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1篇1

在长期的有关阅读教学的英语教改中,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课内课外着手。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其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然而阅读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和关键。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的途径。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就应该在课堂上下工夫。

一、巧用教材资源,妙设阅读任务

教材阅读文本内容丰富,体裁各异,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课文有故事、人物传记、广告、新闻、说明等文章,篇幅长短适中,符合学生学习水平,使学生在阅读前有兴趣,阅读时有目标,阅读后有收获。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短小精悍的对话、小故事,我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或要求学生归纳信息;对于较长的课文教学(每单元后的Reading),我采用“问—读—论—述—练”五步教学法,每一步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

第一步:“问”,即提问,检查泛读的效果。

先出示课前就每篇课文设计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快速阅读课文,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答案。笔者在教学“Goforit!”九年级Unit1Reading“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时,设计了两个问题:Howmanywaysarementionedinthisarticle?Whatarethey?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整篇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读”,即精读。

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了问题之后,通常我要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注意自己第一步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仔细阅读每一段落,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最后找出自己弄不明白的知识点,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第三步:“论”,即讨论。

在阅读全文后,可以让学生把刚才找出的难懂的知识点列出来,思考这些问题并分组一起讨论,教师点拨或讲解一些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及相关语言知识。

第四步:“述”,即复述。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给出相关的关键词让学生复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及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口语能力的培养。

第五步:“练”,即巩固。

这一步是复习巩固课文内容及课文难点、语法等。可将文章改编成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或将课文缩写后让学生填上关键词或语言点。笔者在教学“Goforit!”九年级Unit9Reading“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时,在前面几步完成后,让学生做根据课文改编的看图填词题:Thesportofisalittleoverayearsold.ItwasinventedbyadoctorJamesNaismith.Thefirstbasketballgameinhistorywason21st1891.Itbecameaneventin1936.Nowmorethan100peopleinover200playbasketball.Basketballhasbecomeapopularsportforpeopletoandmanyyoungpeopledreamoffamousbasketballplayers.

“五步”课文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这几个步骤的教与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依赖老师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指学生学了多少。如何使学生在45分钟内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效率呢?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重在一个“引”字,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最大可能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向,恰当地、适时地点拨、引导和启发。笔者在阅读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归纳信息、排列信息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获取语言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无非就是有效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在教学“Goforit!”九年级Unit3Reading“Heusedtocausealotoftrouble.”时,把长篇文章归纳为“Usedto”与“Now”的对比,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信息,把所缺句子放在文章合适的位置。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就能够较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优化教学手段主要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阅读材料设计成图片、动画、音像等丰富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系统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笔者在教学“Goforit!”九年级Unit5“ItmustbelongtoCarla.”SectionB3a“StrangeeventsinBellTowerneighborhood”时,通过多媒体,把故事设计成四幅图:theneighborhoodinthepast,theneighborhoodnow,thepeopleintheneighborhoodandthepeople’sthoughts.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中心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不是等待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和最终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个人感受,体验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学习新的课程理论,用心去挖掘课本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改进阅读课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阅读任务,优化阅读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掌握技巧,就能使阅读课发生质的飞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一、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概述

为了深入研究初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需首先明确何为"阅读教学"、何为"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因此,从"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教学材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对学生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材料中的文字形式的内容,并真正做到理解和领会。在采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基础情况以及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阅读,掌握材料中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环节,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内容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理论、人生寓意等,当学生读懂材料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时,又能从中发现并探索出材料所含范围以外的内容,进而提出自己独有的想法,并为其寻求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因而,阅读教学的宗旨并不单单局限于使学生被动的接受什么,而在于从所获得的只是当中发现什么、创造出什么。

2、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阅读教学模式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环节,即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阅读,进而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和创造。在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内心的好奇,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材料,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对于阅读教学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重几点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规划性,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的问题;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身能力等实际条件,从而与实际教学有效融合;

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充分开阔思维,并能在此基础上有足够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当前,阅读教学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问题设计环节,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和了解,将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总结如下:

(1)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注重所设计问题的数量,人多越多越好,而常常忽略了设计的问题的实际应用性和教学实用性,使得设计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材料知识、发挥创造能力并没产生太大的作用。

(2)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1]

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常缺乏创造性,一直采用经常使用的问题设计法,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新颖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分析

(1)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2]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可以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教学模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科技--计算机电子技术、投影仪器、幻灯片等,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几段贝多芬创作的曲子(变奏进行曲、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教材中所描述的贝多芬,并融入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分享,音乐中的那一部分能体现出教材中所说的贝多芬的特性,以及通过音乐,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哪些其他故事是教材中所为提及的,通过如此的提问与思考的过程,完成阅读教学的内容。

(2)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的第二点原则应为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设计问题,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需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出发进行设计。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的了解,将学生归类,并分组,要求每一组要包含每一类的学生,而具体的分组情况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自身条件上的互补。在分组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的论题,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讨论要围绕"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展开,看这个论题是否正确,在讨论结束后,请两组意见不同的同学进行观点阐述,进而推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3)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在我国汉语的内涵十分深远,因此,在采用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如在上述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当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活动,邀请两组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一次课堂内的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阐明小组内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观点支持、观点反驳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知识的使用技能。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是国民教育的重点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设问题设计环节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两方面阐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教学活动阅读策略

教师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阅读教学中对于阅读的策略技能,指出注重阅读策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英语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阶段阅读的技能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和明确要求:初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时,对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除教材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列举得非常详细,对教师设计自己的阅读教学、开展阅读技能的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阅读课文设计的丰富题材有:人物介绍、神话传说、生活习俗、幽默故事、社会政治、文化体育、科普知识等;设计的多样体裁有,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寓言传说、新闻报道、书信广告等。涉及广泛面有: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等。在课堂教学当中,对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文章可采用PWP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阅读教学分为三个主要环节:Pre-reading读前活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Post-reading读后活动。阅读教学的最佳结构是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读中活动占的时间最长,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占的时间短。

1.读前阶段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准备环节

阅读前活动也可称为导入活动。教师一般采用各种导入活动进行语言教学准备或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为阅读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准备,为阅读中的活动打好基础。采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Introduction,Titleguessing,Questions,Discussions的自由式的导入法;还可采用头脑风暴式,竞赛式,分享经历式,预测式(Predicting),复习已学知识背景铺垫式,还可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等等的多种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激活学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同时提出的引导性问题也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了一个目标或任务,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当然,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紧扣教材,导出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去除部分理解障碍,奠定阅读中必需的一些语言基础。把课文学习、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和策略奠定基础。

2.读中阶段教学设计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

设计读中阶段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熟悉课文中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语言现象,从而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在第一次简短的阅读和讨论之后,学生已了解全文的梗概。教师可采用适度的讲解、快速问答的方式来梳理全文的信息和熟悉语言知识结构。通过设置细节性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第二次阅读,只讨论和讲解涉及关键点和理解的阻塞点,而不应是逐词逐句式的翻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预测略读,快速阅读,掌握大意;引导学生以跳读、略读等形式整体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选择标题,回答问题、找主题句,精读,理解课文的重点信息,获取更多信息。各种阅读活动可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Discourseproblems,Socio-culturalproblems,T/Fquestions,Multiple-choicequestions,Openquestions,Guessingwords,Paraphrase,Translation等,通过上述的练习任务,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结构、中心、主题、细节等。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后的推理、概括文章大意、记忆和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

3.读后阶段活动设计是评价和应用性环节

读后阶段是依据阅读内容所开展的评价和应用性活动,此阶段检测学生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情况,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可设计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如涉及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介绍相关经历、预测故事的发展,围绕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等;同时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阅读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改为完型填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讨论的话题,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平行写作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述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起到了巩固了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作用,掌握了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学会创造性地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形式。发展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对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和篇章的推理能力。提高了围绕阅读材料的主题内容进行表达的能力,强化了文化差异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密不可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获得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目标。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多采用整体阅读教学法,即阅读教学的开展包括“读前活动”(before-reading)、“阅读活动”(while-reading)和“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读前活动”为阅读的导入阶段。作者认为阅读课导入内容应包括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语篇篇章结构三个方面。有效地设计阅读课导入内容,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课效率。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历来各阶段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视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上海二期课改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也要求高中阶段应当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兼顾听、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但是,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效率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有效地设计英语阅读课导入内容可以作为提高英语阅读课效率的一种尝试。

一英语阅读课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犹如歌剧的序曲。歌剧序曲必须起着暗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精彩的序曲决定了歌剧的成功。导入要求教师能迅速地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并加深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一堂课要获得成功,必须从导入开始。目前,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多采用整体阅读教学法,即阅读教学的开展包括“读前活动”(before-reading)、“阅读活动”(while-reading)和“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读前活动”为阅读的导入阶段。英语阅读课的导入阶段也是同样道理,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要通过导入,运用各种活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在阅读时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会影响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激活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会大大提高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

二对阅读课导入内容的思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娴熟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课件,尤其是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愉快情感、兴趣和求知欲。不仅导入的形式绚烂多彩,导入的方法也多得不计奇数,如趣味性表现法、提问法、介绍背景法、卡通导入法等。上导入课的课堂也往往是场面最热闹的,被视为是最能展现师生语言技能的场合,也常常被教师用来做教学公开课或展示课。

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导入的内容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否激活并提供了学生必要的阅读背景知识,是否为进一步阅读解决了理解上的语言障碍?要有效地设计导入内容,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就必须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

neilj.anderson把导入阶段的“背景知识”定义为“读者为理解文本内容而调动起来的所有相关经历:生活经历、教育经历以及相关知识:文章的组织结构、母语应用知识、第二语言的应用知识及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为了实现通过导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目标,我认为阅读课导入内容应该包括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语篇篇章结构三个方面。

1.语言知识的导入

在外语阅读中,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言而喻。如williams(1986)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lderson(1984)认为,成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语言能力。所以,语言知识是阅读课导入阶段的必备内容。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预测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能会对其理解造成障碍的词汇或表达,进而在导入时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当然,导入阶段的语言知识并不是解释所有的生词,而仅仅是针对可能会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以上海新世纪版英语教材为例,高一年级第二学期unit6“stuntsinmovies”这篇文章在导入时至少要向学生解释stunt(“特技”)和martialarts(“武术”)这两个单词的意思,否则学生可能无法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同时也要注意,导入阶段的语言知识不需要过分拓展词汇。比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unit1“peoplefromallwalksoflife”这篇文章讲述了教师、外科医生、秘书和模特四种职业,设计导入时如要拓展有关职业的词汇,只需常见的职业词汇即可。

2.背景知识的导入

文章的意义不仅存在于文字表面上,读者的背景知识也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知识和文章背景内容。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为了读懂文章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比如上海新世纪版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学期unit4“holidaysandfestivalsintheunitedkingdom”这篇课文介绍了复活节和圣诞节。学生们对圣诞节相对更熟悉一些,但是对复活节可能就知之甚少。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就有必要先介绍有关复活节的信息,如复活节起源、复活节习俗等,也可以设计一些参与活动,让学生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如画复活节彩蛋。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跨文化意识。高一年级第二学期unit1“travelingaroundchina”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在中国旅行的交通方式,即坐火车、乘船、坐飞机、坐汽车和骑自行车,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对于这五种常见的交通方式,学生们可能都能谈出一些自己的体会,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导入时,可以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点评各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从而更容易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高二年级第二学期unit7“oliverwantsmore”这篇文章是节选并改编自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长篇小说《雾都孤儿》。这篇文学作品的内容距离现代社会比较遥远,如果缺乏相关的文章背景知识,恐怕很难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教师如果在设计这篇文章的导入内容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个人经历和故事发生的时代的信息,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设计语言知识一样,在激活背景知识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拓展,应该以与课文内容相关为原则。过多的无关信息也会降低阅读课效率。

3.语篇篇章结构的导入

研究表明,读者对语篇篇章结构相关知识的了解也会影响阅读理解。carrel和connor在1991年进行了一项针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文章结构的相关背景知识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单句的理解能力较强,对文章整体理解能力较弱,可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篇基本结构,包括语篇组织模式和语篇思维模式,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学家们认为英语中常见的语篇组织模式是“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pattern)、“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particularpattern)、“主张-反应模式”(claim-responsepattern)、“机会-获取模式”(opportunity-takingpattern)和“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pattern)。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是英语族人思想表达或语篇生成方面约定俗成的抽象结构模型。根据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理论,读者一旦借助于语篇标志词,认出篇章的语篇思维模式,就可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sotiriou把英语语篇思维模式归纳为七种:原因结果型(patternofcause-effect),该语篇思维模式的常见语篇标志词有asaresult、thus、because、therefore、hence等;定义型(patternofdefinition);事件顺序型(patternofsequenceofevents),其常见的语篇标志词有first、second、andsoon、last、now、later、before、next等;空间地理型(spatialgeographicpattern),常见的语篇标志词有south、north、across、up、above、below、inward等;主题例证型(patternofthesis-example),也称为一般特殊型(general-particularpattern),常见的语篇标志词有forexample、especially、namely、foronething、foranother、suchas、infact等;比较对照型(patternofcomparison-contrast),用于说明相同点的语篇标志词有as、like、exactlylike、simila等,用于说明不同点的语篇标志词有but、incontrast、while、differentfrom等;描写型(patternofdescription)。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加强语篇分析的内容,培养语篇意识,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总体结构来理解课文,突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重视语篇承接语、句子交际功能的标识词以及代词的指代和照应等。

三在设计导入内容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阅读课的导入部分不宜占用过长的上课时间。毕竟导入环节只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为阅读文章做准备,占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阅读课效率。

第二,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想一些可能会出现在文章中的词汇,这个活动既可以解决词汇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已有的、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

第三,在设计导入部分的背景知识时,要认识到其原则是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并非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每个人对他所读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背景知识也可能妨碍阅读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必须纠正他们错误的背景信息。

四结束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当的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英语阅读课中的导入环节,除了要形式多样外,更要重视导入的内容,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语篇篇章结构三个方面来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课效率。

参考文献:

[1]佟敏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4~122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理解教学模式

【前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五级)阅读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学科渗透”“综合素质”等字眼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阅读理解材料也趋向了多元化——题材有故事、新闻报道、热点讨论、医药说明以及节目预告等;内容包涵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命题既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又侧重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和态度等相关因素。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把教学囿于“文本课程”的小天地里。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知识点的分析而轻语篇的整体理解;重阅读的结果而轻过程的指导;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而轻文化背景的渗透;重教师的主导而轻学生的主体等等。这些弊端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因而磨损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更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失去了许多的激情和精彩。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元化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阅读理解试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呢?

一、什么是多元化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方面。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分为“感知(字词句篇)——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评价(看法或鉴赏)——创造(独特见解或新的发现)”四个阶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文章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的空间范围延伸、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教会学生锻炼技能、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因此,所谓“多元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表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策略、资源、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多向的和动态的意义建构,具体如下:

1、目标多元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确立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体、文体的阅读能力(直接目标);还要磨砺和开发学生智力中的阅读思维加工能力(间接目标);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潜在目标)。

2、策略立体化

阅读的策略要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以阅读智能为主干,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以阅读情趣为动力,三者组成一个立体的开放结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和阅读鉴赏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再造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跳读等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更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把阅读的人文精神渗透到阅读能力训练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资源多样化

注重阅读资源的立体开发和充分整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必然。修订版JEFC的阅读材料在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和时效性上已经有所改进,但仅靠课本和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难以完成《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英语五级15万字的阅读量,更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需求。为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拓展,即以课本为轴心,开辟课外和校外阅读的立体课堂。例如,可补充些英语读物,鼓励学生订阅像《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画刊》、《学英语》等书报杂志;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上网阅读英语新闻或其他语言材料。教学过程中可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利用各类资源,设计各种任务,创设真实情景,扩大阅读容量,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能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享受多样的赏读情趣,提高综合阅读理解的能力。

4、活动开放化

根据现代阅读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观点,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鼓励“见仁见智”。把阅读归还给学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学时提倡“提问式阅读”、“讨论式阅读”和“合作式阅读”,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用什么方式阅读或表达、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等。

5、过程任务化

“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牢牢把握的一条守则。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课堂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认知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体差异,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广度、跨度,尤其是难度。

6、评价互动化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是英语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重结果又重过程,重认知又重情感,重阅读的准确性又重阅读的创造性等。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心学生看懂了多少,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取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对异国文化是否有合理的取舍,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和同伴探讨问题,对阅读材料的反馈能否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等等。

评价的方式也要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既有书面又有口头,有教师评价学生,也有学生互评,乃至学生的自我评价。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学生自我的正确评价也就达到了意义的建构,这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的追求。

二、多元化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践

鉴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媒体构成的动态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很有必要。模式的建构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英语交际的需要;二是教学条件,包括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因此处理不同体裁、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应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1、基础性阅读模式——语篇整体教学

该模式遵循“着眼教材,重视整体,逐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先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操作见下表:

过程教学目的主要教学活动及任务建议

阅读准备引出话题,激发兴趣明确要求,布置任务

熟悉话题,预测词汇(用图示、读标题猜意、介绍背景知识等形式为学生阅读做准备)

阅读过程技巧训练,整体把握整体粗读,领略大意(训练略读、找读、跳读等技巧)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根据所读内容判断真伪、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

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

阅读输出活化教材,创造思维复述所读内容

改编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针对材料中的某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等

写摘要、改写或为文章续尾等

该模式在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堂中较为常见,模式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它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来挖掘教材中的含有跨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特别适合基础阅读教学。

2、拓展性阅读模式

该模式遵循“科学指导、激发兴趣、学会读书”的原则,使阅读走出教室、走出课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基础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多元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追问性的问题,师生在相互参与、探究和交流中共同开发课程。阅读的资源可以包括英文报刊、杂志、有声读物(Videotapes)和视听读物(VCD)等材料。开设英语拓展阅读,增大阅读视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式如下:

过程任务具体要求

课前广泛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查阅、收集有关资料。

课中

深入阅读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吸收、归纳、推理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弦外之音”。

展示反思要求学生充分吸收阅读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判断文章的价值,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后协作作业通过大量的有关练习,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学会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以初中JEFC第三册《Englishiswidelyused》为例简述模式的操作:

该课通过几组数字,几个问题来证明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笔者设计时没有完全把教学重点缠绕在语言知识及课本内容中,而是适当对阅读材料作了扩充和迁移。

a.Pre-reading课前: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关键词:“Chinese、French、Russian、Japanese、German等等”每种语言有多少人把它当作第一语言来说。把这些材料整理成文字的形式。

b.While-reading课中:拓展思维,发掘潜力

①粗读并回答书后问题理解文章大意。

②选取文章中自己认为最说明问题的事例,找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说明“WhyaremoreandmorepeopleinChinainterestedinlearningEnglish?”

③难点释疑。把阅读时难以理解的短语及句型结构划出,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共性的难点可咨询老师。

④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并推荐好的材料在班里共享。

c.After-reading课后:阅读延伸

①Reading:Chooseanythatyoulikeandtrytochoosemoreifpossible.(提供HowMarxlearnedEnglish,拓展阅读面。)

②Reflecting:DoyouthinkEnglishisoneoftheworld’smostimportantlanguages?HowwillyoutryyourbesttostudyEnglishwell?

三、思考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决不是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能够完成。上述二种阅读教学模式各有特点,比如基础性的阅读模式立足课堂,拓展性的模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它们都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式阅读”的思维定势,不同程度地优化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树立了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根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教学异常复杂多变。因而,课堂教学决不能“模式化”。所谓“教无定法”无“招”胜有“招”,学习和尝试某种模式,最终是要打破和超越固有模式,发展、组合和建构新的模式。因此,笔者提倡“多元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也就是说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环境,灵活而开放地选取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模式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教学风格。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子成:《中学英语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3、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1篇6

[关键词]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6-03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通过“简单的阅读,朗读,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的深层阅读”四个层次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创设阅读活动时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与阅读策略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高年级英语阅读课堂入手,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活动。

一、设计有效的阅读前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阅读前属于知识的输入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背景,提供适当的背景铺垫,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话题,扫清语言方面的障碍。

【案例一】五年级下册,unit5Helpingoursparents【storytime】板块。授课教师在阅读前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1.教师呈现自己的家居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有关房间类的单词,living-room,kitchen,diningroom,bedroom……

2.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家人照片,用“Thisismy……”“He/sheisinthe……”来做介绍。

3.教师借住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己与家人做家务活的图片,引出本课目标句型“Whatisshe/hedoing?”“He/sheis……”让学生先行感知现在进行时的结构与意义。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呈现自己房层结构的真实照片让学生观察与再现房间类的英文单词,迅速将学生的活动情景放置在“家”中,引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场景。接下来让学生利用照片向同伴介绍家人,巩固了所学句型,为本课的目标语言表达奠定基础,最后教师介绍自己家人活动图片,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巧妙地引出本课话题与目标句型,这样层层递进的阅读前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

二、设计有效的阅读中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获取文本的详细信息,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熟悉文中的语言现象,进而更流利地朗读与理解文本内容,因此这一环节是提升阅读技能与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时期。

【案例二】五年级下册Unit7Chinesefestival【storytime】板块,授课教师做了以下的设计。

(1)watchandmatch要求学生观看节日图片,然后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或预习情况,选择相应的节日名称进行配对。

(2)Readandanswer要求学生自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When’sspringfestival?”“Whatdopeopleusuallydoatspringfestival?”“Whatdopeopleeat?”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应的答案。

(3)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剩下的三个节日,可以问答、填表格、填空等形式。

在上面的阅读活动中,授课教师重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与阅读策略的掌握,跳过生词与句型的障碍,引导学生从文本结构入手,讲述一个节日从名称到时间再到活动到食物,让学生在阅读中的环节开展语言理解,感受语言运用,提升思维活动,也为学生有效的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奠定基础,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多样的策略进行文本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中提升语言运用技能。

三、设计有效的阅读后活动,搭建学生的展示平台

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并内化所学语言之后,它的主要目标是积极引导学生回顾文本的段落结构,尝试归纳文本大意。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策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并积极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平台。

【案例三】六年级下册unit1Thelionandthemouse(storytime)板块,在阅读后环节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

(1)朗读全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准备几个问题“Who……?”“Where……?”“What……?”

(2)Readandthink“Whatdosethisstorytellus?”

(3)retellthestory(choseonewaytoretellthestory)

(4)continuetowritethestory.(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微课;中学语文;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W手段不断增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微课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特别是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因此可以将微课应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但是目前微课应用还不够完善,因此如何发挥微课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微课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对微课认识不够充分。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只有小部分教师将微课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录制微课能力及技术的限制,如视频镜头单一、画面不够清晰等,无法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2.阅读教学目标受限。中学语文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但是目前的微课主要仍以讲解型为主,失去了微课的个性化以及探究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受限。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及自主选择能力较差,所以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现阶段微课发展得还不够成熟,质量参差不齐。在课堂上,微课未形成系统化,这就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不够系统、全面。

二、微课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有效应用

1.调动课堂气氛。文字的趣味性需要学生熟读才能够体会,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很难读下去,而微课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这主要是因为微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决定,使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由于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也会更加认真,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国王、骗子、大臣以及小孩等等,通过表演,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比直接阅读课文理解得更加深刻。

2.突破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重难点,应利用微课进行突破,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做成专题,对该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以往学习过的句子进行归纳总结,找到理解句子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得重难点的突破更加容易。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联系《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主要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两篇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3.实现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能够提升阅读能力。微课可以录制生活中的场景,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录制。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进行写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以此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主要教会学生一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由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拓展,为学生讲解一些其它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写一些感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合理设计微课教学。微课设计对微课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困难,并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微课设计。微课的设计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将阅读方法指导作为微课设计的重点,积极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并且做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教师还可以留有在线小测试,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可以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介绍文章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合理地使用微课。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使得微课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陆红铃.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6,(11).

[2]于秀玉.微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局限及对策分析[J].中学语文,2015,(3).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SecondarySchoolChineseLanguage"LifePlunge"ReadingTeaching

AbstractTheteachingofreadinginthejuniorhighschoollanguageeducation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stheabilitytounderstandthetext,studentsmastertheprimarymeansofcapacity.Thisarticlebythe"lifeplunge"secondarylanguagereadingteaching,inordertoachievefundamentallyimprovestudents'abilitytograspandtheabilitytounderstandthethrustofthearticle,andtopromotethecultivationofthequalityofstudents.

KeywordssecondaryschoolChinese;"lifeplunge";readingteaching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阅读形式较为笼统、解析式阅读冗长琐碎以及玄虚神秘的语感式阅读三个方面。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词义的理解,而无法触及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透彻地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和掌握。

1.1整体式阅读形式较为笼统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整体式阅读已经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形式,虽然各个地区教学形式不同,但是整体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本质却没有改变。就整体式阅读教学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笼统、模糊。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整体”的定位缺乏一个特定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的实施建立在理论阐述不清楚的基础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

1.2解析式阅读冗长琐碎

文本解析阅读法是一种以解析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法,虽然在刚刚兴起的时候得到了相关人员的热烈追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之后,此种阅读方法的缺点就一一暴露出来,由于文本解析阅读方法冗长繁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会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困而生厌,而且还让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感到枯燥乏味,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1.3玄虚神秘的语感式阅读

语感式阅读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虽然这种语感式阅读改变了传统的“一堂言”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避免了由于整体式阅读和解析式阅读所带来的单一笼统和冗长琐碎,相对来说,课堂整体显得较为轻松自如,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向自主开放化方向发展。但是,这种阅读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这种方法对阅读者语言感悟要求、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除此之外,这种语感式的阅读方法也有一定的体裁要求,只有一般散文抒情性和叙事性的文章才适合展开,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种阅读方式的实际应用。

2生活化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生活体验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学会生存》所说的:“学生不能与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正是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为“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贴近生活,创新生活”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关切而谨慎的态度去对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和读物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创新,从而更好地去构建自身的阅读框架,在生活中提炼情感分子,在阅读中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3中学语文“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的合理构建

3.1“情景型”阅读教学设计

在对“情景型”阅读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可以通过自演式和复制式两种方式来进行设计。首先,对于一些情境性比较强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如果选择“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比如说小说、戏剧等类型的文章。采取“情景型”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文字内容,而且还能够通过故事人物之间的交流沟通、动作设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其次,是对文章中场景的复制设计,在对此方面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需求,结合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来对情景进行创设,从而达到对气氛的渲染,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快融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来,在情境中去回忆自己的生活情感记忆。复制式首先需要学生再现自己对生活的记忆。比如说在《故乡》的教学过程中,对杨二嫂形象进行解析的时候,品味她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手法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其韵味进行模仿,让学生能够从模仿的过程中对其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3.2“探究型”阅读教学设计

“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体,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生活的前提下,来对所读文章的核心进行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领悟,寻找与之相关的地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抛疑式切入和留白式切入两种方式。首先,抛疑式切入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质疑和求解。这种方法不仅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所运用的留白法,实际上就是借用艺术中留白的表现手法,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地在内容、结构以及语言创造空白,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生活体验切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里,用心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与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对文章透彻理解的目的。实践证明,“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陶应.中学语文“生活切入式”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2]赵功文.确定切入点,促进阅读教学[J].新语文学习·教师,2009(6).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9

结果发现:1.阅读焦虑与英语阅读成绩和总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产生阅读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图式知识和阅读策略;3.学习者对不同类型文本的情感度不同,教师应据此设计教学任务并建立阅读教学评价。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外语阅读焦虑;情感;文本类型;图式知识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33(2011)03—0044—05一、引言阅读是衡量一个人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就难以形成有效的输出。对此,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J。而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课本教学为主,课本是学习者主要的阅读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远远不足。国内的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如李瑞芳等对清华大学和王凌等对南京大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国内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仍然只是在课文中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而在课后并不能积极主动的继续进行英语学习。那么,学习者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应如何指导学习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教学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成败的学习者情感变量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开始逐渐转向学习者如何学,研究者们不再只注重对学习者理性的认知功能的研究,而更重视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外语学习结果造成差异的影响,还加强了对学习者非理性情感因素如焦虑、动机、个性等的研究j。1999年,Saito等人提出了“外语阅读焦虑”这一概念,并设计出“外语阅读焦虑量表”来测试受试者的阅读焦虑水平J。外语阅读焦虑是外语学习中表现出的消极情感,与外语焦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此,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依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石运章对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进行的研究,以及陈素红对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的分析,但研究一般限于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或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的研究,而很少从情感和文本类型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文本,探讨阅读文本与阅读焦虑及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情感维度完善阅读文本来缓解阅读焦虑,以期弥补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不足,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英语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被试与测试工具本研究以某师范院校2009级33名文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语言测试进行研究。

问卷由个人简况和中文版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以及情感量表,加组成,语言测试为大学英语四级真题。

1.中文版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FLRAS由Saito等人设计,内含20道题,得分理论范围在20至100之间,旨在测量学习者阅读外语时的真实感受J。

2.情感量表

情感量表由卢家楣所提出的九个情感细项编制的调查问卷组成,用于调查学生对三种不同文本类型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情感反应程度。情感量表由八道题目组成,选项为5级量表形式,为封闭的问卷题,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触动,再探索愿望,注意集中,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愉悦状态,动脑积极性和情感共鸣八项内容\'m。

3.语言测试工具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为语言测试工具,具有很高的测试效度。

(二)研究过程

1.阅读焦虑调查在第二学期,教师对学生开展阅读焦虑调查,由教师发放给被试学生阅读焦虑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后教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产生阅读焦虑的主要原因。

2.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在第二学期,被试学生参加四级真题测试,教师对测试结果(尤其是总分和阅读部分)进行统计。

3.情感测试

由教师编制课外阅读材料,并根据文本类型将其分为三类: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选材均来源于英文原版文章,作为每周的课外阅读任务,每篇长度为500字左右,每周两篇,每篇文章除设置相关理解题外另设有情感调查量表,用以测试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情感度,由教师统计记录下被测学生的测试结果。

(三)数据分析工具

研究结束后,将被试测试结果用SPSS(11.0)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阅读焦虑各项描述性统计为了分析阅读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对被测阅读焦虑各项得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二十个选项中,有八个选项的得分都超过平均分,其中最大的焦虑变量有18(3.63)、1(3.45)、2(3.30)、6(3.03)、12(3.03)、16(3.03),所有选项中,凡是有反面措辞的题目,如“我喜欢英语阅读”计分都已颠倒。

(二)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相关性分析为了检验学习者的英语成绩和英语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之间的关系,对三者进行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

对阅读焦虑与英语四级成绩

和阅读成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阅读焦虑与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皆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一.561与r=一.560。此项结果与石运章、刘振前的研究结果(r=一.274)[61,陈素红的研究结果(r一.367)7j及汪洋、方琳的研究结果(r=一.455)¨都较吻合。这表明,阅读焦虑问题在表2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四级成绩四级阅读阅读焦虑四级成绩皮尔逊相关系数1.791()一.561()双尾检验.O00.001四级阅读皮尔逊相关系数.791({)1一.560(}1双尾检验.Oo0.0o1阅读焦虑皮尔逊相关系数一.56l($)一.560({、1双尾检验.001.001注:一P

(三)不同文本类型情感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习者对于三种不同阅读文本: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情感度,对情感测试各项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于j=种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材料的情感反应程度各有差

异。从总体上看,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最大,能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次之为议论文,但却愿意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而兴趣得分最低的为说明文,但学生较为倾向于对此进行思考和了解。

四、讨论与反思

(一)阅读焦虑感产生的原因分析频率分析发现,63.6%的学生同意题18,表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状况普遍不满意,对阅读能力不自信;54.6%的学生同意题20“为了能阅读英语,我们必须要了解许多有关英语的历史和文化。”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学习者普遍认为英语文化和历史的学习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必要。这也符合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如鲁梅哈特认为,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图式的缺位是导致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理解是由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所支撑的,在图式所提供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才能获得对当前信息的理解。

在本次研究中还可以发现,有51.6%的学生同意题二“在阅读时,经常会能读懂字词,但仍不明白作者在说什么”。这是阅读过程中困扰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者往往过分关注独立的字和词的意义,以及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影响了整个语篇的连贯性。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是从低层次图式(字母、字词)激活到高层次(句子、语篇)激活的过程,研究中有36.4%的学生同意题6“在阅读时,只要看到了我不会读的词,我会感到烦恼”,说明了学习者语言知识不足方面的学习障碍。语言知识既包括语音、词汇、短语低层次图式,也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高层次图式。学习者由于对各层次图式环节的掌握不牢,意思不确定,从而形成整体理解的模糊,进而造成焦虑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注重低层次图式知识的输入,也要更多的进行篇章分析等有关阅读学习策略的讲解和操练,同时指出,适当的阅读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不应对此心存恐惧,适量的焦虑亦可促进阅读。

(二)对不同类型阅读文本情感度的反思调查结果证明,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的情感度各有不同,教师应据此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1.不同阅读文本任务设置。教师首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选取情感程度较高的阅读材料,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和情感触动来克服学习者对阅读的焦虑,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如,对情感触动较高的记叙文,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自由的抒发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充分的释放情感,减少焦虑感,作业是读后感的形式,字数要求超过一定数量,要求写作的重点在于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效的使用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对于语法等不做要求,充分利用这类文章的情感触动点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在笔者以前的教学实验中,曾对此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在读后感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强烈的表达愿望,作业的完成更具主动性,而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词汇和表达方式等写作能力的不足,从而更加迫切地希望学习到贴切的地道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对于议论文,可以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话题进行讨论,教师课堂上指导学生注意和学习文章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当今的许多国际性语言测试都将学生的思变能力列为非常重要的考察部分,议论文不仅在阅读文章中占有大量篇幅,也体现在作文中。反观目前大学生的英文写作,语言贫乏,结构简单,缺乏思想和活力,或者是,有思想但无法表达,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具有思辨力的议论文阅读量太少,没有输入便无法做到输出,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到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交流相互交叉进行,从而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

说明文虽然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绝不应被排除在阅读外,教师可以设计知识点问答题,或让学生来完成这一过程,能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以扩充相关知识。

2.建立阅读任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和相关的阅读任务,教师应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而非拘泥于单一的评价体系。如对读后感的评价,应最大化的鼓励学生多写,不惧怕语言错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教师最好能通过评价与学生形成互动,完成有限的课堂时间外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l!生。而对于课堂讨论,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如提供大量的相关话题的阅读资料等,分组完成,课堂上的讨论、辩论或报告,弥补了语言教学中对学习者思辨能力培养的不足,语言的单纯欣赏和语言操练不能有效的提高语言实际使用能力,尤其是不能最大范围的激发获取信息的动机和愿望,最近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改革,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而目前通行的国际考试如雅思考试的口语和作文,重点考察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自己的观点,而非仅仅测试语言的认知能。而这种思辨力更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体现,是语言学习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转载自,LuNwen2011.com,论文库。)

五、结语

本次研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尤其是课外英语阅读焦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三种不同阅读文本的情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阅读焦虑与四级成绩和四级阅读成绩皆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阅读焦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能力与英语综合能力。此外,英语四级成绩与阅读成绩之问呈较强的显著强相关关系,证明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2.产生阅读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图式知识和阅读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注重低层次图式知识的输入,也要更多的进行篇章分析等有关阅读学习策略的讲解和操练;3.学习者对不同类型文本的情感度不同,教师应据此设计教学任务并建立教学评价,增强学习者的思辨力。

因此,在情感式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外教学环节上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变化,课外阅读的任务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平台为前提,使师生能进行有效的、个体化的沟通。各项任务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其中展现出的形象是课堂上教师难以捕捉到的和无法了解到的,教师可据此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建议,进行不失时机的课外交流。积极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将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这将对大学英语课堂外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此次研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受试范围过小,使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未对各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段分析等,今后的研究将从以上几方面出发,完善设计的环节,使结果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并分级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与分析,以期达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够掌握相关语文基础知识,还能通过阅读不断的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语文学习内容。因此各级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各个方面的教学的开展都相对比较落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也相对较弱,容易产生教学倦怠。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群体,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都相对较强。而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学生增加语文能力,拓宽自我视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更愿意以自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探索,而教师在传统模式下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安排往往是根据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中教师自己加入的元素相对较少。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主动追求与课堂的被动受听相冲突,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向了各级中小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

1.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人的身份,不断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积极的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篇阅读材料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模仿《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对于新装的反应,让学生通过模仿感知到课文的主旨内容,通过不断的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让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认识,该课文能反映出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提问回答、演示来不断的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教师在阅读材料讲解之前,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教学参考中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由于版本比较老等缘故使课堂教学设计无法适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的设计下进行课堂教学常常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在原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丰富。首先,教师要注重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所谓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的对象是文章,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各有各的侧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设定不同的课堂学生设计形式,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对于不同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比如,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能够进行评价和创新;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要求让他们能够进行理解和通读。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满足了不同能力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很多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电脑等,这些设备不仅能够使教师有了更多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式和工具,还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荷塘月色》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和投影还原整个荷塘月色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动画效果,结合课文的文字,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传统的板书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动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学习的参与度也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的理想。

3.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体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课堂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下各个学科都十分重视教学反思,而提供教学反思主要依据的就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定上科学化、民主化,不仅要让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体系来,还需要结合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科学的评测。在得到相关评价体系参数时,教师要通过这些参数主动的去自我反思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对于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不断的去巩固保持;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的去分析,找出解决的方式。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才会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讲,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谓机遇指的是新课改的各种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促进了教学的不断前行。所谓挑战,指的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要改变传统的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不断的面对新课改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各级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3-15.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9-140.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44-02

1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就是基于网络环境,构建以互联网为大环境、校园局域网为依托的阅读教学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开展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系统下,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实时、动态化的集“图形+动画+图像+影视+声音+文字”等多功能学习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于网络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教学资源,创设自由自主学习环境,以网络化虚拟仿真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辅助支撑。初中语文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灵活、简便、面广等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交互式教学资源,培育学生自我实现、自我管理的学习主体精神,以自主、自控权激发学生情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优势

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学改革质量和课程教学成败受信息技术应用影响越来越广泛,是课程教学活跃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逐渐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凭借信息技术优势,以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创设新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具有与传统课程教学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1)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海量教学资源,拓展课程教学范围;2)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学习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3)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有效管理课程教学信息;4)利用信息技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特性,实现学生之间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础上,深入利用信息技术,逐渐扩展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从演示型工具向结合学习实际需求使用信息技术转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扩大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手段,也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一定的教学成绩。

何克抗教授曾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应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融合渗透于教学活动过程,并创设新型课程教学环境,实现“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彻底转变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基础上,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地位。笔者通过对工作实践调查发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明显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较以往有所提升,在学习中主体地位有明显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师生关系逐渐向民主化发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但是,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仍需进一步变革。

4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支撑环境功能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支撑环境中,教师功能模块设计主要有资源管理以及观察学生两部分。教师功能模块是面向教师设计的,其中资源管理模块是指语文阅读学习资源的新增、修改和删除;观察学生模块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以观察学生阅读学习情况和阅读讨论情况,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学习情况。

学生模块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支撑环境中,学生功能模块设计是服务于学生的,主要包括课前预习、阅读空间、作品展示、装扮小屋四大模块。其中,课前预习模块为学生提供阅读新课词义、字词、造句等学习便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理解性阅读和事实性阅读基础;阅读空间模块包括阅读区以及讨论区,培养学生阅读评判性能力。在阅读空间的阅读区,学生可以创设自己的书架,区分已阅和未阅文章区域,学生可以就自己已阅文章发表评论,并向其他学生推荐评论好的文章,其他学生阅读后可以再次评论文章,并收藏文章,相关推荐学生可以获得学习币。对于评论不好的文章,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给予批评。

在阅读空间模块,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访问书架空间,了解同学之间的阅读学习情况,实现协作式学习;作品展示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创作性能力,是指在学生长期阅读实践的同时,相应提高其写作能力,加强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写作作品,在作品展示模块进行展示,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写作作品,并给予优秀作品的学生相应的学习币;装扮小屋是指在模块设计中,每位学生都创设自己的阅读空间小屋,并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对小屋空间进行装扮,通过在阅读模块获取学习币兑换相应的装扮装备,学生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家长模块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支撑环境中,家长功能模块设计是服务于家长的,主要包括三大功能:家长实时动态掌握孩子阅读学习情况;家长查阅其他学生阅读学习情况,横纵向对比分析学生之间阅读学习情况,结合孩子阅读学习情况优缺点,调整孩子阅读学习进度;家长和教师实现交互式沟通交流,就学生阅读学习情况进行互相沟通。

5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支撑环境功能平台应用

理解性阅读和事实性阅读的支撑环境功能平台应用理解性阅读和事实性阅读的支撑环境功能平台应用就是教学系统中的课前预习模块和阅读空间模块,阅读空间模块就是每位学生的阅读小屋。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小屋创设自己的阅读书架,并上传自己喜欢的阅读作品,学生之间共享阅读作品,互相登录查阅作品,实现共享阅读学习。

批判性和创造性阅读的支撑环境功能平台应用批判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支撑环境功能平台应用就是教学系统中的阅读空间模块和作品展示模块。其中,阅读空间模块中学生就已阅文章进行评论,记载自己的感想,对已阅文章开展赞扬和批判;作品展示模块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打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创造能力。学生在阅读空间和作品展示中获得相应的学习币,装扮自己的阅读空间小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交流平台模块的功能平台应用阅读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平台,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开展讨论,通过沟通交流开展协作式学习,在协作下互相帮助学习,实现协作、探究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纪延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篇12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58-02

一般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教师对阅读课比较忽视,教学仅流于形式,与此相关的研究文章也较少。本文将在调查并分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试图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有一个清晰的宏观认识。

一、调查对象

为了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状况,研究中我随机选取了我市5所高中的24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思维。但是是实际教学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来了解一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偏离,不明确,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问卷中,我们对在阅读前教师是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及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上阅读课之前经常会与学生就阅读方式、内容以及时间等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只占25%;偶尔交流的占62.5%;从来不交流的占12.5%。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只是立足阅读教材或者参考资料。而对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的调查中,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的占到79.1%;而让学生自由阅读的只占12.5%;按预先设计讲读的占8.3%。这说明在阅读课程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有些教师也许会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自由讨论,但所讨论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从这两组数据归纳得出,阅读课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不只限于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学的目的及方法。

2.教学准则标准化,评价方式单一,不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研究中,我们对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否的标准与阅读内容的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进行了调查。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否的标准有50%的教师认为要以是否符合参考书答案为依据,37.5%的教师以是否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为依据,只有12.5%的教师以是否是学生独特见解为依据。阅读内容是否有标准答案选项中有75%的教师认为有标准答案,只有25%的教师认为没有答案。从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大多数语文教师仍然还是局限于一元化以及标准化的教学准则。而语文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和朦胧模糊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点语言文学才显得美。

3.教学过程简单,教法单一,因材施教的力度不够

在对教师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训练学生的统计中,只有33.3%的教师能做到经常性的按学生自身情况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在对教师是否有规定课外阅读材料及数量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只有16.7%的教师能做到经常规定课外阅读材料及数量,而有超过半数(58.3%)的教师从不规定。这些结果显示,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偏简化,教法单一,不能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力度不够。在具体教师学中大多还是采用的“一刀切”的方式,这也是当前高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分类。比如阅读能力好的可以要求读一些复杂的文章,差一点的读稍微简单的文章。又比如有的学生对散文理解力差,有的对文言文理解力差,那么在规定课外读物时应针对不同条件规定不同类型的读物,对弱的类型加强训练,这样就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4.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学受到了影响

在多媒体教学应用问题上的统计数据为有70.8%的教师从来没有应用过多媒体教学,20.8%的教师偶尔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有8.3%的教师经常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说明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较单一,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目前大多都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声、文、图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化静为动,创设意境,给阅读教学带来生机,帮助学生理解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因为高中教学资源的限制,离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坚持不懈地充实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素质与习惯,不能将专业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就不能吸引学生并热爱语文课,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无法传授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不能提高。

2.认真设计课内阅读教学过程

课堂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首先处理好课内的阅读材料,明确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层面上理解阅读教材。其次要事先精心设计每一次阅读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巧妙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在实施教学中可采用充满激情的阅读方法,使整堂阅读课生动有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3.发挥学生阅读主体性

多年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当了的主角。实际上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发挥学生阅读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课前,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比较合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阅读内容而不是将知识点逐字逐句都讲解给学生;课后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从而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4.采用丰富的多样化的阅读素材

每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而教科书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完全依靠教科书。为了满足各种需求,扩展知识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的阅读范围,采用丰富的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而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阅读学习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报纸、杂志、百科全书、各类文学作品都可入选。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节能设备市场前景范例(12篇)

    - 阅0

    节能设备市场前景范文篇1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有效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园林绿化已越来越成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虽然近年来,园林绿化.....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例(12篇)

    - 阅0

    对外经贸学科评估范文篇1培训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培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做培训的不少,但其中做外贸培训的不多,专门针对做外贸培训的就更少。同时,授课教师市场准入.....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