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2003年SARS爆发流行、2008年汶川地震及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车祸、窒息、溺水等事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筹备阶段

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6个月。

培训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1.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按内科、外科系列确定培训内容,制定急救流程。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

1.2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

1.3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

1.4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

1.5制作急救流程图,急救知识多媒体课件。

2培训内容

2.1急救知识培训

2.1.1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后包(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2.1.2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

2.1.3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

2.1.4大出血、意识状态。

分类: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

2.2常用急救知识培训

常用急救药品剂量、作用及用途。病情观察要点、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吸痰、吸氧、测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培训。

2.3内科急救知识培训

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癔病急救法、癫痫急救法、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

2.4外科急救知识培训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骨折救护、搬运、溺水急救、中暑急救、眼异物处理、咽喉异物处理等。

2.5器械使用培训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

2.6消毒隔离培训

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

2.7心理疏导培训

护理人员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不但要承担急救、护理任务,在需要时、必要时还要承担心理疏导工作,所以护理人员还有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

2.8组织能力培训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组织分流运送。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护理部合理安排学习程序,每项学习内容重复学习两次,避免因值班等原因错过学习。

操作示范:设操作室,备模拟人、急救物品。每项操作专人负责示范、指导,医院护理人员随时学习。

模拟急救:个人急救模拟、配合急救模拟:设置急救情景:骨折、猝死、溺水等,按急救流程个人急救或多人配合施救。

4考核

4.1口试

护理部人员及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下科室随机提问急救知识,及时给与指导。

4.1笔试

理论考试,考核急救原则、急救知识、设置病例考核病例分析、急救程序。

4.2操作考核

逐项考核操作项目,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氧、吸痰、止血、包扎等。

4.3应急能力考核

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进行个人模拟急救考核。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完善补充

5.1根据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5.2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6结果

6.1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6.2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

6.3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

6.4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讨论

7.1重视个体差异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2在考核中发现问题

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165.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2

1存在的问题

1.1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为准则

在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各异,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的模式,也没有完全统一的院前急救质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院前急救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1.2急诊医务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缺乏全面、系统、正规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训

1.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做得不够好

1.4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配置未做到节省人力资源

1.5交接班时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有时不到位影响救治质量,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问题特别我院为二级医院在同一专科同时两趟次出诊时需住院部医师参与时,医师及时到岗的问题存在急诊科护士多次电话催促,不能迅速出诊

1.7工资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因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流动大,培养一位成熟的急诊科护士不久又会流失,难以保证急救护理质量

1.8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易受暴力威胁和病人家属辱骂,受暴力(不法之徒,醉酒,打架斗殴,精神病患者,以及流氓、地痞、犯罪分子)威胁占100%

1.9出诊欠费问题院前急救作为一种有偿的医疗服务,正常收费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欠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困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有资料表明,欠费在院前急救中占到10%,甚至30%。许多人认为院前急救应免费,收取车费以外的费用是无道理的。还有的主要是被害者确实经济困难或被救者是受害者而无法缴费

1.10无主病人的救治困难问题也困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以为是患者但却不是患者或不属于急救对象,大多为乞丐、盲流、缺吃少穿者,在对他们有病无病,病轻病重方面不仅仅是医疗技术问题,还可能涉及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2]

1.11医护配合在急诊急救中急诊病情变化不一致,医生口头医嘱的执行与漏记,存在的相互指责引发矛盾;医护彼此不信任,沟通不良等问题产生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急救护理质量和带来压力

2干预措施

2.1我国院前急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急救模式各异,目前我国没有统一规范行为准则,这是宏观问题,须国家尽早制订。查有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急救中心管理分会2003年出台有《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院前急救病历书写,院前急救管理制度》3大院前急救运作标准,需购买参照执行。

2.2院前急救队伍问题我市急救模式为指挥型,由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组成,医护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的,来自其他学科,主要精力和所学放在了院内急危重病人的临床救治上,常用急救技能掌握率、效率和质量偏低。故需人人参加专业培训。我院每年派有不同医务人员参加120举办的急救培训班,科内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已在解决培训问题。但还需继续努力。

2.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方面须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急救医学应做到预见性观察和评价。病情评估主要采用传统的三项指标评估法(血压,脉搏,呼吸)是不够的。应采用八项指标评估,除前三项外加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指标的评估,以便更完整,实用。得出的诊断和急救处理更准确,更规范「3。

2.4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及职责分工上,我院运作模式为一医一护一司二担”,二担存在人力资源偏多。分工上司机只起到驾驶,负责车况方面,在现场急救中未发挥作用。存在急救成本高,人力资源浪费。比较好的是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模式,职责分工上,驾驶员,担架工经过培训后能够协助急救,驾驶员参与搬运。如:遇有现场CPR时,医护人员先做一个循环CPR时,他们迅速把除颤、监护仪,气管插管等急救器材到位。待CPR5个周期后,迅速角色换位,担架工做CPR,驾驶员操作呼吸球囊,医生快速除颤,插管。护士开通静脉通路,核对医嘱,抢救用药,记录。这样合理分工,相互协作。节约抢救成本「4。

2.5注意交接班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对抢救室,救护车实行班班交接,随时检查补充抢救药品,物品齐全,及时补充氧气;监护仪等仪器的轮流充电。心电图纸,电极片,液体等有备份。真正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2.6院前院内衔接是一个以管理为要素为主的问题,注重相互协调,加强认识,做好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在遇到特殊抢救的超级衔接(把需刻不容缓的创伤者直接送到手术室甚至手术台)。和非常态下群体的超级衔接(严重的集体食物中毒、群伤、灾难等)时,医护,医技,科际,多科要配合协调好「5,并有规章制度。

2.7医护配合好才能保证急救医疗护理质量建立协调医护关系:相互学习,体力互补;相互补台,加强协作;互相帮助,调整心态;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护士和医生双方要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支持对方的工作。护士应尊重医生,主动协助医生,认真执行医嘱;医生要体贴护士的辛勤劳动,尊重护士,重视护士提供的患者情况,及时修改医疗方案。医护双方要积极为对方排忧解难,对于差错要善意地批评帮助,而不是互相责难,护士和医生要互相制约和监督,共同把维护患者利益、促进患者康复作为自己工作的最基本信条和原则。

2.8出诊欠费及无主病人的处理对策出诊欠费社会环境不改变欠费问题难以消除,其中原因之一有病员的认知问题,以为等同于110,119。误以为是无偿服务,我们医务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和全方位服务工作,通过感动患者及家属使之主动情愿交费,加强内部学习和交流,提高收缴能力「6,无主病员在正常对待,充分体现人情人性情况下求助于行政部门,与公安民政局或单位反映共同解决。

2.9护理队伍,待遇以及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和建设是每个医院,每位医务人员的共性问题,这需要各医院根据自己情况出政策,多关心和重视急诊科。

众所周知,院前急救是院内抢救的前奏,院内抢救是院前急救的继续。院前急救要为院内抢救奠定基础,院内抢救要充分利用院前急救所创造的有利条件继往开来,尽管我们在院前急救中还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我们将在急诊急救中克服困难,不断改进,加强学习,把质量,时间,效率放在首位,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丽.急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闫波.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链接151例研究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4):370

「3孙邦旭.关于我市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职责分工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4):374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74-02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70

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1]。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手术室特设手术绿色通道。自2005年1月至今通过绿色通道手术成功救治的病人共67例,其中有5例病人在行绿色通道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够通畅,现将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①白天中控室护士没有及时接听电话。②夜班护士没有将值班电话随身携带,导致电话长时间没有人接听。③在班人员接到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通知时没有及时做好术前准备,没有立即到手术室门口接病人。④听班工作人员在接科室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电话时,没有及时赶到科室,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

(2)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估计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对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用途不熟练;对各种抢救仪器如除颤仪、血液回收机等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模糊不清。

2.客观因素

(1)手术室电话因素手术室值班电话为小灵通,在手术间内的某个区域有信号盲区,影响通话质量,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2)手术室远离急诊抢救室,且没有病人专用电梯,尤其是急诊绿色通道病人专用电梯,且没有“病人优先”标识,造成病人在运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过长,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3)手术室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全如手术室没有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影响病人的抢救时机。

3.管理因

(1)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各种疾病手术抢救不规范手术室没有建立各种急诊手术尤其是急危重症手术的抢救常规及应急预案。造成在抢救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过程中无章可循,耽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2)科室间沟通协调不到位①急诊室与手术室之间协调不到位:急诊室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没有向手术室工作人员交待清楚病人的年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术前诊断等;手术室有手术时,急诊工作人员在没有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同意就直接将病人送到手术室,造成手术室工作的忙乱。②各个外科之间、急诊室沟通协调不到位:对于多发伤病人没有实行首诊医生及首诊科室负责制,因为担心病人没有人“买单”而互相推诿,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3)手术室护士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梯队不合理在手术排班过程中没有实行“一老带新”。白天没有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遇到急危重症手术往往因此延误了抢救时机。

保持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对策

1.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

(1)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意识,急救服务意识是评价急救护理质量的首要内容[2]。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尤其是急救服务意识,采用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如聘请外院专家讲学,流动播放医德医风宣传篇等,使医务人员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让每一项护理工作,尤其是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士,应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尽可能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2)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急救技能实行全员培训,首先选派优秀的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如参加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全国ICU专科护士培训。外出学习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科室的其他人员。同时,科室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如晨会提问,科室小讲课,护理查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赛;急救技能考核如徒手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用途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急救技术水平。模拟急救是培养护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途径[3]。对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及应急能力采用模拟急救教学。

2.改善硬件设备,优化资源

(1)修建新的外科大楼,在病房楼层设计时急诊室和手术室在同一栋楼,并配有病人专用电梯。

(2)手术室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手术室的急救仪器设备、药品专人管理,做好“四定”,完好率100%,任何个人不得挪用或外借。

(3)手术室增配手机为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电话,将电话号码写在急诊室的办公室黑板上,任何人不得无故拨打绿色通道电话。

3.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设立抢救绿色通道①医院建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由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并特为急危重症病人设立“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平时不定时演练检查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通畅情况。②建立绿色通道流程,实行首诊负责制,开辟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接病人医生确诊需绿色通道进行手术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做好血常规及配血相关科室开通专用绿色通道检查快速护送至手术室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抢救准备。③手术室成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实行“限时”服务,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接到急诊绿色通道电话时立即通知麻醉医生安排相应的手术间一人到门口迎接病人一人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做好抢救记录洗手护士配合手术。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由主任、护士长调配,相互配合,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抢救。

(2)各个科室之间加强沟通①由医务部负责协调沟通各个手术科室,对于多发伤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实行先救治后交费,实在没有人“买单”的病人的费用由医院负责,解除医生的后顾之忧,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机。②急诊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必须说明清楚病人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室有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答复时,才能将病人送到手术室。

(3)优化手术室护士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在手术排班过程中实行“一老带新”。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争取时间。手术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除安排两名护士值班外,另外安排四名听班人员,听班人员在接到科室电话时20分钟内赶到现场。

运行绿色通道为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确保科室合作顺利与医疗安全[4]。在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以讨论,充分协调,不断完善与规范运作流程,使之更安全,更通畅,真正成为“绿色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杨兴易,林兆奋,赵良,等.关于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3.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0-343.

[3]苏伶娥,李锦忠,黄晓专,等.模拟急救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右江医学,2009,37(6):742-743.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院前急救延伸可行性

Courtyardtoadministerfirstaidandtoextendfeasiblediscussion

DuChengzhongWangHongyan

Abstract:Infrontofthecourtyardadministersfirstaidtookthe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medicalservicesystemthemostimportantlink,tothedangerousseriousillnessmorbidityinitialperiodfast,effective,processesproperlyhasreceivedthe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unanimousattention.Inordertopromotetheemergencymedicaltreatmentmedicinedevelopment,enablethedangerousseriousillnesstoobtaintheearlytime,infrontofthemosteffectivecourtyardadministersfirstaid,mycourtyardtriesoutfrom2003thecourtyardinfrontofadministersfirstaidextendsforwardtothevillagesandtownshospital,thevillagemedicalofficeandthecommunitymedicalstation,exploredinfrontofacourtyardintheemergencyoperationnewmentality.Throughthediscussion,infrontofthecourtyardadministersfirstaidintheexistingfirstaidnetworkpattern,extendsforwardthefirstaidtimehasbecomefeasible.

Keywords:InfrontofthecourtyardadministersfirstaidExtendsFeasible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72-01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对急危重病员发病初期的快速、有效、妥善处理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为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使急危重病员得到最早期、最有效的院前急救,我院从2003年起试行将院前急救向前延伸到乡镇医院、村医务室及社区医疗站,探索一条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新思路。通过探讨,院前急救在现有的急救网络模式中,把急救的时间向前延伸已成为可行。

1建立急救网络平台

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在发病现场和转运途中接受的处置,包括对急症的处理、正确的转运、现场心肺复苏等.在乡村及社区医疗站由于人员素质及技术设备条件限制,致使院前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使院前急救能够延伸到乡村及社区医疗站,首先必须建立急救网络平台。

1.1急救信息网络平台。从2003年开始建立的我市120急救救援中心,是一个以120急救调度中心和市直三家医院急救中心共同组成的急救网络平台,本市除县医院外,市内三家医院的急救任务统一由120救援调度中心调度指挥,每家医院的急救中心都分别划分有所管辖区的社区及乡镇服务范围,如遇有呼叫120的危急症病人,通过120救援调度中心根据病人所在的区域指派所划分的医院前往救治,(以行政划分,服从病人意愿的原则)如遇大的急救事件,120调度中心可指派多家医院同时救援。

1.2急救技术支援平台。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院成立专家技术支援平台。利用平常医院组织的专家们与乡镇医院及社区医疗站进行义诊及培训时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建立专家通迅录。当遇到紧急危重病员时,在现场抢救的医生如需要技术支援时,可直接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技术支援指导抢救[1]。另外,医院院前急救医生接到120调度中心出诊令后,迅速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并指导投入抢救。并告诉抢救的注意事项,做好急救后送通道的清理准备。通过急救技术支援使院前急救的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向前延伸了一大步。

2建立院前急救培训机制

院前急救工作的好坏主要在人才。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尽早着手[2]。合理的培养人才,需要长期的计划和管理做保障才能完成。

2.1临床工作与急诊实践相结合。一名急诊专业人才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临床工作综合素质,首先要在临床工作和各科室轮转3-5年,多进行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先进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操作。然后再到急诊第一线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根据本院的实践总结,院前急诊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流动太大,即要有相对的稳定,又要有适当的调整。稳定期(急诊科工作期)至少是1-2年,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每位急诊工作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有利医院的发展。人员调整应遵循逐渐更替的原则,确保急诊工作集体的整体技术水平不下降。

2.2理论学习与现场抢救相结合。目前本地区实行的是院、乡、村三级急救网络模式,城市是院、社区二级模式,虽然有这种模式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平时对急危重病人见的少,处理的也少,在真遇到抢救时多有手忙脚乱现象。医院在计划院前急救培训时,由科教科和社区医疗科共同组织,并上报市卫生局,把三级急救网络中的人员有计划的组织轮训,每期10-20天,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内容以“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为主。轮训期间可到院前急救现场参与抢救,如心肺复苏等。通过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院前急救水平,使院前急救工作切实在抢救的最早期发挥最大的效率。

2.3社区义诊与健康急救教育相结合。医院每季度都要抽调各科室专家下社区进行义诊,义诊的目的一是诊疗。二是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小册子,讲解急救及防病知识,把急救知识普及到社区居民,以此提高社区的全民急救知识水平[3]。

3下发及赠送急救设备及器材

医院根据现有的能力,逐渐帮助乡镇及社区医疗站配备各种急救设备,如救护车、便携式除颤仪、颈托等。方便现场抢救人员快速有效的实施抢救及后送。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探讨逐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高效运行的急救网络模式,以实现现场抢救与快速转运相结合,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相结合,综合医院与专科特色相结合的一体化医疗急救网络。院前急救在现有的急救网络模式中,把急救的时间向前延伸已成为可行。

参考文献

[1]陈官华.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10,50(14):91-91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5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抢救的急危重症143例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急危重症知识缺乏、科室人员配置不足、抢救记录不完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和完好性不足、医护配合不默契、患者家属不配合及其他突发事件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提示医院应要高度重视并改变神经内科现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神经专科急救技术,完善各种记录,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新项目来提高抢救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抢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8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值得探讨的领域,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好抢救工作、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及时诊治和处理是神经内科护士的任务,本研究通过总结我科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143例,男93例,女50例。年龄14~86岁。其中大面积脑梗死31例,复发脑出血27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重症肌无力危象10例,呼吸机麻痹17例,急性肌张力障碍7例,颅内高压综合征22例,中暑8例,心源性晕厥6例,急性脑膜炎7例。通过整理资料分析发现急危重症抢救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有:急救相关知识缺乏33例次,抢救记录不完善23例次,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和抢救仪器完好性不足20例次,医护配合不默契14例次,抢救流程不熟练9例次,患者家属不配合7例次,其他突发事件6例次。

2存在问题分析

2.1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专科急救相关知识不足这是最突出的问题,急救知识的储备来自于工作和学习的积累,急危重症的复杂程度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对突发事件具有有灵活的应对能力[1]。但是目前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且工作复杂而繁重,护理的规范化培训又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护理人员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远远不够。特殊的工作环境等因素致使护士不愿在神经内科工作,导致目前临床大多是刚毕业分配的护士,工作经验和急救意识差,急救技术水平不足。

2.2护士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严重影响了抢救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急危重症救治是多人员的协同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配合决定着抢救质量,护理人员的不足往往导致其他环节的疏漏,即使不是影响抢救工作,也会影响其他岗位的护理工作。除了正常工作日,特殊时段的人员往往更加不足,如夜间护理人员少于白天,节假日值班人员少于非节假日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抢救的及时性和抢救质量。

2.3抢救记录不及时神经内科急诊患者多,病种多且病情复杂,护理人员抢救患者时,忙于操作,有时需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补写护理记录,容易造成抢救记录与医师的记录不一致或是出现遗漏。经临床实践发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进行抢救记录的书写能够极大地改善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4抢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一些发病率较低的急危重症,相应操作和使用仪器偏少,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使用不熟练,平常一般训练仅能熟悉仪器的使用,抢救患者的关键时刻常常会手忙脚乱。通过本组143例患者抢救回顾性分析发现,多数护士对呼吸机报警的处理时不正确。即使一些平常熟练的操作,往往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不能很好配合,多数是因为慌乱的心理造成的。

2.5抢救仪器不完善经常不使用的仪器的完好性是我科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仪器面临的老化;另一方面是有些仪器长期不使用造成的故障。抢救时遭遇仪器不能正常工作,耽误抢救的黄金时间;而且由于这些仪器即使常规正常保养,长时间的闲置也会造成完好率下降。

2.6医护配合不默契医护的配合默契取决于平时的训练,双方的技能及护士的流动性都影响了其默契程度,有相当一部分护士不能很好地了解配合医师的抢救或是默契程度差[2]。首要问题还是对常规操作不够熟练,其次才是突发状况。不管是医师还是护理人员,统一抢救流程的训练才是至关重要的。

2.7患者家属不配合抢救过程中家属过多介入也影响了抢救质量,在当前较差的医疗环境下,家属的不信任或不理解,家属过多的干涉医疗行为或是医护人员为了避免不必要问题的产生都是其原因。

3对策

3.1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专科急救技术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观念,提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神经内科护士要有强烈的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首先要求护士准确判断病情,避免延误抢救。其次,要求急诊护士分秒必争,急患者之所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护士除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各专科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3]。

3.2重视神经内科护理发展科室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医院应在一切可能情况下,尽最大努力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考虑和解决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以及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在超负荷压力情况下,以较为稳定的心态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引进“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热心于护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干好护理工作[4]。

3.3完善各种记录,学习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新项目护理文书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记录着患者在抢救期间生命体征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应建立一套适合神经内科护理的统一护理表格,尽量减少书写过程中的遗漏。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新项目(如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和抢救技能。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的学习,紧跟临床护理先进步伐,让新技术新项目尽早转化为临床生产力为护理人员所用,真正惠及广大患者[5-6]。

3.4改变科室现况,明确细化护理工作的任务院科领导应根据当前工作特点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强调各科做好本科的急救工作和科室间的协调,保卫人员参与维护特殊情况下的抢救秩序等。护士采用熟练的操作技术,护理复杂多变的危重患者,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护的质量。同时处理好抢救任务和人员调控之间的关系,让工作的细化和人员的配备达到良好的协调,以高质量完成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屈莉.3428例急诊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30):121-123.

[2]刘艳玲.急救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研究,2008,22(8):2229-2230.

[3]陈惠超.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护理配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1.

[4]庞艳秋,李真,曹全斌.加强医院急诊风险控制的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1):77-78.

[5]李美慧,麻春英,罗娟.护理安全意识培养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B):2482.

[6]刘亚楠,李红.赋能在临床危重症护理实践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2,26(6):1537-1539.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

关键词车载医疗;医疗急救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5-0065-02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凑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及生命安全。这些改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医疗卫生部门的要求。从近年来患者住院前的急救医疗服务来分析,医生护士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而且车载的硬件医疗设备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也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方面患者的病情及生病体征参数甚至是现场的治疗程度都不能快速的传达到医院。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医院不能高效率地做好对患者进行急救的一些准备工作,使得急救工作降低效率,增加了病人的危险程度。另一方面,在现场的急救过程中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并且急救过程是一个移动运输的过程,即使是短距离的移动运输,也不能提高急救现场的效率,也难得到医院内部专家医生的急救支持。医疗信息数据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给急救系统的协调工作造成了影响。以救护车辆为运作载体的传统急救模式主要是通过口头传达来完成的,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提高急救车载系统和医院内部信息数据实时传递和共享是现在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尤其对偏远或农村的患者治疗以及对灾区的医疗救护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内容。

在小有规模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现在流行的远程医疗系统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车载无线无线医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渐实现。车载无线医疗系统主要是为了让传统急救方式的缺点得到优化和解决,同时可以解决现场急救与医院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使急救运输过程中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不再成为虚设。

2车载医疗系统的整体设计

2.1整体框架

本文以院前救助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功能完备的车载医疗救助系统,医院、120急救中心、急救车三者协助配合,高效地完成院前急救任务。而且在整个系统中医院、120急救中心、急救车各部分都是可以扩展增加的,整个系统可广泛用于大、中、小城市而不受限制。急救车中的医疗设备通过并行总线来接入车载移动服务器终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通过WebService接口技术连接到120急救中心和医院,正因为模块化的设计和在技术上的松散性,使该系统忽略了各主体中设备的差异,有利于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中应用。

2.2系统组成

车载医疗救护系统主要包括三大主体医院、120急救中心和急救车,整个系统框架由6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呼叫应答系统、医院的医疗监控系统、车载导航系统、车载医疗系统、网关、视频诊疗系统。这6个系统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为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提高了救助效率及安全性。

2.3工作原理

整个救护系统要在医院、120急救中心和急救车中建立呼叫应答系统,它们之间通过WebService技术进行通信。医院的呼叫应答系统向120急救中心注册自己的WebService接口地址,同时接收急救中心转发过来的急救车的连接请求,建立连接后通过接口传输急救车内医疗数据。120急救中心的呼叫应答系统接收各医院的WebService请求并记录接口地址,进行管理并提供给急救车查询,在接收到急救车的请求后,查找合适的医院并向其转发急救车的接口使急救车与医院及时建立通信,同时120急救中心通过急救车内的导航定位系统来跟踪车辆。急救车内的呼叫应答系统向120急救中心发送查询请求,然后从那里获取合适医院的WebService地址,通过地址与医院建立连接,向医院发送车内医疗监测数据。通过车内的远程视频会诊系统来实现医生的院前实时诊断,获得医院的医疗建议。

2.4系统特点

1)提高了急救的效率。患者在急救车的运送过程中已经与要送至的医院进行了病情数据的交流,通过视频诊疗系统初步判断了病情的发展情况,医院医生能够提前做好医疗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制定初步的治疗方案。与传统的救护系统相比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救助效率,提高病危患者的生存率。

2)打破了沟通障碍。急救车上的音视频诊疗系统和各种医疗监测设备能够及时让医生了解病情,避免了传统救助中仅靠通话描述不能够准确传达病情的沟通障碍,使医院在应对重大突况时更井然有序。

3)掌握车辆位置。120急救中心和医院都能通过急救车上的导航定位系统来实时掌握车辆所在位置、车速及还需要多久到达等信息,从而做好准备。

4)解决急救人员专业素质短板。医院内的专业医师能够及时了解病情,通过视频来准确判断,并给予一些准确的急救建议,这样能够补足院前急救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短板。

5)提高指挥调度能力。由于120急救中心管理有医院的接口地址,可通过急救车所在位置和初步病情及医院的急救资源使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运送,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指挥协调。

6)便于系统扩展。应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有利于异构系统间的通信,方便了系统的扩展。

7)提高通信效率。WebService接口技术提供点对点间的快速传输,降低了系统的整体通信负载;120急救站统一管理WebService接口地址,提高了查找的效率。

3结论

车载医疗救护系统涉及到硬件、软件及网络等多方面技术,在硬件上要有车载的各种医疗设备、监测传感器、监控摄像头、通信设备等,在软件上有数据采集编码、医疗信息软件、WebService接口管理软件等,在网络上有WebService接口协议、运营商4G网络接口等。由于跨学科,所以当前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还需要涉及的学科研究人员一起积极探索和研究。不过随着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医疗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未来的院前医疗急救水平必然更好,更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郑进.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719-1920.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3G;医疗急救;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P208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但一些突发性疾病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另外各种自然灾害,一次次考验着医院的应急救生能力。意外发生后,我们通常会拨打120急救,但接线人员普遍存在医疗水平不高的情况,在急救现场和救护车内很难对病人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也就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救治,病人只有到医院接触医生后才能得到专业的诊断,有时会错失了最佳诊断和治疗时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3G技术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我国提出了将3G技术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救护车急救辅助诊断系统的想法,充分利用3G技术的数据传输优点,合理调配医院资源对于保障病人安全意义重大。在救护车中配备采集装置采集系统,实时监控病患的病况数据和急救的实时视频,并将数据实时发送到医院的急救诊断系统,系统通过监控页面实时显示接受的信号和数据,医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和救护车内的病人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指导医护人员实施有效救治,医生也可以直接对救护车内的病人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达到及时救助的目的。

1系统内容

系统包括四大组成模块:实时监控模块、即时交流模块、车辆管理模块和急救信息管理模块。

1.1实施监控模块。救护车内配备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系统采集救护车内病人信息(如波型数据,影像数据等),并将数据及时发送给医院的急救诊断系统,供医生查看分析病人的病情使用。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模块实现对数据的进行后续处理,包括接收、读取、解包等。

1.2即时交流模块。医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实现及时交流,可以将对病患的诊断结果和处理意见发送给急救人员,可以跟救护车内的医护人员进行实时交流,通过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情况,指导急救人员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和病人护理,为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

1.3车辆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救护车辆的合理调配,通过总控台的调度、管理,使救护车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节省救护车的急救运输时间。

1.4急救信息管理模块。急救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两个功能:患者信息管理与急救过程记录。对患者的全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使得远程急救服务成为可能。

基于3G的急救辅助诊断系统具有众多优点,它数据传输容量大、并且传输速率高,实时监控模块能为医生和救护车之间提供实时的双向通信,辅助诊断的实现提高了急救人员的工作质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实时监控模块

实时监控模块包括两大部分:面向病人的远程传输设备和面向医院的基于3G的急救辅助诊断系统。着两大系统位于数据通信的两个终端,通过3G网络将终端连接,可以实现监控数据的远程传输,医生在医院里就可以对病患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护理。

实时监控管理模块设计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2.1数据采集。数据包括患者在车内急救的视频、患者的心电波形展示和心率、呼吸、血压等数据。在数据采集中,系统采用初始会话协议SIP申请建立远程链接,系统先验证身份后,通过后才能接收从急救车传输设备发出得信号。

2.2数据读取。系统能够实现接受信号和处理信号的同步操作,在接收的同时,对数据进行解包处理,解包后,读取数据包的前两位标示位,根据前两位的不同可以将数据氛围静态数据、心电波形数据、视频数据。在数据上屏显示之前,先将数据压入队列存储。显示时,从队列中读取要在相应的页面上,利用程序绘制心电数据图,并将图像显示在相应位置。在显示急救视频时,数据显示需要严格按固定速率。当接收速度小于传输速度时,会产生时间等待,造成显示停顿,但可以使图像更加流畅,有效的减少网络突发性传输。

3即时交流模块

医院内的医生可以通过即时交流模块与急救车建立通信联系,不但可以和急救人员就诊断问题进行交流,还可以直接和病人沟通,掌握病人的患病感受,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通过及时交流模块,医生与救护车建立远程信息互动,实现实时监控。

4车辆管理模块

该模块向三种用户开放,即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医生。这三类人按照限权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系统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配置管理;信息管理员可以对车辆信息进行修改、配置;医生可以对急救车辆的近期使用情况和急救历史记录进行查询。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完成对车辆信息的记录和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号码、设备、司机、所属单位、车辆类别等,完成对当前派遣车辆数据的记录,包括车牌号、驾驶员姓名、驾驶员电话、患者电话、急救人员等所有的信息,并将数据写入数据库中。

5急救信息管理模块

急救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用户对急救过程的信息录入。

5.1个人信息录入。包括通过实时监控模块远程传输的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职业、医疗费种类等进行录入。

5.2患者信息录入。病患的急救信息录入,包括受伤时间、受伤地点、受伤部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受伤原因、受伤类型、意识状况、瞳孔反射、初步诊断等。

5.3医生指导信息录入。医生建议指导信息包括指导人、指导内容、疾病类别、用药情况、处置意见等,主要实现对急救信息的录入功能,方便数据的后期管理。

在该模块中,不但将患者的病情进行系统记录还将医生的指导意见进行记录,为全方位掌握和回查患者病情提供可能,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永久保存,为患者病历的建立与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6结语

本文主要设计了基于3G的医疗急救诊断系统的四大模块,即实时监控模块、即时交流模块、车辆管理模块,急救信息管理模块等。以3G技术为载体,使系统能够实现大量多媒体数据的远程高速传输。基于3G的急救诊断系统是实现远程医疗救助、缩短急救时间、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方式,该系统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远程诊断能够合理的利用医院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已成为许多医疗机构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关键技术。基于3G的医疗急救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对提高医疗的速度、质量和性能都有极大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3G技术的发展,基于3G的急救诊断系统可以带动医疗、安全等很多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洁.基于3G的急救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徐瑞华.基于SIP协议的VoIP终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51-65.

[3]彭强,杨天武,陈维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解码技术及显示控制策略[D].武汉: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2:16-21.

[4]王子荣,杨贯中,胡峰松.基于IP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湖南:湖南大学大学学报,2007:96-102.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

20xx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我科护士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肩负着出诊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我科基本完成了今年的工作计划。

全科人员基本上都能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对待工作积极,认真。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没有上级护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了颈静脉穿刺技术,使抢救危重病人赢得了最佳时机。危重病人的抢救已能做到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每周五坚持让医护人员主持业务知识学习,和开展有关于急诊技术操作演练。20xx年已经过去,我科一年工作基本情况如下所述:

一、全科营造团结和谐的气氛

在20xx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救能力,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我们坚决服从医院领导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经常定期保养,保证抢救设备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保持零故障。成功开展了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充分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

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格院内交叉感染。

四、20xx年度工作反思

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小结如下:

1、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到,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2、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3、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4、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5、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急诊急救;急诊学;医院管理

我国的急诊发展迅速,经历了急诊室——急诊科——急诊部——急救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升华到了有固定的急诊急救专业及人才队伍,急诊业务也得以不断拓展,随其功能的扩展也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急诊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对急诊医疗和服务又有了新的标准,单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人员单纯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

1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急诊急救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急诊急救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可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和人类寿命。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提高,突发性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各种中毒、火灾、溺水、坍塌等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支高效优质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以满足保障各种急救任务的较好完成。

2急救组织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大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诊科、急诊医学科或急救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技术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无疑对急救组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要求

3.1急救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强调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3强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效率。

3.4抢救药品、物品、仪器完备固定放置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5抢救记录及时完整、清楚、真实。

3.6建立常见疾病抢救预案。

3.7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

3.8严防差错事故。

3.9严防交叉感染。

4急、危、重病救治策略

4.1院前急救——急诊室抢救——ICU加强治疗一体化,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是整个生命支持连续体中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核心环节,只有对急病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治,危重病医生才有可能介入,进行进一步加强治疗建立急救一体化,有利于危重病急救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环节,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救治时机。

4.2综合救治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由于病情危重往往不容细查慢诊,很多患者专科情况看起来都不严重,但综合在一起整体的打击就能引起死亡,急危重病医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其突出的特点是跨专业、多学科,在分科不清的情况下在抢救时进行科学内容的综合。所以从事急危重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应掌握跨学科、跨专业有关危重病急救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才能应付预知的病况以及对众多的急危重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4.3建立各种危重症的救治流程、制定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如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大咯血的处理流程;急性化学中毒的处理流程,可帮助医生快速作出临床决策,节约抢救时间,并可节省脑力,提高工作效率。

4.4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是当前急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以病情及脏器功能为基础,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助于对危重症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5心理学在急诊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人们更加强调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国外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着心理问题对自身存在威胁将永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许多身心疾病都是由生活忙乱,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的,患病是机体不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是受环境制约的心理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2003年我国医学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已跃入前五名,可见心理医学的重要性。

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急诊过程中把握病人就诊时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的急诊急救模式需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急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急诊事业的不断发展。

6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工作

6.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尽职尽责。

6.2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原则,学习和掌握急救病人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原因、病理、症状、体征,急救处理时判断迅速准确,处置熟练,措施行当有效,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6.3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为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正确使用包扎、固定、搬运方法,降低致残率。

6.4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原则,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如:心梗病人入院前的溶栓治疗,真正达到有效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6.5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机、心肺复苏机、洗胃机、吸引器等使用和操作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于各种病人的抢救之中,从而降低死亡率。

6.6工作谨慎做到严、细、实;虚心、不耻下问,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建宇,李杨.襄樊市中医院质量管理“落地有声”[J].光明中医,2010年03期.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1篇1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方法:对2008-2011年我科有关院前急救几例典型纠纷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会越来越重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隐患,并找出对策,是所有急救人的职责。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医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每个医护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1临床资料

分析2008-2011年我科有关院前急救几例典型纠纷。结果: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其中投诉出诊时间长,年资低的医护经验不足,设备及药物不全。家属的期望值过高每一个必要急救的病人和家属,都认为只要急救人员一到,病人的情况就会得到救治,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对患者的病情不了解,当抢救的结果与家属期望有差距时使得医患纠纷。

2安全隐患

2.1院前急救安全隐患

出诊时间长,上下班人流高峰期或经过人口密集的街市,影响急救车行使的速度,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2.2现场急救隐患

2.2.1医嘱查对存在安全隐患院前急救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护士都是执行口头医嘱,增加了出差错的几率。

2.2.2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院前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设备等限制,客观上为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一定难度。

2.2.3经验不足,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如气管插管一次不成功。

2.3转运途中安全隐患

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路程较长,病情变化快。

3对策

3.1及时出诊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5min)出诊,做好院前急救工作,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2加强理论技能培训

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除“三查七对”外,更强调“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和医生复核,保证抢救过程忙而不乱和治疗安全。用药后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2-4]。同时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等培训和考核,提高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和质量。院前急救质量,如出诊时间、现场救治情况对抢救成功率有明显的影响[5]。

3.3加强途中转运护理

3.3.1心理护理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最为重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6]。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谅解,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3.3.2安全护理转运时固定车床,拉起床栏防坠床;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3.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对意识清醒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者,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保证抢救药品、仪器及时、正确使用。

3.3.4强化风险意识,创建完善的院前急救体制和流程,各种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在院前急救中的责任和义务,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急救风险事件。

3.3.5规范护理文书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保证6小时内完成记录,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记录必须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

3.3.6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面对抢救场面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赵文静,张巍巍,宋平,等.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护[J].南方护理学报,1997,4(30):7.

[3]万伟,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53.

[4]马彦辉,桑梅,牛小秀,等.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特点和构成比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28):2694-2695.

[5]高翔张日华付印强等.院前急救队伍专职化建设对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现代医院,2006,6(6)128.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1篇11

关键词: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应用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伤患者的事发现场和转运医院途中的急救医疗[1]。在执行院前急救任务时,及时记录和保存院前急救的相关信息,对成功救治患者及提高管理质量至关重要。而电子病历就是其中之一。

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MedicalRecord)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患者记录(CPR,Computer-BasedPatientRecord)。它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患者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历。它的内容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2]。

院前急救电子病历是对医院外患者实施急救医疗服务全过程记录的电子文档[3],它不同于传统电子病历,不是简单的将纸制病历电子化,而是急救中心作为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机构,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病历,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突出重点,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

目前,急救中心的医生填写电子病历主要通过分站点终端电脑和中心办公电脑两种方式进行。前者对分站点的网络建设及电脑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后者是医生结束了一天紧张忙碌的急救工作后,回到单位通过办公电脑输入病历信息。以上两种方式均未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如何能真实记录和保存院前急救处置过程中所有操作、所处状态的时间点,如何能将诊疗工作与电子病历的记录同步进行,将是衡量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科学性、可用性的重要标准[4]。

以3G/4G智能手机的通讯网络特点为基础,构建基于3G/4G智能手机的电子病历APP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体现电子病历的时效性。

1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的设计和应用

1.1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的病历设计院前急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医生处理急救患者多是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急救技术为主,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在病历设计方面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病情摘要、体检内容、辅助检查、诊治记录、其他信息、行车收费及医疗欠费等几个方面。病情摘要要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同时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体检内容和辅助项目检查,多以下拉形式做成选项,选项多以数字或简单字符供医生选择,尽量减少大规模的录入模式,为医生降低填写时间。行车收费及医疗收费为院前急救收支统计提供依据,需要做好收费项目,医生只填数字即可,见图1。

1.2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的病历查询设计医生登陆软件后,只能通过具体时间查询和自己出车有关的病历并进行填写,查询的内容包括时间、流水号、所属单位、患者姓名、车载护士、驾驶员姓名、疾病分类、是否提交等方面,方便医生能进行精细的筛选,从而在较小的范围内,选择到自己所需要的病历进行填写或者查阅,见图2。

1.3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的个人中心设计个人中心的设计包括修改密码、清除缓存、版本更新检查、用户反馈、关于系统及注销当前账号等功能。急救医生可通过个人中心定期修改自己的登陆密码,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还可以使用清除缓存的功能,释放手机的缓存,让手机运行速度加快,不用长时间的等待。在版本更新的功能中,系统可通过网络,实时的进行升级和修复,保持手机软件和后台程序一致。医生还可以在用户反馈中,将使用时遇见的问题及使用中产生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到中心后台,方便程序设计人员修改和升级。

此外,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的设计还应体现急救的自身特点,方便急救人员快速填报,能够保证信息完整准确,保证病历信息数据安全,并能够把控病历质量,实现操作界面的简洁、清晰、明快。

2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的优势

2.1降低急救分站的建设需求急救分站的建设不再需要另外接通特定的网络和专用电脑,医生只要使用自己3G/4G的手机网络或者无线WiFi,就可以的登陆APP,进行电子病历的登记,省去了分站网络的费用和人工维护的精力。

2.2解放时间、地域的束缚手机可以随身携带,医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填写病历,或者是在出车回来的路上,或者是在分站休息的沙发,甚至在自己的家中。只要手机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随时填写。

2.3查询病历方便快捷急救医生在遇见需要调用电子病历查询的时候,如较早时间的死亡事件,保险理赔,官司纠纷等,直接就可以通过手机即时查询相关病历给予解答,更加方便、快捷。

2.4影像资料方便存储急救医生在处理患者时,总遇见一些疑难杂症或特殊情况等需要深入研究或者作为资料保存入库,此时可通过手机拍照、录像等功能保存信息,在病历填写时直接添加照片或视频,保存入库,在需要研究时,调用学习,省去数据再导入电脑的麻烦。

3软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电子病历APP软件在开发和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①如何在没有网络的地方使用?②如何解决手机书写和电脑书写的差异?③如何解决APP软件和指挥系统的关联?④如何解决手机网络安全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网络问题,电子病历APP软件在设计时,可增加脱机模式(即手机没有接入网络),在手机没有接入网络时,也可以进行填写,并保存在手机内,等到有网络的地方,再一键发送,将填写的病历通过网络发到终端,既可以节省流量,又不耽误时间。书写的差异方面,①是在电子病历APP软件的开发中,尽可能的按照传统急救电子病历的模式改造,②是在使用中,进行大量的培训和联系,保障每个急救医生都能熟练操作。在与指挥系统的关联上,需要和调度指挥系统的厂家沟通,开放需要的端口,将调度信息和手机软件资源同步共享。在网络安全方面,调度系统信息需要加密发送,另外每个医生的手机也需要安装杀毒及防护软件,做到双重保护。

4结论

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是对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的一个延伸,它基于手机技术的开发,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急救医生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急救医生的主战场并不固定,它可能会是整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软件解放了急救医生在病历填写时对于时间和地域的束缚,提高了医生的休息时间,也降低了对分站建设的需求。院前急救电子病历APP化的设计与应用,有利于急救人员准确把握时间、电子病历精确的记录时间,更能体现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利于急救体系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稚林.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提高交通事故救治率[J].护理研究,2009,23(12B):3248-3249

[2]张雅洁,刘炜.浅议电子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94

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范文篇12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模式;急救培训;通讯系统;人才培养;福利待遇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39-0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明显降低突发伤病员的病死率。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的紧急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它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综和能力的体现。

如今,随着社会需求与医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阶段,突发公共事件、灾难事件的频频发生,让政府及社会各界愈来愈多地重视急诊医学。使得急诊医学也正以飞跃的速度在发展、在变化、在创新。而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起始环节却往往不被社会各群体所重视,它的发展远远不及院内急诊与重症ICU的发展,它现存的体系是否完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

让愈来愈多的人懂得何时该急救,该如何救。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体系中,就应该有急救课程。“救生术”是让人生存的本领,从娃娃抓起是必然的。在各种形形的行业中,某些行业是必须得到“急救资格证书”的人才可以从事的,例如:消防员、警察、士兵、司机、飞行员等等。而这种证书的资格认证要有严谨、规范、合法的程序所支持,使该由政府职能机构依法控制。特别还要重视其时效性。

2统一规划、提高社会地位

2.1统一院前急救模式

根据现在我国院前急救模式的多样化,卫生部应统一规划,制定一个能够满足本国国情和对外开放需要,能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应急能力和城市文明水平安全、快捷、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它隶属于独立的机构最为合理,这样它既有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权,又有人、财、物等支援的调配权,按照地理区域,以派车半径、人口居住密度为原则,设立分站与站点,与有关医院紧密配合,形成院前有急救中心负责,院内有医院负责的急救网络。这样既保证了调度的指挥力,又避免了不顾病情定点转送的不合理性。但这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要根据国情、国家财力、国民素质综合考虑。只有经过长期推理论证,不断地改革创新,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才会向社会公益性发展,成为完全由政府出资,不向社会收费的特服模式发展。

仅仅由政府的重视来提高社会地位是不能服众的,只有高品质的服务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弘扬形象、提升地位。那么这种院前服务体系该如何确保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患者或伤者所在地并进行有效抢救。

2.2畅通的信息系统、便捷的交通工具

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在急救医学中也有深入的探索。GPS卫星定位系统是必备的。通过该系统,调度员能迅速定位呼救者所在地址,在下指令时能清楚明确表达现场位置及特征,如急救人员有不明之术可参考电脑显示的图标,提高地址准确性;同样,在计算机屏幕上也能准确显示急救车位置,方便调度员更合理的派车。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病例讨论,远程医疗的兴起,在现场医护人员就可把患者的情况反馈到专科专家,在现场得以合理的指导,有效的救治,可避免单一作业,经验不足考虑不充分,错误诊断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技术水平,可在车上就做到专科会诊。

按照卫生部规定城市人数5~8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的规定,我国仅有一部分大城市得以达到,就大多数还未达到,这就严重制约了院前急救的发展。另外,由于事故发生的不可预知性地域的广泛性、复杂性,均可导致急救车难以到达现场,这就对运输交通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如急救车、急救摩托车、急救直升机、急救快艇等,势在必行。

2.3提高院前急救人员专业素质,引进先进医疗设备

由于急救医生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情况复杂,所处的工作困境和感受都是院内其他科室医生无法理解的。而对医患之间以及在现场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各种情况,要求急救人员不仅是技术上高水平,而且有驾驭整体局面的领导才能,特别是在技术上要专业、正规、快速、有效的全科医生,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各种矛盾。然而在急救车上的时间太短暂,用药效果及病情变化,院内的进一步辅助检查,均不能得到足够充分的了解,更别提研讨了,也就大大制约了院前急救人员技术的提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完善回访反馈系统,通过远程控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转归,做到真正意义医疗资源共享,院内院外急救合理配合,不断提高急救技能。而急救人员科学培训,是能独立进行出诊任务所必需的,笔者认为急诊内科培训1年,急诊外科培训1年,重症ICU培训1年是合理的。

当然,一次圆满任务的完成也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院前急救的特殊性、流动性限制很多设备上车,但即使那些能上车的仪器,也很少有厂家考虑行驶中设备电源的充足性、准确性、敏感性、便携性、实用性等问题,所以找一个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使用便携的仪器很难。所以也希望医疗器械厂家多考虑一些急救车上设备的制作。

3年龄的问题,合理再分配

个人看法,从事急救事业的最佳年龄是女性28~45岁,男性28~50岁。超出这个年龄无论是体能还是反应能力均大打折扣,这不仅降低了急救水平,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性。这是整个急救队伍,医生、驾驶员、担架员面临的同样问题。所以,合理再分配,资源的提前配置,是院前急救面临的新难点,是国家卫生部该深思的问题。

4提高福利待遇,防止人员流失

同医院内医生相比,所处环境复杂,危险性大,业务发展局限性大,灰色收入为零,大大降低应届毕业生及已取得医师资质证人员进入急救事业的吸引性。严重的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同样也使已进入人员的热情大减。就本单位而言,1996~2010年正式进入的应届毕业生(专、本科)共31人,现自动离职12人,占38.7%,3人未取得医师执照,占9.7%,可见人才的流失严重的阻滞了院前急救的前进。令人震惊的数字希望能得到广大领导的重视。

综上所述,虽然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与改进,但我们仍以院前急救人员为傲,甘愿贡献自身的每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

[2]张永利,李巍.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35.

[3]王得坤.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06,(9):45-46.

[4]孙红,魏巍.建立院前急救服务体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32-3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范例(12篇)

    - 阅0

    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范文篇1关键词:核心能力;代建制;基本建设程序;基本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一、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征(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持续竞争的.....

    生产企业的盈利模式范例(12篇)

    - 阅0

    生产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1相关概述1.1进出口企业进出口企业俗称外贸公司,比起其他型的企业公司,进出口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是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或进出口业务的公司。他们.....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