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1

在进行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向度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确定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根据我国实际教学的情况,我们需要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发展情况的学前教育制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引入更多的社会支持、公共财政支持,让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有更多的渠道发展,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给与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解决,真正实现学前教育无障碍、快速、高效的发展。

(1)政府主导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基础是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含义是指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认真做好自身的工作和履行职责,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调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学前教育有着独揽权,学前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六项,包括:①制定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②完善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③完善当前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④加大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力量;⑤加大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⑥完善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单一的指对学前教育的才能投入和支持,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政府只有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才能促进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儿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财政投入

目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财政投入的不平衡性,其原因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才能投入和支持,让公共财政为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物质上的有效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发展过程中薄弱环节需要加大财政的支持,例如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等。相对而言,农村的学前教育情况要比城区的情况较差,对于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该加大学前教育的建设和普及,帮助弱势群体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积极性,把多方的力量集合起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3)公办民办

随着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同时外界对学前教育体制的争论也逐渐增多。争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学前教育是民办还是公办,在经过多年的探讨和实践,根据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向度,我们既要坚持政府在学习体制上的主导,又要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资源和力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两者隔离开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民间资本的加入会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兴动力,促进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是需要符合实际国情的,目前我们应该坚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方针,促进公办民办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发挥学前教育的最大作用。

(4)规范管理

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学质量问题需要快速的解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学前教育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实际中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问题的出现。在过去的几年中,民办的学前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有利于缓解我国教育压力,但由于往往操之过急而学前教育的普及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因此在教学质量上便没有有效的提高。对于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和规定,把学前教育工作和管理进行规范,严格控制办学行为,对收费标准进行规范管理,还包括开设幼儿园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以及园长和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前教育过程中,还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督和引导,可以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进行监督,对出现违反相关规定的现象进行及时的反应,帮助民办幼儿园的工作个管理正规化,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整体质量。

2.总结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摘要]依据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督导要求,参照我国教育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近年来呈现人数逐年递增的趋势;总体上东高中低,尤以配置和待遇最为明显,同时省际差异明显,沪京最高而桂渝最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改善。

[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地位;教师政策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教育儿童和服务家长、社会的双重任务,高素质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本研究尝试构建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进行测算评价,以为全面客观地描述和比较我国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

1.分析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督导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提出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补足配齐为重点,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指出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可见,补足配齐教师、优化教师结构、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公平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标准和重点要求。

2.参照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统计数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幼儿园教师的统计指标包括了城市、县镇、农村及总体的教职工数、代课教师数、兼课教师数及教师学历、职称情况。《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试行)》关于教职工的统计指标包括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级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任职年限、学生与教职工比、生师比等。可见,师资配置、教师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及师资公平是目前我国师资队伍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方面。

由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教育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统计指标数据并不全面,有些数据指标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例如衡量教师待遇的指标包括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工作时间、职务晋升、社会权益、师资培训、保险情况、评价奖励等内容,但目前缺少全国和各省份的相关统计数据,只能根据教师的工资福利支出除以教师数量得到当地教师的工资福利;根据教师的办公室面积除以教师数量得到师均办公室面积,并根据这两个指标反映当地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情况。

3.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有多个国际组织在其公布的教育统计报告中包含了师资队伍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的《全球教育统计摘要》中的师资队伍评价包括了生师比、教师合格率、教师性别结构、受训练教师比例等内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中的师资队伍评价包括了生师比、教师薪水及变化、教师的教学时间等指标。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也进行了师资状况指标体系的研究,如有研究者认为师幼比和教师学历两个结构性指标可以反映学前教育质量;唷研究者从数量结构、教师配置、教师素质和条件保障对我国与其他国家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还有研究者选取了生师比、班均教师数、高学历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教师年平均工资等指标考察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呵见,目前研究者们建构的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但都重点关注了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师资公平等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衡量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一级指标包括五个: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和师资公平,每个一级指标下有2-4个二级指标(见表1)。

师资配置,包括每万人口教师配置数量、生师比、班均教师数量、学生与教职工比等,而生师比、班均教师数量是反映师资配置的最重要指标,本研究拟选择这两个核心指标来反映幼儿园教师配置状况。

师资结构,包括专任教师比例、代课教师比例、兼任教师比例、教师年龄结构、不同性别教师比例等代表性指标。本研究拟选择专任教师比例、代课教师比例两个指标反映幼儿园师资结构状况。

教师待遇,体现在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工作时间、业务培训机会等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缺少有关教师工作时间、业务培训机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本研究拟选择工资待遇、师均办公室面积两个指标反映幼儿园教师待遇状况。

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获奖情况、受培训情况等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尚没有公布全国及各省份幼儿园教师获奖情况、受培训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本研究拟选择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已评职称教师比例两个指标反映幼儿园教师素质状况。

师资公平,主要包括教师配置、教师结构、教师待遇和教师素质等维度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校际差异、人群差异等方面。为了使幼儿园师资公平指标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拟选择师生比城乡差异、专任教师比例城乡差异、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幼儿园教师工资与小学教师工资差异等指标反映幼儿园的师资公平状况。

(三)各级指数得分的计算方法

上述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数的测评方法,主要借鉴了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测量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二级项目指标的上、下限阈值采取阈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来计算单个二级项目指标指数,再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合成师资队伍的总指数。此种方法测算的师资队伍指数不仅横向可比,而且纵向可比;不仅可以比较各地区师资队伍的相对位次,而且可以考察每个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研究认为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及师资公平5个一级指标对于师资队伍来说同等重要,因此赋予这5个一级指标同等的权重,即分别为1/5。幼儿园师资队伍指数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来:

幼儿园师资队伍指数=1/5X(师资配置指数十师资结构指数+教师待遇指数+教师素质指数十师资公平指数)。其中:师资配置指数=1/2x(生师比+班均教师数);师资结构指数=l/2x(专任教师比例+代课教师比例);教师待遇指数=1/2x(教师工资十师均办公室面积);教师素质指数=1/2X(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评教师职称比例);师资公平指数=l/4x(生师比城乡差异+专任教师比城乡差异+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幼儿园教师下资与小学教师工资差异)。

二、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对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发展策略选择的不同,造成了地方差异也比较大,但各个地区间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发展状况如何,以往仅凭经验判断,或依据生师比、学历达标率、教师待遇等单一指标进行描述。本研究通过构建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体系并进行发展指数的计算,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发展趋势,并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差异。

(一)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水平逐渐提高

根据构建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体系,使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中的数据,对我国2005-2013年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总指数及一级指标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3年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总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见图1)。对5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师资结构、师资素质、师资待遇和师资公平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师资配置指数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了幼儿园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建立了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不断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教育部批准升格了9所幼儿师专,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这种种努力使得近年来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稳步发展,但同时由于入园率快速提高,在园儿童数不断增加,也使得许多学历较低、未评职称的教师进入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导致师资配置指数在2011年有所下降,不过在2011年以后又逐渐提升。

(二)总体上东高中低,尤以配置和待遇状况最为明显

本研究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中部地区师资队伍水平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5项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5项指数均是最高的;西部地区的师资配置、师资结构和师资公平指数最低;中部地区的师资待遇、师资素质指数最低(见图2)。

我国政府一直对中西部地区实施特殊倾斜与经济扶持等各项政策,如“十二五”期间,中央安排500亿元实施了四大类七个学前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的发展。怛东中西部在师资结构、教师素质、教师待遇等指标上依然存在显著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按照“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原则,将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要认真做好国家培训项目,重点关注农村教师培训提升,努力提高幼儿园师资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全国师资队伍的协调均衡发展,并最终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谐。

(三)省际差异明显,沪京最高而桂渝最低

对我国31个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综合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按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指数大小可以将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分为三组(见图3):幼儿园师资队伍发达地区(0.65以上)5个,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内蒙古;幼儿园师资队伍比较发达地区(0.55-0.65)19个,包括江苏、西藏、甘肃、河北、辽宁、新疆、吉林、陕西、黑龙江、广东、宁夏、山东、四川、山西、湖南、云南、湖北、福建、河南;幼儿园师资队伍发展一般地区(0.55以下)7个,包括海南、安徽、贵州、江西、青海、重庆、广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文化氛围、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我国各省市、甚至同一个省市的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的幼儿园教师发展政策都有所不同,因而各地区也走上了不尽相同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道路。例如,黑龙江省为保障新增幼儿园师资需求,省编办制发了《黑龙江省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三年来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9655人,在编教师总数达到13455人,比2010年增长了82.5%。喷州省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5000名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目标任务,三年来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16400人,是2010年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两倍多。成都市对公益性幼儿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给予40%的补贴,已有8100多名教师受益,对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幼儿园师资队伍发达地区要继续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幼儿园师资队伍欠发达地区要实行教师奖励计划、设立幼儿园教师专项补贴等,不断创新教师激励机制,让优秀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

(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改善

从各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指数与其人均GDP的关系来看,人均GDP最高的北京、上海、天津等省份,其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得分也较高;人均GDP较低的贵州、甘肃、广西、云南等省份,其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得分也较低。以人均GDP为自变量,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人均GDP对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66(P<O.01),说明人均GDP对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影响作用明显,表明经济发展能够改善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见图4)。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种相对的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学前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社会经济的当前发展水平和群众对教育的需要相符合,因此为了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当代教育的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均衡由于受经济发展速度、程度和人口数量等不同方面影响,会在不同区域内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在我国学前教育处于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实现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城乡学前教育的现状

河北地处华北、渤海之滨,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其中山地和高原占56.6%,平原占43.4%,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理条件不平衡,对教育投入也受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因此河北省的城乡学前教育出现了不均衡的状况。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河北省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限制新增人口的数量,由此导致学龄儿童的数量在一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受历史观念的影响和当地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城镇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改变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的对策研究

1.政府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应该把包括城乡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应该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优先保障措施。其次,为了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稳步进行,应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关于城乡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机制。再次,各级政府要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的工资,积极促进示范幼儿园的建设,并保证正常进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同时资助和发展农村及边远贫困山区的学前教育事业。

2.推行关于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免费制度。

首先,实施并开展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对4-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幼儿进行免费一年的学前教育。其次,坚持执行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入园收费减免制度,并不断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儿童经所在幼儿园的核实,通过报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免除当期的部分或全部保育教育费,所需经费由当地政府和区县政府共同承担。

3.大力加强公办园建设,全面均衡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公办校园数量的不足和入园难问题是当地各级政府普及学前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公办园建设,全面均衡地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保证学前教育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调整学前教育的发展思路,以当地政策为支撑平台,通过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公办校园,适当调整关于公办、民办园“民重公轻”的数量比例,改变目前以少带多的“示范带头”的发展路线,平衡各地校园的发展状态,并在土地划拨、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民办幼儿园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实现“公民办并举”的发展策略。

4.保障教师等价工资待遇,保证城乡学前教育质量。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普及城乡学前教育的重要前提。首先,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城乡教育均衡普及必须以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实现高质量师资配置的基本均衡为前提,尤其是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和非公办教师的待遇,保障教师在一定阶段受到相应的培训。其次,政府应努力拓宽教育经费的渠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为幼儿教师和非公办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险基金社保补助,并制定对农村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的统一规定,积极解决农村在职幼儿教师的保险问题。

三、启示

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多方面对学前教育进行持续努力的改革,通过对学前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及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前教育向规范化、均衡化方向发展的目的,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具有普遍且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英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1篇4

【关键词】农村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JD121101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97-02

1.引言

英语教学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基础英语教学的要求与发展改革目标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效果,因此,探究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大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农村教育省份,能够为研究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现状提供充足的资源,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出发点,分析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与内容,为农村英语教育发展规划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要提高广大农村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重要支撑条件。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就是要从专业化的角度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当前黑龙江省农村英语教育教学而言,构建完整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自身业务能力与业务素质发展的要求,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1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素质与水平较低

为了体现当前黑龙江省整体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黑龙江省辖区内三市(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六县(五常、肇东、海林、林口、穆棱、海伦)41所完全村级小学44名专兼职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年龄比例、执教年限、职称结构、专业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年龄比例。在调查的44名教师中有11名教师年龄在25岁以下,25-35岁之间年龄为25人,35岁以上年龄教师为8人。整体上,教师年龄具有显著的年轻化。

执教年限。通过问卷调查,在44名教师中。有14人的工作年限仅为1年,工作1-3年以内的人数为16人,4年以上为14人,从结果可以看出,3年以内执教时间的教师人数比例达到68.2%。由此体现教师的执教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丰富。

职称结构。在被调查的44名农村教师中,1人为试用期,小学2级职称教师为18人,小学1级职称为16人,高级以上职称人数为9人。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职称偏低,业务能力不高。

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此次调查问卷中的重点,主要分为语言专业能力,科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语言专业能力调查过程中,60%左右的教师认为具备小学英语教学能力,40%左右则感觉教学过程中能力较低;科研能力调查中,有40.9%的教师参加当地教育学会或学校组织的科研项目或科研活动;34.1%的教师想要参加一些科研活动,但是缺少相关的资料和科研培训;25%教师对科研不感兴趣,几乎不从事此方面研究。

从整体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当前黑龙江地区整体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低,所带来的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对于改变当前处于较低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2.2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突出

在调查过程中,有超过60%以上的教师希望继续进行教育,准备去高校或当地教育机构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教育,特别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更高。在这些希望能够继续进行专业发展的教师中,其大多没有受到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很多高等教育中是非英语专业毕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把握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也是这些教师希望能够通过再次的专业发展所提高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阻碍黑龙江地区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障碍。

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迫切需求所对应的是在黑龙江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场所与体系的缺乏。调查中发现,很多地区农村教育管理机构对于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回应并不及时,并且缺乏相应的配套场所与支撑体系,这使得教育的发展仅仅停留在教师需求的层次,真正的保障体系非常薄弱。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与现状之间的冲突也充分体现了建立完善的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当前黑龙江地区农村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教学现状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以此来改变当前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水平落后的现状。从教育教学发展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等角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整体思路:提高专业素质,规范教学方法

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改变当前农村地区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通过规范教学方法来最终提高整体农村英语教学水平。因此,体系建设完成之后,应当从三个方面着重对教师进行专业再教育。第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超过60%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知识灌输的理念较知识传授的理念更加强烈。因此,在教师的在培养过程中,应当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着重培养教师专业教学理念;第二,规范教育教学方法。在很多农村地区,教师才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例如重视写作不重视听说,重视考试而轻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小,但是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体系运转与工作过程中,应当提高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理论的认识,从客观、专业的角度开展多层次英语教学;第三,树立个人专业发展的理念。从实际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当前黑龙江地区农村英语教师的多属于35岁以下青年教师,他们在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认识方面还存在差异。因此,在他们的再教育过程中,应当投入更大的精力帮助他们明确教师职业发展目标,引导他们投入英语教学改革,规范教师行为,让他们认识到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3.2点线面结合,完善教育发展提高整体结构

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从教师个人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对于整个体系结构而言,它包含组织结构与教育内容两个层面。

组织结构。对于黑龙江省整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而言,其组织结构应当包括四级:第一级为省教育厅。主要工作任务为制定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发展规划要求、目标完成体系,并且对整个体系的良好运转进行监督监察;第二级为市教育局。根据本市的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现状,按照第一级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区域内的发展体系,并对各个县级单位制定完善的教师再教育培养指标;第三级为县级教育管理机构。这一层次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前两级的体系建设要求,制定完善的教师教育培训措施,并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培训基地,提供多层次的再教育培训平台与机会;第四级为各农村学校。其主要任务是调查本校英语教师的基本业务情况,并根据前三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师进行再教育,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行监督监察。

教育内容。前文中,对于体系的主要工作目标进行了分析,但就整个体系结构而言,教育内容的结构层次也必须完善。教育内容的结构层次主要包括:第一层次,教育理念的培训。主要针对当前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进行理念的培训,能够让教师学会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第二层次,专业发展理念的树立。通过再教育能够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三,教学方法的规范。规范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误区,掌握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3.3教育方式:发挥现代信息化手段,培训与再教育并重

完善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运转的重要支撑,也是保证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当前黑龙江地区农村教师培训与再教育的现状,认为以下三种教育方式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方式。第一,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受教育环境和受教育人水平的限制,能够为受教育人提供多层次、多目标性的教育内容,在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中,这种教育方式应当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进行推广;第二,高校的二次培养。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高校教育的教师人才培养方式,教师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专业教育知识的培训,从而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第三,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对于市县层次的教育机构,可以定期的组织农村英语教师进行二次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定期的向教师提供再教育机会,从而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结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教育大省黑龙江而言,农村整体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较低,通过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能够为教师二次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这对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情况调查及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路径分析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民族的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是好的,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家民族对于大学生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干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健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建设和发展的约束还广泛存在.

1相关概述

1.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当前对于心理健康还没有完全的统一的概述和定义,但是基于心理健康的导向是一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于健康进行诠释和定义的时候,提到了十六字方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平衡”.其中保持平衡就是针对心理健康的内涵的诠释.当前的健康定义以及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状况下,越来越多地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的环节,成为制约健康的关键的因素.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生存压力的逐渐的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演进,人们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状态受到了更多的挑战.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专业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以人为本”核心的重要的内容与关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托当前的教学理论课堂的模式、专业教育的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的模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的一般特性,又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心理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的特殊性群体的属性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教育,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信念,增强心理的素质,把握大学生的一般的心理的规律,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2.1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国家的宏观教育的框架下开展的,在具体的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方式上也是统一和一致的.目前根据大学生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和专项的配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也避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误区.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现状和要求是适应的,能够满足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能够查找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并且在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升华,做出一系列的适当安排.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和内生环境的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存在着重大的调整,这些都在进一步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的导师严重不足,而且导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2000-3000名大学生要配备专门的学校心理专家,而在中国这个比例能高达万分之一,而且有的还兼职着思想品德和伦理学等.长期以来更习惯用德育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失去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式.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缺少层次性,在教育对象上过于狭窄性,在教育方式上缺少与社会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群体的差异性,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重点的教育对象上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疗,在教育的方法上更加偏向于学校的常规手段,难以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2.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铜墙铁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的良好有序,利于各方面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打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和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的问题,并面向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利于摆脱传统的教育的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的误区,有利于从全面发展的环节具体实施.有利于丰富与完善大学生教学内容,为全面素质教育增添新活力,构建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结构的先决和前提,在教育结构上处于把关和枢纽位置,全面制定和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学的内容的充实和价值观念的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教育的总体的归宿和落脚点,是进行落实实效性的关键之所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两者在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具有高的统一性,都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身心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开展.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基本上是一致的,能够保证和满足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鲜活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大学生的总体的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实施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的规划和依据,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的发展,就要不断摆脱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环节的设定,不断总结和要求当前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以及对大学生的发展的一般设定,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目标导向以及环境的优化等环节进行考量.

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路径

3.1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国家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是指导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各有关部门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情况,借鉴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转化.社会要按照统一要求和部署,设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并适时向大学生开放,进行重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补给.家庭应该遵循国家有关指导,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暗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问询和心理误区排查,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并实现心理状况的动态跟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宏观上的掌控、中观上的支撑以及微观上的把握的综合体,是进行相应的发展的指标性和建设性的综合,是进行相应的发展的重要的考量,是对于当前的发展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

3.2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制

高等院校要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运行机制和以惩防并举为核心的应急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要事无巨细地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动态排查和监控.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开展健康有益的心理活动.可以根据实际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基地,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借助社会有效力量,高标准建立起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室,培养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对于重点问题和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不断实现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对于个例要进行针对性地研究,不断排查误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大学环节的制度覆盖和无缝对接.

3.3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归宿和落脚点在于大学生本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教育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要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认知,强化概念摒除误区,对自我心理状况和他人心理状况以及环境适应性进行认知.通过大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情感,增强与人交流和有环境适应的情感维系.通过开展的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磨练自身的心里意志,增强自身的抵御风险和抗挫能力,健全人格砥砺品行,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教育目标实现,关乎大学生成才体系实现的重要课题.要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实现体系探索与构建的科学化和实战化水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姚本先,刘世清.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易晓敏,李燕.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统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标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乡地区

一、教育技术能力含义及培养

(一)教育技术能力含义

关于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更多的是以不同的说法而存在。教育技术能力不仅仅是媒体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应该从更深层面和更广的范畴去理解和认识。根据教育技术定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在教育过程中由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以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

职前教育作为教师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部门的普遍重视。

欧美等国教育技术发展比较早,在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成功的经验。如: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STE)一直致力于国家教育技术标准(The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NETS)的制订,2000年正式颁布NETS,包括学生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简称分别为NETS•S和NETS•T),认为职前教师应该通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英国和澳大利亚也不例外。

高师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主体,也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前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面向非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电化教育课(即《现代教育技术》),该课程一直成为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主渠道。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如何让师范生学会一些电教设备的使用。90年代末期,培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如何让职前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

总的来说,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已见端倪,但仍处于不断成熟和发展阶段,还没有一套标准的、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可供参考,受地区、专业、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开展教育技术公共课还没有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实现,至今尚未制定职前教师教育技

二、新乡地区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研究将以新乡为研究所在地,对该地区所在高师院校面向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所在区域有三所高师院校,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更名为新乡学院),本研究就将针对这三所院校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来展开。

研究主要是通过资料查询、电子邮件、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各院校有关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的总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加以对比分析,以此对各院校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有一宏观上准确的把握。为了使研究更加的周密、真实、准确,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文献检索来寻找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柱和源泉,结合实地考察、参与观察以及和各院校的部分老师、管理人员或同学的沟通联系等多种渠道,从微观上获得丰富的信息,以期掌握最为真实、可靠、生动的信息资料。

(一)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1.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这两所高师院校都开设有教育技术公共课,并且同教育学、心理学一样作为在校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师资队伍方面,对于承担教育技术公共课任务的专业老师来说,他们不仅要带教育技术公共课,而且还承担着本专业繁重的教学、研究任务,师资队伍尚不足;教学设备方面,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在校生数量的激增,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教学,使得教学设备面临不足、实验设施缺乏,也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际出发,教育技术公共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成为整个培养方案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理论课偏多,实践较少;传统的讲授式、演示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考试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师生之间及时的互动教学反馈较少,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又无法得到修正。

2.河南科技学院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该校为多科性本科院校,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既要做到师范性,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技术性和学术性相融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教育技术相关课程,其中以计算机课程为主,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关于为什么要开教育技术公共课,怎样开设这门课,仍缺乏完善的标准和办法;关于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类型,作为公选修课来开设,而并没有像教育学、心理学一样作为必修课纳入师范生的正规教学体系中。

实践教学不足:由于受学生人数众多、设备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不足,实践操作机会较少,与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其次,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一门选修课,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很难顾及学科差别以及教育技术与学生专业课程的整合,呈现出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教授的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一个样,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二)《标准》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统一的规划方案,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在2004年11月完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的正式文本,成为我国第一个规范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标准》的制定成为面向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国内尚未统一的标准,因此,从教师专业化和教师职前与职后培养一体化的理念出发,该标准对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师院校理应以《标准》为依据,重新设计高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案。

(三)培养现状与《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

根据现状,将其与《标准》所涉及的四个层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为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提供可靠性依据。

从意识与态度看,“意识与态度”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原动力。全日制师范类本专科学校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具有比较强烈的教育技术意识和责任感,这种良好的主观态度对培养非常有利。而对于多科性院校来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标准之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知识和技能看,师范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则能较好地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就目前整个高师院校来说,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其现状不容乐观。

从应用与创新看,实践中应用是整个能力培养体系的核心,也是能力培养和建设的根本目标。然而由于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个人能力的制约,在应用和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

从社会责任看,各高师院校大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和环境的安全性,但在保障教师和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三、新乡地区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发展对策

针对现状,依据相关理论,提出几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发展策略:

(一)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正式列入师范专业学生的整体培养方案中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高师院校理应将职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列入师范专业学生的整体培养方案中,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中。教育技术应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并且有一整套系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二)按照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重新设计教学体系

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各学校制定培养体系时首先要进行教学前端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只有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状态,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各学校因办学特色的不同,其具体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异,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应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分析归纳出“同”的教学目标是: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实践,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异”指的是在同的基础上,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河南科技学院应更侧重于实践技术的培养,重点培训师范生获取、加工、利用各种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规划。

2.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时代性较强的公共课,内容安排和体系结构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其内容的选取应注意全面、新颖、适用和详略得当等,面向能力培养,突出特色,使学习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能。

通过对大量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教学内容设置的分析,根据布鲁纳螺旋式教学内容编排理论,对教育技术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主要概述、理论基础、教育资源(包括媒体理论和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能够使学习者系统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和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艺术,将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融入教学中,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能力。

3.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目前,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评价方式大都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如试卷、论文或作品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但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学评价应是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因此,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乃势在必行。即既采用考题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教育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也采用建立学生档案文件夹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动、反馈,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三)做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应用与创新则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苗逢春博士(2005)指出,“应用与创新”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面向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应用”上,即与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能力。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师给出问题与实验要求,学生自主选做实验内容,结合学科专业进行实验、实践,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此外,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

(四)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能力要求的衔接、统一

高师院校开展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小学输送具有教育技术能力的合格教师,他们培养什么,怎么培养,培养的效果如何,都与职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所遵循的《标准》对职前的培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师院校需要与职后加强广泛联系,通过了解学校实际情况,改进职前培养方案,加强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一要了解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态势,改进教学内容和策略;二要跟踪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应用中的表现,总结教育的成败,调整培养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三是随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的实行,对职前教师能力培养可参照《标准》考核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来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真正做到职前培养与职后能力要求的和谐统一。

五、结论

教育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指出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经验与不足,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推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深化――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3).

[2]胡来林.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标准》差距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5,(12).

[3]苗逢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解读与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05,(Z2).

[4]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S].2004.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1篇7

目前,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教育较少,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窄,教学模式刻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想启发缺乏足够的重视等现状问题。可见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其加以重视。

在农村应试教育痕迹明显,学生能力培养欠缺。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唯一追求就是分数,而现在绩效考核仍然把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比重很大的考核指标,于是部分教师便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自由为代价,盲目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也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南辕北辙。

同时,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全面发展受制约。华东师范大学的吴遵民曾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而且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乎人格的健全与人性的完善。而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却模式单一,以书本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以灌输学生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死记硬背书本内容,缺乏学习主动性。

2差距归因

(1)社会现实要求的压力,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尤其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数学教学,学生能够熟记字词句,但对新的知识缺乏变通认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不够,读图能力普遍不高。很多时候,学校盲目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以分数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于是很多数学教师只好在教学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强化学生对基本公式的熟记,从而到达数学考试高分的目的。然而,学生对数学中应用意义不求甚解。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要想摆脱现在的生活现状,农村孩子就必须要通过考试,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通过读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现实的压力,使得农村教育从小学教育开始就普遍的以追求应试效果为目的。这样的话,单纯的追求应试分数,追求考试效果,其无疑就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一致。

(2)硬件设施的不足,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数学本身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支撑学科,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是最强的学科之一,数学水平提不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生活学习条件差,好的数学教师无法真正充实的农村教师队伍中去。此外,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明显落后,心理教育实验室以及先进的教学媒体等都对数学教学水平有极强的拓展,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农村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

(3)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缺乏也是导致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开展困难的原因之一。农村的数学教学困难前行,农村地区小学办学条件艰苦,生活学习条件差,优质数学教师无法真正充实的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而现有的教师们不满足于现状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现状。农村地区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开展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因而,缺乏足够的优秀的师资力量的补充和助力,这种现状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发展。

(4)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性,限制了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近年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为农村地区留下了大批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农村孩子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的教导和教育,使得孩子们本就薄弱的学习基础变得更加的不利。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获得全面的发展,而农村地区大量的留守儿童单单凭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是无法保证孩子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能力的全面塑造的。

3优化策略

要走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困境,确实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接近,就必须要在教育公平政策理念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薄弱学校的设施建设,促进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改变教育评价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引导社会对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关注。其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考试第一的教育思维。传统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往往只是以应试为目的,以考试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僵硬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要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塑造和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的必须要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能力欠缺和身心健康受忽视的局面。

其次,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教学设施。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其追求无可厚非都是为了服务于生产生活。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教学的使命越来越复杂化,对数学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从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现状来看,其教育投入远远跟不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教学设施,是改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一个关键。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新课改,探究

1、我国当前高中学生体质现状及体育开展现状

能以优异的成绩跨过高考的独木桥,却不一定能够轻松应付大学开学时的军训,晕倒、中暑、逃避不断增多。“头脑发达,四肢脆弱”正越来越成为大学校园新生军训的尴尬。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学生本身有责任,家长有责任,体育教师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因此,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说该由谁负责。但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有责任,就可以谁也不负责任,而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家长、学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集中表现为青少年耐力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偏远地区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及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缺乏,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习繁重和体育设施不完善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热情的主要制约因素。

2、当前高中学生加强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知识的掌握至为重要,所以造成了学生时间都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还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造就了现在中学生懒散的习性。要想提高体质健康不是一时半刻都能做到的。要有长远的计划和不懈的坚持。九十年代,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体育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理念局限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轻“学法”。忽视学生个性完善和身体全面发展。仅有的教学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而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把握新课改中关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应对新改革后高中体育教学是每一个体育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3、高中体育教学策略及训练方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成了制约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结合体育教学工作实际状况,开展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将先进的教学经验融入到自身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并在工作实践中提炼总结成功的模式,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针对当前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及高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压力,广大体育工作者应该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和升学考试应对策略。

(1)增强体育意识,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智力开发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应该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和示范的环节中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2]。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杜绝盲目锻炼。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目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动作.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通过双人互动、小组研讨、创造性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兴趣与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对于一门科目的喜爱往往建立在对老师的态度上。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尽量“生活化”,体育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高三年级的学业重,学习压力大。因此对于高三学生的体育训练应该更加的有针对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全面的体育活动。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应该加大对三项基本考试的训练量。对于专项素质考试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五个项目组进行专项训练。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分数。同时对于男女生,在正常的体育考试项目之外,应该根据男女生的差异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应对新课改后的高中体育教学,同时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笔者仅就本校学生体质现状及体育开展现状的现状提出因对策略。不足之处,当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章锦泛.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7(04):121

[2]张勇.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教育艺术.2010(11):68

[3]蔡宝桐.体育会考要与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J].北京教育,1994年Z1期

[4]陈宣军,吕从坤.中小学体育现状亟待改变[J].北京教育,1994年Z2期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9

(一)免费项目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免费学前教育就是学前教育中的任何费用都是免除的。但是从我国当前经济实力来看,要想达到费用全免的状态,还需要国民共同努力。而为了确保免费学前教育可以一直实施下去,在设置免费学前教育初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开展免费项目。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可以促进免费学前教育可以一直办下去。

(二)补助标准

因为实施的免费学前教育未能达到费用全免的状态,这使得一些家庭或地区难以进行学前教育。对此,可开展一些补助项目来促进学前教育。当然,补助项目的落实是有一定标准的。例如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可以提供一些补助,缓解学前教育给家庭带来的压力。而另一种补助项目是面对学校的。因为要求合法幼儿园进行免费学前教育,将会大大降低幼儿园收入,可能给幼儿园造成经费紧张或经费不足等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需要适当的给予幼儿园补助。

二、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有效路径

为了促进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可以一直有效的实施下去,笔者建议应当开展以下实施路径。

(一)分年龄、分群体、分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

分年龄、分群体、分项目的进行免费学前教育可以减缓当地政府压力,并且改善学前教育现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由于免费学前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分年龄、分群体、分项目的进行学前教育。分年龄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减少学前教育对象人数,缓急教育人数多而增加的经费投入、人力投入等问题;而分群体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使迫切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群体得到免费学前教育的机会;而分项目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缓解因学前教育产生的大量经费问题,促使免费学前教育可以稳步、持续、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教师健康;运动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25-03

近年来,陕西省素质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获得快速的发展,这与陕西省广大教职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院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教师出现了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部分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而对陕西省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师运动情况研究,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教师健身意识研究是关乎高校教师健身质量与健身方式的重要基础,关于高校教师健身意识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单纯从经济学视角来阐述和讨论高校教师健身问题的研究却非常少。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于制约和影响高校教师健身意识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和说明,旨在从一个侧面来说明高校教师健身意识匮乏的内在要素。

健身意识是高校教师从事体育运动和拓展运动方式的基础,健身意识主导和推动着教师从事各类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从活动方式、活动时间等方面都受到教师自身条件和健身意识的影响,所以健身意识在教师健身活动当中发挥着主动作用。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报道当中,学者主要观测点在教师的工作压力方面,应用经济学基本观点来阐述健身意识问题却未见有报道。所以,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就教师健身意识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陕西省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现状研究

当前陕西省高校身体健康状况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相关调查统计结果现实,当前,虽然陕西省当前很多教师在表现上并没有呈现出病理特征,但是很多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患有慢性疾病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这严重影响教师身体健康。同时,在陕西省高校当中,教师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了明显增长,这也预示着陕西省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程度堪忧。以陕南地区高校为例,学校的中年教师队伍的发病率比较高,是学校教师队伍当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教师人群。从陕西省教师发病的频率来看,陕西省高校教师群体所患疾病主要有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导致高校教师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教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压力大,超出了教师身体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加之,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比较长,导致很多高校教师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中,并且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导致了高校教师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在陕西省高校当中很多教师认为自我焦虑内心不安、感觉身心橘皮、记忆力严重衰退以及大部分教师都有颈椎腰椎疾病。从当前陕西省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程度来看,教师在生理方面大不多教师都有慢性疾病,而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很多症状,导致很多陕西省高校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高校教师的身体机体并没有呈现出有明显的疾病,但是不可否认教师的身体活力和精神状态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虽然,近年来高校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教师身体健康程度比较差却对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二、陕西省高校教师运动健身现状研究

当前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加,虽然从整体上看,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要比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人数有优势,但是,经常性、有规律性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人数还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整体上看,当前陕西省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的运动场,只有极少数教师会选择到社会中的健身场所去健身。并且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主要方式是在室内进行健身活动,而在室内进行建设活动的教师人数整体比较少,这也从客观上说明,当前,陕西省教师的健身体育消费能力比较低,教师选择的健身项目和健身方式都是简单易行的,其中又主要以散步、跑步、足球等运动作为主要身体锻炼方式。从锻炼时间上来看,目前陕西省高校教师的集中锻炼时间为早上和晚饭后。通过对陕西省高校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教师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相比,经常参与锻炼的教师的身体素质要明显优于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并且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比不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要更好。这表明,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群体中,通过体育锻炼能够适度地对机体进行调整,并对身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虽然现在很多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运动建设活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养生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仍旧坚持以静带动的锻炼方式。

三、经济要素对健康及健身观念的影响

1.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教师从事健身的内在要素。从目前大多数陕西高校教师收入水平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的收入只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和未来可预知消费的基本储蓄,对于基本开支之外的各类花费目前大多数教师认为尚不具备条件,这类基本开支包括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各类基本社交花费、教育、医疗卫生和少量的家庭精神文化开支。从内容来看,健身花费应该归类于精神文化开支。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家庭的精神文化开支仅仅用于旅游开销,对于健身投入没有专门的预想,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的收入无法承担,也没有额外的资金来支持健身方面的投入,这种收入上的窘迫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2/3左右。另外,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被调查的教师当中,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单一,有接近2/3的教师其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收入和年底奖励,投资性收入来源非常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大多数教师也没有社会兼职,所以单一的经济来源使得大多数教师家庭总收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可预见的未来开支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开支使得很多教师家庭青睐于储蓄且有着强烈的紧迫感。结合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经济总收入不高且没有更多经济收入渠道的同时,后续开支在逐步的增加且没有有效的改善办法,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有效增加家庭资金储备,只能缩减家庭开支内容。而健身就是被大多数教师家庭缩减的一项内容,调查发现,该项缩减在家庭缩减内容当中所占比例超过了70%。

2.消费观念是制约教师健康及健身的直接原因。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由于收入的影响,消费观念的偏差成为阻碍教师健身消费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目前的身体机能状况良好,没有必要进行健身,且各个学校都会定期从事身体健康检查,所以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持乐观态度,且大多数教师认为对体育健身进行专项经济投入“舍不得”。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听歌跑步的方式或者校内场馆运动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过度的消费,所以对于一些消费性的体育健身持否定态度,这种思路在目前的教师当中非常普遍,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3.生活负荷过重是制约教师健身的外在要素。高校教师生活负荷过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多数教师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照顾家庭之外,目前高校制定的科研任务是令大多数教师最为头疼的压力。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工作中,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年底的科研考核,年年的科研论文以及课题的压力占用了教师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调查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完整科研工作,只能加班加点地从事科研工作,甚至没有寒暑假,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健身的问题。

四、以运动健身提高教师身体素质的策略分析

从经济角度分析了陕西教师健康及健身制约要素,要想转变教师的这种观念,最直接有效的且具有主动性的办法就是提升教师的收入且转变消费观念,而要想改变上述问题,目前只有教师积极努力采取主动原则才能快速地改变。所以在经济要素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式方法在不增加教师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教的健身能力和转变健身态度。具体来看,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陕西省高校体育设施建设,营造健身氛围。虽然,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陕西省加强了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但是,从整体上看,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学校体育场馆的设施还不健全,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无法满足学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为此,为了吸引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除此之外,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由于缺乏文化的熏陶,并且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导致教师主动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查,学校的健身氛围不浓,缺乏针对教师身体素质情况制订合理的健身计划。这就要求学校不断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根据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具体需求,帮助教师制订合理的建设计划。同时,在学校健身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指导员的优势,引导学校教师积极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帮助提高学校教师的健康水平。

2.建立高校教师身体素质检测系统。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下,为了对教师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测评,帮助教师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高校教师身体素质测评系统。通过建立体制检测系统,实现系统的网络化运作,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建立科学的体制监测系统,学校教师通过系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机能情况。系统在对教师的身体机能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给出教师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措施和锻炼方案,这样能够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教师的身体健康水平。以教师监测系为依托,学校可以成立教师体制监控中心,对教师的身体素质进行管理,并及时给予教师以健康咨询和运动指导。

3.加强体育建设工作的针对性。高校当中有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校体育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在具体选择参与的体育项目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和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不能一概而论,盲目附从。从整体上看,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球类、健身操、武术等体育锻炼项目。而对于中老年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在锻炼的过程中以太极拳、太极剑等健身项目为主。同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复合式的锻炼方式,这样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增加乐趣,增强健身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增强健身效果。

五、结语

教师是推动陕西省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就目前而言,教师的身体状况对教育工作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却对教育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身体健康状况,高校教师只有在保证自己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服务于陕西省高等教育事业。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陕西大多数高校教师收入水平偏低,对于家庭优先观念比较强烈的教师群体当中,只能牺牲自身的健身需求来满足家庭其他方面的支出和消费,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消极健身的原因。所以,研究和考虑提升教师健身积极性的同时,解决内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上述困境,陕西高校教师的健身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11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化无论是从它所实施的方法、手段、模式还是我们对于信息技术了解的程度都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就需要我们尽快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中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具备这一重要素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为当前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机遇,更是提出了挑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中,都把集中力量进行培训被看作是政治机构的行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都高度重视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软硬件配置,都列入国家教育投入,在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也都采取了有效的举措来适应这种变化。很多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水平,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广泛性。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被认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历、信息素养等要求甚至比大学教师的要求还要高。在国内,因我们对这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的还是比较晚的,因此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并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经过颁布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得到一定的重视。2004年底,教育部颁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用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2年)》,该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这一任务,并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培训对象,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和认证,并将这些实施一体化机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因此,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充分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才能为今后制定培训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调研对象会直接影响调研结果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掌握扎实的教育技术理论,能够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充分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的多种教学媒体以及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目前国内针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现状的研究的确很多,但是多数都是只分析现状,提出一些浅层次上的建议或是培训方案,还有一部分也是根据自己地区或城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但是这些问卷基本都是基于教师而制定的,很少有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需要教师掌握哪些多媒体技术,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学习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然而这一重要问题却被很多人所忽略了,因此所制定的培训方案还不够详实。

3调查问卷的题目设置能否准确反映问题

目前国内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结果多基于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一般都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研究者会制定相应的问卷题目,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作答,然后根据答案提出一些实际的培训方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还不够细致,问卷设置的种类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单一的教师问卷。实际上这些问卷应该考虑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应设置不同的问题,因此可以区分为学校管理人员、非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这样才能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现状。

4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跟地域差异有关

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人文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地域差异也同样会影响这一地区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接受程度。而不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于某个特定地区或特定城市而进行的,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我们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研究时,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内涵出发,详细了解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要针对不同人员制定不同的调查问卷,并且要对问卷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达到更加详细、准确的掌握现状的要求,只有准确掌握现状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培训方案与策略。

作者:柳崧轶单位:吉林市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峰峰,疏凤芳.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材案例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2):19~21.

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范文篇12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现状改革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高中体育教学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影响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中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很多高中学校由于承受了传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多高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对高中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轻视的态度。随着近年来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被当成重要的议案成为了当前高中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但是很多高中学校却只是做表面上的工夫,虽然安排了体育课程,但是却被其他课程的教师相互占领,学生没有了上体育课的权利。另一方面,高中学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的不支持也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很多学生为了考取理想中的大学,也是没日没夜的埋在教师里啃书本、做习题,体育课丝毫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上体育时,很多学生都躲在教室里,需要体育教师再三邀请才肯到体育场,导致高中体育教学很难进行的状况。

其次、高中学校受资金限制而体育场地不足。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体育教学场地不足,很多要求的体育科目都由于场地的不足而被迫取消,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跑步、跳远之类的体育教学,对于足球、篮球和其它对场地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体育教学自然无法引起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很多地方的搞笑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很多应该有的场地却没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学校舍不得花资金建设体育场地,购买必备的体育器材,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制约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展开。

再次、体育教师素质较差,教学方法不满足教学需求。体育是一项需要用身体来完成的教学科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伙伴,他们提供给学生的帮助是其它任何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当然,这样的帮助是取决于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当前高中体育教学难以很好的开展的另外方面的原因就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在体育方面素质较差,有的体育教师还存在一定的人格问题,据新闻报道,体育教师殴打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体育教师将会直接导致高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校聘请体育教师很大程度上都没有严格规定,正规一点的高中聘请是就选有名的体校学生,而那些地方偏远有没有什么资金的聘请较差的体校学生或一些经过简单培训的社会人士,给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的很大的麻烦。这也直接造成了高中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落后。

最后、高中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较差。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而当前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足的现象是体育器材管理不足,相关的体育器材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部分高中学校的体育报关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准,在体育器材管理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与此同时,管理员自身也缺乏一定的责任心,经常的缺勤导致体育课上体育器材无法准时发放,影响体育课正常进行。另外,有的体育器材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导致仅有的体育器械长期闲置不用,造成散失和损失。球场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护理而出现坑坑洼洼,浪费了学校的经费,又影响体育教学的进行。

二、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当前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是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的障碍,为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十分必要。下面就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革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当前高中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观念。在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最首要的过程就是改变当前高中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观念,拥有正常的观念是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学校相关负责人应当认真领会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对当前开展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要义认真的体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体育教师们,对学生开展动员大会,讲解身体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从思想深处改变对体育教学的看法。高中体育教学并不是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放松,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为后面更艰苦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合理投资,扩大高中体育教学场地。一些高中学校由于体育教学场地的限制而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针对这一现象,当前高中学校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在保证学校其它方面良好建设的同时,抽出一部分资金对体育场地进行建设,如果资金实在不足可以通过申请贷款的方式,建好体育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通过修建不同的体育项目场地,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体育项目,让学生有可以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方式。当前高中体育教师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聘请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改善高中体育教学方式是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改变高中体育教师聘请方式。聘请体育教师时,不应当只看学历和学校,还要对其进行素质考察,其中包括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体育素养,为学生提供高素质的教师,保障体育教学的良好进行;另外,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了解当前体育教学新现状,灌输给学生,提高学生兴趣;最后,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学生应该有比较轻松的体育课,因此,激发学生兴趣相当重要。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结语:总之,当前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高中学校要紧跟教育部门的号召,出了切实的执行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外,还要积极的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为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新楹.南阳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6,(0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媒介融合现状范例(12篇)

    - 阅0

    媒介融合现状范文篇1关键词:融媒体;传媒;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14-02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具有必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多媒体.....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范例(12篇)

    - 阅0

    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贡献Abstract:Thenatureprotectionareaconstructionprotectsthebiopersitymostefficientpaths.Bytheendof.....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