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1

清晰的战略布局来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家信息化建设高速健康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强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各项重要工作全面展开,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运行情况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不断得到治理,自主可控和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布局取得了根本性的成果,成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跨入全新阶段的里程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网络空间威慑凸显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各种传统的信息安全矛盾和威胁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以网络空间为代表的非传统信息安全又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从战略层面看,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战略地位与现实状况的矛盾仍然突出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比较传统和狭隘,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安全防护的现实要求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有不断提升和科学化的较大空间;现有对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范围已显狭小,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和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资产尚未列入保护对像,对保护目标和优先保护级别的确认还存在差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布局和顶层协调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紧密有效的军地协同、军民一体的合作体系尚未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战略研究尚存不足,相关制度的出台也略显迟缓,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结构比较单一,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的安全保障法律责任尚不明确。

2.从操作层面看,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仍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基层单位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不强,防护体系上存在软肋,行业应急能力、韧性(弹性)恢复力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的防护能力不足,与互联网络接口边界的防护能力不强;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程度不高,核心技术、基础资源受制于人,审计评估、外包服务依赖外资企业等情况比较普遍;行业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系统尚未形成跨系统跨部门的联动,未建设综合外部监控与态势感知平台,国家层面的态势感知、预警研究与综合分析尚未建成;军队缺乏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对关键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支持的常规渠道;尚未构筑起国家针对APT攻击等大规模、高强度、长时期的网络攻击行为的技术防御体系。具体来说:

(1)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尚存差距。

我国不仅在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保护机制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在防护技术及手段上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网络结构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关键节点可能存在单点故障;不同安全等级的应用服务器未放置在相应安全域中,未做相应访问限制;网络安全设备配置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安全设备的策略开放权限过大;部分安全设备使用Telnet远程管理,并未采用SSH等安全加密的方式进行远程管理等。

(2)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面对现实或潜在的IP攻击威胁,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和不健全:一是关键资产底数不清。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和部署在多个条块分割的垂直体系中,哪些资产和多少资产应列为国家重点防护对象,底数不清。二是漏洞与威胁情况不明。国家尚未建立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挖掘、脆弱性分析和威胁监测等工作体系。三是关键防护技术开发滞后。大面积采用无线方式进行组网,但又缺乏相应密码技术的保护。四是安全防护各自为战。不同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关系紧密,但安全防护并没有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建设。五是缺乏社会力量后援。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缺乏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乃至公众的后援。六是缺乏网络空间对抗准备。工业控制系统的部署方式缺乏对抗意识,要害部位没有针对网络空间作战要求进行设防。

(3)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产品自主可控能力较弱。

我国核心网络信息技术和关键信息产品长期处于跟随国外发展,大量接受进口的状态,对进口网络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准入门槛较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软硬件产品供应链安全底数不清、普遍存在难以自主可控的问题,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运维服务受制于人、受控于人的情况相当严重,在众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中,漏洞(后门)的存在和被恶意利用是主要原因,已成为一个网络与信息安全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4)可信网络建设滞后。

可信网络建设是推动互联网商务应用的基础条件,也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在构建国家可信网络上缺乏整体战略,尚无明确的构建国家可信网络空间的规划与构想,在可信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也存在投入不够的问题,在CP备案信息、域名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等数据相互综合验证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5)网络监控和预警方面尚存较大差距。

建设强大的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有赖于完备的技术设施强力支撑。而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广泛用;而作为一个铜板另一面的网络空间安全却缺乏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撑。没有支撑服务设施建设的总体设计,缺乏网络安全监控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对大量加密数据的解析技术;尚未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对抗试验环境;缺乏对信息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产生的安全问题深入、系统的研究。

(6)防御能力不足以抵御APT攻击行为。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不能停留在对非战争时期的黑客防范的低水平上,而应着眼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与制衡,着力提升应对高强度持续性的攻击行为上。相比之下,我国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显紧迫。

(7)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模差强人意。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缺乏明确有效的投融资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没有形成鼓励企业创新、鼓励使用自主可控技术、产品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市场缺乏有效合理监管、企业竞争力普遍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服务需求尚未被有效拉动。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仅保持在一百多亿元水平,很少有产值超过10亿元的信息安全骨干企业,这与国家信息化建设每年几万亿元的投入规模严重不匹配。近年来,国际信息安全产业界加快兼并和重组的趋势明显,大企业优势和力量更为突出。我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产业竞争中差距进一步拉大。

(8)法律法规层次较低,结构单一。

我国信息安全尚未形成法制体系。虽然各种规章很多,但大部分是以条例、管理办法及部门规章的形态示人,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

二、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的架构

战略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关联性。开发和制定我国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应考虑如下几个要素:第一,要体现对更高标准的追求,对过去以及现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不断超越,对已知困难与问题的持续解决与克服,对发展愿景与工作成功充满信心的科学预测与表述。第二,要具备实现战略规划的现实方案和行动指南。第三,要有实现目标的中期、长期规划与时间节点。第四,要具有可以复制成功与创造成功的蓝图。第五,要构建竞争对手难以逾越与模仿的机理。第六,要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贯性的内在动力支撑。由此推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在内容上应是一个全覆盖的战略,而不能仅仅是关注网络系统安全或仅仅涉及信息内容安全。笔者认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的架构可做如下描述:

1.总论部分

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整体安全观统领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全局。宏观目标是,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国家整体安全为基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之路。工作方针是,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趋利避害、安全可控,国际合作、维护”的方针,全面布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我为主、创新超越。根本功能是,服务于社会和谐,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科技进步,服务于文化繁荣,服务于国防安全。

2.行动策略

信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网络与信息安全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公众利益的高度,把网络与信息安全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到八个坚持,即:①坚持科学布局、综合协调,实现信息化与网络与信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求安全;②坚持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机制建设与科技发展并重;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④坚持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⑤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用户安全至上,充分实现用户信息的安全存储、使用和公民个人的隐私保护;⑥坚持军民一体、平战结合,增强网络空间积极防御能力;⑦坚持国际合作,互惠互利,提升我国在世界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⑧坚持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管理和责任体系。

3.实现目标

(1)总体目标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规律和特点,在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化、体系化,推动信息安全与领土安全、领空安全、领海安全、太空安全同步发展,构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对国家安全、公民权益、网络环境造成的危害与风险,维护社会安定,建立信息秩序,推动全面进步。(2)具体目标是,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成比较系统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条件和技术规范基础,形成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成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体系,形成我国关键网络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的自主研发、安全可控能力;——建成科学合理的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要素完备全面、标准规范科学合理、管理机制顺畅、防护措施有效,形成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秘密的全面保护能力;——建成权威高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信息技术产品/系统安全性分析评估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体系,形成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服务保障和监督检查能力;——建成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和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雄厚的信息安全人力支撑保障能力;——建成高可信度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综合预警的网络空间积极防御体系,形成军地协同、机制高效、平战结合的安全防御、运维管理、应急处置、灾难恢复、网络净化、打击犯罪和舆情导控、攻击反制的综合保障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网络信息安全强国,满足经济建设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满足国防军事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满足党、政府、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4.中国特色

在表述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时,完全可以提出中国特色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念。至少以下六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基本内容:一是互联网应用广泛,网民众多,但是,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和IT技能普遍不高。二是互联网应用水平较低,互联网的巨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国内信息化发展迅速,但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四是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大量出现,与安全保障机制滞后形成鲜明反差。五是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缺少核心竞争力。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命脉,但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大型应用软件主要依赖进口,高端服务只能由国外企业提供,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很少。不掌握互联网基础资源,根域名服务器没有实现共同管理。六是我国成为美国炒作黑客的主要靶子。美国可以大摇大摆设立网络战司令部,建立网络部队,开展网络演习,而我们却要疲于应付各种中国网络的攻讦。即使美国在棱镜计划”曝光,成为千夫所指的尴尬时刻,他们仍然喋喋不休、颐指气使地指责中国对他们进行了所谓的网络攻击和窃密活动。这其中的原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属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在他们眼里,中国黑客已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另外,客观上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不高,很容易被别人作为跳板实施攻击,也是原因之一。

三、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1.确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关键性地位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全面论述我国总体安全观,并提出了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十一种安全,明确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和军队整体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网络与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将网络与信息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作为政府和军队优先考虑和处理的战略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的讲话精神,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信息网络安全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以安全促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确定为我国我军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议在政府、军委或总部重要文件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批示)中对此予以明确,在全党全国全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关键地位的理念,并以此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全面发展。二是在战略规划上,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为重点,牵引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要以当年抓两弹一星”的战略决心,统一组织,密切协同,基本建成体系完备、构架合理、军民融合、攻防兼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三是在工作部署上,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各要素的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经费投入和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安全产业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第二,突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互联网加密信息获取和破译、关键信息产品安全性检测能力等方面,建设一批设备齐全、力量充沛、技术高超的支撑平台。第三,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国家队”与地方队”相配合、专控队伍”与行业队伍”互补,网络作战部队”与网络技术队伍”结合的技术保障力量。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加快出台具有中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母法或基本法律,加快制定并公布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二是着手对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三是营造文明、绿色”、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四是逐步开展各类涉网专门法规的制定工作。五是高度重视信用管理、安全认证、电子交易、移动支付、信息资源管理等法律研究。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六是进一步统一军队网络行为规范,加快出台我军网络作战相关条例。七是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依法管理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秩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制环境和责任体系,明确社会各方保障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八是抓紧制定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尽快出台包括刑事立法,网络执法,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法律法规。

3.确保包括工业控制系统在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重点是各行业核心业务应用的连续性,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一是确保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发展与国家安全需求相一致。切实做好公共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安全保障。二是实行分类和分级的管理策略。从核心业务的重要性和相互依赖性角度,将关键基础设施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关键基础设施和一般关键基础设施两个级别。实施一大一小”战略,一大”,即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契机,研究并逐步实施可信、可控、自主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运行环境,实现非战争时期的信息系统有序管理和安全可控。一小”,即建立我国关键基础设施核心保护名单,在极端情况下全力保证涉及国家安危的重要设施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三是加强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核设施、电力系统、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城市设施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四是严格无线组网、远程通信管理,采取技术手段防止非法侵入。五是严格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对工业控制系统连接公共网络、工业控制系统产品采购与升级等提出安全要求。六是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产品安全测评制度。严格产品安全性准入标准,严格产品采购管理,加强关键环节的安全检测评估。

4.营造和谐规范的互联网秩序

一是制定科学的互联网管理原则。坚持言论自由,隐私保护”的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反应民情民意的窗口作用。但基本条件是,不以危害公共安全和破坏国家法律为前提。坚持行为自律,依法治网”的原则,每个公民的网络行为都应自觉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遵守社会的法律秩序。坚持舆情分析,宣传引导”的原则,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是非曲直,倡导文明的、负责任的网络言论行为,把有害信息传播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建立互联网舆论工作机制。重视网络宣传引导工作,把引导网上舆论作为重要任务,形成权威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主动权威信息,及时回应舆论热点,满足公众知情权。重视应对境外网上舆论工作,坚决揭露批驳境外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和造谣污蔑。完善网站新闻信息审核制度,时政类论坛严格实行版主实名并报网络文化信息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三是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安全管理,重视对网络新业务、新兴社交网站的安全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订管理措施。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跟踪监控网络舆情的发展是突发事件善后舆论引导的关键。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能够快速反应,主动应对,一旦出现不实传言、谣言,迅速做出研判,连续不断提供原始权威信息。四是加强各级网络舆情系统网站的建设。主动利用各级办公系统网站,方便快捷地与群众沟通,及时公布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完善快速协同机制,各省市地县联手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随时监控网络舆情动态,积极引导。让人民群众善待网络,善用网络。五是严厉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活动。有效治理网络上的反动宣传、迷信活动、网络和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防范网络犯罪技术手段建设,建立系统、完整、有机衔接的预防、控制、侦查、惩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机制。对恶意散布高危病毒、木马的行为要严查严打并采取技术手段查杀。

5.强化重要信息内容安全保密

加快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规范信息系统使用管理,严格信息系统立项审批和联合审查制度。要加强信息传输安全性技术研究,加大对通信密码技术的适应性研究和密钥管理技术的研究,确定保密防范技术攻研的重点,完善保密防范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同时,切实落实各项信息保密制度措施。加强保密教育和保密检查,加强网络安全巡查,强化网络反窃密技术安全检查,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一是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审查制度。确保国家敏感经济数据、国家基础数据,以及重大信息技术、装备及服务采购信息安全。对金融、通信、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大型企业以及具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上市、兼并重组、信用评级、检查认证,企业和机构收集、披露、转移等工作进行信息安全保密审查。二是强化信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网络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的保护,维护企业利益、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地理空间、土地、矿产、人口、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资源共享,发挥基础数据资源作用。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和投资安全管理。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服务专门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企业、机构在我国境内大面积采集信息数据的行为,禁止非法收集敏感经济数据、国家基础数据,禁止非法控制用户计算机。对经济社会重要领域信息系统投资项目实施备案管理。

6.构建网络空间积极防御体系

针对日益复杂激烈的网络攻击破坏行为,必须构建起我国强大的网络空间防御体系。一是确立工作目标。我国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应以构架合理、系统完备、军民融合、攻防兼备”为原则,形成防侦察窃密、防思想渗透、防破坏颠覆、防恐怖犯罪、防网战攻击等主要内容的防御能力。我国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建设应遵循,将网络空间防御作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独立领域;坚持积极防御、攻防兼备的战略方针;形成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军民协同配合的网络空间防御力量;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与跨越;着力加强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和敏感目标网络的防御;积极开展以维护我国利益为主、互利共赢的国际网络空间合作活动。二是形成符合我国政治制度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各级领导机构与相应的办事机构的职责与上下级关系,规定国家与地区、军队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指挥协调关系,建立发生大规模网络空间战争情况下的国家动员体制。三是建设多层配置的网络空间防御力量。合理划分构成我国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各方面力量的专业分工,防御力量、攻击与反制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形成科学比例。加强国家专业力量与各地区专业力量的合理配置与密切协同,整合网络空间防御的军事力量、地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等各方面,明确平时和战时可动用力量的部署与规划;各种力量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四是构建有力的网络空间防御设施。加大防、侦、攻一体的网络力量建设。大力发展情报获取、态势感知评估、监测预警和网络反恐处突能力。强化互联网巡查、计算机网络反窃密技术安全检查,形成常态工作机制。加强情报、技侦、舆情等部门的危机决策协调和联动配合,提高应对网络空间复杂、多维、并发危机的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重要装备的信息安全漏洞分析。建设网络攻防靶场,组织军民联合网络攻防演练,增强遏制和威慑能力。综合运用国家科技发展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和完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支撑服务平台。要着力提高网络空间的密码质量、战略预警、态势感知、反击威慑、舆情掌控与反恐处突等六大核心能力,实现对信息安全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五是建立部门和行业信息安全联动机制。整合政府、军队、专业部门、运营商等各方力量,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资源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的共享机制。组织专家开展信息安全态势综合分析与研判的技术、理论、战略、政策法规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情报分析、形势研判和战略预警通报提供支撑。

7.全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创新体系和可控能力建设

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体,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信息安全新技术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创新战略。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跟踪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逐步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产品、服务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安全可控,根本改变依赖外国的状况,实现由技术追随向科技超越的转变。把信息安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体系创新纳入国家特殊奖励政策,加大自主创新技术、自主创新服务、自主知识产权的考评权重。二是突出重点攻关项目。逐步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党政机关系统和军事国防系统关键技术、设备、服务的国产化率,尽早实现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主要设备完全采用国产化产品。严格落实关键核心软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准入制度。三是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政策的规划、产业基础布局、产业标准的选择与推行,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和指导我国信息安全建设和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四是大力培育信息安全市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有利于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推动自主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和打造一批信息安全龙头企业,支持一些有特色、有发展的信息安全中小企业。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装备在党政机关、军队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优先采用。

8.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实施信息安全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领军人才的动态式、激励型管理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信息安全理论研究、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队伍。二是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学科规划和专业建设,发展多层次的信息安全培训体系,形成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从业人员的系统教育、全社会的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宣教机制。在各级党校或行政学院增加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大众传媒应积极宣传信息安全知识,介绍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营造维护信息安全的浓厚氛围。开展全国性的信息安全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三是构建与我国信息安全需求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包括,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专控力量,网络关口监控力量,网络舆情导控力量,网络反恐力量,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宣教力量等。

9.形成紧急状态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对处置机制

制定国家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措施和标准,理顺部门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完善衔接方案,形成国家应对重大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防范能力。一是建立国家紧急状态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提高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等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对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做出及时准确判断。二是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确保应急管理的效率。国家应将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军队常态管理结合起来一并构建。三是建立重要信息系统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机制。针对国家基础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要建立技术储备、系统和数据异地容灾备份,保证紧急状态下系统不间断运行和受到破坏后系统和重要数据可紧急恢复。四是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制度。针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各级部门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发现应急处置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时修正。

10.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涉外斗争策略研究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1篇2

关键词: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用到的技术,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资源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这种技术的使用原理是要提前设置该保护目标,让其有规律地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以及数据进行授权和限制,防火墙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主动记录网络信息与数据来源,其控制着计算机的运行条件与使用方法,以此杜绝外来攻击对计算机内部造成的影响,其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与层面上来确保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安全。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

2.1服务器型

在防火墙技术中服务器型防火墙是通过在主机上运用的一种服务程序,直接面对计算机上特定的应用服务,因此也将它称为应用型防火墙。这种技术将参照计算机上的运行模式先进行设置服务器,之后再利用服务器展开信息交换模式,即外部网络想要与内部网络建立连接,就必须得通过服务器的转换,内部网络只接受服务器所提出的要求,拒绝外部网络连接的直接请求。把网络信息从内部网络传送到外部网络之后将带着正确的IP信息归来,因此黑客也正是利用服务器的这个特点,将病毒植于数据IP之中带到内部网络中来,这时,杀毒软件也利用同样的原理与防火墙联合将攻击者的IP信息路径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到攻击者IP的源头。由于服务器可以虚拟IP,这使攻击者IP找不到实用的信息,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计算机内部网络安全,再加上服务器还有中转的特性,能够很好地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信息交换,从而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水平。服务器对网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建立相应的网关层面,充分发挥网关的作用,使服务器的价值得到有效的运用,以此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稳定的维护和发展。

2.2包过滤型技术

这种包过滤技术是在传统的路由器中增加了分组过滤功能的防火墙,其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过滤,这种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最简单完全透明的过滤型技术。此技术在计算机传输信息过程中能获取数据来源地的IP,并且还能主动将该IP的数据信息掌握标记好。如果注册该技术与标记的IP相符,就存在着数据包有危险因素,此时就要将其中的安全隐患处理好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包过滤技术将计算机传输路径进行划分工作,确定不同的传输路径,能够很好地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安全,这种技术通常用于路由器以及主机等地方,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需求提供相应的安保需求。但是,这种技术也受本身的端口限制,因此在兼容性能上来说是比较差的。

2.3混合型技术

混合型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是效果最突出的一种复合技术,是把包过滤与服务器等诸多功能相结合形成的新型防火墙结构。这种技术可以很灵活的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此技术把单一的技术问题与漏洞进行了改善,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非常重视的一项技术研究。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动态的过滤方法打破信息交换的方式,智能的感应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隐蔽性,提升了网络空间的安全水平。防火墙技术与复合技术二者双管齐下进行保护,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多方位层次度不同的防火墙系统,充分提高了防火墙的实时安保效果。

3防火墙技术的发展

3.1检测模式的转变

如今这种类型防火墙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防火墙模式。传统的防火墙都是在边界处以数据传输进行分隔安全管理,不能很好地对内部网络进行安全隐患提醒清除。因此,防火墙技术开始分布式结构转变,将每个网络节点进行覆盖保护,很好的确定了流量的方向,减少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检测的难度,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网络安全保护的强度,很好地改善了传统防火墙的缺陷与漏洞问题,让网络安全防御性得到升华,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3.2功能改变

如今防火墙技术呈现出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设计趋势,其包括aaa、vpn,甚至是防病毒以及入侵检测等功能都被设计于防火墙之中,这样多功能技术的防火墙对网络信息管理带来了不少便捷。当然,这种扩展式网络管理首先要想到防火墙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能不被破坏。

3.3性能提升

由于计算机网络应用逐渐丰富、流量也日益复杂,所以,在防火墙技术硬件性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防火墙某个硬件性能达到一定瓶颈期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部分硬件进行升级处理,以此来达到网络安全的目的。因此,在未来防火墙技术软件中融入更先进的设计技术来衍生出更多专用平台来缓解防火墙性能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研究。

4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及策略

4.1访问策略中应用

访问策略对于计算机使用中的网络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把配置通过详细的安排让访问策略对整个计算机的运行信息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统计,以此来建立起完善的防护系统。访问策略在网络安全执行保护的过程中会产生策略表,此表可以很好地将策略活动进行记录,然后防火墙技术会根据策略表来执行其应有的任务,真正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效果与目的。

4.2日志监控中应用

防火墙技术对保护日志进行分析,能够让人们掌握高价值的信息,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日志进行重点保护,对于某个类型的日志进行全面的采集,这就使防火墙需要承担巨大的工作内容,因此需要合理地进行分门别类,将监管力度加大,使日志采集更具有便捷性,避免一些恶意屏蔽信息的现象出现。有时关键信息会隐藏在类别信息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将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根据日志监控的基础,提升防火墙技术安全保护效果,以此让其更好地进行筛选,从而实现网络流量得到优化的目的。

4.3安全配置中应用

防火墙技术对于安全配置有着很高的要求,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安全配置隔离区域之中的运行方式,即信息流由防火墙技术自动监控,通过对地址转换的利用,将内网信息IP流入外网时转换为公共IP信息,这样才能防止IP信息被追踪解析,这时安全配置会很好地发挥其隐藏IP、防止外网入侵等作用,为内网安全提供有力的保护。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1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网络漏洞

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7.10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实现51.7%,比全球平均水平多出3.1%[1]。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及人们网络生活参与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不断遭受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基于此,实践证明可发挥切实保密维护作用的数据加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数据加密技术在诸多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全球范围一大批国家计算机网络专家、学者同样积极参与到数据加密技术的研究、改进中。在应用实践中,数据加密技术有着很多种类,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及可靠的灵活性。由此可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广义上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以及系统数据等获得良好保护,不会由于一系列偶然因素、不法入侵使得系统信息数据受到篡改、泄露或破坏等,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持续安全有序运行,网络服务器不中断地提供服务,对各式各样计算机网络侵袭具备抵抗能力,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全面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2]。

2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数据加密技术指的是对信息数据开展密钥、函数转换后,促使它们转变成不具备切实价值的密文,一旦接收者对它们进行接收后,又可按照相匹配解密秘钥、函数转换方式还原成原本信息数据的一项技术。通常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均存在相应的应用要求,需要在某种环境下及特定拥有密钥用户相互间方可开展应用。由此表明,要想对数据加密技术开展科学合理应用,就必须处理好密钥的身份关系,密钥作为数据加密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极为关键的一环。

2.1技术原理

数据加密技术原理在于经由对数据输出端信息数据开展重新编码,作用于对原本实际数据进行隐藏,确保不法人员不可随意得到传输或者存储期间的原本实际数据,进一步确保信息数据安全性,防止为他人窃取有价值信息。数据传输属于应用服务所不可或缺的途径,这也表明了数据安全在全面计算机网络运行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2.2技术种类

数据加密技术种类包括节点加密技术、链路加密技术以及端端加密技术等。其中,节点加密应当以节点相互加密设备充分同步为基础,方可开展数据加密、解密传输,节点相互倘若不同步则难以有效获取数据,由此需要得到有力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支持,进而强化数据传输保密性。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同步性要求极为严苛,倘若节点相互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得当,极易使得数据重新开展传输抑或数据丢失。链路加密能够强化不同节点相互间链路的数据网络传输安全性。数据加密技术中的链路加密,无论是何种信息数据开展传输前均应当予以加密,且还应对各节点接收的信息数据予以及时解密,再对下一链路秘钥进行合理应用,进一步对信息数据开展加密处理,由此实现对信息数据的传输。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数据要沿各式各样链路传输,一旦传输节点信息数据被解密后,由此要求对它们开展重新加密处理。基于此,链路加密便可达成对传输信息数据源点、重点的有效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因采用填充技术或者系填充字符加密需要开展信息数据传输,所以,信息数据长度、频率相关属性可得到掩盖,降低了被泄露的风险[3]。数据加密技术中的端到端加密,信息数据可在整个传输阶段以密文形式存在。经由对端到端加密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保证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不遭受解密。凭借信息数据在传输中获取了有效保护,所以即便节点产生损坏问题,依旧不会使信息数据出现泄露情况。与此同时,端到端加密技术还具备一定的成本经济优势,并且与前两种数据加密技术种类相比,端到端加密应用起来更为可靠,在设计与开展维护方面同样相对便利。除此之外,应用端到端加密技术可极大程度消除前两种加密技术所具有的同步弊端。对于端到端加密而言,由于各报文都是独立加密,因此,即便出现一个报文包形成传输错误,依旧不会对其他报文包造成不利影响。

3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隐患

对于互联网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开展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是极为必要的。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对计算机网络开展应用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及用户的一系列隐私问题,包括个人隐私、家庭隐私、企业隐私乃至国家安全隐私等,由此为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国家等信息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3.1计算机病毒攻击

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的首要隐患,计算机病毒攻击有着破坏性、隐藏性、潜伏性等特征。计算机往往是通过执行程序方式实现运行的,而病毒某种意义上即为一项可执行的程序,其通常会伪装成计算机可有序执行的安全程序,借助网络进行复制、传输,且传统途径以文件传输、文件执行及文件拷贝等为主,上述方式中文件传输、文件拷贝均离不开传输媒介的支持,而文件执行则无需传输媒介,因此其属于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必然渠道。计算机病毒凭借其具有的破坏性、攻击性,对计算机网络用户系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由此表明,计算机病毒攻击属于全面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中最具威胁、攻击力最强的安全隐患。

3.2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隐患

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隐患即便没有计算机病毒攻击那么大的破坏力,然而其依旧可对计算机网络用户及系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计算机与网络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要通过网络达成扩展、外延,网络要通过计算机开展维护、保障。伴随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联系的进一步紧密,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隐患势必会对网络带来不利影响,倘若计算机系统发生系统、权限、密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便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计算机系统风险迅速提升,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带来负面影响,极大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

3.3计算机网络黑客入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黑客已然转变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的一大隐患。计算机网络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对计算机网络用户,诸如个人、企业、国家等有价值信息进行截获、窃取,对计算机网络既定目标开展破坏,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例如,计算机网络黑客制作病毒对网络开展攻击,使得网站稳定性不足,进而造成网站无法正常运行,使得网站遭受无法预估的损失。现阶段,计算机网络黑客相对常用的攻击手段包括:于用户电子计算机中对病毒予以植入,借助病毒对各式各样程序开展执行,破坏计算机系统;经由扫描端口,依托已知系统对计算机主机开展攻击;利用数据溢出手段,强行获取进入计算机主机的渠道;利用软件设计漏洞或程序漏洞,对计算机主机直接开展攻击。

4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广泛迅速的发展,互联网广泛推广为人们提供庞大信息数据的同时,其又使人们面临着信息数据遭受篡改、泄露或破坏的危险,由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全面计算机网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紧随时展潮流,强化改革创新,在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强化对数据加密技术科学合理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内容展开。

4.1以现代密码体制为前提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4.1.1现代密码体制加密现代密码体制加密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开展二进制处理,然后经由密钥调节开展加密的一项数据加密技术,按照密钥密码对称性可将其划分成两方面体制,即对称密码体制、非对称密码体制。其中,前一种体制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相互同时共享一致的加密密钥,在开展传递过程中要求经由双方一并许可方能开展传输、解密,具备相应的高级加密标准性。后一种体制是通过发送方提供公钥、私钥,公钥无论属于哪位,用户均可访问的数据,私钥数据供指定用户访问的数据,主要表现于公钥加密、椭圆曲线加密。

4.1.2现代密码体制加密应用现阶段,针对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加密大多是对文本型数据开展加密处理。在计算机网络数据种类逐步发展转变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数据日益增多,以往的文本数据加密技术已然无法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实际需求,鉴于此,以现代密码体制为前提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互联网数据形式主要有云计算、大数据等,以现代密码体制为前提的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各种种类的数据开展信息挖掘、二进制验算,对结构复杂、计算量庞大的数据开展种类划分、提取,再借助先构建的密码体制标准开展加密,进一步满足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加密需求。近些年,应用较为广泛的对称加密技术分别有DES,IDEA等,其中以DES应用最为广泛,DES算法加密处理对象主要为二元信息数据,以64位对称数据分组密码组成,以随意56位对称数据组成密钥,在应用实践中具备一系列特征优势,诸如数据处理高效、加密迅速以及加密覆盖面广等[4]。从技术层面而言,非对称加密在应用实践中,需要消耗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对数据信息开展加密、解密,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定是否要应用非对称加密对数据开展加密处理。

4.2以并行计算为前提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4.2.1Map-Reduce并行编程模型基于Map-Reduce的Map函数,对输出结果开展排序,然后用以Reduce函数输入,输入、输出结果均存储于文件系统中,再依托Map-Reduce结构实现每一项任务调度、监督的有序进行[5]。

4.2.2并行计算应用在任务并行处理过程中,由于存在海量的数据,系统操作存在一定复杂性,以并行计算为前提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则能够把一个庞大、复杂的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强化处理能力[6]。近些年,云服务得到广泛推广,作为一类分布式计算的互联网存储服务,云服务依托一批计算机开展共同服务,促使互联网数据不断向自由流通方向发展,经由云服务分层服务实现网络资源相互的有效连接,进而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4.3数据加密技术实践应用

4.3.1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实践应用如今计算机已然遍及每家每户,而计算机系统遭受不法分子攻击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该种情况,开展好计算机软件加密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可引入常规密码加密技术,当非计算机用户操作过程中,如果无法输入正确密码,或者进行了多次错误输入,软件便不可有序运行,进一步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保护的作用。如果存在恶意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开展侵袭,防御性软件便会立刻提升警觉性,并对病毒开展抵御,且在应用过程中,一经发现病毒痕迹,可迅速予以处理,促进计算机软件有序运行,开展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4.3.2在电子商务中的实践应用伴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电子商务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推进一系列商业经济活动,进一步期望实现商务网络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全新的商务模式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点关注,同时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则是电子商务运行不可或缺的前提,而网络有着开放性特征,因此必须对信息数据予以加密处理,才能切实确保电子商务有序发展。在人们进行网购过程中,第一步要申请特有账号,然后设置密码,再进入网购界面,输入支付密码后,才能完成网购步骤,就算这一系列环节存在一定复杂性,但可为个人账户提供有利安全保障,伴随电子商务的兴盛发展,数据加密技术必然不断发展成熟。

4.3.3在局域网中的实践应用在信息时代下,一大批企业、高校为了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往往会设立局域网,以作用于对数据信息开展传输,在局域网使用期间,亦必须需要信息数据开展加密处理,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会自动存储于路由器中,传输至其他路由器时,文件会自动解密,信息接收方便可直接获取信息,全面传输过程,有效防止了信息的外泄,为企业、高校的信息数据提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现阶段在企业、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互联网已然转变为一个极为开放的信息技术平台,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其不断向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蔓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生活创造便利,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越来越高的依赖性。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各式各样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消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为信息数据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确保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序运行。但是,计算机网络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仅给对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使国家、社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鉴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清楚认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数据加密技术的相关内涵,全面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隐患,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数据加密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永为.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4):39-40.

[2]龙震岳,魏理豪,梁哲恒,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评估算法探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5(23):89-94.

[3]罗建平,李毅.城墙防御:网络安全的智慧原型—兼谈城墙防御理论对我国网络安全管理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4(6):119-123.

[4]吴苏娟.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4(36):8633-8634.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045-0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逐渐地发展起来,使计算机大范围的推广起来,使当今社会成为了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人们的交流得到了提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就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计算机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增强其安全性,能减少对其财产带来损害,保证人民生活中的正常利益。所以,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中,就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发防护技术进行研究。

1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1)操作系统存在漏洞

在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任何计算机中都必须存在的部分。在使用计算机时,任何一项操作都是由操作系统来完成的,为计算机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操作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计算机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失。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中,操作系统还不够完善,使其存在着漏洞,在用户使用计算机时,网络上的一些木马病毒就会进入到计算机中,为计算机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操作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良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为解决其他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前提[1]。

2)网络病毒的传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病毒也在逐渐增多,其为计算机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稍微不小心就会对计算机造成伤害,成为了信息化时代中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就是那些在使用计算机时,对计算机造成数据破坏的程序代码,这些病毒往往会改变系统中原有的正常使用程序,使计算机不能正常的使用,严重的更可以使整个互联网环境遭受破坏,导致大范围的计算机瘫痪[2]。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着,与此同时,计算病毒技术也在不停地发展,使计算机网络对病毒的防护技术不能完全的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

3)计算机网络整体结构不健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不断地在发展,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依然还是传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完成的,把计算机系统和终端、通信处理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协议结合起来,这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集线器、交换器以及路由器等信息交换软件,计算机在运行中,这些信息交换软件往往会使一些不利于计算机的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中,或者是计算机中的一些数据流露出去,使计算机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导致计算机网络整体结构的不安全[3]。同时,由于技术及网络技术本身还不是很完善,这也会对计算机网络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

4)黑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计算机中往往会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而一些人为了得到这些信息就会使用一定的技术对计算机进行攻击,这样就是黑客技术产生的原因。黑客技术就是根据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漏洞,使用一些手段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窃取计算机中的数据。在当今社中,电子商务逐渐的发展起来,成为了现今社会中主要的贸易平台之一,黑客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时,会对计算机中存在的银行密码、电商内客户的资料进行窃取,为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4]。

5)安全防护技术不完善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地加快,使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工作中不断地在推广,导致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问题,使计算机在对人们进行帮助的同时,增加了严重的风险。虽然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我国现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还不是很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现今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5]。同时在进行计算机网络防护时,一些防护措施不能很好地使用,也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使计算机网络防护技术不能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计算机加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中的数据保护工作应该得到加强,就要利用计算机加密技术对其进行保护。计算机加密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对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以及存储过程中进行一定的保护,使信息不能被外界所利用。在当今的计算机加密技术中,主要有私钥加密算法以及公钥私密算法。同时,计算机的各节点也可以进行加密,可以使信息在通过每个节点时都能得到保护,使信息的传递以及存储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加强了信息的安全[6]。

2)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

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时,就要对信息进行检测,对计算机不良的信息加以控制,使计算机内部得到安全,这就要使用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就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异常检测模式,另一种是误用检测模式[7]。

①异常检测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对计算机内产生的行为进行检测,对系统内部的良好数据定义为可接受数据,在数据进入计算机时,检测系统就会对其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计算机中不可接受的数据进行清理,使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得到提高。但是,这种检测模式有很大的暴露率,使其存在严重的误差。所以,这种模式在当今情况下不适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应用。

②误用检测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原理与异常检测的原理基本相同,是在异常加测模式的基础行建立起来的,他主要是对数据的匹配程度进行检测,当数据与不可接受行为相匹配时,检测系统就会对其进行拦截,并且,系统会自动对齐进行管理,当这类数据再次进入计算机时,就会及时的对其进行拦截,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这种模式在对数据进行检测时,暴露率非常低,存在的误差小,是现今计算机检测技术中主要的检测手段[8]。

3)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常常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交流,为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在进行数据的交流过程中,一些不法人员往往会对其进行拦截,窃取数据中的信息内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时,可以从网络根源上开始,加强对路由器的管理,打造一个良好、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同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时,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密码设置,使其只对知道密码的用户开放,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更加的安全。

4)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在当今计算机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病毒入侵带来的问题,因此,病毒防范技术就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在对病毒进行防范时,就要从安装操作系统开始,使其从根源上降低病毒的入侵。然后必须对操作系统设置密码,而且设置的密码不能比较随意,要设置的复杂一些,还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更改,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稳定。并且要经常对防毒软件进行清理,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5)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①网络防火墙

网路防火墙是根据系统内部各个端口对数据进行流通判断的。生活中常用的路由器系统就是一个比较低级的网络防火墙,路由器通常都能对数据进行检查,根据数据的情况对其进行处理,使其通过路由器,但是,路由器不能确定数据的来源,也不能确定数据的流向。在对数据监控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应用网关

在数据进入应用级网关时,会对数据进行检查,并且对数据进行复制,使数据不能直接进入计算机中,把不受信任的数据隔离出来,保证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安全稳定。在应用网关防护工作时,能很好地对网络协议进行理解,使其中不满足网络协议的数据过滤出来,并且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对其产生一定的印象,再次遇到此类的数据时,能快速地进行过滤。在所有的防火墙技术中,这项技术能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控制,是当今计算机防火墙技术中最安全的技术,但是由于要求的技术条件太高,使其很难普及开展起来。

③电路级网关

在使用电路级网关进行防护工作时,可以对受信任的服务器与不受信任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进行监控。在防火墙中设立一个服务器,使其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数据是否准许进入,满足进入的条件,数据就会进入到计算机中。同时,这种防护措施还能对高速度的数据进行监控、管理、记录以及做出报告,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防火墙措施。

④规则检查防火墙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技术不断地创新,以及当今社会条件的制约,使得上述三种防护措施都不能很好地对计算机进行防护,所以,根据这一点情况就开发出规则检查防火墙技术。这种防火墙包含了上述三种防火墙的一些特点,同时,他不需要依靠应用层有关的,而是使用一些数学算法,来对数据的识别,这样对数据的监管更加的有效果,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防火墙技术。

3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得到了重视,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会安装一些防毒软件、清理数据软件等对计算机进行保护。但是,这些软件往往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计算机得不到真正的良好使用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加强每一方面的处理,不进行对计算机网络有害的任何操作,在根源上减少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强化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使计算机正真的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高博.关于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入侵与防御技术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8):226.

[2]罗会影.信息时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安全防护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4(20):126.

[3]李永亮.新媒体时代下现代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6(20):10.

[4]汪东芳,鞠杰.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3(24):41.

[5]金红兵.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其管理措施[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6,7(1):35.

[6]李友红.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与防护策略[J].电子测试,2014,9(9):42.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在日常的工作中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计算机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引发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网上黑客、非法侵入他人空间,破译他人密码盗取信息,对系统数据胡乱修改,恶意编制计算机病毒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信息的安全性和人们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内容及构成威胁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实体安全;2.软件安全;3.数据安全。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系统自身的问题;2、外界因素困扰;3、用户自身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若干技巧

3.1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涉及到的技术

具体说来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加密技术:计算机加密技术主要针对计算机内部信息的维护,保护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当前的加密技术已经变革了传统加密技术的单一结构,形成了以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控性为一体的计算机加密系统,这为保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2、计算机网络防病毒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专门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造成的破坏。计算机防毒主要包括病毒预防和病毒清理两个方面,其中计算机病毒预防与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紧密联合,系统需要根据时下最新的病毒及时更新病毒库。3、网络管理和通信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内部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可以管理计算机上网流量、计算机网关管理、故障检测报警等功能。网络管理系统会对计算机本身的网络状况进行智能自动化检测,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4、计算机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防止计算机网络非法访问的重要手段,主要分为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型、型、监测型的防火墙。不同类型的防火墙都具备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的功能,能够防止外部网络用户的非法侵入。

3.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技巧

3.2.1技术层上的防护策略

(1)安装防火墙:它实际是一种隔离技术,是使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2)要使用正版软件:安装正版操作系统,不安装盗版操作系统,盗版系统或软件往往存在漏洞或病毒。(3)及时修复系统补丁:黑客通常利用系统漏洞开展攻击,所以我们要开启windows自动更新,及时修补漏洞,或使用360安全卫士等工具更新升级系统。(4)安装杀毒软件: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杀毒软件只是其中的一环,但没杀毒软件,病毒更易入侵。所以用户要安装一款适合自己的杀毒软件,并经常检查其功能,使自己的计算机时刻处在杀毒软件的保护下。(5)注重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安全:木马病毒经常利用移动存储介质的自动播放功能入侵用户计算机,所以用户要禁用移动存储介质的自动播放功能,必要时使用杀毒软件对其进行病毒查杀。(6)安装入侵检测技术系统: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技术的一种逻辑补偿技术,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入侵,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3.2.2管理层次上的安全防护策略

(1)制定和完善机关计算机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统一管理,规范单位上网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在机关内部筑起一道由规章制度建成的“防火墙”。(2)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单位人员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人员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培训,使大家意识到目前计算机互联网面临的各种主要危威胁,重视信息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加强系统备份及恢复:对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4)落实责任: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行“准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从科室开一级级落实护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小结

本文首先探讨了计算网络管理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同时探路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涉及到的技术,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若干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彦忠.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计算机光盘与应用.2012(22),171-173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实验室管理

1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致无法被取代。因此保证网络的安全,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高校实验室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使用率高,使用范围广,因此其中的网络安全十分重要。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网络安全,更好的为高校教学服务,就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中,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并将其提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应用网络安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网络安全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使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原因或者恶意攻击而遭受破坏、更改和泄露,并且保证网络服务不随意中断,系统能够正常、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如果网络系统中的各种通信计算机设备和有关设备的物理保护不会丢失和破坏,则称物理安全。如果系统中数据和程序不会被非法增删减,以及信息不会泄露给无权限的人。并且当合法用户正常请求资源时,系统能够正确并且及时的响应,即能够阻止非法用户独占系统资源和数据,则称逻辑安全。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有:病毒入侵,身份窃取和假冒,数据窃取和篡改,非权限访问和操作否认等。

2.2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在高校的实验室中,如果不能保网络安全,则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活动。因此,将网络安全技术引入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很多,其常用技术主要有:2.2.1防火墙技术可以是一种软件,一种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它是网络中的一种安全部件。它作用于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的交界,起到隔离作用。这样既能阻止被保护网络的重要信息外流,也能防止外部网络威胁的入侵。2.2.2网络安全扫描技术该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使管理员能够及时掌握网络中的隐患和漏洞,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网络安全的风险。2.2.3加密技术通过相应的信息加密方法对系统中的资源和数据设置密钥,加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还能保证通信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保证系统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2.2.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即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的软件或者硬件实时检测网络传输的数据流,如果发现可疑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2.2.5灾难恢复技术该技术分为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全盘恢复用于服务器发生意外导致系统奔溃、数据丢失或者系统升级和重组时。个别文件恢复指利用网络备份,恢复个别受损的文件。如果说前四项技术是防患于未然,那么第五项技术就是亡羊补牢,都能尽最大可能的保证网络安全。

2.3高校实验室的应用策略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场所,保证实验室的网络安全,提高教学效率,是实验室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加强实验室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策略主要有:2.3.1加密重要数据和信息通过加密技术,将待传输的重要数据变成密文,这样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防止数据被修改和窃取。2.3.2防止病毒入侵安装杀毒软件,能够准确、及时的查杀病毒,使实验室处于受保护的状态。2.3.3设置防火墙防火墙能够隔离实验室网络和外网,保证实验室网络数据流连接合法。2.3.4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报告计算机的异常,使实验室管理员能够及时反应和处理。2.3.5安装系统还原软件安装系统还原软件,通过系统还原阻止病毒的入侵和传播。应用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让管理员及时监控实验室的网络状态,最大限度的保证它的网络安全。

3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

3.1取得的成效

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外国语学院的实验室,在近四年中,利用这些网络安全技术防患未然,从未发生网络安全故障,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师生能够大量的使用网络平台的资源和信息,开拓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如安装系统还原软件,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在移动设备和计算机之间交叉入侵,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3.2面临的困难

尽管在实验室的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利用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在实验室中,在保护实验室网络安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例如在网络传输数据信息时,使用加密技术,就会增加加密和解密的步骤。随着黑客技术的发展,对网络攻击方式的不断改变,在这些网络安全技术中,没有一种技术是完美的,每一种技术都只是从不同方面保护实验室的网络安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管理员的不断创新,结合每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网络安全技术,尽最大程度保证实验室的网络安全。

4结束语

目前正处于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在享受网络信息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利用好网络安全技术,确保网络安全。为了促进高校实验室网络健康、快速的发展,管理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努力实践创新,确保实验室的网络安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贾晶,陈元,王丽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侯亚辉.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3]陈秀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1.

[4]刘彦.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传播,2013.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研究网络应用技术

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逐年增长,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领域的应用也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也存在很多隐形的问题,会导致人们产生一些局限性的思维,致使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从某些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1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概述

企业信息网络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为涵盖所有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部门之间提供软、硬件以及信息共享,并用于对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基础。企业信息网络不断的与企业进行相融,很快就会让企业步入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当中。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对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管理和分配时所采取的应用现代化技术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企业信息网络和企业信息化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及地理分布情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网络内部工作站的所有计算机主要负责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网络服务器则是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数据的相关操作,包括对于分布于不用区域内的子公司、办事处、营销网点等跨地域的处理。当然根据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范围和规模的不同,还可以通过使用远程访问、网络控制和局域网远程互联等方式实现。

2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原则研究

2.1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从简性原则

复杂的技术和程序用于对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保障是作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虽然相较而言这种设计的方式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具有很高的安全保障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之中要采取从简性原则。在经过对市场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查和分析后,了解普遍用户的自身使用习惯,并针对技术性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研发;以实现既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又能够方便快捷的使用。当然还有一种误区:只是一味地只追求安全保障往往也会让硬件承受更多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消耗,以此增加磨损及运营成本。及时的在硬件上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作,这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减少消耗,进行可持续的运作方式。如此才可避免在整个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陷入死循环。

2.2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规范性原则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观点在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当中都适用。在实际的技术操作中,由于相关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很可能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操作不当,导致设备磨损加速老化等情况发生。轻则会出现相关设备运行过慢或出现短暂故障,重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此既会增加资源的过度浪费又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之中必须要遵守规范性原则。规范操作、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例如:某集团采购一大批全新品牌机,从软件到硬件所有的配置均相同。针对这一点,可知道当前设备在操作使用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若是不遵循这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规范性原则,由于不注重实际的规划和管理,进而忽略了很多问题。最后终会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不必要的损失。

2.3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安全性原则

在当下这个网络环境十分复杂的时代之中。由于计算机网络深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危险因素”。例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手段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破坏力逐年增大。这些危险因素导致了很多企业包括许多个人在内的用户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如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问题,也成为了当下一个重要的话题。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信息网络能够安全、顺畅的运行,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管理,已经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方面的首要任务。毕竟安全才是最好的保障。所以,遵守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安全性原则,企业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及防控措施,以及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把控的标准,加强系统化的管理以及故障排查方法。

2.4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效益性原则

企业的效益自然是通过企业各个生产生活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而产生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要注重遵守效益性原则。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前进的动力。所以保证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效益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不能片面的只追求效益,这样只会给企业的生产生活带来非积极的影响。以效益为基准,认真分析,制定相符的利益规划。在适当的时机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并保证企业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

3结束语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趋势之下,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深入到更多的领域之中。如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在了解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若干原则以后,要努力将这些原则去落实到实际之中。不仅可以作为日常工作之中的理论指导,也可以更好的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进而能够为企业和自身创造有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敬忠.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若干原则分析[J].民营科技,2015(02):65.

[2]刘靖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分析和研究[J].知识经济,2015(05):60.

[3]许琳.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原则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8):75.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原因;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技术还不够完善,还有不足之处;相关的计算机安全技术部门必须重视计算机通信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

1.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定义及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

1.1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使用者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对一般的聊天者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是自己的聊天内容不会被泄露出去;对网上银行的使用者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就变成自己的网银密码和银行卡密码不会被泄露出去,从而保证自己的银行存款的安全;而对那些网络商户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则变成使用者的工作内容不会因为突然断电、计算机突然失火、黑客侵入等原因而丢失。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就是使用者的通信数据不会因为失火等自然原因而丢失、不会因为被黑客侵入等原因被泄露。

1.2造成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隐患的原因

造成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由于通信技术的不足而造成的,这属于计算机自身的原因。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不足或多或少都给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对使用者的通信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内部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以下几种:

(1)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不够稳定,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不稳定会导致通信信息的丢失或泄露,但是由于计算机自身而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是不会通过提高技术等而有所改变的。

(2)计算机硬件设计不合理,如果计算机的硬件设计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同样会造成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不安全性,例如:如果计算机的驱动器设计不够合理,这就使得计算机在运行中会丢失通信信息,造成通信信息的泄露。

(3)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过于简单,不完善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安全防范措施同样会造成通信信息、通信数据的泄露,因为不完善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会被黑客轻而易举的攻破。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突然断电、计算机失火、黑客入侵、网络病毒等原因。如果突然断电或者是计算机突然失火会使得没有保存的信息丢失,这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计算机使用者在工作中做到边工作变保存就可以了;计算机黑客的入侵无所不在,他们可以利用木马程序等手段入侵人们的电脑,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于黑客的入侵我们只能通过完善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防范措施来抑制信息的泄露、丢失,从而避免损失的造成;网络病毒造成的危害是人们最为害怕的,因为网络病毒会破坏整个网络系统,很有可能造成多台计算机中信息的泄露、丢失,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某公司的计算机被网络病毒入侵,从而造成上千台的计算机瘫痪。这次网络病毒的感染入侵造成了将近1亿美元的损失。

2.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安全隐患会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或者是泄露,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丢失、泄露的是军事信息还很有可能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安全问题。

2.1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前,工作人员一定要考虑全面,不能轻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人员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出黑客容易攻克、或病毒容易入侵的地方,并在这些地方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尽量在病毒还没有入侵到计算机系统的时候就将病毒消灭。计算机系统设计者还应该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和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使得计算机使用者能随时监测计算机的安全,并在黑客入侵或者病毒感染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减少与计算机相关的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影响

在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不希望计算机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是造成计算机中信息、数据的丢失或者泄露。

如果计算机失火、突然断电或者打雷闪电会使得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有时还会损坏计算机,造成计算机中信息、数据的丢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计算机避雷和计算机防御工作,我们可以在电脑的工作地方安装避雷针、做好其他防御措施,这样会使得计算机在打雷闪电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会被损坏,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另外我们还必须要时常检查电脑的线路问题,并及时处理有问题的线路,避免计算机失火。

2.3提高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完善计算机的访问加密措施

黑客或者是病毒很容易入侵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对计算机做好加密工作。加密技术太简单降低了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数据的保密性,使得黑客很容易发现我们的计算机通信信息、使得病毒很容易入侵我们的计算机文件。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我们的计算机加密技术、完善计算机的访问加密措施。

3.总结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稳定性、电脑硬件设计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网络通信不安全,但是这些计算机自身造成的通信不安全性是我们不能彻底解决的,我们只能尽量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硬件的合理性;但是对于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等原因,只要我们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防范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入侵检测;取证模型;网络技术

网络是现代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非法入侵的行为活动也日益增多,不但侵犯了人们的个人隐私信息,甚至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黑客采用创新型的入侵方法进行攻击。网络取证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获取网络黑客的入侵攻击痕迹,进行分析后得到网络电子证据,以此对网络黑客发起控诉。

1.网络取证技术

网络取证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数据信息取得网络犯罪分子的犯罪证据,包括网络监听技术、数据鉴定技术、数字过滤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等。网络取证技术主要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多样性,二是复杂性,由此可见,网络取证技术设计的信息技术面非常广泛,综合利用方面也十分复杂。

1.1网络证据分析技术

网络证据分析技术主要是将获得的数据信息流利用关键词、关键字匹配的方法查询相关数据信息,网络证据分析技术包括网络IP数据信息重组、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重组、网络日志分析还原,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数据统计技术、摘要分析技术、关键字和关键词查找技术、数据加密解密技术和密码破解技术等。

1.2网络证据保真传输技术

网络证据保真技术主要是对网络取证过程和数据信息证据进行有效保护,网络证据保真技术设计多种信息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技术、证书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恢复技术等。网络证据传输技术的使用流程是将目标终端作为收集源,将网络中某种数据信息作为目标,将定向收集的网络数据信息安全传输给网络取证载体,使载体可以将其有效保存。

1.3网络证据搜集存储技术

网络证据收集技术和网络证据保存技术是网络取证过程的基础保障,以上两种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有效保证网络证据的完整性。网络证据收集存储技术将数据信息作为载体,将其进行适当有序的整理之后,对其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有效保护,使数字信息在目标终端与数据信息载体之间保持传输一致。

2.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方法

网络入侵事件指的是非法入侵者意图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网络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入侵检测指的是对以上非法行为活动的检测,通过对网络入侵事件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和现场数字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后,利用网络软件系统对其内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检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指的是将软件应用程序与硬件设备有机结合,对网络非法攻击行为进行实时检测。

网络取证技术与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相同,都需要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以此获取违反安全规定的数据信息。因此,这两种技术在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和最终目标等方面具有相近之处。网络入侵检测是利用关键字、关键词匹配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专家分析技术等获取网络犯罪证据。被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截获的网络日志、应用程序和数据信息包等,都可以作为网络取证的依据。

因此,将网络入侵检测作为网络取证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一直受到了信息安全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市场上网络入侵检测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其获取的数据信息当作为证据时缺乏法律效力。由此,网络入侵检测产品还不能作为网络取证的主要依据,但网络入侵检测产品非常适合收集和保存攻击数据信息,虽然网络入侵检测产品不能精准定位网络非法攻击者的位置,但作为网络取证的重要工具,可以实时收集和存储大量网络攻击数据信息。

3.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模型构建

本文在研究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模型构建方案。

3.1数据信息采集模块

数据信息采集模块主要作用是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备份整理,在为网络入侵检测提供数据信息对网络用户行为活动进行检测的同时,还能为网络规则的构建提供数据依据。数据信息采集模块由网络传感器等设备构成,其收集备份的数据信息大部分都来源于主机终端的数据信息。

3.2数据预处理模块

数据预处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成为能够适应数据挖掘算法的格式,由于收集的网络数据信息和日志信息内容较多,为了真正提高数据挖掘算法的利用效率,必须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按照预先设定的类型和格式进行统一简化,以此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3.3网络入侵检测模块

网络入侵检测模块的任务是对简化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

(1)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数据,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行为。

(2)如果发现存在异常数据,要立刻做出决策相应,将系统日志数据信息进行安全保存,同时对非法入侵者发出警告,并将这些异常数据传输到网络取证部分进行处理分析,利用网络取证部分反馈的信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网络攻击。

3.4网络取证模块

网络取证模块根据网络入侵检测模块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一定规则提取证据信息。网络取证的最终目的是明确网络入侵事件的真相,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因此,网络取证模块不能直接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必须由数据信息采集模块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备份。

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模型的算法流程如下:

(1)利用专业技术工具对网络数据进行抓包,并有效保存。

(2)对收集到的网络数据进行备份.

(3)对网络数据进行预处理等操作。

(4)利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对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数据,则执行结束,如果发现异常数据,则执行下一个步骤。

(5)对网络非法入侵者发出警告,将存在异常情况的数据信息传输到网络取证模块中。

(6)生成决策树。

(7)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处理。

(8)提取提交证据信息。

(9)结束。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将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与网络取证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模型的构建方案,对该模型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分析和描述,在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环境下,网络入侵检测取证模型的应用可以切实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科]

【参考文献】

[1]张若箐,牛飞斐.一种基于日志的U盘取证模型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3,02:71-75+90.

[2]王延中.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动态取证模型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11:3066-3069.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设置;原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28-02

1无线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对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来说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加密与解密问题也是网络用户一直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安全有效地保护用户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毫无疑问,在无线网络的使用中设置加密是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无线网络安全在设置上的技术难度、技术参数等一直都对于网络知识欠缺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显得非常棘手。本文从无线网络加密的原理、技术角度,结合MERCURY54M无线宽带路由器为例,讲述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安全设置过程,从而使家庭用户方便快捷的设置自身无线网络的安全,从技术角度上有效地防止了非法用户的入侵。

众所周知,利用传送无线电信号传送信息是非常容易被窃听的。为了防止非法用户的破解和入侵,早期的无线网络的加密方式普遍采用WEP加密方式(WiredEquiva?lent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的简称),它的安全技术原理源自于名为RC4的RSA数据加密技术,这种加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通过随机产生的密钥来进行加密。但是由于这种密钥的加密形式是可预测的,所以很容易被非法入侵用户截取并迅速破解。这种在加密原理上存在着技术上的漏洞的加密方式,很快就被淘汰了。

由于WEP加密方式在技术上的瑕疵,很多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放弃了使用这种技术进行加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WPA(全名为Wi-FiProtectedAccess)加密技术。它有WPA与WPA2两个技术标准,它不但从原理上继承了WEP技术,还解决了传统的WEP加密技术的几个严重的弱点,它加强了生成加密密钥的算法,因此非法用户即使收集到分组信息并对其进行解析,但也根本不太可能计算出通用密钥。WPA技术还追加了防止数据中途被篡改的功能以及认证功能。

WPA技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认证机制,AP根据用户的认证结果判定是否允许其接入无线网络中,认证成功后可以根据多种方式(用户接入网络的时间、传输数据包的多少等)动态地改变每个接入用户的加密密钥。另外,对用户在无线中传输的数据包进行MIC编码,确保用户数据不会被其他用户更改。

2无线网络安全的设置方法

在家庭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是WPA加密技术,我们以无线宽带路由器MW54R、无线网卡REALTEK8187建立一台无线主机,以一块RE?TALTEK8139作为网卡建立一台有线主机,组建一个二台机器的家庭有线与无线网络并存的小型网络。

1)进行无线网络安全设置前,先检查连线,同时保证有网线连接电脑和无线路由的LAN接口的连接,从而方便随时登入路由器配置。

2)MW54R无线宽带路由器出厂时设定的IP地址为:192.168.1.1,那么我们的有线网络网卡的IP地址可以设置为:192.168.1.2,无线宽带路由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都能进行连接,但是第一次配置时,我们一般推荐使用有线方式连接。

3)在IE地址栏输入:192.168.1.1登录到无线路由器中,如图1所示。

用户名为:admin,密码也为:admin。

4)在路由器上设置“无线参数”->“基本设置”如图2所示。

在SSID号、信道、频段带宽可以选择默认状态,在开启无线功能前一定要打钩,否则无法无线上网。“安全类型”设置有WEP、WPA/WPA2、WPA2-PSK三种选项,我们选择WPA-PSK/WPA2-PSK项。在“安全选项”有自动选择、WPA-PSK、WPA2-PSK三种选项,三者基本没区别。在“加密方法”有自动选择、TKIP、AES三种选项,一般推荐使用AES加密算法。在“PSK密码”中输入无线网络客户端的登录密码,最短为8个字符,最长为63个字符,推荐数字与字母组合十位以上。在“组密钥更新周期”中输入更新周期(单位为秒,最小值为30,不更新则为0)。

以上对无线路由安全配置进行了设置,最后选择进行“保存”和“重启路由器”即可。

5)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进行无线网络用户端设置

安装网卡相应的驱动并运行客户端程序,在电脑右下角出现如图3所示:

运行客户端程序REALTEKRTL8187WirelessLANUtility,如图4所示。

图4

选择“可用网络”选项,并点击:“刷新”,找到我们的SSID号为,选择“添加到配置文件”出现图5所示。

出现“网络论证”、“日期加密”、“网络密钥”、“确认网络密钥”对话框,输入我们在路由器里面设置的一样后点“确定”后出现如图6所示,连接成功。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11

关键词:内网;外网;邮件转发;办公解决方案

1概述

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进行安全维护的重点和难点是网络基础建设。现在很多的企业、学校都拥有了自己内部的网络,而这种内网是进行内部的信息共享及传输的专用网络,它能够提供办公自动化、内部运行管理系统、在线教育等应用的基础网络环境。内网的设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同时,还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输,例如邮件的转发。

2内外网隔离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功能

2.1基本原理

有线网广泛地运用了双网隔离技术,而这种技术可以解决公安、金融、电子政务系统等有关专用网络与公共网络相互转换的问题。

内外网隔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网络的通用协议的连接截断,分解外网的IP数据包后,再对其进行重组,从而构成静态数据包。内外网隔离技术还需要检查静态数据包的安全性,其中,包括检查各个网络协议以及扫描代码进等具体步骤。该技术最后一步是在确认静态数据的安全后,将IP数据包传送到内网,其中,内网(专用网)的用户必须通过身份验证才能得到所需数据。

公用网络是通过像隔离网闸此类的网络隔离设备,连接专用网络。隔离网闸将先按照TCP/IP协议将由公用网络传送的IP数据包全部剥离出去,再将原始数据包放入存储的介质中,最后通过“摆渡”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内部的主机系统中,以达到实现信息的交换的目的。“摆渡”指的是在任何时候,隔离网闸只能和一个网络的主机进行非TCP/IP协议的数据连接的建立,也就是说,当隔离网闸与外部的主机连接时,它就必须断开与内部主机的连接;反之,当隔离网闸与内部主机相连接时,就必须断开与外部主机的连接,必须确保专用网络、公用网络不能同时连接在隔离网闸上。数据“摆渡”的机制将实现原始数据在存储介质中的存储和转发。

在网络的第七层中,隔离网闸将IP数据包转换成原始数据后,通过“摆渡文件”来传送原始数据。同时,隔离网闸不允许通过任何形式的信息传输命令、数据包,甚至TCP/IP协议。

2.2简述双网隔离技术的功能

内外网隔离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专用网和公用网之间的数据交换,从内外网共享的数据类型以及速度的需要出发,总结了几个内外网隔离技术的功能。

能够进行文件交换,就是说,用户不仅可以在专用网络的服务器上进行实时或是定时的单向或者双向的文件隔离交换,还可以在公用网络的服务器上进行这些操作。能够进行邮件交换。因为内外网的邮件服务器之间进行了邮件隔离交换,所以用户可以安全地收发邮件。能够进行安全浏览,并且支持非透明以及透明模式的安全上网。还有就是能够防护病毒。该技术可以检查交换的数据中是否存在病毒,从而及时防止用户遭受未知或者已知病毒的攻击。能够通过用户名、口令等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3内外网隔离状态下的办公解决方案

3.1安全接入体系

终端加固指的是通过设置硬件密码来对终端的安全进行加固,从而更加安全地控制终端计算的环境、网络访问以及信息资源。信道加密则是指采用加密算法对从移动终端传送到安全隔离区端(或者反向)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专用网的数据以及信息能够保持它们的完整性以及机密性,同时,该加密信道应该是建立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VPN专线中的。安全隔离区与移动终端接入的不同设备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是通过认证接入来实现的,只有合法的身份证书才能通过身份验证,并且将移动终端接入安全隔离区中。访问控制则是控制只有已授权的移动终端才能访问专用网的数据信息资源,除此之外,还必须阻断可能出现的异常访问。网闸隔离非常好地实现了专用网与公用网之间的隔离,对内网中输入、输出的信息、数据进行协议剥夺和内容过滤。

双网隔离技术中对安全性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采用的是专用安全协议、通信硬件、加密验证机制及提取、鉴别和认证应用层数据的技术,以此来阻断专用网和公用网之间的直接网络协议连接,除此之外,对内外网之间的通信设置了严格的内容过滤、身份验证、安全审计等等的安全防护机制,以确保内外网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同时,避免出现因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自身的漏洞携带来的风险。

3.2采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解决双网隔离下的邮件转发

3.2.1虚拟专用网络

在公用网络上创建专用网络的技术就是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简称VPN)技术。具体来说,VPN实际上是远程访问技术,在公用网络的传输链路上创建专用网络。一个机构要构建自己的VPN就必须为它的每一个场所购买专门的硬件和软件,并进行配置,使每一个场所的VPN系统都知道其他场所的地址。

VPN是通过IP隧道技术实现的。IP隧道技术就是先对专用网不同网点之间需要传送的内部数据报加密后,再通过因特网的隧道,最后将数据报传送到目的网点。

3.2.2具体实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VPN的技术也日渐成熟,同时还发展了更多的种类。因此,我们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利用SSLVPN来实现双网隔离状态下的移动办公。如果用户采用SSLVPN一些应用,就能避免专用网服务器直接连接在公用网上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如果外出时,用户需要连接公司内部的专用网络,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打开网页完成SSLVPN的登录,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安全隧道。这些操作就和登录网银、支付宝一样特别容易上手。因为SSL协议在网络协议中的安全等级较高,所以现在的网上银行一般都是采用SSL协议对数据传输的安全进行保护,同时,采用标准的AES、RC4等加密算法来加密数据的传输过程和内容,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3移动办公网络组网方案

从移动办公安全体系架构出发,建立一个以内外网隔离技术为基础的端到端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该方案中将办公网络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外网、内网、安全隔离区。

整个隔离区设置了IPS、审计安全、评估鉴别、身份认证等有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且,连接移动终端与专用网之前需要防护相应的安全。除此之外,网络隔离技术的相关设备已经从物理链路上断开了专用网和公用网之间的直接连接。因此,网络隔离区足够解决有关移动办公的安全问题,也能保证内网的信息资源遭到非法窃取。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路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并且B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为了确保企业的应用系统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不被泄露,也为了避免遭受外网对企业内部网络的攻击,必须采用内外网隔离技术。而在内网隔离状态下,引入VPN或者采用移动办公网络组网的方案都可以使得办公的数据、信息能够安全地传递。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范文篇12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用户在网络上的信息以及相关利益进行保护;从狭义上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和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保护,不让这些设备和信息遭到任何形式的破坏、更改或泄露,同时还要保障计算机系统在正常运行中不会出现网络服务中断。只有保证计算机网络本身安全,计算机用户的相关利益才能有所保障。从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来看,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保密性。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密通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虽然保密性并不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唯一内容,但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密通信却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前提。

其二,安全协议。在安全协议的设计上,关键是要设计出安全的通信协议。设计安全的通信协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主要采用采用形式化方法、经验分析协议法和找漏洞的分析法来保证通信的安全。

其三,接入控制。主要是控制和设定计算机网络的接入权限。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非常的庞大复杂,目前在接入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主要用到的是加密技术。

2.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含义和内容的概括,可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计算机系统自身的漏洞以及人为使用方法的不当,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概括来讲,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问题。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没有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完美无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总是存在着一些难以察觉和弥补的系统漏洞。正是由于这些系统漏洞使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造成计算机网络用户大量的网络信息的泄露。另外,计算机系统程序在处理文件和同步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攻击者可以通过一个机会窗口在外部进行入侵,使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其次,计算机网络系统外部的问题。除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外,系统外部的问题也是破坏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这些外部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来自网络黑客的威胁和攻击。网络黑客对于网络知识都极为熟悉,而且他们往往会借助于各种先进的和软件工具来入侵计算机用户的网络。网络黑客往往也会找到网络系统中的漏斗来窃取计算机用户的网络信息。

其二是来自在计算机病毒的侵害。计算机病毒是令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波及范围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目前它以成为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的威胁。有些计算机病毒入侵到客户端后,往往会使用户的网络系统崩溃,系统和用户文件会大量丢失,有些计算机病毒有时甚至会损害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其三是来自间谍软件的威胁。现在网络黑客设计的间谍软件日益繁多,有些间谍软件拥有较强的攻击性,能窃取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存储的各种数据信息。还有些间谍软件能直接监视到计算机用户的网络行为,能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设置,这不仅给计算机用户的隐私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还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性能。再次,网络系统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除上述两种问题之外,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一方面,管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和疏漏往往会使网络系统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网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难免会对计算机的工作性能不能完全掌握,而且他们对于有些规则制度不是太熟悉,这往往会使计算机网络呈现出现错误,让用户信息无意间泄露。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的疏忽,有些工作人员会故意泄露网络信息。在经济社会中,有些网络信息管理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主动出卖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他们往往会泄露出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内的重要秘密,将计算机保密系统的文件和资料提高给别有用心的人,这显然会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原则

其一,适度安全原则。网络黑客泄露或滥用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对计算机用户的网络进行入侵和修改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面对的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与这些安全问题相关的内容称为适度安全问题。如前所述,现在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我所做的一些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都职能解决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因此,实现计算机网络的相对安全,我们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地进行,对具体的网络威胁进行具体的分析。也就是说,我们要要具体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因为缺乏安全性而产生的后果的损害程度然后再具体选择防范措施。

其二,高密级防护原则。很多计算机网络中安全信息系统在处理多密级信息之时,要严格遵循最高密级的防护原则,对不同密级的信息使用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

其三,授权最小化原则。授权最小化原则是针对两种情况来讲的。一方面,针对计算机网络中安全信息系统在建设规模上遵循最小化,即在一些单位和企业中,如果不是工作必须,则不可不可建设政务内网和内网的终端。另一方面,在信息访问权限的设计上也必须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对于某些工作,非必须悉知的专人,不拥有信息相关的访问权限。

其四,同步建设原则和严格把关原则。同步建设的原则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上同步规划安全信息系统和安全保密设施。严格把关的原则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过程中要落实进行安全保密的审查、审批和把关。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范例(12篇)

    - 阅0

    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范文篇1【关键词】双主体学习论;远程教育;知识管理;学习力在新的时期,远程教育的定位已不限于学历补偿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还包括满.....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例(3篇)

    - 阅0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篇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锻炼的主人。”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生.....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