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提高学生实验考试

近几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中计算题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已经成为命题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年陕西省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现就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谈以下几点:

一、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引入,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掌握。对化学实验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让学生说出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范围及仪器的正确操作。

(2)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溶液配制过程、仪器正确的洗涤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等技能。

(3)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掌握实验现象并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4)教师要有目的的及时选择实验习题,加强学生的训练。

2.掌握化学实验题解法技巧

(1)先看化学实验题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装置的用途。如:该装置是反应装置还是收集装置,反应装置是加热的还是不加热的,收集装置为排水集气法还是排空气法等等。

(2)认真阅读实验题,明确实验题的考点,结合所学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所需药品。

(3)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

(4)对实验装置(图)与教材原图不一样的,要交给学生学会比较异同点,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化学探究题包括:正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常见的药品和实验装置引入一个综合实验)、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实验与结论、拓展与迁移等部分,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物质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出现的物质性质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要强调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仅要让学生熟记,而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注重习题的训练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有目的的结合所学物质性质选择一些习题,或有针对性的编写一定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3.加强中考探究题的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教师要专门进行化学探究题专题讲,及时把近几年的我省中考题作为范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化学探究题的组成,题型特点,通过师生探讨共同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即

(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要求。

(2)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原理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动教学;应用策略

互咏萄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学困生建立学习信心,同时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学习情感体验。将互动教学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契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对推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常见互动形式

1.典型案例式互动。典型案例式互动是物理课堂互动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互动方式,通过展示物理模型或典型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特征,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同类型问题解决方式的目的。如在学习《焦耳定律》一课时,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例题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例题中的已知条件、隐藏条件,让学生熟悉同类型问题的解法,如何抓住问题本质等。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典型案例式互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典型案例的特征剖析是否到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交流,互换思路,做到取长补短,从而对典型案例有一个全面把握。

2多维思辨式互动。类似于头脑风暴与辩论的结合形式,通过将现有知识结论或经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针对知识内容进行探讨。一般多用于课堂小结或章节总结当中,学生通过讨论知识内容的使用条件,解决问题的优势与局限,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提升的目的。这种互动方式自由度较高,学习氛围最好,但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不利于学困生发展。

3.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探讨式互动类似于典型案例式互动,却又区别于典型案例式互动。在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中,课堂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在教学中一般由教师先提出某一中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可以围绕某一知识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师生探讨达到学习目的。主题探讨式互动针对性强,探讨深入,但知识面较窄,课堂效率不高,适用于教学难点突破。

二、互动教学的应用

1.做好课堂设计。互动教学优势明显,学生学习热情较高,课堂效率相对传统课堂教学大大提升,但劣势也比较明显,在互动教学中课堂纪律调控难度大,易出现课堂失控的局面。因此,教师要做备课工作,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互动教学。例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课时,教师运用主体探讨式互动,整个课堂围绕“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而展开,教师要控制互动过程,重在拓展广度,控制深度,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转化守恒及为何守恒,可以运用PPT教学,一张幻灯片代表一个知识点,通过切换幻灯片达到控制目的。在互动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主要是针对课堂结构设计,其次是知识内容设计,包括知识内容的广度、深度、互动探讨方向等。互动教学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一样,其物理知识水平也不一致,那么在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后、互动开展前,必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消化课堂知识,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如在运用多维思辨式互动,教师在讲解完具体知识内容后,要预留五到八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再展开互动,既能有效总结问题,提高互动过程质量,又能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3.有效总结与评价。总结与评价是互动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总结与评价包括教师总结,学生自我总结,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四个部分。一方面,互动教学开放程度较高,必须要求教师总结课堂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能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吸取经验,同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能对自身学习状态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升。

三、互动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3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1.中考改革影响

从1998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级(百分制的70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等级,也许70和7l、72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目标的不同,自然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走向的差异。

3.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此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例如从概念的学习上来说,概念的分类能力不同。初、高中生的相应能力可以分为四级水平:一级水平――不能正确分类,也不能说明分类的根据;二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确切地说清分类的根据;三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仅能从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或功用特点来说明分类的根据:四级水平――能够正确分类,并能从本质上说明分类的根据。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对有关概念的分类水平处于从第三级向第四级过渡的状态中;高中学生对概念的分类水平达到第四级的居多,所说明的分类根据能揭露事物的本质,理论性较强。所以,高中学生所掌握的概念,逐步摆脱了零散、片断。而趋向形成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

从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分析,也是可分为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这些都说明了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身心方面的差距。

二、初高中衔接的对策探究

从初中到高中,无论是在化学概念、规律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学习都存在一个飞跃。为了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身为高中的化学教师,如果不了解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对高一化学教学的把握上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围绕着中考转,初中化学教学很少考虑到为高中的教学做好衔接。课改后,教材的更替,要求的变更,跟原来高中化学教师心目中的初中学生应该要掌握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就有必要了解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教学要求达到的程度。有的知识点教材上有,但因为中考不涉及,就出现了初中不教或者降低教学要求。例如初中的酸碱盐知识的要求大幅度地降低,溶解度的计算基本不考,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很多知识缺陷。

2.损有余,补不足

高中老师在充分了解了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后,应该有针对性“损”有余,补不足。

例如:初中早期的人教版教材还是按照前苏联的课程理论来编排教材。后来的科教版教材受STS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变成了主要是按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常识来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是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各种物质间的横向联系较少,理论知识不系统。相反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等理论为主干,在教学上从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由知识“点”出发而发展形成一个知识“面”,进一步注重于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

由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涉及不深的知识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方法等。如对于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重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必须先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知识,即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总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从化合价的升降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外在表现:进一步加深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偏移)。这样一个知识点的形成、发展的过程设计就很完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于各种元素和原子团的常见化合价并不熟悉,应先行对初中化学进行复习。使学生对原子、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的实质、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最后在习题中再要求学生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面。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领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就可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学得很轻松,比较容易就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知识点。

再如必修2中,“化学能与热能”这节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回忆所学九年级化学中水合离子吸热与扩散离子放热的现象,并从一个燃烧实验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

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通过人教版实验探究2-1,2-2,2-3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什么?从微观结构和宏观表现怎么解释。让学生在研究探讨其过程中认识化学反应作为能源动力的社会应用及其正、负面影响,学会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3.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针对初高中衔接问题,集备组成员要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决不能搞单打独斗。比如经过集备组老师一起讨论确定一部分初中化学知识内容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梳理、巩固并加以提高,还有部分知识内容需要顺着章节的教学,遇到什么问题就顺带解决什么问题,把需补充或提高的各知识点分散到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相应章节中去处理。

(I)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安排6课时左右对初高中教材衔接的空白点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需补充以下内容:①电离的概念和常见物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②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③物质的分类特别是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还要归纳总结以下内容并要求学生熟记:①酸、碱、盐的通性:②常用的碱、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达到了补缺补漏,又对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为高一化学的学习做好良好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4

初中物理学习指导物理实验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带有鲜明的启蒙特性,随着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教师不但扮演物理学知识的传授者角色,更肩负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基本物理素养的重任,这就需要学习指导的适当加强。

一、初中物理开展学习指导的内容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指导”主要指给学物理的广大学生,在物理思维的形成、学习规律的总结、学习方法的创新以及学习心理的调整等方面所指出的带有规律性办法及手段,其在教学中包含以下内容:

1.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思考性较强的学科,如若学习习惯欠佳,则往往会丧失正确的学习导向,不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也必定感到愈发困难。为此,教师需在教学全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规范解题、科学发问和思考、做好笔记、课后温习和复习相结合、有疑惑必解决、独立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要求开展指导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其原因主要在于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需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物理、思考物理,学会运用所具备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光的传播速度”时,可首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雷雨时,闪电同雷声是同步出现的,但为何总是先见闪电,后听到打雷声?学生们结合生活阅历,就会明白光传播速度快于声音。

3.指导学生增强物理意识

物理意识主要指学生在面对物理学问题时,对个人行为的有效选择。为数不少的学生对物理十分感兴趣,也有攻坚克难的学习品格,但考分并不高,原因在于物理意识相对淡薄。另外,对知识的掌握不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强化物理意识的教学,以意识带动基础知识点的领会,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物理意识。

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毋庸置疑,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指导物理学习时,要促使学生在预习、听讲、温习功课、实际应用、思考、发问、观察、探讨和总结等方面进行科学对待,着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初中物理学习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讨

1.在习题教学中加强学习指导,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学习离不开“题海战术”,但做题也要讲求正确、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师在指导习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帮助养成规范化解题习惯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科学的思考行为,进而逐步增强学生解题的技巧。从这个角度看,教师须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尝试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联想等多种灵活的物理习题解决办法。例如,在接触电磁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何判断一根钢棒的磁性?同时,教师指导大家结合磁性判定的准则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便想到用磁铁或铁钉靠近钢棒,根据磁铁的指向性、相互作用的规律、吸铁性加以判断,另外,还可借助于磁极的磁性最强原则来判断。用四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和物理创新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学习指导

作为物理学习和钻研的主要办法,实验历来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还需教会其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物理方法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技巧,进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求实、严谨细致的物理学习态度。例如,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实验”中,教师在准备好实验用品后,试着让学生在不同条件下,探究阻力对物理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并提醒学生们根据每次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们便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小,运距越长。得出结论后,教师还可提问:小车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怎样?学生们根据实验启发,便知其会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教师耐心、正确的指导,学生逐步培养起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物理原理的能力。

3.在推行自主探究学习中进行辅学习指导

新课改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教师先提问:为什么一立方米的铁比一立方米的海绵质量大,以此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们便依靠群体智慧,得到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的,说明密度也越大,进而成功引出“密度”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4.通过联系相关学科深化学习指导

初中物理具有系统严密的知识概念体系,还同数学等相关理工学科密切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需深刻地认清物理同其他学科的关联点,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例如,在物理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公式以及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公式都离不开数学中的等式表达,数学中的极值探讨、分数小数的混合计算等也常被贯穿到物理计算中。另外,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通常也少不了物理模型的建立,例如,探究光路时可构建光线模型,研究磁体时可建立磁感线。为此,学生们学好相关学科,有助于为教师指导物理教学打下根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的学习指导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物理学习水平,灵活地运用多种指导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高泽.一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J\].物理教学探讨,2012,(5).

\[2\]陈涛.浅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夏文忠,景卫东.突出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J\].黑龙江教育,2010,(Z2).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5

论文摘要: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加强实验和模型教学,激发兴趣搭建“阶梯”;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关问题。

尽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必修模块,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坡度。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效果显著。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物理教学衔接的指导意义

皮亚杰认为:“结构是在构建中形成的。”换句话说,任何结构都不能与构建相分离。知识结构的形成也是如此,人的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机制主要表现为动态的平衡过程。动态平衡是通过有机体内部两种相反的自我调节行为??同化与顺应来实现的。这两种相反的自我调节行为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两个彼此密切联系的主要过程。同化是指个体将感受到的刺激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过程,也就是使客观事物适应原有的知识结构。而随着认知的发展,人的同化形式逐渐复杂。在个体接受新刺激、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当中,新的经验常常会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形下,人的认识就要适应环境和客观事实。顺应就是使人的认识适应环境和客观事实,通过修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同化与顺应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说它对立是因为同化让事物服从原来的知识结构,顺应是人认识适应客观事实。统一是由于同化和顺应都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学习新的知识、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同化与顺应这一对矛盾促使人们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并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问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二、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我们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我在讲授“力的合成”这一内容中,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目的是强化同化与顺应过程,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知识结构。第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以gf为力的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首先,选择一个50g的砝码,然后用两个弹簧秤拉起这一重物。两个弹簧秤挂在物理支架上。调整两个弹簧秤的相对位置(这是事先设计好的),使其夹角为90°,并且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分别指在30G和40G的位置上。这就是说,互成90°的一个为30gf,一个为40gf的两个力拉起来一个弹簧,指针都指在50G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两个互成120°的50KG的合力为50gf。从上述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第一个实验中两个力的合力不等于70gf,而等于50gf,第二个实验中的两个力的合力不等于100gf,而只等于50gf。这与学生以前的知识结构中代数和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对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击,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需要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来表示这种关系。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客观事实使学生开始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使学生去顺应客观事实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开始在顺应过程当中去观察、探索、学习。他们在这顺应客观事实的过程当中发现,如果用在初中所学的力与有向线段的对应关系这一知识结构来表示几个有一定关系的力,在第一个实验中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是两个分力的平方和等于合力的平方,这样两个分力与合力所对应的线段恰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在第二个实验中的两个分力与合力所对应的线段就会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接着再根据各力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几何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当把力对应在平行四边形上时,就会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这两个分力为邻边组成的,合力是这个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对角线,这样学生就得到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在得到这一法则所经历的同化与顺应过程。首先是实验给出了与以前代数和不同的结果,实验事实与学生头脑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冲突,它促使学生不得不寻求新的理论来顺应这一实验结果,使得学生的思维服从实验事实,平行四边形法则就是顺应客观事实的结果。在顺应过程当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在顺应客观事实的同时,同化过程也起了重要作用,力与线段的对应关系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分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就是同化的结果。同化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知识的深度,由原来的一个有向线段表示一个独立的力,变为由几个有向线段表示几个有一定相互关系的力,并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这种对应关系的理解(力与线段的对应关系在力的合成这一问题上是十分重要的),为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实验和模型教学,激发兴趣搭建“阶梯”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这个知识内容之前,学生只是了解地球的引力??重力。在本课开始,教师应该将宇宙中卫星的运动方式展示给学生,并提出“为什么这些卫星会围绕地球做规律的运动”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同样,在马德堡半球实验、钱毛管实验中教师都可采用相同的办法,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2.重视模型教学,搭建学习“阶梯”。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因此应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形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以简单的月亮环绕地球的运动为例,如果不引入质点这个模型,月地之间的距离就无从算起,运动轨道也就多得数不清。就高中物理来说,无一处不是在研究物理模型,其一是研究对象的理想化,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点电荷等;其二是研究过程的理想化,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模型去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正确的模型毕竟是人类对事物一定层次认识的反映,但在通向真理的征途上起着阶梯的作用,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个阶梯非常重要。3.注重实验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共同必修模块1,2中已将不少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优化整理,帮助学生完善、巩固认知体系。在上述引发学生求知兴趣的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自主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然后,教师可适当地启发,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将学生的粗糙、肤浅、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真正达到认知的“同化”。

总之,我们用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的事实,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索,在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中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四、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

在运用同化与顺应理论时,教师一定要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千万不要放过任何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自身经验与知识的限制,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教师的平等合作观念,也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放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思路的展开,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构建。

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学生掌握某一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去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从认识这一规律到理解这一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再到应用这一规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过程梯度高、难度大,在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跳跃式前进,应该一步一步走,步步升高;切不可过高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逻辑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最重要、最本质的。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强化提问、板演、作业练习等教学反馈手段。在“渐进”的基础上,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那些错误的思维过程,以此提高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在作业或练习批改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讲评时教师可给出多种典型的正确或错误的解法,剖析它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时我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我们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

上课时学生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运用哪种方式总结,我们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实践证明,尽管高一物理难学难教,但教师只要把握高一学生物理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的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发掘物理思想过程为核心,以强化反馈为手段,面对实际,讲求实效,注意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在的延续性与阶梯性,就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机衔接,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对学生以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解题习惯和分析方法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宪魁,李晓林,阴瑞华.物理学方法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蔡丽珍.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5).

[3]陈菊.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恰当衔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12).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6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化学高效课堂的呈现,也是考核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欲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教学中倡导“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做、敢想、敢说,引导学生真正全员参与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探究。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个学生只有喜欢你的课,才会主动学习你所教的学科,而爱学、好学、乐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提升教学实效。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状况、特点以及能力,再结合教材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思考。

在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时,为了揭示溶液的特征和溶质种类的多少,提出问题:盐水还能溶解其它固体物质吗?让学生提出假设、分组讨论,进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大家发现,水中不但可以溶解食盐,而且还能溶解高锰酸钾等其它物质。

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颜色是紫红色的,色彩很鲜艳,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学生的参与率明显增高,课堂的气氛也异常活跃。

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上下颜色完全一致,证明溶液有均一性。静置又没有出现分层现象,同样可以证明,溶液具有稳定性。水中不但可以溶解食盐,而且同时还能溶解高锰酸钾等其它物质,进一步证明溶液的定义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二、分散教学难点,克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及酸碱盐等知识点时,常常产生畏难情绪,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就化学元素符号教学而言,可以从绪言课开始每节课有计划性地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和一些常规的化学式,这样学生每节课只要稍微花一些时间,就能学会,并在一至三单元检测中作为考核要求,至第四单元学习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已不觉得学习化学用语有多难学了。

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往往不能得心应手,重要原因是不熟悉元素的化合价。于是,可以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歌谣运用于教学中。“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氟负一,铜一二铁二三。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虽显老套却十分奏效,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写化学式,这样既熟悉了化合价,又学会了化学式的书写。学中用,用中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更高,主动性就会更强。

三、改演示实验为科学探究性分组实验,还学生活动权

演示实验,只能是老师体验,学生无法亲历,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目的,是解决“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等知识”,书本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法来解决,学生的兴趣不浓、参与率不高。而改用科学探究性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法,来学习“溶液的形成”这一节知识,将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积极讨论和动手操作中,学生全员参与了探究性实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顺理成章的得出溶液的组成、特征及定义等知识。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以后学生学习类似的知识提供了具体的经验。

四、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训练权

训练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常训练权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查漏补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提高。只有主动去查找自身不足,才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

只有自己归纳的知识才能有更深的映象,才能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中的难点,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考试时又不会做,这一直是教师头痛的事情。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总结,促进对知识、技能的巩固、掌握和应用,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复分解反应后,发动学生讨论、自己归纳总结找出反应进行的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酸钾溶液与石灰水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

②碳酸钾和稀盐酸混合:K2CO3+2HCl=2KCl+CO2+H2O;

③氢氧化钡与稀硝酸混合:Ba(OH)2+2HNO3=Ba(NO3)2+2H2O。

(2)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呢?分组讨论,开展辩论,总结规律,实战应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而形成一些特殊的物质使反应得以发生。在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Ca2+,而K+和OH-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在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H+,在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OH-、H+。

学生通过讨论、思辨、总结、应用,比较深刻地领悟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通过领悟掌握的知识是终生受用的。

2.让学生自己出试卷

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在某个单元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时,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然后让全班的同学参与答卷。由于是出给同学们去做的,出卷子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自己的脸面,因此学生会专心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学习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自编试卷好处多: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前总是教师出考题,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现在,让他们也做一次小老师出试题考别的同学,这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考查范围,自觉地查阅资料。有些学生在编题过程中,还能主动地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起到了很好的查漏补缺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复习的能力。要出好试题,必须对整个单元或某些知识点有整体了解,这也正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倡导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既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让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既要“遍地开花”,又要“鹤立鸡群”,真正做到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1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障碍几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16-02

“物理难学”这几乎是许多高中生的普遍呼声,许多学生到了高中感到物理成绩提不上去。大多反映高中物理一听就懂,一用就错,一放就忘,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障碍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存在的几点障碍,总结如下:

障碍一:心理原因造成”先天不足”

不少学生由于初中三年的艰苦拼搏,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所以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想歇一歇,喘口气,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努力程度下降。因此在“中考成绩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成绩拉了下来,导致从高一的一开始基础就没能打好,以后越拉差距越大;另一些学生则相反,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不能从痛苦的心境中摆脱出来,不能把全部身心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此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调整自己,那么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将随之而来,这种焦虑的不断增长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效果,从而陷入到学不好物理不想学物理更学不好物理越不想学物理的死循环中。

障碍二:初、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衔接梯度过大及对学习要求的提高造成学生接受障碍

初中物理多数是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但是,进入高中后,物理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它不再是简单地观察现象,得出“是什么”的结论,更多的是要问:“为什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学生关于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断和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教材内容方面,首先初中教材直观,高中教材抽象,如初中讲物体,高中讲质点;初中讲带电体,高中讲点电荷。其次是初中物理研究问题单一,高中物理研究问题复杂,如初中只讲二力平衡,高中讲多力平衡;初中只讲匀速运动,高中讲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另外初中教材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而高中则以定量计算为主。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初中只讲标量,只有代数运算,高中一开始就引入了矢量运算(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合成与分解),而这些高一数学都还没有学习,最后在编排上体系也有很大差别,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相容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每节的信息含量多,容量大,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对数学能力要求也较高,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图象问题等。

这些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理解和接受起来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障碍三: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或不当造成一用就错

一方面,初中物理课一般课堂容量小,任务单一,另一方面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习惯于课堂随大流,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因此学生即使不做笔记、不用课后练习也可以掌握当堂的学习内容,考试得高分,而高中物理课堂容量大、进度快,题型多样,解题方法灵活,加之科目繁多,任务加重,一些学生不能及时地适应.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不会作笔记或根本就没有做笔记的意识,以至于下课不能进行有效地复习,而课后也不去加强练习,知识得不到巩固,遗忘较多。另外,因偏重于记忆,不注重理解,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套公式,乱用数据,对题型的变化,束手无策。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一做就错,从而觉得物理好像真的是无章可循,真的很难去掌握。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初、高中的物理学习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个必须跨越的台阶,这个台阶有学生心理因素和原有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造成的,当然也有教材和教师教学特点等因素。作为教育者,从自身方面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个台阶保持可持续性进步呢?总结几点对策如下:

一、重视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消除心理障碍

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于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人,如果有了想学习的愿望,他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渴望程度极大地影响了物理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寻找和形成学习动力、发现自我价值以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角色。

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培养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刚进入高中的孩子,不应该立刻用高考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这一科目上多花些精力或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而一味地加大题目的难度、数量,超出学生现时的能力,那么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自信心也会随之减弱,学习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把隔离和整体的物理思想引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作一个铺垫。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循环渐进中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信心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得到增强。

其次,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为什么鸡蛋掉在地上容易碎,而掉在草堆里不容易碎。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掉在草堆里鸡蛋与草的作用时间长,草堆对鸡蛋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再举出如跳高是为什么要铺上厚厚的垫子、跳远时为什么要不停的松沙子、电器为什么都要用厚厚泡沫塑料包装等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来加深理解。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图片等信息。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首先,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如质点、点电荷、弹簧振子、单摆。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再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库仑定律等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画出图示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这一点尤为重要),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隔离法、整体法等解题方法。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最后,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以上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一家之言,望能给物理老师们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习题讲评;思维能力;解题思路;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7-0141-01

习题讲评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习题讲评能帮助初中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评讲课往往能够起到多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习题讲评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时常感觉到自己在习题评讲环节不尽如人意,有时重讲解,轻参与,总满足于自己报答案,再由学生判对错。或者自己讲规律,学生记结论,自己讲思路,学生写过程,输入的知识未经学生的思维加工,技能未经学生的自主设计程序。有时在评讲中重点不够突出,一题一题地解说,这样题目多,讲不完,也理不清。有时未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评讲时采用起点较高,只重视了对难题的评析,忽视对中低档题的处理,这样不利于中差生的发展。或者对学生的知识、思维状况了解不够,强行指路,超前引路,把学生的思维挤进自己设计的“羊肠小道”。或者重知识、轻思维,忽视对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提炼和总结。或者不善于利用学生的解题错误去深化学生的思维,不善于从教与学的双方来反思学生的解题错误。这种种情形在自己以前的习题讲评教学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通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评讲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我们应重视讲评课的教学,习题讲评课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落实。

一教师应注重“错因分析”

习题讲评时,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初中学生以后的复习、练习更具针对性,避免一错再错。

二教师应注重“思路引导”

在习题讲评中初中生物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对考点进行分析,思考试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要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习题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初中学生面前,使初中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三教师应注重“技巧传授”

习题讲评时,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初中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巧解问题要求初中学生对概念、规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对问题情景能分析透彻,对知识能综合、灵活运用。习题讲评时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而应注重解法的领会和技巧的传授,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四教师应注重“思维发散”

很多试题都是源于书本的,只是命题人在题设条件、问题的情境和设问方式上作了适当的变换,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进行习题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初中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所以,习题讲评完之后,初中生物教师应把原题加以变化,进行“变式练习”,如可改变题设部分的某一条件,变换问题情境,变换设问方式,还可以把几条题目进行重组综合,这实际上是给初中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如此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初中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

五教师应注重“策略训练”

缺乏解题策略往往是初中学生不能正确解决具有新情景、重能力等特点的综合性题目的重要原因,很多初中学生尤其是中等生,他们与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差距往往不是要基础知识方面,而是在解题策略方面,所以在习题讲评时,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解题策略的训练,提高学初中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从审题、答题等方面进行策略训练。

过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一样,常常是循着习惯操作。然而,新时代的教师应由主演角色向导演角色转变,组织并引导学生体验习题讲评中“发生错误、产生障碍、克服困难、由失误走向成功”的过程,整个过程中,问题是自己发现的,方法是自己讨论交流思考获得的,老师只是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这无疑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从而使习题讲评课真正发挥它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完善和深化知识体系的重要作用。

总之,习题讲评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错因,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对解题思路加以引导,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习题讲评课的作用。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结束技能;初三物理

一、物理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1.总结型教学结束技能

总结型教学结束技能是一种最常见的物理课堂结束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简明的评议或文字、专业用语、图示、列表等形式归纳总结所学新知识的规律、结构或主线,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一定程度的物理框架结构水平。

2.悬念型教学结束技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前后联系密切的课程,教师在课堂尾声处紧扣主题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主体心理状态。这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3.比较型教学结束技能

初三物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大量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基本原理。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混淆不清或因抽象而难以理解,以致在回答或解决问题时“模棱两可”“丢三落四”。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比较法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比较,找出其异同,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更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二、物理课堂教学结束具体做法

1.归纳要点,构建体系

在一堂物理课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个物理概念、公式或定律,中学阶段学生大多没能对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教师可以用高度精练的框架概括当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得出各知识点的联系进而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比较异同,突出重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课时运用比较法分析相关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核心,同时比较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展现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另外,教师在宏观把握物理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教学的最后时间,运用各种手段,如精辟的结语、公式串联和具有吸引力的板书,强调重点知识,突出重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易于较好掌握知识。

3.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物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通过精选或设计少量的典型题目,通过分析思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结课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把握知识拓展技巧,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拓展式的结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结束技能对物理课堂的作用

1.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初三物理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并不能对知识形成明确的认识,例如,“质量与密度”“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等概念,相关却略显抽象,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在阶段性学习过程进行之后,通过恰当的结课手段,帮助学生作一番简要的回忆和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点―线―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

2.巩固强化,使学生把握关键

掌握知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而课堂结束就是一种“及时巩固和回忆”。一堂初三物理课中,往往涉及多个物理现象、公式或基本原理。课堂结束时,又正是学生思维疲倦的时候,也正是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率的最佳时间。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样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删繁就简,把握关键,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

3.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初三物理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可利用最后一段时间采用有效手段和恰当方法,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例如,物体不同状态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和物体运动过程的“能量转化”等知识点,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难,学生却极易在具体题目中因分析不全面而出现错误。

4.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堂初三物理课所能涵盖的内容是有限的。在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利用设疑启发、讨论探索或布置资料查阅、实践活动等,留下悬念、埋下伏笔,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向教材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

参考文献:

[1]吕智.新课标下改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2.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

大家可以在熟悉知识点后,通过考试大纲,了解考点和难点,在考点、难点、知识点三点中,以考点为中心,依次构建三点之间的关系线,点线面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练习题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会计练习题材料一

1.位于北京的北方公司与位于南京的南方公司发生购销业务,随即北方公司开出一张商业汇票给南方公司,后双方因票据产生纠纷,南方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该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A.南京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

B.汇票签发地人民法院

C.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

D.北京公司和南京公司协议的人民法院

2.下列自然人中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6周岁的小敏,智力超常

B.65周岁的老王,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C.20周岁的小王,患有精神疾病,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D.8周岁的小明,先天残疾

3.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仲裁委员会是司法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4.将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的标准是()。

A.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B.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C.行为的表现形式

D.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行政诉讼裁定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A.裁定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B.裁定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C.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D.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初级会计职称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诉讼管辖的特殊地域管辖。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答案】D。

解析: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或者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A、B、C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答案】A。

解析:仲裁委员会不是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只是独立的裁决经济纠纷的民间组织机构。

4.【答案】C。

解析: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将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5.【答案】C。

解析:当事人不服第一审行政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复习计划

1、了解大纲,熟悉教材

教材是考试题目最根本的来源,所以在备考初期,首先应该熟悉教材,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如果你之前没有太多的会计基础,那么在你第一遍通读教材的时候会遇到看不懂的情况,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急躁,反复研读有问题的地方,相信过段时间后你就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啦。

2、学练结合理解记忆

教材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对初级会计考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但是教材内容详细、知识点多,表述较为枯燥,复习过程中容易瞌睡疲惫。

而习题多和具体案例结合,把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在完成每个章节或是每个小节的学习之后,可以做一些学后练习,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个人理解。

3、三点一线构建网络

前面已经提到,通读教材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构建知识点库。那么,有了知识点库之后,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些知识点有效地规划利用呢?

大家可以在熟悉知识点后,通过考试大纲,了解考点和难点,在考点、难点、知识点三点中,以考点为中心,依次构建三点之间的关系线,点线面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4、借助外力巧妙通关

第一次接触初级会计考试,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时不时对自己产生怀疑,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如果在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有经验丰富的前辈或者导师为我们出谋划策,那么我们复习起来会更加轻松一些。

会计练习题材料二

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法律的是()。

A.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

B.国务院制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事责任种类的是()。

A.赔礼道歉

B.返还财产

C.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D.消除影响

3.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是()。

A.将外购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B.将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C.将外购的货物用于投资

D.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4.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

A.上诉权

B.申诉权

C.胜诉权

D.实体权

5.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宪法

B.地方政府规章

C.法律

D.部门规章

全国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2.【答案】C。

解析: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属于当事人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形式。

3.【答案】D。解析:视同销售货物行为:(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选项C)(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选项A)(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选项B)选项D,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将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不属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的情形,故选D。

思路点拨:掌握增值税视同销售。

4.【答案】C。

解析: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即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5.【答案】B。

解析: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全国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解题技巧

一、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科目总共有两科,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考生要求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如果一年只过了一科,那只能明年重考咯),才可取得初级资格证书。

二、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题型

参考2022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试题均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题,预计2022年的考试题型不会发生太大变动。

三、题型答题技巧——单项选择题

(1)计分规则(参考2022年考试要求)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2)题量、分值、特点

《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科的单选题的数量都是24道,每道小题的分值都是1.5分,总分24__1.5=36分。是所有题型中分数最多、难度最小、最好拿分的题型。

(3)应对技巧

①仔细审题

看清楚题目所问,很多同学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所以平时做题的时候也要善于总结归纳,将一些比较常见的问法进行总结,以免考场上看走眼丢失分数。

②排除法

可能一道题我们自己并没有弄清楚答案应该选哪个,但是可以通过排除选项确定要选的答案,毕竟单选题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也不扣分,所以通过排除法可以适当提高准确性,蒙”对的概率也是挺大的。

③直觉法

解题时,面对完全不会的题也不慌,要重视自己的第一直觉,在无法确定其它选项正误时也不用纠结,建议直接选自己的第一选择哦~

初级会计的考试采取的是机考的形式,由于两科所涉及的知识点数量比较多,所以题库中题目就非常多,如果想单靠刷题备考的话,明显是不太现实的哦!所以为了提高大家的备考效率,小编给大家献上两科的重点章节:

初级实务重点章节:第一章会计概述(基础必须得懂)、第二章资产(分值很高)、第三章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尤其注意今年收入的新变化)第六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填制)、第七章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以及生产承载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会计练习题材料三

当得知考试成绩的那一刻内心的感觉还是很激动的,自己心里的一桩事终于解决了,一次性通过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成绩73,经济法基础成绩75。希望能把我的幸运带给每一个初级职称的考生,下面总结下个人的备考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效率,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好理解,主要是提高效率。如果你觉得很累,可以有那么一两天不看书,出去玩,打游戏或者睡觉都可以。但一旦决定看书,请集中精力,不要开着课件玩手机,不要聊着QQ刷机考。

二、控制战线长度,不搞疲劳战,不追求高分

这点提的很功利,又或者说,很实用。初级会计考试说到底就是为了拿证,不存在择优录取的情况。所以,我很反对攻克所有知识点,誓死要拿100分这种做法。不排除有个别高手能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如果真的是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资质一般的选手,就不要再去想那些冷门的,边边角角的知识点了。你学一个冷门知识点所花的时间精力等于,甚至多于你拿下一个高频考点的时间精力。结果高频知识点忘了,冷门知识点没考,丢了西瓜还没捡到芝麻的事情千万不要做。对于会计从业,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乃至注会,我秉承的原则就是:一切为了通过,为了通过的一切。

三、不要纠结,敢舍敢蒙

首先强调,敢舍敢蒙一定建立在知识体系基本完整的基础上,一点都没学直接进考场蒙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这一点还是在说应试时的技巧。在考试中一旦出现冷门知识点,或者从来没见过的题,难免就会对着这道题长时间纠结。其实你想想,这种纠结有什么用呢?这知识点压根没见过,你脑子里没有对TA的记忆,靠纠结根本不会把这个知识点搞懂啊。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敢于放弃。切忌因为一道单选题打乱整个答题节奏。判断题,因为蒙错了会倒扣分,所以建议大家直接空着不答。选择题完全可以靠常识蒙一下。毕竟是会计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凭常识去猜,不会查的太多。

比如,一道真题问的是承包荒地用作哪种用途时不能免税。税目我忘了,减免方法我也没看,咋办?看选项:A、建游乐园。B、种庄稼。C、养鸡。D、种树。好吧,这道题其实就是让你找出和其他三项性质不同的活动嘛,和税务一点关系都没有,直接选A就好了。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1篇11

1.合理分组加快高效课堂建立

事实上,为达成讨论教学法高效物理课堂建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怎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师生双方达到共赢,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共赢.在以往的讨论教学法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合作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小组讨论,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也会出现在对物理习题讨论时,学生之间会谈论课堂以外的事情,导致这种实际的课堂分享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的分类,不仅仅将小组中的男生女生进行比例划分,在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活跃或课堂上比较老实的学生也进行划分,将这些学生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内部学生的多样性.进行课程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小组学习,有组织的安排小组内物理习题分析,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则会在小组中积极回答问题,带动小组气氛,起到积极调合的作用;而比较老实不愿因说话的同学,在小组谈论时也会被活跃的气氛带动,达到讨论教学目的.

2.创立物理知识比赛,达成“讨论教学法”目标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单纯依靠小组分类方式不能完全达到高效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察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甚至是未来对于现在学习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才是“共赢”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整理学过的物理课堂知识、知识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二、实现物理课堂的讨论教学法在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尽管讨论教学法的高效物理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物理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掌握学生间讨论学习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技巧,就要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脉络的学有裨益.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授课时应穿插内容,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好奇心,渗透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知识或是天文知识,也可以是地理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内容与科普知识等等.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应该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质量上的要求就是要形象贴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相应知识内涵的能力.

三、结语

初中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应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用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促进科技发展的基础理科课程,与小学自然学科有相似之处,但由于该科目难度远大于自然学科,且初中生在初学物理时容易产生诸多逻辑问题,因此初中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逐渐丧失,不利于其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故需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其物理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实质是以初中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其主动学习、思考的过程。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入手,对其具体应用方式进行系统分析。

1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的是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并激发其创新能力和怀疑精神,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适应从“施教者”到“指导者”的转变,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初中生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注入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其传授的物理知识而缺乏自主思考过程的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则注重启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我思考,引导其自身发觉物理问题答案,该方法可帮助初中生运用物理思维对课堂知识和自身学习进行分析、批评、判断及归纳总结,从而逐渐由原来对物理兴趣缺失甚至厌恶的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整体物理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为高中物理学习(若选择理科)和今后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奠定兴趣和物理学习方法基础。

2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2.1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初中生由小学升至初中后新接触的课程,绝大部分初中生均无物理学习基础,且课堂上单纯讲解物理概念并指导学生练习对年纪尚小的初中生而言过于枯燥乏味,其即使在学习初期由于新鲜感等因素产生一时兴趣,也容易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逐渐丧失积极性,而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是保障物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知识吸收程度高的重要途径。启发式教学法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可通过情境设置、提出问题等方式启发初中生,使其尽快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并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为营造轻松、有趣的物理课堂氛围提供有效帮助,这也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并把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其心理需求。

学生对难度较大的学科容易产生排斥感,其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后天激发和培养,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如营造充满趣味的特殊情境、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等激起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心,进而使其产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讲授“凸透镜成像”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对物体在阳光下自燃这一现象进行演示(确保安全前提下),分析物体自燃原因,并结合这一现象对物体燃烧需具备的条件、物体燃烧与凸透镜间的联系进行细致讲解,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凸透镜成像学习的情境中,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常见的雨后彩虹、不常见的海市蜃楼等自然现象,逐渐启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课程的自主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然地将生活现象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且其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兴趣能够得以提高。

2.2教师对初中生巧妙设问

物理课程是一门相对而言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实现,教学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一般通过设置巧妙问题吸引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其所提的问题,并尝试应用课堂及生活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上述问题,因此巧妙问题的设置对激发学生物理学习潜能、营造轻松课堂学习气氛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因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配合造成的冷场。教师不仅需要留意提问时的语气及问题内容,而且设置问题时也需注意其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和引导作用,当教师所提的问题同时具备上述两点时,该提问则可被称为高水平提问,并具有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的可能性。

例如,在讲授“压强”一课时,物理教师可通过不间断提问引起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并自发进行独立思考,其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在背单肩带书包与双肩带书包时肩部的感觉差异较大?”“为什么同属单肩书包,肩带越宽肩部感觉越舒适?”“从单肩、双书包带给肩部的感觉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发?”等,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压强”一课所学知识解答上述问题。另外,学生还可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自身生活实践了解压力、压强等变量间的关系,并利用自身理解对现实中所遇物理问题进行处理。

2.3学生相互讨论并归纳总结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讨论是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这是由于若仅局限于教师引导,容易加大其教学压力,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将自由讨论空间留给学生,则可使其吸取他人观点中有益的部分,从而帮助其培养发散性思维,并使其通过讨论、辩论提高自身语言表达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并对讨论内容提出疑问,激发其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学生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学习,其在接受物理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若干问题,因此教师需引导其对每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其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例如,“动能与势能”这一课讲解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引导初中生对相关概念、计算公式等进行由易到难的归纳总结,全面巩固所学知识,为考试成绩的提升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3结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显著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对其各大、中、小考试成绩的改善、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出发,对其予以巧妙设问,并引导其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并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勇.“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31(08):91.

[2]谭征.启发性提问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及应用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2):97.

[3]卢伟.巧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21):187-18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认识范例(12

    - 阅0

    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认识范文篇1本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

    智慧渔业技术范例(12篇)

    - 阅0

    智慧渔业技术范文篇1一、城乡统筹,整合力量,有效促进渔农村妇女全面发展。按照我市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协调小组要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