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专业分析范例(3篇)

来源:收集

中西医临床专业分析范文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接受不同教育模式培养的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探讨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有无优势。方法:将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生(研究组)接受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的情况,对比2009、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对照组)接受传统培养模式教育的同时间点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结论:整体化培养模式对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关键词:整体化培养模式;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就业满半年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94-02

在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体专业,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经过学习经验、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临床专业探索并建立了出了一套新的整体化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后满意度的分析研究,来说明整体化培养模式对本科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照组:陕西中医药大学2009、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629人(其中2009级249人,2001级380人),接受传统培养模式教育;研究组: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839人(其中2011级395人,2012级444人),接受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

2.培养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进行教学和临床实习,入学教育,进行医学导学教育,说明培养模式,告知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五年的医学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未完成的后果;基础知识模块,第一、第二学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桥梁课程模块,第三学年诊断学、药理学等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搭起了桥梁;临床课程模块,第四学年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医院见习;临床实习模块,第五学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A考核,在第三学年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即A考核),考核包括基础知识(含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考核和基础技能考核(前期所进行的考核也为A考核中基础技能考核的一部分);基础知识考核采用笔试;B考核,在第四学年结束,考核包括临床知识考核(主要为临床课程知识,含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前期所进行的考核也为B考核中基本技能考核的一部分);临床实习模块,第五学年,在学生正式下实习点前,教学科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岗前培训,并配套《实习岗前培训手册》,规范所有准医生的医疗行为,随后M入临床实习阶段。C考核(OSCE),第五学年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包括基础和临床课程基本理论+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多个站点、多种内容与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密切联系执业医师考试。教学方法:在整体化将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的讲课中,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应用PBL、CBL、情景案例、翻转课堂等等教课方法。

3.研究指标。将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生接受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的情况,对比2009、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接受传统培养模式教育的同时间点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包括患者和就业单位)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的优势。

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就业率和首次考研率逐年递增,呈上升趋势,且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和传统培养模式比较,整体化培养模式能提高就业率和首次考研率。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亦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和传统培养模式比较,整体化培养模式能提高就业满意度。

三、讨论

传统的培养方式是简单的授课+理论考试的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不能贴近临床,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医学氛围。创新型的整体化培养模式则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自觉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法进行讲课,包括PBL、情景案例教学、CBL、翻转课堂等等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医学知识;在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技能考核(A、B、C三阶梯考核),并将这种结合的考核模式贯穿到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考核模式。整体化培养方式将“三早教育”(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研究生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等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能力,学生可活动弹性大,自主安排空间大,最终培养出一名符合GMER(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的医生。

参考文献:

[1]于利,王爱梅,王琴.浅谈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2):41-43.

[2]谢地,陈卉芳,亓建洪等.模拟教育在台湾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2):54-58.

[3]黄小平,邓常清.浅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际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152-153.

[4]唐寒梅,高迪,达哇卓玛等.循证医学模式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6):92-93.

[5]罗杰伟,蔡昌平,欧阳肖肖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东化工,2016,(14):285-286.

[6]曲巍,张锦英.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A),2015,(04):1-3,87.

收稿日期:2016-11-23

中西医临床专业分析范文篇2

[Abstract]Graduateeducationreforminourcountryissteadilypushforward,especiallyintheinnovationofteachingfortheprofessionaldegreegraduateeducationissignificantly.Clinicalprofessionaldegreegraduatestudentshavemoretimedirectlyinvolvedinclinicalpracticeinclinicaldepartments.However,theclassroomteachingtraininghoursreduced,thegraduatestudenthavelesstimetolearnprofessionalknowledge,especiallyabluthowtoestablishtheresearchdirectionforgraduatestudentbringsgreatchallenge.Clinicalprofessionalgraduatestudentsof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needtomastertwoaspectsofknowledgeinclinicalpractice.Forthesereasons,theauthorthinkingabouthowtoabletoworkwithoutaffectingthegraduateteachingplan,withinalimitedtimetocarryoutonthebasisofcombining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linicalprofessionaldegreeofmastergraduatestudentteaching.Th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Department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oochowUniversityexplorestheintroductionofcasebasedlearning(CBL)withproblembasedlearning(PBL)methodforprofessionalgraduatestudentstocarryouttherelevantteachingwork.Inviewofthesubjectdevelopmentprioritiesandthestudent'sprofessionaldirectionaroundthechronickidneydisease(CKD)tocarryouttheteachingofrelateddiseases.Itfindsasuitabledevelopmentmodeofteachingandeducation,atthesametime,theteachingpatternalsosuitableforotherprofessionaldegreegraduatestudentresearchdirectiontocarryoutthismethodinthefuture.

[Keywords]Chronickidneydisease;Teachingmethod;Graduatestudents;Teachingpractice

近年?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队伍适应我国医学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和临床能力。苏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研室探索引入病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并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联合的教学方式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以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为例开展教学改革实践。CBL联合PBL教学方法工作的核心是以具有典型意义和亲身体验的临床病历为引导、以认识和解决具体临床问题为根本的综合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提高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既包含了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丰富内涵,同时又注重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广泛融合。本学科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特点的学科,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知识学习,而传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基于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往往采取循序渐进的课堂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开展系统教学达成教学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使医学基础知识更加稳固,但这种家学方式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乏味的感觉。而CBL与PBL联合的教学方式恰恰是解决这个问?}最好方式[1-5]。因此,我校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研室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在国内率先尝试临床典型病历与临床核心问题教学相结合(CBL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对于没有太多临床经验的研究生而言可以使其掌握如何面对患者、如何看待临床常见症状、如何应对常见并发症、如何查阅文献认识疾病等诸多问题从而提高临床处理病患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分析典型病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学理论知识,并以参与者(医生)的身份与指导教师一起询问患者病情、中医四诊、研究病历、分析检查单、讨论和解决患者的治疗方案等典型临床疑问,促使参与学习地研究生积极思考,综合判断和分析病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地临床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6]。通过对近年毕业研究生工作单位回馈的评价该培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这种培养方式值得应用和推广,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肾脏病方向)的CBL联合PBL教学法的体会总结如下:

1以慢性肾脏病为例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基于CBL联合PBL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施方案主要是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肾脏病方向)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不同病变阶段的典型慢性肾脏病病历为引导、以临床核心问题为根本的综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开展和实践对于研究生的基础及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实施过程中,研究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临床应变水平获得了提升,独立临床工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CBL联合PBL的教学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7-13]:

首先,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选取合适的病历。结合CKD病变不同时期的特点结合选取的病历特点体现不同阶段CKD患者典型表现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问题按照CKD的发病特点和不同病变时期临床变化和症状特点,选取的病历紧密结合临床CK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的病历病史和诊疗措施记录详细,病历的诊治和特点对于专业研究生临床工作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和针对性,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同时与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等兄弟教研室紧密合作,将患者的影像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等资料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结合CKD患者病变特点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可以使学生在研究客观病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经过思考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病历中既要注重问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同时把握基础及临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通过渐进和启发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此项教学工作之前,教研室所有授课教师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设计问题和编写教学大纲,通过会诊的形式确立教学病例并编写针对学生和教师所使用的教案。

其次,考虑到研究生培养不仅是培养具备诊治疾病的医生,还需要具备从事相关临床研究工作的能力。按照教学计划在进行病例教学之前两周,课题组授课教师选择典型的慢性肾脏病病例提交课题组集体备课,确立病例和思考题目。在进行病例教学工作之前一周,课题组授课教师指导研究生阅读指定的专业书籍并精读部分重要章节。指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问题相互借鉴,有利于研究生对病历进行深入思考。开展教学之前三天将相关教案资料发给参与学习的研究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近阶段教学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特别是可能涉及到的案例和疑难问题。指导研究生课前进行必要的文献查阅并对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积累和学习。设置课堂讨论的工作,考虑本学科研究生人数的限制,每两个研究生为一个研究小组,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正式进行学习讨论时授课教师结合病例特点、教学大纲与自身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讲授,病历导入并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在此过程之中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让患者直接出现在教学现场。由于教学的准备时间和临床诊治疾病的工作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需要提前对教学病历的患者情况进行再评价,并对患者进行培训和指导,注意患者病变过程中特定阶段病情和症状相关的影像等资料的留取,特别是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病变情况的相关资料。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一方面直接向患者询问病情,开展四诊和体格检查;另一方面根据病史、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文献和论著等资料,对案例资料进行再分析从而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指导研究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注意动态观察典型病情,随访和了解治疗效果。由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既包含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和内科学等基础和临床知识,同时也包括中医学中的四诊、病因病机和中医内科学的知识。通过典型的病例学习和讨论可以将上述这些知识内容融会贯通,这样既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有效地融合基础与临床相关内容,保证研究生所学习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课堂讨论是知识应用和检验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病历的分析和讨论,分小组讨论或者编排时间表让学生轮流担任讨论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将案例资料总结归纳,确定初步诊断及相应的分析,罗列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的分析思路,特别是分析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常见的临床症状和最新的治疗策略。特别需要注意在此环节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归纳,将本专业具有学科特点和诊治优势的知识能够被研究生掌握。学生将对临床诊治问题的解答融合到讨论和分析过程之中,通过讨论和分心过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逐步掌握CKD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培养研究生处理具体问题时独立分析推理、归纳等临床思维能力。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的分析和点评。教师分析是全面检阅学生的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点评主要是结合病历相关疑难问题的设置和涉及核心知识的制定原则,这些问题的知识点和难点,使用的病历资料应该如何分析使用、基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对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教学工作处置临床问题时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2.以慢性肾脏病为例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的体会

2.1通过教学模式改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教学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度压缩,同时临床实践时间明显延长。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实际工作。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提高实践能力和巩固基础知识融合一体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培养模式的改变自然就要求相应地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高层次人才。课题组在教研室指导下开展以CKD为例实践CBL联合PBL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CBL与PBL教学法包括多个工作模块,这些工作模块彼此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的模块包括病历选择、问题设计、课前指导、亲身体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等多个环节[14]。将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讲学改为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核心、客观病例为辅助的互动式教学,CBL联合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关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理论通过临床现实活动直观的展现出来,研究生可以直接接触客观真实的患者及相关病历资料,指导老师通过问题提出和寻求解决的方式引导研究生在学习和分析病历的基础上查阅病历相关的知识和资料,通过这个过程掌握病历相关知识并获取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的主体,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临床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等学习环节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这些方式学习的过程有助于研究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并较快成为具有独立处置能力的合格医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包含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中医药基础和临床诊治知识比较抽象,学习难度大,导致研究生毕业后独立应用时产生恐惧感和压力感。指导老师直接通过患者的客观症状和体征解释病历中疾病的问题所在和相对应的处置方法,会让学生直接体会临床治疗的过程和方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研究生获得直接处置患者的亲身体会,从而促进研究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处置患者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指导研究生针对性地查阅图书文献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不但可以提高研究生地表达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处置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和肯定研究生处置患者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2.2融入??立临床思维的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CBL联合PBL教学法改革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传统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合作精神。CBL联合PBL教学法注重学生对于客观病历的综合分析,借助所学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整个学习过程围绕客观真实的临床病例,学生可以直接和患者对话并通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CKD相关的中西医学知识、肾脏专科理论知识和自主学习过程的医学新进展融汇贯通。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面对实际患者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中西医临床医学知识从容地解决临床问题。通过病历体验和讨论阶段指导每位研究生针对每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大胆质疑和分析他人意见,促进对临床问题更深入地思考,形成良好地临床工作习惯,提高综合评判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指导教师通过一系列中西医结合临床肾脏专科疾病问题为基础,通过多个相互关联地学习模块如病历诊治问题的拟定、临床文献和基础知识地查找以及课堂讨论等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渐进式地逐步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使研究生具备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临床问题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3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医学研究生而言,从理论学习逐步向临床实际工作过渡的过程中建立患者和病情的直观认识非常必要,既可以增强研究生处置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在医患交流过程中提高患者对于研究生的信任度,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处置之前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印象深刻,如果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影像设备在教学中将病例通过文字、图片、影音等方式立体性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对患者全面情况地了解、分析和诊断。特别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望诊、舌诊和问诊等内容,使诊治疾病的过程客观真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中医药临床的认知能力。精选典型案例――设计合理问题――资料汇总――讨论与分析――教师点评。教师通过建立与研究生的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形成固定的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教学互动,实时地讨论和解答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的信息交流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4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课题组在进行CBL联合PBL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开展工作地先决条件。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均是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骨干教师。指导教师团队对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导教师要有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和某个疾病重点和难点相关临床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病历,熟悉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要点和专科疾病诊治的要点与新进展。其次,指导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能够了解学生地基本能力、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工作能力。了解研究生医学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地形成方式和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指导研究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新知识和新技能地学习。第三,开放和讨论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善于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发言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培养高素质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是CBL联合PBL教学法的先决条件。

2.5不可忽视传统医学的作用

中西医临床专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61(2016)01-0073-03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然而,长期形成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严重分离,导致一些临床医学生不重视预防医学,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1-3],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整体的医学观念,重治轻防倾向严重[4]。为适应新医学模式对人才要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培养同时具备现代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和有预防整体概念的复合型人才[5],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理念和相关实践能力[6],以适应新医改大环境未来发展的需要。

1培养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理念

1.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临床医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重视不够。有调查表明,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从事临床相关工作,相当比例的人认为预防医学对其没多大帮助,因而缺乏兴趣[7]。尤其在专科医学生中,重治轻防的倾向更为严重。有调查表明,有58.2%的学生对预防医学不感兴趣,有39.6%的学生认为其不重要,33.8%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8]。医学界自古以来就倡导预防为主。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就曾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就当今而言,预防为主的观念对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李立明[9]指出预防为主是最符合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是医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让人民群众受益,少得病、晚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的最佳途径。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摆正“防”与“治”的关系,才有利于培养为广大人群服务防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2培养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的人才是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一般教师只注重疾病临床治疗,学生难以建立人群及群体防控的思维。当前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也从临床个体的治疗向群体、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主动服务方向转变[10]。李立明[9]在谈及公共卫生和临床的区别时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重点在公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而医疗服务的对象则是个体的病人,要解决问题是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其最佳结合点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如乡卫生院及村医务室等。从作者本校情况看,我们培养正是同时承担着人群防治和个体疾病治疗的工作基层医疗人员。在社区和农村广大地区,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慢性病都是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防与治的有机结合,还有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和传染病有效预防,都可以在基层医疗及预防保健机构进行。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11]。非洲“埃博拉”疫情,以及我国的SARS、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给医学界及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警示,如果基层医生没有足够的预防医学和传染病防治观念和技术,极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误诊、漏诊,以及其在人群,甚至在医疗机构中传播。因此,个体的救治也关系到人群的健康,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是实现防治结合,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2提高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1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杨晓蕾[12]等分析了目前临床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学校虽然设置《预防医学》或《卫生学》等课程,但多为讲授式教学,而这些课程对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不算重点学科,而学生热情不高。与临床课程相比,临床课程讲授的内容可以结合临床实习等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防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如统计学、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学等,不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际练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对于缺少实践的预防医学教学,学生没有深刻感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李君[5]等采用案例讨论、参与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以及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等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可有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对SARS的大流行的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案,并组织点评和总结,锻炼其预防医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赵申武[13]灵活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得学习热情。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模拟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讨论法即是以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形式开展讨论,目的是训练学生创造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形式多样的模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单一的课堂讲解。模拟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定某些特定角色或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学生们既学到了有关知识,又与所学到的预防医学知识相联系,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验法以营养与膳食的评价为内容,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运用所学营养学,结合临床专业课,开展自身膳食评价,为临床病人的膳食评价工作打下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开展社区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宋丽萍[14]等将桂林医学院两个年级四个班级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社区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实践证明,采取社区实践教学的学生在理论及技能方面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如:现场调查、解决问题、综合分析、合作、人际沟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证明社区实践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预防医学理论、技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周勇[15]等人报道了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将该学院本专科医学生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预防医学的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的调查技能,证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有人报道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有益的探索[17],如在环境保护日、红十字日开展有益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的热情,增加学生实践能力。预防医学实践性较强,应避免一味讲授理论课,要结合公共卫生领域新的事件和我们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环境污染、饮食饮水卫生以及雾霾等现实问题开展教学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作者在妇产科教学中也在教授某疾病的临床治疗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强调人群防治的整体观念,学生不仅学到临床知识,还够用预防医学的宏观思维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2.3与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广西右江民族医的邓树嵩[17]等报道该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方式,与当地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聘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深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又结合当地位于广西西部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百色的实际情况,如艾滋病高发、结核病疫情严重等情况,强调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学生将可能来面对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参与艾滋病、结核病及其他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工作等。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自己选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实验)方案等,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实验)、整理与分析调查(实验)数据、撰写论文。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作用和内涵,逐步建立起疫情的群防群控观念,培养能为今后当地服务的实用性人才。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疾控中心,在重要的职能科室安排专家讲解和现场演示,如结核病防制科,艾滋病慢性病防制科,环境、职业与放射卫生科,食品与学校卫生科,健康教育促进科,疾病控制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向萍[18]等组织重庆大学临床学生到当地疾控中心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到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实习,通过“听”、“看”、“走”、“论”四个过程,———听介绍预防控制体系、法律法规介绍,看资料,了解实际案例处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走到社区了解参加计划免疫、疫情报告、流调及环境卫生检测等工作,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析讨论。这种直接与预防医学机构的联合,可使学生感受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以人群为中心防治观念,建立群防群治的预防医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立亚,杨渊,胡昌军.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03-205.

[2]曹莹.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J].吉林医学,2010,31(17):2763-2764.

[3]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医学下旬刊10(6):93-94.

[4]向萍,李革,杨德海,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47-948.

[5]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2):82-86.

[6]唐娟.临床医学大专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卷2月上旬刊:184-185.

[7]汤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学理论论坛,2014,21:188.

[8]章志红,上官致洋,林少龙,等.临床专科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97.

[9]网址

[10]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等.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16-717.

[11]瓮学清,刘静,唐玉平,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7):461.

[12]杨晓蕾,钱学艳,万思源,等.以培养临床学生“预防观念”为目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28.

[13]赵申武.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93-294.

[14]宋丽萍,耿文奎,李胜联,等.社区实践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2,25(2):233-236.

[15]周勇,刘庆武,吴伟贞,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3):75-78.

[16]凌艺辉,雷毅雄,宾晓农,等.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65-566.

[17]邓树嵩,郭蕊.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78-8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