件进入我国之前,我国财务软件开发商有了近10年的黄金时间来发展自己。在国外财务软件进入我国的头几年,由于本地化和服务工作跟不上,使这些软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较早和发展比较快的个别软件,还是因为本地化和服务问题,断送了它们在中国的前途或阻碍了自身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SSA企业管理与控制软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价格在几十万美元,该软件在我国有上百个用户,应用成功的很少,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外国财务软件进入我国的时候,他们发现国产的财务软件已经占住了脚,这在软件领域是绝无仅有,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财政部门评审的我国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达200多家,且产品种类繁多,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拥有一定用户。这些用户为我国电算化会计的普及推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管理方面,我国财政部及各级财政部门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下发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财会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等相关文件。

另一方面,是对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财政部及各级财政部门为了推广和普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财政部及各级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对电算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各管理机构对电算化的管理不能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管理要有“权变”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政府对我国电算化会计事业的管理主要有如下问题值得商榷。

(一)对企业领导缺少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引导教育培训管理,只重视基层会计人员的应用培训

企业领导的观念需要改变,在许多企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建设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会计的电算化,或是办公的自动化等等,不能全面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会计电算化建设的关系。

(二)企业体制及机制的局限

目前,我们的许多企业仍是完全的国有的企业,它们通常具有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政企不分开、管理不科学等特点,没有真正面向市场、真正自主经营,因而缺乏进行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另外,有的国有企业虽然改制成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却仍是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缺乏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需求。具体地表现为许多企业、事业单位不愿意实施会计电算化,等待主管部门来组织培训、统一购买会计软件。即使单位在主管部门的安排下已经购买了会计软件,也有不少单位不使用会计软件,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未遵循市场对软件进行管理

正确引导会计软件市场方面,对会计软件开发商的管理单一,会计软件开发商是,它应该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则,政府对会计软件开发商管理过多,会造成会计软件企业过分地依赖政府管理部门,走“行业推广”的市场策略,同时也是形成政府管理部门腐败的一个根源。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不要搞会计软件的评优、推荐等活动,同时也要规范一些行业协会。另一方面,政府管理的政策随着的以及WTO的加入已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限制了国外财务软件进入市场。

(四)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

会计软件的标准制定方面,由于国内财务软件公司多达200余家,数据格式也千差万别,导致同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都无法共享,对用户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害。税收、审计等部门面对的是200多种千差万别的财务信息格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税收、审计等部门实现业务过程机自动处理。尽管1998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委托国内软件公司制定了《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但是大多数会计软件公司还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事实上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是用户对财务软件的进一步要求,财务软件要与不同牌子的企业管理软件配合使用,这就需要有灵活的接口。而制定《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不能以一个会计软件为蓝本,因为没有一家会计软件能够成为事实上的会计软件标准。

(五)会计电算化证书的效用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教材、管理、采用的软件、会计软件等方面存在着利益关系,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处理好之间的关系,使得省与省之间的会计电算化证书互不承认,甚至省与市之间也互不承认。

(六)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甩账费用较高

有些地方相当于购买一套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价格,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造成很多企业不愿甩掉手工账,手工账本抄电脑账。

四、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的一般策略

(一)加强对领导的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培训

建立CIO、CEO岗位,促使领导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促使企业领导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使其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和电算化会计的建设。企业的信息技术主管领导也要善于引导企业领导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使其做自己的坚强后盾。变被动接受领导为主动要求进行信息化改造,对领导的管理思想的和培训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关键。

(二)放开市场,停止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行为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电算化会计较普及,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推广力度较大,市场较完善,各会计软件公司市场行为也较规范,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地区还停留在低级手工作业或电脑的低级应用阶段,会计软件市场不发达,很多会计软件公司也不在这些地区投入很多精力,政府的市场管理、电算化推广应用力度也不够,市场经济思想淡薄,往往是对会计电算化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购买了会计软件或委托开发了会计软件但是没有用起来。另一方面各行业之间的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水平也不平衡,当然这行业“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弱了.所以我国要实现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总目标,加快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政策及发展策略,比如,对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适当地引导会计软件市场,政府不要干预市场,对一些大集团大公司应站在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组建信息技术机构(信息中心),该机构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既拥有信息收发和技术支持职能,也拥有企业信息管理、信息安全和技术管理职能,否则将很难开展工作。而对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政府管理部门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各会计软件公司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会计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加强管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基础培训,选择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单位进行包括管理软件在内的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也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行业进行推广,以点代面,逐步推广,对已经购买了会计软件而没有使用起来的单位(有的只使用了报表系统)要限期使用起来。总的来说,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增强加入WTO后软件开发企业的竞争力,不能再用“挡”的方法来限制国外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进入国内市场,应放开市场,政府不要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所以财政部也撤消了原有的电算化处,下属的各级评审委员会也要撤消,会计软件将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政府管理部门不再进行“发文”来管理会计软件市场,一些宏观管理应由各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机构来承担。

(三)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不能以增加企业负担为代价

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需要政府部门的甩账评审,甩账评审工作各地方的收费标准不一致,一些地方收费标准接近购买一套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费用,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特别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不利,所以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采用企业自行甩账的方式,只需要在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备案,不需要再进行甩账评审,从而企业的更大的自主权,调动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由于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会计处理的周期性和实时性,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会计电算化,一般不会采用盗版会计软件,否则会计软件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各会计软件的加密方法采用序列号方式或者不加密,以免因为采用了硬加密而造成各种各样的硬件冲突、软件故障问题,同时也会真正给会计软件使用者更多的选择比较的机会。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7

1、会计电算化的记账方式。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系统授予主管的权利,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期间,选用具体的核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选择相关行业的配置会计科目,完成账套参数的设立后,就可以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方法。创立完账套之后,先核算出一些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即操作人员的选定,明确分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接着,科学的设计会计科目,创建会计核算科目的核算体系;最后,输入初始的余额,将已建立在电算化系统中的系统数据,进行会计核算,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集中发展。

2、会计报表的实现形式。在电算化系统中实现计划报表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来实现的。将大部分的会计资料整理出来,区分出不同的会计对象,分别对会计内容进行监督,进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在形式上,使不同的账号或账页被会计科目表替代。在计算机的系统中,主要将设置的账户和输入的凭证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过程中,多个会计科目表构成了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它们的从属和交叉关系,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会计科目表。会计核算系统在处理内部数据时,将科目编码作为判断会计科目的唯一凭证,清楚的区分核算的分级模式。然后,在会计电算的业务处理中,填制凭证和登记账户,主要将会计档案资料用报表的形式登记出来。填制凭证和登记账户的核心是电算化系统的业务处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不同,使得填制凭证和登记账户的方法也有明显的区别。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的会计方法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凭证数据的类型和范围得到有效的控制,键盘操作的笔误问题严重,检验凭证的正确性明显,电算化系统根据不同的配置范围进行汇总,加快了汇总速度和汇总的准确性,减少账户登记结果的疏漏。

3、会计电算化的对账过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账户生成过程中,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自动转账有两种转账方法,第一种是直接从转账数据中选取生成记账凭证,比如,结账期间的损益。第二种是利用比较复杂的函数运算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编制会计报表,首先设计会计报表格式,然后定义数据来源。这一阶段可以长期使用,它可自动生成当期会计报表结果、完成会计报表的设计,随时准备着纵向汇总和比较分析。会计报表软件的使用,编制出了许多详细的会计报表,为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得到了更加优越的会计信息。

二、电算化环境下的核算改革问题

1、会计软件的管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管理具有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的特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预测和决策,它主要对会计的核算进行预期的预算,决策相关的会计核算信息内容,控制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事后措施,加强对事后的分析。使得用户在进行核算时,能够更加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使用系统的集成技术,综合各个多功能的系统,建立一个强大的会计信息体系。

2、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控制。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中,会计软件的预设置具有防止反复操作的程序,同时还能够减少操作的遗漏。它可以帮助会计操作人员及时发现错误的操作信息,更加方便地完成会计软件的运用,实现计算机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一体化。采用会计软件预测企业的潜在风险,实现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对会计职能的影响。在会计传统核算中,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而步入电算化阶段后,会计职能逐渐朝着事中控制以及事前预测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自身的管理职能。与此同时,电算化环境下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使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应用到日常管理之中。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网络化发展

1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1卯8年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开始,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已发展20多年,从手工做账到电算化,引发了一场“会计革命”。

会计电算化产生至今,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会计软件的运用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帐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运用财务软件的转账、核算等自动生成功能,不仅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并且节省了人手,缩短了账务处理时间。第三、培养了一批既懂财务,又拥有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了一批会计软件公司,他们的存在和良性竞争,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规范化、商品化、通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会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1999年4月,深习”市财政局与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了充足、实时的信息。

4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区别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目标不同:会计电算化是实现r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从而与企业管理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及社会大系统的其他信息系统相互衔接,有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2理论基础不同:刽十电算化仅以传统会目理沦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会计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会计思想为指导。

3.技术手段不同:会计电算化以单机处理为主,会计信息化把网络、通信与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用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应用。

4功能范围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财务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不仅要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还要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将根据信息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

5.信息输人输出不同: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信息只能由财务部门输人,输出也由财务部门打印后再报送。会计信息化要求大量数据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既可经授权权利级次,直接从系统当中获取相关数据,也可从Inett上直接获取。财务人员不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或唯一的输人、加工处理人员,财务人员将更多地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企业及社会各信息系统中被充分利用。丘会计程序不同:会计电算化基本模仿手工会计程序。会计信息化则根据刽十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整扭刽长旎程。

5会计网络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意味着会讨电算化中单机系统状况的结束,为我国大规模计算机联网以及国际联网创造了条件,迎来了会计信息工作的网络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信息支持。企业内部网伽ratent)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处理与最大化使用效率,并且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开放。传送数据在企业内建立的网络为局域网邸柳,在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建立的为专用广域网网A哟。对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仅装备单机的企业,首先应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的企业,则应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广域网,直至上国际互联网。我国目前为数较少的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财务,通过电算化的广域网对各子、分公司的财务信息、经营状况进行收集、管理和控制。除了类似企业集团这种同行业、跨地区的广域网络形式外,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广域网的应用。

会计网络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网络财务是基于玩lemet—Intrante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蜀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EC)的开展,最终将使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网上设备公用性。网络会计打破了单一的财务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方式。网上计算机可以省去购买、安装过程及软件的运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购买高档设备的开支,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资讯共享。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网络会计把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各种会计数据的存储形式统一规范起来,建立中央数据库。企业可随时浏览所有企业网上计算机内的资料。通过软件资源的共享,将大大减少信息的重复输人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地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3、通讯方便、快捷。通过网络方式,企业可以更直接、快速地与外部通信,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例如采用Inte技术后,企业和银行几乎可以同时记账就不会出现目前存在的未达账项,并且企业通过1ltell以可以和银行随时对账。这样,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付款和收款业务了。在网络会计中.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等,各子系统之间可进行自动转账处理。企业领导不需出门,可通过自己办公室里的计算机查得有关情况,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数据资料,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送连人网络的计算机。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传送时间,而且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4)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决策职能。(5)网络刽卜要求信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电子数据存在和运动,并可以直接与外界系统交换信息,最终使系统不再依赖纸张等传统信息载休,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网络会计使企业的业务向无纸化发展。

由于所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都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开发,因此,财务数据在网上通讯是安全的。企业财务主管和财会人员应放心地使用。网络会计是一门边缘的会计学科,它需要集计算机软件、网络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与网络会计的接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性的问题之一。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9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4.实行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制度。为防止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干扰,提高考试透明度和公正、合理性,笔者建议改革现有考试办法,培训点专司教学培训工作,由管理部门定期举办考试,考试教室和机房由管理部门统一确定。通过这种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提高考试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1篇10

关键词线损;数据;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52-01

线损反映了电网的管理、生产等各方面的水平,对低压台区线损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分析和解决线损问题,且通过负荷中断等工具的运用时,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低压台区线损的情况,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1线损精细化系统构造

在电网线损管理需求上,供电公司建立了一个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主要有两个大系统,一个是生产管理系统,另一个是营销业务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综合数据平台集和而成了监视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大用户集抄、负控系统集等一些系统的数据,企业为了实现各个平台信息的共享,综合了过程监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集中资料处理系统。

低压台区线损计算基础数据含有台区售电量和供电量,数据采集下配变负荷检测系统是提供供电量的数据,而售电量的数据则是通过人工抄表或远程集中抄表,这些数据为低压台区线损计算提供了依据。

2影响线损精细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因素

通过负荷检测仪覆盖的配变台区,监测低压台区运行数据,根据负荷检测仪提供的整点电量,上传到供电公司的数据平台上,即国家电网公司SG186系统上,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对抄表段进行编排,然后将抄表电量综合,用来提供售电量的数据。通过线损平台,将供电量和售电量对应起来,可以对台区线损进行计算。

根据上面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到了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平台。

2.1供电侧的影响

对现场的负荷检测仪采用的是0.5S级别的开口式传感器,只要安装正确,就可以进行供电量测量,对低压配电系统引入负荷检测仪的时间不长,设备在安装和运营的时候没有经验,而根据实际操作来看,进行负荷检测仪的安装时,有流变反接和电压电流相位对应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供电量的正确计量。在负荷检测仪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上面,也没有经验,在工作当中,经常出现负荷检测仪在进行数据传输途中丢失了数据,时常需要人工补救,在负荷检测仪运行时间过长的时候,也发生了计量失效的情况,这个时候又需要人工复位,因此要检测负荷检测仪计量的可靠性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2影响售电侧的因素

对低压用户进行管理的时候,关联到了两个管理系统,一个是工程生产管理系统,另一个是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新用户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录入的时候,要经过数据库再进入工程生产管理系统,将导入的数据与工程生产管理系统比对,可观察到其因为通过的流程不同,所以,用户图形和信息有可能无法匹配。在处理线损不合理台区时,有可能出现两个系统里面的资料不对应,或者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新装用户有可能没有关联到相应台区,因此,相关台区的售电量就会少计算;还有一种情况是用户信息关联到了错误的台区,让两个台区的线损不正常。因此,要保证线损精细化平台使用数据的准确和真实,就必须要保证现有用户关联到正确的台区。

用户表计的实抄率对于线损精细化平台的应用来说,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进行估计抄表或者没有抄表时,就会导致用户电量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对线损计算产生重大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因为线损偏差太大,进行复查审核的时候,都发现是因为抄表工作人员工作不负责,进行了估抄。

2.3系统配合对线损精细化管理平台影响因素的分析

有关规定表示,低压客户按照容量分为低压小用户和低压大用户,低压小用户是每个月内进行抄表,而低压大用户是月末进行抄表,然而,在线损管理系统中,低压小用户和低压大用户是共同存在的,两种用户抄表时间不同,存在着时间差。

QS表示的是台区供电量,QC表示的是台区售电量,低压台区的线损率为:q=(1)

如果低压小用户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时,平均用电量分别是Q'ui(i=0~m'),Q'fi(i=0~D-m');低压大用户工作日和休息日时,平均用电量分别是Q''UI(i=0~m''),Q''FI(i=0~D-m''),其中,D表示的意思是线损周期长度,m'和m''分别表示的低压小用户和低压大用户线损计算周期内工作日的天数,因此,这个台区的总售电量就应该是:

(2)

负荷检测仪线损计算周期采用低压小用户抄表周期,那么,在不考虑线路损耗等一些外界因素的情况下,此时的台区理论线损率就是0,那么供电量就应该是:

(3)

将(2)、(3)式代入到(1)当中,可以得到台区计算线损为:

q=

(4)

因为Q''ui>Q''Qfi,从(4)中得出,当m'和m''相差越大,那么系统计算时的误差也就越大,因此,这种情况下不能反映台区线损的状况。

当m'=m''时,q=0。因此,因为抄表同时性对基础数据平台线损计算结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计算的时候,要严格控制抄表的同时性。根据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只有同时对台区低压大用户和小用户进行抄表,才能减小线损的计算误差。

3对线损精细化基础数据系统未来规划

现在的用户表计一部分用的是微机抄表,用这种方法抄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电量实际抄表的情况不能很好的控制,第二个方面是就算正常抄表也不能做到和售电量完全同步,因此,按照国家电网的发展和规划,将采用智能标记,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它主要是通过交互的方法,让用户在长期或者短期的情况下改变用电的模式,对短期容量短缺和电网升级投资的减少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

就目前来说,组网方式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对变压器分布广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如果在技术上能够实现负荷检测仪和用户智能表之间的实时通讯,那么,高级测量体系对低压用户的覆盖就完全不是问题。

4结束语

智随着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配合光线通讯和无线专网建设,供电公司将逐步实现远程抄表。进而及时、准确无误的获取用户的电量信息,提高线损计算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11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网络化发展

1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1卯8年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开始,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已发展20多年,从手工做账到电算化,引发了一场“会计革命”。

会计电算化产生至今,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会计软件的运用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帐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运用财务软件的转账、核算等自动生成功能,不仅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并且节省了人手,缩短了账务处理时间。第

三、培养了一批既懂财务,又拥有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了一批会计软件公司,他们的存在和良性竞争,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规范化、商品化、通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会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1999年4月,深习”市财政局与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了充足、实时的信息。

4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区别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目标不同:会计电算化是实现r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从而与企业管理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及社会大系统的其他信息系统相互衔接,有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2理论基础不同:刽十电算化仅以传统会目理沦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会计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会计思想为指导。

3.技术手段不同:会计电算化以单机处理为主,会计信息化把网络、通信与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用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应用。

4功能范围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财务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不仅要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还要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将根据信息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

5.信息输人输出不同: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信息只能由财务部门输人,输出也由财务部门打印后再报送。会计信息化要求大量数据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既可经授权权利级次,直接从系统当中获取相关数据,也可从Inett上直接获取。财务人员不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或唯一的输人、加工处理人员,财务人员将更多地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企业及社会各信息系统中被充分利用。丘会计程序不同:会计电算化基本模仿手工会计程序。会计信息化则根据刽十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整扭刽长旎程。

5会计网络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意味着会讨电算化中单机系统状况的结束,为我国大规模计算机联网以及国际联网创造了条件,迎来了会计信息工作的网络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信息支持。企业内部网伽ratent)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实现资源的优化处理与最大化使用效率,并且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开放。传送数据在企业内建立的网络为局域网邸柳,在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建立的为专用广域网网A哟。对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仅装备单机的企业,首先应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的企业,则应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广域网,直至上国际互联网。我国目前为数较少的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财务,通过电算化的广域网对各子、分公司的财务信息、经营状况进行收集、管理和控制。除了类似企业集团这种同行业、跨地区的广域网络形式外,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广域网的应用。

会计网络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网络财务是基于玩lemet—Intrante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蜀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EC)的开展,最终将使网络会计取代会计电算化。网络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网上设备公用性。网络会计打破了单一的财务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方式。网上计算机可以省去购买、安装过程及软件的运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购买高档设备的开支,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2)资讯共享。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网络会计把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各种会计数据的存储形式统一规范起来,建立中央数据库。企业可随时浏览所有企业网上计算机内的资料。通过软件资源的共享,将大大减少信息的重复输人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地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3、通讯方便、快捷。通过网络方式,企业可以更直接、快速地与外部通信,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例如采用Inte技术后,企业和银行几乎可以同时记账就不会出现目前存在的未达账项,并且企业通过1ltell以可以和银行随时对账。这样,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付款和收款业务了。在网络会计中.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等,各子系统之间可进行自动转账处理。企业领导不需出门,可通过自己办公室里的计算机查得有关情况,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数据资料,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送连人网络的计算机。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传送时间,而且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4)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决策职能。(5)网络刽卜要求信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电子数据存在和运动,并可以直接与外界系统交换信息,最终使系统不再依赖纸张等传统信息载休,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网络会计使企业的业务向无纸化发展。

由于所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都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开发,因此,财务数据在网上通讯是安全的。企业财务主管和财会人员应放心地使用。网络会计是一门边缘的会计学科,它需要集计算机软件、网络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与网络会计的接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性的问题之一。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的区别范文篇12

一、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中,完成会计实际工作。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存在以下根本区别:1、会计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核算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2、技术手段实现上的区别。过去的电算化以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为主。现在的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主。虽然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网络的模式,但是这种局部网络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它有一个局限性的范围,并把自己的系统与外界进行分离。3、功能范围上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包括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4、系统地位上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处理,按计算机的概念来说,是一个部门级的概念。而会计信息化的地位,则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系统层次上,过去是以事务处理为主,现在还包括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1.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等现代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构建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对会计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对会计流程和会计模型的重构。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可以随时存放会计信息的资源库。

2.开放性“开放”在信息科学中表示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共同的数据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连接。开放的非线性系统,能够从外界不断吸取能量,借助外力实现自身的跃变。不开放,系统间的信息流通就不顺畅,进行交互式的活动更是无从谈起。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现在基于Internet/Inranet的开放式ERP,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开放,也有控制地向企业外部开放,从而财务信息可以在原始凭证的步骤上就实现实时动态化。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将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三、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在信息环境下,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和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研究和探讨,便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会计资料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信息化。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基金盈利方式范例(12篇)

    - 阅0

    基金盈利方式范文篇1关键词:财险公司;盈利模式;辩证分析文童编号:1003-4625(2010)04-0092-02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财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困.....

    盈利能力开题报告范例(3篇)

    - 阅0

    盈利能力开题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收益观信息观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实证研究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什么是盈余管理.....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