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1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TC指数,RCA指数

在分析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国家(地区)某个行业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时候,目前常用的指标有: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TC指数、RCA指数、RTA指数、NRCA指数。其中,TC指数是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但是名称很多,最容易混淆。例如,TC指数,即贸易竞争指数又被称为比较优势指数CAI,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TSC,贸易专业化指数,贸易专门化指数,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可比净出口指数NBT,净出口指数等。此外,美国学者沃尔拉斯(Vollrath,1988)设计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CA'或CA,又被称为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就是出口的RCA指数与进口的RCA指数之差,为了弥补RCA指数仅考虑出口的局限。各种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指数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冯宗宪、郭根龙(2008)。

殷凤(2010)在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优势时,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指出在评判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时应综合使用,对各指数反映出来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张向前、刘福金(2010)在对照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分析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时候,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董小麟、庞小霞(2007)在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时,采用了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孙江明、苏琴(2006)在研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时,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

可是在常用的测度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程度的指数中,RCA指数与TC指数的不协调性是困扰科研和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RCA指数与TC指数判断标准造成的矛盾,不能确定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是否具有优势,也不能断定某个行业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按照RCA指数与TC指数的大小排序出现的困惑,依据RCA指数排名15位,而TC指数显示是第9位,那么不禁使人怀疑根据指数排名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到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

一、RCA指数与TC指数的含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RCA)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的反映一国某类商品或服务出口竞争力的指标,即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重,反映了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以及谋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一般来讲,RCA指数大于1时,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小于1时,该商品或服务处于非比较优势地位。具体对于服务贸易来讲,若RCA指数大于2.5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大于1.25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1.25大于0.8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具有中度(一般)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贸易竞争指数(TradeCompetitionIndex,TC)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它是总体及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的常用指标,能反映出比较优势状况。若TC大于0时,说明具有比较优势,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若TC小于0时,说明不具有比较优势,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弱。另外,TC接近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TC等于1时,表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TC等于-1时,则意味着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从RCA指数与TC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RCA指数只考虑了一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一方相对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没有考虑进口,而TC指数只考虑了一国服务贸易自身进出口的相对比较,没有考虑世界状况。从RCA指数与TC指数的判断标准来看,RCA指数应当以1为分界,可是对于服务贸易却具体分成四个区域,对于[0.8,1.25]的区间也有两种说法,殷凤(2010)认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张向前、刘福金(2010)认为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以0为分界,RCA指数在1附近却是一个区间。若某个国家服务贸易的TC指数小于0时,对应的RCA指数处在[0.8,1.25]区间内,那么我们判定该国服务贸易是具有比较劣势,还是具有中度或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呢?

沃尔拉斯设计的CA指数(CompetitiveAdvantageIndex,CA)同时考虑了出口和进口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把一国的进出口与世界状况都放在一起考虑,并且判定标准也是以0为分界。看似完美的组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CA指数范围不是一个闭区间,比如出口的RCA指数很大,而进口的RCA很小,那么CA指数可能大于2,也可能大于5。其次,CA指数越大越具有优势,越小越具有劣势吗?非也。若CA指数非常大或者非常小的话,那么恰恰表明该国服务贸易或者刚刚起步,或者畸形发展。其他的国际服务比较优势指数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最优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应当是局限在该指数区间的某个区域内或某个点上。

巴拉萨于1989年又设计了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tExport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NRCA),即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服务贸易进口在总进口中的份额之差。判定标准是:若NRCA指数大于0时,那么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优势;若NRCA指数小于0时,那么该国服务贸易不具有优势。由于世界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几乎相等,世界服务贸易的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也是几乎相当的,所以从理论的某种程度上来看,CA指数与NRCA指数是一致的,两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倍数关系。但是实际上考虑到统计数据的误差或遗漏的影响,CA指数与NRCA指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要考虑上统计数据缺陷的话,那么严格以0为分界的判定标准可能就不太准确,也就是说指数在0附近,意义不太明确。TC指数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二、RCA指数与TC指数的矛盾

因为RCA指数与TC指数分析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本身的缺陷,所以两个指数之间存在少数的或小范围的不一致情况是正常的。殷凤(2010)的表2中,爱尔兰、荷兰、比利时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爱尔兰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却远大于1,荷兰的TC指数大于0,而RCA指数却小于0.8,比利时的TC指数大于0,而RCA指数小于1。张向前、刘福金(2010)的表3与表4对照可以看出,在1997年和1998年新加坡的TC指数大于0,而RCA指数小于1;在1997年至2003年印度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远大于1。董小麟、庞小霞(2007)的表3与表4对照可以发现,在1995年英国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大于1;在1997年至2005年墨西哥的TC指数都大于0,而RCA指数全都小于1;更有意思的是,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全部大于0,而RCA指数全都小于1。孙江明、苏琴(2006)的表4与表5对照显示,美国、日本和英国从1999年到2003年的运输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全部小于0,而RCA指数全部大于1;在2000年法国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大于1;在1999年和2000年西班牙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大于1。RCA指数与TC指数不一致情况在国际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中也是大量存在。但是,如果按照RCA指数与TC指数的判断标准得到的结论相去甚远,那么该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结论的可靠性就需要反思了。

另外,在殷凤(2010)的表2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依据RCA指数与TC指数的大小排序是不一致的。在2007年和2008年,若按照TC指数,那么中国位次分别是第9位、第12位;若按照RCA指数,那么中国位次都是15位。香港在2007年按照TC指数是第1位,而RCA指数是第6位。张向前、刘福金(2010)的表3与表4对照发现,自1997年至2008年,中国的TC指数一直大于日本的,可是中国的RCA指数却总是小于日本的;同样,从1999年到2008年,印度的TC指数都是小于美国的,但是印度的RCA指数却一直是大于美国的。董小麟、庞小霞(2007)的表3与表4对照显示,1995年到2005年我国的TC指数都大于英国的,而1995年至1998年、2003年至2005年我国的RCA指数却都小于英国的。孙江明、苏琴(2006)的表4与表5对照可见,1999年到2003年日本的RCA指数都大于德国的,但是日本的TC指数都小于德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若只是按照两个指数排序的位次来解释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或某一个行业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话,那么判定结论的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三、对RCA指数与TC指数的反思

在教学中突然遇到这种困境,再加上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既头疼又欣慰。虽然我努力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但是结果还是不能令同学们满意。一方面,RCA指数与TC指数尽管都被称为比较优势指数,可是它们都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直接应用,不具有严格的逻辑关系的结论,只是分析国际服务贸易总量状况的一个指标而已。另一方面,RCA指数与TC指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因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

对于前者,比较优势理论是指示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方向的依据,严格的假设前提推导出简单明了的逻辑结论,恰当的国际分工与合理的贸易方向能提高参与各方的整体福利。然而,RCA指数与TC指数都是既不能明确国际分工也不能体现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向。RCA指数只是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水平的角度来衡量该国服务贸易总量或者某一服务行业总量出口的竞争状态,一方面体现了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位置,另一方面显示了在各国中的位次。TC指数则是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相对关系角度衡量该国服务贸易总量或者某一服务行业总量进出口差额的竞争状态,一方面体现了进出口差额本身的平衡关系,另一方面显示了不平衡程度在各国中的位次。RCA指数与TC指数是大些还是小些能够增加参与服务贸易各方的福利,它们都没能明确的回答。可是,它们都暗含着在公平竞争环境中,竞争取得较大的指数是提高该国或该行业福利的体现,从而服务贸易的参与各方都能在不断你追我赶的竞争中提高整体福利,同时,RCA指数与TC指数将会不断趋向平衡状态,RCA指数接近于1,TC指数接近于0。所以,RCA指数与TC指数还蕴含着既要逃离平衡状态又要趋向平衡状态的一对矛盾。

对于后者,教学组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形象比喻,站在高个人群是矮子,站在矮个人群是高个,对比标准不一样,所以结论不一样。可是,毕竟RCA指数与TC指数都在分析同一个对象,结论相互矛盾,叫人无所适从。另外,鉴于RCA指数是国际和国内双重比例且是出口的一元方向,相对于TC指数的国内一重比例且进出口的二元方向更加稳定,所以RCA指数可以用来分析长期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则对应短期分析。

四、结论

RCA指数与TC指数存在结论上的相互矛盾是肯定有的,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个矛盾是当务之急。参与谈论的同学们的建议大致分为三类:①若RCA指数显示比较优势,TC指数显示比较劣势,那么主要从服务贸易进口方面找原因、提对策;反之,若RCA指数显示比较劣势,TC指数显示比较优势,那么主要从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找原因、提对策。②若RCA指数与TC指数都具有优势,那么服务贸易是绝对优势地位;若RCA指数与TC指数都处于劣势,那么服务贸易是绝对劣势地位;若RCA指数与TC指数相互矛度,那么或者参照方法①或者直接判定为研究结论失效。③可以针对两个指数矛盾的结论采用独立的第三种方法进一步验证,比如RTA指数或NRCA指数等,少数服从多数。另外,由于RCA指数与TC指数都存在不能明确国际分工也不能体现服务贸易方向的缺陷,我们可以严格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创建新的指标。比如,把每两个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的4个数额进行相对比较,根据远离平衡状态,即远离标准为1的程度来选择对双方更有利的服务贸易伙伴国。

注释:

①此处区分RCA比较优势程度的标准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标准,目前很多文献中引用,包括一些教材上。目前是否依然适用,还需要根据当前世界服务贸易特点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冯宗宪,郭根龙.国际服务贸易[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49-153.

[2]殷凤.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其稳定性分析[J].财贸经济,2010(6:81-88.

[3]张向前,刘福金.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11):75-82.

[4]董小麟,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78-83.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1篇2

关键词:我国经济贸易;现状;政策;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我国经济贸易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发展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如果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较,就会发现我国的生产性经贸服务比他们起步要晚许多而且我国的水平也相对较低。经过调查研究查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出口主要是依靠运输、旅游等其他行业的服务,经济性贸易发展服务行业发展出口较小,导致我国的生产贸易结构性失衡比较严重。就从我国现有研究经济贸易学来看,大部分都集中于经济竞争力、比较和别的国家的服务贸易数据等等上面的研究,而有关中国和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生产性经济服务贸易的研究相对较少。

1.开发多应用服务贸易有助于我国经济贸易迅速增长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各式各样的生产和消费行业发展飞快。2012年我国服务性行业对比往年增长了8.1%,超过了原来预期目标的0.2个百分点,持续成为汲取就业的第一主体。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但是伴随着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市场劳动力不平衡的增强,我国借鉴国外高科技生产技术的空间不断缩小。相比之下,印度、新加坡等国家衔接服务外包,国际货物贸易加深等,所以说我国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经济行业,提高增长百分点,发挥我国特有的竞争优势。

2.发挥生产性经济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

面对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现状扑面而来,合理调节人口、资源、环境将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发展生产行业相对于我国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生产性经济服务贸易使各个产业逐步增强,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之所以发展生产行业是因为它可以透过技术创新合理地进行规划,有效地节约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大降低,最终可以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等这些生产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素质。所以说,以相对比较成熟的企业作为根基,提高生产性经济服务行业的竞争水平,可以使我国解决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难关,实现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快速发展生产行业,提升经济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推进大城市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适应新型服务行业发展的市场管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我国对外的经济发展贸易遇到了史无前例的机遇,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对外的贸易发展正在逐渐提升跻身于国际市场份额当中,自从我国加入WTO到现在,我国对外的经济贸易一直以支持自由化,反对经济贸易保护主义。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我国的企业商口出品量大大提高,为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赢得更多更广的空间。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所实施“走出去”的政策,使得我国以积极奋进的状貌跻身到全球分工之中,对国家市场份额以及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经济空间的开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实施的政策研究

1.要对我国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拓展,深入开发市场当中,与这些国家创建经济贸易区和经济共同体,进一步地扩大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市场研究,与此同时,要积极提升我国在非洲地区以及拉美地区和中东等地区的市场份额,使得实现我国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及步伐得到进一步的加快。

2.一定要注意降低成本,保护资源合理使用,倡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主动发展可持续的轮回经济,对那些绿色产品加深开发,做到可以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成本。我国所倡导的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应该建立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确保拥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同样的,在我国的经济贸易领域之上,应该把粗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化为有质有量的增长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适应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3.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但我国的经济布局还是得不到完善,导致我国在资源、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显得比较缺乏,这就表明了我国要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4.我国产业话的凝聚水平不高,没有比较规范完善的经济规模,这样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生产,使得生产经营的成本相对较低,也使得我国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市场经济竞争力。因此,在如今这个时代,我国要抓住当前所遇到的发展机遇,提升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盈利能力。

四、结语

虽然从我国经济贸易的现状研究中,得出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加强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式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当中,促进其他产业和货物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明绅.浅谈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商,2013,23:301.

[2]王影.中国生产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关键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752.0;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1-0350-02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水平逐步提高,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入世时的279.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875.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4.58%。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就业和增收,但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1增长趋势明显,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01―2015年间,除2009年、2015年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增长,其中有8个年份呈2位数增长,有5个年份增长率在25%以上。出口额从160.7亿美元增长到706.8亿美元,增长4.4倍,年均增长率11.16%。进口额从118.3亿美元增长到1168.8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17.78%。

1.2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2004年我国农产品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从此逆差规模持续扩大,从2004年的46.4亿美元扩大到2015年的462亿美元,增长近10倍。逆差规模的持续扩大,弱化了国内市场对农产品供需的平衡能力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反映出入世对国内农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1.3进出口不平衡状态加剧

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占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4.86%上升到2015年的6.95%,上升了43%;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04%下降到2015年的3.10%,下降了48.6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口比例不断上升,出口比例不断下降,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2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关键问题

2.1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

首先,从生产方式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占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7%,占发达国家平均值的2%,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造成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偏高。其次,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表现在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5%以上为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较弱,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偏低。

2.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低

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是生产,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研经费均投入在生产中,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不受重视,造成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低,特别是基础性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严重缺失。我国加工类产品增加值是初级农产品增加值的2~3倍,而发达国家高达5~7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于农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出口农产品因残留物超标被拒收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因食用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引发了多起中毒事件,在加上媒体的大肆炒作,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国际竞争力随之减弱。

2.4农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日益加重

为了促使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更加规范,并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拒之门外,许多国家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呈现出的新特征,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由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对农产品贸易实施的措施看,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针对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发展到生产、包装、标签标识以及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3建议

3.1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作为中间产品的农产品所占出口比重在50%以上,竞争力很强;消费者导向型产品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农产品,占出口份额的30%左右,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大宗农产品是我国出口较少的农产品,竞争优势较弱。从要素配置状况来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部分中间产品以及消费者导向型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竞争优势的获得与发挥比较优势密切相关,应当予以大力支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高附加值、竞争力强、具有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1]。

3.2改革外贸体制,完善国内农业政策

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农产品出口由量向质的转变,以企业诚信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依据,建立企业考核制度,整合农产品外贸企业,排除不良企业的干扰。其次,充分发挥外贸龙头企业的作用,带领生产和加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农产品对外贸易产业化,实现出口创汇的规模化、基地化和集团化。最后,完善国内农业政策,尤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通过国内外农产品行业政策导向,鼓励节约型、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农产品深加工,并扶持品牌产业的发展[2]。

3.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我国要根据国际卫生标准制定与时俱进的安全标准,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设施建设,保证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有效监控。加强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自有养殖和种植基地,加强质量检测监控体系建设;重点完善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以应对不断提高的国际检验标准[3]。

3.4积极应对农产品贸易壁垒

针对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不合理、不公平的技术壁垒,一方面我国要加快贸易壁垒体系建设,迫于我国的压力而减少一些国家的歧视性技术规定;另一方面,农产品企业要对历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相关贸易壁垒分国别分种类进行梳理,深入了解各国贸易壁垒的发展沿革,并在此基础上就有效应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制定相关措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4]。

4参考文献

[1]李二敏.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11(11):32-35.

[2]金廷芳.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J].特区经济,2011(4):241-242.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4

一、电子商务概述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参与交易的双方在全球范围内不需要面对面就能够开展各项贸易活动,主要包括网上购物、网络交易、电子支付以及其他相关综合性服务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国际贸易运行方式。

网络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电子商务的产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关数据显示,贸易许可证通过网上申领的比例已达到80%以上,电子产地证的签发率也已经达到60%。通过edi方式传输的l8种电子报文无论在交换的信息量方面,还是在整个集装箱过程的单证数量方面都已超过80%。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各外贸部门电子商务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据商务部《2004~2005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在外贸企业与政府的b2g业务中仍有22%的企业通过服务申办,而在货代企业中也仅有45.7%的企业可以直接采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电子报关,报检,申报等相关手续。[1]

二、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的产物,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不仅极大的缩短了贸易流程,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贸易成本,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快捷、迅速。具体说来,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

电子商务是在一种交换式的网络运行机制中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国际贸易所拥有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在这种信息极为丰富的市场环境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都能够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桥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得市场机制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功能。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模式摆脱了以往贸易过程中以单向物流为主要内容的运行形势,而是能够构建起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商品流在内的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优质服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能够将零库存”生产变为现实,通过网络这一媒介使得商品在贸易主体间的流动更本文由收集整理加畅通。传统贸易方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委托关系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国际贸易中间商以及进出口公司的存在意义受到严重削弱,使得国际贸易中间机构正面临一场严峻的革命。

(二)创新了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信息交换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物流是包括仓储、运输以及交通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系统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整个国际贸易的物流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使整个物流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高效率的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生产者库存以及联运等所产生的成本。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消费者崇尚个性化消费,这无疑会给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表明当前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亟需开展新型运输方式的创新。

(三)扩大了世界经济活动空间

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得国际贸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与国际贸易的生产者或者服务提供者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获取来自其他国家贸易主体的信息,为其提供国际化服务。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主体还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业务咨询与服务,而不用考虑时间冲突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突破了时空限制的贸易模式,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3]。

三、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在为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赞叹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具体说来,这些障碍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一)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与传递缺乏较强的安全性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电子商务发展中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网络作为基础进行贸易信息传输以及电子支付等活动的,这就要求这些数据信息在网络传递过程中应当具有极强的安全性。然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电子数据容易丢失或被修改,其真实性也不易被证实,这就发生了如何防止电子数据内容泄露给未经授权人,以及电子文件是否可以作为法律证据等问题。因此,仅仅依靠互联网安全技术来保证电子商务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与行业内实际需求相互矛盾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缺口日益扩大,行业发展开始遭遇人才缺乏的瓶颈。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制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从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中的人员需求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运营、技术、推广以及销售和服务等技术性与应用性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另外,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商业流程、产品服务等构成的复合体,这也决定了它需要综合性的人才。

(三)电子商务引发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给整个商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在处理电子商务所引发的国际贸易的纠纷和案件中已显得力不从心。传统贸易模式存在着各国国界的问题,然而,在网络中,管辖边界不复存在。因此没有全球性的贸易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电子商务活动。诸多引发的法律问题中尤其以用电子数据拟定合同和单据的效力问题更为突出。

(四)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1994年gatt/wto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有所涉及,但不十分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新问题随之出现。比如版权归属、域名和商标以及出版问题己经引起wto的注意。除此之外,在电子商务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侵权行为,比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假冒或盗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或通过网络广告、远程登录数据库查询或在网络上随意的诋毁他人商标信誉等侵权行为。同时,网络贸易的虚拟化也使知识产权受到了威胁,网络的开发性和无国界行使网络上的知识产权很容易被人利用控制[5]。

四、推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关于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待能够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建立安全机制,在网络技术上寻求突破

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实在是日新月异,各个国家对于它的安全技术更新已经跟不上它的发展速度。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只有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edi的计算机网络和标准,设计出功能更为强大的edi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讯软件,为各国进行贸易交流提供一个统一和标准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另一方面要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运行机制,比如,以电子签名为主要抓手的电子商务工作应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努力推动下,不断加快建设的步伐,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人才培养问题,我们要目标明确,清晰定位。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要想培养复合型专业电子商务人才,一方面,应该从教育入手发力,采取校企联姻”的办学模式。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签定人才用工合同,以定单式培养为载体;同时,企业也为学校开辟绿色实习通道,建立实训基地,依托高校师资力量开展科教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应该苦练内功,做好在职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策略。选拨一批有学习和工作潜力的员工,送出去,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深造。对于企业的急需人才,可以高薪聘用。双管齐下,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保驾护航[6]。

(三)有效的法律保护,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

针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各国商定,制定出新的国际立法,比如说在经过国际许多组织研究后于1996年正式制定并颁布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此外,还应当立足当前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协调各方,逐步制定出对各国皆有约束力的国际性条约和协议。

其次,是扩大司法解释权,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改,或直接制定适用于网络贸易的法律。但是,这也存在着缺陷,因为它极有可能动摇到各国的现存法律,不过如果网络贸易中的电子合同、电子单证能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使其能够与传统的合同等同的话,那么扩大司法的解释权也应该是可行。

最后,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利用第三方网络来记录贸易的全过程,在解决各贸易方争端、纠纷和矛盾时提供必要的举证材料,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保证电子

商务在国际贸易当中有序、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使贸易各方能够在一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环境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7]。

(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基础电信建设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提高网络技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达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目的。企业要对域名作为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及早进行域名的注册工作。加强对网络商业机密管理,通过安装防火墙技术手段,分层次的建立专利信息检索及服务体系,对进出企业网络资料进行监视与备份等。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加深的对外开放,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所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我国由于农业处于薄弱地位导致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如何根据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农业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具有了更大市场风险。近些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可避免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机遇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方面持续处于双增长态势,2001年到之后的十年间,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最高增长速度达到14.9%,进口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达到23%[1]。另外,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国外很多国家升级了农产品消费结构,使我国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些年,国家领导层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增加了支持农业的力度,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稳定和健康,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各类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据首要位置[2]。农业越来越好的发展使我国能够利用好当前已经升级的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更好更稳定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关系的复杂程度,一方面,区域贸易实现一体化能够创造更多的贸易,但是同时也能够实现贸易转移;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没有强大的市场势力,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行业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农业发展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弱质性,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合作化程度偏低、生产规模不大、农业生产户数量偏多,并且各个生产户之间比较分散,无法在生产上实现较大的发展,而且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无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3]。另外,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的关税水平不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且国家目前缺乏对农业的有力支持,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农产品由于其发展特点导致农产品存在较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农产品贸易品牌品牌本身就是经济价值的象征,而且其也是信誉的有力代表,而一个拥有了良好信誉的产品自然就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一类产品在贸易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认识到品牌的巨大作用,我国农产品国家贸易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国际上缺乏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导致我国一些农产品即便质量较高,也无法以优质的价格完成贸易交易。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得农产品不具备优良的结构,并且存在着比较单一的市场结构,加上国家没有给予农业发展足够的支持,本身农业生产经营就不具备完善的条件,近些年不断增长的农业经营成本,农业缺乏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所有这些原因的存在都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家贸易中无法占据有利位置。

(三)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为了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给予保护,使地球环境以及人们健康得到保障,从而对外来产品服务形成比较严格的环保标准,使得各类外来产品服务受到了较明显的限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经济发展不受到影响,将绿色壁垒逐渐发展为技术壁垒,对外来产品的进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4]。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当前农产品出口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四)不断扩大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是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发展的重要问题,2003年,我国农产品首次进口大于出口,2004年该状况持续,必须逆差程度越来越大,一直持续到2011年,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的贸易逆差数额已经达到了341.2亿美元[5]。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出口要想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对此,我国质量检验局根据国际质量标准了多项国家标准;农业部了多项行业标准。除此之外,农业部还准备每年增加多条行业标准,建立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要想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发展,就必须以其标准进行生产,完成贸易,要及时了解国际最新行业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产品出口水平,打破绿色壁垒限制,实现自身农产品国家贸易的发展。另外,我国农产品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发展,就必须接轨国际标准,实施IS014000以及环境认证标志。IS014000是环境管理标准的整个系列,其中包含环境行为评价、生命评估、环境标志、环境审核以及环境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生产、能源、审计等各个层面中贯穿环境管理标准,以此形成的一个自愿性标准。环境标志的实施控制了产品环保全过程,使得产品从生产到回收这整个过程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如果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做到这些来打破绿色壁垒。

(二)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国内行业价值链我国农产品当前要想实现国际化,最基本的是要增加科技投入,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如果企业生产的一直为传统农产品,那么在当前就必须认识到科技技术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产品含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使得开发出的高技术产品更具特色,更加安全有效,走出广告战以及低价格战,以技术作为竞争的优势,才可以创造产品品牌,打入国际贸易市场,扩宽发展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产品行业还未形成规范,严重存在重复建设的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整产业秩序,使分工更加明确,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行业价值链体系。站在市场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将所有涉及农产品生产的农资企业联合起来,加上一些将这些农产品作为原料的生产商,加上农户三方一起,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价值链。这种价值链的形成增加了厂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资企业的销量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农产品滞销问题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四、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虽然当前我国农产品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引起重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发展策略给予解决,就一定能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也能推动我国农业的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阔.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5(1):11-12.

[2]蒋兴红,王征兵.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变动分析[J].理论探讨,2013,(3):103-106.

[3]郭静利,郭燕枝.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以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2):5196-5197.

[4]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6):58-62.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一)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由于专业课程教学分工的需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师一般情况下不讲授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经济合作,而这几门课程中恰恰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这几门课程的教师很难有效的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以及合理的设定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2]。其次,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课程之前应该已经学习了相关经济学的课程,例如西方经济学等。但是针对经管类以外的专业来说,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英语学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和茶学专业并没有开设相应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这就为国际贸易的教学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的补充基础课程的知识,给课时分配带来了难题,很有可能因为课时的限制,导致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时上得不到完全充分的保证,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需调整

首先,国际贸易课程总体而言是偏向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因此对于初次接触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往往不容易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常常会对它的实用性或有效性产生疑问,进而失去了钻研的动力,也就无法实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这也是目前很多院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框架体系内,更新或调整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材内容需更新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因此它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与时俱进,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但是,目前由于教材内容更新、出版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在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教材中,从内容上看,都无法全面的反映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例如,本校采用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国际贸易教材,这本教材以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体系合理,在内容上重点和难点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但是,教材在案例和数据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章节应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变化予以加强。

(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合理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很多教师明显的感觉到现今学生学习的动力明显下降,这一点在本校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很多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了解当今国际经济政治的局面,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相关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背景信息的铺垫,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国际贸易实践的能力。另外,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上,通过简单的背诵来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不能有效的利用已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对相关理论结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文字记忆上,这必然会影响学生们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深化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也为进一步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打下理论基础。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与整合,如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投资学、世界经济概论和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同时也要求这些课程的相关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找出这些课程中的重叠部分,确定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强调每门课程的重点部分。另外,针对不同专业所开设的国际贸易课程,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以符合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内容

1.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国际贸易发展的时效性以及教学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内容进行加强或补充。例如国际服务贸易的部分,国际贸易的竞争正在逐渐从商品贸易转化为服务贸易,而在大多数国际贸易的教材中,针对国际服务贸易仅仅是概念性的介绍,点到为止,缺乏深刻的剖析和实时的数据。所以在进行服务贸易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不仅仅要求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解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特点,同时需要教师对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多做一些介绍和分析。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仍在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从单一的国家和地区转化为区域经济集团,很多教材对当今主要的经济贸易集团仅仅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没有具体的介绍这些经济贸易集团的贸易现状和影响,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也没有细致的分析。基于此种现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课外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区域经济集团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分析,强化重点内容,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助于他们全面了解当今国际贸易的态势。再次,在很多国际贸易的教材中,在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这一部分中,非关税措施的介绍没有重点突出那些对现今以及未来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非关税壁垒。同时,绝大部分的教材也很少触及非关税壁垒对涉及国产生的具体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或专题教学法深化非关税措施的介绍。另外,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欧洲的债务危机致使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出现向保护主义的大步回退,这种转变也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予以传达的信息,引发学生对于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思考。

2.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增加教学内容[3]

很多地方性高等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于本省,本省的学生对于当地的经济状况比较熟悉,针对这一情况,在国际贸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相应的增加本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补充了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例如安徽省的对外贸易情况、支柱产业和工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情况、安徽省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及所遭受的贸易壁垒,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教学重点

因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其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所以针对理论教学部分,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如果基本的理论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就无法透彻的掌握后面当代的国际贸易理论。当然,在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仅仅考虑基础的重要性,也要体现国际贸易这门学科的前沿性。国际贸易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其理论也是随着人类对外贸易的经济实践和认知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不能仅仅做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应该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加大这些新贸易理论的讲授力度,使学生对于当代国际贸易的现象有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课程各个章节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来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一种教学方法[4],在很多管理学的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中所使用的案例大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真实发生的事件,这种真实的环境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贸易政策时,如果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各种措施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失去听讲的兴趣,但是如果引用相关的案例来讲述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分类、内容与实施,并且分析案例中的措施对相关国家贸易的影响,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也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提问启发法

如果完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独自讲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和理论,学生通常会在课程还没有过半就因为觉得乏味而精力不集中,往往造成教师台上大声讲,学生台下小声讲的局面。针对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述国际分工理论的时候,如果在讲解之前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有什么好处?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时具有哪些优势?我国与日本和美国比较,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就会引导学生思考国际分工的作用以及每个国家是如何参与国际分工的。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很多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仅仅起到了电子板书的作用,而且由于其信息量巨大,有些时候学生来不及吸收,反而使其教学效果不如传统的黑板教学。那么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视频文件等多媒体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总结,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也不会觉得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例如,在讲到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时候,可以采用《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相关视频;在讲到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贸易战争》中的相关视频。这些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不会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

三、总结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特点

前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和国际竞争过程中对其内外部各项风险的管理和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认识,更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容易导致一些较大的风险损失,甚至危及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风险预警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成熟,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和各国面临市场状况的不同,国外的风险预警系统不太适用于我国企业。因而,研究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因素,对于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

对外贸易信用风险是在对外贸易活动过程中,企业提供了商业或者货币信用,而债务人不能按期按量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对外贸易信用风险源于对外贸易过程中信用关系不断发展和扩大中的不确定性。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交易中的双方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对彼此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不了解,加大了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同时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在签约和履约之间的时间间隔更长,在这段时间中更容易发生企业财务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的变化,影响企业偿还债务的意愿和能力。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贸易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信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国际贸易越来越复杂化,贸易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已经渗透到企业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信用风险的大小与信用工具的选择以及信用条件密切相关。从信用工具角度来看,当企业选择不同的信用工具(如托收、汇付、信用证和出口保函等)时,由于流动性的不同,信用风险的大小也不同。例如托收或汇付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大,而信用证的风险相对较小。从信用条件角度来看,无条件的信用比有条件的信用风险大,限制条件少的信用比限制条件多的信用风险大。另外,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各国贸易政策变化(包括关税政策和非关税壁垒)、汇率变化、利率变化等也会增大企业对外贸易信用风险。

2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

国内的各项贸易均使用统一的货币进行结算,不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不具有外汇风险。但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使用美元、日元、英镑等外币进行结算,要涉及到不同国家货币间的兑换和结算,与国际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具有外汇风险。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很难预测,国际资本流动频繁,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多端,企业从签订合约到最后的结汇之间或多或少有一段时间差,期间汇率的变动对外贸企业有利还是无利很难预测。而人民币对美元、英镑、日元等外币的汇率变动,美元、英镑、日元等外币彼此之间汇率的变动或者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都会对外贸企业造成冲击,给外贸企业带来外汇风险。

2.1外汇风险的三种类型

外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其中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而经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影响程度是最深的。交易风险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产生是由于签订了以外币计价的合约,在交付前汇率变化导致以本币计算的现金量发生变化,进出口信用期满后的收付汇、外币贷款本金与利息的偿付或收取、海外投资收益的汇寄等都涉及该种风险。折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在制作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的外币项目在初始入账时和换算时的汇率不一样,导致账面价值变大或者缩小。经营风险又称经济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纯收益产生不确定性影响。经营风险的大小主要是由汇率对企业产品成本、价格、销售量影响的程度决定的。

2.2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途径

本币升值对外贸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途径为:本币升值后,等量的外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币,企业拥有的外币债务余额(如应付账款、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等)折算为本币后的汇兑损益将减少,财务费用将减少,由于财务费用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财务费用的减少将使企业当期净利润增加。而本币升值后,对于拥有外币资产(如应收账款、外币银行存款等)的企业,外币资产折算为本币后的汇兑损益将增加,财富费用将增加,财务费用的增加将减少企业当期净利润。因此,本币升值后,拥有外币债务的企业将收益,拥有外币资产的企业将遭受损失。最近我国人民币汇率直线上升,这就意味着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3外贸企业的关税风险

关税是征收关税的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产业、就业和资源,调节国内经济、物价、市场和财政收入以及对外进行经济斗争的重要措施,其重要职能使其变动受到各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不确定性,而关税的各种经济效应又对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进出口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变动必将给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是危机。按征税商品流向分,可以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两类。和其他税收相比,关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仅以进出国境的商品和货物为征收对象;(2)具有涉外性,是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的重要手段。

4外贸企业非关税壁垒风险

现代国际贸易过程中,随着关税税率的普遍下降,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非关税壁垒风险是除关税壁垒以外,配额、出口税、出口补贴、政府采购、海关管制等政策工具给外贸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配额是各国限制进口商品数量,保护国内同类商品生产企业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进口配额(即对进口某些商品的价格或数量进行限制)可以减少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国外商品的过度供给,增加该种商品的国内供给,保护了进口国企业的利益,损害了出口国该类商品外贸企业的经济利益。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一、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正负面影响

1、正面影响

(1)电子商务简化了以往传统的贸易业务程度。回顾性分析,从电子商务开始应用于国际贸易直至今天,其走过了不断自我更新的历程,随时间推移,目前电子商务已实现简化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这一目的。具体分析这一成果,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人类无纸化贸易,人们通过互联网及计算机首先整合贸易双方交接人的相关信息,后经互联网将数据实时传输,实现随时随地交易,从而提高贸易的效率。电子商务相对于以往传统的贸易方式,其无纸化的形式主要体现于贸易双方交易前的准备、双方交易时的磋商、签订及履行合同要约,实时的远程交流方式使贸易双方便捷的完成交易。二十一世纪,时代的发展越发迅猛,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有效解决了以往贸易程序复杂的问题,利用网络、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实现简化贸易业务程序的目的,提高了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营造了省时、高端、高效的国际贸易状态,从而为各国对外贸易降低了成本,提升贸易效益。电子商务应用下,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需经过生产商、出口商及进口商间的互相沟通与合作才得以实现,其中,贸易双方各自当事人、各部门需积极连接起来,如外汇管理、海关、税务、商检及银行,均应形成网状作业模式合理有序的进行合作,互相交接贸易业务各个程序,为营造和睦交易的贸易奠定保障。

(2)电子商务影响下,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分析主体多元化主要抓住三点,其一:信息化时代下,电子商务可实现电子虚拟公司,外贸总公司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操纵各子公司分工协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及利润分配等环节,实控子公司的日常运营,提高本国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水平。其二,电子商务带动下,贸易中间随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其中,网络作为贸易双方的中间商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的贸易平台,贸易双方仅需借助网络,分析来源于数据传输下的贸易相关信息,即可从大量的贸易信息中筛选出适应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资源,为本国对外贸易发展指明方向。再者,对于各国对外贸易而言,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中小型企业,这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一大特点,与传统贸易形式相比较,各国的传统贸易过于注重于本国大型的企业,如国内对外贸易发展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均称为传统贸易形式下贸易的主体。然而,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各国已转换了这一观点,完全降低了经济水平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发展门槛,目前各国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均可通过电子商务这一贸易平台实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目的,由此促进国际贸易当前继续面向经营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

(3)国际贸易的日常经营管理模式得到更新。电子商务应用下,贸易日常经营管理模式呈现全新,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完成贸易双方交易所有程序,实现贸易信息流、磋商流、物流及资金流同步的发展局面,简称为四流一体化。四流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消除了传统贸易交易的耗时、低效的弊端,运用直接贸易形式将物质于时间、空间中实时交换,这是国际贸易进一步深化的变革。

2、负面影响

从自然发展规律角度分析,世界任何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效应,因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亦然如此。从理论上分析,目前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形成了马太效应、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导致税款大量流失。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电子商务虽具有促进作用,但因发达国家力求借助电子商务拉开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水平的差距,展望在竞争力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上掀起一番经济竞争,加之发展中国家贸易水平原本就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弱,因此,发达国家贸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势必会引发马太效应。再者,根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情况不同,对于发达国而言,借助本国现代高新技术、完备的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及充足的资金,发达国家已成功的在国际贸易商场上站稳了脚跟,从而面向于国际电子商务贸易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电子商务贸易发展远不如发达国家,从而体现了电子商务未必能让发展中国家真正实现后发优势的发展局面,从反面角度进行分析,这是提高发展中国家与国际贸易门槛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实际处于恶化阶段。

再者,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已导致税款大量流失,虽然电子商务可加快国际贸易扩大的速度,但随之也为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企业避税提供了有力条件,据地方电台报道,近年来国际贸易市场上出现避税的企业比比皆是,加剧了国际贸易税款流失的状况。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1、各国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存在差异

目前,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为突出的实属北美国家及中欧地区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其次则是太平洋、亚洲地区,因这些地区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猛等主要特点。虽然,近年来非洲国家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获取了一定成效,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于排在世界前列的其他国家仍存在巨大落差。此外,在拉丁美洲中,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及智利等国家的互联网用户呈现持续增涨的局势,用户数已占拉丁美洲互联网用户总数的60%,可见,拉丁美洲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于两极分化的局面,除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及智利等国家互联网用户数不断上涨,其他国家则保持不变或变化不大的状态。

我国电子商务对外贸易虽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据近年来的数据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贸易具有极大的潜在发展优势,如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贸易同比增长了将近50%。据经济学专家指出,我国在未来5年内极有可能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证实了电子商务在我国参与国际贸易中具有应用前景。虽然,信息化技术的差异、贸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贸易发展的差异,但因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电子商务的灵敏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必将推动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国际贸易能否正常进行,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中欧国家几乎已全面推行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同步运行。为全面实现全球化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政府已一致达成根据国际贸易发展局势,磋商出一些利于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例如,美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及别国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于1997年3月建议世贸组织对信息产品予以免税处理。而在我国,电子商务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在新兴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新世纪下,我国为拉近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差距,加大对本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从而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逐步与国际贸易水平拉近距离。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为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这是为贸易双方实现交易、顺利提高贸易水平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贸易的起步虽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但因国内信息技术的更新较快,加之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具有潜在贸易前景,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拉近与国际间的水平,有利于我国继续拓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空间。

3、相对成熟的EDI信息技术

因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具有无纸化特点,交易双方往往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完成贸易间的交易,因此,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交易中占据重要地位。随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双方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随之提高,不再仅满足于电子商务贸易的无纸化,更多的寻求能借助信息技术将贸易领域进一步拓宽,深化各自国际贸易的意义。当前,EDI属于信息技术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一门技术,中文简称为电子数据交换,它来源于国际贸易实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技术向国际贸易的渗透及深化,这是其有别于其他信息技术的最大异处。回顾性分析,EDI的概念是由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直至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EDI技术已历经各个具有挑战的阶段,如该技术的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与传统技术相对比,EDI技术的研发与出台完全取代了传统技术,加之利用互联网这一交流平台,依据当前信息技术水平,实现EDI属于商业问题,不再是以往的信息技术问题,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原本是商业界的全球化产业。EDI技术在商业界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数据的实时获取与交换,利于商业信息的传输,能省时,交易双发无需限时、限地的当面磋商,借助信息技术EDI能在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9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学者瓦西里.里昂惕夫首次发现战后贸易模式没有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符合,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国际贸易的新现象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2]。战后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现象,主要有:区域集团增加了内部贸易、发达国家增加了贸易量、增加了产业内部贸易等[3]。偏好相似论以及新要素贸易论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现象而得出的。这些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保罗.克鲁格曼为了研究产业内的贸易问题而从多个角度建立了相关模型,它研究出了国际贸易已经从一种完全竞争的状态转变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持续增长的状态,假如两个国家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都不存在差异性的情况下,那么其实产品本身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规模经济本身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和传统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相比较来看,这个结论正好是相反的,但是其却正确地解释了战后的贸易现象。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在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还会分析垄断企业的发展行为。这个阶段的研究表现为产业组织理论和传统国家贸易理论的结合,并对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做出了深刻、全面、合理的解释。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趋向

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以及国际关系的持续变化促使国际贸易理论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国际贸易理论要获得发展,就一定要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形成满足。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也获得了持续性的发展,形成了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和新的贸易形势,进而将一体化的贸易理论有效的研究出来等。原来是从产业内的贸易角度着手开始研究的,是一种懂宏观角度入手研究的方法,然而,当前主要是从某一个贸易主体或者是贸易现象的角度着手进行研究,是一种微观性的研究。这些新理论的出现能够对传统贸易和新贸易理论进行补充,并且能够促使二者实现有效的整合,还能够促使研究变得更加微观与细致。原先,静态的理论假设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则是动态的实际内容,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在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会综合考虑变动要素、运输因素以及历史因素等,因此研究也变得更加微观和细致了。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正表现出逐步向更加微观细致和动态的趋向发展。

三、结语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服务贸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国际贸易摩擦背景

日前,我国的国际贸易正在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交易额也在不断的扩大,这也使得国际贸易摩擦变得不断的激化。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都成为了目前主要的竞争手段,国际贸易摩擦已经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前,我国的世界贸易发展形势不断严峻。同时由于世界经济的缓速发展使得国际贸易保护更加剧烈。反补贴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经济摩擦的最主要的方式。而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了全世界反补贴调查的目标。这也使得我国的出口呈现出萎缩的状态,使得我国的相关的产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与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所指的是国家在服务业方面向国际市场中输出的出口能力以及对外的直接投资能力,这两种能力因素能够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产生决定性的因素。

(1)中国的服务业出口现状。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的服务贸易正在飞速的发展,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能力还相对较低。尤其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即使中国的服务业出口贸易额在发展中国家中能够排入前十名,但全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总比例大约为18.9%,而中国仅为8.7%,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在国际服务出口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与中国目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中国所处于的国际贸易地位并不相匹配。具体来看,中国服务业中的各行各业分配比例都不十分均衡,这也导致了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的结构不平衡。总的来看,中国各行业中也只有旅游业和一些商业服务的贸易状态勉强保持着顺差状态,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2)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中国的服务业整体来说对国际市场中的投资占比普遍偏低,且其服务业对外的投资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中国的服务业对外投资所占的国内对外投资比例不断缩小,其中尤其是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但可喜的是国内的几大新兴产业都处于一个十分迅猛的增长阶段,对外服务贸易占比大幅增加,如信息技术、地质勘测、水利、房地产、环境、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等,其前景十分可观。

三、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对策

(1)制定出一套适合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机制,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我国应针对目前国际中的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来设立一个需要重点扶持的行业,并重点发展该项目。在发展国内行业的同时还应当向发达的国家借鉴经验,吸取对国内服务贸易有利的机制,建立起服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

(2)尽量将服务业各要素进行优化,并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想要让服务业提升一个层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个人力资源的积累,在未来的服务业中,主要的竞争优势还是来自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人才培养这一块的投资,建立起一种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构,为中国的服务业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从而让国内的服务业时刻处在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同时还要保证国内的市场处于竞争的状态,并为国内的市场制定一套完备的竞争规范,以避免托拉斯状态的出现。

(3)提高企业硬件与软件总体水平。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包括完善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指的是企业的结构、战略以及制度水平。总的来说,结构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今后的战略规划及发展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战略是企业的灵魂,没有战略的企业如同行尸走肉,因此,对于服务业而言,对于品牌战略是十分的重视。制度则是企业的主力军,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持,例如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对于企业运营状况和策略、消费层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都需要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支持,这就需要在企业中的设置管理会计系统、市场研究和销售跟踪系统以及竞争情报系统。企业的软件系统主要指企业精神,对于服务企业而言,更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自身高效独特的管理风格,并明确企业价值观,朝着企业目标前进,而不要盲目发展。企业工作人员也在企业的软件系统范围之内,包括科学的人力资源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态度、士气等无形精神因素。只有全方位综合企业的硬件与软件水平,提高服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体系的地位。

(4)提升企业的自身水平,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要想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除了要构建发达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完善服务贸易法规等多方面措施外,我们还要从根本入手,积极提升企业自身水平,制造出高质高量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科学技术水平,只有全方位的提高企业的科技、品牌、效率和质量水平,才能保证我国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企业而言,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对营销策略进行实时修正,并实现市场多元化,最大限度地获取出口利益。同时,企业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案以降低被反倾销或者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保证我国的出口贸易效益。

四、结束语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更应该发挥我们民族的团结性,共同把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提高到国际水平,通过建立发达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策划和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同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并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等措施来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把我国变成一个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王静.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09(01).

[2]唐炎钊,朱小聘.我国应对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7).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11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是什么?是鸡肋。

毫无疑问,“国际仲裁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际仲裁的业务需求”的现状,让宁波新设立的贸易仲裁办事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不可否认的是,在宁波设立贸易仲裁办事处是大势所趋,作为贸易大市的宁波市已有外贸进出口企业8000多家,随着外贸队伍的扩大、外贸业务的猛增,贸易纠纷逐渐增加,解决纠纷的法律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即使目前“国际仲裁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际仲裁的业务需求”,这也不能成为放弃在宁波设立贸易仲裁办事处的借口。

然而尴尬的还不是国际仲裁员严重不足,宁波本地外贸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并不知道在自家门口就能进行贸易仲裁,一些企业在选择仲裁地点时还是习惯性地选择上海;另外,一些企业选择宁波作为仲裁地点,却遭到外商的拒绝,因为外商对在宁波进行的贸易仲裁心存疑虑。

那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该如何让宁波办事处发挥出更大作用,改变当下在家门口的国际贸易仲裁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的局面,实现给宁波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的初衷?针对宁波的实际情况,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应该切实地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2006年,宁波市企业的国际贸易纠纷仲裁案件达五六十起。但为什么外商对在宁波进行的贸易仲裁心存疑虑,宁可舍近求远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宁波办事处在初创阶段,一方面仲裁能力有限,一方面牌子还没打响,未能在行业内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度。

对于宁波办事处来说,聘请外地贸易仲裁员意味着增加仲裁成本。即便如此,宁波办事处也应该不惜代价打响开局,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目前专业人才的匮乏,宁波可以加大力度培养贸易仲裁员等本地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但这显然不是当务之急;宁波应该在聘请外地贸易仲裁员的前提下,迅速地做几个漂亮的国际仲裁案例,然后在商事活动中进一步推广对仲裁条款的适用范围,使广大本地企业在处理贸易争端时首选仲裁来解决纠纷。

其实这对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并非难事,在解决贸易纠纷中,仲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法律方式。贸易仲裁“一裁终局”,对当事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并可强制执行,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可以在145个国家得到承认和执行。而宁波办事处正是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所设,若宁波当地企业舍近求远到上海、北京、深圳去开庭,长此以往,宁波办事处又能如何自处?若人才缺乏,从上海、北京、深圳这些贸易仲裁相对成熟的地方加以引进又有何不可?托马斯•弗里德曼有一本“全球化”的畅销书倡导的概念是“世界是平的”,中国同样也是平的。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1篇12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结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从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出发,结合国际贸易形式整理出我国国际贸易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简要提出对策,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建成,我国在世界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综合国力逐渐加强,但是受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本文将从国家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入手,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

一、国际贸易分类及统计指标概述

(一)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形式

1.按所站角度不同划分

对外贸易是站在一国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又称之为海外贸易。传统的对外贸易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所以亦叫进出口贸易。

2.按商品流向进行划分

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一国出口收入的全部金额为出口总额。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一国进口所支出的全部金额为进口总额。过境贸易:凡A国经过C国向B国运送商品,对C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其具体细分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通过国内运输线从其它口岸离境,有时直接过境甚至不需卸货和转换运输工具,承办过境的国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间接过境贸易,即指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改制,在从海关保税仓库运出国境的活动。过境地的特点通常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本市场发达、商业氛围浓。如香港、新加坡、澳门、台湾等。

(二)常用国际贸易统计指标

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主要是:国际贸易额: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也被称为国际贸易值。世界出口货物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因为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国际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实物单位表示贸易规模的指标,剔除了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分,它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的实际贸易情况。是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但为了便于国际比较,各国同时又用美元进行统计。

(三)对外贸易依存度概述

所谓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指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主要用来反应国家国民经济对外发展的依赖程度以及本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被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这就更能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出口依存度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四)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始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垂直式”的分工体系。

3.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征是:垂直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式”分工继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分工的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水平分工:工业国之间发展成一种水平式”的工业部门间的分工。如英国:侧重钢铁生产;德国重化学工业;芬兰主要是木材加工。

4.深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战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力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新特征。

二、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快速发展势头,加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使我国今日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贸易、物流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以发达国家良好的经济氛围为背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改善我国经济企业发展,推动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未来经济是技术型经济为主,鼓励创新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向别国借鉴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随着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国际政治局面动荡不安,我国贸易发展较世界贸易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与差距。

(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产生强劲推动作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去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至今,我国国际贸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三)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发展良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呈增长趋势,贸易规模扩大。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稳步增长,出口规模扩大持续扩大。

三、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内部问题

(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为劳动力高、污染高、耗能高、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从贸易总额上体现出的贸易利润,其实并没有数据反映上的占有优势。也就是说,我国虽然出口额大,但是我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润较低。并没有数据反映的多,因为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也就是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工贸易在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尽管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处于接近一半水平。二是我国虽为制造大国,但是外企在国内制造业的作用也很大,近一半以上的产品均是由外资企业完成,我国只是做到简单装配作用。三是我国较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急需增加。虽然近几年有逐渐增长趋势,但较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是国外的核心部件运到国内进行组装来完成制造的。其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并不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出口比例仍然很低。

(二)从我国产业结构理论和贸易机制来看

随着近几年国际贸易的发展,结合有关数据,可以发现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偏向第三产业发展,其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较低,虽然近几年有适当调整,但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仍然比重较低,发展速度缓慢。

(三)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短缺

我国高校虽然设置国际贸易专业,但是我国仍然缺少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高校毕业生能留下从事本专业的人较少,坚持五年以上没有转行的人就更少,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优秀人才严重短缺。

四、解决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现状的对策

首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我国制造业需要在世界经济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增强自身自主研发技术,革新研发理念、加大自主研发扶持力度,将创新设计作为当前主要发展目标。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出口比例,改变我国代工厂的现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加强第三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国际贸易机制,有效提升我国第三产业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最后,加大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质量上,对我国国贸人才素质严格要求。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一)努力保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增长

随着我国现代国际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一旦出现世界经济环境大起大落,必定对我国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促使国际贸易稳定稳步增长,需要结合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力,加强国家外贸体系建设,完善外贸相关制度,如完善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符合国际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与世界信息的互动交流;培养优秀的本土跨国公司,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要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创新性自主研发产品企业,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

(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出口高压发展

目前,国际经济政治瞬息万变。高就业难、政治斗争等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新一轮的考验。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旨在鼓励本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制造大国著称,缺少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考验,处于高压环境中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三)加快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外贸增长方式,正确处理规模、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将外贸增长重点转移到质量和自主研发上来。为转变增长方式创立优惠政策。结合国内外优秀品牌经验,坚定信心,发展本土特色品牌,让我国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效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规范外贸经营秩序。贸易经营秩序的混乱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的,经营秩序的混乱也会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应获取的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能力,对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要做好引导。

(四)加强优秀国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优秀的外贸人才对发展本国国际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优秀国际贸易人才也有更加严格的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包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等,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高度。

六、结语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虽然呈现稳步增长,但是继续由制造业经济向技术型经济转变。要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业务量,增加利润,进而达到我国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这就要加大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这也是未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深入,我国国际贸易将迎来更有质量、发展更加平稳的新时代。

作者:王兴媛孟宪军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徽徽,潘仲乐.浅析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经贸,2014(9).

[2]许月.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范例(12篇)

    - 阅0

    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您在舒适整洁的校园中工作和学习时,当您享受科技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您是否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幻无常.....

    智能建造的意义范例(12篇)

    - 阅0

    智能建造的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产业园区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13-02引言国家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1984年开始设立经济开发.....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