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方案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1

为了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组合中医眼科的课程体系,使之更科学化、现代化,我们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和重视眼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西医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是大多数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通病。与中医院校相比,西医基础理论这一模块是西医院校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把西医基础理论课程放到一个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相同的高度来重视。强调西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亦不能放弃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中西医互相取得实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中、西医眼科毕竟有区别,中医强调整体,西医强调局部,中医强调辨证,西医强调辨病,而且在眼科学名词方面亦存在着区别,如中医眼科聚星障见于病毒性角膜炎而暴盲又可见于西医的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及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以保持和发扬中医眼科学理论特色为授课基本点,同时吸收西医现代技术理论,更加深化和延伸中医眼科学理论。通过授课,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切合点,从而把西医理论自然地渗透到本学科中,使中、西医按恰当比例兼容结合,相得益彰。

此外,眼科研究的器官形象鲜明,直观性强,视器是个光学器官,通过一些光学仪器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角膜、前房、虹膜、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直至前房角、睫状体等眼球各部,除虹膜背面外,可以一览无遗。大多数眼科疾病有其形态学特点,可以想象,如果视觉器官的基本解剖生理特点都不清楚的话,如何进行眼科病理和临床辨证方面的学习,总而言之,必须从基础着手,只有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优化眼科教学手段

采用比较式、问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中医,突出中医特色,又要与西医进行比较,阐明各自的特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西医学是两大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对象、目的都是人及其疾病,但由于中、西医学是东西方文化孕育的产物,毕竟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别,中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整体、功能,西医强调结构、局部。中医强调辨证,西医重视诊病;中医注重动态性,同一种病出现不同的证,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西医强调规范性,凡是诊为同一种病,就要用同一常规治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插入临床常见眼科病例,如近视眼、青光眼等,启发学生主动地去分析判断,通过比较式及问导式的教学方式,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以西医为基础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既能接受西医,又能接受中医的双重思维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效果。在眼科学教学中,许多疾病从理论角度去讲往往使学生越听越乏味,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把眼科学中的各种疾病用图片、动画、影像等各种形式生动、立体、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可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又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精力集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制作出一套眼科学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包括视觉器官的基本解剖生理结构,中医眼科学基础和西医眼科学基本概念,其中插入一些眼科常见病例,如白内障、人工晶体置换术等一些Flas,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记忆,又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更易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要求必须掌握中西医两套技能,教学中应注重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立足于中医理论,重视经典理论和古今医案等经验的运用,借助现代的实验室检查手段,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在疾病的诊断上多借助现代医学的方法,而在治疗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体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组建中西医结合教学体系合格的师资队伍,是完成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前提,教师的素质、能力、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保证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改革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缺乏掌握系统中西医结合知识的教师,而现在真正具有扎实的中西医两套理论的教师并不多。如何建设一支具备中西医结合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教师为了适应中西医结合教学的需要,需要努力学习,教师应先行中西医结合,必须强调中医学习西医,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教学质量。带教教师必须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修养,刻苦钻研,这样才能够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当然,教师应关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动态,能经常把新的研究成果、学术动态介绍给学生。当前,有关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日趋深化、细化,有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更有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性研究,把这些内容充实到课堂上,有助于学生对中西理论的综合运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兴趣。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有比较丰富的中西医临床实践经验。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临床课教师都应该有适当的时间下临床,积累实践经验,并选择典型病案,以不断充实、更新课堂内容,在教学时做到有理有据,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医学知识,能在举例时用中西医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说明同一种病理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基本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本学科西医理论,做到胸有成竹,授课时才能中西结合。此外,临床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关心学生成长,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热爱教育的工作作风。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教师提供完整的教案,课前全科集中讨论,精心做好课前准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适当组织病案讨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往往对眼科学的基本病症有一定的了解,达到较好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2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2〕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2年4月-2022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0(b)-0157-02

我国目前检出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传统西医治疗虽方便快捷,但疗效不够确切[1]。有关研究资料中提示可以通过配合中医治疗的方式,巩固对本病患者的治疗效果[2]。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选择该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后,对比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论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确切优势,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该次临床研究对象,遵循计算机随机原则进行分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中,男性为17例,女性为8例,年龄在55~82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5.1±2.3)岁;实验组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0例,年龄在53~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4.2±1.9)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为:20.0mg剂量单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号:H10940140),口服给药,2次/d;100.0mg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号:H52022663),口服给药,1次/d;20.0mg剂量辛伐他汀(国药准字号:H19990002),口服给药,1次/d。

1.2.2实验组实验组25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完全一致。中医治疗方法为: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通络活血汤。银杏达莫注射液(国药准字号:H14023515),给药剂量为20.0mL,1次/d;通络活血汤(组方构成为:10.0g剂量葛根,10.0g剂量白芍,10.0g剂量丹参,10.0g剂量当归,15.0g剂量甘草,15.0g剂量延胡索,5.0g剂量水蛭),以水煎服200.0mL,口服,1次/d。持续治疗14d,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为期14d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同时对比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具体评估指标为:在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情况下判定为显效;在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发作程度有所缓解,心电图S-T段降低,回升0.05mV以上情况下判定为有效;在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方法

与该次临床分析相关的数据集中录入SPSS17.0软件包中,所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通过%表示,使用χ2方法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3安全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共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为血糖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共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为肝功能损害,2例为肾功能损害,4例为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整体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发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同时伴随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血栓与以及远端血管阻塞,可将其纳入缺血性心绞痛的研究范畴当中[3]。西医治疗因具有快捷性以及方便性的优势,故而在用药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有关研究指出: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案下存在疗效不够确切的问题,近30%比例的患者无法通过西医治疗达到理想的状态。

从中医角度上来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心痛”、“麻痹”研究范畴,主要致病因素为气血不畅、痰盂阻塞。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对症治疗气滞以及痰浊的方式,来提高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4]。

该研究中,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同时,通过引入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通络活血汤的方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数据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方案的确切优势。主要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银杏达莫注射液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双嘧达莫以及银杏总黄酮成分[5-7],其中双嘧达莫能够使受体血小板聚集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明显降低受体血液粘度,使血液循环更加有效,而银杏总黄酮能够促使冠状动脉得到更加有效的扩张,积极促进血液循环。其次,通络活血汤中相关中药组分配伍使用,具有补血活血、抗凝血、改善微循环的功效[8]。将两种药物配伍使用,联合西医治疗用药,能够使胸腹刺痛症状以及热痹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提高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用药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立欣,高海明,嵇诚,等.中西医联合治疗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19.

[2]符显昭,喻嵘,成细华,等.基于稳定斑块思路的糖尿病冠心病中西医防治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257-1258.

[3]徐伟,王俊栋,邬俊峰,等.冠心病与炎症反应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41-744.

[4]聂谦,许勇.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5):1061-1066.

[5]张玉泉.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34-336.

[6]郜燕霞.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4(3):139-141.

[7]邓坤,戴小华.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2):14-16.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1篇4

关键词:CBL教学;临床案例;编写;设计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黔教高发(2012)426-13]

作者简介:杨见辉,女,1983年出生,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方法及改革研究。

高等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中医院校所培养的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才能受到医院和病人的欢迎。当今,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发的事件频繁发生,如此医疗环境,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综观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知识面窄,面对理论问题侃侃而谈,一旦接触临床实践问题就束手无策。因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定位于临床后期理论提高课,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早期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临床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是国内外医学教育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1],这种教学法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以案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应用所学知识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的方式,自主地进行分析或决策,进行案例分析及诊疗活动[2],从而提高学生识别、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CBL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外协作、自主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准备讨论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其早期临床思维。目前,CBL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运用临床技能的机会,非常适合临床医学教学。但是目前没有适合CBL教学的教材,案例设计与编写是CBL教学的关键环节。CBL案例的编写需要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经验丰富临床医生的资深专家,CBL案例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案例为主线,整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人文、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知识,又要模拟医院场景,具备一定的故事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拟定学习目标,使其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进行探讨,系统的CBL案例为CBL教材的编写打下基础。

1.确定主题

根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各知识点的分布,我们选取的案例主要来自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系、传染病。原因在于:(1)其所涵盖的疾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学生较为熟悉,典型病案采集容易,难度易于掌控,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同时兼顾“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的原则;(2)其涵盖的知识点繁而多,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理解欠深入,且容易混淆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将病案作为主线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CBL案例编写的原则

立足《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从临床实际的角度编写病案。案例内容应真实、有趣、全面、表述清楚、文字精简。其信息涵盖面尽量大些,可以涉及多方面内容,如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基本知识、人文、社会、伦理、医患沟通等等。在这一环节要立足三点:(1)立足于学生。对授课学生的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过于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而兴趣全无,或太不典型而增加学生挫败感。(2)立足于教学大纲。吃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将各知识点融入临床案例中,通过鲜活的临床案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3)立足于临床。CBL教学案例的编写需要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更需要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具备较强的临床诊疗水平,案例来源于临床,经过适当简化和加工,杜绝纸上谈兵,否则学生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能是空想。

3.CBL案例编写的流程

按照《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确立案例的主题,选择《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临床及教学经验均丰富的专家进行编写,然后举全教研室之力集中共同讨论并进行修改。达成一致后形成较为完善的临床案例。

4.CBL案例编写的内容

以腹泻病的CBL案例编写举例。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中腹泻病的知识点如下:(1)西医方面:腹泻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病因病机、脱水的性质、脱水的程度、补液原则、补液措施的制定、腹泻病人的饮食管理、抗生素的使用、腹泻的辩证分型、腹泻的辩证论治等等;(2)中医方面:脾常不足的含义;脾失健运是发病的关键环节;脾贵在运而不在健的学术思想;腹泻的中医辩证分型;腹泻的辩证论治等等。CBL案例的编写需将上述知识点融入病案中,将各知识点通过临床案例整合起来。案例内容采用临床病历模块,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临床过程等五个部分组成一份完整病例。经加工处理,把它设计成临床真实的案例,力争做到有趣、真实、清晰、有吸引力,使学生有兴趣阅读,能够理解,拟定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

5.范例[3]

5.1患儿

男,6月,因“解黄色稀水样4天,发热半天”于2012年9月28日就诊。4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黄色稀水样便,7~8次/天,每次量较多,无黏液及脓血,解大便时无哭吵,伴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色液体,呈非喷射性。半天前出现发热,测体温37.8~39.2℃,无寒战及抽搐,无咳嗽及喘息,无流涕,病后患儿口渴喜饮,哭时无泪,尿量减少约平时1/2,精神食欲下降,在院外治疗效果不好。纯母乳喂养儿,已添加“鱼泥、果汁、菜水、煮鸡蛋”等食物,食物添加过程中无腹泻,病前未添加特殊食物。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既往无长期腹泻史,近期家中无腹泻者,邻居家中有类似腹泻患儿,该患儿与邻居类似病儿有接触史。

5.2讨论一

还要询问哪些详细资料?体检时重点需要关注哪些项目?主要考虑哪些疾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协助诊断?

5.3查体

T39℃,P150次/分,R50次/分,BP70/46mmHg,前囟、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全身皮肤苍白,可见皮肤花纹,无皮疹,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楚,无干湿性音,心音有力,律齐,胸骨左缘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四肢端稍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3s)。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5.4讨论二

以上检查支持哪些诊断?可排除哪些诊断?还需要做哪些特殊检查?为什么需要?

5.5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PH7.25,HCO3-8mmol/L,PCO230mm,HgPO280mmHg,Na+138mmol/L,CL-105mmol/L,K+4.0mmol/L,Be-22mmol/L。大便常规:显微镜检查无白细胞、红细胞,仅见脂肪球。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血常规:WBC:12×109;Hb:150g/L;RBC:5.0×1012;PLT:275×109;N%:68%;L%:32%。

5.6讨论三

同学正式发言,围绕诊断和治疗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言结束后。其他同学可在发言结束后提出自己的异议,展开讨论和争辩。

5.7公布正确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

6.讨论

CBL教学法作为一种国内外推崇的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LBL教学的缺陷,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将国外CBL成功的教学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CBL案例编写的研究是CBL教学研究的第一步,将为CBL教材的编写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SrinivasanM.著.夏颖,顾鸣敏,译.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09,7(5):88-91.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5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按照中医学理论,中风是内风与外风的总称,本文的研究对象属于内风,又称为类中风、脑卒中。根据现代西医理论对中风的定义,中风实质上是一组以脑部缺血以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脑梗塞最常见的中风之一。中风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且发病率随着年龄递增,其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眩晕、流口水、意识障碍等。本文分析了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5年3月随机抽样本院收治的550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具体入选标准如下: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且属于中经络者;②符合西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③发病时间在调查1w内;④患者年龄为35~80岁。将以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各2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内科基础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可以参照《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方案,具体流程如下:①溶栓治疗,患者病发3h以内,为患者提供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药物包括rt-PA;②降纤治疗,主要用于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③抗凝治疗,在患者病发48h内,为患者注射抗凝剂;④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如下:①中医辩证治疗,根据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气虚血瘀证可以采用口服益气复瘫宁,风痰瘀阻证采用息风复瘫宁,肝肾亏虚证采用补肾复瘫宁;②改良后的陆氏康复疗法,卧位-坐位-立位-步行等康复治疗;③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

1.3效果判定标准跟踪调查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神经损伤情况、运动功能情况、生活能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采集时间段包括1、2、4、6w,所有数据均进行量化评估,神经损伤情况、运动功能情况、生活能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分别采用NIHSS、FMA、MBI以及SS-QOL量化表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结果采用χ2法进行验证。

2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的神经损伤情况、运动功能情况、生活能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等的比较情况见表1,由表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医学理论关于中风的致病机理研究已经比较完善,中风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中以内因诱发者居多:①血液瘀滞,气滞血行不畅、气虚运血无力,尤以暴怒血蕴、气虚血瘀为主;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尤以酗酒最烈;③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若人身阳气扰动过甚,则亢奋不敛,神形失养;④气候变化,入冬骤冷、邪寒入体。现代西医理论认为中风的病因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神经功能缺失,致病机理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部炎症、外伤、中毒等。中医治疗认为,益气、补肝肾为治疗之本,具体治疗为活血通络、调气熄风、祛痰开窍。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体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辩证治疗、改良后的陆氏康复疗法以及针灸治疗,可以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喻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全程干预方案的临床评价及社区转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6

从中、西医理论及思维方式入手,比较了当前中西医结合最常见的几个方向: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以中药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及以西医治疗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等,认为中西医结合,应当是运用西医的手段明确诊断,了解患者预后评估乃至西医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便识别西医治疗疗效不确切或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并为之制定出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案,使中西医结合达到最优疗效,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效

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西医发展迅速,至今国内各级中医院均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实际上西医占较大比重,中医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1]。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拟从中、西医理论及思维方式的角度,比较当前中西医结合几个大方向,找到最适合保留中医特色优势的中西医结合方式,使中西医结合达到最优疗效,以期更好地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中医理论

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的进展带来西医的飞速发展。西医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理、病理,从而带动新的疗法及药物的发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生物医学界认识到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又有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帮助人们了解从基因到蛋白再到组织和器官,直至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其治疗手段的发展可归结为以基因或某些分子为目标的靶向治疗,代表药物如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打开黑箱,探求脏腑经络阴阳的本质,各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系统、器官、功能乃至分子,方药治疗不仅能表现为临床疗效,还要从分子机理上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说明中医的某一理论是科学的,并且把这当作中西医结合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西医界一直在做上述努力,并取得不少的成果,如肾本质的研究、阴阳的物质基础、经络的实质等,这些成果让中医的某些概念在西医中找到了所谓的对应点,但并没有丰富西医的理论,也没有提高中医的疗效,所以成果的实际意义不大。

西医的发展模式有其缺陷。首先,针对某一具体环节的药物对整体的效果常不能预料,2006年英国就曾出现新药临床试验的健康受试者死亡的事件。从分子机理上找到的药物仅有极少数能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必定导致新药研发成本巨大,国家和个人医药开支暴涨。其次,任何生物都有多态性,这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因此,任何针对某一具体环节的药物,迟早将被此多态性战胜。例如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及对化疗耐药的肿瘤,包括一些新开发出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格列卫等。现在西方已经制订了严格的规范指导抗生素的应用,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耐药菌的问题。

中医理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黄帝内经》为代表,中医理论建立东汉年代,其基本原理如“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等,是非常朴素、直观、正确、实用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客观的,经得起临床考验的,而混杂其中的一些主观迷信的成分,必然随着临床疗效的验证而被淘汰。中医理论的发展要建立在临床的基础上,纵观从《内经》到《伤寒论》,再到金元四大家,至明清温病学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理论的提高都是同当时的新的疾病流行、医疗实践随之创新密切相关,每一次发展都能在原有理论中找到源头,如果不以中医原有理论作为基础,很难发展出新的中医理论。

因此,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中医理论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2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

具体而言,就是用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规范中医的辨证。例如冠心病全都归于数种乃至一种证型,并以固定的方药施治,再以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判断疗效。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以病统证,及于方药的治疗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及疗效的可重复性。

这种方法将中医辨“证”的特点纳入到了西医诊“病”的体系之中,简化了中医的思维,易于掌握,方便西医运用中成药,例如心衰用参麦针,发热用清开灵等,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是证。通过患者的表现,归纳出属于何证,便可制定相应的法、方、药,如药证相符,即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即需进一步思考辨证、用药是否正确。成功治疗一例患者后,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会考虑以相同的理法方药略作调整加以应用,同一类证可以用同一类方,《伤寒论》即为代表,这就是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

笔者认为,西药因从实验中来,因此评价疗效需借助大样本的统计方法;而中药从临床中来,疗效的评价当超越西医的方法,不能限于一方一药治疗若干例某一疾病这种评价方法,可以随机抽选某一疾病若干例,因人而异,据辨证而施治,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线有可比性)对比。此外,证的规范化、客观化、量化等只能在较小的程度上模拟及反映中医临床思维,且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远不能指导临床。3以中药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目标

青蒿素、亚砷酸等的成功,让很多中西医结合界的学者认为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应该是从确有疗效的中药或复方中用现代方法提取出小分子药物,使之能在西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运用,这已成为当前中药及方剂研究的主要方向。他们希望从研究专方专病着手,以中医中药作为治疗经验的数据库及药物原材料资源库,在中医疗效的提示下,完全用西医的方法提取单一成分,研究其作用机理,制成新药,推向世界。这样的研究成果完全符合西药的标准,最能为西医所认同,不需要辨证就可应用。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相当多的中医师使用中成药不辨证,处方用药时用西医的药理代替中医的理法方药。如认为感染就是热毒,见到发热就用清开灵,不论表证里证,后果是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疗效减退。

不可否认,传统的中医方剂有小部分是可以不辨证的,所谓“一味偏方,气死名医”,但这样的成果实际上是发展西医,而不是发展中医,这样的研究不能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主流,否则结果只能是废医存药,而且存的是由中药发展而来的西药。

4以西医治疗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

目前中西医结合有一种趋势,即在西医的最新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运用中药以提高疗效。例如:西医对心肌梗塞的最新内科治疗手段是冠脉造影、支架置入,但因为这并不能改变患者的体质,容易再狭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就着眼于防止再狭窄。笔者认为,中医治疗的重心应放在不适宜放支架或行搭桥手术的病例上,这才是结合和补充,而不是依赖于西医的治疗。即使中药防止再狭窄的研究十分成功,那也要先用西医的方法去放支架,不放支架,就无从用中药去防止再狭窄了。

中西医结合,应当是运用西医的手段明确诊断,了解患者预后评估乃至西医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便识别西医治疗疗效不确切或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并为之制定出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案,而对于西医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的病例,我们可以推荐他们使用西医的治疗。

5小结

任何研究和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元哲学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都声称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中西医的差异根植于主体所从属的文化类型、信念、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不同,它们之间并非只有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它们具有不同的解释力,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观察方式和视角[2],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希望借鉴西医来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疗效的可能性不大。

当19世纪国人与西医接触以后,中医的生存就面临巨大挑战,但西医长于诊断,而弱于治疗,对人体的了解有限,还有很多疾病是用西医疗效不佳的,中医应该坚持自己的长处——整体观,沿用以临床疗效筛选先进理论的方法继续发展,以治疗西医疗效差的疾病。反之,在西医有优势的领域去坚持中医或附会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没有必要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在临床上运用西医手段确诊,在适当的时机及病种给予中医治疗,以经济、安全、有效为原则,为患者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1篇7

【关键词】中西结合治疗;胰腺癌;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66

胰腺癌为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预后不佳。胰腺癌发病隐匿,仅部分患者存在特异体征和症状,有20%左右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仍可出现较高的转移和复发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研究对中西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胰腺癌患者,采用密封信封法分为A组(43例)和B组(42例)。A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9.34±9.29)岁。肿瘤直径最小3.7cm,最大10.6cm,平均直径(6.67±2.32)cm;包括Ⅱ期15例、Ⅲ期18例、Ⅳ期有9例。B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9.25±9.75)岁。肿瘤直径最小3.5cm,最大10.6cm,平均直径(6.71±2.31)cm;包括Ⅱ期16例,Ⅲ期17例、Ⅳ期有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采取西医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104)联合顺铂(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75)方案化疗。具体用药:吉西他滨100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第1、8天,在30~60min内静滴完毕;顺铂25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第1~3天。化疗前30min,全部患者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每21天为1个周期。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中药基本方为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20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15g、生薏苡仁20g、莪术12g、土茯苓20g、枳壳12g、白英15g、鸡内金12g、夏枯草15g、苦参15g、元胡15g、郁金15g、柴胡15g,恶心呕吐重者加竹茹15g、半夏15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发热者加石膏30g、知母12g;上方加水煎到400ml,分2次服,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胰腺癌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生存状况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及生存期的差异。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70%;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胰腺癌治疗效果比较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8.10%,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2.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状况和生存期比较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生存质量评分为(83.18±8.71)分,优于A组的(75.43±6.29)分(P

3讨论

胰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就诊已经错过手术根治机会,需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在中医上可将胰腺癌纳入“黄疸”、“积聚”范畴,跟饮食失调、七情郁结等因素相关,胆汁排泄受阻,使阴阳气血逆乱和脾胃功能失调。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调和肝脾和养血健脾为主[3,4]。

本研究中,A组采取西医GP方案化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8.10%,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2.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医GP方案化疗以及西医GP方案化疗+中药对胰腺癌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以西医GP方案发挥主体作用,经化疗,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缓解临床症状,而加用中药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升患者的免疫机能。另外,治疗后B组较A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生存期更长,说明加用中药治疗后,患者整体机能得到改善,免疫力提升,抗癌能力也提高,因而生存质量提升,生存期也相应延长。

综上所述,中西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其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平,郑磊贞,王琨,等.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8):743-746.

[2]曹志成.中西医与分子靶向综合治疗胰腺癌的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1):2049-2054.

[3]曾勇,刘岸,童洪飞,等.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4):552-554.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医病案首页;质量分析;影响因素;鱼骨图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2.002

中图分类号:R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2-0006-05

QualityAnalysisandDiscussiononInfluencingFactorsoftheHomepageofMedicalRecordsinDomesticTCMHospitalsXIEJia-dong1,ZHAOYu-feng2,HUKong-fa1,LIGuo-zheng2,LIUBao-yan2(1.SchoolofInformationTechnology,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2.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waystoimprovethefillingqualityofhomepageofinpatients’TCMmedicalrecordsthroughanalyzingtheinfluencingfactorsofthequalityofhomepageofmedicalrecordsindomesticTCMhospitals.MethodsFirstly,accordingtothedataincludedinthestandards,3310872copiesofTCMmedicalrecordswerefilteredfrom18millioncases.Secondly,compositionratioofmissingcomponentandcorrectcompositionratioofgender,age,admissiondepartment,hospitalizationtime,LOS(lengthofstay),dischargedepartment,totalcost,clinicalpathwayofTCM,diagnosisandtreatmentequipmentofTCMandthemaindiagnosticcodingindex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wereanalyzedbySAS9.3softwareandindexjudgmentstandard.Thefillingqualitywassummarizedfromfiveaspectsofthebasicinformation,thebasicinformationofinpatients,thecostinformation,thecharacteristicinformationofTCM,diagnosisofsurgicalinformationofmedicalrecords.Finally,thefactorsthataffectthefillingqualityofthefirstpageofmedicalrecordswereanalyzedbyfishbonediagram,andthewaysthatcanimprovethefillingqualityofthefirstpageofmedicalrecordsweregiven.ResultsTheresultsshowed:gender(lossrate0.0000%,accuracy99.9932%),age(lossrate0.1162%,accuracy99.8683%),admissiondepartment(lossrate1.1319%,accuracy97.8182%),LOS(lossrate0.2430%,accuracy99.7492%),dischargedepartment(lossrate0.5222%,accuracy97.9326%),totalcost(lossrate0.4192%,accuracy97.9172%),clinicalpathwayofTCM(los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3499);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6年)

通讯作者:胡孔法,E-mail:

rate0.6626%,accuracy99.1303%),diagnosisandtreatmentequipmentofTCM(lossrate0.0000%,accuracy99.9998%).ConclusionThebasicinformation,thebasicinformationofinpatients,thecostinformation,thecharacteristicinformationofTCMinthehomepageofmedicalrecordsarewithrelativelylowlossrateandhighaccuracy,whilediagnosisofChineseandWesternsurgicalinformationandTCMprincipaldiagnosiscodinghavehigherlossrateandlowaccuracyrate.

Keywords:TCMmedicalrecordhomepage;qualityanalysis;influencingfactors;fishbonediagram

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技术水平,还衡量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按要求填写病案首页是每个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是医院进行中医住院病案登记、疾病分类、编制索引、审查、统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医院加强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其内容填写准确与否,对中医医疗质量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

近年来,国家对住院病案首页的填报工作越来越重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于2012年6月启动了季度直报病案首页数据制度(卫医管评价便函〔2012〕105号)。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动态了解、全面掌握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情况及中医临床诊疗情况,提高专科管理水平,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承担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并于2015年10月1日开展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直报管理工作(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5〕69号)。本研究以国内中医病案首页直报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填报质量,深入挖掘影响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中医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的方法,以期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通过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监测与直报系统,采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9月30日全国578家医院的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医院类型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及综合医院。其中,中医医院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集全院所有科室的病案首页,民族医院及综合医院采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病案首页。截至2015年11月1日累计采集1800万份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1.2研究方法

1.2.1纳入标准①医院类别:抽取186家医院的全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分析,其中161家为中医医院,25家中西医结合医院。②医院等级:选取二级(包括二级乙等、二级甲等)、三级乙等、三级甲等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并将医院等级作为统计分析的分层因素,考察各等级医院病案首页的质量。③时间段:抽取病案首页的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④省市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辽宁、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福建、广西、宁夏、内蒙古、新疆共计15个省、市、自治区。

1.2.2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卫计统4-2表(即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54号),确定质量分析指标的判定标准,各项指标值在直报系统的字典内视为正确填写,其他判定为错误填写。

1.2.3统计方法通过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取符合数据纳入标准的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用SAS9.3软件及指标判定标准,分层统计性别、年龄、入院科室、住院时间、出院科室、总费用、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设备、中西医主要诊断编码指标的缺失构成比与正确构成比。

2结果

2.1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基线分布

纳入186家医院的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的病案首页数据,共计3310872份。病案首页数据描述性统计如下。

2.1.1性别分布男性1583438(47.8254),女性1727209(52.1678),男女比例为1∶1.09。

2.1.2年龄分布年龄分布高峰集中于41~65岁(41.3472),7~17岁最低(2.4225),见表1。

2.1.3医院分布三级甲等医院病历数为2952097(89.1637%),三级乙等医院病历数为246471(7.4443%),二级医院病历数为112304(3.3920%)。

2.1.4科室分布科室明细中除其他科室外,外科病历数最多(17.6022%),治未病科病历数最少(0.0169%),见表2。

2.1.5区域分布广东省、江苏省总病历数均超过50万份,占比超过16.0000%;内蒙古自治区病历数最少,共计21673份(0.6546%)。见表3。

2.2质量指标分析

2.2.1性别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中性别项填写情况较好,各级医院性别填写缺失率、错误率较低,正确率较高,见表4。

2.2.2年龄各级医院年龄填写缺失率、错误率较低,正确率较高,表明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中各级医院年龄信息填写情况较好,见表5。

2.2.3入院科室本项缺失率较性别与年龄相比上升1个百分点,错误率略高于性别与年龄,表明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中入院科室信息填写情况总体较好,见表6。

2.2.4住院时间各级医院填写住院时间的缺失率、错误率较低,正确率较高,表明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中住院时间项填写情况较好,见表7。

2.2.5出院科室各级医院填写出院科室的缺失率、错误率较低,正确率较高,表明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中出院科室项填写情况较好,见表8。

2.2.6总费用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中总费用等于10大类分项共计26小项之和,且需要大于等于自付费用,其中自付费用等于总费用减去医保报销费用。各级医院填写情况较好,缺失率、错误率均较低,正确率高,见表9。

2.2.7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中医临床路径、西医临床路径,各级医院填写情况较好,缺失率、错误率较低,正确率高,见表10。

2.2.8中医诊疗设备属于中医特色指标中的一项内容,各级医院填写情况较好,缺失率、错误率低,正确率高,见表11。

2.2.9其他中西医主要诊断编码与手术信息填写的缺失率、错误率较高,准确率较低。其中存在部分病历没有西医主要诊断的情况;其次,部分患者住院过程中没有进行手术,只进行了操作治疗。

3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3.1基于鱼骨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系统作为医院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减轻医务人员重复填写信息的负担,针对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手术及操作编码等标准编码建立对应的标准库与扩展库,智能提示医务人员选择相应编码,降低人工编码与输入的出错概率,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快速地书写、核验病案首页信息。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又称“因果图”,可用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临床路径等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找出病案首页填写质量问题潜在的根本原因。影响中医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规章制度与医院信息化水平。其中,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书写病案首页的医务人员掌握病案首页书写规范,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严谨书写病案首页(见图1)。

通过鱼骨图分析可以得出,影响中医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的因素主要为:①医务人员对病案首页缺乏了解、缺乏责任心;②三级或四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③部分医院信息化水平偏低。

3.2对策

针对病案首页质量存在的问题,笔者初步建议:①定期培训,帮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病案首页填写规范;②病案首页数据录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与自我检查;③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实时检验病案填写信息,对各类疾病编码建立智能化提示库,以减少人工编码的错误;④落实责任监督检查制度。

4小结

本研究基于全国中医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信息,选取二级、三级乙等、三级甲等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全年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的186家医疗机构,共331万余份病案首页信息。根据分层随机原则,对中医病案首页中病患的基本信息、中医特色指标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费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真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质量情况,探讨影响中医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的潜在因素。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是中医医疗信息最集中的部分,是医院统计、病案管理和临床科研的重要数据来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有必要组织病案管理人员和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参加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规范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中医住院病案首页规范填写的重要性,通过对填写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强调和详细解读,确保医务人员完整、规范、准确地填写病案首页的各项信息。通过培训、监督以及信息系统对医院不规范病案的反馈,促使医务人员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填写病案首页信息,严格落实三级或四级责任监督制,进一步提高中医住院病案首页质量。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9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19-03

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走向规范,不断发展。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一些制约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的问题,比如中西医结合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本身也存在阶段性和一定的不成熟性,有初级的结合,也有高级的结合,中、西医医术之间的相互弥补,理论上的相互结合等,这就给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不明确性,“两个基础,两个临床”的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从基础到临床的系统教育,其缺点在于部分临床课程重复教学,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中西医临床结合的新进展、新成果未反映于教学,缺乏中西医结合的特点、特色与优势,因此,能充分反映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现状的“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1]。基于能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校对中西医临床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探讨,并在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开始实施。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全班共有学生80人(目前均已经进入临床实习半年),有效参加人数68人,男25人,女43人,平均年龄(23+2.1)岁,该班学生年龄、教育背景、学习环境都无统计学意义,不影响调查结果。临床教师均选择一线带教教师60人,年龄,职称,所在科室等数据无统计学意义,不影响调查结果。

二、研究方法

从2009级中西医班级大学一年级开始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待进入大学五年级实习阶段(半年后),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向该班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下发问卷,并及时回收问卷。问卷分为培养方案调查表(学生填)和学生临床能力调查表(教师填),突出调查学生使用新版培养方案后临床能力的提高情况,同时,问卷还搜集了学生、老师对新版培养方案的意见建议,对今后计划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

三、结果

本次问卷资料可概括出四大方面的内容。

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专业课程,增加限选课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整合中医、西医课程,克服课程叠加,学时过多,学业过重的矛盾。经过整合,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课,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新开设限选课,以凸显中医人文学科背景,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促进基础于临床之间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一方面增加中医学方面的课程,加强学生中医学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学习,提高中医技能与理论水平;一方面增加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着重提升学生的人文、自然科学素养;一方面增加临床实践课程的开设,着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3.与临床课程的衔接更加紧密。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和实践教学。建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的教学资源,在课程进程中设计夜间见习,暑期实习,跟师门诊等实践环节;增设毕业前中西医临床技能考核。提倡案例式教学,编纂出可供使用的案例式教学范本和部分音像制品与多媒体课件,提倡临床课程床边教学,让学生真正做到早临床、多临床与反复临床,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3]。

4.与执业医师考试内容接轨。必修课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知识板块、知识点保持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相链接。为了保证中医学毕业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确保能够成为临床合格的中医高级人才,整合过的课程保留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规定的内容和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卫生需要,适应市场对中医人才的要求。

四、讨论

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自199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起步以来,至今已有15年历程。通过1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所取得的成就已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纳入正式高等本科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的教学方案必须要有优化的教学方法,要求结合临床,采用PBL等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同时开展精品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采取各自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方法合理衔接,突出整个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4]。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太满意,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方案改进中将增添科研创新课程群,并将科研创新的理念贯穿到各个科研实验室,综合整体资源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优化的教学方案是否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要通过教学评价来衡量。为该套课程体系,我们在每学期形成与评价指标项目严格对应的阶段性和总结性测试资料,根据期末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等方法收集资料,采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判断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案的效果。最后,根据教学评价结果,修改、更新教学方案,最终建立优化的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体系[5]。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在培养模式问题上,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主张,但是,既要吸取中医学专业办学的经验,强化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更要加强西医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要使中、西医临床相互结合,实行一体化;要重视强化学生中西医结合的创新能力、诊疗思维、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所以,该文旨在探索出一条中西医专业教育的优化课程体系,为培养合格的中西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6]。

参考文献:

[1]戴慎,章茂森.关于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74-75.

[2]吴薇,卢传坚.深化临床教学改革促进中西医结合教育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750-1752.

[3]明海霞,刘喜平,金戈,等.中西医结合模式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6):69-71.

[4]孙志孔,令斌.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864-865.

[5]谭勇,车念聪,吕爱平,等.中医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64-65.

[6]王炜,张艳萍,朱虹.现代医学发展对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3):60-61.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10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吗丁啉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哺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1]。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19%~41%,我国某市一份调查报道,FD占该院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F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012年9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病期≤1年,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未经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200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诊断标准[3]:①1年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脘胀痛、早饱、嗳气、呃逆、泛酸、食欲差等症状,且持续出现>4周。②经各项生化、内镜、等理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③近4周内未服用过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口服吗丁啉10mg,3次/日,餐前30分钟服用,以2周1个疗程,其他对症支持治疗。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柴胡舒肝散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2g,白芍12g,枳壳10g,陈皮10g,香附10g,川芎10g,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5g,甘草6g,水煎服,1天服2次,同时口服吗丁啉10mg,3次/日,餐前30分钟服用,以2周1疗程,不再服用与主症相关的其他药物。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标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的相关疗效评定标准[4]。治疗前后将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食后腹胀、早饱、嗳气、呃逆、泛酸、食欲差等)按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表达,按积分法算出相应得有效率,以评价疗效。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涉及多个因素,一般认为,可能与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应激因素,痛阈下降及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胃肠动力紊乱被认为在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有资料报道,FD与胃动力障碍、胃感觉异常有关[5]。关于FD的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一直被作为首选药物,但众多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单纯的胃肠动力药并未取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FD的治疗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痛”“脘痞”范畴,病变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肝郁脾湿,胃失通降为其病机。肝司疏泄,肝气郁而不升、横逆犯胃,则见脘胀连肋、嗳气频频,肝胆郁久化热、火盛迫胃则见呕吐、返酸,脾主运化,脾气虚弱,清气下陷则见下利清谷、上腹胀满疼痛、嗳气、返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故治疗重在疏肝解郁,辅以健脾和胃。故治疗采用疏肝解郁之首方柴胡舒肝散加味,该方药物平淡,配伍精细,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开郁、和胃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敛阴和胃止痛,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化滞,甘草兼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功。

通过临床观察表明,西医促胃动力药配合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0,252(5):722-72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426.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案(草案).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0(4):559.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篇1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子宫腺肌症;疗效;中药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3(b)-0125-02

现阶段有关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方案多以丹那唑西药治疗为主,然而大量临床实证资料显示:在应用此种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患者肝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安全性较差,从而影响着此种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推广。本院针对这一情况,于2012年1~6月针对所收治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总结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6月所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计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3~51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38.7±1.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4~50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37.9±0.4)岁。上述86例患者均剔除患有肝病史的可能性。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以及子宫增大。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给药方案为:200mg剂量丹那唑胶囊口服,8h/次,3次/d;中药给药方案为:50g剂量大力王,月经来潮前1d煎服,1次/d,每月7d,停用23d。治疗期间为90d。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西医给药方案为:200mg剂量丹那唑胶囊口服,8h/次,3次/d。治疗期间为90d。

1.3疗效评价标准

有关子宫腺肌症临床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划分为三级标准:①显效,指患者子宫腺肌症各项临床症状及表现完全消失,90d治疗后月经来潮下月经量得到明显控制,月经周期正常、无痛经症状,同时子宫增大症状消失;②有效,指患者子宫腺肌症各项临床症状及表现基本消失,90d后月经来潮下痛经感、月经量以及经期时间均有所控制;③无效,指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实证资料显示:子宫腺肌症的主要致病原因在于宫内膜入侵子宫肌层,并在入侵过程当中引发子宫肌层所表现出的一种良性病变症状[1-2]。与此同时,子宫腺肌症下宫内膜同样受到来自于患者卵巢所分泌雌性激素的影响[3]。这说明:对于此种病症的治疗可采取应用激素治疗的方案。从西医研究角度上来说,丹那唑胶囊能够发挥对患者下丘脑垂体反应功能的有效抑制,从而有效缓解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下可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动作,由此而形成的低雌素状态基本与绝经期妇女所表现出的雌素状态相一致,由此可达到促进异位宫内膜的萎缩目的[4-5]。然而在服用丹那唑进行子宫腺肌症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引发副作用。最为主要的副作用表现为患者肝功丙谷转氨酶指标上升,由此可能导致患者治疗中途出现停药,影响治疗效果[6]。与此同时,从中药研究角度上来说[7-9],中药大力王最主要的临床治疗功效在于活血化瘀、行气消积、祛风消肿,同时还能够发挥显著的止痛功效。在我院本次临床研究过程当中,总结子宫腺肌症患者通常于月经来潮前1~2d时间内出现异位宫内膜的肿胀以及盆腔位置的充血问题,在此状态下通过服用中药大力王的方式,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不易出现肝功丙谷转氨酶指标升高的问题,配合使用过程的综合疗效显著。

本院本次临床研究数据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应用于子宫腺肌症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显效时间短等特点,综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冬,王自能.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4054-4056.

[2]BergeronC,AmantF,FerenczyA.Pathologyandphysiopathologyofadenomyosis[J].ClinObstetGynae,2006,20(4):515-516.

[3]井茹芳,李春伶,高永艳,等.子宫腺肌症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与病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4):352-354.

[4]KitawakiJO.Adenomyosis:thepatho-physiologyofanoestrogen-dependentdisease[J].ClinObstetGynacol,2006,20(4):494-495.

[5]胡树红,廖谦和,陈利琼,等.子宫腺肌症病变中雌激素、孕激素、癌基因、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48-1850.

[6]郭永红,李光荣.丹赤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40-42.

[7]李天真,吉海春,魏绍斌.子宫腺肌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15(1):62-63.

[8]欧保娟,陆玉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症77例临床研究[J].首都医药,2009,16(10):38.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132013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两组患者CT和UU的转阴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到62.5%。两组相较而言,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T和UU转阴率分别达到92.8%、90.5%,对照组患者单项CT和UU转阴率分别达到75.6%、78.2%,两组相较而言,治疗组单项CT和UU转阴率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为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疗效显著。

[关键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2(b)-0157-02

[作者简介]王冰峰(1966-),男,吉林人,学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微创泌尿外科和男性生殖学。

在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是主要病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很容易转变为慢性,甚至引发多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导致男性不育等[1]。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中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有着显著疗效[3]。对此,为了探讨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为泌尿、男科门诊患者,利用PCR方法对病原体DNA进行检测,以阳性者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2]。治疗组患者中,病程1~3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黄患者12例,尿痛10例,尿道刺痒8例,排尿困难10例;CT阳性患者有15例,UU阳性者25例;送检标本中,有18例前列腺液,12例精液,10例尿道分泌物。对照组中,病程2~5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黄患者10例,尿痛8例,尿道刺痒16例,排尿困难6例;CT阳性患者有22例,UU阳性者18例;送检标本中,有10例前列腺液,15例精液,15例尿道分泌物。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组采用西医的方案进行治疗,即利用由浙江大德药业生产,规格2ml:0.2g(按C38H72N2O12计)的阿奇霉素0.5g,实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一周。而治疗组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其中,中药药物组成分包括10g黄柏、茯苓、牡丹皮、车前子、滑石以及30g生薏苡仁、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将其水煎2次,熬制成汤剂,分两次进行温服,30~40mL/次,治疗一周[4]。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淋球菌出现阳性则加入黄芩和土茯苓;如果患者阴痒,应加入苦参、地肤子和篇蓄等。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性病防治手册》[5]为参考依据。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如果患者PCR复检病原体转阴,无临床症状产生,且无尿道分泌物等,则为治愈;如果患者症状减轻等,则为有效;如果患者病原体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的现象,则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临床疗效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到62.5%。两组相较而言,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CT和UU转阴率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CT和UU转阴率分别达到92.8%、90.5%,对照组患者单项CT和UU转阴率分别达到75.6%、78.2%,两组相较而言,治疗组单项CT和UU转阴率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均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3讨论

作为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生物特性在细菌和病毒之间[7]。基于这种特殊性,使得部分泌尿生殖道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在利用PCR方法检测病原体的过程中,依然呈现阳性,同时伴有尿黄等症状[8]。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有着显著疗效。

该研究中,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要优于西医治疗的方案[9]。对于西药方案来说,以阿奇霉素做为首选的治疗药物[10],但这种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11],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组CT和UU转阴率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和姜华的研究保持一致[4],在姜华的研究中,利用中西医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154例,中西医治愈142例,4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达到94.8%,其结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而该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到62.5%,在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所以,利用中西医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要比单纯利用中药进行的治疗效果好,这主要因为中药成分中所含有的黄柏、蒲公英等药物,均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湿的作用[12],而牡丹皮具有活血和凉血等功效,又加之车前子具有清热利水的作用,患者经过温服,尤其是对于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以及淋病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有着明显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辉谱,林楚怀.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1,28(3):133-134.

[2]张善辉,丁虹,马文.756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实验室诊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0):1085-1087.

[3]王云良,张贻荣.804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1):140-141.

[4]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15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39.

[5]王小艳,陈达灿.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J].新中医,2003,35(11):7-69.

[6]梁晓谊,李丽嫦,林仕庆,等.男女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检测及支原体药敏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64-466.

[7]吴玉霞.男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1250例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0):1627.

[8]NandiniDendukuri,LiangliangWang,AlulaHadgu.EvaluatingDiagnosticTestsforChlamydiatrachomatisintheAbsenceofaGoldStandard:AComparisonofThreeStatisticalMethods[J].StatisticsinBiopharmaceuticalResearch,2011,3(2):385-397.

[9]李汝广.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检测及支原体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1,10(9):1627.

[10]王元.420例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2):191-193.

[11]CarmenRodriguez-Cerdeira,ElenaSanchez-Blanco,AlbertoMolares-Vila.UnveilingNewMolecularFactorsUsefulforDetectionof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duetoChlamydiatrachomatisInfection[J].ISRNObstetricsandGynecology,2012,22(15):386-38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职场霸凌的表现形式范例(12篇)

    - 阅0

    职场霸凌的表现形式范文1篇1斯齐亚沃尼的二号单反为什么是二号?道理很简单,要问谁是女子网坛单反第一号,答案肯定有且只有一个:贾斯丁・海宁。但在海宁退役之后。WTA里又有一.....

    职场霸凌的原因范例(12篇)

    - 阅0

    职场霸凌的原因范文这种状况是不是即将发生改变?神子柴寿昭: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因为我们从今年开始将会接连不断的投入全新车型。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广汽本田因为没有新车型的投.....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