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1

测绘科学技术档案是指在测绘生产、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原始纪录、计算资料、成果、成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磁带、磁盘、图纸、图表等……。缘于人们的不熟悉与不了解,在许多人眼里,测绘一直被认为是个范围较窄且很专业的领域,但各种各样基于空间位置服务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测绘作保障。进入信息化社会后,据统计人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中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尤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测绘技术已由传统的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转向信息化测绘,测绘的范畴已经得到极大的扩展。同时,测绘档案亦由模拟纸质档案转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资料,特别是现阶段测绘成果档案的更新换代主要以遥感影像数据、航片为数据源,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的数据量将跳跃性增长,一个省级的数字测绘成果档案资料的数据量就达到几十TB,其信息服务面也迅速扩大,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的测绘档案利用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测绘档案首先为城市信息化提供城市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建设、社区信息化、城市电子商务与智能交通、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等保障。其次,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资源问题,即水源、能源、土地等问题,测绘档案在土地详查、资源勘探、农业水利建设、能源开发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在环境灾害监测、“三防”体系建设、抗灾与灾后重建等方面,测绘档案的保障作用愈加显现。第四,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测绘档案作为基础资源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决策平台建设、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建设等领域。

通过对最近几年测绘档案的提供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有以下特点与趋势值得我们思考:

1.模拟纸质测绘档案的提供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模拟纸质测绘档案由于现势性差、更新周期慢、产品单一,难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应用将逐渐减少。

2.数字测绘档案的广泛使用是必然趋势。数字测绘档案具有现势性好,产品类型多样化,更新周期快,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方便实现喷绘纸质地图,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字地球”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数字城市”框架建设全面铺开,政府决策部门使用数字测绘档案建设管理决策平台,都增加了对数字测绘档案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正在加大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测绘档案的共建共享工作,对社会公益性事业实行测绘成果无偿提供使用,促进测绘成果在政府科学决策、社会公共管理事业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可以预见,数字测绘档案在社会各领域利用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3.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实施是现阶段数字测绘档案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促进了测绘事业特别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数字测绘档案应用已延伸到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全新的领域,与以往狭窄的领域差异可谓巨大。如广东省完成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抗震系统建设、地质灾害及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辅助决策平台,其中,数字测绘档案成果是基础框架、底层,支撑了上层业务的运行。

4.测绘档案提供利用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的数量呈正相关分布。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测绘档案提供数量的快速增长,两者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一,重大项目建设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启动的建设项目数量有其周期性;第二,不同性质的重大建设项目测绘档案的需求差别很大;第三,测绘档案的利用也有其应用的周期性。这决定了测绘事业的发展要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大力生产能满足社会急需的测绘档案。

测绘档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测绘档案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工程,即提供丰富、可靠、适用的测绘档案,包括提供模拟地形图产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以及其他标准或非标准的测绘档案。笔者认为测绘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

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项重要公益性事业,政府应给予重视与财政支持。现今的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已非传统的手工作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测绘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档计算机、大型服务器、磁带库、磁盘阵列、大型绘图仪,以及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等工具已经成为测绘档案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没有公共财政的支持难以适应现代测绘事业的发展,难以发挥对经济社会建设的保障支撑作用。

2.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

测绘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不同年代的测绘档案,这些地图档案是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真实记载,亦是测绘文化的历史沉淀。由于年代久远或被重复提供查阅利用,这些地图档案存在磨损或失真的危险。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地图档案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源形式,实现档案资料基于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查阅和提供,避免频繁使用档案原件,这对科学长远地保存地图档案资料和方便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也顺应了数字档案馆所主张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趋势。

3.档案服务管理信息化

(1)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元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资源,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的问题,元数据库主要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的问题,属于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基础,作为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基本手段,必将在今后的政务、商务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测绘档案是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信息资源,可根据空间特性,构建基于网络化的测绘档案目录和元数据系统,实现目录信息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检索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传统的条目式目录向图文一体化转变,单一滞后的交流方式向多样的网络化模式转变。

(2)完善测绘成果副本与目录汇交机制,覆盖部级、省级、市县级的测绘档案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跨行

业、跨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属于测绘事业共建共享与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

(3)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标准与流程,实现归档与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快速、准确满足用户的需求。

4.实现测绘档案由档案管理机构向信息服务机构转变

测绘档案事业作为基础公益性事业,提供公共服务,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是测绘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与主题。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树立开放的服务理念,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捕捉社会需求信息,进行测绘档案的深层开发,如在测绘档案的基础上开发各种专题应用、编研测绘档案成果、开展人文教育以传承测绘文化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做信息的服务者,而不仅是保管者。

5.加强测绘档案专业学术研究

以往的测绘服务模式偏地图生产轻服务,测绘档案专业学术薄弱,缺少与档案行业和系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和联系,测绘和档案学会中未设置涵盖测绘科技档案技术的委员会。今后必须关注测绘档案专业学术研究,培养研究氛围,创造条件,让更加的人参加到这个体系中来。

6.人才兴档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2

[关键词]基础测绘,发展,测绘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57-01

一、基础测绘的定义、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特征

基础测绘通过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

1、基础测绘的定义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基础测绘设施建设要形成以3S(GIS,GPS,RS)技术。4D(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C数字栅格地图)技术产品和数字通信等技术构成的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2)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是全面开展城市1:500――1:100000系列数字地形图更新和数据库建设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建设“数字城市”奠定基础,开创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新领域。(3)建立健全基础测绘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勘测产品价格机制。

3、城市基础测绘成果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城市的建设发展,交通,农林,水利,土地,矿产,城建等部门的规划设计,都是以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平台。(2)公益性:基础测绘其服务对象是政府及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为之提供及时,适用,可靠的测绘保障。(3)商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六章第三十一条规定,除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基础测绘成果实行有偿使用,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二、城市基础测绘主要内容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的测绘工作的总称。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整测与动态管理,城镇地籍测量,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对立与维护等内容其中前三项是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三、我国城镇基础测绘发展现状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工程的实施,推进了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立工程已经启动。目前,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接近尾声,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绘领域,使得许多传统测绘技术手段与测绘信息处理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

四、目前我国城市基础测绘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方政府过度的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基础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基础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基础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基础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基础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基础测绘的作用,基础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由于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基础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

(3)测绘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导致各地区测绘人才分布不均衡,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财力问题,对基础测绘投入少,造成基础测绘队伍经费来源不足,人才身沿海城市流失的现象严重。

(4)缺乏开发,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测绘仍然是劳动密集式生产,只是停留在对一些软件的表面应用上,测绘技术单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矢量建库而获得经济效益。而缺乏对数据的归纳整合,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咨询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基础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基础测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现阶段,我国的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究,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造成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

五、对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建议

(1)明确职责,加大宣传。(2)建立地理信息的共享工作机制。(3)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4)加大基础测绘的应用服务范围。大力推动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拓空测绘应用服务范围,推进大,中比例尺等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努力开发网络地图,导航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公共产品,加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统计地理信息平台,公共应急地理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深层次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1篇3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P2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0-151-1

旧时期的工程测量主要包括对建筑、水利、交通等的勘测工作,但是在网路技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使智能化的测量设备逐渐研发和完善,不仅促进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向自动化、实时化方向前进,还实现了测绘技术服务领域的拓展,逐渐在众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数字化测绘技术自身的特点

数字化测图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式来实现工作目标的,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较而言,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中属于较为先进的测绘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此外数字化地形图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外业测量工作,还可以将测量成果与高精度的测量设备相连接,实现数字地形图与高精度仪器的结合。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样也是工程测量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它的信息性、有效性、准确性在地籍测量、管道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1.1数字化测绘技术精准度高

精准度高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优于其他传统测绘技术的显著特征,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地图测绘信息的准确性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地图图形的距离少于300,测定目标的误差将被控制在3mm范围内,在图形形成的全过程中会很少出现精度误差,而在传统测量技术中经常出现的精度损失主要有视距型误差、方向型误差、展点型误差等,数字化测绘技术避免了这些方面的损失,对测量成果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2数字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水平高

数字化测绘技术还拥有自动化水平高的特点,它的出现建立在网络技术发达和计算机技术发达的基础上,在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绘图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自身强大的计算功能实现数据处理,将图示符号的选择、信息识别等全部实现自动化,这样的数字地图精确度要远远大于手绘的精确度,并且在外型、规范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自动化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1.3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内容丰富

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确保信息数据地理位置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将某一建筑物的自身属性呈现出来,如果将测绘目标的相关编码信息进行关联操作和成图操作,就能够运用数据库中的测图符号来代替这些信息,实现地图图形三维空间的绘制,所以在利用该技术进行工作时,为了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检索,要对连接信息、属性信息、定位信息等进行全方位的获取。

1.4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

地理信息系统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数字测图在向地图信息系统提供源数据时,也完成了后期信息运用的工作,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还没有能力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测图技术的完美结合,但是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两者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现如今,在进行城市规划、国土地籍测量等较大的空间信息收集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1.5促进图形的绘制

数字化测绘过程中,我们能够实现对成果数据的分层储存,突破图面负载量的限制,就能够对成果进行充分利用,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传统测绘技术的某些劣势,例如在对房屋进行重建或者房产、地籍发生变动时,需要输入具体的数据信息,在经过处理之后,就能够完成更新、改造工作。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

2.1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在数字地球中的广泛应用

数字地球系统中,我们可以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同一个地理坐标进行储存加载,并通过数字存贮技术将这些信息统一放到一台计算机中,方便所有用户或机构进行信息的查询和获取,数字地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所涉及到的信息量丰富、技术水平高,因此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者团队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利用。测绘属于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空间基本数据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加大对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科研力度,对传统的测绘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2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在大比例尺地区的规划、建设中广泛使用,能够促进内外信息的一体化进程,并且其高度精确的信息数据,降低了测绘过程中的失误,因此这项技术得到了测绘单位的青睐,只要在运用过程中,将目标点与周围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cm以内,就可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2.3原图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原图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需要依靠必要的高科技设备,如数字化软件、绘图仪、数字化仪、计算机、扫描仪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数字化的效果,通常我们采用的是手扶跟踪和扫描矢量化等措施,后者具有精确度高和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原图数字化技术会受到原图精确性的制约和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存在多种误差,其效果没有原图精准,同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实时性差,它仅仅是对地图成形后对地貌、地形等的再现,并没有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种方式我们只在比较紧急的情况的才会使用个,为了确保其精确性,我们通常会对原图进行修测、补测,以进一步改善其整体质量。

3结语

在工程测量过程中,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已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它具有数据处理精确、满足客户实时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此外,在工程测量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应用也应该顺应时展,不断更新知识框架、转变思维方式,为数字时代的测绘工作增添砝码。

参考文献

[1]李建光,李新星.浅谈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1篇4

[关键词]测绘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1-117-1

测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城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质灾害调查、矿产资源管理,还是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几乎所有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测绘。测绘有能力、有条件为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全面的、完善的应用服务。

1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服务中的功能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快速、持续发展的时期,国家还会持续加大对通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化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治理保护力度。科学规划,真正做到国土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测绘科技既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基础业务提供有效的地理数据信息,又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时代要求,测绘科技研究成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测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测绘正在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变,充分发挥测绘的公益性、前期性、基础性等功能。比如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缩写为CORS)。CORS通过建设若干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基准站,提供国际通用格式的基准站站点坐标和GPS测量数据,以满足各类不同行业用户对精度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导航的要求,及时地满足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地籍管理、城乡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矿山测量等多种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要求。深圳市建立我国第一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SZCORS)。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合作开展HNCORS建设,旨在通过双方的合作建成多用途综合服务系统和政府辅助决策的重要设施。这一平台大大提高了测绘数据的精准度和测绘的质量。图为湖南省CORS基准站覆盖范围。

2加强测绘科技服务功能的措施

2.1重视测绘团队的建设

要提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测绘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首先就要重视测绘队伍的技术培训,提升测绘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功能。例如,在测绘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已经为野外测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制定合理的测绘补贴津贴,也开展测绘人员的职业技能评估,建立起注册测绘师制度。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津贴的实际落实情况不合理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测绘人员的职业技能评估管理不当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保证津贴可以落实到实处。同时在对测绘人员进行职能评估时,应加强管理、统一考核,安排相应人员做好职能评估工作。

测绘部门质检质管人员、技术负责人等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岗位证明和资格证明。测绘单位可以采取让科研院校来与测绘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帮助培养一批新的测绘人才。同时也可以鼓励一些计算机人才也加入土地测绘工作,提高土地测绘人才数量和软件开发技能,培养更多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2.2完善测绘质量的管理控制

除了对测绘人才的科学管理外,测绘质量控制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方案的控制。测绘施工组织规划和技术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合理可行、方便操作、措施得力、工艺先进的方案,这样做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速度、提升质量。二是成果纠错的控制。为了解决纠错机制缺乏的问题,可以对测绘的成果综合运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测等进行复核并以此考核测绘单位业务水平,对于测绘成果中的错误应照复核结果重新测量更正,确保测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对测绘的管理监督是法律法规赋予测绘管理单位一项十分重要的责任。如果不高度重视测绘成果的质量控制,即使使用再先进的设备、再完整的操作章程和质量标准,都不能保障其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按照ISO9000族标准,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业绩改进指南和审核指南,建立健全科学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消灭土地测绘中的一切质量问题。

2.3加强测绘的信息化建设

测绘的信息化建设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对有使用需要的测绘资源信息进行开发,从而创建一个更完善、更合理的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资源实现交流共享。实现测绘信息化最关键的推动因素就是技术发展的相关因素,它包含了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输出等测绘过程,由它建立起的信息化测绘科技使测绘科技产品和信息实现了智能化、一体化的操作管理方式。例如,“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网站,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地图?湖南”即“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于2012年建成并通过验收。通过“天地图”各级网站,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必须加强融合各种信息技术和数字测绘技术,不断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总而言之,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测绘工作不但要有良好的科技支撑,而且还需要良好的测绘管理,才能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功能,使国土资源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适时化、现代化,从而利用和保护好人类生存、生活的土地。

参考文献

[1]早热古力.吐尔逊.浅谈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5

一、建立健全测绘体制机制,加强测绘政策体系建设

1.进一步健全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体制。力争实现市、县(市)建设规划局增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牌子,明确市、县(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内设单独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处(科)室,配备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努力做到市、县(市)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机构健全、人员编制落实、测绘与地理信息统一监管职能落实。

2.完善基础测绘计划管理体制和财政投入体制。争取市、县(市)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全部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实施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基础测绘经费有所增加。

3.做好部分省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事权下放后的衔接工作,强化市、县(市)测绘与地理信息行政管理职责,增强县(市)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的活力和责任。

4.深入贯彻落实《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测绘管理机构和测绘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全力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5.完成《市测绘管理规定》修订工作。

6.建设市级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制定应急测绘工作方案,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机构。

7.继续做好制度“立改废”工作,梳理并修订测绘工程招标投标、建设工程竣工测绘、商品房测绘等测绘管理方面的相关实施细则和办法。

二、加强现代测绘基准建设,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8.全面完成《市测绘事业发展和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以及各县(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积极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9.开展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整合转换工作。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框架下开展市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完成市、县(市)平面控制网坐标成果转换。

10.启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编制全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实施方案,2012年启动市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在二等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由大地(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等组成的高精度、三维地心、实用的似大地水准面。

11.大力实施“主攻沿海”战略。配合省局做好海洋测绘工作。按照全省海洋测绘工作有关建设陆海统一的大地测量基准框架、海岛(礁)及水下地形测绘、深水海岸和滩涂资源调查等测绘项目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与全省海洋测绘工作相衔接的基础测绘工作。积极开展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测绘。

12.切实增强测绘成果保障服务能力。继续与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联动共建全市高精度卫星影像数据,满足城市群规划和建设需要,为城市群构建提供基础保障。推进城市规划区以及平原、丘陵地区1:2000基本地形图的全覆盖和规划建成区1:500基本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动态更新。开展全市新农村测绘工作,保障新农村规划和建设需要。推进城市地下建(构)筑物测绘,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竣工测绘制度,实现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动态更新。

三、强化测绘与地理信息统一监管

13.完善测绘资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和互联网地图服务从业单位的政策引导和资质管理,做好2012年度到期测绘单位的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加强测绘单位技术人员在岗情况的日常管理,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将日常检查情况与测绘资质年度注册挂钩。

14.加强测绘项目备案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测绘项目测前备案制度,加大对无资质、超资质超范围、采用挂靠或借用资质证书手段承担测绘项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巩固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成果,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15.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按每3年检查一轮的要求,对辖区内1/3测绘单位开展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开展房产测绘成果质量专项检查。

16.强化测绘成果与地图管理。加强对永久性测量标志日常巡查,建立测量标志信息档案,掌握测量标志使用情况。继续开展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开展使用目的完成后的测绘成果销毁工作。开展地图市场检查,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

四、加快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7.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争取列入国家测绘局试点或推广城市,温岭市、玉环县、仙居县争取列入省级试点或推广城市,完成相关立项工作和设计方案编制、评审工作。

18.推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不断创新测绘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网络地图、影像地图等地理信息产品,完善“市便民电子地图”服务功能,丰富数据资源,将地图数据覆盖到县(市),保障地理信息及时更新。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建设地图网站。

19.合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地地理空间信息协调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为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新型城市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可靠保障。

五、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测绘宣传

20.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为载体,引领广大测绘干部职工围绕中心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同业对标,争当解放思想的先锋,争做创业创新的模范。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6

探讨测绘档案的时代特征,分析当前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提出省级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

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海量数据组织

1前言

测绘档案是在测绘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利用价值的有机联系的各类原始记录、技术文件和成果等的文件体系[1]。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些测绘档案,是值得每个测绘档案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测绘业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并正向信息化测绘体系跃进,各种新产品、新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测绘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重生产、轻管理,重成果、轻档案,致使测绘档案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测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这与测绘生产的先进技术极不协调,并制约着我国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为例,探讨当前省级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以期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2测绘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2.1管理内容呈现新特征

(1)归档数据量大。

主要表现在数据总量大(年均归档量达20TB)、单个数据文件大(单个遥感影像文件普遍在1GB以上)、数据文件个数多,会产生庞大的目录管理信息。

(2)测绘档案分类复杂、易于变化。

按专业类型,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海洋测绘、地图制图等,按资料类别,分为技术文件、外业观测资料、计算资料、成果资料等;按载体类型,又分为纸质、胶片、底片、薄膜、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等;按数据格式,又包含doc、txt、xml、shp、gdb、gwp、dwg、tiff、bil等。各类测绘档案的实体分类表结构差别较大,难以统一。

(3)现势性要求高。

现势性是指测绘档案服务所提供的测绘成果资源要尽可能地体现当前最新的情况。随着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物地貌和各种信息数据日新月异,在大量测绘档案涌入测绘档案保管部门的同时,社会又对现势性好、精度高和大范围的测绘档案数据服务具有迫切的需求,这对测绘档案保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4)时空特性强。

测绘生产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因而作为测绘生产活动记录的测绘成果资料档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测绘档案也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同一区域的测绘档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般具有不同的档案版本,各个时期的档案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发展轨迹,对于区域发展脉络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建设进展

2.2管理手段滞后

当前,我国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省份已建立相应测绘档案管理系统[2-5],也有不少省份仍然以硬盘、数字光盘等离线形式存储数据,尚采用人工管理、手工记录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档案,这给测绘档案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1)对海量的测绘数据档案管理力不从心,导致管理工作繁重;(2)档案管理与成果利用脱节,无法保证测绘档案资源的现行效用;

(3)汇交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

(4)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弱,无法适应业务和流程的变化。

3省级测绘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与方案

3.1建设目标

为解决当前测绘档案在存储、管理和利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综合利用大型数据库存储技术、WebGIS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有效组织和存储测绘档案资料,建立基础测绘项目与档案、档案与图形、档案目录与实体的映射关系,实现测绘档案资料从前期的项目管理到汇交、组卷归档、提供利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1)数据组织科学化。通过分析和整理基础测绘档案资料,合理归纳与设计档案实体分类结构表,理顺项目与档案、档案目录与档案实体、档案与图形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合理组织存储各类图件、文档、计算手簿、平差资料等数据或纸质档案资料。

(2)业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基础测绘项目档案资料汇交,建立基础测绘项目管理、数据汇交、档案管理、查询检索、成果、利用服务等功能,实现测绘档案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3)应用搭建工具化。系统灵活可定制,用户可自定义进行各项应用搭建,例如配置档案类别、设置业务流程、设计输入输出表单等。

3.2体系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存储层和应用服务层(见图1)。数据存储层是核心,存储了测绘档案管理相关的档案实体文件、档案目录数据、元数据、空间索引等信息,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分别通过ArcSDE和自定义开发的数据接口与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应用服务层通过NetFramework和ArcEngine开发C/S模式的桌面应用,实现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Flex和ArcGISServer技术开发B/S模式的Web应用,实现测绘档案的网络化服务.3.3海量数据的科学化组织与存储

(1)数据存储模式

在海量测绘数据管理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直接管理法和间接管理法[6]两种管理方法。直接管理法是将海量测绘档案数据存储在大型的商业关系型数据库里,利用大型商业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事物并发、安全性等优势,提高测绘影像数据的利用效率。在对大二进制数据管理上,采用金字塔和数据分块的管理模式,例如吴信才等人开发的基于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组件对象模型的网络海量影像数据库系统IMIDB(lnternetMasslmageDatabase)。间接管理法是将测绘档案数据有序以文件形式组织存放在磁盘阵列中,将测绘档案数据的元数据、空间索引等辅助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辅助信息与实体文件的关联关系,通过辅助信息来检索实体文件。例如ERDAS、QueuickBird影像检索系统等采用的技术是基于空间图形索引的机制,将其产品进行地理定位,同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与快速视图。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定购。根据测绘档案的海量、大二进制等特性,采用文件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存储模式,其中档案实体数据作为外部文件存储,档案的元数据、目录数据、空间索引等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并建立关联。这种存储方式使得海量的档案实体文件数据传输快,摆脱了商用数据库数据储存量的限制,将目录数据等存储到数据库中,查询检索便利,提高了数据库利用率。商用数据库平台选择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软件,空间数据引擎选择ESRI公司的ArcSDE。另外对于档案所特有的光盘、底片、印刷地图、文本资料等采用档案柜存放,并采用虚拟库房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查询。

(2)数据组织形式

测绘档案的实体分类结构非常复杂,结合多年测绘档案管理经验,将繁杂的测绘档案实体分类归纳为成果类、控制片/加密片类、图历簿/调绘片类和文档资料类四大类,成果类又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大地成果、模拟纸图、航空航天遥感卫星数据和专题成果五小类,每一类再根据实体文件的结构进行细分。控制片/加密片类、图历簿/调绘片类和文档资料类不再进行细分。图2是测绘档案的数据组织结构,实线框类别是最小的实体分类,在数据库中各对应一张物理存储表.

(3)建立空间索引

测绘档案成果类数据具有空间特性,通过建立空间索引,将地理位置与目录数据、实体文件等建立关联,可实现档案目录资源的可视化表达和检索。在ArcGISServer地图服务中,空间索引的质量对数据展现、查询检索的效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建立空间索引时,应尽量减少空间索引图层的数量,避免数据冗余。基础地理信息和模拟纸图的空间索引通过图幅接合表来建立,如果为每一类型、每个比例尺的数据建立图幅索引层,需要建立近50个索引层,为提高性能,每个比例尺建立一个图幅索引层,由各类型基础地理信息和模拟纸图共用,共建立8个索引图层,大大减少了数据冗余。大地成果的空间索引由点成果的概略坐标生成,需进行相应的脱密处理,水准点、GPS点、三角点、军控点和标石各建立一个空间索引图层。航空航天卫星遥感数据建立2个空间索引图层,其中航片索引图层通过像片的像主点建立,遥感影像数据的空间索引通过提前每一景数据的边界生成空间索引。专题数据需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空间索引,例如提取边界建立、根据图幅接合表建立。

3.4核心功能

(1)管理与服务一体化——解决管理与服务脱节问题。

将测绘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项目管理、档案汇交、组卷归档、提供利用、销毁等,纳入到测绘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中,实现对项目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跟踪测绘档案的完成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完成测绘档案的收集,对收集档案通过既定的质量管理及档案管理流程,以最快速度完成档案数据的整合,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快捷提供利用,保证测绘档案资源的现行效用。开发C/S模式的测绘档案管理子系统,实现测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项目管理、档案汇交、组卷编目、成果等功能,B/S模式的测绘成果查询与服务子系统则实现测绘档案的利用服务网络化,为用户提供成果展现、查询下载、成果订购等功能,通过空间索引库以及成果功能实现两个子系统的数据同步,打通两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流,实现业务一体化和无缝衔接。

(2)档案汇交智能化——解决汇交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数据汇交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海量分类复杂、格式多样的汇交数据分门别类、高效智能的提取录入到系统对应的档案类别和物理存储表中。汇交设置环节的核心功能是进行“入库单位设置”,该功能确定了测绘档案管理的深度。在数据上传入库环节,一方面是将档案实体文件通过FTP上传到磁盘阵列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则是根据用户的“入库单位设置”自动提取实体文件的目录数据进入临时库中,并建立目录数据与实体文件的关联关系。根据汇交内容的重要性,某些类别的汇交数据需要提取每一个文件的目录信息入库(如图历簿、点之记等),某些类别的汇交数据不仅要提取文件目录,还需要将文件内的每一个字段都提取入库(如元数据表),一些不甚重要的文件(如过程计算资料)不需要将单个文件的目录信息提取入库。鉴于此,设计开发了“入库单位设置”功能,针对每一类汇交档案,可选择基于“文件夹级”、“文件级”、“文件内容”的目录入库方式,灵活满足了不同档案类别的不同管理深度要求。

(3)应用搭建工具化——解决测绘档案分类复杂、易于变化的问题。

系统运用工具化的思想,设计了灵活的“三步骤”定制功能。第一步测绘档案分类可定制,可增加、修改、删除档案分类,以适应分类的调整;第二步定义实体分类物理存储表,指根据实体分类表结构的变化,可在系统中新建、修改删除物理表及其字段;第三步建立关系,为测绘档案分类指定对应的实体分类物理存储表,以实现测绘档案的存储,一个档案分类只能对应一张物理存储表,一张物理存储表可对应多个档案分类。这样系统就能灵活定制,可适应业务的不断变化,易于拓展。

4数据展现时空化

针对测绘档案具有的空间特性,设计了GIS图文一体化检索功能。按传统档案查询方式,如全文检索、模糊查询、自定义查询等,检索出项目或档案文件后,可直接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可根据空间范围、档案属性字段等进行检索,检索结果直接定位在地图上,可关联查询其对应的项目、案卷、案件等基本信息,也可关联到档案实体数据文件,可对比分析同一项目的计划汇交和实际汇交范围差异,比对不同项目的计划汇交范围、实际汇交范围等。针对时间特性,开发了测绘成果历史轨迹展现功能,用户可一目了然查询每一个成果或档案各个时期版本的详细信息,例如生产日期、归档年份、被新数据替换日期、提供利用情况等。

5省级测绘档案信息化系统应用与实践

根据以上研究和分析,在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实践中,基于主流的NETFRAMEWORK4.0开发框架,C/S管理子系统采用2012开发环境和C#、C++等开发语言,B/S服务子系统基于MVC体系设计,采用C#、JS、FLEX等技术构建了富有良好交互性的胖客户端,打通了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环节的数据流,实现了测绘档案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并与政务网数字城市、互联网天地图底图集成,实现测绘档案的空间一体化管理。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于2015年上线使用,分别部署在机密网、秘密网、办公内网中。目前运行稳定,已提供查询服务近300人次,涉及础地理信汇交设置进入数据上传界面息数据共有约16000幅,航片卫片约6000幅(片),纸质印刷图共近3000张,控制点约2000个,合计数据量约10TB。

6结束语

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针对当前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测绘档案的新特征,综合利用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文件传输等技术而建立起来的,解决了现今测绘档案在存储、管理、分发利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了测绘档案从前期的项目管理到档案汇交、组卷归档、提供利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测绘成果档案社会化应用。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够满足省级测绘档案资料馆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平.测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2014

[2]聂雅珉.河南省测绘成果管理信息化实践[J].测绘通报,2010

[3]闫士华,张小刚,徐菲,刘凤霞.吉林省测绘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

[4]刘威.测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5]余建军.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7

【关键词】基础测绘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自然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1.1.1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1.1.2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1.1.3本区域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1.1.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对前述项目的内容进行复测或者更新。

1.1.5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1.2基础测绘的服务功能

1.2.1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服务。

1.2.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1.2.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1.2.4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服务。

2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方面:

2.1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2.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2.3耕地保护工作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3基础测绘对于土地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全方位地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钦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飞跃发展的瓶颈

钦州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步较晚,1993年钦州市城区才有了第一批65.75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2001年才有了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在随后的几年的时间中,钦州市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一直紧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对基础测绘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及时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把土地管理和基础测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测绘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钦州市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较差的现状,明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测绘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满足急需、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发展,构建数字钦州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地理框架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制2008—2022年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

5.1空间基准体系建设,为土地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5.1.1建立钦州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近期布设D级GPS控制点18个,于2007年布设完毕,控制整个钦州市市本级,控制面积约4542平方公里。另外,2007年布设E级GPS控制点,共计51个点,控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5.1.2启动钦州市CORS系统建设。在钦州市规划区约108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4个固定基准站和1个网络监控中心,并辅以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盖率的网络GPS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和广播网,可24小时、连续地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的信号。

5.2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测量与地籍实时修测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持基本比例尺图的现势性,必须修测更新现有的地形图。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2006年正在进行钦州市主城区1:500和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工作。2007年-2010年将对钦州市金光工业园进行1:1000地形图23平方公里进行修测。2007年修测金谷工业园1:1000地形图8平方公里。修测在原有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进行,并采用全数字化成图法修测。

此外,从节约型管理角度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要素的测绘,从而避免重复测绘,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5.3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钦州市发展的需要,建设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三步走,首先,选择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各种子系统,如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转换系统、基础地形信息和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更新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等。其次,建立钦州市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数据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开展应用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市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钦州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科学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5.4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5.5推进钦州市信息化测绘进程

信息化测绘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强调对测绘成果的再加工、信息整理、综合分析和深层次应用,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相符的。在思想上,测绘单位要改变观念,由提供产品转换到提供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在技术上,要跟踪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组织快速空间定位、智能数据获取与生产、网络管理与分发服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改造和完善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在管理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化测绘建设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1997-2010年).

[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在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作用.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市测绘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测绘机制体制基本完善,测绘统一监管得到加强,基础测绘建设快速进展,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发展,测绘保障服务作用明显增强,全市测绘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全市测绘事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测绘工作,全面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地图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确保测绘成果安全,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和地图的严肃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测绘统一监管,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

(三)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全市测绘事业发展,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市级测绘和县乡级测绘、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保密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完善测绘管理机构。按照《测绘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规定,各县(市)、区要落实测绘管理机构、职能、人员、经费,明确测绘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形成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依法行政、行为规范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的要求,按照“统一、协调、效能”的原则,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测绘工作依法行政水平。

(二)我市测绘工作的主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为行动纲领,以落实《*市基础测绘“十一五”专项规划》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建设,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管;在*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ZZCORS)基础上,完善我市高精度三维测绘基准体系和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为我市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化应用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基础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享机制,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我市国土范围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充分利用*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ZZCORS)这个平台,各县(市)、区要积极组织完成城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工作。要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要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

(四)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数据库,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地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当采用测绘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五)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市级测绘与县级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信息化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测绘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提高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测绘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六)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强力推进实施精品地图工程,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精品地图和多样化地图产品的需求。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形图,加快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稳妥推进数字乡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建设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七)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尽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增强我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内、国际竞争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利用,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利用的关系,认真贯彻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和有关管理办法。

(八)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跟踪国际国内测绘高新技术的发展进程,加大测绘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重点开展我市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系统的研究,解决地理空间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开展城市三维建模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加强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地理信息变化监测等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市测绘科技的整体实力。

制订测绘科技创新的鼓励机制。鼓励我市从事地理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单位积极参与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部级科技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

三、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一)健全测绘成果管理制度。依据《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加强对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要建立测绘项目立项前征求意见制度,要强化测绘成果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测绘成果保密、使用监管,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管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要强化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切实落实测量标志管理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城市坐标系统建设,适时开展城市坐标系统清理工作。

(二)加强地图市场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执法监管力度,及时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

(三)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严格开展测绘单位资质年度注册工作,加强测绘资质动态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必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要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房产测绘等项目的测绘质量监督制度。要加强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到我市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地域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形成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要加快建立健全测绘行政执法工作机制,采取联动执法机制,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统一行动,保障测绘行政执法效果,确保全市测绘行政执法规范运行。

四、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测绘工作作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测绘管理薄弱和基础测绘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细化分解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市国土资源局要抓好基础测绘保障和测绘统一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各县(市)、区基础测绘年度计划的实施,加强测绘市场和地图市场的日常监管,依法查处违反测绘法案件。

市政府法制局负责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有关测绘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发文前的合法性审核,保障其内容的合法、有效,切实可行。

市编办、市国土资源局要指导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健全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加强测绘依法行政力度,完善测绘行政执法主体。

市财政局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制订公共测绘投入和监督的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基础测绘分级投入。

市科技局要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市科技创新体系,并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制定加强测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具体实施办法,在市级科技基金计划中对测绘科技创新给予支持。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化;测试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对于土地利用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测绘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测绘技术效率低下、技术落后,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数字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测绘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含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分享和知识交流,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任务,测绘技术在经历过模拟时代后,又经历了数字化改造,在当今信息技术辅助作用下,信息化测绘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它又拥有哪些优势?下面将逐步展开阐述。

在获取数据方面,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了多元化、实时化和空间化;他的技术手段以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为主;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形式表现为网格化、多层次化;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形成了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产品,以最快捷、最安全的网络设施,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主要优势特征是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最终达到所有人,在一切时间和地点都能够享受到所需的、全县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服务。

二、信息化背景下测绘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我国测绘技术应该是重点发展先进的测绘技术方法,建设现代化的测绘基础设施;提高测绘的保障服务能力,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而后者是前者的目标,是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总体目标。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测绘的保障服务能力。

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下,测绘技术的发展也呈现新的特点: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自动处理的能力更强,信息更新和传播更迅速,地理信息内容也更广泛、精准度更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快测绘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测绘保障,信息化测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信息化测绘的技术体系;建设地理信息资源,为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平台;大力加快地理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商业化步伐;加快政策法规建设,为测绘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条件。

三、信息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测绘服务系统,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得与更新、网络化管理、服务水平也实现了增值,信息化测绘功能走向服务化。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测绘生产信息化,以信息的形式采集原始数据。

2.成果管理信息化,慎重编辑管理测绘数据,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监督。

3.应用服务信息化,利用地理数据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利用这一体系解决现实问题,使服务产品社会化。

4.后台监管信息化,设置用户命令窗口,加强信息权限管理,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

四、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措施

1.测绘成果数字化。首先,这种方法丰富了信息量,测绘的信息除了传统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和设施的位置、形状外,还将包含其他的属性信息;其次,提高了现势性,由于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快,一切都会瞬息万变,所以要求测绘成果能紧跟时势,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然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再次,产生更多的测绘产品,在测绘成果数字化基础上,各种各样的测绘产品出现了,如:数字地图、地理信息数据产品等等。随着Internet技术在全世界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测绘成果可以分布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用户只需要通过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确保所有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享受地理信息服务。

2.建立标准化的测绘过程。标准化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是提供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回顾近年来测绘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充分重视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建设,但是由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测绘知识少,在构建和谐共享框架时,没有部门协调的主动性。在技术飞速发展中把握好指导性的制定工作,同时加强检查力度,使地理信息的标准更具权威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标准制定工作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前沿技术,又拥有生产实践经验。

3.使测绘信息服务可视化。传统上,人们利用地图来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类在纸张,塑料等平面上展现地图,也有通过电子技术来展现的。但是地理空间是动态的三维空间,然而,地图却是静态的,一些信息在制图过程中已经丧失,如果能采取一种方式再现地理空间世界,将很好地方便用户,因此,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可采用立体化印刷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但是这个技术也存在不足,所以,更好的办法应该是电子方式的立体显示技术,也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来建立立体显示空间,观察者可以通过立体望远镜解决问题。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通过企业数据可来管理,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地理空间数据的用户端可以立体化,这种显示技术可以用在空间数据的更新上来。

五、信息化背景下测绘技术的应用

1.现代社会测绘技术最广泛应用的领域就是,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应用信息测绘技术以城市管理为目标,对信息组织、数据应用进行研发,对城市地形、大小、位置的数据有一个比较详实的探测,为城市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更详实,更有重点的服务,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化建设。

2.借助于信息测绘技术有助于实现城市信息化管理。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管理都离不开测绘技术,建筑地基的人工设置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的探测都离不开测绘技术,测绘资料中含有各个等级控制点坐标成果和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些地理数据信息为信息化管理城市提供了参考资料,使城市的规模建设有规可循。例如:假如在一个城市的市中心要建一个游乐场和居民小区,首先,相关建设部门就要对当地的地形,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在不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测绘技术就可测量出建筑施工的面积大小,根据这一系列的数据,合理规划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高效地利用建筑资源,而且对城市面貌的更新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3.信息化测绘技术为城市地理地形图的绘制提供了支持。当我们进入一个方圆几百里的城市,要想顺利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首先,我们必须持有该城市的地理交通图,地图的绘制需要一定的测绘技术,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辅助下,依靠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的测绘技术不仅仅加快了空间信息的处理和更新速度,也为地形图的绘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使地形图的绘制更加准确。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10

关键词:测绘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P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高效而准确地筹划和使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资源和技术保障,使信息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并达到精确化。本文侧重从测绘产品的生产模式、保障模式、保障效率等方面,比较和分析数字化与信息化测绘的异同,描述信息化测绘的优势和特点,试图从中得出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启示。

二、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主要特征

1.数字化测绘

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今天的航天遥感遥测,从传统的手描笔绘到现代的电脑编辑激光喷绘,反映的正是测绘生产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数字化测绘主要体现在测绘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数字化(包括大地网、坐标系、影像产品、地图产品)和测绘保障的数字化。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产品形式的数字化,存储方式和获取的磁介质化,保障方式的超前化、储备化或嵌入化。

2.信息化测绘

测绘信息化是指在测绘行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加速实现测绘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现代化(空、天、地一体化),产品形式数字化、多样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成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社会化等。信息化测绘这一新概念是根据我国现代化测绘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来的。显然,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完全网络化的运行环境,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实时有效地向社会各类用户提供服务。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数字化测绘的全部特征。但是,信息化测绘又具有数字化测绘所不具有的特征,即信息获取和保障从“静态”过渡到“动态”;信息传输与服务从“局域”过渡到“广域”;信息处理的基础设施从“专用”过渡到“公用”;信息运行的主体从“封闭”过渡到“开放。

三、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

测绘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测绘服务。测绘服务又可以分为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储备式服务和实时服务等。从测绘服务的不同模式和效率可以理清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相关性

(1)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和前提

数字化测绘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字产品和数据存储与服务等都是以数字为主要特征的。由于传统模拟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已实现了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数字采集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控制测量由原来的地面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转变为卫星定位测量;野外测图由平板仪纸质测图转变为数字化、自动化的野外测图;摄影测量由模拟航空摄影测量转变为无地面控制的全数字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地图制图由传统的手工制图转变为计算机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测绘产品由单一纸质形式转变为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多种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等。因此,测绘技术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保障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和快速化。

而信息化测绘无论是信息获取、处理、服务都首先体现为数字。只有实现测绘生产的数字化,才能保证信息获取的实时化;只有实现测绘产品的数字化,才能保证测绘产品的多样化以及产品存储的磁介质化;只有实现测绘服务的数字化,才能保证测绘服务的实时化、网络化和大众化。可见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和前提。

(2)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都必须以标准化为前提

数字化测绘的数据获取、处理、存储与服务,都必须严格按照测绘生产要求,遵循一定的标准规则进行,否则将严重影响数字测绘生产的流程和保障服务;而信息化测绘无论是在信息生产和管理、网络运行标准,还是信息分发格式等诸多方面,都必须要求做到统一化、标准化,否则信息的交换、信息融合及应用都难以实现实时化和社会化。

(3)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都必须以网络化生产为前提

数字化测绘已经在测绘内业生产中非常普及,生产体系已经从传统的分步实施、分阶段实施转变为局域网络化生产体系。为实现高效的数字化生产,在测绘生产、管理环节中(如任务分配、工序衔接、成果检查、生产调度和监控等),都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数字化生产能力,并减少了生产失误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信息化测绘生产方式更是以网络技术为前提,参与人员不局限于测绘专业内部人员,还可以是用户和公众。测绘生产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4)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都是实时服务保障的重要前提

数字化测绘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城市、国家乃至全球的数字化,将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信息进行网络化传输、虚拟仿真、可视化表现,实现测绘成果及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数字测绘产品。

信息化测绘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融合多学科技术,以全球信息网格(GIG)为平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智能化自动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使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形式的实时测绘服务保障。

2.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不同点

尽管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信息化测绘服务保障是测绘服务保障的新模式,但是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又有其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获取方面

数字化测绘并不排斥传统的数据获取手段,只是成果的表现形式和产品的加工过程是以数字化为特征;而信息化测绘则强调信息获取的全天候、全天时、全球化和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化测绘将更多凭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或更新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地理空间信息。在信息化测绘中,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与遥感传感器和地面接收系统连接,可以通过网络查询遥感传感器和地面接收系统的参数和运行状态,当用户发现现有数据满足不了需要,可以根据传感器和地面接收系统运行状态实施规划调度。

(2)数据生产方面

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都可以基于自动化的测绘生产体系,但是前者表现为局域网的生产模式,而后者则更强调基于全域网或Internet,甚至是基于网格的生产体系,更强调实现一体化和智能化生产体系。前者的生产时效性也远远低于后者。在信息化生产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参加到测绘信息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线的处理软件进行实时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3)测绘产品的形式方面

尽管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产品的主体形式都是“数字形式”,但前者的现势性要求远远低于后者。信息化测绘更强调信息的实时性、现势性和现实性。因此,信息更新周期应尽可能短,产品的存储应标明“历元”信息。因为过时的测绘产品依然可以是数字测绘产品,但已不属于“信息产品”。或者说测绘数字产品只有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经由网络的传输并产生实际效用之后才能是信息产品。此外,信息化测绘产品还具有数字化产品所不具备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个体性。

(4)测绘服务与保障方面

数字化测绘产品保障更多的是“储备式”保障,即超前准备,即时服务。而信息化测绘强调的是实时保障,实时服务,所以要求测绘产品的现势性要好,实时性要强,保障速度要快。显然,信息化测绘保障必须是网络化保障,标准化保障。数字化测绘保障的另一个特点是嵌入式保障,即根据用户的需求预先将测绘数字产品预制在载体中,植入应用系统之内。而信息化保障则更多地强调大众化保障,通用化保障和标准化保障。如此,网络化保障成为信息化测绘保障最显著的特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测绘保障方式成为可能,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的目标。

四、几点启示

1.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是测绘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的相关性和相异性,可以明确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和基础前提,而信息化测绘是数字化测绘发展的必然结果。测绘科学发展已经经历了模拟模式、解析模式、数字模式,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测绘服务保障的全方位、全天时、全天候需求以及精细化、具体化、实时化越来越迫切,于是测绘学科需要集成3S技术、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等,以构建起新的测绘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模式,即信息化模式,所以信息化测绘保障已成为测绘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多学科技术融合和网络化、标准化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必然条件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发展要求测绘学科内部技术及管理必须高度集成,测绘技术与计算机、通讯技术必须进行融合,生产模式必须从小团队集中作业方式转变为广义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方式;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管理、更新、传输、交换等过程必须广泛采用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技术;数据格式生产模式必须实行标准化,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系统的共建,满足在线地理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服务。

3.信息化测绘是测绘全方位实时服务保障的必然要求

测绘服务由数字化测绘的“储备式”服务向“信息化”测绘的全方位实时化服务方向发展,说明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服务。测绘的全方位服务保障首先要求信息获取实现全球、全天候、全天时和全方位。要求信息处理、分发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要求产品实现系列化,个性化;而实时服务要求信息获取、处理、分发都必须实时化。只有在信息化测绘条件下,才能通过网络或网格实现测绘信息的实时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宁津生.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2007,32(2):5-11.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

关键词:土地调查;测绘;更新

中图分类号:P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领域各方面对测绘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测绘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必须坚持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推进测绘信息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服务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一、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我国测绘在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

由于测绘可以理解为一项事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业务行为,还可以理解为专业技术,因此,对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认识各有不同。如果信息化测绘体系中的测绘是指测绘事业,那么,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个大概念,是与测绘信息化发展相关联的技术、信息、产品、网络、装备和设施、管理与服务等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测绘信息化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测绘事业发展进步的整体性标志;如果信息化测绘体系中的测绘是指测绘业务行为,如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服务等行为,那么,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业务流程和手段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个内涵适中的概念;如果把测绘仅仅理解为一项专业技术,则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技术形态的具体体现,强调测绘技术的发展,等同于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个小概念。

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信息化测绘体系作为大概念运用,解释为整体的测绘事业体系,囊括测绘事业发展的全部内容,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测绘公共服务等涵盖其中,也不能将信息化测绘体系作为小概念运用,解释为纯粹的技术体系,而失去其真正涵义,弱化其本质内容。所以,信息化测绘体系应该解释为测绘业务手段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主要强调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服务等过程和手段的信息化。

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企业推进,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测绘的需求特点,统筹规划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全局。充分发挥政府测绘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和竞争机制的重要作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测绘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着力解决测绘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提高测绘生产力水平,推进测绘生产组织结构调整。要以加快测绘科技进步、提高测绘装备和设施水平为重点,努力实现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未来十年左右,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测绘科技进步取得突出成效,测绘技术装备和测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测绘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构成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现代基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标准体系等较为完善,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全面实现,测绘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测绘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三、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立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共同推进,测绘及相关行业共同参与,尤其要注重发挥测绘相关企业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自主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以及测绘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增强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能力,充实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促进测绘生产技术及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提高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服务的整体实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是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要利用现代测绘理论和高新技术手段,建立与维护覆盖全国、陆海统一的新一代高精度、三维、动态、多功能测绘基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重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和国家空间大地控制网,全面提高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的密度与精度。

3.2实时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建设

实时化和空间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的重大进步。要着力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先进测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发射满足测绘要求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获取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数字航空遥感系统、重力卫星系统和航空重力系统以及地面移动快速测量系统等。

3.3自动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建设

自动化和智能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手段的重大变革。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

术等高新技术,研制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发展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快速、精确处理和集成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的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地面测量数据快速处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保密处理、产品制作等技术系统。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范文篇12

关键字: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活动提供了基本准则,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服务领域与方式的变化,我们应当进一步探索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法制建设,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的保障能力。

一、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重要规范性文件等共同组成。截止目前,我国已有1部法律,4部行政法规,6部部门规章,30余部地方行政法规和近百部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颁布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活动时,还会涉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它们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现阶段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现法律法规体系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中将重点分析研究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统一问题

我国立法具有“两级多层”的特点,即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组成的中央立法和由地方法规、自治法规、地方规章组成的地方立法,共同形成了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会存在衔接不充分、重复立法、操作性差、执行困难等问题。例如:地方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可能照搬照抄上位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导致重复立法、浪费资源、工作受阻,影响法律法规体系的统一。

解决方法:(1)重视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权限划分,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在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2)利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开展专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机会,全面梳理和审核测绘地理信息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对中央和地方设定不一致的制度和程序进行仔细研究、分类处理,做好保留、修改或废止工作。(3)地方立法应结合本地实际,细化上位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中需要进一步详细规定的事项,增加立法的可操作性。

二)测绘地理信息新领域的立法问题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面不断拓宽,测绘地理信息立法工作应在互联网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虽然传统测绘的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等较为全面,但是较难满足测绘新领域的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新领域的立法工作显得略有欠缺,甚至存在立法空白。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互联网地图,其承载的地理信息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非法使用、传输互联网地图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害,互联网地图的审批、监管等工作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实现。

解决方法:(1)丰富测绘地理信息法规体系,即在传统测绘法规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测绘地理信息新领域的管理模式,并将成功的管理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联合多部门出台一些规定、办法等文件。(2)在测绘系统专家库中储备一批擅长技术和法律的复合型专家,认真调研地理国情监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新领域的工作,解决新领域立法中制度设定、程序设置、可操作性等问题。(3)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资质管理制度、测绘地理信息执业资格制度,保障测绘地理信息资质资格、质量标准、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管理等制度建设的开展。

三)测绘地理信息保密工作的立法问题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属于国家秘密的,无论是传统测绘成果还是新兴地理信息成果均应做好保密工作。《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测绘地理信息保密内容过于宽泛,而《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等行政规范性文件中详细规定了保密内容,但其位阶较低,影响力较小。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较高位阶且内容详细的法规规章,专门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信息的密级标准、变更情况、解密情况、泄密处罚等进行规定,来管理与保障测绘从业人员和非从业人员使用测绘成果。

解决方法:(1)建议以部门规章或者政府令的形式制定测绘地理信息保密办法,详细规定地理信息资源的保密级别、密级标准、密级的变更情况及解密情况、保密事项、泄密行为及惩罚措施。(2)进一步规范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的行政审批程序,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的审批和监管工作,落实审批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的随意性,预防泄密事件。(3)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保密的宣传工作,提高测绘成果使用人保密意识,并为保密工作献计献策。

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立法问题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的特点,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监管难度大。一些地方市场存在监管体制不顺、力量薄弱、手段缺乏的问题,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测绘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的管理制度规定的不够完善,实践中较难建立起统一的测绘市场管理制度。例如:某些测绘单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主动压价来取得项目,再以损失质量去完成项目。这不仅影响了项目质量,也损坏了单位信誉,更破坏了市场秩序,表明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

解决方法:(1)地方政府应认真研究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行政规范性文件,结合自身特点相应出台行之有效的测绘市场管理规定,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信用信息公开、项目招标投标与工程监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2)测绘地理信息从业单位应当提高认识,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准则的教育培训,遏制和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稳定秩序、参与市场健康发展。(3)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普法工作,营造法制化建设的社会氛围。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综合应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提升法制宣传效果,为创造良好市场秩序的提供舆论环境。

三、结语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单位、测绘地理信息从业单位、测绘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定会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为定会不断规范,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定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测法发[2011]2号)

[3]《关于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国测管发[2010]15号)

[4]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我国测绘工作取得光辉成就[J],中国科技成果,2008.

[5]张彦,论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M],南京,200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城市道路照明规范范例(12篇)

    - 阅0

    城市道路照明规范范文1篇1为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对现行城市市政.....

    遥感技术工作原理范例(12篇)

    - 阅0

    遥感技术工作原理范文1篇1关键字:遥感土地调查卫星影像解译样本1引言肇庆地区的第二次土地调查统一采用的是法国斯波特5(SPOT5)分辨率为2.5m的卫星遥感影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