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1

1MOOC和SPOC简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国内称为慕课,一般是面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国外主要的MOOC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等,国内方面,也涌现出了“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校际的协同创新联盟。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需求也提供了一批小规模定制的在线课程。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是在一定程度上MOOC的延续和发展。SPOC的“限制性”体现在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课程“小规模”指学生人数控制在几十到几百人,一般是面向某些学校或者某些特定学员开放的课程。SPOC基于在线优质课程资源,以在线学习和真实教室课堂为纽带,将教师的知识传授身份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从本质上来说,MOOC和SPOC都是一种教学的促进手段。MOOC平台加剧了教学资源的聚集与利用,平台越来越多扮演着教师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过程数据聚集地的角色。针对MOOC+SPOC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了巨大、难以量化的工作量,完善的MOOC平台可以将教师从学生成绩填报、课程考核分析与评价等过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改革,有效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

2“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1+X”体系的第一层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先后经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阶段。“大学计算机”课程包罗万象,知识点纷杂又不能深入展开,很多大学新生入学前不同程度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上课听讲内容“似曾相识”、导致教学和学生的关注点分离,“上课玩手机”等隐蔽性逃课等现象始终存在。部分高校囿于师资水平限制,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深层次上讲,由于授课过程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甚至退化为计算机培训学校的软件培训课,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教育。教育部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文件对于构建起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起到了规范作用,各高校通常以“理论知识传授+计算机与常用典型软件的操作”的形式开展。理论课堂上,事实与工具讲的多而思维讲的少,内容宽泛,讲解浅泛,以概念讲概念[1];实验课堂实验类型比例失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课程内容没有新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给人留下课程水平低,作用不大,从而加剧了计算机“工具论”等狭隘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面临着缩减学时、压缩教学内容等现实问题,受限制于学时等因素教学内容面临舍弃等选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填鸭式教学”不可避免;同时学生被动学习之下学习积极性受挫,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另外师资数量的绝对不足和师资水平的局限,面临超额的教学任务,课程成为“复读机”式教学不能杜绝。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水平如何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仍旧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促进手段大行其道,以其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给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接踵而至的SPOC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因此选择采用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来改造“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3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新生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设,每期学员人数五千多人。面向20多个专业学院的80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开设。实施MOOC+SPOC改造前,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大学计算机课程分A、B两个层次开设。A层次学时设置为5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B层次48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32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近五年来,我校一直在深化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部本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1份,掌握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同时结合我校综合性院校特点,加强同各个专业学院的调研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以每学期师生恳谈会、校际交流调研、对口支援高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为开展混合教学积累经验。从2012年开始,我们按照学科门类从全校选取了20%的有代表性的专业,涉及本科、民考汉、民考民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开展MOOC教学探索试点,通过设置部分自学内容以“专题考核”方式进行。2013-2014学年,在完善教学内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选取40%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MOOC+SPOC教学改革,采用网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的模式进行。2015年SPOC混合教学改革模式[2]进一步深化,通过校级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项目形式,从教学方案实施与实践、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在线学习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SPOC教学改革全面铺开,以线上自学24学时+线下面授16学时的方式,实施滚动式并行流水化课程开设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和师资实际情况分批次独立完成。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习题课建设分别推进,目前经过两轮实践检验的教学视频已经在EOL教学平台上线,配套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也已编写完成,截至目前主编参编出版部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规划实验教材1部,配套教学案例3部。

4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新生刚从中学传统课堂进入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多有不适,学生们依旧希望大学教师在课堂讲思路、讲提纲、讲重点、讲难点、少术语、多示范,多提问、多讨论,通过对学习内容实施指导与引导、辅助以通俗的语言案例讲解、进行问答与互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完全化的MOOC学习,容易导致师生沟通的缺乏,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承认个体的潜能和差异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给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到因学生而异。这种共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需要MOOC平台和SPOC课堂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实施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混合教学过程设计(图1),以及混合教学实施模式(图2)。4.1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规范教学内容为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参考国内“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MOOC教学平台,以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中的名校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展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微课”视频、习题库、测试库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建设。发挥互联网思维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我校EOL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平台,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消化吸收后自主设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并完善现有教学案例,结合互联网+大赛,微视频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立项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开发,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学时数,通过减少传统课堂授课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学时数的形式改造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点播等形式增加学时自主学习时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大学计算机”试点课程学时调整为40学时,线上自主MOOC学习24学时(理论+实验),线下SPOC面授16学时。依据专业学科大类及学生受众不同,动态调整授课方式及教学案例。4.2加强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开展混合教学环节设计和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3](见图1),构建混合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以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混合学习的难度。在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以“讲—节—测—练”为组织架构,以“微课”视频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讲,每一讲由若干节组成,各节之间前后呼应,各讲之间有机结合。每节之后安排小节测试,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即时测验,考察自主学习效果;针对技能型操作内容,提供3-5个同类型的练习作业,为课下自我练习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内容的重构,争取使学生线上学习做到“讲、学、测、练”相结合。3.课堂教学2.在线学习4.学结与评价1.课前准备MOOCTHEOL测试题教师学生教学资料iCourse中国大学MOOC学生资源池练习题图2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内容,以线上线下互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小班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延伸教学内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4.3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线上自主学习重视师生沟通交流,多方协同共同营建讨论区,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求助驿站,学习经验的精华聚集区。线上学习由于缺乏线下课堂的教师面授的即视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而线上学习讨论区的功能承载了问题求助、课程内容讨论,学习情绪抒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口头表扬进行鼓励、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感受主动完成工作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性刺激,感受自主学习的激情。4.4多方位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作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体现。学生作业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具体可结合实际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引导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共同参与的复合式评估等形式的作业评价。无论哪种形式的作业评价,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堂上的直接观察、回答问题、读书笔记、师生座谈、访谈等教学信息反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的,针对学生作业自评和作业互评,需要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评估知识和教学技巧,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全面掌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业自评使学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作业互评使学生换一个视角来审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技能、培养和他人合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修正评价目标、方法。适时抽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及时掌握学生评价倾向,并在需要时提供建议。4.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由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侧重于知识考核、能力考核、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特点适时实施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始终。形成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线上以及课堂学习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方式等。通过灵活开放的方式,如课上或课间师生片段性对话,电子邮件,读书笔记,QQ,微信等形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图3“大学计算机”课程平均成绩对比改革后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评价公式为“总评成绩100%=线上成绩40%+线下面授30%+期末考试30%”。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含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测试,线上讨论等部分;线下面授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侧重于课程相关内容的实验作业,以应用型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少量的综合性实验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期末考试为无纸化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Office软件操作技能考核为主,从课程SPOC实用教程中分模块随机选题,通过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上机作答。图4“大学计算机”课程优秀率对比从近几年学生的课程考试结果中平均成绩(见图3)和优秀率(见图4)来看,其中2011为参照基准,为改革实施前的成绩评价结果;2012-2015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课程总评成绩。2016年A、B层次合并,未列入对比。课程整体平均分稳步上升,优秀率大幅提高。

5总结

经过几年的MOOC+SPOC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建立以资源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实践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改革效果。

作者:常耀辉钟福如蔡文青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张丽杰,等.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008.

[2]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1):26-32.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

作者简介:宫婷,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杨海能,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课为主,互动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能发挥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是新时期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一、现状窥视: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授课效果不理想

行政法学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行政法学涉及多个领域,理论知识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将其安排在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之后。传统行政法学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学生预习;二是课中阶段,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基于课件内容进行行政法学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知识;三是课后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学习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热情,这也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教学情况见表1:

表1:传统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工作情况

总的来说,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导,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授过程的中心。课堂中教师以理论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系统的讲述行政法学课程知识重点,而学生只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记录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中心,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实践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一般

行政法相较于民法和刑法而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加上学生很少参与行政法的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对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也很难真正理解案件,这就导致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一知半解。[2]因此,教师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被动,缺乏学习自主性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向相对单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而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听课中理解不深,长时间之后便会对这门课程有了抵触、畏难情绪。

(四)教学模式固化,缺乏积极创新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以课堂为场景,基于课件进行课堂教授,[3]教授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电脑课件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另外,很多教师的对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仅为考取较高的书面成绩,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应用等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4]

二、原因检视: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教学观念滞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在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理念中,“教”是中心指导思想,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整个授课过程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最后学生通过背笔记的方式应对期末考试。[5]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他们对行政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探索意识,实践运用能力不强。

(二)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授课过程乏味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表现为课堂提问,学生对课程讲解以及案例分析很少参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生机不足。

此外,传统的线下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的了解,教师讲授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主要是老师以PPT展示的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讲解,由原来的口动式灌输转变为多媒体式灌輸。讲授内容上主要是对概念、原理以及法律特征和实施条件、实施程序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加入了案例分析,但受实践因素的限制,学生对具体案例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许多教师讲课内容按部就班,缺乏新颖性,很少结合视频网络手段,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

(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措施不足

传统的行政法学教学评价中,课程完成情况是衡量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标准,而对课程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效果等内容重视不够,容易产生教师敷衍、期末划重点应付考试等不好的现象。而对于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价其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期末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了这门课程,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程度、实践运用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三、解决路径:构建行政法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行政法学和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一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案例事实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实践、角色重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行政法学案例之中。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资料收集、交流分享、情境模拟式等形式,实现学生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不仅是被动接收者。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行政法学教学方法上,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共存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线下课堂教学的“技术赋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共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利用慕课、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时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6]在线下教学中,教授要将线上与线上的课程知识进行串联,建立与线上课题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小组、分配任务、交流分享等形式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7]

(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高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生效率,必须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8]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结构,以及线上和线上课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线上课堂内容与线下教授内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行政法知识章节,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组分配,由小组成员自主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派代表进行内容讲解,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分享,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行政法学课程知识构建的参与程度,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完善课堂监管,健全线上管理监督机制

线上学习不同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拖延、应付甚至是章节测试抄袭等情形。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教师作业和截止时间的提醒、课堂签到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监督功能,以此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程作业。此外,可以考虑给行政法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名助理教师,协助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的互动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分担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监督管理工作。[9]

(五)实施动态考核,创新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建立和健全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侧重对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共同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通过对教师线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教师和学生依托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10]

2.动态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的特点,应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践、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考核。线上平台的成绩应综合考虑课程视频的完成情况、签到学习情况、线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以及线上测试等。线下的考核应根据学生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如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着重考察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合知识的应用能力。[11]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在线学习行为;混合式学习模式;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导引、讲解、组织与管理,还取决于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行为和协作学习行为。“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为混合式教学虚拟空间,经前期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后,形成了在线学习课程。笔者选取行业英语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在225名学生中进行了首期混合式教学实验后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价,以发现学习者学习特征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

1“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

在线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在线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或隐的集合,如:学习资源的上传、微课视频点播、测验考试、在线交流等。“世界大学城空间”是教育云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工具。

教师登陆后,可为自己的课程课堂制定需要的工具,如建立课程栏目、建设课程资源、制作电子教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开展在线考试、填写教学日志、组建教研室等,用以与学习者交互并记录他们的在线学习行为。“世界大学城空间”主要使用五个学习工具来记录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分别为课程资源、作业系统、在线考试、教研室和在线交流。课堂资源主要用于教师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则通过访问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系统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作业,用来驱动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在线考试模块中教师创建考试科目、建立题库、组建试卷、组织在线考试。教研室是一个课程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异步提问答疑、也可以就某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协作学习等。在线交流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师生可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组织讨论。

2“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根据“世界大学城空间”工具模块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确定如表1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资源浏览数”是指学生在学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时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点击次数,反映学生资源利用情况;“资源上传数”是学生上传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业提交次数”是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作业的次数,包括文档、视频、音频个数。“在线考试次数”是指学生参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在线考试的次数。“访问教研室次数”是学习者进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的次数,学生点击“签到”,领取任务单,算一次;“回帖数”是学生回复教师和其他同学帖子的次数,“被回帖数”是学生帖子被回复数目,教研室访问次数、发帖数和回帖数反映了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参与度。“在线交流时间”指学生参与在线交流的时间,“发言次数”指学生在空间发言的次数。

3“世界大学城空间”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

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以世界大学城的MOOC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为例,包括该课程站点的访问情况、每个工具在该课堂中的使用情况等。访问情况又包括访问人数和访问次数。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混合式教学于2016年4月1号开课,6月30号结束,线下课堂教师授课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教师以线下课堂带动学生线上学习。在线学习者为225人。

“签到”是学习者阅读任务单,任务单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布置学习任务。听课与精读属于课程资源,听课指听微课视频,精读是阅读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作业即作业系统中的课堂作业和课程结束时的大型项目作业。讨论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发帖、回帖和阅帖次数为据。测试指在线测试。截止课程结束日期6月30号止,五个学习工具的点击量如下:

4结语

由于受技术手段限制,数据采集未能统计学习者个人IP地址进入空间各工具入口处的频次,对学习者个体学习行为与成绩关系的研究还没涉及。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反过来也制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信息技术硬件条件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淑.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2]元帅.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1篇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兴通信学院全体企业老师与学校教职工一致,自觉地响应国家号召和学校相关规定,居家不外出、未经允许不返校,自检自查,积极响应落实学校“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安排,采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学生灵活自主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优势资源,做到标准不降低、内容不减少,认真负责做好疫情起在线教学工作。

一、积极学习和落实学校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自疫情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中兴通信学院组织全体成员,通过QQ、微信以及钉钉软件等网络平台开展的疫情防疫工作系列文件和会议的学习,领会、落实学校文件和会议精神。与学校决策保持高度一致,密切关注学校相关规定,要求和落实责任,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积极主动,研究线上教学质量把控:2022年3月4日,中兴通信学院常务副院长熊亮组织召开线上教学专题会议,就线上教学的质量监控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

会上,程艳老师分享了在线教学经验,从课前的授课准备;课中的线上教学;课后的学习监控、课后答疑和授课总结等多方面进行分享、中兴通信学院全体企业教师进行补充完善。会议要求,在线授课教师需提交考勤及表现记录表、课后答疑截图、作业评阅记录表、学生课后截图、授课视频、校企沟通截图、授课总结、满意度调查等资料,其中授课总结为每周一次,满意度调查每2周提交一次,并强调各位老师在直播课后都会开展线上教学总结会,总结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转变观念,回归常识,高质量推动线上教学。

中兴通信学院全体成员全面投入线上教学工作,还针对直播教学、录制授课视频、课件、教材开发、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开展了多次集中研讨,制定了详细的线上教学计划和教学预案,保证线上教学正常进行。

三、开展线上教学、直播授课:自2019年3月2日,结合学校相关课程安排,中兴通信学院共开展《Linux项目网络综合实训》、《虚拟化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技术综合实训1》、《数据通信技术基础实训》和《云计算高级运维技术》6门课程,共计36学时,通过“直播+录播”的方式,采用腾讯课堂、经世优学等直播软件进行知识讲授,以QQ群开展答疑和远程指导。同时深入调研企业教师课前准备、线上教学过程、教学水平、课后答疑、学生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情况。在此期间进行了4次满意度调查,其中企业老师的在线教学认可度达到95%以上。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44-04

随着对MOOC教学应用研究的深入,“后MOOC”时代来临,应用方式也从完全自主学习向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转变[1]。SPOC作为“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应用范式,可以融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各自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2],有效解决了MOOC完成率低、学习体验不完整、对学习者关注度低和缺乏个性化指导等问题[3]。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SPOC课程完成在线自主学习,在课上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方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最大化发挥了SPOC课程的价值,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一、本课程教学分析与教学现状

为保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顺利开展,前期对学习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现状等进行了前端分析。

1.课程学习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及应用,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授课方式。其中,网络通信原理部分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

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类专业大一学生,其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已初步养成,但是在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开课前对所有授课班级的216名学生进行了针对学习方式的问卷调查。图1所示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在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养成,这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本次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在素质方面将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程教学现状

本次教学实践前一学期,在线开放课程已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采用的是MOOC的开课模式,学生主要是在线自主学习,然而学生整体参与度较低,60.3%的学生没有完成在线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在线开放课程没有发挥出最大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线上学习师生互动较少,缺少个性化学习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而由于学生较多,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反馈及评价,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形成了学习障碍,阻碍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

(2)课上以讲授为主,未能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融合

虽然前期学生在线上进行了课程的学习,但教师没有很好的进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旧以讲授为主,造成了学生过度依赖课堂的知识传递,从而逐渐忽视了线上学习活动,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4],这也是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作支撑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中,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基础,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5]。在前一轮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未采用充分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作支撑,导致课上部分教学活动无法高效开展,增加了教师课上教学负担及压力,如在实践练习环节,由于仍然是纸质实验报告,使得实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造成了评价的滞后,影响学习效果。本学期的教学采用了“云课堂”移动学习平台,有效改善了教学环境,保证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翻转课堂本质上也是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它包括了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上的面对面学习两部分[6]。在前端分析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了充分的设计开发,并构建了适合各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需要的SPOC课程,以此作为课前线上学习的载体,课上通过设计系列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内化。如图2所示,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以学习任务为明线,以知识内化、技能习得及素质培养为暗线,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手段,将课前利用SPOC课程的线上自主学习活动与课上教学活动进行了有序的融合。各个教学环节主要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与技能习得,并培养W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素质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异常就发出提醒信息[7]。

三、课前利用SPOC课程开展线上自主学习

1.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设计主要起到告知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的作用,主要包括学习时间节点、要达成的目标、学习内容、课上教学活动内容等。为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习要求,学习任务设计应简单、具体,并利用SPOC课程平台、QQ、微信等工具及时推送给学生。通过在多个班级的反复教学对比中发现,当带有明确学习任务开展线上学习时,学生学习成绩平均会提升27%以上,究其原因是当有明确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聚焦,会有效提升学习专注度。

2.学生利用SPOC课程开展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在线观看微课视频、浏览学习资源。当学习完一节课后,可以进行随堂测验,系统会自动对测验结果进行反馈,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可以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如当测验成绩较差时,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当测验成绩较好时,可以进行拓展练习,以完成知识强化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未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SPOC课程平台的交流讨论环节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对于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在课上通过教学活动统一解决。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上活动,在学习任务中,教师已初步展示了课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充分准备。

3.教师利用SPOC课程学习数据分析设计课上教学活动

SPOC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中,课上教学活动设计需要以线上学习效果分析为基础。教师在课前除了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评价、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指导以外,还需要依据SPOC课程平台的学习数据分析对课上教学活动进行设计[8]。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参与度分析和平台学习数据分析两个方面,依此准确把握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并确定课上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活动开展方式。

(1)学习参与度分析

学习参与度分析主要是对线上资源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包括视频参与度、作业考试参与度、在线活跃度等方面的分析。如在“IP协议分析”这节课中,将会通过SPOC课程平台的数据分析查看本节课所有微课的整体参与度,如图3所示,柱状图代表完成学习人数和未完成学习人数,折线代表微课观看时长平均比例。通过实践证明,当视频参与时长比例超过90%时,课上教学活动设计会更加自由。

(2)平台学习数据分析

平台学习数据分析主要从课程知识点的角度,对线上随堂测验及作业结果统计分析,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在课上教学活动设计中重点体现。如在“IP协议分析”这节课中,除了查看随堂测验及作业等方面的成绩分布外,还需要了解每道习题的掌握情况,包括错误率及难度等,如图4所示。

4.保证课前线上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学生进行有效的线上知识的学习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多方面的策略来保证线上的学习效果。

(1)改变考核方式。为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及提升学习积极性,本教学实践中,将线上学习成绩纳入到期末总评。线上考核主要包括课程参与度、随堂测验成绩、作业成绩及单元测试等方面。

(2)随时关注学习情况,及时交流反馈。线上学习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行为,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产生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交流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消除学习障碍。

(3)及时评价、适时表扬。线上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个人、小组及整体的角度,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表扬,同时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公平性,以激励为主[9],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课上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翻转课堂中完成知识内化的关键是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5]。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巩固强化、问题解决、协作探究为主线,积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前端分析及线上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开展了如下几种教学活动:

1.知识网建立

线上SPOC课程的学习虽然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对课程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无法形成清晰、明确的整体认识,阻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在课上教学中,第一个教学活动通常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网络,帮助其更好的进行知识内化。

2.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主要是按照课程知识点顺序设计了系列由易到难的问答题目,利用“云课堂”平台的“抢答”功能,通过小组竞赛方式进行实施,并对竞赛结果进行适时的评价反馈。通过本活动的设计实施,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强化,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讨论

针对课前在线学习数据分析出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了系列多样化应用案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问题的设计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在“IP协议分析”课程中,通过课前SPOC课程平台数据分析,“协议报文字段数据分析”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以此设计了一组“网络中的真实数据”以分组形式讨论分析。讨论结果将会通过“云课堂”的“同屏”功能上传到投影屏幕上,实现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拓展练习

如果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课上将通过拓展练习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及迁移。拓展练习的设计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实现,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及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快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高效地进行指导与过程性评价。

5.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在拓展练习完成后,学生将会对课程中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环节也是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的过程,教师将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以激励为主的总结性评价,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

以上教学活动是本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课前线上学习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亦会采用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活动方式,用学生自身的视角对课程提出一些问题,并互相解答,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混合式教学效果与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结束后,针对所开课的班级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SPOC学习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影响在线学习参与度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比较适应这种授课方式,在对所有开课的班级进行的“对混合式教学态度”调查中,有67.7%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授课方式”,有25.8%的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授课方式”,仅有6.5%的学生“不大适应这种授课方式”。对“你认为该授课方式对你哪方面有帮助作用(多选)”的问卷调查中,有74.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有61.3%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2.保证混合式教学效果因素分析

首先,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前提是保证课前线上学习效果,关键是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的设计课上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手段的利用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保障,如课前用SPOC课程的数据分析为课上教学活动提供了充分依据,在课上利用手机实现了过程考核记录、实验报告填写、交互讨论等功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3.对SPOC课程建设的反思

课程结束后,对SPOC课程中微课时长对学习参与度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整体而言,随着视频长度的增加,参与度会逐渐降低,但在SPOC课程中,视频长度并不是决定学生参与度的关键因素,因为时长超过10分钟的微课,参与度达到了83.0%,如图6所示。

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了“影响你微课参与度主要因素(多选)”的问卷调查,有71.0%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有64.5%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视频中讲解的精彩程度”,有63.2%的学生选择了“教师的学习要求”,仅有39.5%的学生认为“视频太长会影响观看时长”,这也为今后SPOC课程中的微课开发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最大化发挥SPOC课程的价值,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共享与应用,是生源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⒖嘉南祝

[1]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2]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32-137.

[3]杨丽,张立国.SPOC在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5):56-62.

[4]刘小晶,钟琦等.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09.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7]尹合栋.“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53-59.

[8]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6

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在线课程与传统面授课程之间的差异。并以提高高等教育院校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为目标,研究了我国在开展和实施在线课程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计算机网络和音频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在线课程及大规模开放型在线课程(MOOC)这一新型的授课方式正方兴未艾。新兴的在线课程与传统的面授课程孰优孰劣的争论正在被更多的教育者和学生甚至被学生家长广泛关注,并进行着有益的讨论。同时这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教育部于2013年12月批准清华大学成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可见这是一项值得各方面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所有参加探讨的人和关注者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进一步探索在线教育怎样发展才是最适合我国国情与现状的。为此我们在这里提供一些资料供研讨时参考。

据美国教育部在2013年初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有69%的美国高校将在线教育视为该校长期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十年前,这个比例还不足50%。2012年首次修读在线课程的大学生的人数增加了57万。高等院校中,至少修读一门在线课程的学生总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70万,占全美高校在校生的32%[1]。然而,根据2012年美国对高校教学主管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认同在线教育的价值与合理性的教师仅占总教师人数的30.2%[1]。这个比例在2002—2012这10年间,从未超过三分之一,并且这两年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线课程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仍旧存在一定疑虑。

一、美国在线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在线教育仍旧凸显出一些棘手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在线课程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正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的MarkEdmundson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可以在面授的过程中实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从而不断地在课堂上微调授课的内容[2]。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在一个关键知识点上难以理解。那么,他会马上举出更多的例子。而在在线课堂上,视频画面显示台下坐着满课堂学生,而注册上线听课的学生与视频画面上的学生不可能是同一批学生,也就是说线下学生和线上学生可能存在差异,而差异可能是方方面面的,甚至是巨大的。由于线上课堂教师无法通过课堂互动来了解受众的平均水平、兴趣点和接受程度,也无从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这可能会造成效率不高。尽管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辅助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

但教师在回复邮件的时候仅能通过文字与个别学生进行十分有限的互动,失去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整体面对面的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特别是针对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位教育,应是名副其实的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是要“私人定制”的,也就是说只有针对性特别强才有实效。而线上教师难以对学生整体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因而难以提升教学质量。

2.在线课程无法提供必要的进度保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ColleenDonovan教授指出:即便是在著名的大学中,由于在线课程缺乏积极的监督与激励,学生在期末临时突击听课的状况十分普遍并且还在蔓延[3]。和面授课堂相比,通常网络课堂允许学生按自由的时间表参与课程的学习。的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给予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段去听课的权利,但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是:由于缺乏对学习进度的监督,许多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偏低,本身自控力不强的学生便不再按照课程推荐的学习进度去听课[4]。相比之下,面授的课程进度由教师掌控,学生只要按时来课堂听讲,授课进度是完全有保证的。

3.相对传统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学习所获得的成绩可能更低。为了对比传统授课方式和在线授课的效果,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的DavidFiglio教授在《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上设计并设施了一次比较实验。实验中,随机将参与的学生分为面授组和在线授课组进行对比。实验在同一个学期实施,采用相同的授课教师。在线课程的视频采用的是面授课程的同步录像,因此可以保证同样的授课内容。两次的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也采用相同的试卷。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样的试卷,参加面授的学生的成绩要比参加网络授课的学生的成绩平均高出0.5分(5分制)。实验结果还指出,特别是对一些弱势群体,不同的授课方式造成的成绩差异更大。实验结果中显示在线授课组中拉美裔的学生的成绩比面授组拉美裔的学生的成绩平均要低1分(5分制)[5]。尽管这仅是一次实验的结果,普遍情况需要更多的实验去证明。但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通过随机派选学生的方式进行的在线课堂与面授课堂针对同一门课,同一时期的对比实验。这项实验结果的发表在美国教育界也产生了震动。

4.在线课堂增加了著作权侵害的危险。随着在线课程的大范围普及和开展,各种对课程内容著作权的侵害变得更加容易和普遍。为了规范在线教育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美国于2002年11月颁布了《技术、教育和版权协调法案》(Technology,EducationandCopyrightHarmonizationAct,简称TEACHAct)。该法案对1976年颁布的《版权法》中针对以教学为目的对文字、声音和影像著作的使用权利扩展至在线教育领域。同时也对在线教育中使用他人著作的范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6]。

例如:该协调法案明确教学内容的传播对象仅限于正式在校注册的学生。相比之下,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针对在线教育有相似的规范。而这些在线教育资料通过相关人员,被广泛地传播至互联网上。主要包括:课程的视频、课件、视听资料、试题、参考资料等。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其他互联网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以上这些很可能侵犯了教师个人和学校集体的著作权的文献进行下载、复制,甚至再次分发。

二、对我国高校开展在线课程的启示

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开展在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我们依然可以借鉴其宝贵经验。在高校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网络化在线教育背景下,上述问题将很可能同样会出现,我们应对其加以注意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规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积极开展面授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由于在线课程和传统面对面的教学课堂在“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上存在质的差异,因此用在线课堂全面替代传统面授课堂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以培养高精尖研究型人才为任务的“985”、“211”层次的大学是不适合的。另一方面,网络课堂独有的某些优势又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如学生听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更丰富的音视频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对课件和授课视频等资料进行反复播放;等等。因此,在线课堂应成为传统课堂良好的补充。一方面,对于那些感到课堂内容“吃不饱”的尖子生,可以学习在线课堂上更多的扩展知识,从而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对那些基础薄弱、能力欠缺、感觉面授课堂“跟不上”的同学,通过在线课堂,可以对面授内容进行“回看”,这样多次反复的理解,有助于弥补面授课堂上造成的脱节。

2.增加在线课程授课情况的跟踪和管理。对于授课者来说,绝不能将在线课程看作是讲一次,录一次,再不必操心,“一劳永逸”的事。美国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2012年,有44.6%的学术带头人认为参与在线课程教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传统课程要多。这个数值比在2006年调查的结果高出3.2%。被调查对象中,感到参与在线课程教学比传统课程教学要轻松的比例只有9.7%[1]。因而,若简单地认为开展在线课堂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工作量,是十分偏颇的。以回复学生提问这项工作为例,对于传统课堂,通常教师会安排每周1~2次的固定答疑时间,其他时间教师不必费心。而对在线课堂,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按照自1983年就开始开展在线课程的美国诺瓦东南大学(NovaSoutheasternUniversity)的规定,教师需要在24小时内回复学生的邮件,最迟不能超过48小时[7]。

那么,这就意味着教师就需要为随时回答学生提问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参与在线课程的进度要能够做到实时监督。不同于面授课堂,缺乏激励和监督的在线课程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压力[8]。教师应该在学生参与在线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按照周和月、期中和期末等不同的时间点,规定学生需要完成的进度。充分利用作业、报告、测验、讨论等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状况加以了解和核实。对于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要严格督促,并勒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差距。

3.分层次、分对象、分性质地开展在线课程的授课。同一所学校对于不同层次的课程要分配不同的在线教学学时比例。例如,对于工科院校,一些以扩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为目的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可以相对提高其在线教学学时的比例。但对于某些实践环节,学生不动手,仅凭文字和视频难以掌握和提高真实的动手能力,必须严格限制在线教学的课时,以免造成学生仅会“纸上谈兵”的恶果[9]。

同一门课程,对于基础薄弱、成绩差的学生,应限制其选择在线课程的比例。因为往往对于这些学生,自控力通常较低,他们参加在线课程的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学校应从培养学生为出发点进行全盘考虑,尽力保证其在传统课堂的这种密切监督的方式下学习。对于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尖子生的教育,应更多地考虑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并且,有条件的学校应把个性化教学开展至更低的年级[10]。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就对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一对一导师制度。学院为每一名实验班的学生自一年级入学起就配备了导师。导师不仅在课程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多层次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开展教育和督促,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实验班的读研的比例(包括国内和出国读研)高达46.5%。

4.培养学生版权意识,从技术上限制含有版权的资料无限传播。我国社会的版权意识普遍较为淡薄,这种影响已渗入高等院校,使得在高校中侵犯著作权的状况十分常见。一方面,一般民众对侵权行为的默认态度使学生没有形成应有的尊重著作权,维护著作权的意识[11]。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大范围使用,部分学生为了获得网络上虚拟的“信誉”和“积分”大肆上传、复制、分享众多有版权的资料。例如,在百度文库上,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到各个高校的各类课件、课程教案、习题和试卷。这些资料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原作者授权的。在线课程的推广也造成许多名师的教学视频在各种论坛里传播。甚至有些参与课程的学生为了达到自己“收藏”的目的,私自通过“屏幕录像”等技术对含有版权保护的内容进行复制,并通过所在的网络群等途径进行传播。这些行为都严重伤害了原作者和出版单位的著作权益。

因此,我国应当通过进一步推广数字水印等加密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对在线课堂的内容严格地加以保护。修订《著作权法》并明确在线教育的特殊使用范畴,对著作权在该领域的使用和传播范围加以规范,以维护著作权所有人的利益。同时对侵犯版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防止教学资料的无限制传播。

总而言之,我国在努力推广在线课程,加大推进在线教育力度的同时,也要注重研究在线教育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通过借鉴西方的经验,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使在线课堂与传统面授课堂相得益彰,使更多的高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因其收益,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1篇7

关键词: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教改;教学模式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工科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微波技术与天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微波研究、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和微波电路设计,微波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研发制造等工作打下了基础,并且《微波技术与天线》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如《移动通讯》等的重要基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网络系统以及天线技术,内容比较广泛,理论性很强,所用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学、高等数学的知识比较多,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是电子和通信专业所学课程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复杂而抽象、分析方法多、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觉难于理解和掌握,因而掌握不好、领会不深、理解不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构建多媒体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一)多媒体融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模式的原则和实施

1、突出主体性以及独立性与相互作用性统一原则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大纲的制定、电子课件的制作、纸质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主体的作用体现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得到的。

2、多媒体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的整合实施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教案,进行教学组织。一是教学教案。教学教案包括纸质教案和电子课件。编写教案与制作电子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经验,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明确最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内容。就“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而言,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内容如下:传输线的基本理论:行波的瞬时分布及振幅分布,长线终端短路、开路、接负载时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长线终端接一般负载阻抗时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端接任意负载时均匀有耗长线上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圆图;波导理论:几种常用的微波传输系统,从平行双线至矩形波导的演化过程,波导模式中的场分量变化规律、电磁场结构透视图、波导壁上的电流分布图,微带传输线中微带的色散效应和高次模式的影响,微带传输线中带状线,微波传输线中激励与激励装置;微波元件:一端口元件中的短路活塞、匹配负载、失配负载,二端口元件中的连接元件、匹配元件、衰减与相移元件、波形变换元件、滤波元件,三端口分路/合成元件,四端口元件中的双T和魔T接头、定向耦合器、平行耦合带线定向耦合器;微波铁氧体元件中的隔离器;谐振器:各种微波谐振腔结构,矩形腔、圆柱腔各谐振模式的场分布图,圆柱腔的谐振模式图,同轴谐振腔,环形腔,微带谐振腔,介质谐振腔,谐振腔的耦合与耦合装置,谐振腔的等效电路;天线:基本振子幅射,线天线,面天线;微波应用系统。根据教学大纲,对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写出纸质教案,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对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制成电子课件。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和实验,应能在电子课件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2)教学组织

在教学实施前,还要做一些案头准备工作,把授课内容的提纲写下来,理清头绪,做好两种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平滑衔接的准备工作,使得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3)课堂组织

教师授课要组织课堂,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主动,合理展示多媒体的优势,把握住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切换的最佳时机,探索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授课速度。

(4)教与学的整合与优化

利用电子课件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和交互界面友善的特点及教师授课速度的可控性,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如“微波技术”课程中的圆图部分,本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圆图中的等反射系数圆方程、阻抗圆图方程、导纳圆图方程,给合多媒体手段将各种圆图在计算机上实现。实现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根据相应的数学公式直接编制程序,给定参数后,直接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没有对圆图进行操作,无法理解圆图的基本特点;第二,应用高级语言将圆图绘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直接对圆图进行操作,每一步操作会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这种方法既方便又能使学生彻底理解圆图的基本特点,巩固所学的概念。

(二)计算式辅助设计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中,涉及数学知识较多、公式冗长、计算烦琐,而且经常还要用到多种特殊函数,因此常常借助于计算机,这样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比较直观、形象,如C、C++、Fortran、Pascal和Basic都成为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计算机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辅助计算的工具,还有一些专用的程序和工具如Matlab,ADS-AdvancedDesignSystem,IE3D等软件在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起到手工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由于天线的一些参数如天线增益与工作带宽,主瓣宽度与旁瓣电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用计算机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我们在研究传输线理论时,常用SMITH圆图理论,传统做法是手工作图法进行传输线上的阻抗与反射系数的换算以及进行阻抗匹配,现在,传输线问题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采用计算机求解,能做到准确、快捷;并且还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圆图的动态求解过程,比较形象、直观。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将课程中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形象、直观化,有利于提高教质量。

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无论从教的角度讲,还是从学的角度听,都感到非常枯燥。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努力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使其向实践的生动性贴近,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课前准备内容的精心设计,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是指在开课前,教师和教研室应当进行诸如:教学实施方案制定、教案准备、集体备课、教具和课件准备、课前试讲和练讲、学生情况了解等一系列的活动。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双向行为,必须双方互动,学生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开课前,可以将“微波和天线及其应用”这样一个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就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查阅资料,认真考虑、思考这一课题。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展知识面,培养学员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此时还不了解课程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因此教师除了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外,还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其次、引言内容的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引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突出以应用为重点的引言设计,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一定要加强对教材内容体系的把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妥善处理重点和难点。

实践性教学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而必须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巩固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一是坚持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一种最传统、最方便、最易行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坚持讲练结合,合理安排习题课的实施时机和时间,精心设计好每一次习题课内容和形式,将会使学员在习题课上获得较好的实践与锻炼机会。

二是加强实验课教学。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如进行驻波测量、波导波长的测量、衰减的测量、波导测量线的调整等内容的实验课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生动的现象,透过现象找本质,寻找本质的理论基础,解决实验课中意外发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增设工程实践环节。教学中发现,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常对理论的应用性质疑,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例如,给出一个实际的雷达信号测量的工程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测量和调理电路,使电路满足给定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增设工程实践环节,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对案例材料的介绍、引导、提示,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案例思考题,找出涉及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力求案例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颖性、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调以理务实、要注重与理论的学习和教授相结合。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上课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会使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学观,郭辉萍.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洪军,郭颖,薛顶柱.基于Matlab的旋转抛物面天线几种特性的仿真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8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汽车运用与维修3dsMax软件Authorware软件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1]网络课程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课程课件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感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模式及教学思想。文中提出,基于3dsmax软件和Autorware软件,开发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的高职高专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修复网络课程,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应用,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技术特点,收效良好。

一、课程的开发流程

本文选取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多媒体教学课程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二、教学任务的编制

本文中以一个教学案例“发动机不能启动――高压线路故障”,来详细说明基于3dsMax和Authorware软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设计的过程。

高压线路故障是发动机不能启动的一个原因之一。其主要检修的内容为:

(1)高压线路是否通断;

(2)高压线接头是否有故障。

检修方法为通过高压线接头搭铁就可以判断上述两个问题。高压线接头搭铁之后有电火花发出就可以判断高压线无故障;反之则有故障。

详细检查步骤:

(1)检查高压线以及连接端子是否完整。

(2)高压接线柱接头搭铁,是否有电火花现象发出。

三、基于3dsMax的素材制作

教学素材的制作包括3d模型的建立,模拟动画的形成,平面图的渲染等。其中发动机3d建模与模拟动画的形成的比重最大。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到很多的3d建模软件,例如PRO/E,UG,CATIA等比较专业的3d建模软件,但是要考虑到这是要设计一个汽车教学软件,所需要求远不到工业设计那样的精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出模拟演示动画,而3dsmax能很好的满足两方面的要求,无论建模还是动画方面都可以满足教学软件的要求,所以选择3dsMax作为3d建模的软件。

根据故障案例中检修步骤,将涉及的发动机部件整理出来,搭建3d模型及模拟动画。

(1)检查高压线以及连接端子是否完整。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此步骤可以使用文字和图片演示来实现,包括高压线及高压线接头的检查。

(2)高压接线柱接头搭铁,是否有电火花现象发出。

拔出高压线接头,然后起动发动机,使得高压线通电。有电火花发出,则无故障。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高压接头是否有放电火花跳动,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否则的话,检查点火系统线路的导通性,通过图片来实现。

使用3dsMax进行高压线接头、缸盖等部件的建模。从测量发动机各部件的尺寸出发,把各部分零件的关键尺寸都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工业建模的思维使用建模软件3dsMax来建立模型。而且在建模时,要注意各部件最后是要求准确定位并组装在一起。

课程中,图2和图3使用动画的方式,给课程使用者清晰演示高压线头的装配、拆解过程。图4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头的拆解过程;图5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接头跳火试验过程;图6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接头装回过程;图7演示维修完毕后,发动机运转良好的状态。

图2高压线接头和缸盖的建模

图3高压线接头和缸盖的装配模型

图4拔出单缸高压线接头图5单缸高压线接头跳火试验

图6安装单缸高压线接头图7发动机运转过程

四、基于Authorware软件的整合

本文中的课件主要是基于Authorware软件的整合制作。Authorware是一款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媒体课件常用软件,它交互能力和兼容能力较好,操作简单,程序流程简明,开发效率高,并且能够结合其他多种开发工具,共同实现多媒体的功能。通过Authorware软件整合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汽车教学课堂中,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体现得更生动精彩且吸引力大,渲染性强,使受教者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接受知识较快。

1.课件目录设定

目录内容根据前述的教学任务编制,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高压线路的检查;(2)搭铁的检查更换完成;(3)更换完成。实现目录功能,则是通过authorware软件上的自定义样式功能来实现。因为目录要求简洁明了,因此在实现目录结构上,采用了自定义样式功能,受教者只要一打开目录,就可以清晰看到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操作简单,如图8所示。

图8课件目录页面

2.课件内容

根据教学任务中编制的检修内容,检修方法和检修步骤,可以通过Authorware,将检修内容、方法和步骤采用指导文字与图片、动画相结合的方式,来整合完成。制作效果如图10-15所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将图片、文字、动画整合在一起,而且配合使用了各种功能按钮,极大增强了网络课件的人机交互功能。

受教者可以通过文字、动画清晰掌握“发动机不能启动――高压线路故障”的相关部件及检修方法,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图10判断高压线路故障依据页面图11高压线外观检查页面

图12拔出高压接线头图13介绍搭铁方法页面

图14搭铁有电火花动画截图图15装回高压接线头端子

图16曲轴正常转动动画截图

五、教学实践应用及评价

开发网络课程是网络课程研制的主要任务,而应用网络课程则是网络教学的主要使命。[3]本文中,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来评价。该方法开发的网络课程,在学校2010级和2011级共4个教学班使用过,学生反映良好;并在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中试运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本文中基于3dsMax和Authorware软件的多媒体教学的网络课程开发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网络教育,而且适用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实施结果证明这种开发设计方法,不仅展示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技术革新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项目编号:JYYZ201302)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9

近年来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进入高校,通过分析高校化学类课程在线课堂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具有教学时空扩大、解答针对性强、演示实验安全性三大优势,但是也存在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高校师生互动薄弱、知识点过度简化、动手实践无法替代这些不足,建议通过授课教师学科交叉背景、丰富的案例教学、合理的考试考核、强化课程考核测量与评价等环节逐步完善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

高校;化学;在线课堂;教学模式

1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发展历程

2004年,萨尔曼•可汗用计算机远程指导他表妹学习数学,后来他开始录制十几分钟的教学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其他人下载学习。2007年,在前期的积累下,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兴起了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1]。近10年来,在线课堂不仅在国外发展迅速,在我国也是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2000年以前,受制于电脑硬件软件价格高昂,国内大多数高校非计算机类的专业的教学过程只有较少的使用电脑。进入21世纪的前5年,PPT这种教学手段广泛进入了国内高校的课堂,但是大学生个人电脑的持有率还较低。2005年以后,个人电脑基本在大学生中普及,虽然这一时期电脑软硬件价格下降了,但是网络通信的费用还是比较高,同时网速较慢也制约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这一阶段,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制作了精美的精品课程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基本没有互动,且较少更新。2010年之后,智能手机迅速发展,同时网络资费大幅度下降,为国内高校在线课堂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2]。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大量的在线课堂纷纷呈现出来,但是基本偏向文科类和通识教育,理工科在线课堂不多,其中的化学类在线课程就更加少了。截止2017年3月15日,在国内几大主要在线课堂平台上搜索题目中带有化学”的课程,其结果如下:(1)在超星公司尔雅通识课有复旦大学的化学与人类、浙江大学的化学与人类文明2门;(2)智慧树”在线学习网有兰州大学的化学工程基础、中国海洋大学的食品化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生物化学3门。第三,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课程有9门,分别为清华大学的有机化学、四川大学的化学反应工程、清华大学的材料化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水分析化学、北京大学的化学与社会、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微观化学世界、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原理、麻省理工学院的固体化学导论、美国戴维森学院的药物化学。第四、网易公开课在线学习课程较多,有大连理工大学的改变世界的化学、南开大学的化学类专业导论、化学与社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中国石油大学的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济南大学的化学与人类健康、天津大学的化学漫谈、安徽大学的化学与科学素养、湖南大学的化学与能源、南京理工大学的神奇的化学元素、河北工业大学的绿色化学技术、河南大学的走近化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导论、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麻省理工学院的魔术背后的化学、固态化学导论、化学原理、耶鲁大学的新生有机化学、可汗学院的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可以看出国内大学的课程仍是以科普通识教育为主,虽然也有少数高校为专业性比较强,但相对于国外高校较弱。

2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有统计分析表明,可汗学院制作的一些课程比美国常青藤高校制作的一些免费课程还受欢迎,因为在国外许多高校的在线课程,依旧主要是只录制教师上课的过程,某种层面来讲,依旧是满堂灌的一种形式,而可汗学院则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无法在接近一个小时的课堂里高度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可汗学院的每个在线课堂视频则比较简短,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可以保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3]。同时把教学的时空界限打破,不在拘囿于过去的学校,而可以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进行提前自学,然后将某些不理解的内容带到课堂上由授课教师答疑解惑,从而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除了以上这些共性的优点之外,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还有自身的优势,就是化学演示实验,对于专业学习化学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必须了解的,但是由于某些危险性存在以及课时的限制,无法在学校实验室课堂上展示,这时利用在线课堂的安全性就体现出来了。

3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但是由于在线课堂在高校中推广的时间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高考等一些大型考试的指挥棒,学生课下提前自学的热情和态度相对不高,甚至在一些网购平台例如淘宝出现了代看在线课堂视频的服务,尤其是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居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线课堂时空分离的带来的一个不足,无法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施监控。产生这样的一个很大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迷失,缺乏对专业、对课程的应有热情。其次,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有限。由于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学生不再像中小学那样有固定的教室可以长时间的在一个教室里,而教师在在教室的时间同样较短。再加上学生人数往往较多,甚至有一百人以上的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定的默契和了解,这对于开展在线课堂中的课堂答疑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利。第三,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因为在线课堂时间较短,有些本来需要用数学公式做严谨证明的内容,往往用特定的例子去解释说明,从而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4]。以高校化学类课程为例,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物理化学,还是需要数学公式的推导,在过去已有的PPT模式之下,已经存在学生反映进度较快,没有用黑板板书效果好,而现有的在线课堂这样的过渡简化进一步加深了。最后,在线课堂模式不可替代实验动手操作,化学类课程虽然有些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在线课堂的模式,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实验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才能掌握。这些实践技能用教学视频是无法替代。

4高校化学类在线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对策

首先,不同专业的化学类课程授课教师应具有交叉化的学科背景。高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在化学类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往往这些课程由纯化学背景的教师任课[5]。化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虽然能保证化学教学上的深度,但是无法保证化学教学的广度,教师需要完善自身的学习,才能更好的通过简短的在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二,在线教学设计需要更多的引入案例教学,例如环境专业,可以以大气污染引入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学习,如果只是简单罗列物理化学的基本公式,会造成学生本专业上缺乏认同感,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并通过准确的案例指出哪些化学知识点在哪些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中如何应用,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强化。第三,完善考试考核形式,不能只注重在线考核,也要注意线下的考核。但是同时要注意考试考核的难度与广度,不能所有的专业一刀切,采用一个难度,还是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根据这个专业的课时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考试考核,实现课前在线课堂预习、教室答疑解惑、课后作业巩固等环节的全方位考核。第四,强化高校化学类课程的考核测量与评价。在高校虽然一般考试有试卷分析与考核评价,但是形式过于简单,往往是简单的划定一下成绩的比例,再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主观性的文字描述,缺乏大量的数据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化学类课程的考核相对于中学较少,中学一般一个学年有多次考核,能达到月考甚至是周考,而在高校一门化学课程往往只有在一个学年考核一到两次,这样的考核,无法使任课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这时候,对学生成绩的测量与评价更加显得重要,一方面可以给本学期授课学生成绩进行合理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指导下一学期或者学年的教学工作。

5结论

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化学教学中还是比较新颖的,在今后的推广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优点,克服其不足,使之能够较好的为高校化学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牟新利.公共选修课疾病、药物与健康”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2015(7):147-148.

[2]瞿旭晟.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6.

[3]张小坡,魏娜,靳德军,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法探索天然药物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6,44(12):191-193.

[4]袁素真,衡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J].长江丛刊,2016(21):235-235.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慕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03―0162―02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对教学理论、技术手段以及镜头语言进行了综合利用,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传统课程的内容、编排进行了改革,凭借互联网向学生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块,让学生得到知识获取的体验。慕课由创始之初到现在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慕课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让人眼前一亮;其二,慕课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学资源也丰富多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可以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法课)的教学要想实现提升,就必须与慕课进行结合,并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慕课为思法课教学带来的机遇

(一)创新的教学理念

思法课是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政治法律素质进行培养的课程,具有较高的观念性及理论性,但从大多数高校的课程教学来看,该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观念性及理论性难以得到体现。慕课能够更新思法课的教学理念,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首先,慕课通过信息技术,为思法课的教学提供网络平台,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扩大教学的规模。其次,慕课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将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分割成知识模块,并且提供线上微课程教学,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学生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和互动性,可以对自身的学习进度和节奏进行把握,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新颖的教学方式

慕课虽然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而只能是对线下教学起辅助的作用。由于思法课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不仅难以集中精力,而且还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将慕课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法课教学中,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其通过课程内容的分割,在时间安排、形式搭配、互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组织编排,能提高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变得灵活有趣。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后,通过线下的学习对知识加以巩固,从而得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的教学主体

传统的思法课教学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后,可以实现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从而使课程教学的主体得到明确。首先,教师不仅能够通过慕课形式对基础课进行讲解,并且可以在线下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理解,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引导,使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彻底弄清楚一个知识点或者解决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四)优化教学资源

在目前的思法课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数量偏少,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慕课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均匀分配。通过互联网平台,慕课可以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教师也能从一些较好的素材中吸取资源,从而提高优秀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慕课教学模式的引入,能使教师教学的压力得到缓解。如慕课线上教学可使教师改变以往反复的课堂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工作负担的减轻,而且能有效地缓解教师资源紧张的局面。

二、慕课给思法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线上教学吸引力的挑战

一般思法课教学每堂课的时间为40或45分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慕课教学模式缩短了传统课程教学的时间,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设法提高慕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慕课教学也对教师的表达能力及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挑战

慕课作为线上教学,应用在思法课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的选择上都十分自由,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凭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然而,大部分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时候不能做到良好的自控与自律,往往会出现代课、缺勤、开小差等情况。如此一来,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将难以得到保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监管带来挑战,教师应该设法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自主性,提高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调问题

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线上教学与教下教学的协调与配合成为一大关键,其对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应的交流与表达,需要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与解答。所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配合,实际上是教学团队的配合。如线上师生交流的时间与安排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对教学团队配合的考验与挑战。

(四)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供更高的要求

教师还应不断地更新教案与课件,将教学与实时动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然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该需要尽可能地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解答疑惑,将课程的趣味性与理论性有效结合。因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水平,能够将优质的教学内容通过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三、慕课背景下思法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工作的重点

教学重点的明确是慕课背景下思法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有机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学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是教学的重点和要求。所以对线上及线下教学的定位应该明确。在慕课背景下,思法课教学仍然应该明确以线下教学为主体,线上教学为辅助的作用,并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地位与关系。线下教学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线下教学作为重点。然而,这只是表明线上教学可对线下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再者,应明确线上及线下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说思法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线上教学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线下教学传授给学生理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及法律素质〔2〕。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保障

慕课教学模式在思法课教学中的应用,应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首先是对学生的自主性及自律性进行培养。目前,思法课的线上教学十分依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高,使学生对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处在逼真的故事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使教师教学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使学生线上自学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其次,应对慕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加强线上教学的监督。教师工作者应加强线上保障程序的开发,丰富技术保障手段,例如在线提问、手机提示以及信息确认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线上监督。总之,思法课中慕课模式的应用,不仅要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应保障线上监督的相关技术,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3〕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素,教学内容的好坏对课程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对此,思法课慕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安排:一、综合考虑思法课内容的整体性、时间的安排以及知识点的完整性等,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切割。例如,在“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章节教学过程中,可将知识点切割成“科学与自然和谐”、“科学与社会和谐”、“科学与他人和谐”以及“科学与身心和谐”四个部分。二、根据课程的逻辑关系,合理编排微课程,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进行学习。例如,在“公共生活里的道德与法律”章节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段微课程,分别是“公共秩序需要法律保障”、“公共秩序需要道德维护”以及“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这样的细分能有效提升对学生法律及道德的了解。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

教师是思法课慕课教学的实施者、承担者也是受益者。因此,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本专业内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应加强慕课技术的研究与掌握,再次,还应该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只有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提高了,才能使思法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保障,才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收获丰富的文化知识。

四、结语

目前慕课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较大的影响,在对传统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慕课广泛应用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慕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通过采用慕课教学手段,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对接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孙华.MOOC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2):47-51.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现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3.128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3-0237-01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凸显了一定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自主学习模式的背景下,课堂上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网络的优势日益强大,为有效教学形式带来了创新。

1自主学习模式与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相互渗入

(1)整合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对象为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将课程的设计、课程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不断改进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建立高标准学习目标,并通过自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与运用,而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真正构建符合时展的高质、快捷、便利的自主学习模式。

(2)创新网络教学的应用方式。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课堂教学建立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创建课堂自主学习、互相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找到高效学习手段,提高学习能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教师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熟练应用通用软件的实践,在网络资源发挥优势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不断优化教案、构建全新高效的探索式学习形式,才能全面提高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2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分析

(1)理论教学。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本身强调一定的实践性,但实践依旧以理论为基础,因此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网络综合布线理论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从多方面提高课程理论运用效率,如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基础知识、布线使用的工具与材料、互联网运用等综合学习,同时结合校园网局域网等资源,形成在现代化网络科技技术支持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避免理论学习本身的枯燥性。

(2)实践教学。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在综合应用的同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设计与运用,具体到实训的过程,就要积极引进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与评价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安全管理意识,通过自主实践,强化操作训练,增强对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与知识的整体学习能力。

3自主学习模式下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现状

(1)理论实践脱节。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必须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网络传输介质、布线工具与材料等强化实践内容的掌握。但在现实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理论实践,教师通常过于集中注重理论授课,导致理论实践自学过程中的严重脱节,对最终的自主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另外,教材编写的内容也相对滞后,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过渡与引入,导致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空洞性。

(2)教学方式单一。尽管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学习与互联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在现实的教学课堂上却忽略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丰富感与层次性,导致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相对单一,并没有突出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因而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综合需要。比如在一些局域网配线机和仿真墙设计教程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于简化了实践的环节,严重影响了其知识的掌握与整体能力的提高。

4自主学习模式下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科学应用研究

(1)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无缝对接。在课堂上开展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自学能力,采用专业的教学实训形式与理论指导,强化两者的渗入性,让学生真正通过自主的形式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动力。比如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学时的分布时,教师要明确知识模块性质的分层,以理论自学为基础,实践指导加以深化,最后将各个内容以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加以综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2)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学习模式。综合布线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专业性打下基础,而校企合作则是学生自学后达到实际工作技能高度的检验方法,当前很多企业都具备了大量的实践项目和技术资源,可供学校进行实训课程应用,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参与机房、校园网络维护等小型项目,再通过企业的合作积累经验,实现真正的实训和能力提升,检验自主学习成效。

高中课程线上教学范文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socialandeconomictechnologyisconstantlydevelopingandimproving,especiallyinChina'sinformationtechnology.Nowmanythingsaregearedtowards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ce,especiallyinthefieldofeducationandteaching.Atpresent,theMinistryofEduc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evelopsanintelligenteducationandteachingresourcessharingplatformnamediCourseteachingplatform.ThispapersimplyanalyzesiCourseteachingplatformtoresearchthelinearalgebrateachingofiCourseteachingplatform.

关键词:爱课程教学平台;线性代数;教学研究

Keywords:iCourseteachingplatform;linearalgebra;teaching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31-02

0引言

线性代数课程主要是讨论数学中各线性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经典的课程,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理科学生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目前这门课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线性代数课程的传统教学中,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要找到新的出口并进行突破,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可以在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解决问题。

1简单介绍爱课程教学平台

1.1浅析爱课程教学平台

爱课程教学平台是在十二五期间由教育部及财政部创建的一个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爱课程教学平台中包括中国大学食品公开课及资源共享课,并且还可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管理和运行。此教学平台就是利用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对于各高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中一些爱学习、想要学习的人所开放的,教学平台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以进行实时共享,还有个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服务,其中我们可以对网站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观看浏览、搜索视频、评价视频及所有教学资源课程包的及互动,爱课程教学平台还具有可以学习视频中的知识及对于他人进行教学这些功能。[1]

1.2爱课程教学平台的目的

建设爱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是对于我国特色人才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通过对于平台的专业设计及建设,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色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专注,及对于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对于网站更新建设,开展大学生实验实践的教学平台,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于这些青年教师进行一个培训,进而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技术有所提高。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实现各高校对于知识文化的传承,各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优秀人才共同创建一批优秀的视频公开课程,通过网络技术发表到国内外文化技术网站上面,充分的展示我国高校中教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平台中的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对于教师网络培训的展开有重要的作用。[2]

2线性代数课程及其当前教育现状

线性代数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向量、线性方程等方向。线性代数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所以它也是现在数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科目。线性代数的理论是从十九世纪开始逐渐成熟的,其中元线性方程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过。线性代数中在数学、力学等其他技术学科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计算机中的图形学、辅助设计也有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线性代数是代数学中最基本的,也是各理工学科中最重要的基本学科之一。目前我国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些改变,其一,线性代数在学习的课程中有太多抽象化的概念,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高,所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其二,据了解,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对于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少,造成了课程上和学习质量中有巨大的冲突,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其三,一般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其知识水平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学生教学制度比较轻松,所以线性代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不太适应,这个问题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技术也有了一个新的挑战。

要想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学好线性代数,就要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速度及水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线性代数这门课程有一个新的教学计划。[3]

3线性代数课程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教学研究

3.1全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其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目前网络技术也在多种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拿教育方面来说,爱课程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型的网络学习培训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爱课程教学平台自己在上面开设课程,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还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沟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4]

3.2线性代数课程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意义

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有着满足学生需求的大量线性代数课程的视频及知识,为学生学习线性代数提供了帮助,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弥补了线性代数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有着大量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视频和资源,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或者没有明白的知识,都可以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及时地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学习、练习来弥补,并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所以线性代数课程在爱课程教学中的好处有以下几种:

①爱课程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在线测试功能。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各自对于线性代数中的学习水平,来通过平台对自己的简单测验。可以结合自己来对测验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爱课程教学平台对于测验的结构设计的十分合理,针对我国各高校中各个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策划,使教学具有特色化。

②知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这方面主要是讲学生在进行线性代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一一的解答,并给予学生一些建议,使学生能够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掌握一些在传统教学中并没有很好掌握的一些知识内容。

③爱课程教学系统完善,据了解,目前爱课程教学系统中涉及了多专业的知识,包括农林、水利、医学等多种专业,其中线性代数课程的的教学视频也有近几十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课程来进行讲解,使教课方式实现现代化教育。[5]

4爱课程教学平台对于线性代数课程的价值意义

4.1爱课程教学平台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当教师在进行现行代数课堂教学的时候,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和算数运算的。在使用爱课程教学平台时,教师可以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演算系统来进行智能教学。教师可以现场在计算机中输入数据指令,系统就会自动的运算出结果,并且教师还能通过使学生观看其中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对题目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个过程是结合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模式和现代技术教学模式的优点来进行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线性代数课堂的学习效率。

假设一个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将其10%的销售给矿业,30%给制造业,保留余下的,列出该企业的交易表,并求出其总支出时,就可以在演算系统中输出指令,并得出交易表。(见表1)

从交易表可以看出,其各部门的总收入就等于总支出,那么总支出公式如下:

4.2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有一套针对线性代数的教学模型,此模型中对于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一个学习场景,可以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输入和修改,还同时具备计算功能。教师利用此教学模型对于线性代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实现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3利用爱课程教学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爱课程教学平台中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每个教学模型中,都具备一个研究性的学习场景,在此场景中都设置了一系列的线性代数中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从中学习知识。教师也可把线性代数课程中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爱课程教学平台提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能够自主组织小组,来对此进行研究学习,并且在上课时进行讨论。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是不需要一些复杂的运算的,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身起到了引导的作用。[6]

5结束语

网络化教学这个模式已经被提倡了许多年,目前我国的网络化教学“爱课程教学平台”的开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巨大的成就,爱课程教学平台不光在线性代数课程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建设,在其他专业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所以,实现教学中的网络化,不仅使学生和教师在讲课和接受知识方面有一定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军.基于Matlab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上机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

[2]方文波,马俊,李相朋,等.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0-62.

[3]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27.

[4]李凤霞.转型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5(65):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式范例(3篇)

    - 阅0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式范文篇11俄罗斯科技政策系统的“拉赫京模式”俄罗斯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学者们对科技政策的长期理论研究密切相关。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高级研究.....

    科学的心理学范例(12篇)

    - 阅0

    科学的心理学范文篇1【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声现象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热络,源自于国家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显然,这是一个宏.....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