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兽医体系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边缘,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系有52万人口的市郊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区有12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交通十分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旅游胜地,为我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区生猪养殖量达50万头,鸡、鸭、鹅、兔等小家禽饲养量达1200万只,生猪的猪瘟预防常年保持密度在96%以上。禽流感免疫密度达100%。2006-2007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设施建设的乡镇有:和大面街道等6个乡镇。项目建设乡镇生猪饲养量3年达90万头,小家禽畜达800万只。

(一)西河镇市东部,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区内27个社区,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年出栏生猪5.1万头,牛羊存栏0.32万头,小家禽兔近60万只,养殖专业户近千户,是区畜牧业最发达,饲养总量最大的乡镇,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8%以上。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6人,工作用房10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二)洛带古镇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乡镇,也是市著名的客家旅游点,共有10个行政村,104个组,年畜禽总量50万余头(只)以上。其中存栏生猪0.8万头。奶牛70头,小家禽兔50万余只,是我区蛋鸡生产重点乡镇之一。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农牧市场活跃,成洛路、成南高速公路贯穿该镇。该镇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9人,工作用房6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三)区最北部乡镇,黄土镇与新都紧邻,是农牧渔业生产镇之一,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共有6个行政村,2个社区,118个组,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小家禽商品量212万只,肉羊0.2万只,养殖专业户上百户,是我区规划的畜牧业生产重要发展的养殖园区之一。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5人,工作用房6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四)区最南部乡镇,柏合镇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共14个行政村,2个社区5.3万人,年出栏肉猪5.3万头,羊2000余头,小家禽兔80多万只,距市区仅18公里,紧邻龙泉街办、大面街道、简阳老君乡、双流的太平镇、新光镇、交通发达、通讯畅通。兽医站现有在职职工6人,工作用房9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五)龙泉镇(街办)是区政府所在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区内19社区,4个行政村,年存栏生猪5000头,小家禽存栏3.2万只。全区唯一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坐落在该镇。该站现有职工22人,工作用房300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六)大面镇位于东大门,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共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年饲养奶牛500头,生猪存栏2万头,小家禽存栏20万只。由于该镇交通发达,是成瑜通道必经之路,也是动物运输流通的门户。该站现有职工7人,工作用房167平方米,仪器设备简陋。

二、项目资金到位、配套和使用情况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2006年项目总投资为52万(其中中央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7万元),中央资金45万已于2007年6月、10月份分别由财政局划拨到区农村发展局基本账户并转入专户储蓄,地方配套资金也于2007年7月,由财政局划入农村发展局专户储存,项目资金全部到位。2007年项目总投资2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万,地方配套资金10万(包括追加8万元)。中央资金16万已于当年6月、10月分别由财政局划拨到区农村发展局基本账户并转入专户储存。地方配套资金也于当年7月,由财政局划拨到农村发展局专户储存。项目资金全部到位。

至此,以上2006年-2007年两年的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其中中央资金61万,地方配套17万。

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如下:

(一)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二)资金严格管理,建立银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

(三)严把资金使用关,专款专用,支付款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层层审核签字,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

(四)资金使用情况

2006年-2009年累计完成6个乡镇项目建设投资78万元,其中2006年4个乡镇项目建设投资52万元,2007年2个乡镇项目建设投资26万元。

2006年4个乡镇项目建设投资情况:

1、仪器设备支出25.29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支出26.34万元;

3、制度牌的制作支出0.372万元;

4、我区2009年3月该项目资金全部支出。

2007年2个乡镇建设资金支出26万元;

截止2009年12月该项目资金全部用完。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仪器设备购置情况

共完成了6个乡镇兽医站新建或改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建成了标准化站办公室,业务接洽室、兽医检验室、资料档案室和疫(菌)苗药品库共750平方米。

仪器设备购置已全部完成,其中2006-2008年购置180台(套),2007-2009年购置90台(套)。

仪器设备中省统购仪器设备有冷藏柜,离心机、消毒锅、识读数据收集设备,业务票据打印机、计算机、消毒喷雾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摩托车,“动物防疫”字样及兽医行业徽章共118台(套)。

自购仪器设备有冷藏包、解剖台、解剖器具、低温冷藏柜、采样箱、检疫箱、实验椅和防护用具共计152台(套),等均已投入使用。

四、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技术建设实施情况

在每个项目建设的乡镇兽医站中,全部统一制作了《动物防疫法》上墙,制定了动物检疫员职责、动物防疫审核及其他有关制度。如兽医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强化了工作责任,加强了人员管理。

同时,我区为了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的管理,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市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安排意见》,《关于切实搞好猪Ⅱ型链球菌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地方性规章和办法。为加强对乡镇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还下发了《关于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意见》、《区农村发展局转发市物价局关于生猪收费相关规定的通知》等文件通知。

我们在乡镇兽医站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动物免疫、动物检疫、动物监测等档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档案体系。

五、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区农村发展局为了切实加强我区乡镇兽医站实施建设项目工作的管理,2006年成立了“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局长胡永兵同志担任。2007年局上由于领导工作变动,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杨伟局长担任。畜牧兽医科、财务科和科教科的同志为成员。同时成立项目技术组,技术组组长由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所长宁云成担任。区畜牧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全部管理和监督,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技术组主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乡镇兽医站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技术规范。

为稳定基层防疫检疫队伍,夯实防疫基础,我区早在2001年的机构改革中,已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财、物交与地方政府管理。随着我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现已将全区基层畜牧兽医站全部纳入财政管理,解决了乡镇兽医站基本待遇,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是我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得到了加强。

六、培训队伍,提高素质

我区非常重视乡镇兽医站职工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项目建设乡镇发放《动物防疫法释义及使用指南》读本60余册。农村发展局还组织基层防检人员到市上听课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同时还邀请省、市兽医专家来我区讲课。三年来共培训镇、村动物防检人员700人次,大大提高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以及村防员的业务技能,保证了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确保项目建设乡镇顺利建设,农村发展局专门召开会议,加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检疫的重要性,首先使我们乡镇兽医站职工有力带头学习,再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使之项目建设深入人心。目前,项目建设乡镇6个兽医站职工有48人,其中技术员44人,初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6人,有动物检疫执法人员32人。

七、疫病防制情况

我区动物疫病防制工作近三年来在省市领导及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保持了良好的防疫密度,全年生猪猪瘟防疫密度95%以上,口蹄疫100%,高致病性禽流感100%,狂犬病100%。项目建设实施乡镇生猪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防疫密度均达到以上标准。

(一)免疫

1、免疫设施建设。完成了项目建设乡镇低温冰箱、冷藏包和动物免疫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生物疫(菌)苗均通过区上统一订购,且管理规范,所有生物疫苗、菌苗进出、领发均有规范的记录记载,建立了台帐。2006年—2008年项目建设乡镇累计注射猪瘟疫苗78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600万头份、口蹄疫疫苗78万头份,2007年—2009年项目建设乡镇累计注射猪瘟疫苗90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800万头份、口蹄疫疫苗90万头份,确保了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2、实施免疫耳标。我区村防人员对生猪骟割后猪瘟、口蹄疫并佩戴免疫耳标。全面实施免疫数码标识管理。动物免疫的方式采取季度集中免疫与平时补免相结合。确保免疫到位,不漏空后。

(二)加强动物检疫。随着项目建设实施完备,完成了业务票据打印机、检疫工作箱、解剖器具等等设施。提高了检疫手段。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流行,产地检疫是基础,屠宰检疫是关键。我区严格按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加强养殖大户的监控,广泛宣传,狠抓产地检疫,严格实行报检制度,项目建设乡镇有报检点,使动物产地检疫率得到了提升。严格实施屠宰检疫,确保病害动物产品不进入市场。我区认真落实动物检疫人员跟班检疫,实施岗位责任制。2007年—2009年项目建设乡镇产地检疫率达80%,2008年—2009年项目建设乡镇生猪产地检疫率达85%,全区生猪屠宰检疫率2008年达100%。

(三)认真搞好疫情监督

我区按照省市要求,全面完成了动物疫病的监测任务,项目建设乡镇也完成了监测的指标。我们每年都对猪瘟、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动物疫病进行了监测,对猪瘟抗体滴度水平进行了检测,其免疫全格率达97%以上;禽流感监测为阴性。2007年狂犬病测毒送检466头份,查出阳性3只,并按规定立即进行扑杀和焚烧无害化处理,合格率99%,口蹄疫测抗合格。

通过扎实开展疫病防制和监测,有力地保护了动物健康,使各类畜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四)消毒

1、消毒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乡镇配有消毒喷雾器,各养殖场、屠宰点、动物检疫报检点都按要求进行消毒。

2、消毒办法。农村动物圈舍采取春夏秋季普通消毒,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屠宰场每天进行消毒。饲养场定期消毒,对过境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车辆装前卸后进行消毒。

3、消毒药采用省市统一规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

(五)疫情报告

及时准确的报告动物疫情。乡镇兽医站均设有一名动物疫情报告员,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建立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优势,具备了疫情监测,分析能力和疫情快报、月报、年报手段,实现了动物疫情报告及时准确。

八、防疫监督

项目建设乡镇兽医站配备了摩托车交通工作,加强了防检疫监督的快速性。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动物免疫、动物产地检疫、动物屠宰检疫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动物防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一)区兽医卫生监督所还对全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运输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不定期巡回检查。及时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监督搞好动物防疫工作

(二)核发审验《动物防疫合格证》。区内凡生产、加工、饲养、经营、屠宰、贮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单位及个人,经审查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实行年审制度。

(三)生猪屠宰场设兽医监控室,派兽医检疫员驻场,其主要职责是:1、对运进屠宰场的动物进行验查;2、对进出屠宰场的车辆进行消毒;3、对屠宰的动物进行检疫检验,并出具相关证明;4、指导对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九、社会经济效益

我区通过2006、2007年乡镇兽医设施项目建设成后,完善了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区兽医站的办公条件,建成一个标准、规范的基层兽医站,提高了兽医站的形象,对进一步稳定基层兽医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了乡镇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提高了乡镇兽医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确保动物食品安全,保证人们吃上“放心肉”,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年来,我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作用,促进了我区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区生猪防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口蹄疫100%。生猪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农村散养鸡防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犬只免疫密度100%。全区未发生畜禽疫病流行。

项目建设乡镇生猪饲养为90万头,小家禽兔饲养800万只。通过项目建设后,畜禽发病死亡率平均减少1%计算,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建设乡镇由于地方镇府新落实土地修建房屋较困难,一般都在原有兽医站的旧房地基上进行新建或改建。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2

关键词能繁母猪;信息预警;现状;建议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是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推出的一项智能化动态管理能繁母猪的创新举措,是该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财政、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系统的建设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1]。该系统建成后,将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及时掌握准确的能繁母猪信息,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险机构及时掌握能繁母猪信息,及时开展能繁母猪的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工作;也有利于财政部门随时监督各项扶持能繁母猪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扶持资金绩效。

1建设情况

温岭市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工作,该市畜牧兽医部门成立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安排和布置系统建设,制定了系统建设方案,并积极监督指导具体建设工作。为解决相关设备购置资金问题,该市畜牧兽医部门还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了15万元用于仪器设备的采购,为全市所有基层动物防疫员配备了无线射频识读器,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温岭市还专门邀请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对防疫员开展手把手的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所有防疫员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此外,通过指定专人负责该系统网站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将防疫员信息、行政村信息和养殖场(户)信息逐一录入系统,以确保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后,温岭市畜牧兽医部门还在部分养殖场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于9月在全市开展能繁母猪个体信息采集和核查工作。能繁母猪个体信息采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该市畜牧兽医系统克服多重困难,按时完成了对全市1.3万多头能繁母猪个体电子耳标钉载、基础信息的采集、数据上传和信息核查工作,并对能繁母猪的生产、防疫、保险、迁移、死亡和淘汰等进行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

2存在问题

2.1硬件设备不够稳定

一是无线射频识读器的设计问题。该识读器通过无线数据网络(GPRS)进行数据传输,在山区或者识读器使用高峰期,经常会出现网络信号不好或进不了系统等状况,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电子耳标问题。该耳标公扣质量较差,经常出现公扣钉载时断裂问题。同时,由于母猪之间有时出现互相撕咬的状况,极易造成耳标松动脱落而无法找到,阻碍后期识读的进行,无法实现对母猪生长信息的动态管理。

2.2系统建设维护难度大

一是温岭市能繁母猪基本上以家庭散养为主,大多数养殖户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配合,导致系统动态数据更新难度大。二是温岭市的基层防疫员队伍力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而该系统建设工作量大,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薄弱的技术力量给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2-3]。三是系统运行资金难落实,该系统的建设与动态管理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防疫员额外大量增加的工作量也需要一定补贴,否则该项工作难以持续开展,但该体系建设需要的资金还未列入财政预算,将影响到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母猪动态管理难度大

一是温岭市除了10个规模养殖场自行购买无线射频识读器进行独立操作外,其余1万多头母猪都以散养为主,分布于全市2600多个养殖户中,相对较分散,而要靠全市50位动物防疫员进行母猪的生产、防疫、迁移、死亡等动态管理,工作量太大,操作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二是母猪买卖流通速度快,已钉载电子耳标的母猪按规定应该在卖出前先由负责该辖区的防疫员进行迁出操作,在买入后由当地的防疫员进行迁入操作,但由于养殖户的不配合,常常直接将母猪卖掉,造成母猪流通管理混乱,致使系统网站动态数据难以更新。

2.4耳标回收难度大

钉载到能繁母猪上的电子耳标在脱落或者母猪死亡、淘汰后,需要回收到畜牧兽医部门。但是耳标脱落后经常是无法找到的,母猪的死亡、淘汰情况需要养殖户积极配合告知防疫员,并由防疫员回收交回畜牧兽医部门,由系统管理员将耳标注销[4]。这项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工作机制,需要广大养殖户的积极配合,需要一支强大的基层防疫员队伍才能顺利实施,难度较大。

3对策

3.1加强政策宣传教育

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进行宣传,同时加强体系建设相关规定及操作要点的宣传,使广大母猪养殖户和基层动物防疫员提高生产认识,掌握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关键操作要点,积极参与和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开展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3.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有关部门应切实改善畜牧兽医发展环境,提高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地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畜牧兽医行业,从而提高畜牧兽医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基层防疫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其能熟练掌握无线射频识读器和耳标钉载的操作技术,掌握母猪生产、防疫、迁移、死亡和淘汰等日常动态信息的采集和上传工作,确保体系建设正常运行。

3.3落实相关配套资金

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把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从而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继续落实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母猪养殖户的资金补助力度,提高养殖户配合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出台激励政策,提高从事体系建设防疫人员的待遇,保障防疫人员切身利益,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应华.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的建设与建议[J].浙江畜牧兽医,2010(3):30.

[2]袁正宇.余庆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1):88-89.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3

一、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

(一)制定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和指导意见推动出台实施口蹄疫、禽流感、布病防治计划。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推进马鼻疽马传贫消灭工作制定实施马鼻疽马传贫消灭工作方案,组织马鼻疽马传贫监测,推进消灭评估工作。加快内蒙古、云南、新疆等3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标验收工作进度。

(三)强化优先防治病种的免疫和监测制定实施2014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规模养殖动物实施程序化免疫,对散养动物实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定期补免。抓好免疫效果评价工作,确保免疫质量。制定实施2014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重点加强口蹄疫、禽流感优先病种病原学监测。继续推动种畜禽场关键疫病监测净化,持续监测祖代以上种禽场、原种猪场主要垂直传播疫病。严格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四)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贴政策在稳步推进免疫政策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强制免疫机制,完善强制免疫疫苗补贴政策。

(五)加大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按照人畜同步、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围绕种牛场监测净化,推动实施国家布病防治计划。强化家畜查治、封洲禁牧、替代养殖等综合防治措施,巩固和扩大血吸虫防治成果。继续实施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家犬驱虫和新生羊免疫等措施。起草制定国家狂犬病防治计划。做好奶牛结核病监测、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六)防范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完善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关键地区和关键环节监测、巡查。制定实施非洲猪瘟、疯牛病等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应急预案,做好技术储备。

(七)统筹防控仔猪腹泻等常见多发病出台常见多发动物疫病免疫指导方案和牛羊常见疫病防控指导意见。促进提高养殖经营场所生物安全水平,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

二、加强兽医卫生监督执法

(八)推动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动出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指导意见。争取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组织开展无害化处理试点。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信息宣传报送,适时推广试点经验。(九)强化兽医卫生措施落实贯彻《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继续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制定调整优先防治病种检疫规范。

开展检疫监管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长效机制研究。强化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推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提高兽医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

(十)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修订《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生猪、蛋禽等生物安全区建设规范。建立完善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加强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及时组织开展评估。加强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和监督检查。

(十一)完善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修订《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追溯体系建设标准规范。加大追溯体系建设培训力度,组织监督检查。完善中央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做好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对接工作。

三、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十二)促进畜禽屠宰管理职责顺利交接完成农业部相关机构和队伍组建。继续与商务部做好职责划转后续交接工作。督促指导地方组建和落实畜禽屠宰管理工作机构队伍,加快完成畜禽屠宰管理职责移交,努力实现农业部门畜禽屠宰管理职责和监管措施限期到位。

(十三)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措施依法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加强巡查、抽检,强化畜禽屠宰检疫,严禁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加强畜禽屠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四)做好畜禽屠宰信息统计监测完成《生猪及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报批工作。交接并完善生猪及畜禽屠宰监测系统、全国畜禽屠宰监管信息系统。

(十五)开展畜禽屠宰行业管理人员培训组织编制完善培训教材,组建培训专家队伍,开展畜禽屠宰行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规范屠宰行业管理工作。

四、加强兽医药品和兽医生物制品监管

(十六)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贯彻实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规范兽药使用行为。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完善兽药残留试剂盒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备案试剂盒质量监管。开展兽用抗菌药整治活动,促进安全用药。

(十七)强化兽用生物制品和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完善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创新抽样机制,扩大经营、使用环节抽样比例,严肃查处违规生产企业。组织开展口蹄疫、猪瘟等疫苗质量检测替代方法研究,口蹄疫疫苗毒株评估、筛选工作。加强兽用诊断制品管理,加快新产品研究、评审,满足疫病监测需要。组织实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严厉打击假劣兽药。实施《兽药产品说明书范本》,组织开展兽药产品标签说明书专项整治,加大违规标签说明书查处力度。强化兽药GMP、兽药GSP后续监管,加大违规企业、诚信缺失企业日常监控力度,推动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加强兽药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兽药行政网上审批系统、兽药基础信息查询系统建设,推进兽药产品追溯管理,开展兽药标准物质供应评估。

(十八)完善兽药政策法规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推进《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新兽药注册现场核查管理办法》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工作。研究制定《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兽药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兽用诊断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标准管理办法》。修订《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农业部公告第442号、《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的兽用生物制品标准清理和工作。制定兽药标准编码和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产品说明书范本。组织编纂2015版《兽药典》,修订兽药标准。

五、加强兽医法制建设和兽医机构队伍管理

(十九)推进兽医立法研究制定兽医立法规划,明确兽医法律体系框架。组织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规定,研究起草《畜禽屠宰法》。开展《兽医法》立法调研,完成立法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形成兽医法立法报告和《兽医法(草案)》。继续做好《动物防疫法》立法后评估工作。

(二十)加强兽医机构队伍管理组织研究制定《全国兽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5—2022年)》。继续做好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组织制定《官方兽医行为准则》,加强官方兽医管理。组织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落实情况调研,提出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转移支付政策建议。总结北京、辽宁兽医体系效能评估(PVS)试点工作经验,建立我国兽医机构效能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全国兽医机构效能自评估。

(二十一)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管理组织制定《兽医处方管理办法》和《动物诊疗管理规范》,开展全国动物诊疗机构和执业兽医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十二)强化兽医实验室管理组织开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活动,督促地方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制,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审批、监督执法监管责任。指导、督促未通过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地区加快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开展兽医实验室考核和监督检查。组织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做好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审批和监管工作。

六、加强兽医科技管理

(二十三)做好兽医科技标准管理研究兽医科技工作评价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建立兽医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出兽医科技重大需求,跟踪兽医领域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进展,引导、促进兽医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指导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研究兽医器械标准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兽药残留标准清理及动物诊疗、中兽医、动物福利标准制修订工作。完成2014年兽医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2015年兽医标准制修订计划。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按照《市兽医局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安排》截止10月底全市全面完了动物防疫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牛羊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五种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分别达到了98.2%、99.6%、100%、98.4%,免疫抗体监测均在80%以上。实现了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的形势。

2、今年在“甲流”疫情形势下,我局立即在全市大、中、小型猪场、市场、屠宰场、开展猪流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共设立监测点126个,累计监测生猪68万头份,坚持了周报制度,通过点面监测,生猪引种中转监测、交易屠宰等监测,目前,我市尚未发现疑似猪流感病例,保证了动物产品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目前猪流感监测工作仍在继续。

3、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信息的报告,及时报送兽医工作信息,截止10月底,全市已向省动物防疫网报送工作信息66条,其中: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报送48条。及时、准确的向省、市业务部门传递报送了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展和动态。

4、改进作风,宣传兽医职能,今年7月24日市兽医局领导带领动物检疫、防疫人员走进市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市人民介绍兽医工作职责,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承诺防疫服务事项,接听了群众对防疫、检疫问题的电话,宣传了兽医公共卫生知识,推动了兽医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经验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兽医局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维护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安全为已任,以保障畜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切实落实重大动物防控决策和部署,从思想上做到了高度重视,工作上密切监控,应急上积极主动,提出“政府保免疫密度,兽医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具体要求,营造了各行业支持关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氛围,形成了协作防控的合力。

2、开展防疫执法检查,近年来,兽医局坚持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防疫进展、免疫效果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通过检查对全市防疫进度、质量进行了通报评比,引起了县乡的重视,已形成了机制和规范。

3、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在完善市、县改革的同时,着力加强了乡村兽医防疫体系改革。目前,市县成立了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了兽医管理、兽医执法、技术支撑三大机构的改革,分别承担管理、执法与技术服务职责。全市102个乡镇设立了兽医站,为县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级兽医已纳入财政全额供给,全市配备了17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县、乡、村四级兽医体系。有效保证了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

一、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构建应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大部分中职生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就读中职学校,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学校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就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将学科体系中适度够用的知识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我们深入养殖企业,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意义,确定职业岗位中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从而确定工作任务,并将其归类为8个行动领域、22个学习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综合素质课、技能平台课、技术课和拓展课。其中,猪病防治是技术课的核心学习领域之一,是由动物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外产科学和中毒学等传统学科有关猪疾病部分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后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该课程按照养猪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课程成绩评价。学生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如猪病预防、诊断、治疗、保健等职业岗位能力,为我国养猪业保驾护航。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各种规模猪场、动物医院和兽药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猪病防治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猪病防治课程学科体系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深入养猪企业,对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由养猪企业的猪病专家、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研讨,最后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按照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第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根据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健技术和综合技能,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归纳为5个项目(猪场预防保健技术、哺乳仔猪疾病防控技术、保育猪疾病防控技术、育肥猪疾病防控技术、种猪生产疾病防控技术)和14个能力目标。

第三,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及时将猪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第四,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猪病防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实训场所,如猪病诊疗实训室、动物医院、校内实习猪场和校外养猪企业等场所建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一,猪病诊疗实训室,包括猪病诊断室和猪病治疗室。猪病诊疗实训室内病理标本充足,诊断仪器先进、治疗设施完善,能完成常见病毒性、细菌性等猪病的实验诊断,能满足猪病防治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还对校外养猪企业开展常见猪病病原的检测与诊断。

第二,动物医院为周边养殖场开展常见猪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并充分利用门诊猪病病例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猪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等知识技能提供了与兽医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校内实习猪场为猪病防治课程的猪场消毒、猪疫苗免疫接种、猪药物保健预防及驱虫实训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实习情景中培养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四,校外养猪企业,即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养猪企业基本满足了学生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先后与广西畜牧研究所猪场等10多个养猪场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猪场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猪场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可以将猪病防治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服务于养猪企业的同时,学生的猪病防治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

(四)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猪病防治课程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创新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它是指在猪病防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包括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式教学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典型的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先让学生在具体的病例情境中主动参与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提出初步的诊断意见、诊查思路和防治措施,最后,教师进行常规讲解。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就是在一个猪病讲授结束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猪病临床案例,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得出初步诊断结论,分析诊断依据以及所须的进一步检查,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

二是现场病例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动物医院或猪病诊疗实训室接诊病例,根椐临诊情况把接触到的典型病例进行现场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对病例展开讨论,并针对疾病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依据和防治措施等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要让学生成为现场病例教学的主角。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达到复习巩固、加深理解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文本、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平时拍摄的猪病症状和病变彩色图片、视频,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制作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归纳,以加强学生对猪病症状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信息量,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

(五)完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

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也是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学校教学改革前,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主要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即考勤占10%、实验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这种课程成绩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猪病防治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的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校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猪病诊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因此,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成绩评价分布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占4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学习过程考核占3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病例分析报告;职业能力考核占30%,这项考核根据现场教学过程、实验实习操作过程和猪病例诊疗过程中学生表现及团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成绩评价制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猪病防治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

由以上对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课程改革后,在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课程教学资源更充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对学生考核方法更趋合理化。课程改革主持人主编并出版了《中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习题集》,发表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猪病防治”教学中的应用》等3篇论文。

第二,课程改革制订的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等在畜牧兽医专业试验班学生中试用,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对猪病防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为93.2%。通过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猪病诊断和防治技能有了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参加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达95.2%,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猪病防治的课程改革后,最终集成了中职猪病防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习题集、授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创建了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其教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同类专业课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猪病防治课程经过近四年的改革与实践,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实训环境的创建、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课程成绩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猪病防治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紧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滞后等问题都有待今后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在钜.关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8)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1篇6

摘要总结了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并从明确兽医人员地位、提高村防员待遇、提高兽医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兽医室;现状;建设对策;云南红河

村级兽医室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执业兽医为主体,它是兽医体制的最基础,也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制人畜共患病的有力保障[1-3]。村级兽医人员承担着动物疫病防疫、诊疗、疫情测报、产地检疫等工作,对促进农村防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4]。长期以来,红河州的村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为加快村级兽医室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村级动物防疫基础,笔者根据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1村级兽医人员的现状

1.1房屋基础条件严重不足

全州13个县(市)的村级兽医室的兽医人员,至今大多数还没有产权,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用房,均在原村级政府的旧房内工作和生活,这些房屋,有的属于危房,并且房屋住所安排零乱,吃、住、工作场所混为一体。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多数仅有共用的一间办公室,室内除有几张陈旧的桌椅外,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办公用品。

1.2冷链设施不全

缺乏必要的工作设备,严重影响动物防疫效果,难以保证工作质量。一方面全州13个县(市)多数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兽医室,贮藏疫苗和药品的设备、器械和药品等物资都只能由防疫人员私人保存,条件稍好的存放在自家冰箱中,条件不好的则采取水冷方式贮存,不能保证疫苗和药品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村级防疫员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红河州乡村特殊的山地地形和养殖户分散居住的特点,使防疫人员只能徒步开展工作,不能及时将携带的疫苗注射完,加之人员老化、养殖量大,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1.3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报酬低

全州13个县(市)的行政村,根据养殖数量及保证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的原则,但报酬较低,补助也不一,最高的县市为每人250元/月,最低的县市为每人30元/月,省、州财政均未设相应的匹配资金。其工作经费和社保、医保等待遇未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没有妥善处理。动物防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报酬反差更大,导致部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产生消极心态,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另谋他路。

1.4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工作量大

强制免疫病种逐年增多,2000年以前,动物疫病实行因病设防,防疫人员仅在春、秋两季对“两瘟三病”(猪瘟、鸡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牛出败)进行预防。随着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甲型h1n1等新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亚型的增加和毒株的变异,动物防疫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从2003年起,国家农业部要求,免疫工作由原来的每年春秋两防改为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合平时补针进行,免疫方式由因病设防变为强制免疫,免疫项目由5项变为包括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牛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苗和a型口蹄疫,鸡、鸭、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随着红河州生猪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工作量逐年增加强制免疫病种近20项。大大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仅每年春秋两季防疫时间就达90d以上)、危险性大、又脏又累、工资待遇低、人身安全无保障及老无所养等,不能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即春防来,秋防走;今年来,明年走;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并且春、秋季集中免疫时恰逢春播、秋种大忙季节,导致无人防疫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情况在边远山区更为突出。

1.5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

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病例,自组建村级兽医队伍以来,除硬件设施短缺外,对软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样较少,现在职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很少有深造机会,更谈不上业务技术的系统培训及掌握先进诊疗技术知识,致使对于临床上错综复杂的疾病症状束手无策,给疾病诊断带来困难,多数情况下造成误诊。

2村级兽医室的建设对策

2.1明确村级兽医人员的地位

村级兽医人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发达国家将军事、经济实力和动物防疫作为评价综合国力的“三要素”。各级应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落实红河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配置相应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等相应的基础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同时,要求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2.2提高村防员待遇

各级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提高、工作量增加、社会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根据其劳动强度,在分解“养事经费”时,适当对防疫工作进行倾斜。村防员劳动强度大,如果按工时计算,几乎成了脱产防疫,耗费时间比其他农林系统从业者多。因此,各级财政拨付补助经费时,动物防疫经费的比重应高于其他部门,适当增加村防员的强制免疫基本补助经费。坚持以人为本,将村防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强化人身意外保险,有条件的区县可实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或企业养老保险,逐步探索医疗保障机制,解决村防员的后顾之忧。

2.3提高村级兽医人员队伍业务素质

各级主管部门和县、乡镇、村三级行政领导,应着力选拔一批具备高中(中职)或大专(高职)学历,且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青年同志,采取技能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到防疫队伍中来。一是实行资格准入。对50岁以上的老同志,身体健康的、本人愿意继续从事防疫工作的,可以留用,实行渐进式的新老交替。当前应选聘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熟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服务热情的人员。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参考文献

[1]周金道,尹安成,段碧春.进一步完善村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08(1):5.

[2]陈洪,杨波.西昌市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探讨[j].四川畜牧兽医,2009(9):15-16.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7

我国兽医防疫机构和队伍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已初具规模,相对完整,在控制动物疫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来看,仍旧每年都有规模较大的动物疫病爆发和流行,特别是近些年来,猪高热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给广大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概括起来,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现行的防疫体制不够完善。我国乡镇兽医站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三权归县,二是双层管理、以县为主,三是三权归乡、业务受县指导。根据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属于前两种方式占大多数,三权归乡的乡镇站占少部分,村级防疫管理趋于零。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了乡镇站的主动性,而且还产生了断头,急需要管理和指导的村级防疫却无人过问。使基层的动物防疫处于“悬空”状态,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关专家在对我国95个乡镇兽医站的调查中发现,约37-44%兽医站连房屋等硬件设施都没有,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8.7%,防疫和检疫收入占48%,诊疗、兽药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占37.8%,其它经营性活动仅占5.5%。大部分乡镇站基本上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并承担着防疫等政府职能,工作人员无法安心从事疫病防治管理,队伍不稳定,其瘫痪率在80%以上。

与此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农户散养比重大,畜禽流通量大,疫情复杂,基层防疫、检疫工作任务最为繁重,需要一支庞大的兽医执法防疫队伍。

二、基层防疫意识较差。老百姓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猪或鸡没有发病,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去注射疫苗,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性,这样一旦发病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更坑害了国家的利益。本来几元或十几元钱的疫苗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节省这点小钱却造成了成千上万元的损失。例如,在20xx年的猪高热病爆发期内,由于乡村的个体小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较差,许多猪根本就没有进行最基本的免疫,导致许多小饲养户猪死亡率在50%以上,在有的地方猪的死亡率甚至在90%以上。而这些乡村小养殖户饲养的猪的数量(50头/户以下)约占调查样本村总的饲养量的6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化猪场由于防疫意识较强,损失要小很多,这充分证明了加强防疫和免疫的重要性。据统计,规模化饲养场由于有自己的兽医队伍,防疫密度大都能达到95%以上,而一般散养农户仅为60%,钉子户和拒注户较多,但又缺乏对这些钉子户的强制管理措施。通过对240家1000头以下的猪场调查发现,免疫程序不到位的占30%、消毒不规范的占22%、养殖场环境差的占27%、防疫药物质量不好的占22%,这些都是疫病发生的隐患,因而必须要提高基层饲养户的防疫意识。散养农户的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既是当前防疫工作的弱点,也是下一步继续开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趋小利而不顾大局。每当动物疫病爆发时,由于政府的补贴不到位,老百姓的普遍做法是,尽快地把患病的动物卖掉而不是做掩埋和焚烧等无公害处理。而购买者可能来自屠宰厂,也可能是来自周边或几千公里之外的养猪场,无论是哪一种购买者,都会导致疫病的大面积传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现行母猪补贴中存在的问题。由于20xx年猪高热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按每头母猪补助100元。这其实是一项好的政策,但许多人为了多拿钱,采用了以下不正当的手段:一是采用虚报母猪数量,把自己的母猪数量按2倍或几倍地向上虚报,据调查几乎90%的猪场有这种违规现象;二是把肥育猪当成母猪向上虚报。

既然达不到母猪补贴的预期目的,不如取消母猪补贴,把这笔钱用于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基层防疫体系、搞好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的防范意识,从“根”上解决问题。另外,养猪生产遵从的也是市场价值规律,猪肉价格高就会刺激更多的人向该领域投入,使养猪数量增加,这样一来猪肉价格会逐步回落,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象撒胡椒面那样到处乱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乡村级防疫体制。防疫体系出现的漏洞,说到底是“机构”和“经费”的问题。由于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基层防疫人员没有工资、得不到培训、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最需要得到关注的基层防疫工作难以落实。因此,国家应制定政策,将乡村级防疫列入财政拨款范畴,用于乡村级防疫员的工资(依地区而定工资标准)、培训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立和购置。这笔费用看起来不小,但与造成的损失相比,可算是九牛一毛。基层防疫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回报性工程,各政府部门要权衡利弊,尽早行动起来。

县畜牧局有义务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村兽医)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将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以获证人员为基础组建乡村级动物防疫和应急扑疫预备队伍,为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当前畜禽养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饲养量大、饲养品种多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难等问题,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弥补乡镇的畜牧兽医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必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每村的防疫员至少1名,同时要对乡村级防疫员进行监控,根据当年的疫病发生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当地养殖户的走访来判断其是否合格,对不称职的防疫员应立即撤换。只有这样才可彻底地解决乡村级防疫体制中出现的“真空”问题。

二、加强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无地域性限制,因而动物的疫病防治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如果99%的地方疫病防治工作到位,而只有1%的地方没到位,那么这就象一片野火,将可能烧遍全国甚至全球(如禽流感)。因而,政府要大力加强对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高动物疫情扑杀补助标准。提高对重大疫病发生期间所屠宰的疑似动物的赔偿力度,使饲养者得到的补偿高于以病死的方式卖给不法收购者的价格。确保扑杀及各类防控措施到位,确保疫情不扩散。若发现故意把病畜禽卖给其他饲养者,购买者有权向售出者索赔,同时售出者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售出的动物皆要通过检疫部门的检疫(特别是在疫病的爆发和流行期内),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的传播。

四、完善防疫工作体制。动物防疫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起一支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应建立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和职能,健全强化乡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8

关键词:猪场,防疫,疫病控制

今年以来,旬邑县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百万头生猪示范县建设的机遇,狠抓规模养殖、良种引进、品牌打造、政策落实、项目带动、疫病防控六大重点工作,全力加快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步伐。面对如此规模的养殖,猪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丝毫不能怠慢。以下是我对如何做好猪场防疫和疫病控制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猪场防疫。。

猪场防疫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源头抓起;防疫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一两个人抓是不行的,必须靠全体员工的努力,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应贯彻全面防疫、全员防疫、全方位防疫、全程防疫”的原则。传统的养猪防疫仅仅是兽医工作者的职责,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1、防疫责任的划分,做到各负其责。

(1)场长:使猪场在整体上具备防疫灭病的条件。健全防疫制度和措施,并监督执行。当发现疫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力量进行扑灭。

(2)兽医:具体完成本场防疫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发现违章行为及时纠正。发现重大疫情和不明疫病,立即向场长和防疫部门报告,提出防治意见。日常工作包括:猪群免疫、驱虫、消毒、治疗,病死猪的诊断和处理、疫病的检测和跟踪,保管场内疫苗、药品、器械,整理疫病资料、归类存档。

(3)饲养员: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每日定期观察猪群,发现异常立即向兽医报告。主要配合兽医进行防疫、消毒、驱虫、治疗。加强猪群管理,保持舍内清洁干净、空气新鲜,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门卫职工:把好猪场大门,监督外来人员执行本场防疫制度,对要进入场内的人员、车辆、物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消毒。

2、防疫基础设施方面

(1)消毒池(室):集约化猪场应有值班室和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和各栋舍门口也要有相应的消毒池。外来人员在大门口换鞋,欲进入生产区需更衣淋浴,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也需换鞋更衣。

(2)紫外线消毒区:进入生产区的更衣室应设有紫外线灯区,在上方、前后、左右分别安装紫外线灯管,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进行3-5分钟的紫外线消毒。

(3)兽医室:位于生产区下风向,用作兽医办公、放置药品器械、病死猪诊断和化验。兽医室应配置相应的防疫器材和检测设备,如冰箱、消毒锅、分析药品和检测仪器、药品柜、消毒喷雾器、治疗和解剖用具、档案柜等。

(4)病死猪处理场(室):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5)装猪台:装猪台设在生产区墙外,运猪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防止把病原体带入场内。

(6)一次性饲料袋:多数猪场运送饲料使用的是周转性麻袋,麻袋多舍多次使用,可能为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所以集约化猪场最好使用一次性麻袋。

3、防疫制度的执行方面

(1)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学习,确因生产或销售工作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经场长批准,遵守防疫制度,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

(2)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准养猪,本场职工不准将外购猪肉及其制品带入场内,场内职工的猪肉应以本场解决为主。

(3)饲养人员不串栋闲谈,各栋用具要专用专管,相互替班时须经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

(4)本场兽医不随便外出就诊,不到其它猪场搞防疫、治疗和现场指导。

(5)消毒池内的药液要定期有专人更换,保持经常有效。

(6)本场公猪不对外进行配种,母猪不到外场接受配种。出售猪只不能再回到场内,如确有实际问题,应采用其它方式进行解决。

4、疫病检测方面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

二、疫病控制

现在,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猪场疫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加强养殖场猪的疫病控制工作是每个养猪生产者都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1.、疫病防治方面

当前猪群应该预防的主要疫病有猪瘟、链球菌病、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乙型脑炎等。。在没有出现猪瘟疫情的猪场,猪瘟首免在20日龄为宜,猪瘟疫苗剂量为2头份;在50~60日龄加强免疫,猪瘟疫苗4头份。一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才能有效控制疫病。同时在疫苗使用方面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兽医人员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预防注射工作。建立主要疫病的免疫档案。每次免疫接种都要有记录,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建立猪群健康档案。猪群健康档案主要记录基础母猪和公猪及其后代的健康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如预防弓形体可选择土霉素拌料;预防的原则要早用药,药量足和疗程够。仔猪3天进行补铁,一般选用铁硒合剂,可以预防仔猪缺铁和水肿病,同时还可以促进生长。防止仔猪腹泻,在饮水中加入氟哌酸或痢菌净和口服盐7天。仔猪在从保育舍转到生长舍时驱虫1次,体重40千克左右时再驱虫1次,65千克左右时再进行1次驱虫。成年公猪每年驱虫4次,即每间隔3个月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驱虫1次。一般选用伊维菌素拌料投服。

猪群疫病监测主要是监测传染病的抗体水平。通过抗体水平评价防疫效果,制定或修订免疫程序;同时检测抗体,清除猪群中潜伏的隐性感染者,净化猪群。跟踪监测,适时调整。猪场若发生烈性、急性传染病,应尽快确诊,对于无法治愈或治疗费时费工的或愈后不良的以及危害较大的应近早淘汰。

集约化猪场的疫病防治工作,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2、疫病发生后紧急处理

集约化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并尽快上报,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9

一、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目标及原则

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精神和市、县党委政府的相关要求,通过国家财政保费补贴,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增强能繁母猪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稳定猪肉市场供应。

工作原则: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广泛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

二、组织、承保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县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领导协调小组。

组长:陈建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张军东县府办副主任

蔡龙县财政局副局长

郭礼刚县畜牧兽医局局长

陈树林人保财险**支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畜牧兽医局,王贤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及时成立领导协调机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保证工作加快推进。

(二)承保机构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迅速推进我市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通知》(**办发〔**〕23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我县能繁母猪保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支公司承保。

(三)工作职责

1.**县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县畜牧兽医局负责牵头制定《**县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负责能繁母猪保险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技术服务等工作,负责生猪防疫体系建设,进行生猪疫情监测、免疫和疫情处置,做好技术指导,并配合县财政局落实《重庆市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组织街镇乡畜牧兽医站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2.县财政局负责申请落实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确定地方配套资金筹措方案,筹集县级配套资金,并按《重庆市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负责资金拨付、结算和监督检查。

3.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对口落实县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县畜牧兽医局、县财政局各项职责,并对承保机构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的保费收缴、查勘定损和理赔等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广泛联系、密切接触群众,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农村工作经验的优势,宣传、发动养殖户积极参保。

4.承保公司负责承办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向能繁母猪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承保、理赔服务。负责专帐核算能繁母猪保险收入和赔付支出。负责向畜牧兽医、财政部门及时报告能繁母猪保险承保和理赔情况,并接受市保监局、市农业、市财政部门对办理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由于能繁母猪保险涉及地域广、专业性强、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承保公司要主动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的有效合作,探索建立相互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充分发挥畜牧兽医部门在疫情防控、宣传动员养殖户参保和损失评估方面的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猪死亡率。要通过业务培训和经费补贴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畜牧兽医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委托代办业务并参与查勘理赔等工作,要帮助畜牧兽医机构完善信息采集手段,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对受理代办保险、开展技术鉴定、查勘定损等业务的,给予必要支持。

三、资金管理

保费财政补贴资金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由承保方据实申报,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定后,及时拨付给承保公司。

四、保险内容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的能繁母猪全部投保:

1.投保人应将符合投保条件的能繁母猪全部投保。

2.投保的能繁母猪必须在当地饲养1年以上;

3.投保时能繁母猪在200日龄以上4周岁以下;

4.能繁母猪存栏量30头(含)以上,未达到此规模的,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以村、社为单位,以统保方式参加保险;

5.管理制度健全、饲养圈舍卫生、能够保证饲养质量;

6.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7.猪只经主管部门验明无伤残,无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县畜牧兽医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猪只必须具有能识别身份的统一标识。

(二)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期限

1.能繁母猪保险责任:在保险期内,对属于保险合同列明养殖地点内的保险能繁母猪,经畜牧兽医部门确诊患疾病死亡的,承保公司按照本实施方案负责赔偿;对参加保险的能繁母猪,因发生疫病需要扑杀的,除由财政按国家规定标准给予补助外,与保险金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予以赔付。

2.责任免除: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母猪的死亡,承保公司不负责赔偿;

①养殖户及其家庭成员、饲养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管理不善;他人的恶意破坏行为;

②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导致保险母猪死亡。

3.保险费:保险费率为6%,保险费按母猪品种分为两个档次:本地母猪(荣昌猪等地方老品种母猪)保险费36元/头,良种母猪(二元杂交或PIC等优质瘦肉型母猪)保险费48元/头,其中,县财政配套承担6元/头,养殖户(场)承担8元/头,其余由中央和市级财政承担。

4.保险金额:按母猪品种分两种档次:本地母猪(荣昌猪等地方老品种母猪),保险金额600元/头;良种母猪(二元杂交或PIC等优质瘦肉型母猪),保险金额800元/头。

5.保险期限

①保险期限为一年,以保险单中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②在保险期内,将投保的能繁母猪部分或全部出售、宰杀或调离保险单中约定的养殖地点的,该部分或全部能繁母猪的保险责任自行终止;

③自保险生效之日起15日内为保险母猪的疾病观察期。观察期内因疾病死亡的,保险人退还保险费,保险合同解除。保险期间届满续保的母猪,免除观察期。

五、承保理赔实务

(一)承保实务

1.承保单证印制管理

由承保公司负责印制、使用和管理专门的能繁母猪保险承保单证。

2.承保和防疫措施

①严格承保条件:能繁母猪养殖户或投保人,应对能繁母猪进行规范免疫接种,在投保前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加施免疫标识。保险公司将以畜牧兽医部门登记存档的能繁母猪信息为投保根据,对于没有加施标识或与标识不符的能繁母猪,一律不予承保。

②做好签单工作:承保公司设计专门的能繁母猪保险单和分户清单,对承保的能繁母猪仔细登记造册,认真管理好保险单证。

3.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做好能繁母猪防疫工作。一是严格免疫制度,对保险母猪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建立档案,统一加施免疫标识,统一疫苗供应,统一免疫证管理,做到保险母猪免疫率达到100%。二是严格检疫制度,防止疫源侵入。参保养殖户若需外购仔猪,必须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申报,要经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等措施后方可引进。三是推行科学饲养与消毒制度化。对参保农户进行科学饲养与防疫知识的系统培训,全面推行经常性消毒制度,最大限度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四是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参保养殖户发现疫情要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及保险公司,畜牧兽医部门及保险公司要及时组织人员现场诊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二)理赔实务

承保公司要建立和健全能繁母猪保险理赔制度,在理赔的各个环节都要保证工作质量,包括报案登记、现场查勘、赔案理算、赔款支付、案卷管理、费用归集等,做到对养殖户负责、对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

1.报案处理

承保公司接到参保养殖户出险报案后,应遵循“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原则,进行正常的立案,在畜牧兽医部门的协作下尽快完成查勘定损等工作。

2.保险赔偿处理

保险母猪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承保公司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①发生保险事故时,若保险母猪保险金额低于或等于出险时的市场价格,则按保险母猪的保险金额计算赔款;若保险母猪保险金额高于出险时的市场价格,则按保险母猪的市场价格计算赔偿。

②承保机构在与养殖户达成有关赔偿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义务。遇到大面积疫情理赔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参加能繁母猪保险的养殖户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赔款。

③专业养殖户部分保险母猪死亡,承保公司履行赔偿义务后,保险合同承保的母猪数量及保险金额相应减少,保险人不退还保险金额减少部分的保险费。农村散养户保险母猪死亡,承保公司履行赔偿义务后,保险责任终止。

④参保养殖户必须按约定如期交付保险费,并附保险标的明细表。对于养殖户个人负担部分保险费交付前发生的保险事故,承保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六、工作进度

结合我县实际,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年2月3日前完成实施方案;

**年2月5日前召开动员大会;

**年2月6日——2月1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年2月16日——2月25日完成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和养猪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的能繁母猪保险;

到**年3月底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七、责任与处罚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1篇10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畜产品安全;南漳县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7-0020-02

南漳县是一个畜牧业占据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山区畜牧大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南漳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95.34万头,畜牧业总产值22934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10398万元的44.9%。“狠抓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生产健康发展”是南漳县畜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6-2011年,南漳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多次代表全市通过了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南漳县在动物防疫工作上推行的“便民服务卡”、“科技农历本”和分配“以钱养事”经费比例达到42%的做法,先后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相关媒体报道。2011年8月,南漳县投资60万元兴建了病死动物和违禁畜产品无害化处理场。为进一步加快畜牧生产发展步伐,南漳县拟开展以猪瘟为免疫无疫病种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并在六大体系建设上为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2012年3月初,湖北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通知后,南漳县畜牧兽医局积极开展行动,及时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县领导高度重视,采取动员组织协调、经费倾斜支持、目标责任管理等措施,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南漳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向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了创建申请,作出了项目建设承诺。2007年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畜牧大县的意见,每年拿出200万~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畜牧生产发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奖励,2012年县政府出台了创建畜牧强县的文件,并拟与各镇区政府签订《南漳县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创建目标责任书》,新增经费100万元,用于创建活动考核奖励。

2构建动物防疫体系,稳定控制动物疫病

近几年来,南漳县以强化和保障基层队伍建设为核心,下大气力构建了队伍健全、经费保障、防疫有责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①防疫队伍健全。推行兽医体制改革后,南漳县设有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各乡镇设有畜牧中心和县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防疫监督员工作组,村有包村防疫员,全县共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385人,其中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150人,村防疫员235人。②落实经费,防疫有钱做。2011年,南漳县畜牧业“以钱养事”经费预算总额达到330万元,其中省拨“以钱养事”经费270万元,占全县省拨经费645万元的42%。除去养老金外,南漳县11.8万农户户均畜牧业“以钱养事”经费21.1元。派驻镇区的动物防疫监督员享受了县局干部职工一样的工资待遇,2011年全县23名防疫监督员预算工资457976元,人均19912元。235名村级防疫员人均劳务年报酬达到10570元。③强化责任,提高防疫质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原则,县、镇两级签订了行政业务双轨目标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能职责,强化责任追究。村、组干部每年拿出2个月工资用于防疫工作考核,在年底兑现奖惩。春秋两季防疫结束后,组织专班检查,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和防疫员工资挂钩。这样做确保了防疫质量。2011年全县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合格率都在75%以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羊痘、鸡新城疫防疫密度均达到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疫密度达到92%。免疫动物挂标率达到100%,全年猪、牛、羊、禽的病死率分别为2.0%、0.1%、0.5%和7.0%,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3构建卫生监督体系,保障畜产品安全

近年来,南漳县坚持畜产品安全监管从源头治理、环节监管和严处违法入手,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工作制度,确保了安全工作常记在心、常抓不懈,实现了从圈舍到餐桌的安全。①投入品监管制度化。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依法建立动物养殖档案和兽药饲料经营门店生产经营台账,强化法规宣传,规范从业行为,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从源头上进行质量安全整治。目前,共审核办理发放新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66个,其中生猪养殖场175家,23家兽药经营企业通过强制兽药GSP认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得到规范。②出入境管理网格化。2011年南漳县新增3个检疫消毒站,在所有养殖大村设置产地检疫报检点,形成县境周边有检疫消毒站,县境内重点村、重点部位有检疫消毒点的“网格化”管理,产地检疫率和出入境检疫率达到100%。③检疫检验规范化。全县动物检疫申报点具备“六有”条件,屠宰检疫室达到“十有五上墙”。畜禽出栏、运输和屠宰前严格按照检疫检验规范操作,检疫出证、屠宰检疫和违禁药品检测率达到100%。④安全检查经常化。采取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养殖场、兽药饲料经营门店、屠宰场点、畜产品市场、餐馆、超市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确保全县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⑤病死动物和违禁畜产品无害化。南漳县2011年8月投资60万元在九集至武镇路段江冲村建立了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病死动物和违禁畜产品得以无害化处理。

4构建疫情监测体系,科学防范动物疫病

疫情监测是科学预警和防范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南漳县已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制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兽医实验室已通过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验收。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了规范的养殖档案,各乡镇畜牧中心设有动物防疫和检疫台账,能够及时掌握分析疫情动态,县、镇、村、组四级有固定专门的疫情报告员,坚持24h值班,密切关注辖区内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发现疫情按程序及时上报处理。南漳县乡镇畜牧中心通过实施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实现了办公场所与办公设施配套、防疫检疫冷链设施配套、硬件建设与管理软件配套。全县11个畜牧中心办公室面积平均达到180m2以上,配置了会议室及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疫苗保管、防疫检疫相关配套物资一应俱全,13种管理制度统一制牌上墙,疫病防控和疫情监测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5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畜产品质量

从2011年开始,南漳县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部、省、市、县四级联创活动,以文件形式制定出台创建目标和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末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80%,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70%以上的发展目标。2011年全县共创建1个部级、7个省级、17个市级、136个县级示范场,全县万头猪场达到10个,5000头规模猪场25个,

1000头规模猪场68个,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达到2519户,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养猪大镇达到4个,猪、牛、羊、禽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70%、65%、70%和75%以上,已建成畜牧大镇6个、畜牧大村80个,规模化养殖占据主导地位。

南漳县拟定的疫病净化单位——雨润集团南漳种猪场选址科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是全省惟一的祖代种猪场,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雄厚,动物防疫仪器设备先进齐全,厂区全电子监控管理规范,并已向省疫控中心提出视频对接申请,对接工作正在开展。

南漳县拟定的生物安全示范区——宁波三生药业南漳养猪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装配有人工授精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室等,是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2010年,该公司被授予“全省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襄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内部重点部位实行电子监控,并已向省疫控中心提出视频对接申请,对接工作正在开展。

6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实施突发疫情演练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11

据统计资料,截止2009年3季度末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生猪存栏126504头(其中能繁母猪13443头),占县下达任务指标140000头的90.3%;牛存栏24635头(其中奶牛存栏7855头,占县下达任务7900头的99.4%);羊存栏33406只、家禽存栏1056599只。

2出栏肉猪176702头,出栏肉牛4119头,出栏肉羊12462只,出栏肉禽1917864只;分别占县下达任务指标245000头、6000头、16000只、3000000只的72%、69%、78%、64%。

3肉类总产17721.6吨,禽蛋总产1141.1吨,牛奶总产17336.2吨;分别占县下达任务22500吨、2500吨、24000吨的79%、46%、72.2%。

主要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推广猪瘟免疫程序407481头、“w”病强制免疫415227头、只、高致病性禽流感3525572只、鸡新城疫303.41万只,分别占县下达任务38.5万头、45.5万头、400万只、300万只的105.8%、91.3%、88%、101.1%。

2完成活畜检疫97301头、只(其中猪94391头、牛1804头、羊1106只);肉食检疫100109头、只(其中猪65823头、牛1902头、羊1220只、马39匹、白条禽31125只),分别占县下达任务10万头(只)、7.5万头(只)的97.3%、133.5%。

3推广猪人工授精19291窝、肉牛冻精改良999头、青贮氨化饲料35837吨,分别占县下达任务的2.4万窝、1000头、4万吨的80.4%、99.9%、89.6%。

预计到2009年末,能圆满地完成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甲型h1n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层层签订责任状,精心组织,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坚持“防治方针不动摇、处置疫情不动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不动摇和防疫责任制不动摇”四不动摇的防治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强制免疫任务,有效地防控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及蔓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警、监测,县、乡(镇)畜牧兽医部门做好了预警处置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排查异常情况8起,排除了重大动物疫情,维护了养殖正常秩序。

2、加强动物及产品的检疫

昆阳镇、宝峰镇、晋城镇、六街乡5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宰杀的生猪实行宰前宰后同步检疫,牛、羊、禽实行申报检疫;二街、双河、夕阳、上蒜乡实施市场检疫。畜禽及产品实行准入制,凭检疫合格证上市交易,有效杜绝了病害动物及产品的流通,防止了动物疫病的扩散。

3、加强对畜产品安全质量的监管、监控

一是动检人员做好上市畜禽及产品的日常查验,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产品严禁上市销售。重大节日期间,动检、工商、经贸、食品、药监、卫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屠宰场、集贸市场、经营户进行突击检查;二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屠宰场、市场主办单位把好市场准入关,凭检疫合作证入场屠宰、上市交易,齐抓共管,建立了长效机制;三是配合兽药饲料监察所抽取饲料样品10个批次,饲料标签30份,牛奶样品2个批次15份,送上级有关部门检测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确保消费安全。通过加强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监控,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至今未发生畜产品中毒事件,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

4、创新畜牧科技,不断提高畜禽生产力

一是突出生猪良种繁育和推广,在充分开发利用、保护好现有优良品种的基础上,以大西农畜禽科技有限公司良种猪场、新西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为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生产提供杜洛克、长白、约克纯种母猪1000余头,淘汰和更新了农村部份劣质母猪;二是二街、上蒜、化乐、六街、双河7个肉牛冻改点,进一步加大肉牛冻改力度,选用西门塔尔、短角牛、摩拉牛冻精,改良本地水黄牛,提高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水平。

5、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基本完成昆明大西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良种猪场、康康生态农牧养殖场、十里奶牛合作社三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搬迁新建,月表奶牛合作社已完成迁建场址的选址、土地平整等工作,下步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盛益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新西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新建,现已投入生产。

6、畜禽禁养工作。

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一湖两江”流域禁止畜禽养殖的规定》精神,县委、县政府加强对畜禽禁养工作领导,制定了畜禽禁养实施方案,县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制定了畜禽禁养奖励办法,县农业局、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禁养措施。截止10月23日,全县共清理整治畜禽923852头(只),其中肉鸡245752只(其中搬迁29430只)、蛋鸡333824只(其中搬迁196597只)、肉鸭30731只(其中搬迁1645只)、蛋鸭266739只(其中搬迁85087只)、鹅9705只(其中搬迁340只)、兔1140只、商品猪22010头(其中搬迁19063头)、种猪5925头(其中搬迁5856头)、奶山羊1337只,肉羊2721只、马29匹、奶牛1440头(其中搬迁1368头)、肉牛2209头(搬迁587头)、火鸭290只。已通过市级相关部门验收迁建规模养殖场(户)39户,柴河、白鱼河、茨巷河、东大河、大河、古城河已顺利通过了市委、市政府的中考验收。

三、存在问题

1、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第28号公告的相关规定,××县涉及的禁养区范围较广,禁养区又是我县畜禽饲养比较集中、饲养量比较大的区域,实施畜禽禁养后,对我县的畜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存栏和出栏量与去年同比都有所下降。

2、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难度大。一是由于我县地处昆明南大门,是畜禽主产区、集散地,畜禽及其产品的流动性大,交易频繁,滇池沿湖海岸线长,县境内水库、坝塘星罗密布,每年候鸟季节性大量迁徙,外源性疫病给我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很大压力;二是乡(镇)畜牧兽医基础设施薄弱,新街乡畜牧兽医站工资福利未能全额保障,村级兽医员待遇低,乡(镇)兽医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兽医防疫队伍不稳,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三是乡、村防疫队伍人员老化、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疫工作的要求。

3、畜牧业发展与经费短缺矛盾突出。由于县、乡(镇)财政困难,县、乡(镇)人民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较少,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全县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2010年工作安排计划

(一)、主要生产指标

1、畜禽存栏:生猪1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3000头);牛2.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9060头);羊3万只、家禽存栏100万只。

2、畜禽出栏:肉猪20万头,肉牛0.6万头,肉羊1.6万只,肉禽200万只。

3、肉类总产18900吨,禽蛋总产300吨,牛奶总产2.72万吨。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继续抓好畜禽禁养工作

认真做好市、县人民政府禁养公告设定的禁养区域尚未完成的规模养殖场(户、小区)迁建工作,散养户禁养。2009年12月31日前,实现禁养区域全面禁养目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由县滇管局牵头,农业、环保、水务等监督检查执法组,打击或取缔非法养殖,巩固禁养成果。做好从事畜禽养殖的主要劳动力培训,掌握新的实用技术,保证家庭经济收入不因禁养而减少,生活质量不下降,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2、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

坚持以畜牧业规划为龙头,各乡(镇)规划8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户、小区)的用地,积极扶持建设畜禽规模场(小区),确保畜产品总量不减,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产品优质率,按照《云南省标准化生猪生产技术要点》和《昆明市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意见》的要求,做好迁建、新建的规模养殖场(户、小区)指导服务工作,使我县生猪的出栏率、商品率和优质率有较大提高,其中生猪产品优质率达90%以上;二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山区、半山区乡(镇)要充分发挥农作物桔杆,天然牧草丰富,水黄牛、山羊养殖基础好的优势,加大肉牛冻改力度,抓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开发等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促进肉牛、肉羊的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巩固和提升家禽产业。依托××县养禽业协会,积极倡导规模化养殖,逐步淘汰一家一户的散养户,转变生产方式,在昆阳、晋城、宝峰、上蒜等乡(镇)扶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家禽养殖园区,使我县逐步形成家禽产业优势发展区。

3、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强化和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大改良工作力度,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

生猪以利用本地二元杂母猪引入外血生产三元杂肉猪、dly和pic优质配套系商品猪生产为主,推广人工授精2.4万窝;奶牛以引进国内外优质冻精改良为主,实施良补,加快改良步伐,促进良种化进程;肉牛改良依托六个冻改点,以冻精改良为重点,要选留二元、三元杂母牛作为母本饲养,扩大优良母本的群体规模,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完成肉牛冻改1000头;引进优良的波尔山羊等品种,改良本地山羊,提高本地山羊生产水平。

二是建设高效饲料生产体系。要抓住“生态环境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实施草山草地建设与大力推广冬闲农田种草并举。推广青贮饲料、秸杆氨化饲料4万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潜力很大的轮歇地和冬闲田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广粮草轮作,促进草食畜发展。

三是完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户粪污染处理设施,推广发酵床养殖,“三分二改再利用”技术,扶持发展昆明百事康壮工程有限公司,粪污加工利用,培育有机肥产业。

四是强化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在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县级、昆阳镇、双河乡、夕阳乡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争取上级的支持,完善其他乡(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按照国家对村级兽医室的标准,建设村级兽医室。在畜禽主产乡(镇)推广使用畜禽规模养殖电脑监管专用系统,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手段,提高防控能力。

4、继续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等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10年仍然实行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责任状的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职责和奖惩措施。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动物疫情通报制度和疫情零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畅通。继续坚持以免疫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其它对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不懈地做好“春秋两防”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等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

2、果断处置,及时扑灭疫情。若发生疫情时,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规定,规范疫情报告、确认公布、应急预案启动、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无害化处理、流通环节控制、疫源追踪调查和解除封锁等疫情处置措施,依法进行果断处置,及时扑灭疫情。

3、切实做好其它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工作。要按照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猪瘟、猪肺疫、仔猪付伤寒、伪狂犬病、牛出败、羊痘、鸡新城疫、法氏囊等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确保免疫质量和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

4、认真推广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追溯制度,要加大对动物产地检疫和免疫耳标工作的查堵工作力度,提高牲畜标识佩挂率,进一步加强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力度,以检促防,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5、加大检疫、监督、督查力度,坚持采取经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防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加大对市场、屠宰、经营、加工场所的监督检疫,依法严查违法案件,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确保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5、严格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狠抓畜产品流通安全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二是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法制意识,增强依法治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增强依法治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执法人平;三是加大对畜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推广实施动物免疫标识,乡(镇)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上市交易、入场屠宰检疫率达100%,强化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措施,严厉查处病害肉上市的不法行为;四是强化种畜禽、兽药、饲料的监测检验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不法商贩制售假劣种畜禽、兽药、饲料、违禁药品的非法活动。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1、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1是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与其它类型学校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对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找准的定位,与其它教育相比,要突出自已的优势。要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因此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农林畜牧院校教学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是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人才规格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在我区,原来许多小型的鸡场、猪场、牛场,现也发展成了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种鸡场、千头种猪场与千头奶牛场。在这些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中,有着大量的就业缺口。但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象以前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简单局限于“会做”就行,现大型养殖场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参与及有效组织、管理一线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畜牧兽医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的服务成了我们农业职业教师的历史使命。构建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按行业岗位能力去强化实践技能操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顺应行业、企业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的需要。

2、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2.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根据我区畜牧业主要以猪、禽、牛三大块为主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包括课堂实验、养牛生产实习、养猪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猪、鸡、牛)方向技术强化班、试验研究等环节。实践教学各内容的实施顺序、时间应与教学计划相衔接,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

2.2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头戏”,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超过40%,甚至在达到50%左右。并且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要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成绩的总评中,或单列作一门课程,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需条件,以确保实践教学不只是流于形式。

3、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3.1根据行业岗位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而实训大纲则是开展技能训练的依据。

3.1.1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制定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根据畜牧兽医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以岗位能力应用为主线,以技能为单元。基础课强调应用性,专业课突出实用性,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进行融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与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

3.1.2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就是要解决畜牧兽医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开设哪些专业课,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应开设哪些实验项目,应达到什么效果,学时数是多少,对必需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效果,怎样进行考核等等。在教学计划的的制订中,要构建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2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里所指的“双师型”教师,不单是有“双师”的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专业技能操作等方面更要有过硬的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专、兼、聘”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请进来”就是通过吸收行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教授等方式,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学教师队伍。

3.3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需要依托于实验室、实训基地这个演练平台。为此,学院积极打造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配套有各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与设备设施等,如我们有动物营养、病理药理、解剖、兽医等方面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设备,同时还有牛生产、猪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实战演练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校内课堂的实训操作演练。我校畜牧兽医实训室还获得了区优质实训基地的称号。其次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与区内外多家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奶签订了生产实习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校内外优质的实训基地为畜牧兽医实践技能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培养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注意问题

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后,只有把实践教学体系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为此,必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一是考核必需要严格执行,不准走过场、流于形式。二是教学过程中必需认真贯彻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技撑,实践教学就会显行很空洞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后劲就会不足,今后的发展就没有空间。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贯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办学的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份量,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在1:1以上,通过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为我区乃至区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畜牧兽医高技能型人才,这些学生就业的岗位遍及区内外许多大型养殖场。如奶牛养殖方面,区内有名的几个大型奶牛养殖场中,场里的技术骨干80%以上都是我校毕业生,他们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技术主管、甚至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好评。目前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云计算的特性范例(12篇)

    - 阅0

    云计算的特性范文1篇1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100-012006年,谷歌CEO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云计算.....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例(12篇)

    - 阅0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1清晰的战略布局来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家信息化建设高速健康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