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1篇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和电子产品已经逐步走进每个家庭,对于一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已不再陌生,同样网络技术更是进入到教育领域,因特网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生和教师充分便捷的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条件,尤其是通过网络的介入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架起了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让家校合作更加快捷、方便、及时。作为一名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只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就能开辟出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网络互动,为家校双方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保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及在校的表现,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就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生活中学生的性格、能力等都有不同,而所生存的家庭环境也都有明显差异,利用网络与广大家长进行交流,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学校建立了校讯通网络,我每天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提示家长教育的重点等,这让家长能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这种发信息的方式,家长很易接受,有的家长还能及时回复短信,与教师交流自己教育中的困惑,有的家长也会反映孩子在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而我则精心总结、整理,及时答复他们的需求,也对我今后的教育过程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可见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不仅拉近了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而且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更好地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今后家校双方更密切的合作提供了保障。

二、网络互动,有效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

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是传统家校合作的主要模式。虽然能够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但需要家长、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内参与,任何一方尤其是家长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家校共同促进孩子学习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加之占用时间较多,教师为了能够节约时间,一般只会选择典型学生为交流的重点,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家长,而不同家长的需求也很难满足。网络技术的运用就解决了在传统形式下家长与教师在特定的时间里不能同时出现的矛盾,还能多样化地展现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使得家校沟通更方便、及时,效率更高。

一条校讯通信息、一条QQ留言、博客等都是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便捷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交流了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网络互动,极大地保护了家长的自尊心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最直接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结合小学班级管理实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信息技术;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46-02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方便,现代班级管理中信息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1]。小学班主任在处理班级各项事务时应该结合信息技术,遵循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规律,不断优化班级管理工作,为班主任工作拓展全新思路。

2借助信息技术管理学生档案资料

在传统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通常采用学籍卡的方式,将学生基本情况记录到学生的学籍卡中,再使用工作手册记录班级工作的管理情况以及相关事务。这种方式有很多不足,比如:班主任的工作量会非常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录,查询更是费时费力,甚至还可能发生丢失的情况;反映情况死板,不能形象动态地反映情况;缺乏整体性,内容单一,学生整体发展状况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借助信息技术来管理学生的档案资料,通过建立一对一的档案袋来记录学生完整的发展信息以及班级发展的综合状况。选派两名学生作为班级档案的管理人员,一周为一个周期,每周结束之前将班级中发生的情况分门别类整理,将惩罚和奖励凭证归入档案袋中,然后在下周班会上进行公布。这样一来,既可以建立完整的学生信息管理机制,还能监督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帮助。

另外,为了建立系统化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可以单独建立学生的过程性档案,比如评语管理档案、成绩管理档案、考勤管理档案、活动管理档案、常规管理档案等。如将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成绩管理档案,每次考试结束就可以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记录到档案中,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可以翻看学生的成绩,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来管理学生的档案资料更加一目了然,其优势明显可见,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2]。班级工作不仅需要班主任认真负责的态度,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配合班主任将班级工作搞好,才能成为优秀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之家。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的网络化,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班级论坛很容易就做到师生的积极互动,营造独创性的班级文化,维护班及形象,督促学生成长,加强班级建设。网上论坛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和班级,提高班级凝聚力以及认同感。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班级社区,专为这个“家”添砖加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大家在这个社区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也可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帮助,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一起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让学生有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为了班级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可以开设特长专区,比如漫画大师、英语达人、围棋之星等,让大家一起参与,比一比谁的兴趣广泛,技艺高超,每周评选出大家心目中的漫画大师、英语达人、围棋之星,将大家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将学生在学校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比如拍下学生在运动会上拼搏的身姿,留下学生在游戏中欢乐的影子,将学生的这些影像做成电子相册或影集,上传到班级的网站或者单独为班级建设一个论坛,赋予其“家”的意义,让学生将其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4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促进家校联合

学校只是教育的一个场所,家庭中的教育同样重要[3]。所以要构建一个学校和家庭互动交流的平台,方便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从班主任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在家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需要加强与家中的互动交流,便于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做出更好的指导;从家长角度来看,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算多,对于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不甚了解,所以要借助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掌握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搭建家校联合的有效平台。不但可以保证每一位家长的参与度,而且可以给家长相应的私人空间,提高对学生情况的保密性,加强校内校外对学生的培养,切实提高教育的科学性。

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家校互动,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在学生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工作,要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在过去,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家访”,班主任需要挨家挨户家访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费时费力,而且不可能兼顾每一位学生,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为家校互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同时从学生家长处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制订一套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例如,班里有一位学生因为缺乏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爱护,感觉得不到他人的关注,甚至被他人所忽视,久而久之,性格变得孤僻抑郁,不愿与人交流沟通。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询问孩子的状况,要求学生家长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并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另外,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一些教育片,给学生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每周开展主题班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有一种被重视的感受。

同时,请学生家长来参加家长会,一方面增进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了解,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为以后更好地交流沟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默契,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温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结语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对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变革,不但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而且促使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管理手段,用信息技术打开高效小学班级管理之门,促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富.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初探[J].阅读与鉴赏,2011(4):76.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3

一、组织保障、制度管理

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三个小组即: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信息技术工作小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小组,形成由校长主管、书记、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小组教师具体贯彻实施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制度约束。

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学生守则》《学校资源开发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计划的落实,开足开齐上课与上机操作两课时。

二、有限经费、有效投入

我们学校经济基础很薄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就是有限经费做到有效投入,那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主要分三步走:一是,学校拿出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了专任教师培训合格率为100%,适龄教师参加国家教育技术考试通过率为100%;占教师总数80%。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经常组织本校教师的校内培训相关信息技术育培训,学校领导及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为老师做计算机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三是,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的提高培训,以青年教师为龙头,提高教师整体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给与不同等次的奖励,奖金不多但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发挥专长,全员提高

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队伍一直不稳定,缺少专任教师一直困惑着我们。可我们还很庆幸,我校王洪波书记通过自己的自学研究,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强的实践和指导能力。王书记作为分管领导充分发挥了作用,培训教师、专干;为资源开发小组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的基础上,参与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和校园网的开发,协助校长规划设计学校未来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专职教师的不断补充,学校为计算机专职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积极支持他们的在职培训,并发挥计算机专职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强化校本培训,促进全员提高。根据教师年龄情况,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要分层次不断提高。老教师学有新得,永不落伍;青年教师学有创新,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带头打样,率先示范,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和应用达到“四会”、“三能”,即一般教师会原理、会操作、会整合、会管理;担负培训任务的专职教师能讲课、能示范、能辅导。我们重点是加强对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指导,促进课件开发能力的提高,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课程覆盖率。围绕着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我们提出了教学课件要具有“四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学校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件展示汇报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班主任家长会讲座的ppt交流展示,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教学重点重点说”交流汇报,青年教师的说课展示活动等;交流展示的内容丰富和更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目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覆盖了完全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师100%;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小组的老师围绕授课内容对“课标解读、教学法指导、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等文本资源及其“动画、课件、视频”等相关素材进行搜集整理。我校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部分,在区第一次资源开发活动中获一等奖。徐一楠老师代表沙区参加了大连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能说课比赛,获小学组二等奖。上学期,徐老师还参加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

学生的培训我们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局域网共享文件设置、安全使用网络的教育指导。通过开展电脑小报展评以及校本课的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建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校园网建设为抓手,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全校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研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

当所有的硬件设备到位,管理跟上后,艰巨复杂的建网,建库工程摆在了我们面前。校园网、资源库就好比一个大水库,没有网,水库就无法运行,没有蓄水,水库就无法发电。我们的措施是建网、建库、建队伍齐头并进,发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目前,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络作用,利用视频进行爱国主义专题片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少先队及学校各大型活动、家长会等直播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4

关键词: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信息素养;交互式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苏丽(1980-),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张倩(1976-),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河北

保定0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Z123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9-02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发端于图书馆领域,最早是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1989年美国全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了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即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查询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知识的总量与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为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新建本科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师资的扩充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升本的时间短,在师资结构上并无太大变化。如何提升现有师资的素质,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潮流,对学生的知识传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新建本科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把大量的信息呈现在教师面前,有效、高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教学、科研的高标准、高水平,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列出四种培养方案,希望更好地解决英语教师在信息素养上面临的问题,以期对英语教师个人、系部的发展以及院校的前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现状及不足

就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培养问题,本项目组专门就部分驻保新建本科院校(河北金融学院、华电科技学院、保定学院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1.教师个人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欠缺

调查的内容首先针对英语教师个人拥有PC机的程度。在“您拥有个人电脑吗”这个问题中,回答“有”的英语教师占到90.82%,说明其普及率很高。但电脑硬件的配备不代表英语教师就掌握了其功能。对问题“你能利用个人电脑搜索到教学和科研的必备资料吗”回答为“有”的仅占30.28%。教师个人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这是信息素养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问题上不够充分

信息素养培养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和系部的支持力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对“学校或系部组织过教育信息技术的课程或专门进修吗”的问题回答为“组织过,几乎每个学期都有”的教师仅占1.13%,而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或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去过您所在的系部作报告或培训吗”的问题答案为“从未有过此方面的交流”的教师比例高达92.78%。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3.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学校的校际互动仍需加强

新建本科院校的升本时间短造成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及时跟进,这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校际之间的信息互动不够。在调查问卷中,对“您所在的单位和本市兄弟院校有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吗”的问题回答为“有过,但是不多”的英语教师占58.15%。这方面的交流也有待加强。

4.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呈良性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现状虽显不足,但英语教师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在调查问卷中,所有教师都愿意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对问题“您在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如何”回答为“收获很大,学习到很多实用知识”的教师比率达到80.06%。而且在“对于培训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大部分能够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的问题中持肯定态度的教师比例为50.55%。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师科研和教学中的比重可见一斑。

在此种现状下,教师从自身出发,在校内外与英语教师或者其他部门的同行、专家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是很重要的。作为院校,也应积极鼓励教师掌握信息素养检索的实用技术,如图书馆。教育信息技术系或计算机系的教师定期给英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或者定期答疑解惑,及时解决英语教师在操作和检索方面遇到的问题。另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其他兄弟院校的信息资源,加大校际交流的频度,进行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互动、共享,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提升新建本科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就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不足及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诉求,笔者提出了四种交互式培养模式。通过四种培养模式的构建达到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的构建

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一般有三个方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概念,计算机的网络使用及基本办公室软件的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学科发展。[1]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外,仍需要英语教学人员或计算机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专业教师的培养。在此种情况下,提出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交互式培养模式的实现,以期使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对个人、系部及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人机交互式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与软件、网络、高性能计算被列为美国21世纪信息技术的四大基础内容。在当今各个高校中,教师拥有个人电脑(PC)已是常态,但如何充分利用电脑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无法全面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单靠某个搜素引擎,例如百度、谷歌等来查找备课、上课及科研的音视频及文字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个人电脑及基本的操作。这个问题在大部分英语教师中已经得到了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电脑和网络,通过网络资源的互动达到全面找寻资料的目的。在这点上,首先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在岗英语教师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料和数据库检索的培训。庞大的图书馆资源是在校教师拥有的最好资源。图书馆的某些珍贵馆藏也是互联网上搜索不到的。而且,图书馆的图书、文字资料及音视频资料都经过严格而科学的分类,查找方便而且链接内容全面。另外,信息技术系的专业教师也是英语教师培训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对互联网的应用及资料的查询、插件的下载有着比英语教师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更能充分地讲授互联网上各种搜索引擎的特点及使用方法,[2]尽可能使用多个检索途径,避免漏检。其具体课程可设置:信息源介绍、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等。[3]在培训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教师的个人电脑,并且主要针对英文原文资料的搜索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文档管理归类、网络硬盘使用、历史网页查询及网络资料的链接与排序的讲解,以期使资料搜索实现新颖、实用和快捷,不做重复检索的无用功。

2.开放交互式[4]

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学习广泛地收集、利用有关教学和科研方面在新项目、新课题的信息资源,使自己的科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5]新建本科的师资比较有限,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因此其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是间断性的,一般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本身所承担的巨大工作量,使得图书馆人员也不能随时随地地解决英语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靠图书馆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其他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来本校作信息检索方面的报告或讲座以及座谈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大学英语这部分所具有的相似教学内容以及内部关联密切的课题研究和最新本领域的学术发展状况,会更接近本校英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通过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他院校教师的优点和长处,促进本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另外,除了邀请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来校作报告外,也可聘请图书馆界的专家、教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6]通过专家、教授及专业技术人员传授和讲解与英语知识、英语教学、科研有关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扩展英语教师的视野,启发英语教师的思路,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搁置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3.适时交互式

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全校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工作,工作量比较大,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每个教师抽出大段时间来系统学习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不可行,也会影响英语教学的工作安排与教学进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考虑教师资源的合理安排,采取适时交互式培训模式。校方可以在学期初、学期中或学期末委派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外语系,带领英语教师亲自实践所掌握的检索知识和检索技能,强化其信息意识,并督促教师动手制作与本外语专业相关联的文献检索,并且结合教学对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进行讲授,以期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中找到更新、、更广泛的思路和理论支撑,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此外,在调查问卷中,英语教师希望在寒暑假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培训的比率达到89.27%。校方可以通过外派学习和本校进行培训学习两种方式对英语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利用英语教师的可利用时间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知识的灌输和经验的总结。

4.本地资源交互式

针对英语教师日常安排的工作量大、流动性比较小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本校图书馆、系资料室、校园信息网络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源保障体系。除校内资源外,也可利用学校所在地其他院校的英语专业院系资源、图书馆资源等,或者邀请其他本地兄弟院校的图书馆人员、英语专业人员进行座谈会、讲座等方式,更加紧密地联系、整合本地资源,以原固有本科院校帮扶新建本科院校的方式加强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通过以上四种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交互式培养模式的构建,教师既可以提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又可以打开校门走出去或者把信息检索方面的专家、教师、学者请进来,利用工作之余扩充自己的知识源,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友良,陈庆章.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现状与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00,(6):83.

[2]李静.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的切入点[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0):89.

[3]李许珍,隋长甫.论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情报科学,2000,(6):510.

[4]宋慧兰.论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J].图书馆论坛,2003,(1):37.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5

数据信息化、系统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数据量的加剧,传统人工记录管理人事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为了能够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行开展,我们要打造信息化的学习管理系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促进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宏观方面,学校的决策层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并实施这些策略。从微观层次来看,大数据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从而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通过实时分析学生的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从而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学生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其次,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职业竞争力的学生,学校是和市场以及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整合各行各业反馈来的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进行培养周期和培养目标的调整,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就业满意度和核心竞争力。最后,可以推动管理的创新。通过收集学生在实践活动、生活、实习等方面的数据,了解学生的真实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加以管理。

2推广信息化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要积极推广信息化工作模式,顺应时展的趋势和潮流,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反之,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并将信息化工作方法运用到各项工作中,那么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出现跟不上趟、插不上手、找不到位、靠不上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就没办法开展,即使开展效果也可想而知。信息化技术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的渠道,这是我们开展政治思想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信息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力量和物质保证。例如,校园广播、电视这些传播媒介的发展为管理者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收集信息、存储资料,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将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成一个“思想论坛”、“数据库”,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3建设信息化的沟通交流平台

师生交流是帮助学生管理者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消息,我们要努力打造信息化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飞信、微信、学校学生QQ群网络信息平台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特别是针对学校里的后进生问题,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不努力,平时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仅仅靠学校的力量对这部分后进生进行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家访又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家长进行反馈,但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做到家校共育。因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领域和更加多样的途径,利于实现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互通,既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又提高了学校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简化了工作流程。

4开展信息化的学生组织活动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6

[关键词]维基知识协作科研信息协作空间知识库信息素质

[分类号]G250

1引言

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共享和传播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且参与欲望越来越强烈。而目前图书馆和用户个人之间缺乏交互,图书馆更缺乏从多层面上考虑提供用户参与的自主服务空间,因此用户的参与意愿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从而影响图书馆资源管理者根据用户需求特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这是目前图书馆界服务的一个局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增强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与用户的交互性,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用户创建自己的信息集合,并能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协作与交流,倡导更多用户参与创造知识传播的价值。Web2.0具有强化个人信息交流的特点,特别是Wiki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知识整合”提供个上的缺陷。维基作为一种基于Web的支持多人协作创作和交流的工具,为充分利用Web2.0技术来做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前提技术条件,从而为图书馆传统活动的改进、创新服务的开展等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还让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有了更多的协作和互动。

2维基技术及理念

维基(Wiki)的概念始于1995年,其创建者沃德・坎宁安最初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知识库工具,方便社群的交流。维基其实是一种基于Web的支持多人协作创作和交流的超文本系统,它包含一套能简易创造、改变HTML网页的系统,再加上一套记录以及编目所有改变的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创造信息、交流信息、使用信息的平台,让用户在使用信息的同时,也能像信息组织者一样,创造出满足他人需求的信息资源,使得个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在互联网上参与组织加工知识信息成为可能。同一维基平台上的信息知识创作者自然地构成一个虚拟社群,维基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虚拟社群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知识库的构建,贡献自己的知识,聚集虚拟组织成员的力量进行知识共建共享。维基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高效率的知识积累方式,它与博客、论坛等作者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同,所有维基创建者都围绕同一主题基础不断完善,从而该主题的知识贡献能够组合起来,有效减少知识信息的重复、散乱局面,因而总体上主题明确,内容密切相关。维基基本理念可归纳结为“对等、开放、交流、互动协作、共享”,这种理念自提出后便从此受到世人的关注。维基技术与理念符合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和探讨所需要的自由、合作、平等精神。很多研究者需要此类平台,去交流对各种理念、知识、论点等方面自我认识及新的见解,了解各自专业领域知识的前沿课题。

3图书馆知识协作个构建

3.1什么是图书馆知识协作

知识协作,是指通过知识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共享、转移、重组与激活,一方面使各组织成员获取其所需要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使组织成员联合学习、知识共享以求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个体的效应总和,最终共同创造出新知识。知识协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协作组织中各独立成员在其分散的、个人独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共享合作创造出所需要的新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自组织演化过程。知识协作包括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知识整合。

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汇聚集散中心,不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场所,而且应该是人们交流信息和经验,学习和创造知识的最佳场所。因此图书馆知识协作应界定为图书馆借助维基技术,在维基自组织性、对等、开放、互助协作、共享的理念引导下,无论是图书馆信息组织管理成员,还是利用图书馆进行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成员,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协作组织关系,进行对等、开放的互动协作联合学习,共同分享经验。这种知识协作是将分散的个体知识与他人进行知识整合与共享,最后达到整体的共同进步。在这个知识协作体系中,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组织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提供知识资源和科研课题咨询等相关服务,并且引入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教学和科研,与图书馆外科研学者一起协作完成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及知识转移、传递、共享,创造灵活的基于知识资源的学习模式,同时也能鼓励图书馆内外信息知识成员的产生。图书馆知识协作过程中,知识转移与共享是图书馆组织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组织提高知识服务质量的关键手段。图书馆在实现知识协作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型文化氛围能够为知识转移与共享提供内动力,从而促进图书馆资源组织者、管理者、资源利用者主动提供自己的个人化知识,并不断在共享中学习新知识,实现整个知识协作活动中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目的。

3.2维基在图书馆知识协作中的应用

维基倡导对等、共享、交流、协作,体现出自由平等诸多优势,为图书馆改进传统业务活动和创建新的服务模式等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用维基来开展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业务方式相比较,最明显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而且许多工作因为用户的参与变得简单和高效。图书馆领域已利用维基进行了尝试,目前较为成熟的维基技术运用是建立业务协作和交流平台。这种平台实现了在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交流中,低成本分享专业工作经验和职业成功的喜悦,实现图书馆工作者彼此之间的知识协作,这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是厦门大学图书馆编目部。对于利用维基技术辅助图书馆参考咨询,利用维基的自组织特性,迅速准确地发现已有信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图书馆用户参与并共享其智力资源以解决参考咨询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协作,国外的巴特勒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参考wiki”是成功应用的典范。利用维基技术建立专题导航,允许用户参与协作建立图书馆专业导航,有利于图书馆员利用维基技术建立和完善联合目录,实现图书馆工作者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协作。此方面应用较具影响力的是2005年10月OCLC开放的维基版联合目录。目前维基还被拓展更深层次的应用以实现图书馆知识协作个的构想。

3.2.1构建基于维基的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

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被认为是一个能提供学术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集聚地,科研信息的猎取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是科研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服务中提升了服务的内容,它不仅要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和科研问题的相关服

务,而且要及时引入新的理念及技术来帮助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将成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伙伴,和科研团体一起改进知识的生产、获取和保存的方式,协助高校分散的个体科研工作者创造、交换和保存知识,促进科研工作者个体间进行科研协作及知识共享。

高校图书馆构建基于维基的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以扩展高校科研用户的学术人际网,建立个人知识交流平台,通常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与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成员共同协作下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促进个体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是学术团体非正式交流的场所。这种维基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与因特网络上的维基系统相比,其内容的权威性有所提高,不仅因为高校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群体相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且高校教师、科研专家、院士积极参与更为科研信息交流空间资源的权威性提供了保障。通过维基协作交流空间,交流主体不仅能够获取系统中的专业科研资源,也可以将自己平时积攒的科研资源上传共享。另外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可通过维基科研协作系统实现网络虚拟相关主题的研究探讨,适时了解科研课题申报相关资讯等。这种交流平台超越时空,消除高校科研信息交流障碍,达到真正实时资源的共享与知识转移创新。在这种科研信息协作空间内,交流主体不单是处理和掌握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协作当中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智慧。它不仅可以更加集中地利用科研资源以保证顺利的科研产出,而且形成一个促进学术发展和创造合作机会的场所,同时,它又是一个能够支持交叉学科科研人员实现交互交流的平台。作为一种开放动态的服务模式,为高校教师之间、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图书馆工作者之间,提供一个知识交流平台,促进高校个体之间的知识转移。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者之间、图书馆员与科研工作者之间进行科研协作与知识共享。此协作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可以设置为:虚拟网络的科研知识库、科研过程协助模块、主题资源共享模块、科研数据共享区及科研参考咨询模块等。

3.2.2利用维基构建个人知识库、机构知识库及专题知识库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在促进高校组织及个人间知识转移共享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职责。而在促进知识共享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显性知识的转移,而忽略最有价值的隐性知识的转移问题。由于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使得实现隐性知识共享较显性知识共享更困难,但知识共享仅停留在显性知识的共享是不够的,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

利用维基技术构建个人知识库或机构知识库是图书馆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外在化充分表述和传播共享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图书馆用户还是图书馆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大量的个人化隐性知识,包括图书馆工作者个人拥有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和社会经验类知识,个人认识行为或直觉决策行为等以及用户平时利用图书馆的检索经验、个人心得、个人专业知识等都是潜在可利用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利用维基的自组织性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及隐性知识进行知识整序从而转化为具有更多价值的知识。利用维基技术构建个人知识库可以为图书馆资源组织成员及图书馆资源利用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实现个人对知识的高效运用进而创造价值;可以为个人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脉络,有助于每个人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图书馆维基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库能进行知识协作共享将形成有序的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将有利于图书馆组织的知识共享文化氛围的形成,从而使维基组织成员在知识协作知识共享中提升自己。

wiki的网络协作性体现在对相同主题作外延和内涵的扩展,参与知识协作的人越多,主题的讨论就越全面、越深入,最终成为一个关于相同主题的百家言论大集合。高校图书馆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就可借助维基网络协作特性引导本校该学科的教师、研究生、博士生加入到学科数据库的建设中来,实现图书馆真正的开放性,引进高校专家型的用户与图书馆员协作参与专题知识库知识内容的更新及累积,增加图书馆和用户的互动进行知识协作。如果有可能吸引更多外校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这一平台上分享知识、展开研讨,将有助于构筑起一个开放、成长和充满活力的学科知识协作氛围。通过维基促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增值的过程现实。

3.2.3利用维基构建学生信息素养协作检索实践平台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已有高校图书馆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但此类在线素质教育平台尚缺乏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意识和强调学生协作参与活动的功能。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习者是在一定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工具,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来完成个人知识的建构。高校图书馆可引入维基技术构建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协作检索体验平台,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教育馆员与学生之间和学生同伴之间的协作,建立属于信息教育馆员和他的学生团队的网上工作平台,实现用维基技术促进学生团队之间、信息教育馆员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协作。此平台要以学生团队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检索操作体验,在信息传播和双向互动的人际沟通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检索体验中提高信息素养。由于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协作实践学习的特点,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基于维基学生信息素养检索体验平台是E-learming的一种形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体验在学习、科研和课题中相互协作的快乐。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感兴趣主题并参与检索课题探讨分析文献,同课题小组学生一起分享各自专业知识及检索技巧,信息教育馆员此时处于监测协作地位,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再参与引导式的解答,通过学生自主协作、互动探讨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最终倡导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检索体验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可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功能模块、RSS信息聚合服务模块、借助SNS实现互动交流学习模块等,当然还可以根学生的需求考虑增加其他有特色的模块。

4图书馆知识协作服务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7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通用能力发展教学部体育组北京100018)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点,然后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优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期望能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校;体育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用户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开始呈现爆炸式发展,许多国家之间的竞争从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和国力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国家储备了高水平人才才能够研发出高科技产品,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较为保守和落后,人才培养理念跟不上时代的部分,人才培养技术达不到教育需求,亟待改进。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利用新兴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概要

多媒体信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讲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还要懂得多媒体授课技术,将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现代教课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了解到互联网上最及时的科学知识,也能够让教师获得最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作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改善教学水平,丰富老师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电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提供传统的声音、视频、图像等教学信息,还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与其他学生进校交流和讨论,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提高教课效率等多种优势。

2.多媒体信息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信息教学的优势很多,本文以高校体育课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改善学习环境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声音、视频和动画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形象讲解技术动作。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最规范和权威的教学素材,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体育教师单一的言传身教,每个体育老师的教授习惯不同,技术动作或基础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顺利展开。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克服这一缺点,利用标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课,对于其中的技术难点可以通过教师补充或回放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立体、直观和形象地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因此,多媒体信息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让学生能够选着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2.2加强交流沟通

传统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课程过程中教师是主动教课,学生被动接收,课程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需要教授的学生众多,一个体育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兼顾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只能随着教师的思维来学习和实践,对于那些叛逆心较重或贪玩的学生来说,教师授课过程中他们最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容易养成思维懒惰,应付学习的坏习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加强学生和老师交流沟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学习体会,同时还可以就个人生活、心里感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状态等等多方面与教师进行谈论,这样一个互动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打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里变化的通道,这对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挖掘学生潜在优势,都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高校可以在其校园网中建立学生体育活动交流平台,博客、贴吧和论坛等。在交流平台中鼓励教师参与进来讨论一些体育运动的技巧,在论坛上交流学习心得,给学生解答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等,还可以组织小规模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和老师深入交流,成为真正的朋友。

2.3培养创新能力

高校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资料上传至互联网,学生在其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围绕不同的体育项目展开集体讨论或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出利用互联网自学的能力。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探究新的方法或项目,解决体育活动中的问题,又培养的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

3.1动画仿真教学

高校体育项目众多,体育课程也十分繁杂,每个体育动作需要分解成很多小动作,传统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效果不好。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的给学生展现旋转、平移等动作的要领,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教师补充讲解和回放的来加深印象,让学生在重复过程中掌握动作要点。

3.2视频图片教学

视频图片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互联网上下载体育教学标准动作,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可以附带讲解,然学生从多方面掌握一个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练习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讲解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历程,提起学生体育学习的乐趣,这样一个动静结合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模仿学习。

3.3人机交互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实践对于理论的课程,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理解非常有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电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便是它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与机器进行交流并获得解答。例如,在足球体育课程学习中,无论教师做多么严谨的讲解,学生对于“越位”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在多媒体人机交互界面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计算机提交“越位”的介绍,计算会以视频或动画的方式,重点讲解在足球运动过程中两方队员如何跑位会造成“越位”这一犯规动作。授课过程简洁明了,学生印象深刻,充分说明人机交互功能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巨大优势。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信息技术环境职教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OntheConstructionof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

EnvironmentbasedonInformationTechnology

WUPing

(JiangsuRadio&TVUniversityKunshanCollege,

KunshanSecondarySpecializedSchool,Kunshan,Jiangsu215316)

Abstract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haspromotedthe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andvocational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Informationtechnologyenvironment,esp.thenetworkenvironmenthasbrokenthroughthelimitationoftimeandspaceof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Asthebaseof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schoolsshouldnotonlyescort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fromthehardware,softwareandmanagement,butalsoprovideasteadystreamofpropulsionandbackstagesupporterfor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

Keywordsschool-basedteachingandresearch;informationtechnologyenvironment;vocational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

1校本教研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很多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色,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也成为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从组织上来看,教研活动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个学科或一个专业教研室内,跨学科的校内之间的教研不多,校际间教师的教学研究也是凤毛麟角,对教师来说,与教学名师或专家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奢望;(2)从时空上来看,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必须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他们之间的对话范围非常狭窄,时间也会非常仓促,甚至有“走过场”的嫌疑,同时教师所把握的资源和集中的智慧都相当有限,效率不高;(3)从效果上来看,教研活动普遍缺少广泛的交流,缺少深入的研究,存在重“教”轻“研”的现象,教师的个人也反思不能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4)从层次上来看,专业研究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直接用于校本教研指导的时间少、精力不足,无法满足学校对专业引领的需求。

2信息技术对校本教研的促进作用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课程的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及构建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和变革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从而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并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校本教研使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大范围的交流切磋成为可能,也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式的校本实践和专业成长。

作为校本教研基地的学校及时适应时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校本教研迈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从而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及职教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的助推器。

3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研的良好环境

3.1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作为硬件平台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教育内容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孕育出了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学校首先应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使网络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台。

3.2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作为软件基础

学校应通过组织现代教育理论、信息科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掌握和运用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研工作方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下转第174页)(上接第137页)发展的要求,完成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从认知到应用的过程,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QQ、E-mail、论坛、博客、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层出不穷。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交流工具提供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除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学校更应加强对教师掌握网络交流工具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3.3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机制

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使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制度,并把制度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使教学研究与专业学习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方式。为此,每个学校必须着力于制度的建立,通过制度保证和要求规范来确保人人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中来。

网络环境又不同于传统的校本教研环境,它的开放性使得校本教研管理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原则,加强了“引领”,做到“三少三多”,即:刚性少、柔性多;约束少,引领多;领导意志少,群众意志多。相应的制度应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学校及教师个人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使教师既是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制度制定的参与者。

3.4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作为推进器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是了有力的支撑,而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进程如何则主要取决于参与的主体——教师。因此,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参与的积极性将会对校本教研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则是这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评价是一切管理与活动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合理、正确的评价能调控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活动机制的建立和促进发展。在合理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可通过对校本研究的成果包括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课题和校本课程以交流、发表和评比的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发挥教师的主体积极性,以达到校本教研所要求的最佳效果。

3.5搭建丰富的网络资源库作为后台保障

在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校园网络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普及,各种基于C/S和B/S架构的应用系统也层出不穷。尤其在职教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网络作为课程资源的支持系统,网络环境是具有极大开发潜能的课程资源,它与教师、学生、应用工具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学校应做好校本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这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结语

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研突破了传统校本教研的发展瓶颈,但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也存在着各种不足,如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上网人员素质的千差万别,这些都会对校本教研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把传统教研与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将是下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

关键词:科技信息校企合作创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164-02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很多制造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高校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作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及科技信息工作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平台,集成创新资源与信息,促进高校发展

院校建设需企业科技资源的支持,立足于现有优势科技资源,探索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资源的整合与结合,以联通产业研发、融通成果转化为重点,以畅通要素流动为突破口,以贯通中介服务、互通资源共享为保障,营造研发有力、转化顺畅、交易活跃、服务高效的大环境,加强高校信息化,努力形成具有六安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创新服务平台。

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不断充实完善科技成果、技术专家、科技文献、共享仪器、专利成果、技术需求、投融资信息、科技中介机构、政策法规等创新资源数据库,并与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其它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相互链接,形成各类创新资源信息的开放和共享,为我市企业搭建科技信息检索、资源共享及成果交流平台,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面向企业和院校开展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基础支撑,企业通过网上新产品、新技术、专利成果等等信息并可查询各种创新创业方面的有关政策、行业技术发展新方向、高校人才资源等各类信息。

2打造专家和经纪人队伍,加强院校科技人才培养,充实科技人才库

经高校特训或外聘的形式建设一支专家队伍。形成集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谈判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分析检测服务、法律/财务咨询服务、资产评估服务、自动化及网络技术服务等行业的专家团队。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培训一批技术经纪人,请外面专家来开展各类专业讲座,提升高校学生的业务水平,挑选技术服务骨干送出去培养。

3发展新型教育体系,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探索“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上下联运、联合互助”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在区域内与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孵化器、产业协会、重点企业、各类中介机构、投融资机构合作,建设基层服务站,由基层服务站的专业人员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专家、设备、文献等各类科技基础资源支撑,开展技术咨询、产学研对接、技术交易、投融资咨询、平台资源利用培训、技术成果推介交流等服务。

3.1校企特色服务模式

3.1.1“培训+收集+走访”模式

站点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各类免费培训班,一方面提高了站点在高校的认知度及美誉度;另一方面收集了大量企业基本信息,然后根据所收集企业信息建立企业信息库,定期进行走访。进一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服务。通过此种模式的建立站点逐步完善了企业技术信息需求库的建立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1.2“强强联合+一条龙服务”模式

站点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及扩大服务范围,更全面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逐步建立了“强强联合+一条龙服务”模式。先后与金融机构、财务咨询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及金融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财税、科技咨询、企业内训、融资担保等一条龙服务,全方位解决企业困难,与此同时,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奠定扎实基础。

3.1.3“传帮带+保姆”服务模式

针对我地区中小企业对科技政策及科技项目等信息渠道闭塞等问题,站点逐步建立“传帮带”服务模式,即站点负责传达各级科技政策信息,帮助企业分析信息,凝练科技成果及技术需求,带动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申报及成果转化、对接。通过各类形式的服务模式综合对本地区企业进行科技服务,逐步形成企业的“贴心保姆”。

3.1.4“桥梁+纽带”服务模式

通过站点将企业向外进行推介,同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动态向企业介绍,做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2通过不同平台开展服务,共促校企合作

3.2.1网上服务

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上信息资源涵盖了各种创新资源数据库,上连国家及安徽省各类数据库资源,下接六安市各类特色创新服务平台及基层服务站,形成上下贯通的资源共享体系,为企业搭建科技信息资源检索、资源共享及成果交流平台,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基础支撑,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企业通过网上新产品、新技术、专利成果等信息并可查询各种创新创业方面的有关政策、行业技术发展新方向、科技文献及共享仪器资源等各类信息。为校企提供创新要素供给、为研发载体提供企业技术需求等信息服务。

3.2.2网下服务

通过建立基层创新服务站整合各种创新服务资源,发展技术转移合作伙伴,建设创新服务工作体系,协同合作,为企业创新链各个环节所需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通过建设专家队伍、技术经纪人队伍及高效人才队伍,提升站点自身能力及科技服务水平。

4企业发展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合作

一是强化学生挖掘创新信息的能力。通过走访企业,帮助企业找出技术创新点及创新需求,并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通过专家咨询指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应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创新销售策略等,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加快自身发展。

二是高校才人必须有做好科技信息服务的决定。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信息服务,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有的放矢,提高服务效率。要坚持走访企业,到第一线挖掘技术需求,开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需求调研、技术需求鉴别、技术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等工作,并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与,并请专家为企业会诊,帮助企业找出技术创新点及创新需求,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

三是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院校人才和企业共同成长。通过举办各种高校人才创新服务培训,帮助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参与举办各类技术交易对接会,成果会、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促进高企之间信息和成果的交流;提供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技术交易、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真正为企业搭建科技路路畅通平台和高校才人输出。

5校企协同合作,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

5.1围绕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服务

利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省内外各服务平台的协同合作,集成区域内外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伙伴寻找、技术转移、技术商业化及后续服务。帮助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高校人才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5.2人才需了解在企业要求依靠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服务

高校培训中要强调企业发展重点,行业技术中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有效形式,也是整合行业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主要方式。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合理设置行业技术中心定位:通过服务广大中小型企业,服务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解决,使其努力成为同行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枢纽。

5.3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开展服务,使高校输出人才对企业有新的认识

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立足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深化认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产学研用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三大载体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加强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展开。高校人才要大胆提出疑问,协助企业发展并加强自身能力。根据不同行业、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鼓励探索推进技术创新的多种有效模式。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才人培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高校学生的不断探讨而升华。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院校要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10

【关键词】网络教育技术教师校本培训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是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这项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本人近几年一直在学校里从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对这方面有些心得,在此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综合发展的重要工作,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软件制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科学理性地把握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

因此在利用网络进行校本培训的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目标与校本特色,首先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1.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具有使用教学软件的能力。

2.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编排教案、试卷、论文等。

3.了解因特网的信息服务,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信息,能将因特网的各类信息服务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4.掌握文稿演示软件的使用,能编排和演示教学内容。

5.能够应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如统计、筛选、排序等。

(二)学科整合,课件开发

1.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利用远距离教学体系进行教学。

2.掌握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能简单制作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具有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及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融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中去。因此,基本技能培训就成为进行课堂整台培训的基础。

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构筑校本培训平台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方式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

一、深入学习、全面动员,利用校园网持续广泛地开展“校本培训”。

期间我们编印了教师学习手册,介绍了WPS、PowerPoint、Word等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每位教师人手一册,由电教组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有了充实的理论,教师们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激活了,通过学习,他们设计了自己所任学科的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脚本,编制多媒体课件。各位教师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主题学习网站,有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展示,有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有的是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学习途径和大量的学习资源。在培训过程中,许多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的素养都得到了提高。比如生物、地理、历史等教研组,他们在接受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后,全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设计并实践了一个教学案例,并且建立了“生命科学学习网站”、“植物园”、“教师培训基地”、“名胜景区欣赏网络课程网站”等主题学习网站,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使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校教师都懂得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上网查找、下载教育教学信息,能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

二、利用网络展示示范课、研讨课教学活动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活动之初,有不少教师不敢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怕出差错被人笑话。我们组织几个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教师上示范课,然后交流设备使用方法和课件制作方法,使大家感到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并不需要特别专门的培训,使用简单的课件也能成功上好一节多媒体课。在消除了大家的畏惧心理之后,学校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本校教师上一节多媒体公开课,每次上课之后都要进行认真的评课交流活动,使大家的水平不断提高。用录像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更细化的分析,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研究的推进作用。在这过程中,我校将录像分析法落实到各个教研组的日常工作计划中,把几年来学校组织的各级公开课录像资料进行了整理,首先将这些公开课的录像全部转录成VCD光盘,然后将VCD转换成RM格式的流媒体文件,再将这些公开课的流媒体文件上传到校园网的视频资源库中供全体教师参考、分析。

三、建设校园网络,提高校本培训的效率。

为了能让学校积累的教学工具为广大教师所掌握,并产生真正的教学生产力,我校专门开展了专项校本培训活动,同时学校购买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软件,为了使资源能共享,还建立了校园资源网络。

从理论上说,没有一种技术可以一劳永逸,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如此,今天掌握的技术,明天就有可能更新换代,所以现代教育技术要“常学常新”。教师不但要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在工作中如何使用学到的技术,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日常的工作中,最大可能地把学到的本领“致用”,遇到问题再学,然后再用。正是如此,我校坚持培训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与评比活动相结合、与成果推广相结合。一是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懂得计算机操作,掌握校园网和因特网技术,人人会使用常规电教设备和多煤体电子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人人会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二是要求教师运用课改新理念,自己制作课件参加中小学教学设计评比。三是要求各教研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课题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在校园网上,供同行使用和交流,这样起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教育科研。

总之,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到: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构筑校本培训的平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且除了利用网络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们还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各地名校间,甚至是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学习与合作,加快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共同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多媒体教育网络的设计与开发》GCCCE'97,广州,1997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篇11

人们一开始研究的管理莫过于人本的管理。而知识的管理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之后又结合了新型的经济形式最后加以创新。目前对于知识管理体系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方向:行为研究、技术研究及综合研究。支持行为研究的专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管理就是对人们的管理。同意这个观念的专家大多数具备心理学、哲学以及工商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往往对于一些偏文学方面的理论有所研究。同时他们也比较注重个体的行为与发展。因此,这些专家的观点则是认为知识管理的改变对于人类的行为与技能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这也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而支持技术研究的专家则与行为研究的专家的观念是不同的,这些专家有着工科类,诸如信息类、计算机类的教育背景。他们认为对于知识的管理就是对于整体信息的管理。他们通常研究并开发计算机网络、软件或者硬件等相关的产品。同时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公司的管理模式、经营结构等方面的数字化与自动化。对于知识管理体系的第三大研究方向则是综合研究。支持综合研究的专家认为知识管理不仅是对人类的管理和信息的管理,还需要将人与信息统一起来进行管理。综合研究需要将人类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的处理能力相结合,同时增加其对于环境的应变能力。同意该观念的专家不仅对管理学与文学有造诣,同时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他们不仅增强了行为研究与技术研究的联系与交流,还推动了知识管理的进步,从而使知识管理更加完整。知识管理与综合研究的理论相吻合,其目的在于在对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最合适的人,使得他们可以作出最好的选择。

二、高等学校科技管理的创新

对于知识的管理需要人员与人员之间合作,并且通过文化的创新与知识的共享来达到最合理的管理。因此,高等学校为了增加各自的实力,必须要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科技创新的管理。而对于科技创新的管理尤为重要的则是观念的改变,其次是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改革。

(一)观念的改变。所有管理的创新与变革的前提是观念的改变。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其实质是以人类为中心,同时以信息为管理手段,通过对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来实现管理知识,从而提升了组织结构的创新能力与反应能力。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任务,不仅仅是令知识达到信息的共享,还需要通过刺激的机制使得各高校的教授与老师进行不断的学术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管理的不断创新。因此这就需要各高校的领导者具备一定的素质。一是要建立新型的管理观念,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对管理过程与管理对象进行数字化的管理,从而达到技术管理的组织。二是高校的领导者需要重视人性化的管理。目前,高校的教授与老师已经成为了当今高校实力的主要参考指标,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的观念上进行不断的改变,应当充分提高高等学校普通员工的创造性。三是各个高校还应该进行不断的合作,以达到知识的融合。当今社会,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对于知识的管理更加需要竞争对手相互合作,因为知识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的共享基础上的方法,需要团队与人员之间的不断合作,以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

(二)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大都是指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其应用和推广等活动。技术创新和基础的科学研究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其可以以基础科学作为依据,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与创新。技术的创新主要包含产品的创新,过程的创新以及技术的传播。产品的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产品的技术发生了变化,它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也可以是对新产品的技术改变。而过程的创新又被称为工艺的创新,它是指商品在技术上发生了变化。技术的传播是指技术通过市场的渠道进行扩散。高等学校作为集科研、教育于一体的集体,拥有着占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技术人员,因此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制度的改革。对于改革制度首当其冲的应当是优化经营者、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方面的利益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不断调整与完善规章制度,使得其各项要素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高等学校制度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要对当前科技型的企业进行产权的分理,通过一些资本主义手段来使得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分离;第二,高等学校需要成立技术的转让机构,通过多种方法来宣传学校科技的成果,使得企业对现有的科技进行购买或者入股,从而实现技术成果的传播和应用。第三,构建合理的激励模式,鼓励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激励的手段有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应当是股权的激励。我们可以允许高等学校制定与其相关的政策,来激励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高校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高等学校是知识较集中的一种集体,其教授、专家及知识分子的比重很高,所以高等学校对于科技的创新应当建立在他们的隐性知识基础上,同时需要加以信息化的手段。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高等学校应该建立一些供职工进行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不断达到学校内部的知识管理的信息化。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数据的收集与反馈。比如,一些共同文件的保管与下载,科技工程的实施与验收等工作。这些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统一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得知识进行相互交换,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知识管理的效率,减少了职工学习知识的成本。

(二)建立共同学习的组织结构。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因此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高等学校应该尽快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共同的学术交流。通过团队的学习活动与不断的培训来增加高校的科技创新素质。在这样的交流与学习带动下,教师职工将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不会像从前那样进行被动学习。因此高校建立学习小组是十分有用且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在小组学习的模式下,知识也会被不断地传播与扩散。

信息技术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1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应用

科技的发展,使得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的班主任,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班级管理,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我在实际中的操作,谈谈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形成教育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就会像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联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过去,因为沟通工具和手段的缺陷,一直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

1.校讯通

校讯通是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致力于促进教育行业内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实现家校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在学校与家长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校讯通有利于增进家校的情感沟通。现在的家长多数因为工作太忙,除了家长会,一般情况下,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不多,有时双方会有一些误会和隔阂,而校讯通就起到了剂的作用。其次,校讯通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隐私。我利用校讯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发到各自家长的手机上,既让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又保护了其他人的隐私。再者,校讯通还可以及时传达学校的各种信息。“校讯通”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2.班级网站

现代教育都提倡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教育,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三位一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单独的班级网站信息平台,能直接明了地反映孩子周围发生的一切,促进家校信息的及时沟通。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主页,及时班级简讯或公告,特别是要告知家长的,避免了学生遗忘或传递信息时的错误。还可以通过成绩管理系统,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论坛或电子邮箱留言,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取得教育的共识。

3.QQ群

家长QQ群,不仅便于教师与家长联系,还为家长开辟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平时难有时间去家访,而利用QQ群和家长联系既省时,效率也高。通过QQ群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都是平等的,少了一些“特殊身份”,大家交流起来没有心理压力,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实效

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班会课模式呆板,教育内容枯燥,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兴趣渐渐都会被消磨光。我将信息技术作为班级管理手段后,增加了学生对班会课的兴趣,班会课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1.增强班级凝聚力

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在“争做主人翁”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我把班上学生参加献爱心捐款活动,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场景等素材制作成MV,再配上恰当的文字,在班会活动中播放。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集体意识,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2.增强教育感染力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发挥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降低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例如,针对班上男生课间喜欢打闹的行为,我开展了以“安全在我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上网搜索了一些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引起的有关安全事件以及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内容形象、具体,与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教育感染力,最终达到了主题班会的目的。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班级常规管理

1.加强常规信息管理

我利用信息化的班级管理系统管理学生的学籍、成绩、考勤,记录奖惩情况、个别教育档案、班级工作计划、班会档案以及班级工作日志、班费收支情况等,既使对学生的管理更规范,有据可循,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学校每年的元旦晚会、校运会,18岁的成人仪式等,往往是学生终身难忘的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刻用数码相机、摄像机记录下学生们参与活动、不断成长的历程,而每次回放这些记录,也是学生总结自己,发现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通信专业技能范例(3篇)

    - 阅0

    通信专业技能范文篇1市场调查显示,未来5年内,苏州地区通信技术领域人才需求量很大,仅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工程师需求就达600多人,通信网络工程与服务需求达1500多人,光纤光缆企业.....

    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范例(12篇)

    - 阅0

    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范文篇1[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职教育;教学设计;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11―0190―02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思维.....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