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1

创造就是应用创新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最后组合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此,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形成从不过问或无力过问的习惯,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利用化学的发展、发明,科学家的事迹和有关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地、深刻地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利用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

3.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阅读的能力等等。

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才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启发式教学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造过程。如在进行“H2S的还原性”的教学时,可以开门见山地提问:“浓H2SO4为什么不能干燥酸性物质H2S?H2S和浓H2SO4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H2S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学生总以为酸性气体可以用酸性干燥剂来干燥且酸与酸是不起反应的,在这种设问下,一下子就会把学生探求的热情激发起来。

三、精心设置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优化课堂教学,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创新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地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如在《钠的性质》一节中,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通过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实验产生奇妙的现象,立即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因势利导,提出如下问题:“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且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何会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并发出咝咝声响?水溶液为何变红?”由于学生急于弄懂各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最后总结出: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备和存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又如在原电池原理一节中,可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第一步,将连有小灯泡的Cu片和Zn片与一节电池相连。第二步,将电池用一个西红柿代替,把Cu片和Zn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当完成第一步时,学生看到灯泡发亮觉得在预料之中,但当完成第二步后,学生们一定会惊讶西红柿竟然可以代替原电池使灯泡发亮?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高涨起来。实验创新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同时又促进了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1篇2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9-0076-02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会有很多,而在传统教育机制中,重知识,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创造性思维是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职责,并贯穿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任何人都具有的,关键在于开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粗神是完且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从教改方向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必须培养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其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当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最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它是指人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思维过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量子理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发现,这些都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辉煌成果。那么作为创造性能力,只是少数科学家或专家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吗?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有新思想、新意识、新观点、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称之为创造,这就是心理学家也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确发现了不少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例如:在解物理习题时,有的同学的解题方法优于教师或参考答案;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在物理实验中,有的同学能够设计新的小实验,进行小发明,改进实验方法。如:在做了半偏法测量表头的实验后,有学生设计了用电阻箱替代法测表头内阻的方法,再如:在讲完万有引力之后,有的同学提出:“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在讲完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以后,有的同学问:“既然分子在运动,原子在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那么物体一开始是怎样运动起来的?”这些深刻的、带有哲理性的问题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创造性思维火花。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中都表现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善于鼓励,才能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融于教学活动中,这应当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1.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点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学生对某些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有关,对科学知识的爱好、兴趣是把思想、感情和意志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时期某种现象是偶然触发下的,也可以在确定目标的指导下逐步培养。

教学经验告诉我,有极大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维,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的地步,物理学史上,众多物理学家,多是兴趣魔力引导他们攀上科学的高峰,相反,如果学生讨厌学物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物理基础知识都难掌握,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在教师指导思想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传统教法是“注入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缺乏师生对话,更少动手做实验,就像活泼的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就会倦意绵绵。可见,转变教师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理论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商店橱窗里里陈列的“吸水小鸭”长时间不停地运动是怎么回事?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思考,老师用实物剖析它的构造,用桂图启发说明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激发学悄兴趣莫过于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力量。例如,介绍人类掌握了带电粒子的运动。热核反应温度高达一千多万度,反应物处于等离子态。提问什么东西能作为可近控热核反应的“容器”?学生想到用“磁场”。再介绍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科技成果,学生感到知识的力量并激发了兴趣。兴趣是学生们克服学习困难的无形动力,会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大门。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没有执着追求的毅力,会被困难挡住无所创新。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点。

2.系统化物理知识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知识量×发散思维,学生平时只有注意系统化物理知识的积累,才能为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活力,为灵活的运用开拓广阔的天地,为进行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相反,无坚实的基础知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离开物理知识的积累,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尽量挖掘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进行纵横对比和归纳总结。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指出使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运动都必须注意到这一共同点,才能区别不同的运动状态,并可从受力特点、运动性质、运动规律三方面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当每章复习或总复习时,可要求每个学生自己运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是认识升华的过程,是由杂乱转化为条理,由肤浅转化为深刻的质的变化。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在整理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由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来审视本章的知识结构,用不同方法、形式整理归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东西。还可向学生介绍有效的复习方法。总之,应使用多种教法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为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3.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成功是艰苦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在科学史上杰出科学家思维方法,往往是在开辟人类知识新的领域活动中,取得成功的有力武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意义,并有计划地结合教材,介绍科学家丰富多彩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是穿插一些物理知识。如观察法、实验法、物理假设、物理模型、集中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要恰如其分地介绍各种思维方法的作用,并将各种思维方法的应用引导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启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重视观察、运手实验、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教堂祈祷时,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为钟表的发明打下了基础,通过观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发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能力。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学生,很多是高分低能,动手实验的能力很差。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2)科学怀疑的思维方法培养

所谓科学的怀疑并不是无根据的怀疑一切,而是抓住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物理相矛盾的事实,经过艰苦的研究,提出了电子假设,发现了光电效应方程,并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科学怀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它,不仅有益于学生在校学生,甚至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工作也会起到解放思维想、激励创新的作用。

(3)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培养

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物理必须具备的优秀的思想品质,这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方法。所谓分析是从整体到局部,所谓综合是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思维方法。在进行分析综合思考时,应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4)联想思维能力培养

联想思维是指事物由些及彼的创造性想象,遇到问题联想与之相似或相关事物,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产生认识,找到答案的心理过程。一般人都知道在一杯啤酒中投入一颗砂粒,在砂粒下落过程中,就会在它们周围出现汽泡所呈现的痕迹。物理学家格拉塞尔观察后运用联想思维,设想用液态氢代替啤酒,用高能粒子代替砂粒,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高示高能粒子径迹的汽泡室。

(5)发散与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咱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集中思维又称收敛思维,是指为了求得某一正确结论,利用已有的信息,对现有的许多设想方案进行集中、筛选,找到一个最佳方案思维有形式。一项发明创造,一般到要经过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交替过程。例如“如何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进行多方面的联想,提出多种答案。如:

①用单摆公式法:g=42L/T2

②用落体法:g=2h/t2

③用倾角为气垫导轨=g=a/sin

④用天平和弹簧称:g=G/m

⑤用打点记时器和纸带:g=s/T2

⑥用圆锥摆:g=Lw2sin

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多角度设计实验,可以克服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其实运用同一概念、规律处理同一物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说明发散思维能力越强。

爱因斯坦曾明确宣称:“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直觉思维能力从表象看,是出现在无意识中,用为思维创造过程的高潮,是以头脑中的某些知识、经验、能力的储备为联合攻关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59-01

从古到今,音乐都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最能够体现社会风气和文明的艺术,所以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递美的教育,也应当在教学的同时升华学生的人格。国民教育面临着新一轮的基础性改革,音乐教育的改革在基础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得到了较大的关注。音乐在任何时代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它的特质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良好心理基础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1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倾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表演的方式向人们展现音乐的美丽;通过演唱的方式让人们感知音乐的优雅,所以音乐教育所重视的是一种极富艺术感染的审美观点的传授。另外音乐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散也有着增强作用,在优雅的音乐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对外界事物认知的敏感性,这种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年龄时段就在中学时期,对于这一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接触以及一些很直观的操作进行的,以此为基础的语言、动作、以及想象和思维才会发生。这些内容也是构成青少年时期创造能力的基础条件。而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达到课标所要求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实践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并自我提升,通过这种激励的方式建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是这一阶段下音乐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2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音乐教学因素

现代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过硬,同时在创新性的要求上也十分的苛刻。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显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基础教育面临着创新性的改革,对于整个基础教育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必须要重视的内容,而音乐教育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被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虽然如此,在实践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地方需要改进。

(1)音乐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音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的发展上影响重大。而在现今的音乐中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学校的音乐教育则要按照课本和大纲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老内容,没有新鲜的音乐内容注入,如何创新教学。而且学校对于音乐的教学重视程度也不足,对于音乐老师的评价高低主要就是在文艺汇演的艺术节目中,歌舞编排的如何或者是节目是否精彩,并不是关注学生的音乐修养或者学生音乐水平如何突出。这样在教学上,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就无法得到提升。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努力让社会各界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2)学生自身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程度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其过程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长期过程,而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同学生展开适当的互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观性作用,使其认识到音乐学习对于其他的科目是具有着正向的影响功能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所以在课堂上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事半功倍。

3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学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方式与活动环境,在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以比拟的优势。

(1)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条件,自我实践的创作机会,自我表现的创新舞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想。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其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乐器的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的重要人格特征。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自由的回答与质疑问题。学生通过回答与提问的方式把思维激发起来,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情景的创设。

(3)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启发想象教育的手段日趋现代化,使我们有可能突破时空界限,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为音乐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音乐教师观念的创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筑一个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过程地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时,首先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创造性。创造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大胆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音乐的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愉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4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记得某次课间休息时,当我和学生说到中国排球队进入世界杯,他们个个激动异常,议论纷纷,以致于上课铃声响了也不知道,我当时没有把脸沉下来,而是一直笑眯眯地耐心等待。当孩子们反应过来,很歉意地安静下时,我灵机一动问道:“看你们刚才的样子,个个都懂得与国家荣辱与共。不过要想中国取得更大的胜利,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学生们齐声响亮回答:“努力学习!”那节课,学生学得尤其认真,这使我明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于是我大胆地做了以下尝试: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老师架子,真正成为了学生们的朋友。每上完一堂课,我让学生以自己感受来评价老师的教学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足或无法接受,并特意表扬和感谢那些提出意见的学生,不足的地方我认真分析,力求改进。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2.营造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3.给予学生鼓励、肯定的评价

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才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到开发学生智力,激发他们创造才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尽量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学完《小摄影师》后,我让学生想想小摄影师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说小摄影师在回家路上被车撞了;有的说高尔基亲自到小男孩的教室去了……我充分尊重他们的看法,坚持无错原则,对他们给予了鼓励和肯定。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上每一堂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老师指导的学习方向自己读课文,去猎取文中的内容,然后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质疑――老师引思――学生解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哪里不明白,然后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如学生对回答的问题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中如果学生发表了有独创性的意见,提出了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以带动和激发全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使有的学生所发表的意见离题较远,教师也不要横加干涉,而是给予鼓励,让其大胆想、大胆说,此时教师再指出问题的要点,及时点拨导向,引导学生思维。这样做不但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自觉质疑问难、设法解疑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爱因斯坦曾说:“幻想的才能对于我们来说要比我在知识上的才能更有意义。”“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打破定势,大胆想象,进行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小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将这种想象力转换成一种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话,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句子,提与别人不同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思考方式,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具体表现,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5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实现学生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转化的关键所在。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以下重要作用和意义:

(1)通过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实现课程应用性、创新性、科研性的结合,引领大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改革,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2)通过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促使教师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并在促进教学工作的同时,反过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提高。

(3)优化大学教育培养模式,使课内专业教育和课外综合教育合理组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另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并实现由知识学习向知识发现的转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又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各国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我国当前严峻就业环境压力下,各高校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将如何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上了重点议事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针对上述课题,各高校纷纷进行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措施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增加实践环节并优化培养方案;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加强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各类学科竞赛;加大创新实践活动的奖励力度;有的高校还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和创新学分,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为学生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等。然而,各高校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平台建设上仍面临以下问题:

(1)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见于课程实践、毕业实习,课外学科竞赛及其他项目中,实践平台数量有限且出现多头管理现象,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顶层设计。

(2)高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及项目设计经验,导致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侧重理论分析而忽视实践运用。

(3)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功利性强,团队协作能力不够。因此,构建一个全面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探索精神等综合素质,并使老师和学生都参与的创新实践平台,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前期高校工作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立足高校实情,探究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对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对现有教学体系强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对素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切中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弊,对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高质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等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制订大学生培养方案,设置四年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考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时效性、多样性,保证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达到预期效果。

(2)探索解决让学生“走进平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研能力培养对今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思考对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改革,如何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4)对实验室管理和资源共享问题进行摸索,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探讨如何建立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试验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沟通机制。

(5)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及高端赛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研究如何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勇于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高技能教师指导团队,指导大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多模式培养,针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多元化能力的实际需求,组建一支专业实践能力较高、人文知识丰富、有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团队,制订并实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培养方案,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多元化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中要针对下列问题进行关键强化:

(1)如何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怎样设定综合性课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实验室学习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认真对待实践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4)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作用,怎样协调学校和校外实习企业或机构的学生实践活动培养。

四、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在现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该探索一种包括专项指导、模拟创业、参与计划竞赛等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具体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探索:

(1)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实行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制度,鼓励和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推行学生科研导师制,选拔一批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2)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联系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开放,有利于发挥资源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

(3)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进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

(4)通过选定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各种大小不一的创新创业团队,以学院老师的科研设备和各实验室科研设备为平台,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与探索。

(5)组织学生定期走进企业,了解当前就业市场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方向学习的自觉性,开展相应的就业创业教育。

(6)通过定期举办专业讲座等形式,由专家和学生自己进行报告,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组织各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国际、全国及省内外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王海晖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高教论坛,2006.10.

[2]李勇,洪倩,赵雅甜.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

[3]柏连阳.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10(8).

[4]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5]李清泉.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创新性思维;探究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为人们和社会所认同、接受。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院校要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必须重视创新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改变过去过度强调共性教育而忽视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教育的状况。

中职院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中职语文教育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必修课与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从整体的教学现状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与时俱进。

一、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知识的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当前的中职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语文教师有义务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而没有权利对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进行抹杀。

我在与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将班级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前先让学生预习,由组内解决好作者、读音、节奏等相关问题,并且找出学习的重点,互相帮助学习;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他们将集体加工整理后的知识点展示,一个小组准备一道问题,这样营造了课前学习气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与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重难点,通过提问题,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吩咐每个小组内将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予以归纳解决,要求人人动手、互相合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浓厚,我则在一旁适当地予以引导。当学生交流后,让每一个小组提出疑难问题,指定另外两个小组的一个组解决,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表演父亲与我的动作、表情、心理等,学生这样会对父亲和我的心理变化有了深入的理解,我在此时给予点拨。让学生放开讨论,他们很快谈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并不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课堂上虽然不如传统课堂那样安静,但学生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有了体验,有了感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感染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会被激发,迸发出想象的花朵。在课堂教学上,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征,我用自己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关于李白的诗词中,开课导语首先要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既言简意赅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很少,文章中很多故事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在讲到《秋声赋》的时候,学生体验不到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我便借助多媒体,找一些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一首古筝曲《细雨微风》作以背景音乐,边让学生欣赏,边娓娓动听的讲述,这样学生便会真切地体会得到作品中的悲情,会让他们联想翩翩,有利于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所以我认为语文阅读应该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与思维辨析能力又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双向过程。我一向认为,学习语文,没有阅读是不可以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空前的活跃,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必然会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作用。我在教学的时候很注重向学生推介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看的书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开阔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大有帮助。每周都会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集中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如果对他们所看的作品中一些优美的文字摘抄下来,记在心里,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的。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课内与课外阅读二者结合,纳入教学计划,既可以防止学生盲目阅读,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留出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7

>>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谈美术教学中审美创造力的培养高中美术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高中美术教学创造力的培养及策略研究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引爆”策略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教育中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的培养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的培养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牟朋朋")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改的宗旨。美术教学被公认为是创造力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美术教学中体现创新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美术课责无旁贷的目标之一。本文从高中美术创新教学的实践途径,对美术教学走创新之路助一臂之力。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创新乐趣;创造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33-01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美术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创造了的培养,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流畅、灵活、独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将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美术是一种艺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形式,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欣赏,再到艺术的审美等无一不体现创造经审核创新的特点,“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造和创新就没有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一、创新教学是创造力培养的前提

美术课在教学中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美术本书就是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创造力的结晶、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地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会审美,并用美塑造美、塑造自己的人生美。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美术课中的体现和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能力的引导的方法和方式的独特,以教师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和对美术的创新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养成。如果美术课上,教师走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的简单老路,这样的美术课不用说创造力的培养了,就连学生的绘画兴趣也会逐渐销声匿迹。因此,教师的创新教学不可忽视。

首先,教师可以在美术课间或美术课上,提供自己的美术作品,或者和学生一起创作,那么,教师的和学生一起“共舞”会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教师的身先士卒会带动学生,对学生的创作产生积极的效应,改变“要我画”到“我要画”的根本飞跃。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应多表扬、少批评,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怨言和不满,这样,学生的创作激情才会永远燃烧。

二、教师的创新教学的策略

1、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美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其重要性远远不及于这三大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毋容置疑,多把美术课作为可有可无的学科,就是艺体班的学生也对美术课的教学重视不够,因此,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体现。再者,教师的上课方式的传统教学的沿用,看看美术教材,布置绘画要求和任务后,就让学生自主去画,这样的方式也无疑是应付型的教学,在这一教学方式下的诱导和作用下,学生的绘画也就简单画画交上去而了事的应付心理和做法,久而久之,美术课的创造力就会消失殆尽,艺术的生命便不会长久。

可见,教师走出常规教学,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于学生利于用已有经验进行探讨和创造。

(1)挖掘美术教材的创新因素和美感,引导学生分析美和创造美,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和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

(2)借鉴一些美术刊物,凌驾于教材之上,走出教材的桎梏,走进书外的艺术殿堂,这些美的教学素材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激情。

(3)教学中应体现因人而异原则,采取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层次性、专业性、系统性的任务,以既体现因材施教,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发展观作为教学的宗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美术课的根本目标。

2、改革教学方法。

(1)谈话法激发兴趣。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以学了将近十年的美术,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美术吗?美术和艺术的异同点是什么?你会欣赏美术作品吗?欣赏和鉴赏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你接触、创作了许多美术作品,你最满意的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有哪些?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走进《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课,为美术鉴赏、创造性创作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2)多媒体等方式的运用,引发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认真上课、规规矩矩教学生画画,先提出教学目标,指出绘画的要领、鉴赏的方法等,然后布置作画、提供鉴赏的作品等,教学墨守成规,学生简单听、认真记的老一套做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僵化、思维不开窍、创新能力受限等。因此,教师用多媒体、电视、电影、路录像、范画,甚至旅游观光等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更活跃课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上得以彰显。如学习“美术鉴赏”的《古代园林艺术》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的如诗似画的山水图,让学生感知剑南水乡的美,再以问题“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它的艺术魅力的?”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和总结:苏州园林以其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建筑物的设计及其特定的人文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林外的天然一色等,苏州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叫中美核自然美于一体......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欣赏苏州园林之美,陶冶于美如画的山水之中,起到情景交融之功效。

三、任务的布置应突显创新性

众所周知,美术课除了鉴赏外,就是创作。那么,这个环节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突显的关键一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鉴赏一件美术作品如“维纳斯”后,让学生进行一个肖像绘画的练习,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开放、合作、交流等形式,并注重多元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让学生挥洒个性、勇于创新。也可以布置作业给诗配画的活动,更能激发创作热情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观察实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为迫切。作为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就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呢?

观察态度要端正。“态度决定一切!”观察时要认真细心,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容易丧失新发现的良机。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全面系统并且主次分明地观察思考,提高观察效率,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教学注重实验观察。每次演示实验,都要尽力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精炼,以此让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不先讲氧气的鉴别方法,先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这样兴趣盎然的观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这样,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有可能随时有新的发现。

二、培养实验能力,夯实创新基础

化学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可以按照“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去进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例如:在卤族元素的性质实验时,同学发现在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会在试纸中央出现白色,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造成的。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以把生成的I氧化成IO,故不出现蓝色。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观察到先变蓝再褪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培养思维能力,抓住创新本质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乐于析疑拓展,教育学生要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并不断去探究、发现和发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重视研讨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善于设想,发表创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观点、不盲从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初中化学《空气》一节中,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提问学生:(1)要保证此实验的成功对实验装置应作何要求?(2)用什么物质燃烧,药品用量上应作何要求?(3)实验的燃烧药品改用木炭为什么不可以?若要用木炭实验应当怎样改进?(4)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玻璃钟罩,还可以改用怎样的实验装置来完成?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就能开拓思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意识,就能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知识,学得生动活泼;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课外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有益的。因此,我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验条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班,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活动课开设了化学实验课外活动课。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1篇9

关键词:创新教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2-0074-04

收稿日期:2015-12-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学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机制”(15JJD880014)。

作者简介:王丽娜(1986-),女,甘肃庆阳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政府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为此,我国在19所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基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但如何培养却成为这些基地的难解之题。无疑,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无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找到新的培养方法或者突破口,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涵探究

拔尖创新人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有学者提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1]。可见,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够做出重大贡献。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人人皆有,它是人的智力发展和创新心理的集中体现,但创造性需要开发[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创造学家吉尔福特(J・Guilford)指出: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发展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创造性未得到发挥[3]。那么,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就成为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通过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将其转化为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成为未来可能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所建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正是这种意图的体现,即希望通过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特殊培养,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能够探寻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因此,本研究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就是指在大学中选拔小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培养[4]。

我国高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知识获取式的培养模式: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由学科专家、权威所建构的既成系统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扮演知识获取者的角色,遵循演绎的方法从了解学科的框架开始逐步学习其枝叶。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讲授法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没有发言权。如此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难以产生新的想法,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需要去主动探究、求索,只需要被动接受所学内容,因此学生的创造力很难被激活。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生培养中就必须突破当前以知识获取为主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的现状。

二、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透析

事实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高校探索试验已久,而当前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更是将其推到了一个高潮。除教育部指定实施计划的19所“985”工程高校外,其他多所高校甚至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基地,这些基地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进行培养。综观各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5]。具体体现在:首先,在培养理念上仍然沿袭以往“学习量加法”的培养思路,即采用增加毕业学分要求、加大开课量、加深课程学习难度和考试难度、提升学业挑战度的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旧的学科范式中学得更多、掌握更精确,而非鼓励学生突破旧学科范式的束缚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学习,其后果是学生很容易在旧的范式中越陷越深,成为旧学科的忠诚者和维护者而非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6]。其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被简化为培养科研助手和提高出国深造率。如,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做一些辅的工作如整理实验仪器、帮助打印复印科研材料;在学生培养中关注GRE、托福等英语考试成绩和GPA(平均成绩点数)等等。再次,培养过程舍本逐末,在课堂以外采取了大量培养措施,如推行本科生科研制、导师制、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加设暑期课程、开设讲座、组织文艺活动,然而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却并没有任何改变,依然采用“系统知识传授”的方法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标准化的知识[7]。最后,培养措施被虚名化。如上所言,各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采取了诸多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多徒有其名,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以导师制为例,导师制本被誉为镶嵌在牛津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宝石[8],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术探究、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成功典范。导师制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通过小鱼从游于大鱼,“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9]。然而,在我国导师制却因为学生和导师之间少得可怜的接触而变得有名无实,所发挥的最大作用也仅仅只是“给予低年级学生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转变的帮助,给学生选择专业提出一些建议[5]”。其他的培养措施如小班化教学、通识教育、本科生科研等也都与导师制“同命运”,并没有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而成为一项项冰冷的制度。

以上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明确认识,即不知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如何培养?事实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是建立在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正是因为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有效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才需要做出改变,那么在分析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候就不能忽略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该建立在对其批判分析的基础上。

三、“创新教学”理念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创新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的”[10]。“创新教学”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创新教学”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产过程,形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能力。“创新教学”并非是要学生产生出原创性的成果,而是指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其实质就是运用现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建构自己的知识,最终生成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11]。其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模拟创造)[12]。通过“创新教学”,知识并非原原本本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探究获得的,这既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也是将个人的探究和人类已有知识相结合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不断反思批判,形成批判思维能力,同时需要重新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相综合便形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教学”问题探究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创新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教学过程基本都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需要不断地思考、持之以恒地探索才可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否则很可能半途而废。在这样的教学之下,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稳定的探究习惯。而问题解决的过程本就是一种创新,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创新意识与探究习惯相结合构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次,“创新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教学”是一种研究式的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对问题的解决往往并非一个人可以完成,而需要多个人一起互相交流、分享观点、碰撞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而这些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因为创新成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才可能产生。

最后,“创新教学”有助于学生学术志趣的养成。学术志趣被认为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老一代科学大师如钱学森等人的经历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术志趣的形成无法通过价值灌输或者是激烈的考试竞争来形成,而必须是学生在充分挖掘和了解自身之后形成的发自内心的对某一方面的热爱和认同并立志投身于其中的一种决心和承诺,其建构既要靠选择,也需要学习[13]。有效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创新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让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感受到某一方面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可能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热情,而参与式的学习和探究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判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从而形成稳定的学术志趣。

四、“创新教学”理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由上可见,“创新教学”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创新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由此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盲目化、培养措施的形式化。因此有必要运用“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形成“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的教学观念

如前所述,“创新教学”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教学观念,是对传统教师知识传授、学生知识获取式的教学观念的颠覆。只有具有了“创新教学”的观念,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实践。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教师认识到: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激励、引导和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发展个性[10]。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本科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当前教师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对传统“系统知识传授”观的笃信与难以割舍,因此必须让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学习能力,知识是可以建构的。系统化的知识只是知识建构中的一种,而且是由专家建构的,并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究才能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旦教师观念得到转变,便会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实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教学,在知识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和能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活动

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课外的活动和培养措施为主,课堂反倒变成一块无人理睬的空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家已经意识到传统课堂的毫无生机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不相符合,但又没有找寻到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因而只能采取一些修补式的课外措施。将“创新教学”引入课堂,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未尽的问题都可以带到课外继续探究。这样,本科生科研就不再是一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有问题需要研究和可以研究的;导师制也不再仅仅只是一种制度,学生带着问题才有了和老师交流的基础,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才能够有的放矢;小班化教学也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只是人数的减少。

(三)改变评价方式,保障创新教学的实施

“创新教学”的实施需要相应的评价方式作为保障,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以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为评价标准的现状,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研究课题、针对一个问题做出论述等方式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不能以一次性卷面考察的结果作为结果,而应该动态的、持续地考察,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5]。对教师的评价则首先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使得教师能够有精力、有积极性投身教学,把教学看成一项有热情值得用心去做的事情而非简单的任务完成。只有这样,创新教学才能够真正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7.

[2]吴松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10(4):69.

[3]GuilfordJ.P.Cognitivestyles:whatarethey?[J].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Measurement,1980(40):715-735.

[4]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82.

[5]熊丙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误区及调整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8(5):28-30.

[6]卢晓东.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兼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1(7):9-10.

[7]王洪才.大学创新性教学的本质与实践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13.

[8][英]大卫.帕尔菲曼.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冯青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2.

[9]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转引自陆一,史静寰.志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4(3):53.

[10]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14.

[11]王洪才.论大学创新教学的三要素[J].复旦教育论坛,2012(4):4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10

创新意识,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因素,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它以追求新颖、独特、富于开拓性为基本要求,集各种思维方式于一体。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想前人之未想,创前人不曾创。学校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是学生创新行为的主要动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的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敢怀疑、勇于创新。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效果要比“教师单纯讲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方法好得多。例如,对于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究竟如何开展这个问题,我曾经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主安排。结果,学生的创意让我出乎意料,创意百出:一位同学把课的准备部分将以往的慢跑热身部分,换成了打“橄榄球”(把篮球当作橄榄球),男生、女生分组进行,这样无论男生、女生的篮球技能如何,都很好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学生们玩得很起劲,甚至有同学建议整节课都上“橄榄球”,学生真正的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不拘一格,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到具有创造性的情境中去。例如,在篮球分组教学比赛中,男女混合分组(如4对4半场比赛,其中一边各有一名或者两名女生),女生控球时只允许对方女生防守,男生控球时男女都可以防守,既增加了新鲜感又加强男、女生之间的互动。再如,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耐力长跑。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跑心理、抗拒心理,通过观察发现,男生普遍喜爱打篮球,女生喜爱可以瘦身的跳绳。打篮球和跳绳恰恰是可以锻炼学生耐力的活动。因此,可以将打球,跳绳和耐力长跑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做自己喜爱的运动,又可以起到锻炼耐力的目的。当耐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让学生进行长跑。显而易见,学生长跑已经不再是一项艰难的事情,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创造技能

不论学生学习何种知识或是技能,最终的目的仍然在于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单纯地将学校体育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生活分裂开来,那么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也会受到限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体育与生活相关之处的联系,举一反三地学习知识。由于学生年纪和社会经历的限制,有时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关联,并尽量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以便知识能够更好的迁移转化。例如,花样跳绳运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项体育运动。另外,花样跳绳本身就蕴含有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运动这些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例如,进行花样跳绳推广教学时,在学生练习掌握基本的花样技巧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尝试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还能进行何种变化。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的方式,最后还可以进行创造的成果展示。不断的开拓创新花样动作,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是花样跳绳的生命力得以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不但要积极进行花样跳绳运动的研发与动作编排,在教学中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跳绳拓展创新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们开拓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能让花样跳绳这项运动能够有活力地持续开展下去。

三、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鼓励学生自编自创

并不是只有科技发明创造以及艺术创作才被称作为创新,创造活动发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品质来源于生活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创新都会对个体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培养创新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氛围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创新的实践能力。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有很多可供学生创新的机会。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自创游戏、锻炼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创编舞蹈、健美操等。例如,在推铅球教学中,我们分小组给学生提供铅球、实心球等器材,让学生创编各种手臂力量练习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演示,学生为了使本小组表现得更好,大家都积极开动脑筋努力创编出各种练习方法,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这种创编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正确引导督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思想阶段,还应该积极动手实践操作。任何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创造成果,否则仍然只是一纸空谈。比如,将搏击的步伐及击拳动作技术与健美操的节奏和韵律组合,就派生出了搏击健美操;将登山的健身功能与健美操的运动技术组合,就产生了踏板操;将传统拉丁舞的动作和健美操的动作相结合,配以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拉丁音乐又产生了拉丁健美操,等等。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和督促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避免学生只是观望和空想。操作能力不仅是创造力中的优良品质,还是生活、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品质,更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勤劳诚恳这种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体育教师应该从体育教学环节入手,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培养学生凡事亲力亲为的习惯。对于学生懒惰、拖沓、只说不练的习惯要督促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现有的学校体育功能尤其是其教育功能,十分重视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功能、德育以及美育功能。而对于创新意识培养的功能,则充其量属于培养智力发展的一个子功能,并未单独进行阐述。因此,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起来,不断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贵奇.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华章,2007,(12):187.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思维

新课改以后,针对小学体育的教育,创新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因此,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创新教育这一教学方式使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方式是根据创新原理来培养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以运用,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将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素养。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意识,这样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就能够更有意识地去添加一些创新教育知识点在里面,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加增加创新能力。这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对于小学体育的教育,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创新点。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就能通过有意识的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调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人创新思维的成果都是在对于所从事的事情感兴趣基础上取得的。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构建良好的教学关系,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其愉快进入学习状态。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采取强迫性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其教学整体过程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创新思维灵活运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创造性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再给学生下发一定的教学任务后就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师也作为教学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这样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书面知识传授,更需要动手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就是这一道理。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动手实践,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创新的含义与做法,这样就能让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与创新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学生进行前翻滚这一项目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时自由结组,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互帮互助来更好地提升自身实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学习的热情,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教师在运用“创新教育”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天性与教学特点引入体育游戏这一环节。将体育游戏引入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如何将游戏与教学内容融入在一起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使学生感觉到课程设置的自然性,从而使课程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更高。

五、设立良好的评判标准

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需要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这对于学生整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立科学标准,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合理标准,不应该只关注学生体育活动的完成度上的成绩,而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创新性教育在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并就他们的表现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从而力争做到创新性培养上的因材施教,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创新性思维,需要教师能够遵从新课改的要求,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这个课堂,最后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设立科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加保证公平合理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也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带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发现性和开拓性的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新课程的改革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人才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创新思维受时代的客观环境逼迫,变得刻不容缓,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培养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应责无旁贷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李政道教授讲过:“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纵观历史,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无数人的创造力的结晶,无论哪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或是哪一门科学领域的突破,都是同人类的创造分不开的。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开启学生创新潜能,完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快速适应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历史的向前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思考和发言时,你会发现他们一脸的兴奋,思维也随之打开。例如,笔者在讲到如何判断函数奇偶性这一问题时,出现下列情况:

对于简单的函数,如:y=5x或y=x4,学生都能通过图像判断出奇偶性;当面对复杂的函数时,如y=x+x-1和y=2x+x3,这样就很难判断了,为了让学生能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笔者提出了下列问题:

(1)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2)函数f(x)=x+x-1。和g(x)=2x+x3的奇偶性如何?(3)在f(x)=x3中,f(-1)和f(1)、f(-2)和f(2)有何关系?(4)在f(x)=x3中,对于任意的x∈R,f(-x)和f(x)有何关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问题设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他们开始主动思考起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麻省理工创新中心曾经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体现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过程最好的载体之一,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建模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认识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是与生活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用一桶水洗一件衣服,有两种洗法:①直接将衣服放入水中就洗;②将一桶水分成两份,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清干净一下,两种洗法那种效果好?其实答案很简单,但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个答案呢?我们可以借助溶液浓度的概念,将衣服上残留的脏物看成溶质,设那桶水的体积为X,衣服的体积为Y,而衣服上脏物的体积为z,当然z应非常小与x、Y比可忽略不计。列出衣服上残留物的计算方式,通过计算得出,第二种小于第一种,显然第二种洗法效果更好。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倡导教师职业精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反而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试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新课改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启发他们善于抓住问题关键,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技能。

4.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有时某些函数图像用传统工具很难演示;有时某些几何模型讲起来很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只让学生去想象,他们的印象就很生硬、易于忘记;若用动画课件教学手段,则会很好演示这类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会大幅提高,他们在观察中实现了思维的“入境人情”,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5.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例(3篇)

    - 阅0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视觉营销理论通常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或其它文科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而艺术设计学科对于这门理论则鲜有开设。视觉营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早.....

    视觉传达的艺术性范例(3篇)

    - 阅0

    视觉传达的艺术性范文关键词:创新理念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中图分类号:J50-0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24―02一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