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1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产资产管理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的推动下,为了处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我国政府机构开始致力于发展市场化的金融资产管理,并注重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结合我国金融资产管理特点,科学部署市场化转型方案,达到最佳的转型效果。

一、金融资产管理相关概念分析

金融资产管理,是指关于“优良”或者“不良”资产业务的管理工作。同时,在实际管理工作进行中,注重向服务对象提供单位信托、合伙投资、账户分立等多方面服务。而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发展历程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早出现在1999年,主要的管理工作是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后经过改革与发展,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了“优良”或者“不良”资产处理的方方面面。例如:长城、信达等金融资产公司,就是从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2000年为了推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政府机构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对金融资产管理中的业务处理、资产评估、国内外投资、处置模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界定,但很少涉及市场化演变内容。

市场化演变,就是指一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了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开始依据公司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寻找一条可转变为市场结构体制的路径。而市场化演变内容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其一是公司治理;其二是业务结构设计;其三是市场化演变效应管理。

二、金融资产管理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一)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领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于市场化方向演变。而在市场化演变时,逐渐转变了经营发展模式。

首先,为了达到市场化演变目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开始尝试引入商业思维和市场化理念。同时,努力开发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对“优良”或者“不良”资产处理问题进行解决,并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提高,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次,为了达到市场化演变目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尝试改变经营目标,即突破了传统“实现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定位,注重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项目,并从客户需求角度入手,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达到合作共赢经营目的。

再次,在市场化演变形式的推动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产品和服务开发方面。同时,在产品和服务开发过程中,注重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然后,结合分析结果,开发贴近客户、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整体服务效果,且由此提高我国金融资产管理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要想达到市场化演变目标,我国金融市场管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拓展服务对象。即把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纳入到服务行列,向其提供金融资产管理服务,就此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体,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功能定位的转变

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市场化演变过程中,注重调整功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功能定位调整过程中,应先改变金融资产管理的业务服务领域。即仍把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作为主业,但适当增加一些金融中间业务和财务性投资业务。因为,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优惠政策支持。所以,一旦发生金融资产管理风险,可对风险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降低经济损失。而中间业务和财务投资业务的增加,是市场化演变的必然趋势,它业务的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市场化演变做好铺垫。例如:财务顾问、融资顾等服务的增加,均是金融资产管理功能定位转变的一种表现,这种转变可以提高服务水平,也可从中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提高金融资产管理中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在市场化演变的推动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必须从市场需求角度入手,增加一些金融业务。例如:证券、信托、金融租赁、期货、基金、保险等等,这几种业务的增设,可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最终提高金融资产管理中的利润增长幅度。

(三)体制和机制的转变

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市场化发展道路上,只有适当转变管理体制和机制,才能降低金融资产管理中的风险问题。而在体制和机制具体转变期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体制转变过程中,必须界定集团公司总部的风险管控职能。即集团公司总部,作为金融资产管理的“引领者”,应参与其市场化演变的各个环节,并对运营服务和资源整合、关键活拥仁凳喙埽就此保证市场开发合理性,稳固市场发展地位。同时,在金融资产管理风险监督期间,必须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在风险管理体系执行过程中,于各个主体之间构建一个“防火墙”,通过“防火墙”的构建,保证金融资产管理监督效果,维护客户利益不受到损害,达成市场化演变目标。

第二,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市场化发展背景下,必须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状况,逐步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办事处营销机制。即鼓励办事处,借助网络优势,开辟一条新的市场营销渠道,利用网络市场营销渠道,向客户提供不良贷款收购、管理和投资顾问等服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并由此拓展金融资产管理的营销面积,达到高效性产品营销效果,稳固市场地位。

三、结论:

综上可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规模小、管理体制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应注重推动市场转型战略的实施。同时,在市场化转型战略推广过程中,从转变经营发展模式、转变功能定位、转变体制和机制三个方面入手,稳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向市场化转型的步伐,并通过对市场化演变环境的不断完善,增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竞争力,稳固我国金融资产行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玲.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监管政策与处置机制――兼论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取向[J].新金融,2015,20(11):38-44.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2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银行业转型最快的时期,也是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

零售业务将成为国内银行重要赢利性业务。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全球银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利润占比一般在40%~60%。许多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大都呈现出由以公司业务为主,向公司和零售业务并重以及非利息收入为主的趋势转变。

在我国,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公民金融消费意识增强、网络金融的发展,以及国家鼓励公民消费政策的实施,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居民消费是目前和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热点。预计到2015年消费占GDP比重将达到40%,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达到45%。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将从目前平均10%以上,上升到2015年底的30%以上。随着公司客户融资渠道的拓宽,优质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出现增长减缓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步分流银行的大型、特大型公司客户。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到竞争中,很可能分流银行的外资、合资公司客户。中小股份制银行应适应这种趋势,通过向客户提供知识化、全能化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加速发展零售银行业务。

资产业务和财富管理将成为零售业务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未来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预计在7%~8%左右,2015年人均GDP将达到7000美元以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以上。全国家庭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超过90万亿元,中高端家庭将占据全国家庭总财富的80%左右。高端客户群的业务重点在于整体的资产管理,金融资产在800万元以上的高端家庭中,传统的存款与现金仅占不到三成,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与基金将占据约50%的资产份额,抓住中高端客户群将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制胜的关键。中端客户群将是未来零售存款的主要来源,在金融资产在50万~800万元之间的中端家庭中,存款与现金仍是资产结构的主体,也会持有约30%的股票和理财产品,理财业务可以作为获取和保留客户的关键手段。

信用意识增强和监管强化将为零售业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诚信原则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社会信用环境持续改善,居民对金融产品与服务越来越熟悉,信用消费的意识逐渐被接受。而随着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启动,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会更加准确,将极大地支持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随着监管方式由直接监管向间接监管转变,过去制约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一些监管政策将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放松。银行资本约束意识不断增强,突破资本瓶颈,走向理性经营成为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共同战略选择。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电子银行将成为未来零售银行运作的主要模式。随着居民个人和家庭信息技术装备程度的提高,建立在电脑、电话、手机、电视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将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预计到2015年国内网上银行交易量将达到3500万亿元。零售银行经营成本将进一步下降,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品种将大幅增加,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将不断增强。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模式将发生革命性转变,传统的注重增加机构、人员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注重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科学管理、以价值为基础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将越来越成为零售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零售业务的竞争方式也会由原来的大鱼吃小鱼演变为“以快赢慢,以动制静”。

零售业务将日益客户细分化,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个性化。中小股份制银行经营策略将逐渐转向提高服务质量,实施客户细分战略。根据客户的收入和财富状况、行为偏好、需求变化,针对大众客户、贵宾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量体裁衣或者度身定做的贴身服务,以求充分挖掘客户使用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最大潜力。银行业务由趋同化和大众化逐步转向层次化、细分化、专门化的经营策略,反映了零售银行业务更加突出以服务为主导的发展趋势。

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几年,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

当前面临的主要机遇

面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垄断竞争优势和外资银行产品服务的挑战,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

零售业务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小股份制银行大有可为。国内整个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定型,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虽然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绝对的规模和机构网络优势,但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出国金融、信用卡、电子银行等新兴零售业务产品市场上,中小股份制银行仍然有很多发展机会。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3

招股书披露,趋势科技拟募集资金4.54亿元,用于投资新一代网上交易服务平台、金融数据库及金融终端、投资顾问服务平台三个募投项目。

趋势科技招股书披露后,其多项数据引起外界质疑。

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或为趋势科技的上市之路增添了诸多坎坷。招股书中还有一马虎之处,将主营收入成本误写为主营业务收入。

软件采购价格高于同业

其中,新一代网上交易服务平台计划募集资金1.6亿元,建设期为三年。招股书表示,随着投资者对交易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及券商提升竞争优势的需要,公司拟对现有通道服务模式的往上交易服务平台进行升级,以提升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

但是,疑问之处在于,同一募集项目,行业中可比公司所需资金仅为2555万元。招股书中显示,新一代网上交易服务平台为其最主要的募投项目,计划投资2555万元,其中新增建设资金2155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

趋势科技表示公司已与近90家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因客户具有认知度因而可保证客户基础。但同样具有该种优势,其网上交易系统已被全国97家证券公司所采用,客户覆盖率达90%以上。

在同样数量客户基础上、同样的募投项目,趋势科技所需资金却是的7倍。若解释为,原有网上交易服务平台较为复杂,因此在升级中需要更多的资金。即便如此,趋势科技在该募投项目上的设备数量与金额仍是存在较大质疑。

趋势科技招股书显示,该募投项目需采购主要开发软件VisualStudio2008为80套,辅助开发软件6套。但同样的软件,所需分别仅为25套与1套。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客户基础数量相差无几。

更为夸张的是,同款软件,趋势科技的采购单价更是高于。趋势科技招股书披露,公司辅助软件的采购单价为200万/套,可选型号为MicrosoftOfficeProject2003、MercuryQuicktestProfessional9、ParasoftC++TestV6.581Pro等。同样的备选型号,的采购单价却是120元/套,仅为趋势科技采购价格的60%。

此外,趋势科技内部OA软件e-cology的采购单价为50万/套,IBMTivoliNetview软件采购单价8万/套。两款同样的软件,的采购单价分别为30万/套、5万/套。同时,在台式与笔记本的采购方面,趋势科技采购数量分别为120台、60台,均是的两倍。笔记本采购价格为1.5万/台,而为1万/台。

同时,在其招股书上表示,正常年份,每年有10-15家的证券公司对交易系统进行较大规模升级,若按照每年12家证券公司需要升级,投产第五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也仅为3226万元。如此意味着,趋势科技1.59亿元的募投项目,至少要在五年之后才能出现盈利。

同样的募投项目,同等数量的券商客户基础,趋势科技不仅在募集资金上甚为丰厚,在同款软件的采购价格上貌似也颇为慷慨。

募投项目前景堪忧

除此之外,金融数据库及金融终端、投资顾问服务平台两个募投项目前景也并不被看好。

目前,国内在金融数据、软件以及信息服务方面存在多家公司,包括大智慧、、乾隆科技等,其竞争也颇为激烈。在金融数据库方面,最具有优势的当属万得资讯。万得资讯是中国内地领先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

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他周围的同事几乎人人所用数据库均为万得。在他看来,提及金融数据库,就是指万得。万得资讯已等同于金融数据库的名字。而在此市场格局下,趋势科技闯入该领域,要想抢得市场,所面临压力着实不小。

而在投资顾问服务平台上,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2010年10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行为进行规范。随着该规定的推行,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为适应经纪业务的发展趋势,各大券商都力求向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经纪业务增值服务,因此也促进了投顾平台的发展。

目前,各大券商都在积极推出自己的投顾平台服务,如中信建投等券商也已有了自己的投顾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趋势科技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为三年。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如今各大券商都在加紧推出自己的投顾平台,三年之后趋势科技该项目才完成建设,那时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或早已被其他公司产品所占领。

而在市场不景气背景下,该项业务也会遭受影响。大智慧一季度净利润首度出现负值,2011年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减少34.1%。2011年净利润为6173万元,同比减少32.4%。在同行业盈利大降背景下,趋势科技募投的新一代网上交易服务平台与投资顾问服务平台能否给公司带来收益仍然令人质疑。

净利润畸高

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及维护服务是趋势科技最为核心的产品,2009年度至2011年,该项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267万元、6819万元与766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36%、89.34%和86.49%。其最受外界诟病的当属畸高的净利润。

的招股书上显示,在证券行情交易系统领域,2009年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为31%,趋势科技下的通达信为28%,乾隆科技下的钱龙25%。

但三者中,毛利率最高的却当属趋势科技。招股书披露,趋势科技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及维护2009年度至2011年度的毛利率分别为97.22%、98.36%、97.74%,其中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成本为零。而相对应的毛利率为89.04%、82.68%、78.91%,乾隆科技也仅为71.05%、72.79%、71.01%。

目前证券行情交易软件提供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大智慧2011年实现营收5.71亿元,同比增加0.66%;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减少34.04%。2011年实现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0.39%;净利润6173.16万元,同比减少32.36%。

招股书披露,不仅在交易系统业务方面覆盖了绝大部分券商,在个人业务上也较为领先,属于综合类券商。通达信覆盖了大多数券商,但由于其均缺少针对个人用户的业务,因为行业的整体覆盖率相对不高。

的该项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超过20%,但趋势科技的比例却在90%左右。2009年相关数据也显示,在该项领域的市场份额也高于趋势科技。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1篇4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方式市场化与利率管理方式市场化两个方面。在1996年银行业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之后,利率市场化也逐渐开始推行。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比较深,利率市场化在当时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趋势。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我国的经济经过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具备了逐渐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一方面,我国此时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基本面较好,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年中两次降息,已经让金融机构感受到了剧烈的震动。对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而言,由于其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这种震动更加明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如何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值得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从业者思考。

二、利率市场化趋势带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和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趋势带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趋势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传统业务的影响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主要经营短期存贷款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加强,市场决定利率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短期存贷款业务的存贷款利率的波动性也越来越大。因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之间为了在这种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开展了更加激烈的与商业银行间竞争行为。因而,对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而言,他们更希望得到政策性盈利机制。利率市场化降低了政策的影响因素,从短期来看,加剧了竞争,会有一批财务公司因为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较低的抗风险能力被市场淘汰,会对社会造成的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但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对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利率市场化趋势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外汇业务的影响

由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大多外汇资产规模不大,所以,利率市场化不会对财务公司的外汇业务造成直接的影响,但也会造成相关的间接影响。第一,外汇利率市场化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为了揽储,就会采用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存款。第二,为了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或者获得较低的外汇贷款利率,一般存贷款企业会把结算或存款业务放在银行,这种情形将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量和结算量。

3、利率市场化趋势将会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1)利率市场化将会降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议价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议价能力将会降低,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劣势地位,将会严重的削弱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竞争能力,降低收益获得的能力,从而阻碍其发展。

(2)利率市场化趋势将会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成本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银行间的存贷款业务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由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规模小,市场话语权小,既需要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又需要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这会让财务公司在发展中无法发挥自身的特点,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3)利率市场化趋势将会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决策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财务公司不仅需要保持自主议价权,还需要加强内部道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以维护企业利益。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人脉因素的影响将会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决定机制。

(4)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需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会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更高的风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需要积极应对,以防范风险。当然,这种风险的增大对财务公司而言,未必是坏事。相反,较高的风险能更好的激发财务公司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实现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趋势带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机遇

1、反应灵活、程序便捷

财务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对集团内企业的比较了解,因此,在进行业务决策时,可以采取更为简便的方式。相较于银行的复杂的程序和手续而言,财务公司具有先天的优势。

2、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可以为集团内企业提供幅度更大的存贷款利率优惠

这会对财务公司的利益造成影响,但由于财务公司本质上属于集团公司,因此,虽然降低了财务公司的收益,但是却能更好的为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三、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对策

(一)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关注利率市场化的最新政策动向,也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利率市场的风险的识别拥有很多种方法,财务公司应当掌握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的定价方法,增加风险识别研究能力。

(二)创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财务公司传统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体系应当进行淘汰。财务公司应当创新利率市场化的资产负债管理,赋予资产运作主体新的职能,实现资产与负债的良好对接。

(三)财务公司应当选择与企业集团拥有良好关系的银行进行合作

一方面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集团的规模获得更好的议价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方面是指提升金融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是加强硬件的建设,如构建相应的金融服务交易平台,提高金融交易的便利性,让集团成员企业愿意将资金集中存放于财务公司,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不是靠行政推动资金集中。

(五)拓展财务公司的盈利渠道

财务公司传统的盈利模式是赚钱存贷款利率差。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企业集团公司应当加快盈利模式转型,拓展盈利渠道。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财务公司只有拓展盈利渠道,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利率管理人才

充分研究利率市场化后的定价问题,对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科学的预算,以提高在市场环境下的反应能力,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市场。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5

内容摘要:基于全球服务业转移的背景和对金融产业集群理论的深刻认识,四川成都市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界定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的含义,进而探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并深入分析成都市构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国内外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

金融危机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潜在的外包需求加快释放。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急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机构承受着削减成本以求生存的巨大压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银行卡业务、呼叫服务等成为新的外包热点。麦肯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各知名银行中涉及运营、IT、财务、人力等的各个部门,在低成本地区的员工比例都计划大幅提升;在成本压力之下,西欧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外包机会。

金融外包ITO占主导,BPO蓬勃兴起,二者趋于结合。另一个动态发展的趋势是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主导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外包(BPO)的盛行,自2004年以来,欧美金融企业开始了BPO的大量实践,随着BPO与ITO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外包服务供应链。与此同时,知识外包(KPO)也迅速增长,金融机构开始将知识创新、产品研发等环节也外包出来。

国际金融机构出售自营运营中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外金融机构迫于危机压力将自营运营中心出售给外包服务商是近期的发展趋势。例如2008年,花旗集团将旗下的CGSL(全球处理中心)出售给印度的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AGS是英国Aviva保险集团旗下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于2008年出售给从事BPO服务的WNS公司。

(二)我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现状

政府强力支持。尽管金融服务外包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其目标是将全国重点城市建设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具有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面临发展的时代机遇。在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和印度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国家。印度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外包承接国,其盈利主要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特别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然而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压力,其外包业务逐渐向中国迁移,这给中国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时代机遇。

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园区不断涌现。2006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本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金融外包已经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加入金融外包行列。目前,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成都等金融发达的城市纷纷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园区,如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信用卡园区、天津的中信金融物流园区和成都的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等。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成都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目前已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各项金融业务量在中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金融辐射力大为增强。

从2007年起,成都市敏锐地把握了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势和金融机构的新需求,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为建设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确定了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首选、全国领先、辐射海外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同时,在2010年2月出台的《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根据不同类别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对金融功能区实施整体规划,将成都市科学规划成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不仅为各功能区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而且不断完善和提高配套功能,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二)成都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优势

综合的投资环境优势。2007年11月,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在成都闭幕后,世界银行报告,评定成都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外国使领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以及出口总额均位居中西部榜首。现已初步形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际国内航空十分便捷。

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2009年末,四川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97家,其中法人机构554家、省级机构43家,银行业分支机构网点12475个;证券期货基金公司57家,其中证券法人机构4家、期货法人机构4家、基金分公司6家,证券业分支机构193个;保险业机构48家,其中产险22家、寿险26家,保险业分支机构4345个;总计共有金融业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17013个。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总量均位居中西部省(市)首位。四川省强大的金融基础为成都市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体系。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总体的人才需求为金字塔型,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技术工人。而成都是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汇集了42所高等院校、2700多个科研机构,有近6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可为企业提供10余万大学生和8万余专业技术工人。而且人才稳定,人员流动率低于5%,人力成本比沿海城市低三分之一。

强大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支撑。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成都高新区为例: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逐步形成和巩固了产业特色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龙头及优势企业,其中能从事第三方金融服务的企业已达20余家。通过几年努力,高新区逐步形成了行业应用、信息安全、IC设计、服务外包、数字媒体、呼叫中心等几大特色领域,并呈现企业快速聚集、优势不断巩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已进驻高新区,区内从事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企业已达65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0000人。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建议

(一)明确定位且合理规划

成都可继续以吸引金融集团内部后援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更大范围地规划和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针对金融机构后援服务项目的运营需求,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在引进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集团后援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培育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将后台业务外包,共享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及人才服务,构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自2007年在成都高新区启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已先后引进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银行、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的后援中心项目,在加快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议政府考虑在土地和生活成本更低的区域规划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以承接更多的金融后援项目转移。

(二)积极培育本地金融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相对于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成都本地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需要政府培育和扶持。

1.调整税收扶持及各类政策,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支持。目前,成都市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关政策资金支持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有必要同时调整税收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此外,还可以完善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比如通过政府中小企业担保、银行资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形式,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服务外包法律环境。印度之所以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国,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营造产权保护环境,出台各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款。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整其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应的条例与政策,提升对服务外包过程原创性和服务过程中创新知识的保护,建设创新和保护产权的首善之区,以适应国际服务外包潮流之需,营造出有利于承接外包工程的外部环境。

3.发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的市场对接作用。行业协会能够构建交流平台,并及时传达最新行业信息。因此成都市有必要成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将可以提供发包业务的金融机构与有能力接包的服务外包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举办经常性的金融后台服务市场对接活动,尤其是引导和鼓励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成都锦泰保险公司等本土金融机构率先与本土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通过应用示范培育本土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还可以举办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年会及各类活动,让政府官员、发包商、接包商、学者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热点问题,通过信息交流与充分共享促进产业发展。

(三)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人力资本规划,多渠道培养外包人才。为跨国公司推荐合适的专业人才是吸引跨国公司外包服务的重要手段。与印度相比,我国缺乏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外包人才,这是我国参与金融外包竞争的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外包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同时还要加快培养服务外包所需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外包要求、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服务外包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2.引导高校实行教改,扶持校企合作培训项目。鼓励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外包紧缺的专业;支持企业与大学合作成立培训机构开展定制人才培养,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资金,用于补贴岗前职业培训,增强培养的实效性。如在成都市支持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于2007年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该学院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专业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建立专业的“ITO”和“BPO”实训中心,快速培养金融业务与IT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另外,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灵活机动的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培训,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势必助推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发展,提升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育华,王力.国外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经验[J].中国城市经济,2009(4)

2.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研究报告.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国际新趋势[J].投资北京,2007(5)

3.商务部外资司.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的报告.商贸发,2008(130号)

4.四川省政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川府发,2010(8号)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1篇6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

1金融电子化的背景和内涵分析

我国金融电子化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生产实践中,金融电子化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金融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显著。金融电子化指的是采用现代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信息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增强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力。

金融电子化包括了以下内容:金融电子化的管理机构的设置、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规划的制定、金融信息系统的建立、金融电子化的标准与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金融电子化人才的培养等。金融电子化的特点如下:

1)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络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银行客户的群体化和物流渠道的网络化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销售、网上广告、虚拟银行、虚拟客户等新的经济模式逐渐兴起,金融电子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专业化、单一化的银行经营模式,影响着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银行的经营由分业经营发展成为混业经营的模式,其服务功能也日益全能化和综合化。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银行由于受到金融管制等的约束,银行业务局限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三大板块,且严格遵守分业经营的原则。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管制的约束力也逐渐放松,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信用卡、代办保险、保险箱、证券买卖和投资业务等。

3)金融电子化拓宽了金融业的经营渠道和服务领域。金融业务经历了从间接交易发展为直接交易的过程,金融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一体化、国际化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世界经济交往和资本流动也日益频繁,金融行业也呈现出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

4)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传统银行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交易为中心,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交易模式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发展的特点,改变了银行交易的模式,现代银行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服务为中心。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客户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分析

2.1银行传统业务处理的电子化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此阶段内,银行建立了柜员联机系统,在银行传统业务如公司客户、私人客户与银行的交易等的处理过程中,尽量以计算机电子化处理代替银行手工操作,以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减少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2.2自助银行大量开发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银行柜员联机系统的建立,促进了银行新型自助银行服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实现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自助银行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ATM服务、POS服务、HB服务等。

2.3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实际90年代中期到末期,银行业务有了新的拓展,不仅包括传统的存取款业务和自助服务业务,电子化的银行还能将各种金融交易信息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有用的金融信息,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内,逐渐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银行业务的计算机联网处理,银行发展真正进入电子银行的新时代,现代银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4网上银行阶段

21世纪的到来,促进了银行业的新的革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加快金融创新,开拓网络金融服务,银行业务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再到网上银行的发展变化,全国的银行业务处理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计算机化。

3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多元化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电子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模式,实现了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的金融管理系统和电子清算系统。但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对金融业的要求相比,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相比,与金融业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下:

3.1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是在没有标准和无规则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缺乏标准意识和理念,也缺乏大规模的事务处理的开发实践经验,系统开发各自为战,金融电子化没有建成一套统一的金融业务处理标准以及信息格式的标准,这样就可能导致信息共享的难以实现,甚至可能造成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地区或支行之间信息共享的障碍。

3.2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较差,全国性支付清算体系存在着很多困难

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主要用于在客户柜台业务中,实行分散处理。系统运用的规模较小,且依然停留在事务处理的阶段,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方面相对缺乏,无法为银行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银行管理和决策依然沿用传统经验,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差。

3.3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

随着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的迅速发展,银行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我国金融电子化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内容。通过对金融工程设计和金融数学的利用,开发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开拓新的金融市场。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全球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方向。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我国现有的金融人才来看,数量上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3.4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

目前,我国对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主要是以科技部的行业准则和行业规定为依据,其权威性存在着限制,导致监管条块分割的局面,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非常不利。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电子签名法》以及《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对电子金融的法律责任归属不明确,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监管力度较差。同时,金融信息的安全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的开放性扩展了金融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外延,金融信息的集中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增加。

4我国金融电子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金融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金融行业业务处理朝着高度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我国未来的金融电子化应实现现代化的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全国性的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支付清算体系,实现货币的电子化,保证资金支付的流畅,促进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

首先,金融电子化发展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整合银行网络的应用系统,细分管理系统,统筹监管系统,将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真正落实到银行具体的业务处理中,不断开发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业务品种,促进金融电子化的多元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对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真正的金融电子化网络的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发挥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整体优势,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再次,在金融电子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意识,对金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预防,避免金融风险的损失。同时,金融电子化的深入发展,不仅要求技术的革新,对金融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对金融电子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促进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最后,要保证金融电子化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和约束,保证电子金融的有序运行,防范交易风险,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电子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5结束语

金融电子化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金融业的宏观调控,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电子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银行业务处理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再到网上银行的发展演变,金融电子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比较差,全国性的支付清算体系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制约了电子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统筹规划,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加强法律建设,以促进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议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发展[J].科技风,2012(11).

[2]谢秀维,浅析金融业电子化管理的优势和风险[J].时代金融(下旬),2012(4).

[3]胡春晖,基于文献计量的近十年我国金融电子化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2(7).

[4]韩晓松,金融电子化环境下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2(3).

[5]黄兆龙,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3).

[6]方释庆,电子化对我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7).

[7]交通银行信用卡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创新之路[J].计算机与网络,2012,38(7).

[8]黄莹,浅析金融创新的涵义及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2012(5).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金融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从体制、管理到业务、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金融改革,有人把它叫为金融革命,还有人称其为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金融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纳,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十大趋势。

一、混业经营是众望所归,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某些弊端开始凸现,毕竟分业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金融市场,这就造成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业务上不能形成互补,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长短期资产和负债难以适时转化,妨碍了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能力、金融监管水平都大大提高,使金融机构可以涉足原先没有能力涉足或不敢涉足的非传统领域。另外,混业经营也是分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全球大环境看,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实施混业经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其前提条件之一是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第二个条件是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条件之三是法律制度要完善。第四个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融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开始上升。上升的理由主要是,将来直接融资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它具有间接融资所没有的许多优点。直接融资的一大好处是不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融资的成本较低。其次,直接融资风险较小,避免融资风险过多集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分散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再者,直接融资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服务效率。但在我国,由于直接融资起步较晚,且金融市场与国外相比还不很发达,再加上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很完善,直接融资在许多地方尚需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现在,在金融交易中,直接融资的比重有所加大。尤其是在国外,更是如此。许多国家的融资甚至脱离了银行这个媒介机构,出现了所谓的“脱媒”一说。也有一些国家,不仅长期资金依赖发行有价证券来融通,有的连短期资金融通也靠有价证券的买卖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进行,且直接融资中证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呈现多样化

进入新世纪,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金融机构在办理好存、贷、汇等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加强了金融工具的研制和开发,不断创造出全新特征的新金融工具,且种类多样。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创造出了离岸金融、金融远期、股票指数期货、证券交易中的股票指数期权、货币互换(SWAP)、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有的金融机构推出了大面额可转让存款单(CD)、旅行支票、存贷结合的信用卡等金融商品。部分金融机构研发出了贷款转证券、存款转证券、债券转股票或股票转债券等可转换式的金融新产品。还有的金融机构创造出了存款与保险单间、股票与债券间、基金与证券间等等各种融合式的金融工具。

四、金融体系愈渐完善,表现愈多元化

简而言之,金融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逐渐走上完善,且向着多元化趋势迈进。不仅有各种银行,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银行、综合银行等,而且有很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近来,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又产生了。有的国家或地区成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有的创立了专门为家庭服务的家庭银行,有的创办了机器受理业务的机器银行。另外,还出现了超越国家或地区界限的跨国银行,强强结合的联盟银行,集银行、保险、租赁、信托和商贸于一体的超大型复合金融机构。此外,新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金融超级商店”或“金融百货大厦”,犹如超级市场一样,里面金融商品品种繁多,能迎合多种需求。

五、金融业发展加快,向着全球化趋势迈进

迈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金融全球化将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生产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当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金融管制放松了,金融业务开放了,资本能够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时,金融全球化也就实现了。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很多,但主要表现大约有三种:其一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随着电脑及光纤通讯的发展,几乎全世界连在一起,出现了离岸金融市场,如香港、新加坡、巴哈马等国际性金融市场。其二是金融业务的全球化。金融业务已超越了国界,各种金融机构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金,经营多种业务。其三是金融机构的全球化。银行的跨国兼并重组、收购、超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强强结合的跨国联盟金融机构的出现是金融机构全球化的一种体现。

六、金融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且步伐很快

全球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金融业也加入了这个潮流。金融业只有以信息技术支撑其发展和创新,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了把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和人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作为主体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建立具备智能交换的、提供金融经营、管理、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电子信息化系统工程。由此出现了网络银行、信用卡、银行的自动柜员机(ATM)、零售店终端机(POS)、自动打印交割信息机等新型产品或服务。这些服务已超越了服务领域与服务时间的限制,它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使金融业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信息,更好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更迅速地融入世界金融市场这个大氛围。

七、金融自由化浪潮不可阻挡,将席卷全球

出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有序竞争的考虑,许多国家曾经制定法规对金融业的某些方面如存贷款利率、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等进行了限制或管制。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某些限制或管制已妨碍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一种新的趋势――金融自由化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金融自由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对存贷款利率、汇率的控制,使其按金融市场的行情自由浮动。第二、资本流动自由化。放宽或解除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或管制,让资本能够自由地流动。第三、金融业务自由化。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可以打破按照传统领域划分的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等进行的行业分工,允许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内经营,甚至还可以跨越到非金融领域,实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第四、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机构不但能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而且还可以进军国际金融市场。

八、金融监管将更加灵活,且向着国际化方向进军

在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浪潮中,伴着金融业鲜明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出现了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和国际风险等问题,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效率,各国加强并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更加灵活有效,且向着国际化趋势迈进。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金融监管将会更灵活。灵活主要是指监管方法的灵活性。有定期监管与不定期监管、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事前事中监管与事后监管等多种监管。第二、金融监管会更加全面,包括从金融机构的设立、运作、甚至到退出市场时的破产清算,都要合理有效地进行监管。第三、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为了维护国际金融业的正常秩序、提高其运作和服务效率,各国开始联手进行金融监管。

九、金融服务将会更加全面,且中间业务呈扩大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各种金融机构需要提供全面的、质优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才能增强竞争力。另外,金融服务全面化也是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更多利润的需要。因此,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就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一种潮流,不仅提供传统的存、贷、汇服务,还有代交水电费、工资、代为理财、提供信息咨询、提供银行担保(如保函)、证券承销、票据发行便利(NIFs)等多种服务。在金融业务全面化的同时,中间业务又呈扩大化趋势,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中间业务,如异地托收承付、信用卡、信托存贷款、信托投融资、委托存贷款、承销债券和股票、金融租赁业务、收付款、清偿债权债务、资产保管、信息咨询、财产评估、保险、资金托管、基金代销等等。

十、金融创新的脚步加快,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出于回避风险、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考虑,金融机构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形成新市场、极力推出金融新工具、经常提供新服务,而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冠以“金融创新”的名号。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金融机构传统的分工格局被突破,彼此业务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它使投融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也突破了金融活动的国界限制,形成了金融业全新的局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创新更加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其一、制度层面的金融创新。包括货币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监管制度等多种制度创新。其二、业务层面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商品、服务种类等多方面的创新。其三、组织结构层面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业结构、金融机构及其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海平:融资方式演变及商业银行发展趋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

[2]刘伟: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1).

[3]黄珂: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金融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战略

一、新金融

所谓新金融,是以金融资产的获得、定价、交易和处置为核心、以混业一体化市场为载体,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金融工程等技术手段和资产证券化、风险定价(利率/费率)市场化等现代金融革新手段运行的现代金融体制[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等重要决定,为中国金融改革指引了方向。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改革,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意味着金融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新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正在强力重塑金融格局;银行业加大开放、利率逐步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无不成为当下“新金融”的重要标志。

随着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开始竞相采取外包战略,面对“新金融”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金融服务外包机构正积极需求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

二、金融服务外包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中指出:“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为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集团的外部实体)来实施原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2]。服务外包的源动力在于将资源集中于相对优势领域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外包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强化核心竞争力,同时节约成本。此外,选择外包是金融机构转移风险的一种战略,金融机构可以与外包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从成本上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并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缩短产品整个生产周期,降低由于技术或市场变化而造成的产品风险。

三、“新金融”时代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一)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从发展历史来看,金融服务外包经历了以准事务性外包业务为主的如存储记录、印刷、打印业务的成本驱动期,IT技术为主的金融业前后台分离的技术升级驱动期,以及离岸业务井喷的产业转移驱动期。被动地承接外包业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外包企业要主动向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外包服务。在“新金融”时代,金融服务外包的经营模式、服务范围、提供手段等都围绕金融业的新需求而发生了改变,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完成由需求驱动型产业链模式向供给驱动型价值链模式的转变。从过去被银行需求推动,到现在主动研究银行变革趋势,有能力为银行业务流程创新提供咨询方案,从简单完成银行交办的工作事项,转变为以银行成本下降、服务质量提升、风险可控为项目交付标准,在服务过程中为银行的利润、品牌、口碑、美誉等间接创造价值。在业务种类上,外包企业开始从低端业务向更复杂、更核心、更高端业务发展。譬如除了能够提供金融软件系统的开发、运营、维护等IT业务以外,还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投资管理、核保理赔、基金定价等知识流程外包的功能。除此之外,金融外包企业还要对金融机构现有的服务和系统进行整体优化,与发包方共同开展产品设计研发、智能化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等。

(二)深耕垂直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

当前全球外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外包公司需适应金融机构服务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求在竞争中凸现特色,赢得有利位置。一方面,金融机构迫切希望合作伙伴能够提供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外包服务,另外一方面,如今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后台处理和销售支持部门不仅要面对变化多端的客户需求,而且还要保证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外包公司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开发市场的差异化需求,采取更加灵活的服务方式,实施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要在某个领域做专做强,做“小池塘里的大鱼”,即通过深耕于相关行业的垂直市场,获取该领域内的尖端技术与服务能力,从而能为客户提供该领域内独一无二的专业技术与服务。

(三)新技术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大、物、云、移”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改变了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结构,使得外包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对原有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格局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3]在“大、物、云、移”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也迎来了实现创新与突破的机会,依托新技术而生的金融智慧服务与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了效率,并带给了客户全新的体验,大大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借助云计算技术,外包服务提供商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驾驭能力是每个银行必备的核心能力,也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在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业务中金融服务外包公司还拥有较大的机会,从而帮助金融机构盘活内生资源,创造外部价值。这些创新服务都是金融服务外包有待开发的战略性新兴蓝海。

四、“新金融”时代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战略选择

(一)提供平台化金融服务

在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下,平台化既是发包方的需求,也是外包提供商的主要服务方式。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混业经营等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而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平台化服务提供了多种可能。在金融服务外包领域,位列国内前茅的深圳银雁金融配套服务有限公司的服务创新思维,不再单纯从单个银行出发,而是跳出某个部门,某家银行,从金融市场整条服务供应链、价值链的关系思考问题。银雁通过云计算和移动互联为核心的技术应用推动金融外包的平台化发展进程,从供应链、价值链扩展到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网络和价值网络,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运营管控系统平台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二)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变革,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快速成长为金融外包释放了大量后台服务,金融业前后台业务分离趋势为金融外包发展创造需求,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为金融外包发展创造条件,金融外包业务整体呈现由低端向高端、后台业务向前台业务、非核心业务向核心业务延伸拓展的趋势;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释放了大量的跨国金融企业外包市场,跨国金融企业的外包市场有待深层次挖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也由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向所有开展金融业务的企业,电子支付、财富管理咨询、金融社交等等都将成为其合作伙伴。总之,在新金融的发展和引导下,金融服务外包也将呈现以业务延伸扩大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以银雁为例,由于多年来专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银雁有更广阔的视野来分析、研究银行在业务创新中的需求。围绕金融机构的产品特点、质量标准、技术水平和管理要求,深圳银雁不断开发金融外包产品服务,深入到银行等机构的前台、、后台各环节,既能设计并落地实现单个服务产品,也能够整合金融机构各部门或者业务流程上下游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凡是金融机构能想得到的服务外包需求,银雁都有相应的案例[4]。

(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为金融机构降低人力等成本以及发包方的管理协调成本,并提高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因而,金融机构不再满足于供应商提供的某一项服务或一个产品,它们更倾向于寻找具有安全性、可信赖性和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外包公司着力提供金融外包集成服务的产品,为金融机构提供集金融后台建设、维护、更新和优化服务,集信息录入、数据分析、客户挖掘、市场销售等各业务链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从而在长期合作中实现从简单的承接服务到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外包公司逐渐成为金融机构可以快速便捷掌控运营数据和运营状态,流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外包产品工厂。

参考文献:

[1]李兰.新金融背景下,如何加强金融监管[J].知识经济,2014(12):96

[2]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11(6):20―25

[3]陈德铭.中国金融服务外包正当其时[J].服务外包,2014(6)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9

关键词:金融业;动向;金融

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其发展动向究竟应该怎样来描述才更加合适,也许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根据金融理论知识、以及接触到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初步归纳了金融业发展的十大动向。

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呈现多样化

进入新世纪,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金融机构在办理好存、贷、汇等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加强了金融工具的研制和开发,不断创造出全新特征的新金融工具,且种类多样。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创造出了离岸金融、金融远期、股票指数期货、证券交易中的股票指数期权、货币互换(SWAP)、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有的金融机构推出了大面额可转让存款单(CD)、旅行支票、存贷结合的信用卡等金融商品。部分金融机构研发出了贷款转证券、存款转证券、债券转股票或股票转债券等可转换式的金融新产品。还有的金融机构创造出了存款与保险单间、股票与债券间、基金与证券间等等各种融合式的金融工具。

二、金融体系愈渐完善,表现为多元化

简而言之,金融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伴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金融体系逐渐走上完善,且向着多元化趋势迈进。不仅有各种银行,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银行、综合银行等,而且有很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

近来,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又产生了。有的国家或地区成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有的创立了专门为家庭服务的家庭银行,有的创办了机器受理业务的机器银行。另外,还出现了超越国家或地区界限的跨国银行,强强结合的联盟银行,集银行、保险、租赁、信托和商贸于一体的超大型复合金融机构。此外,新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金融超级商店”或“金融百货大厦”,犹如超级市场一样,里面金融商品品种繁多,能迎合多种需求。

三、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融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开始上升。上升的理由主要是,将来直接融资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它具有间接融资所没有的许多优点。直接融资的一大好处是不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融资的成本较低。其次,直接融资风险较小,避免融资风险过多集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分散了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融资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服务效率。但在我国,由于直接融资起步较晚,且金融市场与国外相比还不很发达,再加上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很完善,直接融资在许多地方尚需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现在,在金融交易中,直接融资的比重有所加大。尤其是在国外,更是如此。许多国家的融资甚至脱离了银行这个媒介机构,出现了所谓的“脱媒”一说。也有一些国家,不仅长期资金依赖发行有价证券来融通,有的连短期资金融通也靠有价证券的买卖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进行,且直接融资中证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金融业发展加快,向全球化趋势迈进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金融全球化将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生产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当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金融管制放松了,金融业务开放了,资本能够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时,金融全球化也就实现了。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很多,但主要表现大约有3种:

(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随着电脑及光纤通讯的发展,几乎全世界连在一起,出现了离岸金融市场,如香港、新加坡、巴哈马等国际性金融市场。

(二)金融业务的全球化

金融业务已超越了国界,各种金融机构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金,经营多种业务。

(三)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银行的跨国兼并重组、收购、超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强强结合的跨国联盟金融机构的出现是金融机构全球化的一种体现。

五、混业经营是众望所归,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某些弊端开始凸现,毕竟分业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金融市场,这就造成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业务上不能形成互补,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长短期资产和负债难以适时转化,妨碍了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能力、金融监管水平都大大提高,使金融机构可以涉足原先没有能力涉足或不敢涉足的非传统领域。另外,混业经营也是分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全球大环境看,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实施混业经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法律制度要完善;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的法人治理

结构。

六、金融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且速度很快

全球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金融业也加入了这个潮流。金融业只有以信息技术支撑其发展和创新,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了把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和人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作为主体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建立具备智能交换的、提供金融经营、管理、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电子信息化系统工程。由此出现了网络银行、信用卡、银行的自动柜员机(ATM)、零售店终端机(POS)、自动打印交割信息机等新型产品或服务。这些服务已超越了服务领域与服务时间的限制,它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使金融业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信息,更好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更迅速地融入世界金融市场这个大氛围。

七、金融监管将更加灵活,且向着国际化方向进军

在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浪潮中,伴着金融业鲜明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出现了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和国际风险等问题,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效率,各国加强并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更加灵活有效,且向着国际化趋势迈进。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监管将会更灵活。灵活主要是指监管方法的灵活性。有定期监管与不定期监管、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事前事中监管与事后监管等多种监管。

第二,金融监管会更加全面,包括从金融机构的设立、运作、甚至到退出市场时的破产清算,都要合理有效地进行监管。

第三,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为了维护国际金融业的正常秩序、提高其运作和服务效率,各国开始联手进行金融监管。

八、金融服务将会更加全面,且中间业务呈扩大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各种金融机构需要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才能增强竞争力。另外,金融服务全面化也是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更多利润的需要。因此,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就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一种潮流,不仅提供传统的存、贷、汇服务,还有代交水电费、工资、代为理财、提供信息咨询、提供银行担保(如保函)、证券承销、票据发行便利(NIFs)等多种服务。在金融业务全面化的同时,中间业务又呈扩大化趋势,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中间业务,如异地托收承付、信用卡、信托存贷款、信托投融资、委托存贷款、承销债券和股票、金融租赁业务、收付款、清偿债权债务、资产保管、信息咨询、财产评估、保险、资金托管、基金代销等等。

九、金融创新的脚步加快,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

出于回避风险、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考虑,金融机构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形成新市场、极力推出金融新工

具、经常提供新服务,而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冠以“金融创新”的名号。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金融机构传统的分工格局被突破,彼此业务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它使投融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也突破了金融活动的国界限制,形成了金融业全新的局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创新更加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制度层面的金融创新;包括货币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监管制度等多种制度创新。业务层面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商品、服务种类等多方面的创新。组织结构层面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业结构、金融机构及其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十、金融自由化浪潮不可阻挡,将席卷全球

出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有序竞争的考虑,许多国家曾经制定法规对金融业的某些方面如存贷款利率、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等进行了限制或管制。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某些限制或管制已妨碍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一种新的趋势――金融自由化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金融自由化主要体现在:

(一)价格自由化

即取消对存贷款利率、汇率的控制,使其按金融市场的行情自由浮动。

(二)资本流动自由化

放宽或解除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或管制,让资本能够自由地流动。

(三)金融业务自由化

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可以打破按照传统领域划分的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等进行的行业分工,允许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内经营,甚至还可以跨越到非金融领域,实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四)金融市场自由化

金融机构不但能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而且还可以进军国际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何德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理论前沿,2009(2).

2、任倩.我国银行业经营制度的变迁与混业经营趋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

3、路婷.金融业全面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变的影响[J].时代金融,2007(5).

4、李海平.融资方式演变及商业银行发展趋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

5、刘伟.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8(1).

6、黄珂.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工作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推动之下不断加快,但这对商业银行的创新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创新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其中主要包括风险管控理念以及风险管理方式。传统风险管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现阶段业务创新方面还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这也是导致风险管控手段相对落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功能重构与风险审视

1.1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路径选择

互联网企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互联网的多种冲击,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两点并进行仔细分析。1)传统业务网络化。该策略主要将银行信息化基础与前提,并将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主要依据促使信息业务以及银行业务实现有机融合,这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功能的重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融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对业务创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开发、平等、协作以及分享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服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趋向于网络化以及平台化。商业银行会涉及到多种衍生功能与业务,错综复杂是其显著特征,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没有将其视为工作重心。在对金融业务路径进行选择时注意将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其发展模式与功能。

1.2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重构

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可通过全资产经营战略进行直观体现,特定的客群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与整个经济服务体系的转变,存款资产的多元化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这对竞争优势的培养与构建能力的转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帮助商业银行以更好的面貌面对金融行业的危机与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机融合对金融功能的优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功能在实际进行重塑时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下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1)商业银行获取客户的渠道是共享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客户来源也存在一定的联系。2)专业性以及复杂性是银行产品的主要特征,在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重构基础上其依存度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通过专业的能力以及专业的团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金融重塑的驾驭以及推动。3)多样化是资产以及负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资产驱动与负债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4)互联网精神主要包括共享、创新以及合作,这部分内容也作为核心要素存在于互联网精神中,互联网精神可通过银行经营管理体系进行直观体现。

2传统风险管理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商业银行不仅是一种避险产品,也是一种增值工具,主要是针对投资者提供上述两种功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针对不同风险的金融资源发挥不同的作用。银行功能重构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首先是银行客户对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传统金融没有覆盖到的板块提出越来越越高的要求。其次是大量的创新业务出现在金融服务的板块中,其受监管程度较强,尤其是针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来说具有更强的监管力度。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业务属于带有明显的创新属性,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说,风险管理带有相当大的滞后性。相比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具有风险可控性低、风险传染性强以及风险的外部因素作用显著等特点。传统风险管理手段难以较好地应对内在资金、技术等风险,以及不断严格的外部监管风险,已不能被简单复制运用。

3互联网金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互联网金融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功能重塑,既形成了新的经营风险,又给传统风险的管理带来了新变化和挑战。基于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路径趋势,“大数据+平台经济”业务逻辑将会颠覆传统商业银行原有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和体系,并会对原有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互联网金融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其监管体系、发展路径和最终形态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其风险管理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诸多特点。这需要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共同努力,形成符合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特征的新型风险管理框架。对此,在更广的审视框架下建立了三层级体系模型内在机制,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

3.1构建全方位、松紧有度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其不仅依赖于市场驱动,更需要监管政策助力,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尤其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初期,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开始暴露,从而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和平台创新,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完善有关财税政策等方面加以鼓励和引导。对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端和支付业务上进行创新,以及提升在P2P、网络借贷等领域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树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风险管理理念。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传统风险管理理念的最大区别在于,要将互联网金融思维和理念贯彻到风险管理中,这样才能充分识辨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有效加以管理。新常态下,面对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不仅不能简单地畏惧风险、回避风险,更要站在经营角度勇于直面风险的挑战,把握好收益和损失的有效平衡,实现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高效发展。互联网具备明显的平台效应,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我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机会。

参考文献

[1]逄明亮.我国P2P网络货款平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11

关键词:合业经营分业经营金融监管风险防范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其业务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在目前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金融趋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金融业合业经营的趋势也日益明朗。本文拟从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全球金融业合业经营的趋势略作分析。

一,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作为现代经济金融的强国,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对全球各国的金融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当然也有许多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为此,讨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混合经营,没有严格的业务范围的划分,金融机构的种类也比较少,服务品种也不丰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银行几乎承揽了社会上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务品种。银行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解脱出来,开发了中间业务,但是这些业务还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后,30年代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银行体制几乎崩溃。为了挽救危机中的银行体系,美国于1933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因为他们将危机的诞生主要归因于银行发展的多项综合业务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从而为整个金融业与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鉴于此而颁布的银行法便主要着眼于银行业与其他金融业分业经营以降低风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该法案规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承销和发行证券,二者必须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严厉禁止交叉业务和跨业经营。其二,该法案对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率进行了限制。最初规定对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即零利率,后来提高了利率上限,允许支付少量利息。这主要是为了降低银行的支付危机。其三,该法案规定政府对银行存款给予保险,并据此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及实行最后贷款人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储户利益,同时提高银行的信用水平。

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严格限制下,美国金融业在分业状态下迅速发展着。这时候,以前从属于银行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独立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并有了自己独立的业务经营范围与经营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金融业逐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支柱。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逐步出现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范围的交叉,严格的业务划分被逐步打破,,经济学家及政府都开始考虑关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否真的有利于金融业的安全发展问题。经过长久的争议与探讨,1999年12月,美国终于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并新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为金融业的合业经营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

二、业经营的产生原因及利弊分析。

前已述及,金融业自诞生以来,其业务范围及机构设置并没有自动的划分开来。最初几年主要都是由银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而在其本身业务(存款与放款业务)之外新开发的金融服务产品。但是在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率先立法,限制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业务融合,要求分业经营,随后,许多别的国家纷纷效仿,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分业经营能够使各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优势业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盲目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这样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当时主要是银行)的风险并使其收益更加稳定和有保障。其次,分业经营也更有利于政府的监管。实施严格的业务划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都相对单一化,简单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使其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分业经营的立法规定却并未达到其预想的效果,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一立法规定本身的局限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首先,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严格的业务划分使投资者失去了方便,快捷而又综合化的服务机会,投资者不得不与多家不同的金融机构往来以满足其多种金融需要。同时,它也削弱了银行业的实力,因为业务范围的严格限制使许多银行丧失了许多盈利机会,所以现实中,许多大银行都力图混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可以说,这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结果。并且分业经营降低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性,将过去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分散到了几个不同的领域,例如投资银行不必再担心来自于许多大的商业银行的竞争,从而削弱了许多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投资者也无法享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另外,尤为重要的是,在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这对金融服务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的全球化,而金融业务的分业经营状态无疑不能满足全球化的金融发展趋势的要求。于是各个国际性的大银行纷纷朝着业务的综合化方向发展。他们通过金融创新,开发,设计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绕开法律的壁垒,达到综合经营的目的。60年代末期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如定期存单,NOW账户,现金管理账户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都是这一环境中的产物。

分业经营规定的最初动因在于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然而在事实上,面对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它反而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使其生存能力受到限制。正因为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逐渐突破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分工的界限,走上了业务经营全能化的道路。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品种,从专业化逐步走向多样化,全能化,从分业走向合业,这是与西方经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银行负债业务比例的变化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可能性。近二十年以来,西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逐步下降,定期储蓄存款的比重相应上升,这一结构性的变化为商业银行开拓中长期信贷业务和投资业务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第二,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促使各个商业银行寻求更多的盈利渠道。自7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业竞争激烈,银行盈利水平普遍下降,这迫使银行业开拓新的业务和品种。他们一直想方设法绕过法规的限制,向证券保险等领域扩张,突破传统的业务束缚,开发更多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于这些积极创新的银行而言,许多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因为通过创新业务的开展,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逃避政府的监管和法规的限制。与此同时,金融管理当局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取消了一些过时的法规,适时的为商业银行开拓新业务提供了方便和支持。第三,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资产管理理论到负债管理理论及至70年代末期出现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他们都是为了有效推动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只重视资产或者只重视负债的理论的偏颇之处,使商业银行真正的从其资产负债业务双方着手,同时拓展资产负债业务,使其相匹配,达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适应当前金融形势,为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不断走向全能化综合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综合业务的开展。

由此可见,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理论的发展乃至政府监管水平的发展都为金融业的合业经营做好了准备。分业经营终究只能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三、合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1999年12月,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废除了已实施六十余年的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规。这一法案的颁布无疑将会对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合业经营势不可挡。在此过程中,金融业的兼并与重组将会加剧,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也会日益加强。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隐含着许多风险。

首先,合业经营将加剧兼并行为,使各金融机构过分重视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综合化,而忽视了稳健经营这一根本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金融机构兼并的机会成本就是其稳健程度,稳健经营要求管理人员经常不断敏锐的监督本机构运作情况,而不是分散注意力去过分关注合并以扩大规模和范围,这可能造成在管理文化,预期,策略及日常业务经营等方面潜在的混乱。由于合并各方在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经营理念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合并后能使各方的优势结合并发挥其规模效益还取决于整合是否成功,而不同企业之间的整合成本往往是巨大的。

其次,合业经营也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都更清醒的认识到风险所在并加以防范。而对于某些项目,即使那些较大的金融机构对其所面临的新的风险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从事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风险的监管和防范。

综上所述,金融业的合业经营趋势是不容置疑的,但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社会经济金融形势都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才能够适当放宽对业务范围的限制。目前我国所采取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一旦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更为健全,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便可朝着业务监管综合化方向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篇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商品、资金、人才和信息的跨国流动成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也被提上日程,不少国家相继不同程度地开放了本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伴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的逐步开放而向前推进。尽管现阶段并未达到金融市场要素与结构的全方位国际化,但是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为界限,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入WTO之前的金融对外开放,我国的主要工作是为引进外资服务,主要是银行服务的开放。第二个阶段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全面履行了金融服务开放的承诺,金融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入世7年的实践证明,金融开放引起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强,打破了国内金融原有的垄断格局,带动了金融改革的深化,促使中资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创新,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的效率。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7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服务贸易进口754亿美元,增长28%;逆差33亿美元,上升5%。其中,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共进口66.19亿美元,出口6.68亿美元,贸易总额约73亿美元,逆差约60亿美元。中国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从1997年15.7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23.6亿美元,增长了约7倍。我国金融贸易很大比例都是以商业存在的方式发生的。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截至2007年末,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其中17家已经完成改制开业。截至2007年末,我国已有在华外资法人银行26家,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125家、支行160家;外国银行分行117家。截至2007年末,我国共有25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3家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212.5亿美元。

1997年12月12日WTO成员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框架内达成《金融服务协议》(FSA),这标志着金融服务贸易被正式纳入了WTO多边贸易自由化体系。《金融服务协议》为全球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向前推进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框架,各成员国金融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已成为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GATS(1994)规定:国际金融服务是由一成员方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包括两大类(1)所有保险和与保险有关的服务;(2)所有银行和其它金融服务(除保险外)。全球保险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在1997年为1477亿美元,到2006年达到445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倍。本文的研究采用了IMF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统计口径,金融服务贸易包括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类,选取国家36个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的相关资料。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

1.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出口总额的比率,在综合考虑该国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可以简洁的表明该国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指标的计算式为:A_{ij}=X_{ij}/X_{wj}。其中,Aij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市场j产品的出口总额。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7至2006年的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处于18-20%之间,相当于全球1/5的出口。新加坡和韩国的市场占有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从1995年的1.89%和0.23%增长到了2005年的2.26%和1.01%。日本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在2001-2002年达到最大值,然后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仍然处于2.5-3.5%区间。印度作为与中国具有可比的发展中大国,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高于中国,并且从2000年开始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0.2%以下的水平,表明金融服务在国际市场处于竞争劣势。

就保险服务出口而言,美国仍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的8.84%增长到了2006年的16.24%。印度和新加坡表现出较强的的增长势头,中国、韩国和和日本都表现比较稳定,增长趋势不显著。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于韩国但是比印度差。就整个金融和保险服务而言,美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竟争优势显著,日本和新加坡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竞争力较强,韩国和印度市场份额都明显呈上升趋势,中国市场份额最小,且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2.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竞争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CA),即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总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国外学者称之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TradeBalance,NTB)。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出现的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竞争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该指标的理论值域为[-1,1],在值域内,竞争力单调递增,越接近1,表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指标的计算式为:CA_{ij}=(X_{ij}-M_{ij})/(X_{ij}+M_{ij})其中,CAij代表i国j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Xij代表i国j商品的出口总额,Mij代表i国j商品的进口总额。从表2的计算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都是金融服务的净出口国,而且竞争指数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印度的金融服务业从2000年的净进口转变为2006年的净出口,表现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态势,这得益于近几年金融服务外包的兴起。印度的保险服务一直处于净进口。而中国在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上都是净进口国,而且竞争指数在-0.8左右,表明我国金融保险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很弱。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RCA),也是研究产业竞争力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有力工具,最早是由世界银行经济学家Balassa设计并采用的。该指数的计算式为:RCA_{ij}=(X_{ij}/X_{it})/(X_{wj}/X_{wt})。其中,Xij表示i国当期j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在当期出口总额,Xwj表示当期世界市场j产品的出口额,Xwt表示当期世界市场的全部商品的出口额。一般的,如果RCA大于1,说明i国第j种商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RCA小于1则说明没有“显示”比较优势,或者认为“显示”了比较劣势。具体来说: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倘若RCA

从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所选的样本国家中,美国和新加坡的金融和保险服务RCA指数呈上升趋势,2006年都大于1,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日本的金融服务RCA指数在0.7-0.8之间,竞争力中等,日本的保险服务RCA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逐渐表现竞争力增强的趋势;印度的保险服务RCA指数基本都大于0.8,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性;韩国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在2000年之后也表现出竞争力提升的趋势,但是与美国和印度相比,竞争力仍然较弱。我国的金融服务RCA指数非常低,不到0.1%,保险服务RCA指数基本不到0.4%,表明我国金融和保险服务竞争力很弱。

4.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指标对六个典型的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根据2007年以前的数据分析,美国作为最强大的发达经济体,其金融和保险服务国际竞争力最强;中国的金融和保险服务竞争力在所选的六个国家中最弱。2007年美国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美国金融保险业以沉重的打击,中国的金融保险业却遭遇的影响不大。但这并不说明中国的金融和保险服务竞争力超过了美国,而只能说为加快提升中国的金融和保险服务竞争力提供了机遇。

三、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1.着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引进人才,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金融服务人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的银行员工,并且从制度上入手,留住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二是利用海外机构地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员工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三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们低成本储备高素质的、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2008年,美国金融行业的裁员数量居各行业之首,已经超过10万人。要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事业平台,构建让人才能够充分展示才华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激励、福利保障等一整套的制度体系,确保人才的诚信流动,提高人才配置的效率,降低人才流动成本和风险。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引智引才积极性,在国家宏观人才战略的指导下,统分结合,加强中央与地方在金融人才引进中的互动合作。

2.大力推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以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应对国际竞争

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我国的金融结构与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与提高,但与国外金融服务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行业的体制改革。具体而言包括:(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和股份制转制工作,切实解决好治理结构、资本金以及银行不良资产等问题;明确定位,寻求特色,支持和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迅速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改组与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2)建立健全针对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者保护、投资公司等的法律法规体系;继续推进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类证券机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格资金入市渠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探索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不断丰富证券市场品种;对现存的证券机构进行兼并重组等。(3)继续深化保险企业的改革,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入股,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放宽对保险业的进入限制,鼓励民营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设立和发展,建立各种保险公司并存在的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同时注意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保险产品开发创新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3.稳步推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加快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