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1

摘要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倡导鼓励人民参加体育运动,为祖国的新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制定各种措施,加强学校教育;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也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锻炼郑州居民

一、前言

(一)研究目的

缺乏运动是现代人容易患骨病及其他疾病的主要原因,为了弥补工作生活中运动的不足,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同时为了扩大全民健身的社会影响力,是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方案:制定全民健身日以及全民健身口号。

(二)研究意义

全民健身的发展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大众体育活动之中,从而增强人们的参与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学生体质,运动兴趣、体育终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各年龄阶段人民群众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我所要研究的课题要求,在新华书店、体育学院资料室以及全文电子期刊上查阅了大批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汲取了大量与课题的相关知识,为这次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访谈法

通过对郑州市街头人民群众的走访,为我解答了很多关于全民健身在郑州市的推广及开展现状调查研究的相关问题。以改进我在论文撰写中许多细节的不足之处。

3.问卷调查法

做好调查表后,在郑州街头走访期间,给被访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进程

1.全民健身的定义界定

关于全民健身定义的说法,截止到目前还没有明确权威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全民健身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全民健身是一种运动方式,二是全民健身指为了使人民身体健康,提高耐力、协调力不分男女老少,全国人民锻炼身体的活动。

2.郑州市居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及分析

郑州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情况根据调查问卷性别表现出是男性占大多数为58.4%,女性为43.6%,由此可知,男女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在性别上还有所差距;同样,在年龄上也存在差距,60岁以上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60%,18~35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少,占调查人数的18.8%,由以上分析、猜想可能原因如下:60岁以上郑州市居民大多数为退休居民,有较多的时g参加体育运动,丰富精神世界,消除了退休后的寂寞孤单,增加了人际交往,再加上60岁以上居民身体各器官机能都处于不断衰退阶段,该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强烈的以运动健身来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需求。而18~35岁大多处于学龄和刚步入社会工作阶段,相对来说疲于学习、工作,没有更多闲暇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3.郑州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

由调查得出郑州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跑步最多,游泳最少,其他运动项目所占比例基本相差不大,运动项目特点对比可以看出,散步、跑步项目相对其他项目来说受场地限制小;另外跑步、散步、武术等费用所需不大,而游泳则场地和资金要求。根据调查问卷看出各个年龄阶段都有跑步和散步的人,所以说跑步和散步在体育锻炼中比较普遍。而游泳主要人群分布在两个阶段,一是18岁以下的学生为主体,他们有父母的支持;二是36~59岁,这个阶段的居民一般工作稳定,有精力和资金去进行游泳锻炼运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全民健身运动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发达地区,居民的健身意识相对较强,而发展中地区相对较弱;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总的来说都存在学习或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健身场所匮乏等等因素。所以说,我国全民健身健身运动目标距离实现全民健身还有很大差距。

(二)建议

想要促进郑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目前我国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增加宣传力度,把全民健身的宣传做到位,然后真抓实干,从实际行动上支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并完成全民健身;其次政府要从根本上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增加经费投入,促使体育锻炼场所更加完善,给居民提供可以充分健身的场所、器材。另外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订郑州市全民健身监测系统,包括学校、社区、公司各年龄段体质测定和评价指标,可以更简便实用的抓好郑州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鼓励群众体育的开展,并能使郑州居民都能接受和参加。最后要抓全民健身的典型并以此为榜样,从根本上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广大人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进步,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适合郑州市实际情况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实事求是,是体育健身活动符合市情、因地制宜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牟顶红.广场全民健身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

[3]林昭绒,吴飞.城区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刘星.洛阳市全民健身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杨清华.全民健身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

[6]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科技行动计划[Z].2001.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2

提起新安县老井健身气功站点,新安县教体局、新安县凡是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人员都有所了解,洛阳市健身气功协会领导对他们的站点印象也很深。因为在农村群众们普遍存在健身意识淡薄,健身气功属于薄弱环节,一是站点不多,二来参与健身气功活动人员甚少,也没有配套的设施。

新安县老井村健身气功站点成立于2014年春,由从事摩托车修理行业的周天顺组建。在那时没有合适的场地,三五个人找个略微平展的地面凑合玩会儿就行,有时趁着公路边的人行道练练八段锦。附近村民看到后有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搞健身活动是城市里人的事,在农村练健身气功象开玩笑一样,更有甚者觉得他是在逞能。可老周不顾他们的讽刺与打击,他对队友们说:“咱们现在日子富裕了,城里人需要健身,咱们也需要健身。全民健身,是好事,既利国,又惠民,这是国策。虽然现在参加活动的人员少,只要咱们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参加活动的人自然会多。功法动作不会咱们慢慢学,我可以到县、市拜师学;买健身夤功法书照书学;我还要学会用电脑在网上看着学。练的时间长了,我认识的老师和功友们多了,我会把他们请来手把手的教大家学,我就不信学不会”。有了他的决心队员们学习健身气功的信心也足了,半年后他们的人员很快就发展到二十几人。这时,周天顺看到了一丝希望,队伍壮大了他深有自豪感。

2015年由于人员的增多,健身场地成为突出问题。他出面请求村委领导协调解决健身文化广场的场地和修建资金问题。村支书张钢军、村长周胜伟及村委研究决定解决资金问题,附近民营企业得知后也纷纷慷慨解囊你五百他一千给与支助,很快场地解决了,照明和其他配套设施随即安装到位。如今他们的场地可同时容纳一百多人进行习练健身气功。有了场地,周天顺的劲头更足了,他自费订阅了中国《健身气功》杂志;自购音响、投影;自制健身气功宣传横幅;筹措资金在网上购买30多套太极服及练习健身气功的配套物品,都免费发送给练习健身气功的村民们。他曾多次带上本站点的骨干人员和自己的老婆到市、县参加健身气功培训班学习。在老周的带动下,今年年初参加习练健身气功的村民已经增加到了50余人。县健身气功协会看到这个站点搞得有声有色,觉得需要从技术上给予扶持。今年8月20日县协会会长秦保民带领两位协会副会长及常委一行四人来到他们的站点,用近一星期的时间对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大舞、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六套功法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今年10月11日晚上,洛阳市健身气功协会副秘书长、竞赛部主任何瑞敏到新安查看健身气功站点管理及练功情况,看到这个站点有八十余位村民在练健身气功很高兴,对他的做法给予了赞扬和肯定。

现在老井村健身气功站点大部分村民已经学会健身气功八套功法。他们的练功队伍中有妯娌、兄弟、也有夫妻。在练功中他们尝到了甜头,胖人身体苗条了,中老年身体强壮了,夫妻俩有点小矛盾很快也和解了。村里喝酒、打牌的人少了,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邻村村民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有的从两三公里以外骑车也参与到了他们的练功队伍中。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1篇3

关键词:广播体操全民健身作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83-02

一、提高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中地位的认识

广播体操一直是学生体育的一个重要活动,同时也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当今,也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样,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多做广播体操,有助于身体血液流动,增强抵抗力,天气渐渐寒冷,还可以起到暖身的效果。现在的广播体操节数相比以前已经大大减少,它由预备姿势、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等8节动作组成。勤做广播体操,对身体有多种好处。目前使用的广播体操,每节操动作幅度大,可全面地促进人体各个部位的合理运动。全套体操对人体产生的运动的形成由低渐高,中间隔离的生理轨迹,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每节即刻心率基本在每分钟120~140次,为发展人的心脏的最佳负荷。全套动作的最大心率为每分钟140次,能对人体产生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具有较强的健身效果。整理运动后4分钟左右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研究和实验表明,锻炼者长期进行广播体操锻炼,可提高肌体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对增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成为锻炼者调整心态,放松神经,陶冶情绪的良好方法。不要小看广播体操这短短的几分钟,俗话说:“滴水穿石。”每天坚持锻炼几分钟,换来的是充满活力、健康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大家的广播体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希望各级学校能够重视起来,甚至能够让全民每天做广播体操,从而能够把广播体操做得更好。

因此,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增加,人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的认知也将越发深刻,将更自愿地、自觉地通过“体育投资”来谋求健康的体魄,通过体育锻炼这种特殊的积极性休息手段来消除疲劳,愉悦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这样靠我们大家的努力,把广播体操变成一个不是任务的任务,化被动为主动,让广播体操成为我们学生、社会全体人员强身健体的最好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全民健身并不等于全民都做广播体操,全民都做广播体操也不是全民健身的目标和要求,重要的是以推广广播体操为契机,在全体民众中树立注重健身、注重健康的思想。

二、重视广播体操对全民健身的作用

(一)广播体操对学生健康的好处

广播体操是学校每天学生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广播体操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知道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环境塑造人。其实学校大力开展广播体操活动会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播体操,同学们常称为课间操。为什么要在课间做操呢?从医学上讲,课间操是从人体生理卫生保健角度考虑。青少年是人体生理变化较大时期,人体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同学们上课是用眼看、用脑记、用心思考的学习过程。当人用脑时大脑血液就会明显增加,脑血流如果较长时间增加,人体其他各系统的血液就会相应减少。如果多系统组织较长时间血流减少,就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如果人体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坐位时,身体的相当一部分骨骼肌就会因长时间的紧张而出现疲劳。再加上学习用脑,身体其他组织血流相对减少,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学习时间的中间进行,其目的是:针对一段时间的学习用眼、用脑和一定时间的固定坐位,科学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做操,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一次调节。如:通过做操,促进人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可增加肢体血流量,使人体的血流重新分配,松弛大脑神经、调节用眼,减轻长时间的坐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又可以通过活动,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同时通过做操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对大脑保健、用眼卫生、调节视神经、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都大有好处。但学校仍有一部分同学做操马虎、应付,没有按标准动作做,全身肌肉、关节未达到运动锻炼效果,就谈不上通过课间操达到健康保健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对“做好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做操时间,认真、自觉“做好两操”,使做操真正起到应有的保健效果。

(二)广播体操对成人健康的好处

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顺应职工的健康需要,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的有力举措。“全民健身”活动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工作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调节劳动者的机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在一个工作日中,其机能状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上午工作开始时,10~30分钟的“工作入门期”;接着是保持较高效率的“高效稳定期”,此阶段约可持续100分钟;随后出现疲劳,进入“疲劳期”,生产效率逐步下降。下午情况类似,但“工作入门期”缩短,只有5~10分钟,“高效稳定期”一般持续60分钟,“疲劳期”出现较早。根据这一规律,组织职工开展广播体操、太极拳等活动,可有效地消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造成的疲劳,调整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以坐姿为主要工作形式的中年以上群体,有86%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疾病。社会上所谓“白领”人群中,眼睛近视率达50%以上。不少人尚未到中年,就早早挺起了“将军肚”。“三高”富贵病,也渐呈年轻化趋势。这些社会现象,向我们出示了黄牌,警示我们群众健身活动应当引起重视,是提到日程上的时候了。这使我们不由得怀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七、八十年代的成人广播体操。按照通常说法,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称为“体育人口”。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做一至二遍广播体操,做“体育人口”是大有希望的。关键还是对体育健身观念的认识问题。看似占用了一点时间,其实提高了工作效率;看似少干了一点工作,其实却可以使人有更长的时间干工作。要克服工作忙、压力大、条件差等借口,让被冷落的成人广播体操重新再热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体育人口”。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国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不仅指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还对指导我国群众如何进行体育实践,促进我国的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4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体育运动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是多民族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不容忽视。为此,笔者对民和农村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做了初步调查,为今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广泛、持续地开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笔者随机抽取部分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9份,有效率约为93.3%。研究方法。1、文献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和检索了有关农

村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2、问卷调查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部分问题编写了开放式问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4、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民和少数民族不仅拥有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而且也传承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其中许多体育项目甚至在现代体育中也具有着重要地位,如摔跤、篮球等已成为现代盛行的体育项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地区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经常参与健身锻炼的人数极少

大部分农民在闲暇时间,一般都会选择晒太阳、闲聊、看电视、打扑克、做针线等休闲活动,很少有人对健身活动感兴趣。调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农民极少,多数人都没有锻炼的习惯。・

(二)健身活动时间不足,健身方式单一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平时忙于农活和外出打工,锻炼时间多集中在农闲时间和重要的节假日。

(三)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匮乏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参加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的庭院和自然空地,乡村几乎没有标准田径场地,只有非标准的简易篮球场,健身器材几乎为零。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幕:某乡村小学门口,有一简易的篮球场(泥土地面),是该村唯一的运动场所。每当饭后,大人、小孩就齐聚在球场,几十个人哄抢一个补了又补的胶球……充分说明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健身

(四)自发组织为主,集体组织较少

调查数据显示,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农民中,有百分之五十为独自健身,节假日才参加县、乡、村组织的体育活动。而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较少,仅有50.2%的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更少,只有15.6%的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个别乡、村从来没有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

三、原因分析

基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滞后,自我健身意识淡薄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致使多数农民很难接受、理解科学的体育知识和国家体育政策,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程度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楚。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全民健身日。

(二)经济发展落后,无力投资健身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温饱问题勉强得到解决,农民没有更多的钱用于健身消费,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组织农民开展全民健身活

动。

(三)体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深人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县、乡设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县级设有文化体育事业管理局,乡镇设有文化站,但大多数文化站名存实亡,村级没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无专、兼职体育工作者,致使农村体育在许多地区存在着“盲点”。

(四)地理环境因素使健身基础设施难以优化配置・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

在首轮修志的体育篇章中,与竞技体育相对应,都有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的记述,包括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以及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等,笔者尚未看到有专门记述全民健身活动的。二轮修志,情况有所变化,如《建德市志》(1978~2005)体育编共设五章,第三章《群众体育》,含“职工体育”、“农村体育”、“中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社区体育”五节,第四章《全民健身》,含“全民健身网络”、“全民健身活动”、“国民体质监测”三节。河北省《正定县志》(1986~2005)体育章(章为一级篇目)群众体育节含“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四目,全民健身活动是和群众体育各项并列的。《泰安市志》(1985~2002)体育章群众体育节,也设了与“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并立的“全民体育健身”一目。《奉贤县续志》和《三门峡市志》(1991~2000)也设有全民健身活动的专目。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以及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有关。1995年,国务院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8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2009年,国务院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条例》是为全民健身立法,明确提出“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成为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重大举措和强大力量,可以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2010年,国务院又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在党的号召和国家大力推动下,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升温,成为改革开放年代人民群众参与度和热情极高的民生工程。2011年年前,贯彻《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全国经验交流活动在浙江宁海县举行,会议期间,首批20个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单位、全国30个全民健身工作特色突出的县市举行了四场专题交流会。种种迹象表明,群众体育正向全民健身活动转向。一些续修志书之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的记述,正是群众体育向全民健身转向、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的体现。

但是,就总体而言,续志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记述还是不够的,有的续志只字不提全民健身活动,有的只在群众体育里捎带记上几笔全民健身事项。这种记述上的忽视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不够普遍,亚健康群体有所扩大,青少年体质近些年持续下降是有所关联的。当然,全民健身活动与群众体育密切相关,它仍属广义群众体育范畴,记述群众体育必然连带记述全民健身的内容,有时很难把群众体育和健身活动区分开来。但是,全民健身活动与群众体育相比较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群众体育是针对某一群体开展体育活动而言,如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等,而全面健身活动是涵盖全体国民的。从运动项目来说,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项目远超群众体育活动的项目,有些群众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全民健身活动,比如举行乒乓球比赛,既可以说是群众体育项目,也可以说是全民健身活动。另如晨练、健走、健身长跑、打太极拳、扭秧歌、做操、踢毽子、舞狮子、耍龙灯、放风筝、漂流、拔河、爬楼梯、钓鱼、轮滑、冬泳,等等,都可以是全民健身活动,而不一定是群众体育。甚至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上下班,都可以说是健身活动,而不能说是群众体育项目。再从运动目的来看,群众体育以动员更多群众参与体育比赛为主,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主要为的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虽然也有比赛,但超越体能的竞赛意味不是很强。所以,专门记述全民健身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全民健身活动还是有许多内容需要记述的,比如,各地党和政府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领导,成立全民健身活动领导组织(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等),设立全民健身辅导站(点)和体育健身中心,建立全民健身指导员队伍,开展全民健身宣传周、宣传月活动,进行全民健身调研和国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体质测试,制订长期或年度全民健身规划、计划,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与全民健身有关的体育设施建设,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节和全民健身周,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等。续志再也不能忽视全民健身活动的记述了。

至于全民健身活动在体育编(篇)的篇目安排,由于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存在密切关系,很多情况下是难以区分的,以及从广义上全民健身活动仍属群众体育范畴,所以,单设章节目,或者含在群众体育里记述,都是可以的,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多内容是应充分记载而不可遗漏的。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6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山西省临汾市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健身途径以及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调查获取了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场所、目的、项目以及健身观念的原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针对临汾市群众体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能为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政府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群众体育现状对策健身意识

一、前言

群众体育是社会成员进行的以身体锻炼为形式,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目的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认识到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越来越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群众体育事业在全国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作为解决国民体质的主要形式,从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实现我国所确定的体育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应放在小城镇地区和农村。因此,对临汾市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临汾市平阳广场、鼓楼广场、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场等体育健身场所按随机原则抽取100名18岁以上公民。

选择上述地点进行发放问卷是由于这些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较多,社会层次广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以及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群众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己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并制定临汾市群众体育现状与对策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7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6.9%。

由于调查对象的流动性、随机性和老年人群的特殊性,此次调查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形式进行,对于填写问卷有困难的老年人群,由发放者协助其完成问卷,问卷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临汾市群众体育中体育人口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对体育人口制定的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3次及3次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并且运动的强度达到中等以上(即表现为微汗)。

由表1可以看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3次以上的人群占73.41%,只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每周很少参加锻炼;由表2群众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来看,有22.34%的体育参与者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足30分钟,有2.13%的体育参与者持续进行锻炼的时间超过90分钟,有50%的体育参与者每次锻炼的时间都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还有23.4%的人每次进行体育锻炼60―90分钟。

此次调查显示:有73.4%的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有77.7%的人每次持续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人的锻炼强度都在中等以上,综合此三项数据得出,临汾市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中体育人口高达73.4%。

(二)临汾市群众体育人群参与选择的项目调查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散步和跑步的人们在进行身体锻炼的首选项目,因为这二者比较简单易行,便于实际操作,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等条件的制约;羽毛球、毽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参与的人相对较少,原因是这些项目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对于个体群众而言,在实际的体育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制约;太极、跳操等项目存在其自身的技能特点,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由于体育知识、技能的局限性,参与此类运动项目的人群也很有限。

(三)临汾市群众体育场所和器材满足度的调查与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临汾市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和器材满足度很低,人们在体育锻炼时不能充分选择健身的方式和项目,这会大大削弱人们体育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制约。

(四)临汾市体育活动点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分析

体育活动点是人们集中进行体育健身的场所,它的好坏程度直接制约着群众体育的开展。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临汾市体育活动点最突出的问题的缺乏技术指导员,人们在健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科学的指导;其次是场地拥挤和数量不足,由此可能导致人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受到较大的限制,不利于群众体育的开展。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体育人口是衡量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临汾市体育人口的数量过半,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临汾市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人们参与的情况较好。

2.临汾市群众体育的相关体制还不够健全,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专门的组织和领导,群众体育的发展受到制约较大的作用。

3.临汾市群众体育在场地设施建设和器材的配备数量上有限,相对于临汾市的人口数量而言,场地和器材的配备不能够充分满足群众进行身体锻炼的需要,说明政府在群众体育建设上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资较少。

4.临汾市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方法缺乏科学性。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锻炼的过程中,仅凭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身体锻炼,缺乏科学性的指导。

(二)对策

1.政府可以努力总结群众体育开展以来的经验,建立并完善一套与临汾市群众体育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团体和组织的领导作用,使群众体育事业顺畅有序的发展。

2.群众体育中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不同规模的群众体育运动会,项目的设立应该是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效果明显、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运动项目。在群众体育项目的选择和引导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全民参与的宽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8-39.

[2]奚凤兰.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36-37.

[3]芦平生,朱忠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1-42.

[4]从群,吕伟.社区体育实地调查与分析[J].体育导刊.2007(7):68-70.

[5]阳焱.上海市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研.2008.29(3):56-61.

[6]岳君.影响城镇居民健身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48-51.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7

关键词: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

我国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发展进步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一直是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个高职院校近年来所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山西省高校招生计划来看,高职类院校招生人数超过每年高校招生总数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更要求相关部门要确保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事业落到实处。要培养良好的健身意识首先需要对现阶段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从起点出发,从根本上确保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形成自身良好健身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山西省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且学生选取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阅读有关的社会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心理学论、高等教育学等教材和专著,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现实需要,并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问卷的效度、信度进行了检验,进行实地发放和有效回收。

1.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有关内容进行检验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要分析和研究山西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首先需要大致了解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所列出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在所调查的部分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中,选择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量最少,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8.8%。大多数学生参加锻炼频率较低且毫无规律性,同时也很少进行主动锻炼。由此可以看来,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比较差,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学校和集体的压力下被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情况出现。

2.2对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从调查中发现,有413人(56.9%)觉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有好处,在所列举出的七因素中排名第三,而不吸烟饮酒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则排在前两位,认可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3.8%和65.9%,同时认为规律作息以及适当参加娱乐活动的人数也比较多。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体育锻炼是保证健康的最基本方式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3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全民健身的认识

我国现阶段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媒体的冲击下,青少年将更多的余暇时间用于多媒体娱乐,而几乎停止了户外的身体锻炼,青少年体质健康也逐年下降,因此,科学看待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表2中看到仍有91.9%的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全面健身计划未听说或不清楚,这与我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宗旨背道而驰,与我国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的宏伟目标也有较大出入。但是就目前来看,山西省高职院校对于全面健身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没有让学生真正把全民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去加以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

2.4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4中对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并且目标性极强。调查数据可以充分显示,现阶段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能够形成明确的认识,大多学生能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或者限于场地器材的不足而无法深刻感受到体育健身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娱乐感和幸福感,这部分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是极不稳定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少,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调,锻炼情况不理想。

(2)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全民健身的了解情况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说过全民健身,而不了解其内容。

(3)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状况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没有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还没有真正的享受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现状在总体上不乐观。

3.2建议

(1)各学校要逐步增加体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其次,要提升老师的理论授课水平,要求教师要将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全民健身内容结合起来。

(2)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讲授一些流行体育健身项目的参与方法与竞赛规则,让学生对于这些项目的陌生感逐渐消失,同时也增加对于这些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

(3)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不同项目的体育选修课程,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根据自己对于不同项目的兴趣自由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学校要积极招聘一些大众体育项目专长的体育老师,将类似于瑜伽、体育舞蹈、健身、自行车等近年来社会普及度很高的项目引进到学校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文静,陈建国.大学生运动健身现状的分析[J].决策管理,2008,21(6):11-12.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农民体育运动

1、前言

“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其中“奥运争光”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国民体质状况还比较落后,只有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强国之梦方能早日实现。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城镇目前已基本形成体育健身的热潮。但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9亿农民的体质没有得到发展,就不能说中华民族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对农民体育健身计划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有平原、丘陵、山区,与六个省相邻,生活习惯多样。同时,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计划能否落实,能否与其他省对农民健身计划的研究形成一个整体,直接影响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完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民。调查地区有:洛阳、信阳、平顶山、安阳、三门峡、濮阳、商丘、周口、开封等地。发放问卷有两种:一是针对农村生产队领导的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1份。二是针对农民个人的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46份。发放问卷的形式有实施走访并发放问卷和信函发放问卷两种。走访了部分县体委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农民对体育运动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有21人占8.53%的农民知道我国正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也知道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知道农业生产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交谈中发现,在8.53%的农民当中,大多数相对文化程度较高或爱读书看报。但是,这部分农民在整个农民队伍中只占少数。所以,要是农民对体育健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调查结果表明,有224人占总人数的91.05%的农民知道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但其中大部分农民把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混淆,认为平时的体力劳动已经代替了体育锻炼但是也有104人占46.42%的农民认为应该参加体育活动,这不完全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要活跃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太贫乏。在调查过程中,“你认为需要开展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吗?”这一问题,有221人占89.83%的透了赞同票;认为体育健身活动不仅仅是城市里人的事,农民也需要这种文化生活。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体育表现出很大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有的农民非常渴望参加体育活动,甚至有些年青人提出想跳健美操。也有的农民对体育漠不关心,有与否都无所谓。也有的认为,地里的农活已经能够使身体得到锻炼,何必再去锻炼?从农民对体育表现出复杂多样化的认知,可以发现,要想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件异常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3.2农村体育场地器材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不包括乡村学校)。据统计农村田径场根本不存在,也许田径运动距农民太遥远了。有49.7%生产队拥有篮球场地;但是篮球架大都是自制,场地是不平整的土地,甚至有的没有篮球圈或场地被占用。没有篮球场地的生产队占50.3%。从场地上看篮球运动在农村也算得上普及。5.8%的生产队有排球场,没有的占94.2%,有16.7%的生产队有乒乓球台,其中室内标准的占30%(大都是陈旧)。室外自制的占70%,这些大都是坐落在村委会。没有乒乓球台的占83.3%。占3%的生产队有单双杠(都是自制)。从农村场地器材情况可以看出,农村的体育活动基本没有开展起来。个别的农民借助学校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可是农村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和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否则无法进行。

3.3农民体育健身经费投资情况的调查分析

根据资料统计,每个生产队每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投资平均为3000/年。据实际情况分析,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有些不符。同时,可以看出,经济不发达地区生产队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另外,有些农村领导确实对全民健身生活不够重视。

针对农民个人来说,根据资料统计,农民在体育器材方面的投资平均每人30.5元/年,在体育运动服装方面的投资平均为每人18元/年、调查中发现,武术之乡(如温县一带农村)在武术器材的投入相对较大。调查发现,购买运动服装的农民一部分人是为了结实耐穿,劳动时方便。也可以说农民在体育服装方面的投资比统计的数字应该更少。农村在这方面投资很少的原因:一是农民对体育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体育活动的农村没有开展起来:二是农民还很贫穷。

3.4农民体育爱好及活动方式的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河南省农民的体育活动项目大都是:篮球、乒乓球、跑步、武术、中国象棋等。足球、排球在农村基本没有开展。在246位农民中,喜欢参与篮球活动者有87人,占35.36%。其中都是中、青年农民。喜欢参与乒乓球活动者有21人,占8.53%。其中大都是中、青年农民。喜欢参与武术活动者有39人,占15.85%,武术之乡的农民居多;其中青、中、老年都有,具有人员较固定的特点。爱好跑步的有25人,占10.16%,大都是中、老年农民,他们基本上是晨练。喜欢中国象棋者有95人,占38.61%,其中青、中、老年都有,中、老年较多。喜欢在电视上看体育节目的有115人,占46.74%,其中青年人居多。在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经常(即每周最少锻炼二次)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只有44人,占17.88%的农民选择了“是”。有202人,占82.12%的农民选择了“否”。所以从这个问题的数字上看,喜欢不能代替体育锻炼,真正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农民还是很少,搞好农民体育健身的工作还很艰巨。

4、结论与对策

从整个调查结果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情况不容乐观。

就其参加的人数、认识的深度、锻炼的时间、开展的项目、投入的经费,锻炼的效果、不同的地区、经济的发达、文化层次的高低等均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体育健身的开展城市郊区好于农村、平原好于山区、文化层次高的好于低的、领导重视好与不重视、富裕农村好于贫穷农村等。河南省农民在体育健身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困难较大、任务艰巨,若不抓紧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全民健身在河南省的实施。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一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体育知识不了解,认为生产劳动已经代替了体育锻炼,没有认识到体育能给农民带来身体的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造成农民主观上对体育运动没有主动性。其二是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经济发达地区具备这个条件。但偏远农村,有些农民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哪有经费去搞体育活动呢!其三,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没有体力和精力再去搞体育锻炼。其四,农村领导不重视,因为领导本身来自农民,对体育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都是农村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9

关键词:百强县;健身意识;体育锻炼;居民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K)7)03―0309―03

本课题作为区域性经济发展与体育发展的研究项目,目前尚未见到此类的研究成果。选择浙江省百强县作为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因其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已基本接近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为参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选择这类地区进行研究,对于探索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论上的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公布2003年全国百强县评比结果,对浙江省肖山、乐清、海宁等30个全国百强县居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咨询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30个全国百强县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行为、健身状况、体育消费、体育设施等诸多方面。本次调查发放问卷表为3000份(100份/县),共回收问卷表2943份,回收率98.10%;其中有效问卷2893份,有效率达96.43%。

2结果与分析

2.1性别、年龄、职业的基本构成本次调查的2893名居民中,男性为1613人,女性为1280人,分别占55.76%;和44.24%。其年龄分布为:20~30岁为l340人、占46.32%,31―35岁为465人、占16.07%,36―40岁为295人、占10.20%,41―45岁为151人、占5.22%,46―50岁为261人、占9.02%,51~55岁为190人、占6.57%,56~60岁为99人、占3.42%,60岁以上为92人占3.18%。城乡分布为:城市居民l550人,占53.58%;农村居民为1343人,占46.42%。人员分布为:员工52.64%,学生18.73%,其他人员13.14%,科技人员10.89%,公务员4.60%。

2.2居民健康和体育意识的认识状况1)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国民最为关心的事项是健康状况,人们把它远远高于对个人前途、工资收入、就业保障等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认为“没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在居民中只占了很少的部分为10.82%,而53.72%的居民则认为部分正确,只能称的上“亚健康”;认为“体育(投资)消费换来健康”理念占据一半人数,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前几年的调查数据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多数公民的共识。同时,认为控制和提高饮食质量的占67.06%,经常保证充足睡眠的占54.51%、有规律生活的占54.10%、适当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的占45.87%等,分别排在维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前四位。

2)在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10年时间,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只有16.59%的居民从未听说过;而更多的居民则认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主要应注重全民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占38.6l%,和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两者并重占46.49%;在健身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一栏中,认为由个人出资占19.88%,国家出资占13.72%,单位出资占11.51%,三者相结合占54.89%,这远远超出以往所看到调查结果;只有18.11%居民不喜欢、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的关注程度上,从不关注的人群只占10.34%。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社会在快速向前发展的结果,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它对于国民体质的增强具有无比重大的现实意义。

2.3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2.3.1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调查结果表明,参加健身锻炼的居民达2369人,占81.89%;从不参加锻炼为524人,占18.11%。比2000年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大样本问卷调查,居民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为45.6%以及全国平均数35%,百强县居民对体育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全国和浙江省平均水平。从参与人群结构来看,虽有很大的改观,但与全国呈现基本相同的特征,社会体育的工作重点仍然是中年人,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变“马鞍形”的体育人口结构,是浙江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今后一段时期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3.2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71.31%回答是“增强体质与健康”;其次分别为:消遣娱乐的为48.46%,改善情绪和修养的为36.99%,提高运动能力(32.32%),治疗疾病(30.83%),保持健美体型(25.99%)。调查发现,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增强体质,放松身体保持体型;身体年龄的不断递增,锻炼的目的将会不但改变。年龄越大(老年人),以增进健康、治疗疾病为目的比率分别上长18.9%和15.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同时也说明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体育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参与者的年龄与对体育功能的认知之间有相当大的关系。

2.3.3参加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因在调查影响参加体育活动或体育兴趣形成的外在因素中,学生时期对体育的爱好占据首位达40.82%。其次是:受同事与朋友的影响39.02%、受单位体育氛围影响29.91%、受家族成员的影响29.21%、受体育明星或体育名人的影响22.09%。因此,我们说学生时期体育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倡导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由为重要,使学生在学校能较好地掌握一至二个体育锻炼的项目始在必行。其次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和社区以及村、镇要形成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使全体居民积极参与进来,充分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作用,使其终身受益。

2.4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1)在分析百强县所有524人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发现缺乏余暇时间的占51.12%、没有场地设备的占35.57%、工作负担较重的占30.31%、没人指导的占29.62%、没兴趣的占27.24%、家庭负担较重的占24.71%等六项因素是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在城乡居民中存在共性的特征,即:以家务负担重和无兴趣为原因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而以工作负担重为原因的城市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男性因工作忙而不参加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因家务重而不锻炼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2)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

健身锻炼作为其中一种与健康有关的方式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居民平时最喜欢的几种余暇活动主要方式中,健身锻炼只位居第四,比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有所上升。其排位为:看电影、电视76.84%,旅游49.50%,阅读书报48.77%,健身锻炼42.36%,逛商场购物40.17%,活动28.24%,专业学习26.86%。这一排位,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了健身锻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但从客观上讲,休闲方式的增多,分流了一部分健身的人群,也是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之一。

2.5健身项目、场所、时间的选择状况

2.5.1健身项目的选择百强县居民在参与健身过程中其项目的选择上依次为:跑步(57:59%)、散步或快走(44.31%)、羽毛球(37.88%)、乒乓球(32.70%)、类(32.60%)、篮球(29.69%)、跳绳(24.88%)、健身操(23.99%)、游泳(21.33%)、地掷球和门球(20.74%)。不同年龄健身锻炼者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各不相同,本次调查近80%左右为中青年,该年龄段人群的特点主要喜欢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的项目来锻炼,这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但随着年龄的不断递增,人体机能的下降,人们在锻炼时会根据自身的年龄特征进行健身项目的从新选择和调整。除跑步、散步和快走首先之外,武术、健身操、民间舞蹈是比较受欢迎的项目。因此,从性别、年龄特征来看都有其共性:男性喜爱球类和跑步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喜爱健身操和民间舞蹈项目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参加球类和跑步锻炼的人群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而参加长走、武术的人员年龄增长而上升。

2.5.2健身场所的选择参与体育健身者依然以非经营性的体育场所为主。如:公园、广场(45.33%),公共的活动场所(43.24%),学校或单位不收费的运动场地(41.44%),社区空地(36.85%),公路、街道边(21.09%),其它(20.77%),自家庭院或室内(19.20%)。参与体育健身者去经营性的体育场所的人数占28.42%,位据第五;而更多的中、青年在项目的选择上着重其场地条件和硬件设施,如学校或单位的运动场地、收费的体育场馆是他们首选之处,约占55.36%和38.58%。部分中年和大部分老年人还是以公园(广场)、社区作为锻炼场所的人为最多达55.34%和48.12%。一方面各年龄段的消费意识和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年龄越大传统的勤俭节约思想越强,他们更多地去选择不花钱的锻炼场所,锻炼地点以家居为中心,以就近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浙江省重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有关,现已有100%的街道、60%的社区和12%的乡镇配置了全民健身路径,仅2003―2004两年兴建门球场地150个。调查还发现,目前更多的居民愿意走出家门到户外来参加健身锻炼,体验更多锻炼人群带来的乐趣与人际交流(除非雨、雪天或天气环境不适宜外出时),城乡居民选择健身苑点、全民健身路径点锻炼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2.5.3健身频度、时间和时段的选择体育锻炼的频度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和时段安排。在调查过程中每周参加1..2次锻炼的人数为最多达829人(34.99%)排列第一位,其他排列二至五位依次为:每周3~4次552人(23.30%),每天活动419人(17.69%),每月1~3次394人(16.63%),每周5次以上175人(7,39%)。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分布为:20~30min/次(39.76%),30~60min/次(28.83%),20min以下,次(20.05%),1~2h/次(11.36%)。从锻炼的时间段安排来看,不定时从事锻炼的人为最高(33.94%),其他时段依次为:晴晨(20.43%),下午(17.63%),傍晚(16.60%),晚上(6.22%),上午(5.18%)。由于年青人占的比重较大,其锻炼频度和时间等安排有其自身的特点:以每周1~2次,时间跨度20~60min,并且不定时安排最为普遍,可称的上“短平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周锻炼1~2次的比例显著下降,而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比例则明显提升;呈现出女性每周参加锻炼5次以上的比率比男性要高出10%。从性别、年龄特征来分析,女性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锻炼时间在30~60min的比例则高于女性;城市居民锻炼时间远比农村居民锻炼时间要长;老年人锻炼时间和次数远比中青年锻炼时间要长、次数多。

2.6体育消费状况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工资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否带动百强县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从本次实地调查结果来看,2004年30个百强县居民体育消费的人数占62.22%,其中消费金额在10元,月以上占76.44%。每月体育消费排在前三位分别为:50元/月以上(27.66%),小于10元/月(23.56%),11~20元,月(22.72%);其次为41~50元/月(11.06%),21~30元/月(8.44%),31~40元/月(6.57%)。人们消费的形式主要是:购买运动服装(62.06%),购买体育书报、杂志(43.00%),体育健身培训和门票(39.44%),购买体育(37.61%),体育运动附属消费(28.50%)。调查发现,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能力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的关系,两极差距较大,高学历文化程度的市民每月平均体育消费比低学历文化程度的人群每月平均体育消费高出几倍之多,这也与学历高者经济收入较高有关。因此,居民收入的增长对体育消费的投入起着直接的影响,当居民经济富裕起来的时候,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被催化和调动起来,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和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居民花钱买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3结论及建议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实施

国务院于1995年6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新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再次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通知》。党的十六大也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群众体育工作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把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望。

全民健身是一项要求大众积极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等相关制度。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到2015年提出的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国家教育部规定,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均应开设体育课,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均优于中小学,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同时,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多数学生将要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也分明确提出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其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可见,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1、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师资优势,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全民健身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众进行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制度也有专门规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18万左右,如果按照每1000名健身人群配备1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算,我国仅城市人口就需要24万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如果计算在内差距更大。与大众体育开展较好的日本等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在日本每2000名普通人群中就配置1位社会体育指导

者,以此来计算,中国在社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达到60万左右,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了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的更高目标。此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调查表明,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表现在数量少,而且在指导服务水平与质量上与国外很多国家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情况表现为:中国较高级别的部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量仅占所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20.3%,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到总量的79.7%。从教育水平来看,具备体育专业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仅为总量的30.1%。并且我国真正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绝大多数为兼职,很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系统专门的培训,一线指导人员没有取得等级认证者不少,缺乏科学与规范的管理、指导项目分类与分工不明晰、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尚不健全、指导者老年人居多等。这也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较好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普通高校每周应开设2学时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的课余活动时间,并设体育管理与教学部门,配备一定数量和相当学历的体育教师。据统计,我国高校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约有2万余人,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系),受过专业教育,有着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指导能力,这些专业人士能够成为大众健身的指导者、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从而补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此外,体育专业院校(系)本身具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能力,特别是体育专业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培训可直接获得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将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社会体育指导人才,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做出贡献。

2、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科研优势,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高校体育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科学研究,无论从科研人员的力量,科研设备来看都有很大优势。

全民健身也需要科学指导,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科学研究、信息等资源优势能为全民健身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能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健身项目的挖掘与创编、健身器械的开发与研究等方面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科研室、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可以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质测试工作,也可从中得到大量科研素材,在推动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同时,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3、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硬件设施优势,弥补全民健身场地不足

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必需,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专门建设了一批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和场地、设施、路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这些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代表提案中,很多代表就我国居民参与健身的场地设施提出议案,他们经过调查指出:我国专门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缺乏,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虽然国家在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以56.6%的速度在增长,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发展需要,目前仍有73.3%的社区健身人群在公路街道旁、自家庭院内、广场周边等场所参与体育锻炼,即便在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城市这一现象也较为严重,厦门仍有60.63%的居民住宅区没有专门用于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

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必须根据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建成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体育场地与设施,这些场地与设施主要用于高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队的训练,但从其利用率来看还不高,特别是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很多场地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这与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形成对比。因此,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其空闲时间向大众开放,能够弥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也能够提高其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收取费用,使学校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赋予高校体育新的任务

1、继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高校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成为社会全民健身中的一员,能否有健壮的体魄、能否继续自觉终生参加体育锻炼,在大学时期接受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仅被局限于学校之内,没有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密切联系起来,忽视学生走出校门的“体育”,因而,应树立学校体育在重视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让学生更多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健身兴趣、养成自觉参与健身习惯,树立其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被体育运动所吸引,享受健身的快乐,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从而产生兴趣,自觉不断终身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以全民健身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下,高校体育应完成由以运动教育为主向以健身教育为主的转化,过去那种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已不能适应全民健身的要求,难以达到健身的效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确立高校体育培养目标,实现社会目标导向,进行体育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学校体育效果的体现。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让学生更多地体味成功与快乐,并使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加生活化,降低体育教育内容中竞技化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大学接受的体育教育内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指导其健身。第三,转变以往重点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自我感受出发,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创造想象力,考核评价中淡化选拔、鉴别、标准,客观评价学生提高进步效果,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J].司法业务文选,2011,(20):2-9.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编写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牛伟,郝薇薇.论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2):84-85.

[4]鞠鑫涛.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13-14.

[5]陈学玲,祝瑞雪,杨文祥.全民健身在高校体育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120-122.

[6]李鸿.论全民健身与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09-111.

[7]孙晓琴,陈健.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6,216(12):170.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1篇11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对策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随机抽取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各专业10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获得有效数据9693组,其中男生4047组,女生5646组。

1.2研究方法

1.2.1测试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男生握力、女生仰卧起坐。测试人员均为受过统一培训的人员,测试的器材均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质检测器材,保证了测试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测试结束后利用《标准》系统的软件对各项测试结果进行分别评分。

1.2.2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文件,阅读了大量有关国内国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书籍、文摘,浏览了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等国内各大期刊网站,下载了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文章,为本文的完成提供前期的理论支持。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上海市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评价结果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上海市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合格率为78.46%,其中优秀率为1.98%,良好率为36.16%。而女生的总体合格率为86.32%高于男生的73.07%。但男生的优秀率高于女生,良好率和合格率均低于女生。

2.2上海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各项目测试结果

2.2.1身体形态水平

身高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情况及人体纵向高度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的重量和发育状况的一个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办高校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均值都超过了全国同龄的大学生,表明在身体形态发育方面就全国范围来看还是处于良好状况的。然而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32.8%的男生是正常体重,肥胖率竟然高达22.5%。这与现阶段学生不爱体育锻炼,不注意饮食,热衷于上网玩游戏,喜欢宅在寝室里有关。40.4%的女生达到正常体重,远远高于男生32.8%。但较低体重占41.8%超出正常体重的比值,肥胖率仅5.1%,这说明女生更在意自己的外在形态,但片面追求瘦身,造成营养不良和体重偏低,身体形态呈“豆芽菜”型发展。

2.2.2身体机能水平

肺活量是反映呼吸机能的指标,它与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发育密切相关。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测量复合指标之一,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比肺活量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肺功能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有氧耐力水平。统计显示,上海市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25.5%的人是不合格的,其中男生有29.9%不合格,超过女生的22.3%。良好及以上男生仅有27.3%,女生有32.9%优于男生。说明学生心肺功能有待加强,耐力项目的锻炼需要跟进。

2.2.3身体素质水平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上海市民办高校男大学生耐力跑1000米成绩总体处于“合格”水平,不及格的占到16%,这与学生心肺功能几年来均呈下降趋势有关,说明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缺乏耐力项目练习的强度。女生耐力项目800米的成绩要优于男生,良好率36.7%比男生高8.8%,不合格率为9.5%也要好于男生的16%。

立定跳远是反映人体下肢的爆发力的项目,从统计结果来看,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良好率为41.5%,远远高于女生的20.3%,说明男生在下肢力量和爆发力方面优于女生。不合格的男生为11%,女生为16%,所占比例仍然有点高。

握力是反映人体上肢绝对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握力越强说明人体上肢绝对力量越大。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握力总体还是处于“合格”水平占45.7%,不合格占10.9%,说明民办高校男生的上肢力量素质还是相对较弱。仰卧起坐是反映女生的肌肉柔韧素质以及腹肌力量素质的指标,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女生总体水平也是处于“合格”占47.8%,优秀、良好、不合格率也与男生握力接近。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总体处于“合格”水平,良好及优秀率人数较少。在身体形态方面,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均值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均值,但仅有32.8%的男生体重是正常的,有22.5%男生超重肥胖,说明男生身体形态发育不均衡,仅有少数人达到正常。女生有41.8%的人是较低体重,说明女生片面追求“骨感美”也使得身体形态发育不均衡。在呼吸系统、心血管机能方面,女生优于男生,但均有四分之一的男生和女生肺活量达不到合格线,总体水平也勉强是“合格”。身体素质方面,男生的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素质都处于“合格”水平,但下肢爆发力处于“良好”水平。女生的耐力素质高于男生,下肢爆发力要远远落后男生,柔韧性素质方面和男生没有很大差异。

3.2建议

3.2.1合理利用现有场馆、体育设施,充实体育师资力量,充分调动体育骨干。

民办高校在场馆建设、体育设施的投入方面都落后于公办高校,体育师资结构两级分化严重,中坚力量缺乏。因此要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场馆和体育设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配置一些室外体育健身器材和场所。在体育师资方面再引进一些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对初级职称的教师进行培训,以期更好的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培养学生中的体育骨干和学生干部,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赛事,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

3.2.2根据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现阶段,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体质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中达到有效锻炼身体的目的是摆在各任课老师面前的问题。民办高校的学生好动、活泼但也懒散、组织纪律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体育理论和技巧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制定体育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做一次体育班长,带领组织全班的练习,既能锻炼组织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体育理论和技能的传授上也不能硬搬照套,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灵活运用,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变得活泼生动起来,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秋生.广州市民办高校学生与广东省及全国体质健康指标对比研究〔J〕.内江科技,2012,83:34-35.

[2]陈春平.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7,36:51-52.

[3]王岸新.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实践与探索,

[4]陈荣,余珏临.华东交大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6月第13卷第3期:89-93.

基金项目:

2012年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

对全民健身的看法范文篇12

摘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方面是落实贯彻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创新的重要任务。全民健身能够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确保群众的社会参与度,而且全民健身的覆盖之广,这也是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当前,全民健身体系的核心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决定全民健身的性质以及方向。本文探讨了全民健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及对策。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谐社会

一、全民健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单一,缺乏积极性

全民参与的健身公共体系是由政府为主导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一方面是服务中的组织工作者,另一方面又是生产者,将社会各个行业的力量聚集到服务的供给中。当前,国家对于组织政策的要求逐渐放宽,他们支持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社会建设。虽然我国的不少地区在引导群众力量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是与理想中的构建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不少地区在政府的推动中,不少公共体系成效显著,但是与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关乎民生的社会政策相比,全面健身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一些基层的政府机构对于全民健身表现出了相当的积极性,但是脱离实际。有些基层政府虽然在全民健身方面投入了不少力度,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水平,但是重视的程度不够,影响了健身的水平。

(二)理论认知不足,体系构建亟待完善

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在实施中,对于内涵以及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使得建设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拿我国的二线城市苏州来说,苏州公共服务体系的在于构建体育健身圈,苏州的全民服务体系包括健身组织、健身指导等活动,将公共服务融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一体化,当前的全民建设体系相对薄弱,而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城乡的融合,加强城乡的交流,转变观念。

(三)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全民健身包含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建设设施等几方面,这几方面目前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全民健身体系,其场地构建不足,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体育场馆的社会开放率远远达不到预计状态。从全民健身组织来看,人才的队伍构建数量不足,尚未发挥最好的组织功能,而健身体系方面的业务能力差别很大,尚未进行常态化的监督。从全民健身活动方面来看,若是过于重视全民健身活动,就需要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介,而当前的信息来源单一,需要构建好互动平台。

当前从全民健身管理来看,很多基层政府对于健身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的建设相对匮乏,整体素质不高。从健身的资金投入来看,财政拨款有限,经费多置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中。社会的参与程度不高,政策规范化文件不够,制度的不完善,组织的影响力不够,这些都影响了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

二、如何构建全面健身体系

(一)完善健身服务与保障体系

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构建服务体系的框架,加快建设体育设施,充分利用各类场所,弥补此前场地建设的不足,根据开放的对象一同参与管理。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帮助基层进行全民健身,缓解此前人才不足的情况,然后加大体育指导员的服务、培训力度,吸收有心参与社会服务的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以及物质支持,强化两者的交流学习。全面体系的构建需要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电台、报纸等途径,传播健身知识,及时健身信息,为各大健身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健身平台。

在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中,首先需要健全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健身组织机制,将健身中的各问题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中,将这项惠民工程与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相结合,推动健身事业的发展。其次,全民健身需要保证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通过社会各界的融资以及集资鼓励社会捐助,给予个人相关的税收优惠,及时发现公共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二)创新全民健身体系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需要政府的参与,将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的力量集合,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作用。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发挥企业的灵活性,重视全民健身组织活动的培养,及时进行自我完善,自我监督,构建多元化的健身体系。在健身体系的构建中,还需加强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将全民健身纳入政绩要求,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会各个平台进行宣传。

(三)促进城乡发展与建设

当前国家全民健身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于缺少城乡之间的交流融合。当前的城乡在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中缺乏必要的交流,而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推行城乡健身服务机会均等。首先需要保障城乡居民的权力均等,按照《宪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贯彻落实体育专项机会,同时加强地区全民建设的法规政策,使得城乡居民能够获得平等的健身权利。保证全民健身机会平等,统筹城乡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居民拥有交流的机会,加强信息活动等方面的互动交流,推进健身服务的均等,实现全面一体化健身。

三、结束语

全面健身体系的构建有关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与小康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构建全面的健身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体育活动参与热情,能够满足人们增长的健身需求,促进体育发展,扩大群众的竞技基础,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针对当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全民健身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志成.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4):75-80.

[2]房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路径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5):44-4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数字乡村背景范例(12篇)

    - 阅0

    数字乡村背景范文1篇1关键词:新时期背景;农村文化;发展趋势一、新时期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由于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范例(3篇)

    - 阅0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范文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