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1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业务规格,对如何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进行了论证,并对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实施环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环节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中原工学院属于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学院目前开设三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在2007-2008学年,中原工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培养计划修改和制定,随后又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研讨。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和调整。

2培养计划修改的必要性

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出现了生源质量和就业率下降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专业来讲,绝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学习了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外还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这就使得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身的专业优势[1]。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十分明确、服务面向和专业定位不够准确、培养计划制定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陈旧等方面,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专业自豪感,对所学专业存在畏难情绪。外部不利的因素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要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主要应从解决内在原因着手。为此,根据我校的招生及就业状况,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3计算机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

根据我校办学层次要求,我校先后下发多个关于进行培养计划修订的文件,认真研讨了CCC2005,调研了兄弟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情况,如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参考他们的培养计划,并结合我们的专业定位,制定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运行及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1知识结构

(1)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英语、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等知识。

(3)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专业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Windows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认知、系统实现、开发应用能力。

(4)专业方向知识:按照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设置3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方面的能力,有所专长,发展有方向。

3.2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的技能包括:①分析、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以及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保证;②学生具有分析、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方向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进行保证。

(2)专业特色方向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必须在3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中任选一个专业方向。

(3)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毕业生能够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灵活、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分析、设计和开发以及运行维护。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和实践环节保证。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始,也是适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需要。

(4)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通过日常学习中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协助,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3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4课程设置

教学总学分(学时)为186学分,2412学时。其中必修课115学分,1902学时,占77.1%;专业限选课25学分,375学时,占16.8%;专业任选课分,135学时,占6.1%;实践环节37学分,37周。

CCC2005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为CS、CE、SE与IT四个课程方向。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时及开课学期如表1所示。以往教学执行中老师和学生普遍反应专业课课程设置偏后,前两学年专业课少,大三专业课偏多,使得对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不牢靠,为此我们将一些专业课适当前移。

依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以及培养目标,结合社会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我校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如表2所示,每个专业方向的第一门课程是考试课,学生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后,其他两个方向的课程也是其任选修课,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对于每一个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为:①计算机网络方向培养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能力。②电子商务方向培养电子商务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以及物流管理能力。③嵌入式系统方向培养嵌入式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能力。

5教学环节

5.1理论教学环节

由于理论教学环节重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因此上核心课程的教师必须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每一门核心课程由3~5名老师承担,年轻老师由老教师帮带,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增加一门“新技术讲座”任选课,由教授或者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进行讲解,该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生普遍反应效果较好。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两个学分的“科研学分”,引导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必须在课外获得一定的成果,而且成果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才能获得“科研学分”,这对于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近几年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高校都选用国内主流的教材作为考研参考教材,因此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都选用国内和国际上流行的主流教材,对于非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可以选用自己编写的教材。

5.2实践教学环节

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有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是一个综合性锻炼的机会,要求学生从工程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考核时不仅要看程序的运行,更重要的是要看设计思想和程序代码及逻辑,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一个学生做出来其他同学就都拷贝的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题目事先要进行筛选和评议,根据课程设计的时间长短,题目的难度要进行相应调整,偏难和偏易都不合适。

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力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即一些考试成绩高的同学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而考试成绩中等的一些同学实践动手能力往往较强。为此,我们加强了实践考核,通过机考、提交一个完整系统的程序代码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选择一种开发语言和开发平台,这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平台有多种,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为此,我们开设了C/C++、Java、C#等高级语言课程。由于针对不同的应用,每种开发语言和平台都有其长处和不足,作为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几种开发语言和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

毕业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接受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该实践环节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题目要先进行审批,在难度适宜的情况下,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际应用性,并力求有所创新。通过审批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在做好校内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申请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获得批准后,就由校外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同时配一个校内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论文的批改以及负责毕业答辩的事宜。到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一般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都是公司里的实际工程项目,是较好的实际锻炼机会。为了做好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我校将毕业设计时间设置为一年,在时间上对做好毕业设计给予了保障。

6结束语

中原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办了多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使得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毕业生的整体知识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在逐年提高,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08).

[2]李玲娟,郑彦,王绍橡.计算机课程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2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危机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

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2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主要尝试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3实践过程的主要创新环节和改进计划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16级专业进程修订。

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4通过调整研究计划增强改革力度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

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

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介: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12-0000-02

Employment-BasedVocationalComputerEducationResearch

ChenZhi

(FujianPingnanCountyVocationalSchool,Pingnan352300,China)

Abstract:Thenewsituationrequiredacomputervocationaleducationtoemployment-oriented.Inthispaperreflectmycomputereducationinvocationalschools,teachinganddisciplineproblemsofstudentsonthebasisofthecorrespondingmeasuresshouldpromotecomputereducationinvocationalschools,thereformanddevelopment.

Keywords:Vocationalschools;Computereducation;Employment

一、引言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我国培养大量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计算机专业在本科、大专相继设立和近年来高校扩招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计算机就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处于竞争的劣势,出现就业难、难以对口就业、就业不稳定的局面,这种局面困扰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反思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中职计算机教育未能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多方努力共同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的问题

1.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匮乏

中职学校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投入,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笔者所在学校有计算机专业学生三个年级六百多人,学生实践用计算机只有两百台,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好不容易学到的知识与原理由于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不是企业生产操作岗位最需要的,造成了中职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师资队伍缺乏更新,教师素质不高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很多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有的教师通过短期的培训只会一点办公软件再加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上岗执教了,再说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较重,学期间的变化很大,甚至有的老师是在边学习新课程边教授课程。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缺少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间衔接脱节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延续传统的“学科型”体系设置的,课程多而杂且课程间衔接脱节。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了“编程设计”、“网页制作”、“动画设计”、“平面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安装与维修”等课程,这几类课程都是计算机中的重点课程,每一课程都有不同的知识体系,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但是将其开设在一门专业中并不科学。[2]由于受学期课时数的限制,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到位,学生的就业方向定位模糊,造成学生什么都在学,却又什么都没学好,导致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低。

2.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忽视实践教学

目前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仍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等问题,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滞后,忽视全面考核

中职学校原有的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考核内容依附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陈旧的知识技能;(2)考试方式传统单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3)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不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这种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往往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今后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生源素质不高制约着计算机中职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般而言,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层次相对较差,笔者所在的职业中专学校生源一般是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录取完后的生源。许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此外,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城市的那些条件稍好的学生只想着上网或玩游戏。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很低。

2.不切实际的职业规划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般而言,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蓝领”---应用型的一线技术工人,而那些“有一技之长、有责任心、诚实肯干”的毕业生会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目前计算机中职学生期望值偏高,大部分学生将职业定位为管理人员的白领或自己创业,而期望成为蓝领一线技术工人的学生非常少。

三、推进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举措

(一)学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培养计算机人才

1.加强硬件设施和师资建设

首先,中职学校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设施设备建设上,学校应舍得花钱,确保教学需要。

其次,中职学校需加强师资建设。尽可能多地在学校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同时,让教师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网络了解、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经常组织教师深入各个企业进行专业技术的实践,打造“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

2.制定面向就业市场的科学培养方案

中职学校的培养方案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急切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能够更从容地就业的方案。为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企业的需要,中职学校有必要与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式的培养。采用企业和学校合作,企业提要求、下订单,学校招生、培养,校企共同考核、行业准入认证,然后到企业去工作,这样就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无缝连接”[3]。这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又成功的解决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赢。笔者所在职业中专学校就是采用订单式培养,重点考虑与学校所在地的企业合作为主、本省范围内的相关专业企业合作为辅。这样主要是因为距离近便于管理,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本地的合作企业中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企业主要有电信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超市、网络公司、电脑销售维修公司、电子企业等。

(二)学科教学方面:稳步推进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各项改革

首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计算机大领域中的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4]。具体要求为:(1)合理分配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及职业能力训练等在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比例;(2)建立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3)课程设置要以一种岗位需求为主干,辐射与之技能需求相近的岗位,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其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应当以操作实践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开展以就业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学生就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如在掌握软件操作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的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加强实地教学和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就业环境。

(三)学生自身方面:提升技能,科学择业就业

1.端正态度,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之一,中职计算机教育要面向就业离不开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需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企业需要。同时,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当从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出发,不能追求理论上的高、深、尖,而应当追求动手能力上的“高、精、奇”,强调“熟”和“巧”。技术“不再多而在精”,学生只有具备在自身专业的某一领域的高超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

2.科学制定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是人们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中职学生应当科学自身定位,认清就业形势,确定就业目标,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在初始就业过程中,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重视自身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勇气和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要能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各种挫折,遇到挫折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论通过计算机专业教材改革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J].广西教育,2011,4:39

[2]袁小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道德为根本"的中职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19

[3]石超.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中职教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181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4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就是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提高职校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近几年来,计算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职业学校各专业必学的基础课程,能否考取计算机技能证书,也作为职校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职校教育;就业为导向;计算机教学;技能培养

鉴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

1.目前职教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基础差,兴趣低;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恰恰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2)课程与就业脱节;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课程开设不合理,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应用软件没有学到,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

2.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的内容和分类如下:

2.1基础技能模块。该模块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主要分为两个小模块:(1)计算机基础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2)办公自动化模块:中心课程为Office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2专业技能模块。在第二、三学年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多个小专业。主要可以分为:(1)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2)网络技术模块:中心课程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3)广告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平面设计、Photoshop;(4)动画设计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FLASH、3DMAX;(5)影视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AdobePremiere、Maya;(6)程序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等。

该模块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精通各类软件的应用。

3.选用合适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计算机教材的选用,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选用计算机教材时,要尽量选用注重实践、有较多实例的教材,老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

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

(1)演示过程,讲练结合。这是计算机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入门阶段使用此方法。多数学校机房都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这样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锁定学生机,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可以开放学生机。但是这种方法用多了,学生会觉得枯燥,也不易培养学生创造力。

(2)案例引导,任务分解。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时,以简报为实例安排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将每节课的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循序渐进的学习,适合步骤较多、较复杂的内容。我在讲解FLASH遮罩动画时,以制作“旋转的地球”动画为案例,把该动画分解成制作背景、制作地球、制作移动的地图、制作地球的旋转效果、添加音乐这五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使得原本对学生来说很复杂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变得简单,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疑自学,设错分析。直接经验的学习,其经历往往是不可以代替的。计算机学习中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常需要让学生先进行自学摸索,待出现问题后,再引导解决,获得真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敢于放手,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学。老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使用程序中的帮助、利用网络自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在原先的基础上练习,待练习中学生出现问题,发生错误,提出疑问时,老师才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或学习新的内容。例如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程序,且上机测试程序,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这样要比老师直接修改学生的程序效果要好,学生更能加深印象。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否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目前计算机考核评价主要是笔试和上机测试两种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就是学生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并且会学完就忘、考完就忘,没有真正的形成技能,所以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每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及时测评,多组织技能比赛、实践操作展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成绩汇报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不仅激励学生学习技能,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探索、研究和总结,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冲击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职业学校计算机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改革计算机教学,教学要为就业服务,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计算机学报》部级月刊

[2]《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作者:全,张家琼

[3]《以就业为导向,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作者:李振斌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1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大学的相应专业,它以应用与实践为核心,侧重于学生上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中等职校的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应高、大、全,应注重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一个“专”字,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应明显强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既能适应日常的计算机办公、维护管理工作,又能适应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基本工作。但在侧重于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基础文化课程必须占一定比重,为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专业在开设课程时极不合理,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有些内容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却又没有学到。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特别是缺乏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

三、分方向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

由于计算机以极快的速度向各行业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人们已经难以对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所以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的、实用的专业。为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我校计算机教研组经过充分调查研究,采取了分方向设置课程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一、二年级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基本职业技能教学为主,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特点并依据当年人才市场需求划分若干专业方向,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职业能力后,朝专业化、行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专业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为划分依据,具体方法如下:

1.基本职业技能。即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无论任何专业方向皆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包括:(1)汉字录入技能;(2)熟练的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技能;(3)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和常用外部设备)的一定的维修、维护技能,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维护技能;(4)Internet的应用技能。

具备以上技能学生便可从事各个单位的计算机办公应用、计算机设备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达到的最低职业能力要求。

2.专业化职业技能。目前,多数国有企事业单位用人最低学历要求已经是本科,中职毕业生很难进入这些单位,而各类私营企业用人以实践能力高低为标准,中职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较受欢迎。因此私营企业是中职学生目前就业的最佳途径。然后,多数私营企业规模不大,往往需要学生一专多能,既能管理与维护本单位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又有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划分,在三年级根据学生特点、爱好,同时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专业组,分别进行专业化技能提高。为使学生真正专业化,课程设置应以“专”为主而非“全”。我校结合自身特点分为如下专业方向:(1)计算机及应用方向。学生专业化职业技能以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维修为主。专业化课程主要为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维修,并着重加强计算机组装、维修的技能训练。(2)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学生专业化职业技能以组网技术、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为主。专业课程主要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信息安全等。(3)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学生专业化职业技能以计算机二维、三维图形制作为主,主要专业化课程包括实用美术基础、AutoCAD、3DMax三维建模、3DViz建筑效果图制作等。(4)计算机图文处理。学生专业化职业技能以计算机文字处理、专业排版、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为主,主要专业化课程包括五笔字型、专业排版软件、Photoshop软件、Corel、DRAW软件等。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6

1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必要性分析

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得我国以往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加顺利的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培养方式上,就必须转变以往的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就计算机专业自身来说,就是需要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人才。再加之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压力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在教育领域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应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的目标有一定的偏离,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所以,对于当下的教育发展中,大多数院校都设有这一上热门专业。但是,计算机专业之所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广泛性,但是对于其就业的具体目标却没有明确的确定。第二,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相脱离。部门学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虽然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情况来开展教学,但是其教学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而在实际的应用以及操作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3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我国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的目标上,还是在实际的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在此对其模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有助于发展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3.1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首先就应该使得就业的目标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院校的相关方面,对社会。市场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查,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调查,研究出企业所需要何种类型的计算机人才。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得培育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够直接的投入到工作上去。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本身对教师个人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不仅具备超强的理论素养,能够通过理论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内容,而且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出操作规律交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3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除了要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程加以重视,合理的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重点。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笔者认为根据就业需要建立一个计算机教学实践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的设备和场所,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院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增加校企合作的数量,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能有一个合适的实习岗位。总之,无论是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还是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其目的都是建立在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的。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2-0000-02

一、引语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离不开计算机专业方面人力资源的支持。计算机人才是当今中国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近几年,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就业情况不畅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探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与市场、企业要求之间不符合所致。鉴于此,政府和学校开始研究如何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使得其培养的人才具有社会所需要的真正技能,与市场需要更加契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改革是多方面的,包括办学理念、课程教学体系、教育形式、办学模式等,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改革内容,也是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基于就业导向的基础上,探究计算机课堂教学相应的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法的提出,首先是社会和市场需要决定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考虑人才市场的需要,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人才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培养出各类技术型人才,充分满足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要,其毕业生就业前景才会好转,同时,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更好发展。这种双赢局面的出现,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基于就业导向来培养人才。

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法的提出,其次还是由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决定的。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是职业学校教育学生的重点,其基本目标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应该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基本定位,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更应强调基于就业导向的“技术应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洞察当前的市场需求,把握人才就业需要的核心要素,并用这些来引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三、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能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一,但调查显示,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出现了生源不足,以及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没有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导致学生所学到的东西与企业存在一定的偏差。反思中等职业计算机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学科知识增长、更新、变化的速度非常快,这就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掌握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然而,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尤其实以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教师孜孜不倦地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教师们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钻研上的时间却很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或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在短短时间内将大量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呈现出来,也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不能各取所需,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真正学到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二)考核方式落后

考核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第一,考核的内容简单依附于教材,把教材中统一的、公共的知识作为考核内容的主要来源,忽视了教材内容的陈旧性和刻板性;第二,考核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说来,考核的项目一般还是书本知识,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动手能力差,灵活性不够等,“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常见。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考核中则很少体现;第三,现行的考核往往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具体表现在以各种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方法则很少进行考核。这就导致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习惯,损害了其解决问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计算机专业的一大特点是知识变化大,更新速度快,这要求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系统,提升专业素养。教师一旦上岗,学校很少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平台。同时,教师的活动往往局限在学校内,尤其是没有担任行政职位的任课教师,其活动天地仅限于教室,与企业和市场几乎隔绝。这样的教师,虽然知识丰富,但是对社会需求和市场动向缺乏必要的了解,当然难以根据市场需要有选择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了。另外,中等职业计算机学校的教师动手能力不足,这就对于指导学生的操作方面有着严重的制约。

四、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

(一)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而应用性是其核心要素。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一般只注重传授学生技能,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当是改革教学法的基本目标。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建立自主性学习的理念,自主性学习的内涵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和发现,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二是让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为学生传输科学理论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例如提供各种学习网站、各种参考资料、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同时,在学校的支持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将课堂教学的阵地由教室转向模拟实验室、实验训练基地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思考探索,较强他们的工作技能,为以后适应职业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还应该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法,

(二)改革考核方式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考核方式加以改革:一是考核内容。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一般计算机教材不能反映当前最新的理论,往往具有滞后性。计算机专业考试内容只依托于教材,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提出“基础统一,选修开放”的考核方式,这值得中职计算机教学借鉴。[4]这种考核方式的具体实施就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统一考试;对计算机专项能力等课程实行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二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基于就业导向,进行“企业岗位”考核。邀请企业参与到评价系统中来,一方面,企业参与对学生职业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到企业参加相关岗位的测试。

(三)提升教师素质

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可以借鉴“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方法。[5]中等职业学院除了在教学中为计算机教师提供平台,还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允许计算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企业、接触企业,例如允许在企业兼职。这样,教师就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丰富工作经验。

五、结语

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用性人才,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叶肇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3]鲁正火,孙名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8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交汇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包括了计算机理论知识、计算机领域的概念、计算机基础技能等等。现代化社会是高速信息化的时代,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以满足与社会化发展的需求。选在社会用人企业已经将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作为审核人才的一项条件。因此,在大学教育期间需要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为未来从属计算机相关行业做好基础。本文所讲述的内容是在能力培养向导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对此话题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1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动机

大学课程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负担着培养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责任。计算机能力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基础技能,所以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进行同步培养。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是,计算机知识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向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不仅从基础知识上进行培养,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与计算机素养的培养[1]。

2能力培养向导下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方向

2.1课程结构组建

信息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向各类学科专业进行不断的渗透,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融合进其他各专业学科。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组建时,需要注重面向应用、着重实践、着重能力的特点,同时在大学教学阶段,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课程体系的组建需要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向导,以各专业学生能力为参考、以积极实践与应用为主要线路的课程体系构建[2]。

2.2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导论课程。在部分地区进行教学改革中可以总结出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改革方式。(1)导学下的新教学方式。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按照导学阶段、辅导阶段、自主学习阶段、考评阶段的模式是进行。(2)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包括的是,多元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料的教学模式三种。(3)第三方考评方式教学。一年中进行两次全校学生参加的,第三方教学考试管理中心进行的计算机基础通过考试。

2.3建立重点中心课程

计算机课程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充分全面地进行了解,将课程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重点课程进行各专业教学课程的安排。其中所设计的主要课程包括了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C语言程序、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等。各课程之中所涉及的知识构架包括概念基础、技术方法、先关专业3个方向,按此进行教学课程的确立。与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所确立的计算机教学,四个领域与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具有一致性[3]。

2.4实验教学结构组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一项内容就是实验教学。进行教学结构确立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以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组建以计算机素养与使用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多元化实验教学结构,达到学生充分掌握基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思想的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从属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对于计算机基础的三个层次能力,进行实验教学结构所涵盖的是三个层次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层、综合使用能力与设计能力层、计算机创新能力层三个对应层次。进行实验教学时包含了基础验证的实验、综合设计的实验与计算机创新研究方向的实验三个方面。

2.5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向,对信息素养与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基本技能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教学多采用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边进行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课程中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2、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给学生,使学生在进行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践了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3、案例教学方式。此方式是在课程进行中教师编写各种符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2.6立体式教学教材使用

传统教学的教学材料多是纸质的教科书,这显然不适合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原则就是立体化的教材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结构,形成纸质资料、上机实践指导、试题题库等立体化的四位一体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这里所讲的四位一体立体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辅助学习光盘、实验实践系统。

2.7多元信息资源与平台的组建

多元化信息资源与学习平台的组建,结合了在线学习系统与在线测试系统。其中包括了教学资料的上传、浏览与下载、作业的布置、网上答疑与学生间讨论、在线测试的板块结构。时间证实使用信息资源与学习平台可以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方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测试的平台,方便学生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1篇9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当今时代已是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环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发展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中等职业学校正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摇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有如下感悟。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录入等简单操作,而是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大量依靠理论教学、实际上机操作机会少、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较差的问题,这让他们在专业课学习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强调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所学的技能,探索如何将专业技术运用到工作中从而有效地发挥自我的价值,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应由社会就业需求决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信及自身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在社会竞争中能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企业的青睐。相应的,学校在计算机课程设定过程中,应多考虑学生就业后能实际应用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

1.完善软硬件建设

首先,应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定位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应该根据市场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设置,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次,应该严格选拔计算机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考核。再次,应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设施,及时更新软件及硬件设施。

2.指导学生调整心态

职校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在学习简单内容时,认为计算机非常简单,不用花太多精力就能学懂,从而重视不够;二是在遇到稍有难度的知识时就立即泄气,认为计算机非常难,形成学习障碍,信心不足。

3.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而要使学生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必须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发掘其不可忽视的创造力。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采取的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教授为辅、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上机时应让其使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方法;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主要采用多上机操作、多做操作练习题的方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知识的广域上给予扩充,可以多提要求,在练习题上进行适当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应抱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这种氛围下,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会乐于加快脚步跟上优生。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上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演示如何在网上查找学科知识、学科资源,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认识:网络可以为学习服务。教师要教会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上网。每次上机操作前,教师应要求学生们明确本次上网的步骤,并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监督。学生上网有了目的,有了计划,有了监督,就不会在陌生的网络面前手足无措了。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10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别,根本上和普通教育区别在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决定了衡量职业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1]这句话为职业教育指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就业和创业能力,才能更贴近就业市场,实现与就业市场零的接轨。而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所依托的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

那么什么样的实训基地才是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呢?

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体会实践教学中所见、所做、所思,学习了一些专家学者对有关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分析介绍。从理论上讲,实训基地通常有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是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能定期和不定期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这些企业单位都是营业性的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所谓生产性的实训基地通常是指校内的实训基地,即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基地。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目前学界尚无公认的界定。《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系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该定义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基本特征,但还缺乏对其本质内涵的反映。校企联合共建并非是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本质特征,校内生产性实训所强调的:一是实训教学的生产性特点,二是要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2]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2)学生与学徒合一;(3)教师与师傅合一;(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7)教学与科研合一;(8)育人与创收合一。[3]

针对上述普遍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定义、本质及内涵的阐述,本人对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实训基地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认真思考。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实训基地与一些生产性很强的二产类专业如数控、机加、焊接等专业不同,其生产性特点不是生产出有型的与企业对接的产品那样突出、明显,但与二产类专业存在共同的上述“八个合一”的生产性特征。

我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主要有硬件及外设、网站设计、动漫制作、广告设计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大体如下:6个多媒体机房;1个动漫实训室;1个硬件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路由交换实训室。有教学用计算机518台,有专业级的三层交换机10台,路由器14台。学校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搭建了校园局域网,开设了门户网站。我校这些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开发和使用上都体现了实训基地“生产性”的特征。

一、设备及规模的生产性

所谓设备及规模的生产性,是指学生实习实验所用的设备及规模与实际工作中的设备及规模相一致或能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做到这一点,相对有些计算机相关专业只要保证每人一台微型计算机就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如,广告专业、动漫专业等。我校微机型号多数为联想扬天T6900V和联想启天M8200,具体配置为CPU,四核Q8200;内存4G;硬盘320G;显卡ATIRedoonHD3800。这些计算机设备无论从实践性还是生产性都完全能够满足广告、动漫等专业的生产性教学需要。

我校的路由交换实训室配置为30想品牌电脑,企业级路由器12台,企业级交换机23台。实训室采用岛式结构,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完全模拟局域网、广域网等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使用的是锐捷公司研发的LIMP网络实训教学产品。该产品完全以硬件设备为依托,能真实模拟各种网络环境,使学生如同在进行实际工作一样进行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构建、网络管理和安全、网络测试、服务器设置等实训项目和网页设计专业的网站设计与测试等。

学校的综合布线实训室采用开放式结构,方便学生实际操作。其中北京华域公司研发的综合布线实训墙能够模拟真实的3层楼宇综合布线施工环境,可以同时满足36名学生进行楼宇综合布线实训项目。西安西元公司研发的配线端接、光纤熔接设备与实际工作中所用设备完全一致,可同时满足20名学生进行配线端接、光纤熔接实训项目。

学校现在采用的各种网络实训设施设备及工作环境与企业完全一致,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进行网络搭建和网站程序及网页开发技能的训练,达到学生在学校的实训环境与企业环境及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与企业使用的设施设备的完美对接。

二、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的生产性

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的生产性要求职业学校紧跟当地产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使其与产业对接,与职业需求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哪方面的知识,就设置哪个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

前些年,计算机热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量的计算机购入,很少有人会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缺少计算机普通操作员,如办公自动化人员、专业文字录入员、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人员等。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方向为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硬件的安装与调试、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excel、point)、文字录入等。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2-01

近几年,在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了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并创新计算机应用教育。但是目前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一些教育问题,影响了未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发展,因此完善并创新当前高职计算机的应用教育是首要任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人才成为目前就业率较高、平均收入较高和职业满意度较高的一类人群。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市场的需求并以满足学生以就业为主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1.高职计算机教学概述

1.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计算机技术来源于国外,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人才,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一度成为高职院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解决了大量青年的就业问题。然而,计算机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常见的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平衡问题之外,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还比较迷茫,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始终不能保持同步,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始终难以胜任较为高端的技术性职位。

1.2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学生和教师都是在被动接触最新的信息技术,而并非技术的创造者,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经常面对内容和技术落后于市场需要的窘境,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办学的宗旨,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办学优势,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高职计算机教学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

2.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

前瞻性发展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特征之一,这就意味着未来要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人才,必须具备与行业发展相符合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职业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途径在于通过不断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将知识真正化为职业操作技能。要不断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思考如何发展实`教学;促进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实际上就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是高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根本。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也必须重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教育创新的策略

3.1发展师资和延展课堂

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要想得到充分变革并与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相符合,高职院校就必须对师资进行培养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既是优秀的教师,又是优秀的计算机领域工作者,只有这样,教师能够在课堂呈现的内容才与计算机领域的前沿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再培养,将培养重点放在教师对计算机领域工作的熟悉和成就上,使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成为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指导者。另外,高职计算机课堂应该从学校延展到校外,一些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直接相关的教学,可以在现实工作场景中展开,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各种职业特征,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

3.2寻求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基本上以上岗实习为主,除了将课堂延展以拓展实践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要基地,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这也是实践教学发展的一种策略。例如,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组建计算机知识技术社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计算机装修服务,举办编程大赛和计算机软件应用比赛等,学生策划并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技术进行应用实践的过程。校园活动由于轻松性、自发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为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供空间。通过各类活动的参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在某一领域的兴趣,主动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因此更容易建立明确的职业愿景,进而主动发展职业技能。

3.3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资源并使其获得高效利用,应该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沿袭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压力大,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有些学校还因为学生数量激增,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此,学校可以集中教学资源建设几个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技能教室,如计算机修理训练室、计算机测试教室、编程教室。按照每个教室的功能交诰鸵滴枷虻母咧凹扑慊τ媒逃葱?

王玉玺杨倩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本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教育创新教学进行概述,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分析计算机教学创新的方向并提出一系列改革策略。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针对计算机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2-01扑慊试唇泻侠矸峙洌扛鼋淌矣勺诺慕淌τ胫嗥ヅ洌捎谩白甙唷钡慕萄问剑寡苯釉谀D獾墓ぷ骰肪持醒啊U庋慕萄J讲唤瞿芄皇菇萄ё试吹玫匠浞掷茫鼓芄皇寡闹耙的芰Φ玫窖杆俜⒄梗晕蠢吹木鸵蹈欣?4.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是高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必然,通过发展师资和延展课堂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学校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使学生职业能力迅速发展,满足他们的就业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玉明;浅析高职院校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前沿;2012年10期.

[2]刘蓉;突出行业需求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4期.

[3]李敬川.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05):101-102.

[4]俞华锋.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131-132.

计算机主要就业方向范文篇12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问题;策略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专业性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国近十年以来在职业教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众所周知,计算机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新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使得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让人才的发展符合国家的需求,是众多中职计算机教室面临的难题。本文就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阐述在新形势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必要性分析

国家进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短时间内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中职教育是迎合国家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掌握等技术性的技能。简而言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是一种适应性的教学模式,是结合社会需求而开展的职业教育。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的提升,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这一方面源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社会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主要还是源于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符,从而导致“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的尴尬局面。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国家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的问题,从而提高人才素质,降低培养成本。总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二、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近年来最实用也最热门的专业。计算机课程是目前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即培养出具有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人才。但是,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明白,教学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不知当下社会急需何种人才。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老一套的方式,殊不知这些方式早已经被市场所淘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生今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重理论而轻实践

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理论基础课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诚然,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但是,如果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势必会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们知道,计算机是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这样会使得抽象的计算机知识成为一种摆设,不利于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如何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1.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前面我们谈到,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严重脱离。因此,要改革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使中职计算机真正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明确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教师可以通过关注新闻,开展问卷调查,到企业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当下市场需求的人才。只有充分了解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围绕市场的需求,了解企业的招聘动机,才能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才会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人才的培养形式上,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精简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内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中职计算机教育拟在为国家培养计算机领域的高级人才,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时了解市场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优秀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中职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中职学生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俊杰.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3):16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数学建模方法论范例(12篇)

    - 阅0

    数学建模方法论范文篇1关键词数学建模高等数学建模思想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到2022年,形成适应发.....

    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计划范例(12篇)

    - 阅0

    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计划范文篇1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模板【一】今天,认真阅读了“国培计划(20xx)――示范性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的第一阶段内容:熟悉项目方案,逛逛网络家.....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