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的概念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

即便如此,智慧城市概念进入中国这些年来,仍处于蹒跚学步年纪。很多打着智慧城市名义介绍自家业务的企业,其领导人基本不懂智慧,有市长在参观某家公司的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后直言,“你们所有的智慧系统都没有市长的视野,你们的视野最多是到局长的视野,有时候局长的视野也没有”。智慧城市在中国的主要推手是政府而非企业,它的带头人主要也是市长。如果智慧产品的“思想”不能与城市管理者和市场结合,何谈规模化?各家企业的市场在哪里?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在哪里?它能给我们城市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从概念上看,SmartCity(智慧城市)由IBM提出,并逐渐被很多国家和城市所引用。“SmartCity概念太小,是一个迷你系统,而城市发展不可能只是一个迷你系统,而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很多情况不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特别是有远见的反应,因此建议把它改为智能城市(iCity)。”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指出,智能城市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反应,包含很多SmartCity。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方向相匹配。

目前,全球各个城市、地方政府或企业的提法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也能从这些概念中找到很多共性,至于哪个名词最匹配也只是表面形式罢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主抓的是城市建设的内涵,不是随大流纯粹拷贝,而是要独树一帜,根据自身需要发展。有位加拿大教授在考察中国后撰文表示遗憾,他认为中国城市应该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以抗衡全球化的同质性倾向。因为中国很多城市很“糟糕”,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城造成的局面紧张,安全、快捷、高效、绿色的生活环境一步一步走向衰退,城市的历史被“拆”走了……

美国智能城市论坛主席JohnJung期望,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更好的环境,这种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益,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智能型的资本,这种资本反过来又能为人类创造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如果仅追求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是不对的,未来要创造的是一种更大更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种技能组成城市的竞争力。方案不能生搬硬套智慧城市就像是一个大饼,需要资金、资本、人才、技术等多领域构成,涉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数字包容性市场经济、创新性等方面内容。如何将智慧城市的概念深入人心?企业间应进行怎么样的合作达到既定目标?

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高级代表PimStevens举例道,他们经常把项目以及城市所需的部分结合起来,同时把居民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断测试和学习,最终构建了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的平台,这个平台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我们也和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合作,例如交通、能源等领域公司,以达到协同目标”据其透露,阿姆斯特丹将在2013年实现大规模智能网络枢纽、智能电网的远景规划;2015年全面达到智能城市;2018年将推出一个完善的智能城市系统。

那在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潘云鹤院士认为首先要“想”好几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提升我国的主流产业建设、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理解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城市信息基础的智能化发展。“中国智能城市的发展与国外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异。”他进一步解释,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上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中国的城市则需同时完成这三方面的工作。“这个特点也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建设的空间更大,如果我们一味跟着国外城镇化步伐,路途可能会更加漫长和困难。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有三个,第一个是数字城市相关技术;第二个是物联网技术;第三个是云计算技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升华的,数字城市给民众建立一个城市三维空间框架,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物联网把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沟通和融合,从而实时感知现时社会中人和物的多种变化。同时用云计算来处理其中引发的海量的、复杂的、大数据的计算与空间,给城市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智能化服务。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2

一、知识产权概念的现状:激烈的学说竞争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体系化程度比较贫弱的学科,借用库恩的来评价,知识产权法学仍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即范式前状态。根据库恩的描述,范式前阶段的学科对于“何为本学科的对象”仍有分歧,同时存在许多相互竞争的流派,学科成员之间缺乏沟通。(1)这正是知识产权法学现状的写照。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新兴学科中,连“知识产权”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都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据笔者有限的阅读经验,至少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知识产权概念:

(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的(知识产权阅读资料)认为:“知识产权广而言之,意味着智力活动在、科学、文学和领域所产生的合法权利。”[2](p5)

(2)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这种表述考虑到“智力成果权”用以解释工商业标记权时存在障碍,故刻意区分智力成果权与工商业标记权。(3)

(3)知识产权是基于信息产生的权利。如中山信弘和北川善太郎都把知识产权的对象称为“知识财产”。中山信弘认为“所谓知识财产,是指禁止不正当模仿所保护的信息,「4;北川善太郎则认为”信息与知识产权具有同质性“(5)。

(4)知识产权是直接支配智慧产品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这个概念与概念(1)的区别在于:以“智慧产品”取代“智力成果”,智慧产品未必达到“成果”的创造性高度,以此解释商标权等非智力成果权。这个概念也不同于概念(3),此处的智慧产品指负载了一定信息的信号集合,故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信号,而非信息。「6

(5)知识产权是基于无形财产享有的权利。美国学者米勒和戴维斯所著的

(6)知识产权是对形式进行支配的权利,知识产权赋予形式的设计人对形式的控制、利用和支配权采实现对其利益的保护。这种观点向“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的观点提出了挑战。(8)

显然,这些概念的分歧不在于表述的角度差异,它们之间具有实质性的竞争与冲突,包括智力成果权能否涵盖商业标记权的争议、信息权与信号权的冲突、无形财产权与形式财产权的冲突。因此,知识产权的体系基础极度暖昧,人们无从知晓将知识产权诸分支联结为整体的逻辑依据究竟何在。“分歧极大的派别之间的交流肯定是不完全的。「1结论取决于角度,当每种学说都坚持从自己的角度解释知识产权时,我们永远也无法评

说各种理论的高下。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识起点:法学论域之内的知识产权概念是一个法权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法律规范的设计。因此,我们在第一性上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知识产权的本质,但法学上的知识产权概念必须具有规范意义。逻辑圆满不是法学概念的惟一追求,法学概念须担负规范功能,“因此在法律概念的构成上‘必须’考虑拟借助该法律概念来达到的目的或实现的价值”(9)(p46)。无论何等繁复的法律概念都可以通过一个极为单纯的标准检视:概念能否最完美地体现规范功能?本文欲传达一个基本

观点:只有让概念设定的目的与意义来统辖我们的论争,才有可能得出结论。只有结合法的第二性,在逻辑评价中融人功能考量,才能评说知识产权概念诸学说的高下。

二、法的第二性原理与财产权概念

法以现实为调整对象,所以,社会现实是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法的第二性导出两个结论:(1)法不能无视第一性的社会现实,法的调整技术不能从根本上与社会现实形成冲突。譬如,著作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不仅仅是因为在法律技术上思想无法被保护,也是因为作为审美对象的作品在第一性上的本质就是表达,人们欣赏的对象不是抽象的思想,而是“思想如何被展现”。换言之,思想——表达二分法有美学上的依据。(2)法是根据人的需要来建构的,法只选择它能够调整的事物、采用它能够实现的手段进行调整,而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描摹。因此,法如同一部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如法国学者弗郎索瓦。特雷(FrancoisTerr~)论述法与美学的关系时指出的那样:“可以说,如果法是科学,法也是艺术。”[10]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性本质苦苦追问时,法律只从规范的目的出发对该事物进行界定。譬如,人们可以在美学上对“独创性”的含义争论不休,但在著作权法上,只要作品系作者独立完成、且能反映出作者的选择与安排,即满足法律上的独创性要求。著作权法之所以确立了不问作品艺术价值的原则,乃因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已经超出了法的判断能力,亦违背了法的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原则。著作权法的规范目的仅在于鼓励作品的“独”,鼓励创作者尽力不与他人雷同。至于作品的优劣,只能交给“选择”,蹩脚的作品自然无人愿意使用,侵权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但在法律面前,优秀作品与蹩脚作品无差别地受到保护。当然,著作权法的设计原理中也暗含了一个推定:只要每个作者都极力展现自己的个性,好作品诞生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只有结合著作权法的规范目的,才能理解法律上的独创性的内涵。人们尽可以在美学上无休止地解释独创性,但所有无规范价值的解释都不会进入法学的论域。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表述。但何谓“本质特征”,并不是一个无须限定前提的客观判断。“所谓‘概念’已将所拟描述或规范对象之特征穷尽列举的设定之存在基础,并不真在于概念的设计者已完全掌握该对象之一切重要的特征,而在于基于某种目的性的考虑(规范意旨)。”(9)(P39)依据法的第二性原理,法律概念只选择那些具有规范意义的特征予以反映,而其他特征一概予以舍弃。比如“人”的概念,柏拉图所言“两足无毛动物”,卡西尔所言“符号动物”,都是第一性上的解释,不能成为民法上的定义。民法规定“人”,是为了确定从事民事行为的主体资格。从此规范目的出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征与长相、地位、聪愚无关,法律只关心两个特征:(1)年龄;(2)精神是否健全。只要达到一定年龄、无精神障碍者,便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这就是与法的规范功能相关的人的特征。因此,法律上的“人”的概念是围绕着规范目的而建构的。在发育较成熟的物权与债权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完美的财产权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功能。

依民法通说,物权系排他地直接支配物的权利,债权系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这两个概念皆突出了两个特征:(1)权利对象(财产)的具体形态;(2)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债权的对象形态为“特定行为”(给付),行使方式是“请求”;物权的对象形态是“物”,行使方式为“直接支配”。为何突显这两大特征?法是行为规范,自然首先关注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而利用财产的行为方式归根结底是由财产自身的形态决定的。对物可以直接“支配”,对他人的给付则只能“请求”,并且对象形态与行使方式能够充分地决定规范的设计。例如,“给付”依赖于特定的人,因此债权具有相对性;债权的相对性又决定了债权无公示之必要,债权的非公示性决定了债权效力不得及于第三人。物的利用往往以占有为前提,不同主体在同一时空对物的利用必将导致冲突,因此物权具有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又派生出物权法定与物权公示的必要性。因此,财产权概念中应当突显的特征是财产形态与权利行使的方式,其中财产形态是核心,因为财产形态决定权利行使的方式。譬如,对“给付”不可支配,我们不可能支配他人的行为。

综上,我们从法的第二性原理得出了财产权概念构造的基本思路:具有规范意义的概念必须

突显财产的具体形态和权利行使的方式。

三、以法的第二性原理

检视知识产权概念

根据法的第二性原理,我们可以以“哪种概念最具规范功能”为据来评价现有的诸种知识产

完美地揭示了财产形态与权利行使的方式。知识产权被公认为支配权,因此,各种知识产权

概念对权利的行使方式——支配并无歧见。所以,检视知识产权概念的核心任务是:哪种概念最

准确地描述了知识产权所支配的财产的形态。由于“无体财产权说”与“智力成果权说”是知识产权法学中最有的理论,因此本文重点评说这两大理论。

(一)诉诸感官的无体(无形)财产说

把知识产权的对象称为无体财产,在诸学说中最为悠久。早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反对

版权保护者就以作品的无体特征为据,质疑版权的合理性。当时的叶茨(Yates)法官明确指出:“任何没有物质实体(corporealsubstance)者皆不得成为财产权的标的。”(11)把知识产权的对象概括为无体财产或无形财产(我国法学界在相同意义上使用这两个词,皆对应于的intangibleproperty,有学者指出“无体财产”之表述更为准确(8),很容易从思维特性上得到解释。概念形成的基本顺序是:从直观表象到前科学概念,最后到达科学概念。最初形成的概念总是与直观对象的具象最贴近的概括。无体或无形,就是一种朴素的感官描述,人们在司空见惯的物之外初次接触到作品之类的对象时,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非常自然的。这个概念在法律史上的进步意义是不能否认的。无体或有体尽管是以感官为依据的区分,但无体财产正因其不可触摸性(intangible),因而在认识上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洛伊在1928年发表了(在原始社会的无形财产)一文,他反对在法制史中滥用“无形财产”的概念。“因为原始人缺乏那种程度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个概念是虚假的。”(12)在罗马法关于物的分类中,出现了无体物(resincorporales)的概念,一些学者认为这反映了古代法学家的法律思维有进一步抽象化的趋势。彼得。德拉贺斯(PeterDrahos)则指出,不管这种推测是否有理,至少无体物的概念为后来的财产观念抽象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3)

但是,无体财产的概念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与有体财产相对的泛概念。在罗马法上,无体

物指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无体物是不能触摸到的物,如权利,比如遗产继承权、用益权及以任何形式设定的债权。……被称为权役的城市和乡村土地上的权利也属于无体物。”(14)在英国法上,无体动产是债务、商业证券。合同、商誉、知识产权等财产利益共同的上位概念。Its]因此,无体财产只是一个类概念。无体财产与有体财产,是根据权利对象的形态差异所做的粗略的分类,正因为这种分类极为原始、粗糙,无体财产权的概念存在空洞化的缺陷。正如拉仑茨所言:“概念的抽象度越高,就越空洞。为提纲挈领所付出的代价是:由——作为规整之基础的——价值标准及法律原则所生的意义脉络不复可见,而其正系理解规整所必要者。”(16)因此,将权利对象的形态概括为“无体”,根本无法揭示知识产权与其他无体财产权的区别,依然不能解释知识产权诸分支缘何集结为独立的权利类型、知识产权法缘何成为一种独立的规范群。而知识产权概念的存在价值恰在

于此,它必须揭示知识产权诸分支的统一性。因此,若脱离法的第二性,把知识产权称为“无体财

产权“固然未尝不可,但以法的规范目的审视之,无体财产权说的意义极其有限。

近年来,有学者提议建立无形(无体)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财产所产生的权利。(17)其主要理由是:社会中非物质财产的形态与价值日增。这个理由当然是成立的,但是,权利作为一个法律范畴,其体系的意义更主要地应当体现为制度意义。只有当对象的共性有可能用统一或相似的规则去调整时,选择这些对象组织一个独立的体系才具有制度意义。事物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但这些归类未必都具有制度意义。仅以单薄的“无体”作为共性基础,囊括许多法律特性各异的权利,权利之间难以适用统一的规则,导致无体财产权概念彻底失去规范价值。所以,无体财产权概念的意义仅仅停留在“强调非物质财产也是一种财产,其重要性不亚于物”。在制度建设上,主张建立“无体财产权体系”者不得不承认,依旧“由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票据法、信托法等分别予以调整。”(18)。尽管有学者归纳出了无体财产权制度的总论,但基本上是对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因袭。(19)

由于“无体”的归类过于粗略,所谓的“无体财产权法”不能形成总论、亦无法形成统一的规则,是必然的。在第一性上强调“无体财产的重要性不亚于物”,自然无伤大雅,但在第二性的规范意义上,无体财产权体系的建立既无必要、亦无可能。“在体系的构成上,其组成分子,首先必须具有构成体系之‘存在上’的基础。”[9](P459)仅“无体”之共性,担当得起这个基础吗?

(二)具有历史合理性的智力成果说

在知识产权的诸种定义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显然是智力成果权。“intellectualproperty”中的“intellectual”、“知识产权”中的“知识”、“智慧财产权”中的“智慧”,都体现了权利与智力的关联。这些称谓的权威地位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智力成果权说的影响力。在试图给出知识产权概念的著述中,智力成果权说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由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出版物中采纳了智力成果权说,更加强了该理论的权威性。故我国不少资深学者指出:智力成果权说“概括了知识产权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比较准确而经历过反复推敲的”:“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0].

与无体财产权说相比,智力成果权说从一种原始的区分思维前进了一步,它不满足于揭示权利对象与物权对象在感官上的差异(无体——有体),还想深入阐释这种无体财产的本性。于是,知识产权的对象从“无体财产”这个宽泛的类概念中进一步独立了,区别于其他的无体财产。而且,“智力”作为概念统一的基础,进一步远离了直观表象,不是诉诸于感官,而是试图通过思维把握财产的本质。从的眼光来看,突出权利对象与智力的关联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作为一种新型财产权,知识产权面临的第一个,就是如何证明自己具备成为法权形态的依据。从罗马法开始,先占被视为财产所有权的依据,17世纪的法学家格劳秀斯继承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人们成为处于无主物状态的物品的所有者的惟一必要条件是公开为占有行为。”[21](P220)知识产权的对象显然无法被先占,为了证明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必须重新提出财产权的依据。这个问题的解‘

决,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洛克的劳动所有权说。在英国18世纪的版权存废大辩论中,支持版权保护

者以洛克的“劳动所有权说”为依据,指出占有不是财产取得的惟一依据,劳动也可以产生财产权,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智力劳动。[11](P20—24)在一种新的财产权产生之初,关于其合理性的形而上争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知识产权诞生的18世纪,是一个法观念盛行的。“在整个18世纪,讨论法学主题的著作家都倾向于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向自然法作例行公事的敬礼。”[21](p248)因此,在概念中突出财产来源的正当性——源于智力劳动,就显得很有必要。此外,在19世纪中期之前,商标权尚未出现,用智力成果权概括著作权与专

利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但是,当知识产权的合理性被普遍接受、无须证明之后,智力成果权说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成果”一词没有表明财产的形态,任何人造之物都可以被称为“成果”。再看“智力”。既然概念中强调了“智力”,该特征就应当与制度相联结,像“物”和“给付”那样成为设计、理解制度的出发点。换言之,“智力”特征应当在概念中有意义。该特征可能作两种理解。

理解之一:“智力”指财产本身的智力性,排除非智力性的无体财产。如果“智力”限定的目的在此,知识产权法必然要判断财产中的智力含量。但是,商业标记受到保护并不以一定的智力含量为要件,只要标记能够起到记号的功能即可。有学者之所以刻意强调知识产权的对象包括“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原因正在于此。因此,如果把“智力”限定的目的理解为“排除非智力性财产”,就无法解释为何连地理标志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的对象。而且,无智力含量的知识产权对象有日渐增加的趋势,例如欧盟已经开始保护不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有学者根据“商标的设计与选用、商标信誉的维持需要智力劳动”证明商标的智力性,但是,“一个对象的形成中含有智力劳动”与“智力性是对象受保护的要件”不可等同。当智力性成为法定要件时,意味着必须为对象的智力含量设定标准,例如作品的独创性、发明的创造性。人们在制造物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投入智力劳动,这并不足以使物的制造者获得知识产权。所以,在法律意义上,“智力性”指权利对象的智力含量需达到法定标准,而不是指对象的形成过程中泛泛地含有智力劳动。显然,若“智力性”是财产本身的特征,则商业标记权不符合知识产权的概念。

理解之二:“智力”没有限定权利对象的智力含量,只是纯粹地解释财产的来源,强调财产的形成过程是智力劳动。这是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捍卫智力成果权说所采取的解释。为了克服上述“智力含量”解释的缺陷,捍卫者指出,尽管法律不限定商业标记的智力含量,但选定、设计商业标记在客观上是一种智力劳动。换言之,“智力”不是限定财产本身,而是限定财产的来源。[22]

纯粹从逻辑上来看,这种解释并无漏洞。但是,若以法的第二性原理检视之,这种解释根本不具有法律意义。法律制度的设计只关心财产的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而财产的形成过程没有必要被引入到概念之中。譬如物权的概念只关心“物”的形态,而不必强调物来源于体力劳动或智力劳动,即使物事实上产生于体力劳动,在法律概念中表述为“体力劳动产生的物”仍属多余,“物”本身就足以决定了制度的构造。若“智力”限定劳动过程,除非法律在保护某个对象时必须确定该对象是否真的来源于智力劳动,此种限定才具有法律意义。尽管上可以把商标解释为智

力活动的结果,但某标记的选定是否真的来源于智力活动,法律并不关心。若法律不关心商业标记的选定过程,即使客观上选定商标是一种智力活动,这只是一个第一性上的事实判断,“智力”成为一个虚空的特征。

综上所述,智力成果权说的缺陷有三:(1)“成果”未交代权利对象的形态;(2)“智力”若解为权利对象的智力含量要求,无法涵盖商业标记权;(3)“智力”若解为对财产形成过程的说明,则缺乏法律意义。根据概念形成的理论,智力成果权说属于前概念,尽管比局限于直观表象的“无体财产权说”进了一步,但还不是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需要做到:撇开无关的、次要的因素和条件;撇开事物和过程所具有的偶然性的外观和假象;从杂多的直接形式中揭示其内在根据和统一基础。[23](p156)智力成果说没有“撇开次要因素”,保留了缺乏法律意义的“智力”要素。证明权利合理性的要素未必需要引入权利的概念之中,对第二性的法律而言,关键是那些与规则设计有关的要素。以物权为例,关于财产所有权依据的学说有“先占说”、“劳动及个人需要说”、“公认说”、“主体的占有意志与公共的权威意志结合说”、“个体的自由意志说”[24],但这些依据并没有成为物权概念的组成要素。归根结底,智力成果说仍未能揭示知识产权统一的内在依据与真正的基础,简单地重复了第一性的财产来源,未考虑这种来源描述有无规范价值。

四、知识产权概念的未来:以财产形态为核心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当前占主流地位的无体财产权说与智力成果权说是注定要被超越

的。“一个时代的概念到什么水平,是由那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23](P241)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必然要经历从粗浅到深刻的过程。近年来,关于知识产权对象的非主流观点层出不穷,

例如前面介绍的知识财产说、信息说、信号说、形式说,尽管本文不能一一加以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观点已经摆脱了粗糙的“无体”之概括,也不再专注财产的来源,而是试图回答财产的自身形态究竟是什么——知识、信息、信号抑或形式?这种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知识产权的科学概念,必定要突显知识产权对象自身的形态。在第一性上,作品、技术方案等具有智力含量的财产与非智力性的商业标记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无法抹杀的区别,它们之所以能在第二性上得到统一,只是因为外观形态的相似导致利用方式的相似,从而能够适用类似的行为规则。这种相似的财产形态究竟为何,笔者认为是符号,由于篇幅限制,对“符号说”的论证容后撰文专论。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重申法的第二性原理,为知识产权概念之争找到一个对话的起点。钱穆先生说:“近人治学,都知注重材料与。但做学问,当知先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采用之材料与其运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之不同。”[25]针对同一个事物,若不限定法律概念的规范意义,我们可以从无数的角度解释该事物的特征。所以,本文不仅是对知识产权概念诸学说的梳理,也算是对法学界一切概念之争打个圆场罢!

(原载于《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斯坦因。U.拉森。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转引自郭寿康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

[3]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0.

[4]中山信弘。多媒体与著作权[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1.

[5]北川善太郎。著作权市场的模式(J].著作权,1999,(4)。

[6]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57—459.

[7]米勒,戴维斯。知识产权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导论。

[8]刘春田。知识产权的对象[J)。中国知识产权评论,(1)。

[9]黄茂荣。法学方法与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FransoisTerr6.Introductiong6n6raleaUdroit[M].Dalloz,1998.24.

[11]BradSherman,LionelBently.makingOfmodernintellectualpropertytheBritishexperience,1760—1911[M].CambridSeUniversityPress,1999.20.

[12]霍贝尔。原始人的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2.

[13]PeterDrahos.APhilosophyOfIntdl~:tualProperty[M].Aldershot:DartrnouthPublishingCompanyLimited,1996.19.

[14]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物与物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

[15]F.H.劳森,B.拉登。财产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25—33.

[16]拉仑茨。法学方法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373.

[17]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8]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08.

[19]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0]郭寿康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郑成思。知识产权法详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71.

[21)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20.

[2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详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69—7“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57.

[23]彭漪涟主编。概念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156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

为什么?

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相关协会提出工业4.0的初步概念,此后由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等协会牵头,来自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成立了“工业4.0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工业4.0的研究并向德国政府进行报告;2013年,德国政府将工业4.0纳入《高技术战略2022》中,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目前,德国正计划制订推进工业4.0的相关法律,把工业4.0从一项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德国工业4.0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党派、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的广泛认同,并从一个来自民间的概念迅速演变国家产业战略,现正从一个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工业4.0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形成共识,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这种认识来自于德国长期以来把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来自于信息通信技术给工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也来自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对德国工业地位的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是三种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领先意识。

危机意识:德国是传统的科技工业强国,但是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传统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部分新兴产业成长乏力,各界对德国未来发展表现出某种忧虑。这种忧虑包括了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忧虑、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忧虑和对国家产业战略方向的忧虑。

机遇意识:尽管德国各界对有些产业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了忧虑,但对德国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还是表现出强烈的自信,认为德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如庞大的、快速成长的智能装备市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趋势带给德国的是巩固和强化技术优势的机遇。

领先意识: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国人有危机感,也看到新机遇,并试图在工业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其基本途径就是在向工业化4.0迈进的过程中先发制人,与世界制造强国争夺新科技产业革命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他们在努力实现五个领先:理念领先、技术领先、产业领先、标准领先、市场领先。

是什么?

与国际社会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分别源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他们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定义为2.0,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工艺自动化定义为3.0,而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迎来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即工业4.0。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服务,也是转型;工业4.0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工业4.0是国家战略,是企业行为。

但从根本上来讲,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从终极目标来看,工业4.0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核心在于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从企业来看,通过工业4.0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产品创新速度加快,满足个性化需求,减少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从行业来看,通过工业4.0可以建立起高度协作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从政府来看,通过工业4.0进一步巩固德国制造业优势,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如何看?

我们看待德国工业4.0,既要有国际视角,更要有中国视角;既要有技术视角,更要有转型视角;既要有理论视角,也要有实践视角;既要有政府视角,也要有企业视角。只有这样,我们的观察才有针对性、指导性和现实性,才能更好地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德国的工业4.0与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2014年11月8日,苗圩部长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我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尽管中德两国工业化阶段不同、企业水平不同、技术基础不同、主导产业不同、运行机制不同,但面对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趋势,有相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都认识到了发展的机遇的挑战,都有举全国之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意图,两国的战略在核心理念、发展重点、方法路径等方面也比较相似。

工业4.0是德国制造的新品牌、新名片。当提到德国时,我们会联想到高可靠、高精密、高质量、高安全的德国工业产品,德国制造作为一种品牌已成为德国的重要资产,这是德国人历经百年而打造的,但德国人并不满足。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要赋予德国制造以新的内涵。德国工业4.0是德国工业发展的新理念、国家的新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德国制造的新品牌,为德国的工业体系贴上新的标签,它在强化德国制造原有的内涵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容,即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率。

德国举全国之力实施工业4.0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的实施是“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际版。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演变成了共同行动,这种共同行动跨越了党派、中央、地方、企业、行业协会、研究院所,你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标准、技术、人才是优先行动。如何将工业4.0的理念和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德国人提出的系列行动计划,包括标准化、网络设施、信息安全、流程再造、人才培训、法律政策等,这些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行动,但如果一定要更聚焦到三个最核心的行动上的话,那可以考虑将标准、技术和人才作为工业4.0最优先考虑的领域。

同样面临着信息安全这一全球性问题。信息技术越普及、越深化,信息安全问题就越突出,企业实施工业4.0的一大挑战和困惑就是,工业生产智能控制的信息安全问题,这既是一个企业的挑战,也是国家的挑战。德国各界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把工控安全作为工业4.0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

怎么干?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践,坚定不移地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凝聚行业共识,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包含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就是要把握全球新一代制造技术变革的新趋势,以实现重大智能装备和产品的自主可控为突破点,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以提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落脚点,完善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和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整合产业资源,把增强智能装备和产品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尽管产品智能化已走过了很长的历史进程,但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潜能来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产品智能化处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尺度内,重大装备和产品的智能有可能走向成熟。因此,需要围绕重大装备和大宗消费品的智能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新兴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增强重大智能产品的自主发展能力。

突出试点示范,把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发现最佳实践,总结行业经验,加强交流推广,开展试点示范,是过去几年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德国推行工业4.0的基本方法。西门子、大众、宝马、博世等在讲到智能制造时,都提到他们所认为的最能体现工业4.0理念的全球最佳智能工厂,而且有许多是在中国。在行业及区域层面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体系应当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重要工作方向。

创新体制机制,把培育新业态、新机制、新模式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任务。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中,在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在互联网经济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德国及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如何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好,事关工业由大变强的整体战略布局。这需要我们理性客观认识互联网经济在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积极培育引导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坚持标准先行,把制订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把握智能制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及美国先进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组织方式,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如,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尽早启动优先急需领域标准化制订工作,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夯实产业基础,把构建自主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能力作为建设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现在业界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们的计算机产业“缺芯少魂”,沿着这个思路展望一下十年后的产业格局,当十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产品高度智能化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面临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家电、智能工厂等这些产品“缺芯少魂”的局面。当英特尔、高通、博通、英伟达等芯片巨头,以及苹果、谷歌、微软等软件互联网巨头在三四年前已围绕智能汽车在芯片和操作系统进行全方位布局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对智能产品未来的空心化问题表示忧虑。构建技术领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完善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基础设施、增强电子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势在必行。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4

2008年,在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前,世界各地都在推进数字城市和城市网络化。“智慧城市”概念出现之后,慢慢大家都向这个概念靠拢,如2005年,欧洲提出了“i2010”战略,即信息化发展,到2011年,就开始谈“smartcity”(聪明、智慧的城市)。欧盟第八期框架计划提出FP8,也要把“smartcity”当做发展方向。

但我国跟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太一样,不少城市在对“智慧城市”进行深入思考后,概念起了变化。比如宁波市2010年对“智慧城市”定义是:“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重点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城市智能化建设。

要技术支持,还要“市长视野”

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IT公司提供了很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研发了许多智能系统,但其理念中没有“市长的视野”。

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城市领导者的责任。中国解决各种矛盾主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城市。

从战略高度出发,市长的视野和兴趣点大致应该在如下方面:

第一,如何创造名牌。中国经济要升级,需要开动脑筋研究“世界名牌”的经验,找出自己创造名牌的路径。

第二,如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已经认识到战略新兴产业主要依靠颠覆性技术,但这个颠覆性技术怎么来,还有待研究清楚。

第三,如何提升传统产业、块状经济。中国经济不会全部去搞战略新兴产业。许多产业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很大份额,如纺织行业,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3,既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也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我们要改造传统纺织业,将其变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最好能使得卖一件衣服的利润超过卖一台计算机的利润。

第四,如何迎接新技术的冲击。世界产业界正在研究即将迎来的新技术冲击。美国认为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将给世界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国希望通过这三个技术结合,把制造业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智能制造在新技术方面的发展。

视野的差异决定了高度和角度的不同。因此,中国工程院设立了一个重点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的总体战略、智能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智能城市建设典型、标准化战略、措施等八个方面。我们建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首先可以在城市基本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信息环境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四个领域深入研究并争取突破。为了有别于smartcity,我们建议中国的城市智能化建设可以叫Intelligentcity,可以简称为ICity,即智能城市。

城市要经得起百年考验

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讲,智能城市是什么样?

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可以看到上一代留给我们的城市已经基本拆完,这种建筑的短命意味着,或者是我们,或者是他们,必有一代人发生了错误。或者他们没造好,或者我们没有拆对,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局面。问题在于,30年以后,中国会不会重复这一痛心的局面?再进一步追问,我们能有几个城市经得起百年历史的考验?能够像伦敦、巴黎、芝加哥、布拉格、佛罗伦萨那样以300年历史名城的厚重底蕴和丰富的现代内涵进入22世纪?这是我们现在搞的城市化、智能城市的应有目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城市化,都在关注中国智能城市的走向。加拿大DanielBell(贝淡宁)教授在中国住了很多年,他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城市先经历了30年苏联式的现代化,后来又经过了30年美国式的现代化,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两种方式和趋势都很糟糕。他说,中国城市应该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以抗衡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倾向。这番话讲得很有道理,值得智能城市建设者三思。

智慧在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处理好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尊重历史,谋求长远,厚重而鲜活、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才更有个性和魅力,才配得上“智慧”两个字。

“大数据”不仅仅对市长有用

国外很多城市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再完成信息化,而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恰好面临“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交集,这将直接而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道路更复杂,但所产生的作用将更巨大,有三项基础性工作要做好:

第一,感知城市,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形成网络。比如说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感知道路90%,感知环境95%,实现智能电表98%。

第二,建设高水平的下一代互联网。中国工程院有一位外籍院士,去年专门从美国赶到杭州来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想办法让中国做到1G网速。”现在我们的家庭网速是2M或者4M,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互联网家庭带宽为100M,如果1G的宽带网进入每个家庭,我们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会大大加快,各种各样的应用将汹涌澎湃地开展起来,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用大数据。比宽带一点都不逊色的是大数据技术。我国要充分发展数据海和知识服务,因为城市的发展状态、发展方向、发展存在的问题,都要从海量数据当中获得;我们的政务信息、产业信息、民生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基建信息等,都应该被聚集起来,进行解剖、梳理和分析。大数据技术不仅对市长和管理部门有用、对每一个产业有用,同时对企业把握风险有用,而且对教育、卫生与科研也大有用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采访整理)

何谓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就是把基于感应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的城市发展类型。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5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1篇6

一、理念与背景

(一)基本概念

1.游客体验。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游客体验的本体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众多学者基于游客体验的不同侧面结合自身理解,形成了游客体验不同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是从管理W的视角探究智慧景区经济建设,故所谓游客体验,即游客的满意度,是通过游览旅游地形成的。因此,游客当为景区管理的首要信息源,其对景区的建议与评价,是重要的反馈信息,更是景区管理者进行相应智慧景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

2.智慧景区。“智慧景区”是“智慧地球”概念向“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延展并实践的背景下,结合数字化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对此学界现尚未形成统一的明确定义,但有关实践早已起步,各地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定义。综合各地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智慧景区“的内涵应包括: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两大块,指景区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内部各类资源、游客与工作人员行为进行全面、及时的感知以实现可视化管理;同时优化景区业务流程,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服务链,做到既实现景区资源保护,又满足游客体验需求,从而达成景区生态、社会和经济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背景综述

“体验经济”的兴起,促使全球旅游业向旅游体验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为智慧旅游发展热潮的兴起提供技术支持,加之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也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关于智慧景区的配套政策纷纷出,全国各地“智慧景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庐山景区的智慧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借鉴。2013年10月份,“智慧庐山”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表明庐山风景区正式开始打造智慧景区,但现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二、智慧旅游景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阻滞发展

近年来,很多景区都投入巨额资金安装了闸机,采取闸机验票的形式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游客通行速度。然而实际上有些景区的闸机逐渐沦为一种追随着潮流的摆设,手工验票仍被采用。以此可见,虽然相应电子设备已安装到位,但真正要让景区管理人员智慧化思想到位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慧景区建设并不是一个口号,更不应是一时的潮流,如何使智慧景区建设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先建设起来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差异化不明显削弱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各类新兴景点的兴起给传统老牌旅游景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新兴景点往往具有良好的市场定位,旅游产品也由原来的游山玩水、文化古城模式转变为一种更具娱乐性、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游乐模式,这些改变赢得了众多新一代游客的青睐。而老牌的景区则由于管理和发展模式的惯性,难以做出改进。庐山旅游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在表面稍显独特的背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吸引力。因此,产品的差异化是建设工作的基调。

(三)智慧化水平较低――拒绝表面工作

庐山景区的网站建设和相关智能移动端建设都基本具备,但APP页面设计过于简单粗糙,其下载量以及活跃度明显偏低,且智慧展示使用流畅性不佳、经常出现闪退现,APP建设流于形式,反映了庐山的智慧化营销推广方面有明显不足,大大减弱了游客对庐山的智慧化体验,也浪费了前期投入的研究开发资源。然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的旅游消费者更多的是从手机上获得相关资讯。所以笔者认为景区应该加强APP、公众号、微博等客户端的建设。

三、对策

(一)产品差异化――特别的“我”值得你的关注

1.开发特色自然景观。庐山是第四纪冰川的杰作,其中如冰川石、U形谷等造就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加之海拔的落差,庐山本身的景观及气候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庐山可抓住这个特点,宣传庐山的不同季节不同的特色景观,如冬季的雪、雾凇,高山茶园景观的建设,以及高山花田的建设,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在其相应的季节作出强力宣传,给游客一个二次游览的借口,引发持续的观览大潮。

2.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古有李白等众多诗人在此留下千古名句、近代又有革命根据地和一系列的精美建筑如美庐和其他前国家领导人的旧居别墅等,为庐山增添了除自然风景之外的吸引力。因此庐山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可以借用庐山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川。例如庐山可以借助其云雾、瀑布和感染了一代人的《庐山恋》作为主题来举办主题节日(云雾主题摄影,金婚、银婚、结婚摄影节等),也可以借助特有的故居等建筑文化举办建筑文化节,增加对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的吸引力。同时,为了释放更大的旅游需求,可以提供除学生票之外的情侣票,假日票等,吸引这类价格敏感群体前往。

3.发展无污染的绿色经济。在国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民追求绿色饮食绿色生活的大潮下,庐山却有着优美近乎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借此发展特色农场,作为游客旅游体验的一部分,拓展游客游玩体验项目。并且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可用于景区特产销售,增加盈利点。

(二)营销差异化――用特别的方法宣传特别的“你”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7

对此,中国城市建设和管理者们找到的“良方”就是提升城市的整体信息化程度,打造统一智能的城市管理系统。这也为寻觅新商机的IT巨头提供了丰盛的大餐。IBM、思科等企业都玩起了“智慧”、“智能”等高深的概念,并迅速在中国各地“攻城略地”。

当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如何打破信息瓶颈、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IBM和思科等IT厂商都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在IBM看来,中国短期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均围绕五大主题展开,即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竞争力的企业、和谐社会、能源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

在思科看来,城市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比如IT技术在能源利用、智能电网、水资源管理、公共卫生及教育以及安全领域的应用,将帮助城市在10年内提高30%的能效。

业内人士表示,IT巨头玩的这场“智力”游戏,无非是“炒新概念、卖老产品”,IBM卖服务器,思科卖网络产品。然而,这些并未阻止IT巨头们展开掠食行动。

“我们相信,思科与重庆市政府之间可复制的合作模式将在未来引领中国‘智能+互联城市’发展的方向。”9月11日,思科公司执行副总裁威兰珂在重庆市政府与思科合作备忘录签订仪式上慷慨陈词。

据了解,此备忘录签订后,双方将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通信产品制造、“智能+互联”城市试点示范、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及风险投资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而“智能互联城市”在重庆的落地,也是这一概念首度引入中国市场。成都、西安等中国西部城市已与思科接触,并计划近期引入思科的“智能互联城市”。

与此同时,IBM继年初提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后,近期其“智慧分析”相关服务部门将深入南京、合肥等中国中部地区。9月16日,IBM还在沈阳成立了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并筹划“智慧城市”在沈阳的落地。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8

一、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逻辑思维在教学中被重视,演绎推理过分偏重,形式论证过分强调。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的严重弊病,对非逻辑思维认识不足,忽视形象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忽视直觉思维的顿悟作用,忽视数学审美的桥梁纽带作用。甚至认为数学思维只有逻辑思维,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提高数学审美能力,要把纯演绎式的教材体系,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创造活动。揭示思维过程,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利用数学的“形”,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训练,用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猜想训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数学创造性教育的目标。

二、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就是传播数学语言,要把数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来研究,有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符号图示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应用题,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会用计算机语言计算。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造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起着促进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好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却没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更高的创造效应。

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要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但由于很多原因并未真正在我们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创造,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加强数学应用

当今世界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9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图书馆;RFID技术;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一、物联网概况

(一)物联网的概念、涵义。物联网在网络科技、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从一个外来概念演变成一个“中国制造”概念,覆盖了我国城市建设、功能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最早通过RFID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互联网和任何物品相联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讯,在此基础上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一种网络。美国于1999年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最早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直至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才正式确认了物联网概念。

(二)物联网的特点、功能

1、感应的全面化。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发达的高科技手段,如RFID、GPS、传感器等用于物体,对物体进行信息的感知、采集和分析,使联网的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搜寻到源地址、源信息,以通讯、联网的手段达到对每一物件形成可控制的目标。

2、传送的安全性。在物联网构筑中,RFID标签里储存着规范且具有传递性的信息,将物体信息编码接入信息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安全的信息获取或共享,将物品进行识别定位,然后传送到指定端口。

3、处理的智能化。现代的智能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利用云计算、模糊搜索与识别来进行海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基本上达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识别沟通,对不计其数的物品全面实施动态掌握,在决策和控制上完全智能化。

二、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

(一)在物联网网络中,RFID技术能够让物品主动现身、主动介绍自己,完成物品间的自动交流,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和模糊搜索信息互联共享。在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物联网对文献信息搜集获取准确、全面,针对用户进行的导航性模糊型搜索进而进一步跟进达到个性化需求,及时高效地满足用户。

(二)在国外,物联网在图书馆已有多年应用经验,我国于2006年在集美大学成功应用。在采用DILAS系统和RFID技术集成化系统后,文献信息在采编、流通、典藏和用户管理方面,开发了文献定位导航、架位标识和智能盘点车。2006年自助借还机的投入使用,让图书馆自动化服务模式得到了大范围延伸,目前地方社会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彻底打破传统闭架――半开放――开放服务模式,对图书馆采取大流通服务管理模式,RFID技术成为最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点

智慧图书馆是智能馆舍、物联网、数据海、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综合,它必须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它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馆建筑、设备、信息文献、关联用户彼此连接构成图书馆物联网,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能够相互感知,并且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管理控制平台。它有存储资源巨量化、互动实时化、资源共享无界化等特点。

四、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应用

当前,图书馆采用的专网专用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上属于初期阶段。今后物联网发展方向将把智能型向融合型、泛在型靠拢,构筑一个超强的RFID与WEB联合网络体系。

(一)规范文献的标识度。物联网RFID技术能够在海量文献里区别单一文献,并且对单一文献进行编码以供识别。在对单一文献进行筛选识别、跟踪访问、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可批量监测类似文献,做到多文献共进读取、单一文献识别,使个体文献的标识做到唯一性。在图书馆的应用上具有典藏精准、查找便捷、合理排架,数据即时备份又可支持多机器同时盘点,在无网络情况下也支持离线工作。

(二)全面、及时获取文献的动态信息。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内容庞大而又全面,包括用户群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及数据交换分析,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服务目的。当用户提出个性化需求时,任何一个装有RFID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文献信息的实时监控、即时获取,RFID技术的支持,使图书馆在采集信息时,精准、高效,能够吸引更多用户。

(三)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完成数据交换,对静态或移动的信息文献作出自动辨识,图书馆利用物联网自助借还文献的设备,实现用户的自助借阅与查询。RFID构筑中,将流通中的不同文献进行分层分级编码,对文献的静态与动态实时监控,在读写器扫描范围内,批量文献信息迅速传回数据库,分配清单与核对结果得到快速分级处理。

五、智慧服务

(一)图书馆模式在经历了传统型、数字型到如今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服务也相应上升到智慧服务。智慧服务的特征是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导,知识的创造为基础,服务对象定义为知识团队。

(二)智慧图书馆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智慧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智慧的程度制约了服务的效果;反过来,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工具都离不开智慧的支持。图书馆是信息的储备中心,它的属性就是为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用户通过图书馆搜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创造出新的知识文化,利用新的文化知识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是在创造与创新并生的情况下,形成增值的知识产品,并且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

(三)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智慧服务的成败取决于图书馆馆员的智慧。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术硬件,这由图书馆馆员来操控,图书馆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第一梯队,智慧馆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状态、多元化思维及创新能力在多方面促进智慧服务。

(四)智慧服务带来了创新思维,来源于欧洲的HumanLibrary模式,它采用真人借阅方式,在这种服务模式里,借出的不是书而是真人,他们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可以是知名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特长人才,用户可以与他们沟通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在国内,从2008年开始,各地图书馆陆续开展了HumanLibrary借阅活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借阅活动,更是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

六、结束语

在发展产业中国、智慧中国的今天,一个崭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互联网时代,“智慧中国”将把任何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物联网造就的智慧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图书馆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将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智慧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5.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10

关键词:工程设计,概念设计,创造性思维,创新

1工程领域中的概念设计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微电子、信息、新材料及集成技术的进展,使产品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已成为工程产品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设计开发过程、制造过程、营销和售后服务过程,并改变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先进工艺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现代工程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技术手段和社会化制造体系。这些变化都深刻地影响着工程设计的发展。

工程设计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工程设计的费用往往只占最终产品成本的一小部分(8~15%),然而它对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却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并往往决定70~80%的制造成本和营销服务成本。所以说工程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最重要的支柱,是工业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龙头。工程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各种模型,并不断进行综合和分析的过程,即反复地创造模型和评价模型的过程。工程设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值计算型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分析、绘图、编写说明书和填写各种表格;另一类是符号推理性的工作,主要是方案设计工作。在设计方法学中,前者称之为细节设计,后者称之为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把主设计师根据产品功能的需求而萌发出来的原始构思和冲动形成产品的主体框架,及它应包括的各主要模块和组件,以完成整体布局和外型初步设计。然后进行评估和优化,确定整体设计方案。再由各责任设计师把总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落实到具体设计中去,实现细节设计。可见概念设计是个创造性过程,它要求设计者能综合运用许多学科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而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再经过反复思考、推理和决策,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满足用户要求的设计方案来。

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设计、构思的原始冲动是三维概念,最终设计实施之结果即产品也是三维形体。可是多年来以二维绘图为基础的产品设计、制造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创新的桎枯。

三维建模技术的崛起以及虚拟制造技术的出现为概念设计和创新提供了一种极好的工作平台,设计师们可以直接从三维概念和构思入手,进行概念设计,形成产品的初步框架,然后进一步通过工程分析、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手段来分析和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未来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这种设计方法尤其能充分发挥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不必拘泥于平面图纸的限制和束缚,而把主要精力聚焦于创造性的劳动——创新。

2概念设计与创造性思维和技术创新

2.1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

要设计就要有创新,而创新正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设计人员要打破习惯性思维,变换角度,开阔视野,才能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有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形式。在工程设计的概念设计中,要努力发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注意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准确把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巧妙结合,善于捕捉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闪光和亮点”,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产品。

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用常规、传统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至少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不存在的、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这就是它的独创性。独创性要求人们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敢于向传统的陈规旧习挑战,敢于否定自己思想上的“框框”,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2)连动性:创造性思维又是一种连动思维,它引导人们由已知探索未知,开拓思路。连动思维表现为纵向、横向和逆向连动。纵向连动针对某现象或问题进行纵深思考,探询其本质而得到新的启发。横向连动则通过某一现象联想到特点与它相似或相关的事物,从而得到该现象的新应用。逆向连动则是针对现象、问题或解法,分析其相反的方面,从顺推到逆推,从另一角度探索新的途径。

(3)多向性:创造性思维要求向多个方向发展,寻求新的思路。可以从一点向多个方向扩散;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解决。

(4)善于想象: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者善于想象,善于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新的形象,善于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善于想象,才有可能跳出现有事实的圈子,才有可能创新。

(5)突变性: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是在创造性思维中出现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往往表现为思维逻辑的中断,出现思想的飞跃,突然闪现出一种新设想、新观念,使对问题的思考突破原有的框架,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2.2概念设计呼唤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概念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概念设计中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要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发现某种新事物、提出某种新思想,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现有的产品不能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而激发出的新颖构思和创见。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和灵感的迸发,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不拘一格,不局限也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模式,以下诸多方面都是孕育技术创新的土壤:

(1)多项现有技术的有机结合或综合运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总结和应用常常带来重大的科技突破;

(3)突发奇想但经过科学论证或实验证明所产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4)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的合理嫁接;

(5)产品功能上的兼收并蓄和去粗取精;

(6)学科间的交叉、交融和借鉴;

(7)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有机结合及应用;

(8)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由此可以进一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法:

l智力激励法:又称集智法、智暴法。即通过集会让设计人员用口头或书面交流的方法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进行集智或激智,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

l提问追溯法:根据研究对象系统地列出有关问题,逐个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创造性发明的设想,或是针对新开发产品的希望点(或缺点),逐点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l联想类推法:通过相似、相近、对比几种联想的交叉使用以及在比较之中找出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案;

l反向探求法:采用背离惯常的思考方法,通过逆向思维、转换构思,从功能反转、结构反转、因果反转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l系统搜索法:从一个初始状态开始,分析影响系统的各个参量,逐步向前搜索,或采用孤立因素、更换参数等方法获取系统的多种解法并求得最优解;

l组(综)合创新法:将现有的技术或产品通过功能原理、构造方法的组合变化,或者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关联的不同知识要素结合起来,摄取各种产品的长处使之综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技术思想或新产品;

l知识链接法: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和复杂的作用过程和知识流,它包括知识的产生、开发、转移和应用,这四个阶段构成一条“知识供应链”并按照下述原则进行管理:把技术创新过程作为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只有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伙伴捆绑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些伙伴都应明确什么知识内容才能满足用户最大需求,知识转移的特征和形式是什么,最终用户是谁,他们何时需要使用这些知识?涉及创新的所有信息流和通信流对全体伙伴都是开放的,在每个知识供应者和知识使用者之间建立信息反馈,使信息交换更为有效,知识供应链中每一个伙伴能够感受到整个系统和他们自己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认识到自己是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该方法适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3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概念设计技术创新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若干种含有技术创新的产品概念设计范例:

(1)采用先进的控制、驱动和定位系统,由局部小画面组成整体大画面的可变画面巨型灯箱广告机的设计;

(2)时速超过运七飞机的高速铁路机车车身外型设计,既要满足空气动力学性能,又要有美观的外型,三维CAD建模技术和NURBS曲线面理论的应用;

(3)适应于多弯道和小半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摆式列车车身及减振转向架的设计;

(4)反求工程已广泛应用于一些具有复杂曲面的实物模型(如模具)的三维数据重构,不妨借鉴用来对生物医学图象进行数字图象处理,为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逼真的三维模型和实体模型;

(5)基于电动机——发电机可逆原理的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把(下坡时)车轮转动的动能所转化成的电能再回充给蓄电池,从而增加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一次充电使用的续行距离;

(6)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的扩展,用于东风4(11)型内燃机车发动机端面多轴孔加工的自动换箱多轴箱设计;

(7)把列车检修工人的丰富经验升华为专家系统——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式检振锤的设计;

(8)虚拟轴机床(并联机床)的概念设计。

这里以铁路机车车身设计为例,对概念设计及创新的过程加以说明。

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已通过论证并计划在下世纪初建设第一条(京沪)高速铁路。

当我们看到法国TGV(TraindelaGrandeVitesse)实验车速达到515.25公里/小时时,我们知道这已经超过了我国“运八”飞机的时速,设计师的头脑中自然应该产生这样的概念:时速300公里的铁路机车车头的外型也应该像飞机那样具有流线型和光顺性,才会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光顺”一词的几何意义是所构造的曲线、曲面应具有C2连续,且无奇点。从通俗的概念来理解,即为“光滑顺眼”之意。

由这些概念和构思出发,我们可以由整体构思和概念设计逐步进入流线型机车车身的细节设计环节。

铁路工业和汽车工业对车身外型设计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都有着一致和迫切的要求。归纳起来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l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减少在高速运行时的摩擦阻力。

l具有良好的结构布局及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l具有美学曲面的质感和动感,以美化生活和环境。

l尽可能短的设计和制造周期,以尽快地占领市场。

显然满足上述诸要求的车身外型曲面是相当复杂的,非一般常规曲面(如柱面、球面、锥面、环面等)所能表达。再者,若按常规设计、制造方法和过程来完成如此高要求的设计外型,则上述第四项要求更是高不可攀。只有积极谋求技术进步,大力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才是解决车身外型改型频繁、不断创新且满足上述各种要求的关键所在。

近十年来,CAD业界涌现出一批象EDS的UG、PTC的Pro-Engineer、MATRA的EUCLID、IBM的CATIA等等一系列优秀的CAD/CAM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开发工具和环境。它们的三维实体建模、参数建模及复合(Hybrid)建模技术,实体与曲面相结合的造型方法,以及自由形式特征建模(FreeFormFeatureModeling)技术为我们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这里具体地介绍如何使用UG的FreeFormFeature等功能,来实现车身外型的概念设计到细节设计。

UG的FreeFormFeatureModeling模块把实体建模和表面建模技术集成为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建模工具组,它支持复杂自由曲面的造型设计。它的复合建模技术,自由型面特征建模,可视化编辑,多组件装配,二维视图自动生成,尤其是伴随最新UGV14.0版本推出的全新概念设计WAVE(What-ifAlternativeValueEngineering)可使不同部门的工程师在设计的早期阶段,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同时针对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通过将设计意图组织到一个“控件结构”中去,使工程师十分有效地控制设计变更,而且所发生的变更会自动地传递到上级设计中去。

这里以创建流线型机车车身外型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前节所述模线的来源,本例参考法国TGV和德国ACE机车外型模板,并加以个性化修改。所选定的23条模型基线见于图1。

外形模型基线向等值半径线云图

以这一组模线为基础,采用UG的FreeFormFeature/ThroughCurve来创建曲面;采用Info/Analysis/FaceCurvature功能来观察和分析该曲面的光顺性,图2即为车身外型曲面及顶面法向半径等值线云图。

在构造模线的原始数据中可能有“瑕点”,或者仅凭“感觉”进行判断,创建的曲面不一定能完全满足C2连续的条件和光顺性的要求,可以通过光顺处理予以满足。图3是对其中一条模线进行光顺处理的过程。值得重视的是:获得一组光顺的模线是生成光顺曲面的必要条件。

采用光顺后的模线重新构造车身外型曲面。采用UG/Photo功能并指定材质,可进行着色、光照、渲染,以得到更为逼真的三维造型图。见图4。

图4机车车身三维造型图5机车车身二维投影图

(5)对机车车身裙部和头部下端,可采用Feature/Curve/Mesh功能分片进行创建。这里充分体现出UG软件对角域曲面的三维造型能力。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1篇11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发展改进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概念设计体现的关键就是先进设计思想的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一个建筑工程师的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于建筑空间中整体概念的把握来实现总体的结构方案的设计,还可以有意识的进行结构与结构、构件与结构的整体关系的处理。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更符合设计者的意图,符合时展的特点和要求,与现代建筑的设计方式相吻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

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来说,优秀的概念设计一定是先进的、有效的设计。一般来说,优秀的结构设计师的结构概念是与他们的阅历以及实践有着很大联系的,经验丰富的结构审计师所参与的结构设计实践肯定也是非常多的,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结构概念,所以他们所设计出的结果也是具有规范和创新性的。一个建筑工程师的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于建筑空间中整体概念的把握来实现总体的结构方案的设计,还可以有意识的进行结构与结构、构件与结构的整体关系的处理。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使得很多的结构工程师对于传统的结构设计越来越依赖,很死板的根据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手册以及相关的规范来进行设计,甚至拒绝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由于现行的结构设计的理论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所以我们更加要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时,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是内力计算的主要基础,而对于截面的设计,则是以塑性理论极限的设计方法为基础的,所以就这一点两者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就使结构实际能够承受的压力状态与计算出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计算理论的缺陷,还有就是对于一些结构设计存在的无法大量计算的情况,都是需要概念的设计来进行满足的。而且由于计算机所得出的数据过于精确,使得一些结构的设计人员会产生误解。所以对于结构设计师来说,要想真正有效地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概念设计的培养。

二、对现代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想法

(一)建筑设计的智能化

智能的建筑设计就是把建筑的艺术与环境监控技术、智能保安、多媒体的现代通信,智能的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对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将建筑与信息资源以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进行优化组合,使投资更加合理,更加适合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建筑的空间更加灵活、便利、舒适、高效。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作和居住的条件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的建筑正好符合这一发展的趋势。智能型的建筑中,人们的办公条件以及通讯手段可以实现现代化,可以自动的对照度、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可以对自然界中的大气、光、热和冷进行充分利用,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自动调节,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使人们生存的环境更具人性。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电视会议、声音邮件、电子邮件、可视电话以及国际间的直播电话等手段来获取全球性的信息和情报,在世界各地进行空前高速的商贸活动。

我国的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在近几年来提高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使一些中小型的智能化的建筑在使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设计的造价也比国外同等系统的低,通过对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智能化的建筑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二)对建筑的节能措施进行改进

要提高建筑节能的意识,应该进一步加快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法规的建立,应该鼓励地方的各级政府出台适合本土建设和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并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还要做好节能建筑的节能改造,尽快实现收益。还要做好相关的技能培训以及技术的储备工作,由相关的主管部门对于成熟的节能技术带头进行整编,对于相关的从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把节能的状况作为工程评比的重要标准。为了使建筑节能的效果得到很好保证,还要建立起相应的节能规范检测机构,使节能建筑施工的主要工序更加规范。

要对节能监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要是建筑节能监管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应该对建筑项目从认证、审批、规划设计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于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审查也要进一步加强,应该对一些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项目在源头上杜绝,对于建筑节能验收的过程也应该进一步强化,对于一些没有经过验收或者没有达到标准的项目不能办理相应的竣工手续,应该对建筑节能建设在全过程、全方位上进行动态地监督,制定出监理程序以及对建筑进行节能审查的工作重点,要按照法律严格执行。

三、向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建筑舒适程度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在发展房地产的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一些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也不健全,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破坏,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口号。下面介绍一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内容:

(一)建造特点:绿色建筑在建造的地理环境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土壤中不能包含有度的以及有害的物质,地下的温度比较适宜,地下水也比较纯净,地磁的环境适中,在建造的时候应该用天然的原料,对材料要经过严格地检验和处理,应该要确保对人体没有危害。

(二)生活的环境要舒适健康:建筑物的内部不能包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就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上的。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湿度和温度适当,居住者身体健康,感觉舒适。

(三)充分回归自然:在绿色建筑中,在外部应该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合,要动静互补、和谐一致,对自然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节约资源和能源: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应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处置和使用,应该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量,使资源可以再生利用,对水资源要节约利用,同时也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应该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在建筑围护以及采暖空调上都尽量采用节能的结构,对于风冷系统应该运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进行设置,使建筑物可以在夏季充分利用有利的主导风向。建筑物应该采用与当地的实际气候相吻合总体布局和平面形式。

结语:

环保节能是建筑设计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应该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健康地发展,实现建筑、自然和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伟佳,张胜楠.浅析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

[2]王小安,常儇宇.保温节能体系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3(03)

[3]戴叶子.基于思维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3(08)

[4]李国兴.浅谈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

智能建造的概念范文篇12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认识范例(12篇)

    - 阅0

    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名老中医;师承方式;中医药教育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266-03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政策的不断推出,全国中.....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例(12篇)

    - 阅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教育;大学生;农村留守经历一、有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一)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幼年和童年时期是.....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