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治理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1篇1

【关键词】始丰溪生态治理背景基础途径

一、始丰溪生态治理的宏观背景

生态治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凋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与环境关系演替过程是以人类需求为动力的。人类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维持人类种群繁衍的原始需求阶段和物质享受与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阶段。

始丰溪生态治理,是指在始丰溪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始丰溪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始丰溪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对始丰溪实施生态治理,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我县生态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一项普惠的民生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始丰溪生态治理的现实基础

(一)有利条件

1、河道基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历届政府和沿溪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综合治理,始丰溪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为始丰溪生态治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2、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通过持续推进清水河道建设、“绿色河渠”工程和“五水共治”等活动,始丰溪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3、河道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根据《关于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2013年1-11月水质情况的通报》评价,我县始丰溪交接断面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

4、干部群众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自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经过连续10余年的生态环保宣传和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得到了增强,为始丰溪生态治理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不利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受损。上游河段(新104大桥~规划云锦大桥)无序采砂,采砂后随意堆放弃料,使河流原本自然的平面形态、河床及岸坡的自然形态均发生较大改变,生物栖息地多样性遭遇破坏,河流水质变混;且由于无序采砂,岸滩、河床变得极不稳定,一遇洪水,岸滩、河床的泥砂及采砂后的弃料就会冲向下游、淤塞下游河道,剥蚀与覆盖下游岸坡植被及河道内的水生植物。

2、基础设施薄弱。上游河段(新104大桥~规划云锦大桥),堤防标准较低,特别是堤脚防冲、高滩岸坡均为原生态岸坡,无防护措施,河岸防侵蚀稳定性差。

3、防洪设施不科学。下游河段(玉湖街至始丰二桥段)北岸,现状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直立式浆砌块石防洪坝,高陡的防洪坝阻断了河流与堤岸的水、气、士的沟通,破坏了陆生、湿生、水生生物原本多元化的栖息地环境,进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河流水体质量;6米多高的直立坝外观呆板、线条笔直生硬,水流顺直无变化,不利于水体中氧气渗入,影响水生物生存环境。

4、河道生态功能退化。下游河段(玉湖街至始丰二桥段),河床高程变化小,受始丰三桥下游拦水堰坝影响,该段河床常年处于水下,原河道内的自然沙洲、滩地、湿地消失,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缺乏,河面上原本种类很多的鸟类基本消失。

三、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遵循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始丰溪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

(二)协调性原则

要体现周边区域发展特点,注重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三)自然性原则

要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地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四)经济性原则

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养护费用,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途径探索

(一)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

应描绘出总体目标,勾勒出治理后的河道所到达到的预期效果。例如,根据整体推进,分段治理的要求,县政府已经确定了始丰溪生态治理一期工程的目标,计划投资4.77亿元,优先对始丰溪新104国道至始丰二桥的河段实行生态治理。本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全长2890m,建设50年一遇防洪堤5540m,护岸6840m。始丰溪干流堤距480m~712m(平均堤距590m),南北护岸之间宽度108m~472m(平均宽度290m),河床底高程主要为50.3m~45.6m。根据工程总体布局,河道断面在满足规划过水断面面积和蓄水面积基础上,考虑河道水质净化、亲水性和投资造价等因素,河道断面主要选用梯形复式断面型式。布置护坡绿化带及陆域景观带,适度营造生态景观空间,构筑人―水―景三者和谐统一的城市滨溪景观。

(二)明确河道治理的主体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核心主体的作用,明确政府的责任,例如:确定治理目标,编制总体规划,制定管护制度,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社会力量等。其次,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把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相关权利和义务的个体、组织和机构都动员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三)确保河道安全性

河道的安全性是保障其生态系统健康和正常功能的基本前提。河道的安全主要包括河道物理结构上的稳定,对洪涝灾害的正常回应以及提供水源、容纳污染和维持生态等的安全。

1、物理结构稳定。生态河道建设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由于深层滑动引起的不稳定。对影响岸坡稳定的水力参数和土工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以实现对护岸的稳定性设计。

2、防洪排涝安全。河道系统具有调节洪涝灾害的功能,在洪涝季节可以纳洪、行洪、排水和输沙,调节水文过程,从而减缓水的流速,削减洪峰,缓解洪水向陆地的袭击。生态河道构建中应保障防洪排涝的安全性,任何构建措施都应以不影响防洪排涝为原则。

3、还河流以空间。第一、采用与始丰二桥下游段渠化式河道断面完全不同的断面方式,即将50年一遇南北防洪堤之间的堤线距离拉大至500~700m,河道断面多层次的复式断面形态,洪水期允许滩地被淹没,利用高低滩地过流,调洪削峰,平时常水位时期则把高滩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环境加以利用;第二、河道拓宽:对始丰二桥上游的规划设有溢流口的始丰溪南岸水南老堤,采取适当拓宽河道宽度以调蓄洪水,来平衡因取消修建蓄水活动堰坝和取消设置150m溢流口带来的防洪排涝不利影响,确保始丰新城的防洪排涝安全。

(四)创新河道治理模式

始丰溪生态治理的目的是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要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必须创新河道治理模式。

1、河流平面形态自然化。岸线自然蜿蜒、河槽宽度有宽有窄,特别是上游河段,河流主槽基本沿现状走向,不作裁弯取直处理,对于已建直立防洪坝的河段,拟在堤脚前高滩地辟出一块亲水平台或景观坡地,以尽量维持河流原本自然的蜿蜒性形态,创造丰富多彩的水边环境,保持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2、河床型式多样化。河床中有浅滩、有沙洲、有深潭,不再按以前河道治理工程那样疏挖至统一高程处理,以创造时快时慢,时动时静的丰富的水流形态,其中:对于上游河段,以保护性为主,自然形成跌水、深潭,营造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维护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借助自然净化水体;对于人工挖砂弃料堆积而成的沙洲、浅滩,原则上进行挖除处理,以免洪水期下冲淤塞下游河道;对于下游完全丧失沙洲的河段,拟保护性修建几座生态滩林,以营造多样的水生生物、鸟类栖息地,位置拟选择在始丰二桥上游水南老堤范围。

3、护岸与护坡结构生态化。岸坡防护采用新型先进的生态结构、并配以适宜的生物措施,充分利用河道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分解、代谢等功能,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实现河道的生态自我修复,并尽量采用当地材料(沙卵石等)、当地植物。本工程两岸的植物护岸、护坡不同于城市公园绿化,它除了绿化功能外,更要求具有耐旱、耐湿、耐瘠薄,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等水土保持功能,拟根据不同水位,将河岸带分为干燥区、偶然的洪泛区、潮湿区、水位变动区和淹没区等几个区域,在不同区域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2

关键词:探讨;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对于水环境的要求也是在日益增加。城市河道不仅具有航行、蓄水、排涝、防洪等功能,还有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功能。但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地域有限,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河道往往会成为城市纳污的容器和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脏、乱、差的情况,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澜沧县南朗河治理工程为例,对河道治理与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提出探讨。

工程概况

南朗河属澜沧江水系,境内河长210㎞,径流面积2100㎞2,发源于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甘河头,向南流经澜沧县拉巴乡、竹塘乡、勐朗镇、东回乡、酒井乡、糯福乡、惠民乡7个乡镇后,在中缅边境214#界碑处称为南朗河,此后沿国境进入西双版纳州后纳入打洛江,再蜿蜒南下,最后注入湄公河一级支流南垒河下段。澜沧县南朗河勐朗段(县城河段)治理范围包括南朗河勐朗坝段及热水塘支流河段,其中勐朗坝河段从“三岔河”至“大桥头”沿河流两岸,全长4.8km,热水塘支流河段为南朗河交汇口以上0.7km。南朗河勐朗段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澜沧县城及勐朗坝子、勐滨坝子内村寨、农田的防洪安全,防止国土流失。同时,也是澜沧县城市化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澜沧县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澜沧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城市规划,将南朗河勐朗段河道整治分为四段:(1)上段:南朗河0+000~3+800河段;(2)中段:南朗河3+800~4+485.56;(3)下段:南朗河4+485.56~4+800河段;(4)热水塘河段。各堤段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堤型。

如何有效加强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

(1)水利工程与市民休闲场所的和谐统一

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主要以兴水利、除水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在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中应该采取治理与公园建设、防洪排涝功能与生态休闲功能的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水利工程与市民休闲场所的和谐统一,这是水利建设在民生工程建设中的又一重要举措。河道防洪坡堤淹没区域采用浆砌面石,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钢筋砼网格梁固土,网格梁内植草,种花,底铺植物生长砖,面铺土植草、种花,以美化河堤,形成绿化景观带,打造休闲场所与防洪排洪和谐统一的生态长廊。同时,沿河每200米左右设置一道亲水平台,便于人们与河水的亲密接触。在规划河流形态时,应遵循河流的自然演变规律,保持河道自然的弯曲形态。此外,河道整治应多采用泥土、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代替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以此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功能性。

(2)实行截污和保洁工程两措并举

整治河道,必须首先实施彻底的沿河流域截污工程,贯通河流上下游截污干管,完善跨域管网衔接,扩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完善再生水循环利用设施。2008年澜沧县启动了规模1万m3/日污水处理厂建设,2011~2012年项目建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所有排入南朗河的污水口全部封堵,将县城产生的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南朗河,阻断了河道的水质污染源。根据排涝规划及澜沧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在南朗河县城段K0+000~K4+500段共设置9个排水口,在支流热水塘河K0+000~K0+800段设置2个排水口。其中南朗河干流左岸片区主要靠南朗河干流上的5个排放口和支流热水塘河右岸上的1个排放口解决,右岸主要靠南朗河干流上的4个排放口和支流热水塘河左岸上的1个排放口解决。地势高的区域排涝口采用自排;低洼地带为防治河水倒灌淹没农田,在排涝口处设平板闸进行控制;同时部分堤段后设排水沟,用于汇积该地段堤后积水,并通过排涝口向河道排泄。

(3)取缔河道非法建、构筑物和采砂场等

在南朗河治理项目批准立项后澜沧县人民政府及时下达文件全部取消南朗河勐朗坝段原有采砂场,同时拆除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堤上或河堤内所有构、建筑物,如废弃桥墩、河内取水井、占河建房、废旧河堤等,严禁向河道内倒垃圾,排放污水

(4)河道治理采用工程措施与水保措施并行

澜沧县水务局和环保部门启动河道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在河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缓坡地段采用固土措施和保水措施。

(5)河道治理与城市规划统一协调

南朗河治理工程实施的同时,澜沧县同时启动了澜沧县城市规划,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做好河道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极大体现的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

(6)河道治理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关键是后期管护

南朗河治理工程在项目立项的同时,就成立了澜沧县河道管理局,政府承诺今后的运营管护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明确管理任务和职责,制定管理规章制度,随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做好各种观测、预测、预警、测报和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7)全民动员,统一思想,全面规划。

加强澜沧县南朗河河道治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民动员,统一思想,全面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科学高效地实施。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开发建设“生态治理澜沧县南朗河河道”重要性的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如环保局做好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工作;水务局做好河道治理工程工程措施和水保措施;城建局做好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等实施工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和全局的意识。其次,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在挖掘“水”文化,发展“水”产业,建设傍“水”城的思路上下功夫。为改善澜沧县南朗河水质,澜沧县政府于2009年关停了澜沧县重金属污染最严重企业澜沧铅矿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澜沧县为救澜沧县“生命之河”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重大方案通过媒体公示,公开论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建议和意见,再其次,通过电视新闻,增加公益性广告,动员广大市民保护“生命之河”;最后,要积极筹措资金为“生态治理澜沧县南朗河河道”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来源。

总之,澜沧县南朗河勐朗坝段5.5公里长的河道经过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建设,以及规范化管理,一改过去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成堆,污染严重的现状,再现澜沧一个碧水蓝天、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JOHNSON,Blaine.EBBERTS,BenD.ZELINSKY.美国哥伦比亚河下游及河口地区基于生态系统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哥伦比亚河口生态系统恢复工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112-115.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3

流域环境存在的问题

在点源污染方面,上游的矿业污染、中游的乡镇生活污水和畜牧业排水和城区的工业企业排水以及居民区排水所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矿业废水年排放量达30余万m3。城市4条小河承纳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数量较大,污染严重,其排水最终汇入黄柏河干流,严重污染干流水体。在面源污染方面,主要表现在生活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在内源污染方面,由于黄柏河下游区段受葛洲坝回水的顶托呈滞流状态,库区的悬浮物质易在此处沉积,此段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磷含量在0.2%以上,内源污染成严重。黄柏河支流-城市4条小河污染日趋严重,大量污水汇入黄柏河中,在排污口附近水域形成污染带,加剧了黄柏河干流水体的富营养化。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高,水循环紊乱,生态环境流量难以保证黄柏河流域于上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全流域的开发建设,流域水力资源开发程度已达63.7%,建成的大中型书库有13座。由于工农业、电力用水,经黄柏河干流的水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用水量不足,黄柏河东、西支流和干流均有断流的现象。水土流失、生态退化流域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土资源过渡开发,河流岸线资源和水面被侵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减弱,导致流域生态退化问题。少数地方无序开发矿产资源,使地质结构破坏,随意丢弃矿渣,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水环境的污染,尤其是中上游的页岩区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包括城区4条城市小河在内的黄柏河城区段,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生态破坏严重。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治理思路和治理原则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实施需要政府的领导、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和实施单位的共同参与,根据《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黄柏河流域的环境现状和特征,提出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和思路。黄柏河水环境治理原则是:1)控污截源、减少流域水体污染负荷;2)科学调度、构建良性的水循环系统;3)河道治理,防护堤加固,营造多样性的生态景观;4)长效管理、保证流域水质持续改善;5)普及宣传、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实施思路和理念是: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市民参与、分期实施、注重实效、长期坚持。综合治理对策鉴于黄柏河流域环境问题,在工程技术层面和流域管理上,考虑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1)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大量消减面源污染点源的控制是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保证,通过矿井封堵、尾矿坝工程,进一步治理黄柏河上游的矿业污染[4];建设城镇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截流率,提高城区段水环境质量,改善库区的回水水质。点源治理应纳入治理的重点,是近期流域环境治理的优先项目。面源的控制主要是对黄柏河集镇构建垃圾收集、转运和填埋系统;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削减农村生活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源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4]。2)河道治理,治理内源污染,防护堤整修,提高防洪能力黄柏河夷陵城区和城市4条小河防洪标准低,亟需加固防护堤和进行河道清淤。通过黄柏河小溪塔城区段、城市4条小河清淤工程和防护堤工程,全面削减内源,提升城市河道景观,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工程措施、多自然营造技术、亲水构建技术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滨岸生态景观系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5]。根据底泥的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式,防止二次污染。采取环境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治理黄柏河下游顶托河段水体富营养化问题[6]。3)联合调度,保证黄柏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运转的基本流量,根据黄柏河流域水文特征、水生态与水环境特征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合理确定生态环境用水量[7],对天福庙、西北口、尚家河、汤渡河等水库和干流进行联合调度,适当增加干流水量,避免河底、河流断流现象,增加其水环境容量,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4)构建生态防护带,控制水土流失生态防护带是一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其主要功能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床冲刷,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利用缓冲带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减少来陆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道,形成控制面源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达到保护和改善水质的目的;缓冲带在溪流沿岸构成了一定自然风景线,美化了河流生态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5)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保证流域持续治理和治理效果根据流域特征,制定完整的流域综合治理长效管理体制,已经竣工的项目能够正常发挥功能,保证设施的日常管理,促进流域治理的持续性。

结语与展望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4

关键词:水利;河道治理;生态环境;关联性;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的水利河道治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疏漏,在河道治理中存在违规治理、过度采砂等现象,给甘肃省的环境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对于水利河道治理,应考虑环境因素,进行生态水利修建,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今后甘肃省水利河道治理应该明确的方向。但对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却需要作进一步分析,只有分析好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才能打好生态水利的基础,促进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两不误。笔者对于甘肃省的河道治理现状、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间的关联性以及下一步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联作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1甘肃省河道治理的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多次召开了河道治理研讨会,探讨甘肃省的河道治理问题。甘肃省70多座城市都是依靠河流而发展起来,如果河道治理不好,将会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甘肃省整体发展水平严重下降。但从甘肃省近期的河道治理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对于河道采砂仍没有严格的制度要求,违规河道采砂的事件经常出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甘肃省的河道治理问题一直难以改善。

2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存在的关联性

2.1水利河道治理影响生态环境

水利河道治理关系着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要,但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对水利的开发,而忽略了自然因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有些水利河道治理甚至还出现了违规治理,治理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水资源遭到破坏,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河道砂石是维系河道河流走向的关键,维护着河堤的安全,但在河道治理中过度采砂将会导致河堤坍塌,河流走向发生变动,影响自然河流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关键性的破坏。

2.2水利河道治理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生态的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水利河道治理作为河流整治的需要,也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水利河道治理的好与不好,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好与坏,两者之间关联性很强。对于环境复杂的地区,如果河流分支多又没有统一的流向,就会影响河道水流的走向,从而会导致河道不通,加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污染严重,就会加剧河水污染,河流不通又污染严重,不光会影响河堤安全,又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做好水利河道治理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2017年1月份,根据人民网甘肃频道报道,甘肃省开始依法进行水利河道管理,维护甘肃省河流的生态健康。甘肃省政府开始重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出台了《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其中不仅对河道治理中的违规治理行为进行了法律条文的处罚规定,还对于河道治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了改进规定。甘肃省把好水利河道治理的关卡,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对违规治理的行为进行处罚,整治好河道水流,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3水利河道治理是实现生态循环的需要

水利河道治理是改善生态循环的一个办法。在干旱地区,气候炎热,降水缺乏,大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获取生产生活用水,就会过度开采地下水,由于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多,从而影响该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利,改善河道,做好蓄水的准备,将可以在降水不足的季节引水灌溉农业,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减少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在降水多的季节,水利工程可以蓄水,降雨充沛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治理,做到水资源的合理调整,降低发生洪水的危险。但是,如果河道遭到污水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污水要做好处理,对于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的行为要进行处罚,及时清理河道,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循环的效果。

3如何处理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联

水利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维护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生态效益,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如何进行处理,做到水利河道治理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河道治理中的不足,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制定严格的河道采砂制度,对于违规河道采砂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做好河道治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促进河道治理工作人员严格进行河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可进行生态水利修建,利用植被保护河堤,对于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整治,加固河堤,做好防洪抗洪准备,避免洪水对河道的破坏,改善河道治理的现状,从而维护好生态环境。

4结语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

众所周知,以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的提升,河流在每一个城市中的作用就很快的凸显出来,在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又因为,我们的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的越来越多,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河流的清洁,使得河流变得肮脏不堪,使得城市中的水质不断的呈现出退化的状态。特别是河流水质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城市河流里面。因为人们越来越对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断的改善河流就成了题中之义。再看,我们的城市河流的环境营造实质上是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城市的河流进行改造可以很好的提升城市形象。更加爱有利于整个小康社会的进程以及我国现代化发展以及各方面的发展。立足于我国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我国具有河流的城市而言,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应该很好的确认河道治理与生态发展的联系,更加要注重这其中的关联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物质追求进而忽视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河道环境。这样的发展状态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城市发展建设中河道综合治理的状况,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的提升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所以要注重城市河道治理以及生态的良好关系,才可以更好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众所周知,城市河流水环境具体包括河水环境、河岸带环境和河岸带周边环境三部分,具有城市生态廊道、遗产廊道、绿色休闲通道和城市标志景观界面的功能。但是在我国因为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河流被污染严重。河流规划面积难以保证城市垃圾管理不善,沿河堆积下水道建设滞后,污水直排河流水质恶化,这些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城市河流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城市河流综合规划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效的开展,要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原则进行。

2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应遵循的以人为本原则

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当下我们国家城市中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这样我们可以很好的规避水灾或者水污染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所以,我们要最尽最大的努力使得河流的治理以及周边生物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让河道周边的景物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相融合,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另外,我们知道,我们在城市之中的不断更新换代中可以感受的到城市向着集群化的发展方向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从而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城市河流水环境是城市居民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改善能推动市民物质收入和精神需求两方面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河流的治理以及生态建设的内在联系,一定要改善河流治理的综合环境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进行治理和规划,要采用科学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巧妙的将景观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生态工程学原理,采用近自然治理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河流在治理中不断的回复生态升级。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保障河流周边生物的多样性,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体现出保护的心态。再次,为了提升人们的生存空间可以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有效的设置文化、健身、娱乐和观景场所使人与水进行亲切的交流,建设出水清、岸绿、突出河流自然属性的城市河流。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真正的做到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子啊人类智力河道的过程中,很好的保障了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恢复河流自净能力的原则

在河道的治理中,笔者认为只是治标不治本是不行的,我们不能本着先将河水进行肆意的污染,再去全身心的治理的传统道路,这样是不科学的。我们在首次河流治理的时候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的方式方法,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很好的控制河流的自净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河道的治理与生态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要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还要做到很好的清理河水,整理绿色河岸的目的,从而达到从根源上治理问题的目的。可以说,在河流污染的处理中,我们应该坚信,我们要始终保持全流域有效治理,不嗯能够分流与治理,厚此薄彼。我们要充分的实现全流域共同治理,下游治理,上游我行我素,那么所有的治理功夫都会变为空谈,最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在研究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方式与方法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河流生态治理的良好效果。最终才可以使得城市的发展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我们才能在美好的环境下创造更加多的经济效益。

4采取生态工程治理的手段建设多自然型河流和健康河流的原则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6

1.1浑河流域概况

浑河是纵贯辽宁省东、中部地区的大型河流,也是沈阳市、抚顺市的母亲河。浑河发源于抚顺市清原县龙岗山脉滚马岭,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抚顺、沈阳、辽阳、鞍山等4个市、8个县(市。浑河总长386.7km,流域面积11481km2,其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支流共计29条,其中一级支流17条,二级支流10条,三级支流2条。浑河流经地区工业发达,人口稠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不断推进,浑河不但肩负着沿河地区城市和农业供水任务,也成为沿河城市污水排放的主要渠道。

1.2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以上水源保护区及河道

基本情况浑河大伙房水库以上为山区,平均海拔高程在400~800m之间,山区流域面积占全流域超过60%,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该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支流有1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200km2的河流有10条;流域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共有河道险工险段33处,总长9.98km;河道内(含浑河滩地总面积1653hm2。辽宁省1990年颁布实施了《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大伙房水库坝址以上的浑河流域为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防治等工作,省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

2大伙房水库以上河道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

2011年,辽宁省开展了浑河流域河道外业调查工作,对浑河流域大伙房以上河道进行了全面调查,作为中下游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早已全面开展,但仍面临一些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问题:1浑河流域上游以山区河道为主,近年来暴雨洪水频现,由于河道防洪工程薄弱,致使河道冲刷严重,造成了一定的河道水毁及水土流失;2人为挤占河道、盗采河道砂石等涉河违法行为对河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3工矿企业不达标污水的直接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不定点排放对河流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3治理措施

对浑河流域进行水源生态保护就要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杜绝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问题,保障河道生态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根据党的十”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按照2011年中央和辽宁省委一号文件的有关要求,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围绕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对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以上水源保护区河道面貌及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良好作用。

3.1河道防洪工程

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以上地区是辽宁省暴雨洪水较集中区域,多年来河道工程水毁严重,防洪工程基础设施薄弱。2009年以来,根据国家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辽宁省加大对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以上水源保护区防洪工程建设投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已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其中治理河流2条,治理长度114.19km;大江大河(苏子河治理长度109.8km。

3.2生态建设及流域综合整治

2011年以来辽宁省围绕河道生态建设与保护开展了源头治理及一系列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以上河道河流源头治理4处,并完成了河道生态封育、补植护堤护岸林和源头生态林、设置警示宣传牌、封育围栏等工作。12012年以来开展了对浑河大伙房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实施全流域整治及封育工作。清理占河垃圾、排污口及非法占河等,补植护堤护岸林及源头生态林。2开展河流源头治理工作,为加强对浑河流域主要水源地的保护,本着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杜绝人类活动的干扰的原则,2012年通过采取退耕源头处旱田,在谷口适宜位置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公示保护区范围和管理规定等,对浑河、苏子河、社河、英额河的河流源头进行了治理。32011年起大力开展了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工作,对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上游的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等地区位于生态保护区的15个河道废弃砂场开展综合整治。4为解决长期以来沿河地区向河道内任意倾倒垃圾、矿渣、残土等废弃物的问题,保障河流生态健康,2012年底起开展了河流生态保护、专项治理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活动。

4生态水源保护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7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措施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整治涉及河流保护与管理的部门很多,流域内水土资源、森林资源、植物与生物资源等均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现行管理体制未能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形成一系列激励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用水、节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从而导致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不高、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环境的质和量持续恶化。

2、规划滞后,缺乏对小流域治理的有效指导。小流域保护与管理基本停留在水污染控制和水利工程的管理,许多小流域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

3、治理标准低,大部分小流域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河道治理多偏于防洪功能,而其它功能被严重忽视。以往采用单一治理措施建设了一些临时防洪工程,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防洪问题突出,许多小流域的重要河段仍处于未设防的自然状态。

4、缺乏投资渠道、投入不足。小流域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不足。近年来,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河流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日趋减少,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二、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河流生态建设的意识逐步增强,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措施,探讨新的治理模式。依据国家生态治理的政策方针,结合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际,提出“规划――整治――监测――评价”一体化模式的治理维护理念,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方式.治理方式的确定是小流域治理难度最大的,从过去已经实施的项目可以看出,小流域的治理很多都以防洪建设为主。小流域具有数量大和分布广以及形势复杂的特点,它的治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国家的财力也不能够像治理大江大河那样的标准治理,从经济和技术这方面出发来考虑治理问题也不是那么合理。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小流域的特点以及经济状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治理小流域,完善防护体系。

2、统一规划明确治理目标。河流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组成了生机盎然的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是河流廊道生态系统的动脉。河流整治不应孤立地处理河道里的水体,而要综合考虑恢复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制定全局规划方案。由于我国小流域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

3、改革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对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全部实行业主责任制,实现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水利服务。中型及其以上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供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产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以资本为纽带,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资本经营的市场机制,使各种水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流域水质污染源控制。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对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必须有效控制污染源,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网体系,阻隔污染来源,防止水土流失。

5、防治洪涝灾害。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修筑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

6、河流生态修复。水生生物区岸坡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造孔隙,为水生生物的繁衍、栖息、觅食以及活动等提供必要的场所。河流平面形态设计时尽量要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弯曲,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因势导流,恢复自然河态。营造多样水域空间,后撤堤线,清除底泥,改良急流浅滩、深潭、湿地等多样水环境,为多种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7、营造生态自然景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结合景观学建设绿色廊道,与植被、村镇绿化带、田园作物交错融合,形成立体生态群落,并在合适的地方建立湿地公园,滨江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等,形成河道的生态文化廊道。小流域治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水文数据,为了实现实时监测水情、综合评价治理情况,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创新技术,构建小流域检测与评价体系。

8、建立小流域检测体系。结合现代科技,采用GIS、RS等先进的监测手段,对河流进行空间尺度上的多指标监测,建立水文、水质、水生态指标等信息的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快速高效的掌握河流信息,应对河流突发事件。

9、建立小流域信息档案系统与健康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小流域信息档案系统,以积累资料,形成较为系统的历史数据库,为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河流环境健康状况评价可描述和反映任一时段内河流的整体状况和健康水平,获取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同时河流健康的各个分指标,包括水质参数、生物指标、河岸带状况等可以反映河流该部分的健康情况,从而剖析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当前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堤防、防洪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工程为主的防洪体系框架,主要江河防洪抗旱能力显著提高,但小流域治理总体滞后,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全面系统治理,治理方式落后,治理标准不高,防洪能力弱,未能从根本上防治较大河洪灾害。小流域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我国城乡,尤其是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影响城乡广大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小流域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全国重点地区小流域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R].北京: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8.

[2]张凤德,李旭光,李小平.城镇小流域生态修复设计.东北水利水电,2012.

[3]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水科学进展,2002.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河流治理;生态护坡应用

1引言

九江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重点发展县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河道堵塞,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维护,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造成市区洪水淹没等灾害。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为防止水土的流失,确保河流岸坡稳定和安全,通常采取传统的混凝土或者浆砌块石来护砌河流岸坡,然而,此类做法仅就河道岸坡的稳定性以及其行洪排涝等的功能角度来进行设计施工,却很少去对生态以及环境影响进行考虑。

2生态混凝土及预制构件

2.1生态混凝土制备及特性

通常而言,生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2~0.5,集料的配比伴随着集料粒径的减小而稍有增大;碎石的粒径在10~20mm内,堆积密度为1600~1700kg/m3;掺合剂则以矿渣和粉煤灰为主,以此来降低孔隙内的碱度和提高生态混凝土强度;化学添加剂通常选用具有高效增黏和增韧以及减水效果的聚合乳液,以此来提高其胶胶凝效果。生态混凝土经击实和碾压成型之后,需养护28天,其抗压强度能够达到10~35MPa,孔隙率为20%~30%,表观的密度可为1800~2000kg/m3,透水系数为1.5~3.0cm/s,具有良好透气性和的透水性。其多孔的结构增大了混凝土比表面积,给生物富集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而添加掺合剂则可以使生态混凝土的内部pH值在28天时,可以控制于11.5之下,而当90天时,则可控制于10之下,这样就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大的危害。

2.2生态混凝土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式则完全突破了现浇式局限,其可以按照设计的模具进行相应的预制构件制作,有利于生产的流水化与自动化,在成型之后,通过自然养护就可以了,其施工方便以及适用范围较广。其不同构型的预制构件如下:

(1)16球联体进行砌块。其也称作16联球板,是由下部16个圆台以及上部16个半球进行组成,而中间则预留了9个直径为80mm的圆柱形孔洞,其砌块的高为250mm,并且在砌块间可通过预留连接件连接,有经济、连接件数目少以及护坡稳定的特点。

(2)单球组合。直径为250mm,其内部则分别沿着x、y、z三维的方向进行预留连接通道,同时保留了一定偏心距,以防止连接时,在球体内部出现碰撞。而单球间采取Φ18钢筋进行相应的连接,形成了长约为100mm方孔。此预制构件进行多层铺装时,其球层间也可采取钢筋进行连接,以此来增加护坡的稳定性和装配的简单灵活,而钢筋则可起到配筋作用,从而提高了其整体抗折强度。

(3)圆孔形砌块。其砌块的外形尺寸为510mm×350mm×250mm,预留3个直径为80mm的圆柱形孔洞于砌块中间,在进行组合护坡时,其砌块间也会产生直径100mm的孔洞,而在此砌块间的连接缝中则可供植物进行生长。

3生态混凝土在九江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3.1工程概况

根据实测资料,结合地形、水流、风浪、河势及城市景观需求等情况,对土堤堤身迎水面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设计护坡堤段沙河桩号0+000~1+400m及沙河街水桩号0+753~0+800。生态混凝土护坡厚度为0.1m,护坡下铺设反滤土工布。主要工程量:生态砼护坡40343m2,无纺土工布40343m2。在汛期洪水来临时,水深增大,风大浪高,且河道比降较大,水流流速较大,直接破坏大堤岸坡和堤坡。因此,有必要对土堤堤坡需采取防护措施。

3.2护坡设计

3.2.1护坡范围

本次治理对沙河桩号0+000~1+400及沙河街水桩号0+753~0+800迎水坡采用硬护坡,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临水侧护坡上至堤顶,下至堤脚,对堤脚为临河陡岸的,护坡与护岸固脚相衔接。背水侧用草皮护坡上至堤顶,下至堤脚。

3.2.2护坡型式

根据堤防工程的实践经验和城市防洪工程的特点,背水侧均采用草皮护坡,迎水坡则选用了生态砼护坡,其厚0.1m,下设无纺土工布;生态砼分隔框格净内空尺寸为3×3m,框格厚度20cm,宽度25cm,采用C20砼浇筑,生态砼浇筑厚度15cm,底部铺设无纺土工布。

3.2.3护坡厚度设计及选用

生态护坡厚度计算参照砼预制块护坡厚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护坡厚度按生态护坡在波浪压力和浮力作用下,满足整体稳定要求确定,按《水工设计手册》式(18-10-21)计算:

式中:

t―护坡厚度,m。

k―安全系数,本圩为4级堤防,取k=1.15。

2h―设计波高(m),取H1%。

γc―砼的容重,取2.4t/m3。

γω―水的容重,取1.0t/m3。

b―沿堤坡向板长(m),b=3.0m;

α―堤坡与水平线的夹角,m=2.0,α=26.57°。

护坡厚度计算结果见表1。

表1砼护坡厚度计算成果表

计算断面计算风速吹程计算护坡厚度设计护坡厚度

m/sm(m)(m)

1+21225.9600.0920.15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砼预制块护坡厚度采用15cm。

3.3护坡工程量

沙河设计生态砼护坡堤段总长2.8km,沙河街水设计生态砼护坡堤段总长96m。主要工程量为:生态砼砼护坡40343m3,无纺土工布40343m2。

3.4成果

在经过生态混凝土进行护坡后,目前而言,植物的长势非常喜人,其固水保土的效果非常好,岸坡较为安全和稳定,水烛、芦苇和香蒲等挺水植物错落有致、生机盎然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生态景观。并且在混凝土的间隙之中可经常的发现有螃蟹等动物,重现了河道岸坡生物多样化的局面。此生态护坡工程在确保岸坡的安全与稳定的同时,也成功的构建了动植物可进行和谐生存的家园,保护了水体的生态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混凝土是非常适合河流岸坡的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新型绿色环保技术,其不仅融合了材料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学以及水力学等的多学科知识,同时也集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以及水质净化等于一体。

参考文献: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9

关键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

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中小河流就有5万多条。由于河流两岸水土资源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大多成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许多工矿企业、城镇也都是傍水兴建。一旦江河洪水泛滥,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中小型河流大都未进行过综合治理,洪灾频发,旱涝交替,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前在一些中小型河流治理中,存在着重兴利、轻防洪,或者重工程、轻生态等若干问题。

一、中小型河流的特点与治理的必要性

中小型河流的大部分河段位于山区及丘陵区,一般在平原区只流过很短一段即汇入上一级河流,因而比降均较大,一般在1%~4%,个别河段可高达6%,纵向比降分布亦不均匀,纵剖面陡峻,形态不规则,因而造成径河系数大,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另外流量、水位变差也很大,有的河道最大与最小流量的比值可达数百至数千倍,汇流时间也很短,有的暴雨过后即发生洪水,甚至有暴雨与洪水同时出现。

从防护对象来看,中小型河流保护的多为农田和村镇,一般防洪标准均较低,防护工程等级及质量也较低,但出险的几率较大。由于中小型河流分布范围广,如果发生洪灾,会造成堤防溃决、洪水泛滥,大量的农田与村庄可能会被淹没、冲毁,各种水利工程设施、桥涵道路、通讯电力设备等均受到威胁。从中小型河流分布的广泛性和在洪灾中所占损失的比重看,中小型河流的治理显得十分迫切。

二、当前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地区通过地方财政和群众集资,对部分中小型河流进行了整治,但由于缺乏专业规划设计和先进的治河理念,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措施不当、投资浪费、效益不佳、影响生态环境和河道防洪等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流域观念

对重要河段只采取培堤、护岸等简单的工程措施,没有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小流域建设,不能进行整个流域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2.缺少专业规划设计

对河道洪水和天然径流论证不足,防洪标准、堤防和建筑物级别确定不当,工程措施缺少专业设计的技术支撑,致使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新建工程水毁严重,影响效益发挥。

3.防洪与兴利不能有机结合

一些中小型河道整治,为蓄水兴利或景观效益进行节节拦蓄,梯级建设浆砌石低坝。由于中小型河道源短流急,河床推移质较多,造成河床淤积,阻水严重,坝前库容迅速衰减,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4.工程措施不当

对天然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和护砌,致使河道渠道化、人工化,功能单一,破坏了水陆连续性和各类水生物栖息繁衍的空间,湿地逐渐消失,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5.管理不力

侵占河道、违规采砂与乱掘滥挖现象严重,形成险工险段,影响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

三、可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着眼于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兼顾河流功能开发、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对河流进行全方位、全功能、全流域的综合开发,使中小型河流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订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2.注重生态,改善环境

河道整治中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原有河道宽窄交替、深潭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的自然形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持河道的自然性和水流的多样性,另外,尽量不要对天然河道进行人工渠道化护砌。

3.堤防建设应体现生态性

堤防建设是河道工程治理的主要内容。堤防建设的最大问题是破坏了水陆的连续性,使沿河湿地大量消失,应尽量保持沿河湿地的水源补给,以及有序地保留水陆连续通道,使工程措施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既能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又不影响“堤身”植物种植和利用,虽然增加了施工临时占地,但可使堤防不需永久占地,节约投资,长远效益明显。临沂市沂河防洪堤工程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4.合理选取蓄水建筑物类型

中小型河流大都河槽宽浅,洪水来势迅猛,应根据其特点合理选择蓄水建筑物类型。目前,适于中小型河流的蓄水建筑物类型主要有砌石坝、提升闸、翻板闸和橡胶坝。前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砌石坝结构简单,投资较少,但阻水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提升闸便于闸、桥结合,运行安全,但投资较大,不利于大量采用;翻板闸水力自控、节约投资,但铰轴易受杂草塞堵、启闭失灵,影响防洪安全。橡胶坝是一种新型低水头拦河建筑物,具有利于行洪、造型美观、施工短、造价低等优点,是中小型河流较为理想的蓄水建筑物类型。

5.采用多种类型的生态护岸

岸滩实际上是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河流的水陆边界。浆砌石及混凝土等传统护岸,只强调如何更坚固地建立这种边界以抵御水流对陆地的冲蚀,往往忽略了水陆之间的和谐过渡。护岸工程应避免建筑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尽量参照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形式,采用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水下部分宜采用松散抛石,为各类水生动物创造适宜栖息繁衍的环境,水上部分宜在柔性垫层上种植草本植物,并且垫层上的压重抛石不应妨碍草本植物的生长,垫层可以是柴排、芦席等天然织物,也可以是人造土工织物。

6.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实施

对中小型河流的治理,各地应根据财力情况分期实施:第一期以城区中小河流为整治重点,通过污染治理、绿地和景观建设,营造市民亲水空间,体现河流人文文化,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第二期以农村河流为治理对象,在满足中小河流的防洪安全和资源功能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的自然、生态和舒适性,包括河流水生物的舒适性。

7.根治水环境污染

水质污染是影响中小型河流生态性的最大障碍。治河先治污,各地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好中小型河流水质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

8.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塘坝等以减少河流泥沙,调蓄河道径流。

9.加强河道管理

严禁侵占河道、乱掘滥挖和违规采砂,加强河道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发挥河道综合治理效益。

10.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面广量大,仅靠国家单一渠道投资,很难实现全面治理。为全面推进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实行中央扶持、省市县地方财政补贴、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二是设立各级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注入启动资金;三是结合平原洼地治涝,利用世行贷款。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沿江小流域;流失现状;成因;综合治理措施

Abstract:TheArctictownofMoheCountycountyislocatedinthenorth,alongtheYangtzeRiverislocatedinthesmallwatershedofArcticvillagenorthbank,isahillyarea,alongtheriveralltheyearroundduetofreeze-thawerosion,gravityerosion,riverwaterandiceforce,formingalargeareaofland,soilandwaterlossinseriouscondition.

Keywords:smallvalleyalongtheriver;erosionstatus;cause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57.2

漠河县位于祖国北极,漠河镇(北极村)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奇特的自然奇观成为中国最北端的旅游胜地,漠河沿江小流域位于北极村的北极沙州,流域总面积14.84km2,沿江小流域属低山丘陵地带,由于沿江岸常年受江水侵蚀的影响,形成了大面积的陡岸,还有人为在此乱采砂石形成较大的滩涂,水土流失状况严重。

1小流域概况

1.1社会经济

漠河县北极村,全村共有农户637户,共2904人,其中农民2074人,流域内现有土地资源1484.96hm2,耕地面积为1033.41hm2,林地329.88hm2,主要种植特色瓜果蔬菜等,粮食有大豆、青玉米、小麦,马铃薯,牧业生产属家庭畜牧业,主要品种有猪、牛、羊、鸡、鸭等。农业管理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较低,该流域现有林地,疏糼林地、灌木林,但林业生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今后应大力加强。

1.2气候特点

漠河县地处祖国北极,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而物燥,夏季短促而湿热,秋季低温而霜,冬季寒冷而漫长,本流域的地理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5.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52.3℃,极端最高气温39℃,全年无霜期为86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

2水土流失现状

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07.63hm2,占流域总面积53.7%,各强度级别面积为:微度侵蚀面积155.41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0.46%,轻度侵蚀618.48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1.38%中度侵蚀面积298.42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0.09%,强度侵蚀81.29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67%。流域内有侵蚀沟4条,总长3.55km,均为发展沟。

沿江小流域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蚀,其中又以面蚀为主,流域内耕地已遭到严重侵蚀,有的表土层已全部被剥蚀掉,大块耕地出现沙砾,秧苗稀少几乎弃耕,流域内近年来还有毁林开荒的现象发生。同时,在路边坡度较陡的地方也有沟蚀,侵蚀沟下切与沟岸扩张均较剧烈,流域土壤侵蚀强度2800t/km2a。

3水土流失的成因

3.1自然因素

一是漠河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强度大,形成径流,易造成水蚀。由于漠河处于高纬地区,冬季干燥寒冷,寒冷干燥的冬季在陡峭的岸边受冻胀力作用,容易形成冻裂,裂宽度常在几到十几厘米,雪水或雨水进入裂缝后常大片土体失去稳定而崩塌,造成冻融侵蚀;二是漠河县地理位置的原因,流域内地势变化较复杂,坡耕地长坡缓,降雨较集中,易形成径流引起侵蚀,流域内大部分是暗棕壤抗蚀能力低,土壤疏松,抗蚀力差,一遇降雨,汇流面积较大易形成大面积剥蚀。林地坡度较陡也易生产水土流失。

3.2人为因素

一是毁林毁草,植被遭到破坏。由于“五、六”森林火灾及人为眼前利益,在15℃的坡地上开荒,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毁木开荒导致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二是耕作制度不合理。粗放经营,用养失调。农民采用陈旧的耕作方式,造成犁底层板结,剥削了土壤的保水抗蚀能力。漠河地处高寒地区作物生育期短,产量低,农民主要依靠耕地广种薄收,种地不养地,只靠土壤中的自然肥力生产,越种越薄,植被越来越严重,耕地得不到保护,加剧了土壤流失,形成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三是农民水土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耕地资源均遭到严重破坏,私挖乱采砂石形成较大的滩涂。四、是治理措施不力。由于水保技术人员少,投入不足,技术措施跟不上,使水土流失不得有效的治理,并极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4综合治理措施

4.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普法宣传,严厉打击乱砍林木,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乱垦荒地,私自开采砂石不合理经济活动。

4.2、采用施工机械,因地制宜地沿自然林带挖截流沟来分割源头水势,让一部分岗坡水沿截流沟分割下排,让少量水沿原低洼处排下山坡,严防冲刷土层母质,遏制沟蚀形成。

4.3、采取挖集水井,集水坑的办法,让岗中洼地无其他途径下排的水流入集水坑,从而减少下山水的流量,减少水的流速从而达到减少沟蚀形成的目的。

4.4、修建谷坊,固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抬高侵蚀基点,同时可以拦蓄洪水中挟带的泥砂,淤出台状土地可以种植林木和作物。

4.5、对于5。~8。的坡耕地,种植地埂植物防冲带,在梯田梗种植护埂林,减免水蚀,改善农田小气候,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4.6、对现在次生林、疏幼林地、灌木林地、水土流失较强、生长良好,应该经营。对目前无经营条件的,采取生态修复封山育林,能提高林木生长,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7、播种抗逆行强,保土性好,生长较快,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品种,如苜蓿、草木樨。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篇11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工程;应用

众所周知,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因素,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的出现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从而使得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破坏。面对这一矛盾,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就可谓是实现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落实,由此可见,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从生态的角度着手,增强对于河道的管理力度,积极应用生态水利的渠道对河道进行治理,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效统一就的重要步骤。笔者针对生态水利建设中的河道建设中的研究为论点,从而对生态水利建设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1对于生态水利的探讨

河道的生态水利建设如果以“在维持有效的人文应用以及持久的自然景观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相融合”为基础,不仅可以对河道的治理形成持久以及安全性的作用,还能在实行治理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水土状况逐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有效的维护。

生态水利建设是以生态学的原则为基础进行尊重生态要求以及法则的工程行为。要想实现水利建设的生态化,就要以生态的层面入手,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不断的探究,从而建立起适应当地发展的满足良性循环的体系建设,最终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共处。

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建设,可以大大的提升治理的效率并且也会发挥出关键的作用,从而为河道的利用制造出较高的收益。现阶段,我国的中小河流域,由于常常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使得季节变化性逐渐的增大,那么在存储量不够的情形下,很容易使得水量蒸发,最终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无法达到持续供应的目的。要想在河道治理中充分的应用生态建设,那么就要重视堤坝建设的结构、水土工程的保养以及种植和灌溉的生产活动的影响,只有从各个层面对水源的蒸发量进行控制,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形成高效的经济收益。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充分的发挥生态水利建设,可以满足现阶段的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从而逐渐的完成生态建设的和谐化构建。而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依旧会存在诸多的负面效应,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也会对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形成破坏。这时生态水利建设的作用就可以较好的显现出来,对其充分的应用可对工程建设周边的环境实现良好的保护。

2对于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生态水利建设探讨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建设可以使得河道的水生态保持、蓄水以及航运等环节形成良好的运行状态。从古至今间,提起河道的治理,就会想到它所包含的繁杂性和困难性。在实际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并且使得生态建设实现良好的应用,从而改变水利建设所形成的负面状况。由此可见,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生态水利的建设。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现生态化,就要充分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的协调生态环境和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要对生态环境中水资源的开发不断重视,这样才将生态化的水利工程建设融入到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将生态水利建设融入其中可以使得经济效率与生态环境实现良好的结合,最终实现水利建设的应用度最大化,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于生态水利建设的应用探讨

3.1维持河道蜿蜒特性,实现自然化的河流建设

在进行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充分的维持河流的蜿蜒特性可以使得河道利用自身的完全程度从而使得需水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河道的水流更强且水体容量增加,也会使得生物生存空间更为广阔。由此可见,在进行河道的治理过程中保持河道的蜿蜒特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生态水利建设宗旨的良好体现,且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必然的应用手段。只有充分的实现河道的生态化以及河流的自然化才能更好的使得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和良好统一。

3.2实现现代生态化水网工程的构建

除了实现河道的蜿蜒性,生态水网的构筑也是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环节,且要想更高效的实现现代化水网工程生态化的建设就要充分的对现代水资源网络体系进行体现。在进行现代生态化的水网工程就要将河流水系联网作为基础内容,且在工程进行之后,也可以使得对于各类水资源的进行有效的调度,从而逐渐的实现河道水利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逐步恢复。生态化水网的建设是一个具有相当程度复杂性以及庞大性的工程,那么,就要求在进行生态水网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各个层面的充分融合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对河流流域中的生态循环实现有序的运行,所以,生态化水网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

3.3利用水生动物种群的作用实现多样性的构建

保证水生动物种群的多样性也是进行生态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要想实现河流内部的稳定与平衡就要充分的对流域内的物种种类以及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提高,这样才能为河流内部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良好的控制。例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鲫、鲢以及螺的数量,通过提升生物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对流域内的垃圾处理以及浮游生物的处理实现重要的作用,运用河流内的生态环境改善手段从而最终实现整个生态的平衡和水体的净化。

3.4通过花卉的种植来提升水利生态系统的利用

要想使得河道建设中不仅具备防洪的作用,还具备美化景观的作用,就要充分的考虑生态水利建设中周围景观的建设,这就可以运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水利生态系统的完善,从而将它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提高。

4结语

通过笔者对于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运用的相关探究,可以充分的了解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旧式的水利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的增加环境的负担,而且也会对水资源的利用造成相应的影响,那么,要向实现河道治理与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就要积极的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应用,只要这样,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社会经济的效益发展相协调,才能实现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才能实现自然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勋,李梅凤,黄成业等.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J].中华民居,2011,12(11):389-390.

河流生态治理范文1篇1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千秋大计,事关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保护黄河都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抚今追昔,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治理开发黄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美好未来澎湃而去,母亲河黄河正在今天焕发新的生机。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将黄河治理好、发展好、巩固好,我们就能将这份硕大的礼包”化为热情的礼赞,用实际行动为母亲河献力、向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

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点着眼五个方面: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历史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尽管黄河多年来没有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突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意义就在于,以系统思维和全局高度打破了一地一段一岸的局限,有效解决了九龙治水、分头管理的问题,既强调从黄河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出发,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也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形成上游涵养水源、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做好保护工作的治理格局。事实证明,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既除表象,又拔根子,实现黄河治理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范例(12篇)

    - 阅0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范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现状学科发展1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发展历程1.1萌芽起步阶段从《黄帝内经》、《脾胃论》至明清,历代著名医家对消.....

    对自己工作总结范例(3篇)

    - 阅0

    对自己工作总结范文篇1转眼间,又一年快要结束了,做好年终工作总结,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在今后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版_.....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