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例(3篇)

来源:整理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篇1

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大门,中医药学也得以在美国生根、开花、结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医药在美国由初始的边缘化、局限化、非正规化逐渐朝着普通化、大众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逐渐从了解中医药到认识中医药、再到认可并且接受中医药疗法。

1针灸在美国

自1971年《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来访中国后将其在针灸临床所见及经验报道于媒体,随后尼克松总统访华及1973年Harvard大学医学教授团中国行摄取中国针灸麻醉术全过程,并公之于众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使针灸在美国家喻户晓,针灸学校、针灸诊所犹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从而掀起了一股“美国针灸热”浪潮。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美国民众逐渐接受和认知针灸,继而相信针灸。据统计,大约70%的美国人曾接受或正在接受针灸疗法,针灸行业年产值已达16.5亿美元,同时,针灸进入美国后,也经历了一系列合法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改革。1.1立法及保险

20世纪70年代,美国“针灸热”兴起之初,由于愈来愈多的美国民众需要针灸治疗,而当时并无法律规范,致使针灸行业市场管理混乱,行医者水平也良莠不齐,迫于民众及媒体等各界人士的压力,美国各州政府开始予以重视,并逐步予针灸立法,以管理和规范针灸医疗、针灸师和针灸教育培训等。1972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成立了针刺疗法特别委员会,并在加州成立了“加州中医药针灸学会”;1975年,美国加州通过了第一个针灸法案,使针灸医师合法化;1979年,“加州针灸顾问委员会”扩大为“针灸考试委员会”,加州通过了AB1391法案,取消以前针灸需先由西医诊断或转诊的限制;1980年,美国加州通过了AB3040法案,确定了针灸医师可以独立诊断疾病;1988年,加州通过了SB840法案,使加州针灸师和西医一样,对劳工医疗工作中同列为医师身份,有权为劳工伤患者进行独立的诊断和治疗,迫使保险公司有条件的支付针灸治疗费用;1994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国家针灸法;1996年4月,FDA批准并正式承认针灸为治疗方法;1999年3月,FDA正式将针灸用针列入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保险公司把针灸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付费用。据2001年资料统计,美国自1973年以内华达、马里兰等州为先导开始,已有39个州对针灸进行了立法[1]。

在美国,医疗费用很多都是由医疗保险公司来支付,所以,取得医疗保险项目的支持是非常很重要的。据《美国针灸杂志》报道,加州专业从事健康保险专案的DBC保险公司,为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提供保险,奥马哈相互保险公司、万全人寿保险公司等16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支付针灸、按摩疗法的费用。所有这些,对于针灸市场的发展都是有效的催化剂。

1.2教育及考试制度

随着针灸学习者越来越多,针灸学校应运而生。为了加强针灸行医的管理,美国在批准针灸治疗合法化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针灸教育的标准,使针灸教育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先在民间成立了针灸考试及证书机构(NationalCertificationofAcupuncture,NCCA),随着NCCA的影响逐渐扩大,美国教育部经审核后批准NCCA作为针灸人员的考核与颁证的正式机构,后来由于中药、方剂、推拿、气功等不断进入美国,NCCA又增加了中药的考试和颁证,同时由于汉方医学、韩医的进入,美国将之合称为“东方医学”,同时改名为NCCAO(NationalCertificationCommissionofAcupunctureandOrientalmedicine)。

目前,美国各州设有规模大小不同的针灸学校约80所,其中有32所经美国联邦教育部通过鉴定机构ACOM审核而成为被认证之正式学校。目前针灸学校规模不大,学制一般为3年,教学内容也以针灸理论及操作为主。各地教育标准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加州水平为最高,课程设置和我国中医院校相似,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刺技术等,入学学生须有2年大学学历或高中毕业已修完一定学分的现代医学课程、托福考试成绩500分以上,须完成3200学时学分,毕业后可获得针灸学硕士学位。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学徒式教学,学生高中学历就可,在针灸诊所内半工半读4年,然后参加美国针灸师执照考试,考取执照后可拥有与针灸学院毕业生同样的权利,但无硕士学位。而近来,美国已经出现了培养中医博士的进修班,有的中医学院已经或即将批准可以授予中医博士学位。

1.3执业

据统计,全美约有执业针灸师15000多名,分布在美国各州,其中加州就有执业针灸师约10000人,而纽约州有2500人左右,中医针灸诊所仅加州就有800多家,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次接受针灸疗法[2]。目前,针灸诊所可开展的项目有:①可将针刺入患者体内;②可使用电针仪刺激治疗;③可以拔火罐;④可以进行推拿和按摩;⑤可以艾灸治疗,但不可以进行火针、埋针、刮痧等治疗。其收费标准在规定的范围内由医师根据技术水平和患者自身情况而由医师自行决定。现在,在美国从事中医针灸行业,不再只是一个仅以此维持生计的职业,还可能可以拥有可观的收入。据2002年美国职业调查机关统计,在美国3万余种职业中,针灸师已进入“美国百大有望职业”行列[3]。

2中医药在美国的现状

目前在美国,中医不属于医师行列,而是草药顾问;中药也不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而是将其纳入营养补充剂或功能性食物范畴。中药也只能当作营养品来服用,不允许将其肌注或者是静脉滴注,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虽然,美国已立法通过可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但现在大部分保险公司仍将针灸拒之门外,拒绝为针灸服务付账,尽管有少数较为开明的保险公司将其纳入付费范畴,然而所付金额亦十分有限,大多数患者针灸治疗时仍需自掏腰包。美国FDA认为针灸只是一种实验性的医疗工具,只是一种技术操作性的治疗手段,不能肯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故尚不能纳入主流医学,只能作为替代医学的一部分。

在美国,虽然已成立了众多中医针灸学院,但其并未被列入正规医学教育体系,尚属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之列,其课程也多为选修课程或是讲座性质。迄今为止,美国的正牌大学尚未开设正式的中医及针灸专业。

另外,就美国中医教育来说,教育质量和学习时数尚不尽人意,如目前3200学时之硕士学位制难以满足作为一名中医师或是针灸师的需求,很难培养出能指导针灸治疗的传统中医思维,如中医治疗的两大瑰宝之“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形成的。再者,其课程的设置也欠全面和系统,其课程教学过于侧重针灸操作,而略于理论的系统讲解,而从本源上讲,针灸的指导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经络学说、天人合一学说等。理论根基的欠缺,必然造成先天的不足,从而大大束缚了中医药针灸学术的蓬勃发展。

在美国开中医诊所或是中药房是非常方便的,政府对其管理也较为宽松。目前,美国不仅有独立的中医诊所,而且,许多公共卫生行业如医院、戒毒所、康复中心、老人院等也可以设有中医诊所,以前,这些医疗场所多单纯用针灸,现在半数以上都会兼用中药。中药店也可配有坐堂中医,在许多大中城市都有中药店,甚则有些还成为一定规模的中药批发公司。对于中药的剂型管理,美国基本上没有限制,可以有提炼的单一中药成分,如麻黄素、黄连素等,也有传统中药饮片,还有丸剂、散剂、膏剂等中成药,以及中药浓缩剂、颗粒冲剂等。如今,中草药不仅进入了美国医疗保健市场,甚至还上了商业超级市场的货架,从多个角度渗透到美国人民的生活中。

3美国中医药现状对我国中医药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美国使用中医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由于在美国的中医从业者以及教育者人数有限,中医素养、业务能力良莠不齐,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中国大陆的水平。这就为我们国内的中医药高校提供了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努力。

第一,积极开展境外办学与合作办学,由我国中医药高校派出高水平、富有临床经验、疗效卓著的教师前往境外办学地点,通过边临床边教学,让学生亲眼目睹、切身感受到中医药、针灸的神奇疗效,在取得疗效的基础上,讲解取得疗效的道理,从而引出中医经典、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会开方、会针灸操作固然重要,但辨病识证、循经取穴更重要。只有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中医经典,才能学好中医。

第二,根据境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对针灸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中医药、许多针灸从业者并非真正的针灸医生的现状,大力加强懂英语针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据笔者所知,有些原先并非学针灸甚至根本没学过中医,在国内时只是从事烹饪、服装等行业的中国留学生,通过自学而在境外施行针灸治疗。这部分人没有中医根基,又没花工夫好好学习,难免会影响中医的声誉。因此,国内中医药院校可以开设对外服务的针灸专业,通过输出针灸专门人才来影响、培养境外的正规针灸医生,那必将对社会、对学校都非常有益。

第三,积极开展对外宣传,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医,了解针灸。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让中医、针灸走进美国老百姓的千家万户,只有了解了才会逐渐接受、认可,进而相信甚至坚信中医的妙用。

第四,美国的中草药全属进口物品,尽管我国的中草药在美国市场已经有了可喜的占有率,然而由于技术工艺的差距,中国制药界的出口份额仍很少,在数量上及市场价格上均远不及近邻日本和韩国。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在中药的道地药材的栽培、加工炮制、质量检测、外形包装等各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并强化营销意识,使中药在世界上所占份额逐年增加,才能成为世界中医药市场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吴伯平.美国中医药纵横谈[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1):10.

[2]赵义造.美国针灸浅探[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1.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

[主题词]针灸师;教育,针灸;针灸学/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2-0079-04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C

住院医生培养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纵观国际许多先进国家为应对新世纪疾病谱改变的挑战,均让医学生在毕业后接受“住院医生”教育,针对时代要求逐步制定并建立了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住院医生培训体系,使毕业生获得独立行医的能力。现就针灸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1研究背景

1.1立法的要求

新世纪,随着公众对生活质量、健康需求及医疗服务质量标准不断地提高,呼唤着各种新兴、特殊专科服务出现,而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涌现和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这些专科的产生成为可能,如全科、美容、疼痛、介入、输血检验医师等应市场需要先后出现。鉴于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国际化、法制化和成本一效果最优化的要求,卫生部于1993年颁发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9年实施了《执业医师法》,明确提出建立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也就是医师准入制度,对医师资格的取得、注册、权利、义务、培训、考核及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规定;2001年6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该规章将医生执业范围划分为4大类28个专业,并规定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尽管这部规章范围划分依然笼统,但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医师的执业是有范围的,非因特殊情况医师应当在注册执业范围内开展医疗活动,否则就构成违章行为。所以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能轻易超范围执业,否则就构成违规。近期的研究提示,我国专科医师的设立较为混乱,而目前在所有规定中尚无针灸专科医师的培养,所以也就无其执业范围具体要求,这要求针灸医学的所有工作人员尽快借他山之石,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切合针灸医学特点的针灸专科医师教育体系、模式和标准,进而制定针灸专科医师的执业范围。

1.2对针灸医学的概念界定不清,观念淡薄

古老的针灸医学在我国存在并研究和应用于临床防治疾病已有了数千年历史,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几乎所有各级医院都有针灸科或专职针灸医师。但由于针灸医务工作者自身对针灸、针灸医学的概念、治疗所覆盖的疾病种类及治疗目标等了解不够,导致众多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经济的、最佳的针灸治疗,造成病源的极大流失,进而针灸治疗适应证范围缩小;其次,临床医学面临的任务也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已经从单纯治疗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这对长期以来以治疗并改善功能障碍为主要实践内容的针灸医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它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现代临床疾病的治疗和为现代人提供健康服务中,特别是在其他医学难以替代的领域里,什么是针灸医学?针灸医学到底占有几分天下?针灸医学能否成为主流医学?最后,由于概念的不清,不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最佳的针灸证据,使决策者觉得在整个医疗活动中针灸医疗是缺乏特色、低效益行为,无需存在。所以,今日的国内针灸处于一个低潮。

相信只有培养更多更为专业的、专科针灸医学人才进行研究,上述问题才能得以回答,从而改变目前针灸医学难堪的局面。

1.3针灸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20世纪我国针刺麻醉研究取得的巨大突破,不仅大大推动了我国针灸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发展,也掀起了世界范围的针灸热。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我国建立的3个针灸合作中心以及世界针联(WFAS)的成立,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针灸医学进一步传播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国际交流,保持了针灸热的持久不衰。但目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针灸师只相当于“技师”或“医士”,而不能与西医获得同等地位,因而针灸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以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地位,努力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使针灸理论与临床治疗更能为多数的西方人所接受。所以针灸专科医生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许多医院和管理化保健组织均要求它的工作人员中持有专科医师证书的医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专科医师资格证明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保证,由专科委员会认定的专科医师必定成功完成了一个经认可的培训项目,并通过考试和评估,具备了向该专科病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近几十年的国外事实证明,向专科委员会申请资格证明这一趋势愈演愈烈。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医学毕业生都愿意参加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以取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

目前由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资助的“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研究已经全面启动,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利益,并推动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和考核标准与国际接轨。为此,笔者参考国际惯例和标准,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收集近两年半来针灸临床研究文献信息,通过调查针灸临床研究现状,旨在为与国际接轨,并符合我国针灸专科医师的培养制度建立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2研究方法与结果

应用广义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全面收集近两年来针灸临床研究相关证据,经过评价、综合分析后合成证据,提出建议。

2.1检索策略

全面检索从2003年1月-2005年6月在《中国针灸》杂志、《上海针灸杂志》与《针灸临床杂志》3种专业针灸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针灸研究的各种论文。

纳入标准:所有针灸临床人类疾病研究,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系列病例研究及个案针灸研究报道。

排除标准:所有针灸动物实验研究、综述、论坛、名师经验、专家意见等。

2.2资料分析与合成

纳入文献按系统疾病种类、主要研究疾病种类、各疾病研究总病例数、各疾病分组研究数及病例数等分类后,提取信息,综合分析。

2.3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研究论文1637篇,研究疾病种类(含中医症状诊断及综合征诊断)共计327种。其中涉及外科病种68种,文章412篇;神经内科病种62种,文章442篇;内科病种44种,文章213篇;五官科病种24种,文章96篇;中医症状类46种,文章226篇;其他(含皮肤科、妇产科、儿科、戒烟戒毒及放化疗后遗症、针麻及针灸手术后遗症、传染病、各种综合症)83种,文章248篇。

3讨论

目前我国中医针灸医学系统设科分类较为混乱,这主要是由于首先国家指导临床科室设置是因需设科,往往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缺少全局统筹、规范性、指导性的专科设置系统;其次现今国内缺少高标准的中医针灸专科医师培训体系,颁布的《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暂行规定》中中医学专业分类过于简单,只分为中医、中西医、民族医3类等多种因素造成。

专科医师是直接接触专科、亚专科、专病患者,能为其提供所从事专科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有处方权并有独立承担医疗责任资质的专业人才,随其培养层次不同(专科亚专科专病专科)待遇有别。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为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医疗情况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制度,2003年卫生部正式批准立项《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共设7个研究课题),由卫生部科教司牵头,中国医师协会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目前已先后完成了并初步制定了内外科、精神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妇产儿科、康复科、麻醉科等十余个专科的医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专科医师需要经过严格、长期的培养、考核和认证,方可具备独立处理专科病人,并承担医疗责任的资质。

本次研究,笔者曾先后查阅了国内主要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卫生部门网站,了解关于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情况,或相关指导性政策,但目前结论是尚无涉及针灸医学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计划或政策,甚至连针灸医师执业范围也未明确提出而划归中医专业,从而造成了针灸诊疗缺乏特色、针灸医师缺乏职业荣誉感的现象,影响了针灸医疗服务质量及针灸医学学科的发展。所以尽快建立针灸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发展针灸医学临床,使之尽快融入主流医学的行列,从而为实现21世纪人人均能得到基本卫生保健需要作出自身的贡献。

本次研究提示针灸近两年半被广泛运用服务于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专科,治疗疾病达327种之多,这既说明针灸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又提示作为一种治疗技术,针灸可能被运用服务的各专科在其自己专科医师培养计划中增加对针灸技能的培训,以提高疾病治疗效率。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如大量国外专科医师短期赴中国培训,国内康复等专科目前多有针灸治疗计划。为改变目前针灸仅仅被看作一种简单技术的不利局面,这就需要针灸专科医师的培养具有明确的自身理论指导及理论指导的技术手段发展。既往按图识穴扎针,动则解释“风寒阻络,经络不通则痛”的简单毫针技术的准入标准已不适应今天的针灸医学专科发展的要求了。

那么作为以技术为导向分类的针灸医学临床专科医师能治疗疾病涉及如此之广,我们是否应该是全科医师呢?全科医师产生于18世纪中后期的美洲,正式命名于19世纪初的英国,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在医院内,主要在普内病房工作,为病人提供其他专科医生无法提供的整体,以弥补专科化服务的不足。在社区中他们对社区医疗、健康保健、医疗保险等意义重大。我国全科医师概念具体提出时间不详,但卫生部1994年的《医疗机构诊疗目录》中已设全科医疗科,并定义为:凡由医务人员向病人提供综合诊疗服务和家庭医疗服务的均属此科,如基层诊所、卫生所等。并在2001年“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有学者提出根据我国情况,全科医师可用普通内科(大内科)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应包括社区保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咨询、医疗保险及常见多发病等各方面。尽管研究提示针灸治疗疾病多达327种,但如果除去个案报道及报道次数较少(2次)的研究,结合近两年疾病研究发表篇数、研究疾病样本数、分组研究篇数及分组研究样本数、大学及省级研究单位对疾病研究的兴趣发现,事实上针灸常见病、多发病仍主要集中在神经内科(面瘫、中风急性期及多种后遗症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等)、骨筋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肌肉劳损等所致疼痛)及糖尿病并发症、消化系统呃逆呕吐等症状的解决上。由此可见,从事具有自身理论指导临床,并运用自身治疗特色――外治方法的针灸术的针灸医师尚与全科医师具有一定的不同。

根据目前针灸科常见治疗疾病的种类,有针灸学者认为我们的专科医师培养应是神经内科医师或康复医学医师方向。根据目前卫生部已制定并公布的这两个专科医师培养计划,明确规定了其执业范围,为其执业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保证。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明确规定:“神经内科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其业务范围囊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两大系统……神经内科专科医师掌握腰穿适应证、禁忌证及正确操作步骤;脑炎和癫痫常见脑电图的表现;多普勒脑血流图报告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炎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变性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表现等。”而康复医学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则明确规定:“康复医学是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病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专科。通过阶段培养,使受训者掌握学科常见的伤病和(或)残疾者的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掌握相关学科的临床诊疗基础知识,能够独立从事本专科临床康复的诊治工作。”从两个规定的内容看,针灸临床医学与之尚有明显差别,针灸临床医学事实上治疗除涉及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外,尚涉及疾病的急性期、临床期,而目前康复医学治疗不涉及后者;而神经内科研究的方向又缩小了针灸临床医学研究涉及的范围,如内科的其他疾病、伤科、皮肤科、妇儿科、五官科等。所以如不尽快制定针灸医学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计划,明确自身执业特点、执业范围,未来的针灸临床治疗医学发展将可能受制于这两个专科医学。

4建议

综上所述,首先,以技术为导向的针灸专科、针灸技术及其成熟应用尽管是为各专科服务的,但由于其具有的独特理论与临床诊疗思维和治疗技术手段,并有继续分化向专病治疗发展的趋势,所以应该成为独立的二级或三级专科,尽快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计划,使针灸执业医师早日具有职业荣誉感。

其次,综合考虑针灸目前实际需求及相关学科、专科的发展现状,参考国际及国内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综合针灸专家研讨总结意见及根据目前正在进行的住院医师培养经验摸索,笔者认为目前的针灸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重点在培养受训者的临床医疗水平,尤其是内科与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应在遵循《医师法》中规定的医师培养要求下,进行更有规则的临床培养周期。根据其进入培养周期前的实际临床医疗水平(进行专科考试认证),建议采用3~5年培养,即有2~3年的基础临床医学培养,在此阶段要求受训者除培养医师的基本素质、提高从医兴趣、热爱自己的医学工作外,需要到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学习,学习不同系统疾病的特殊诊疗思维,为未来进行专科专病治疗奠定一定基础。建议此阶段安排的转科学习应主要集中在内科系统中的内分泌科、心脏内科、临床免疫科、消化科及老年科(国家新型发展的重点学科,针灸应予以重点关注)、会员服务科(普内社区服务)等、神经内科(含神经内科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学习)、影像医学科、麻醉疼痛科等;完成并顺利通过此阶段学习认证后进入专科的1~2年的学习培养,此阶段重点在针灸治疗手段的研究及专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并根据其临床研究的兴趣必要时再到相关学科进行专病学习,如妇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针灸擅长疾病的研究。由于目前骨科主要以各种骨病手术治疗为主,故而针灸伤科疾病可安排在此阶段进行培训。如在培训阶段受训者认为自身更适应科学研究工作,可继续通过前期工作基础进行博士研究,进而脱离临床工作进人专业医学科学研究。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针灸治疗类风湿资料方法讨论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38-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几年来我对应用针灸治疗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受试者在18~65岁之间,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1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受试者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

1.2方法。45例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期、病级随机按2∶1配对分为二组:对照组应用消炎痛25mg,3次/d,治疗组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应用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min,1个月为一疗程。

取穴: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于、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扦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

1.3观察方法。每周随访1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每4周随访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部分患者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亮脑啡肽,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采用化学比色法,亮脑啡肽采用放免法测定,由华东医院协助完成。

2疗效结果评估

显效: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率、压痛指数改善率、握力改善率、晨僵改善率和ESR改善率等五种改善率均数>70%。改善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正常值)×100%。有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50%。改善: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①疗效评价:针灸组3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改善率83.3%;消炎痛组15例,有效3例,改善9例,无效3例,改善率80%,二组间经Ridit检验,P>0.05,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针灸组疗效与消炎痛组相似;②针灸与病程和关节功能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关节功能损害越少,疗效也越好;③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④针灸治疗前后亮脑啡肽(LEK)、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⑤不良反应:消炎痛组有1例头痛,有2例胃肠不适,针灸组无明显副作用。

3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损伤,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本研究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扦补肾法治疗RA,疗效可达83.3%,与消炎痛的消炎镇痛疗效相似,经Ridit检验,P>0.05。Mezes等和Wade等检测RA患者血浆和滑膜液中LPO的含量增高。Pasquier等和Marklund等报道RA患者外周血多形白细胞中SOD活性和滑膜中SOD活力下降或相对不足。这说明RA患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所以测定RA患者红细胞中SOD、CAT活性与血浆LPO治疗前后变化可了解针灸治疗RA的疗效。本研究针灸治疗后SOD活力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认识范例(3篇

    - 阅0

    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认识范文篇1这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大会,是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反复酝酿后确定召开的专题大会,本来4月份就准备召开的,但是由于受突如其来非典的影.....

    城中村改造的背景范例(12篇)

    - 阅0

    城中村改造的背景范文篇1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成都二圈层村镇地区农村聚居形态发展演变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1全国及成都地区城镇化背景据2011版《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我国.....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