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1

我国银行业已经普遍使用诸如商业银行的门柜系统、信贷系统、统计管理系统、电子联行,人民银行的信贷咨询管理系统等,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有windows98、windowsnt、unix、os/2等,随着电子银行、自动柜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等大量的投入使用,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

一、银行业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表现形式

所谓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是指银行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银行电子化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计算机本身(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和涉及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善性,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系统故障、安全事故和计算机犯罪。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具有突发性强、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可粗分为实体风险、硬件风险、软件风险、信息管理风险和计算机犯罪五大类。

(一)实体风险。

实体风险是人为地对计算机中心及其设施、设备进行攻击和破坏。银行计算机系统存储了大量金融和国民经济活动的信息,对银行组织的管理决策和整个国家宏观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据媒体报道,在国外,曾发生多起攻击计算机中心、炸毁计算机设备的案件。这就警示我们,对行畔⒅行募扑慊璞甘堤宓陌踩头缦辗婪毒陀φ币鹱愎坏闹厥印s绕涫巧桃狄谢慵扑慊悖邢嗟币徊糠只可杓萍蚵阑ぷ爸么锊坏焦娑ū曜迹宋ち思扑慊堤宸缦铡?br>

(二)硬件风险。

硬件风险是指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因各种突发灾害、运行环境或硬件本身及相关元器件的缺陷、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硬件在外风险。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安全运行环境的有关标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人为在计算上设置发射装置、通过在高频电波上增大发射功率,把电波传送到外部的无线电接收机上,因电磁波安全风险造成信息泄漏;由于不可抗力,如火灾、水灾、地震、雷击、电、磁、温度等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灾害对银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带来的损害;供电系统不稳、后备电源不足或电信部门通讯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而带来的损害;计算机及网络设计没有可靠接地、缺乏防雷防尘设备而造成的计算机故障。

2、硬件内在风险。短路、断线、接触不良、设备老化、电脑超期服役、损坏性的使用计算机去做非法业务性活动,人为减少计算机运行寿命等由计算机本身及相关设备、部件或元件带来的风险。

3、网络风险。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性较弱,网络风险就是当电子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由于网络设备的故障或没有将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进行物理隔断导致遭受外界侵袭造成的风险。

(三)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是指由于各种程序开发、使用过程中包含的潜在错误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软件设计风险。由于应用软件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不周或在编制程序时不够严密导致应用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全,或未经全面测试就投入使用,导致出现应用系统在超级用户下运行、文件权限设置不正确、业务数据以明码形式存放、容错能力差、自我防御能力差等缺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账务错乱、数据信息受损,更有甚者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这种应用软件如果一旦遭受病毒侵害,就更容易引发风险。

2、软件操作风险。软件操作风险指的是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某些业务操作人员素质跟不上调整发展的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对银行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银行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1)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界定不清,密码使用混乱,基本上处于透明状态。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权限和密码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系统管理员往往可以操作业务管理系统,而操作员之间代号混用,密码没有进行定期更换,甚至有的操作员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业务系统,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风险的发生。(2)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风险。业务人员操作结束或临时离开柜台没有退出操作画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使其很方便地进入业务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在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中修改数据或其他破坏性程序致计算机系统瘫痪,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自然消失风险。也就是因磁存储介质保管不当,使其存储在其上的信息丢失或者无法读取造成的风险。这在基层行表现得尤其突出。基层行因缺少有效的数据备份或数据备份不及时,而数据备份则是故障恢复和账务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有效、完整的备份数据,当数据库一旦发生损坏则无法将所有数据完全恢复。

(四)信息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体制的偏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具体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而给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带来的额外的风险。

1、体制风险。所谓体制风险,主要是指在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所引发的风险。在信息管理方面往往只注重计算机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科技的服务职能,而忽略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忽视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人员单兵作战,除了承担业务软件的推广应用,还要负责全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往往是顾此失彼。各业务职能部门还没有将计算机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计算机风险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

2、制度风险。所谓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制度制定有漏洞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当前基层行建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媒体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各行银行电子化建设中一项薄弱环节。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精简机构、精简网点人员,一人多网、一人持有多个操作员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人员少、业务集中、基本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的状况。

3、人员素质风险。所谓人员素质风险,主要是指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引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风险。当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一般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行员工素质还不能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工具的要求相适应;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更是无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也正因此,人员素质的滞后对计算及网络的安全同样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五)计算机及网络犯罪。

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主要是指针对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或不正当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以有关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的犯罪。在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诈骗、侵占、盗窃资金工具使用而引起的犯罪;二是把计算机及网络本身作为犯罪的目标,如对数据、系统的有意破、消除和改变等。

二、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的对策

认真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银行资产的完整性,有针对性的提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对策十分必要。围绕银行计算机网络风险表现形式,应从实体、硬件、软件、管理四个层面采取措施:

(一)实体方面。

在银行业安全经营中,强调最多的是金库的守卫、库款押运安全、营业网点安全防范等方面。而对计算机中心或机房的安全防卫却相对薄弱。各银行机构的安全保卫部门要把本行的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纳入自己的视野,要像保卫金库安全一样保卫计算机中心或机房。各行对机房重地也要严格的进出制度,明确非本中心人员进出应履行批准手续,同时要对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安全保密觉悟的教育,尤其是同本中心以外的人员接触要严守中心及机房的安全布局及运行情况的秘密。

(二)硬件方面。

1、改善硬件运行环境。机房建设要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进行建设、施工、装修、安装,并经公安、消防等部门检验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重点防止计算机机房靠近各种无线电发射台或电视转播发射点,避免计算机信息传递出错。尤其是总行和省、市分行的计算机中心,一定要测量机房周围的磁场强度,装置必要的电磁屏蔽设施。计算机房、配电室、空调间等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要视为要害部门严格管理,配备防盗、防火、防水、防雷、防磁、防鼠害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定期与电力、电信等部门协调,争取技术支持,保证良好的供电环境和畅通的网络环境。

2、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建立对各种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制度,并做好检修、维护记录;对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处理要有应急计划,对主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发生故障保证及时修复,从而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增加网络安全的投资,特别是有关网络安全的硬件、软件配备要到位,做好三级备份网络的建设,对网络的信号传输标题进行屏蔽(静电屏蔽、磁屏蔽和电磁屏蔽)处理。对连入内部网的计算机要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要进行物理隔断,以提高其物理安全性;如确需互连时,则需要采用防火墙技术,对进入内部网的数据包进行过滤,以防止银行的有关信息数据在网上被窃听、篡改。

(三)软件方面。

1、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在银行各种应用软件研发过程中,要积极搞好前期调研工作,多方征求基层操作人员的意见,保证设计思路的缜密、周全;编程过程中要对重要数据采用可靠的加密技术,以确保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传递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软件正式投入推广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及时发现并修正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缺陷。

2、操作风险应作为防范重点来抓。加强操作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对访问数据库的所有用户要科学的分配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密码强制定期修改,数据输入检查严密,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机会;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除各种垃圾文件,对一切操作要有记录,以防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应封闭,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尤其要限制应用终端进行系统操作。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对运行主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要做到双机备份,双机备份要求主机型号必须相同,每套系统控制外设的能力要一致,通信控制设备最好能通过电子开关实现自动切换,以减少系统中断运行时间;数据传输、保存过程中对涉及机密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密,然后再传输、存储;对数据库本身的安全脆弱问题,更要作相应处理,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异地异处存放,以便发生类似意外掉电这类不可预见性故障时能提供快速恢复手段,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四)信息管理方面。

1、建立计算机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各级行政领导要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将计算机风险防范纳入行长的工作日程。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权利责任,做好对安全运行领导、检查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研究安全防范技术,找出易发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计算机风险管理力度,并从领导到职工签定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状,营造出“科技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整章建制,落实内控制度。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严禁系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和前台操作人员混岗、代岗或一人多岗,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更换密码;业务与非业务用机实行严格分离管理,做到专机专用、专人专管、各负其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上机操作记录(操作日志)。

3、解决人员素质对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影响。对科技人员要及时“充电、加油”提高其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能力;对业务操作人员要重点抓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敬业精神、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和安全防范综合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既要重视专业人员的素质,又要重视计算机管理领导人的素质。做到各类人员人数要有合适的比例;各类人员职责分明不扯皮;建立专业人员与领导者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尤其要克服领导者不能借口技术不懂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不允许技术人员借口领导者不懂具体某种技术而抵制领导的监督管理。

(五)计算机及网络犯罪方面。

防止银行业计算机犯罪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几年来,银行业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犯罪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款尚不能准确全面的对其量罪定刑。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以不正当获得资金和情报的性质而定罪,相应的法规已经严重滞后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在目前信息立法滞后的情况下,银行业防止计算犯罪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严格内控制度建设,在管理上不给犯罪分以可乘之机;二是强化技术上的安全措施,在系统计算的安全性、先进性和加密的不易破解性上下功夫;三是从国家技术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促进国家加快相关信息立法,以法律保护计算机及网络使风险降到最小限度。

随着中国入世对银行业带来的的巨大冲击,我国各家银行机构都在不断的进行业务创新,从而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各家银行机构的电子化水平及服务水平都得到了不断提高,不论是在服务层面或是管理层面都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我国银行业已经普遍使用诸如商业银行的门柜系统、信贷系统、统计管理系统、电子联行,人民银行的信贷咨询管理系统等,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有windows98、windowsnt、unix、os/2等,随着电子银行、自动柜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等大量的投入使用,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

一、银行业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表现形式

所谓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是指银行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银行电子化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计算机本身(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和涉及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善性,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系统故障、安全事故和计算机犯罪。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具有突发性强、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可粗分为实体风险、硬件风险、软件风险、信息管理风险和计算机犯罪五大类。

(一)实体风险。

实体风险是人为地对计算机中心及其设施、设备进行攻击和破坏。银行计算机系统存储了大量金融和国民经济活动的信息,对银行组织的管理决策和整个国家宏观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据媒体报道,在国外,曾发生多起攻击计算机中心、炸毁计算机设备的案件。这就警示我们,对银行信息中心计算机设备实体的安全和风险防范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商业银行基层计算机网点,有相当一部分机房设计简陋,防护装置达不到规定标准,人为助长了计算机实体风险。

(二)硬件风险。

硬件风险是指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因各种突发灾害、运行环境或硬件本身及相关元器件的缺陷、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硬件在外风险。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安全运行环境的有关标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人为在计算上设置发射装置、通过在高频电波上增大发射功率,把电波传送到外部的无线电接收机上,因电磁波安全风险造成信息泄漏;由于不可抗力,如火灾、水灾、地震、雷击、电、磁、温度等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灾害对银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带来的损害;供电系统不稳、后备电源不足或电信部门通讯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而带来的损害;计算机及网络设计没有可靠接地、缺乏防雷防尘设备而造成的计算机故障。

2、硬件内在风险。短路、断线、接触不良、设备老化、电脑超期服役、损坏性的使用计算机去做非法业务性活动,人为减少计算机运行寿命等由计算机本身及相关设备、部件或元件带来的风险。

3、网络风险。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性较弱,网络风险就是当电子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由于网络设备的故障或没有将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进行物理隔断导致遭受外界侵袭造成的风险。

(三)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是指由于各种程序开发、使用过程中包含的潜在错误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软件设计风险。由于应用软件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不周或在编制程序时不够严密导致应用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全,或未经全面测试就投入使用,导致出现应用系统在超级用户下运行、文件权限设置不正确、业务数据以明码形式存放、容错能力差、自我防御能力差等缺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账务错乱、数据信息受损,更有甚者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这种应用软件如果一旦遭受病毒侵害,就更容易引发风险。

2、软件操作风险。软件操作风险指的是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某些业务操作人员素质跟不上调整发展的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对银行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银行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1)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界定不清,密码使用混乱,基本上处于透明状态。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权限和密码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系统管理员往往可以操作业务管理系统,而操作员之间代号混用,密码没有进行定期更换,甚至有的操作员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业务系统,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风险的发生。(2)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风险。业务人员操作结束或临时离开柜台没有退出操作画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使其很方便地进入业务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在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中修改数据或其他破坏性程序致计算机系统瘫痪,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自然消失风险。也就是因磁存储介质保管不当,使其存储在其上的信息丢失或者无法读取造成的风险。这在基层行表现得尤其突出。基层行因缺少有效的数据备份或数据备份不及时,而数据备份则是故障恢复和账务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有效、完整的备份数据,当数据库一旦发生损坏则无法将所有数据完全恢复。

(四)信息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体制的偏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具体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而给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带来的额外的风险。

1、体制风险。所谓体制风险,主要是指在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所引发的风险。在信息管理方面往往只注重计算机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科技的服务职能,而忽略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忽视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人员单兵作战,除了承担业务软件的推广应用,还要负责全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往往是顾此失彼。各业务职能部门还没有将计算机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计算机风险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

2、制度风险。所谓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制度制定有漏洞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当前基层行建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媒体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各行银行电子化建设中一项薄弱环节。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精简机构、精简网点人员,一人多网、一人持有多个操作员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人员少、业务集中、基本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的状况。

3、人员素质风险。所谓人员素质风险,主要是指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引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风险。当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一般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行员工素质还不能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工具的要求相适应;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更是无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也正因此,人员素质的滞后对计算及网络的安全同样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五)计算机及网络犯罪。

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主要是指针对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或不正当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以有关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的犯罪。在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诈骗、侵占、盗窃资金工具使用而引起的犯罪;二是把计算机及网络本身作为犯罪的目标,如对数据、系统的有意破、消除和改变等。

二、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的对策

认真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银行资产的完整性,有针对性的提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对策十分必要。围绕银行计算机网络风险表现形式,应从实体、硬件、软件、管理四个层面采取措施:

(一)实体方面。

在银行业安全经营中,强调最多的是金库的守卫、库款押运安全、营业网点安全防范等方面。而对计算机中心或机房的安全防卫却相对薄弱。各银行机构的安全保卫部门要把本行的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纳入自己的视野,要像保卫金库安全一样保卫计算机中心或机房。各行对机房重地也要严格的进出制度,明确非本中心人员进出应履行批准手续,同时要对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安全保密觉悟的教育,尤其是同本中心以外的人员接触要严守中心及机房的安全布局及运行情况的秘密。

(二)硬件方面。

1、改善硬件运行环境。机房建设要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进行建设、施工、装修、安装,并经公安、消防等部门检验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重点防止计算机机房靠近各种无线电发射台或电视转播发射点,避免计算机信息传递出错。尤其是总行和省、市分行的计算机中心,一定要测量机房周围的磁场强度,装置必要的电磁屏蔽设施。计算机房、配电室、空调间等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要视为要害部门严格管理,配备防盗、防火、防水、防雷、防磁、防鼠害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定期与电力、电信等部门协调,争取技术支持,保证良好的供电环境和畅通的网络环境。

2、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建立对各种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制度,并做好检修、维护记录;对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处理要有应急计划,对主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发生故障保证及时修复,从而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增加网络安全的投资,特别是有关网络安全的硬件、软件配备要到位,做好三级备份网络的建设,对网络的信号传输标题进行屏蔽(静电屏蔽、磁屏蔽和电磁屏蔽)处理。对连入内部网的计算机要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要进行物理隔断,以提高其物理安全性;如确需互连时,则需要采用防火墙技术,对进入内部网的数据包进行过滤,以防止银行的有关信息数据在网上被窃听、篡改。

(三)软件方面。

1、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在银行各种应用软件研发过程中,要积极搞好前期调研工作,多方征求基层操作人员的意见,保证设计思路的缜密、周全;编程过程中要对重要数据采用可靠的加密技术,以确保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传递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软件正式投入推广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及时发现并修正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缺陷。

2、操作风险应作为防范重点来抓。加强操作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对访问数据库的所有用户要科学的分配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密码强制定期修改,数据输入检查严密,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机会;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除各种垃圾文件,对一切操作要有记录,以防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应封闭,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尤其要限制应用终端进行系统操作。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对运行主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要做到双机备份,双机备份要求主机型号必须相同,每套系统控制外设的能力要一致,通信控制设备最好能通过电子开关实现自动切换,以减少系统中断运行时间;数据传输、保存过程中对涉及机密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密,然后再传输、存储;对数据库本身的安全脆弱问题,更要作相应处理,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异地异处存放,以便发生类似意外掉电这类不可预见性故障时能提供快速恢复手段,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四)信息管理方面。

1、建立计算机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各级行政领导要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将计算机风险防范纳入行长的工作日程。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权利责任,做好对安全运行领导、检查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研究安全防范技术,找出易发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计算机风险管理力度,并从领导到职工签定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状,营造出“科技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整章建制,落实内控制度。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严禁系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和前台操作人员混岗、代岗或一人多岗,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更换密码;业务与非业务用机实行严格分离管理,做到专机专用、专人专管、各负其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上机操作记录(操作日志)。

3、解决人员素质对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影响。对科技人员要及时“充电、加油”提高其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能力;对业务操作人员要重点抓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敬业精神、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和安全防范综合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既要重视专业人员的素质,又要重视计算机管理领导人的素质。做到各类人员人数要有合适的比例;各类人员职责分明不扯皮;建立专业人员与领导者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尤其要克服领导者不能借口技术不懂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不允许技术人员借口领导者不懂具体某种技术而抵制领导的监督管理。

(五)计算机及网络犯罪方面。

防止银行业计算机犯罪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几年来,银行业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犯罪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款尚不能准确全面的对其量罪定刑。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以不正当获得资金和情报的性质而定罪,相应的法规已经严重滞后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在目前信息立法滞后的情况下,银行业防止计算犯罪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严格内控制度建设,在管理上不给犯罪分以可乘之机;二是强化技术上的安全措施,在系统计算的安全性、先进性和加密的不易破解性上下功夫;三是从国家技术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促进国家加快相关信息立法,以法律保护计算机及网络使风险降到最小限度。

随着中国入世对银行业带来的的巨大冲击,我国各家银行机构都在不断的进行业务创新,从而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各家银行机构的电子化水平及服务水平都得到了不断提高,不论是在服务层面或是管理层面都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我国银行业已经普遍使用诸如商业银行的门柜系统、信贷系统、统计管理系统、电子联行,人民银行的信贷咨询管理系统等,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有windows98、windowsnt、unix、os/2等,随着电子银行、自动柜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等大量的投入使用,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

一、银行业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表现形式

所谓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是指银行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银行电子化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计算机本身(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和涉及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善性,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系统故障、安全事故和计算机犯罪。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具有突发性强、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可粗分为实体风险、硬件风险、软件风险、信息管理风险和计算机犯罪五大类。

(一)实体风险。

实体风险是人为地对计算机中心及其设施、设备进行攻击和破坏。银行计算机系统存储了大量金融和国民经济活动的信息,对银行组织的管理决策和整个国家宏观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据媒体报道,在国外,曾发生多起攻击计算机中心、炸毁计算机设备的案件。这就警示我们,对银行信息中心计算机设备实体的安全和风险防范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商业银行基层计算机网点,有相当一部分机房设计简陋,防护装置达不到规定标准,人为助长了计算机实体风险。

(二)硬件风险。

硬件风险是指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因各种突发灾害、运行环境或硬件本身及相关元器件的缺陷、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硬件在外风险。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安全运行环境的有关标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人为在计算上设置发射装置、通过在高频电波上增大发射功率,把电波传送到外部的无线电接收机上,因电磁波安全风险造成信息泄漏;由于不可抗力,如火灾、水灾、地震、雷击、电、磁、温度等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灾害对银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带来的损害;供电系统不稳、后备电源不足或电信部门通讯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而带来的损害;计算机及网络设计没有可靠接地、缺乏防雷防尘设备而造成的计算机故障。

2、硬件内在风险。短路、断线、接触不良、设备老化、电脑超期服役、损坏性的使用计算机去做非法业务性活动,人为减少计算机运行寿命等由计算机本身及相关设备、部件或元件带来的风险。

3、网络风险。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性较弱,网络风险就是当电子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由于网络设备的故障或没有将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进行物理隔断导致遭受外界侵袭造成的风险。

(三)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是指由于各种程序开发、使用过程中包含的潜在错误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软件设计风险。由于应用软件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不周或在编制程序时不够严密导致应用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全,或未经全面测试就投入使用,导致出现应用系统在超级用户下运行、文件权限设置不正确、业务数据以明码形式存放、容错能力差、自我防御能力差等缺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账务错乱、数据信息受损,更有甚者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这种应用软件如果一旦遭受病毒侵害,就更容易引发风险。

2、软件操作风险。软件操作风险指的是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某些业务操作人员素质跟不上调整发展的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对银行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银行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1)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界定不清,密码使用混乱,基本上处于透明状态。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权限和密码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系统管理员往往可以操作业务管理系统,而操作员之间代号混用,密码没有进行定期更换,甚至有的操作员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业务系统,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风险的发生。(2)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风险。业务人员操作结束或临时离开柜台没有退出操作画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使其很方便地进入业务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在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中修改数据或其他破坏性程序致计算机系统瘫痪,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自然消失风险。也就是因磁存储介质保管不当,使其存储在其上的信息丢失或者无法读取造成的风险。这在基层行表现得尤其突出。基层行因缺少有效的数据备份或数据备份不及时,而数据备份则是故障恢复和账务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有效、完整的备份数据,当数据库一旦发生损坏则无法将所有数据完全恢复。

(四)信息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体制的偏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具体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而给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带来的额外的风险。

1、体制风险。所谓体制风险,主要是指在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所引发的风险。在信息管理方面往往只注重计算机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科技的服务职能,而忽略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忽视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人员单兵作战,除了承担业务软件的推广应用,还要负责全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往往是顾此失彼。各业务职能部门还没有将计算机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计算机风险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

2、制度风险。所谓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制度制定有漏洞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当前基层行建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媒体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各行银行电子化建设中一项薄弱环节。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精简机构、精简网点人员,一人多网、一人持有多个操作员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人员少、业务集中、基本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的状况。

3、人员素质风险。所谓人员素质风险,主要是指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引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风险。当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一般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行员工素质还不能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工具的要求相适应;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更是无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也正因此,人员素质的滞后对计算及网络的安全同样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五)计算机及网络犯罪。

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主要是指针对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或不正当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以有关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的犯罪。在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诈骗、侵占、盗窃资金工具使用而引起的犯罪;二是把计算机及网络本身作为犯罪的目标,如对数据、系统的有意破、消除和改变等。

二、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的对策

认真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银行资产的完整性,有针对性的提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对策十分必要。围绕银行计算机网络风险表现形式,应从实体、硬件、软件、管理四个层面采取措施:

(一)实体方面。

在银行业安全经营中,强调最多的是金库的守卫、库款押运安全、营业网点安全防范等方面。而对计算机中心或机房的安全防卫却相对薄弱。各银行机构的安全保卫部门要把本行的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纳入自己的视野,要像保卫金库安全一样保卫计算机中心或机房。各行对机房重地也要严格的进出制度,明确非本中心人员进出应履行批准手续,同时要对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安全保密觉悟的教育,尤其是同本中心以外的人员接触要严守中心及机房的安全布局及运行情况的秘密。

(二)硬件方面。

1、改善硬件运行环境。机房建设要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进行建设、施工、装修、安装,并经公安、消防等部门检验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重点防止计算机机房靠近各种无线电发射台或电视转播发射点,避免计算机信息传递出错。尤其是总行和省、市分行的计算机中心,一定要测量机房周围的磁场强度,装置必要的电磁屏蔽设施。计算机房、配电室、空调间等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要视为要害部门严格管理,配备防盗、防火、防水、防雷、防磁、防鼠害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定期与电力、电信等部门协调,争取技术支持,保证良好的供电环境和畅通的网络环境。

2、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建立对各种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制度,并做好检修、维护记录;对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处理要有应急计划,对主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发生故障保证及时修复,从而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增加网络安全的投资,特别是有关网络安全的硬件、软件配备要到位,做好三级备份网络的建设,对网络的信号传输标题进行屏蔽(静电屏蔽、磁屏蔽和电磁屏蔽)处理。对连入内部网的计算机要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要进行物理隔断,以提高其物理安全性;如确需互连时,则需要采用防火墙技术,对进入内部网的数据包进行过滤,以防止银行的有关信息数据在网上被窃听、篡改。

(三)软件方面。

1、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在银行各种应用软件研发过程中,要积极搞好前期调研工作,多方征求基层操作人员的意见,保证设计思路的缜密、周全;编程过程中要对重要数据采用可靠的加密技术,以确保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传递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软件正式投入推广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及时发现并修正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缺陷。

2、操作风险应作为防范重点来抓。加强操作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对访问数据库的所有用户要科学的分配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密码强制定期修改,数据输入检查严密,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机会;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除各种垃圾文件,对一切操作要有记录,以防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应封闭,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尤其要限制应用终端进行系统操作。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对运行主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要做到双机备份,双机备份要求主机型号必须相同,每套系统控制外设的能力要一致,通信控制设备最好能通过电子开关实现自动切换,以减少系统中断运行时间;数据传输、保存过程中对涉及机密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密,然后再传输、存储;对数据库本身的安全脆弱问题,更要作相应处理,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异地异处存放,以便发生类似意外掉电这类不可预见性故障时能提供快速恢复手段,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四)信息管理方面。

1、建立计算机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各级行政领导要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将计算机风险防范纳入行长的工作日程。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权利责任,做好对安全运行领导、检查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研究安全防范技术,找出易发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计算机风险管理力度,并从领导到职工签定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状,营造出“科技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整章建制,落实内控制度。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严禁系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和前台操作人员混岗、代岗或一人多岗,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更换密码;业务与非业务用机实行严格分离管理,做到专机专用、专人专管、各负其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上机操作记录(操作日志)。

3、解决人员素质对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影响。对科技人员要及时“充电、加油”提高其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能力;对业务操作人员要重点抓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敬业精神、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和安全防范综合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既要重视专业人员的素质,又要重视计算机管理领导人的素质。做到各类人员人数要有合适的比例;各类人员职责分明不扯皮;建立专业人员与领导者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尤其要克服领导者不能借口技术不懂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不允许技术人员借口领导者不懂具体某种技术而抵制领导的监督管理。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电网调度风险

一、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分析

对电网的管控水平和能力较低,基础管理工作仍不到位,要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加强对电网的管控水平,提升对电网管控的能力,加强对电网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流程等的梳理、完善和执行力度,切实做到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完善,执行有力。目前,对电网的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图实相符管理工作仍未执行到位。设计图、厂家提供的设备原理图,是日常运行、检修、试验的重要依据。如果主接线图与实际不相符;设备检修施工前现场勘察不到位;许可开工前,未对实际设备检查交代到位;施工单位未针对现场实际设备危险点分析和控制到位,或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这其中忽略任何一项都很可能引发可怕的安全事故。有图纸,是指有合格的、与现场实际相符的、经相关领导审核批准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图纸。没有审核、批准的图纸,是可以更改变动的,使用没有审核、批准的图纸就存在了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做细、做实、做严。

新设备投运的管理工作仍不完善。调度所要加强对新设备投运的管理工作,目前,部分供电所仍未按相关要求及时报送新设备投产申请,因调度所无法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管控,往往不走相应流程便完成了投运工作,一是给配网图纸的更新带来困难,二是新设备的投产未经继保审定,线路的保护定值未经校核和更新,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线路因保护定值不当而频繁动作或线路的长时间过负荷运行。

(二)检修(停电)管理工作管控力度不够。存在有计划完成率低,非计划检修(停电)工作较多的情况,给统筹安排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非计划检修(停电)工作或临时增加工作内容,都给电网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并增加了工作自身的风险。因为计划检修工作都是经过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审查,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继电保护审核、危险点分析及相应控制措施安排等流程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检修工作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安全风险及工作自身的风险,但非计划检修工作或临时增加工作内容在以上流程的控制上可能就会存在漏洞,从而增加了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和工作风险。

对外单位工作人员进入我公司厂、站工作时的监督管理工作缺失,容易引发因工作人员对工作现场设备状况不熟悉,对周围带电体辨识不明确,危险点分析不到位,走错间隔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增加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

(三)调度值班人员对电网快速变化的认知水平不足,对驾驭复杂电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调度专业知识仍有较大欠缺,特别是继电保护方面知识的欠缺给调度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专业知识亟待更新。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具体、完善,部分员工对调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长期的调度工作养成了麻痹大意的思想意识,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都给电网的调度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电网网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电压等级复杂,管理交错,存在电磁环网,一旦有问题就象"多米诺"骨牌一样坍塌。

(二)结构不合理,网中有网,一旦发生事故非常不利于事故的隔离。

三、运行人员工作风险

电力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运行人员工作风险。对调度的人员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智能性劳动。这些工作不单单要求调度员要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还要具备丰富的运行经验,并且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稍有不慎,就会对与电力系统工作中的人员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平时要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理能力,电网事故通常有突发性、意外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这是调度工作者几代心血的结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从而消灭对调度员带来了相当大的考验。所以说调度员素质的高低,已成为调度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依靠人的思想觉悟。我们知道影响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是电网的调度员。许多现实的例子都反映出,要做到精心调度,恪尽职守,不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误调度的事故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提高调度员事故处理能力的措施。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调度员的专业和心理等素质以求实现电网运行的长治久安。调度员更要具备一下的一些心理素质:果断、机智、遇事不慌乱等。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和人生安全的重视一定要增强,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降到最低。

四、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以下的防范措施:

(一)以南方电网公司县调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为契机,按照达标工作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图实相符、配网图纸管理、新设备投运管理及检修(停电)工作管理,进一步提升调度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降低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带来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

(二)加强调度所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加强专业素质的培训,注重对调度所员工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加强对调度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的教育,从思想上加强值班调度员对电网调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形成自觉、自愿的执行公司制度的良好风气,以便更有利于确保电网调度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确保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三)加强对老化设备、线路的巡视、维护工作,确保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设备、线路故障引发电网事故。加强对重载线路的巡视和维护工作,并通过电网运行方式的合理安排,尽量避免线路过载情况的发生。

(四)依托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不断完善和优化电网的网架结构,切实做好电网的发展规划,逐步减少单线单变或一线多变的情况,提高电网的环网供电水平,满足线路和设备的n-1要求;加强对老化设备、线路的更新、改造工作,使电网的硬件装备水平逐步得到提升,降低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

(五)加强对电网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尽量将电网运行情况做到量化细化,并从中分析电网运行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对电网故障原因进行重点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检修和电网运行方式安排,降低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稳定管理体系

电力不仅是人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采用电力调度管理,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来有序进行各类电力生产工作。电力调度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采集数据、传输信息、数据处理、人机联系等,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项工作缺一不可,一旦某项工作出现问题,轻则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重则导致电力系统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及时查找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措施,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探索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力事故的特点

我们要稳定电力调度运行的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了解电力事故发生的特点。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电力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电力事故呈以下特点:①来源广。电力事故的来源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电力设备故障(因设计制造或安装维护等原因导致)、人为原因(误操作等)、外力破坏(机械违章等);②类型多。包括传统的机械故障,一次电气设备故障及继电保护安全装置失控等;③后果严重。每一次的大的电力事故不仅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也有较大的影响。

2、电力调度运行中所忽视的安全问题

2.1工作人员马虎带来的安全隐患

电力调度事故的发生一般都是人为原因,如误下命令、延误送电、误送电、误停电等都是由于调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所造成的,现场运行人员没有对调度下达的指令进行核实就开始执行操作,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电力工作中,很多危险也是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造成,比如说没有认真的填写检修计划,没有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转批,又或者是因为运行方式不到位而出现倒闸操作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停电和甩负荷的问题。

2.2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

风险管理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扰动是随机性的,同时这种扰动行为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行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现在一些电厂之间私自达成协议或者是潜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能的稳定性。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某些电厂会将电力集中于某个线路上,这样虽然会减少一些成本,但是却会影响其它线路的正常供电,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线路过载,另一个不足,出现电流不稳定的现象。

3、电力调度运行的管理体系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既要保证质量合格的电力供应,又要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则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管理体系,对电网实施控制和运行管理。而一个稳定的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安全管理体系

完善的电网安全管理能够确保电力调度高效运行,是电网安全常态化管理的前提。首先应管理分层,构建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组织体系、执行体系和技术监督管理网等,以此来明确电力生产责任制;其次应强化安全管理,要求全体动员,相互协作电力的生产;最后要规范安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

3.2安全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从电网安全的外部与内部来看,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因素来识别外部安全风险,从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来识别电网内部隐藏的风险;从电力与电网方面来看,通过对电力供需进行预测与电网运行方式的分析来和实际的市场需求进行对比,识别电力供需矛盾。不仅如此,风险识别还可以从当前的运行方式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电力规划的建设目标,识别目标网架潜在的安全风险……所有的这些识别方法,就是进行风险管理的敲门砖。

3.3调度调控策略

提高无功电压力度是一个能切实改善电力调度运行效率的办法。电力调度部门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无功调压计算,调整过程遵循无功电力分层分区平衡的原则,定期下达对枢纽变电站的运行电压或无功电力曲线的调整方案。为了保证调压装置以及无功补偿装置正常的运转,电力部门要根据电网负荷的变化情况以及电网电压运行状况来进行及时地调整。倘若局部网络电压有波动,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解决,具体方法如改变运行方式、网络参数,有功与无功电力潮流的重新分配,调整主变压器变比等。另外,电力调度部门也可以通过采取限制负荷等措施,来消除电压波动水平对电网安全造成的影响。

3.4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电力部门在调度处理完每一次电力事故后,都应该及时进行结果评估,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然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是事后风险管理评估,这是一个对管理全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为以后供类似情况参考;其次要完善数据库,数据库详细的记录了各事故的原因、损失及处理过程等,并且也对相似事故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分析,完善数据库以后才能有据可循;然后完善仿真软件及技术支持系统,利用仿真软件对每次事故进行反演,提高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适用性,建立DTS系统,完善EMS相关功能及其他技术支持系统;最后实现电网安全的闭环管理,健全电网安全规章制度,通过调查反馈总结,落实改进意见,不断提升调度风险管理水平。

结语

电力调度运行的管理体系影响着电力产业结构,所以其管理体系要做到规范化,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安全管理工作,在电网调度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将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甚至造成重大电网事故。所以我们要预防不安全因素,控制潜在的风险,建设一个稳定的管理体系,营造一种安全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钟强.论电力调度运行现状及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裴永胜.浅谈电网调度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J].电力科技,2004.

[3]温金祥.探讨电力调度运行管理[J].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

[4]阮静.探讨我国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现状与安全管理对策[J].电力系统调查,2011.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以其实用性、高效性、便捷性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并逐渐改善行业的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近年来,网络信息化已经应用到广播电视台的制作、播出、传播、发射等各个环节,使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质量、管理效率、影响范围向新的高度迈进。但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信息安全面临较多的安全隐患,如何防止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导致播出中断、数据泄露、财务损失等严重后果成为了广播电视台面临的新难题。为了提高廣播电视行业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认识,本文构建了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风险的因果关系图,分析各个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

袁爱军从企业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出发,提出了操作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及网络结构安全风险四个主要风险,并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1]。李兰瑛等结合某校园网络系统的特点识别相关风险并运用灰色评估法在风险评价方面的优势建立信息系统风险多层灰色评估模型,分析了网络信息系统的风险灰色综合评估过程[2]。袁亮首先详细分析了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点,结合企业控制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管理问题和成本问题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3]。吉岚等详细研究了各高校信息安全风险的特点以及高校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通过系统的运用网络安全技术保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最后以赤峰学院为例加以验证[4]。

通过对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更倾向于对某一个风险阶段或者单一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忽略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系统性以及风险因素的交叉关联性。梳理学者在系统动力学理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开化县广播电视台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归纳出研究较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的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并发挥了系统动力学在风险演化方面的优势。最终形成集“网络攻击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管理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的“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系统”,然后建立风险因素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识别出了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开化广播电视台网络信息现状

开化广播电视台目前共有4个自办节目,其中三套电视节目,分别是图文频道、国家公园频道、综合频道,一套广播节目为动听早班车电台。开化广播电视台逐步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实现全台网络化管理。开化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系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网系统,例如以开化新闻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第二类是与广播电视政务及监测监控等相关的专用业务系统,例如广播电视办公网、广播电视发射台信号监听监测网、广播电视监测网等;第三类是制作业务系统,例如广播电视制播网。

2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2.1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依据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台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筛选出对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设置风险产生的后果包括数据损坏、播出中断、敏感数据泄露、财务损失和名誉损失。通过邀请5位专家(开化广播电视台3位,网络风险领域专家2位)对风险因素与产生的后果关联度进行评价,最终筛选出与风险后果高度关联的12个风险因素。

2.2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和风险构建原则

2.2.1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

①完整性。指广播电视网络网络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完整的特性,即保持网络信息原样性,网络信息可以正常的生成,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

②保密性。指网络信息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不泄露给第三方或给其特供可以利用的信息的过程,即完全避免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有用的网络信息只能被已授权的个人或实体使用。

③可用性。网络信息的可用性是指网络信息可以被已授权的个人或实体访问和使用,在网络系统正常运营时能够储存可用信息,当网络系统遭受攻击或病毒入侵时能够快速恢复可用信息并再次使用的特征。

④可审查性。指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交互过程中,可以确认信息参与者的身份,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并将信息存储并记录,使信息有相关的记录可以查询。

⑤可控性。网络信息可控性是指在广播电视网络系统中任何信息的生成、传播、输出和具体内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被管理控制的特性。

2.2.2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要遵循。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的构建基于以下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风险指标的选取必须要有正确性、全面性和可靠性,尽量防止人为因素的倾向性,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指标体系。

②系统性原则。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不是每个单一风险的简单叠加,选取风险指标时需考虑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传递性。风险指标要包含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有影响到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直接风险因素,还要有从侧面导致播出隐患的间接风险因素。因此,要合理构造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层次之间每层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对应。

②实用性原则。所选风险指标要有可操作性,应与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密切相关,并能够正确反映广播电视台在网络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2.3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

本文依据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构建风险指标体系,拟将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层。一级指标层为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总体风险组成,二级指标层分别由网络攻击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管理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构成,三级指标层由影响各二级指标的风险因素组成,如表2所示。

2.3.1網络风险

主要是由黑客进行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传播带来的风险,由于广播电视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容易成为黑客组织攻击的目标,目前黑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已经形成组织严密的黑色产业。一旦广播电视网络受到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会导致播出中断、网络信息泄露、篡改播出内容等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3.2技术安全风险

开化广播电视台目前计算机所用的操作系统大部分比较落后,没有及时更换最新系统,使系统漏洞增加,加大了网络攻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系统的硬件配置仅仅以满足当前需要为主要目标,未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硬件配置良莠不齐,不能满足网络系统整体的安全防范能力。此外,部分设备存在老化现象,系统内的核心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不能完成备份,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从而影响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安全播出。因此技术安全风险由系统漏洞、硬件配置低和设备故障因素组成。

2.3.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人员素质、管理不规范、操作流程不完善和应急预案缺陷带来的风险。目前广播电视台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不能规范的管理网络系统中各安全控制组件,没有及时更新网络化管理操作流程,人员缺少网络安全意识,安全防护水平较低不能有效的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当风险发生时不能快速降低风险损失,这些因素都会加大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

2.3.4外部环境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是由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系统规模膨胀带来的风险。自然灾害如雷电、供水、火灾、地震等发生后会破坏网络设施从引发风险。人为破坏包括对网络设施的损毁、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恶意攻击等行为,系统规模膨胀是指随着广播电视网络化进程的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个系统之间节点互联互通、一旦关键节点出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发生播出故障的几率不断加大。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模型

3.1系统动力学理论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来认识系统问题并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性学科[5]。系统动力学中,通过因果反馈关系建立各级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识别出可能引发不同风险的相同风险因素以及所造成的风险后果,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理想的风险管理流程,并直观的了解风险的演化过程和控制情况。并且根据广播电视台网络化的发展情况可以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增加新的风险因素,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模型。

3.2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果反馈图

应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建立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果反馈模型,如图1所示。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类型主要为网络攻击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通过图1可以直观的发现引发多项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人员素质,广播电视台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以提升人员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从而降低管理风险的可能。二是管理不规范,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关网络信息安全部门,统一管理网络软硬件设施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风险和技术安全风险。三是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等级,确实防止网络风险和技术安全风险的发生。第四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提高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播出中断事故的发生。第五是系统漏洞,完善广播电视台计算机操作系统,对系统不断调整和升级,从而减少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等网络风险和技术安全风险。

运用系统动力学风险因果反馈图模型,加强对人员素质、管理不规范、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系统漏洞这五种主要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就会增强广播电视台对网络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的管理控制,从而增强单位防控风险的能力。

4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理论等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建立了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总结分析了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常用方法,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①在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对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系统地建立了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主要由网络风险、管理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以及相应三级风险构成。

②利用系统动力学在风险演化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构建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果反馈模型,分析了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需对人员素质、管理不规范、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系统漏洞这五种风险因素重点防控。

③目前用于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研究较少,本文只建立了风险指标体系,仍需要对风险演化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袁爱军.国内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0):279.

[2]李兰瑛,李晓芸.一种基于层次模型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灰色评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02):540-545.

[3]袁亮.网络时代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和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7):72-73.

[4]吉岚,辛欣.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以赤峰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0):200-202.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管理流程主要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33-02

盘锦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在电力生产实际中开展了从安全风险工作探索,目标、理念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效果明显。下面总结一下该公司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

1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1.1理念

能够控制所有风险。

1.2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稳步推进。

1.3工作思路

分层次、分专业、理流程、抓培训、建机制、搞落实。

1.4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基于闭环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把安全管理由严格监督阶段转变成自主管理阶段,实现安全“三控”目标,即能控、可控、在控。

2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

2.1结构体系

(1)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事故调查体系、应急管理体系,这三个工作体系属于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其中一个。监督体系、责任体系、保证体系这三个组织体系是三个工作体系的执行主体,其管理对象是企业、电网、作业活动等。(2)分层次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不同管理层次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管理职责负责和控制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一步一步落实好安全责任。供电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让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高,供电中断、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等是其重点防控的事故风险。其作业安全风险包括各个阶段的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误操作、违章等。(3)分专业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管理职责,形成各专业既合作又分工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发挥安全监督体系与保证体系两者的作用。公司安监部带头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整体方案,同时制订实施方案的计划,积极组织宣贯培训,评估风险,让风险防控措施能够全面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部门识别、分析、防控自己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风险的工作(电网、设备、人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2.2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1)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组。由行政正职任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和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和开展;对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审阅评定;确保人、财、物要投入到安全风险管理中;审定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布置风险控制对策及处理措施;评价、考核各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2)成立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由分管生产的副职任组长,安全、生产部门人员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责人员为成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评价考核等日常管理。公司安监部牵头,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各相关部门履行日常管理及风险管理制度所明确的职责。其工作职责是:安全风险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与方法的完善;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和应用方法的培训;审核各生产单位的风险管理上报材料;负责公司风险信息的统计、管理;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风险控制对策、风险处理措施;总结、改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工作组下设变电、输电与配电、调度与二次三个专业组,各专业组职责是:审核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结果;开展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计算各专业的作业活动风险度、固有风险度;编制评估报告,分析薄弱环节和变化趋势,提出处理措施。(3)各生产工区、所成立安全风险管理相应组织,其相应工作职责是: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作业活动风险分析工作;编制相应规范;开展静态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负责本单位风险信息的统计、管理;编制本单位风险评估报告。

2.3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1)主要工作内容。安全性评价、运行方式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检查等是公司级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

(2)基本流程。风险识别(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整改、治理)、检查与改进等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实现PDCA循环的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Plan),严格执行工作计划和方案(Do),监督和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Check),总结前面工作,根据总结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使下一轮工作得到改进(Action)。

(3)安全性评价。一般以2~3年为周期,按照“制定评价计划、开展自评价、组织专家查评、实施整改方案”过程,建立闭环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治理和排查隐患。要治理和排查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隐患,就要依据“全面覆盖、全程闭环”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事故隐患等级的确定首先要预评估,再评估,最后核定;隐患闭环管理的进行要遵循“发现、评估、报告、治理、验收、销号”的步骤;建立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要遵循“落实责任、统一领导、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全员参与”要求。

(5)运行方式分析。年度方式分析应全面评估本年度电网运行情况、安全稳定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实施效果,分析预测次年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和生产运行实际需求,提出电网建设、技术改造等措施建议,指导次年电网规划、建设、生产和运行,提高电网安全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安全检查。按照“自查、互查、督查相结合”以及“边检查、边整改”原则,组织开展常规(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督查);按照“制定检查大纲、组织实施检查、通报检查情况、督促落实整改”环节,实施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

(7)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本部门作业风险管理和控制要策划好、落实好,就必须遵循“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这项工作的任务很重,比如要认真审核工作计划、制定有效的措施、详细分析承载力、协调好重大事项、准确评估风险等。安监部门负责生产作业风险开展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计划编制风险管控:生产计划编制贯彻状态检修、综合检修的基本要求,严格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停电,减少操作次数,保证检修质量,提高安全可靠水平。分管生产领导牵头组织召开好运行方式分析会、检修计划协调会和停电计划平衡会,保证工作安排合理有序。下达的计划中应注明主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预案。

管理和控制作业组织风险:要严格按照月计划和周计划完成安排的任务,合理调配人、材、物,全面分析速度、质量、安全和时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每日的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工作。安排人员要认真分析班组承载力,给每个部门安排的作业量要合理。各工作负责人能够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其任务,技术操作员的技术能力要达到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要按时上岗。组织统一办理停电手续,保证动态风险预警措施落实到位,做好与其他配合单位(包括外协单位)的联系工作。材料设备、机械、备件备品、作业机具、车辆、安全工器具等资源要配备齐全,以满足现场工作的资源调配。仔细勘察现场,准确填写现场勘察单,对停电范围、作业现场的条件或环境、保留的带电部位、其他作业风险都要全面掌握。制定科学严谨的方案。制订的作业指导书和施工“三措”要针对现场勘察情况,而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有的项目作业非常危险,程序复杂,难度很大,此类项目作业要经过本单位总工程师(分管生产领导)批准后,才能根据现场情况执行。施工设计交底。由施工单位组织,在管理单位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主要介绍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经常性犯错误的部位,要使施工人员明白该怎么做、规范上是如何规定的,明确工作任务和范围、技术和安全措施、作业风险及其处理措施。

管理和控制现场实施风险:经过交底,作业前作业人员完全掌握方案。有的作业项目很危险,复杂程度高,难度大,作业前一定要勘察现场,认真填写现场勘察单,对作业内容、条件及注意事项要牢记。操作票制度要严格执行。只有经过审批手续,解锁操作才能执行,并且执行过程中要有专人监护。保证操作票、工作票与接地线编号一致。遵照工作票的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给带电设备四周(即工作地点)围上栅栏,隔开带电设备和停电设备,且要把安全警示标示牌竖在醒目的地方。工作票制度要严格执行,就要对工作票、二次安全措施票、动火工作票与事故应急抢修单正确使用。开工会由上级组织召开,组织要把工作内容、带电部位、人员分工、危险点、现场安全措施等全部交底。检测施工机械、作业机具、安全工器具,合格后,专业作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操作人员方可持证上岗。总工作协调人要协调好各专业的工作,使多班组配合有序、高效,保证作业顺利进行;设立专职监护人员负责交叉、复杂、有触电危险或者地段危险等风险较大的工作。

3安全风险管理取得的实效

盘锦供电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基础,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实现安全生产整体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盘锦供电公司连续安全生产4315天,实现第10个安全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并在全省地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4结语

盘锦供电公司在电力生产实践中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安全风险管控的一系列有效探索,充分证明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实质,制定安全预控机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预防风险失控、维持安全状态是风险管理的目的,最终确保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试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运行措施应对体系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26-01

1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

1.1事故来源多样性

(1)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影响程度一般较大,但影响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设备故障依然突出。因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原因所导致的设备故障,尤其是母线设备故障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影响较大。(3)人为事故时有发生。如:误操作、误整定、误调度、误碰事故等,往往性质比较恶劣。(4)外力破坏尤为突出。近年来由于风筝、飘物挂线、机械违章碰线以及电力设施破坏等引发的系统跳闸日益频繁,外力破坏已逐渐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的最大威胁(如图1)。

1.2事故类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机械故障和一次电气设备故障外,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信及自动化第二次系统故障在某些情况下将直接导致系统失控、事故扩大。这一点在美加大停电事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二次系统的安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3故障后果甚为严重

严重的电网事故,加上电网运行分析的考虑不足,电网三道防线配置欠合理或二次系统重复故障,极易引发现代电网连锁反应,轻则导致电网稳定水平的大幅下降,单一设备事故、单一厂站停电,重则引发电网稳定破坏、电网瓦解和大面积停电,造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2电网安全风险的调度应对体系

2.1电网安全风险的调度应对体系框架

为了有效地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度机构作为电网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严密闭环的风险应对体系,并以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从电网安全管理三大体系―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风险实时调控―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不断提升调度系统对电网安全风险的调控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最快速度地平息事故、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

2.2电网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严密、完善的电网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电网安全常态化管理、高效执行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应抓好三方面建设:(1)构建电网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2)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电网安全生产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3)规范电网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

2.3电网安全风险识别

2.3.1外部与内部

从电力体制改革、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为事故等因素识别电网外部安全风险;也可通过对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及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来识别电网内部自身固有隐藏的风险。

2.3.2电力与电网

可通过对电力供需预测及电力市场运行的分析来识别电力供需平衡方面的矛盾;或通过对电网网架及运行方式的分析来识别电网方面存在的矛盾。

2.3.3未来与当前

可通过对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的分析超前识别未来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对电网日常滚动运行分析和特殊运行方式的分析,来识别当前电网运行隐藏的潜在风险。

2.4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及调度调控策略

2.4.1风险评估

在这一阶段,将重点通过定性的统计分析和定量的仿真计算,确定电网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评估对电网风险的可预见性、可控性以及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风险进行多维度的排序,绘制相应的风险管理图,以确定各阶段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与轻重缓急。

2.4.2电网安全风险的调度调控策略

(1)滚动修订电网事故处理预案从年度层面,应针对电网结构的发展变化,及时滚动调整年度电网事故处理预案和年度电网迎峰度夏预案,并滚动修订电网黑启动方案。从短期层面,应制定日前电网方式事故处理预案及调度台实时运行反事故预想,或根据需要制定特殊时期或特殊方式下电网保电预案。

(2)制定并实施电网整改反措计划在日常运行中应及时根据电网事故统计分析。

(3)反省电网规划和系统三道防线建设。

2.5风险防范能力设计与实施

2.5.1电网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分析能力

为了科学地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应逐步使用先进的电网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工具改进风险管理的模型,建立和完善电网事故统计分析数据库,以不断提高对风险的量化评估分析能力。应根据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决定风险量化的方法、假设、精度,而不一定每类风险都进行详细、复杂的量化。此外,风险度量方法的确定还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风险的严重性和易变性;风险的复杂程度;量化数据的可得性;企业风险量化的技能;风险度量的成本等。

2.5.2电网仿真计算分析能力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大区联网动态稳定突出、局部地区电网稳定矛盾突出等新情况,调度部门一方面应根据电网发展需要,适时更新电网离线综合仿真计算软件,扩充电网动态稳定、电压稳定等计算功能,完善模型参数,解决电网过渡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根据电网实时调度调控和电网集约化运行的需要,逐步推广与运用电力系统在线计算仿真工具,满足电网在线智能决策调度的需要。

2.5.3能量管理系统(EMS)及电网在线智能化监控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1)根据电网安全形势变化和生产实际需要逐步完善EMS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功能(电网N-1静态安全分析、电网在线稳定裕度分析、超短期负荷预测及发电计划自动安全校核等);

2.5.4建立和完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1)研究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稳定破坏事故的措施,研究电网重大事故危机管理策略。(2)探索备用调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调度应急处理机制。

2.6调度实时风险调控

2.6.1电网运行安全实时预警

通过调度员事故预想、EMS系统越限提示和在线稳定监测系统等实时预警,可以使调度运行值班人员及时了解电网运行薄弱环节,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及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或将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安全裕度内,从而有效避免电网事故的发生。

2.6.2调度事故处理与恢复

(1)遵循调度事故处理原则。(2)调度事故处理的依据及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规程;电网特殊时期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工作规范;电网重要厂站全停和电网重要断面N-2事故处理预案;发电厂全厂停电时保厂用电事故处理预案;电网迎峰度夏及特殊时期保电预案;电网事故拉限电序位表;电网黑启动方案;其它电网必要的事故处理预案和规定等。

2.7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

在调度处理完每一次电网事故后,都应及时对其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尽快评估,并针对评估意见拟定整改反措计划,以不断提升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调度调控能力,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竞争态势的改变将引发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原有的电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相应配套法律法规还处于进一步完善中,电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1篇7

电子政务是传统政务模式的延伸与转化,事关国家政务信息安全,政务系统运行中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类风险因素的安全威胁,造成或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信息安全与应用安全。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通信风险、物理风险、应用风险、管理风险、区域边界风险及其他风险等。通信风险来自于各类重要数据的泄露与丢失,来自通信传输线路上的监听与阻拦,数据本身完整性、安全性受到攻击威胁。物理风险是电子政务系统遭受来自自然灾害如风雨雷电地震等破坏,硬件设备受损造成数据都是活着损坏,静电、强磁场与电磁镭射等损坏存储介质,数据被偷窃或监听。应用风险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其所遭受的风险如程序后门、病毒威胁与恶意代码攻击等都是动态变化着的。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除去需要安全技术手段予以保驾护航之外,有效得当的管理才能事半功倍,管理不当包括口令、密钥管理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信息无序运行,安全岗位设置及管理不到位,管理环节缺失或遗漏,政务审计系统与制度不到位等,以上这些管理不当都会造成安全风险。区域边界风险是电子政务系统中不同安全等级区域之间的最易发生危险的区域边界处,区域边界不明确会导致高等级数据信息泄露,流向低等级造成泄露,或者边界防护漏洞导致用户非法访问或窃取高等级区域信息,损坏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与可用性。其他安全风险诸如安全意识淡漠、系统运行风险、信息安全战略认识不足等,都会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威胁。

2基于分域防护思想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服务于政府公务的重要支持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必须兼顾到系统本身的应用性、开放性等需求,遵循适度安全原则,解除其面临安全威胁,将政务系统划分为不同安全域,并针对各个安全域特点实施针对性安全举措。分域防护的应用有利于明确安全责任,消除政务互联网开放顾虑与障碍,便于科学组织与安全建设。基于分域防护思想,电子政务系统可根据系统本身特点、安全需求、环境重要性进行划分,系统方面可分为政务内网、外网与互联网,安全需求可分为通信传输安全、边界安全与环境安全,环境重要性可划分为核心域、重要域与一般域。不同安全区域内,根据防护要求利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病毒防护、安全审计等诸多措施保障信息安全,配合软硬件基础设施与管理平台共同打造高效运行的安全体系。分域防护思想指导下根据政务系统职能特点可划分为政务内网、外网与互联网络三类。

政务内网是政府用于办公的内部局域网,主要处理一些保密等级较高的数据业务和网上办公事项,与外网链接,主要由信息处理、存储、传输设备构成,是政务核心处理区域和主要运行平台,与外网间实施物理隔离。外网主要服务政府各类政务部门,如法院、检察院、政府、政协、党委等,是业务专网,运行主要面对社会公众,处理一些无需内网处理的低保密等级公物,与互联网之间实施逻辑隔离。互联网作为公共性质的开放网站,向公众提供各类服务,比如政务信息、收集群众意见反馈及接受公众监督等。分域防护安全结构中,根据环境重要性分为核心域、重要域与一般域。核心域是安全等级最高的政务系统核心区域,需要提供最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机密等级最高的数据,做好其存储与安全管理。重要域是次安全等级区域,是国家政府部门各类政务信息交杂处理区域,需实施严密防护。一般域是安全等级较低的防护区域,公开性显著,提供各类公开政务信息与数据服务,防护关键在于保障数据的公开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分域防护安全结构中,安全方面主要以边界安全、通信传输安全和环境安全为主。通信传输安全关系到政府内网、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输与沟通,安全防护既要保障数据的传输通常,又要避免来自外界的恶意攻击,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用性。网络环境安全则是系统自身计算环境安全域数据安全,即处理各个层次数据时有不被泄露、攻击和篡改的风险。边界防护安全则是不同等级安全域之间数据信息交换时不会出现由高向低或者由低向高的安全阀鞥县漏洞,不会出现数据的泄露、流失与非法访问。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是安全体系结构中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关系到整个信息平台能否顺利运转,是防护关键,管理平台上要配备合适人员,加快标准化制度建设,提供规范制约、法律支持等,配合各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政务系统保护中发挥作用。

3总结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电网;风险;机制;管控

1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如今,电网大面积停电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铜陵地区矿山、铁路牵引站等高危客户停电将可能引发人身伤亡事故,保持电网安全运行和客户可靠供电责任重大。专业管理从加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出发,规范电网运行风险预警职责、流程、措施和要求,构建全面覆盖、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责任明确、闭环落实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调控、运检、安监、营销等部门作用,落实防控措施,防止电网及高危客户的停电事故,切实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控工作水平。

1.2专业管理的范围

管辖范围涵盖市县公司安质部、调控中心、运检部(检修公司)、建设部、营销部等电网运行风险管控体系。

1.3专业管理的目标

专业管理总体目标是通过规范电网运行风险预警职责、流程、措施和要求,明确电网运行风险管控体系各级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加强部门的责任把关和部门间联动,强化考核力度,促进管控措施真正落地,实现闭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包含以下具体量化指标:

(1)防止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

(2)防止发生因高危客户停电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工作包括电网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管控和风险预警结束四个重要环节。

2.1电网风险评估

公司一直以来严格执行安徽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与管控规定,规范开展电网运行风险辨识、评估。高度关注电网运行结构风险和高危客户供电风险,做好重点地区、重要厂站、重要负荷运行方式安排。

2.2风险预警

调控中心在周例会后用邮件向公司本周风险“预警通知单”,相关责任部门书面签收.安质部将签收后的“预警通知单”扫描版在公司网页“电网运行风险预警”专栏并在安监一体化信息平台挂网。

调控中心做好相关单线、单变运行情况下相关电网事故处置预案,并作好相关处置预想。

调控中心、营销部确保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按要求书面向用户送达电网运行风险通知,并要求高危及重要用户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准备,用户应书面签收。同时还应书面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备,确认政府主管部门收阅。

调控中心、运检部加强电网运行监控和设备巡视,做好相关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员、物资、车辆等提前到位。

营销部做好相关营销服务应急处置和客服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准备到位。

安质部负责做好相关应急处置的协调联动和有关预案联合审查组织工作,确保处置预案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

县公司做好涉及县域电网风险的防控预案、保电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工作。同时做好县域高危及重要用户的书面风险告知和政府报备。

2.3风险预警管控

按照“谁签收、谁落实、谁反馈”原则,相关责任部门组织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调控中心做好相关单线、单变运行情况下相关电网事故处置预案,并作好相关处置预想。

运检部做好风险涉及到的相关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设施的特巡方案等保电措施及事故后的应急抢修方案。

营销部做好风险涉及到用户供电服务应急预案。

县公司要做好风险涉及到的设备特巡等保电方案和故事后的应急处置预案。

各实施单位相关措施方案和计划,要保证其准确性和专业性。

安质部负责根据调控中心的电网风险预警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预控措施,组织开展现场监督,加强作业现场风险管控。

2.4风险预警结束

各单位根据“预警通知单”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计划时间,电网检修、基建接入、系统调试等任务结束,电网恢复正常运行方式,解除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预警解除在安监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上实施。

3评估与改进

3.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1)加强风险、承接、落实和反馈的闭环管控。严格执行“月计划、周安排和日管控”制度。通过多部门协同会议明确电网特殊运行方式、基建启动送电、大修技改工程、重大设备隐患整治、跨区电网运维等因素给整个电网运行带来哪些风险,风险具体等级以及管控难点和要点。对于计划性工作,明确责任部门,明确针对性强、可操性强的管控措施和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签收预警通知单,立即组织落实,并反馈预控措施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和有痕迹管理。

(2)抓好风险辨识和管控措施两个环节,有效落实风险评估和控制。一是强化风险意识。持续加强与调控、运检、营销等部门的协同,深入推进电网安全风险预警管控,风险辨识准确,发挥专业部门作用。严防电网安全事故。二是抓好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和反馈。

(3)抓好应急准备和预案落实,有效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影响。针对电网检修带来的安全风险,充分考虑完善的应急手段和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减小停电损失和影响。高度重视供电安全。高度重视电厂安全。

3.2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电网安全运行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事后逐次评估机制。

事后应由安质部发挥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和监管职责,牵头开展事后评估,形成规范评估报告,包括应对工作经验、各环节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和完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安监139号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2011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1篇9

关键词:安全风险;电力技术措施;管理

前言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与发展是电力企业的职责,但是随着电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电力企业的主要问题。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指导思想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面对当前形势,电力企业应该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尽可能的消除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隐患故障,实现电力安全风险的“可控、在控以及能控”的安全目标,以此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文章针对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力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实际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客观的存在许多环境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人的不安全因素等安全风险,一旦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失控,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对电力设备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识别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消除,尽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进行。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诊断、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危险隐患。

2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2.1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

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故障树分析法,其原理表现为:以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事件)为分析目标,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对导致顶事件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演绎联系各个原因,创建一个倒立的树状图形,同时标明各个系统以及单元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概率统计法进行故障树的定性分析,这样能够获得基本事件(底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顶事件的最小割集,以此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2)危险点分析法,该种安全管理方法属于逆向思维,即在作业之前,分析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所有因素,并制定防护、警示以及隔离等措施,以此防止安全风险的发生,降低对人身以及设备造成的损害,危险点分析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事故预防水平与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致使其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众多电力企业中;

(3)安全性评价法,该种安全风险诊断方法是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度量以及预测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且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划分等级,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其目的在于追求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最小的事故损失以及最低的事故率,安全性评价法需要借助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等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协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造成的影响。

2.2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

电力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暴露率的措施,包括统筹安排作业计划、实施状态检修、延长检修周期、加强设备保养与维修;降低概率值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安全管理、防止出现交叉作业、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创建完善的安全奖惩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按照消除、降低以及个体防护的顺序,进行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设备安全风险控制,设备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常采用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方式控制设备安全风险;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应该采用电气预防性试验、增加设备巡检频率、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功能的设备、实施在线检测等。

2.3实施“三措”、“两票”

“三措”指的是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以及组织措施,三措在保证电力安全方面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等优势。对于针对性,指的是制定“三措”时,应该准确的找出保证工作安全质量的关键点、安全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本次工作的关键点以及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技术、安全、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多重保证;对于现场性,指的是应该根据本次工作任务、现场环境等制定相对应的“三措”,不同工作的“三措”存在差异;对于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决定了“三措”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实施“三措”的根本与价值所在。“两票”指的是工作票与操作票:对于工作票,明确本项工作由谁负责,控制哪些人员;采取怎样的安全保障措施;由谁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度;工作结束后由谁验收;安全措施由谁拆除;送电工作由谁负责等,即通过工作票,能够实现对工作任务的布置、组织、协调、措施以及验收等整个过程的控制;对于操作票,通过操作票可以控制一次设备的运行顺序、备用或者停用状态,安全措施的布置以及拆除,并且通过命令人、监护人、操作人的相互监督,能够实现对整个控制过程的控制,以此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保证电力工作的安全性。

2.4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

通过创建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对电力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多方面的管理,有效的改变传统的安全风险事后管理的现状,通过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将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创建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安全隐患等进行预测、判断以及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将安全风险与隐患等消灭在萌芽阶段,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种未雨绸缪、事前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能够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见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电力安全风险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电力安全,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提高电力安全风险系数。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使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与规范化,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威.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技术的措施[J].科技传播,2014(9):80-81.

[2]李广生.浅谈电力安全风险工作的重点[J].价值工程,2010(27):148-149.

[3]莫廷昭.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0):139-140.

[4]张颖浩.加强电力妥全生产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5(4):125-126.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风险评估;电网事故;设备故障

前言

电力调度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处理等,是一个及其复杂和系统的过程。如果在其中出现任何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电力的安全、可靠运行,还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电网调度稳定管理体系,为了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电网调度稳定管理体系,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1影响电力调度稳定的因素

1.1自然灾害

影响电力调度安全、稳定的因素多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往往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对电网的电力调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自然灾害的范围难以确定,对电网电力调度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风险较大。

1.2设备故障

电网在安装、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力调度出现问题,进而导致电网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母线一旦出现问题,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设备故障问题同样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重视。

1.3人为因素

影响电力调度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有: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按照规程操作,误诊电网事故,使电力调度出现失误;发生意外而碰撞到设备等。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多为恶劣的电网事故。

1.4外力因素

所谓“外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些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突况,比如乱飞的风筝、漂浮在空中的飘挂物、机械意外挂线和电力设施受损等。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局部电网系统发生短路,导致区域跳闸。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外力因素是当前电网运行中的最大威胁之一。

2电网事故的特点

2.1影响因素多样化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影响电力调度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因素和外力因素等,最终导致电网事故的发生。

2.2事故类型呈现裂变式

传统的危险因素对电网造成的机械故障或一次设备故障仅仅是事故的初始状态,而由这些故障而引发的事故则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比如继电保护和自动安全装置的二次故障、电力系统的通信和自动化系统的二次故障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处于失控状态,进而扩大事故范围。由此可见,电网事故具有裂变效应,一次故障会导致一系列的二次故障,从而形成更大的风险,造成更大的损失。

2.3事故破坏性大

电网发生严重的事故后,如果在处置中对电网的运行疏于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采取了不恰当或不科学的处理方法,极有可能引起电网系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的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直接导致电网运行不稳定,不仅不能安全供电,还有可能给电网本身带来更大的破坏,更严重的情况是,电网发生瓦解而导致大范围停电,这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3.1风险评估和调控策略

3.1.1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对电网的安全开展定性统计和定量计算,模拟电网运行的真实环境和状态,从而确定电网的安全系数、事故概率以及后果,然后通过风险评估,对事故的风险展开预判,并指导工作人员科学、合理地处理电网事故,从而大大降低事故对电网系统造成的危害。

3.1.2风险调控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科学的电网整改计划,保证按照计划更加严格地处置电网日常运行中的事故,消除潜在风险,并开展设备的正常维护等;根据电网的反措计划,不断调整电网运行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建立健全运行管理等规章制度。此外,还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发现电网规划中的不足和漏洞,加快电网系统防线建设的速度。通过制订规则,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提升电力服务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安全的需求。

3.2电网安全风险及电力调度应对体系

3.2.1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具备严密、完善的电力调度安全体系,才能确保电力调度的常态化管理和高效率执行。应对安全风险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①构建电力调度组织和执行的监督体系;②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强化电力调度的全过程管理;③规范电力调度管理的工作流程。

3.2.2风险防范设计和实施

要对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就需要使用先进的量化评估工具建立电力调度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借助电网事故数据库,提高风险的量化评估能力。要增强电力调度的仿真计算能力,需针对近年来联网动态和局部电网出现的新情况,根据电网的实时调控,逐步推广电力调度在线计算,满足电网智能决策的需要。另外,推进电网的精确仿真计算也是电网实施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建立数据库和仿真模拟环境后,要加强仿真培训和调度演习,包括对电力调度员开展电力调度培训、经常性地开展系统事故处置演习,提高电力调度的实战能力;注重实施厂站的黑启动试验,确保电源的安全、可靠。

3.2.3电力调度的实时风险调控

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预警得以实时显示,就需要保证调度值班员充分了解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并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旦事故发生,就要做好电力调度事故的处理工作,确保电网恢复正常,并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披露,共享处理信息。另外,还要注意正确引导舆论报道,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3.2.4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每次处理完电网事故之后,工作人员要及时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而研究、制订整改计划,不断提升电力调度和调控能力,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效率。这就要求完成事故后的风险管理评估,为以后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并将评估结果上传至事故数据库,同时完善事故的演练仿真软件,及时总结系统欠缺、制订改进方案等。总之,通过跟踪和反馈,最终落实改进措施,提高电力调度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安全来自预防,风险在于控制,在电网调度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将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甚至造成重大电网事故。如果再加上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分析判断、误调度引起电网事故,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影响。做好电力调度安全工作只有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优化的管理流程,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力的保证措施以及全体电力调度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优质运行。

参考文献

[1]向建文.浅谈电力调度安全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电源技术应用,2013(12):112-113.

[2]杨慧.论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105-1106.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11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风险防范

一、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电力调度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电力调度运行工作是指调度机构面对各种不同用电情况的变化,为了使电网协调安全运行而对电网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的指挥操作。就电力调度中的安全风险管理而言,是对电力调度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从而确保电力调度工作的正常运行。由于电力调度的目的是为了使电网协调安全运行,而电力调度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保证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从而加强电力调度方面的安全管理便在电网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我国电网规模日趋庞大,复杂程度也随之加大,受不可知风险(如雪灾、地震等)的影响程度变深变广;再加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各大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对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电力调度运行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压力也骤然上升。为此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切实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和质量,必须查找出调度运行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弥足重要。

二、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系统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已广泛运用到电网管理中,突出表现在电网控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现在的电力调度中都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监督运行并实施自动化管控和操作,这些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调度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并极大提高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电网管控信息化、智能化也对电网管控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电网调度运行的技术难度,通常一项很小的技术性失误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危及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通常而言,在电网运行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建设的质量存在隐患,突出表现在一些电子元器件不合格、设备老化严重、设计不合理等需要经常调换和检验,给电网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干扰和不利影响。(2)自动化系统运行中显示的许多无用的警告信息也对有用信息的采集带来较大的干扰,使得管控人员在不大留意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遗漏有用信息,从而降低监控工作的效率。(3)外部环境带来的运行风险。突出表现停电时在缺少临时电源的情况下致使设备不能工作,由于在调度室通常是人机混杂,也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一般包括人为因素和体制漏洞。就管理中的人为因素而言,主要集中在调度人员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从而在调度过程中粗心大意,盲目自信造成的安全事故。比如说,一些调度人员由于缺乏应有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现场设备和各种规程熟悉度不够从而造成事故来临不能进行行之有效地处理甚至酿成更大的事故;在交班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没有做好记录或者信息记录存在错误;在停送电过程中不注重细节,造成操作失误;面对突发异常事故,缺乏应有的镇定和心理素质,情绪波动,从而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故。体制的漏洞,主要表现在相关制度不完善、制度没有被切实遵从这两方面。电力系统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着的系统,每次更新和完善都需对现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甚至是对现有制度的抛弃,所以随着技术更新的进步必须补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在最低风险下最大限度地实施安全运营。此外,由于调度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不严格遵守规程,违章作业现象普遍。

三、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大技术改革,降低系统风险

电网调度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的缺陷和漏洞,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改良,弥补设备的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新技术的出现会使系统运行中更可靠,反映的故障信息更有用,从而提高调度的水平。此外,在设备购置过程中,务必要注重产品质量,选择质优物美的产品,从而能提高调度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必不可少,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数据备份和组件更换操作。最后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扰,应将调度设备单独放置,保证其发挥最优性能的物理环境。

(二)加强人员培训,减少人为失误

强化人员培训,主要在于培养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电力调度风险管理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为因素,最能有效控制的也是人为因素,为此,必须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电力调度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程办事,提高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熟悉度、强化故障分析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电力调度的安全、保障电网运作的正常。

(三)完善规章制度,规避制度风险

合理的制度是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支撑,只要操作人员都能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调度工作的风险就能得到较大的降低。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制度设计和创新,弥补由于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制度漏洞,强化员工对制度的遵从,比如说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停送电工作,对工作票进行严格的审核、签收,在指令票执行上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解晓丽,论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与防范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11).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12

我国银行业已经普遍使用诸如商业银行的门柜系统、信贷系统、统计管理系统、电子联行,人民银行的信贷咨询管理系统等,使用的操作系统也有Windows98、WindowsNT、UNIX、OS/2等,随着电子银行、自动柜员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等大量的投入使用,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

一、银行业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表现形式

所谓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是指银行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银行电子化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计算机本身(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和涉及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善性,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系统故障、安全事故和计算机犯罪。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具有突发性强、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结合银行业务的特点,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可粗分为实体风险、硬件风险、软件风险、信息管理风险和计算机犯罪五大类。

(一)实体风险。

实体风险是人为地对计算机中心及其设施、设备进行攻击和破坏。银行计算机系统存储了大量金融和国民经济活动的信息,对银行组织的管理决策和整个国家宏观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据媒体报道,在国外,曾发生多起攻击计算机中心、炸毁计算机设备的案件。这就警示我们,对银行信息中心计算机设备实体的安全和风险防范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商业银行基层计算机网点,有相当一部分机房设计简陋,防护装置达不到规定标准,人为助长了计算机实体风险。

(二)硬件风险。

硬件风险是指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因各种突发灾害、运行环境或硬件本身及相关元器件的缺陷、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硬件在外风险。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安全运行环境的有关标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人为在计算上设置发射装置、通过在高频电波上增大发射功率,把电波传送到外部的无线电接收机上,因电磁波安全风险造成信息泄漏;由于不可抗力,如火灾、水灾、地震、雷击、电、磁、温度等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灾害对银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带来的损害;供电系统不稳、后备电源不足或电信部门通讯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而带来的损害;计算机及网络设计没有可靠接地、缺乏防雷防尘设备而造成的计算机故障。

2、硬件内在风险。短路、断线、接触不良、设备老化、电脑超期服役、损坏性的使用计算机去做非法业务性活动,人为减少计算机运行寿命等由计算机本身及相关设备、部件或元件带来的风险。

3、网络风险。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性较弱,网络风险就是当电子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由于网络设备的故障或没有将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进行物理隔断导致遭受外界侵袭造成的风险。

(三)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是指由于各种程序开发、使用过程中包含的潜在错误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1、软件设计风险。由于应用软件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不周或在编制程序时不够严密导致应用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全,或未经全面测试就投入使用,导致出现应用系统在超级用户下运行、文件权限设置不正确、业务数据以明码形式存放、容错能力差、自我防御能力差等缺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账务错乱、数据信息受损,更有甚者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这种应用软件如果一旦遭受病毒侵害,就更容易引发风险。

2、软件操作风险。软件操作风险指的是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某些业务操作人员素质跟不上调整发展的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对银行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银行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1)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界定不清,密码使用混乱,基本上处于透明状态。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权限和密码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系统管理员往往可以操作业务管理系统,而操作员之间代号混用,密码没有进行定期更换,甚至有的操作员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业务系统,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风险的发生。(2)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风险。业务人员操作结束或临时离开柜台没有退出操作画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使其很方便地进入业务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在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中修改数据或其他破坏性程序致计算机系统瘫痪,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自然消失风险。也就是因磁存储介质保管不当,使其存储在其上的信息丢失或者无法读取造成的风险。这在基层行表现得尤其突出。基层行因缺少有效的数据备份或数据备份不及时,而数据备份则是故障恢复和账务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有效、完整的备份数据,当数据库一旦发生损坏则无法将所有数据完全恢复。

(四)信息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体制的偏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具体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而给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带来的额外的风险。

1、体制风险。所谓体制风险,主要是指在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所引发的风险。在信息管理方面往往只注重计算机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科技的服务职能,而忽略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忽视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人员单兵作战,除了承担业务软件的推广应用,还要负责全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往往是顾此失彼。各业务职能部门还没有将计算机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计算机风险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

2、制度风险。所谓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由于制度制定有漏洞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当前基层行建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媒体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各行银行电子化建设中一项薄弱环节。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精简机构、精简网点人员,一人多网、一人持有多个操作员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人员少、业务集中、基本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的状况。

3、人员素质风险。所谓人员素质风险,主要是指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引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风险。当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一般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行员工素质还不能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工具的要求相适应;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更是无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也正因此,人员素质的滞后对计算及网络的安全同样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五)计算机及网络犯罪。

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主要是指针对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或不正当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以有关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的犯罪。在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犯罪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诈骗、侵占、盗窃资金工具使用而引起的犯罪;二是把计算机及网络本身作为犯罪的目标,如对数据、系统的有意破、消除和改变等。

二、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的对策

认真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银行资产的完整性,有针对性的提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对策十分必要。围绕银行计算机网络风险表现形式,应从实体、硬件、软件、管理四个层面采取措施:

(一)实体方面。

在银行业安全经营中,强调最多的是金库的守卫、库款押运安全、营业网点安全防范等方面。而对计算机中心或机房的安全防卫却相对薄弱。各银行机构的安全保卫部门要把本行的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纳入自己的视野,要像保卫金库安全一样保卫计算机中心或机房。各行对机房重地也要严格的进出制度,明确非本中心人员进出应履行批准手续,同时要对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安全保密觉悟的教育,尤其是同本中心以外的人员接触要严守中心及机房的安全布局及运行情况的秘密。

(二)硬件方面。

1、改善硬件运行环境。机房建设要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进行建设、施工、装修、安装,并经公安、消防等部门检验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重点防止计算机机房靠近各种无线电发射台或电视转播发射点,避免计算机信息传递出错。尤其是总行和省、市分行的计算机中心,一定要测量机房周围的磁场强度,装置必要的电磁屏蔽设施。计算机房、配电室、空调间等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要视为要害部门严格管理,配备防盗、防火、防水、防雷、防磁、防鼠害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定期与电力、电信等部门协调,争取技术支持,保证良好的供电环境和畅通的网络环境。

2、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建立对各种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制度,并做好检修、维护记录;对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处理要有应急计划,对主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发生故障保证及时修复,从而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增加网络安全的投资,特别是有关网络安全的硬件、软件配备要到位,做好三级备份网络的建设,对网络的信号传输标题进行屏蔽(静电屏蔽、磁屏蔽和电磁屏蔽)处理。对连入内部网的计算机要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要进行物理隔断,以提高其物理安全性;如确需互连时,则需要采用防火墙技术,对进入内部网的数据包进行过滤,以防止银行的有关信息数据在网上被窃听、篡改。

(三)软件方面。

1、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在银行各种应用软件研发过程中,要积极搞好前期调研工作,多方征求基层操作人员的意见,保证设计思路的缜密、周全;编程过程中要对重要数据采用可靠的加密技术,以确保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传递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软件正式投入推广使用前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及时发现并修正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缺陷。

2、操作风险应作为防范重点来抓。加强操作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对访问数据库的所有用户要科学的分配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密码强制定期修改,数据输入检查严密,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机会;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除各种垃圾文件,对一切操作要有记录,以防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应封闭,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尤其要限制应用终端进行系统操作。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对运行主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要做到双机备份,双机备份要求主机型号必须相同,每套系统控制外设的能力要一致,通信控制设备最好能通过电子开关实现自动切换,以减少系统中断运行时间;数据传输、保存过程中对涉及机密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密,然后再传输、存储;对数据库本身的安全脆弱问题,更要作相应处理,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异地异处存放,以便发生类似意外掉电这类不可预见性故障时能提供快速恢复手段,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四)信息管理方面。

1、建立计算机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各级行政领导要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将计算机风险防范纳入行长的工作日程。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权利责任,做好对安全运行领导、检查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研究安全防范技术,找出易发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计算机风险管理力度,并从领导到职工签定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状,营造出“科技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整章建制,落实内控制度。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严禁系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和前台操作人员混岗、代岗或一人多岗,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更换密码;业务与非业务用机实行严格分离管理,做到专机专用、专人专管、各负其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上机操作记录(操作日志)。

3、解决人员素质对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影响。对科技人员要及时“充电、加油”提高其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及网络风险的能力;对业务操作人员要重点抓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敬业精神、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和安全防范综合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既要重视专业人员的素质,又要重视计算机管理领导人的素质。做到各类人员人数要有合适的比例;各类人员职责分明不扯皮;建立专业人员与领导者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尤其要克服领导者不能借口技术不懂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不允许技术人员借口领导者不懂具体某种技术而抵制领导的监督管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例(3篇)

    - 阅0

    手术后的护理问题范文关键词:普外科;临床问题普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分为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常见疾病类型为血管、胃肠、肝脏、胰腺、胆道、甲状腺以及部分外.....

    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例(3篇)

    - 阅0

    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关键词】骨折术后;压疮;预防;护理压疮是指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而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组织营养不良,最终出现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