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优质肉鸡;生产技术;推广;效益

优质肉鸡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有的肉鸡类型,以地方鸡血缘为主,经多途径选育而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优质肉鸡的消费量已开始明显增加,每年以15%~20%的比例增长。为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调整肉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肉鸡生产势在必行[1]。滕州市素有养殖优质肉鸡的传统,养殖场(户)基本掌握一定的饲养管理技术经验,为优质肉鸡生产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优质肉鸡生产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滕州市作为农业大市,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市畜牧龙头企业盈泰集团的辐射带动下,全市肉鸡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从事肉鸡养殖农民3000多户,年出栏肉鸡5000万只。但近年来,随着大型肉鸡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加之国际市场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饲养和加工效益下滑。而优质肉鸡因其具有肉质细嫩多汁、风味浓香等优点,更加符合人们生活质量需求和消费习惯,市场效益逐年看好,农民养殖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滕州市优质肉鸡生产受农民传统养殖意识影响,标准化养殖体系、科学的防疫体系等现代饲养综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缓慢,阻碍了优质肉鸡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依然存在小群体、高密度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疫病多发、饲养水平低下和用药不规范等不利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肉鸡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广泛推广优质肉鸡科学养殖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快实施质量可追溯管理,才能保证优质肉鸡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这对于保护优质肉鸡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质肉鸡生产主要推广内容

2.1优良品种推广

通过滕州市的畜禽良种推广站从符合国家动物防疫标准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购进871优质土杂肉鸡苗,向社会进行推广。

2.2优质肉鸡科学饲养技术推广

2.2.1规范饲养条件。按照优质肉鸡标准化生产条件要求,合理规划养殖小区,科学指导建造鸡舍,积极推行自动供水、自动供料、微电脑控温排风等高科技生产设施设备的应用,使优质肉鸡养殖场达到布局科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生产设施先进等标准化条件。

2.2.2推行标准化饲养技术。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DB37/T301-2002),加强肉鸡生产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控制。推行“全进全出”封闭饲养方式,提供“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应苗鸡、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兽药、统一饲料、统一收购成鸡,规范肉鸡育雏和育肥期饲养管理操作,严格落实环境、用具消毒制度,推行自动供水、自动供料、机械通风控光等综合技术,使肉鸡生产达到技术规程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科学化。

2.2.3实施程序化免疫。根据肉鸡免疫程序,结合滕州市畜禽流行病学特点,科学实施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等程序化免疫。随时开展疫病监测,掌握抗体水平,及时改进免疫程序,保持高水平的免疫保护,保证肉鸡养殖健康。

2.2.4科学规范用药。制定科学的给药方案,建立药物使用档案,严格肉鸡养殖预防和治疗给药,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兽药和非食用药物添加剂,执行休药期制度,确保肉鸡产品的质量安全[2]。

2.3建立健全优质肉鸡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2.3.1建立优质肉鸡饲养档案。由各镇街畜牧兽医站负责对辖区内优质肉鸡饲养场建立饲养档案,落实村级防疫员跟踪开展饲养动态化管理,全面掌握优质肉鸡饲养、出栏状况。

2.3.2全面落实优质肉鸡饲养监管制度。认真按照《山东省官方兽医监管管理办法》要求,充分发挥畜牧局官方兽医和镇街监管兽医作用,对全市优质肉鸡饲养场全面实施饲养全过程监管,规范肉鸡免疫、用药、消毒、病死无害化处理程序,定期开展巡回指导监督,详细建立饲养监管记录。

2.3.3加强疫病、药残监测。执行农业部和省、市动物疫情和兽药残留监测计划,由滕州市动物疫情测报站对饲养优质肉鸡开展禽流感、新城疫以及氯霉素、呋喃唑酮等疫病和违禁药物的抽样检测,发现重大疫情或饲喂国家规定违禁药物,按照国家规定程序上报处理,确保优质肉鸡产品的质量安全。

2.3.4严格产地、屠宰检疫。官方兽医根据优质肉鸡平常监管情况和出栏前临床健康情况实施产地检疫,对检疫合格的规范出具检疫证明,准予离开饲养地,并详细建立优质肉鸡产地、销售去向等有关信息[3];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加强优质肉鸡屠宰检疫,并分别记录有关资料,一旦发现染疫或药物残留超标现象,根据相关记录及时开展追踪溯源。

2.4开展示范推广培训

全市各镇街设立优质肉鸡规模化养殖示范点,实施优质肉鸡生产技术示范生产,扩大该项目技术推广成效。同时建立畜牧系统、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多元化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组织全市优质肉鸡饲养户每季度开展1次专项技术培训活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全价饲料应用等优质肉鸡生产技术,全面提高优质肉鸡养殖水平。

3优质肉鸡推广的预期效益

3.1经济效益

通过推广,使全市优质肉鸡饲养规模达到3000万只,实现优质肉鸡年产值5亿元,每只肉鸡增加效益1.5元,增加经济效益4500万元。

3.2社会效益

优质肉鸡生产的健康发展可为全市3000多户农民提供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肉鸡产品货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可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

3.3生态效益

对优质肉鸡生产实行科学管理,改善养殖条件,提高肉鸡抗病力,从而降低疫病发生率和兽药使用量,促进畜牧业的生态良性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改善土质,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利于环境保护[4]。同时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维护人体健康意义巨大。

4参考文献

[1]陈合强.饲养肉种鸡的几个原则[J].中国家禽,2008(7):51.

[2]李连任.现代肉鸡养殖需要转变几个观念[J].湖南饲料,2010(1):46-48.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2

20*年以来,在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的领导下,我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以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优势品种为重点,全面加快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至20*年底,全市申报产地认证养殖基地40个(其中瘦肉型猪养殖基地30个,肉鸡养殖基地1个,肉鸭养殖基地1个,鳖类养殖基地2个,白鸽养殖基地3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乌鳢养殖基地1个,草鱼、鲤鱼养殖基地1个),申报产品认证30项。全市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165万头,无公害肉牛养殖2万头,无公害肉鸡养殖1235万羽,无公害肉鸽养殖295万羽;无公害水产品放养面积11.10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量4.95万吨,有效地保障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我市养殖业健康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水产畜牧部门把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首要任务

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领导,20*年全市水产畜牧工作会议后,市委副市长宾能松亲自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水产畜牧局局长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措施,并成立了全市无公害养殖产品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我局成立了“贵港市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办公室”,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20*年-20*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资金达560多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有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市各级水产畜牧部门把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工作作为己任,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不管是否属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有无项目经费,都要求全面抓好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抓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如港北、覃塘两个区非项目区,两年共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示范基地32个,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个,产品认定6项。二是市水产畜牧局无公害产品领导小组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县市区、各养殖基地、养殖大户指导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把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要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早部署、早行动,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每年春节过后3月份,我市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无公害标准化工作,制订各项措施,确定重点无公害建设基地。如20*年5月份,我市便组织申报无公害养殖地6个,至12月底,全年共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31个,产品认证27项,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二、以优势养殖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

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是我市优势养殖产品,在我市养殖业中占了81.50%的比重,优势产品养殖20*年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47.30元,优势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市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与发展优势产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提升我市优势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年,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瘦肉型猪养殖基地86个,养殖小区47个,申报产地认定30个,推广无公害瘦肉型猪养殖16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率的52.82%,项目县(市、区)占生猪出栏率的63.2%,。桂平通过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使黄沙鳖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占全市养殖量的93.5%。白鸽养殖我市居全区首位,港南区是我市养殖白鸽最多的县(区),通过两年时间推广,无公害白鸽养殖占港南区白鸽养殖的96.5%,占全市白鸽养殖的91.3%。通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力地促进我市优势产品养殖的发展,优势产品养殖占全市养殖业的比重也提高到87.60%,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确保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养殖企业对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20*年至20*年,我市组织了65个养殖单位到自治区参加无公害培训班学习。我局20*年内编制了2500多份技术标准资料和法律法规文件摘要,分发到各有关养殖单位;组织举办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请自治区等有关专家讲授有关养殖业无公害产品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无公害养殖业生产技术标准等。同时,与各县市区水产畜牧局一起组织工作组,深入养各殖企业、乡镇、村屯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知识讲座167期,讲授、宣传无公害生产的内容、意义和生产技术规范,受训人数达12000人次,使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了解并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和培训,营造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良好氛围,全市绝大多数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都主动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了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源头监管,净化养殖业投入品市场

为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源头上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我局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兽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并配合上级部门定期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和猪尿样,严历打击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违禁药物的非法行为。20*年我市先后对85多个饲料店、兽药经营店、167个猪场进行抽检,共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猪尿样1500份。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投入品市场,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广大养殖户逐步形成了使用高效、低残留的优质安全养殖投入品的良好习惯,所申报的养殖基地没有检出使用违禁药品的现象。

五、强化无公害基地薄弱环节,完善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

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往往是无公害养殖基地、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在无公害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是无公害基地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市充分利用水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有利条件,为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并定期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伪狂犬、细小病毒、鸡瘟、鱼常见病等进行疫病监测,确保养殖安全。二是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做好或完善档案记录制度,并使之形成制度化,保证无公害标准化养殖质量有可追溯性。

六、继续做好已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的监督,确保无公害水产畜禽产品质量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化;水产养殖;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优势日益凸显,但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过于单一,养殖过程多依赖人工控制,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养殖的密度过高、水质污染严重、多鱼病现象,造成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较为低下。因此,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亟待改造升级,物联网技术赋能渔业智慧化的养殖模式渐渐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共识,利用传感器、通信等技术与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增强水产养殖业基础,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下实现传统手工养殖的升级转型,对水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持续带动和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水平,造福于渔民和环境。

1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

1.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网络,作为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持。就当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方面的应用来看,物联网定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传感设备和技术,如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NB-IOT技术、WiFi技术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对不同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等活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再连接互联网,形成的一个庞大网络,达到万物互相连接、互相通信的目的。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现代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生产、运输的智能化管控,促进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发展中的应用

2.1在水产养殖环境方面的应用

渔类生长对养殖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生长环境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渔业养殖,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水产养殖环境、养殖区域、生物生长情况等。通过对养殖环境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和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进而实现对水体环境、空气质量、渔类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养殖环境,主要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其中包括养殖环境的干湿度、温度、大气压力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对采集数据的获取、处理、加工,为渔业生产制定智慧化的养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对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控、预警,精准控制水温、水压、PH值、溶氧盐度等水质指标,如果发现超过安全养殖的阈值,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实现智慧安全养殖。第三,对养殖生物生长情况的健康监测,现如今水产养殖的密度过高,在养殖的过程中鱼病现象频发,直接导致养殖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建立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远程监控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对渔类生长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安排饲料投放量和喂养次数,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制定出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实现渔类的健康生长。

2.2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方面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早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早在2006年,我国就建立了“农业部种植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此后又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现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水产品的溯源中,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也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信息植入到生物体中,建立生产数据库,实时存储生物生长过程中相应节点的溯源信息,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四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水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精细化、数字化,让消费者放心吃鱼。

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问题

3.1水产养殖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水产养殖业大部分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及养殖人员的养殖理念较为陈旧,依旧习惯延用传统手工养殖方式,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改变现状。首先,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养殖人员大多凭借多年的自身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人员缺少定期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其次,大部分的养殖基地,养殖环境的基础设施薄弱,水产养殖环境复杂,网络通信条件比较差,电力供给不足,难以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的物理条件。

3.2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的融合度不够

我国2011年在江苏省建立了第一个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构建了对水产养殖区域预测、预警、控制和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时间较短,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加强,应用还不成熟,而一种新兴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改进,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精准地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水产养殖中融合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在技术指标和实际应用效果反馈方面缺少参考案例。只有部分养殖企业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未能较好地解决。缺少对“物联网+”现代渔业的统筹规划,物联网技术还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大部分企业和养殖人员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于片面性、局限性的认识阶段,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有效融合。

3.3物联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水产养殖物联网模式是现代渔业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物联网在现代渔业上的发展需要一批熟悉水产养殖与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大部分养殖户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思想陈旧,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渔业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缺少水产养殖信息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使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方法都无法合理应用到水产业生产中;第二,缺少水产养殖业大数据信息分析人才,难以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导致水产品滞销。

4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对策

4.1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

一是加强养殖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水产养殖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联合当地高校,定期给养殖户们举办新兴科技和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讲座或开展物联网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建立统一的渔业生产交流平台,养殖人员利用平台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和经验,促进养殖户们对新兴的水产养殖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二是鼓励养殖户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许多养殖户们在生物养殖过程中加入了物联网技术之后,都很担心各类传感器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否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都不敢轻易花钱购买相关数字装备投入到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应用新技术养殖户的资金扶持,鼓励各养殖户们勇于尝试在养殖过程中装配数字机械设备,同时为养殖户聘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专家给予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

4.2创新物联网技术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

一是建立统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重点制订水产养殖物联网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结合深海抗风浪网箱、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疫病苗种场建设等领域制订智慧渔业标准框架,统一信息传感装备、无线传感技术和水产养殖大数据等参数标准和协议,实现物联网产业链条和水产养殖产业链条的有效融合。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根据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在建立水产养殖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框架下,以推动水产养殖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和提供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在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分别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研发实验项目,按照水产养殖业养殖模式,结合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数字化设备和管理软件等利于现代渔业发展的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化物联网技术分类开发,产品化养殖管理模式研究,加大养殖水域环境感知、设备精准控制、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渔业生产智慧化水平。三是社会服务。鼓励物联网企业与水产养殖生产经营者之间合作,在遵循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共同研发水产养殖智慧化技术,建立远程监测、预警、控制和诊断等水产养殖的信息处理模型和管理软件,整合完善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链条化水产养殖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为灾害预警、水质监测、疫病防控等提供智能的服务。四是发展现代渔业。水产养殖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渔业自然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充分凸显物联网服务生产、服务市场、服务渔民和服务社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校联企业”、“基地联市场”等多种联结机制,建立技术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和工贸农一体化的综合性水产养殖企业,大力发展工程化水产养殖业,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实施养殖基地规格化改造工程,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4.3加强物联网与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的一大关键是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第一,鼓励知识水平较高的水产养殖从业者返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丰富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物联网下的水产养殖方式、管理方法和生产及营销模式,通过水产养殖业新人的带头发展,让水产养殖生产者看到实际收益,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致富,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水平;第二,结合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海洋类的院校,挖掘“物联网”人才,吸纳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渔业的智慧化发展中去;第三,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拓宽养殖者的学习渠道,搭建信息课程平台,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或其他信息网课,鼓励养殖者使用新技术进行养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户从业者的整体专业水平。

5结语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

一、农村后院养殖模式淡出,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是规范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必然选择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91.2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60.38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66.19%。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态环保的要求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3.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4.推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二、按现代规模养殖要求,创新技术,不断更新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内涵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2.结合发展与环保的要求,科学处理粪污、废弃物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3.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4.结合生猪生理规律与减少劳动力强度要求,推广现代养殖设施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5.结合动物生产与人类健康的要求,推行科学防疫技术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6.健全制度经常监管,做到管理标准化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部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1.结合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3.利用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方面畜牧、动防体系要指导各规模养殖户科学规划,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应用好标准化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指导辉华牧业、鹏辉牧业、芙蓉牧业等龙头企业作好示范引领,完善售后服务,辐射带动一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同时要引进唐人神、大北农等高水平产业龙头企业与我县养殖户合作,通过企业服务网络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小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5

一、畜禽养殖发展重点

根据全区发展布局和资源分布,突出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特色,重点构建防疫检疫体系,支持生态养殖和特色养殖,创建都市观光畜牧业,初步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

(一)主要任务

1、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围绕都市农业和中心城区的消费需求,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加大对畜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干撒菌自然养猪法养殖、林下养殖模式和都市生态特色养殖。

2、标准化生态饲养。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3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良种繁育。加强优良种畜禽品种的引进,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构建猪、牛配套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种水平。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评估认证。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5、畜产品质量监测。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网络可控化;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提升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报检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支持已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6、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生物高新技术和新型兽药、饲料等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生态饲养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等。

7、畜产品市场信息。支持畜禽合作社建设和畜禽产品配送交易市场建设,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积极组织产销对接会、产品订货会,逐步增加对北京、上海等地区畜禽及其产品供应量,不断扩大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

(二)四大特色化项目

1、奶业项目。依托得益乳业、康智多公司,改扩建存栏3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奶牛饲养场(区)3处。

2、林下养殖产业化项目。全区林下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放养畜禽数量达到10万头(只)。充分依托林坡地、农家乐饭店、荒山承包地、山区景区等大力发展林下放养土杂鸡和特禽,建设存养5000只以上土杂鸡或百头以上生猪规模化林下核心养殖基地3处,进行集中连片林下放养。通过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等方式,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创建无公害品牌,使无公害畜禽产品直接进入超市。

3、生态养殖示范工程。以鑫牧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建设10个自然法生态养猪标准化养殖场,实现年出栏自然法养猪方式的生猪1万头,依托轩睿食品加工厂和盛乡源肉类市场,形成无公害生猪饲养、加工、销售联合体。

4、都市观光生态畜牧业。规划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形成环保养殖、无公害种植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特色养殖园区,构建以玉黛湖、吉田园和中埠黑铁山佳海工贸特禽养殖公司为基地的都市畜牧业特色园区,将畜禽产仔、饲养、防疫、屠宰(挤奶)、加工(包括烹饪、腌烤)到制成品等一系列过程展现出来,展示畜牧生产过程,吸引游客观赏休闲体验,丰富发展畜牧文化内涵,形成观光、科普教育、生态养殖为一体都市观光畜牧业。

二、政策扶持措施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重点支持“七大任务”和“四大特色化项目”建设,逐步加大对自然法养殖、良种良法推广、都市生态特色园区和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等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保险制度,增加畜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区财政对于技术先进具有带动示范能力,实施自然法生态养殖的企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改扩建项目的给予补贴或奖励。对于发展特色畜牧业为居民提供无公害畜禽产品,并形成规模的园区、畜产品加工企业或合作组织给予奖励;对于获得市级、省级、部级畜产品名优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二)因地制宜设置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

1、禁止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2、控制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2)高密度饲养区;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3、适合养殖区的要求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乡规划,鼓励畜禽养殖者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地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禁止利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养殖,养殖小区(场)选址时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3)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

(4)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500米以上;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4、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2)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4)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区畜禽养殖“三区”的设立范围

1、禁止养殖区:城市近郊和城镇聚集区,滨博高速路以东、济青高速以南、湖南路以西、南田路以北设为禁养区,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对于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搬迁,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补偿标准按照《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26号令)第二十条规定;

2、控制养殖区:炒米山水库及引太干渠来水方向1公里范围。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

3、适合养殖区:中埠黑铁山周边的荒坡和一般农田(范围:郭家、大寨、边辛、小王、大王、孟家等村)适合规模化生态养猪项目、标准化鸡场建设和以黑凤鸡、肉食鸽等品种的特色养殖加工基地;杏园办事处官庄周边的荒山和一般农田,适合规划养殖小区集中附近养殖户,腾出土地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区提供环境保证,需规划500亩养殖小区;沣水镇炒米、东高、大高、高炳、梁鲁、张炳、四角方等的山坡地带和一般农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建立防疫设施齐全的养殖小区,以消化秸秆和生态养殖项目为主,实现种、养循环和林地养殖模式,为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调整土地1000亩。在适合养殖区,要按照《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定建设,科学的规划符合我区产业发展的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安排以生态环保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为主体。坚持种养结合,走农牧循环、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线,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合理规划区域载畜量,对适养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政府将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

养殖区的建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畜禽养殖场(小区)选址要符合城乡规划,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1000米以上;建设符合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特色养殖,可参照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关于印发<市都市农业园区设施农用地审核程序(试行)>的通知》农字〔〕41号,进行土地手续的审核。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有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并运转正常,同时功能区建设明显分开;三是同一畜禽养殖场(小区)内不得饲养两种(包括两种)以上的畜禽。

四、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扶持措施

(一)努力实现监管与扶持两兼顾。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好养殖场监管与扶持工作,实行养殖备案制度,对登记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主动搞好监督检查,确保养殖环节操作规范。经过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诚信度高、自律性强的,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扶持;已扶持的规模场,不主动备案和接受监管,实行“黑名单”制,今后将不安排扶持项目,切实落实监管扶持两促进,达到监管有效的目的。

(二)建立畜禽规模养殖监管扶持协调机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会同发改、财政、土地、科技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监管、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资金、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对于财政奖励资金建立使用和监管制度,确保奖励政策的合理,资金使用规范,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6

(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

认真贯彻《*市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完善制度,建立起科学、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我区成为全市率先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区县。

建立健全了兽医管理机构——*区畜牧水产局加挂*区兽医局牌子;成立了动物卫生执法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所;建立了动物疫病技术支撑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确定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完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和上岗工作。采取竞争上岗、委任、聘任相结合的方式,12名同志走上科级岗位。制定了《*区畜牧水产局(兽医局)公益性与经营服务性工作岗位设置工作方案》,基层兽医站公益性和经营性岗位实现了有效分离。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工作实施办法》,11位同志签订了离岗协议。对畜牧兽医部门重新进行岗位设置,重点解决混岗问题,共调整涉及人员38名。7月29日,市、区有关领导参加了我局加挂兽医局牌子的揭牌仪式,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傅润亭、区委副书记区长尚德来为*区兽医局揭牌。

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我区兽医管理、执法和技术支撑机构基本建立,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建立健全,为做好我区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30日,*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会在我区召开,市领导对我区的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定目标顺利实现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市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会议精神,周密部署我区防控工作,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1、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是重新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修订了《*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防控经费73万元。二是实施强制免疫。在实行程序免疫的基础上,各乡镇街与畜牧兽医站密切配合,逐村、逐户对散养动物进行春、夏、秋三次集中免疫,免疫密度均达到了应免数量的100%。三是加强疫病监测。共监测各类样品3000份,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饲养场户及时反馈,督促进行了补免。四是规范管理,实行了新的免疫档案及养殖档案。五是及时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和发放,共发放消毒药品13270公斤。六是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共接报疫情15起,现场进行了疫情鉴定、排查和无害化处理。

2、完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上岗工作。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了《*市*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暂行)》等规范性文件,对村防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现58名村防员已全部上岗,并参加了日常补免、能繁母猪普查及秋防等工作。

3、加强工作督查。区防控指挥部制定了《20*年*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考核办法》,并五次对各乡镇街兽医站防控工作进行督查。轧乃利指挥长还亲自带队到新立街、军粮城街和华明街进行了重点检查。市对我区两次暗访和5月份农业部来我区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检查中,对我区工作提出表扬。

(三)养殖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坚持高起点绘制养殖业发展蓝图

以生态型、效益型为主攻方向,重新修订了《*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区现代水产业发展规划》。

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养殖业水平明显提升

我区20*年批准的部级建设项目---1个肉羊原种场、2个种猪扩繁场、3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政策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20*年两个*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项目如期完成。20*年,我区立项的部级新兴玉群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项目已完成基建任务,华明街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已完成80%的基建任务。水产业完成了观赏鱼建设项目验收、总结工作,并对建设项目补贴资金进行了发放。申报了*市丽源水产良种场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项目,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70%建设任务,市相关部门下发项目补助资金55万元。

今年7月和9月,农业部和市政府两次来我区世纪兴生猪养殖示范园区现场考察,对该园区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文喜副市长认为:该园区是*市畜牧养殖园区建设的典范,可在全市推广。

3、水产业发展有了质的转变

一是渔业产值首超畜牧业。我区养殖业布局一直是大畜牧小水产,自2004年水产品产量超2万吨,2006年产值超2亿元后,渔业效益不断增加,20*年产量只有1.35万吨,产值却达2.65亿元,超畜牧业0.66亿元。

二是观赏渔业飞速发展。20*年新建并投入生产的观赏鱼养殖温室、大棚达1.7万余平方米,超出历年建设总和。今年观赏鱼产量15236万尾,同比增加24.95%;产值9581.4万元,同比增加96.88%,观赏鱼已由副业成为水产业的支柱产业。

在观赏鱼的发展上,重点抓了六项工作:①加强种苗基地建设。今年丽源水产良种场观赏鱼分场,利用600㎡大棚建立了观赏鱼繁育基地,投资11万元,改善设施并引进了种鱼。②转变养殖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养殖户由水族箱养殖向大棚水泥池养殖、土池养殖转变。东堼新建养殖大棚1000㎡,大安村新建观赏鱼养殖温室大棚16000余㎡,现已投入生产。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品种引进。丽春源观赏鱼养殖场投资60万元,改造修缮基础设施,并引进了新的观赏鱼鱼苗68.6万尾。④充分发挥观赏鱼养殖协会和合作社作用。有关观赏鱼养殖的新技术、新知识,组织到北京、西青等养殖设施齐全、规模大、品质高的地区参观学习。并为养殖户提供苗种20万尾,回收成鱼4万尾。为养殖户联系购进鱼苗200万尾,销售鱼苗成鱼50万尾。发放养殖资料300余份。⑤拓展观赏鱼的外销渠道。20*年5月,观赏鱼合作社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国际观赏鱼交易及水族器材展销会”。在展会上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并与6个国家的22个生产、销售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

三是生态渔业迈出了可喜一步。20*年在外环河机场货运路北1000米的河段,进行了“以鱼养水”试验,虽最后结果不理想(因河道排污致使投放鱼类死亡),但采取的手段、措施有效,效果明显。

4、各项扶植政策有力推动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

全年落实能繁母猪补贴88.91万元,奶牛良种补贴2810支42150元,落实观赏鱼扶持政策资金40万元,落实国家、市级现代畜牧示范园区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政策扶持资金576万元。

(四)以“奥运”和奶业专项整治为契机,加强动物产品监管

1、加强无公害生产日常管理

对无公害畜禽养殖场(户)实行全程质量监管,对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建档立案。对药物残留、投入品使用情况实行有效监管,共检测200批次,全部合格。在监管的同时,完成了10家无公害产地的换证工作、孔雀养殖场无公害产地认定上报和无公害鲜蛋产品认证准备工作,全区畜禽无公害基地认定率达到85%。完成了1个新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采样送检申报工作,3个到期无公害水产基地产地和产品换证申报工作,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95%以上,实现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区。完成了全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

2、加强奥运期间动物产品质量监管

对涉奥养殖场、农贸市场、冷库等加强监管,签订责任书,明确监管责任人,每周巡查2次。特别是对供奥基地世纪兴种养业有限公司、振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指派人员驻场实施24小时监管,严把投入品控制关,对购入的饲料逢进必检。严格执行产地准出制度,出场必检、持证销售。奥运期间累计饲料抽检36批次,瘦肉精及抗生素残留抽检65批次,全部合格。

对畜禽养殖环节、屠宰环节、流通环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测“瘦肉精”278批次、药残140批次,对检测出2头阳性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区内池塘、无公害水产基地、市场水产品86个样品,48项指标进行药残检测,全部合格。我局还联合区质监部门对八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的14个样品126项进行了药残检测,对不合格指标,查根朔源,抓住不放。查明原因为饲料和添加剂后,及时通知养殖户停止投喂现有饲料,一个月后产品检测合格后方允许出池。

由于工作完成出色,市部级领导多次检查均给予高度评价,庞士海同志荣获“全国助奥先进个人”,孙龙仪、崔兆江两位同志荣获“*市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畜牧科被评为*市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3、开展生鲜奶专项整治行动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发生后,根据全市工作部署,我区启动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作为区政府奶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局制定出了系列工作方案、相关政策及措施。组织专人对养殖场和奶站驻场、驻站监管。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建立了奶牛养殖档案,监督投入品规范使用,监督奶站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奶品质量安全等实行零报告制度。对因鲜奶滞销造成损失的奶农给予补贴。专项整治历时55天,共采样3966个,送检奶样243个,奶站检测出不合格鲜奶800公斤,并监督进行了处理。通过以上措施,我区鲜奶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现基本保持在一级奶水平。

(五)加强检疫工作,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报检制度,坚持凭免疫档案以及养殖档案入户检疫,凭产地检疫证明实施屠宰检疫,坚决杜绝染疫动物出栏、病害动物产品流入市场。兽医体制改革后,我局成立了屠宰检疫队,重新建立了检疫工作室,并配备了动物产品快速检疫箱、检疫刀具等,屠宰检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年产地检疫畜禽159.64万头(只);屠宰检疫畜禽9.65万头(只)。水产部门加大了苗种及鱼虾病检疫力度,有效的提高了苗种的检疫率。全年检疫各种鱼、南美白对虾1.81亿尾,比去年增加近三倍。

(六)科研与科技推广在工作生产中取得成效

1、做好技术服务。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开展水质检测、指导种苗投放、水环境调控、鱼虾病防控、防疫检疫,确保了种苗早放和安全生产。累计化验水质1600次,5200项,鱼虾病化验820次。以区鱼病防治站为技术依托,建立2个乡镇测报点,每月向市病害防治中心填报我区水产病害测报表,如实反馈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区兽医站及各乡站通过门诊为广大养殖户解决疾病方面的难题,并深入场户进行防控宣传和技术指导。

2、开展技术培训及在职学历教育。组织举办了“动物防疫法”、“观赏鱼疾病防治技术”等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220余人。制定了我局职工学历教育管理办法,鼓励在职干部职工进行学历教育,现已有8位同志考上了成人大本班,11位同志考上了成人大专班。

3、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科技周活动期间发放《动物防疫法》、《观赏鱼养殖知识》等材料300余份,组织120余人次参观科技展览,我局被评为22届科技周活动先进单位。参加科技服务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现场解答问题60多个。在*区电视台播放“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讲座及“观赏鱼产业发展”宣传片。通过养殖网站更新新闻、养殖技术、供求信息等内容200多条,使养殖者及时了解养殖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

4、开展科技项目示范与实施。《水产品安全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两个项目完成了计划指标,并通过了验收。《*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技术系统》项目正在实施中。《观赏鱼流行病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完成了计划指标,现正准备鉴定。《肉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市水产研究所合作《*外环河(海河—津汉路)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区科委立项,并争取到区水利局、科委补助资金13万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

1、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建立完善了《*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责任制》、《检疫员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完成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水产渔政执法的“三步式”执法程序范围及适用的法律法规的梳理。

2、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从养殖、屠宰、仓储、流通等多个环节进行执法检查,从卫生防疫条件、有无检疫证明等进行监管。对全区所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防疫条件进行监督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整改;加强市场、冷库、超市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强化《动物防疫合格证》的防疫条件核审,动物产品凭检疫证明经营。开展了肉类市场检疫监督执法检查活动,对辖区内8个集贸市场、10个超市、4个冷库、7个肉类加工单位开展了检查。加大了对兽药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经营及使用假劣兽药行为。加大了对收购、贩运、加工和销售无证动物、动物产品及病死动物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拔除了金钟街新中村收购病死生猪的黑窝点,查处病死猪300多公斤。共查处违法案件4起,立案4起,现已全部结案。

3、开展渔政执法检查和法律宣传工作。深入养殖基地,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及水产养殖药物使用准则、禁用药品明细,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检查*市华泰现代农业园区鳄鱼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情况,对经营者进行了相关法规宣传和教育。调查处理水域污染案件,对我区大毕庄村、新立村、大安村养殖户污染案件及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送市渔业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现调解终止,已全部结案,依法保护了养殖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纪检、宣传、普法、综治、、工青妇等一系列工作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有序开展,做到了年初有安排,中间有汇报检查,年底有总结验收,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肉类总产1*27吨,蛋类总产1133吨,奶类总产6518吨,水产品产量13514吨,观赏鱼产量1.52亿尾,实现养殖业总产值4.64亿元。

三、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1、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从20*年3月份开始,我局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历时近四个月。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局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等内容,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文件的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学习交流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将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领导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并将整改方案内容进行了分解细化,落实到责任部门。通过大讨论活动,在我局营造出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2、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局党支部完成了支部的改选,建立健全支部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学习,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吸收新鲜血液,3名同志被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

3、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5.12”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局职工踊跃捐款捐物,共捐款34278元,其中包括3名非党干部在内的特殊党费13578元,募捐衣被194件。

四、加强自身建设,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7

1-6月出栏生猪64.12万头,同比增加21.66%,三元杂交猪25.64万头,占生猪总产量40%,出栏牛0.6万头,同比增加1.69%,出栏羊0.87万头,同比增长1.17%,出笼家禽228.3万羽,同比增加0.97%,蛋品产量6204.57吨,同比增长0.5%;存栏生猪75.5万头,同比增加15.62%,其中母猪7.582万头,同比增加19.02%,存栏牛2.89万头,同比增加1.04%,存栏羊2.71万头,同比增加0.74%,存笼家禽425.2万羽,同比增加0.73%。全县放养水面150027亩,鱼种10525万尾,其中引进翘嘴红鲌40万尾,匙吻鲟4000尾,苗种繁育2亿尾,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7200吨。

二、养殖业形势分析

1、产业结构及市场价格变化。一是产业受市场价格变化、产业扶持政策、城市建设等系列原因调整,规模养殖户逐步增加,散养户明显减少;二是受产业扶持政策和市场高价影响,生猪自繁自养普及率逐步增加,母猪饲养户增多,种猪价格持续上扬;三是生猪产业受冰灾影响严重。1月15日—2月13日止,全县因冰冻原因死亡生猪2.2万头,倒塌栏舍1.4万平方米,导致今年存栏、出栏生猪减少了20-30%。目前,仔猪存栏量减少,养殖户补栏困难,导致仔猪价格居高不下,仔猪价格达3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00%。近期因国家宏观调控和周边疫情影响,加之进入生猪销售淡季,仔猪价格和肥猪价格明显下降,肥猪价格最高降幅达150元,但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目前生猪存栏情况,生猪价格不会出低谷,后期仍会出现一定回升;四是饲料市场价格仍然保持较高价位。乳猪料市场均价4300元/吨,肥猪料市场均价3950元/吨,养殖成本大幅增加。

三、灾后重建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迅速成立了由刘云辉局长任组长,张建林、严佑红副局长任副组长,畜牧科、水产科为成员的养殖业抗冰防灾小组,紧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

2、强化服务,排忧解难。一是全力开展养殖业抗冰防冻技术指导。编印了养殖业防寒防冻技术资料2000份,组织乡镇动物防疫员发放到各养殖专业户;抽调6名同志成立3个技术小组,克服重重困难,采取直接上户或电话联系等方式,指导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开展屋顶除冰、防冻、防疫工作。二是认真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组织基层动物防疫员,冒着恶劣气候,对全县所有规模养禽户进行了一次禽流感的全面免疫接种;鼓励生猪人工授精员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尽量满足养猪户的要求,实在不能到位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我局积极联系县内饲料生产企业,解决部分规模养殖户因运输原因造成饲料告急的严重问题,想尽一切办法为养殖户排忧解难。

3、广泛收集信息,及时处理灾情。一是全面动员各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工作人员投入到养殖业抗冰防灾工作中,及时掌握有关灾情迅速上报,局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和上报有关情况。二是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灾情。1月28日,天心牧业公司报告突然倒塌四栋规模猪舍,我局立即组织人员冒着路滑冰冻的危险连续3次到达现场,指导协助猪场开展自救工作,抢运种猪700余头,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屋顶除冰工作,对死亡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严密消毒,有力地防范了灾情的进一步恶化。2月4日,光明派派乳业有限公司因停电拒收鲜奶,近20名奶农到县政府集体上访,我局积极协助部门做好奶农的思想工作,稳定奶农的情绪,在县人民政府与企业的协调下,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4、有所侧重,适当补偿。为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上级下拨了部分资金作为养殖业受灾损失补偿。由于受灾面积广,受灾户多,而补助资金不多,受灾户不能全部得到补偿。为搞好资金发放工作,我局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采取有所侧重,造当补偿的办法,共补助受灾户76户,补助资金1*万元。

四、完成主要工作任务

1、全面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县财政局、县畜牧局联合对县内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现场审核,累计查看养殖场103处,最终审定规模场补贴对象88户,明确建设内容,发放项目启动资金265万元。

2、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3月10日召开全县乡镇畜牧水产服务站和供精单位专题会议,累计完成良种补贴数6.39万胎次,发放补贴资金127.8万元。同时,对20*年项目实施做出了进一步规划要求,以望畜发[20*]10号《关于进一步加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的通知》制定下发了《*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并且该暂行规定以望畜水规备[20*]001号文件报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备案。

3、认真申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按照上级要求,联合县发改委对相关规模场(小区)进行现场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单位15个,其中备选项目3个,累计资金900万元,其中中央扶持资金560万元,自筹资金340万元。

4、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一是参加全县组织的农民素质教育养殖专业户科技培训活动,现已开展培训3期。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12次,培训人数达512人次,利用网络对养殖农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发送技术信息8条,6000农户受到指导。冰灾期间发送技术资料10000套,同时,对10000亩水面进行了水产病害监控,并重点农户的水产病害进行了指导防治。二是参加“科技阳光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群发方式进行科技知识和市场价格信息传达和普及,参与农业110共同建设,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5、有序开展湘江禁渔工作。春季禁渔工作是我县渔业的一件大事、特事,一是做好禁渔方案。2月份就制定了《*县春季禁渔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并报送县人民政府批准。二是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春禁工作的意义,做到沿河乡镇村和村民都明白,共发送市人民政府的禁渔通告500份,分发到各沿河乡镇村和渔民手中,在渡口、社区、学校、渔民集中区域张贴通告100份,同时,县电视台专题宣传春季禁渔工作10天,竖立禁渔牌3块,禁旗10面,市人民政府的禁渔通告磁带一本,出动宣传车、宣传船30次,使禁渔人人清楚,个个明白。三是认真做好渔民禁渔期间的补助发放工作,为使禁渔期间渔民补助发放公平、公正,县畜牧水产局制定了《*县春季禁渔渔民补助发放办法》,对县境内的专业渔民、兼业渔民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发放渔民家庭情况统计表,由渔民所在社区、村统一填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县畜牧水产局审核,4月份共对全县272户,家庭人口1365人进行了逐户审核,根据县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每月共发放春季禁渔渔民补助147010元,全县共发放441030元,由渔民所在乡镇财政从银行直接发放给渔民。四是扎实进行禁渔督查。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布置,以县局牵头的禁渔工作组每天都在禁渔区进行督查,3个月共出动渔政执法船69航次,出动执法车28次,做到了白天、晚上检查相结合,基本做到了河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河鱼。查处了张先东等违规作业人员4人,处罚款2100元,现场没收并销毁矮阵25米、迷魂阵20米、虾毫232个、纱套网320米、丝网100米、扳曾1个、电瓶1只。*县首次春季禁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加快特色水产养殖发展。今年主要抓了翘嘴红鲌、匙吻鲟、网箱养殖黄鳝、小龙虾、河蟹、生态甲鱼等特色水产养殖。翘嘴红鲌春片放养40万尾,养殖面积100亩;匙吻鲟养殖示范10亩,放养10cm规格鱼种4000尾;河蟹集约化养殖600亩,放养扣蟹30万只;网箱养殖黄鳝下水网箱5000口;小龙虾养殖面积1000亩;生态甲鱼养殖新扩面积200亩。全县特色水产养殖特色明显。

7、抓好百里水产走廊项目乔口核心区建设。一是项目区的鱼池改造项目。年初共对核心示范区的1000亩标准鱼池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水系、电力和鱼池护坡整理,共投入建设资金580万元。二是完成了伊思丽公司的珍珠城的项目土地平整和设计工作,进入项目建设阶段。三是核心示范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上半年完成项目招商2个,引进资金300万元。四是核心示范区的道路建设已经启动,年内完工。

8、完成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按照上级的布置安排,2月开始了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员的业务培训,3月召开了全县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动员会,4月进行入户普查工作,共完成普查资料2000套,5月完成了数据的入库工作,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五、强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广泛宣传。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印发法律法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养殖业投入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全面普及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强化畜禽水产品生产经营户安全生产要求,提高养殖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判别与防范能力。

2、严格监管。一是全面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按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20*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和长畜水发[20*]16号《关于贯彻落实〈20*年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强化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了产地检疫率、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以村级防疫员为主体,在全县范围内强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强制免疫,有效控制了全县畜禽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是全面加强水产用药和水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渔业生产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对乔口渔场、靖港哑河渔场、格塘千龙湖、黄田渔场等重要渔业生产基地和渔药经营点的渔药进行清查,严厉查处绿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用药,没有发现使用禁用药物的行为。同时要求渔业养殖户建立健全健康养殖档案,准确登记渔药(饲料)购买、使用及水产品购销往来情况,做到有据可查。累计检查渔药经营单位和养殖场20家,整改8家。

三是全面加强肉类产品安全监管。加强对城区肉类市场清查,严格清查各肉类经营点来源,对无证、无检疫的白板肉和病死猪肉进行收缴并无害化处理,有效保障城区居民肉食安全。

四是全面加强以“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为主的兽药、饲料专项行政执法工作。由县局畜牧水产执法队牵头,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加大了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产品检查力度,对违禁药物和假冒伪劣药进行收缴处理,并开展养殖场(户)、生猪贩运户的尿样抽检,高度关注全县违禁药物市场动态。累计检查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66家,整改4家,没收禁用磺胺类药、呋喃唑酮片、氯霉素片等4800片,没收蟾毒素、虫菌克、通便开胃精、百毒杀星等过期药20合(瓶、袋)。

五是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健康养殖档案。为规范兽药、饲料的使用,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对大中型畜禽水产品养殖场的执法检查,检查了乔口田心坪养殖小区、乌山杲山养殖小区、黄金猪场等15家养猪场,没有发现违规使用药物和违规使用添加剂等不法行为,但少数没有建立健康养殖档案;检查了丁字镇桃花渔场、靖港哑河渔场、乔口渔场、新康渔场、格塘千龙湖等20家养殖生产单位的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没有发现使用禁用药物的现象,但养殖档案不健全。为此,我们都现场要求并督促畜禽水产品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健康养殖档案。

六、动物防疫工作

1、严格执法。一是加强检疫队伍建设,严格考核,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文明执法。上半年全县无因行政执法而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二是加强产地检疫,采取定点收购的驻点检疫与流动收购的主动申报检疫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逃检、抗检等违法行为。三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村点屠宰检疫,安排专人抽检,定期收费,造册登记。屠宰场实行专人24小时值班制,实施宰前、宰中、宰后全程检疫。乡镇农贸市场逐步实行天天检疫,收费、盖章同步进行。四是各乡镇明确专人,加强对村点屠宰免疫标识的查验、回收工作。五是开展经常性监督稽查,严厉打击经运户违法违规行为。六是明确专人及时查疫、堵疫,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监控,严防外来疫畜禽流入我县。上半年全县共查处逃检抗检经营户、违法生产经营单位3起,检出病死畜15头,病死禽470羽,病死动物产品170公斤,已全部作无害化处理。

2、加大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年初对县站的实验检测体系进行规范添置必备的仪器设备,明确实验专人,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我县能够开展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检测,同时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的实验检测和放化疗等。

七、下半年工作

1、进一步加快生猪养殖方式的转变。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小区)建设项目,提高全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加大生猪疫病防控力度。一是稳定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加强科学养猪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训。二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疫情即时监控、即时跟踪、即时防疫。三是做好生猪防病治病知识普及工作,尽量减少疫病的发生。

3、扎实有效地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对生产方式的转变、水产品质量安全、新品种、新技术等的培训。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近,人们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肉类农产品价格逐渐攀升,很多农户加入了养殖业的队伍。但随着农户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如何提高农户养殖的管理水平、增加养殖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农户养殖档案并加强管理是有效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相对于规模化养殖,农户养殖一般规模较小,且处于农村环境,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的难度较大,不易实现且难以推广。本文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对农户如何建立养殖档案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给农村养殖户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建议,将科学养殖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农户养殖档案管理现状

1.不重视也不会建立养殖档案: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知识等各方面因素的局限,建立养殖档案较为困难,加上多数农户认为建与不建养殖档案与自己的养殖收益没有关系,建与不建一个样,忽视了养殖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注意平时养殖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及养殖技术、信息的收集,没有记录专门的养殖环境数据。

2.养殖档案建立不全、管理不善:由于农户生活的随意性,许多养殖户只是对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记录,或想起来的时候记录一下,导致养殖档案记录不完全、不系统,使用时用得上的资料非常少。很多农户的养殖档案没有固定的存放地点,随便放置,容易丢失。

二、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

畜禽养殖场档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强制执行的一项养殖行为。有效建立养殖档案能进一步规范对养殖场(户)监管,掌握畜禽存栏、出栏与死亡、分娩、配种、免疫、投入品、兽药使用等情况。

笔者曾拜访过一位农民养猪大户,在几年的实践中,他把日常生活中主副食价格、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升降及与养猪有关的经营投入、繁育技术等全部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养殖档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市场调查后,他发现猪肉、生猪、饲料价格升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相互之间关联密切。根据这些规律,他适时调整了增栏、减栏、出栏计划,而不像有些养殖户一味地追求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存栏量。据此他减少了不少市场风险,从而得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现将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总结如下:

首先,在建立养殖档案的过程中,农户对养殖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可以提高其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养殖更加规范化、规律化,可以使农户随时了解养殖对象的健康状况。

其次,通过对养殖过程和关键环节的了解,农户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养殖相关知识与技术,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养殖技术,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

再次,建立详细而完备的养殖档案,会形成较为系统的养殖数据库,为技术人员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尽快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详细而完备的养殖档案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三、如何建立养殖档案

农户建立养殖档案,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可制定一些合理的简单易行的养殖规章制度,约束自由散漫的心性,如《作息时间规定》、《消毒制度》、《防疫制度》、《物料管理制度》等,提醒自己日常应维护的事项。

2.养殖场建设档案:首先是年月日,同时包括用地面积、地面物、建造所用材料、耗资用料、设计图纸、用工、设计人员等,以备发展扩建参考。

3.畜禽入舍档案:每批入舍畜禽的入舍时间、日龄、产地、品种、初生重、毛色、数量。

4.生长日志档案:记录畜禽养殖多个阶段的情况,育雏期(哺乳期)、育成期、育肥期、产蛋期(繁育期)等,每个时期的饲料标准、饲料来源、饲料价格和添加剂的种类、添加的方法。畜牧生产记录本,内容包含品种培育记录表,配种、产仔、生产记录表,公猪(采精、品质鉴定、稀释、保存)记录表,转群记录表,返情、流产记录表,死亡、淘汰记录表等;经营管理记录本,内容包含如种猪、饲料、药品、疫苗的采购、保管、使用或销售等。表格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科技图书中也有很多模版,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修改。

5.防疫接种、消毒档案:免疫档案应根据不同畜禽种类,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从1日龄开始,按时接种,以确保畜禽健康发展;同时要做好消毒情况的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及消毒方法等。

6.疫病及用药档案:要记录发病时间、舍号、发病数量、发病率、发病特征、死亡数量、诊断方法、用药情况、用药过程、用药反应、用药来源、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临诊人员诊断结果、病原体特性、消灭措施及处理结果和归转日期。建立用药档案有三个好处:一是方便计算成本;二是记录药物敏感度、用药量、有没有抗药性;三是有没有药物残留,留出休药期,要记明兽药的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包装规格、含量、使用方法、投喂的日期和投喂的时间及投喂的效果。

7.出场(销售、处理、淘汰)检疫档案:出售至市场或商贩,要做好出售时间、去向、数量等记录;对处理淘汰的畜禽,要记录处理淘汰的时间、运输的车辆、运送的地方,对车辆应做好消毒再进场。对检疫检验的情况,如采样只数、检疫结果如何等相关的事项都要记录,以供引种防病时备查。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1篇9

3月12日局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总结会后,从3月16日至24日,局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到各自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边调查研究、边解决问题,边督导检查、边征求意见。调研期间,局属各单位提出了需要局里协调解决的问题15个,局领导当场解决8个,推动了整改方案的深入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落实制度,为整改方案的落实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任务分解及责任分工,局党委坚持把落实整改方案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定期分析研究,定期督导检查。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推进了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落实。

为确保整改方案落实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局党委建立了保证整改方案落实的相关制度。一是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每月由牵头部门、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将本单位、本部门落实整改方案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局党委,确保局党委能够随时掌握整改方案落实的进展情况。二是建立了定期调研制度。局领导每季度带领机关相关处室到各自的联系点进行专题调查研究,重点了解整改方案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完成、需要局里协调的事项等情况。同时,针对整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部署,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推动方案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三是建立了整改落实自查制度。由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重点围绕“三明确一承诺”是否落实、落实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否逐步建立健全、近期整改的内容是否按期完成、中长期整改措施是否进行了认真准备等方面进行自查,做到边查边改,进一步增强落实整改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建立了整改落实公示制度。通过*渔业网、宣传栏、工作简报等形式,面向干部群众、面向服务对象、面基层单位,公示落实整改方案进展情况,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

二、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整改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落实整改方案过程中,局党委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提出了整改意见,明确了整改重点,确定了整改时限,落实了整改责任。对列入近期整改范围的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对尚未整改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排队,善始善终地抓好落实;对已经整改的问题,进行了自查和复查,防止出现反弹。

1、加强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局党委在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并重点围绕科学理论武装、干部选拔任用、提高决策水平、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相继建立和完善了一些新制度和新规定。一是围绕科学理论武装,建立和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制定了《市水产局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规定》、《市水产局党委理论学习制度》。二是围绕选好用好干部,建立和完善了选拔任用制度。扩大选拔范围,完善了竞争上岗制度,局系统33名正科级干部全面通过公开竞争上岗或竞聘上岗,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畅通交流渠道,完善了交流任职制度;强化监管并举,完善了监督管理制度。三是围绕务实清廉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廉洁从政制度。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落实了廉洁从政制度。四是围绕发展渔业经济,建立和完善了科学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局党委议事规则》、《市水产局会议制度》、《市水产局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市水产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局属科学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职责分工的意见》。五是围绕提高能力素质,建立和完善了教育培训制度。按照《干部教育条例》和《*市“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现代渔业建设对干部队伍素质的新要求,建立了干部培训制度和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制度。

2、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3月份,局里对20*年度建设的14个优势水产品养殖建设项目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大部分园区都已完成了主要工程的建设,整体环境有很大的改善,计划今年5月份对20*年园区建设单位进行正式验收。同时,组织开展了2009年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申报工作,计划总投资24098.42万。其中:良种鲤鲫鱼示范园区7个、南美白对虾示范园区3个、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2个、观赏鱼养殖示范园区3个和中华绒螯蟹养殖示范园区1个。

3、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了《*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规范》、《2009年度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计划》、以“关爱渤海、关爱海河,构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方案,成立了增殖放流验收及监督小组,负责验收、监督和指导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预计2009年将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6亿尾,品种有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草鱼、鲢鱼、鳙鱼等,并将举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仪式,扩大社会影响力。

4、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一季度申请局级科研推广项目19项,组织13家企业申报了水产种业基地项目。下一步,将加强以带动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为主的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及示范推广项目;以促进渔业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节水养殖、生态养殖推广应用项目;以保证水产品质量为目的的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发展都市型渔业为主的观赏鱼养殖、休闲渔业等项目。

5、高级水产技术推广员培训鉴定取得新进展。第一季度全市培训鉴定水产推广系统高、中级技术人员80人。养殖示范园区培训工作初步方案已经完成,确定了培训对象、培训重点内容以及培训的方式方法。鉴定站管理方面,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有关人员已参加了2009年度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员培训,今后开展培训鉴定工作将按照农业部新规定执行。

6、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取得新进展。重新修订了2009年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完成了21项实验室增项,顺利通过*市技术质量监督局专家组的监督评审。为减轻企业和广大渔农经济负担,经市水产局和市物价局批准办理了2009年内减半收费工作。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10

一工作目标

水产业污染普查是我市重大市情调查之一,是了解渔业污染源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全面掌握我市渔业生产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渔业污染治理和渔业环境监管等一系列渔业环保工作的基础。

具体目标:

(一)全面掌握我市各类渔业污染源的数量、种类和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投入量、排放量、排放去向,渔业污染治理方式状况等情况,为渔业污染治理和改变渔业生产方式及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二)掌握全市渔业污染源的总体样本,建立渔业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协助省市环保部门促进渔业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渔业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进而为我市依法治渔提供技术支撑。

(三)初步建立渔业生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四)通过渔业污染源普查的宣传与实施,动员水产战线的各方面力量参与渔业污染源普查,提高全市水产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此次普查索取数据的时期资料为20*年度,普查时点为20*年12月31日。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此次普查以池溏养殖、网箱养殖、围拦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有饲料、渔药、肥料投入的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范围为*境内所有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和所有符合普查标准的水产养殖专业户。

水产养殖专业户普查标准是:

1.池塘养殖:养殖面积》=5亩;

2.工厂化养殖:养殖水体体积》=1500M3

3.网箱养殖:养殖面积》=100M2

4.围拦养殖:养殖面积》=2亩。

(三)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渔业污染普查的污染物种类具体是: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渔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调查协报与水产养殖场户自报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市渔业生产统计资料,测算全市渔业面源污染情况。

(二)普查步骤

按照省水产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工作机构和我市农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工作机构的部署和要求,我市水产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筹备摸底阶段(20*年11月--20*年1月)

制定方案和编制预算报告;对普查对象进行清查摸底,完成清查基本情况表填报工作;组织普查员上岗前培训;做好普查前的宣传及动员工作。

2.全面普查阶段(20*年2月--20*年4月)

对被列入普查对象的场户进行检查和入户调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渔业污染源档案,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普查数据进行抽查检验。

3.总结验收阶段(20*年5月--2009年5月)

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对各县(区)进行审核验收,完成全市水产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建立全市渔业污染源数据库;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和评比表彰,迎接上级污染源普查机构检查验收。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普查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产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市水产污染源业务工作办公室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机构,设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普查的业务指导和日常事务性工作。

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水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业务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渔业污染源工作。

(三)培训

县级以上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接受国家、省组织的培训,其余普查员由市级普查机构组织培训。普查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

1.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2.水产养殖业普查技术规定、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3.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流程及入户调查方法、技术。

(四)质量保证

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省市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指导全市水产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设立市县(区)级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控岗位,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市及各县(区)水产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必须重新调查。

(五)宣传动员

各级水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省市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水产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普查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布置宣传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策划,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始终。

五普查经费

(一)经费来源

根据国发办[20*]36号和双政办发[20*]84号文件精神,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各县(区)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本辖区普查所需经费申请纳入相应年度的本级财政预算。

经费用于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和表彰等。

(二)经费预算与管理

各级水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预算,分年度使用。

水产污染源普查经费专款专用。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篇11

1技术与成效

1.1创新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

云和县属浙南山区,山多地小,造成本区域具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创新种植模式提供了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创新模式、产业循环发展的要求,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模式,研究示范推广了稻-鱼﹙鸭﹚、耳﹙菌﹚-稻、稻田养鸭、稻田养螺(甲鱼)、稻药轮作、果药套种等多种农作制度,年均推广耳-稻轮作面积150hm2,稻田养鱼23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中耳-稻轮作栽培模式、浙贝-水稻模式分别获丽水市十佳和十佳优秀农作制度新模式。

1.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

根据减少农业投入品减轻农业污染的要求,实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规范农业生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云和县年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340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14hm2的73%。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和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600hm2,通过推广应用生物、低毒、低残留农药,2013年化学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较常规减少20%左右,病虫危害损失率下降5%以下。据调查,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全年平均用药防治3次,667m2农药用药量(有效成分)为258g,常规区全年平均防治5次,农药用药量为319g;水稻统防区平均节约工资84.1元;统防统治区平均667m2水稻产量497kg,比常规区增产9%;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比常规区667m2节本增效124.5元。

1.3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三品一标”认证

按照质量安全、环境生态的要求,实行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以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围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开展工作,实行“三品一标”(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云和县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整体认证)1160hm2,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个。开展“三上墙、两规范”,即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要上墙,生产记录、农资管理要规范。

1.4做好畜禽粪便处理促进畜禽清洁养殖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五水共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根据云和县委《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编制了《云和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了云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畜禽养殖“减量化、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通过建设沼气池或格栅式厌氧沉淀池,利用农田、园地、林地等就地和异地消纳畜禽排泄物等措施,使沼液和污水进入氧化塘,畜禽养殖场达到了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生产工艺标准。逐步实现养殖场排泄物达标排放。

1.5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沼液(渣)综合利用

近年来,云和县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把农村沼气项目与“千万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等紧密结合,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以“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与改造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沼气2543户,服务网点31个。年处理养殖污水15.3万t,年产沼气100万m3,年提供沼渣沼液肥2.5万t。通过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走向养殖-沼气-种植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6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为进一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标准化和经济生态化。农业部门积极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2012-2013年向浙江省农业、财政厅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11项,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2014年储备生态循环项目5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云和县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0.7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56万t。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云和县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农业局领导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领导。以农业生态能源办公室为主,成立农业治水办公室,农作站、质监、畜牧等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规划、指导全县农业治水各项工作。

2.2制定方案整治农业水污染

根据浙江省农业系统水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云和县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结合云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云和县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治水目标、任务及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水环境治理。

2.3政策激励积极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

2007年以来,云和县出台的云和县粮食生产意见,明确对水稻开展统防统治给予600元·hm-2补贴,对全年统防统治33.3hm2以上的合作组织财政再给予150元·hm-2的奖励,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工作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应用。云和县政府出台了《云和县农业产业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使畜禽养殖逐步达到水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工艺标准。

2.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认真总结和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经验和好模式,以生态循环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循环示范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3问题与讨论

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范文1篇12

一、畜禽养殖发展重点

根据全区发展布局和资源分布,突出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特色,重点构建防疫检疫体系,支持生态养殖和特色养殖,创建都市观光畜牧业,初步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

(一)主要任务

1、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围绕都市农业和中心城区的消费需求,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加大对畜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干撒菌自然养猪法养殖、林下养殖模式和都市生态特色养殖。

2、标准化生态饲养。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3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良种繁育。加强优良种畜禽品种的引进,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构建猪、牛配套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种水平。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评估认证。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5、畜产品质量监测。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网络可控化;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提升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报检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支持已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6、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生物高新技术和新型兽药、饲料等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生态饲养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等。

7、畜产品市场信息。支持畜禽合作社建设和畜禽产品配送交易市场建设,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积极组织产销对接会、产品订货会,逐步增加对北京、上海等地区畜禽及其产品供应量,不断扩大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

(二)四大特色化项目

1、奶业项目。乳业、公司,改扩建存栏3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奶牛饲养场(区)3处。

2、林下养殖产业化项目。全区林下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放养畜禽数量达到10万头(只)。充分依托林坡地、农家乐饭店、荒山承包地、山区景区等大力发展林下放养土杂鸡和特禽,建设存养5000只以上土杂鸡或百头以上生猪规模化林下核心养殖基地3处,进行集中连片林下放养。通过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等方式,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创建无公害品牌,使无公害畜禽产品直接进入超市。

3、生态养殖示范工程。以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建设10个自然法生态养猪标准化养殖场,实现年出栏自然法养猪方式的生猪1万头,依托食品加工厂和盛乡源肉类市场,形成无公害生猪饲养、加工、销售联合体。

4、都市观光生态畜牧业。规划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形成环保养殖、无公害种植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特色养殖园区,构建以湖、禽养殖公司为基地的都市畜牧业特色园区,将畜禽产仔、饲养、防疫、屠宰(挤奶)、加工(包括烹饪、腌烤)到制成品等一系列过程展现出来,展示畜牧生产过程,吸引游客观赏休闲体验,丰富发展畜牧文化内涵,形成观光、科普教育、生态养殖为一体都市观光畜牧业。

二、政策扶持措施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重点支持“七大任务”和“四大特色化项目”建设,逐步加大对自然法养殖、良种良法推广、都市生态特色园区和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等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保险制度,增加畜牧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区财政对于技术先进具有带动示范能力,实施自然法生态养殖的企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改扩建项目的给予补贴或奖励。对于发展特色畜牧业为居民提供无公害畜禽产品,并形成规模的园区、畜产品加工企业或合作组织给予奖励;对于获得市级、省级、部级畜产品名优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二)因地制宜设置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

1、禁止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2、控制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2)高密度饲养区;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3、适合养殖区的要求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乡规划,鼓励畜禽养殖者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地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禁止利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养殖,养殖小区(场)选址时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3)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

(4)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500米以上;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4、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2)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4)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区畜禽养殖“三区”的设立范围

1、禁止养殖区:城市近郊和城镇聚集区,滨博高速路以东、济青高速以南、湖南路以西、南田路以北设为禁养区,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对于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搬迁,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补偿标准按照《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26号令)第二十条规定;

2、控制养殖区:炒米山水库及引太干渠来水方向1公里范围。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

3、适合养殖区:中埠黑铁山周边的荒坡和一般农田(范围:郭家、大寨、边辛、小王、大王、孟家等村)适合规模化生态养猪项目、标准化鸡场建设和以黑凤鸡、肉食鸽等品种的特色养殖加工基地;杏园办事处官庄周边的荒山和一般农田,适合规划养殖小区集中附近养殖户,腾出土地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区提供环境保证,需规划500亩养殖小区;沣水镇炒米、东高、大高、高炳、梁鲁、张炳、四角方等的山坡地带和一般农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建立防疫设施齐全的养殖小区,以消化秸秆和生态养殖项目为主,实现种、养循环和林地养殖模式,为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调整土地1000亩。在适合养殖区,要按照《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定建设,科学的规划符合我区产业发展的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安排以生态环保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为主体。坚持种养结合,走农牧循环、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线,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合理规划区域载畜量,对适养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政府将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

养殖区的建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畜禽养殖场(小区)选址要符合城乡规划,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1000米以上;建设符合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特色养殖,可参照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关于印发<市都市农业园区设施农用地审核程序(试行)>的通知》号,进行土地手续的审核。

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有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并运转正常,同时功能区建设明显分开;

三是同一畜禽养殖场(小区)内不得饲养两种(包括两种)以上的畜禽。

四、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扶持措施

(一)努力实现监管与扶持两兼顾。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好养殖场监管与扶持工作,实行养殖备案制度,对登记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主动搞好监督检查,确保养殖环节操作规范。经过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诚信度高、自律性强的,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扶持;已扶持的规模场,不主动备案和接受监管,实行“黑名单”制,今后将不安排扶持项目,切实落实监管扶持两促进,达到监管有效的目的。

(二)建立畜禽规模养殖监管扶持协调机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会同发改、财政、土地、科技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监管、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资金、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对于财政奖励资金建立使用和监管制度,确保奖励政策的合理,资金使用规范,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要根据《规划》有关规定,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研究落实对畜禽养殖及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畜禽良种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以及研发、推广畜禽良种的关键技术、设备等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中,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不断完善监管服务条件。要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监管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争取加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监管执法服务队伍,设立畜牧执法监管服务机构,配备通讯、交通、办公等设施设备,保障工作经费。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垃圾焚烧的优缺点范例(12篇)

    - 阅0

    垃圾焚烧的优缺点范文篇1除了阿巴乐队,瑞典又找到了一个让自己享誉世界的理由,这个国土面积不算辽阔的北欧国家正在创造历史——与垃圾有关的历史。瑞典利用垃圾制造能源的计.....

    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范例(12篇)

    - 阅0

    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范文1篇1关键词:无公害蔬菜;重金属污染;生物防治;生物农药1、引言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