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的措施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陕北干旱少雨旱地造林成活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S342.1文献标识码:A

陕北是一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地区,土质多是蓄水力较低、有机物质缺乏的风沙土、黄绵土等。而在旱地造林中,有机物和水分是树木存活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在该地区种植树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供给树木所需养分,提高树木存活率。下文详细论述提高树木存活率的技术措施。

1陕西北部地区旱地造林成活率问题分析

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降水量低,长期干旱缺水,这是造成在陕北地区种植树木存活率较低的一些因素,此外,还有选择的种植树木自身问题及种植方式不合理等,要采取措施提高旱地树木成活率,就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其成活率的因素,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提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1)自然条件恶劣

在陕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远不能满足旱地植树造林要求,其每年降水量大约只有400mm,且土地贫瘠。地形、地貌多表现为丘陵和沟壑,坡度大且地势陡峭,苗木深扎土壤较为困难。该地区长期干旱、闷热,种植苗木极度缺水,而实际栽种后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难以及时浇水,造成苗木干枯,发育不良,从而影响苗木存活量。

(2)树种自身出现问题

树木成活率低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树种自身出现问题,种植前树木自身问题有:第一,种植企业或人员以为的追求更高利益和工作效率,对树苗根系的损伤往往会忽视,造成树苗自身质量不高,吸收水分能力低下,致使其栽种后大面积死亡。第二,选择树木品种不适合陕北地区栽种。例如:该地区如要种植油松苗,就必须是营养钵苗与容器苗,前者的苗木高度至少要1m左右,后者必须是经过两至三年培育的树苗,假如种植裸根苗就很容易枯死,能成活的很少,且树苗容易遭受病虫害。此外,这种干旱地区,不适合种植需水量过多的树木。第三,种植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就将树苗尽可能堆放密集,导致树苗包裹严实,呼吸困难,其透气性较差,树苗的存活率在运输途中就受到严重影响。第四,在苗木种植中敷衍了事,挖孔较小,根系没有完全盖住,以至于后期树木根系无法完全伸展开来,树木扎根不稳,造成其存活能力低下。

(3)种植树木方法不恰当

旱地造林环境本就恶劣,就需要利用科学方式合理种植,但实际种植时容易忽略一些客观条件对树木存活率的影响,如树木种植密度不合适,对树苗施肥过量或不足等;除此之外,树木种植效率过慢,错过种植的最佳时间,耽搁了种植生产时间等都会使树苗存活率降低,因此,合理、科学种植是必要的。

2旱地造林的有效技术措施

在陕北地区进行旱地造林时,必须考虑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以及干旱少雨、闷热等气候特征,包括土壤贫瘠,易水土流失等缺陷,通过对这些综合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降低恶劣种植条件对树木存活率的影响,促进陕北旱地造林工程的发展。属于对症下药的措施有:首要考虑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植、科学利用旱地保水技术和保水剂等,本节具体论述。

(1)优先考虑适应本地气候植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都会有不同的树木种植规律,树木种植种类要遵循这些规律,在陕北地区常年干旱,旱地造林时就必须选择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常绿灌木作为树林主力军,可以种植少量落叶木和乔木。种植树木一定要符合乡土特征,为旱地造林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树木品种要具有抗旱、抗寒、耐暑、耐盐碱以及抵御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这种抗逆性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能保证后期工作造林工作正常开展,保证树木成活并成林,带来更高的经济利润。

(2)旱地保水技术的应用

树木种植时需要足够的水分滋养才能存活,对于干旱的陕北地区造林更是如此,树苗所需水分就需要充分利用旱地树苗保水技术来供给,保水主要就是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对其进行拦蓄,拦蓄办法由树苗生长的地域特点和林区地形决定,有地表径流和人力作用拦截两种方式,这样使得土壤中储蓄足够水分,提供树木生长所需。另外,旱地造林区域都会有水平沟、阶,利用它们将水分集中在一起,保证树木吸收水分,正常生长,确证树木不会因枯竭而死。

(3)科学的使用保水剂

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高效保水剂,可以在陕北旱地造林中充分、科学运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其结构特征吸附土壤中大量的水基因,并利用特有方式保存这些水分,在树木生长中能源源不断提供其所需水分,从而保证旱地造林工程高效,树木成活率高。

3结语

陕北地区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贫瘠土地造成了旱地造林有着较大困难。本文分析和思考了影响该地区树木成活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办法提高树木成活率。保证充足水分促进树木正常生长,这是该干旱地区造林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旱地造林主要就是利用系列保水方式和保水剂锁住和积累水分,保证林木的繁茂,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现状,平衡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影响因素;提高措施;北京延庆

中图分类号S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7-0189-02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区。延庆县委、县政府抓住北京市“百万亩大造林”的机遇,积极争取造林任务,来强化延庆县生态涵养功能、巩固和扩大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绿色北京示范区,同时为即将举办的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打造景观,实现“县景合一”的目标。

2012年延庆县完成平原造林1580hm2,共栽植乔灌苗木79种110万株,总成活率达到93.94%,九曲花溪、多彩森林的景观初步显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观游览人群。但是由于项目上马仓促,受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时间短以及苗木种类、质量、苗源、栽植时间、运距长短、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块和个别树种成活率偏低。

1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据调查,延庆县平原造林总体成活率为93.94%,自查验收合格率达到97%,但有个别地块的个别树种如白桦、五角枫、白蜡、樟子松等,成活率偏低,甚至低于50%。笔者认为,影响延庆平原造林成活率的有以下几个具体要素。

1.1时间紧,任务量大

从接到任务、规划地块、流转土地、作业设计到施工单位入场,只有短短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而且任务量非常大,在延庆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造林活动。导致地块的前期勘察不细致,立地条件调查不详实,设计时间短,对造林地块的地形地貌不了解,设计的树种不适合,造成某些树种成活率低。

1.2立地条件不适应

由于平原造林苗木需求量极大,各个区县之间竞争激烈,苗木产地逐渐扩大,导致气温偏高地区的苗木来到气温偏低的造林地,萌芽受冻;高海拔生长的树种,到低海拔地区难以适应;耐干旱的树种栽植到低洼地带,或耐水湿的树种落户到干旱的沙地;喜酸性土壤的树种栽植在碱性土壤中,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因此,苗木产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与造林地不相适应,导致苗木栽植后出现发芽晚、生长缓慢甚至难以成活的现象。

1.3苗木质量下降

由于平原造林要求完全使用大规格苗木,且数量巨大,造成苗木短缺,价格上涨,对苗木的质量、标准有所降低,致使山地苗、裸根苗、外地苗、病虫害苗以及一些特色苗木大量涌入,而这些苗木对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不适应,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即适应性也不同,这是不同树种长期对自然选择的结果。由此可见,要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苗木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4苗木保护不利

由于要求的苗木规格大,起苗难度也大,工人为了多起苗木,动作粗暴,导致苗木根系损伤严重;装车时的碰撞、擦蹭,使树皮、枝条也受到伤害;导致苗木产地土壤条件差,起出的土坨松散,包装不够规范,经过长途运输之后,土坨散落,土球苗变成裸根苗;再加上苗木的需求量大,延庆县及周边地区的苗木供给不足,只能到更远的地方调运苗木,在起苗、装车、长途运输过程中,苗木虽然有遮盖,但是春天风大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增大,苗木失水严重,导致苗木生根慢、易感染病虫害,影响成活率。因此,要优选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轻拿轻放,调运途中进行遮盖、浇水等保湿处理。

1.5栽植不当

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栽植时间、栽植深度也直接影响其成活率[1-2]。延庆地区造林最佳的栽植时间是4月初至4月20日左右,但大规模的造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势必造成苗木栽植时间的提前或延长,导致早栽的苗木发芽慢,晚栽的苗木萌动的芽容易受损。延庆县春季多风,苗木栽植后容易出现倒伏,有时为了避免树木倒伏,适当进行深栽,但试验证明,深栽的树木发芽晚甚至不发芽,影响成活率。由于施工的安排,有时会将长途运输苗木不经浸泡立即栽植,虽然栽后立即浇水,但树体缺失的水分难以补充回来,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由此可见,造林方法与苗木成活率关系很大,尤其在延庆县气候干燥、土壤水分缺乏的情况下,更应注意苗木内部水分的平衡,防止苗木失水过多,造成生理失调,影响成活。同时,埋深要踏实,蘸泥浆栽植,栽不完的要认真假植。

1.6抚育和管护不到位

浇水、除草、培土、修枝、封禁、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及管护工作,直接关系着幼林的成活和生长,这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3]。极少数地块造林后苗木的浇水、抚育和后期管护不及时到位。以延庆县为例,在立地条件大体一致,造林树种、方法、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管护措施到位的造林地现已满是绿树,而疏于管理的造林地则是荒草丛生、树木生长衰弱直至死亡。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干旱地区,只要加强对新造幼林的抚育管护,就会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并且促进幼林生长。

2提高措施

2.1在当地建立苗圃基地

在当地建立苗圃基地,可以避免运输过程造成的损伤。选择优良母树和没有虫害的种子育苗,在育苗期间加强苗圃病虫害防治。出圃前要对树苗进行炼苗处理,以便使树苗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抗性。在树苗出圃时,要选择优质树苗[4]。

2.2树苗调运及保护方法

如需外调树苗,在调苗时要选择适宜当地造林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所调运的树苗,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如果长途调苗,则要考虑调运期间树苗的保湿、遮荫等措施,确保调进的苗木不失水和机械损伤少。树苗调入后如不能及时栽植,应进行假植或合理存放、浇水保湿、遮荫。栽植前要进行二次选苗,以杜绝劣质苗木进入造林地。对于干旱地区则应对树苗进行吸水剂蘸根处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5]。同时,要选择壮苗,保护好根系。树苗出圃时要经过选优,达到国标标准。

2.3抓紧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是影响平原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造林时间早则易出现冻拔现象,造林时间过迟,树苗开始萌动,缓苗期延长,也容易造成树苗死亡。只有在适宜造林期间抓紧组织人力进行及时栽植,才能确保成活率。即使错过最佳栽植时间,也要采取各种科学措施保证苗木成活[6]。

2.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栽植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是影响平原造林成活率的又一关键因素。因此,在造林前对栽植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培训,使栽植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素质,这样才能保证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2.5抚育管护到位

对新造林地要进行封闭管护,连续3年进行浇水、割灌除草、病虫害防治及修剪等抚育措施。造林后设专职护林员常年看护,并签订护林责任书,做好护林防火工作,防止鼠、兔、病、虫害以及人为牲畜危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工程专题片、电视、广播、宣传牌、宣传标语等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减少人畜破坏,保护造林成果。严厉打击破坏林木的犯罪活动。

2.6应用科技措施确保苗木成活

一是喷洒生根粉。裸根大苗栽植前,在根部喷洒生根粉药剂,促进根部发育[7]。二是树干涂白。对乔木树干用白色涂料+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涂白,防止病虫危害。三是喷洒抗蒸腾剂。对常绿树树冠喷洒抗蒸腾剂,降低蒸腾作用。四是树冠修剪。落叶树应适当疏剪过密枝条,短截过长枝条,疏理部分花朵和叶片,及时抹掉多余叶芽,减少水分、养分流失。五是铺膜。保水能力差的地块,应在坑中适当铺设塑料薄膜。

3参考文献

[1]邢喜云,石平平,王秀丽.赤峰市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5):29-30.

[2]陈和.提高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林业科技,1982(3):18-20.

[3]韩刚,韩恩贤,张晓鹏,等.黄土高原3~6月土壤含水率与刺槐造林成活率预测模型的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31-34.

[4]马存世,刘正祥.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中国林业,2006(8):46.

[5]王之友.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点浅见[J].云南林业,1985(6):16.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植树造林;气候变暖;作用;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1.1土地荒漠化

大家对土地荒漠的了解很少,一般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2种。一种是植被破坏造成的,而另外一种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降雨分布图发生改变,使各个地区降雨分布不均,有的地区会发洪水,而有的地区则会出现土地干旱。在干旱的地区,植物因缺少水分而死亡,而植物死亡会使土壤中的水分加速蒸发,空气中的水少,降雨就会更困难,如此反复,就导致土地荒漠化。我国就有一片很大的沙漠化地区,且其面积还在逐年增加,所以,我国必须要坚持植树造林,缓解土地荒漠化。

1.2海平上升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变暖,各个地区的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南北极也不例外,气温的上升,使南北極的冰川出现了融化的现象。融化的冰川水就会流入到海洋中,这样就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当然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南北极的冰川会融化,还有一些雪山的也会融化,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多出很多河水的源头,也会使一些河流改变原有的路线,并且极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地区存在积水,一部分地区出现河流断流的现象。水是生命之源,一些河流的消失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些河水最终会汇集到一起流入海洋,海平面同样也会上升。即使海水退却,也会对我们的土地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海水会使土地盐碱化,并不是所有的盐碱地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变回良田,也会有一部分土地恢复不到原来的地貌。就这样周而复始,温度上升,海平面就会上升,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沿海地区的城市和国家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例如图卢瓦就面临这个危险。

1.3物种遭到破坏

大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息息相关的,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跟海水中的酸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碳酸会导致海水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还会使一些不适应高温的珊瑚死亡,这就导致了主要以珊瑚为食的生物的食物链发生断裂。食物链断裂的速度是非常快,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很快就会蔓延到陆地上的生物。由于没有食物,海洋的中的生物会出现大面积死亡,海洋生物的尸体就会污染海洋,这会使其他生物也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同时,海洋生物的尸体还会释放温室气体,从而使全球气温变暖更加恶化。

2植树造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及措施

2.1森林有很好的蓄水作用

树林对缓解全球变暖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具有阻挡风沙、保持水土、改变低空气流的功能。我们可以把树林当做是一个小型的蓄水池,它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树和水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降雨时,树冠可以截流一部分雨水,树木的根部会吸收和储存一部分雨水为自身的生长提供水源,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还会蒸发掉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会储存在土壤中。而树林越多,蓄水能力就越强,可以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保证这个地区的动植物可以很好地生长。树林储存的地下水,可以使这个地区的气候湿润,冬暖夏凉,从而达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2.2树林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

树林之所以可以调节气候,是因为树木的树冠在太阳光照射的时候当掉一部分光源,从而降低地表的温度,减少水分流失。由于树冠可以阻挡掉一部分太阳能,使树林里的温度也要比外面的温度低很多。大量的植树造林,会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当有风吹过的时候,树林里的风速明显就比较慢,风速慢就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得慢,这样就起到了保湿的作用。调节气候,也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2.3为生物创造栖息地

树林是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还有人们的过度砍伐,都使动物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也会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从而这也使全球气候变暖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植树造林可以为动物提供新的家园,并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3结语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4

关键词:雪灾;灾后措施;森林恢复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2204

1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较过去显著提高,从而引发了包括地震、暴雨、强风、雪灾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其中,以风雪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最为常见,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稳定和主要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态环境基础并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然而,森林生态系统也常常遭受风灾、雪灾、病虫害等多种自然干扰,其中,雪灾会使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林木折枝甚至树木折断、整株被连根拔起。从而造成林内大量干枯枝条树木的积聚,增加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的风险,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雪灾会破坏林内树木,降低其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增加病虫害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服务功能受损,其受损生态价值远远超过直接受损经济价值,其影响不容忽视。并且融雪所造成的地表水的汇聚和土壤水的增加,更是加大了滑坡、山崩等灾害的风险。

北京地区属于北方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降雪适中,但近年来雪灾频发,不仅危害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市民出行安全、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损失,因此对北京山区森林抵御雪灾能力进行分析,对区域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预防雪灾等自然灾害对森林造成破坏,保证其景观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

2历年雪灾对森林影响的特点分析

由于雪灾灾害主要动力成因为极端暴雪天气,故收集了北京地区1951~2016年度最大次降雪量。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部级地面站点延庆站(54511)的数据,2013年数据异常,舍弃。统计结果如表1。

由于统计数据量庞大,所以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跨度,选取其中最大年降雪量,观察变化特征,如图1所示。

在1980年以前,年最大降雪量处在一个稳定地动态变化过程中,波动幅度较小,而1980年以后,年最大降雪量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原来稳定地变化被打破。尤其在近十年左右中,年最大降雪量急剧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1980年前,北京地区气候条件比较稳定,发生灾害性天气的机率较小,这对提高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的准确性都是有利的。1980年之后,变化出现较大浮动,原有的稳定气候环境被打破,天气紊乱,加大了天气预报与灾害预警的难度,对人们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在1980年之前,5年内最大年降雪量与最小年降雪量的差值变化是平缓的,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近60年来,北京暴雪天气频率逐步升高(图1),几乎每隔5年都能遭遇一次大规模的降雪事件,且暴雪等级也逐步上升。特别是2012年11月5日,北京市延庆县和昌平区遭遇1960年以来的最大降雪,积雪达48mm。近10年,大雪发生的频率很高,由此造成的灾害也愈发频繁。普通降雪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但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雪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是致命的,会对植被本身造成极大的危害。

3案例分析

以2012年11月5日,延庆和昌平两个区县所遭遇的1960年以来的最大降雪灾害为例,进行探究。本次降雪时间较早(11月5日),对仍未落叶的树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大量枝条叶片积存降雪,使部分树木出现折枝、断干、伏倒等机械性损伤。在这次冰雪灾害过程中,给北京市北部区县的林业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尤其以延庆县受损较大,昌平区也有不同程度的灾情。据统计延庆县受灾面积约4000亩,其中1000余亩受灾严重,昌平区受灾面积约4000亩,但受灾普遍较轻。降雪严重影响到两区县道路交通、供水供电、设施农业和林业等领域。

本次灾情主要是由于油松树冠较大,雪压后树梢头或树干折断,形成大小不一的林窗,有少量已确定为目标树的也折断受损。笔者对受灾严重的地点进行了现地调查,详见表2。

对林窗是否进行补植补造,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①林分树种过于单一,林窗周边缺少阔乔落种母树,天然更新不良的需要进行补植补造。②凡是形成的林窗比较大,侧柏林>25m2,油松林>50m2,天然更新不良的,都需要进行补植补造。③对延庆油松受灾林分,依靠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林窗,应调查天然更新密度,更新密度偏低的(

延庆县珍珠泉乡项目区受灾油松林中,对少量只损伤了树梢头、下部树冠保存尚好、H>8m的,可考虑暂时保留不采伐,以免林分采伐量过大。可待林分修复健康后,再做处理。

最终本研究中确定延庆水泉子村和昌平区南山侧柏林需要进行补植措施。通过调查,根据其受灾状况和立地类型,并遵循适地适树、增强林分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确定了4种主要造林技术模式,如表3所示。

针对林区受灾状况不同,设计了补植和补种两种技术措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造林,并根据不同类型林地选取了不同的设计树种。以延庆县为例,探讨其造林实施过程。

(1)造林规划

林下补植规划:依据项目计划,只对受损油松纯林进行林下补植活动,其余森林类型不安排任何林下补植活动。按照林下补植技术标准,在规划期内,需要在项目区原经营小班林分内,林下补植地块17个,面积约22.4亩,补植白腊、元宝枫和黄栌共4748株,全部为3~4年生苗,采伐因降雪受牡挠退芍晔631株。

森林保护规划:通过对原有部分防火路路基和路面进行改造等措施,进行森林防火,同时采取规范营林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生态防治措施等,进行病虫害防治。

(2)造林设计与施工

确定补植林分最小面积:对油松林分的林窗面积达到50m2(GB/T18337.1-2001)以上的林分开展补植工作。

立地类型划分:综合外业调查结果,以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和土壤特征划分立地类型。

造林技术设计与施工:林冠下造林模式全部选择油松林补植技术模式,补植树种主要选择元宝枫、白蜡或黄栌3种树种的3~4生带土坨大苗,采用局部块状清理的方式清理林地,同时采取块状整地的方式,并注意防止水土流失。造林季节和时间选择在2014年雨季的7、8月份,每个种植穴内只种植1种林木容器苗,采用1m×1.5m的穴密度植苗造林,每个林窗内以25个植苗穴为一个种植单元,且各个单元之间要留有2~4m的间距。幼林抚育管理包括松土除草割灌、补苗除蘖和病虫害防治等。

(3)监测验收

监测结果表明规划、执行和监测对于幼苗补植和林窗补植是适宜的(表4)。苗木虽然成活率高,但会受持续的干旱影响而降低。不过,由于高造林密度和天然更新,幼苗损失不会对造林目标造成太大影响。监测结果表明林窗内块状造林的方法是适宜的,且这种方法可在进一步的森林管理项目中作为预警措施。

4北京地区应对雪灾后森林恢复和应对措施及建议

4.1雪灾后森林恢复和应对措施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不同立地和经营目标的林分,其恢复与重建的方向就不同,对于不同受灾情况的林分,其恢复与重建的措施也应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当森林遭受雪灾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清除受损林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要及时清除折断、倒伏林木和断枝残叶,减轻森林火灾的潜在威胁。尽可能减轻有害生物的滋生繁育,防止病虫害的暴发和蔓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受灾的森林自然保护区,可适当保留部分折断林木,有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

(2)利用林窗造林,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雪压后,残枝断木很多,形成许多林窗,可通过补植等方式及时造林,增加林地覆盖率,防止地表引起的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同时,提高林分生产力,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3)丰富树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损严重的人工针叶林,由于原来的生态系统组成单一,抵御灾害功能较弱,可通过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复层异龄林等方式进行林分改造,增强林分的稳定性。

(4)加强科学研究,增强雪灾的预警和防控能力。目前,国内对我国西北部和青藏高原牧区雪灾危害、致灾机理、监测和预警评估模型研究较多,而对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雪灾后,其危害、监测、致灾机理和预警评估模型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缺少林业技术储备来应对突发的冰冻雨雪灾害,要利用历年雪灾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对受损森林生态系统开展系统、长期的定位研究,以增强林业对雪灾的预警和防控能力。

在绿化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选用抗雪压性较差的树种,不同树种配置要合理,适当提高针叶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能够有效减小雪压造成的损害。要尽量选择抗逆性、稳定性强的乡土树种,同时体现栽植树种的景观功能。尽量做到适地适树,并严格遵循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侧重选择原产地与当地气候条件相近,或者具有成功引种经验、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作为栽植树种。另外,要加强树木后期的抚育管理,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确保树木正常生长。

4.2雪灾后森林恢复建议

(1)适地适树,提供树木良好的营养空间。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结合造林地的土壤、栽植空间、水分供应等环境特点,既可以选树适地,也可以选地适树。要预先留出树木栽植的充足空间,保证栽植后树木的根系能健康的延伸。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栽植环境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从地上到地下全方位的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最好的安全保障。

(2)科学管护,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及时修除枯枝,修剪部分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枝芽和病虫害严重的枝条等。而对绝大多数树木不进行整形修剪或降低修剪强度。同时对适当扩大面积,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采取木片覆盖,避免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3)合理配置,提高树木群体抗灾能力。对于罕见的天气灾害,一些树木受到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增加树种丰富度、合理的树种配置来减轻整体危害的程度。从本次灾害来看,不同的树种受害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树种搭配也有利于降低危害。形成安全、稳定的生物群落,在设计中要合理考虑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种植比例、有主干的树种和无主干树种的合理协调与搭配,从而避免某种灾害的大面积发生,提高树木群体的抗灾能力。

(4)森林危机管理。在国内外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园林绿化行业的特点,引入并提出了森林危机管理概念,初步定义为:“森林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对森林进行监测、预警、防控、应急处理、评估、恢复重建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推动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机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根据概念,可将危机管理可分为预警分析、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4个基本管理过程。危机管理应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危机管理体系是指保证危机管理有效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条件保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趋势,极端天气不断呈现,园林绿化行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森林和园林植物,而森林和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害生物的发生等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园林绿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应逐步提高自身的避灾、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针对气候原发性灾害所引发的次生灾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应更加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工作指导方针。而预警分析体系的建立作为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正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预警在危机发生之前,也就是事前管理。相对于事中应急管理与事后善后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危机状态的预防以及危机升级的预防比单纯的危机事件的解决显得更加重要。预警体系的建立应以科学的技术平台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预测预报、风险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危机态势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并做出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分析和判断,及时评估分析各种灾害的危险程度并给出参考性对策建议,从而提高管理部门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h,丁国栋,赵媛媛,等.极端降雪事件对北京市城市绿化树种的损害特征[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32(2):134~140.

[2]薛建辉,胡海波.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减灾对策[J].林业科学,2008,44(4):1~2.

[3]许联瑛,金衡,张跃.北京冬季极端气候对园林植物冻害情况的观察[J].北京园林,2010,26(94):47~52.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5

【关键词】绿化工程施工;大树移栽;成活率;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大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园林增添了许多色彩,更是营造宜人气候环境,构建和谐温馨城市人居环境中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为了让园林规划设计尽快实现,缩短城市园林施工建设周期,进行大树移栽无疑是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树木均有一定生命力,其对水土肥等要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移栽过程中,只有把握合理的施工措施,才能提升大树移栽的成活率,进而获得预期的园林景观,最终推动城市园林的健康发展。

1、在大树移植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大树在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人居环境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在园林营造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大树的移栽。然而,由于城市内环境更为严酷,与大树移植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促进移植树木发挥功效,健康生长,就必须深入分析大树移植过程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1.1树种的来源不尽合理,移植技术水平尚不规范

在我国园林施工建设中,很多城市地区移植的大树来自山区森林、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等国家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这种做法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严重的影响,是不可取的。此外,在一些大树移植过程中,由于移植技术的不完善,常造成大树移植后大量的死亡,这给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1.2在非适宜季节对大树进行移植

我国的大树移植活动在一年四季中均有发生,而大树移植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大树很难成活。通常情况下,早春开花的树木在春季、雨季或者秋冬季节移植是较为适合的;秋季开花的树种则在春季进行移植比较合适的。

2、提升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方法

2.1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

为了确保大树水分代谢的正常进行,合理选择大树移植时间十分必要。通常移植的时间应在秋季落叶之后且春季大树发芽之前的时间段内。因为在此期间大树体内的树液几乎停止流动,而且大树的各项生理活动也相对较为微弱,在其移栽后体内水分散失少从而保证了大树水分代谢正常,从而使大树更容易成活。

2.2移栽树种选择

首先,移栽树种选择最重要的原则可以简化为适地适树原则。即以定植地立地条件(如土壤类型、光照强度及当地温度)为依据,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树种。尽量使选取的树种的生物学环境和移植后环境相同。其次,考虑到成本和观赏效果因素,应该尽量选择正值壮龄的树木。如果移植年龄太小的树木则观赏性差,很难发挥绿化效果;如果移植年龄较大的树木,其不久后就会衰老,而移植大树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很不经济,所以应当移植壮龄的树木。

2.3移栽树种处理

2.3.1移栽树种切根大树的根系十分发达,若移植损坏了根系将必然会影响大树对水分等无机物的吸收,引起移植大树的死亡。因此,为了保证大树的存活率,应该在移植大树前对大树的根部进行切根处理。切根时间最好在移植前2~3年的春季或者秋季进行。在树周围挖1个以树干为圆心、直径为30~40cm的圆形或者方形、深度为50~80cm的沟。挖沟要斩断碰到的侧根,但是切口一定要平滑,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并且有利于长出须根。

2.3.2移栽树种的修剪由于大树移栽过程中会造成根系损坏,影响大树对水分的吸收,若不进行修剪,在蒸腾作用下可能引起大树脱水干枯。因此,应当对大树进行修剪,修剪应与树冠的整形相结合,剪掉那些重叠、交叉、瘦弱、病虫枝以及其它影响树冠形状的树枝。

2.3.3移栽大树的挖掘在挖树前1~2小时要对树根进行浇水,使树在移栽前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并且能够加强树根与土壤的粘着力。在开始挖树前应当将树的主干用草绳密绕,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损伤树皮。

2.3.4移栽大树的栽植方法栽植穴的直径应比土坨大40~60cm,深15~20cm,上、下直径要基本一致。栽植前应先填入适量疏松肥沃的“客土”。栽植时要保证树体端正,园林树木应注意树冠主要观赏面的朝向。放稳后拆除并取走包装物,将表土分层填入夯实,并筑灌水堰。待树木放入土穴定位后,为使其稳定直立,应及时使用木杆支撑,然后拆除草绳等包装材料。若土球较为松软,可在土球放入栽植穴后,将包扎材料剪碎并取出。再将土球与穴壁间隙用土填满并捣实,严禁用脚踏实土壤,以免土球散开。栽植深度与原来深度尽量保持一致。

3、大树移植后的有效养护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3.1大树移植必须做好加固措施

大树定植后,须采取支撑措施稳固树体,避免人为晃动或大风吹伏,支撑一般在树木存活1~2年后拆除。严禁将支撑物用铁钉或抓钉直接固定在树干上,大树支撑高度一般在树木高度的1/4~1/3处。

3.2开堰是做好移植大树养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覆土完成后在种植坑周围宜做高出地面100cm的围堰,以利提高浇水时的渗透性。也可预防浇水后四处满溢。

3.3适量浇水是移植大树养护必须注意的问题

大树移植后立即灌1次透水,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连续浇3次水,以后根据气候及土壤情况,进行不定期浇水,如是晚春初夏季节,遇连晴高温,早、晚需各浇1次水,同时对树干及树冠喷水,并搭建遮阳网,抵抗强烈阳光,减少蒸腾(一般要求棚顶部距树冠1m以上,不可紧贴树冠,以利空气流通)。

3.4移植大树要对树体采取必要的遮荫措施

在成行、成片栽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建大棚,省材而又便于管理,孤植树木要按株搭建。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体保持0.5m左右距离,确保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遮荫度为65%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3.5移植大树的打药与施肥养护措施

树木因截锯、移栽,抵抗力较弱,易侵染病虫害,所以要定期进行防治,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混合高效低毒杀虫剂连续喷洒树体2次,间隔期为7~10天。此外,在树木发芽展叶期,每株树木可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1~2次,每株用量为0.1~0.2kg,这能有效地促进新根的生长。

结语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大树移植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实现尽快美化、绿化园林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大树移植的合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对于推动城市园林施工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1篇6

关键词:生态化林区;造林营林;有效措施

一、当前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滞后。主要表现在种子园的建设类型单一、母树林的更替不及时及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苗圃管理及育苗生产形式跟不上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市场;更新造林中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上的失误;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长远打算,造用结合不紧密,在营造上缺乏商业考虑,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供应将面临危机;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在经营管理措施上表现为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措施不到位。

二、分植造林在林区建设的应用

作为播种造林的补充,我们可以采用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法,是挑选根系完整的苗木,将它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下植被抵抗力较强,生长比较稳定,所以,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太严格。造林材料的树木营养器官和地下茎的自旋造林再造林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节省配种时间和成本,技术操作和幼树的早期生长,成活率比较高的是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性状的遗传表现。调整人工林抚育间伐政策,提高林农抚育间伐积极性。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抚育间伐材质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数林农不愿抚育间伐,重造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调整抚育间伐政策,对抚育间伐材应取消限额管理,取消各种税费,给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三、加强森林管理,改善营林管理模式

1.加强森林管理,加大投入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企业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植树造林林业生产方面的一系列措施,成活率和保存率稳步上升。但是单位面积保存过多,不仅浪费树苗,也增加了造林绿化工作去。另外,林冠下造林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的苗适量,减少人工育苗的投入。回顾有选择地记录是近年森林的砍伐,应该采取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操作。

2.改善营林管理模式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是林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引导、捆绑资金、林业规划、专业施工、规模推进”。在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中,一些地方按照综合整治、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捆绑了林业、水利等资金,由林业部门规划,专业队实施,规模化推进。经济林栽植是实践“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具体措施之一,按照政府出资公司经营模式管理,签订合同示范园区等。对于农村可以采用大户牵头、土地流转、统一栽植、农民分红。最后一种模式是省直林局采取“群众出地、林局造林管护、比例分成”的合作造林模式,大力实施“两山”造林工程和“双百”精品工程建设。

3.全面提高科学造林营林水平

(1)造林前的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造林地区进行勘测和考察,针对当地的土壤结构、地表植被以及土地面积等生成数据,林业部门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造林面积和林木间距,并进行具体造林设计;其次,要对当地的空气温度湿度、季节变化、气候以及常见病虫害类型等外界因素进行具体讨论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选择出该地区适宜生长的林木,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育苗技术方法进行种植,实现科学造林营林。

(2)科学造林方法方案的实施

第一,采用“以林养林”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科学种植,加强对生态林的管理和防护,在促进造林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林区的管理力度;第二,通过对林区地形和面积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勘测,通过分析结果对林区树木间隔进行科学设置,并在林木间隔中种植灌木林苗和其他植物,填补林间空隙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平衡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第三,利用科学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林区进行监管,通过对林区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等实时对树木生长过程进行监控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对种植技术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合理地进行营林。

(3)对营林区开展科学养护工作

第一,要做好日常防护工作,在林区周围建立有效的隔离防护带,将林区内的树木与周边环境和居民社区隔离开来,一方面防止有偷伐者进入林区内破坏林木,并且防止有居民误闯林区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防止在出现火灾时火势蔓延到隔离带外面去,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破坏和危险;第二,通过对当地病虫害的了解,选择防止方法,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可以利用为树木涂抹药物、溶剂等防止病虫害对树木造成伤害,或者在树木中种植些害虫讨厌的植物,利用气味等方式降低虫害,有效地对林区进行营林养护工作。

四、结束语

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造林绿化工作的新机制,坚持把造林与封育相结合,坚持山上造林与绿化村屯建设相结合,坚持常规造林和营造混交林相结合,坚持生态公益林与红松果材兼用林相结合。在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的同时,认真抓好造林作业设计,做到无作业设计不准施工,做到高水平设计,高标准整地,高质量栽植,高效率成活。断提升造林绿化水平,保持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要科学经营森林,加快林分结构改造,不断提高森林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7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管理方法育苗苗木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93-01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植树造林也成为了现代生态工程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退耕还林等各种措施,有效地帮助了现代生态进行自我提升。植树造林是现代生态提出来的概念,对于其常用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造林技术。而我国在人工林的营造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有很多不良后果已经在日渐暴露出来,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

二、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可以称之为直播造林,主要是利用林木的种子直接向地里播种的一种造林方法。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省去了育苗工序,施工十分简单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播种后,要想保持苗木能够成活,就要保持苗木自身的水分,使之达到平衡。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更适合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

2、育苗植苗法

育苗植苗法也叫植树造林或者是栽植造林,主要是指利用根系生长完整的幼苗作为植树造林的主要材料。这一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对植树造林的地立条件要求较少,对不良的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也有弊端:其对栽植幼苗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必须先培养幼苗,不但能够节省种子,还能够提高苗木根系的成活率,比较典型的就是云杉和落叶树这两个树种,它们都是采用了这种造林方法。

3、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也称作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该造林方法的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所以,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相对不是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因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植苗造林法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主要应用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等苗木。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由此可见,在整个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必须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4、造林地块的修整

作为植树造林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修整造林地块是不可忽视的。经过修整后,改善了造林的立地条件,同时也清除了杂木、杂草和无用的东西。在造林前后时段里,修整造林地块可以让阳光更充分的照到地面,使得白天地表层温度平衡;

整地能够改变土壤物理性质,让土壤温度状况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造林成活率也上去了,幼林的生长也会更加稳健。整地可以保持土地墒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由此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总的来说,造林地的修整方法有三种:修整、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清理方式则有三种: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以人工清理为主,机械清理为辅。收拢归堆清理的杂物,造林地块可通过火烧和搬运来清理干净。而局部整地则主要是翻开造林地部分土壤,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这两种。所谓的带状整地就是指翻垦长条形土壤,其中主要包括水平带状、水平沟、撩壕等。块状整地指的是翻垦块状土壤,包括穴状、鱼鳞坑等。

5、插条造林法

一般情况下,插条造林法是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的,春季应用时是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应用该方法的主要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之后再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三、植树造林的管理方法

1、幼苗抚育管理

幼苗抚育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幼苗管理是造林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极大的影响了树木以后的生长和丰产。这一时期,幼苗还处于散生状态,生长起来较为困难,必须营造出利于其生长的优越环境条件,如充足的水、光等,才能提高其成活率,这也是造林的必然要求。幼苗抚育的根本任务是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来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此外,应该抑制并调节林木生长,进行间苗及修剪工作,幼苗才能真正生长成林。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找出幼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要求,坚持做到因地制宜,由此才能达到理想中的造林成果。

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劳动人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传统造林方法,主要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硫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通过多年的实践得以证明,封山育林有很多好处:一是加快绿化速度;二是降低用工成本;三是森林生态效益好。通过封育建成的林区大多是多树种的混交复层林,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土、防治病虫害等。所以,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加快绿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实施。

3、退耕还林管理

退耕还林是对宜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并恢复林木植被,以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应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制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这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实施退耕还林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二是造林模式;三是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项目和技术负责人。

参考文献

[1]张慧《浅谈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造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2]王晓东、崔学臣《我国林业的发展及造林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5年06期.国华《浅析当前林区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及程序》[J],《现代园艺》2014年08期.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平潭县;植物种类;造林措施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3-04-85-02

平潭县为我国第五大海岛,福建第一大岛,全县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平潭与台湾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与台湾新竹港距离仅125.936km,是我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全岛海岸蜿蜒曲折,海岸线长达408km,海岸类型为沙质和基岩2种,其中超过100km为优质海沙滩。由于平潭县濒临台湾海峡,大风、流沙等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岛上雨水少较干旱,植物种植成活难度大,造林绿化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公益工程。因此,探索适宜于平潭县生长的植物及其种植技术措施,对于促进海岛绿化,提高其森林覆盖率,确保海岛生态安全、居民稳定生活和工农业正常生产均有重要的意义。

1平潭县主要植物资源状况

1.1陆地海岸线上主要植物资源

1.1.1沙质海岸线上主要植物种类沙质海岸森林基本上是人工林,最常造林的树种是木麻黄和湿地松,近10a陆续引种了桉类和相思类树种,桉树有柠檬桉、窿缘桉和刚果12号桉,相思类树种有厚荚相思、马占相思、肯氏相思等,人工林多为纯林,结构较为简单。沙岸林下常见植物有乌桕、苦楝、潺稿木姜子、黄槿、草海桐、龙舌兰、剑麻、海刀豆、仙人掌、文殊兰、狗牙根、苍耳子、老鼠刺、海边月见草、露兜树、麻风树、单叶曼荆、厚藤、滨刺麦、山菅兰、蓖麻等。

1.1.2基岩海岸线上主要植物种类基岩海岸线上主要人工造林的树种有木麻黄、黑松、台湾相思、湿地松、马尾松等,在山凹、山脚、沟谷等局部地块种植有部分桉树。野生植物主要有朴树、乌桕、苦楝、海桐、潺稿木姜子、榕树、雀榕、草海桐、车桑子、滨柃、牡荆、苦榔树、匙羹藤、天门冬、桃金娘、蓖麻、鹅掌柴、雀梅藤、鸦胆子、马樱丹、细叶海金沙、福建胡颓子、黑面神、药用黑面神、土密树、芒箕、蔓荆、金英子、刺裸实、铁包金、厚叶石斑木、羊角拗、算盘子、菝葜、土丁桂等。

1.2岛屿上主要的植物资源平潭县有大大小小126个岛屿、702座岩礁,岛屿和岩礁上土壤稀少,多岩石,植物基本上从石缝中长出,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的海岛。典型海岛植物有露兜树、桃金娘、黄桅子、鹅掌柴、滨柃、草海桐、榕树、刺裸实、车桑子、雀榕、苦楝、山菅兰、海桐、野牡丹等。

2平潭县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配置及造林技术

2.1适宜种植的植物

2.1.1乔木类目前人工种植较多的主要有木麻黄、湿地松、台湾相思、黑松、厚荚相思、南洋杉、鸡蛋花、鸡冠刺桐、小叶榄仁、黄槿、大叶榕、高山榕、红千层、新银合欢、麻楝、樟树、橡皮榕、桑树、凤凰木、白千层等。可以较大范围种植的乡土滨海树种有潺稿木姜子、朴树、麻疯树、刺桐、构树、黄连木、常绿臭椿、苦楝、乌桕、榕树等。建议引种台湾海桐、海x果、水黄皮、榄仁、大叶山榄、福木、银叶树、杨叶肖槿、露兜树、血桐、玉蕊、石栗、菠萝蜜、莲雾、海南蒲桃、面包树、菩提榕;以及棕榈科的蒲葵、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

2.1.2灌木类主要有福建胡颓子、雀梅藤、刺裸实、海桐、苦槛蓝、滨柃、车桑子、苦榔树、药用黑面神、鸦胆子、蓖麻、红桑、木芙蓉、马樱丹、铁包金、黑面神、厚叶石斑木、福建茶、了哥王、夹竹桃、牡荆、海巴戟、海滨木槿、曼荆、兰屿紫金牛、草海桐等。

2.1.3藤本及地被植物主要有海刀豆、狗牙根、海边月见草、厚藤、文殊兰、单叶曼荆、金银花、田菁、薜荔、滨刺麦、羊蹄、海滨藜、南方碱蓬、番杏、马齿苋、仙人掌、白背天葵、山菅兰等。

2.2适宜种植的植物配置

2.2.1滨海沙地临海前沿以木麻黄、露兜树、黄槿、夹竹桃、朴树、麻风树等树种为主,配置海刀豆、海边月见草、厚藤、草海桐、滨刺麦、海滨藜、龙舌兰、剑麻、山菅兰、车桑子、仙人掌、单叶曼荆、文殊兰等沙生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草及藤本组成的临海前沿防风固沙林带。林带内侧还可选用水黄皮、海x果、台湾海桐、湿地松、厚荚相思、肯氏相思、毛荆相思、新银合欢、大叶榄仁等树种。

2.2.2岩岸、海岛主要可选择木麻黄、台湾相思、福建茶、龙舌兰、仙人掌、滨柃、迷迭香、冬青卫矛、黑松、潺槁木姜子、铁包金、厚叶石斑木、匙羹藤、车桑子、了哥王、苦榔树、福建胡颓子、枸杞、山菅兰、药用黑面神、鸦胆子、剑麻、刺裸实、白背天葵、雀梅藤、五爪金龙、血桐、草海桐、苦槛蓝、茵陈蒿、芙蓉菊、文殊兰、羊角拗、金银花等。

2.2.3护坡地段可种植木麻黄、剑麻、龙舌兰、海刀豆、露兜树、草海桐、麻风树、滨刺麦等,还可配置使君子、五爪金龙、海桐、羊角拗、厚藤、匙羹藤等藤本进行边坡绿化。

2.3造林技术

2.3.1苗木规格所选择的育苗圃地要尽可能与种植地环境相近,优先采用种子育苗方式,扦插育苗作为辅助。使用容器育苗,确保种植时根系完整,以免种植季节受限。以中等规格的苗木最佳,树冠大小适中,也较有利于长成强壮的根系,抗风能力强。小苗抗逆性差,在沿海恶劣环境中种植保存率低。大苗在定标后一定时期根系发育有限,树完大也不利于抗风和抗旱。

2.3.2造林技术措施(1)整地:挖大穴,深度要有保证,回填要下客土,下基肥,改良沿海土壤肥力差和盐碱度高的问题。临海前沿的地带应当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提早郁闭成林。(2)种植:适度深栽,深度比原苗木根际多5~10cm,回填压实,及时浇水。最好选择在雨季,降低了土壤的盐碱度,也解决了水分问题。(3)辅助措施:临海前沿可设置挡风的工程辅助措施,有些苗木需支撑加固等辅助措施,还有喷灌设施。

3结语

平潭县地处陆海交替地段,濒临台湾海峡,常年遭受风沙影响,一年中春、秋、冬以偏北风为主,北风、东北风侵袭频率占62%,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超过100d,为全国强风区之一,岛屿受台风影响最大,年平均为6次。恶劣的气候条件给岛上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大平潭县造林绿化的进程,通过选择适合于海岛生长的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采取切实可行的营林措施造林,加强造林后的管护,提高造林成效,改善海岛的生态环境,不仅有效保证了岛上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可以吸引台商投资,从而推动了平潭综合试验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瑞华.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1996(6).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植树造林;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计划的对森林开发利用,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情趣生活,同时可以在人们旅游时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有效提高经济收入。

1植树造林技术

1.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又称为直接造林,即把树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上的一种造林方法。与植苗造林相比,播种造林的优点有很多,即把种子直接播入土里,出苗后不用移栽,苗木根系也因此避免受到损伤,而且发育也会较完整;幼苗从种子发芽起就生长在造林地上,对造林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也会较适应;播种造林每穴播种多粒种子,经过人工与自然选择,可以留下生长健壮的苗木,为构成优良林分创造条件;节约投资,节省劳力。造林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穴播和撒播等。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浸种、消毒等处理措施,以保证早出芽及增强抗旱能力。

1.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为移栽造林法。是利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对象,其特点是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较强,定植后生长稳定、快速,因此,植苗造林法对造林地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但是对苗木要求比较严格,在造林过程中,苗木根系在起苗、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容易导致损伤和失水,降低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对栽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在造林前还需要进行育苗,但是能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是目前植树造林最常用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前需要做好苗木处理工作,选择1~2年生完全木质化的苗木,进行截干处理,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然后使用生根粉处理。

1.3混交林技术分析

人工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商品林生产。因而天然就存在树种单一、对病虫害、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的缺点。为了提高商品林的抗性和成功率,必须改善树种种植结构,实现多样化的生态体系。目前,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林木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混交林技术具有如下优势特点:一是空间和养分利用率高。如果采用单一树种种植,只能应用某一层次的空g,汲取较少种类的营养,更多的空间层次和养分的效益无从开发。而采用混交林,不同生长特点的树种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林地体系,可以大幅提高对空间和养分的利用覆盖率。二是林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保障。混交林通过科学的设计,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体系,不同的树种间相互促进,树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三是有利于防护能力的提高。混交林地面上、下的结构远较单一树种成林复杂、丰富,对于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十分有利。缺点是育林种植技术要求很高,该方法的重点在于树种结构设置,如果设置不合理,就无法发挥应有效果。此外,由于多种树种混合抚育,单位面积某一树种的蓄积量相对单一育林较小。此外,对于立地条件也有一定要求。

2植树造林管理措施

2.1提高更新造林质量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与,还要注重日常的造林质量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提升造林质量。首先,要全面重视植树造林在林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保证造林质量落实到林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实行领导负责制,保证林业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植树造林工作中所承担的重任和义务;其次,制定完善管护措施,确保切实提升造林质量。要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林业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对林业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工作人员林业管理的质量和专业素质,及时改变了林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不到位,技术含量较低的现象,不断总结日常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良好的经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高效林业生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2种植方法要科学

林业树种和当地的气候环境都会影响树苗的种植深度,同时还要考虑地区的土壤条件以及种植季节,通常情况下,树苗的种植深度比原来种植的深度多3-4溯左右,如果种植的地区是在沙漠化的土壤要种植的深一点,一般情况下,栽植的深度为40~50溯左右。对于一些树种移植的时候要带着营养袋或者裹着原来的土壤,这种情况下,种植的深度也要深一些,同时挖的坑也要大一些,以防止把原来的土球弄坏,如果选择容器育苗时,要把营养袋撕破,这样营养液才能充分被树苗吸收。另外,种植使也要考虑种植的密度,只有合理的密度才能保证树苗能够健康生长,一般情况下,生长比较缓慢的树种,都要合理密植。在不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要适当的种植稀疏一些,如果一些苗木比较容易倒伏,那么就要适当密植,才能缓解树木倒伏的情况,如果一些树种是为了保持水土而种植的要适当密植。

2.3幼苗管理

新造的幼林,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然后才能快速成长。同时对幼苗管理是重中之重,对树木以后的生长和丰产有较大影响。这一时期,幼林还处于散生状态,生长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一定要创造有利于其生长的优良环境条件,比如说,须有充足的水分与光照等,这样才可提高其成活率。在对幼林管理上,首先要对土壤进行管理,如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幼苗健康成长。另外,还要抑制和调节林木生长,进行间苗与修剪工作,这样幼苗才可生长成林。总之,要想提高造林的成活率,管理一定要加强,遵循幼林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满足环境要求,最终才可取得良好的造林成果。

结束语

植树造林对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作用显著,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以及带动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意义重大。国家对林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基于此,要加大植树造林活动,特别要注重造林技术水平的提高,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造林的管理,与此同时做好各种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各界人士都意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共同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10

【关键词】造林抚育;措施方法

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幼林抚育是在更新造林后至幼树成林这一期间,通过人为活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它是更新造林采取的6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因为造林以后至成活、成林这段时间,林木既受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畜破坏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受树木个体或群体之间或树种之间的影响;加之抚育和保护不及时,不仅导致杂草丛生,夺取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遮蔽阳光,抑制林木生长,而且还引发病虫害,林地也因草根盘结,使土壤变得十分坚实,土壤的结构和通气保水性能变差,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发育。

1.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

幼林抚育从土壤管理、林木管护、补植等方面入手,为新造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长,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异,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蔽。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抚育措施,不断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措施

2.1松土除草

松土可以使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有时适当保留植穴周围的植被,为苗木适度庇荫,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温。在具体作业时必须做到“三不伤、二尽、一培土”。“三不伤”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尽”即杂草除尽、石块捡尽;“一培土”即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cm,干旱地区可加深至12~15cm,甚至30cm。除草松土应在幼树生长旺盛期之前,一般从造林年度起连续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但植苗造林当年的第1次应尽量提早,并结合培土、扶正、踏实等工作进行。造林后,前1~2年的除草松土次数应多些,以后可减少为1~2次。松土方式可分为穴状(块状)、带状和全面除草等,土壤比较干旱的陡坡和地表径流比较严重的地块,应采取鱼鳞坑式的抚育方式。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据幼树表层根系的分布情况确定,力求少伤根系,但对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杉木)可深些。造林地区越干旱,植被越茂密,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当幼树高度越过草层高不再受压抑时,抚育即可停止,不必强求达到郁蔽。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可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确定。除手工方式外,还可采用各种除草松土机械(如割灌机等)。化学除草也是一种颇有效的方法,但不能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2.2水肥管理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大面积造林基本上都灌溉。每次的灌溉量,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施肥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2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作基肥的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施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化学肥料,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追肥方法有2种:一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二是沟施,即在相当于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在种植行间开沟,沟深20cm、宽20~25cm,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2.3林木抚育

一是除蘖。这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蘖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在造林后的1~2年内,应选留健壮、干型通直的主干,把其余的蘖条去掉,除蘖后要培土,以抑制萌芽条再生。二是间苗。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由于播种不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致使苗木密集成丛,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在造林后间苗,间苗时坚持留优去劣,控制间距,最好是在雨后或松土除草时进行。三是抹芽。这是为了促进幼林生长、培育好干形而采取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具体做法是,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2/3以下嫩芽抹掉。可防止养分分散,有利幼树高生长;同时还可避免幼林过早修枝。四是修枝。修枝是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人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最好选择在晚秋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不要过大或过小,避免撕破树皮或切口粗糙而影响树木生长。

2.4幼林补植与保护

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对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工程造林要求成活率在90%以上为合格,同时保存率不低于85%。补植力求用原树种的大苗,使其与成活苗木的生长相近,有利将来林相整齐。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成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现为低产林分。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如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等。对低产林分进行改造,首先要研究其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比如复垦、施肥灌溉、平茬复壮、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结合。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病、虫、鼠、鸟、兽、冻等。特别是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此外,要对新造林聘请护林员进行专职管护,确保造林成活。

2.5有害生物的防治

幼林的有害生物管理,《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有害生物中对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检疫害虫,严重时能够导致树风折、枯梢、甚至枯死。即使在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中,采用全部种群(TPM)理论,但目前对幼林检疫害虫还做不到彻底消灭某种有害生物。要抓住害虫为害流淌树液或排出木削期,在为害处用药泥堵洞、注射杀虫剂或者在成虫期悬挂性诱剂等方法进行防治。当然主要还应该在林业造林时防止带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造林,而且必须在造林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卢江婷,尉明.浅谈林木的抚育管护[J].吉林林业,2008(4):38.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篇11

[关键词]碳汇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

森林具有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碳汇造林项目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包括林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和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森林碳汇造林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广东省九连山林场位于南岭山脉南麓的省级生态县连平县境内,属于粤北山区,东经114°24′~114°36′,北纬24°08′~24°22′。广东省九连山林场是广东省十大林场(局)之一,近年来的主要造林活动均以生态造林工程为主,重c是碳汇造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林场经营总面积为5940.1hm2,林业用地面积5911.9hm2,其中生态林面积3650.3hm2、占林地总面积61.5%,商品林面积2261.6hm2、占林地总面积38.1%。林场活立木蓄积总量386859m3。林木总生长量为18499m3,森林覆盖率为84.8%,林木绿化率为92.8%。加快推进广东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重点之一,也是国有林场现代林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设计原则

(1)、坚持增加森林碳汇与减少森林碳排放相结合的原则。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既要重视森林培育,通过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来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又要重视营造林过程的措施选择,通过加强植被保护、土壤保护等生态保护措施来减少营造林过程的碳排放。

(2)、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树种,并根据造林对象预期的主要功能有目的地进行造林作业设计,在不影响主要功能发挥的前提下,根据环境景观美化的需要适当配置一些观赏性树种,达到生态效益与绿化美化协调统一的目的。

(3)、坚持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因害设防,营造地点优先安排在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和交通方便的林地,并尽可能做到自然地理位置上(而非行政管理区等)相对集中连片,以便于建设管理。

(4)、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营造林优先考虑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特别应注重改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且生态功能脆弱的林地。

2、造林类型设计及树种选择

2.1造林类型设计

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特点,结合九连山林场的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二个建设类型。

(1)、人工造林:

造林对象为生态功能等级低的宜林地,通过人工造林恢复其森林植被,使其发挥生态功能。造林树种选择红椎、木荷、火力楠、杉树、樟树、阴香。

(2)、套种补植:

造林对象为生态功能等级较低的疏残林(残次林),大部分为林相较差的林地。林地内有部分幼树,而且分布较均匀,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有望通过套种补植、加强抚育,提高其生态功能等级。通过套种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功能高的乡土阔叶树种,有效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造林树种选择红椎、木荷、火力楠、杉树、樟树、阴香。

2.2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根据森林碳汇造林的特点及其作用,结合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以及九连山林场的造林经验,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并且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瘠薄,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等特点的乡土阔叶树种,同时充分考虑九连山林场自身建设特色,在满足碳汇造林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套种乡土经济树种。本项目建设选用红椎、木荷、火力楠、杉树、樟树、阴香作为造林树种。可供选择替换的树种有米椎、黎蒴、米老排、格木、土沉香、降香黄檀、红苞木、油桐等。

3、主要技术措施

3.1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的原则是在满足改造种植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严禁采用全面劈山、炼山、全垦的清理方式,以有利于保护物种,增加土壤有机质。人工造林类型采用带状清理或小块状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杂草,对原有的阔叶树和灌丛应尽量保留。套种补植类型采取小块状清理,穴边周围1平方米范围内清杂除草。

3.2整地挖穴

为了不破坏原生态环境和有利于水土保持,采用人工明穴整地的方法,整地时间宜早不宜迟,行距沿等高线水平方向排列,在行间按株距定植穴。挖穴规格:人工造林类型为50×50×40厘米;套种补植类型为50×50×40厘米。挖穴时将表土置于植穴的两旁,将心土放于植穴的下坡处,让土壤有40天左右的风化时间;在栽植前每穴施放复合肥150克作基肥,清除穴两侧表土的石块、草根,再回松土至植穴近九成满备栽。

3.3苗木

选择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营养袋苗或裸根苗。苗龄为一年生以上,苗高35厘米、地径0.4厘米以上。要求苗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查合格和种源地标签,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苗上山造林。裸根苗造林必须用黄泥浆浆根,切实做好苗木的遮荫保湿工作,确保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碳汇造林项目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

3.4造林密度

(1)人工造林规格为1.8×4.0米,密度为每亩92株;

(2)套种补植规格为3.0×4.0米,密度为每亩56株;

3.5混交方式和比例

可采用随机混交或行间混交方式进行种植,混交株数比例为:红锥30%、木荷30%、火力楠20%、杉20%。最终形成多树种造林和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3.6基肥与回穴土

九连山林场林地普遍肥力不高且较为缺磷,适当施放含磷基肥对于保障碳汇林造林成效十分重要。基肥的施放应于栽植前一个月左右,结合表土回穴,当回土至半穴时放入基肥与底土充分混匀,让它发酵后再栽植,以防基肥发酵伤根,充分发挥基肥的作用。基肥选用氮、磷、钾有效含量达30%以上的复合肥。

3.7栽植

造林选在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栽植时根系顺畅,防止窝根,苗要扶正,适当深栽。营养袋苗要剥除营养袋并舒展根系方可栽植,回土要细,轻提苗然后压实,回土成馒头状,与山坡成反倾斜,利于保水保土保肥。N植40天左右,全面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缺株应及时补植,保证造林后的成活质量。

3.8抚育措施

碳汇林抚育设计安排3年3次,本次作业设计只安排1次抚育,即造林当年抚育一次。抚育工作内容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兼顾补植。追肥标准为人工造林每穴追施复合肥150g,套种补植每穴追施复合肥150g。具体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深5~10cm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要落实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维持林分的建康状况和稳定性,减少碳排放。对碳汇造林项目活动中或成林后发生的病虫害,宜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年和第三年进行抚育、追肥,所需的人工费和肥料费用由建设单位另行筹集资金解决。

4、建议

4.1减少碳泄漏的措施。

碳泄漏是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碳汇造林项目中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减少碳泄漏的措施要从造林、抚育、护林三个阶段的相关环节着手。

(1)、在碳汇造林育苗阶段,育苗点尽量选择在碳汇造林地点附近,这样可以在造林实施时减少苗木的运输距离,减少碳泄漏;

(2)、实施碳汇造林时,肥料、造林工具等在运输过程中最好采用非燃烧化石燃料的工具进行运输,运输时行进在最短路径上,缩短运输距离,最大限度减少碳泄漏;

(3)、抚育和护林工作最好可以承包给造林地点附近的居民进行,这样可以较少人员、车辆往返造成的碳泄漏;

(4)、造林时施肥尽量使用有机肥或农家肥,不但降低造林成本而且从根本上减少碳泄漏。

4.2森林与环境保护措施

(1)森林保护措施

建立森林保护责任制,把森林保护落实到人,由建设单位指定专职护林员护林,保护碳汇林,防止乱砍乱伐及有害林木培育的行为发生,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做好造林地内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通过随机混交营造阔叶混交林,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和抗病虫害能力。

(2)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进行林地清理和挖穴,将会一定程度地减少地表植被,增加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压力。其次,肥料施放后,部分残余物可能与雨水一起被排放而影响环境。为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施工时不过度地破坏地带性植物资源。林地清理和挖穴时,做好周围林地及林木的保护,并做好施工安排,坚决禁止全垦和炼山。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措施范文1篇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建,森林资源锐减已成为事实。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质量,改善和提高森林的综合功能,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优化营林造林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经营管理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手段。现在谈谈营林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一、营林管理的方法

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人工播种方法

(1)播前的种子处理。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2)播种方法,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适用条件:已有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迹地引入针叶树种,沙地造林。

4.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二、营林管理的措施

1.按照经济规律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工

营林生产要按照林木成长的质量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这主要是因为,林木生长量才是成为产品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有生产技术的措施的全部效果都能反映在林木的生长量上面。要按照经济的规律来抓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要对造林的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与保存率等进行实际的统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好营林成效的真实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林的实际保存面积。

其次,要按照不同树种来作为林木生长量的指标基数,比如可以将红松与落叶松等作为作为林木生长量的指标的基本指数,并且按照生长的速度与经济的价值来确定出有效的对比指数。

2.提升更新造林质量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始终树立好质量第一与效益优先的基本理念,将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效益与质量上面,因此,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范例(12篇)

    - 阅0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范文1篇1日本引导者协会前会长堀公俊在其《引导学》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他指出企业领导者或主管在带领团队时所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他的作用不是.....

    团队凝聚力范例(3篇)

    - 阅0

    团队凝聚力范文【关键词】企业;团队;高效一、打造高效团队的重要性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