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野生资源;保护

1新时期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工作的主要特点

1.1防范森林火灾成为森林安全防护重点

以往的森林保护将乱砍滥伐、偷猎、病虫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然而近年来工业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骤增,全球气候变暖,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越来越常见,由于森林的覆盖密度不同,在树木较少的地区,受阳光照射时间过长,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一些落叶会产生自燃,导致火灾发生,另外野外用火造成火灾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极不易进行管理,对森林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并且一旦发生火灾,森林中的生物会大量死亡,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一旦遭受火灾森林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恢复原来的面貌。

1.2我国已然成为森林野生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为追求粮食产量,毁林开荒造田的现象极为严重,对树木的大量砍伐,造成水土的流失和生态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大量的植树造林增加了树木的总量,但由于树木成长速度较慢,效果并不明显,当前树木总量偏少,对水土的保护、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欠佳。根据2008年我国森林野生资源清查数据,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0.36%,远远低于30.54%的国际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总量虽然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森林野生资源面积2.25亩,明显偏少,我国已然成为森林野生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

1.3森林分布及结构失衡

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西南及东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森林储备量占总森林面积的75%,而作为全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华北、华中地区森林储蓄量不足总量的4%,森林分布严重不合理。在森林的结构上,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大多数树木是为长成后砍伐而种植的,缺少防护林和原始森林,另外现有的树木以中幼林为主,占森林总量的33.8%,成熟林仅占15.1%,森林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资源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如果一味的破坏就会将可再生的森林变成不可再生的,因而为了确保环境、经济效益的稳定有必要对森林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必须对目前森林保护工作中的不足有深刻的认识。目前我国的森林保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2.1保护及管理手段、管理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的乡、镇内对森林火灾的监控仍然以传统的人工望和实地巡查为主,手段落后,覆盖的范围有限,纵使发生火灾也因为距离较远或设备有限难以及时进行扑救。虽然在较大的市县内,应用当前发达的卫星监控技术有利于市县对森林火灾的全面监控,但是由于其巡查的时间间隔较长,巡查次数较少,仍不能确保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同时,县级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虽承担着森林防火的主要工作,但其能够指挥灭火的设备有限,在灭火的方案上没有最终决定权,火灾发生后通过逐级的上报申请处理方案必然延误救援时间导致火势的蔓延。

2.2森林野生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不足

机构不断地改革和撤并导致目前林业部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县级以上林业单位人员冗余,乡镇林业部门人手不足。在乡镇缺乏专业的从事林业管理的技术人员,在编的林业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起林业技术推广、种苗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任务,对森林周围居民偷猎、乱砍滥伐更难以发现和查处。

2.3森林保护的法律不健全、惩处力度不足、居民缺乏保护森林野生资源的意识

在我国,乱砍滥伐、偷猎的事件常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惩处的力度不够强。目前我国的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工作主要是依据《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进行的,对违反法律的惩处方案较为模糊,不利于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有力打击。同时,很多居民严重缺乏保护森林野生资源的意识,为了一己私利偷砍树木、滥猎野生动物,森林野生资源保护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3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完善森林野生资源各项保护制度加强保护力度

首先要根据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森林野生资源的分布、质量及结构,编制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年度绿化造林计划,建立健全县级政府保护发展森林野生资源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其次,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野生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最后,加大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利用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义务植树、名木认养、森林野生资源保护宣传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森林野生资源保护的政策,逐步提高人们保护森林野生资源的意识。

3.2建立科学完善的森林野生资源监测体系加强监管水平

目前,远程监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将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于森林保护能够有效地做到森林防火、救援以及案件查处。在重点的森林保护区内,搭设望台,并在望台顶端设置高倍的自动变焦的摄像机,24小时360度转动的对周围森林进行扫描,将拍摄到的画面传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猎杀动物等现象,同时事发后迅速锁定事发地点,立即向相应的机关报告,出动人员进行迅速及时的处理。

3.3加强高素质的森林野生资源保护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调整林业管理部门人员设置,加强基层镇、乡林业工作人员技术力量,更好地开展林业技术推广、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野生资源巡查等任务,认真做好群众举报办理工作。二是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了解并解决山区林农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培训和学习,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熟练、服务热情、廉洁奉公的管理队伍,充分的发挥基层林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4推进森林野生资源多渠道经营管理进程提高经营水平

森林野生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森林野生资源的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将森林承包给个人进行经营管理的现象。对于经济建设使用的森林。

政府在对森林的开发、建设作出相应的规定和原则后,在一定的期限内由单位或个人进行林地经营和管理,有利于缓解林业管理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提高全民保护森林野生资源的积极性,也为林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森林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关系到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生产生活,因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的森林野生资源已经较为匮乏,因而有必要通过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加强居民护林意识、不断开发应用保护森林的技术等多种措施,综合性的对森林野生资源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提高人们的福祉。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2

1阿尔山林业局自然现状

阿尔山林业局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开发最早的林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属于寒温带湿润区。境内众多河流,属于两大水系,即额尔古纳水系和嫩江水系。主要河流有3条,哈拉哈河、伊敏河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柴河属嫩江水系。主要土壤类型有寒温带条件下形成的棕色针叶林土,中温带冷湿条件下形成的灰色森林土,集水低地条件下形成的草甸土、沼泽土和主要受地形部位等影响的地带性不明显的石质土等5大土类。地质结构以花岗岩为主,地下矿藏有石灰石、大理石分布。阿尔山林业局森林植被类型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森林植被主要由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植被构成,并有蒙古植物区系植物成分。

2阿尔山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

总土地面积为483861.Ohm,其中,林地面积483525.3hm。,占总土地面积的99.99/6;非林业用地面积335.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1。按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其中,国有面积为482494.3hm,占总土地面积的99.7;集体面积为1031.Ohm。,占总土地面积的0.2。

2.1林地资源现状

有林地面积380703.2hm,占林地面积的78.7;疏林地面积7227.3hm,占林地面积的1.5;灌木林地面积7373.3hm,占林地面积的1.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527.3hm,占林地面积的1.6;苗圃地面积243.4hm,占林地面积的1.5;无立木林地面积9267.Ohm,占林地面积的1.9;宜林地面积10261.Ohm,占林地面积的3.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60922.8hm。,占林地面积的11.59/6。

2.2森林蓄积现状

阿尔山林业局活立木蓄积量为28261387.1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26900430.1m。,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5.2;疏林蓄积量93268.Oma,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3;散生木蓄积量1267228.0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4.5;四旁树蓄积量为461.Om3。

2.3按起源分布

阿尔山林业局天然林面积333417.9hrn2,蓄积量22007323.Om。;人工林面积69413.2hm,蓄积量4986375.1m。。

2.4按森林类别分布

阿尔山林业局部级公益林面积143646.7hm、蓄积量8608756.5m。,其它公益林面积179708.8hm、蓄积量9322669.1m。,商品林面积160169.8hm、蓄积量1032996l_5m。。

3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根据阿尔山林业局1999年和2009年的森林资源规划调查资料,对比分析阿尔山林业局近10a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阿尔山林业局总土地面积483861.Ohm。,与上期调查面积一致。林地面积483525.3hm。,与上期483861.Ohm相比,减少了335.7hm,减少原因为各类建设及旅游业开发等征占用林地所致。

3.1林地面积变化情况

有林地面积比上期增加358]4.2hm。;疏林地面积比上期增加3533.3hm。;灌木林地面积比上期增加7373.3hm。;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4128.7hm;苗圃地面积比上期增加183.4hm。;无立木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2269hm;宜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38560hm。;辅助生产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2282.2hm,详见表1。表11999年和2009年阿尔山林业局林地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hmz有林地疏林地苗圃地立主宜林地主1999年344889.03694.011656.060.011536.048821.063205.02009年380703.27227.37373.37527.3243.49267.0]0261.060922.8差值35814.23633.37373.3—4128.7183.4-2269.~38560.2282.2有林地、疏林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上经理期的未成林造林地自然生长郁闭成林,部分疏林地由于天然更新达到有林地标准;部分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达到有林地标准;部分宜林荒山荒地经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达到有林地标准;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封山育林措施,天然更新良好的宜林荒山荒地达到有林地标准;部分宜林荒山荒地经天然更新达到疏林地标准。灌木林地面积增加,辅助生产林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两次调查技术标准不同,新增灌木林地;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封山育林措施,部分沼泽地、难利用地等辅助生产林地达到灌木林地标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2007年遭受旱灾,部分未成林干旱死亡.未成林地面积减少;部分未成林地经过10a的自然生长,达到了有林地标准。苗圃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在苏呼河林场新增加了1个苗圃,阿尔IlJ林场、伊尔施林场分别对苗圃进行了扩建。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部分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经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达到有林地或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部分宜林地经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或天然更新达到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或无立木林地标准.

3.2森林、林木蓄积变化情况

阿尔lJJ林业局活立木蓄积增加了6762193.1m。,有林地蓄积量比上期增加7043242.1m。;疏林地蓄积比上期增加37804m。;四旁树蓄积减少42m。;散生木蓄积量比上期减少318811.0m“,详见表2。表2阿尔山林业局1999年和2oO9年森林、林木蓄积变化情况单位:m0主要原因是由于有林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有林地蓄积量增加及有林地自然生长;经过生长使得林分中部分幼树达到起测直径,增加了林分蓄积;疏林地蓄积量增加,从而导致活立木蓄积增加。

3.3森林覆盖率变化

由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更新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林业局的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7】.3增加到79.5,增加了8.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的变化体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成效。新增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也是森林覆盖率增加的另一原因。

4今后森林资源经营趋势及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阿尔山林业局近10a的发展趋势是好的,林业资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替的,生态功能在不断地完善。现结合阿尔山林业局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林业局森林资源今后经营趋势作以简单的阐述,并对林业局今后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4.1今后森林资源经营趋势

①森林资源将稳步增长,继续保持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8年,能够实现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的目标。②随着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的实施和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森林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工程造林比重将明显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将达到初步改善。③人J二造林更新将仍是维护森林面积稳定和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人工林面积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将逐步增加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分区突破战略的实施.森林资源的消耗将得到有效控制。④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林业1二作的首要侄务.森林资源中防护林的比重将随分类区划的落实和林种结构调整达到明显提高.然林资源将基本得到恢复。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3

白狼林业局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西南之巅,隶属于兴安盟林业局,地处蒙古国、科尔沁、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四大草原的交汇处,西与蒙古国有58公里的边境线,东、南与五岔沟林业局相邻,北与阿尔山林业局毗连,距边境旅游疗养城市阿尔山30公里,是阿尔山市的南大门,是洮儿河、大莫尔根河、那仁河的发源地,作为兴安盟农牧业生产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白狼林业局1998年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量逐年递减,从此走上了“以营林为主、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道路。从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勘察设计院的调查结果能够看出,白狼林业局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改善,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截至止2004年,白狼林业局林地面积78390.3公顷,非林地面积6832.7公顷,分别占全局土地总面积的91.98%和8.02%。

另外,林地面积按天然林保护工程功能区划分,禁伐区面积为55241.0公顷,限伐区面积为4776.8公顷,商品林经营区面积为18372.5公顷,分别占70.47%、6.09%和23.44%。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扩大森林资源面积,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有效遏制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国有林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针对实施天保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简明阐述:

一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得到了效保护,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至2009年,森林面积增加了250543.5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8.93个百分点,森林总蓄积增加64万立方米。森林下木和植被大量增加,使森林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和水份蒸发的能力显著增加。通过森林分类经营,生态保护区森林面积相对增加,林分质量得提高。随着森林草原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等措施的落实和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保护与繁衍,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栖息的208种野生动物和239种主要野生经济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除了以上有关天保工程对生态方面的作用外,森林净化大气的效果十分明显,经测算,新增森林植被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万吨,释放氧气4万吨,除尘82万吨。这些都对改善洮儿河、努木尔根河、那仁河等流域及湿地环境条件起到了较好的生态庇护作用。

二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的实施将会对林业建设产生全局性的积极影响,活立木蓄积可增加,森林植被大量增加,每年山野菜和蘑菇采摘均可增加效益。

据2004年统计,白狼林业局全局总人口为4200余人,由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组成,乡土风俗多种多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丰富密集,独具特色。如喊号子、抬木头、劈柈子、扭秧歌、篝火晚会等林区特有的节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与。突出以“林家乐”和“体验林俗文化,享受健康生活”等为主题,随着社会发展和白狼旅游业的兴起,白狼林俗文化节的内容不断充实,现已发展成为一项集旅游、娱乐、休闲、运动、观赏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还能带动与旅游业相关的餐饮、食宿、交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地方支柱产业,使林区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加大了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更有助于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

自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按照国家政策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的相关规定,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生了较大的调整,由消耗天然林资源为主的木材生产支柱产业的经济格局转为森林资源管护、林下资源开发等并重的经济结构。通过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增加了人均经济收入,企业的经济危困得到了缓解,林区经济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1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村的职能作用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和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我乡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秩序,切实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

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林木采伐、木材经营加工场所,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打击、防范、控制涉林违法犯罪工作机构,规范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秩序。

(二)、工作重点

一是查处各类盗伐、滥伐林木的行为;二是查处无证运输木材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明知是盗伐、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查处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私自设立木材加工场所和违规超范围加工木材的行为;四是查处各级干部职工参与买卖森林资源和经营木材的行为;五是查处以采伐房前屋后、自留地林木为名无证采伐四旁林木和零星林木的行为;六是查处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林权证书等违法行为。

1、宣传动员阶段(4月28日至5月12日)乡、村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专项整治行动。乡上设立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举报电话:*。通过会议、广播、宣传车、传单、标语、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全乡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有效震慑犯罪、教育群众。

2、自查阶段:(5月13日至5月17日)各村在乡政府和乡专整办的安排下对辖区内自2005年以来的乱砍滥伐、非法买卖林木案件进行清理上报,乡林业站对木材加工户、木材经营场所、数量较大的商品林采伐地、各用材单位进行清理,摸清家底。

3、摸底排查阶段(5月18日至5月22日)认真排查2008年以来的案件线索,对辖区内乱砍滥伐林木、违法运输木材、乱收滥购林木的行为进行彻底的清理检查,确定需要集中整治的破坏森林资源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

4、集中查处阶段(5月23日至6月15日)认真排查2005年以来农民自用材的审批情况,对情节较清,认错态度良好的予以重轻出理。对情节严重有拒不接受处理的形成书面材料报林业行政执法机关统一处理。集中查处一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运输木材、乱收滥购林木案件。

5、规范管理阶段(6月16日至6月23日)。结合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查找问题根源,积极研究应对措施,着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林木审批制度,对无证经营加工的依法取缔。

6、总结验收阶段(6月24日至6月26日)个村认真总结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评估分析专项整治行动成效,并向乡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报送书面总结。乡专整办形成统一材料报县迎接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林业站。各村要成立以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具体负责人的工作机构,并结合本村实际,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确保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真正取得实效。

(二)、强化工作配合。各村负责对本村的林业违法案件进行清理,配合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查处;纪检对干部在工作中涉嫌非法利益格局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和扰乱管理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出规范管理意见。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5

摘要: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关系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变大,保护意识的缺乏,对森林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环,森林面积缩小,物N种类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随着保护意识的增强,森林资源受到重视,对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刻不容缓,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就保护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一、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覆盖率低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占到我国森林覆盖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但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达到世界平均覆盖率的61.52%,而在人均的森林面积上只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四分之一。林木作为森林的主要资源,经济林占据面积小,对比林业大国,我国林木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而主要作用于生态的防护林由于种种原因也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态作用,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资源破环严重

在急功近利的年代里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够,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缺乏科学的开采计划,乱砍滥伐,林木的采伐速度远远高于林木的生长更新速度,大量的林地被毁林开荒变成耕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森林面积逐年缩小。而为了追求造林面积的增长速度,忽视森林物种的平衡,防护林和人工林的树种单一,表面上绿化面积是在不断扩大,但实际上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也增长缓慢。

(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森林资源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管理机构老化,管理素质不高问题亟需改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执法队伍人员不够,执法手段落后等。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森林的管理,应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和做法,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度。

二、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关注的焦点问题。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空气质量变差,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我们要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保护森林资源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根本上接受并支持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勇于举报违法采伐行为、参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在不破坏的基础上,造林绿化,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建设

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要以可持续发展经营原则为基础,根据森林资源的质量和结构合理采伐,成立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森林管护站点,对管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能力和法律意识。合理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根据《森林法》对采伐许可证的发放进行管理监督,做到凭证采伐,有法可依,监督采伐进度和管理,坚决禁止乱砍滥伐。林业部门也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改善配置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高了监测水平和质量,科学的管护森林资源。

(三)加强对林木的病虫害治理和森林火灾的防护工作

森林资源的天然灾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病虫害,另一个是森林火灾。这两种危害对森林的破坏和损失都是巨大的。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检疫森林植物的检疫和森林病虫的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检疫法,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杜绝人为传播。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主动防灾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范围和危害;另一方面,对于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需要不断地、大力坚持宣传防火工作,多媒体、多方面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加强防火意识,是一直以来不能放松警惕的问题。落实相关单位的防火责任,控制火源管理,进行责任户定期联防,建立完善火灾监测预报系统,加强防火设备的配置,从根本上控制火源,在火灾发生时也能够及时控制,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

(四)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林业发展,林业发展的产业化是其发展趋势,在林业的经营管理上,首先要在根本上培育森林资源,加大森林培育的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林业产业化,改进科技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木材加工业,调整木材产品的方向和结构。同时对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养殖、种植业,及相关的加工业,多方面提高森林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促进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长远看来,森林生态平衡系统崩溃,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的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各种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的增强,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强物种的保护,防治各种天灾虫害。在范围上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物种多样性繁衍来平衡发展生态系统。对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体系和政策,加强落实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6

“十一五”时期,是林业发展最快、成就最明显、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深入开展了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实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了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出现了明显增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林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出了新贡献。

(一)主要成就

1、林业改革全面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全面铺开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中集体林地分山到户率达到94.28%,发放林地使用权证75万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7年4月,总理在考察武宁林改时指出“要宣传、宣传武宁,就像宣传当年的小岗村一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此掀起高潮。同时,以金融服务林业、财政支持林业、林权交易流转、林木采伐管理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推进。2008-2009年,主动加压,对市属6家森工企业实行捆绑改制,全面完成改制工作,实现平稳过渡。国有场圃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2、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由50.4%提高到54.92%,森林蓄积量3118万立方米增加到4454.6万立方米。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带动社会造林,总造林面积达185.9万亩,其中国家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项目88.97万亩,而企业和林农造林占总造林面积的80%以上。2008年以来,以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园区绿化、村庄绿化为重点的“一大四小”工程全面推进,2008—2010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47.6万亩,初步建成“十里香樟走廊,百里昌九绿带,千里绿色通道,万亩精品园林”,全市生态环境尤其是平原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2007年,在全省首次开展机关干部植树团拜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与,并连续4年成功具体组织。“十一五”期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000万人次,植树5000万株,面积83.3万亩,尽责率达80%以上。

3、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成效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累计达42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其中2010年达123亿元。金太阳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立信园艺制品有限公司、省久木木业有限公司、艺邦木业有限公司等较大型林业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较好的牵引和带动作用,东正木业公司、飞尚林业产业公司等公司起步良好,阎家渡木材市场、七里湖木材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全市现有木竹加工企业632家,在“十一五”期间,整顿淘汰了128家落后小企业,兴建年产能力10万立方米以上的加工企业1家,年产能力1-5万立方米的加工企业8家。“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工贸一体化”产业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农民从林业产业发展得到了更多实惠,亩均林地产值从“十一五”初的402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791元,林业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4、资源保护措施不断强化,保障体系显著健全。认真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全市纳入国家和省补偿范围的公益林总面积从287.55万亩增加到627.28万亩,补偿标准提高到10元/亩,并实行财政“一卡通”发放。开展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调整了人工林采伐政策,全面实施了天然阔叶林禁伐,清理关闭消耗阔叶树木材加工企业35家,部分乡(镇、场)全面实施了封山育林。全面推开林木采伐证、木材运输证网上办证;边境木材检查站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开展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对新形势下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全市森林公安机关每年适时开展专项严打整治行动,有力保障了全市林区的总体稳定。森林防火体系不断完善,森林消防队伍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庐山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长度2429公里。近五年,全市年均发生森林火灾(含火警)24.4起,受害森林面积131.5公顷,分别比“十五”期间下降69.2%和79.3%,同时,全市连续五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庐山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连续六年保持零火警。全市初步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防控基础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了2个部级测报点、11个省级测报点和13个检疫检查站,有效控制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市的扩散蔓延,区县级松材线虫病疫点和部分乡级疫点被成功拔除。“十一五”期间,我市林地征占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五年来,全市共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822宗,面积56790亩,上缴植被恢复费18104万元。

5、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顺利,生态质量显著进位。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增加到44处,其中部级2处、省级4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79.4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5%。各类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全市现有森林公园总数为17个,比“十五”期末增加了7个,其中部级7个,省级10个,总经营面积70.82万亩。全市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0处,国家湿地公园3个。鄱阳湖部级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修河国家湿地公园先后加入了WWF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全市已建立省级以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10处,其中部级监测站1处,省级监测站9处;市县级监测点30余处,其中环鄱阳湖区有监测点24处。“十五”期间,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实现了“零”疫情。全市建立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对约80%的建档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

6、强基固本取得实效,林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致力学习型机关建设,已连续8年坚持周五机关集体学习、每月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全体林业人共同历练出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林业精神,成为林业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基本完成林业志修编工作,如实记录了建国后林业发展史,填补了林业无专门史志资料的空白。完成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第一次以“种质”为内涵对全市林木种质资源做了系统调查,初步查清了我市主要树种种质资源的分布、生长和保存状况。先后实施推广林业科技项目6项,获得林业科技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力推进林业标准化建设,我市在林业生产中各项林业标准贯彻落实率近60%以上。“十一五”期间,争资争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对林业的投入1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64倍。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财政统发,结束了长期靠林业规费供养的历史。进一步加强了市级林业组织机构建设。市编办先后批准成立了市林业局法规科(行政许可服务科)、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等机构,市森工局被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市防火办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市森林公安局内部科室全部升格为正科级,各县(市、区、山)森林公安机构全面升格。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市木材检查站经市编办批准更名为木材流通监督管理局并增挂市木材运输流动巡查执法支队牌子,各县(市)也以木材检查站为基础成立了木材运输流动巡查执法大队。全市林业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建成使用,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大楼、市森林公安局办公大楼、大桥木材检查站办公大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无房、危房、派出所问题全部解决;全市新建林业工作站站房18个、改建站房37个;国家林业局共批准我市一级木材检查站项目8个,新建木材检查站9个。

7、林业工作社会影响逐年增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林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林业工作反响越来越好,林业部门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全国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现场会、全省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现场会、全省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十一五”期间,我局年年位居全省林业综合目标考核和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前列。2007年,更是一举获得全省林业综合目标考核第1名、市直单位绩效考评第1名、全省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第1名、全省林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第1名的好成绩。同时,在各单项工作中也不断争先进位,其中纪检监察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市先进,综合治理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市先进,老干部工作连续8年被评为市先进,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连续8年被评为市先进,还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文明窗口。我市连续4年位居全省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前3名。森林公安、木材检查工作一直领跑全国、全省林业系统,全国、全省的许多行业政策均来源于我市相关工作经验。我局还连续被评为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林业干部队伍实现长足发展。五年来,仅市林业局就有9名干部走向副处以上领导岗位,42名干部走向正副科级领导岗位。同时,有1名技术人员获得正高职称,10人获得副高职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特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经营理念还有偏差。从森林经营的全过程来看,各地普遍较为重视“种”和“砍”这一头一尾两个环节,但处于中间的“管”的环节却不理想,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工作严重滞后,与之相关联的林业科技推广、林业技术指导、林业科学研究也未能跟进,这是我市森林质量长期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2、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林业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现象较为明显,林业技术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5岁,年轻技术力量难以跟进。同时,新形势下急需的林产加工、林化加工、林业投融资、林业碳汇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人才匮乏,林业创新动力不足。

3、基层基础依然薄弱。基层林业站所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相比,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基层站所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力量和技术力量都很薄弱,与现代林业建设的素质要求相比差距较大。

4、林业产业竞争力不强。林业产值总量在国民经济中比例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小,2010年林业总产值为123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29.14︰15.19︰55.67。林产品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低,质量不高;林产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集群优势,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产品少,木竹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林产品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林业产业管理体系、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大幅进位势在必行。

5、林业特别是林改深层次问题解决的不够深透。当前,林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特别是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许多问题解决的不够深透,如林地流转不规范,林业贷款不到位,采伐限额管理不适应新形势,公共服务职能未能真正履行,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和切实解决。

二、林业“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城和发展现代林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生态建设为主体,以林业改革为动力,以科学经营为主线,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着力构建现代林业发展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尊重自然与经济规律,将生态保护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科学经营;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兴林、人才强林;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五大功能的最优化。

——坚持协调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相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政府主导生态、文化建设,市场配置产业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全市动员、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把兴林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创优人居环境。

——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释放林业生产力,构建屏障提高生态承载力,振兴产业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扩大开放拓宽发展新平台。

——坚持特色发展。立足市情、林情,大力开发利用特色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实现“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林业大发展”。

——坚持依法发展。大力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促进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弘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林业精神,立足林业工作实际,策应强工兴城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努力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现代林业生态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能力,争得林业应有地位。

1、“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关键五年。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的新地位、新使命和新任务,突出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森林资源“双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具体目标为:

——森林覆盖率达到56%,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000万立方米;

——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数量达50处,总面积达39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81%;

——森林公园数量达22个,总经营面积80万亩;湿地公园总数达到5个,总面积9.2万亩;

——全市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2平方米以上;

——全市森林灾害率为2.8%,其中,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07‰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基地供种率达到90%,良种使用率达到70%;

——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

——林业年总产值达到180亿元。

2、林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2016~2022年,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攻坚阶段,通过全面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在全市基本构建现代林业体系,重点难点生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综合实力开始走在全省前列。到2022年,具体目标为:

——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6%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000万立方米;

——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数量达60处,总面积40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2%;

——森林公园数量达30个,总面积100万亩;湿地公园总数达到8个,总面积12.2万亩;

——全市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以上。

——全市森林灾害率为2.0%,其中,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

——基地供种率达到100%,良种使用率达到80%;

——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

——林业年总产值达到280亿元。

三、“十二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关键5年,是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改善的重要5年。全市林业“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深化林业三项改革,构建现代林业生态五大体系,为我市林业迈入新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深化林业三项改革

以巩固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为基础,以创新林业发展制度为动力,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手段,以建立健全加快林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和森工企业改制,逐步构建起管理高效、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继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六项建设”:一是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继续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涉林贷款发放激励机制,力争2015年全市林权抵押贷款金额达到5亿元。二是大力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商品林政策性保险,引入竞争机制,增加投保公司数量,积极推行综合自然灾害险,建立和完善森林保险巨灾赔付机制和奖励机制,力争到2013年基本实现全市森林保险全覆盖。三是加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林权登记、政策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担保、科技推广等服务项目,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建设。四是加强林权发证和档案管理。着手建立全市林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健全档案查询系统,提升林权管理水平。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监管,妥善处理集体林权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五是稳妥推进全市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工作,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面开展编制县级森林经营利用方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管严、管住生态公益林,放开放活商品林,努力实现商品林自主经营,确保经营者的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造林护林育林的积极性。六是鼓励和引导林农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为纽带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三防”协会等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林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与林农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大力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工作,扶持建立20个中央财政扶持的林业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单位。

2、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抓住国务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一是全面整合重组。整合现有国有林场,准确界定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分类管理。二是转换经营方式。参照林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把商品林承包给职工经营;也可以采取“分股不分山”的方式,把股权量化给职工,实行股权与经营权分离,职工按股分红;还可以在落实职工股权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做大做强国有林场。三是完善社会保障。认真落实国有林场职工经济补偿金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政策。四是剥离社会职能。将原由国有林场所办的学校、医疗单位等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属地管理。

3、全面完善国有森工企业改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市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改制工作。采取下放、重组、破产等方式改革现有森工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妥善安置职工,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有效化解企业债务,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开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等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二)构建现代林业生态五大体系

——构建现代林业生态环境体系。“十二五”期间,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强化森林科学经营,重点建设好“七大生态工程”,构建现代林业生态环境体系。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通道绿化水平,开展“森林十创”,进一步巩固工程建设成效。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提升通道绿化水平。在前期通道绿化基础上,围绕提高通道绿化率,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树木生长率,提高局部绿化等级率,提高两侧可视范围山地绿化率,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通过新造重造、补植补造、加强经营管护等措施,提升通道绿化水平。到2015年,已建和新建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宜林路段全面绿化,建成高标准、高品位的通道绿化带;省道干线绿化率达到100%;提高县乡公路绿化水平。

开展“森林十创”。围绕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目标,创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创建“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园区”、“森林社区”、“森林街道”、“森林单位”、“森林小区”、“森林校园”、“森林营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通道绿化率达90%以上,森林乡(镇)村庄达10%。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十二五”期间,对全市古树名木(包括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实行挂牌保护,对2008年遭受冰冻雨雪灾害的以及出现树体倾斜、树干中空、根基不稳、病虫害严重等的古树名木,采取复壮保护、落实管护责任等措施。

2、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公益林管护机制,使修河源头及两岸、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湖泊和大中型水库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和天然阔叶林禁伐。三是力争将全市已区划但尚未纳入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188万亩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并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四是积极探索从水电、旅游、矿山、水利等行业的受益单位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建立面向社会的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机制。五是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探索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六是采取封山育林、造林补植、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完成封山育林80万亩。

加强木材流通加工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因自然灾害、征占用林地、毛竹低改、公益林抚育更新等采伐阔叶树的审批工作。鼓励营造人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不断提高阔叶树木材供给能力。

3、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

按照“生态优先、因害设防、先急后缓”的建设原则,以江河源头、鄱阳湖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为治理单元,实施“封、改、造”,扩大森林面积,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遏制水土流失,增强森林综合防护功能。建设范围为全市11个县(市、区)。“十二五”期间,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2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荒地造林8万亩、低效林改造2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开展环鄱阳湖防护林带建设。根据鄱阳湖平原以及修河下游平原及低丘地区自然地理情况,对沿鄱阳湖湖岸线邻水区域,以最高水位线为界线,向陆地延伸3公里区域范围内,按照护湖林带建设要求,营造以杨树、泡桐等树种为主的鄱阳湖滨湖防护林带20万亩。

推进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按照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林业血防原则,依据国家有关规程、标准,结合其他血防工程建设,在疫区的江滩、洲滩、湖滩等钉螺孳生地,大力营造抑螺防病林。“十二五”期间,在鄱阳湖滨湖平原地区营造血防林30万亩。

4、退耕还林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省政府实施意见,加强林木后期管理,及时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保存率,杜绝毁林复耕现象发生,维护退耕户和造林者的合法权益,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同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继续实施退耕地还林工程。

“十二五”期间,对2002~2006年度工程实施的造林地补植补造30万亩,加强完善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等退耕还林政策,重点发展油茶、毛竹、茶叶和森林药材等后续产业。力争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重要湿地区域以及修河及其主要支流源头等重点生态地区,选择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使全市的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湿地和天然阔叶林得到有效保护。到2015年,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数量达50处,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市县级36处;总面积达到39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3.81%。争取启动并实施中华秋沙鸭、红豆杉等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工程。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已有的2个部级监测站和9个省级监测站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新建部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个,省级监测站点2个,监测点12处。

6、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建设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为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实施湿地恢复、污染控制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遏制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同时,建设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使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

到2015年,重点完成建设鄱阳湖、修河流域及重要水库等区域范围的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公园,恢复各类湿地面积8万亩,建设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3个;建设29处湿地监测站点。

7、森林经营工程

加强森林中幼林抚育。以科学经营为指导,以森林资源“双增长”为目标,通过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抗灾能力,改善林木品质,不断增强木材、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供给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中幼林抚育60万亩。

——构建现代林业生态安全体系。“十二五”期间,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灾害防控与应急能力,抓好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构建现代林业生态安全体系。

1、加强资源保护管理

“十二五”期间,不断建立完善新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与分类经营体制相适应的森林资源行政管理和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监督机构队伍建设,改善林政管理和林政执法条件;加强森林资源监督和林政稽查,建立起森林资源监督检查体系。

严格开展商品材限额采伐工作,加强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全面开展编制县级森林经营利用方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严、管住生态公益林,放开放活商品林,继续实施禁伐天然阔叶林。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完善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征占用林地审核率;建立征占用林地预审机制和专家评审制度,加大对违法占地行为的查处力度。

建立健全木材流通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木材检查执法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木检站的电子监控系统、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木材检查站标准建站工作,建设市级木材流动巡查机构,强化木材经营加工监督。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监管,抓好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全力推进林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农村“三防”协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建设,发挥民间组织保护资源的作用。加强木竹交易市场管理。

2、提高森林灾害防控与应急能力

⑴森林防火

以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全面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

“十二五”期间,全市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3万公里,密度达到13米/公顷;设置12个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6个可燃物因子采集站;建设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9套,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覆盖面达到80%;每个林区县建立1支不少于30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

⑵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防控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开展重点区域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控制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疫情蔓延;实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降低萧氏松茎象、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竹蝗等灾害损失;制定检疫、测报、防治技术方案和行业标准,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研究,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十二五”期间,建设和完善13个县级防控服务设施,建立321个基层监测点,组建13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伍;更新完善2个部级中心测报站设施设备,建设1个市级测报站和13个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建设庐山区域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建设1个市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调度中心,建设1个区域性药剂药械库,组建13个森防救治专业队;建设森林健康示范林0.75万亩。

3、湿地和候鸟保护

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在重点地区申报划建专门保护区,保持候鸟员队伍的稳定,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保护好湿地和候鸟资源。

——构建现代林业生态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新兴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林业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重点发展“六大林业产业”:

1、工业原料林培植业

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林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林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原则,以大中型林产加工企业为龙头,建设一批原料林基地,形成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结合的林业产业带。通过新造和改造方式,大力发展杨树、湿地松等树种。到2015年,新造速生丰产林基地50万亩,其中杉木、松类、毛竹等20万亩,杨树等30万亩。

2、油茶产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全市油茶资源优势,通过改良培育和集约经营措施,推广使用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建设油茶丰产林基地,提高油茶产量。重点扶持一批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开展茶油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油茶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依托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科技支撑手段,建设一批集高产种植基地、育苗基地、科研基地、综合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基地“五位一体”的高标准油茶科技示范园。到2015年,建设高产油茶基地30万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23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7万亩;打造3个油茶产业科技园;实现年茶油产量1万吨,年产值4亿元。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林地和“四旁”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以光皮树、油桐等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重点推动高热值、高含油且环境适应性强的能源树种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建设“绿色油库”,生产清洁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到2015年,新造生物质能源林5万亩,依托基地建设一批生物质能源加工企业和生物发电厂,培育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大型企业,实现产业年总产值5亿元。

3、木材加工及林化产业

重点引导扶持规模大、档次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人造板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开展木质建筑装饰材料、室外园艺品、工艺品等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优质品牌。

结合工业原料林的分布,调整林化企业布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松香、松节油、林产香料、木竹纸浆等优势产品,提高林化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同时,引导林化企业投资营造原料林,扩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经营规模。

到2015年,生产人造板25万立方米,胶合板8万立方米,各类地板产品20万平方米,木、竹家具16万件;生产松香等林化产品1万吨;基本形成家具制造、林化产品加工和木竹纸浆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林产工业企业达到5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达到1户);实现年产值35亿元。

4、生态旅游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湿地资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野生动植物等旅游资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在有效保护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大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建设森林旅游区,开发森林旅游产品,设计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庐山、鄱阳湖、庐山西海等重点旅游区,培育良好的森林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产业。

5、苗木花卉和森林食品产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品牌为重点,完善信息流通体系为支撑,注重优良野生观赏品种的引种开发为突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建设苗木花卉基地,重点发展观赏枫香新品种、珍稀观赏竹、名贵山茶、红叶石楠、樟树及桂花绿化大苗、红花檵木、金边瑞香、虎舌红、红豆杉等苗木花卉。加快花卉苗木基地发展,重点扶持连片规模50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企业、大户,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苗木花卉信息、物流等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好花木交易市场。到2015年,建成花卉苗木基地8万亩,重点扶持30户企业,实现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8亿元。

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森林环境,大力发展森林蔬菜、森林药材和其他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满足市场对无公害绿色食品和中药材的需求。扶持绿色野生淀粉、绿色山野菜、竹类食品、中药材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自办基地,带动林农建设基地。到2015年,新建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基地1万亩;建设其他特色经济林2万亩;扶持建设大中型龙头企业3个,实现年产值10亿元。

6、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

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驯养繁育和开发利用,大力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为农村种养经济提供新品种,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市场需求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压力,切实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根据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特点,重点发展梅花鹿、雁鸭类、虎纹蛙、野猪、环颈雉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适度发展野生动物狩猎业;加大对兰花、樟树、木兰科植物等观赏类野生植物的人工培育以及红豆杉培育加工等产业发展。到2015年,建设野生动植物利用企业35家,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5家以上,实现企业年总产值3亿元。

——构建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十二五”期间,针对生态文化建设薄弱环节,重点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挖掘生态文化资源潜力,加大宣传生态文化力度,培育生态文化产业,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积极构建全市现代化、网络化、产业化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

1、加强建设生态文化载体

利用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科普基地等载体,积极建设面向社会的生态文化教育和示范基地。通过推进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花文化等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和教育价值,为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

2、加大主题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举办观鸟节、山水歌会、花博会等各种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社会喜闻乐见的专栏、专题报道以及戏剧、电影、文学作品等形式,传播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引导教育人们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

3、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项市场广阔、前途光明的朝阳产业。充分利用林业生态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山水文化、湿地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树文化、花文化、药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等物质文化产业,并努力发展生态文化影视、音乐、书画等精神文化产业。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发展森林和湿地旅游休闲、野生动植物观光等生态文化产业。

——构建现代林业生态支撑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健全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林业生态支撑体系。

1、加快林业信息化

建设完成市、县、乡三级联网的林业政务内网体系,实现全市乡镇基层站网络覆盖;以全市林业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整合林业行政许可网上审批、产权交易、远程监控、网上办公、应急指挥、资源监测监管等各项林业应用,建设完备的林业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实现我市林业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同时,加强计算机基本知识应用和信息化从业人员技能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2、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现代林业,人才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加强林业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林发展战略。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引进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产权交易、林业投融资、木竹精深加工、林业生物质产业以及森林碳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逐步造就一批市内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全市林业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建立完善现代林业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全省林业系统各类人员教育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盘活现有人才,储备林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结合重大林业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项目,突出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

3、建立林业综合监测与评价体系

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提高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开展林地、林木资源、野生动植物、湿地、沙化土地、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森林碳汇、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定期监测,重点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定位监测,建立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预警机制。

加强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方法研究,推广应用“3S”技术,全面提高调查精度和调查效率。进一步规范造林成效核查、采伐限额核查、征占用林地核查、火灾损失调查等专项调查。建立森林、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4、强化林业基础服务

⑴森林公安

进一步健全全市森林公安机构,重点加强“三基”工程建设、业务办公用房建设、信息化建设、档案设备、刑事勘查取证器材、武器警械、防护器材等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市森林公安软硬环境,提升全市森林公安的战斗力和工作效率。

“十二五”期间,设立共青城、云居山—柘林湖管委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森林公安机构,全市增设4个鄱阳湖湿地森林公安派出所,增设3个林区森林公安派出所,增加森林公安政法编制120个。建立市局和12个县区森林公安指挥中心大楼,全面解决县区森林公安机关无独立办公用房和改善型办公用房的问题。配齐配强森林公安装备,提高森林公安装备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全市森林公安刑事技术侦查和刑事技术鉴定体系,设立市森林公安刑事技术鉴定室,设立8个县、区森林公安刑事技术鉴定分支机构。依托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南方森林公安培训中心,建立全市森林公安培训基地,承担全市森林公安民警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任务。

⑵林业工作站

全面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其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作用;开展新一轮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着力解决无站房和站房不达标问题,改善林业工作站交通、信息、监测、办证、档案等设施条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作和执法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育培训,推行基层站长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到2015年,完成全市重点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新建林业站站房30处、改建站房20处。

⑶林业科技支撑与推广服务

切实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林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林业科研所的扶持,加快林业实用生产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抓好各项林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发挥科技示范辐射作用。

启动林业科技推广站标准化建设,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科技推广机构,稳定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基层推广站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努力提高林业技术应用水平。实施林业科技帮扶工程,重点推广油茶、毛竹和杨树培育技术,着力培养和扶持一批林业开发示范大户。

“十二五”期间,建立县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4个;建设一批油茶、毛竹、花卉苗木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科技富民示范工程。

⑷林木种苗基地

加强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加大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林木种苗标准化工作,加大种源管理和良种培育、推广的扶持力度,增强苗木生产的技术指导和市场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种苗市场流通体系,构建全市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平台,保障种苗供应;积极扶持一批种苗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实行“林苗一体化”经营模式,建设南方苗木输出基地。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年育苗面积达到8万亩,年生产苗木3.3亿株。完成市本级和80%的县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标准化建设。加强珍贵、稀有、濒危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全市建立1个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规模500亩。

⑸林区基础设施

加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林区发展基础。在国家项目支持下,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大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区的公路、饮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国有林场改造危旧房6085户(折合面积33.47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林区道路880公里,养护林区公路938公里;解决近4万人的安全饮水和用电问题。

⑹林业统计

切实把统计工作作为准确把握林业发展趋势,提高决策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联系,结合绿色GDP体系建设,切实规范林业统计口径,全面真实反映全市林业建设的成果和贡献,特别是全市林权制度改革、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加强统计成果的分析运用,善于运用统计成果来指导工作。要严肃统计工作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统计数据既不能虚报,也不能瞒报,确保统计资料的真实性,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性和权威性。

⑺林业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

建立和完善林业产权交易机构,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平台;扶持速丰林、人造板、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林业咨询、规划设计、林业工程监理、森林资产评估、森林认证、林业司法鉴定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转,发挥中介机构在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中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

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林业行政机构建设,完善林业管理体系,强化林业管理职能。各地各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工作,支持林业发展。实行县级政府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林业建设列为县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县级政府对本地区的林业工作全面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林业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执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创新投入机制,争取政府支持

建立多元化林业投入机制。加大对公益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等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优先安排。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中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各级政府必须按要求予以落实;继续贯彻“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经营方式,建立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社会投入机制;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商直接投资和无偿援助。

加快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市场融资为主渠道、非公有制投资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完善林权证抵押贷款相关政策和担保机制,推进林权证抵押贷款;推广林业政策性保险,扩大涉林险种;积极引进市外、省外、境外、国外资金,加快营造林、森林旅游、林产加工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全面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在项目准入、资金扶持、税费和资源利用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林业经营主体平等待遇,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资金、机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外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流向林业。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商品林,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方式搞活经营,让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进入商品林建设领域。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引入民营机制,实行公有民营,民办公助,提高经营效率。各类林业投资向非公有制林业倾斜,积极扶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促进山区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

争取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政府与非政府国际组织援助资金,重点支持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和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支持区域内生态工程建设,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对政策性林业险种财税支持力度,扩大专业保险品种。

(三)加强法规教育,实行依法治林

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林业生产秩序。全面加强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林木采伐、木材加工经营、林地征占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强森林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林业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和林业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为依法治林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社会办林业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生态环境

我国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森林资源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工造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总体形势下不容乐观,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维系生态环境的标准。随着人类对可持续性发展认识的提高,对生态环境、林业资源等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植入到林业管理中,已是当前我们所迫切需要做的任务。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业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其满足当代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对林业的需求与发展。

一、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业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并不是在短期内可以恢复的,如果有使用后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后人再无法享用这些资源。因此,要通过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善人类的福利,造福后代。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采育失衡,木材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我国虽在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上有所增加,但人均拥有的比率还是远远底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还出现锐减现象。主要是存在采育失衡的状况:年森林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采伐后未进行森林更新。采伐的木材利用不全面,只有2/3的材积作为原木运出,剩余的丢弃,且加工后出材率仅为60-80%。

2.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生态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地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对资源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过努力、付出过代价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而目前这一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3.林业保护的监管力度不强

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并派驻森林监管机构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毁林垦地等行为进行管理,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来恢复森林植被、挽回损失。但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还是缺乏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林地审核制度以及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监察力度还不够。

二、加强林业管理的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林业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完善工作计划,抓好督促落实,年中进行检查,年底结束后总结;加大考核工作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广泛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各林业企业要不断地对职工开展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对职工进行林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观念;二是对生活在林区以及自然生态区的农牧民也要加强森林管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

2.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建立“多层保护”的管护机制,既可以明确管护人的责任、权利,又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全面实行伐区管理责任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造房等行为,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各自的责任,将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要求林业企业的员工签订管护协议,对他们的管护范围、职责和义务等进行明确,利用协议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提高林业管理的质量。

3.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更需要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的培育。林业管护包括了对木材流通的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森林的防火工作、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护等等。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物质基础,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林区采伐后进行资源培育,不断地增加森林资源并提高森林质量。要求建立森林资源培育与发展激励机制,对育林项目工程予以资金补助。

三、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林业科技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对良种壮苗与优良树种的结构进行研究,培育优良种苗,利用先进技术实施科技造林、科技兴林;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增强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建立科学的营林体制

加速对森林资源的培育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森林用途和生产经营目的可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公益林一般采伐都是以抚育性质为主,实行事业化管理:商品林的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由各经营者自己经营、自负盈亏,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全面实行林价制度,使得森林培育有充足的资金,以国家为保障,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外部运行环境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特殊行业。国家应加大对林业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配合林业部门实施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寻找术材及林产品替代品,减少环境污染,为森林生长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们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宪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J].民营科技,2011(08)

[2]刘翔.以林业产业国际化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1篇8

县政协各位领导对我县天保工程的进行视察,这是对我县天保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极大支持。首先,我代表县林业局,对中省市各级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县天保工程实施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我县是陕西省个重点林区县,有林地373.95万亩,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为公益林保护区267.38万亩,占71.5%;商品林经营区106.57万亩,占28.5%,活立木总积5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9%。我县在2000年被列为全国天保工程实施县,于2001年开始试点,2002年正式启动实施。五年多来,我们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建设方针和“停、护、造、管”的工作思路,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在突出抓好现有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着力加强工程资金管理,积极寻找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适合山阳林区特点的天然林保护模式。到目前,全县完成森林资源管护305.56万亩,而国家下达226.18万亩,营造天保公益林24.3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万亩,飞播造林19.06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科技支撑项目造林0.4万亩。种苗工程3处30159亩,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逐年下降,林区经济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2002年9月18日,原全国政协主席钱正英率团对我县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天保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在2004年10月8日召开的全省天保工程建设会上,我县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并有2名同志获得全省天保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红旗林场获得全省天保工程建设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回顾近年来的天保工程实施过程,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天保工程启动后,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天保工程的有关政策,及时调整林业工作思路,由过去以抓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实施天保工程、抓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把保护天然林资源、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山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工程实施之初,我们通过印发通告、办板报、制作宣传牌、刷写标语、召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耐心细致的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商品材禁伐和天保工程政策措施。几年来,共修建天保工程护林碑345座,永久性瓷质宣传牌812面,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4800多条,制作《森林法》和《省森林管理条例》挂图790张,印制天保工程和护林防火宣传画6万张,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天然林保护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明白,实施天保工程不仅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工程实施,找到了新的林区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天保工程建设中来。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全县上下组建了行政领导体系和业务管理机构。行政领导体系就是县、乡镇(林场)、村(工区)都成立了分别由县长、乡镇(林场)长、村(工区)长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业务管理机构就是县上成立有“天保工程管理中心”,乡镇(林场)成立有“天保工程管理站”,村(工区)成立有天保工程护林站。2003年,县委、县政府由批准成立了县森林公安分局,按正科级建制,新增加编制15人,在原3个林业派出所的基础上,增设中村、漫川、户垣三个森林公安值勤点,保护森林资源的三支力量(森林公安、林政执法、护林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有“天保工程管理中心”1个,乡镇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32个,村和工区护林站329个,参与天保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护林员达到1372人,形成了机构健全、人员配套、职责明确的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理网络。

二、创新管护机制,规范工程管理,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实施天保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抓好森林资源保护。为了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我们在深刻领会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实践摸索出了“家庭自管与国家统管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护模式,将全县的森林资源按行政区域、自然地形地貌及管护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10150个管护责任区,每个责任区择优选聘一名热爱林业、责任心强、敢于碰硬、在当地有威信的护林员负责管护,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森林管护责任制,做到了“三不变”、“三定(订)”、“五落实”(即森林的所有权、经营权、管护权不变;划定责任区、签定责任合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管护区域、管护标志、管护单位及责任人、管护办法、奖惩措施五落实)。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设施。县、乡镇(林场)、村(工区)三级天保工程管理站和护林站制定了学习制度、考勤考核、森林管护等18项制度,给每个护林员编印了《护林员工作手册》和《巡山日志》、《护林员工作要点》,配备了护林员标志。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250万元,修缮了3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和16个乡镇天保工程管理站的宿办用房,为30个乡镇天保工程管理站和6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及值勤点购置了文档柜、办公桌椅及必要的办公用具,为森林公安分局和6个森林公安派出所(点)配备了警用小车和摩托车,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天保管理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严明考核奖惩,注意管护质量。在落实管护措施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创建“六无一满意”(即:无乱砍滥伐、无乱捕滥猎、无乱拉滥运、无乱占林地、无非法经营加工木材、无森林火灾和让群众满意)责任区为主线,不断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和考核管理,对优秀护林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的予以解聘。工程实施以来,按规定兑付护林员工资及培训费480多万元,其中对249名优秀护林员奖励8万元,扣发105名不合格护林员132名。2003年11月11日,法官乡大寺庙村护林员张青山由于监管不到位,在其管护责任区内发生了盗伐林木事件,被扣发了全部工资,并直接解聘。另一个责任区的护林员王长记由于护林工作出色,在2004年两次考核中都被评为优秀护林员,拿到了1400多元的管护费。严明的考核奖惩,激发了护林员的荣誉感个责任心,通过“严管人”(护林员),达到了“严管林”的目的;三是高度重视三大热点,切实搞好森林资源“三防”工作。在搞好天保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的防治工作长抓不懈。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机构,配备了防火、防病虫害设施,全面落实“五种人中小学生和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期组织森林公安民警、林政执法人员、村组干部和护林员加强巡逻,杜绝一切野外用火,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去年冬季,县局投资2万余元,购置了防火服、防火帽、防火靴、防火手套,灭火水枪等扑火工具80套,组建了3支防火专业扑火队,为扑火队员办理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进一步增强了森林火灾的应急扑救能力。由于措施得力,近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同时,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的“源头”管理,自去年至今,清理整顿非法采矿占用林地8家,取缔非法木材加工户71家,先后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6次,查处案件153起,其中林政案件135起,刑事案件18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59人,召开公开处理大会24场次,有利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分子,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林区治安秩序和林政秩序明显好转;四是严格资金管理,保证安全运行。按照财政部财农(2000)51号《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和陕西省财政厅陕财办发(2001)47号《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我县对天保工程资金严格管理,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县级对天保工程资金的使用建立了财政天保专户,县以下工程资金实行天保工程管理机构内部封闭运行,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监督,天保中心作为一级报帐单位直接对财政天保专户进行报账结算,乡镇(场)管理站作为二级报帐单位直接向县局计财办进行报帐结算。村护林员工资由天保中心规定标准,管理站统一发放。公益林建设资金按照“5311”(工程实施时拨付建设单位50%资金;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拨付30%的资金;年度造林任务完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再拨付10%的资金;预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3年保存率核查达标后,再予拨付)的拨款办法,逐步拨付给实施单位。严格的管理措施,保证了工程资金的安全运行,经过中省市多次检查审计,没有发生任何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问题,真正达到了“慎用钱”的要求;五是全面落实配套措施。坚持把天然林保护工作与移民搬迁、薪炭林基地建设、改造节柴、以电代柴、封山禁牧等工作相结合,从根本上减轻了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压力。

三、强化质量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严格工程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是搞好天保工程的重要措施。实施天保工程就是要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通过公益林建设,提高森覆盖率,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公益林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先导、生态优先的建设原则,把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成效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在强化“五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管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严格检查验收积极推广行政技术双向责任承包等一系列工程质量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创新造林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三项石用技术不断提高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在人工造林中采用“国社合作、工程造林、专业管护、收益分成”和种苗公开招投标等造林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覆膜造林、容器苗造林、保水剂生根粉蘸浆造林等三项实用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造林低效的难题,几年来,组织专业队和应用三项技术造林2.4万亩,占总面积的100%,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省市年度公益林建设核查中,虽然今年春季持续干旱达4个月,但造林成活率仍达到80%以上,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二是狠抓了飞播造林工作。按照管理规范化、责任细致化、实施质量化、措施得力化的思路,重点抓好了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播前处理、补植造林、管护责任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完成补植造林1600亩,修建各类管护宣传碑56个,设置刺丝防护栏8000多米。近四年共完成10个播区19.06万亩的飞播造林任务,涉及9个乡镇44个行政村,占全县造林总面积的40%。经近期成效调查,合格面积达85%以上,在飞播造林管护和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始终是全市第一;三是抓好了封山育林。坚持“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修建围栏24000米,修建封育碑5个,成立管护站3处,设置封育标志51个,完成人工补植造林840亩。封育区内植被盖度由封育前的0.3提高到目前的0.8;四是狠抓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红旗林场108亩天保示范苗圃新建、任家村52亩苗圃续建和两岭及申家垤3万亩油松采种基地工程,累计生产良种苗木3000多万株,为全县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种苗基础。

四、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动林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是天保工程的中心任务之一,事关林区稳定和林区秩序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开渠道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先后投资完成了苍龙山森林公园、红旗林场天保示范苗圃、油松采种基地、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和组建造林施工队等项目,实现了对富余人员的多渠道分流安置。同时给两林场的职工按规定交纳了社会养老统筹,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了林区大局稳定。2004年9月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编委会议由对天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筹建工作和人员编制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初步确定成立天竺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编制60人,待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将进一步拓宽国有林场富余职工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面对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农收入减少,地方财政拮据的严峻形势,坚持自我启动,不等不靠,依靠工程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把天保工程实施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药业兴县”战略,振兴林区经济的思路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开发林下资源,创造出林药间套复合造林新模式。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大栽二花、杜仲、连翘、五味子等木本中药材11.1万亩,有效地解决了国家要“被子”、群众要“票子”的矛盾,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目前全县中药材已发展到38万亩。2004年全县中药材产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药业产业已成为我县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狠抓了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产业的开发工作。全县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发展到80万亩,林木种苗和花卉发展到1800亩,以智源公司、金力金核桃软糖厂、山阳茶叶公司为龙头的林特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个。依托红旗、天竺山两个国有林场兴建的苍龙山、天竺山森林公园正在建设当中。月亮洞、夹石峡、金钱河漂流等景点已向游人开放,森林观光生态旅游正在兴起。通过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快了林区经济发展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3元,较工程实施之初的1117元净增386元,增长率为34.5%。

总之,天保工程实施五年多来,已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林业经营方向由已生产木材为主向以森林保护和发展为主的转变,森林资源恢复和增长速度加快。全县木材产量由1999年的2.9万立方米调减到2005年的1.2?万立方米,调减幅度为58.7%,商品材产量调减幅度为100%。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52.3%增加到现在的58.9%。全县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状况显著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一些老百姓说:“天保工程实施后,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二是生态建设由单纯的造林向造管并举转变,生态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过中省市的多次检查验收,我县公益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全部达到98%以上。仅天保工程一项,每年营造林近8万亩。三是国有林场下岗职工就业渠道由单纯依靠“大木头”向多元化转变,就业门路进一步拓宽。依靠我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大搞苗木花卉、森林观光旅游、林特产品开发等多种渠道来分流安置国有林场职工。四是林区经济由“独木支撑”向调整结构和多种经营转变,林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合理的开发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实施“药业兴县”战略,林业经济逐步摆脱了“独木支撑”的窘境,以生产木材和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药业、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逐步过度。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亿元,天保工程的实施没有影响我县林区经济的发展,虽然森林停伐减产、商品材零控制,但我们找到了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初步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林业工作的局面。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深入开展各种严打专项行动,使“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真正形成了“千军万马齐上阵,竟相投入搞林业”的生动局面。

尽管我县在天保工程实施之后,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地方财政困难,原来林业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一些乡镇天保管理站、工区护林站和森林公安派出所、值勤点办公设备相当落后,有4个乡镇管理站、5个工区护林站和2个森林公安值勤点无办公用房,30个乡镇和6个森林公安派出所点均未配备微机等办公设备,不能适应新时期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需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还处在初级粗放阶段,建议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改善基层天保管理单位办公条件。

二是执法力量和技术力量不足。按照上级要求每5万亩森林资源配备1名森林公安干警的标准计算,全县需要森林公安干警61人,目前还差19人。由于人员不足,加之我县森林分布战线长,群众居住分散,资源保护工作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乡镇林业站和国有林场虽然人数不少,但林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建议在林业大专院校毕业生中给予调配。

三是实施天保工程,国家一再要求地方政府按工程总投资的20%配套资金,由于我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地方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9

1林区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跨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9个旗市。南北长约696km,东西宽约384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6′30″~125°24′00″,北纬47°03′40″~53°20′00″。1.2地形地貌大兴安岭山脉纵贯全林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陡西缓,为山地丘陵地形。中低山占96.2%,丘陵占3.5%。林区海拔高度在400~1500m之间。15°以下坡地约占80%。1.3气候特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76~120d,年降水量300~450mm。1.4主要水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内有大小河流7146条,其中一级支流100条,二级支流884条,河流总长9443km。水资源总量161亿m3。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形成额尔古纳河、嫩江两大水系。1.5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截至200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造林120多万hm2,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56.49%提高到77.17%,累计为国家提供1.7亿m3木材和大量林副产品,直接上缴利税费160多亿元,为支援国民经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下辖17个森工局、2个营林局和1个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2007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抓住关键、切中肯紊,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相继完成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辅业改制、理顺林区社会保障体系、机构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等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改革,138个事业单位(机构)、13088名在职职工、9635名退休职工、1014名遗属,5.3亿元资产剥离,全部移交给属地政府;200户辅业完成改制,变为四自一独”的法人实体;近3.08万名大集体职工的社会保险纳入属地统筹。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长期束缚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为进一步推动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地区社会繁荣,实现科学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2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的必要性2.1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是建立林区生态安全体系的需要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维系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嫩江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绿色屏障,是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三江平原生态安全、维护东北内蒙古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生态功能价值巨大,在国家森林生态体系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祖国北疆,是典型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我国覆盖面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功能较强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林区生态安全中处于其他任何生态系统都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经营战略,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木相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建设林区生态安全体系的需要。2.2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济依然主要依赖于消耗森林资源,可采资源枯竭、技术装备能力落后等因素影响,林区面临着诸多具体困难,传统的林业经济进退维谷,举步维艰。企业要生存,既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又要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使接续产业尽快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物质条件。只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推进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依托林区综合资源优势,实现林区经济新的跨越。2.3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是建立林区后备森林资源基地的需要天保工程实施后,虽然林区森林资源总量实现了双增长,但目前林区可采资源森林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林区可采资源面积和蓄积分别由开发初期的350.8万hm2和4亿m3下降到206万hm2和2.2亿m3,二是可采资源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蓄积量由94.5m3/hm2下降到79.5m3/hm2,单位面积出材量由42m3/hm2下降到22.5m3/hm2。因此,为适应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立木材资源后备基地的需要,充分利用林区的森林资源、地理位置、气候等优势,加大对该地区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建立森林资源后备基地,改善林分结构,引导森林向立体结构方向演替,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后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3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规划保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因此,生态保护规划是制定其它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为最终实现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需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形成点线结合,全面覆盖的网络架构,促使林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不断走向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做好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木材检查及森林管护站点建设、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等规划项目。充分利用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加强林区森林培育、森林采伐、森林保护、森林旅游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各项生产和生活的必备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森林经营者经济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及地域优势,在生态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推进产业布局从林木资源主导向综合资源开发转变。着力构建林木资源培育、经济林培育、森林旅游、林下资源综合利用、林产工业、矿业开发等六大产业集群。#p#分页标题#e#4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4.1保障措施4.1.1政策性保障编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突破现有的部分技术标准、规程,按照批复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要求,开展森林资源经营和利用活动,制定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4.1.2机制保障建立与工程相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利用、调查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及森林资源监测等监管机制;健全林地林权保护、森林资源论证、采伐限额管理、木材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等规章制度;开展森林资源认证工作;坚持与国家林业局驻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的实现。4.1.3资金保障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实施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工程的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和会计核算办法,继续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财务制度。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要依法、依规办事。4.1.4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有重点地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利用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的实施。4.1.5体制改革保障以典型引路,开展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试点或示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按照现行基本建设程序,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中实行四制”等配套改革措施。4.1.6组织保障加强对森林资源培育经营、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监测、检查验收等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完善林管局负总责和林业局目标责任制,积极做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益的实现;加强与稳定林区营林及管理团队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的水平。4.1.7科技保障充分利用林区几十年的营造林实践经验,深入开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利用技术,通过与院、所等单位联合对森林培育经营开展课题研发。4.2政策建议4.2.1加快国有林区改革的步伐按照《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要求,加快林区改革的步伐,支持相应的改革成本。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全社会对林业的需求。4.2.2加大生态移居的力度为科学合理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人为对森林资源的隐性消耗和减少人为火灾的隐患,为加快林区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林区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使林业职工共享改革开放30a的成果,结合林区棚户区改造,加大生态移居的力度。建议国家加大生态移居的投入力度。同时,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以煤代木”政策,以减少森林资源隐性消耗。4.2.3加快经济转型的力度为摆脱林区经济成分单一困境,扭转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局面,加快经济转型的扶持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特色产业。4.2.4制定绿色GDP核算体系生态环境建设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的生态价值应纳入国民经济体系中,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相关的核算体系,使生态效益价值得到有偿使用。4.2.5扶持替代产业的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利用,仅仅依赖木材生产和森林工业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只有加快替代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由于缺少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替代接续产业的进展较为缓慢。建议国家单独列出扶持资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5结论通过进行以上建设项目,实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现状;策略

0.引言

森林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生物资源的综合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近年来,由于无节制砍伐现象的存在,森林资源在逐年的减少,这对人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策略。

1.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

1.1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

林改后,林地、林权流转和租赁大多不经资产评估、面对面私下交易,出现部分廉价出让林地林木现象。林权受让方为尽快收回成本,在经营期不长或不经营的情况下,直接申报林木采伐,林地流转经营后未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培育增值效应。重要河流、水库周边林木部分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国省道沿线林相部分遭到破坏。

1.2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林权要素市场的全面开放,林业部门的服务职能设置及人员配备、以及各项服务措施与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林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行动难以统一。乡镇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衔接不畅,林区主要依靠乡镇和林业部门管理,村一级管理缺失,村镇上下联动不够,源头保护力度不大。林业基层站所少数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

1.3制度改革配套细则滞后

由于造林周期长,投入大,林农希望政府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和补助,但相关项目造林扶持资金十分有限,林农自筹资金、整合资金自发造林积极性有待提高。林业抵押贷款额度较低,且抵押物评估费用较高,不能满足林权单位融资需求。林改后,国有山场中部分山场存在着所有权属于国资办、经营权属于当地林农的情况。林农采伐申报必须先由国资办申报至省林业厅增补限额,再经中介机构设计,才能办理采伐手续,一定程度影响了林农管理国有山场的积极性。

1.4防火和病虫害防治队伍薄弱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森林防火的重担主要落在乡(镇)村两级干部身上。灭火的主力军都是乡(镇)村两级干部,森林火灾发生时难以组织大量人员灭火。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山林到户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做到步调一致,加上防治经费很大,人工药物防治很难及时到位,导致林农防治病虫害积极性不高,部分山场有病死树情况。

1.5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区域之间林业发展不均衡。林业产业分散,林业经济产业链未形成。林业加工以家庭式、小作坊式企业为主,粗放型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木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工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

2.1提高全民森保意识

提高全民的森林保护意识是实现森林保护工作的基础,因此,国家有关的职能部门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森林保护的相关法规如《森林法》等深入群众,从法律的基础上约束人们的行为。对于居住在山区的一些群众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森林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的森林保护意识。

2.2科学利用森林资源

对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采伐利用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森林保护工作的最高职权部门――林业部,需要加大在全国范围内森林开采的指导力度,制定森林开采的长远计划。改变一些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单一经营模式,彻底转变一些人的滥砍滥伐思想,把林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

2.3提高森林责任意识

对林业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也是加强森林保护的有效对策。这需要森保人员不断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实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行政执法能力。在群众中普及护林主动性和自觉性的重要性,依靠全民的力量制止不适当的森林开采行为。同时林业管理人员还要加强限额砍伐管理工作,对于利用自己之为之便为滥砍滥伐提供便利的管理人员要加以惩罚。

2.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目前,我国的森林面积相对来说存在比较大的区域,但是由于保护工作工作不到位以及气候的影响,森林极易出现火灾,加上一些病虫害的困扰,森林资源将面临很大的威胁。所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实际的管理中,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提高森林救火能力。

2.5研究森林经营技术

应对森林经营对象(林种、树种)的不同,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系统研究,如造林、抚育、改造、更新等。开展能源林、经济林和特种工业原料林三大商品林种主要树种的集约化定向培育技术研究:针对国家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的技术需求,围绕用材林培育,进行有效的监管。到目前为止,重点林区的森林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现行的管理体制难以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造成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深刻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质,建立和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体系。

2.6合理依法征占林地

林地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要像保护农耕地一样保护林地。结合林权改革,进一步加强林权界定、发证工作,依法保护林权权益人的权利;按照《森林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杜绝各种违法、违规侵占林地和乱砍林木的现象发生;同时,实现占补平衡、占一还一,确保林地资源总量平衡。

2.7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

当前,林权改革的对象是集体林,据统计现有集体林在林业总面积中比例较重。可见,林权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林权改革必须积极稳妥,为此要做好林权改革工作,积极宣传林权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成立由林业部门、地方政府和林农参加的林权确认小组,开展林权地界确认、面积测算、发证等工作;在林权确认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林权权益人的权利,让他们参与林权改革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林权改革才能贯彻执行,才能调动林权所有者从事林业的积极性。林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林权的自由流转,森林资源管理应该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准备,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林业部门应找出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使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从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篇11

关键词:新形势;强化;森林抚育;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S753.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62-03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视,也不断推进林业建设来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的问题。森林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与天然财富,不仅是因为其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木材资源与生产原料,更为重要的是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众所周知,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现有的森林资源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不断推进营造林工作来丰富森林资源,但在其营造林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们更加重视营造林工程的实施而忽略了森林抚育工作,导致森林资源的总量提升缓慢,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病虫害与森林火灾等风险,森林资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对此,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林木的存活率与产量,是当前林业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与考虑的问题。

森林抚育又叫做林分抚育,主要是对还处于幼龄、中龄的林分进行树种组成结构调整,使林木关系与林分密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林木生长需要。森林抚育主要包括幼林抚育、抚育间伐两类工作。其中幼林抚育主要是清除杂草、挖沟排水、施肥灌溉,调整林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抚育间伐指的是通过人工作业选择伐除部分枯木、病虫害木或不健康的林木,以此来对林木密度、林分郁闭度等进行调整,使整体林密都能拥有较高的光照与生长环境,进而缩短林木成熟期,提升林木生长品质。

2强化森林抚育的必要性分析

2.1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林分质量

通过对未成熟的林分进行定期的伐除清理与结构调整,可以及时地剔除一些感染病虫害、生长不健康的林木,避免其进一步影响到其他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通过森林抚育还能加强林木光照的覆盖面积,减少林木之间对水分、光照等的竞争,尽可能地保障大部分的林木都有较好的生长环境,进而缩短林木成熟期。由此可见,通过森林抚育可以较好地改善林木的生长质量,提高林木的抗病性与抗耐性,提高林木的存活率,以提升最终的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分物种的多样性。

2.2提升造林绿化的质量与效果

近年来,造林绿化是我国改善气候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造林绿化越来越受国家与社会人群的重视,林业建设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造林G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造林工程的实施往往是重栽种、轻管理,栽种下的林木最终成活率较低。虽然造林绿化工程开展了一批又一批,但最终的森林资源总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通过森林抚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强化森林抚育工作来提高林木成活率,巩固造林绿化的质量与效果。

2.3维持森林物种资源的多样性

森林中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是生态系统中一个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森林抚育可以尽快使栽种下的林木幼苗成长为成熟的生态循环圈,形成成熟的森林系统,使其自行进行物种资源的抚育与保护,维持森林物种资源的多样性。

2.4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方面,森林抚育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作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既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又推进了林业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森林抚育对一些生长质量较差的林分进行伐除与改造,在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运转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大量的小径木料,可以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不同类型木材的需要,调整木材市场供应时间与供应结构等存在的矛盾,实现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如可以将森林抚育伐除的林木木料作为食用菌产业需要的原料,实现废物利用与生态循环。

3现阶段森林抚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3.1森林经营管理方式粗放

就目前而言,我国森林资源存在林分郁闭度低、林分质量不高、林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森林经营管理方式不够合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有限。有些地区的林业建设人员还存在“种树不用技术”的观念,只种不管,导致一些幼龄、中龄林木最终成活率较低,没有认识到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总的来说,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更加注重林业建设的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导致林分质量与产量难以提升。

3.2林分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在现有林分资源中,中幼龄林的比重较大,近熟、成熟林及过熟林的面积较少,林分林组结构极不均匀。从林分林种结构上看,各林种的比例也不均衡;林业用地中,用材林的比重偏大,防护林等其他用林占的比例偏小;从经济效益上看,经济建设发展与木材的供需长还不够协调。森林抚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质量与产量,丰富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单抚养某一林种或同龄林很难维持森林结构的层次性、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最求经济效益,单一种植某一经济价值高的林种,在森林抚育时考虑到采伐抚育的材料没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需要处理成本,就没有按照规定采伐清除不合格的林木,导致森林抚育的效果不好。

3.3森林抚育质量不达标,抚育作业不够规范

受到人才、技术、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各地在开展森林抚育作业时难免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有些实施单位是因为对森林抚育的相关标准、技术规定认识不清,森林抚育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有些实施单位则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没有充分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设计作业方案,在实施森林抚育时随意地变换作业方式与抚育指标,只针对生长条件好的地块进行森林抚育,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块则不重视,抚育作业不全面、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4新形势下强化森林抚育的建议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与森林抚育工作开展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负责林业建设的各机构、各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分析总结当前森林抚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探寻强化森林抚育的建议。

4.1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实施森林嵊工作

我国新修订《森林抚育规程》的颁布实施,对于全面推进森林抚育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规范森林经营行为、科学开展森林抚育、评价抚育质量的重要技术依据。各地要严格按照新规程的标准与流程开展实施森林抚育工作,将森林抚育由过程控制改为结果控制。严格按照新规程中关于林木郁闭度、木胸径、目的树种比例等抚育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提升森林抚育的规范性、可控性与可操作性,尽量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抚育操作导致对现有林造成不好的影响。

4.2规范森林抚育的作业流程

抚育程序主要是采取割灌、修枝、生态疏伐等措施,清理林间杂刺、小灌木、病疫木、小老头木、断头木等,通过伐除有害木、保留健康木、优良木,来改善林木的光照条件、生长环境以及营养空间。通过森林抚育既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滋生与蔓延,提升林木存活率,还能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

同时,为了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各林场要进一步细化落实管护责任,积极对管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重点公益林监管力度,有效减少林政案件的发生。在防火期前和期间清山护林,加大巡山管护力度;在主要进山路口设卡,对进山人员进行防火宣传及登记;设立森林病虫害固定监测样地,实行定点、定期观测。

4.3合理设计组织林种,实现分类经营

在森林抚育的过程,要尽可能地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林木本身的生长规律与特点,结合林区的气候环境、土壤光照等,选择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方式,顺应森林演化的一般规律。

在设计组织林种时,可按照森林的多功能特征采取分类经营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林种的特定效益。如可将森林林区划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部分,对公益林采取封山育林、适当改造林分的方式,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对商品林采取着重造林、抚育经营的方式,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多林种共同造林抚育,实现科学经营、定向培育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4建立健全的森林抚育监督验收机制

由于森林抚育的工作量较大且非常繁琐,投入的人力与成本较大,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时间与资金投入成本,往往只注重林业工程的建设而不注重后续的管理经营与森林抚育。对此,针对森林抚育的成效进行监督与验收,是督促森林抚育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不断提升森林抚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林业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关于森林抚育的监督与验收机制,也可充分发挥社会环保组织、媒体、社会大众的力量,对森林抚育的开展进行监督,保障森林抚育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5结语

通过森林抚育工作可以较好的调整森林密度与树种结构,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提高森林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既能提高森林资源的存活率与质量,又能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更快更好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殷成武.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与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2.

[2]张伟.森林抚育的意义及定向抚育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219.

[3]龙小江.当前森林抚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应对[J].北京农业,2015(29).

[4]林祖建.福建省霞浦水门国有林场森林抚育项目实施及成效监测[J].绿色科技,2016(11):86~88.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6-0142-03

ResearchoftheState-owned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

――TakinBeimandianForestFarmofForestFarmMachineryPlantofSaihanbaasanExample

WangYanchunetal.

(BeimandianForestFarmofForestFarmMachineryPlantofSaihanba,Chengde068457,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althoughChina'seconomycontinuestoimprove,societycontinuetodevelop,buttheforestresourcesaresufferingfromseriousdamage,insuchconditions,goodforestmanagementandprotectionofforestresourcesanddevelopmentwork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ereforemustuseadvancedscientificmeans,andforestresourcesarereasonabletheprotectionandexploitation,toplaytheecologicalfunctionofforestgreatly,achiev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nomy.ThispapermakesananalysisonSaihanbafarmBeimandianforestfarmasexampletopresentmanagementandprotectionofforestresourcesandtheproblemsofmanagementandprotectionofforestresourcesandthesignificancearediscussed,finallyaccordingto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managementmeasures.

Keywords:Foreststation;Protectionofforestresources;Exist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

林场的森林资源以林木、林地为主,另外还包括野生动植物、林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以及其他环境因子等资源,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1]。因此,了解森林资源现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是林场工作的重中之重。

1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1.1管护现状北曼甸林场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的东北部,是塞罕坝机械林场6个国有林场之一。林场总经营面积1.578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187.33万m3,森林覆盖率80%。林场物种丰富,珍贵的植物有干枝梅、金莲花等,野生动物有梅花鹿、细鳞鱼、黑琴鸡、豹、马鹿、天鹅等。林龅闹饕任务是科学、合理的管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达到最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2存在的问题

1.2.1林地放牧时有发生林场林木资源丰富,林下植物较多[2],是放养牲畜的良好选择。当地的居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开始成群的饲养牲畜,同时植树造林也造成了草原面积不断减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林牧矛盾,增加了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的难度。

1.2.2存在林地侵占情况随着木材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木材价格不断上涨,近些年来,农产品价格也越来越高,由于利益驱使,一些拥有荒山或在林场周围租地的集体或个人,开始植树造林或栽植绿化苗木,给林场森林资源造成困难。

1.2.3其他问题一是森林资源管护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三是对植被恢复工作的监督、落实和管理力度还存在不足;四是由于林场在偏远山区,受经济等诸多条件限制,当地居民很难认识到资源管护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资源管护意识;五是由于受到历史等条件的制约,林场还存在边界不清[3]、面积有差错等问题,在建国初期,虽然预留的草场和放牧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有一部分被收回进行了造林,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在集体或个人手里,对森林资源保持完整性存在隐患。

2森林资源管护的意义

2.1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平衡森林生态系统林场林下植物、森林野生动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十分丰富,其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这些动植物依赖的生存环境便不复存在,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对维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而且科学有效地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可以确保林木资源和其他林下资源的高效利用。

2.2防治森林灾害森林灾害包括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气象灾害。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可以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和处理工作,从而及时有效的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降低损失。对于森林火灾,可以通过森林管护工作增强护林防火力度,建立火警预报系统和防扑火工程建设,降低森林火灾的隐患。对于气象性灾害,可以通过“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来预防,将气象灾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控制在低水平。

2.3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合理地规划安排林木采伐时间和数量,合理安排林下植物种植,保护土壤微生物,避免出现荒山秃岭导致的对防沙固土失去功能,避免造成较大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排除引发洪灾的隐患。

3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林场森林资源管护领导小组,积极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就其位,统筹协调,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可靠的保障。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修建防火线和防火隔离带,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和林政资源监测系统,新建或维修林区公路。其次要加大对管护队伍的投入。认真做好对防火车辆、设备、扑火机具的检查和保养,确保防扑火工具正常使用。强化扑火队伍建设,加强体能和技能的训练,配齐单兵装备,注重训练技能效果,讲究步骤和程序,提高防扑火能力。

3.2加强幼林地管护和林产品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林产品的管护工作。一是积极推行标准化库区建设,在生产前规划好楞场,制定库区标准,严格按木材质量、弯曲度、规格、径级来分类归楞,确保林产品质量;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库区、立木作业地块导示牌制度,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完善交、接库手续,为每一名客户提供细致准确的资料,方便客户及时准确了解地块相关信息;三是严格执行林产品销售出场证制度,林场出场证实行一库一证、一车一证,发放的出场证要做到货证相符,任落实到个人,林场设立检查站,负责检查林产品运输车辆,防止林产品丢失;四是把库区、山场的林产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形成“责有人担、事有人管”的工作常态,加大看护力度,确保林产品的安全。

3.3扎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一是强化制度落实责任。执行护林防火承诺制度,扎实推进领导带班制度、领导包保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及时组织召开各种护林防火会,并抓好落实工作;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区群众护林防火意识,通过采用展旗示警、流动广播、短信提醒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三是组织开展打击野外违法用火和“五清五查”等专项行动活动,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四是强化监测体系建设,夯实基础。建立雷电预警监测系统,构建林火视频监测与指挥系统;五是加强专业扑火队建设。大力推进专业化扑火队、半专业化扑火队建设加强训练,配齐扑火机具,使扑火队伍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扑火能力、自救能力,加强对防火车辆、设备、扑火机具的检查和保养,确保防扑火工具的正常使用。

3.4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措施采取架设围栏与防护沟栽植沙棘的管护方式,在每两根围栏桩之间增加双刺拉线,提高架设围栏的结实度;每个幼林地块的围栏架设木杆和刺线制成的围栏,防止森林资源不受牲畜危害,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3.5进一步做好封山禁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认真负责,加强巡护,林场辖区内禁止出现牲畜,禁止出现伤害野生动植物的情况,领导加强巡查工作,确保封山禁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3.6加大森林资源宣传保护力度狠抓宣传教育,源头杜绝。根据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更新宣传方式。除制定宣传条幅、标语在重要地点悬挂、张贴外,还要开展全方位的资源管护宣传教育,面对面交流,收集基层对资源管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调整,以便提升宣传效果。让资源管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体社会人员重视、关注资源管护的良好氛围。对于破害森林资源的案件,增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方的作用,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3.7建立森林资源管护档案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安全,要建立和健全森林资源管护档案。国有林场要制定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利用林政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根据辖区内森林分布情况按照林地性质(商品林地或生态公益林地)、树种情况、林地面积、林龄大小等建立档案,每年根据森林资源增长和消耗情况及时更新,形成一种长效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区森林资源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大意义,采取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管护措施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对保障生态平衡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我国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保护林木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也为森林景观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有利于促进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国利.试论如何建立森林管护责任制[J].中国林业产业,2016(9):173.

[2]李建胜.森林资源规范管护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13(1):49-52.

[3]杨瑞文.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6(19):82-83.

[4]刘小燕.森林资源管护的意义和策略浅议[J].南方农业,2016(16):87-8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范例(3篇)

    - 阅0

    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范文篇1关键词:城市土地权属;城市空间;建筑型制中图分类号:TU981:DF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3)02-0073-06一、问题的由来在讨论城市规划、城市.....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例(12篇)

    - 阅0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竹鼠,又称竹馏、芒狸、竹狸、竹根鼠、冬毛老鼠等,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因营养价值丰富,目前已被大规模养殖,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类型:.....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