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堂的利弊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1

关键词:手机;学习;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218-0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节奏的加快,手机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常见的日常交流工具,在学习中也充当着一定的角色。对于高校文科大学生来讲,手机与学习的关系日益表现出更为紧密的联系。然而,具体考察手机对高校文科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在,利弊共存。因此,如何在信息交流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文科大学生学习机制中使手机发挥有益的作用,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教育问题。

一、手机对高校文科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手机在高校文科生的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位置。对目前在校的高校文科大学生而言,没有手机者几乎很少,而持有手机的文科生借助手机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手机在文科生学习中的有益作用主要体现于:

(一)信息量大

现在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不断在校园推行各种上网优惠活动,为大学生的手机上网搭建许多有利平台,高校文科生手机上网者比较普遍,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课下材料的收集,大多采用网络查找和阅读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到图书馆查阅的传统模式。学生采取手机学习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手机网络平台打开了一个资源无限丰富的空间,这种巨大的开放性信息容量有时是教师的课堂传授无法替代的。

譬如,在当代文学教学中,当教师分析到某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虽然力争把作家作品的解读和研究全方位讲给学生,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讲授不全的缺憾。尤其是对比讲解几个作家作品时,学生的课堂接受度更为有限,大部分学生就借助手机获取大量学习知识。有时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当偶尔提到某个新的文学术语,或者对比分析预习内容中没有的文学史知识和作家作品时,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进行翻看,以此解决现有知识储备不足的难题。

(二)便利性强

目前网络学习是高校文科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网络学习的普遍工具有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网络。相对文科生而言,从携带角度和经济投入角度来看,手机上网更具有大众化效果:既便利又实惠。课堂上下,校园内外,一机在手,似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资源利用方式与理工科学生借助实验室完成来比,具有很强的便利性。

在文学学习中,一个不言而喻的学习方法是,不读文学作品相当于白学。当然,这种不成文的说法也许有些言重。但是,学习文学知识一定要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确是事实。传统的文学作品阅读方式,主要依靠纸质本。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文科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属于少数中的个案,大部分文科生使用网络电子资源,通过在网上下载电子图书,储存在计算机上,然后再通过手机适时阅读;有的文科生甚至直接借助手机网络,通过在线方式进行阅读,这种文学作品收藏和阅读的便利性在高校文科生的学习中应用广泛。有的文科生大学读了四年,当离校毕业时,所带的纸质书籍极少。以他们的观点认为,只要手机能上网,可读的名著信手拈来。

二、手机对高校文科生学习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给文科生学习带来大量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给当代的高校文科教育带来了困惑和忧虑。

(一)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手机上网方便,能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在文科课堂上,如果趣味性强些的课程,学生听课的注意力稍微好点,但是也存在学生不听教师讲课,专注查看手机的现象。然而比较突出的课堂问题是,有的学生从上课开始,一直到下课,整节课都在看手机上的信息,以致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则不知所云。

大学课堂不是中学课堂,教师在讲台上授课,一般不会强制干涉学生的听课状态。高校文科课堂也不比理工科课堂,没有逻辑严密的定理推算过程。讲解阐释为主的课堂模式有时难免使学生听课容易走神,给课堂翻看手机创造机会。有些文科生认为,即使课堂上不听课也无所谓,只要到考试的时候,多背背记记,一样可以过关。拥有此种学习心理的学生便把手机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工具,爱听时就听一下,不爱听时就专心看手机,反正上课时不旷课,不说话,坚持出勤,保持安静就行。倘若在文科生的课堂中,手机成为学习的一种主流工具,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关注教师的讲授,那么,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意义将会归结何处?

(二)查阅手机的内容杂乱

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不出门便晓天下事”成为现实,色彩斑斓的网络世界使有些高校文科生对上网乐此不疲。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面对巨大容量的信息,有些学生缺乏选择判断的能力,借助手机观看的内容颇为杂乱。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利用手机获取信息的内容范围。问卷结果显示,学生针对不同场合会选择不同的观看内容,但是内容的范围不限,具有随时性和任意性。例如根据课堂时间的长短,学生会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会搜看一些专业知识,会上网聊天,会传看微博,会接送短信,会看自己关注的新闻,也会玩玩游戏等。甚至有的学生回答问卷,当在课堂上很无聊时,会用手机拍照。至于课堂之外,学生使用手机观看的内容更为广泛。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借助手机观看的内容中,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偏少,而与专业学习无关的内容庞大。

(三)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上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手机已然成为高校文科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出现增长的趋势。这就使有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专注于手机,而把宝贵的专业学习时间贻误,产生使学生课业成绩一再挂科,甚至不能正常毕业的严重后果。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在大学校园里的诸多场合,比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报告厅等,随处可以发现有学生会很长时间地专注于观看手机。也许这尚不足于说明手机对学生时间的占用程度,那么,笔者就这个问题在与文科生的课下交流中发现,学生坦陈手机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地位,直言所修的某些课程上课根本就没有听过,全凭手机度过课堂时光。而到了课下,手机更是不离身不离手,一有空,就拿出来消磨时间。出现这种对手机痴迷的个别现象,说明手机占用学习时间已经走向一种偏执,其危害不言而明。

(四)提高学生考试作弊概率

考试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严格考核方式,是查看学生专业学习是否合格的主要指标。虽然在考试进行前后,教师和考务负责人一再强调作弊的后果,不断重申考试纪律,重点申明严禁携带作弊工具。但是对于文科生而言,似乎手机作弊不具有约束力和震慑力,有些学生会不断“铤而走险”,利用手机实施作弊行为。

众所周知,在文科的考题类型中,简答题和论述题属于主观题型,所占分值较大,而这些考题的解答主要靠学生平时的学习阅读积累,有的考题甚至没有固定答案,具有很大的可发挥空间。这种考题的设计,就使没有或者缺乏学习积累的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作答。现在有的文科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什么你不懂,百度搜一下”。也许有此种心理的驱使因素,使某些文科生在考试过程中企图通过手机百度搜一下侥幸过关。当然,这里探讨的并不是文科题型设计问题,而是当学生面对文科考题时,手机作弊屡禁不止,且有不断增长的势头。

三、手机对高校文科生学习的建设策略

显然,手机对高校文科生学习的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关键在于,面对手机已经成为文科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如何使手机充分发挥其有益作用,转化或者避免其消极影响。笔者拟想的建设策略如下:

(一)理性对待手机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

高校文科生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处理好手机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普遍缺乏理性认识。基于此,学生应该做到:

1.思想上端正对手机的理性认识

高校文科生正处于一个人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对知识充满了探知的兴趣和渴望,而手机搭建了通向缤纷世界的窗口。面对手机中扑面而来的信息,学生应该具有科学清醒的头脑,有效进行甄别,对于专业学习无益的内容尽量少看或者不看。

思想上的坚定认识取决于心理的克制能力,只有具备恒久毅力的学生才有可能坚持下去。若想从内心深处拒绝手机带给自我的多种诱惑,必须树立远大的学业理想抱负,勤奋努力攻读学业,把注意力转移到专业学习上,并把珍惜时间设定为自我奋斗的座右铭,从而时刻提醒自己。

2.行动上厘清手机与学习的关系

一个人思想的体现通常会落脚于实践行为。处理好手机与学习的重要环节,除了思想上的清醒认识之外,还有行动与思想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当拿出手机进行长时间翻看的时候,可以查阅与专业学习有关内容,自觉放弃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当使用手机对学习有益时,充分发挥手机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性优势;反之,则减少使用量。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2

关键词:合作探究;无病;撒手不管;包产到户;形而上学

本校在新课改中探索了“自主建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作为省级课题研究已经结题,成绩斐然。作为一线教师,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和参加各学科的赛课评课活动,对这一模式自然有些感悟和体验。模式中的“合作探究”是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谋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过程。它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探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显然,“合作探究”好处甚多,如果贯彻得好,落实到位,确实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无病型合作探究

无病型,指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开展的合作探究问题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要么太简单,要么对于本课学习没有什么意义。比如,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设置的“合作探究”环节,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读文中将军与文官的对话,找出体现两人心理变化的词语。”结果学生都去读课文,而且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几个词语。还比如,在历史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为什么秦能灭六国统一中国?”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很显然无论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还是本课内容学习需要,这个问题是没有合作探究的意义,根本不需要学生去了解。要避免开展没有必要的合作探究,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两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掌握你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如果他们个体都能完成的就没必要开展“合作”;如果是他们能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就更没必要要开展“探究”了。其次,要认真备课,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撒手不管型合作探究

撒手不管型,指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合作探究的任务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到最后只问学生要结果。这样做是不妥的,其结果是要么是一部分学生因自觉欠缺而不参与合作探究,要么是学生因缺少方法而进行杂乱无序的低效合作探究。曾听过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认识问题的“合作探究”,采用的形式是辩论赛,老师把辩题“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抛给学生后,只将学生简单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小组,之后老师再没给予更多的指导,其间学生的发言出现杂乱无序、重复嗦等问题,老师也没有及时修正,以致耽误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因而,“合作探究”应该都有老师的指导,复杂一些的问题甚至要在课前几天就要培训学生,指导学生,既使是不太难的问题教师在给出问题后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

包产到户型合作探究

包产到户型,指在课堂教学中有多个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老师将问题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由各小组对某个问题实行承包制。这一模式常常是老师因为要探究的问题太多,担心完成不了课任务而采用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它能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处理不好问题也很严重。比如,有的老师过分强调问题包干,甚至为了强化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还叮嘱学生“只种自己的责任田”“别帮他人除草”等。这样下来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中只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一个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对其他问题不闻不问,一节课下来学生会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一知半解,就如盲人摸象一样。所以,要兴利除弊,我认为最好少用这一模式,如果偶尔要用也要尽量引导学生不仅要“种好责任田”,还要多去“串串门”。比如可以这样做:将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后分别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形而上学型合作探究

形而上学型,指在教学中教师把“合作探究”看作一孤立的环节,是固定不变的模式,片面地追求其表面形式的一种教学行为。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让听课老师认为他是运用了“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就某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但没有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没有在乎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老师也不管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到头来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对着问题进行讲解。所以要克服这种“形而上学型”的弊病,我们还要做到:一是通过课改培训增进教师对“合作探究”理解,强调其与我们整个新课堂的关联性,使它根植于每一个教师心中。二是各学科教研组通过相互听评课和教研活动的交流,明确“合作探究”在本学科中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多多运用它。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1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座位安排;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0-0008-04

座位是教室这一物理环境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座位安排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对于学生座位安排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分析,其中中文文献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座位安排”“座位编排”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跨库检索共检索出140余条研究文献;英文文献以“classroomseating”为关键词,在SSCI索引中搜索到160余篇文I,韩文文献以“学生座位安排”为关键词在韩国网站的专业信息学术资料中搜索到250余篇。这些文献主要分布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在研究范围的选择上,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座位安排研究,且主要以课堂座位安排为主,并不包含考试座位等。对上述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关于座位安排研究的焦点以及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和不足。

一、研究的焦点

(一)立足于教育场域视角的分析

教育场域是一个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范畴,教育场域的视角内在地要求通过分析资本、权利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与转化机制,展现教育世界的真实图景,有助于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作更深刻、更有说服力的描述、分析和解释[1]。很多研究者从教育场域的视角对课堂教学中座位排布进行了研究。如徐敏娟[2]从教育学视角分析指出,教室座位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影响着教育过程均等的实现。目前的座位安排造成了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不均等、学生课堂交流机会的不均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生座位,应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习互帮、共同进步”“性格互补、共同发展”和“程序公正”四个原则。龚燕、王宝玺[3]指出,学生座位属于微观的教育资源,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要转变座位安排的负面功能,应遵循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导向,削弱教室座位等级化意识并赋予不同的价值。Xu[4]立足于教育公平指出,课堂中的座位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分析了课堂座位安排引起的不公平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

除了教育学视角外,还有部分学者从社会学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宋立华[5]指出,社会学视野下的课堂场域中的座位,是一种有限的教育资源,它具有身份表征和自我认同的特点,不同的座位体现并形塑了学生不同的班级生活方式,而座位的安排是教师权力的体现,是各种资本博弈的结果。王慧敏、方建华[6]指出,班级的座位编排蕴含着权力运作,怎样使座位编排科学化、合理化是平衡传统权力和微观权力,减少师生冲突的关键。另外,Zhu[7]还从现象学角度对学生座位体验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发现学生座位的安排不仅仅涉及规则或公平,更重要的是教育者需要理解每个学生的座位体验的重要性,并据此采取适当和巧妙的安排。

(二)课堂座位编排方法的探索

对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对座位安排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于座位编排方式,以及不同编排方式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研究主要涉及编排座位时考虑的因素。如汪艳[8]指出在座位编排方面需要考虑的原则包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根据这三个原则,介绍了四种编排策略如强弱搭配、男女搭配、个性搭配和干群搭配。余晓芬、李蓉[9]认为,课堂座位安排时需要恰当选用各种座位安排模式、适时调整座位和定期轮换座位,夯实座位安排之民主、剔除病理状态的特殊专座安排,奠定座位安排之公正。王嘉庆[10]指出,教师在进行座位编排时,一定要遵循优差搭配的规律,客观地考虑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展开其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要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到性别因素和每个学生的能力因素;还要注意一些客观规律,小个学生在前面,大个学生往后坐。刘小军[11]则指出,按照传统的座位安排方式,如根据学生身高与性别排座位,存在很大的弊端。如对矮个子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对高个子学生长期远离教师的监视和控制而形成负面影响。刘春芹[12]认为,安排座位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平等性原则(不以成绩、品德的好坏和关系的亲疏作为排座位的根据)、互补性原则(主要包括性别、性格、成绩、环境等)以及轮流性原则(小组集体轮换、同桌轮换、前后左右轮换等)。教师们在考虑改变教室的布局以期达到他们的教学目的时,一定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13]。Stires[14]在有关环境效应与学生自我选择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其结果更加支持环境假设而不是学生自我选择的假设。所以,当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决策的选择时要根据不同状况采用合理的教育策略[15]。

第二类研究主要是对不同座位编排方式的利弊分析。如刘兰芳[16]指出传统的座位安排有许多弊端,反映了老化的教育观念。弊端之一是,不利于保障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长期的心理暗示滋长了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同样也在“优生”身上有所显现。而徐敏娟[2]指出,尽管传统的“秧田式”教室座位存在着诸多弊端,但它的存在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它的优点在于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做笔记,适合于集体讲授。王国力、乔婷[17]总结了现有课堂座位编排方式的特点,如秧田型、马蹄型、圆桌型和小组型。作者借鉴了秧田型的优势,改良了马蹄型、圆桌型和小组型座位编排的弊端,提出“双V”型座位编排方式。认为“双V”型座位编排方式能够取各种方式之长,并补之短,最优发挥座位编排方式对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适用于我国的教育现实且易于推广。王嘉庆[10]则认为半圆式的学习小组构建,优点多多。教师可以在对称轴上下走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减少了距离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Axelrod,Hall和Tams[18]根据六、七年级学生围绕桌子的座位安排与行列座位安排进行实践研究发现,行列安排减少了上课干扰因素,增加了有效学习行为。

(三)基于实践的课堂座位安排的调查研究

除了理论分析及经验总结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座位安排规律。如赵建浩[19]做了基于秧田制的中学教室座位优化安排研究。作者编制了中学生教室座位合理安排调查问卷,运用编制的问卷了解了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教室座位安排的看法,并依据问卷分析提出了如何合理安排教室座位的建议,指出座位安排应主要由老师和学生协商解决,家长要较少参与。初中生应每学期打乱顺序调换一次座位,高中生每两月打乱顺序调换一次座位。张涛[20]做了座位安排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师生互动情况的影响。作者从初中生的课堂实际情况出发,编制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问卷并修订,调查座位安排、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探讨座位安排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的影响。作者指出处于活动区(“T”型区域)的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公共区(教室两侧与后侧)的初中生,课堂师生互动得分显著高于处于公共区的初中生。学生座位优势区大致为“凸”字型区,弱势区大致为“凹”字型区。韩国研究者金炳善[21]根据高中生的成绩、性别分类做了座位安排对互动模式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不管性别,当成绩差不多的学生一起安排座位时,其互动作用最为积极。Marx,Fuhrer和Hartig[22]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座位安排与提问题之间相关的实践研究。学生以半圆形和行列两种座位安排上课,每两周换一种类型,循序8周,全部过程被录制。研究发现当学生以半圆形安排座位时提出更多问题,并维持持续稳定趋势。而在行列座位安排中存在一个活动区,在此区域学生提问题最多。按照Steinzor的假设,个体在面对面接触时其社交互动才会更加积极。

二、总结与反思

对文献的年份进行的分析显示出,在对“座位安排”的研究领域,2009年达到第一个高峰,2014年开始又有增长趋势,中国知网预测显示2017年涉及“座位安排”的研究有可能达到500篇左右。学科分布主要以中等教育为主,且主要关键词涉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于中外文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学生座位安排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内尚缺乏基于心理学专业理论的座位安排研究

国内有关学生座位安排的文献类型多样,视角辐射各个教学环节,但是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座位安排进行系统分析的尚不多见。很多研究者对学生的座位安排给学生学习心理及行为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如利用合理安排座位,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原因可能为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基础教育阶段,较少作为一线教师接触到学生,同时一线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国外相关研究中则有较多涉及,如Dykman和Reis[23]对高中生进行人格、个人空间、态度衡量(如自尊、校内情绪指数)进行研究发现,座位安排选择的学生具有较差的自我概念及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并且物理环境隔离与自我概念间密切相关。

(二)基于教学实践的长期调查研究较少,普适性规律欠缺

实施长期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以时间轴为轴向对同一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减少其干预因素,更能做出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深入研究。对文I的内容分析发现,国内有关学生座位安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分析或经验总结,跟踪式的实践研究多为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未出现涉及座位安排对学生整个发展阶段的影响的研究。长期跟踪式调查研究的欠缺,也造成了具有更广泛普适性规律的欠缺。

(三)国内分学科课堂教学背景下的研究尚不多见

在国内,因走班制教学还未大面积采用,故对于座位安排的研究大多面向班级管理,对于座位安排在不同学科课堂中的研究较少,仅英语学科有所涉及,分析原因可能是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需求较大,不同座位的安排对于口语练习、活动参与等产生的影响较大。而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就出现了大量关于不同学科学习成就与座位安排之间关系的研究,如Breu,Guggenbichler和Wollmann[24]研究了生物课堂中座位安排与学生学习动机及成就之间的关系;Szparagowski[25]对八年级数学课中学生座位安排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每个学科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与过程,物理环境对每个学科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一致,相信随着走班制的逐渐铺开,对于不同学科课堂座位安排的研究会逐渐增多。

学校物理环境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支柱,是学校打造社会化环境的重要载体[26],课堂座位安排作为学校物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受到更多关注,而扎根教育实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打造更适宜学生成长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4(1):78-91

[2]徐敏娟.从教室座位安排透视教育过程均等[J].现代教育论丛,2007(6):42-46.

[3]龚燕,王宝玺.教育功能视角下学生座位安排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21):74-76.

[4]XuM.Aresearchonequalityofeducationaloppor-tunityinthecoursebasingontheseatintheclassroom[J].T肯TheModernEducationJournal,2007,6:11-15

[5]宋立华.社会学视野下的课堂座位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8):58-61.

[6]王慧敏,方建华.福柯微观权力视角下班级座位编排运作方式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25(2):64-67.

[7]ZhuGM.Thesignificanceofseatexperienceashiddencurriculum-researchesofstudents’experienceinclassroomseatarrangements[J].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2006,2(6):22-28.

[8]汪艳.班级座位编排技巧[J].思想理论教育,2011(14):44-48.

[9]余晓芬,李蓉.课堂座位安排的空间正义失衡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1):108-111.

[10]王嘉庆.浅析教学中“座位安排”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7-28.

[11]刘小军.座位安排的新尝试――轮流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3(5):153-153.

[12]刘春芹.小座位大问题――谈班级学生座位安排的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15-16.

[13]保罗・埃根,唐・考查克.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StiresL.Classroomseatinglocation,studentgrades,andattitudes:environmentorself-selection?[J].EnvironmentandBehavior,1980,12(2):241-254.

[15].

裴真淑.小学生的决策过程分析[D].韩国教员大学校,2009.

[16]刘兰芳.警惕座位安排的弊端[J].教学与管理,2005(14):24-24.

[17]王国力,乔婷.对我国中小学座位编排方式的改良建议――“双V”型座位编排方式的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56-257.

[18]AxelrodS,HallRV,TamsA.Comparisonoftwocommonclassroomseatingarrangements[J].AcademicTherapy,1979,15(1):29-36.

[19]赵建浩.基于秧田制的中学教室座位优化安排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2012.

[20]张涛.座位安排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椤⑹ι互动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8.

[21]

金炳善.在社会课协作学习中根据座位定位的学生间相互作用分析[D].韩国教员大学校,2010.

[22]MarxA,FuhrerU,HartigT.Effectsofclassroomseatingarrangementsonchildren’squestion-asking[J].LearningEnvironmentsResearch,1999,2(3):249-263.

[23]DykmanBM,ReisHT.Personalitycorrelatesofclass-roomseatingposition.[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79,71(3):346-354.

[24]BreuF,GuggenbichlerS,WollmannJ.Theeffectofseatingassignmentsonstudentachievementinthebiologyclassroom[J].BiologyStudy&Teaching,2012:1-104.

[25]SzparagowskiR.Effectsofalteringstudentseatingpositiononstudentlearninginan8thgrademathematicsclassroom[D].BowlingGreenStateUniversity,2014.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4

1.1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2年)指出,信息技术要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它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自作练习来掌握技能,要求学生不但能够从理论层面上知晓信息技术,更要具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1.2中小学生学习特点

当前的中小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又叫数字土著,他们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数字原住民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包围的数字化环境中,从小便习惯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生崇尚自主学习,他们习惯于迅速地获取信息,处理多种任务,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等。

1.3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发现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大班集体教学为主,不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增加了教师辅导的难度;课下也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学观念落后。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课程,但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按照传统观念教信息技术课,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仅体现在可以上网和玩电脑。最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信息技术评价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模式机械呆板,对操作技能的考核依旧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瓶颈。

2微课概念及创新性

2.1微课概念

在国内,微课”概念最早是由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的。黎加厚老师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老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结合上述定义,笔者将微课定义为:围绕某个知识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反复播放的学习形式,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2微课的创新性

根据微课定义,归纳出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等特征,它突破了乏味冗长的课堂教学实录和静态课件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特别适合网络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组织形式,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巨大创新。其优越性体现在:1)微课一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既有利于替代教师的多次讲解,也可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与学;2)微课播放时间短,一般5~15分钟,符合数字原住民的注意力规律和认知特点;3)微课综合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越性,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4)具有强大交互和反馈功能的信息技术微课,能够更好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测验类微课能够极大改善当前操作技能评价的弊端。

3信息技术微课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基础知识类、操作技能类、综合作品类等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类型多样的微课,配合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活动,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打造全方位的学习空间。

3.1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材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数外等主课,它以操作为主,课时少,如果没有提前预习,学生很难跟上进度。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以微课的形式,给出每节课的学习清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学习,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2作为教师课堂中重难点讲解的帮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可以把操作中的重难点录制下来,做成微课,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或是其他平台分发给学生。通过微课开展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重难点可以反复学习微课,或请教老师和同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辅导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吃不饱”和吃撑了”的弊端。

3.3作为学生课后巩固提升的重要资源

信息技术课每周一次,即使学生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操作,没有复习巩固,间隔一周,很容易遗忘。信息技术练习型微课可以起到对所学操作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作用。操作技能考核一直是制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难题。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微型考核题,尤其是带有反馈机制的信息技术练习型和测验型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生通过不断地操作练习,达到巩固其操作技能并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5

一、创设新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式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如在讲授地中海式气候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②为什么称它为地中海式气候?③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④世界上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这一系列问题就把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以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再如在“时区与日界线”的教学中,我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出新课:“有位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论年龄妹妹却比姐姐大了一岁,这是为什么?”为了解释这个反常现象,学生会集中精力去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有关知识,这是利用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而采用的问题法。这需要联系相关知识,促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设问。实践证明,恰当准确的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最好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地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形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如在以美国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为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立的利与弊,并让学生总结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同时再让学生联系我国三峡大坝的建立是否也存在弊端?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其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千万不要马上提供答案,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当然,这些看法不是很全面、很科学,但这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很可贵。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课程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开发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使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惑释疑,在释疑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快乐,讨论后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活动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地理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又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

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态度、意向、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表现更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性。其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体态语言教学,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感觉以及直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愉悦的学习,也就是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建立对课堂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深刻记忆,调动越多的感觉器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方法,建立更多的神经链接,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记忆被轻松的存储下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由具体到抽象,通过感觉器官,人类的信息是具体的事物,而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是直接的。

2.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的原因

(1)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说

体育课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单单依靠教师的教授,是不足以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了观察、模仿等这些基本的学习手段,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弊端,使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大大激发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从重要性的角度来说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态语言教学策略,有利于解决体育课中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一些知识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知器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策略的改进,促进构建新型课堂,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体育课堂中体态语言教学策略如今已经被广泛用

通过对周边学校的了解,我们知道,采用体态语言教学策略后,学生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体育课,现如今已经变成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充满激情与活力,体育教师授课也变得越来越充满自信。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应用这样的方法,去教授课程,教师已经感受到了,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的好处,不仅教学任务可以顺利完成,而且学生对知识打的掌握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以前总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学习,教师必须通过布置课上活动内容等手段,强迫学生去参与,而现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4)辩证看待

①对体态语言教学,必须要辩证看待,趋利避害,不可盲目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包括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凡是皆有利弊,我们不能一味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推崇一件事情,无论什么都应树立辩证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然看到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中的弊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②体态语言教学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其需要学生自己参与进去,它的效果就会受到学生个人能力的制约,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自学能力高的,自然得到的益处就多,而自学能力低的,自然受到的益处就少;体态语言教学策略,毕竟属于新事物,对于传统的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能否真正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艰巨的任务,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样,由于学校的设施不同等级间不同,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别,因此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的应用存在不平等,而这样的方法,若是存在不平等,它所发挥的效果是会受到大打折扣的;体态语言教学,是需要学生具有自觉性的,如果教师不加正确引导,或许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懒惰的思想,不仅成绩不会进步,甚至会出现倒退;体态语言教学,属于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的配合,它更需要多媒体等设备的配合效果更加,所以体态语言教学的应用,受到一些硬件设施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家长思想的制约,家长能否接受,这也是体态语言教学策略能否实施的关键。

3.体态语言教学策略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谓是任重道远。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还需要不断的坚持和继续完善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7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方式中的引用可以称得上是传统教学方式历史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利用多媒体中的色彩和光影技术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历史学科是一门富含极大信息量的学科,有着系统的讲课线索和大量的知识要点。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把老师要讲授的知识内容通过现代技术投影到黑板上。多媒体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利弊并存的,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不乏过于讲求形式忽略知识主体的弊端。所以一定要认清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弊端,扬长补短,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都有不同的优势。因为历史学科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历史上发生的史实总结经验教训和建构历史知识框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用具只有黑板粉笔和老师口述会把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很难让学生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认真听讲,而且历史书上有许多内容是仅仅依靠板书表现不出来的,借助多媒体能轻易地把书上的图片表格投射到黑板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并加深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教学方式,解决了一些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历史教学中有一些需要横向纵向对比学习的内容,因为历史教材模块的划分依据不同,需要老师把这些内容做成表格,更直观地进行对比教学,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方便学生整理学习。但是粗略地把表格复制到黑板上会导致信息不全加大学生理解难度,事倍功半。如历史书开篇是近代史我国与列强纷纷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因为内容大多是割地赔款与开发通商口岸,为了避免混淆,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表格逐项比对进行记忆。电子表格更细致,还能起到锻炼学生分析表格能力的作用。多媒体教学除了表格学习还有视频观看等方式,相比于单一的口述,一段精彩的视频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不仅如此,由视频引发的学生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找更多的历史视频观看。这样既能有效加强知识巩固,又能帮助学生对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利用。这些图文并茂的新的教学方式既方便老师对课堂教学知识框架的整理,又容易被学生接受,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对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延展。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实践巩固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课堂实践不仅能实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堂实践问题形式丰富了许多。可以设计多层次的习题,从而照顾所有的学生。每一层都对应着对课堂新知识不同的掌握程度,这样对每节课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二、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有一个直观的区别是教师教学所用的课件内容丰富多彩,有着各种视频和美图,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轻松的环境进行学习。但是与之而来的麻烦很多:在传统教学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会选择对板书进行合理的安排,然后把大量历史知识框架内容写到黑板上,这样能帮助学生轻松看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方便整体记忆。在课件使用过程中会因为ppt每一页只能放下很少的知识点而且知识结构会被分为多页的情况,导致学生不能连贯地学习新知识,很难做到很好地理解整个知识脉络。在传统历史课堂中,会有老师工工整整地书写板书,而学生则会在下面跟老师同步记下笔记重点。这样的好处是二者几乎同时完成,保证学生笔记的完整性。但出现多媒体教学方法后老师大多无法保证幻灯片放映的速度和学生的笔记速度相符。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只顾低头抄写笔记而完全忽略老师对幻灯片内容的讲解,导致掌握知识的效率大大降低。有时候还会有学生尚未记录完内容老师已经将幻灯片翻页的情况发生,这样不全的笔记会在日后复习的时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麻烦。若是上课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过于充足的时间抄写笔记反而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降低学习效率。除了课堂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外,一份PPT需要准备大量音频、图片等材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草草制作的幻灯片达不到吸引学生的目的。所以为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一份幻灯片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这一方面看其实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

三、关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建议

很多教师会因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方便,抛弃传统教学方式。我们既要肯定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好的成果,又不能忽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有正确的理解,这只是一种服务于教学的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只有把这种技术合理运用于传统教学中,实现教育方式的改革,才能发挥多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良好作用。对于历史课堂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历史学科枯燥的学科性质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很容易疲劳,这时多媒体在调节课堂气氛方面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让大家有所了解,还可以在上课中途适当插入短视频缓解枯燥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学方式是将旧方式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辅教学方式渗透于传统教学,利用多媒体带来的图表视频等独特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黑板上板书,把知识重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完整记录,运用口头讲述将重难点解释清楚。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具有强大的优势,给初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更贴近学生,深入学生中,为学生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希望日后的初中历史课堂将现代化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王睿单位: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德胜.历史课改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历史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5(17).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8

关键词:Sakai平台;互联网+;网络教学

互联网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作为构筑人类精神生活的平台,更要责无旁贷地拥抱互联网,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纵观各种教育平台,以“自由・开放・共享”为宗旨的Sakai网络学习管理系统(以下简称Sakai)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最新的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之一。与其他教育平台比较,“更适合作为大规模的能够在高校里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Sakai最初是由印第安纳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于2004年共同发起的一项开源课程管理系统(CMS),有时也叫学习管理系统(LMS),通过大量的学习支持工具,实现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不同院系、诸多教师资源共享,实时交换,非同步进行,为学校间、教师间和学生间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充分交流,实现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质量评估的精细化等,更适合高校开发应用。官网显示,世界各地有350所学院、大学、政府和其他组织使用Sakai,全球注册成员超过400万,仅美国就有125万。

我国自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开始跟踪Sakai系统,承担了Sakai系统本土化研究的国家重点项目以来,许多高校引入Sakai网络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Sakai平台有其局限性,需要继续完善,更需要使用者灵活掌握,有效克服其局限性。

目前Sakai在教学实践中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的局限性

Sakai的资源肩负着储存各种教学资源的重任,发挥着传递课程信息的基础功能,是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学生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依托。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无法上传超过200M的文件,很多精彩的视频、课件学生无法分享。二是无法实现在线即时观看,需要下载才能使用。

针对资源的局限性,可以使用外部链接工具上传大文件,并实现在线播放,以克服目前的技术局限性。一是把Sakai站点与精品课站点链接,把大的文件放在精品课站点,这样原来辛苦创建的精品课资源还能继续发挥作用。二是Sakai与特定的互联网地址链接。

二、讨论区的问题

讨论区是Sakai最受学生欢迎的板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数量繁多,含金量不高。在实体课堂讨论时,教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发言,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但由于实体课堂的诸多限制,对于大班授课的政治理论、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而言,讨论相当奢侈,进行得不多。在Sakai环境下,打破空间和时间的束缚,降低学习成本,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与传统课堂的面授相比,师生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直接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缺乏人性化沟通,缺少学习的氛围,教师督促不及时,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并不尽人意。如学生的发言(发帖)缺少分量,随意性大,甚至有刷屏的嫌疑。

针对讨论区的问题,可以采取将云课题与课堂面授结合的方法加以克服。

一是通过Sakai的“预约”工具,在课堂上继续深化讨论区的话题。“预约”工具有这样的功能,即要预约实体课堂的发言,先要阅读有关材料,并进一步思考,完成规定任务,才能实现预约。通过“预约”工具与“讨论区”工具的结合,既能敦促学生学习,也能实现深度学习,使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有机结合,建构“互联网+”的现代教育模式。在学习绩效上,对能够实现预约的同学,要相应地给其在“讨论区”的贡献加权,对这些同学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和激励。

二是课堂点名提问。针对轻视发言质量,甚至有刷屏走量嫌疑的同学,可以在课堂点名提问,这对敷衍了事的同学是个警示。在学习绩效上也要有相应的制约措施。譬如,被提问到的同学,如果一问三不知,“讨论区”的贡献归零。可视其回答的质量,对其“讨论区”的贡献进行减权。

三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互联网+”的客服策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答,随时随地参与在线讨论,解答学生疑问,督促学生有效学习和沟通。总之,要尽量使“讨论区”既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深度。

三、“作业”和“练习与测验”的问题

在线作业和练习与测验的问题是作弊,在线作业的问题主要是粘贴、抄袭。“练习与测验”的问题主要是替代。Sakai集成了大量的学习支持工具,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利用平台进行在线跟踪测试、在线考核,并通过查看学生登录频率、学习时间、资料下载、论坛讨论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理论上使教学管理更加细化和科学化,也能大大减轻教师重复性和机械性劳动负担,更加适用于目前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的现实。但同任何在线学习一样,学生在Sakai平台的学习过程也是不可监控的,无法识别抄袭、剽窃、代考。这无疑会助长一些学生的懒惰、抄袭、投机行为,也直接影响Sakai教学评价功能。某些学生找他人登录自己的账号替自己考试不能在后台被发现。最严重的是“替代”,替代可能是个别关系好的学生之间的替代,也可能是有报酬的替代,最恶劣的是一个班级的学霸替整个班级的同学完成考试。如果简单以此做出的学习评价显然是不公正的。

对于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要加强学风、考风、诚信教育。先进的技术工具要求相应的道德支撑和制度约束,如果学风不良,诚信缺失,就适得其反。

从制度上,要建立健全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对作弊等加以限制及惩处。

在策略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对于占权重较大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集中时间统一在线考试的方式,直接避免班级学生之间的替代。二是对于平时作业和测验,进行随机复试。任意抽取一个班级,或者几个学进行集中复试,如果两次成绩差异较大,就视为作弊,要给予处分,这样能有力地遏制作弊。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学风建设,提高学生诚信度。

四、Sakai的本土化问题

Sakai烙有深深的“美国色彩”,在本土化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关,如在登录时,必须使用IE9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或者使用Firefox,GoogleChrome;如果使用百度、360浏览器,在网络高峰期时很容易出意外导致提交不上,关键时刻掉链子。又如在“作业”一栏中,学生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但是工具栏不符合学生用户的习惯,可供选择的字体、大小、背景图案少之又少,用起来并不方便。在个人资料编辑中,用户的姓名是按照西方文化习惯进行编辑,用户名在前,姓氏在后,不符合中国的表达习惯。另外,Sakai平台的外观设计比较符合美国人的审美,不容易提起中国学生的兴趣。因此,Sakai页面的设计需要实现本土化,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适应中国学生的审美观。

五、认识和操作问题

Sakai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平台,要想充分发挥其价值,必须师生高度配合,积极参与。虽然Sakai平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但现实情况是Sakai的强大功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已有的学习模式的固守,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未知,再加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的技巧,所以有的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趣并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教师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年龄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生疏,掌握基本工具操作就相当困难,有的也不愿意学习,甚至有抵触情绪。所以,在课堂建构上存在简单移植,他们只是简单地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移植到网络上,简单地把线下学习模式中的课表、教材、测试题移植到Sakai平台,展示给学生,既不能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互动、测评的优势,又难以发挥Sakai平台的在线优势,因此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并没有超越课堂学习。

针对学生认识问题和技能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培训。学校教育技术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Sakai平台的宣传推广,可以制作视频,开展培训课程,举行讲座,向师生生动形象地介绍Sakai平台使用方法,也可以举行相关的学习竞赛,扩大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要适时引导。一线工作的教师也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平台的使用,使学生尽快接受并熟练掌握Sakai平台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精心建设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网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使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接受新鲜事物,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新环境下新的学习策略,积极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技巧,遇到问题了需要和教育技术部门、教师积极交流沟通,做到与时俱进。

三要给予实际帮助。针对学生缺少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实际问题,学校可以开放一定数量的机房,让学生免费使用。高校实现“互联网+”教育,必须有相应的硬件支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房设备。

总之,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任何技术成果一样,Sakai平台在技术上还有拓展的空间,需要加快扩展其功能,加速本土化的过程,促进其发展完善,使广大使用者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同时,在运用这一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时,需要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特别需要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蓉.自由、开放的Sakai平台[J].中国教育网络,2007(6).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9

关键词:导学案使用教学资源利与弊

科技的发展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则是科技进步的决定因素。近两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引下,为了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教学之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问题导航,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各中小学校。在推行的实践过程中,我校成为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的领头羊,日前对各学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学课堂比赛,收效甚佳。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借助杜郎口中学与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航,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对我们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的优质课堂。乐观的同时,我们都发现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比赛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使用了导学案,并且都是在上课的前一天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要做好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编选好的问题导航的几个问题即“导学案”。比如,一名参赛教师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的导学案是这样的: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2)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及其对人体的作用。(3)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来源。

【学习重点】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

【学习难点】维生素的特点。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仔细阅读课文P18-25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六类营养物质。(2)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_。(3)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______,都离不开______。(4)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______。人体内的______以及______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5)人体需要的第七类营养素是______。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交流问题:(1)为什么人生病的时候经常注射葡萄糖液?(2)为什么胖人比瘦人忍耐饥饿的时间长?(3)现在的你生长发育快,应该补充些什么样的食品?为什么?(4)水是营养物质吗?其重要作用有哪些?(5)钙、铁、碘等是人体所需的何种营养成分?长期缺乏有何病症?(6)什么是维生素?它有什么特点?缺乏时的病症有哪些?

【角色扮演】请你当医生,给屏幕上的病人诊断:展示佝偻病、脚气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图片提问:这是一种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病人应多补充哪些食物?

【畅谈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测评,当堂达标】(略)这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就把学案印好并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他设计的问题做好预习准备,从导学案看它的设计和使用有两大优点: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1篇10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大转变,而且学习活动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所谓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成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和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就我体会最深的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谈谈六点滴体会。

体会一:课改之前,学生多数是被动接受知识,从不主动预习和复习,老师课堂上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而使用新教材之后教师更多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活动的设计、开展都由学生完成,这就改变了以前教师为施者,学生为受者的观念和做法,比如上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考虑到改革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因此课前我就发动学生预习,查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改革的历史小剧本,然后评选出剧本写的好的小组自主编演此剧,结果所教班级学生积极性很高,有个平时较差的班居然写出了三个较好的剧本。通过此活动,学生查找资料的积极性提高了,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经过几次类似的活动,同学们认识到查找资料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现在我上课时经常有主动要求介绍自主预习查找的资料的情况,比如七年级上册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就是由学生介绍完成的。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和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之需的习惯,对教师布置的查找资料也乐于克服困难多方寻找。

体会二:在新课改之前,学生对繁、难、偏、旧的历史书不感兴趣,上历史课感到厌烦,在课改后,通过大量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比如在介绍北宋东京城市生活变化时,我让学生对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9页城市生活剪影文字介绍和第12页唐朝长安城示意图进行仔细阅读和比较,要求找出两者的差异,学生经过仔细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把差异找出来了,这使我感到很高兴,他们找出的差异是:①唐时商业区域有所限制,而北宋没有;②唐时营业时间不如北宋长;③北宋城市已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而唐没有。实际上对唐时城市生活书中根本没有介绍,这全是学生读图能力有所提高的结果,也是学生由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的重要体现。

体会三:新课改之前,学生普遍认为历史是副科,没有必要学,学习起来毫无积极性,而新课改之后,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由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学习。学生拿到川教版教材时,普遍都很喜欢。川教版教材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编写说明变为“写给同学们”拉近了编者与学生的距离,书中大量精美的图片非常直观,学生喜闻乐见,书中“读读,想想,议议,看看,写写,记记”符合各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克服了以往历史高不可攀的现象,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有意思,有必要,川教版历史教材特别注意当今热点问题,如祖国统一,等,使学生不再把历史和现实割裂开来,在学习中自觉的古为今用,学以致用,联系台湾与大陆的古今知识,联系近年荣誉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得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体会四:新课改之前学生学习历史呈个体学习状态,个人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决定着学习的成绩,而新课改之后,评价标准也发生变化,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在许多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仅凭个人智慧是不够的,还需要集体努力,因此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趋势呈现。在学习造纸术时,我曾发动所教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造纸,并进行评比,因此各小组成员摩拳擦掌,小组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事后我了解到许多小组为确保成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从查找资料到造纸完成的每一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经历了失败,但他们不灰心,不断请教老师,查阅资料,总结失败的原因,最终都制成了合乎规定的纸张,通过此活动学生充分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体会五:通过新教材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也初步养或,从以往的继承性学习逐渐变为了创新性学习。比如在对比学习唐、宋妇女服饰变化时(主要从书图和文字介绍),有个学生发现唐时衣服很露,很透,当时全班哄堂大笑,我并没有批评全班同学,还特别表扬了这位同学,引导他们分析唐时妇女透和露的原因,最终学生得出唐时纺织技术高超,社会风气开放,对妇女的束缚少。在组织学生辩论“梯田开垦的利与弊”时,全班同学形成三种观点: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有利有弊,全班展开激烈辩论,到下课还争得不亦乐乎。有学生还问我支持哪种观点,我为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说明言之成理,并能说服对方的观点都可以,这就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老师观点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

体会六:以前学生学习历史最怕记年代,认为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而新课改后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把历史主线索外的一些知识排除在外,但新课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有所提高,学生由原来的符号性学习变为操作性学习,动手能力要求增多,比如为更好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图,我布置学生绘制线路图,绘制前给他们介绍了几种方法:①原图蒙画法;②方格缩放法;③玻璃板光线投影法;④电脑绘制法,最后我规定不能用第一种方法完成作业,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出色完成了。

总之,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地进行着,如何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践好川教版教材来完成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路还很漫长。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实现传统单向式教育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育模式的转变,促使我不断动脑筋想办法,有的放矢的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更好地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更优化,教学质量的再提高。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线性代数MOOCs教学改革

一、引言

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任。近几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给全球大学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对线性代数基础教育课程也是如此。如何应对MOOCs带来的挑战,并借助于MOOCs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基础数学课程改革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线性代数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专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逻辑能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本课程学时少、概念多、内容抽象,且学生在网络时代所受诱惑太多,加之很多线性代数课程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课程的过程中感到很抽象乏味,学得也很吃力。事实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方法、备学生。这就需要改变原来课堂上单一的从理论到理论,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为每个线性代数理论找到一个日常生活或与之相关的实际工程应用。特别是可以把数学建模融入到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之中,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及时介绍实际应用,从而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线性代数的真谛,并且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当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线性代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课的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成绩等;期末考试一般为闭卷笔试。这种考核模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督促作用,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不适应人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形式仅以笔试测试,题型标准化,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素质的考核,造成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薄弱。

2.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考核。线性代数上百人的大课堂,人数太多,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变得少之又少,老师通过点名考出勤、收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但实际上,考勤太费时,与完成教学任务冲突;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老师点名才来到课堂,并没有认真听课;平时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水平,很多学生为了平时成绩,作业应付交差。

3.过于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末考试结果太重要,有些平时学习松懈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而想方设法地去作弊;有的学生考试前突击准备,虽然也能通过考试,但实际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更别说理性思维的训练了。不少学生也为了考试而学习。

4.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目的功利化突出表现在对分数价值的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以卷内成绩为主、简单判断,尤其将学生成绩与奖学金、保研、推研等各种利益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学生的功利化取向,所有的这一切,与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因此,探讨一种新的考试模式,将考试过程变为教育过程,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

三、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尝试

改变原来课堂上单一的从理论到理论、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为每个代数理论都找到一个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际工程应用。特别是可以把数学建模融入到代数课程教学之中,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及时把实际应用跟上,从而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代数的真谛,并且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动力的重要手段,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适时以实际建模应用为背景,搭建起苏格拉底案例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学习模式。

改变传统一考定音的考试模式,注重考试过程化及考核形式多样性,采用课堂教学和在线自主学习想结合,在线考试和传统考试相结合的教学考试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紧张起来,避免前松后紧,突击应付考试的弊端。建立线性代数学习和测试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登陆系统,自主学习和测试,并且每章都计算部分成绩。这样能让学生重视过程,并有的放矢,随时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构建学生自主单元学习和测试系统以及考试系统。

四、基于MOOCs的线性代数课程发展趋势

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较强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学计算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直接或通过离散化、线性化等转化成为线性方程组问题或矩阵问题。因此,线性代数作为大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MOOCs环境下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的探讨,建立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线性代数理论的基本体系,理解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学习成绩的最终目的。这对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阎家斌.用MATLAB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课程的体会[J].大学教育,2013,(4):65-66.

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篇12

摘要:针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自能学习”的优点和重要性,就教师和课堂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能学习;措施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传统的数学教学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好的学生,则能跟上教师讲解的步伐,抽象思维不好的学生,往往听得稀里糊涂,长此以往,越到高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越严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这些弊端对学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除了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之外,也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对将来自然学科的学习埋下了隐患,不符合国家综合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

二、“自能学习”的优点及其重要性

自能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其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其二,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其三,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一切创新来自不断的探索,开拓需要不折不挠的品质,自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挫折,以及知识与知识的碰撞,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这些都是创新和开拓必备的要素。

自能学习是社会发展对人类学习形式提出的新要求的体现。没有自能学习,人类就没有文化的进步,在当今时代,没有自能学习能力,就会被知识更新的潮流冲垮。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意识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若干个年头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比如“翻转课堂”“自我效能感”等等,而国家的《学生核心素养》在三大方面提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六个核心素养,其中就有“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而“自能学习”正好能高效地完成对学生这一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自能学习”,以求应和《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在教育中新的政策,培养国家需求、社会需求的人才。

2.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营造趣味课堂,推进“自能学习”能力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对数学有没有兴趣,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能不能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推进“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点在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有效的做法便是营造趣味课堂。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无数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证明,应用情境导入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小学数学课也不例外。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自媒体设计的情境导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效果更佳。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这样的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根据自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在家里找出一些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东西,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班级的QQ群或者微信群。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把学生拍的照片通过整理,编排进上课的课件。当学生看到自己拍的图片出现在课件中时便会对这堂课产生兴趣,同时在有类似的作业时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这正是“自能学习”所要求学生的。

(1)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给学生留足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依然以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学生通过播放的PPTΤし教搴驼方体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之后,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这些面和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用这类问题来引导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通过观察和学习,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你还发现了什么?”用这类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2)优化课堂评价机制。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这种评价机制冰冷、生硬,“√”激励学生的效果甚微,但是“×”却能抹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摧毁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笔者的实践证明,在做对的题目上盖笑脸图形的印章,在做错的题上留白,这样做的效果比较理想。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抑制了小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得“自能学习”的优点无法发挥。因此,必须转变教师观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营造趣味课堂,从而才能推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能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范例(12篇)

    - 阅0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范文【关键词】浮世绘;绘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浮世绘(Ukiyo-e)是日本江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绘画表现形式,其来源于中国,受中国明清版画形式的影响,其文化内.....

    桥梁加固范例(3篇)

    - 阅0

    桥梁加固范文篇1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病害检测加固中图分类号:U4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桥梁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桥梁检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如下:①通过检查确定桥梁营运多.....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