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范例(3篇)

来源:整理

财经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216-02

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增加以及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本科生教育的供给大为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高校对课程的应用性更加重视。这种背景下,上述院校的财经专业应用型建设逐渐成为这些专业演进的主要方向之一。应用型财经专业建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作用与定位,是一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

一、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一)理论教学的设置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的培养任务所决定的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该分类法将人的教育经历分为7级。其中,本科教育被分在第5级。第5级教育经历分为A、B两类,A类是理论型本科教育,教学目的为构建受教者的科学研究基础;B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目的为形成和发展受教者的实际工作技能。有鉴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显然,应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毫无用处。相反,理论教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更加扩大。理论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介绍专业理论,而是成为指导其他应用型专业课程的原则和基础。

(二)理论教学是应用型财经专业与其他类型院校财经专业的主要区别

在学生培养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性课程比重较大,理论课程居于次要位置。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角色转换时间短,可以迅速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过,由于理论课程比重小,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弱,知识的自我更新速度较慢。而且,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这使得学生就业时的沉淀成本较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财经专业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经济学专业视角。因此,在课程内容上,理论教学在应用型财经专业中的比重更大。

此外,就理论教学本身来说,应用型财经专业与研究型财经专业之间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研究型财经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研究型财经专业注重理论的演进与理论的验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优势主要在于行为的封闭性、逻辑性和严密性。与之相对照的是,应用型财经专业所需要的理论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教学更强调理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理论教学是应用型财经类专业未来的发展基础

目前的应用型财经专业大多由升级前的专科院校相应专业发展而成。今后,应用型财经专业设置硕士点,向研究型财经专业转变是发展趋势之一。理论教学为未来应用型财经专业的转型与升级起到了两个方面的推进作用。一方面,理论教学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为今后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可以增加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理论教学特点

(一)培养专业思维模式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根本任务

应用型财经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财经行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理论教学应以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为根本任务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理论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分析方法,具备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化分析的基本能力,熟悉专业术语的运用,以区别于没有受过经济学理论训练过的人们。最终,学生经过理论教学的熏陶,对经济现象做出的分析结果应该是经济学专业视角下的本质性结论。因此,应用型财经专业中,理论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从专业的视角对分析对象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财经理论体系的熟悉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财经理论是应用型财经专业学生的基础所在。只有扎实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作为本科教育,必须使得学生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财经理论课程的比重不能过低。这些理论课程,逻辑性、严密性较强,因此,教师在讲授时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此外,为了保证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熟悉,必须加强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财经理论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熟悉整个财经理论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三)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形成是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

对应用型财经专业学生实施理论教学,最终目的是为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增强其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应用型财经专业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如果没有理论教学,那么各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中必然没有充裕的空间,从而造成单一和僵化。即便实施了理论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理论应用能力,那么学生的发展空间同样狭窄。因此,经济学理论教学在应用型财经专业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理论应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保持自己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增强发展后劲,从而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应用型财经专业理论教学设计

就教学设计来说,应用型财经专业的理论教学设计既要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与理论,又要遵循应用型财经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教学特点,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与协调。概括来说,经济学理论教学设计应以理论应用为目的,在“手段-目的”为主要特征的泰勒模式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对热点话题、身边案例的专业分析

经济学理论教学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要传授基本的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经济热点问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的具体思路。同时,在选择分析案例时,还要注意学生日常生活中案例的比重。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对时刻以专业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除了教学内容结构上的调整,在进行经济学理论教学时,还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学新理论、新方法的探讨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经济学方面的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并启发学生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求知欲。

(二)强调过程教学,改进考核方式

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向学生有效传授经济学理论,还会因为其枯燥无味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厌倦。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此外,还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就会运用最能适应该种考核模式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看来,只有如此才能在考核中获得优异的表现。这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博弈。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但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效果较低。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方式应付这种考核模式,忽视了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等后果。因此,有必要对上述考核方式进行改进。首先,在题型的设计上,减少单纯的理论问答题,增加理论应用题。其次,在考核形式上,避免一站式考核形式,采取多样化考核形式,将考核体现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以及课程论文当中。

(三)在教学课程上,注重跨课程内容的融合与交叉

应用型财经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教学,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口径。因此,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特色。一方面,不同经济学理论课之间进行交叉。不同经济学理论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在内容上实现交叉融合后,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些理论,这提高了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的高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进行交叉。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目前,市场上用人单位急功近利特征比较明显。对于招聘进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往往要求他们能够立即应付和处理实际问题,并且尽快为单位创造收益。从课本到实际,很多问题及其处理办法都会存在差异,而且,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都不是单纯某一领域的片面问题,往往涉及学科较广。在这种背景下,已经在学校接受过跨课程融合教育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大优势。

总之,加强和改进应用型财经专业经济学理论教学,既有利于专业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今后就业空间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琴.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专业理论课教学[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4):35-36.

[2]李锋.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09,(35):25-27.

[3]林钟鑫,欧志华.理论创新与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J].西江教育论丛,2006,(4):34-38.

[4]吴立军,王瑞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6):133-135.

财经专业范文

鉴于当今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结合东北财经大学法学教学现状和法学院自身特点,为全面掌握我校法学毕业生对法学教学过程中的意见,为法学院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并且象。一方面该部分毕业生相较于后几届毕业生具有了足够的工作实践经验,能够提供更为中肯的法学教学建议。同时另一方面又不会由于毕业时间过早而不熟悉现今我校法学教学的变化。为了使数据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其中回收2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有效率100%。本次调查内容比较翔实,其中基本信息涉及被调查者的毕业年份和目前工作单位。基本问卷共设计有23道问题,从被调查者对自己目前工作的一系列评价、对在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本科学习期间的评价及对自身能力的评估等角度来设计。具体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您自己觉得,与同事相比在工作中最明显的3个方面优势是有超过50%的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习研究能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37.1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团队精神和文字表达能力与同事相比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被很多毕业生认为是明显优势在工作过程中。

2.东财法学毕业生最有待加强培养的3个方面是在这个调查问题中,我们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毕业生们希望学校加强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有34.29%的毕业生认为母校法学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培养和提高,有31.43%的毕业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3.您的工作单位认为您尚待加强的3个方面是通过调查我们从上述图表可以发现有以下几项能力被用人单位认为东财法学毕业生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7.14%)、创新能力(34.29%)、学习研究能力和理论能力(28.57%)和口头表达能力(25.71%)。

4.您认为在东北财经大学的下列哪3项活动对您现在的工作帮助最大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认为学校法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有57.14%的毕业生选择了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这两个选项,40%的毕业生也认为学校举办的讲座对他们的工作有一定帮助。

二、思考与建议

中国高等法律院校的本科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学科教育,是一种法律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即一种通识教育。它是法律人才宏观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律职业形成的重要基础。基于上述对毕业生的毕业工作去向的统计和对调查问卷的细致分析,项目组针对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现行法学教学机制改革提出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推行均衡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计划当前法学教学应适当增加实务性法律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审判实践中的案例,以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和司法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主,指导学生们将所学法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司法实践中。

(二)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采取问答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尽量减少填鸭式的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法律推理能力;通过模拟法庭等形式,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应变能力;有组织学生尝试起草各类合同、文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财经专业范文

摘要:

在高职财经类特色专业建设中,专业定位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定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财经类专业定位的原则和途径。认为高职财经类特色专业适宜于“宽口径,窄定位”,关键是核心岗位要明确,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关键词:

高职财经类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定位

在高职教育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生源日趋紧张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岗位需求,立足高等性和职业性建设校本特色专业,是其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专业定位问题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考虑。没有清晰准确的专业定位,就不可能建成特色专业。财经类专业属于文科专业,与工科专业相比,较难突出其技术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等专业特征;该类专业对应岗位的目标市场范围广、需求大、细分多,设置该类专业的院校多、同质性强。因此,明确专业定位是高职财经类特色专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特色专业

专家学者对于特色专业的理解角度和层面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特色专业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财经类特色专业,是指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匹配,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课程设计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同步提升且最终能得到社会认可并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专业。其优势与特色可体现在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专业教育、专业教学、专业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等方面。

(二)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变化需要以及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学校整体办学定位为前提,确定本校专业发展和调整方向、目标等,所进行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构想和规划。专业定位问题实际就是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针对什么样的行业、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专业定位的主要项目包括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方向定位,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核心岗位;二是规格定位,即与同类专业相比,人才培养规格(包括知识、技能、素质及态度要求)的差异性表现在哪里;三是素质定位,明确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基本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有哪些具体要求。

二、专业定位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一)专业定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首要一环

专业定位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决定了高职院校首先要解决本校在专业建设中的专业定位问题。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找准就业岗位群,才能有的放矢地按职业岗位群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才能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才能真正建成特色专业,创造真正的高职教育特色专业。

(二)专业定位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只有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势明确专业定位,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人才。教师教育教学的一切工作需从专业定位的要求出发,由其引领并服务于专业定位目标的实现;而且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指引作用,在入学教育中就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专业定位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围绕专业定位制定学习与实践计划和职业规划,进而加强自我塑造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增加学生成才的概率。

(三)专业定位是特色专业得到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

特色专业只有做好专业定位,适应未来区域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变化趋势,处理好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与前瞻性的关系,才能创出品牌,专业特色才能坚持下去,才能得到消费者(学生家长和学生)和用人单位认可,让他们感受到只有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形成品牌效应。

三、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财经类专业定位与产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相脱节

这属于专业定位的产业契合度问题。社会产业发展瞬息万变,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等无不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而仍有部分专业滞后于这种发展变化,多年一贯制,缺少修订和变革的动力,直接导致在专业定位的引领下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样的专业入口(招生)和出口(就业)都面临严峻的困境,更谈不上建设特色专业。

(二)财经类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的特定需要不匹配

这属于专业定位的区域经济对接度问题。同一专业名称的专业在不同区域经济下的人才需求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能生搬硬套。很多院校在专业定位上普遍存在“跟风”现象,缺乏区域经济调研,各校同质性强因而可替代性强,缺乏特色因而竞争力不足,造成“千校一面”的现象。

(三)财经类专业定位与市场岗位的需求有偏差

这属于专业定位的市场认定问题。我们经常讲专业建设要实现“入口望,出口畅”,畅不畅要市场说了算。目前就业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能对接的情况十分严重,体现于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供给与用人需求方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是最终检验专业定位准确与否的标准,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挖掘市场需求,调整明确专业定位中的培养规格要求,依此来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财经类专业定位层次模糊

这属于专业定位的层次是否清晰的问题。因为国情的原因,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有部分是由过去的专科院校转轨而来,这部分院校过去在走“小本科”的路子,在专业建设和模式上向强调学科式的本科靠近,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缺乏跨入职场的竞争力。另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或中职校升格的而来的,从师资准备和运行惯性等方面会较长时间保留着中专或中职校的底色,过分强调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虽可能具有初入职场的竞争力,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职场晋升的潜力不大,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方面由于高职教育介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校的背景,演变和师资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的定位最容易模糊。

四、高职财经类专业定位的原则

(一)以社会对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为导向

专业定位首先要与产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相顺应,并且能够满足本地区的区域经济的特定需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财经类专业主要是要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来定位专业,比如金融、会计、审计等专业。这类专业的工具、技术的创新频繁,政策、法规的更新调整迅速,专业定位更需要与时俱进跟上产业的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其调整要做到既积极主动又及时准确;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也会发生改变,专业定位还要善于发掘区域经济特征和优势,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以满足社会尤其是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为本地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社会调研,通过找准产业、行业和区域经济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准确预测专业人才需求,合理调整定位,保证一定的前瞻性。简言之,要解决好专业定位的“需求侧”问题。

(二)以财经类职业岗位(群)为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目的是要培养出能胜任某类职业岗位的人才,所以专业定位应该以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核心岗位或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即针对着一个职业岗位或一组相关职业岗位来定位。财经类专业由于专业口径较宽,对应的职业岗位通常以岗位群的形式出现,但在较广的岗位群中,应明确其核心岗位。比如金融管理的核心岗位是银行柜员或客户经理、会计专业的核心岗位是出纳、会计等。专业定位应通过对岗位和职业的系统分析,找准职业岗位(群)与核心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而且高职毕业生一般就职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出于对培训成本的控制,希望毕业生来了就能用,对毕业生的专业“对口性”和素质能力“适应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定期调研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分配、应聘条件、岗位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及其变化。据此为该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提供支持,将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工作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建立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的对接。这样,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习如何工作,并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财经类教育资源为基础

根据以上两个原则的专业定位能否实现最终还要落实到本校所掌握的教育资源上。要进行一个新专业的专业定位或调整旧的专业定位,必须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作基础。客观的评估本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凡事要求“大而全”的心理,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走差异化战略,充分高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仍可创出特色。当然也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机会,提升学校的教育资源水平。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的师资资源和实训资源。在本校的教育资源基础上,合理进行专业定位,挖掘本校特色与优势,并随着教育资源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定位。简言之,要解决好专业定位的“供给侧”问题。

(四)与财经类职业资格相衔接

现代社会除了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被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视为获得某个职位的敲门砖。根据市场调查和毕业生的反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已不仅仅是从事某个职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所看重的毕业生知识、能力的象征,是毕业生具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标志。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的比率也成为检验学校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财经类的职业资格包括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等。进行专业定位时,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衔接,校正和规范专业定位的方向,并据此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与课程要求规范、做到课证融合,对学校来说,可以保证和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可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五、高职财经类专业定位的路径

(一)建立财经类专业定位的组织机构

成立由行业专家、相应岗位的实践专家、教学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校内外专家组,为开展特色专业定位的调研、讨论、制定方案提供人员安排。组织构成上必须由学校和企业、教学和实践、一线和管理人员参加,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方案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二)开展财经类专业定位的调研与分析

1.掌握区域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和地方政府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是确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定位准确性、稳定性、超前性的核心依据,是影响到高职财经类特色专业建设方向是否正确的关键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到2014年末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77.9%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北京作为首都明确了其核心功能,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非首都核心功能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逐步疏散到天津和河北。在北京能够存在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围绕核心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可以预期第三产业的比例还会逐步上升。北京地区高职财经类专业定位应紧密契合首都经济的这些特点和趋势,与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匹配。

2.调研并分析所定位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这个分析涉及到特色专业定位能否实现毕业生就业出口通畅的问题,而且这种通畅要有预见性、成长性和持续性。这就需要具有宏观视角和预见性。为此,可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利用不同方面的智慧,发挥各方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水平的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的报告作为参考或委托其作出专门的调研。这样才能保证财经类特色专业定位具有预见性、成长性和持续性。

3.明确财经类特色专业定位的差异化。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产品的差异性越强,其被替代性越弱,垄断性越强。对于专业定位来说亦如此,只有明确财经特色专业定位的差异化,才能在竞争环境中打造相对的垄断地位。高职财经类专业只有从专业定位、定位层次、定位口径、专业名称、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就业岗位等多维度塑造差异性,才能提升专业的独特性和垄断性,才能使专业获得成长空间并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4.深入调研和分析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岗位。财经类专业的特色专业定位必须确定其核心岗位,然后才是以核心岗位为圆心的岗位群分析。核心岗位不明确,就无法培养核心岗位应有的知识、技能、素质。

(三)制定财经类专业定位的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制定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和培养规格(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即完成定位方案。

(四)建立财经类专业定位的调控机制

根据专业定位的调研分析结果制定的专业定位方案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要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岗位需求的变化进行评估、反馈和调整,因此要建立专业定位的调控机制。建立专业定位的调控机制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活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和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对高职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和专业发展状况,作为专业定位调整的主要依据,建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和岗位人才数量需求变化的调研机制,形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随市场需求调整的机制,同时还要形成对培养过程的跟踪评价机制、毕业生回访和跟踪调查的机制,以保证专业定位调整决策的科学性和调控行为的有效性。以专业定位的调控机制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的调控机制,以此为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力.重新思考职业教育定位[N].光明日报.2016-03-10.

[2]邢晖,佛朝晖,郭静.当前职业院校的定位困惑与政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

[3]牛国良.高职院校财经类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职教论坛,2015(33).

[4]晏涵,左美蓉,肖清华,袁淑君.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5(3).

[5]范伟.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

[6]吴后宽.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实证分析——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7]吴建桥.对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和品牌战略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8]崔岩.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中学家校合作工作计划范例(12篇)

    - 阅0

    中学家校合作工作计划范文篇1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2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婚庆公司策划营销方案范例(3篇)

    - 阅0

    婚庆公司策划营销方案范文洞悉市场,契机而入。2003年,一场SARS风暴突如其来,使许多商家措手不及,结果元气大伤。时尚芭比婚庆公司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的营业额没有丝毫影响,反倒.....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