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的发展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1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规划;宽带高速网络;遥感技术

Abstract:Inthe"EleventhFive-Year"period,China'smanycitiesintheconstructionofdigitalcitieshaveachievedfruitfulresults.Therefore,itshouldbeamorelong-termvisionandpragmaticapproachtothedigitalcityembodiedintheplanningandmanagementoftechnologytogo,suchaseco-governance,urbanroadtransport,urbanpublicsafety.Inthispaper,"DigitalCity"and"digitalcityplanning"concepthasdefinedtheresearchadvancesintheanalysis,basedontherealizationofthemainstudy"DigitalCity"ofkeytechnologies.

Keywords:DigitalCity;urbanplanning;broadbandhigh-speednetwork;remotesensing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字地球的概念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0世纪末提出后,就引起了各个国家的热切关注与研究。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建设信息社会和实现社会信息化为战略目标,以信息基础建设为主导发展本地信息产业,构筑数字化区域和数字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对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和一些技术经验,数字城市已经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率和水平,既是建设现代化都市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1.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规划

“数字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一系列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数字城市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技术系统,即将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与以GI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数字地图为基础,集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统计等信息来描述城市空间的丰富内涵,为规划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未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物质、社会、环境空间一体化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安排。数字城市规划的发展还依赖于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不断革新和其支撑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而且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冲击最突出最直接的是数字城市的建设,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是整全设施、优化配置、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满足人民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符合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的经济生活现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城市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目前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早启动、早规划比晚启动、晚规划要好。要抓住网络资源与数据资源共享与互联这两个核心环节,作好规划,解决政策、标准和设计问题,先起动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力争由数字城市的项目养数字城市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在这种情景下泰兴规划局的领导顺势而上建设了泰兴市规划一套图系统。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信息化每个新阶段的到来,总是与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紧密相关。数字城市就是城市的信息化,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下面就支撑数字城市并引发数字城市出现的关键技术做以下论述。

3.1“3s”技术集成系统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一体化数据管理

“3s”即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的集成管理模式、数据模型、设计和发展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以实现图像、图形、属性和GPS定位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为“3s”的集成处理以及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视觉、数字影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遥感影像提取测量对象的数字化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技术。如利用模式识别代替人工观测、实现框标的自动识别、同名影像的自动配准、人工建筑物的自动识别等,可以最终实现摄影测量与遥感制图的全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则可以进行自动化空中三角测量和制图,实现从数字影像自动重建空间物体的三维表面。

3.2虚拟地理信息系统

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作为一种专门以地球系统为对象的虚拟现实技术,VR—GIS的基本特征是:(1)对现实的地理区域有非常真实的表达;(2)用户在所选择的地理带内外自由移动;(3)地理带三维数据库的标准GIS功能;(4)可视化功能必须是用户接口的自然的整体部分。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已成为公认的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是指运行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效果的可交互的、动态的世界。虚拟仿真技术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结合,促进城市的规划、决策和科学管理。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信息资源,而且也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技术手段。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此提供了一个基础。

3.3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

数字城市的大量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构建、管理和维护,要实现数据的共享,进行无缝互操作就必须通过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和万维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不同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共享,把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规模巨大、形式统一的网络数据库。要传输海量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宽带网络便成为数字城市是否能走向实用的关键。

3.4海量存储技术

数字城市涉及的数据巨大而浩瀚,它不仅有空间数据,而且有非空间数据,同时运行着数以万计的处理进程以及大容量传输通讯要求的海量信息系统。这些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结构复杂并且数量十分庞大。因此,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高效地存取、运算和传输,是实现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3.5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数据共享在技术上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有不少行业的管理部门正在进行本行业标准信息代码的编制工作,这些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将极大地促进当地GIS的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需要政策和行政协调与基于网络的、以城市空间信息的管理、开发、处理、应用为目标的技术系统,需要开放、集成、合作的标准和规范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

3.6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三维可视化是信息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通过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为分析和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展现了新的视野,也有助于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信息,实现城市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关键在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人工智能、电子等科学技术,来营造一个使人感觉置身于真正的现实世界中的环境,可以作为实现数字城市规划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存在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形体、手势或口令等进行多重感知,还可以动态显示,为人类观察自然、欣赏景观等各种实体对象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4.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其正在成为全球贸易、投资、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数字城市,对传统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环境治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三维电子商务、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在当下数字城市面临着复杂的建设背景。需要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的各种发展因素,尤其是基于科技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影响,要做到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数字城市涉及到经济社会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项社会改造工程。总之,数字城市系统是时展的产物,也是解决城市规划管理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

结语

随着数字城市的推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工作,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理念,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赵燕霞;姚敏.数字城市的基本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0.

[2]辛海强;刘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方案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2008.

[3]张军,徐肇忠.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

就国内当前城市建设档案的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及其有关软件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应用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国内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开展,这就意味着,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为此,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应用工作。

一、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应用现状

就当前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的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1.技术问题。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包括了数字信息失真、长期存取等问题,一般光盘保存时间约为30年,磁盘保存时间约为3~5年,加之温度、硬件配置、计算机语言转换、储存格式等问题,都增加了档案的存取难度。2.标准化问题。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应用要求要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本身就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需要相应的约束标准。但事实上,当前国内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方面还缺乏标准性,如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标准衔接不完善等。3.人员素质问题。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缺乏高技术人才,特别是城市建设档案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4.系统安全问题。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主要是借助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当前计算机系统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计算机病毒、黑客侵袭等。

二、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应用对策

(一)优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技术水平。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技术水平的优化实际上就是城市建设档案数字的集成化管理,创建一个实时监控系统,对城市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生产、加工等全部流程进行监控,实现各种技术间的有效衔接。通过集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数据交换、网络安全、数据远程访问等多种技术,把分散在各个载体和区域位置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中的作用。

(二)强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建设是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为此,必须要强化标准化有关工作,为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提供依据。就当前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的标准化有关工作来看,归纳起来有信息化标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规范两种。就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而言,应强化如下工作: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安全、网站管理、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的格式标准等。就数字化档案的规范性管理而言,应强化如下工作:档案接收标准、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充分应用,实现应用过程中的便捷高效管理、顺利高效接收和信息资源共享。

(三)强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的队伍建设。城市建设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全面展开现有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主要培训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如聘请有关专业人士开座谈会,给工作人员传授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给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也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严格依照有关制度和标准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

(四)落实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上文已指出当前计算机系统还存在计算机病毒、黑客侵袭等安全问题,要有效防范病毒与黑客侵袭可以落实如下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如金山毒霸、瑞星等;安装安全辅助软件,如金山卫士、360安全卫士等;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定期安装安全补丁;设置系统登录密码;安装防火墙等。此外,计算机用户也要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不乱进网站、不随意泄露密码、定期清理计算机、定期杀毒等。这样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对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应用与发展会有保障作用。

三、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将会呈现出以下6种发展趋势:1.逐渐完善城市建设档案馆藏档案的数字化。2.逐渐完善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的接收与管理。3.逐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设档案数据库,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信息与服务,并将各地的优秀历史和文化传统传承下去。4.创建真正的具备高效率的数字化城市建设档案馆,实现多个城市多个档案馆的互通互用。5.逐渐步入专业特色的发展轨道,面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与利用服务。6.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的加工时间将会逐渐缩短,档案信息的利用时效性将逐渐增加。从信息的加工到检索再到利用用时短,而且提供的信息准确性和全面性很高,需求者可以借助解读档案形式实现信息的调阅,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

城市的管理水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相符合,它必将成为当下城市管理者的理想之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达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的目的。而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一种借助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处理对社会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利益有直接影响的城市公共问题,以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及管理体制革新的管理方式,它的出现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鉴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升高,城市管理问题也接二连三的涌现。由于城市管理问题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然无法适用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呼吁城市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可借助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完成对管理目标空间上及时间上的精准定位,缩减巡查及处置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推动节约型城市的发展。由此可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推行对于城市管理方法、技术的创新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下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公共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特别低

就我国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而言,它们所具有的职能重叠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公共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其二,机构改革不彻底;其三,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其四,基础机构认识不正确;其五,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等。

(二)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

事实上,我国城市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基层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却特别低,同时各机构间还存在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抑或仅有特别有限的可利用专项资金。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都知道:信息化建设除了开展项目时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外,还应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的更新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所以政府的投入及支持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此外,我国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一现状也给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阻碍。

(三)数字资源未进行统一的规划,未实施相应的整合

城市数字化属于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其信息量特别大,同时其信息也来自许多部门,因此其信息整合的任务便特别繁重,当然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比方说软件、人才及服务等等。现实生活中,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机构在实际管理时均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信息化建设的现象,尤其是市政、交通及公安等机构,创建了诸多面向行业主管机构的纵向信息项目,此类信息化项目均由机构自主决策,各机构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终便导致了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缺少应有的共享机构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局面出现。

(四)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

众所周知,公众需求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的情况,就算是基础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组织,其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也亟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政府机构受强化管理、弱化服务意识影响特别深的原因造成的。

三、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数字化城市管理所牵涉的内容特别多,它不但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各政府机构,同时还涉及了人员及职能的整合。完备的体系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序开展,政府理应统一牵头,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鉴于搞好数字规划系数字化城市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其也属于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城市管理者理应展开统一规划,解决管理及标准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推动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城市公共机构职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

为了促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城市各公共机构不但应改掉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及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足,同时还应优化机构自身职能的划分,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关部门理应以数字化城市政府机构为着眼点,优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性质及职能,促进机构管理层次扁平化,优化对外服务窗口,促进机构人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强化城市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促进其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群众满意系数字化公共机构服务管理理念的重心,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均应围绕群众满意度展开。鉴于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出的审美、服务及产品等诸多需求,所以,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理应于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及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群众服务管理,明确关键服务管理策略,并借助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群众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进自身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城市管理团队信息素质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

数字城市并非仅牵涉技术及工程,它属于一个兼容性特别强的概念,主要涉及如下领域:其一,技术;其二,管理;其三,人文;其四,经济。数字城市建设并非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备的简单堆砌,它更重视体制的改革及机制的改革,以对现行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及行政流程展开重组及再造,让它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更好地运转,所以管理团队的信息素质建设所具有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者还应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行信息化要求为依据组织及协调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给予业务工作应有的重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1篇4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信息化正在成为城市一切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城市成了推进城市信息化的标志性工程,这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家的信息化催生数字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呼唤数字城市,这是需求牵引;就技术背景而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数字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这是技术推动。数字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实践表明,数字城市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开拓地理信息产业新领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改变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一,信息获取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更新慢,导致“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脱节;其二,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薄弱,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之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其三,智能化程度差,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有系统但不好用,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怎样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对城市的实时感知和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无缝连接的问题,怎样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和增强智能服务的能力,怎样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和实现协同工作,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数字城市”往何处去?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全社会的心声。

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目前,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城市依托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已投入使用,东部沿海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规划也纷纷推出,这就涉及到智慧城市的理念、特点及其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或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这就必须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无缝连接,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句话[3],即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协同运行、智能服务和激励创新。这6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现实城市的全面、综合透彻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实时感测,就不可能有面向现实城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没有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的全面互联并实现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和存储,就不可能发挥透彻感知的后续作用;没有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数据服务,信息共享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基于网格环境的城市各个要素、单元和系统及其参与者的组织和高效的协同运行,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没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智能服务模式,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没有激励创新机制,就不可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技和业务创新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验平台,也就不可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两者一脉相承。数字城市是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这里,使用“演化”一词是采用隐喻方法,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隐喻数字城市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存在物)的“数字空间”,而智慧城市则可视为“数字城市”的“智能空间”,其科学目标是实现由数字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现实物理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从工程角度看,“现实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属于工程活动的范畴,由“现实城市”工程到“数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质上是工程演化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与工程演化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数字城市是数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数字化是基础,智慧化是灵魂。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建设好了数字城市才能建设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称之谓智慧数字城市[5]。

3数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由智慧基础设施层、智慧服务公共支撑层、智慧服务层和智慧服务应用层等组成。图1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可知,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个关键技术。

3.1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实时获取现实城市各类信息的基础。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传感器网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连接被植入城市物体和运行信息系统的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获取的感知、感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并存储管理。没有实时、动态的现实城市的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网络与传感技术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平台,对上提供虚拟支撑,包括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并将其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务。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你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

3.3网格技术网格(Grid)指第三代Internet,或下一代web。不同于Internet和web,Grid的特点是:资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分布性、更复杂的异构性;共享更具目的性,引入了虚拟组织(VirtureOrigion,VO)的概念,而且具有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对于智慧城市而言,网格技术主要解决4个问题:其一,系统集成,指已建(或历史遗留)分布异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网格化集成,实现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其二,信息整合,指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同化,从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无缝连接的一致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其三,资源共享,指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即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如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KaaS(知识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等;其四,协同工作,指网格上多个节点协同运行,共同解决城市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可以肯定地说,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云计算和网格等技术的发展必将让城市更加智慧。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城市;实施策略;模式研究;思考

前言:据了解,我国的数字城市的实施计划还不全面,实施技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强化实施手段,对数字城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城市的信息全面化,从而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1数字城市的内涵

数字城市相对而言就是信息化的城市发展,随着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对城市建设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对城市进行规划,通过网络的传播速度从而实现城市的三维立体化发展。数字城市的发展实现了人与地理的和谐统一,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理念共同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就是对城市的货币流通速度、人们的交流方式、物品的流通方式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了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因此,通过信息化的城市发展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节约城市的资源[1]。

1.1数字城市的发展特点

数字城市实现了居住与工作环境相融合的功能,数字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职业实现了在家办公的目标,同时,由于数字城市的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得到了普及,在进行召开会议的时候可以进行网络会议,也可以利用远程来强化信息化城市的发展,同时,数字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的交通也带来了便利,如:当今社会中各种交通软件的开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1.2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

数字城市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的城市建设由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因此,在信息化的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我国的城市建设由最初的农业社会发展成为工业社会,从工业化的城市建设转变为当今的信息化的城市,这期间转变的是对城市经济的主导方式的转变,在农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的是农业的经济,而在工业化的城市建设中重视的是对工业化的历程,然而,在当今的数字城市的建设中,信息将成为数字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建设。因此,要努力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从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带动国家网络技术的发展。

2数字城市的理论基础

数字城市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含了许多的学科理论知识,如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等学科,因此,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要要依据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论证,经过系统的、权威的理论进行检验,从而加强对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受信息化发展的制约,还受着科技、网络、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限制了数字城市的发展。

数字城市的发展是将城市系统工程理论、流动空间理论、信息化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城市循环理论相结合为一体的理论建设,从而构造出了数字城市理论的基础。

2.1城市系统工程理论的建设

城市系统工程理论是对城市工程方面的建设,在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论,因此,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就是对城市结构的掌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因此,就加大了城市系统工程理论的复杂性,为实现数字城市的发展,要将工程理论的建设落实到每一处城市建设当中,从而促进城市的信息化的进步。

2.2信息化理论

数字城市的实施就是对信息化的发展的肯定,因此,在对数字城市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的发展,将城市发展包含的信息完整的展现在网络化的平台中,为数字城市的发展构建一个新的平台。同时,由于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建设过程,需要城市的各个方面积极的配合,从而才能促进数字城市的和谐发展[2]。

3数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要满足人们当前生活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数字城市的实施指的是实现城市的信息化的管理,因此,数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对未来的生活加以保证,从而实现数字城市的发展。

3.1数字城市的实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数字城市的实施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便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城市的发展,因此,通过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将城市包含的所有的信息都展现了电脑上,方便了人们进行管理,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通过城市的信息化,将城市的气候、土壤成分、环境变化进行深刻的分析,从而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经过系统的分析,预防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3]。

3.2数字城市实施的重要性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离不开对数字城市的建设,因此,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就要积极的实施信息化的城市管理。努力发展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还有助于转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利用,方便了对城市的人员流通、资金流通的管理,为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带来了便利,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实施数字城市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结语:数字城市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为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要积极的发挥数字城市的作用,强化数字城市的发展手段,从而促进城市的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琦,刘纯波,承继成等.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19(1):32-36.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6

作为新经济时http://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我国665个城市中有260多个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标志着以数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各地共同关注并致力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根据各地城市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应信息时展趋势的城市化道路,是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现实抉择。

1数字城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1.1基本内涵

数字城市”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综合体现和整体目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实质就是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从广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高速。

从狭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ns)、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城市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包括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em)、城市三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商业、农业、林业、工矿企业、渔业、水利、金融、电讯、电力等我们所关心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城市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等。

1.2主要内容

实施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金融服务设施、工业服务设施、文教服务设施、安全应急设施、政府服务设施、规划管理设施、文教卫生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等;城市信息和交换共享化,包括数据通讯三网合一、网上分布式运算、网上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城市生活和管理网络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社会、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政务等。重点包括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等五个组成部分。

2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决策、服务民生等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建设数字城市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城市的区域和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而城市信息化将为全球化的实现和全球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2.2建设数字城市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城市建设和基础生活保障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城市现代化水平所能提供的优质生活。为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亟需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来承载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建设数字城市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性、可靠性、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依托数字城市这一信息平台,可以使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帮助决策者准确掌握城市资源、人口和环境状况,整合和优化各类城市资源,构建渗透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体系。

2.4建设数字城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今,数字城市建设已逐步成为一个地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而当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管理手段之落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城市是决策服务、管理服务和公众服务的有效工具,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管理维护成本,加快宜居城市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有效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3建设数字城市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目前,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探索和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3.1缺乏规划指导。就全国来看,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尚无总体框架,没有统一标准可依,缺乏通盘谋划和组织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对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盲目性,导致信息资源分散、无序,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3.2思想认识不足。有的地方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存在三重三轻”的错误倾向,即重平台建设、轻管理跟进;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效果;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甚至有的城市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不是注重实效用途的解决和发挥。

3.3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日常运行维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整体推进受到制约。

3.4部门协作不力。有的城市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运行管理机制,缺乏信息共享的机制,一些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缺乏沟通,采用各异的系统平台,不利于资源的科学配置。

3.5技术力量缺位。缺乏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规律和业务流程的研究和把握,信息获取、更新、管理、挖掘、整合、应用和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技术瓶颈,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一些城市的信息数据和服务内容不全,覆盖面不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转贴于http://

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和政策层面的,也有客观技术层面的,应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避免和改进。

4数字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构http://想

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涉及广泛、内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探索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4.1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城市已经就数字城市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要成立专家组,认真总结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具有统一标准的数字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实行一张图”进行强制性实施,指导和规范数字城市建设。比如,新加坡的《政府ict指导手册》、美国的《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韩国的《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日本的《电子政府构建计划》等,都对信息化应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性规划,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数字城市发展。

4.2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打破政府性投入的单一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数字城市建设,使之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一是完善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占股或bt(建设-回购)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或参与投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单位(个人)出资、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使用和受益的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筹集资金,依照政府的统一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接入数字城市运行网络统一管理。

4.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海量数据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利用是数字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这项工作,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与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和推广机构合作,对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行政及地下设施等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为数字城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并负责信息动态更新。其次,为了保证数字城市建设中先后开发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要强化数字城市的顶层设计。比如,英国政府基于政府资源的信息管理,了电子政府交互框架;德国政府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和体系架构”,针对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技术标准、开发过程、数据结构等进行规范。

4.4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在于应用,目的在于服务。首先,要充分整合现有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跨部门的一体化政府信息分享系统,有效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条块融合、共享共建的新局面,促进政务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各部门间的协同应用能力。其次,以数字城市系统为平台,建立涵盖城市规划、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绿化、房屋土地、市容环卫、城建监察管理等城市公共管理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依据,并直接服务民生,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类行政服务项目,详细了解城市的风土人情、医疗教育、餐饮食宿、购物娱乐、旅游景点等信息,充分享受电子政务和数字生活化带来的各种福利。第三,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信息子系统,实现中心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信息共享,以利于提高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置和实用效率。

4.5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抓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实现数字城市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成立统一对口的政府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协调、推进数字城市的各项工作,确保数字城市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运行均有章可循。第三,建立市、镇、村”分级管理机制,依托各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分级管理,适应精细化、动态化管理需要。第四,要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辟网上论坛、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让群众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意见和提议,并及时给予答复,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格局。

4.6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各类各级培训班,加强对本地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确保数字城市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数字城市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通过科教合作、招考等方式,引进一批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创新型、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三是以委托服务等方式,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人才,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智力支撑。

4.7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要做好政府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建立网络安全紧急反应以及处理机制,加强安全保密技术的自主开发,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的规范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居民个人账户和资料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应用城市一卡通”系统,服务内容可逐步覆盖数字城市系统的公共交通、燃气、自来水、电力、购物、医疗、物业等各个领域。该卡采用匿名方式,所以不会泄露身份,一旦遗失,可以迅速挂失并重新设定,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技术。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7

[关键字]数字城市;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应用,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城市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区域信息化的中心,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我国通信业、计算机业、广播电视业的传输、存储、处理技术全面实现数字化、各行各业都争先开展语音、视频、数据综合业务,竞相进人结合服务领域,并且出现了产业重组与兼并现象,形成了“数字会聚”、“三网融合”的趋势。随着宽带IP技术的发展,宽带IP网已成为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产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无缝网络,将改变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也将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数字城市背景分析

2.1社会背景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人类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空间科学技术以及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地观测系统(EOS)、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等重大计划的实施,人类对地球不同层面、不同现象的综合观测能力以及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应用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由此,1998年1月,美国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个全局性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l)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地处理地球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目标,目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建立数字城市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可操作性更高。所谓“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2.2技术背景

2.2.13S(RS、GIS、GPS)的技术背景

遥感技术(RS)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从空间或空中对城市进行观测的能力空前提高。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世界各国成功发射了5000余个各类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含侦察卫星)占总数的40%左右,居各类航天器之首。利用CCD阵列传感器,已获得分辨率高达1m的影像。成像光谱仪可以达到5-40nm的光谱分辨率。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获取全天候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近20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据国际高科技企业分析公司1994年的年报分析,全球GIS软件及相关服务的产值从1994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38亿美元。

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使定位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后处理扩展到实时定位与导航,其观测精度达到各种要求的精度,如从百米级发展到数米级,进一步发展到分米级、厘米级。

作为现代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测绘己经从传统的地面大地测量转移到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地测量,从航空摄影测量转向基于遥感的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从单一的地图制图转向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技术结构也从单一技术向“3S”集成技术、基于网络环境的“3S”运行体系发展。

2.2.2空间数据建设

构建数字城市需要数据。1994年,美国提出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计划即NSDI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它包含数字线划地形数据(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数据(DR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以及地名等数据库的建设。

2.2.3信息高速公路

数字城市的信息是可以并应当为公众所共享的。共享的基础设施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源于美国。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2月正式提出美国决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此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带动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形成高新企业群,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腾飞。

2.2.4互联网

1996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新一代Internet,即NGI实施计划。该计划由美国3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发起,其目标立足于当前Internet的TCP/IP协议。[摘要]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数字地球最基本的空间层次之一。数字城市是21世纪城市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和探讨了21世纪我国数字城市的体系架构及发展构想。

[关键字]数字城市;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应用,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城市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区域信息化的中心,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我国通信业、计算机业、广播电视业的传输、存储、处理技术全面实现数字化、各行各业都争先开展语音、视频、数据综合业务,竞相进人结合服务领域,并且出现了产业重组与兼并现象,形成了“数字会聚”、“三网融合”的趋势。随着宽带IP技术的发展,宽带IP网已成为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产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无缝网络,将改变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也将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数字城市背景分析

2.1社会背景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人类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空间科学技术以及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地观测系统(EOS)、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等重大计划的实施,人类对地球不同层面、不同现象的综合观测能力以及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应用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由此,1998年1月,美国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个全局性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l)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地处理地球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目标,目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建立数字城市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可操作性更高。所谓“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2.2技术背景

2.2.13S(RS、GIS、GPS)的技术背景

遥感技术(RS)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从空间或空中对城市进行观测的能力空前提高。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世界各国成功发射了5000余个各类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含侦察卫星)占总数的40%左右,居各类航天器之首。利用CCD阵列传感器,已获得分辨率高达1m的影像。成像光谱仪可以达到5-40nm的光谱分辨率。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获取全天候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近20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据国际高科技企业分析公司1994年的年报分析,全球GIS软件及相关服务的产值从1994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38亿美元。

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使定位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后处理扩展到实时定位与导航,其观测精度达到各种要求的精度,如从百米级发展到数米级,进一步发展到分米级、厘米级。

作为现代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测绘己经从传统的地面大地测量转移到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地测量,从航空摄影测量转向基于遥感的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从单一的地图制图转向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技术结构也从单一技术向“3S”集成技术、基于网络环境的“3S”运行体系发展。

2.2.2空间数据建设

构建数字城市需要数据。1994年,美国提出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计划即NSDI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它包含数字线划地形数据(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数据(DR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以及地名等数据库的建设。

2.2.3信息高速公路

数字城市的信息是可以并应当为公众所共享的。共享的基础设施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源于美国。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2月正式提出美国决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此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带动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形成高新企业群,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腾飞。

2.2.4互联网

1996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新一代Internet,即NGI实施计划。该计划由美国3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发起,其目标立足于当前Internet的TCP/IP协议。5.11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在城市各大医院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实现联网,建立城市各医院、各种专科、各种药品的检索、查询系统,诊治各种疑难病症的名医名药查询系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查询系统以及医药卫生数据库系统,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建立重大疫情监管预报信息系统。建立医疗专业人才数据库、病历数据库、药品和医疗器材信息库等、开展方便群众的网上预约、挂号、IC卡应用及远程会诊等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网上论断和医疗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药品的生产、销售管理,推进医药用品网上招标采购,增加采购的透明度,降低医疗开支,提高效率。

5.12宣传、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宣传、文化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历史年鉴、文化知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信息系统(网站),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闻领域信息化,在新闻领域的各个环节,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各报纸、电台的信息化同站,以适应未来的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5.13旅游、娱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建设好旅游娱乐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景点了解、交通、游览、旅游热线、食宿、安全、气象等信息服务系统;为丰富人们群众的积极生活方式,建立文娱、体育等同上查询、网上预定等业务和网上娱乐活动。

5.14各区县的区域信息化建设

各区、县信息化是我市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建立起区(县)、社区(乡)、街道(重点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虚拟专网(VPN)等先进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服务。各区、县的信息化建设应和全市各领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条块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和交叉采集信息资源,以减少浪费。

5.15社会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

努力实现社保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城市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的公用信信息资源网络。将全市医药、养老、失业。保险、卫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就业等信息资源和公用信息站点联网运行,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公共信息,逐渐深入到家庭信息化,为全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5.16推进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解决商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认证、安全支付、物流配送等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适合电子商务的信息网络,建设认证中心、密钥中心、支付网关、SDI中心,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随着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逐渐实现内外贯通的全过程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5.17综合统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是政府和社会的主要信息来源。要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在组织、制度、法律保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完善市、区(县)、乡三级统计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统计信息、资源的实时传递。汇集和处理,提高统计的质量和效率。

6数字城市描绘美好未来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始影响着城市与区域的未来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已开始进行了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北京设计了“数字北京”,并以中关村为试点大步推进;上海率先于全国提出了“信息港”概念,并逐步明确和细化外延与内涵;广州、重庆、深圳、厦门、中山等许多城市也都在加速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数字城市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字;城市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发展城市测绘技术的有利影响

数字城市指的是在城市测绘工程中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也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过程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的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并加以利用的过程高。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旧村改造项目的深入推进,城市测绘工作正进一步发展起来。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的也不断发展,对我国数字城市测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数字城市测绘工作模式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需要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数字城市测绘的相关问题,以对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性意见。

1.1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城市有一定的关系,较高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以及较快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对数字城市的发展有直接的作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各行业以及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事实上,数字城市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其他部门的集合,主要有: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国土资源、电信、消防、环保、防震减灾预测等方面内容。

信息集散与城市,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在城市进行集散,GIS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相关信息及时的进行更新,反应其变化,这就保证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1.2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测绘技术

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空间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该空间位置主要是指某些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地理位置,地图是其主要代表形式。城市测绘充分利用了各种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它的发展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提供及更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可以把城市测绘看作为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产业,成为建设与发展数字城市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业。

1.3数字城市与城市测绘技术

建设数字城市的前提和基础是具备良好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发展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保障,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空间数据,资源共享地理数据,让各行业各部门都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充分的进行共享与利用。近些年,随着3S测绘技术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不断的得到推广,也促进了城市测绘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起数字化的测绘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并且在不断的由传统的测绘想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城市测绘的作用,城市测绘成为城市设计与建设的根本保障和重要依托。

城市测绘的核心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生产与管理除了依据统一的标准之外,还需依据信息技术标准。它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城市测量控制网、数字高程模型、影像图、现状公用设施及相关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部分,是城市空间数据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字城市测绘模式和特点

数字城市的依托是海量的空间数据和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因此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其运作过程中需要社会各个相关行业部门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在城市测绘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优势条件,密切关注与研究数字城市的相关信息,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一个延伸,它与前两者一样,是一种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住房建设、城市中市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没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谈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和各行业提供统一实时或实时的、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

数字城市测绘模式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是其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特点。数字城市测绘目标在于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全面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因此,它涉及城市测绘的各个环节,而并不限于城市测绘工作本身,所以说这是一个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社会效益的有机整体。此外数字城市测绘工作呈现系统化趋势,它是从产品概念到最终产品的集成活动体,是一个功能系,这个系统正逐步向着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数字城市测绘模式

数字城市测绘的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拓展了城市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城市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城市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城市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应用与共享,将城市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3.1规范体系

空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数据源,因此,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城市测绘部门必须严把质量关,建立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机制,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承担起城市空间数据的及时采集、处理、加工和提供任务。

3.2明确方向

数字城市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城市测绘部门应当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政府组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

3.3大力推进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单位和承担基础测绘生产任务单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基础测绘项目经费,并实行专项管理及其一体化技术是数字城市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的研究与应用,通过GPS建立城市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为数字城市服务。

3.4及时更新

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市政测量、竣工测量、地籍测量以及遥感信息等各种手段,确保城市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标志的维护和有偿使用制度。

3.5做好组织

加强基础测绘部门的自身建设,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深加工,开拓基础测绘应用和服务的新领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程度,基础测绘单位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成基础测绘的保障和管理体系,从技术标准、人员素质、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尽快建立数字城市并形成新兴的地理信息产业积极创造条件。

4结束语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必须把握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要以城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充分利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凯.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N].中国测绘报,2008,(05).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9

关键词:数字城市;建设;初探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测绘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这对我国当前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改变、管理和体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测绘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正视自身情况,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实现科学定位,使其更好的融入到信息发展的浪潮中,使自身的发展更好的适应我国的基础测绘体系,维护好测绘队伍建设,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工艺、研究新方法、创新传统产品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积极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对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实现实时性的突破。城市的测绘工作应该从发展的全局出发,不应该只从建设的局部考虑,更应该注意城市建设公共领域的应用,实现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信息。只有实现基础测绘和城市建设之间的一体化,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测绘工作。

1数字城市建设与基础测绘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国家建设也在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城市则是实现数字国家的前提,对于数字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数字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共享的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物质城市按一定规则进行数字化重建,据此整体研究、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系统。广义的数字城市是指利用建设的宽带、多媒体等信息模式作为基础城市建设的平台。数字城市的建设为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为电子政府、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的建设、信息及时更新及技术提高提供了基础,对城市居民环境建设及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调查统计得知,全球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信息都和空间有关系,也就是说空间信息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核心,一旦失去了空间信息,数字化城市也就如空中楼阁一样,而空间的准确定位和空间信息的准确掌握都需要使用基础测绘。最近这几年,人们对于基础测绘的认识越来越深,测绘工具及测量方法都在不断的更新,使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使测绘效率不断提高,增强了使用数据的精度。

23S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GPS定位系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此种定位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其取得的应用效果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这种定位系统与导航通讯信息的结合更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种突破,是定位系统发展的里程碑。随着空间定位系统的发展,实现了从大陆、近海扩大到整个海洋空间及外部空间,这个过程中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转化从单位定点扩展到多点甚至是全局定位,也使定位测量的精度越来越准确,这就使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能够被应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RS定位系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种定位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多传感器等的特点。近几年,国外对于这种定位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遥感技术的使用,实现了遥感信息单一化向多样、多时化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多源数据的科学化整合,使定位技术更加的倾向于实地监测,特别是在对环境的监测上面更加依赖于计算机监测技术的应用,对于各种数据能够科学化的分析,进一步推动了监测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正从二维向多维动态以及网络方向发展。在技术方面,一个发展方向是基于Client/Server结构,即用户可在其终端上调用服务器上的数据和程序;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互联网络发展InternetGIS或Web-GIS,可以实现远程寻找所需要的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图形和图像,而且可以进行各种地理空间分析,这种发展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使GIS进一步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

总之,基础测绘工作正在形成以“3S”(GIS、GPS、RS)为核心技术、以“4D”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为技术产品以及与数字通信等公用工程设计技术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3基础测绘对数字城市建设的作用

要想建设数字城市,先要建起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它是其它各种专题信息系统的基础前提和有效载体。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是其他空间和社会经济信息定位、集成和交换的基础平台,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是其他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的基础,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集成地理信息标准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满足城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由数据集、管理服务软件和支撑环境三部分构成。

建立城市GIS基础平台离不开多尺度、多分辨率、各种不同比例尺的数字线划矢量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这些图像和资料的获取又都离不开基础测绘工作。数字线划矢量图(DLG)是数字城市基本图件的最主要形式,是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也是进行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城市建设与管理所使用的基本地形图比例尺主要有1:500、1:1000、1:2000、1:5000和1:10000等5种,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测绘各种相应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提供的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影像匹配技术以及多种高效、实用的测图模式,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小范围和局部的地图测绘与更新可以采用数字化测图技术,以保持城市图形资料的现势性、实时性。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建立数字城市的基础信息之一,是赖以构建城市三维景观和进行各种工程设计的基础信息。目前我国仅有约1/8的城市建立了一定范围的DEM,使用的格网尺寸为5m~25m,格网点高程精度为0.25m~1.2m。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具有自动大规模生产DEM、自动生成等高线等功能,可提高生成等高线的效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对中心投影的航空摄影像片进行纠正处理、消除了投影差的垂直投影的影像地图。由于它包含地表的各种原始信息,而且通过纠正处理,比例尺和相关位置是准确的,可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灾害防治以及军事等多种领域。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数字正射影像图相对于线划图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少得多,覆盖范围也很有限。所用片种包括黑白、彩红外和真彩色三种,主要用途是城市规划、土地调查、资源管理和更新地形图。目前,数字正射影像图在世界范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特别是随着1m分辨率卫星影像投入使用,以及影像识别和单像特征提取技术的进展,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进行正射影像纠正和镶嵌、影像修补、任意影像的无缝镶嵌,此外将数字正射影像图与数字高程模型叠加,可生成城市的三维景观图。

4结语

数字城市建设正在加快进行中。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测绘工作在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我国测绘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福海,禄丰年.3S测绘技术与数字地球[M].黑龙江: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城市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延伸,它和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一样,同样是一种战略目标,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通俗一点说,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数字城市以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海量空间数据为依托,需要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优势,关注与研究数字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

二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2.1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没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谈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和各行业提供统一实时或实时的、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

2.2城市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关联性,它主要表征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地形图,而城市测绘就是一个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专门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贮、更新和提供的产业,毫无疑问城市测绘是实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干产业,是建设数字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产业。

2.3城市测绘与数字城市

近年来,随着以“3S”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城市测绘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城市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发展数字城市必须首先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城市测绘部门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坐标、比例尺、图幅、图号、高程等)和信息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各类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测量等级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等)、影像图(各种比例尺的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现状公用设施(管线矢量图等)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构建了城市空间数据的框架,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三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3.1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没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谈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和各行业提供统一实时或实时的、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

3.2城市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关联性,它主要表征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地图,而城市测绘就是一个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专门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贮、更新和提供的产业,毫无疑问城市测绘是实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干产业,是建设数字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产业。

四城市测绘应如何把握数字城市提供的发展契机

数字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城市信息化进程,拓展了城市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城市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城市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城市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应用与共享,将城市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4.1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有效措施

数字城市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城市测绘部门应当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政府组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

4.2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

空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数据源,因此,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城市测绘部门必须严把质量关,建立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机制,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承担起城市空间数据的及时采集、处理、加工和提供任务。

4.3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单位和承担基础测绘生产任务单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基础测绘项目经费,并实行专项管理。

4.4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市政测量、竣工测量、地籍测量以及遥感信息等各种手段,确保城市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标志的维护和有偿使用制度。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而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城市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必须把握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要以城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充分利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06).

[2]李凌霞.数字城市与地理信息系统[J].洛阳大学学报,2002(04).

[3]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5).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篇11

关键词:基础测绘;数字城市;策略

中图分类号:TH761文献标识码:A

基础测绘是创建统一的测绘基准以及测绘系统,开展基础航空摄影,获得地理信息方面的遥感资料,测定并更新基本比例尺地图、数字化成品以及影像图,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而数字城市实际上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描述,主要是运用遥感、多媒体、遥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城市功能机制、基础设施实行自动收集,实行动态监测管理以及进行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城市规划与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城市环境,开展决策管理,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信息。基础测绘作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其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

1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1.1基础测绘服务于城市规划

基础测绘是进行城乡规划的前提之一,为城乡规划提供相关的保障。城市在进行整体规划时,需要掌握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规划决策需使用空间信息来定位,并且城市规划成果是体现在地形图上,但地形图仅为基础地理信息的单一元素。为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方面的数据,测绘部门需要将当前的基础地理信息当成基础,开展专题性质的数据分析,为进行专项规划研究和确立最终的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服务。

1.2基础测绘服务于城市防灾应急系统

切实利用好地理空间数据,创建城市防灾信息服务系统,创建空间信息和水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信息有效继承,并创建城市公共防灾体系。当城市出现灾害时,测绘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快速创建灾害信息集成立体系统,创建救灾专用地图,全方位满足抢险救灾、评估灾情、监测灾害等的需要,为灾区重建做出贡献。

2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运用策略

2.1明确数字城市发展方向,实时更新地理信息

数字城市是确保城市未来发展的系统性应用工程,负责基础测绘的部门需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投入到政府创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转变为核心力量,制定出发展规划并不断努力创造出新的成果。此外,还需要创建并及时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要切实利用好空间测量、市政测量、遥感信息以及竣工测量等方式,对数字城市的相关数据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更新,继续完善对测量标志的维护,并建立完善的有偿使用制度。

2.2推进“3S”技术及其一体化的运用力度

“3S”是创建在数字城市的重要的支撑技术,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运用好“3S技术”优点,进而形成并提供需要的信息处理、对地观测以及模拟分析能力。所以,基础测绘管理部门需要强化对“3S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力度,采用GIS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加以管理,完成基础地理信息创建和动态化的更新任务,经由GPS来构建城市管控网、利用RS快速收集数据,更新城市地理信息,更好为数字城市服务。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基础测绘人员提供的资料、测绘图件下开展的。如果测绘和规划实现脱节的话,既不能发挥好基础测绘人员对城市规划设计本身起到的参与性作用,还很难让规划设计人员明确客观信息,所以,对提升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益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最近几年来,获得和处理遥感数字图像技术不断进步,多光谱航空、数字化以及航天遥感在质量、费用以及信息量方面优势将更为显著。所以,需要将遥感信息当成是诚实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影像图件当作是规划成果背景影响,并积极吸纳遥感应用机构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通过强化对GIS空间信息查询、研究以及运用,能进一步增加规划设计的广度与深度。

2.3强化基础测绘部门建设

2.3.1做好基础测绘实施工作

强化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深加工力度,提升基础地理信息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开发基础测绘应用以及服务的新范围,强化技术标准、人员素养、新技术印记等的支持力度,来适应未来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为构建数字城市形成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帮助。此外,为了做好基础测绘工作,还需要定期对测绘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2.3.2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数字城市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源自空间地理信息。所以,城市基础测绘部门作为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基础测绘部门应该把握好质量关,创建基础空间数据管控机制,构建数字化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承担城市空间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任务,真正做好城市空间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需要基础测绘加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发展进程,加大对基础测绘的开发力度,使其实现全方位数字测绘,强化测绘人员专业技能素养的培养,并将当前的信息化资源与成果实现共享,明确数字城市发展方向,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推进“3S”技术及其一体化的运用力度,强化基础测绘部门建设,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打破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困境,实现共建与共享,实现发展新跨越,更好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海媛.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1(14).

数字城市的发展范文1篇12

一、推进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基本工作

截止6月30日,数字城管系统受理案件407863件,其中城管监督员上报357985件,监督员快捷上报38134件,公众投诉(打12319、110和12345转办、电视媒体曝光、报纸曝光、网站投诉、邮件举报、领导督办)11744件,立案406980件,结案352718件,结案率85.67%。与去年同期相比,数字城管系统受理案件增加了131.75%,其中城管监督员上报增加了142.49%,监督员快捷上报增加了63.09%,公众投诉(打12319、110和12345转办、电视媒体曝光、报纸曝光、网站投诉、邮件举报、领导督办)增加了139.28%。

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要求,现场核实核查媒体曝光案件484条,回复媒体曝光案件280条,完成农房违法搭建周报10期,回复纪委媒体曝光卫生问题处理情况报告12期共109条案件。

为了帮助各县(市)区和各专业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案件处置率和综合考核评分,我办时时对案件数据进行观测、分析,出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通过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上半年共有针对性的进行了50余次数据分析,为各县(市)区和各专业部门提高案件处置率和综合考核评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二)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展示“品质春城”形象

1、与信息港彩龙论坛联合开展第二个“3.19城市管理宣传日”活动。

今年3月19日,为了让市民充分了解数字城管,我办借助彩龙论坛网络平台组织10多名网民体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拉进了市民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距离,提高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的知名度。

2、《数字城市》杂志专题宣传数字城管工作。

从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杂志开辟了“数字百城”宣传栏目,5月,《数字城市》杂志周副主编一行赴实地采访,深入了解我市数字城管工作开展情况,在《数字城市》第六期上用了四分之三的版面进行刊登,展现了市作为全国数字城管试点城市真实面貌和国际化“品质春城”的良好形象。

(三)完成新考核指标修订工作并付诸实施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昆政发〔〕85号)的要求,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14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度假)区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为了使数字城管系统考核标准更科学、合理,真正体现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促进数字城管工作有效开展,我办积极协调各县(市)区,在充分征求各(县)市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市数字城管系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下发通知后,于5月份开始实行。

1、区域评价的评价指标(10项)

立案数结案率按期结案率按期派遣率

销账数媒体曝光案件数网站投诉案件数

返工数缓办数问题案件数

区级监督员上报案件数(针对郊县区考核)

2、专业部门评价的评价指标(6项)

结案率按期处置率返工数缓办数

媒体曝光案件数网站投诉案件数

(四)完善系统功能,为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供有力保障。

1、抽查功能

年初,为了提高案件结案率,个别区县存在工作人员把关不严,导致案件存在部分虚假结案问题,为了使系统统计数据客观、真实,考核结果公平、公正,提高数字城管系统的公信度,我办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增加了系统抽查功能,有效遏制了虚假结案问题,同时提高系统考核的真实性,使数字城管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2、挂账功能

因解决问题复杂、情节严重,需要综合协调多部门处理或已纳入规划,短期暂时不能进行正常结案处理的案件,我办在现有系统中增加了挂账功能,为各区处理此类案件的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五)搞好系统维护,推进系统优化升级

至12月底,系统总集成中标建设单位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系统的维护期限界满,去年经多方协调沟通,市级财政安排了100万元进行系统维护,要求进行公开招标。为保证年初至中标期间系统不发生任何问题,市数管办与天夏公司协商,要求按住建部标准对系统功能进行修订并将维护期延长至今年3月底。同时,成立技术保障中心,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经5月份公开招标,[!]已确定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市数字城管系统维护中标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县区数字城机构不明,负责工作的同志还是兼职、且人手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城工作的正常开展。

2、由于郊县区没有市级监督员,且部分县区未建立专职监督员队伍,上报案件数较少,仅靠每月组织人员检查两次进行考核,郊县区数字城管工作没有进入日常化管理,考核不太公平。

3、城管监督员的地位不明确,工作中时常与被监督者发生矛盾,今年已发生冲突事件10多起,存在一定危险性。

4、大部分区县未出台数字城管工作机制创新文件,辖区在城市综合管理案件处置力量建设上还较薄弱,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按期结案率。

5、新的考核标准执行后,各县区由于对标准把握不准,超期处置案件突出,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成绩有所下降。

6、部分辖区责任部门还没有纳入数字城管系统管理,出现扯皮现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强工作对接,推进数字城管编制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型城市综合管理的编制体制,市里已与编办对接,准备先调整数字城管工作职能,按工作需求设置相关内设处室,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推动今后的发展;

2、加强对接沟通,让上级理解增加市级监督员的必要性,推进郊县区市级监督员到位开展工作,借鉴协管员管理办法,确立起城管监督员在城市管理中的合法地位;

3、加强学习交流,吸取全国先进地区城市综合管理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进我市数字城管工作健康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例(12篇)

    - 阅0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1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趋势。从我国来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大中小城市和.....

    推进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范例(3篇)

    - 阅0

    推进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范文一、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强化预防和监督为重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健全以人为点.....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