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1

关键词:老年教育问题对策建议

老年教育是以老年人为根本,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应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教育发展资源并保证其进入老年教育发展领域。

一、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而言,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老年教育发展认识不足

首先,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以居家养老为主,老年人对老年教育对他们健康生活、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所具有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导致老年人缺乏社会参与力度。第二,社会缺乏对老年教育发展的正确认识。没有认识到老年教育发展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综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阻碍了我国老年教育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城乡老年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状态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老年大学,主要参加老年教育发展的是退休公务员、教师、国企工人,而面广量大的老年农民极少参加。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受教育发展权利,这与教育发展公平相违背。

(三)老年教育发展内容欠缺

目前,老年大学中所开设的课程以健身休闲类为主,如书法、烹调、健身操、绘画、唱歌、舞蹈、时事新闻等,课程种类仅局限于生活实用课程,缺乏对其心理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引导。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教育方面,缺少“死亡教育”与退休前教育。实行老年教育发展是为了老年人、“准老人”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到老年阶段,适应老年生活。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发展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发展关注程度还不够,因此导致不少离退休人员在初期无法适应闲适的退休生活,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

二、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老年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老年教育发展应形成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首先,要将老年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社会和教育发展发展计划。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老年教育发展的业务指导,组织教育发展督导与评估工作。其次,建立老年教育发展统计制度。负责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全面反映老年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把老年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有关干部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的条件之一。再次,建立老年学校评估体系。每年或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特别是市级和区级老年学校进行评估,从而使老年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更快的提高,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发展。最后,建立定期表彰制度。为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定期举行评选,表彰对在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投资者、办学者、教育发展人员与管理人员。各区(县)、街道(镇、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表彰制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发展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老年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体制,初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其次,加强区县政府统筹。各地区县政府应统筹本地区教育发展、文化、体育等资源,鼓励利用现有的教育、文化设施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应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开展老年教育发展。有条件的区县、社区应创办示范性的老年大学。最后,完善街道、乡镇办学网络。街道、乡镇是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的重点,要依托社区建立不同类型的老年文化学校,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进一步健全居委会、农村的老年学校分校的设置。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应自主开展各种类型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入学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发展活动,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高对老年教育的认识

老年教育是一个新兴的事业,由于社会上甚至老年人自身缺乏对老年教育意义的认识,妨碍了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各地区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必须大力宣传老年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的成绩和老年人思想的进步,以取得各地区领导的进一步重视、社会的共识以及老年人的支持,认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和政府应积极宣传广大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要依靠社区、农村干部、老年学校学员向老年群众进行深入动员、谈心和引导,帮助老年人排除顾虑,激发老年人的求学热情。要使老年人充分认识到,继续受教育既是老年人享有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更是提高老年人整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实施积极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投人文化消费的新观念。通过文化教育促进老年群体优化,带动整个老龄事业的发展,带动社会和谐。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大学;招生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12-02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老龄化趋势变得愈来愈显著,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老年人口的数量逐年上升,而且随着老年人素质的提升,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渴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因而许多老年大学均出现了报名难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怎样才能在老年学员人数持续增加的状况下确保招生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笔者觉得,在老龄化背景下实施老年大学招生制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各个国家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也是当代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环节。联合国的一项统计显示,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至100亿之多,其中60周岁以上的人口就有20亿,而65岁以上的人口则将达到15亿。增长过快的人口老龄化会给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以及福利等各个方面带来诸多深刻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等对策以应对老龄问题。我国政府从改革与发展、稳定这一大局为出发点,高度重视与大力强化老龄工作,切实制定出老有所养、所医、所教、所学、所为和所乐的老龄工作指导方针。国内外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了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策略,而老年大学正是其重要的产物之一,它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模式。

二、老龄化背景下发展老年大学的独特优势

在老龄化背景下,发展老年大学至少具有以下独特优势:一是鉴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提高,老年人比以往更加渴求通过接受再教育,提高生活质量,跟上社会变化节奏。老年大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聚会与学习的理想场所,尤其是一些依据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而设置的课程,更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二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退休生活而言,老年大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丰富的、科学的、合理的学习项目,让大家能够在快乐之中进行学习,这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其重要。三是老年人在老年大学里科学、合理地学习和生活,不但能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减缓疾病的出现,释放出其心理上产生的空虚感以及孤独感,还能切实减轻他们对子女的依赖性,让子女们都能够安心于工作,从而为社会以及家庭分担责任。

三、老年大学招生工作现状

尽管近年来我国老年大学在质量上、数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我国老年大学招生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量老年大学在招生过程时会出现排长队报名的状况,主要是老年人口的增长非常快,而且这些新时代的老年人大多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程度,经济上也有保障。他们大多具有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能够进入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但就供给而言,当前我国的老年大学已经趋向于饱和,能提供的学习机会增长也不快,而且其中一部分老年大学自身的办学条件相当有限,不仅规模偏小、教室数量缺乏,而且经费严重不足,难以设置新课程与招收更加多的学员。同时,因为各所老年大学缺乏足够严格的学习修业年限,大量老年学员也会对老年大学产生非常深的感情,常年坚持在老年大学学习,这也挤占了其他学员的学习良机,造成了诸多老年大学多年以来始终在进行超负荷地运转。可见,目前的老年大学招生方式亟待变革。

四、老龄化背景下实施老年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措施

1.提高对老年大学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观念落后,这不仅是指老年人对自身的老年教育认识不够深刻,而且还包括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并不注重老年教育,更无法谈及对老年大学招生工作的清醒认识了。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中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人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与办好老年大学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之所需。所以,要让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介,及时了解到老年教育政策和招生信息,并且积极帮助老年人正确地认识到晚年学习的重要性,切实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的新观念,引领老年人放弃传统陋习,积极追求健康的老年文化生活,让其拥有一个丰富完美的人生。

2.切实改革老年大学招生制度。要从招生对象、标准、方法、途径及学制等方面入手,重新制定适合老年大学实际的新型招生制度。

一是扩大老年大学的招生对象。目前,老年大学的招生对象有严格的限定,女性必须年满50周岁,男性必须年满55周岁,而且必须是退休人员。笔者认为可以将老年大学的招生条件限制至8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员(80岁以上引导其到老年社区学习院就近就读)。同时,以往的招生对象针对的主要是退休干部,如今可以面向所有的老年人员开展招生。

二是提高老年学员的报名机率。当前,老年大学普遍存在一座难求的问题。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教育资源又相对有限,从而导致“学位”不足等问题。为了体现老年大学教育的公平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增加报名的机会。比如,为了保证新生的就学机会和入学率,要彻底打破“只进不出”现象,目前温州老年大学规定每位学员限报2门课程,学员在所读专业毕业后,不得重新报读本专业。新开专业学制统一调整为3年(普通段),部分课程增加3年研修段,让老年教育更加公平公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在晚年受教育的愿望。

三是改进报名方式。要将报名方式从简单向有序化、科学化方向进行发展。分批次的报名方式可以解决老年人长时间的排队等待和现场拥挤的现象所引起的安全隐患。同时,采取网络报名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方式,并且相比传统的报名方式更加科学化,必将成为主流方式。另外,老年大学还可利用老年大学网站公布的招生信息、开始课程的详细信息、每门课的限报人数等信息,从而让报名者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让自己的选择方向更加明确。若报名的人数超过限定人数,为了公平起见,还可选择电脑自动选择的方式,从报读该课程的学员中抽取出符合规定的人数,这种方法既科学,又公平。

四是吸引优秀学员报名。笔者所在的温州老年大学全面联动60个老年社区学习院,每个学习院每年推荐5名优秀学员到我校就读,并及时进行公示。为了鼓励老年学员上网学习,可以从那些经常上温州老年学习网站进行的学员中挑选出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员,让其加入到所要学习的课程中学习。同时,对于曾经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干部、老年专业技术人员等,也应当给予一定的名额,让这些学员在学校中起榜样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学习氛围,使老年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五是探索老年大学远程化教育。实施远程化教育能够快速拓宽老年大学的覆盖面,提升老年人群体的入学率,而且还能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教育质量,减少老年教育所耗费的费用,从而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这也是解决老年大学招生供不应求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如今,我国已经在上海等十多个省市开办了老年大学远程教育,而且已经产生了相当好的实践成效,值得其他老年大学加以推广应用。

3.通过资源共享破解老年大学招生难题。利用文化教育资源共享来破解当前老年大学招生供不应求的难题,这是发展老年大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措施。我国教育工作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大力整合集成教育系统内部以及外部的全部资源,要广泛吸收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大学的办学之中,从而进一步健全完善老年教育网络。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各地应全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持续扩大老年大学的招生规模。鉴于当前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持续增加与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老年教育产业具备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地大力支持,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加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办学行列中,就能够切实改变当前老年大学招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推动我国老年大学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全面满足老年人群体持续增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大学是适应于老龄化社会这一新形势而产生的终身学习体系之中的人生最后阶段的教育形式,它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求知需求为办学目标,是老年人群体学习之殿堂。老年大学不但能够让众多老年人学到新知识与新技术,而且还能够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设出良好的动力,进而让老年朋友们能够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奉献力量。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和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这一特殊情况,导致我国老年大学教育面临的缺口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有鉴于此,笔者觉得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改革现行的老年大学招生制度,从而推动我国老年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福星.老年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冬梅.论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学报,2008,(3).

[3]方华军.加强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6).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3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有效地信息媒介手段进行个别化自主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从传统校园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面授为中心、以书本媒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教师指导性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多种教学形式和多种教学媒体并存与交互使用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指导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随着远程开放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学资源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持条件,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建设是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水平的体现,它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状况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教学资源有了较为丰厚的储备,已建设了一批较为优秀的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这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与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多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飞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有些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教学资源亟待更新。教学资源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

课题组在研究中,首先对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摸底了解,其中主要的媒体资源是文字性资源。例如文字教材、文本作业及作业评讲。现有的许多文字教材内容多而杂,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自学。我认为,作为远程教育使用的教材,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区别于普通高校学生使用的教材,要弱化教材的学术性,强化知识的实用性,体现教材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性,即讲授理论知识少一点,结合生活、工作实际多一点。除了教材之外,在平时作业中,我们习惯性的以理论知识的考察为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使得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原文照搬教材,甚至就直接抄袭同学的作业。

其次,课题组依据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从“学生基本情况”、“学习环境、条件”、“学习风格”、“学习情况”、“网上资源及其应用”等方向进行数据收集研究。认识到目前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现出得单一、死板等现状亟待改进。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全新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在多年的远程教育工作中,切实了解到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学媒体,而不是教师面授,它更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师生之间存在的时空永久性准分离状态。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应形成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社会和教育发展发展计划。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业务指导,组织教育发展督导与评估工作;负责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其次,建立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统计制度。为全面反映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应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纳入教育发展统计序列,每年进行一次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统计。应把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作为有关干部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的条件之一。再次,建立老年学校评估体系。每年或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特别是市级和区级老年学校进行评估,从而使老年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更快的提高,促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更健康地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生不必按时到学校去上课,改变了我们传统中理解的“上学”的根本概念。学习时间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随意安排。学习地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在有条件的任何地方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1]

2、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在当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作中,使用的教学媒体资源大体分为印刷媒体、音像媒体、网络课程和动态信息资源(例如教学辅导、答疑等)。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课程学习资源除了传统教育使用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外,还有IP课件、CAI课件等新型教学资源,它们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点击直播课堂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下载教学资料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重复听课和重复学习。除了必要的面授辅导以外,学生可以依靠网络媒体进行自学,因而,教学资源较传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3、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性

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类型各有不同,一般以在职人员为主,还有待业人员、转岗人员及高中毕业生。学生来源的差异,形成了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共通之处,都需要通过远程教育来进一步接受教育,或掌握一门专业学科知识,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学资源也就应该相应的丰富多样,需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2]

三、《证据学》课程的远程教学立体化资源教学模式设计

(一)证据学课程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证据是诉讼的核心,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证据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诉讼证据和有关法律规范的学科。具体包括诉讼中运用证据的经验,证据制度的沿革,证据制度和证据规则等。

2、实践性很强。证据学的内容与诉讼实践密不可分,证据的制度和规则只有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才能得以体现其丰富的内涵。

3、与三大诉讼法学息息相关。证据学是以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为基础建立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进行“三大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证据学的学习,必须同上述三门课程紧密结合,必须让教学对象即学生明确只有学好证据学才能保证“三大诉讼”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特点

从目前的招生情况看,绝大多数学员是高中、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应该说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尽管这些学生在其高中、中专和技校学过一些基本法律常识,也在我国开展的普法活动中受过一些训练,但只是对法律的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没有系统的法律概念和知识。

在职成人参加学习,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较为突出,学习方式呈现出了多样化、个别化的趋势。

(三)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依托于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却难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单纯的远程教育方式已经落伍,在市场经济洪流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课题组成员认识到,《证据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达到针对远程教育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效果,必须在进行设计时和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的,教学设计的效果也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他们的学习需求。了解的内容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点等;(2)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能力、课程学习要求的背景知识(实体法和诉讼法知识)的掌握程度;(3)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希望的学习方法、希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哪些问题。通过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基础,观察学生的基本状况。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学习形式。

2、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是一个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总体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应当考虑到各基层教学单位的具体教学条件和教学状况,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而设计。教学方案应根据课程设计提供的各种的教学要素,把具体的每一项教学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落实。

3、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1)教师充分运用教学平台、合理建设和整合教学资源

电大远程教育有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分校电大三级教学平台,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充分发挥各级教学平台功能,建设和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活动,应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

首先,省级电大教师根据《证据学》课程的特点和远程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宏观的角度制定针对课程学习过程的资源,包括有:课程教学实施细则、教学大纲、重难点分析、作业评讲、典型考点解析、动态自检自测、综合练习和期末复习指导。除了这些日常性的网络文本性资源以外,还可以制定一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拓展型资源,例如:相关法律法规的整理、模拟法庭中对证据的分析及应用、各种经典案例的解析、课程问题解答等等。通过文本的理论性指导、考察和动态的实践、综合能力的检验,使学生可以在较于传统教育的死板教学模式的多项化、灵活的新型远程教育模式中快乐、自主、有效地进行学习。

其次,分校电大教师可以在省级电大教师建好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从微观的角度,针对本地区的学生特殊情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教学资源。例如:本地实际案例分析、本地区法律工作者(律师、法官、检察官)谈谈工作中证据的运用等等。分校电大教师补充的这些具有地方性色彩的教学资源,体现出当地的教学特色,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省级电大教师、分校教师的共同建设下,既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宏观上的教学资源平台,还形成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了一个多层次、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证据学》课程的网络资源形成了宏观和微观、统一和各具特色的平台,能够更好的辅助学生掌握知识。[3]

(2)建立网上课堂,开展教学活动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常规化的面授教学模式,要使其实现与面授教学相当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真正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必须在实践中找到一条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教师是远程学习的导学者和助学者,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应形成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社会和教育发展发展计划。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业务指导,组织教育发展督导与评估工作;负责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其次,建立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统计制度。为全面反映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应将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纳入教育发展统计序列,每年进行一次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统计。应把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情况作为有关干部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的条件之一。再次,建立老年学校评估体系。每年或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特别是市级和区级老年学校进行评估,从而使老年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更快的提高,促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更健康地发展。最后,建立定期表彰制度。为促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的持续发展,应定期举行评选和表彰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对在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投资者、办学者、教育发展人员与管理人员。各区(县)、街道(镇、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表彰制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工作。针对课程的非实时教学主要在市校在线学习平台及各分校的课程学习讨论区中进行。网上实时教学中,分校教师可以根据分校和学生的选择安排在省校教学答疑室和分校课程教学讨论区中进行。网上实时教学可以由省校教师和分校教师同时参加,共同进行,教学内容可以是专题讨论、问题解答、作业评讲和复习指导等。非实时教学主要由分校教师完成。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上网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到不同的个性化栏目中(例如: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常见考点分析等等)方便地获取自身有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到课程讨论区各种与课程有关的基础理论、案例分析等信息。

学生能够在课程实时教学时与教师就知识学习、实际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实时沟通,进行学习。[4]

4、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

《证据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强调专业知识的储备,注重与案例的密切结合,强调实战练习和运用,单靠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传授知识难免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学生缺乏实际的感受,所以,必须辅以实践教学。

本课程专项实践通过对相关司法机关和单位(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进行实地考察,聘请相关的工作人员(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警察)进行现场讲解或者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既可以巩固平时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可以对《证据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各分校可以通过自身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参观考察的单位和方式。

课程专项实践通过旁听法庭审理和模拟法庭进行。因为庭审涉及各种证据,是学生集中实践的好形式。旁听庭审可以由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集中进行。便于学习资源的准备和小组讨论的展开。文本作业及作业评讲。现有的许多文字教材内容多而杂,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自学。我认为,作为远程教育使用的教材,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区别于普通高校学生使用的教材,要弱化教材的学术性,强化知识的实用性,体现教材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性,即讲授理论知识少一点,结合生活、工作实际多一点。模拟法庭可以由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不同地点进行。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锻炼。

5、面授教学的作用

《证据学》课程的面授教学可以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开课之初的《证据学》课程的理论性、原理性、方法性内容的学习;网上教学安排和引导;必要网上学习技能的培训等。

6、三种学习形式的有机结合

《证据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探索三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上资源。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学媒体,而不是教师面授,它更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师生之间存在的时空永久性准分离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不必按时到学校去上课,改变了我们传统中理解的“上学”的根本概念。学习时间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随意安排。学习地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在有条件的任何地方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1]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在当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作中,使用的教学媒体资源大体分为印刷媒体、音像媒体、网络课程和动态信息资源(例如教学辅导、答疑等)。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课程学习资源除了传统教育使用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外,还有IP课件、CAI课件等新型教学资源,它们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点击直播课堂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下载教学资料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重复听课和重复学习。除了必要的面授辅导以外,学生可以依靠网络媒体进行自学,因而,教学资源较传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性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类型各有不同,一般以在职人员为主,还有待业人员、转岗人员及高中毕业生。学生来源的差异,形成了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共通之处,都需要通过远程教育来进一步接受教育,或掌握一门专业学科知识,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面授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可以在网上信息,进行任务分配,运用网络资源展开知识预习和讨论,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汇报、小组发言记录和总结等形式体现在网上,形成三种学习形式优势互补,学习成果在网上体现的结果。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4

老年学校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可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跨世纪的战略决策。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的教育。《决定》没有把实施素质教育仅仅看作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而是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我们认为,素质教育需要五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这五个系统包括早期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成人教育系统、老年教育系统。这五个系统围绕提高全民素质的主旋律,形成终身教育的完整体系,共同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素质教育的对象不仅应该包括少年儿童、青壮年,也应该包括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老年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大、中、小学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探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并初见成效。老年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型老人,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首先明确培养学员哪些素质。我们认为,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应该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保持革命晚节

提高老同志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组织他们学习马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他们坚信辩证唯物主义、自觉抵制形形的唯心主义的影响,保持健康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使他们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总之,要使他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与时俱进,永做人民表率,保持革命晚节。

2、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参与社会发展

素质教育是在人为的调控下,使人的素质获得全面的发展,培养具有现代公民素质、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公民。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公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剧增,老同志原有的知识体系将已经落后于时代,直接阻碍他们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因此,老年学校在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重安排传统的文化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引导性地安排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如计算机、外语、市场经济、股票、法律、环境保护、天文等,使老同志能够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有能力适应和参与高速发展的社会。

3、提高身心素质,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实现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迫切需要。老年学校在提高老年人身心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应该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和各种活动,帮助老年人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保健类学科的教学,帮助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通过体育类学科的教学,帮助老年人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老年心理保健的教学,帮助老年人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健康。随着社会角色的改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加,老年心理学应该成为老年学校的共同课。

4、提高审美素质,增添生活乐趣

老年学校提高老年人的审美素质,在于帮助老年人树立与时代同步的审美观。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增添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老年学校中美的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如旅游、书画、音乐、舞蹈、服装、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5、提高劳动素质,促进老有所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是普通的家务劳动,也需要一些专门的知识。老年学校主要是提高老年人的劳动技能,如摄影、家电维修、花卉、烹饪、缝纫、编织、装裱等。使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有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为老有所为增加一技之长。

以上这五项素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素质结构。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1、提高老年学校教育的普及率

素质教育要求全体人口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的学员总数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应该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接纳更多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学校,使老年人受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

2、强调学员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老年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应该强调学员各种素质协调发展,即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全面发展。二是应该兼顾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三是应该引导学员身心健康并重。

3、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老年学校应该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着重引导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世纪之交的这项系统工程中,老年学校应该抓住机遇,与其它各级各类学校一起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创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终身教育—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作者:金祥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基于有效需求特征的地方高校参与老年教育发展路径研究”(编号:ZMZC201446)。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教育也因此进入需求迸发与供给增长的转折期,传统的老年大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老年教育社会化,意在强调养老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和多元主体的互相配合、联动发展。政府应首当其冲成为老年教育主要的供给主体,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高校应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高水平示范作用,促进老年教育向专业化发展;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旨在促进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老年教育向社区发展旨在实现普及化,最大程度满足老年群体教育需求。

关键词:现实需求老年教育社会化实践方式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人,我国迎来了人口转型的拐点。老年人口的巨大规模和快速增长必将带来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老年教育也因此进入需求迸发与供给增长的转折期,传统的老年大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社会实践及研究各界积极呼吁当前加强老年教育之紧迫性。本文在研究老年教育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分析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实践方式,以期为增加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提供一种思路借鉴。

一、老年教育的现实需求特征——基于宁波老年大学的实地调查

1.研究框架

在强调个体发展教育学领域,代表性的观点都把需求看作为一种差距,是目前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和生活态度紧密相关,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也会因年龄、身心状态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学习目标、偏好和学习型态。基于以上认识,调研主要围绕老年教育需求及其差异而展开,需求内容的划分主要依据教育老人学之父霍华德·麦克拉斯基的理论观点,他主张为老年人群提供的教育活动应满足应付需求、表现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以及超越需求等五类需求,并指出这五类学习需求最适合于利用教育方法来满足,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需求差异主要涉及老年人群的性别、年龄、经济背景、职业背景以及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

宁波自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013年末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20.5%,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宁波民政部门预测,到2022年老年人口将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4。目前宁波有12所老年大学,其中市区占7所。本研究以宁波城区1所市属和3所区属的老年大学实施调研,共发放问卷320份,由于受语言、视力、文化水平等固有特征影响,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77%。

2.分析结论

(1)需求意愿强烈但“一座难求”。宁波目前就读老年大学的学员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初、高中学历合计达80%;老年学员基本都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71.5%的学员月收入2000元以上,且参与老年大学学习都得到了家人认可与支持,他们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意愿整体比较强烈,“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都超过60%,最高达90%。但目前各老年大学学员的课程学习数量整体不多,约80%的学员选择就读的课程数为1-2门,就读5门以上课程的人数不足4%。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政策的包容性不够,各老年大学采取提高入学门槛的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弱势老年群体”较难获得学习机会,“一座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宁波属老年大学招生对象以市级机关和市级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作人员为主,且限于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户籍,必须凭退休证报名,处级、正高级职称人员和部队师级以上干部具有优先报名及录取资格。

(2)需求层次整体不高,相对偏好应付需求与表现需求的课程。当前老年学员需求最强烈的是应付需求的课程,表现需求和贡献需求的课程次之,对这三种需求的课程,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合计都达到70%以上,对影响需要和超越需要等较深层次需求的课程需要程度相对较低,也有部分成员对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的课程表示出“不需要”的态度,反映了老年教育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不足,这可能跟该市区学员整体教育背景有关,高中文化程度的学员占到了学员总数的近80%。

(3)学习目标超越了功利主义,具有持续的学习兴趣。目前老年教育需求的目标已超越了功利的实用价值,更多是为了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使人生在最后阶段更积极、充实和有意义。学习动机调查显示,老年学员的学习动机排在前三位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学习新事物和结交新朋友,合计占比72%;对获取文凭持“不希望”以及“无所谓”态度的学员数占总数的92%,调研还有62%左右的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就读的年限超过3年,说明老年学员具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4)不同背景的学员课程需求差异化明显。7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对贡献需求的课程学习需要高于70岁以下的老年学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学员对表现需求的课程学习需要高于高中以上的学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学员对目前学习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经济收入越高者对整体各项学习需求越大,收入在4000元及以上收入的老年学员在表现需求、影响需求以及超越需求上要显著高于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学员;市属老年大学学员比区属的老年大学学员具有更深层次的需求,体现在市属老年大学的学员对应付需求和表现需求的课程学习需求显著低于区属老年大学的学员,但对超越需求的课程学习需求反之。

二、老年教育社会化的提出

众多实践表明,过去的“全能政府”显然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随着老龄化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的老龄观及应对老龄化的模式也正从危机、问题、压力等负面认知转向建设性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积极向度,健康老龄化、产出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都代表性的主动乐观地迎接老龄化,凸显老年人发展需求的重要性和社会参与这一精髓,从新的高度诠释了老年群体的价值,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在实践界,为增加老年教育有效供给,各国也都在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的资源组织模式,政府、高校和民间力量都在普遍参与、共同促进老年教育,走社会化办学道路已成为老年教育的必由之路,老年教育也因此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政策法制化、办学对象细分化、课程教学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各国养老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本研究提出“老年教育社会化”,意在强调养老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包括政府、高校、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等在内的多元主体互相配合、联动发展。从需求角度,体现养老教育发展的以人为本与需求导向;从供给角度,指养老教育打破了传统由政府作为单一主体供给的现状,促进养老教育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及协作发展。本研究认为,老年教育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对传统老年教育缺失的补充,这种补充体现在:一是整合各种资源,满足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权,促进他们适应社会变迁,参与社会发展,实现继续社会化;二是着眼于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基于群体性差异对需求做进一步细分,在教育内容、方式、提供主体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差异化制度设计;三是重点强调传统办学体制下相对忽视的社会参与和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教育机构多元化、运作机制社会化、教育资源全社会筹集,实现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四是为老年人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致力于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仅让老年人保持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且要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融入社会,与外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三、需求导向下的老年教育社会化关系网络及实践方式

推动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实践,整个社会也必然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当前,与老年教育发展发生联系的主要关系人除老年大学外,还主要包括政府、高校、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社区等,对关系网络的分析旨在分析不同关系人所拥有的资源类别、丰富程度与支持意愿,其实践方式的分析旨在研究如何发挥各主体优势和最大效益,以满足老年教育需求。

1.政府: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

老年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应首当其冲成为主要的供给主体,并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上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管理体制、发展取向、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度制订上具有领导规划责任,在权责界定、方略谋划和区域联系等方面发挥统筹管理职能。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基本是在政府财政或企业的支持下运转的,但政府对老年教育经费投入尚未列入财政预算,供给主体的制度支持普遍不足,尤其是政策法规缺位缺失,阻碍了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长效机制形成。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老年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目前关键在于推动老年教育法制化。当前老年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都通过老年教育政策法制化、建立支持性的制度政策环境等措施,来提升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开拓老年教育的渠道、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老年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比如,当代民主代议制度发源地之一的英国,以《盎格鲁-法兰西声明》、《老年人教育权利论坛宣言》、《老年教育宪章》和《老年人教育工作手册》等形式,呈现了老年教育政策的基本方向,美国制定了《老年人法》、《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内志愿服务法》等重要法案,使老年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合法性基础。政府应从刺激老年群体有效需求和保障老年群体受教育权的公平性出发,把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管理轨道,通过减税、补贴、公共财政预算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供应机制;应发挥政策引领与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实施社会参与式管理;应建立综合评估与监督机制,确保老年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高校:推动老年教育专业化

近年来,高校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一支特殊办学主体逐渐受到重视,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广泛参与及所提供的老年教育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在各国老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大学免试招收老年学员、举办暑期大学,兴建“退休村”推行寄宿教育,瑞典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融为一体,所有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公开讲座制度、科目选修制度和函授教育制度,都较好地契合了老年人的学习特点,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高校参与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视野下高等教育功能观的提升和飞跃,是教育本性的复归和本体功能的凸显,是高校发挥大学功能的良好体现,也是老龄化背景下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更是高校多样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科研、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技术和手段、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具备参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天然优势,也为高校开发社会学习资源、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开展老年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向老年人群开放,将在规模上和层次上迅速推动老年教育发展。高校应担当起老年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角色,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高水平示范作用,加强老年教育的内涵建设,促进老年教育向专业化发展。首先,基于目前老年群体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家庭背景等因素差异而存在较大异质性,求学动机也因此不同,高校应在注重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第二,基于目前老年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的现状,高校要结合老年教育特性和区域文化特征,主动分析正规教育、公开讲座、旁听、选修、暑期大学等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适应群体,研究弹性化、多样化的招生条件与学制设置,探索多样化的课程类型设置和课程层次定位,研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不同教育类型的差异化管理模式,适量兼顾继续教育和补偿教育。三是基于目前以休闲教育、实用教育为主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老年学员及未来“准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状,应根据时展需求和老年人身心特点,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促进并引领老年教育需求。

3.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推动老年教育多元化

以企事业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和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它们也是老年教育办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基于当前老年教育供给总量不足,老年教育机构覆盖面比较狭窄的现状,以及随着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方向的嬗变,新旧观念及制度的转换便会给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弹性空间。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老年教育也可能面临如何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适度的产业化,鼓励老年教育供给主体的广泛参与,满足老年教育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发展需要。甚至有研究指出,非营利企业、民间自组织机构也可以成为公共资源组织的核心主体。

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发展旨在促进老年教育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养老教育体系。鉴于目前老年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建议首先应从制度供给与市场培育两方面,主动分析社会资源配置主体需求,从机构设立、教育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制度性供给,制订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领域的平台性规范,探索形成社会化特点的引导鼓励制度和规范政策机制,协调整合各种异质资源供给的工作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满足多元化的参与需求。特别要重视社会力量进入老年教育服务领域后的运作效率,以及优化教育部门职能范围以外的整体性配套环境。第二,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方式吸纳企业直接参与办学,也可立足于实体化,通过投资建设、无偿捐赠或共享的方式引导其投入教学建设;还可以立足于市场化,创新运作机制,引导其运作部分老年教育活动,实现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双赢。第三,应将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老年大学阶段性办学战略的需要,从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出发,将各种渠道资源进行功能性整合、规划与配置,构建不同功能与渠道资源交叉整合的外部关系网络,形成对社会资源的战略性运用,比如搭建立交桥,发挥各种老年教育协会、组织和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在老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4.社区:推动老年教育普及化

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方式的必然选择,该种养老方式以社区为依托,是最适合老年人的属地化学习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入学率。社区也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年教育向社区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社区可作为老年教育基层办学地点,社区也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尤其是电大教育,其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面向大众服务的教育,其优势在于便捷、灵活、开放,这些都非常符合老年教育的需求特点。老年教育社区化有利于系统化的老年教育网络构建,是实现老年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老年教育应立足于基层,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活动相融合,可在发展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正规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社区教育中心、老年协会民间组织等非正规老年教育;社区要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一批地方高校甚至可以社会服务为其主要功能,向社区转型发展;还可以借鉴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发展模式,以社团服务、义工服务或自办分享等形式,发挥老年人群的主体性,鼓励老年人在社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老年教育活动,探索实施民主管理、自主自助型管理模式,促进组织管理的社会参与性,实现教育供给的多样化,最大程度满足老年群体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娄峥嵘.国外老年教育政策的分析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01-103

[2]黄燕东,姚先国.老年教育典型范式的国际比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2):79-83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1篇6

一、廊坊社区及居民的基本状况

(一)廊坊市社区情况

1.社区的基本情况。廊坊市共有11个县(市、区),90个乡镇3222个行政村,2007年开始的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大部分农村居民也搬进住宅楼,从分散式向集中式居住转变。县城中村居民已经基本迁入新居,形成较有规模的居住小区;廊坊市区随着城市化建设新建社区建设更是颇具规模,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2.社区设施的基本情况。虽然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区居委会规模不断扩大,但政府投入相对有限,社区经费普遍短缺,办公、活动用房难以得到较好保证。据抽样调查,市城区38个社区到2013年,与教育相关的基本设施还不够完善。38个社区居委会中,能配齐电脑、空调、电话传真、VCD影碟机的不到半数,能够实现社区服务电脑网络化、有配套文化基础设施、市民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的不到1/5。

3.社区管理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的基层社区中,目前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极为缺乏,全市具备社会工作者专业证书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除极少数社区外,绝大多数社区硬件设施不完善,社区居民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社区管理所需的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高和完善。

(二)社区居民情况

截止2010年,廊坊市常住总人口近436万,市区人口约40万,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市区居民。市区内不同社区居民构成不同,也显现出不同的群体文化特质。从较大范围看,西小区一带社区高校教师较多,中东部社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较为集中,管道局社区则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局域意识和特色,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改造后的社区中小企业主及商贩、外来务工人员等更为集中,而新源街道办事处、光明东道街道办事处、北大街街道办事处等负责的小区有很多是村改居社区,居民多为原城中村的人员。

二、廊坊市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状况

(一)调查的内容及形式

本次调查对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以有形资源为主,对社区教育需求的调查包括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社区教育的内容需求、形式需求等。调查的形式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典型调查和社区内各有关人员的交流。调查中,随机发放问卷,采用百分比统计处理。通过调研,我们对廊坊地区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和社区居民教育的学习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社区的发展和我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调查的范围及情况

我们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对我市市区内40余个社区,8个县(市、区)的一些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市管道局老年大学、廊坊市老年大学、市楹联协会等机构和组织进行走访调查及问卷。共发放问卷28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46份,发放人群上到80多岁老人,下到10多岁的孩子,涵盖了各个群体,能够反映不同人群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在调查有效样本中,以城镇居民为多,占总数的66.8%;城乡混合区居民占到总数19.1%;农村居民仅占到总数的14.0%。农村社区的居民偏少,这是本次调查的一个不足。

(三)受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女性占51.16%,男性占48.8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60%以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近50%;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到近20%,各类企业人员占到50%以上;50%以上的受调查者收入水平在1600-7000元之间。总体情况看,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相对稳定,具备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基础。

(四)居民社区教育的现状

1.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社区教育不够普及,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9.4%的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社区教育。这表明当前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达到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层面。参与者的广泛性不足,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社区单位和在职人员参与率不高。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在职人员工作和家庭压力较大,他们认为“工作忙,生活负担重,没有精力”、“社区没有开设所需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等都是影响他们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参加过社区教育中的哪些活动时,很多居民的回答是社区没有什么活动。有活动的社区居民回答主要是参加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活动很少由居委会组织,大多为民间自发组织,参加过此类活动的占被调查者的20%。而在管道局社区情况则有很大不同,那里的被调查者大多认为,活动很多,学习很正规,生活非常充实快乐,大家的精神面貌也非常好。这反映出投入不同、管理不同,教育的效果不同,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有很大不同。

2.现有社区活动教育性不足。当前我市社区中所开展的大多只能称为“社区活动”,不能称为“社区教育”。从组织形式看,多数为居民或民间组织自发形成的、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文艺体育等娱乐健身活动。由居委会、学校等政府机构或单位统一组织的活动较少,由市老年大学组织的教育活动规模小,覆盖面窄,管道局老年大学情形好于市老年大学,这样就造成了各社区活动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讲,组织越正规效果越好。从内容看,居民或由民间组织自发组织的主要是娱乐健身活动,教育性不足,凝聚力不够,由老年大学组织活动的教育性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五)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状况

1.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旺盛。首先,对于是否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必要,被访者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77%,表明他们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旺盛。他们对已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表示了广泛认可,54.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社区教育学习,希望主动参与社区交往和社区活动。其次,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很高,67.4%的被调查者“愿意无偿加入”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居民对社区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们期盼“组织更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渴望就近“开办图书馆(阅览室)”,希望“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其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社区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资金的投入,使教育设施、活动场地更多一些”。

2.社区居民学习目的多样。首先,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因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人们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愿望迫切,渴望通过学习,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节和优化,珍视生命健康,重视生活质量,关注法律知识。其次,社区居民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体现个性化。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的被访者中选择艺术类的比例仅次于健康类,说明人们正逐渐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发展,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再次,居民要求教育服务的实用性。居民要求设立图书阅览室,成立“市民学校”,设立少年、老年活动中心,要求社区中的各类教育文化设施应向社会开放等等。

3.居民欢迎网络教育形式。调查显示,有50.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社区教育最喜欢在家学习,网络教育形式被社区居民广泛接受。受调查者中,无论年龄、职业、能否使用电脑,绝大多数居民表示,愿意接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教育形式,希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这充分表明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三、廊坊市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社区教育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2%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投入”。这既表明被调查者对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能否满足实际需要的担心,也表明他们认为政府应在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廊坊市终身教育的工作主体是社区市民学校,但是终身教育并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社区市民学校在经费、师资、设施上与广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适应。通过对廊坊老年大学和管道局老年大学以及白家务市民学校走访,廊坊管道局老年大学师资雄厚,学习资源丰富,任课教师都是较为有经验的退休教师。而廊坊市老年大学则因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师资和教学资源落后于管道局,在乡镇市民学校中问题更加突出。

社区教育是公益性教育,因此,要得到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策和经费得到保障,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市民的教育需求才能得到切实满足。

(二)社区教育需要社会的协同努力

有27.1%和16.7%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自身关心程度”和“社区重视程度”,这表明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以及提高社会(社区)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决定社区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社会的协同努力,需要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规划,对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要求。强调整个社会的参与,即社会各个部门、单位、组织及社会方方面面均应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终身学习的网络。

(三)社区教育需要建立四级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体系,是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提升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设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社区教育管理体系,让社区教育真正进入社区。通过管理网络实现对社区教育的管理与建设,促使社会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的开放,形成社区居民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的社会环境。通过四级管理网络建立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起四级管理网络,不仅需要市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还必须有县(市、区)、乡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这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各级政府,实现四级管理体系的尽快建立。

(四)社区教育需要搭建终身教育平台

从市民的实际需求看,我市居民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极为欢迎。从对其他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多个社区教育区起步较早的地区均已拥有当地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我省唐山、邢台已建成本地的终身教育平台,秦皇岛、承德资金已基本到位,正在积极筹备平台的搭建。然而,当前我市在这一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搭建终身教育平台是我市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是我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

(五)社区教育需要提高管理队伍专业素质

目前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管理人员是社区管理主要力量,也是日后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但就当前社区管理队伍的状况看,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就全省情况看,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地均已开展起基层社区干部培训项目,对于提高基层社区干部的专业素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市也应借助社区教育这个平台,建立我市社区干部培训基地,加强全市基层社区干部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水平。

(六)社区教育需要顶层设计

社区教育需要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和导向性,这涉及到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顶层设计问题。所以,需要市委市政府站在廊坊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市民素质发展的要求出发,对社区教育做出规划和设计。调查中所反映的教育需求是居民当前的现实性教育需求,是我们当前发展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必须应广大居民的要求实施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走入人们的生活。要进行学习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帮助居民扫除学习障碍,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参与率。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人的要求趋势,我们也要对居民进行具有导向性的思想观念改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家庭;学前教育舞蹈;国内外教育状态

学前舞蹈教育是教育阶段一个实施美育途径之一,主要的目的是要向全体学龄前儿童,提高审美素质,开发出一些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促使学龄前儿童全面的和谐发展,拒绝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单一,死板。

1学前教育发展状态

(1)家庭存在因素。在舞蹈学习中,多数以难度较大的肢体、形体训练较多,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困难。我国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因而近年来许多家庭独生子女普遍居多,大多数家长把孩子当作家庭中的小太阳,尽量满足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有的家长因为怕孩子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吃苦或孩子说苦,不支持继续学习下去,或觉得应多进行文化知识学习而放弃舞蹈。

(2)学校存在因素。在现在的中国教育之中,大多数的学校以文化教育为主使,从而慢慢忽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而正是因为这一点,造成了孩子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只看成绩而忽略其他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因此,一些学校极度忽视了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根本没有在舞蹈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还有一些学校的教育中虽然包括了舞蹈教学,但实际上却在大大缩减学生在舞蹈课上的课时,以文化课占用较多。

(3)师资存在因素。现在的舞蹈师资方面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受过非常专业的舞蹈培训,在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中教师普遍能力不是很高。我国学前舞蹈教育中,教授的课程比较传统,有一学一,大部分都是在模仿老师所教授的动作,而没有让孩子自主创新地去学习想象中的舞蹈动作,这样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发展。师资教育中一些老师虽然教学能力很强,但是缺乏对幼儿的了解缺乏耐心,不能完美地培养和教受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而更多的都在遵循着严师出高徒的理论来教学,这样造成一些孩子恐惧老师,排斥上课,从而未由心想要去学习舞蹈知识。

2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

(1)国外教育现状。美国是最早提倡发展和普及了舞蹈教育的国家,在20世纪初,美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基本都已设立了舞蹈课程,而并非是一门选修的科目,而是从小、中、大学一项必修的教育课程。《舞蹈教育在每个大学里》曾经写到:“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州里,每个大学生中几乎都没有舞蹈学科,从小学到中学舞蹈、音乐是必修。”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人们会把舞蹈当作一种学问和文化来对待,它不仅不会受到排挤,理所当然地和其他的课程受到尊重。

(2)国内教育现状。多年来,中国的教育都未曾把舞蹈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虽然现状的教育中,许多教育学家承认舞蹈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学校本着课业负担很重的情况下,舞蹈教育很难走进学校的推广领域中。因此,大多数的孩子失去了可以受到舞蹈教育的机会,一段时间里,我国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专业舞蹈学校,而这些学校却只是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样普通的学校和艺术教育几乎是无缘的。

3学前舞蹈起到的重要性

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当作教学的一种手段,从而对幼儿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幼儿在鉴别、感受、创造与欣赏中培养自身的情趣,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呼吸、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生理机能发育,都可以通过舞蹈活动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来增强体质。

大卫・小洛克菲勒说过:“舞蹈是最特别的思想、实践与感受的融合体。如果我们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又怎能忽略能够同时发展身、心、体三方面的舞蹈教育呢?”

4调查分析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92.3%的老师同意或者极同意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97.4%的老师反映应对舞蹈教师本人进行舞蹈方面的专业培训。

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态度会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必须要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舞蹈老师的教学态度。在对不同性别的儿童学习舞蹈的态度中,74.4%的老师对男、女学生都学习舞蹈表明同意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老师还不能同等对待,5.1%的教师保持着中立的意见。作为现代学前儿童的代言人的老师们,大多数还是会有人无意识的给予了男生女生不同的教学态度,不同的期望、对待和奖罚,这都是不符合艺术教育理念的。如果没有把舞蹈在教学中实践,说得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现在人们已经把艺术教育想得很美妙,但是需要实现这种美妙的主要因素,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舞蹈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有更好实施舞蹈教育的能力。舞蹈教育艺术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项发展的一种美育活动,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运用科学中的动的规律与法则来培养学生在艺术中的审美力、创造能力和表现力,使学生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让心灵和形体都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把一些理论性的舞蹈知识灌输给整个学习班级的孩子们,这样虽然能够节省许多教学时间,也能让老师更好地把握整体学生的舞蹈能力,但是有利必有弊,在这种教学下,所有的孩子都在被动地来接受这些舞蹈,没有自己的选择,创新性,正因如此会大大地导致孩子失去了对舞蹈的兴趣,而未能表达出自己对舞蹈更好的理解。在调查过程中92.3%的老师同意或者极同意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97.4%的老师反映应对舞蹈教师本人进行舞蹈方面的专业培训。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态度会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必须要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舞蹈老师的教学态度。

简・罗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关心的不是培养出来技巧表演者,而是怎样通过表演来教导学生,使学生热爱舞蹈,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及培养敏锐的洞察力。”66.7%的老师在这方面是对其有足够的认识,约20.5%的人还对学前舞蹈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在近年的幼儿舞蹈表演中,我们看到很多小演员掌握了很多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如“蛮子”、“虎跳”,都让人忍不住叫好。但是我们都知道舞蹈是由技巧动作、组合动作还有基本动作形成出来的,用自己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对舞蹈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的刻画,而不是单纯只是去展现那些高难度的表演技巧,毕竟现在的学前舞蹈包括了很多知识性和思想性。

5结束语

在现在的教学中,舞蹈已经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学前舞蹈更是大大提高了一些儿童身心身体感官的教育体系,也是儿童艺术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现学前舞蹈教育是一个教育时代的潮流,我国家同时也在大力地发展全方位教育的要求。促进我国现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为向社会来培养更多的多方面人才,都需要各方面人士给予支持学前教育极大的指导与鼓励。

参考文献:

[1]许卓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育技术;以老带新

何谓远程教育呢?翁朱华(2012)认为[1]:“远程教育是对师生时空分离的各类教学与学习的总称.”范如永(2013)认为[2]:“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远程实时多点双向交互式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传递过程.”本文所指的远程教育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网络教育.进入21世纪之后,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愈发兴盛[3].远程教育和传统的校园教育有很大不同,它主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并不是一种面对面的面授教育.在远程教育中教师需要运用到很多教育技术,这些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有效提高远程教育成效.本课题主要以清远电大为例,针对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现状与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及发展.

1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清远电大作为一所广播电视大学,在远程教育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也不断提升.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现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1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表现良好的一面

由于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有效运用,近年来在远程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表现良好的一面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1.1掌握的教育技术丰富清远电大的远程教育教师均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远程教育专业教学能力,掌握着较为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在如下教育技术能力方面表现的极为突出:(1)CAI课件的设计、选用和评价;(2)CD-Rom;(3)双向视频会议系统;(4)BBS讨论;(5)电子信箱等[4].上述教育技术均是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教育技术.正是因为远程教育教师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才让清远电大的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1.1.2产生的教育成效良好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有效教育技术运用产生的教育成效也是较为良好的.通过对清远电大210名远程教育学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89.12%的远程教育学员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情况表现出极大满意,认为产生的教育成效良好.10.88%的远程教育学员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情况一般,产生的教育成效一般.无远程教育学员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情况不满意,认为产生的教育成效较差.由此可见,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成效总体来说是良好的[5].1.1.3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实地调查中还了解到,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针对教师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总体表现较为高涨.很多远程教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均会自主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远程教育教师也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聚集在一起,讨论相关教研活动,研讨相关教育技术.除此之外,清远电大还定期组织远程教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4].总体而言,目前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积极性较为高涨,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1.2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表现较差的一面

虽然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存在诸多表现良好的一面,但不可忽视的是: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仍存在表现较差的一面,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2.1年老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方面普遍较差清远电大传统的远程教育主要是以函授的形式实现,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陈旧的远程教育模式逐步被淘汰,由网络远程教育替代.虽然远程教育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也因此遗留下来很多年老的远程教育教师.这部分远程教育教师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方面却普遍较差.由于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掌握方面表现的较为欠缺,因此所产生的远程教育成效也往往不尽人意.1.2.2清远电大以老带新的情况也表现的不尽人意在清远电大的远程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不断纳入一些新的、较为年轻的远程教育教师.这部分远程教育教师在相关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往往会表现的较为欠缺.此种情况的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清远电大的远程教育质量[5].但极为令人遗憾的是,清远电大并未安排以老带新活动,并未让一些远程教育技术较好的教师带领新教师学习.以至于让很多新远程教育教师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方能全方位掌握相关教育技术.1.2.3清远电大在教育技术培训方面投入精力不够虽然清远电大会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远程教育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但是总体而言,培训的频率仍然较少,每次培训的时间也不够长.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也往往偏向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6].除此之外,在校本培训方面亦未从校外聘请知名远程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培训.于此同时,清远电大派遣远程教育教师去校外学习相关教育技术的频率也极少.这样的培训质量可想而知,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2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效率提升的相关建议

为促进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效率提升,特提出如下几点发展建议:

2.1适时淘汰部分年老教师

在上述论述中已然提及到,清远电大的部分远程教育教师已然较老,且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方面表现的较为欠缺.这部分年老的远程教育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很难迅速、有效的掌握相关教育技术.基于此种情况,清远电大为促进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适时淘汰部分年老教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年老教师并不是无任何用武之地,他们在以往的远程教育过程中掌握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学校可以对其继续委以重任,让其将自身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传授给新一代远程教育教师,帮助清远电大的远程教育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继续发挥好余热[7].这对于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整体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2.2构建完善的师徒制模式

清远电大并未安排以老带新活动,并未让一些远程教育技术较好的教师带领新教师学习.以至于让很多新远程教育教师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方能全方位掌握相关教育技术.基于此种情况,建议清远电大尽快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师徒制模式,让一些教育技术掌握较为扎实、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师带领新教师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尽快扎实掌握相关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为科学践行这一做法,建议清远电大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给予带徒的教师一定的工作津贴,更好的刺激他们带徒的积极性.

2.3加强教育技术相关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清远电大应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建议每个季度均安排一次教育技术培训,且每次培训的时间不低于两天.在校本培训的过程当中,清远电大应尽可能从校外聘请一些教育技术运用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来校培训,帮助本校远程教育教师尽快掌握更为先进的、最新的教育技术.除此之外,清远电大对于一些教育教学表现优异的远程教育教师,还应给予其除外接受培训的机会,帮助其更好的实现教育技术发展.这样的做法也有利于刺激其它远程教育教师更加积极地学习相关教育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整体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

3结语

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关乎清远电大远程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总体而言,清远电大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掌握现状良好,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仍不可小觑.在未来,我们应继续加深对远程教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运用现状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发展对策,不断促进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翁朱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1):98-105.

[2]范如永.终身学习理念下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34-37.

[3]李建锋.网络课程建设及对教学改革的影响[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31(01).

[4]金丽霞.实践研究与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1(05):68-71.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9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

引言

教育部2012年3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2年)》[1],在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信息能力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也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湖北省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项目。2010年至今,湖北省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投入巨大资金,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多次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作为湖北省教育大市的黄冈,及时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很有必要。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如:耿品万老师论述了信息化建设在课堂上的重要性[2],王建老师讨论了西部农村初中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的现状[3],王锋教授研究了教育信息化视野下农村教师角色现状的分析[4]。他们是从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展开论述的。笔者以黄州城区6所中小学为例,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本文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①了解当前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②为切实提高黄州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应用能力提供帮助;③可以为推广湖北省相关教育信息化政策提供依据。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黄冈市黄州城区6所中小学,其学校的师生人数见表1.

1.2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深入这6所学校,向在校老师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07份。通过随机访谈的方法,找不同学科的老师了解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状况。

1.3实施过程

在参考有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设施、资源、应用、人员技能和管理五大类指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最终提出了一级指标5个,见图1。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都涉及到了五个一级指标。在调查中,对这6所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2教师教育信息化调查内容及结果

2.1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涵盖教育信息化相关评价指标,以单选和多选题为主,最后附带一个问答题。问卷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校教师的基本条件。这里面包括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背景方面的调查。(2)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相关网络资源条件。以此调查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以及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的便捷性。(3)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与态度。以此来调查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看法、对信息技术作用的看法,以及对教师信息技术了解程度的摸底。(4)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此调查教师在现阶段信息化方面的真实能力,看看在教学中是否深入开发利用信息化来进行课堂教学。(5)当前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专业发展存在的困惑之处,针对此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来切实进一步提高利用信息来教学的能力。

2.2经过调查得出的结果

(1)6所学校教师基本条件调查表,见表2、表3、表4。表2为黄州区6所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这6所学校年轻教师相对较少,但近年来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年轻教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愿意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表3为老师学历层次情况,这6所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大专水平,以前缺乏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在熟练运用与信息技术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表4为6所学校教师的信息专业化情况,可以发现,在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所占比例很小,说明在学校中缺乏信息化专业教师,这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学校网络资源条件调查结果。这6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个教室都配备有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学校都连入10兆光纤网络。但是,具体到每个班级,网络条件有所欠缺,网速很慢,有的多媒体设备经常出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有的学校多媒体设备在教室闲置。另外,经过访谈,学校内部的网络资源也有限,教师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少,导致很多教室多媒体设备闲置。(3)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调查显示53.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6.8%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于优化教学过程。而只有10.4%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4)教师的基本信息应用能力。调查显示,有46.8%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37.1%的教师根本不会用多媒体,有11.7%的教师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会有效开发教学资源。这说明,教师大多愿意有主动学习的意向,由于自身专业条件的有限,不太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5)教师目前在教育信息化存在最大的障碍。通过与各学科老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信息化方面有一定的认识,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利用信息化教学中,很多老师只会简单的下载课件进行教学,然而在网络课件中,有很多与实际并不相符合。大多数教师不会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加工,不能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很多老师接受过中远程信息技术培训,然而多数老师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只为应付过关,培训目的没有达到。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信息技术确实给课堂带来改变,然而其发展不容乐观。尽管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但现实状况收效甚微。通过访谈,大多数老师有着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工具“方法论”的理念[5],认识不足。课堂教学中,年长教师不太愿意去运用信息技术,偶尔使用也是为了减少板书之劳苦。年轻教师愿意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然而碍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也只能粗浅的加工信息,不能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这说明,在学校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学校盲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如此缓慢发展,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问题分析

(1)教育经费不足影响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学校经费主要靠上级部门下拨,没有商业投资,学校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匮乏。(2)信息化设备硬件设施闲置。主要在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具有专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部分教师想利用信息来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信息化设备闲置。(3)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主要在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领导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对信息技术缺乏整体规划,部分教师主观上不接受信息化教学,因此教师缺乏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的动力。(4)对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力度不够。尽管部分教师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好。多数老师认为自己缺乏信息化辅助教学的能力,渴望接受培训,然而由于时间、经费等原因,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4对策及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到学校信息化配置服务,资源建设中。及时维护教室里面已有多媒体信息设备,避免信息化设备闲置。(2)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一直未能很好整合,由于课堂教学要素由教研机构主导,而信息技术由技术装备机构主导,这样的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6]。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应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机制,来激发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内在动力。(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从源头上得到保障。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相应信息化专业来培养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拥有一只专业技术扎实的教师,才能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学。(4)加大培训力度。因现代教育技术的复合型特点,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信息技术的培训,二是“深度融合”的培训。先做好技术骨干的集中培训,再由骨干教师向全区学科教师做好二次培训。培训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构建参与式、案例式的方式,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目前黄州区信息技术力量薄弱,应在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相应的配套服务,可通过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网络交流等形式随时解决教学设备在学校中的调式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

[2]耿品万.关于提升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报告[J].教育技术导刊,2014(2):59-61.

[3]王建.西部农村初中教育信息现代化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13(11):56-57.

[4]王峰.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农村教师角色现状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9-65.

[5]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77-79.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包头市;体育与健康课;现状

前言

1956年至1992年,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共颁布了五部体育教学大纲,这些教学大纲对规范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深化,体育教育体制正在逐渐地完善与变革。2001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的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基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研究已经开展,而且在教学体制改革后不仅有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新变化的研究、对体育课改方案新走向的研究、还有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在新课标实施10年后并以此为基础,本文对包头市青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学校体育的现状,以及实施及实施后的效果。给本地区教育部门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监督、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备课等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以包头市青山区的中学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并对老师、学生进行访谈。借此了解中学体育课程开展情况,并对新课标的实施现状做初步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需要针对性的设计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机能、身体健康。通过对包五中、北重二中、电三建中学的调查,其中包五中问卷为101份,北重二中问卷54份,电三建中学问卷45份,然后从不同维度加以细分。问卷经指导老师和有关老师审查检验,认为有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中学的初中生进行问卷发放,分别是初三100份、初一100份。总共发放200份,回收经过整理后的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

2.访谈法。

对初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有关学校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开展情况的看法与建议。

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5-2010相关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有关著作,对涉及体育教育健康程改革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对体育与健康课做了综述与分析。

4.数理统计。

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有关体育与健康课兴趣度调查。

从表8中对“体育课程标准改革”调查显示:“知道”的人数占17%,“不知道”的占62%,“听说过”占21%。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体育课的现状持基本满意的占绝大部分。这与前面的情况不符合,可能是学生对体育课的现状已基本适应,且目前没有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案来吸引学生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而对于体育课改的结果更是不理想,在问到“你知道体育课的名称改为什么?”时对新课标了解的人只有百分之十七,比例甚小,看来教师对于体育课改的宣传力度还有些欠缺。

4.师资配备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过大。其中,男教师比例远高于女教师,而且师生比例也相当高,出现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级组的情况。师生比例达到1:300~350;其次,学历与年龄结构不合理。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教师以本科居多、大中专其次,硕士研究生基本没有。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较少,多以中年教师为主。

5.场地与设施配备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场地,器械比较齐全,但人均场地器械不足。在教学中出现多人使用一个器械,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体育技能练习时达不到教学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运用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学校仍是以“智育第一”为主,学校对体育的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表明:包头市青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情况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概念的涵义以及课程改革的目的,处于想当然的状态。

2.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消极,不理解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

3.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偏重,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再加上男女教师比例偏差极度大,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开展与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学校体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缺乏”,致使教学内容单一,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管理力度,定期、随机深入学校课堂督促教师认真上课。

2.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体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强化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保证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

3.合理扩充师资队伍,使其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减少体育教学班级容量,使体育教学精品化。

4.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素质结构,提高教学与工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适应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1篇11

关键词: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已逐步走上正轨。

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纲要》10多年之后,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其“三多三少”现象必须引发我们的重视:学生心理困惑日益增多,但学生乐意接受的咨询(辅导)途径较少;前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的人群中家长居多,而学生主动求助者偏少;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日益增多,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教师甚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2年)》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及《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善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面对上述“三多三少”现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纲要》精神,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课题拟在学习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本区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现状出发,以构建和谐教育、改进教育民生的视角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本区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过前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自制了一份心理咨询调查问卷对全区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该问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了解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加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找到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本研究最终能够为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学习压力大,求助意识弱,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喜欢的心理课程等项目的分析。

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12年3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小学的学生共969人进行了测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困惑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困惑分别见图1、图2、图3。

2.遇到心理困惑如何处理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各学习段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见图4。

3.主动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若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他们的求助意愿程度见图5。

4.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最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对象调查结果见图6。

5.心理咨询的地点

学生对心理咨询地点偏好的调查结果见图7。

6.喜欢的心理课程

各学龄段学生喜欢的心理课程见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困惑颇多,学习压力位居第一

由图1、图2、图3不难看出,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成绩不好”。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而这有可能与“父母要求过高”有关,这也是学生公认的第二大心理困惑。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上进的内心需求。

在中小学阶段,另一个烦扰学生的问题是“同学犯错该不该告诉老师”,若告诉老师,自己就背叛了同学,会被同学们排斥;若不告诉老师,又违背了心中的正义,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决的矛盾,28.3%的中小学生都存在这个困惑。

高中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困惑还有“妈妈过于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矛盾更加激化,30.6%的高中生正面临此问题。另有29.7%的高中生为“失恋”而烦恼,恋爱现象在高中阶段已不容忽视,而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应对“失恋”就成了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

2.学生求助意识比较弱

由图4我们可知,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后求助意识较弱,62.6%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找朋友倾诉”,这一点无论是在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是如此,因为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身为同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困惑,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并保守秘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上QQ找心理老师”“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自我调节”或“拨打心理热线”。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主动求助的意识总体较弱。

较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初中生的求助意识明显要强很多,41%的初中生遇到心理困惑会去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中,父母的地位渐渐下降,他们崇拜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什么都懂,是最听老师话的一个阶段。高中生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表示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由图5可知,若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有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76.5%的学生会选择打电话给老师求助。从数据上看,年龄越小,越愿意主动求助。

3.学生对咨询对象的要求各异

由图6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同性的咨询师有着相类似的成长过程,比异性更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较易接受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代沟越少越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生都偏爱找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对于是否本校的心理老师或外校的心理老师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本校的心理老师,因为比较熟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有的喜欢外校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看问题比较客观,没有偏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也比较安全,不会影响自己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其他同学则喜欢班主任帮他解决心理困惑,因为班主任与自己接触最多,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由图7可知,对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42%的学生喜欢在校园内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压抑感;特意进入心理咨询室肯定是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校园内随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心情也容易放松下来。这提示了我们心理老师可以走出心理咨询室,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辅导。

四、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

在“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区教育局负责具体运作,筹备和建设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其在规划制订、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启动奉贤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制订《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达标验收,实现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区级合格标准,其中10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分批完成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达标建设;探索“温馨教室”创建的方法和途径,把微笑、激情、公正、宽容带进教室,形成“人人参与、班班争当”的创建氛围,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的“温馨教室”,评选出1000个“温馨教室”。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心理团体辅导课方面,规范课时安排与教材教法,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区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展示课等活动,引导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开发生命与心理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分学段开展区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以及分小组进行一课多磨活动,建设一批优质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

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方面,各学校要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小报、校刊、板报,开设专门心理宣传橱窗以及校园广播节目等途径,加强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随时参与的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心理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专栏、开设论坛,方便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与参与率。在各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区每年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资源库。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剧展演、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校外生存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等。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培训班。培养和造就10名专家型教师、30名优秀骨干教师,增强学科优秀人才的储备,确保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范文篇12

[关键词]老年大学;现状及反思;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TS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82-01

在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趋向的时代背景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老年大学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中国,老年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兴起,推动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

(一)老年大学取得的成就

1、老年大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老年大学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老年人通过学习,及时更新法制知识、健康知识等等,不仅在家庭中改善了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起到了教育、宣传作用。老年人发挥余热,在自身曾经有建树的岗位,凭借自己的经验优势和与时俱进的系统知识,为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老年大学丰富拓展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兴趣爱好班、专业技术班、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专题讲座等,在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其次,老年大学推动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老年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我国新时期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老年大学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理想场所,通过学习,老年人精神有所寄托,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遨游,充分利用休闲时光满足了自己的爱;寓教于乐的专题讲座使老年人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于身体保健和心理健康课程,有助于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调适由于退休或者家庭意外等因素造成的不适心理,保持精神健康向上。在“老有所为”的方针指导,老年大学充分重视发挥老年人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顾问指导、社区义工等方式,使老年人利用自己的经验智慧服务社会,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满足感。

(二)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队伍的单一和不足严重影响了老年大学的招生和教学质量。从各地老年大学教师的职业构成来看,绝大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的在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对老年大学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建立一支专兼具备、德艺双馨、对老年事业充满爱心和热情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2、经费来源单一

我国的老年大学是典型的依靠政府引导和扶持,以行政为主导的教育,这决定了它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自身造血能力差,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市区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尚未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只能依靠老年大学的校长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社会对老年大学的投入也较少。

3、学员成分集中

参与老年大学的学员主要是企业职工、国家干部和教师等退休人员上,职业分布较为集中,他们是老年人群中文化程度较高,退休后生活状况良好的一小部分人。这表明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还不够。《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老年大学教育活动的只占被调查者的1.6%,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参与率非常低,老年教育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课程设置偏重娱乐

我国老年大学最初是为丰富退休老干部的文化生活而创办的,因此,它的价值定位就是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教学内容以健身、休闲类的文体活动为主。因此,老年大学没有承担起应承载的责任,福利功能远大于教育功能,更像一个老年活动中心。

5、管理混乱

我国老年大学由于主管部门不同,行政管理不统一,区域之间、上下之间联系不畅,在多层次、多部门的联系上缺乏必要的沟通,故而造成管理不便。

二、反思与对策

(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

每一个成功的老年大学背后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鼎力支持。因此,加强老年大学的法律法规建设,依据我国国情和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办学经验,借鉴办其他类型教育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有利于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教育体系,是老年大学健康发展的良好保证。其次,重视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根据当地财政状况,规定财政拨款的适当比例;同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对老年大学进行投资,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经费集资渠道,是老年大学成长的物质保证。

(二)社会对老年大学功能的再认识是老年大学发展的充分条件

通过社会各种传媒途径建立大众对老年人和老年大学的正确认识。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人一旦步入老年,就“老了,不中用了”,就意味着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相对终结。这种消极而错误的认识,使人们对老年大学的功能定位产生了误解和偏差,只注意到老年大学的娱乐休闲功能,而忽视了它的重整、超越生命的教育功能。老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依靠养生保健课和种种兴趣班,更重要的是,使老年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再次思考生命的价值。

(三)老年大学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1、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管理模式,做到民主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坚持以老年人为本,为老年人全面发展服务。一方面,老年大学的管理,尤其是财务和资产管理都要置于严格的制度下,才能有学校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灵活性,注重以人为本,建立透明公开的工作责任制度和财政制度,管理者充分尊重信任教师,教师热爱关心学员,建立关爱、轻松、信任和合作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2、课程设置兼顾求乐、求知,并且要贴近老年人生活

课程设置应包括三类:一类是娱乐型课程,如国画、书法、摄影等丰富生活情趣的课程;一类是技能型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手工编制等课程,老人选择此类课程或为满足夙愿,弥补自己以前想做而未能实现的缺憾,或者为开拓知识面;还有一类是自我发展型课程,与老年人自我认识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如:老年心理教育(防退休综合征)、社会参与教育、直面人生最后阶段的“死亡教育”、老年生活方式教育、老年创业教育等。既有娱乐性、普及性的知识,又有专业性、提升性的知识。

3、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质量对老年大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聘任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只有具备奉献精神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对老年事业充满热爱的教师,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教学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且对老年人充满爱心和耐心,教学的过程也是关爱老年人的过程,尊重老人的选择,体现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精神,形成一支德艺双馨、团结协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4、注重整合利用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社区教育资源,鼓励高校向老年人开放,加强校际间交流和中外老年教育交流,共享办学资源和成果,吸取先进经验,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连化物所与社区联办老年大学,在资源共享联合办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议范例(12篇)

    - 阅0

    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议范文1.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的趋势生物天然气是指从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气,与天然气的性质相当,且具备绿色、清洁、环保、可持续等特性,包括沼气、合成气和氢.....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例(12篇)

    - 阅0

    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1篇1生物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和学历上的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培训提高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坚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