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1

文/刘旦

【摘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考虑到老年住宅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养老地产成为当下中国众多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方向。本文在深入分析养老地产内涵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最后,在借鉴美国、日本养老社区开发经验基础上,从项目定位、项目选址、产品设计、价值链闭环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

关键词养老社区;国外经验;运营模式

【作者简介】刘旦,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在经济新常态以及住宅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养老地产成为众多地产企业实现业务转型的战略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可供全国化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养老社区是养老地产的特定形态与模式,也是养老地产市场的细分领域。受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大家族”观影响,我国老年人仍旧秉持在子辈和孙辈附近生活的“在家养老”观念,因此,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出发,集居住、养老、医疗、养生、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养老社区将是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本文拟就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养老地产内涵

(一)养老地产概念

目前,对于养老地产内涵国内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养老地产是地产和养老产业的复合,核心是服务,地产是嫁接服务的平台。养老地产具有四大属性,其中房地产属性是其根本属性,但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在物业形态上注重适老化改造;服务属性是核心属性,是养老地产的本质特征;养老地产还具有金融属性,本质上持有型地产最高级形态,是一种金融产品,只有金融这个点打通,持续运营才有可能;最后,由于养老地产客户是老年人,人文属性、人文关怀是乐享晚年的应有之义。从相关利益者角度分析,对企业来说,养老产业链包含众多相关产业,核心产业主要包括养老设施、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其中养老设施的开发和运营,准入门槛高,如果开发商能跨过门槛,建立行业壁垒,拓展空间极大。对政府来说,养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民生(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内需,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老年人来说,养老地产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乐享晚年生活目标的物质载体。

(二)养老地产内涵

1.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规模更大,盈利模式更强调福利保障型和市场商品型相结合。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后者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前者主要由社会资金来主导。在市场化养老模式下,开发商面对的是庞大的市场化的养老需求,其开发和运营综合了服务属性、商业属性和住宅属性等三重属性,其中服务属性表现在管理要求高,需要精心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管理团队,服务内容涵盖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商业属性表现在前期投入大,要求长期持有运营,资金回收期较长。同时,商业属性还表现在运营难度大,租售方式将比普通商铺更为复杂。住宅属性表现在开发难度高,养老地产除了产品设计要考虑适老化,还需要配套大量的辅助设备。因此,相比传统养老院,养老地产在规模上更大,开发运营难度更高,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以及民生、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形成一个多赢局面。

2.与住宅地产相比产业链更长,管理模式更强调战略协作、强强联合。从价值链看,住宅地产是单一地产,核心利益主体主要是开发商和购房者,采取单一价值链运作模式。养老地产是复合地产,核心利益主体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政府、消费者、运营商、投资商等,利益协调难度更大。从产业链角度看,养老地产产业链更长,可以分为核心产业,如养老设施、老年护理、老年医疗;配套产业,如专业设备、老年食品、老年服饰、营养保健、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求知等;衍生产业,如老年理财、老年融资、老年保险、老年咨询等。从产业链条重要性看,房地产是基底,是养老地产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养老产品设计是核心,是整个养老地产项目驱动的引擎;优势资源是项目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一个好的养老地产项目只有加入优势资源才能产生竞争力。因此,相对住宅地产开发,养老地产开发门槛更高,复合属性更强,需要开发商具备对于医疗、保健、餐饮等资源的整合能力、筹集长期投资资金的能力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的能力等。开发商运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平台打造,分工合作,整合供求端多种资源,整合路径,更强调优势互补,合作开发。

3.与养生地产相比受众更窄,功能配置更强调养老配套服务。养生和养老本身有功能上的重叠,但养生概念受众群体除了老年人群外,其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不少中年置业人群。作为养老地产,老人最需要的是养老配套服务,因此,养老地产开发商不仅是地产开发商,更是养老服务提供商。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整合平台,是各种养老保障服务的整合终端,养生地产对服务和运营机构依赖较弱,主要与健康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结合紧密。在物业形态上,养老地产强调为老化、适老化配套设施,养生地产强调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固化为优美的园林设计与景观。从产业属性看,养老地产要平衡福利性、公益性、弱营利性三者关系,养生地产纯粹是市场化运营,追求高利润回报。从开发主体看,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民营非企业机构和民营养老服务公司,盈利来源主要是会员费和服务费。房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投资企业,盈利来源主要是产权销售和房屋出租。养生地产开发主体一般是资金实力雄厚、无短期回现目标、具备较强资金周转能力的发展商。

二、我国当前养老社区开发现状

在“银发经济”商机初露后,以大型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投资主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养老社区,具体而言根据其功能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独立护理型

独立护理型是指单独设立在城市中心较好位置的纯护理型社区,与周边社区无关联,对医疗护理要求高,客户价格敏感程度一般,但前期投入资金压力大、回笼慢,典型项目有恭和苑、星堡中环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市内部,交通便利,周边医疗设施完备;二是配套方面,社区周边基础设施完备,社区配备基本医疗护理,周边区域承担高等级医疗需求;三是盈利模式为少量入门费+租金,运营主体自营,通常具有运营或医疗优势;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需要护理和特殊照顾人群,如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术后护理等。

(二)综合开发型(混合型)

综合开发型是指在城市郊区成片开发,自主建设的养老社区,适应各年龄层群体,尤其考虑老年人和子女家庭的就近和混合居住,服务对象包含健康老人和非健康老人的综合社区,典型特征是租售平衡,选址要求高、产品力打造难,但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典型项目如亲和源、北京太阳城、天地健康城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的郊区,离核心城市1~1.5小时车程,具有一定的景观自然环境基础;二是配套方面,社区自建完成商业、医疗甚至教育配套以弥补区域自有配套不足的问题;三是盈利模式方面,70%~80%销售,20%~30%自营,运营可自营或外包;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销售客户立足活跃老人为主,持有物业主要面向社区内部老人或未来外来老人。

(三)社区嵌入型

社区嵌入型模式就是在成熟社区中拿出几栋物业配建老年设施,产品形态可以是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该模式对于医疗护理要求较高,代表项目如保利和熹会、远洋椿萱茂、万科良渚等。该模式成功要素有四个:一是选址方面,在城区内部大型社区或周边生活环境优越的郊区,社区周边,对老人有吸引力;二是配套方面,社区承担商业等基本配套,基础医疗护理设施完备、高等级医疗需求有快速通道;三是盈利模式多元,包括“会员权+月费”、护理按照等级收费等,需要完备的运营能力;四是目标客群定位为半自理、具有一定护理需求的群体。社区嵌入型养老地产典型特征如表1所示。

三、国外老年社区开发模式

(一)美国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CRC模式)

美国是世界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其CCRC模式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体系。概括起来,其发展特色有以下几点。

1.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CCRC通常选址在距市中心1个小时车程、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选址时注重生态环境营造,不仅建有大面积绿地、花园,普遍采用无障碍设计,还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满足入住者的一切生活需要。如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是闻名世界的最为成熟的老年社区之一,选址于阳光明媚的凤凰城郊区,全年312天能够接受日照。太阳城北边的Pleasant湖是西南方最大的湖,面积已扩大到1万英亩。西边的WhiteTanks地区公园,面积已达2.6万英亩。同时,太阳城周边配套也非常完善,如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生活设施方面包括7个娱乐中心,2个图书馆,2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场,3个乡村俱乐部,一间美术馆和一个交响乐演奏厅。在建筑设计上,小区内除了实现无障碍设计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功能区划分环环紧扣,互为助益,六大居住社区定位明确。同时,社区还配备了医院,为入住者提供预防、护理、康复等多种医疗服务。

2.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产品种类丰富。在美国,CCRC规模都比较大,如美国佛罗里达太阳城中心规模接近微型城市,社区太阳城中心共有1.05个住宅单元,目前有来自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万。在产品策略上,养老社区物业种类一般比较齐全,开发商一般根据老年人的退休或晚年生活的阶段性特征,设计与特定阶段相适应的住宅产品。如太阳城住宅类型就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其中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

3.分工协作的运营管理模式。由于牵涉到不动产开发,养老社区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相较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运营机构要复杂得多。美国CCRC项目开发主体基本都是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从投资运营主体来看,目前规模较大的养老住宅项目主要以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和政府为主导,另有如私募基金、慈善基金、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国外投资商等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市场。其运营特色在于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各环节的专业分工实现了高效低风险运作(表2)。

(二)日本的两代居模式

作为亚洲国家,日本拥有最符合东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一碗汤的距离”为特色的“两代居”模式更是巧妙地融合了代际照顾和养老服务,使得老年人既不需要远离子女又能得到妥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1.以两代居为主的发展模式。当今日本社会,集中养老、社会养老模式成为主流,原因除了居家养老模式不便受到社会服务外,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观念差异也是该模式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为了兼顾东方文化特点和适应“4-2-1”的家庭结构,日本养老地产采取了老少两代在生活上适度分离,又方便照顾的两代居模式。当前,两代居模式有了一些变化,一是规模更大,二是父母与子女住在相邻的区域内,距离以“一碗汤”为最好。例如,日本最近开发的大型养老社区开发理念都是能够让各种年龄层的人在一起居住,实现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照料和扶持。

2.注重高科技在养老社区中的应用。在产品设计上,日本两代居模式除了遵循普遍的为老化、适老化原则外,注重高科技在养老产品中应用是其特色。以诚信香里为例,床边墙上有“失禁感应器”,床脚处安装“离床感应器”,能让工作人员在老人不慎从床上跌落时迅速察觉并及时赶来。洗手间里全部设施由电脑控制,设施配置非常人性化,例如马桶上方有呼叫用的绳圈,洗手间天花板上装有“动作探知感应设施”等。同时,浴室所有的墙壁还有专为坐轮椅的老人设计的电动入浴设施。此外,为了能给老人解闷,“香里园”还研发了能和老人双向交流的宠物机器人,可以向人打招呼、唱歌、朗诵汉诗等选项。同时,入住的老人每周都能接受“松下纪念医院”及“道仁医院”的远程医疗诊断,医生通过专门仪器就能够掌握老人各项生理健康数据,对症下药,给出建议。

3.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养老项目开发中的作用。从开发模式看,日本养老社区一般采取多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模式,不但降低了开发风险,还使得社区内每一个细节均能够表现出众。如日本高端养老运营管理机构代表SunCity株式会社成立于1980年,由100家日本企业共同出资,注册资金120亿日元,股东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开发商、酒店、商业、实业公司等,大部分为日本业内顶级企业1。在运营上,基本采取出租模式,运营管理以民间管理公司为主,因为后者能更为专业的服务。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该运营模式不仅需要开发商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还要具备搭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力。在日本,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养老地产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都由民间投资开发,这得益于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和独特的住宅金融公库模式。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养老地产发展。

(三)借鉴意义

1.发展模式借鉴。在美国,CCRC基本采取“保险+地产+养老”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政府扶持+开发商盈利”的发展模式,投资回报丰厚。运营上采用倒按揭的运营模式,吸引以银行、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参与,为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养老社区规模普遍比较大,服务类型多样,配套完善,通过各年龄阶层混住,消除老年人群的孤独感,或者与周边知名大学合作,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在日本,养老社区基本都不是以出售产权为目的经营模式,家庭或亲属护理是基础,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是补充,突出自助自理。在建筑设计上,普遍重视规划设计的人性化。

2.运作模式借鉴。受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影响,美国强调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因此,其养老社区开发以民间资本为主导,是纯商业化的市场化的养老地产,政府通过养老扶持政策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在美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由开发商、运营商、房地产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共同构建,利益链条主体是REITs型投资商,通过REITs整合其他各大相关参与主体。美国前十大养老社区拥有者中,有五家REITs公司。与美国类似,日本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理论及模式影响,其养老模式也是以开发商为主导,政府辅助,同时更多注重家庭亲情,两代居盛行。

3.盈利模式借鉴。在国外,由于是商业化的养老地产,收费普遍比较昂贵。以美国CCRC模式为例,由于涵盖了自理生活、辅助生活以及专业护理等多个层次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为昂贵。美国CCRC采取会员制经营,入住老年人一般需首先缴纳一次性会费,经社区专门体检机构体检合格后方可以合同形式获得在指定社区的长期居住权。除入门会费外,老年人还需为餐饮和日常照护等服务支付额外服务费,额外费用的支付随会费缴纳额的上升而递减。同时,会员的入门费可在既定期限内退还老年人或不退还,通常入住时间越长,会费退还比例越低。在日本,以横滨太阳城为例,其营收模式包括一次性入住金和月金,其中,入住金根据房间大小,3000万~9800万日元不等,月金包括管理费和餐费。此外,收入来源还包括一些额外收费。

多渠道的收入来源保证了项目的持续运营。

4.发展阶段借鉴。在国外,养老地产都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和转变,这一不断演进的过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社会特征和人口老龄化特征相适应。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养老地产开发以老年社区为主,设计理念从最开始的偏重地产属性进入到注重金融属性和人文关怀阶段,普通化、人性化、社区化发展成为养老社区开发的特征(表3)。

四、养老社区开发建议

(一)围绕老年人群需求,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

作为主题地产,养老社区开发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其定位必须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构建科学的选址模型。具体而言,一是在选址及用地上,考虑老年人喜静不喜闹的特点,同时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子女上班上学后,仍有同龄同伴、共同话题、共同乐趣。因此,项目选址一是要考虑生态因素,要考虑当地是否拥有强势稀缺自然资源,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健康、生态的居住氛围。二是要考虑城市因素。环伺一线城市周边或地处城市郊区地带,满足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优势,同时享受成熟的城市配套辐射。三是当地房地产发展阶段、供销比、人口导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额、当地财政情况等,研究人口密度、人口导入情况,这直接影响养老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四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以为老化、适老化为核心,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产品策略方面,养老社区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应该对服务类型、产品形态、选址、定价和规模等多重参数进行综合抉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关键要素:①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自理型老年人希望拥有家庭式的私密生活空间。②医疗和护理能力,便利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是消费者在选择养老产品时最为重视的内容。③其他增值服务和设施2。养老地产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娱乐设备,并帮助组织社交活动等,以此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产品策略上,社区规模要大,要有医疗、娱乐、休闲相关的配套设施,细节处理重视无障碍设施打造。软件配备上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在确保社区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同时,确保老年人在养老社区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产品诉求上,可以考虑以老年社区为功能核心,但以更广泛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实现人群复合化发展,避免排他性。

(三)构筑多点盈利的业务模式

养老地产不同于一般住宅地产,养老地产的核心在于服务,养老配套服务是影响老年人群购买养老地产的关键要素,也是开发商实现持续盈利,构建长短兼顾盈利模式的核心。但是,目前市场中的开发企业对养老地产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还是以地产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前,养老地产通常借助政策支持,以较低价格拿地以实现土地的增值。在具体实践中,一种是以旅游用地、工业用地的方式拿地,如北京太阳城。另一种是和政府共同开发,如上海亲和源。房地产开发收入的收取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出售养老住宅产权;二是通过入门费,依靠每年利息现金流的贴现而获取开发收入。未来,养老社区开发企业应着眼于提炼可持续、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设计短中长期的收入结构,实现项目的现金流及风险可控,保证项目价值最大化。

(四)通过平台方式形成养老产业链闭环

养老社区是一个涵盖医疗、护理、养生、娱乐、交通、住宅、休闲、运动、购物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医疗护理行业,更是养老产业链条首当其冲的主角。然而,与美国不同,目前,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还是沿用传统住宅地产开发模式,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居多。与住宅地产不同,养老地产是多个产业的复合,开发商要想在整条价值链上建立战略优势,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理论研究表明,只要在价值链或者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关键环节或者3~4个环节构建了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竞争能力或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就有可能是成功的,如美国苹果公司。未来,企业应在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细致扫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与能力情况,各自选择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策略。具体而言,可考虑根据不同环节的增值情况采取相应的战略模式和行动计划,对价值链关键环节采取卡位战略,进行强化;对于价值链辅助环节,可以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合作开发,完善业务外包管理等形成产业链闭环。

总之,养老社区开发是片蓝海,企业需要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介入。合理商业模式的构建不仅要适合外部宏观环境,也要匹配内部资源与能力。此外,融资模式、目标客户需求也是影响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对养老社区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偏好,将决定养老地产项目是适合长期运营还是以销售实现投资回报。开发商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历史发展,也应该考虑政府公共福利并解决民生、就业、医疗、养老行业问题,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注释

1.万通地产养老地产创新研发课题小组:《养老地产日本案例考察总结报告》,2010年12月。

2.孙超、唐海燕:《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国经营报,2014年1月23日。

参考文献

[1]姜睿,苏舟.中国养老养生地产:内涵、前景与开发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44-48.

[2]武甲晓.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经验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0-11.

[3]王林秀,朱超强.养老地产联盟运营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174-176.

[4]朱新泉,朱世家.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19):36-40.

[5]高晓路.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1):103-113.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盈亏平衡分析;医院管理;变动费用;成本动因

本文应用财务盈亏平衡理论和医院管理技术方法,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指标及其200*年实际案例数据(某在京中央三级甲等国有医院200*年度的真实数据),分别对医疗、药品、诊次和床日的盈亏平衡及综合盈亏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新的理论实践角度研究医院运行和管理机制中的有关问题和突出矛盾,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等提供必要的方法依据。同时,也以实际案例初探医院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和设计应用

(一)盈亏平衡分析理论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服务量、结余”分析的简称,即指成本、业务量、结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又称cvp分析、保本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

(二)本量利分析对医院运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作用

1.能够科学进行运营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过程

将本量利分析与医院预测技术相结合,可以对医院医疗服务进行保本预测,确定医院保本服务的收入或服务量水平,有利于医院的运营决策。

医院在持续运营过程中,可以将本量利分析用于医疗服务成本的目标控制;可以确定医院实现有关目标,控制所需目标的服务量、目标收入额和目标成本水平,并有效实施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目标管理。

2.能够降低医院运营风险及用于医疗收费价格决策

本量利分析与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相联系,可以促使医院重视其运营杠杆作用,从而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运营风险。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将本量利分析用于医疗服务价格决策和医疗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可以促使医院持续、健康地运转。

3.能够使医院管理者随时掌握本量利的变化数据信息

医院在运营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希望掌握某医疗项目服务量的变动对其经营的影响,或某项结余变动时完成其目标需要掌握达到的目标服务量,而本量利的分析可以科学、动态地提供测算方法和数据信息。

4.对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三)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数学模型和有关图形是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如下所述的假定条件或者假定条件不能成立时,就有可能造成本量利分析不准确,据此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假定条件:

1.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本量利分析必须以完成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即医院的全部成本都必须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且建立了成本性态模型。

2.相关范围及一元线性假定

假定医院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服务量范围内成本水平保持不变,即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成本和业务收入在相关范围内均表现为直线关系。

3.医院服务项目构成保持不变的假定

假定医院在多种医疗服务项目的情况下,其总的服务量发生变化时,各个服务项目的收入额在全部医疗服务项目总收入额中所占比重不会发生变化,即医疗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其收入额的构成一般保持不变。

4.变动成本法的假定

假定医院的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

(四)盈亏平衡分析理论在医疗行业的具体设计和应用基础

本量利分析在医疗行业的设计和应用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根据医疗服务量、价格、成本、结余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医疗服务保本点和结余额的一套分析方法。主要是研究医院在持续运营活动中有关因素的变动对收支结余的影响、为实现医院目标结余所应采取的措施、不同的服务量安排或生产方法下结余的对比分析以及实现收支结余的最优规划等,正确地运用本量利分析可为医院的运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本文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理论,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指标及其200*年实际案例数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具体是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成本、医疗服务量和收益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寻求医院某项或全部医疗服务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规划目标收益,并进行医疗服务分析,降低医院大额投资的决策风险。

1.医院财务指标

本文以实际国有公立医院主业为案例,分别对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盈亏平衡、诊次和床日盈亏平衡及综合盈亏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

2.资料来源

(1)该医院200*年《资产负债表》、《业务收入支出表》和相关明细表。

(2)该医院200*年《全院病房门诊急诊医疗工作统计》报表。

3.分析方法

(1)根据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收集所需的基础数据。

即:收益(或利润)=医疗收入-(变动费

用+固定费用)=(服务项目单价-服务单位变动费用)×服务量-固定费用。

(2)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区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3)运用财务技术手段处理相关报表数据,绘

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4)通过医院当年财务报表及相关因素分析,获得当年该医院的特定财务指标信息,见表1。

二、实际应用模型和结果分析

(一)综合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盈亏点门诊量+每床日收费水平×住院床日=每门诊变动费用×盈亏点门诊量+每床日变动费用×住院床日+固定费用

根据分析等式,采用连环替代法,可以算出一定床日占用率下的保本门诊量,同理也可以算出一定门诊量下的保本床日占用率,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和医院自身发展趋势等影响因素,将为医院的门诊量、占用床日、费用水平等指标提供保本的计量标准。

(二)诊次和床日的盈亏平衡分析

1.诊次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盈亏点门诊量=每门诊变动费用×盈亏点门诊量+门诊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

每门诊量贡献毛益=192.91-138.58=54.33(元)

每门诊量贡献毛益率=54.33/192.91=28.16%

盈亏点门诊收入=2371.26/28.16%=8420.67(万元)

盈亏点门诊量=84206700/192.91=436508(人次)

2.床日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住院床日收费水平×盈亏点住院床日=每住院床日变动费用×盈亏点住院床日+住院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

每床日贡献毛益=464.14-309.57=154.57(元)

每床日贡献毛益率=154.57/464.14=33.3%

盈亏点住院收入=3556.89/33.3%=10681.35(万元)

盈亏点住院床日=106813500/464.14=230132(床日)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结果,绘制诊次和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1、图2)。

3.有关分析

通过诊次、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1、图2),可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实际住院床日低于盈亏平衡点,实际门诊量高于盈亏平衡点。(2)在200*年,医院实际开放床日数远低于保本点的住院床日数。(3)床日的固定成本较高,但床日的贡献毛益率也较高;相反,诊次固定成本较低,其贡献毛益率也较低。(4)因床日贡献毛益率较诊次贡献毛益率高,每床日比每门诊量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目前该公立医院是以门诊养住院;实际开放床日数处于低水平。因此,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态势,医院应当扩大住院规模,积极收治病人,以求获得较高的合理收益。

(三)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点医疗收入=医疗变动成本率×盈亏点医疗收入+医疗固定费用

盈亏点药品收入=药品变动成本率×盈亏点药品收入+药品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得出:盈亏点医疗收入=8402.68(万元);盈亏点药品收入=8500.18(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结果,绘制医疗和药品盈亏平衡分析图(图3、图4)。

由图3和图4可见:

1.该医院医疗收入低于盈亏平衡点,药品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当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严重。2.医疗变动成本较低,固定成本较高;相反,药品变动成本较高,固定成本较低。3.因医疗变动成本率较药品变动成本率低,所以一旦达到盈亏平衡点,同等的收入中增加额医疗收入比药品收入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盈亏平衡定量分析的应用意义和政策效应

从以上盈亏平衡方法和结果可以看出,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以门诊养住院”等现象突出,从定量和指标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社会性。盈亏平衡分析的用途不仅限于计算盈亏平衡点,在未来相当的大范围内,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医院某项诊疗项目、某个科室或整个医院主业的收益、服务量、医疗收入;可以应用于医院新项目、固定资产等的投资风险预测。同时,对医院来说,可以用于中医优势病种、重点专科(专病)的盈亏分析、业务预测和绩效评价评估等方面。

针对当前的医改,盈亏平衡定量的分析理念及研究结果可以成为研究制定相关医改以及中医药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如:当前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建设,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如某项医疗服务成本或中医特色项目成本)和盈亏平衡测算,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探索建立由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等相关方参与的改革,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内容,降低药品比重;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监管机制改革,鼓励公立医院探索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等,从机制上根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肯尼思·考夫曼(kennethkaufman),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审定(程薇、王振宇等).financeinbriefsixkeyconceptsforhealthcareleaders[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3

【关键词】移动医疗;移动互联;医疗改革

移动医疗(MobileHealth),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其的定义是指“通过使用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1]。移动医疗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二者往往配合应用。软件是指基于安卓/IOS等系统的各类APP应用;硬件是指移动医疗设备,可具体划分为移动通讯设备(智能手机为主),移动便携设备(PDA/平板电脑/血糖仪等),移动可穿戴设备(智能腕带/睡眠监测手环等),一过性的体内探查/治疗设备(智慧胶囊),以及智能医疗植入设备。

1移动医疗应用进展

1.1国内方面

1.1.1移动医疗软件。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4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中指出:“中国移动医疗App目前已达2000多款”。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国内移动医疗APP可以被大致分成四个类型:医生服务类,患者服务类,健康人群服务类和医院服务类。医生服务类APP主要围绕医生这一群体的工作需求展开,功能以建立医生交流平台、医学资讯与讲座会议信息、为医生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供病案交流学习平台和科研文献检索服务等为主;患者服务类APP以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为主,主流产品以向患者提供医药相关信息查询、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手机支付、候诊排队提醒、院内地图引导、满意度评价、随访指导等服务为主;健康人群服务类APP以向用户提供生命体征监测、饮食运动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为主,由于该类APP应用的政策与技术门槛较低且受众广泛,所以最早得到快速发展;医院服务类APP大多为医院信息系统从固定端向移动端移植的产物,功能以辅助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为目的,例如通过移动工具和物联网技术监控医院药品/耗材/医疗废弃物流向等。

1.1.2移动医疗硬件。

国内的移动医疗硬件产品可以划分为院内产品和院外产品两部分。在院外应用的移动医疗硬件操作人员往往为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主要产品有智能血糖仪、血压仪、智能腕带等健康管理设备,测量所得数据往往可以被上传至特定APP软件使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了解患者的相关体征,但目前鲜有专业医生参与其后续的健康管理;在院内应用的移动医疗硬件操作人员主要为医生与护士,例如在国内医疗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的移动查房与移动护理,医生通过手持移动设备(例如平板电脑/PDA)进行病房查房、随时调取患者的病历、并可远程开具医嘱,护士也可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实时查看并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更新信息,并通过扫码技术对患者的身份等信息进行核对确认,以确保医嘱被准确执行。医生护士避免了携带大量纸质材料的负担,也节省了医院成本。还有医疗机构利用智能眼镜进行手术实况播放,为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提供了有效工具。

1.2国外

1.2.1移动医疗软件。

移动医疗作为远程医疗的一部分,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一半以上的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在美国,欧洲约占1/5[2]。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移动医疗应用监管指南》,对移动医疗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和重点监管,并对从业企业准入审批、经营范围等做出标准化要求。在美国,医生通过iPad观察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早已十分寻常。而WHO在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58%的地区有手机就医提醒服务。此外,由于美国各州对医患远程医疗行为早已形成相应规定,所以当移动医疗兴起后医生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原本在电脑上进行的医患沟通转移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上。由于国外与我国的医疗环境不同,故而其产品的功能设计也与国内存在一定差异,但我们仍可以从其中获得一定借鉴。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通过移动医疗向特定人群推送医疗信息都对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医嘱依从性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医疗欠发达的肯尼亚,当地医疗机构便通过SMS提醒艾滋病患者按时服药以提高艾滋病治疗效果。而我国的SMS服务已被应用在恶劣天气预警、交通路况提醒等市政服务中。未来我国也可以在卫生服务方面加强与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向人们推送健康教育信息和疾病防控知识,并为特殊人群(孕产妇、老年人、疾病高风险人群等)定向推送疾病筛查、合理用药、复诊提醒、健康宣教等信息。

1.2.2移动医疗硬件。

在移动医疗硬件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其强大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不断地研发出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医疗级产品,也从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移动医疗在全球的发展。例如在移动便携设备中,有只需将其对准额头10秒便可测出心率、血压等7项体征数据的体征扫描仪。在移动可穿戴设备中,日本某公司开发了一种可佩戴于皮带与内衣内侧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发出超声波来探测用户膀胱和肠道情况,并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至用户手机以提醒用户上厕所,此款应用可为失禁患者和老人带来极大益处。在医疗可植入设备中,某公司开发了一款可被移植在用户臀部、上臂、腹部皮肤下通过每日遥控释放避孕激素的避孕装置。此外,还有被用户吞服后可将其体内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医生的网络药丸等移动医疗设备。此种案例不胜枚举,且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2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预测

2.1向专科方向发展

经过2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已迈过品牌推广和用户积累阶段,却苦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方式。主流移动医疗设备厂商仍以出售硬件赚取价值,而借助APP软件以出售服务为主的移动医疗企业则主要靠从海量用户中挖掘潜在客户并为其提供衍生服务(例如注册成为VIP会员)来获得盈利。已有移动医疗企业尝试对健康咨询这类服务面向所有用户收取服务费用,但用户的付费意愿还有待观察。针对目前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迟迟无法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这一问题,与其把问题推给用户粘性和政策限制等外部原因,不如从自身产品/服务设计上寻找出路。目前国内医疗的痛点在于“看病难和看病贵”,所以大家纷纷围绕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产品和服务,各种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但应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关键始终在于让健康的人少生病,让得病的人重获健康或至少减轻其痛苦,这才是移动医疗应涉足的核心。所以,未来移动医疗发展的出路一定是向专科发展,移动医疗企业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针对具体的疾病防治开发灵敏可靠的医疗级应用,从医院4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上万种疾病中寻找机会。例如国内某医疗机构与国外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出围绕帕金森患者病情监控的移动医疗产品就是一例。通过上文对国外移动医疗应用的介绍我们便可以发现,只要能够开发出真正有利于某种疾病防治的医疗级应用,那么患有这类疾病的人群与其背后的保险公司一定愿意为之付费,盈利模式是显而易见的。

2.2向硬件方向发展

同样,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也可以发现单纯依靠移动医疗软件所能解决的医疗问题是极为有限的。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导致其技术门槛更高,受到的政府监管更多,所以目前我国移动医疗发展大多选择绕过诊疗行为等医疗核心问题而从寻找切入点,例如提供预约挂号、线上咨询等服务,而提供这些服务仅通过智能手机和相应APP软件即可完成。但要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如要向专科发展一样,移动医疗也必将从软件发展逐步走向硬件发展。而发展医疗级的移动医疗硬件就对一个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与医疗机构展开密切合作,还要按照与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同样严格的规范来进行移动医疗产品的研发。

2.3向慢病管理发展

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的头号威胁。在每年约1030万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超过80%。此外,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也高达68.6%[3]。慢性病不仅为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会由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易致残等特点为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且这种局面还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而更加严峻。针对慢性病发展逐渐加剧这一现状,积极治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饮食、运动和作息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患者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将极大影响其疾病发展。在移动医疗兴起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医生无法对慢病人群的疾病发展进行有效监督和及时干预,仅靠患者自觉的防控方式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控效果一直不佳。有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平均控制率不足5%,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0%;糖尿病的控制率仅6%,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0%[4]。而随着移动医疗的介入,慢性病防治的被动局面将有机会得以扭转。一方面,随着医生渐渐接受移动医疗,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借助患者身上的移动医疗设备和APP等工具,医生可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干预;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质量精良价格合理移动医疗设备被投向市场,患者将可以更方便地了解自身的疾病健康状况,提高自身的健康维护意识,实现从“就医治病”到“自我防病”的观念和行为转变。鉴于我国目前慢性病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移动医疗的应用特点,笔者认为慢性病防控一定是移动医疗下一步发展的蓝海,且移动医疗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应用也很有可能撬动社会医疗保险的转型。

2.4向商业保险发展

经过多年探索,发达国家移动医疗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和多元化的盈利渠道。服务方可以根据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不同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等一方或多方收取费用。而我们的问题在于我国最大的医疗服务付费方——社会医疗保险对移动医疗的付费意愿不高。而其参与意愿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移动医疗目前着力解决的领域本来就是目前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的盲区,例如健康咨询和慢病管理;另一方面在于移动医疗投入带来的健康产出不好计算增益;且社会医疗保险严控医疗卫生支出的意志也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移动医疗服务方存在一定冲突。不仅如此,社会医疗保险对移动医疗的慢热也影响到了医院和医生的行为。以慢性病管理为例,借助移动医疗工具可以减少患者前往医院的次数,从而减少医疗开销,但这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的利益相左,所以,在社会医疗保险明确表达愿意为医疗机构的移动医疗行为付费之前,医疗机构并没有发展移动医疗的动力。同样,目前虽已有部分医生采用移动医疗管理自己的患者,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且无明确的收益,其行为多属于志愿服务或为科研目的,难以持久。相信随着医生自由职业政策的逐步放开,医生出于品牌和收入的考虑,未来会有更大的动力将“医院的患者”变成“自己的患者”来对其进行长期管理,但目前让医生应用移动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条件还未成熟。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能否尝试以某疾病的防治为试点,将一定时期该疾病的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以打包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第三方(例如商业医疗保险机构)来进行管理,由第三方负责该时期内该疾病的全部防治支出,同时以居民相关健康指标来对第三方的疾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管评价。而第三方经办机构出于对成本的考量,必将有动力和精力来发展移动医疗,以更为高效的方式加强对患者和疾病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而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在此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管办分离,也改变了以往“以治疗过程”为付费依据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转变为“以治疗结果”为导向的中国式价值医疗道路。

3讨论

近两年,在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移动互联技术与市场不断发展、人民健康观念与消费水平稳步提升等多重因素促进下,移动医疗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移动医疗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降低医疗开支和强化政府监管等方面所蕴藏的潜在变革力量也越发得到各方的关注。虽然目前仍面临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产业规划缺失、支付方缺位致使投资变现难、缺乏跨界人才、优质医疗资源参与度不高、患者对第三方机构缺乏信任等诸多困难,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其发展前景并为之埋首努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移动医疗一定能为医疗服务带来更多的惊喜,一切未知都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吴元立,杨宏桥,吴飞,等.电子病历在移动医疗中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1):162-166.

[2]王海燕,郭珍军.海外移动医疗信息化进展[J].现代电信科技,2011(4):10-14.

[3]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2):29.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1篇4

支撑爱康网快速发展的,是互联网与传统医疗服务这两个原本相隔较远的行业相结合后,所形成的新型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虚拟平台,爱康网搭建起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并通过整合桥梁两端资源。以会员制方式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约诊等服务。而且,公司适时开展线下医疗机构的收购活动,实现业务延伸,构筑起业内较高的竞争壁垒。

蓝海:互联网+医疗服务

爱康网的商业模式,与其创始人张黎刚以往的创业经历一脉相承。1998年,张黎刚放弃正在美国哈佛医学院攻读的遗传学博士学位,回国帮助张朝阳创办搜狐网。1999年,张黎刚创立e龙商务旅行网。e龙与携程类似,依托“互联网+旅游服务”的在线旅游服务模式,以会员制为客户提供网上酒店预订、机票定制等服务。2004年10月,张黎刚在e龙即将登陆纳斯达克之际退出。

新的创业点子起源于一次旅行,在飞机上阅读一本杂志时,张黎刚被文章中的女性健康档案所启发,他意识到健康管理在中国应该大有可为。在大量调研验证之后,张黎刚于2003年12月在境外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望年3月成立爱康网。

张黎刚将e龙的在线服务模式复制到医疗服务领域,无意中开创了一片蓝海市场。一方面,中国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疾病的患病率近年呈不断上升态势,居民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日渐旺盛。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根治。数据显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医生数量却只有200万人,即每千人只有1.5个医生,而美国达到了2.2个,欧洲则是3.3个。按照现有的比例和服务模式,单纯靠医院或政府机构,居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完善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于此,爱康网将业务范畴定位于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与干预、一对一的健康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约诊等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是爱康网的基本业务。其以电子文档形式记录会员体检数据、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状况、个人疾病史及医师处方等所有健康相关信息,其档案终身为会员保存,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更新。

体检业务是爱康网诸多业务中起步较晚的一项。公司创设初期,爱康网只提供预约体检服务,但随着后续收购体检中心,2007年以来这项业务才逐渐突出,为会员提供从百元到万元不等的体检套餐。目前这一业务为公司贡献约50%的营收。

健康评估与干预是爱康网的增值服务。健康评估是根据体检报告对会员健康状况作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会员的生理年龄、精神压力以及营养状况等,并预测未来5~10年内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性。健康干预是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的干预指导方案,为个人量身打造个性化健康改善方案。同时,通过专题健康讲座、门诊、电话、网上专家咨询答疑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个人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一对一的健康专家咨询,也称为私人医生服务。爱康网为特定级别的会员配备固定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作为专属健康专家,提供医学及健康问题的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为此,爱康网组建了一支超过1000名医生的庞大顾问团,其中多半是已退休的医生。

爱康网的核心业务是就医绿色通道和专家约诊。会员可通过网络方式选择不同科室不同医师进行预约就医。会员致电爱康国宾客户服务中心,由客服人员针对会员的实际就医需求,为会员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专家,并指导会员以最适当的方式配合诊疗,同时为会员提供及时的贵宾预约挂号服务,使会员不需连夜排队,不需托关系,不需买高价号。以会员制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具体的市场策略上,爱康网采取了“会员制”为主的营销模式。企业团体和个人每年每人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获得爱康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会员等级不同,入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并享受相应的服务。

与携程、e龙一样,爱康网的营收主要来自收取中间服务费。不同的是,携程、e龙是向旅游服务商收费,而爱康网却是向会员收费。导致这一区别的根源在于,细分市场内竞争格局之差。旅游、餐饮和药品零售市场具有明显的买方市场特性,而医疗市场却仍保留着卖方市场的特性。

从产业链角度上看,作为一个纯粹的网络平台、会员制、不经营任何实体、只做桥梁和管理、两端分别连接医疗机构和会员的轻资产网络公司,爱康网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资源的整合。事实上,爱康网能够有效运转,必须依赖一定规模的会员和医疗机构。研究发现,爱康网在以会员制有效整合大量个人和企业会员的同时,以向医疗机构输出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契机,通过承担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能,介入实体医疗领域,并借此与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有偿的医疗服务尚属新兴事物,能够认同和接受在线医疗服务者,多为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以及注重人力资源价值的企业组织。因此,爱康网在会员的整合上,将目标客户锁定为已完成了买房买车,下一步将追求快乐人生的中产阶层,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差异,爱康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整合方案,分别建立个人健康管理和企业健康管理体系。个人健康管理业务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操作上,爱康网借助新型媒体,对目标客户进行宣传推广。2007年4月,其麾下的爱康上海导医与上海电信IPTV健康频道展开合作,携手推出预约挂号、医疗信息、健康生活三个栏目。9月,江苏爱康与江苏移动联手打造健康随行短信订阅业务,为中年男士及职场女性量身定制包括男士养生保健、高血压预防、高血脂预防、女性美容美体、办公室女陛保健等类别的短信套餐。

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定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爱康网结合医疗服务和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心理等角度系统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针对企业员工及企业集体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通过爱康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不仅能让每个员工方便、及时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采取行动改善健康,同时能协助企业人力资源部对所有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和掌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国外经验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可将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如果我能帮你管理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个人健康分析;生病时,提前预约好医生,看病之后,将相关资料。例如x光片,迅速上传到健康档案,让你一上网就能了解详情,你会不乐意吗?”张黎刚说。

由于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爱康网在整合客户资源方面显得较为轻松。目前,爱康网会员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中国移动、新浪网、百度、联想、飞利浦等企业也在其客户名单上。

与会员整合相比,对医疗资源的整合显得更为重要,实际操作中也更为困难。由于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爱康网对其整合的难度显然大于携程、e龙对旅游资源的整合。“门庭若市的三甲医院,根本就不在乎我们的客户资源。”张黎刚说。因此,爱康的策略是,通过分担医院的社会管理职能,向医疗机构输出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帮助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挂号、就诊优先权。

爱康网所分担的医院社会管理职能,即为改善困扰医院的医患关系。保持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在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上也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但效果不甚理想。针对此,爱康网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开发出爱康健康医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该系统最大的特色是,以呼叫中心为平台,以网络、手机短信为服务手段,通过接入电话和电话回访采集和完善用户信息、回答和反馈用户提出的问题、预约挂号、咨询服务,同时对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跟踪、协助市场调查活动的进行等,由此搭建起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一个互动平台,帮助医疗机构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与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技术输出、分担职能,爱康网得以将自身业务与医疗机构进行无缝对接。另外,为了能让更多的医院成为其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客户,爱康网对不同的医院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对不愿支付信息产品费用的医院,采取收取会员费的方式;而对愿意不同程度付费的医院,则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惠,甚至免去全部会员费用。通过这些方式,爱康已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近三百家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除了自己开拓市场外,爱康网还通过合资、收购、加盟等形式在全国迅速扩张网络。目前,爱康网已在国内近20个一级城市开展业务。

市场容量大且成长迅速

爱康网能够快速扩张的首要原因,是其业务满足了细分市场用户的特定需求。而且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市场,这也是支撑其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爱康网虽与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亿元,但全国有上万医疗机构,每年医疗支出高达数千亿元,与之相比,爱康网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爱康网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被市场持续、重复使用的特征。如预约挂号、专家预约等,重复性较为明显。再如体检,通常也是一年做一次健康检查。需求的重复性和持续性,使得爱康网的业务量具有很强的需求刚性。

吸引美林证券的,正是爱康网的成长空间。根据推算,如果达到美国市场水平,中国制药领域将增长16倍,医疗器械市场扩大40倍,与医疗相关的销售、零售领域要扩大90倍,而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则有100倍的市场空间。

模式可复制

爱康网的营收主要通过线下资源整合与布局来实现,公司的业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这在预约挂号、导诊方面尤其明显,因此,爱康网的营收规模及盈利程度均与服务网络的覆盖程度直接相关。爱康网的优势在于,其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在线下收购医疗机构之前,爱康网是典型的轻资产运营,资产固定化比率低、虚拟的网络架构,使得业务跨区域拓展的核心在于整合不同区域的会员和医疗资源,而这一点,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实现并不困难,也无须巨额的资本投入。

依托模式的可复制,爱康网在成立较短时间内,将其业务范围覆盖到了全国近20个一级城市,迅速完成全国布局,成为国内健康管理业的领先者。全国网络的布局,也为爱康网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导致某一创富路径或模式获得成功后,往往成为众多后来者效仿的对象。从近年来的盛大模式到无锡尚德模式,从碧桂园模式到PPG模式,均系如此。爱康网开拓出一片蓝海市场后,无可避免地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竞争者进入。这些跟进者同样通过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高速增长在目前市场尚不成熟、爱康网并未形成强势品牌的情况下,效仿或跟进本身就是较易成功的策略。

当然,爱康网通过线下运作实现着陆,使自身资产由轻转重,客观上对后继者构筑起了一道壁垒。线下收购与布局,不仅需要巨额资本的投人,还要有合适的医疗机构才能奏效。因此,爱康网的转型,可以相对有效地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避免竞争者的简单复制。

会员制助扩张

爱康网的快速发展,另有一个重要的推力,是依托会员制而形成的类金融模式。为享受爱康网的服务,个人或企业通过购买爱康服务卡的方式预先支付一定金额,成为会员后,才能依据所购买服务的类型享受差异化服务。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1篇5

发展历程创始人CyrusMassoumi曾是麦肯锡公司的一名技术顾问,他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耳膜破裂,用了三天时间才找到一家可以接受自己保险的专科医生。正是他这段苦痛的经历让他得到了这个创业的灵感,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最初,ZocDoc只是服务于曼哈顿地区的几名牙医,随后逐步把服务推广到了布鲁克林等纽约周边的几个城区,并逐步扩展到几个医疗科目和各种不同程度的诊断服务。众所周知,美国的医疗体系很不完善,美国总统奥巴马都以医疗体系改革作为其执政的主要业绩目标,在这种大背景下,ZocDoc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每个月平均有250万名患者在使用ZocDoc,用户群覆盖1700多个城市,占全美40%的人口。

盈利模式ZocDoc的核心是日程安排系统,面向医生收费。医生可以以多种方式、调整自己的日程,还可以将ZocDoc与医院常用的日程软件同步。因此,ZocDoc备受医生们喜欢,其转化率也非常高,许多医生很快就上手并且喜欢用ZocDoc提供的日常系统;另一方面,求医的患者可以免费查看医生信息。

医生日程的安排与查阅是ZocDoc最重要的资源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站直接访问日程系统。2012年,ZocDoc的手机客户端也全面登陆苹果的iPhone和安卓平台,这使得ZocDoc的服务更加易用,综合访问率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对于用户来说,查询功能是最为重要的服务。在这个数据库内,用户可以查找的内容种类非常详实,包括科室、服务内容、诊所地点、相册、医生学术背景以及被服务的用户的评价等。当然,经过这些基本信息的查阅后,被使用最多的还是根据医生的日程安排而进行的预约功能,这是最常被用户使用的核心功能。

ZocDoc的数据库涵盖民用医疗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广,其掌握的信息与日俱增,并且更新的十分及时和准确,这给ZocDoc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对于这套核心的日程、预约和医疗服务范围的数据库的整合系统,ZocDoc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并也为此申请了专利。这从法律层面上也保证了其盈利模式的稳健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竞争对手在CyrusMassoumi创立ZocDoc的五年时间里,也有其他的初创公司展开了一些服务于求医市民的服务,比如HealthTap和BetterDoctor,都可以搜索周边的医生、预约医生还有一些其他特色服务,但是ZocDoc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们斥巨资为医生专门设计的日程安排平台,提供多种多样同步和导出导入功能等与已有系统整合,同时平台本身的日程安排也是功能及其易用而且强大,且支持网页端登陆、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应用等多种接入,相比其他只是简单的为医生提供博客等宣传之用的网页页面,ZocDoc博得了很多医生的青睐;相应的,医生多自然注册的患者数量也非常庞大,目前其覆盖美国的城市还在不断增多,同时,2012年又开通了西班牙版的服务,向欧洲挺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拥有了庞大的用户规模,ZocDoc希望能够成为健康的导航仪,利用他们提供的服务,帮助用户走向通往健康的便捷之门。

融资状况2007年成立的ZocDoc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

2008年斯科拉风险投资公司(KhoslaVentures)参与了ZocDoc的A轮融资,共投资500万美元。

2010年由曾早期投资于Facebook、Paypal和Napster等网络平台的泰尔(PeterThiel)创始人基金(FoundersFund)领投,斯科拉继续跟进,ZocDoc完成了1500万的B轮融资。

2011年的C轮融资中,分别有来自俄罗斯亿万富翁米尔纳的DST(DigitalSkyTechnologies)的5000万美元和高盛公司(GoldmanSachs)的2500万美元。在2011年8月完成从DST的融资后,当时分析师估价其市值在7亿美元左右;随后在同年年末高盛追加投资后,ZocDoc市值直指10亿美元。

融资轮次

时间

融资金额

投资者

A轮

2008年

500万

KhoslaVentures

B轮

2010年

1500万

FoundersFund、KhoslaVentures

C轮

2011年

7500万

DST、GoldmanSachs

管理层ZocDoc主要由三位创始人发起,他们分别是来自麦肯锡金融咨询公司的CEO,CyrusMassoumi;来自麦肯锡医学投研部的COO,OliverKharraz;曾3次创业的专门进行医疗设备研发的CTO,NickGanju。

职位

CEO

COO

CTO

姓名

CyrusMassoumi

OliverKharraz

NickGanju

工作经历

麦肯锡,

TrilogySoftware

麦肯锡,慕尼黑LMU大学医务中心

CFX,Mixonic,Bizrate,TrilogySoftware

教育背景

哥伦比亚大学MBA

慕尼黑Ludwig

Maximilians大学医学博士

哥伦比亚大学MBA

此外,美国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TomDaschle)和弗里斯特(BillFrist)加入了ZocDoc的顾问理事会。

在发展过程中,ZocDoc在融资、运营和技术开发上都充分发挥了其团队优势,在5年内迅速融资近9500万美元,市值也高达10亿美元。

发展前景ZocDoc目前是纽约范围数一数二的新创公司。一方面,ZocDoc不像很多其他创业公司提供的是丰富生活和提高效率的辅助服务,而是从人们生活的硬需求发展起来的,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该需求不随经济周期波动,且有望随着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美国医疗系统在欧美国家中算是十分混乱的,奥巴马第一个执政周期里就把医疗改革作为其重要的执政方针之一。ZocDoc的系统开发迎合了美国医疗改革这个趋势,并且由于其对病患人群的深度了解,推出的几个产品都非常得到大众的接受和认可。其中2012年推出的在线挂号(Check-In)服务,可以让预约成功的患者,在来到诊所之前,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利用互联网提前把平时在诊所等候过程中需要填写的表格填好。这不仅仅节省了在诊所排队就医的等候时间,更主要的是对于网站用户,他们接下来在ZocDoc上预约就诊的时候,无需再重新填写那众多的表格了。而且就像更新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一样,当医生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患者的信息的时候,患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完善自己的个人病历卡页面,这使得患者在预约与医生见面的时候,内心压力减少了很多,而医生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这也大大提升了医疗救治的质量。对于政府方面,ZocDoc则帮助了他们一个大忙,解决了一个美国政府一直难以解决的医疗系统难题。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6

“我们的国际大厦店已经扩建了两次,现在完成了第三次扩建,有1200平米,你一定要再去看看,完全不一样了。”瑞尔齿科的创始人兼总裁邹其芳发出热情的邀请。

三年前的2007年5月,我们曾采访过邹其芳,同样是在国际大厦店。彼时的瑞尔齿科仅占据了国际大厦二层的三分之一,邹其芳也未有融资打算,但却在团队建设、技术储备方面暗暗做着准备,以期能快速发力。

如今随着来自凯鹏华盈(KPcBChina)、启明创投的20007/美元投资到位,“瑞尔齿科是时候开始加快一点脚步了。”邹其芳表示。

“2000万美元投资主要将用来开设诊所和拓展业务。”凯鹏华盈合伙人周炜表示,“5年内争取达到50家规模。”

瑞尔齿科开始了小步快跑。

欲速则不达

相比其他连锁医疗机构跑马圈地的快速扩张战略,瑞尔齿科11年11家分店的扩展速度的确“有点慢”,但瑞尔齿科却凭借所建立的扎实口碑和品牌基础,似乎要论证一段传奇的慢速进化论。

“你看我像笨人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邹其芳调侃道。其实,在这缓慢的脚步中,邹其芳深谙其中之道,“欲速则不达”。

“这种慢也是相对的。”周炜表示,“我们看其他牙科连锁机构,有的店规模只有一两把治疗椅,而瑞尔齿科的每个门店都是10多把椅子、400平米以上的空间规模。这样说来其实也不慢。”

邹其芳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对于瑞尔齿科,他并不急于要将其发展成一个大家想象中的大而快的齿科连锁机构。

这也许与邹其芳的性格及经历不无关系。25岁成为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42岁时负债8万美元去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书,对于每一个难得的机会,邹其芳的选择就是尽力做到最好。“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周炜如此形容邹其芳。

在沃顿商学院读书时,邹其芳心中创业的想法便逐渐成形。1998年,邹其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拜访了自己原来任职的美国史克必成公司的董事长亨利・温特。这一次偶然的拜访,在后来促成了邹其芳牵手亨利创建瑞尔齿科。

但是当时面对国内依旧空白的齿科医疗服务市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我们是从零开始起步的,不能把国外的模式照搬,中国又没有,所以这就是第一家的难处。我们需要时间。”邹其芳表示,“口腔医疗对谁都是百分之百,对谁差一点都不行。”

在瑞尔齿科成立之初,邹其芳曾经历过6个月的惨淡经营,后来渐渐摸清了自己的定位,开始专注于高端人群的齿科服务。“在我国,牙科诊治费用不在公费报销制度之内,普通人会选择到费用较低的公立医院,私人牙科诊所要想获得发展机会,需要从高端人群切人。”邹其芳表示,“传统的公费牙科治疗多集中在洗牙、补牙方面,但是牙科的保健和预防做得并不到位,牙科治疗需要更多服务环节来创造更多的收入。”

其实,瑞尔齿科也曾经“快”过。如今的“慢”亦是缘自当初“快”的教训。

2006年,渐成规模的瑞尔齿科已在全国共拥有8家分店:北京4个、上海2个、深圳2个。借助一个良好契机,邹其芳决心加快速度,2006年在上海收购了一家牙科诊所。这家牙科诊所有3家门店。

“事实证明,这次收购并不成功。”邹其芳并不避谈当时收购后的种种不畅。“这个行业的核心点就是人,被并购方的医生与我们自己体系内的医生做事方式不同、服务标准不同,无法取得共识,而且短期内瑞尔齿科又无法输出许多管理人员去上海,所以就只能选择全部关掉,否则对品牌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后来瑞尔齿科培养了足够的管理人员后,又在其中一家被关闭的诊所基础上重新开了诊所。

这一次并购失败,也给邹其芳提了个醒,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储备,都是一流的齿科医疗服务做大做强的关键。

“有些人也许会对瑞尔齿科后期快速发展有质疑。”周炜表示,“但是我们也应该辩证地去看问题。同样是锻炼身体,有的人身体越来越好,有的人却适应不了,这得看体格。而瑞尔齿科经过10多年的积累,完全具备了奔跑的体格,就应该让它去跑。”

齿科军校

每开一家新的分店,邹其芳都会选用自己培养的牙医担任分店负责人。但是当2002年瑞尔齿科拥有4家分店时,管理人员不足,邹其芳只能选择从社会招聘医生。由于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训、实践及磨合,临时招聘的员工并不具备瑞尔齿科的服务标准。

于是邹其芳开始自己培养牙科医生。

齿科医疗服务最大的资产是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物质上的东西很容易获得,培养人才是我们的重点,他们是我们的核心资产。”邹其芳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需要结合科研,而完善了科研后仍然要注重教学,三点方能支撑起一个完善的医疗机构。邹其芳表示,“这正是我们已经做了几年,而仍在做的事情。”

邹其芳没有算过投入到“核心资产”到底有多少,“不过事实证明,这是我最好的一笔投资。没有这笔投资。现在我融资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获得凯鹏华盈等机构的投资后,一部分资金将用于瑞尔齿科的人才培养计划上。而这一点,也是凯鹏华盈作为投资方非常认同的一点。

“齿科服务行业很特殊,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业,讲求人员的专业性,人才是齿科服务的重点,我们在与瑞尔的合作中也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计划。”周炜表示。

如今,瑞尔齿科已经与新加坡最大的一站式牙科中心“T32”合作建立牙科培训中心,通过让受训的医生在新加坡牙科专科医生的监督下做牙科手术,为中国的牙科医生们提供更多国际交流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此外,瑞尔齿科还与邹其芳的母校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合作,将学员的培训同宾西法尼亚大学联系起来,定期派送学员去宾西法尼亚大学深造,也邀请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来讲课。作为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亚洲董事的邹其芳,对这个培训项目抱有很高的期望。

“我们希望未来这个培训量会不断增大,循序渐进。”周炜表示。

瑞尔齿科从2006年起开始进行校园招聘,自己做医师培训。目前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大部分学员成为瑞尔齿科的骨干医师,可以独当一面。目前这个培训项目已经做了五年,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使瑞尔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此次融资后,瑞尔齿科也会拿出一部分股权作为激励,瑞尔齿科内的员工将分享公司的部分股权。“一方面是我们需要人才。”邹其芳表示,“另一方面,不加速,这些人才留不住。”

“的确如此,瑞尔齿科现在有大量的人才可以到区域诊所当牙科主任,管理团队必须释放出更大的空间给他们施展才华。”周炜表示。

凯鹏华盈选择瑞尔齿科,又何尝不是因为人的因素。

周炜与邹其芳同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校友,周炜对瑞尔齿科的发展一直关注,也是瑞尔齿科忠实的客户。“第一次接触到瑞尔齿科是因为我太太成为其客户,我与邹总也是相识多年。从开始关注到完成投资,其间经历了六年的时间。”

2008年末2009年初,就陆续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希望投资瑞尔齿科。由于瑞尔齿科的股权结构较特殊,令一些投资机构放弃了。但周炜与凯鹏华盈一直耐心帮助瑞尔齿科改造股权结构,最终获得邹其芳的信任。

“我们对这个案子很执著,一方面是因为看重了这个行业的市场潜力,但更多的是因为瑞尔齿科的品牌价值和对邹总个人的信任。”周炜表示,瑞尔齿科虽然只有11家诊所,但是每一家诊所的规模很大,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我们的功课做得很好,对企业和对行业深入研究之后,坚决帮助瑞尔齿科完成股权改造,完成本次的投资。”

“现在想想其实这个过程挺困难的。”周炜不无感慨,“不过结果还是很令人欣慰。”

进入快行道

提到某公司获得几千万美元的融资,上市、实现资本退出,这些动作似乎早已在安排之中。但对于瑞尔齿科这个“慢性子”的公司来说,急不得。周炜表示,凯鹏华盈没有对邹其芳许下什么诺言,几年之内要将瑞尔齿科打造成什么级别的上市公司。

“我们VC干得是养企业的事,从小鸡养成大鸡,从小牛养成大牛,这些都是急不得的事情。”周炜形象的比喻,“我们认为瑞尔齿科在这个领域能够成为一个著名品牌,并且可以长久的存在。”

邹其芳更是不着急。据说,邹其芳甚至和投资方签订了“10+3”的投资模式。“10”即投资方要保证10年内不退出,而10年后的3年内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的价格退出。

邹其芳希望瑞尔齿科成为一个“生产微笑”的品牌,医疗服务机构不仅需要连锁形成的品牌效应,更需要口碑相传积累的后续影响力。

这些,都不是一个“快”字能解决得了的。

2010年,瑞尔齿科预计开设三四家新店,定位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类大型城市,5年的目标是50家。

“瑞尔齿科完全可以在一个合理的速度中实现稳步扩张。”周炜表示,“我们作为投资人,会帮助企业把握这种合理的节奏。”

美国一个牙医服务覆盖1000多个人,而中国一个牙医服务的人群差不多是美国的100倍,牙医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未来许多家庭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牙齿保健及治疗的消费人群会越来越大。”周炜表示,“中国市场非常大,但变化也太快,很难建立对一个品牌长期的信任。所以我们对未来口碑及品质良好的连锁牙科诊所非常看好。”

瑞尔齿科用了11年的时间建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如今开始步入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我们前面十年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未来十年,进入一个快行道,这对人员素质和管理者的压力很大。”邹其芳表示。

关于瑞尔齿科的未来发展,邹其芳也经常与周炜讨论。

“也许将来会有加盟店形式,也会探索适应大众消费的子品牌,实行多品牌运营。”邹其芳表示,“但我们还并未有具体的设想和探讨,目前还是按部就班为好。”

据周炜介绍,除了帮助创业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外,凯鹏华盈还设立了一个专门服务于被投资企业的团队。包括专职为被投资企业招聘精英、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建立联系等。具体到瑞尔齿科,在美国帮助寻找一些器械供应、品牌管理渠道、招聘员工等。

牙科服务也有许多层面,如洗牙、补牙、种植牙等。洗牙是非常基础的牙齿保健,现在瑞尔齿科仍是由牙科医生来做,而种植牙是非常具有难度的技术,目前瑞尔齿科也可以做到。“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些深度、复杂的业务与相对简单易操作的业务分层来发展,服务于不同的人群,我们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周炜表示。

曾几何时,邹其芳为揽不到客户发愁,如今客户源已称不上问题。各大使馆、500强公司,大客户的名单列表多不胜数。几年前,瑞尔齿科90%以上是外国客户,而现在的客户构成,“完全不一样了,如今是90%来自中国客户。”邹其芳表示。消费能力、消费观念的转变,令高端牙科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开店慢,但是瑞尔齿科的营收一直保持在每年50%的增速,我国的齿科服务市场虽然还没有到达暴发的阶段,但是随着‘80后’、‘90后’的崛起,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瑞尔齿科有吻合,是潜在的巨大消费人群。”邹其芳表示。

未来,瑞尔齿科或将打造另一品牌,完全面向下一代消费新军。“这些新生力量加起来有4亿人,我们怎么做也做不过来。”邹其芳面露喜悦。

作为齿科医疗服务连锁的龙头,瑞尔齿科懂得异地管理的关键就是形成一套自有的标准化系统,瑞尔齿科的服务、流程标准体系已然渐渐成熟,这也正是凯鹏华盈看重瑞尔齿科的原因之一。

“因为我也是瑞尔齿科的顾客,在这里的确能体验到最全面周到的服务,这就是瑞尔为何具有品牌价值的原因。”周炜表示,“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服务流程,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7

关键词:养老地产;老龄化;发展模式;成功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商业养老房产发展的现状

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养老产业带来较快发展机遇,中国养老地产产业也在近年蓄势待发,无奈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需要针对老人改变的住宅设计就有8000万套,而老人院的床位数也预计需求4000万个,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开始吸引地产商、专业养老机构等各路资本驻足关注。据统计,探索5年间,至今全国已有80多家房地产相关企业试点养老地产,但实际开发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这是为什么?是模式问题还是开发商认为市场没有成熟?目前国内养老地产的商业开发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1、大型房企养老地产的开发定位不清,没有固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从大型房企养老地产的开发定位来看,主要是针对年龄在70岁以下的低龄健康老年人。主要开发模式还是以旅游地产为主,结合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满足健康老年人候鸟式度假与养生养老的需求,真正能提供养老多元化服务的极少。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是一个“模糊而想当然的市场”,面临营销、盈利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困扰。国内养老地产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主要是打着养老地产的旗号,继续发展地产的产业。养老产业存在“山寨化”现象,很多项目只是打着“养老”的幌子,实际上还是在卖房子。目前国内养老地产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都只是通过一次性卖房来获得现金流。但养老地产实质上还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如老年护理、服务、医疗,这些才是养老地产的核心。但目前这些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

2、政府与房企职责不清,易滋生腐败。养老地产在过去5年内都停留在开发商从政府拿地的概念,因为打了养老地产的名目,拿地可以不走公开的“招拍挂”,变成了一种商业和政府的合谋,甚至是负地价拿地,因此养老地产甚至就有了类似腐败温床的意味。这是由于中国独特的房地产模式,因为土地的问题说不清楚,商业用地用于养老地产该怎么弄,政府也没有说清楚。从养老过渡到养生,一旦变成养生就成了“会所”的概念,中国的地产还是集中在商业兑现房子为主。目前以养老养生为主的地产,在照护方面没有任何的承诺与标准。

二、对商业性养老地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开展盈利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国内的养老地产理念还比较陈旧,应该引进欧美先进服务理念,推行积极养老的观念并发展相应产品。养老地产的本质是养老服务业,并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所以需要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开发商要打造“亲情化社区”、“强养生弱养老”、“医养综合体”三种模式的养老产业,强调养老产业中服务的重要性。三种开发模式的推行,将改善目前养老产业的不足,逐渐实现盈利。目前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开发商与运营商合作,主要“拼能力”,如万科与亲和源合作开发的北京万科万科幸福汇等养老地产项目;二是险资与开发商的合作,主要“拼规模”,如万科与长春市政府签署了健康养老住宅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央企开发商并入医疗板块,主要“拼资源”,如中信集团成立的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养老房产需要第三方服务机制。养老产业是一个进入就不能退出的行业,养老地产最需要的是第三方服务这并不是一个开发商就能干好的,如果要靠开发商自己建立一套标准和体系,完全没有效率。养老不是卖房产,而是卖服务,而国内目前养老产业链尚不完善,相关行业如护工等人才急缺,比如培养人才以及挑选合适的项目“种子”作为试点,因此需要第三方服务机制。

三、构建商业养老房产发展模式

1、隔代亲情社区开发模式。第一种模式即为隔代亲情社区开发模式,在这类社区里年轻人与老人混住,是一种较大型的适老龄化混合社区。此类社区主要位于城市边缘,具备一定自然资源条件。社区的盈利思路主要是依靠前期的销售来实现,在整个过程中持有一部分物业,在中后期则有更多的服务输出。北京太阳城、杭州绿城蓝庭社区、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等是这类模式的实践。销售物业+持有经营+服务输出将在保证品牌树立与服务输出水准的同时,实现快速回现,保证现金流,为后续开发回血。这类模式下,持有少量物业与销售物业相结合,持有物业规模比例应小于30%,销售比例应大于70%,以保证开发的持续性和养老社区的品牌属性。

2、“养生目的地”开发模式。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健康质量及健康水平的关注愈来愈多,以健康和养生为主题的地产开发形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第三类是“养生目的地”开发模式,这是一种集旅游、养生、度假、养老为一体的强养生弱养老开发模式。这类地产由于距离城区较远,所以需要一些非常具有核心力的设施,否则难以成为“目的地”。核心设施、物业销售与会员销售相结合将成为该模式的盈利方式。据悉,针对健康活力老人的“候鸟式养老”的度假交换平台模式,该主题开发模式针对的客户主要是高保健意识的中高端家庭。“比如现在40多岁的群体,他们会有这样的意识,自己现在买这个物业,可以给父母住,510年之后,自己也可以入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投资。养生与养老地产内涵并不相同,除了在环境、生活设施、医疗设施、客户资源方面的共同交集,养老的开发内容还包含护理服务与老年设施,而养生地产则涉及商务、度假、休闲设施等开发内容。该模式的盈利方式则是“持有核心设施+物业销售+会员销售”,而“度假养生+交换平台”,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经营模式。目前上海亲和源在海南、东北等地已开始试水度假养老项目。打造养生目的地几个关键驱动力,包括养生的餐饮、温泉水疗、病患诊疗中医诊断专业机构、精神目的地或者培训、适老化运动设施的集中地以及主题式的特色养生居住。

3、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与隔代亲情社区少量持有物业不同,第二种开发模式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采取的则是全持有经营方式。该类社区规模较小,大约在200亩左右,主要处于城市生活配套设施较完备的区域,直接受医疗机构资源辐射,社区具备养老与医疗两个功能,针对的群体主要是自理老人与护理老人。全持有的养老物业,即会员制医养综合体,会员制和押金制是国内可行的盈利模式,押金制仅是销售物业使用权;会员制销售的是服务内容。目前国内采取这种方式的项目有北京太阳城水岸香舍、天津宝坻云杉镇等。

【参考文献】

[1]潘彤.市场营销对商业养老房产项目开发的几点建议[J].市场营销,2012(6).

[2]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郑岩.国外养老产业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J].政策,2011(7).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8

百达丽缘何惹怒了上海九院?

这场纷争又引发了社会对整形美容行业怎样的关注和热议?

未来,公立医院与民营机构究竟谁主沉浮?

从烧伤外科到整形外科、从生活美容到医疗美容,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从身心残缺、需要救死扶伤的患者到希望锦上添花、追求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消费者的心态在变;从科室承包到品牌运作、从连锁布局到成为行业格局的主导,民营整形医院的运作模式也在变。当整形市场已经达到数百亿的规模,主导市场的已不再是公立医院,而是曾经备受社会舆论诟病的民营医院。

今年3月,一家名为百达丽的医疗美容机构举办的一场新闻会引起中国整形美容行业权威――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强烈不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论。

百达丽一石激起千层浪

3月20日,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机构以“原九院实力派整形医生集体创业仪式暨沪上首家整形美容失败修复中心成立”为名组织召开新闻会。该机构创始人、原上海九院中青年骨干手术医生沈国雄介绍说,他创办医院的宗旨是让医生成为医院的主人和法人,尽可能降低求美者的求美成本。沈国雄意在创立中国民营医疗机构新模式,解决民营医院长期缺乏好医生的局面,所以计划以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诊所为中心,培养更资深的整形医生,两年内在全国开设数十家连锁整形美容医院。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纷纷当做新医改背景下的成果争相报道。

不曾想,上海九院很快就发表了“关于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连锁机构新闻后造成媒体不实报道的严正声明”,强调媒体对百达丽的宣传“给九院及上海市医疗卫生改革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并在声明中澄清事实:“新闻中所谓九院集体辞职整形医生或者是九院退休多年医生,或者是临床业务(医、教、研技能)达不到上海交大医学院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称资格聘任条件、与国家重点学科发展需求不符而由本人提出辞职的个别普通医师”“媒体借用上海新医改背景,谈公立医院医师集体辞职,不符事实”,并要求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机构公开致歉。之后,上海九院官方网站登出了百达丽的公开致歉信,信中,百达丽除道歉外还倾诉了自己创业的艰辛,澄清自己是自主创业而非集体辞职;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而非“对公立医院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出质疑”。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主导,一直以来肩负着救死扶伤、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行业重任,也一直牢牢占据着医疗最核心的专家技术资源。在新医改背景下,百达丽的做法撩动着数十万公立医院医生们的神经。借用时下最火爆的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句歌词:“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分析

百达丽事件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中国整形美容行业上,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

初级阶段:20世纪50~80年代

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城市有整形专科医院,个别大的综合性医院设有整形科或外科整形组。1985年,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成立,当时会员只有1D0多人。整形医生都是公立医院科班出身,开设的项目以传统整形为主,如烧伤晚期的治疗多以植皮和皮瓣修复为主要手段,还有体表肿瘤的治疗及先天性唇额裂等,美容外科开展得比较少。

爆炸性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容外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国上下各级医院纷纷成立整形美容科,整形美容已经普及到县区一级,加上地方及部队纷纷成立整形医院,迎来了我国整形美容业的大繁荣时期。

辉煌分裂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

由于整形行业利润比较高,很多医院的整形科纷纷被承包,成立院中院。这个时期对经营者来说真的是流金岁月,“只要登一期广告就有做不完的手术”。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院中院显然与医疗卫生政策不符。到了2D00年以后,国家逐渐清理院中院、承包科室,迫使一部分院中院独立出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于是在2D05年以后,大量社会资金涌入整形美容业,迫切希望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全国纷纷成立大规模的整形航母。到目前为止,整形美容行业已经形成了以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这一格局大致由以下几股力量形成:

资本派:以莆系连锁为代表,较早进行市场化运作,重视品牌建设、外部公关、媒体运作和市场营销,对整形行业的市场培育功不可没。从最初的科室承包、注射丰胸到钵满盆满后的华丽转身,再到集团化的连锁扩张,莆系凭借雄厚的资本、豪华的硬件设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开启了民营整形行业的品牌之旅。

知本派:以非莆系连锁为代表,较早启用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化管理,注重公益事业、内部经营和医疗质量管理,连锁战略布局有条不紊,是精细化管理的表率。

军装派:以各地部队医院整形科为代表,公立外衣下合法承包。宣传上强调公立医院的身份,注重营销的实效性,主攻网络、平面媒体,是低投入高产出运作的典范。

操刀派:以各地较早下海的医生自主创业为代表,一般机构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注重手术和服务质量,以口碑传播和渠道营销为主。但往往老板孤帆自傲难以容人,或是事必躬亲,上午开会下午开刀,内外操劳导致发展受限。偶有出类拔萃者能雄霸一方,也因家族式管理而后续乏力。

百达丽事件的行业影响

百达丽团队高调入市,志在建立全国连锁,其背后的风险投资身影若现。虽不敢妄言他们将成为主导市场的新势力,但至少让人对其形象和定位产生联想。他们将是“操刀派”的资本升级版还是“知本派”的军装版,或是多者的复合体,我们拭目以待。可喜的是,一直游走在整形行业体制边缘的民营阵营,终于迎来了来自主流阵营的正规兵团,这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无论对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医生个人还是机构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号。民营资本将有更多机会与来自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联姻,公立医院也会对新形势下的改革增加一些危机防范意识,已经拥有个人品牌的医生看到了独立创业的曙光,只顾赚钱的民营老板开始考虑核心人才长远发展与合作问题。

当然,百达丽事件也让业内人士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一些问题:

1.医生自主创业时机未到

欧美和日韩的整形门诊林立,但像中国动辄数千平米医院面积的机构却屈指可数,中国的人口基数、国民素质、消费能力、观念束缚、舆论导向等国情的方方面面都制约着整形行业的发展。如果把中国未来的整形市场比作一个大蛋糕的话,那么目前仍处于和面发酵的阶段。若要像韩国整形一条街那样私人诊所林立、整形科目分工精细,中国整形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调入市的百达丽一开局就因在媒体上“痛诉家史”惹得

上海九院不爽,使九院在官网上发表了严肃声明,并刊登了百达丽的道歉信。对百达丽来说,即便通过这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但这的确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事件营销。这次教训给更多即将“入市”的公立医院医生上了严肃的一课: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市场是残酷的,从专业医师到操盘手的转型,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市场运作、管理经验以及时间的积累。

多年来,公立医院凭借政策体制、硬件规模、历史积淀让民营医院望尘莫及。为了生存,民营医院只能通过大量的广告、公关等手段来获取与公立医院同等的社会公信度。而医生一旦脱离了公立医院这个靠山,单靠个人品牌和技术是很难发展壮大的,他们将面对所有民营医院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知道我?如何让消费者相信我?解决的措施还是依靠打广告。但是以小门诊的身份,面对仍处于培育阶段的整形市场,他们有多少资金可以砸呢?如果只靠手术质量和口碑慢慢积累,又有多少人能说服自己忘记当初下海的暴富梦想呢?

2.中国整形行业前景可观

中国整形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去年的王贝事件,让很多人看淡市场,但今年3月份,全国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又让那些悲观的人大跌眼镜,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超女去做整形不是个别现象,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超女的女同学,陪她们一起做整形的甚至是她们的母亲。这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的却是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的集体浮躁。如果说幸福与金钱无关,男人笑了,住房、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上学哪样不跟钱有关;如果说快乐与美丽无关,女人笑了,找好的工作、嫁个有钱人怎能与青春和美貌无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青春和美丽无疑是换取幸福的硬通货。美丽从古至今都是一种刚性需求,没有哪个女人会心甘情愿地淹没在人海中,变成黄脸婆还沾沾自喜。王贝走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王贝勇敢地躺倒手术台上。面对人生的赌局,她们会依然坚信闯过去就能似锦前程、人生幸福。

“回望,黯淡无光的青想;挣脱,世俗偏见的残酷臂膀;放飞,沉睡已久的魅力渴望。”这是笔者在合肥策划的一场胸模大赛的招募宣传语,这句话似乎说出了中国9000万城镇适龄女性的美丽心声,也再次验证了整形市场的无尽潜力。活动快速提升了门诊量和业绩,甚至是参与活动的10强选手无论当初她们是如何排斥甚至鄙视整形,赛后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免费手术或美肤。一个身形超级性感的选手说:“我再也不愿意看到其他选手,她们的脸多小啊,跟她们在一起我感到自卑。”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追求完美的人不计其数。如果能安全快速地变美,更快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没有哪个女人会拒绝。

笔者在一次行业导入的培训中曾开过一句玩笑:世界的一半是女人,女人都是我们的。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日渐开放、市场的规范、安全措施不断得以保障、消费者的成熟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整形美容产生兴趣并最终消费。到了那个时候,是否选择整形美容已不会遭到社会议论,而仅仅代表个人的生活喜好。

3.民营整形的春天并不远

最初,整形美容行业进入的技术和资金门槛都不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完善,很多民营机构都赚到了第一桶金,继而老板们就开始为如何快速发展而掉头发。如果把影响整形医院经营的要素分为政策和舆论、市场和竞争、规模和设备、技术和服务、营销和管理、品牌和文化六大方面的话,随着政策和舆论的利好,市场的日渐壮大,营销和管理的升级,品牌文化的突显,那么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点是什么呢?是看好市场前景进行大规模扩张,高举高打建立品牌连锁;还是精耕细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靠医疗质量和口碑做大做强?决策者或许将面临两难的抉择。

笔者认为,如今的整形市场还不够完善,医生自主创业尚欠火候。不久的将来,市场越来越成熟之时,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的专家,当他们携带着自己的客户资源和个人品牌、依托风险投资纷纷自立门户时,他们的竞争优势就是技术、服务、价格和口碑。如果大型民营整形机构依然背负高额的运营成本在为培育市场、培养人才买单时,那它将很可能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未来5年整形行业争夺的核心资源必定是医生资源,因为整形的技术、服务及产品品质是融为一体的,医生技术的高低和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最终经营状况。王贝和百达丽事件分别是两个信号,但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整形市场急切呼吁技术时代的来临。对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应该严格资质审查、手术分级,通过技术准入达到净化和规范市场的目的;对于民营整形机构来说,核心技术人才的管理和储备、培养与合作将被放到战略的高度。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9

关键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

一、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税收优惠政策

1、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所谓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一个运营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并不以营利作为运营的目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医疗服务的成本。

2、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对社会资本进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举办,能够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价格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其各项税收。二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制剂,对其增值税进行免征。三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非医疗服务的收入直接用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那些部分,经过相关税务部门的审核批准,可以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纳税的所得额进行抵扣,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余额征收其企业所得税。四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车船、土地以及房产免征收其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房产税。五是鼓励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一定的捐赠,对其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可以使其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区别

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目标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处置财产方式不同、收支结束用途不同、是否享受财产补贴不同以及价格标准不同等等。

其中,经营目标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营利性医疗机构所运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运行的重要目标是特定社会目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不以赚钱作为自己经营的目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分配方式不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进行盈利以后,投资者对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税后的利润可以进行分红,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于其并不以赚钱作为经营的目的,但是为了扩大其自身的医疗规模,也可以适当的盈利,但是这种盈利只能用于以后自身的发展,投资者并不能对其进行分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处置财产的方式也不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由于其自身经营不善而终止了服务,投资者个人就可以对其剩余的资产进行处置,然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果终止了其自身的服务以后,其剩余的财产只能够由相关的社会管理部门或者是其他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处置。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二者在收支结束用途不同主要表现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收支和结余都是用于对投资者的回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结余、收支并不能用于其投资者的回报,也不能够用于为其自身职工的变相分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所有盈余和利润都只能够投入到医疗机构的再次发展之中,可以用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购买设备以及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者向公民提供成本比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等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是否享受财产补贴这方面也不同,对于政府办的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以定向的补助为主,这一定向补助主要是由同级的财政进行安排。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则没有任何的财政补助。这二者的不同还体现在价格标准不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都实行市场调节价,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根据实际的服务成本或者是市场实际的供求情况进行自主的制定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主要实行政府的指导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按照主管部门进行制定的基准价格,并且在其浮动的范围之内,对基本的单位实行医疗无服务价格确定。

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关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财政部的《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明确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笔者对其进行概括:第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所取得的医疗收入进行各种税收的免征,但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按照国家所规定价格而取得的收入,不能够享受这项税收政策。第二,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该按照相关税收的规定进行各种税收的征收。第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自己所得到的医疗服务收入,应用于改善自身医疗条件的那部分,经过相关税务部门的批准,可以和其应该缴纳所得税额进行抵扣,并且就其自身的余额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征

收。第四,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己用的车船、房产以及土地,免征收车船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

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价格政策

(1)现行价格政策政府定价。政府的定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于基本的特种药品、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药品、医疗服务以及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药品等等,这里所指的特种药品,例如计划生育、抗癌、精神、麻醉、解毒以及急救等等特殊化学药品。对这些类型的药品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政策。这一价格的制定主要参照《价格法》的规定进行的,主要由价格的主管部门按照其管理的权限进行定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政府制定价格进行收费,目的主要是为了人民群众提供了收费低廉、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政府的财政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补助的给予,与此同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免税收政策。而在美国,其医药卫生事业主要采用hmo的医疗模式,也就是利用健康维护组织来为人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hmo的资金来源于各种社会税收,而所筹集的资金,则是依照基金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金融产品的模式来进行管理运作的,所以国家不予征收负税。

(2)现行价格政策政府指导价。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来说,政府指导价主要体现在一些药品上面,除了上述所实行的政府定价药品之外,其他的药品销售都实行政府的指导价。相关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品只制定其最高的零售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自主的制定药品的销售价格,然后进行销售。

(3)现行价格政策市场调节价。所谓的市场调节价一般都适用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特种的医疗收费服务,例如医学保健、健身以及美容等等少数的服务项目,对于这些服务项目,国家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限制。

2、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税收政策

2000年7月10日,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联合了《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该通知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做了如下的规定。

(1)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价格所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国家对其免收各项税收。

(2)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所取得的相关收入,例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培训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财产转让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租赁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外投资收入等等,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征收各项税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言,其非医疗服务所得从本质上来讲隶属于营利所得,已经超出了其自身公益性的非营利特征,因而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来讲,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当中,直接用于改善其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那部分,经过相关税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可以对其应该缴纳的所得税额进行抵扣,但剩余部分则应当依照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予以征收。

(3)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收其增值税。

(4)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房分立为独立药品零售的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其各项税收的征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药房分立成为独立的药品零售企业,该药品零售企业的基本属性已经不再是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机构,而是一个营利性的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是通过药品的销售来实现医疗机构的盈利。这部分盈利有少数会被用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中,对于这部分所得可予以免收各种税收,但是对于剩余的部分,则应当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如数征收。

(5)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车船以及土地,免征收其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于以上笔者所阐述的税收优惠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具体应该包括:城乡卫生院、临床检查中心、疗养院、护理院(所)、急救中心(站)、门诊部(所)以及各类各级非营利性医院等等,他们所提供都是对患者进行治疗、计划生育、接生、保健、康复、预防保健、诊断、检查以及和这些相关的提供病房住宿、伙食、救护车等等业务。

四、结论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这两个方面对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浅谈,接着又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区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笔者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价格政策以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税收政策这两个方面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进行了探讨。在进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价格政策时,笔者主要从现行价格政策政府定价、现行价格政策政府指导价以及现行价格政策市场调节价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参考文献】

[1]孟庆跃、卞鹰、孙强

、葛人炜、郑振玉、贾莉英: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问题、成因和调整方案(上)[j].中国卫生经济,2002(5).

[2]王建国、涂绍湘、周婕:整体推进与规模扩张:民营医院抢夺竞争制高点——广东省惠州协和医院的战略规划及其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z1).

[3]周益众、俞淑华、杨光华:营利性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

[4]冯文、阮云洲、张拓红、迟宝兰、于宗河、赵淳、赵亮、刘东兴、倪红日: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研究阶段报告[j].中国医院,2004(5).

[5]胡善菊、李万才、黄如意:从税法基本原则来看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歧视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7).

[6]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城镇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01(20).

[7]2005“两会”医疗卫生精品提案议案选登(一)——关于废除或修改现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的建议[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5).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市场失灵;公益性;治理结构;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13)01-0048-08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

在医疗领域固有的市场失灵导致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陷入困境的时候,我国从理论界到实践部门仍然存在着公立医院市场化改革的倾向,并提出把公立医院改制成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医院间展开市场竞争,把财政对公立医院由补供方转变为补需方,政府代表患者购买公立医院服务。然而,美国就是因为第三方购买医院服务模式,其结果是平均每一个公民的医疗保健支出比加拿大多1/3,是英国的3倍(大卫·N.海曼,2006)。而英国的国家健康服务系统(NHS),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医生也是NHS的雇员。还有学者争辩说,加拿大的医院是私营部门,成本远低于美国。但是,加拿大的医院主要是慈善组织和宗教组织拥有,并非是按市场规则运作。目前美国的医疗费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全球最高,美国的医疗保健支出已占CDP的16%左右。预测到2025年,医院保险信托基金的资金将枯竭(CWM)。面对欧洲及美国的债务问题,IMF朱民(2011)认为,医改是发达国家控制财政赤字的重要一环。哈维·S.罗森(2003)的结论是,美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不能够遏制医疗成本的快速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2009)认为,解决美国医疗费高昂的最有效方式是公立医疗机构模式,他推崇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市场经济国家在构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实施了不同的医院治理结构和财政投入方式,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医疗保健成为21世纪基本的经济学难题。撒切尔和梅杰政府把企业管理与法人制度引入医疗机构,即医院“内部市场化改革”。阿兰·梅纳德(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市场化改革机制被证明是失败的。美国进行了管理医疗组织等改革,卫生保健费目前仍占据了美国GDP的1/7。医院改革一直是各国医保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我国进行的新医改,政府和理论界都高度重视。王绍光(2005)认为,不论市场的力量如何强大,也无法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和医院、患者、保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学者王绍光、李玲、葛延风、顾昕、白重恩等都对医疗卫生给予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在建立全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制度与治理结构改革,是目前争论的焦点。

面对近年来宿迁式的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李玲等持反对态度。李玲(2008)认为,若医院有盈利动机,则医院有办法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足够的收益。然而,魏凤春给“宿迁式医改”下的结论是成功的。顾昕(2011)认为,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由“补供方”应改为财政“补需方”。在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新医改中,公立医院应改制成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财政对公立医院改为“补需方”,让医院间展开市场竞争,政府向各类医疗机构购买诊疗服务和用药服务。以李玲为代表对此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他们是赞同国家医疗服务模式。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集中到两个问题:一是公立医院能否改制成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医院间能否展开市场竞争;二是财政对公立医院“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一些学者甚至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寄希望于通过财政对公立医院“补需方”的确立和公立医院改制成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代表患者购买医院服务,迫使医院之间进行竞争,达到公立医院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基于医疗服务特异性,将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

一般来说,医疗是疾病的治疗。一般不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就具备了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品特点。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医疗服务属于个人消费品,医院可以按市场交易规则提供。但是,医疗服务的消费具有不同于普通消费品的特异性,若医院按照普通消费品的市场交易方式提供,将无法避免严重的市场失灵。

(一)医院和医生诱导医疗需求模型

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的模型中,消费者作出理性判断的基础是信息充分。因此,供求关系的均衡状态是建立在供求双方拥有价格、质量等充分信息的基础之上。但是,信息这种稀缺资源在现实社会中从生成、传递到反馈的过程并不能保证所有社会主体均能获得。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突出特征。

图1是医院或医生诱发医疗需求情况。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则医院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尤其是当医院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时,医院必然要以盈利为目标。以盈利为目标的医院必然要把医生的收入水平与看病治疗(开药)费用建立关联。医院和医生在利益动机的激励下,总是想把医疗(药)费推高。在现实中常常表现为:一是医生让患者多做检查、小病大治等。结果是需求曲线从D移动到D1。在医药费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医院的总收益是PQ;当需求量从Q0增加到Q1时,医院总收益从P0Q0增加到P0Q1,总收益增加量是P0Q0=P0Q0==P0(Q1-Q0)。二是需求量没有变化,医生通过使用价格高的药品和治疗手段等而使价格从P0增加到P1,医院总收益从P0Q0增加到P1Q1。总收益增加量是P1Q0-P0Q0=Q0(P1-P0)。三是上述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医院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是P1Q1-P0Q0。此时的结果是大于上述两种方法增加量之和。

另一方面,医院和医生也具备了推高医疗(药)的能力和手段。这是因为医疗服务是一种专家服务,具有天生的非同质性和供给方信息垄断性,医生对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医疗(药)服务的适度性等信息更为了解。相比之下,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医生往往持服从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独立于医院的第三方监督机构都很难进行有效监督。那么,兼具服务建议者和服务提供者双重身份的医院和医生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诱发需求的目的。

事实上,即使存在独立于医院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也只能在一定程度起作用。只要医院和医生以盈利为目标,医院和医生推高医疗(药)费就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是屡见不鲜。哈维·S.罗森指出:“更为复杂的情况是,可能你言听计从的人,即你的医生,恰恰是要向你出售这种商品的人。”闭

最后的结论是:不论医疗市场化的竞争程度如何,只要存在医院以盈利为目标和医生的收入与看病治疗(开药)费用挂钩的提供方式,医院、医生诱发医疗需求情况就无法避免。

(二)医疗服务的垄断性和特殊性导致较强的价格机制失灵

有学者认为,财政对公立医院“补需方”,其基本用意就是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这里有必要简单重复一下市场的概念。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的相互作用,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机制。在市场中,较高的价格趋于减少消费者的购买量,同时刺激生产。较低的价格刺激消费,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但问题是,现实中医疗服务的市场供给与有效竞争市场模型相差甚远:一是医院存在垄断性。患者对医疗服务更多地表现为刚性需求。二是医生提供的服务具有天然垄断性。医疗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充满着不确定性。在很多情形下,医疗服务通过供求关系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运用价格的高低调节医疗服务的供求量,在许多时候不起作用。杰弗里·哈里斯讲到:“X先生发烧、咳嗽,于是去看A医生。胸部X光透视检查发现了阴影,他住进了医院,医生给他注射了青霉素,这让他的烧退了,但X光复查发现阴影没有消失。于是进行痰液检查,查出了肺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可以切除病灶。于是进行手术,不幸的是,发生了术后大出血,尽管如此,随后还是发生了心力衰竭,医生宣布进行紧急复苏抢救。X先生被转移到特护室,插着胸管,戴着呼吸器。血管的专项扫描发现了出血点,于是再次进行手术。”这说明医疗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不可预见性,医疗服务提供者不像市场上普通商品的提供者。在一些情况下,医生更像消防员,匆促地为需要者提供服务。要求医生在治疗前就同患者或者患者的人政府进行谈判,并给出一个精确的、就像市场上那样通过供给与需求形成满意的价格谈判是不可能的。医疗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也使医疗产品的消费者难以展开讨价还价的谈判。这样,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产生了。即使存在独立于医院和患者的第三方,它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在很多情况下是用非价格决策规则支配他的医疗行为。如果医院和医生追逐经济盈利,那么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很容易利用医疗服务的垄断性和特殊性而牺牲患者的利益。

在政府购买医院服务的模式下,政府和医院之间不可能像市场交易那样,运用市场供求机制形成市场价格。医院和医生是用非市场交易的价格决策规则进行的,而政府作为第三方是不能够了解其中的真正成本费用。“公益性”的医院是患者痛苦的呐喊和尖叫,指引着有良知的医生和白衣天使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匆忙地进行战斗,即提供医疗服务。因此,医疗服务消费存在着较强的价格机制缺陷,企图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医疗服务,并运用市场竞争规则确定价格,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价格机制失灵。

(三)医院间的自由竞争导致医疗(药)费越来越贵

假设医院是自负盈亏的,且医院之间可以自由竞争。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即患者。如果一个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面前有A和B两家医院,A医院医疗设备先进且是个大医院,B医院医疗设备次之且是个中型医院,那么患者将选择哪个医院就医呢?一般来说,患者基于生命攸关、生命无价和手术治疗不是普通商品服务,选择错了不可以重来这样的理念来选择医院,他(她)的理性选择是A医院。事实上,不需手术而需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也同样是以这样的理念选择医院。于是,B医院为了吸引患者也必然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聘名医,以吸引患者。最后的结果是,在自由竞争的医院市场中,生存下来的医院都是拥有一流的且齐全的医疗设备的医院。一流的且齐全的医疗设备都需要患者来分摊成本。而患者到医院看病,做什么检查,用什么方法治疗都是医生安排,这就为患者分摊医疗设备成本成为可能。因此,医院间的自由竞争导致医院的医疗设备竞赛,最后是医疗费的昂贵。

下面再用博弈论分析之。A、B两家规模基本相同的医院都在独自决定是否引进肺器官移植新技术和新设备。如图2所示,假设两家医院都不购买,利润为M亿元。若A购买,B不购买,则A得M/2亿元,B将损失M/3亿元。若A不购买,B购买,则A将损失M/3亿元,B将得M/2亿元。若A购买,B购买,则A得M/3亿元,B也得M/3亿元。

那么,这两家医院的策略选择是什么呢?若两家医院的策略是都不购买,则总利润为M亿元是最好的结果。按照博弈论的观点,这两家医院都将选择购买。因为,两家医院即使达成一致不购买,这种情况也不会长期保持,盈利和竞争的动机也会促使有的医院购买,更何况两家医院是竞争对手,达成一致不购买的协议较难。因此,两家医院都有其优超策略。即无论B如何选择,A选择购买的利润都将大于不购买,所以A的选择是购买。类似地,B的优超策略也是选择购买。最终就出现了医疗设备竞赛,竞赛的结果是医疗费越来越贵。

三、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与财政投入的实践考察

图3所示为1978-200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变化趋势。首先看1980年至2004年我国的卫生费状况。1980年的卫生费是143.23亿元,2004年达到7590.3亿元,2004年比1980年卫生费用增长了53倍,而同期CDP增长了35倍。从1980年至2004年是我国卫生费快速增长时期。

什么原因导致1980年至2004年卫生费的快速增长呢?本文主要从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演变实践和财政投入方式转变的视角分析。

从1980年开始,财政对公立医院实行定项、定额补助,医院结余留用,医院可以从结余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资金给职工发奖金,医院为改善经营和职工福利,可从结余中提取相当数额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和职工福利。㈣虽然财政制度规定,医院收支实行“全额管理”,但是,在医院结余由上缴变为留用的预算制度之后,医院就可以从医疗服务收费中获得直接的物质利益,并承担医疗服务收入下降后的损失。此时,公立医院的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财政定项、定额补助;二是医院自己的创收即盈利。因此,各地医院为适应创收的需要,对医院治理结构和评价指标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医院在创收动机的支配下,政府对医院的“全额管理”制度实际上逐渐变成了一纸空文。各地医院基本上都建立了医生的看病治疗费用与医生的收入水平挂钩的做法。比如,武汉市同济医院推行医院成本核算。该医院的做法主要有:一是划小核算单位,将全院分为132个核算单位,每个单位设独立的内部账户。二是把职工利益与收入支出紧密联系等。这实际上是要把医生的看病治疗费用与医生的收入水平挂钩。1998年实行成本核算后,该医院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7%。广东省中医院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充分量化,切实挂钩”的口号。这等于医院可以创收,成为一个盈利性部门,一些地方干脆把公立医院私有化,医疗服务按照市场交易规则提供,谁有钱,给谁看病。医院要创收、盈利,就要吸引患者,而要吸引患者,就要进行医疗设备竞赛。根据前面的讨论知晓,医院进行医疗设备竞赛的结果是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药等的过度使用,导致医疗成本超常增长。医院在生存压力和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为了多创收往往诱导患者小病大治、多做检查、开大处方和用贵药。医院常常想方设法地多收医疗(药)费,使病人不堪重负。

在医疗服务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如何治疗和使用什么药品都是医生给选择的。这样,医生的看病治疗费用与医生的收入水平挂钩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小病大治、多做检查、开大处方和用贵药现象变为一种常态,即医生使用价格虚高药品-医院收入增加-医生对医院贡献增加-医生收入增加。因此,近年来,疗效确切又便宜的药在各个医院基本上没有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下,医院盈利变为常态,医疗设备竞赛变为常态,医疗供给方诱导医疗需求方变为常态,医生用高价药和多做检查变为常态,其结果必然是看病越来越贵变为常态。由此清楚地看到,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逐渐背离了“公益性”,我国卫生费超常增长的主要推手是公立医院追求盈利。

近些年,我国进行的新医改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却没有遏制住卫生费的快速增长。2004年~2009年卫生费增长速度更快,2004年卫生费是7590.3亿元,2009年卫生费达到17204.81亿元,年均增长25.3%,快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更快于GDP增长率。

如图4所示,从2006年开始,政府与社会负担的卫生费之和的比重已经超越了个人负担的卫生费比重。因此,增加的卫生费的大部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负担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新医改提高了政府和社会负担的卫生费的比重,降低了个人负担的卫生费比重,但是,并没有遏制住卫生费的快速增长。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最终将拖垮公共医保资金。现实中,医院“看病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公立医院的趋利动机并未消除,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和评价体系还未能回归“公益性”。目前公立医院仍然存在诱导科室创收的指标。笔者在调研广州市三甲421医院时发现,在2010年先进评比栏目中,该医院妇产科等获得了纯收入一等奖。

美国主要是由第三方为患者购买医疗服务,医院间存在着竞争。在2001年,美国政府支付医疗保健费占总费用的46%,保险公司支付医疗保健费占总费用的35%,慈善机构等支付医疗保健费占总费用的5%,几项相加是86%,个人仅支付了14%,其结果是主要由第三方为患者购买医疗服务的模式,导致美国2001年的医疗保健费占GDP比重高达14.1%,近年甚至已占GDP比重的16%。医疗领域固有的较强的价格机制失灵,使美国主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医疗保障制度陷入困境。在美国也在进行医改,并且成为了疑难杂症。在医院偏离公益性和医疗领域固有的市场失灵导致美国的医疗制度陷入困境,并在寻求改革的时候,目前我国却有一种通过政府为患者购买医院服务的观点,通过财政对公立医院由“补供方”变为“补需方”,让医院之间展开竞争,达到公立医院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目标。根据本文第二部分医疗服务的特异性分析可知,按这样的改革思路,无法消除医疗服务的特异性所导致的严重市场失灵。只要许可医院存在经济利益的追求,就无法消除医院、医生诱发医疗需求,无法消除医疗领域存在的较强的价格机制失灵,无法消除医院间竞争导致医疗设备竞赛。可见,医院间竞争的结果是医疗(药)费越来越贵。在全民社会医保制度下,最后的结果是:财政支出越来越多,最终也将拖垮政府的医保基金。

即使在医疗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美国,面对医疗服务这个特殊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也对自由竞争的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约束,使其朝着社会福利目标方向发展。美国营利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15%,非营利性医院是85%,非营利性医院中的董事会成员并非就是商业公司中的董事,非营利性医院中的董事会成员是市民领袖,主要由选举产生,他们更注重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医院董事,为了能够当选或连任,就必须提高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这就会迫使董事会成员为公共利益服务,更加注重医院服务的社会福利。

四、“公益性”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和财政投入的基本思路

卡尔·波兰尼(1944)曾经指出,市场经济制度的构建是由两大截然相反的力量所推动:一是市场力量的释放;二是社会保护体系的构建。市场经济体系与社会保护体系的二元发展,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秘诀。本文认为,各国在对医院制度构建中惯性运用了市场竞争法则,导致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为疑难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是因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与评价指标偏离了公益事业的发展轨道,而非财政补供方所致。事实上,恰恰是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和财政补供方不足且效益低,允许公立医院从患者或者说需求方得到补偿,迫使医院成为了营利性行业和医院服务逐步市场化所致。

克鲁格曼(2009)认为,医疗保健不是普通商品,存在市场失灵,美国应建立以公立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全民医疗服务模式,他特别推崇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的运作同我国“公益性”公立医院相似。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主要采取国家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保障模式,如巴西、泰国、埃及等曾经是采取政府购买医疗服务模式的国家,现在也改为国家医疗服务模式。

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与财政投入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财政预算管理的公立医院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使公立医院没有盈利动机,真正成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完善医疗服务的“守门人”制度。按照经济学中公共品理论,根据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公益属性的程度,把公立医院服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公共品属性的初级基本医疗服务;第二类是准公共品属性的专科医疗服务。“公益性”公立医院不允许以盈利为目的来提供医疗服务。“公益性”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性。为了保证其“公共性”,就需要把公立医院的工作业绩和预算收支透明化。因此,公开与监督是保证“公益性”公立医院的关键环节。

第一类是纯公共品属性的初级基本医疗服务。初级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提供防疫、保健和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充当有效抑制过度医疗需求的“守门人”作用。主要包括政府直接举办的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如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医院等。政府卫生管理部门要对初级医疗服务组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职责、医生的基本水平和基本职责等制定详细标准和规定。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组织的功能要按照纯“公益性”运作,属于第一类公共品,其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和社会医保中的个人账户。财政拨款额的多少取决于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组织覆盖的人员数量、效益、公众评价、质量等。

第二类是准公共品属性的专科医疗服务。第二类准公共品属性的专科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制度安排是: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不再与医疗(药)费和医生的收入挂钩,利益诱因不在于推高医疗(药)成本来提高其自身收入。患者接受专科公立医院服务,首先需要通过初级医疗服务组织的医生诊断(急诊等特殊情况除外)。患者按照一定比例自付的医疗(药)费直接进入财政专户,不涉及和不经过医护人员和医院之手,实行收支两条线,以避免医院趋利动机。

政府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通过全方位运筹,做出整体预算,管制公立医院和医生等行为,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项目、新技术、新设备等的购买都要进行审批和统一安排。政府主管部门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凭借其掌握的资源举办、控制及调节公立医院。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因素法计算确定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额,如当地人口、公立医院所覆盖的人数、发病率、入院率、住院率、服务质量、患者评价和服务态度等因素综合计算。政府主管部门应设计一套“公益性”公立医院评价标准,其中包括设计一种社会公众能独立表达看法的信息反馈机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科学评价公立医院,并且同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支付额建立关联。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11

“跌50%我会看看,跌80%我考虑买”――某股民“创业板哪些股票有投资价值,――某私基金经理一年之后才可以看到分水岭”

“创业板正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某投资咨询公司CEO“如果我有亲朋好友在大型央企任职,能给我带来好项目,是不是我也可以做出个创业板公司来”――某创业者

“创业板股票涨多高都可能,一个营业部的自营业务资金就可以控制一两只股票,策划好的话,价格随便操纵”――某大户室的操盘手

“现在买创业板股票的只有三种人:疯子、傻子和骗子”――某媒体人士

创业板股票上市交易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经历了首日的暴涨,接着连续几个交易日的暴跌后,近期再次受到资金“热捧”。不少创业板股票走出了一个“u”型,难道现在已经显现投资价值?记者让一些业内人士从不同角度评价创业板,得到了上面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人关注价格,有人关注的则是估值、商业模式、背后游资、制度建设等等,但共同的结论是:创业板还远未回归理性,价格上也是――“贵”就―个字。

假如你不是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大鳄,那么想在创业板上淘金只能通过两个“时间窗口”,一是提前申购,然后在第一天上市即卖出,二是等到估值回归到理性区间。第一个“时间窗口”已经关闭,那不妨现在好好做做功课,等待第二个“时间窗口”打开。

绝大多数投资者在买股票的时候,都是听别人推荐和“专家”指导,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及合理估值根本就没有概念。创业板首批上市的股票只有28只,其商业模式各异,它们可以成为一个很典型的研究样本,让你学会如何独立选好股。更重要的是,创业板的表现浓缩了中国股市逻辑和各路资本运作轨迹,当你观察其估值回归的过程,能更好的理解中国股市并让自己的投资心态变的更加成熟。

在上一期的杂志中,我们仅向投资者提醒了炒作创业板股票的风险,从这个市场开盘以来表现出的种种疯狂、扭曲的状态来看,我们庆幸没有对其大书特书。本期我们特别关注这个市场,是因为其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样本,那么,该怎样对这28只股票进行估值?什么时候介入创业板投资合适呢?让我们踏上创业板估值回归之旅吧。

看商业模式,寻你所爱

判断一只股票的台理估值是多少,首先要明晰它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其市场竞争力,预估出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有人说,估值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估值的计算公式每个人都可以套用,但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众多市场分析人士和投资经理在谈到对创业板公司的看法时印证了这一点,试举两例:

爱尔眼科

“新东风成长”阳光私募基金管理人毛羽很看好这只股票,他认为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连锁医疗上市公司,公司实行的“三级连锁”格局很有特色。并且爱尔眼科的医师力量强大,随着爱尔眼科多年来对准分子治疗近视手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品牌效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何况目前社会专业眼科手术的潜在消费群体也很大。

但上海智德投资管理公司的分析师陈鼎则看到另一面:爱尔眼科这种专业的医院连锁机构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招股书上没有说清楚这方面内容。优秀的医师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很高。商业模式的前期设想很好,但具体的盈利很难说。他发现,爱尔眼科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都不赚钱或者微利。反倒是在二线城市,如合肥、武汉的盈利不错。可能的原因是一线城市的开店成本高,而且有很多好的三甲医院。此外,眼科出现医疗事故的风险大。不像齿科手术,有点像消费品那种感觉,更适合在大都市里进行连锁经营。

探路者

陈鼎很看好探路者这只股票,他认为该公司处于新兴发展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而且产品自我研发能力也比较强。毛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算了一笔账:2000年到2008年中国的户外用品市场总额以年均48.9%的增长率在增长,远高于传统的服装行业的年均19%和纺织行业年均21.2%的水平。该公司生产的户外运动服装、鞋及户外用品等毛利率均维持在45%以上的超行业平均的高位。

不过也有人认为探路者很不靠谱,因为探路者的直营店关撤率竟然连续两年高达百分之百,2009年上半年就关了21家直营店。而在2009年6月底,探路者的存货达4760万元,其中65%超过半年,但只记提了一个点的跌价准备。记者曾走访过探路者在北京马甸的直营店,客流量并不是很大,这也引申出一种担忧,户外用品相对高昂的价格和耐用性,以及客户群体比较小众,是否能支持这个行业保持以往的增长速度?

上面这两个例子都是连锁企业,而且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感觉和体验,判断公司的“好”与“坏”。当然,在这28家创业板公司中,也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是普通投资者无法搞懂的,但这应该不会影响到你对公司商业模式的探究并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首先,你可以只选择自己感兴趣公司,买一只股票之前请先和公司谈恋爱,当然要意识到恋爱和婚姻是两码事,而且有时爱情是毒药。其次,你可以通过分析公司财报并与同行业企业做对比,来判断公司的价值和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关于这点在后面会讲到。另外,尽管分析师的观点也互相冲突,但研究报告中有的内容一定会给你启发,有时,你在其中找到的共同点很可能就是正确的。

比如在这28家公司中,被普遍看好的是乐普医疗。陈鼎告诉记者,能生产微创技术医疗器械在国内只有3~4家公司在竞争,竞争态势比较温和,毛利率可达到70%~80%,乐普医疗最新的财报显示是80%的增长率,而该公司有较高的专利技术壁垒,其他公司要进入这一领域恐怕连最起码的认证都要经过很长时间。

一家私募基金经理也认为,乐普医疗是最正宗的创业板企业,有自己的领先独创技术,有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业团队。而其他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没有明显区别,商业模式上缺乏独特之处,估值却很高。在11月19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达110.81倍,而同期深圳主板、中小板市盈率分别为43.05倍、48.65倍。

喜欢的商品不一定要去买,因为必须考虑价格,股票也一样。毛羽对相中的爱尔眼科和探路者给出的合理估值只有30~35倍和45~50倍市盈率,而目前的市盈率分别是73倍和91倍。陈鼎认为乐普医疗是最优秀的,但也只给出了50倍动态市盈率,对应的价格在30~40元之间,而目前的市盈率接近80倍。

“太贵了”,这是记者接触到的专业投资人士对创业板股票的共同看法,这28家公司中肯定不乏优质的公司,但现在却不是买入的时机。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去伪存真、精挑细选。等待介入的良机。

与同行对比,跨市套利

在股票的估值方法中,有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一般采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这种方法会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为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加权资本成本)很难测算。相对估值法通常是和同行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相比较而言更容易掌握。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在买一件衣服时,不会通过计算这件衣服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费用来测算它的价格,而是与类似款式、质地的衣服相比较,正所谓货比三家,这就是相对估值法。

对于创业板股票,用相对估值法,与中小板、主板甚至海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相比较,可以判断其投资价值。

有的创业板股票和中小板股票价格具有联动效应。投资者可以从中套利。华弘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田谓东为记者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乐普厦疗联动股:鱼跃医疗

鱼跃医疗是国内最大康复护理和医用供氧系列医疗器械专业生产企业,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增长非常迅速,未来几年,家庭对康复护理类产品的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鱼跃医疗将与乐普医疗共享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高速成长。目前鱼跃医疗的动态市盈率为55倍左右,而乐普医疗是80倍左右,谁会向谁靠拢呢?从创业板挂牌上市时间的明确到如今,鱼跃医疗在不至0两个月的时间里涨了30%。而未来我们相信乐普医疗的估值会向鱼跃医疗靠近。

鼎汉技术联动股:辉煌科技

辉煌科技的主营业务是铁路信号通信产品,鼎汉技术则做的是勒道交通电气设备。借助大规模铁路建设和中国城市勒道交通的巨大增长潜力,辉煌科技和鼎汉技术这样的龙头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他们的业绩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现在的估值水平都不低。

有的创业板股票和中小板股票则是在商业模式有相似之处,投资者可以在公司价值分析上互相借鉴,从而给出合理的估值,例如:

探路者VS美邦服饰

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都是服装连锁经营,当然探路者的户外运动服装的毛利率更高。上海智德投资管理公司的分析师陈鼎指出:探路者未来发展主要的担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能否控制住,美邦服饰当初很被看好,但股价表现不佳,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费用控制。广告、商铺用地的成本都太大。美邦在2007年的期间费用率是24%,2009年三季度的费用率则达到了35%,增长了40%,超过了预期。而探路者的期间费用率在2006年是20%,现在达到27%。

在对个股进行相对估值时,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前提:创业板的整体估值还是太高了。田谓东指出:按照A股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考虑中国高速增长的因素,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应为60倍左右,但当前的估值远高于这个水平。看来,现在股民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呼唤估值回归,同时通过相对估值法寻找优质公司的合理价位,并抓住跨市场的套利机会。

觅背后游资,静候回归

无论是从绝对估值法还是从相对估值法来分析,创业板现在都毫无投资价值,但相信很多人还是技痒难耐,特别是11月19日、25日创业板股票全线暴涨,令很多投资者跃跃欲试――是不是创业板的新一轮行情展开了?

众多业内人士表达出了一致的看法:这波上涨完全是游资在炒作,目的是为了拉高出货。这正应了那句话,现在炒创业板股票的,不是疯子、傻子就是骗子。骗子是“诱多”的游资、傻子是跟风的投资者,疯子是那些观察游资动向,像“吸盘鱼”一样跟随股市中的“鲨鱼”们前进的投资者。在创业板估值回归的过程中,这三种人还会兴风作浪。

再次强调,这28只股票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样本,从中既可以学会估值分析,也可以通过观察其背后游资的动作,来判断各只股票估值回归的进展,并真正的理解中国股市。

一只股票的换手率高低体现了其交投活跃程度,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高表示买卖较活跃,有主力资金介入,意味着后市将会有好的表现。如果换手率偏低,主力资金难以聚集筹码,则后市将会面临振荡反复的疲软走势,直至完成筹码交换过程后才有机会表现。

统计显示,近期的创业板强势股宝德股份和吉峰农机位居创业板换手率前两名。截至11月11日超过创业板平均换手率151.63%的12家股票仅有探路者1家表现为下跌,跌幅为3.79%;低于创业板平均换手率151.63%的16家股票仅有华测检测、上海佳豪、莱美药业3家表现为上涨,涨幅分别为0.26%、1.02%和5.10%。

但换手率对于股价并非纯粹的利好,例如高位高换手率往往表明有机构在对倒放量,吸引散户跟进。这往往也是聪明散户“逃顶”的较好时机。

对比安科生物和宝德股份。安科生物上市首日百万以上大单成交116笔,资金净流入约7000万,11月2日大单成交43笔,资金净流出约7000万。随后几天里成交笔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以资金净流出为主。因此可以判断当前游资介入较少,正处在价值回归过程中。而宝德股份头4个交易日资金持续净流出,随后交投逐渐活跃,且成交主要集中在30~100万和100万以上两个档次,显示游资在低位介入,有较强的炒作动力。宝德股份11月18日、25日两天涨停显示了游资的威力。

扒扒创业板第一牛股的皮

当前走势最为坚挺的创业板股票为吉峰农机,价格早已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

该公司在最近3年成长速度惊人,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94%,总资产复合增长达39%,净利润复合增长达430%。由于农机流通领域的利润较薄,连锁经营的模式更能取得薄利多销的效果。苏宁电器展现了连锁模式的威力,吉峰农机近年的高成长似乎也正在复制其成功路径。

该公司作为农机流通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不但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提升产业市场的知名度,也为未来的资金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农机销售总额超过1800亿元,其中销售规模约1600亿元。而销售中,以连锁方式销售规模约12亿元,尚不足1%。

目前,吉峰农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机连锁经营企业,2008年全国市场占有率为0.4%。就市场规模而言,农机连锁销售模式的增长空间巨大。

但当前券商和媒体的主流观点,对于吉峰农机的发展前景可能过于乐观。上市募来的大量资金,不构成快速连锁扩张并形成规模效应的充分条件。农机行业蛋糕大,并不能直接推倒出具体某家公司就一定可以取得高增长。

当前农机流通体系呈现出由民资主导的局面,在目前由补贴垄断销售、特别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主导的年代,各地的农机经销商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捆绑在一起。吉峰农机的全国辐射,快速扩张的道路注定会面临大量阻力。

此外,农机连锁经营的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其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相比起来,另一知名农机连锁经营企业江苏苏欣,在扩张的

道路上更为审慎。

从同类商业模式对比的角度看,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该公司可能无法成为第二个苏宁,且未来3年的股价走势难以复制苏宁上市3年的辉煌。

资金效率不同。苏宁的财务模式为上下游占款的类金融模式,使得其资金利用的效率比吉峰农机要高出许多,从招股说明书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公司股东权益1.4亿,现金流0.18亿,而农机补贴高达2.41亿。对于农机补贴,我们从相关报导中可以看到,实则是公司为农机消费者垫付的款项,销售额越高则补贴垫付款越多。这与苏宁实时收取全额消费者货款,部分支付供货商货款的模式有较大的不同,且相对较为劣势。

在资金效率不同的前提下,公司新创造一元钱的股东权益,其投资资本的支出将高于苏宁,或者说,资本效益的乘数将低于苏宁。这将使得公司对现金的需求更大,限制权益回报率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EPS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其很难超越苏宁上市3年接近100%的年复合回报率。吉峰农机招股说明书中也明确提到了发行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不同。公司所处行业更依赖于政策的扶持,而苏宁所处行业更为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策总体来说变化比较快,长效、长期政策较少。农机补贴是吉峰农机近年快速发展的基石,而这一基石并不稳固。

起始股价水平不同。苏宁电器上市第一年(2004年)动态PE水平在20倍左右,而吉峰农机目前动态市盈率哪怕是按照最为乐观的预测(0.68元)来算,也达58倍之多。加之未来3年公司复合增长率很难超越苏宁电器100%的水平,其股价表现中期来看无法比拟苏宁。

在公司净利润保持40%左右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未来3年公司将可实现每股收益0.58元、0.82元和1.13元。申银万国根据连锁行业目前平均的估值水平,给予吉峰农机2009年35~40倍PE,对应的股票合理价值在20.3~23.2元。11月25日该公司的收盘价为72元。

透过创业板寻独立选股路

独立选股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似乎可望不可及,因为不具备分析财务报表的专业知识,也没有时间和渠道去上市公司调研。但独立选股又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完全委托给专业机构操作就好像是女人结婚之后既没有自己的事业,又不掌握家庭财权,其危险系数之高可想而知,独立的操作一部分才可以平衡风险。

28只创业板股票,数量不多、资质还行、商业模式有嚼头,这不正是锻炼独立选股的好样本吗?更重要的是,这28只股票距离可以买入的时间至少还有个一年半载的,足够你好好研究,而不必听那些“专家”忽悠。

独立选7步走

找出愿意谈恋爱的股票。

比如你用过这家公司的产品,对公司的经理人印象很好,或者是感觉公司的口碑不错。这就像谈恋爱一样,只有被对方的某些地方所吸引,才能继续交往下去。这28家公司里,应该会有,谁没看过冯小刚的贺岁片呢?

了解行业的秘密。

隔行如隔山,在每一行业里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运行潜规则。通过自己的人脉和业内专家了解某个行业的潜规则,这是很复杂但无法回避的功课。创业板中有些股票所处的行业,一定有你能摸清的。

判断股票的合理估值。

前文已经讲了最常用的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也从这28只股票中选了几个案例来说明。估值是一门艺术,数据感觉与市场经验都不可少。买股票跟买任何商品一样,图个物美价廉,不同的是股票这种商品不好定价,价格也变化太快。

认真阅读财务报表。

这是成为一名成功投资者最基本的功课,不要有畏难情绪,选几只感兴趣的公司好好研究,说不定就能揪出“臭虫”,这不是很有成就感吗?在28家创业板公司中一定有粉饰财报的,开始行动吧。

寻找与上市公司亲密接触的机会。

这没什么做不到的,你可是股东呀!打打电话感受一下公司员工的素质,数数门店的客流量,你的投资标的其实就在你身边。

以所有者的角度来思考公司商业模式及战略决策的合理性。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觉得上市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决策是英明的,哪些是昏招。好的投资者应该也是一个好的商人和企业家。

医疗美容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篇12

关键词:医疗保健资源管理体制垄断性利益链条ABC制度

健康均衡地扩大服务性消费,可有效的刺激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带动GDP的增长。但畸形性扩大某些服务性消费,又会给整个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2005年年末,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此事件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卫生体制的弊端,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畸形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主要特征、突出问题及其健康发展之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比重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2000年、2001年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36%、6.47%。除美国16.4%、韩国8.0%,比我国高以外,其他国家均比我国低。可见,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比重,明显比多数发达国家高。在2000年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比重为6.36%,比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新西兰五国的平均水平6.08%高出0.28%。2001年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比重为6.47%,比法国、英国、韩国、加拿大、意大利五国的平均水平4.08%高出2.39%。显然,在消费总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比重(较多的)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负担过重。

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主要特征

消费决策主体错位

一般情况下,消费决策的主体是消费者自己。但在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决策过程中,消费决策的主体,却是服务的提供者―医生。做检查(化验)、吃药,费用该花到哪些项目上,基本全由医生说了算。消费者本人对所要消费的各项内容,基本上没有决策权。这种由卖方为决策主体的错位性消费决策过程,卖方为使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很容易做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

消费者地位倒挂

在一般产品或服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地位多数情况是主动的。尤其是在“顾客至上”观念的影响下,消费者往往有着“上帝般的地位”。但在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过程中,由于医疗保健服务的高技术性,使得服务的消费者与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地位极为被动。不光在消费选择上几乎没权力,就连消费的知情权也常常被剥夺。在这一消费领域,消费者无论消费多少费用,也难以找到“上帝般的感觉”。这是在其他消费领域几乎没有的消费者地位倒挂现象。

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中的突出问题

优质资源过分集中

在我国,由于医疗保健服务一直是作为福利性事业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经过长期输血式的建设,所建立的部分医疗保健服务单位(企业),集中了大部分医疗保健优质资源。这些优质资源,在现阶段的市场机制运作初期,基本上形成了独霸一方的垄断性经营格局。消费者想要得到较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必须选择政府建立的少数几家集中了优质资源的医疗保健服务企业,进一步使得这些企业的垄断性经营地位得到巩固。加上市场化运作和扩张性发展,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这些医疗保健服务单位的垄断性不是逐渐减弱了,而是大大加强了。这些单位的做大做强,使得医疗保健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其后果是消费者想要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具体表现为少数医疗保健服务单位挤破门槛,多数医疗保健服务单位门可罗雀。

资源浪费巨大

由于少数医疗保健服务单位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其垄断性经营地位、消费者的别无选择等因素,促使这些医疗保健服务单位,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普遍形成了“小病大看,小病大检,小病大治”的“三小三大”服务恶习。近年来,“大处方、贵处方、多检查”现象已愈演愈烈。由于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医疗保健服务资源的浪费问题上,也许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消费者大量钱财被这些集中了优质资源的医疗保健服务单位掠夺和浪费,使得尚不富裕的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居然较大程度地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

管理体制不合理

国家现行的医疗保健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是把医疗保健单位分作: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国有事业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民营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这种管理机制表面上看是合理的,国有事业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应不盈利或少盈利,有利于其承担一些社会福利性医疗保健义务;民营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可以盈利或可适当多盈利,有利于民营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由于定位在非盈利性质,所以仍然享受着政府对公共事业单位的政策支持,这些单位由于政府长期的建设和支持本来就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对其自身发展极为有利。在市场竞争中仍然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无疑使其垄断性经营地位进一步巩固。二是这种做法极大地误导了广大医疗保健服务的消费者。由于政府人为地划分,消费者对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的看法仍为其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则往往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所以绝大部分消费者(特别是比较富裕的消费者),除了基于服务条件、服务水平等因素的考虑外,出于对盈利性质的戒备,宁愿花大价钱,去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接受服务,而不去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接受服务。结果是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不盈利,反而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大大盈利。这种管理机制使得民营医疗保健单位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所以发展十分缓慢。民营的发展缓慢,国有的垄断加剧,消费者花在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上的代价则愈来愈大,越来越难以承受。造成我国消费者越来越怕得病,怕进医院。

健康发展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对策

大力支持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发展

我国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能与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相抗衡的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数量极少。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消费者的信任度低,二是政府管理政策和重视程度上的不平等,三是自身条件不足及急功近利性经营思想的影响。要解决这三大问题,首先需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姿态,要制订税收、管理、性质划分等一系列有利于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要让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与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性质划分上要取消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划分方法。在招商引资、建设贷款、项目审批上要予以优先照顾。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每个地方都要建立几个能与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相抗衡的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只有逐步形成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服务机构间有效的竞争机制,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才能逐渐扩大。

弱化少数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垄断性经营

少数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技术人才和优质资源的扎堆,直接导致了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的扎堆。对于这类“航母性”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政府应停止“输血性”支持,停止其享受福利性事业政策,适当限制其进一步“畸形性”做大做强,弱化其垄断性经营地位。医疗保健技术人才和优质资源才能逐步分散化、合理化配置。过去几十年的国家投资已让这些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如再让这些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继续享有相应的福利性事业优惠政策,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公平竞争将无从谈起,现有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严重的扎堆现象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剧。

切断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利益链条

目前,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开大处方、贵处方、多检、多化(验)现象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只有切断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利益链条,实施“医、药、检”分离,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现有的医药分开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消费者买药的选择余地已大大增加,但检验、化验,仍无选择余地。各地一方面可以考虑在适当位置,建立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的检验、化验中心,以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医疗保健检验、化验的选择。同时也为一些规模弱小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提供了专业化的检验、化验服务,增加了消费者选择弱小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可能性。两方面也可在规模、资质相当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间推行检验、化验结果互认制度,从而实现由现在的可分散购药,到可分散检验、化验。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对消费者进行的“疯狂性”多检、多化验现象。

推行医疗保健服务消费“A、B、C”制度

现在,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对消费者一味开贵药、开好药现象十分泛滥。面对医生“一言堂”式的处方,消费者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可能,常常在药店自行买药十几元、几十元能解决的问题,去医院就得花上几百元。这种“一刀切”式的医疗保健高消费,让许多消费者叫苦不迭。如果医生开处方时,也能象其他产品或服务消费一样,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经济情况,开出高、中、低三个档次,三个价位的处方(组合),并说明其特点,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消费的层次,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就会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消费档次。这样大大有利于消费者节约医疗保健资源,使自己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我们建议医政管理部门,在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中推行“A、B、C”(高、中、低档)三类处方制度。医生在开处方前,应先向消费者征求关于处方类别的意见,以便消费者理性消费,减少浪费。

以上笔者只是从消费经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有关问题及其对策,目的是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以求抛砖引玉。跳至圈外看圈内,从不同角度审视我国医疗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或许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隧道工程的认识范例(12篇)

    - 阅0

    隧道工程的认识范文1篇1【关键词】隧道工程;质量病害;防治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隧道工程以其特殊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质量也相对.....

    简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简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一、同描述,异目标广告词与说明书具有相同点,那就是都在描述一种商品或服务。然而二者却有不同的目标――广告词侧重吸引力,是为了让人产生购买欲,达.....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