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土建施工;技术配合;协调管理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已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流,而在这些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大都采取由土建施工单位来进行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于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而言,无论是建设单位直接分包,还是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都必须做好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将其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等各方面的管理均与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行完美融合。否则,一旦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不到位,就很可能给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的施工安排和成品质量造成损失,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严重时甚至将会影响到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因此,作为电气工程的施工负责人,不仅要对本专业施工的方方面面都极为熟悉,还必须了解土建各专业的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尤其对于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过程中的工序衔接等方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圆满完成。

2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2.1工程概况

某市明珠工程工程大体上可由商务办公楼、写字楼、商铺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等,总建筑面积121198m2。四栋主楼均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其消防设备用电及重要设备用电均属一级负荷。共设两座变配电所,其中一座的操作电源拟采用DC操作方式,另一座的操作电源拟采用AC220V操作方式。主楼每楼层均设配电间,主干电缆由地下室通过主干桥架分别引至各栋主楼楼层配电间,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配电方式。所有一级负荷均设置双电源末端(ATS)自动切换,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水泵房设置于商务办公楼地下室内,所有商业店面均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主楼一至三层商场部分采用分体空调形式,上部采用分层式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核心筒内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办公部分的走道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排风机均设在屋顶。

2.2地下室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本工程设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3463.6平方米,其中超过一半为人防地下室,预埋线管、套管等工作量较大。因此,在地下室施工之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便主动组织本专业与土建施工单位就前期预埋线管、套管、预留洞以及防雷接地端子等进行了相互复核和移交,并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密切跟进,及时完成地下室顶板无吊顶部位的管线与设备支架、穿墙管道或套管、墙内暗埋管线以及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测量放线与安装工作;在土建施工单位完成了地下室顶棚与墙体的大面积装修施工之后,立即组织开展电气工程的安装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与土建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尤其是在土建施工单位进行粉刷收尾时,及时对设备、管线、预留洞等进行验收,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确保在土建施工单位完成预留洞封堵以及各装饰面层的施工之前,完成相关部位的设备及系统调试工作。此外,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还对土建施工单位提出了相关要求,督促土建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模板支撑的拆除和清运、预留洞与集水井的清理和防护、地下室外侧临时排水系统的设置、建筑垃圾的清运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大面积展开。

另外,在地下室施工中,高低压变配电所是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一个关键控制点,因此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在本工程两座变配电所的土建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密切配合,复核并验收了电缆沟及设备基础的位置;确定了变压器柜的品牌及其外形尺寸之后,立即向土建施工单位提供了变压器柜基础的施工图纸;事先向土建施工单位提出变压器室靠走廊一侧的墙体先不进行施工,待变压器就位后再行砌筑,避免了返工的发生。

2.3主楼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

本工程包括四栋主楼,均为高层建筑,其预留洞与暗埋管线、管道井以及卫生间等施工均要求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的密切配合。在土建墙体砌筑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就先行安排进行电气暗埋管线的配管,且在土建墙体砌筑过程中实时跟踪,防止墙体砌筑对电气暗埋管线造成破坏,并确保电气暗埋管线的墙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在管道井墙体砌筑之前,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同样先行对管道井预留洞的位置及尺寸进行复核,确保准确无误之后方通知土建施工单位开始进行墙体砌筑,并且根据电气安装施工的需要,要求土建施工单位预留一个方向的墙体暂不施工,待电气管道安装(包括风管保温层施工)完毕后,再通知土建施工单位砌筑预留墙体,并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以保护成品。而在卫生间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的配合要求更为密切,首先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要对土建墙体的施工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然后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反过来又要严格按照土建施工单位提供的标高线、墙(地)砖铺贴网格线来进行墙面开关、感应器、给排水接口以及地漏等的测量定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明珠广场工程施工中,电气工程与土建工程进行了良好的施工配合,不仅提高了施工工序衔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避免了返工,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由此可见,电气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协调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细节。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土建施工专业素质,注重对工程施工的预控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返工或者造成质量病害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应当积极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并在施工过程中互相查漏补缺、密切配合,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上冬.张成林.机电专业与土建、装修施工配合要求[J].安装,2004(03).

[2]邱映燕.综述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科技与企业,2011(10).

[3]龙尚明.马继超.论机电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

[4]吴秉军.机电工程与土建工程无缝衔接的有效措施[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01).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1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监督;施工技术

0引言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要想确保建筑电气的稳定、安全以及高效,不仅要保证电气系统、配电线路以及低压开关等安装过程中的质量,同时,还必须设计优质的设计方案,在这一环节里,最为关键的就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所以,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应设计优质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具有高质量。现阶段,我国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电气设备,使得电气施工技术呈现出了复杂化。本文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其次,提出了我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重要环节。

1.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

1.1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1避雷装置安装问题

在总配电箱的进线位置处,采用TN-S接地系统时,没有进行重复接地;没有将设备的接地地排和接地干线之间进行有效的连通;每个支架间的距离太大;没有在屋面金属物上做防雷接地措施;敷设避雷带时,采用普通的元钢进行,搭接长度与要求不符,带间与引线下线采用的是单面焊接或者对焊的方式,导致焊接口出现了严重的锈蚀。

1.1.2电线管敷设与规范要求不相符

出的固定。

1.1.3配电箱盒问题

没有将箱盒表面附着的锈斑进行处理,由于没有对箱盒进行固定处理,从而导致了位置出现偏移;箱盒内有太多的管子口,柱子内部及现浇混凝土墙面的箱盒凹陷太深,从而发生了歪斜;接线盒、吊钩坐标、配电箱体的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偏移,没有根据图纸进行设置;没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态度不够谨慎;上述所述的问题是导致配电箱盒发生问题的关键因素。

1.1.4开关、插座的盒与面板的安装、接线与要求不相符

通常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线盒预埋太深,各标高不等;面板与墙体间不够密实,出现了缝隙,面板受到了胶漆的污染,不够平整;其次,开关、插座的零线与相线、PE保护线之间存在了串接的现象;另外,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在外面,固定螺栓发生了松动。

1.2建筑电气施工控制对策

1.2.1加强工程验收力度,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要想确保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与良好的使用功能,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对于与规范要求不相符的应不予验收,在进行绝缘与接地测试过程中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对于竣工后的工程,具体验收内容是:对下引线的连接、接地极的埋设、接地线连接、避雷网埋设、接地线连接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另外,承建单位还应配备专业的电气监督人员参与到现场的管理中,严格根据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标准要求进行,严格要求施工设计。工程发包单位应聘请承建资质高的单位负责电气工程施工。

1.2.2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必须将质量管理贯穿到电气施工的全过程之中,经常性的对整改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每个月汇报一下质量情况,每周开展一次大的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原材料、安全用电、安装部位、使用功能等各个环节阶段,如发现问题,应令其及时的整改;着重对土建与电气专业之间的配合、预埋与穿线工序脱节这两项问题进行检查;将分段检查与整体检查有机的结合,以确保电气施工工程具有良好的效应。

1.2.3防雷接地措施

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搭接焊位置处的焊缝应饱满、平整,以提高焊接质量;其次,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检查每道工序,与要求不相符的焊缝应及时的进行补焊,同时将覆盖的焊渣清理,并涂抹一层防锈漆;另外,《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的长度应是圆钢直径的六倍,所以,不允许采用螺纹钢搭接钢筋。

1.2.4提高建筑电气安装水平,增强认识

要想确保建筑电气工程具有高质量,就必须要求每位电气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证书,责任心强,电气安装与电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要高,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电气工程在建筑中具有的重要位置。

2.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要点

2.1防雷接地的施工技术

建筑的柱内是避雷引下线的主钢筋,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基础接地线与主接地线进行有效的焊接。对于引下线,应将圆钢折成U形状进行焊接,引下线所需要的钢筋数量可以按照主筋的规格进一步明确。在搭接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双面施焊的方式进行,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不可小于其直径的六倍;镀锌扁钢应采取三面施焊的方式处理,焊接长度应是其宽度的两倍。当遭到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但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带电的电缆外皮、金属外壳、支架等应与接地系统连接起来。

2.2配电箱安装技术

配电箱安装完成之后,箱的内部与外部应保持整洁,施工人员应将箱内部与外部附着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施工过程中应注明配电箱箱面的编号,并且还要确保箱内部与外部整洁。导线、负荷出线、电源进线以及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必须是牢固的。导线与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连接过程中,应严格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以提高其牢固性与紧密性。

2.3管路敷设设计

在敷设管路时,除了自行检查外,还应互相进行检查,以确保管路的畅通。在管路连接、管口处理、保护层弯曲半径等过程中,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线缆敷设的基本原则是:在分线盒位置处,当各种电压回路交叉时,应使用金属隔板方式将其隔开并处理;如果在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必须将施工电源同时切断;如果在同一路径内,应将各种绝缘回路导线设置在同一线槽内;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不能超过线槽内截面的三分之一;线缆敷设完成之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检测。管路敷设前,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开展管路敷设工作,并且还要充分的掌握施工图纸。当混凝土垫层达到二十四小时后,应将用来封堵的塑料盖装置进行及时的拆除,对管路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进行全面的清理,以确保线槽内的整洁干燥。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电气安装贯穿于工程全过程,所以,电气安装质量的高低直接的影响到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相关人员就必须将自身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从而促进建筑电气工程持续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发富;曹勇;住宅电气安全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年04期.

[2]黄丽红;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3]胡晋伟;浅谈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周刚;浅议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9年.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3

关键词:装配式建造;集成建筑;模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

Theintegratedassemblyarchitecturaldevelopmentandform

MAKe,CAOWei

(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Thisessaywillanalyzestudyofthehistoryofmodernprefabricatedtechnology,andstudyformsandPracticeforintegratedprefabricatedconstruction.Tofindtherelationshipbetween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formsofprefabricatedconstruct,andoutlookthehistoryofthefailureofintegratedassemblyarchitectural。Fromtheperspectiveofresearchprefabricatedconstructthepromotio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design.

Keywords:PrefabricatedConstruct,IntegratedArchitectural,Modulusproduce,SustainableDevelopment

引言

后工业时代时期末,数字信息时展的当下,新的社会生活模式使人们对建筑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建造与建筑设计,近代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大力推动衍生现代主义建筑。如今信息技术普及,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对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发展的探索,将促进建筑的多样化发展,提高生产质量和速度,减少浪费,满足新型社会的需要。

1.现代工业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源

1.1工业化背景下预制装配建筑发展溯源

西方建筑预制装配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多在展览馆、火车站等大厅型建筑与多层厂房中应用,之后又在仓库、商店、办公楼等建筑中应用。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例子是帕克斯顿(JosephPaxton)1851建造于伦敦国际博览会上的水晶宫(图1)。整个庞大的结构完全是由重量小于一吨的简单构件装配而成,惊人的建造速度(预制构件的生产和装配)、简易的建造装配和轻巧透明的建筑形象,无论从设计手法、建造手段、制造工艺等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水晶宫预示了一个革命的开端,成为了集成装配建筑体系研究的先驱作品与里程碑。

图1伦敦国际博览会水晶宫

集成装配式建造的第二个高峰在20世纪初,主要为混凝土预制范式的建筑。战争造成了城市住房矛盾日益尖锐,迫切的住宅需求使工集成装配建筑得到了重视。现浇混凝土会受季节影响,而预制混凝土则没有此缺点,且批量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当时需求大量重复建造的住宅类型。

装配式建造技术大规模的涌现是在二战后,以集成装配为技术基础的工业化建造体系真正的建立起来,对应此时建筑学已步入现代建筑的时代。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对高层建筑的需要与塔式起重机的出现,为了减轻维护墙体重量,开始使用标准化与模数化的集成预制建筑材料――幕墙。大面积玻璃幕墙代表作是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建造的利华大厦(LeverHouse)。(图2)幕墙采用不锈钢框架,色彩雅致,尺度适宜,成为了当时宣传集中装配建筑的绝佳实例。6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开始广泛的采用。其中几乎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马赛公寓采用了两种集成混凝土外墙板构件:①构成公寓单元正立面阳台的格子板;②安装在框架外的所有实体墙的覆面板。柯布西耶曾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到:“为了完善,必须建立标准”。标准化构件成为了大规模生产建筑构件的主要特征,后逐渐推广到各种大型与公共建筑中使用。

图2利华大厦

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复苏,使集成装配建造技术体系逐渐发展成形。在工业化装配建造技术中,把过去相互分离割裂的设计、生产、建造程序统一整体,直接把房屋看成工业产品,对房屋的设计(包括建筑空间、结构、设备等设计),构配件的生产和运输,现场施工组织和装配,技术经济分析,市场需求与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建立完整体系。60年代欧洲开展了不少各具特色的集成装配钢筋混凝土大板建造活动,其中法国先行,北欧质量较高,而数量最大则是前苏联与东欧国家。英国的轻钢构架CLASP学校建造体系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成功的装配建造体系。而最著名的建造体系是美国的SCSD学校建造体系,这是在英国CLASP体系上进行的延续和发展。

70年代后,国际集成装配建筑进入一个新阶段,其特点就是现浇集成体系和全装配体系,从专项体系向通用体系过渡。轻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如钢、铝、石棉板、石膏、声热绝缘材料、木材料、结构塑料等构成的轻型体系,是当时集成装配体系的先进形式。由于新的结构体系比混凝土结构更加易于生产、节点制作更多样化、精度更高,从而发展拓宽了通用集成建造体系的适用范围。

信息时代到来后,数字化语境下的集成建筑发展渗透到建造技术的各个层面,诸如“数字化建构”、“虚拟现实”、“功能仿真”等概念术语在学术界风起云涌。人类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建筑,用数控机械建造建筑,借用数字信息定位进行机械化安装建筑。彼特•;艾森曼作为这个改革的主导者之一,深刻强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产生了一种对建筑学体系机构影响的新范式转型,从机械范式转向电子范式。”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也将迎来了信息化进程下信息范式的转变。

1.2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可持续性

尽管在建造过程中,使用集成构建早已经被提上了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的议程,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和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发生交叉。如今,人们已意识到建筑垃圾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根据统计,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占整个城市垃圾重量的18%。在垃圾中大量的比例是包装材料,在诸如木材加工、砌砖、粉刷和装饰的过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没有集成装配的过程,也会产生多余而浪费,这种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份额巨大。

采用像制造业般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建造过程将更快更高效,这不仅是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将在工厂完成,还意味着传统的建筑运作方式的终结。开发商、生产商和供应商基于“合作关系”的协议被认为是追求更高的品质、可靠性和减少延误的有效方法。集成装配式建造的支持者认为将建筑的主要构件放进工厂中生产具有巨大优势,这将保证构件的精度,并且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由工人进行组装,损耗和失误都将减少,成品精度也随之升高。这样能大幅度的降低建筑造价,提高场地开发和建筑建设的速度,缩短施工周期,进而减少了资金和管理的相关支出。

2.集成装配式建造技术结构范式

20世纪30年代众多实验性预制构件得到实践,工业化是现代建筑兴盛的基础。集成装配建筑一直追求高精度与标准化,希望在工厂里生产更多材料或建筑构件,切合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二战后,各国建筑百废待兴,社会需要大量建筑,运用预制构件建造的住宅广泛普及。其中大量使用所谓“大板”的系统进行建造,这一系统就使用预制混凝土板,板在边缘与墙体相交,形成刚性的方盒子,可以省去独立结构框架。

集成装配建造系统不断与时代科技相融合,今天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擦出了新的光辉。人们对焦在建筑的“轻质”体系,并展开各项实验性的设计方案,我问主要展开木构范式、钢构范式、与模数集成三种类型的研究。

2.1木构范式

木材与混凝土比较,主要优点在于可再生和低能耗。技术的革命与更有效的建造方法将使木构架在现代装配式建筑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中西方现代建筑的视角展开木构范式的研究。19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出现了集成装配背景下Balloon预制木构架。Balloon木构架没有古老而复杂的工艺要求去加工榫卯节点;只需用普通工具便可把这些密集而薄的部件装配成型。此类型曾大量的被采用,占当时美国住宅总量的60%到80%。有人认为没有Balloon木构架,芝加哥和旧金山就难以发展为今天的大都市。由于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条件,Balloon木构装配式建造技术形成了成熟的体系。

近代实验性的现代木构装配建筑先驱是20世纪80年英国展起来的Segal系统。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的使用集成装配,但确实突出了标准化与简单操作的建造技术体系,该方法已经广泛的运用于英国普通住户为自己建造的住宅中(图3)。国际木材研究发展协会(TRADA)也研发了一套木构装配建筑体系,并将其运用到Integer住宅的原型中。瑞典的Huf’n’Puf系统已经被利用到Dulwich的开发区中,这个项目中将柱和梁系统建造在一个预制混凝土板造的地下室上,木结构能够和很多的立面材料进行结合,以满足遮风避雨以及防火需求。

图表3伦敦木构架房屋

2.2钢构范式

钢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材料,具有轻质和可延伸的特点,在交通工具工业生产中常被制造成各种形状。对于装配建筑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为压型钢板的尺寸受到刚度要求的限制,较大的钢板需要通过进行压型来保证其强度。钢构集成装配系统在一些实验性的住宅例子中已得到突破,英国蒂赛德就建成了一个名为“扁平壳”的住宅原型。该住宅是由单面钢板建造,钢板上做了防水保温涂层。这些钢板固定在轻质承重钢立柱框架上,内部由石膏板衬里,空的部分填充矿棉作为保温层。这种压型钢材可以直接在大型建筑基地旁边专门建造工厂生产需要使用的压型钢板材料,这种技术在某些材料制造商中已经形成独有的集成体系,对于集成装配式建造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3模数集成装配范式

模数制建造是指集成装配整个建筑或者建筑群,在基地现场进行组装,它们所特有的系统赐予其足够的结构强度。在建造过程中,集成材料被直接运送到场地、组装到位、接上水电管网系统,相互搭接后加以密封,将现场的步骤简单化。这意味着尽可能使用集成装配式模式高精度的建筑材料和配件,最大程度的保证质量和精度。由皮博迪信托公司(PeabodyTrust)在2000年完成的默里的格罗夫(MurrayGrove)项目非常具有代表性,此项目包含一栋五层楼,共30套公寓。每一间公寓都是由两个预制盒子组成,其尺寸都是按照卡车车厢的最大尺寸设计,整个房间由钢结构制成,均已配置了门、窗、连接件和饰面材料,整个建筑的精度犹如汽车制造一般严谨(图4),对应了柯布西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图4格皮博迪公司格罗夫住宅项目

图5格罗夫住宅平面

图6集成箱体式建造过程

随着低能耗试验建筑的不断呈现,许多装配式建造的革新方法都集中运用在低密度私人住宅中。适合城市建筑的系统必须要着眼与解决高密度的问题。对于更高的多层建筑尤其是住宅来说,可以通过模数单元的堆砌实现更高的密度。在平面上,公寓单元通常是重复的,这使他们非常适合于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图5)此外,模数制还加快了建造的速度,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图6)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安装;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研究

Abstract:the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isthewholeprojectisan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of,itrelatesdirectlytothebuildingprojectconstructionquality,progressandtherealizationofthe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Thispaperwillbetobuildinginstallationprojectconstructiontechnologiesandmanagementproblemsareanalyzedbyreference.

Keywords:buildinginstalla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Constructionmanagement;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从实践来看,建筑安装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建筑电气、采暖、给排水、消防以及通风等方面。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而言,虽然它不像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建设那样是工程的主体,但随着对建筑结构功能性与服务性要求的不断增加,建筑安装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投资比重将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本文将以最基本的民用建筑为例进行说明。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中的安装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建筑结构的功能和服务种类。现代建筑安装工程与传统的作业方式有所不同,它不再是在主体结构完工以后再进行施工,而是与土建工程一起进行施工作业,工作量大、技术复杂和专业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一般而言,建筑安装工程的主要作业内容有建筑电气、给排水、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监控系统以及电梯工程,其中电气工程又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给排水工程既包括民用给排水,还包括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以下以建筑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以及给排水工程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主要包含布线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物防雷以及接地和安全等方面诸多方面。供配电方式: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配电制式所采用的多是TN—S系统,并且供电方式采用的多是树干式或者放射式。用建筑物框架柱内对角两根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按照设计图纸中的指定位置施工,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桩基、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主筋焊接,焊接长度大于6倍钢筋直径,且双面施焊。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避雷带弯曲处不得小于90º,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屋顶所有金属物体必须与避雷网可靠连接。成套配电柜成排安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配电柜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桥架水平敷设时应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及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m,支架与支架应安装牢固,朝向应一致,间距均匀,相同场所的支吊架位置应一致。金属线槽吊架安装间距均匀合理,吊杆顺直无内(外)八字,镀锌或经过防腐处理,吊杆长度一致。电缆头套与电缆相适配,电缆头的绝缘良好,进出配电箱、柜电缆颜色符合规定,固定牢固,芯线与接线鼻子压接牢固。电缆在安装前和连接完成后均应做绝缘遥测,测试合格后,方可通电试运行。

2、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室外均应形成建筑物环状供水管网,双水源供水方式。高层建筑均采取竖向分区并联供水系统,为保证供水安全,一般建筑内的给水干管和主立管宜采用衬塑钢管,表后管一般采用PP-R给水管。给水管材和管件的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并应有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复试合格报告。在同一房间内同类型的卫生器具及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塑料管道与金属支架接触处应有橡胶垫隔离。立管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1.6米,2个以上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穿楼板或墙体处应设置套管,套管应与管道同心安装,缝隙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PP-R管熔接连接的结合面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现象。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管螺纹根部应有2~3扣的外露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刷防锈漆做防腐处理。

高层建筑室内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柔性铸铁管,排水立管每层设一个检查口,距地1米,出屋面的立管设通气帽,地漏必须带水封,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生活排水管道埋地或隐蔽前做灌水试验,管道安装完毕后做通水试验。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

目前来看,城市建筑结构尤其是公建高层建筑,一般多采用大型的中央空调来实现夏季制冷与冬季供暖,通常在车库或者电梯间设置通风防排烟管道和风井,从而有效地满足了通风要求。在该通风和空调设备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通风个空调工程施工要求对风管与相关部件的制作、架设安装、制冷系统的安装、空调水系统的安装、通风空调设备衔接、系统调试、管道关键构件防腐及绝热以及工程综合效能的测定等相关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空调中央节能控制系统能搞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达到节能效果,控制软件应突出节能降耗的特性,具有专门的节能优化算法模块,通过有效的能量优化算法及控制方式,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降低空调系统冷量生产的能耗成本,提高系统长期运行的经济性。控制系统应充分利用变频技术对电动机进行控制,投入正常使用后,与转换到工频运行情况相比,应达到节能指标。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而言,除了要保证施工质量外,最主要的是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施工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从实践来看,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整个工程施工队伍的组合素质和组织反映能力,同时还能说明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设备的利用情况。一般而言,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表进行检查和管理的。电气安装尤其是弱电施工进度已经成为整个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最棘手的工序,它需要弱电工程和土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等时刻进行有效的沟通与配合,否则可能出现返工的现象;目前来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有好多个阶段,总结之,主要包括施工安装设计、设备的进货验收、管线的铺设、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及业丰的验收。实践证明,加强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对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安装工程而言,不仅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更重要的是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尤其对施工企业来说责任重大。在具体的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当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并且这种后果是难以具体衡量的。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以及安全知识学习,从而增强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正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

3、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和物,因此加强应当对安装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安装工人以及相关人员的数量和分工进行准确的把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劳动力的浪费,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实际上,组织管理一定要与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密切结合,将每一个阶段的施工队伍配置和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安装施工技术与管理是保证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重视的技术创新,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光棋张永国.关于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2]徐健.浅谈施工现场电气安装工程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4).

[3]姚晓峰.对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内涵;现状;方略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工艺理念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所以必须对建筑进行改革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1建筑工业化内涵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了,其含义无非就是把建筑行业也变成工业化发展,由原先的小规模的手工建筑变成大规模的有效率的工厂化建筑。使现在杂乱的房屋建筑能够具有统一标准,这样就可以把建筑用材放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这就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方面。

比如现在广受建筑业喜爱的预制板梁装配,它不仅可以保证预制件的质量,也为工程节约了工期,但这说明这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但是预制件并不能完全的替代现浇。所以在建筑施工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预制件,但是现浇的技术工艺也是不能被摒弃的。

2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在工业化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量到质,建筑工业化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下面就建筑工业化目前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描述。

2.1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缺少顶层设计。我国政府虽然大力的提倡推广建筑工业化,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业化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策,各地政府机关的扶持机制没有系统的规划及激励治理措施,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筑行业一般规模大工期长,这就需要各个单位相互合作,比如说设计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参建部门多的特点给建筑管理带来了难度,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目前虽然各地政府在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2.2设计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善

设计体系由于一些原因,在工业化发展中缓慢,这往往导致设计与加工及装配在一些环节产生脱节,这就会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下降,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一大弊端。设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装配的设计,但在室内设计等方面发展甚少,这成为设计体系不完善的另一大的原因。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力不够。

2.3舆论宣传还不够全面准确

大家普遍认为工业化建筑抗震能力不好,但是日本的几大地震都证明了工业化房屋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认为工业化建筑是低质量的建筑,认为大多数的安置房才会采用工业化建筑,但是工业化建筑加上一些其他的新技术使用,建造的工业化建筑是高质量现代化建筑;认为工业化建筑是单一的,没有什么创新,其实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建筑是指建筑产品的模块模数标准化设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将这些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和拼接,将其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4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从设计、生产到装配、装饰使用,系统的集成性程度低;建筑产品相应的配件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其发展缓慢,阻碍了整个装配件的发展。系统构思不够完善,在选用装配构件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便。

2.5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还不配套,施工难度大

我国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由于施工专用机械的短缺,使施工方案不尽完善,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的不配套,导致施工强度增加,熟练劳动力短缺,在工期较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这无疑会给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优化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3.1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扶持机制

首先应该做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做好带头作用,该放权时放权,该管理时管理,松紧有度。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政策上都要激励其发展,同时可以让房地产行业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其次应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机制,积极推动EPC管理模式的发展。

3.2采用新的施工工艺

新的施工工艺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建筑行业中现浇作业占了施工的主导地位,而工业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装配式构件。因此新工艺不仅是对现浇作业的要求更是对装配件的要求。发展新型的装配式产品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新工艺不仅是对装配构件主体结构进行改良,同时对装修等配件也进行改良,实现装配式构件的一体化发展优化。

3.3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

集成技术体系的构建,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一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集成系统的完善。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哪些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其次关键技术路线的每一步都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关键技术集成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

3.4注重市场化引导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不仅要利用好“看的见的手”,同时也要利用好“看不见的手”。注重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我们要因地制宜。促使建筑工业化的效益达到最好,对国家的发展最有利。对不同的工业配件进行分类使用,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预支构件厂应该对全社会开放,这样就会增大装配厂的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加上市场的引导,肯定会促进预制场的发展,乃至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新型建筑行业工业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和市场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各自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我相信建筑业肯定能够抓住此次机遇,得到大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使我国建筑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新型住宅结构体系[J].施工技术,2008(2).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对比

[DOI]10.13939/ki.zgsc.2016.38.160

由于环保、节能等要求,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装配式工程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相对比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1]。因此,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可适当借鉴装配式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相关经验。

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

除了保证二者不冲突以外,还要考虑这两者与我国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及国情的协调统一。二者都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达到“随国情变、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技术要点;研究

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机电施工安装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及其功能实现,因此加强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要点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空调通风系统施工安装技术要点

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空调类型非常繁多,而且各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所以在空调选用过程中,应当严格进行筛选,从设计资金应用、自动化运行以及空调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应当选用具有环保特点的空调。空调通风系统中的风管施工安装过程中,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管系统安装之前,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对风管、配件质量进行检查,其中包括规格、尺寸以及用材等。同时,还要对安装部位、操作现场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支架、吊架以及托架施工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2)风管组对接时,其连接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实践中,根据机电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吊装设备等,具体确定。在风管安装过程中,应当以“先上后下,先主后支”为原则,先安装立管,再安装水平管。

(3)当风管需穿过楼体或者防爆板时,应当布设厚1.6毫米以上的预埋管或者防护套管,而且在风管、防护套管间采取不燃柔性方式进行封堵。

(4)对于柔性短管而言,其长度一般应当控制在150至300毫米之间,而且安装时应当松紧适宜、不能有明显的扭曲。风管安装过程中,连接密封材料时应当满足系统功能条件,并且不能对风管材质产生不利影响,气密性要好。风管系统施工安装完成后,需对其严密性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此过程中,以主管、干管为主,在确保加工工艺基础上,低压风管系统建议采用漏光法进行检测。对于中压系统而言,应当在漏光法检测完成后,再对漏风量进行抽检测试。

2、配电装置施工安装技术要点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安装过程中,核心设备即配电装置,因此配电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非常关键。在具体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配电装置完全符合施工、设计要求。配电装置施工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图纸、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操作。实践中可以看到,对于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等装置而言,运行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整定电流在配电系统运行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可对电缆动作值、以及下一级别的装置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实践中,若整定电流设置相对较大,则可能难以实现跳闸功能,因此也就容易发生触电、或者短路等问题。基于此,在配电装置施工安装过程中,需对设计图纸仔细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配电箱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选择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的场所。尤其是暗装时,底口与地面之间的高度,至少要1.4米;明装过程中,底口与地面之间的高度,至少要1.2米,而且在相同建筑物内部,某类型的箱子高度需保持一致,高度偏差应控制在0.05毫米范围之内;导线剥削位置,应避免出现线芯损伤等问题,而且导线压头应当安全可靠。在此过程中,应当杜绝剪断导线股数等现象,而且仪表安装时需保证平整性以及牢固性,全部零件均需配置齐全。

以配电柜为例,就其施工安装操作分析如下:在基础埋设过程中,应当确定型钢中心线,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基础,对安装点、高度进行确定,并做好标记。同时,还要将型钢置于标记位置,保证两根型钢处在同一水平面纸上,调整后对其加固。通常情况下,在型钢底部位置布设钢筋,并且将其焊接在钢筋之上,以免型钢出现下沉而影响其水平度。具体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图纸设计要求操作,以不影响企业配电柜施工安装为基本原则,自内而外将配电柜置于相应位置。在配电柜安放好以后,还要对其进行微调;在此过程中,将首个配电柜作为标准,然后依次对其他配电柜进行调整,以确保柜面排列整齐、以及间隙的均匀性。在配电柜加固过程中,通常采用螺栓固定法。即根据配电柜固定螺栓孔的大小,在基础型钢架上利用手电钻进行钻孔,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则低压柜钻孔的直径为Φ12.2毫米为宜,高压柜上的钻孔直径为Φ16.2毫米,分别利用规格为M12和M16型号的镀锌螺丝弹簧垫圈对其进行固定。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因施工现场条件限制而必须更换固定方式,一般以焊接方式为主,每台配电柜焊缝不少于4处,同时还要尽可能将焊缝放在柜体内侧,以确保整体外观的美感。对于配电柜柜体、以及侧板而言,均采用的是镀锌螺丝对其进行连接固定;柜体应当可靠接地,而且每一台配电柜自后方左下部位置的基础型钢侧面焊上铜端子,然后再用直径为6平方毫米的铜线(两根)与柜上接地端子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使其保持牢固。对于柜顶母线而言,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制,铜母线连接需选择机械连接方式,搭焊位置以烫锡为宜;母线间距应当保持均匀,其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5毫米。母线调直时,建议采用木质工具进行调整;母线切断过程中,需避免利用电焊、气焊切割方式,并且将接口处涂抹“导电胶”。根据原理图,逐件检查配电柜上的相关电器布设与设计图是否相符,额定电压、控制操作电源电压应当保持一致。

3、电力电缆施工安装技术要点

建筑机电工程中的电力电缆,是电能输送的重要载体,在具体施工安装操作

过程中,应当选用高质量的电缆,这是确保整个机电工程乃至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安全可靠性的关键。通常情况下,电力电缆应当沿桥架、沟道以及竖井等进行铺设,而且铺设的数量角度、密度相对较大。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当注意电力电缆运行温度,避免严重影响信号。在具体敷设之前,应当对电缆本身是否有机械性的损伤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电缆盘的完好性,并且对3千伏及以上的高压电缆进行耐压试验;对于不超过1千伏的电缆而言,建议用1千伏绝缘摇表进行摇测,而且绝缘电阻至少10兆欧。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当符合规范要求,而且直埋电缆时需严格安装规定对标志桩进行埋设。一般而言,电缆长度不能超过制造长度,尽可能用整条电缆,以免出现过多接头;电缆施工安装过程中,若有接头,则需将其布设在电缆沟入孔位置,而且还要对其进行明显标示。对于电缆沟中所敷设的电缆而言,应在终端、引出端以及中间接头和走向变化处,布设标示牌,并且注明电缆型号、规格、回路号以及电缆路由和用途等内容。电缆电缆芯线连接过程中,需用圆形套管对其进行连接,而且铜芯需用铜套管进行焊接或者压接。电缆头施工安装完成后,需对其进行耐压、摇测试验,而且金属外壳接地应当可靠;地下埋设的电缆,应当在回填土之前验收隐蔽工程,然后绘制竣工图,并标明坐标、走向以及部位。

4、弱电设备施工安装技术要点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内部会布设大量的弱电设备,而且专业性非常的强,每一个弱电子系统配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安装质量。在确保线槽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重点还要监控系统设备的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智能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以招投标方式对关键弱电设备进行安装,而且专业人士通过承诺满足系统更多更新的功能来争取夺标,甚至以低报价来增加竞争优势。实践中可以看到,工程监控点的减少影响了施工安装质量和效率,安全问题随时可能会爆发。对于弱电系统而言,其覆盖范围、工艺特点以及技术强度等,均具有独特性。比如,常见的三种弱电系统电缆,即敏感线缆、一般线缆以及干扰线缆,选材、敷设间距以及施工技术要求,均需满足施工标准和要求,在电缆敷设时需做好标记,以便于日后线路测试、改线操作。就随时可能出现的环境与设计图纸不一致现象,技术人员严格把关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弱电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以确保整个弱电系统处于可控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施工错误率、返工可能性。

5、电梯施工安装技术要点

第一,安装程序、质量要求。各层门地坎、轿厢地坎之间的偏差,应当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即不超过5至8毫米。电梯施工安装过程中,轿壁结合位置应当保持平整,而且轿厢组装应当牢固,开门侧轿壁应当保持垂直。灯盒面、墙面之间应当贴实,而且横竖应当端正。门扇开闭时,不能有阻滞、摆动或者撞击,上、下能够同时合拢。

第二,电梯施工安装。电梯装置施工安装过程中,需单独敷设供电电源线,槽、箱、盒以及电线管连接位置跨地线,应当做到没有遗漏,而且还要确保轿厢在极限位置上处于非受力状态,在不拖地基础上对电缆敷设长度适当调整。对于机房内的控制屏、盘以及配电安装布局而言,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布设,尤其是箱的施工安装必须要保证其质量,而且绝缘性一定要好。

第三,安全保护设备。电梯上的安全开关,需达到电梯设计技术要求和参数标准。电梯启动、运行以及停止时,轿厢内没有明显冲击、振动,而且制动器性能一定要好。同时,运行管控功能一定要准确无误,而且声光信号一定要清晰、准确,尤其是消防电梯需通过相关质检部门认可、验收。

6、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施工安装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尤其要对施工安装技术进行严格管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安装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机电工程的顺利完工与投入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煜惠.浅谈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J].建筑电气-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7):127.

[2]韩延茹.建筑施工中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3):87.

[3]王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关键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7).

[4]孙绪法.探究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J].电子测试,2015(06).

[5]朱刚.建筑机电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从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长达8年的阵痛。作为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同样经受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各种挑战。2016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就建筑业而言,技术研究向哪转?怎么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集成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装配式集成建筑源于欧美的技术创新,近年来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并不断创新。国家住建部、各地政府、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企业为例,万科、远大住工及正奥科技等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的来看,装配式建筑目前已形成了以模数化精准设计、钢结构技术、围护墙技术、标准化装配技术和智慧化部品配套集成体系为主的核心技术。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由技术创新推动,呈现出以下7个方面的创新特征。

1.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装配式集成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行业在工地上建筑施工的建造方式,转变为在现代化工厂制造生产部件并在工地上装配的制造方式。由建造方式转变为制造方式是传统建筑企业向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而工厂化生产正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基础性变革。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由于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使自己从做工程变成了做产品,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产品制造商,企业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2.销售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销售方式就是参与招投标,寻找承接工程项目的机会,销售的是一种局部阶段。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广泛地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建筑构件等产品。而且是从传统建筑企业小规模短距离的销售方式转变成大规模远距离的系统销售方式,从城市市场扩大到农村和海外市场。

3.产业链转变。传统建筑企业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若干企业,甚至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盈利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收入基本靠获得施工费用。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从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投融资等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获取更高利润,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开发商,获取综合开发的垄断利润。

5.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只能依靠节流施工环节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依靠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大数据管理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

6.创新手段转变。传统企业创新有太多局限性,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既可以依靠互联网沟通市场信息,实现网络销售、线上指导、售后服务,也可以分享互联网金融服务,甚至开发国际市场。

7.市场外延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可依靠制造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里可以做到包括医疗、教育、文化、智慧交通、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内的跨产业联动,迅速扩大其外延。

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建筑业是与新型装配式集成建筑业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把主要以现场施工方式为主的建筑企业称作传统建筑企业。

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建造为主、以承包工程为主。一般很难掌握项目的开发权和主导权,在市场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其命运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开发者手中;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分阶段中的一个环节,巨大的利润空间被产业链两端挤压,盈利能力不强;商业模式单一,创新空间有限,科研动力不足;其生产模式受季节性影响很大,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缓慢,往往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设备资源浪费、资金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成长空间。传统建筑业的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上。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核心优势

装配式集成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建筑节能,同时95%以上的构件可拆解、可回收利用,符合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目前,中国的建筑材料无论质量、价格,还是品种、规格都可以满足未来装配式集成建筑的需要。装配式集成建筑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核心优势如下。

1.低碳环保。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在选择材料时完全倾向于低碳环保,大量应用低碳、生态、环保科技,所以会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实行了工厂化制造,循环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非常少。

2.节约能源。装配式集成建筑可以是零能源建筑,其所需的电能、冷能和热能全部来自建筑本身的蓄能装置产生的自然能量,而无需外部供应,其节能指标最高可达50%以上。

3.缩短建设工期,加快资金周转。装配式集成建筑的结构构件大多在工厂制造。施工周期大幅缩短,一般而言,按照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一座大楼,工期为两年,而按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建造时间大约会缩短为5个月,可加快资金周转。

4.提高抗震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装配式集成建筑不管是木结构、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都可抗9级以上地震,适用于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这种建造模式中集中使用了经过防火技术处理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阻燃耐火性能。在钢结构模式中,还大量使用钢材这种具有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

5.节约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用钢材作框架,保温墙板作围护结构,可替代黏土砖,减少了水泥、砂、石、石灰的用量,减轻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装配式集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建筑拆除垃圾极少,便于“建筑迁移”,还可节约原材料的5%以上。

6.增加建筑面积。由于结构体系基本采用了重钢、轻钢、薄壁轻钢、木结构、混合结构等,传统建筑使用率一般为75%左右,而集成房屋使用率可达80%-90%。增加建筑面积8%-12%。

7.比较建安造价降低。此模式以建筑结构主体为基础,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各种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结构、节能墙体、建材、内外装饰、配套电器家具、装配新能源系统、智能系统等部品,最终交付可以使用的各类完整建筑产品。如果同一建造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比例,其造价会低于传统建筑造价。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难点

1.小规模企业很难覆盖成本。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果生产规模太小,成本就会增加。如果高于传统建筑成本,市场就难以接受。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9

Abstract:Basedondetailedanalysisofthelatestcontentandreformtrendofthespecificationsrelatedtotheprefabricatedshearwallstructureconstruction,thispaperanalyzedthequalityevaluationsystembefore,duringandafterconstructionofaprojectofthistype.Strict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wascarriedon,andhighqualityprojectconstructionandhighstandarddeliveryacceptanceareachieved,whichwonthegeneralconsentofPartyA,supervision,owners,qualitycontrolandotherparties.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质量管控体系;住宅产业化

Keywords:prefabricatedconstruction;shearwallstructure;constructiontechnology;qualitycontrolsystem;housing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173-02

0引言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以下简称新砼验收规范)于201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对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很好地推动住宅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化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为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单位和预制构配件生产商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1-3]。新工艺新方法的不健全又会带来质量管控的难度,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施工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4-6]。本文总结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经验,以施工规范为落脚点,分析了施工质量评估体系细节,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评估体系进行质量管理控制。

1工程概况

广东某住宅项目是12层高层单元式建筑,地上建筑面积总计46211m2,标准层层高3m,总建筑高度是39.6m。该项目地处珠江支流江畔,南侧临近主干道,交通方便,为开发公司对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的试点项目。楼板体系应用较为成熟的叠合板形式,剪力墙体系采用现浇形式,设计工作重点在于建筑保温和结构连接与安装。为了使该项目成为示范典型,采用了标准化墙板,结构上均匀对称,户型按照工业化住宅需求设置。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重点需要按照新砼验收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20666-2011)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等规范执行。新砼验收规范全面梳理02版规范内容,删改了旧规范中适应当时建筑行业情况而在当前已经显得不太能够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规定。新规范体系中,装配式结构确定是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含预制构件进场验收、构件安装验收、钢筋及其他连接验收等,从而明确了质量管控重点。表1列举了规范中对部分预制构件允许偏差的要求,类似的各项参数更加精细化了质量管控的标准。

3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建筑较传统建筑更需要完善的施工质量评估体系,对预制构件生产、剪力墙浇筑、现场安装等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结合该类型建筑特点,客观、系统而全面的施工质量体系必须包含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到完工后指令评估细则。

3.1开工前质量评估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工作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非常重要,其内容影响贯穿建设的全过程。开工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各项施工条件的准备,保证施工过程中到完工之后的顺利开展,明确质量要求并实施初期质量管控。开工前质量评估工作内容繁多,主要包含三大方面。首先是预制构件、原材料、预埋件、吊环、预留材料和设备等信息齐全程度、达标程度和细节要求。其次是质量管理体系、资料、手续和程序等完备程度、水平高低。最后是对施工过程的规划内容、方案条款、保护计划和现场管理的细节把控到位情况、准备充分程度。图1所示为开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设计深化,进行预制剪力墙构件施工图配筋选型的对比,确保应用最为合适的选型。

预制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将现场施工任务分散到了前期、中期的工厂预制上,继而提高建设效率、提升建设质量,图2为工厂中在进行碟盒版预制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评估和管控必须落实到流水线上的各项环节,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质量评估;现场操作流程、工艺和技术人员条件等质量评估以及成品保护和运输情况评估等。

3.2施工过程中质量评估施工过程也就是建筑建造过程,为整个项目最为核心阶段,是质量管控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施工质量的走向。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重点在于加强技术方面和实施方面两方面的评估,图3为从技术上对剪力墙结构竖缝与横缝连接构造措施进行细化,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图4为装配构件支撑施工现场,对各项施工细节执行严格的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施工过程中质量评估重点在于对施工细节的把控。首先是各处支撑体系的稳定和安全性,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开展。其次是施工与设计的一致性把控,确保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各项细节得到施工表现,节点、接头和连接外观、性能和细节符合设计内容,尺寸偏差在规范和设计限定范围之内。再次是对专项施工技术和配套工作的协调、工作面的分配,各方利益、职责和权限明确,避免工程内容、质量和工期推诿等恶性情况发生。

3.3完工后质量评估施工完工标志着项目进入了验收的阶段,在质量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首先是综合评估整个项目建设成效,对各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工作进行评估,参建各方配合与协调工作进行评估。其次需要全面的评估装配剪力墙建筑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资料的完善程度和质量情况,特别是隐蔽工程资料的评估等。另外要关注工程现场的质量保护体系,确保在完工后各处处于良好的保护条件下,不出现任何人为或天然损失。资料方面要求全面、具体、客观且可追溯,包括设计单位、材料单位、验收单位、分项工程单位、试验单位、检验单位、质量管理单位等各方资料。

4施工质量管控效果分析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更好地降低了细节质量管控难度,保证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到完工后均处于质量可控状态。检测数据显示安装施工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预制构件灌浆套筒中心位置最大偏差为+1.29mm,中心位置预制构件外露钢筋最大偏差为+1.51mm钢筋外露长度最大偏差+8mm,现浇结构施工后连接钢筋中心位置最大偏差1.98mm,现浇结构施工后连接钢筋外露长度最大偏差+11mm、顶点标高最大偏差为+2.15mm。强化规范意识,以精品工程严格要求施工细节。图5为预制构件钢筋搭接节点连接施工现场照片,现场整洁清晰,建设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噪声、扬尘或水污染非常有限,在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明显,做到了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工厂产业化生产、工业化加工,在表观质量、养护条件和振捣情况等方面有着现场浇筑难以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质量管控。在施工工期和经济效益方面,本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抗震是本项目关注的重点之一,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保证,需要在以后的项目中进一步研究。

5结论

本项目质量管控体系健全,在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方面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实现了预期的质量要求。

①全面的质量管控体系为施工质量进行了预控、管控和评估,对施工全周期起到了良性循环效果;②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易于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特点,保证了该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进度要求和一定的经济效益;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如裂缝控制、所需规范不够完整等情况,仍需加快发展进度。

参考文献:

[1]郭正兴.新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模推广应用的思考[J].施工技术,2014,43(1):17-22.

[2]王晓锋,蒋勤俭,赵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主要规范规定解析[J].施工技术,2014(22):1-4.

[3]陈建伟,苏幼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1).

[4]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0-24.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10

所谓的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其实主要就是针对建筑工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机电产品进行准确有效地安装,而这种机电安装工程虽然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但是其却和很多其它的工程项目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到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来看,其核心要点或者说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加强对于母线安装的重视程度,母线可以说是机电安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加强对于弱电系统的安装,弱电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具备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1.1施工管理方式不当

在诸多的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中,管理方式问题可以说是最为明显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了,其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这种施工管理方式和机电安装施工存在明显的不相符现象,具体来看,这种不符主要体现在两点:(1)一方面是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过于陈旧,和当前的机电安装所需要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相符,尤其是对于当前越来越新型的机电产品而言,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今管理的需求;(2)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机电安装管理的特殊性而言的,和其它一些建筑工程相同的管理方式显然不能够适合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管理要求。

1.2机电安装的预算混乱

对于机电安装工作而言,要想确保其具备较强的管理实效,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就是说要加强对于工程预算或者是成本的管理,而在当前的机电安装工程中,预算混乱现象严重的影响着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1.3协调性存在问题

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机电安装工程必然会和其它工程项目存在联系,这种联系也就要求必须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性,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而这种协调性也就需要在其它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考虑机电安装的问题,而当前却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说对于建筑结构的构建不当就会严重的影响机电安装的效果,甚至直接导致机电安装无法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机电安装设计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来说,因为其自身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并且需要思考的内容要点比较多,所以必须做好前期的施工设计问题,尤其是要加强设计的细致程度,切实把机电安装的设计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进而才能够保障为接下来的机电安装打好坚实的基础,减少了机电安装过程中遇到麻烦的可能性,当然,这一目的的达成除了要做好具体的设计工作,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之外,还应该切实加强对于设计图纸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设计人员积极地参与到机电安装施工的施工图纸审核之中来,加强设计人员和安装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以施工现场为根本依据的施工共识,准确全面的发挥施工设计的作用和价值。

2.2加强对于机电安装材料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工作来说,其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所用的施工材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这种特殊性不仅仅是指其所用的施工材料种类比较繁杂,更在于这些施工材料的复杂程度都比较高,尤其是对于很多的机电产品来说,不仅仅需要保障其自身的质量,还需要检验其是否和其它的一些机电产品配套,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还提出了较为明显的节能环保要求,这也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施工材料管理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施工材料管理时,一般不可以提前进行机电产品的采购,可以进行提前的预定,然后当施工过程中要求生产厂家及时的进行运输,并且还要积极的检查这些机电产品的型号、质量、安全程度等各项指标,确保施工材料的可靠性,当然还存在极为特殊的一点就是这种检查不仅仅要在安装之前进行,确保安装完成后也需要进行事后的调试检验,确保这些机电产品施工材料安装的可行性。

2.3重点加强机电安装质量的管理

其实就施工质量的管理而言对于任何一个施工项目都是如此,必须重点加强其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进行管理,具体来见,这种质量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因为在机电安装的各个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所以,这种施工质量的管理也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并且还应该重点把握一些核心环节和要点:(1)首先,设计和施工材料是需要重点把握的两点,这两方面在上文中进行了介绍;(2)其次,必须针对具体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尤其是针对安装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细节内容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3)再次,因为这种安装质量还必须依靠于具体安装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因此,也必须要加强对于安装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4)最后,还应该做好相应的质量监理工作,这种监理是安装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

2.4加强机电安装进度的管理

上文中也提到了对于机电安装工程来说,因为其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必然会和其它的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相应的联系,比如和建筑结构的构建就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仅仅是体现在施工的质量和外在的形式上,对于机电安装工程的工期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一旦机电安装工程的工期出现了延期或者是管理不当等问题就很可能在较大程度上造成整个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计划的混乱,而对于这种进度管理而言,其最为主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点就是要做好事前的工作量分配和规划,重点结合安装工程的总工作量和施工人员的配置状况进行严格的分析和配置,确保机电安装的工期能够和整个建筑工程的规划协调配合,在保障机电安装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3、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1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机电安装施工技术

(一)基本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工程正式展开在建筑主体结构竣工后,考虑到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还要保证机电安装工作安全施工,为下个项目奠定基础,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和人员工作配合度,加强团队合作性。这是顺利完成机电安装的基本要素,团队合作不仅只机电安装施工人员之间的配合,还包括与土建专业人员的合作,机电安装人员和土建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工程项目有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对项目结构的预埋管线和预留与要求相符的预埋管线;正确设置各个管线和各个空洞的地理位置,这样才能让后续工作相继开展,如果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出现问题而导致电线预埋、电缆安排、照明设备的安装和防雷底线焊接等设备的安装工作无法按计划顺利进行,将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延误,这不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工程必须贯穿整个建筑工程,必须配合多个项目组的工作,这才是顺利完成整个建筑工程的有力保障。

砌筑墙体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在砌筑墙体之前机电安装施工人员需要事先给终端线盒确定位置,另外,一些铺垫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在墙体相应的地方铺设楼板引上和引下工作。建筑工程工作有一个特殊性,即一旦完成施工就很难对完成的部分进行返工,因此建筑工程必须有严密的工程监督及工程计划安排,砌筑墙体之前保证确定线盒和管线的位置;反之,砌筑墙体已经完成,然而线盒的尺寸和位置不精确或者是不合理,只会影响接下来的机电安装工程的开展。

(二)机电安装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的机电安装工作包含了机电设备的安装,同时也包含线路安装、弱电安装等工作。机电设备的安装一般划分为整体安装和解体安装两种,在机电设备安装前,必须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开箱检验,首先对设备的数量进行清点,核对设备的型号,并对设备的质量开展评估工作,之后才能够开展相关的设备安装工作。当机电设备定位之后,便需要开始设备的布线工作。线路安装主要是指母线安装,当母线运输到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之后,必须要将母线放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保存,以避免外界环境影响到母线的工作质量。母线安装时一定要按照机电安装施工图纸进行操作,并且做好密封和绝缘工作,以防止漏电等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项目的弱电系统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报警系统、监控系统以及电视电话系统等,弱电系统的安装是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重要组成。在弱电系统安装时,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验,确保设备质量,在将设备安装到预定位置,联通线路,并开展设备系统的安装以及调试工作。

二、工程概况及其特征

某建筑工程是一栋面积约为12万平米的综合楼,地下2层地上20层,建筑施工中需要涉及暖通、给排水、电气及设备安装等安装工程。本工程特征主要体现如下:①工程量艰巨而繁琐,工期要求比较高。在施工中容易在同一时间进行土建、装修及机电安装,难以保持有序的施工秩序;②技术要求比较高,交叉作业复杂多样。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面积、多人员交叉施工的情况。业主、总包、土建及各机电专业之间的配合程度比较低,难以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效果。③综合楼工程建筑的楼层比较高,机电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加强机电设备及材料吊装运输的处理。因此,在保持正常物资供应的同时,更需要制作可行性的设备及材料的吊装运输方案。

三、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工程机电安装作业点比较分散,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各类型安装工程施工作业的配合程度。安装工作主要包括初期阶段、安装阶段调试、验收阶段等相关流程主要体现如下:完成预埋预留工作,加强材料质量控制;进行敷设管线,进行安装干管与风管;安装电箱与支管;安装各类型设备、器具以及送风口;进行调控系统设备测试;验收工作后落实技术交底工作等。

(一)机电安装工程主要施工工艺

1、给排水及采暖系统。在安装给排水系统过程中,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确保所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具备齐全的质保资料等。作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安全设备安装大样图,采取合理的施工安排方案。另一方面,在安装喷淋系统水力报警装置过程中,设定合理的报警装置的安装位置,保持正确的阀门安装水流方向等。

2、建筑电气系统。建筑电气系统安装工艺主要流程如下:进行预留预埋设置后,进行安装支架、线槽、桥架、防雷接地、动力配电盘柜,然后敷设配管、管内穿线、电缆,接着安装基础槽钢、用电设备、各层插座,同时进行调试送电系统,最后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3、空调及通风系统。首先,为了减少系统噪音对舒适度的影响,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在管道拐弯处采用曲率半径大的弯头,防止风管系统出现过高的气流噪声;在消声器、消声弯头部位单独设置支、吊架,减轻风管承受的重力,及时进行更换出现质量问题的设备;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将调整的校平螺栓安装在减振器上,进行平衡调整设备减振基础等;严格控制消声设备质量,在安装时确保合适的方向;采取可行性的防隔振结构进行保护风管及支、吊架等;增强风管的密封性,避免出现风管系统漏风现象,从而产生噪声等。

4、智能建筑系统。在智能建筑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安装楼层内电视、电话、广播通讯、消防报警系统设备等。

(二)节能技术与优化机电安装

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要求日趋严格。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引进最佳的技术,才能确保机电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维持有序的施工秩序,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随着“节能理念”的提出,节能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中得到普遍性的应用,在暖通空调系统安装中最常用的节能技术如下:

1、系统技术。热回收式与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作为目前最先进系统技术之一,在建筑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热回收系统技术可增强新风处理的规范性,保持空调系统内适量的制冷量、除湿量。除湿式技术产生的除湿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电能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发挥良好的暖通系统效果。

2、采暖技术。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作为主要的采暖技术,在建筑过程施工过程中,采暖技术将热水管设置于地板内,利用热水管通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增加室内的温度。暖技术在使用

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热水能量的发挥,合理控制辐射物的温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

3、回收技术。热回收技术主要是进行回收处理空调机内部释放的热量,增强能量的再次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回收技术的应用,可防止室内冷气排出室外,有利于降低电源改善的消耗。同时,除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外,此技术可减少的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等。

4、蓄冷技术。蓄冷技术大多应用于蓄冷空调中,其应用需要借助冰、水等物质作用的发挥。蓄冷技术的应用原理在于:通过运用空调装置,进行制作冷冰,在冷融化的作用下,从而达到产生冷气的目的。通过“化冰”的方式,大量释放之前存储的能量。蓄冷技术作为机电安装节能的主要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空调的电能消耗。

5、温控技术。在空调设备中应用温控技术,在室内温度达到预定值的情况下,可进行自行调整温度。比如:变频空调等。温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控制其运行的能源消耗。在机电安装施工中,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先进的设备,以增强设备性能的优化性,确保顺利完成各个建筑施工环节。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此在机电安装施工中,必须要制定具有可行性、经济性的施工方案,并要不断的去改进完善安装工艺,科学合理的应用节能技术,优化机电安装流程,确保机电安装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陈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272.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篇12

[关键词]装配式整体建筑;价值链;成本动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7.004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7-0010-05

1引言

随着国家绿色化、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市场优势和潜力日益凸显。住宅产业化通过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建造效率,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住宅建设整体质量水准,施工工期明显缩短。

装配整体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传统现浇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是各类通用预制构件(PC)经专有连接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制品构件全部在工厂里完成,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在质量方面彻底解决了传统现场建造方式造成的门窗漏水、外墙外保温脱落等问题,减少了施工现场大量的建筑垃圾及材料损耗,施工现场扬尘和噪声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是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的装配整体式住宅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程度不到10%,其建造成本比传统生产方式高出10%~30%,预制率越高,建造成本增加越多,高成本已经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价值链理论模型对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内外部链条进行成本分析,借用成本动因理论,找出影响装配整体式建筑成本的关键因素,针对装配整体式建筑生产特性,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建议,推动现代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

2装配整体式建筑价值链模型构建

2.1价值链理论介绍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创造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这些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这些活动不相同但相互关联,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物流和完成其他辅助产品的动态过程中,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价值链普遍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上游供给端企业与下游需求端企业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联系构成企业价值链,企业创造的价值大小与价值链上的单个活动息息相关,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多个活动进行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或某项活动的竞争。

根据价值链理论引申出的价值链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行业价值链和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寻求上下游整合的通道,降低原材料成本,在不断优化价值链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波特的基本价值链模型见图1。

2.2装配整体式建筑行业价值链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其优势在于将成本管理延伸至上下游供应链系统,范围延展涉及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优化,有效实现各方共赢。装配整体式建筑的链条不仅包括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还涉及建设开发企业、建筑设计企业、构件部品制造企业等上游行业,以及运输、营销、物业管理等相关领域,价值链范围较广。

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建造活动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主开展,因此本文以房地产企业为核心进行研究,根据价值链理论模型,结合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建造过程和运行模式,建立装配整体式建筑行业价值链模型。

装配整体式建筑实施阶段可分为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构件部品制造阶段、施工阶段、营销和后评价阶段。其行业价值链由多条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共同组成。装配整体式建筑行业价值链模型见图2。

装配整体式建筑涉及行业较多,关系较复杂,而且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密切相关,决策的失误会影响营销环节,设计的失误会影响构件部品加工和现场施工,建造过程中的失误会影响整体质量。因此,行业价值链上的任何环节的变动,均会导致成本的改变。

2.3装配整体式建筑企业价值链

装配整体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使用对价值链模型中的各种活动均产生影响,企业必须设置单独的部门应对这种产业化趋势,分析单个活动的有效性,强化价值增量,从事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房地产企业往往不是直接的建设方,而更多的是对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做好管理和协调,因此需与外部关联单位密切协作,增强竞争优势。

装配整体式建筑企业价值链模型见图3。

3装配整体式建筑价值链成本分析

3.1装配整体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成本分析对比

装配整体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造模式,有自己独有的产业特征,通过部品、零件及组件安装完成整体建造,与现浇建筑在成本上有一定差异,笔者分别选取杭州和沈阳两个地区的典型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签于南方地区造价构成中未包括采暖工程,因此以沈阳地区的典型工程数据做分析,明确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差异之处,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撑。装配整体式设计与现浇设计成本差异(预制率约40%)见表1。

表中数据显示,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的平米造价比现浇建筑高692.65元,其中装饰、电气、采暖、给排水工程均低于现浇建筑,而土建工程平米造价明显高于现浇建筑。从控制成本的角度考虑,下面仅对土建部分的造价进一步进行分析。

装配整体式建筑土建工程中,组成结构主体的主要构件包括框架柱、梁、剪力墙及楼板等,辅助构件包括楼梯、阳台及空调搁板等,均采用预制装配式进行现场组装成型,减少了现场大部分的混凝土浇筑量和墙体砌筑量,这部分成本明显减少,而且与之相关的措施费用也有所降低。而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本身及安装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土建部分造价中装配整体式建筑较现浇建筑增加766.29元。土建部分造价比较具体见图4。

3.2价值链各阶段成本分析

通过装配整体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成本分析对比,二者的成本差异主要为PC构件的费用,PC构件的生产成本及吊装、运输等费用对价值链上的各个链条产生影响,引起成本发生变动。价值链各阶段的费用增加情况及对成本的影响分析如下。

3.2.1设计阶段

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要求较高,需要在常规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对PC技术的延伸设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出具拆分设计图纸,设计深度前移,较常规建筑增加两个阶段,PC专项策划阶段和构件图设计阶段,预埋设备、吊装构件、摊销生产模具、附着塔吊、构件的运输、外架与构件的连接,预留放线测量孔等等这些设计、生产、施工问题也要拿到前期方案阶段考虑进去,因此设计费用有所增加。

3.2.2部件生产阶段

PC部件生产工厂需要大面积堆场以及配套设备和工具,导致堆存成本较高,同时预制构件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投入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标准的PC部件生产工厂,国内设备需10690万元,国外设备需13290万元,如果加上土地的费用,则投入更大。另外运输成本高且有风险,分摊成本随之增加。

3.2.3施工阶段

PC部件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施工队伍配合安装,安装顺序以及连接方式及临时支撑和拉结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较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是我国当前PC建筑技术水平的标志,但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其编制的内容还不是很深入,例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非组合式夹心外墙的保温拉结件等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仍然困扰着施工单位。另外施工吊装设备机械台班及进出场费用较一般塔吊要高,部分材料需要进口,现场管理难度加大等等,引起施工阶段费用增加。

4装配整体式建筑成本动因分析

通过对装配整体式建筑价值链的梳理分析,发现PC构件产业链条尚未成熟,所需成本居高不下,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必须找到对成本影响的主要驱动因素。从管理角度分析,成本动因不仅包括微观层次上的执行性成本动因,而且包括决定企业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这两个层次的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发掘有效路径来获取成本优势。

4.1结构性成本动因

成本分析将视角从企业的各项具体活动转向企业整体进行考虑,企业的成本在其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之前往往就已被确定,而且改变较难,这些影响因素即称结构性成本动因。为了获得长期成本优势,应有效地控制这类成本动因。参考波特提出的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十种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结合装配整体式建筑的特性,归纳出其结构性成本动因分别为:规模效应、业务整合、市场定位、产业政策、厂址选择、工艺技术。

4.2执行性成本动因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因分析,通过分析判断对作业的影响性,因此与进行的作业流程相关。针对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工艺流程,选取分析其执行性成本动因为:人员素质、质量管理、作业效率、部品结构、组织协调、进入时机

4.3成本动因排序

基于价值链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前面所有影响动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对重要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4.3.1确定层次结构

装配整体式建筑成本动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呈递阶层次,见图5。

4.3.2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访谈反馈及相关人员问卷调查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将指标层任意两个特征因素进行对比打分,相对极其重要的得5分,相对很重要的得4分,相对较重要的得3分,相对略重要的得2分,同样重要的两个因素得1分,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3.3动因排序分析

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后,将各结果按照目标层的权重进行排序,y1=0.67,y2=0.33,形成对总目标的排序,将权重值进行算术平均后,得到层次总排序见表5.

CI=0.049,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1

得出检验系数:CR=CI/RICR=0.040

层次总排序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

以上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装配式整体建筑的成本因素中,结构性成本的作用明显大于执行性成本,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规模效应(z1)、产业政策(z4)、业务整合(z2)、人员素质(z7)、工艺技术(z6)、质量管理(z8),这六项指标共占成本动因75.42%的权重,是装配式整体建筑成本控制的重点。

5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结构性成本动因对装配式整体建筑成本影响很大,需采用有效手段进行控制。结合内外部价值链提出如下建议。

5.1设计阶段

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降低,装配式整体建筑体量增加后,设计成本会分解摊销,大力推广标准化通用化的部品构件,设计费随着标准化预制部件的增多而降低;整合链条前后端的业务,企业自身业务向两端拓展,发展开发、设计、部件制造及施工一体化,减少沟通环节,降低成本。

5.2部件生产及施工阶段

培养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现场部件供应及运输安装,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和安装方法,制定多工序流水,提高安装效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例如,采用设备模具平台,降低模具摊销成本,对关键的技术环节进行重点攻关,储备积累经验;打破行业壁垒,通过研究试点工程,制定完善的标准化规程,规范部件生产及施工过程。

另外,政策的导向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政策支持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量,比如制定对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鼓励政策,加大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对于符合要求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预制装配率越高,补贴越高等,以此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6结语

相比传统现浇设计,装配式整体建筑优点显而易见,如工期短、无粉尘、无噪声,节能环保等,全国已有多家定点生产企业,但目前推广有一定难度,成本高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成本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建议,推动产业化建筑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平彩,叶,唐雪翠.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经济,2011(3).

[2]杨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6).

[3]何亚伯,汪琴.基于价值链的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J].工程管理学报,2012(4).

[4]李丽红,耿博慧,齐宝库,等.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3(9).

[5]马丽丽.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工业化住宅成本管理.中国房地产,2013(7).

[6]闫红缨.预制装配式体系建造成本的比较分析[J].住宅产业,2012(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兽医行业的认识范例(3篇)

    - 阅0

    对兽医行业的认识范文关键词: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为了进一步保持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有必要对畜牧兽医工作进行高度关注,有必要研究其规律,确定其标准化的合理性和规范.....

    高光谱遥感技术现状范例(3篇)

    - 阅0

    高光谱遥感技术现状范文关键词: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目视解译遥感光谱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30-02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