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伦理;网络技术;网络文明;价值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变革的原动力,并把世界历史带放了一个大调整大转折时期。当人类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网络技术带来的极大便利的同时,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一、现代网络技术的道德冲突

“面对迅速延伸的信息高速公路和铺天盖地的因特网,我们有一种被一网打尽的感觉,整个世界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与伦理道德产生了一系列冲突。

1.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与现存道德环境的冲突

网络空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活环境,使原有道德经验与价值观念受到挑战。网络技术所带来的隐蔽性、无约束性、扩大性和虚拟性,易引发人格的分裂,导致交往出现的情感淡漠、伦理道德的信任危机、道德行为失衡等伦理道德问题。这是由于在使用网络时终日与媒体画面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往。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功利化、经济化、冷漠化、商品化,并逐渐丧失最起码的道德良知与社会关切。马尔科维奇说:技术的文明进步创造各种方法来克服人与人之间地区的和时间的距离,也创造了强大的分离因素,其后果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过分隔离,互不理解和偏执,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特别是网络空间的虚拟和开放性所导致的道德信任危机,使现实世界丧失了真实感,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给道德的诚信原则以巨大的冲击。一旦网络个体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对现实也保持着一种警惕,认为现实世界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网民如果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转变不及时的话,就会加剧现实社会人际关系交往上的信任危机。

由此可见,网络传播自身体现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在不时地动摇着人们原有的人文理性、目标价值,从而导致人们成为“科技拜物教”的信徒,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不能自拔,逃避现实生活,漠视正常的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参与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驰着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从而造成人们价值标准的紊乱和精神上的困惑。

2.网络交往与人的特殊道德习性和伦理心理机制的冲突

网络空间交往为不道德的入网者进行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开了绿灯,导致了网络道德意识弱化及道德行为的失衡。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纷争,网络黑客与网络偷窃等都是对其最好的说明。其原因是因为在网络空间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自己喜欢的角色,塑造虚拟理想的自我,并在网上寻求自我表现,并且相互交往的对象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仿佛带上了人格面具。有一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心理放纵感,这就容易造成个人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下降,丧失理想信念,导致其精神萎靡,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价值观念扭曲,唯利是图,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稳定。这时,网络就成为了一片似乎可以让人们为所欲为的自由的乐土。另一方面,网络交往具有平等性的心态,在网上交往主体的平等性得到了强化,交往行为的道德性则有所削弱,伦理道德对“网友”的约束性小,这既强化了“网友”交往关系的平等性,也使交往的关系具有了较大的易变性和复杂性。

3.网络社会道德的不确定性与传统伦理作用的冲突

在网络社会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道德标准,网络个体所持有的观点不同易造成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带来人的认知倦怠、伦理判断力弱化。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只要符合自己的信仰即可,不考虑是否破坏传统道德的问题。个体在全球性的网络群体中显得微不足道,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觉让人们觉得自己的行为也就不受什么限制,具有更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受到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也就更少一些,造成传统伦理道德防线极易崩溃,并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同时,这也助长了无政府主义风气,削弱了国家对精神领域的控制。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受到了来自于网络的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冲击和挑战。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对自由不加限制必将导致不自由。然而,在互联网上,由于没有统一的管制与约束机制,无政府主义便在网上逞尽随意攻击、谩骂政府、大搞人身攻击之能事。由于信息交流之间缺少监管和引导,只要某种思潮的流行一旦形成,必然带有一定的喷性,使得后来者不经意间被裹挟于其中。因此,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人们很容易把既有的一切当成必然。于是,人们头脑中的那块至关重要的精神领地便轻易地被占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进一步说,网络创造的全新广大空间,造成了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使主流伦理观念淹没于散沙个人祈求之中,导致人的道德选择的迷惘。使个体的行为与其后果的载体之间的距离超过了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由此导致了在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传统伦理学不能直接回答的一系列道德新课题,加上新的网络伦理规则没有及时制定出来,对许多网络行为无法直接用对与错来回答。因此,在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道德时存在着一个道德约束的真空地带。

汤因比提出:“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人类正是在“知识就是力量”伟大口号鼓舞下从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现代的。但人类也正是在科学万能论的迷梦中悄悄执行了自己精神的“安乐死”。

二、扬弃网络技术负面道德效应的途径

“网络已成为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或第一生存环境,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随着网络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也伴生着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塑造一个安全的数字化环境。”笔者认为网络伦理的建设重点不是在具体的法律、规则的制定方面,而是应立足于网络行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来解决。通过开展人文教育、培育网络文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人们的网络交往提供正确的导向,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

1.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培育网络文明。树立履行网络信任责任的伦理道德观念

现代技术的发展对网络文明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人,在于人对网络这个工具的使用。要求网络主体要文明用语、文明操作、文明创造,能够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反思、改造、完善和发展自身,充分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培育一个具有诚信、公正、平等的网络文明作风的和谐网络空间。网络文明要求在网上建立互相尊重的道德理念,抑制相反行为衍生,树立优化和安全的网络文明意识。一个重要的硬件是网络技术不断更新,可以利用设置保护内部信息的“防火墙”等技术,增强技术辨污、排污、清污的能力,控制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病毒等对社会发展有不良影响的精神垃圾。另一个重要的软件要素是:一个人的网上行为必须受到限制,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网络文明意识水平,尊重他人权利和自由,包括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著作权、名誉权等等,积极履行维护网络信用的责任。在互联网上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而又没有污染的文明网络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人们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文明空间。

2.通过人文教育。树立网络主体人文精神意识,实现网络主体自律性

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现实的生命生存是通过自觉的技术活动才获得现实的完满性的,它需要生命意识对技术意识的渗透。这就要求通过人文教育树立网络主体的人文精神意识。把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教育提升到人的精神境界教育,并通过关怀个人发展、人类进步与命运的教育,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境界,使其成为胸襟广阔、精神和谐、趣味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网络技术发展的始终.成为网络社会所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曾经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对个人的道德自觉要求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伦理发展必然趋势。人文精神包含的自律性要求每一个网络主体都要自觉地内化道德规范,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注重人类的心灵塑造,要做到“慎独”与“慎微”。“慎独”就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自律的最好表现形式,教育我们不要在网上为所欲为,应该在有人和无人的情况下都表现出自己的高尚情操。“慎微”则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自重自律,不在网上恶作剧,不乱放电子炸弹,网上聊天要文明用语,形成干净、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使技术的发展始终不丧失其最终和唯一的目的——以人为本。

3.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体系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2

在网络文化精品生产上下功夫

我国互联网现在每天都在生产着数以千万条信息。可以这样说,当前我国互联网上不缺信息,缺的是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精品。面对每天数量巨大的信息,人们已经在抱怨其中有太多的信息垃圾。这些信息垃圾不仅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还不时地误导思想、毒害青年,甚至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在网上封堵、围剿腐朽的文化糟粕是必需的,但同时应当极大地提高我们生产网上文化精品的能力。当前,我们贯彻中央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求,应当以此为一个重要的现实着力点,组织专门力量,突破部门樊篱,投入必要财力,把古代、当代的优秀中华文化精品,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多媒体化,从而提高整个网络文化的品味,使之成为促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支撑。

在建设有影响的

网络文化阵地上下功夫

我国目前互联网站已多达100多万家。但在数量巨大的网站群中,能在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时代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方面真正称得上有影响力的网站屈指可数。同样可以这样说,我国不缺网站,缺的是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阵地。当前,我们贯彻中央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求,应当以此为一个重要的现实着力点,发挥社会主义能办大事的优势,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有品牌效应,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辐射力、感召力的网络文化阵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批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网络媒体,其中的中央和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每天的访问量多则千万人次,少的也有上百万人次的点击量。更可贵的是,经过几年的培养、锻炼,这些网站的采编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有较高政治素质、熟悉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善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我们建设有影响的网络文化阵地,首先应当帮助这批新闻网站优化体制、机制,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力度,促使其内容从宣传品,向有艺术魅力、有“市场营销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品转化,使之率先脱颖而出,蠃得群众,赢得市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高点。

在发挥人民群众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性上下功夫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3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央外宣办网络宣传局李伍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4

一、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文化的迫切需要

从90年代开始,风靡全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以神奇的力量把人类推入崭新的网络时代,把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区连接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四海之内皆近邻”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人振奋与自豪,同时也让人感到忧虑和不安。因为网络时代给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落后国家参与网上文化竞争的能力非常有限,加上文化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一贯敌视和排斥,所以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受到严重挑战。这些威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网络边缘文化的威胁。伴随网络上英语语言的统治,美国等西方国家必然会依据其信息量的绝对优势,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覆盖。因为互联网上90%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非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都被淹没在茫茫的英文信息之中,不可能成为网上的流行文化。所以,在激烈的网络文化的竞争和冲突当中,非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将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不论是避免被英语世界的“文化同质”所取代,还是避免被沦为网络时代的边缘文化,都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斗争。(2)是网络“文化殖民”的威胁。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控制权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他们自然而然要把以美国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以其信息优势作为Internet上的主导文化,并对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实行封锁和制裁。另一方面,由于英语作为全球计算机的通用语言,它承载计算机技术最发达国家以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文化,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当Internet把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精神带入千家万户的时候,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也被无意识地模仿,并逐步由感性的欣赏变为内在的理性追求,使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文化殖民”的结果是造成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混乱,以消解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精神支柱。

面对这些威胁,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建设,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优势,也就等于自动放弃在网络文化领域里的竞争,让“文化殖民”肆意践踏自己的文化。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建设,努力争取网上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势在必行。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也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Internet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被称之为“第四媒体”。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Internet在思想文化宣传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强。这是网络时代思想文化宣传新的重要阵地,也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新领域。这样的阵地,这样的领域,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落后的思想文化就会去占领;如果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去占领,非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就会去占领。因此,为了加强占领这块阵地,为了在网络时代取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权,就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1)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文化。进行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技水平,而且可以不断保持先进性的本质。(2)Internet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它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可以方便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世界影响,在国际社会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形象。(3)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网上具有快速传播、快速更新的特点。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多,给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通过网上新闻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播出,可以极为有利地宣传主旋律、弘扬主旋律,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巩固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4)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虚拟的空间参加“无领导”的平等而自由的讨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论坛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在网络条件下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战略任务,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5)网络文化具有资源共享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最经济合理的投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网络阵地,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来加快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用社会主义文化争夺青少年的迫切需要

网络文化毕竟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是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那么网络文化也应该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化进步的新趋势。所以,对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能忽视、不能回避,更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者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就更应该站在时展的前列,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一新时代和新文化的到来。对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反映最强烈的是青少年,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善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人说“年轻人是网络的主人,网络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然而,网上世界是一个言论信仰自由化的花花世界,各种文化类型、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均可在网上找到立足之地。青少年如果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就会因此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由于青少年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特殊群体,所以各种势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想方设法在争取他们、利用他们。网络时代更是如此。西方敌对势力曾扬言,要让共产主义的后代跟着西方的乐曲跳舞,所以他们会充分利用网上的优势和便利的条件,让我们的青少年接受他们的东西,动摇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形形的犯罪团体、非法帮会组织也利用各种诡秘网站,大量反动、黄色、信息,引诱青少年与他们同流合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这个意义讲,加强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建设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绝不能等闲视之。当前要用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尽快建设一批受青少年欢迎又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文化特点的宣传网站,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上的宣传阵地,努力改变当前健康的青少年网站严重稀缺的状况。让青少年不仅有自己喜爱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网站可上,而且可以随时在网上获取丰富的先进思想和教育资源,接受生动形象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教育。

(2)要加大软件开发的力度,大力开发有利于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的中文软件。因为在Internet上的中文信息本来就偏少,而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的信息更是微乎其微,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打破西方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在网络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就迫切需要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中文宣传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在网络中发扬光大。所以,当前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和开发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软件已是燃眉之急。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O软实力

一、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已经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此时,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已经不是特别强烈,而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得到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网络上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能在网络中寻找到乐趣。人们通过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学习等形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让人们感到更加快乐。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网络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在真实地折射着现实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强大的情况下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网络文化建设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搞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使网络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作用,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使健康、积极、向上、文明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低级、庸俗、有害的东西受到遏制,让互联网成为一个健康的精神载体,以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建设。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面对形形的网络世界,加之不良的网络环境,青少年容易沉迷于网络,分辨不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因此,一定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一些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网站,传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让孩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网上培训、网上设计、网上参赛、网上研究等,引导让孩子文明上网,杜绝不良网站。所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青少年有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文化建设的特点

1、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顾及自己的形象或顾及别人的情感,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或者怕打击报复,不敢发表真实想法。而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场所。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获得尊重、使友情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网络中也不用顾及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更不用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被认可。在网络中人们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进行发泄。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特点。

2、网络文化具有大众性

网络文化可以说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无论是上班族还是打工族、无论是富豪还是潘俊⒁参蘼凼橇斓蓟故窃惫ぃ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了解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再对他们仰视,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3、网络文化具有极端性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无论是什么层次的人、什么身份的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在网络上进行群众讨论,无论最初的哪一种观点,都有可能被强化,也就是群众极化效应。人们普遍有从众的倾向,并且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尊重,把自己表现的更加突出,这就在不知不觉中把原有的观点推向了极端。而网络的发展速度特别快,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使得大量的人群加入讨论之中,从而产生强大的群众极化效应,导致网络上的一些观点具有极端性。当然恶性的观点所占的比例比较小,而网络的极端性可以把“善”放大到最大化,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4、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样文化状态的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制度等原因导致网络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并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存。在网络中还时常出现谣言、暴力、色情、迷信负能量的文章和视频,这种多元的网络文化对给道德造成了污染,所以,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进行甄别,不能全盘接受。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举措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网络文化产业兴起时间不长,致使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特别是网络视频技术实行严格监管,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在法律法规上对网络文化进行了监管,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但是当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甚至有些领域还存在法律空白,导致一些违法分子打球,钻法律的空子,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网络上大肆宣传。因此,法律法规建设要跟得上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让违法经营者无空子可钻。

2、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网络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也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牢掌握网站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利用网络媒体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要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网络良好舆论氛围,从而增强我国文化建设的竞争力。

3、加强网络文化人才培养

任何领域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体现出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特征。因此要加强网络人才培养,精心培育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干部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媒体记者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支明大局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为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还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强网络产品的开发,使其进一步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开发出防止网络犯罪等安全技术,防止一些不健康的,不利于中国文化建设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上,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侵害网民的利益。

总之,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化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引导,使其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曲青山.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攀登.2008(04)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

网络的出现的确是人类生活的一次巨大的变革,网络这种特定的虚拟环境和传播速度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在使用方面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信息具有即时性,但是在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带来不少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的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网络谣言等给网民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信息时代的人们必须不断的和通过网络和世界接触,因此,网络环境对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网络发展到今天,各式网站争相竞出,满足着不同人群的各种需要。网站的健康绿色文明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和动态管理的需要,它更应该是人们在精神层面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延伸和发展。而精神层面中重要的内容是道德建设,因为直接关系着网站的发展和网民对网站的认可程度。

一、网络在道德中的作用是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是人们判断网络对个人行为动机善恶的判断标准

网络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元化的特点,对人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网络必须要发挥科学引导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网络在今天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社会生产相联系,人们与网络的接触与使用过程其实也是经历一个诱惑与考验的过程,网络可以满足人们不同方面的需要,是以一种客观的精神方式存在。

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对道德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道德规范的重要补充,这也是对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坚守与巩固,网络要坚持要道德建设起表率和示范作用,积极控索传播方式,让网民在虚拟的世界中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向上的力量,在虚拟的世界中体现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力量,网络就会成为一种道德的自律行为。

二、加强网络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是道德建设的本质需求,也是现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思想道德建设,本质在于“化人”,在未来的数字化发展中,借助于计算机这个强大承载工具网络对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与传统文化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冲突、对抗、融合,最终汇入文化发展的主流。网络的发展是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道德建设,就是加强网络的正确引导,不容忽视网络的重要作用,因此说,网络对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网络媒体的最大优越性在于互动性,这也正是网络的真正生命力显著体现。也是网民的集体创造。用户不仅仅是网络的观众也是参与者,网站的数据功能与互动性完美结合体现了技术的成熟与进步,更受到了网民的亲睐。用户的任何一个小关注都会被互联网上所有用户关注,汇聚成为一种力量。

网络对道德建设方面的推动不能仅仅是灌输及宣传,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必须发挥它自动的天然的自主作用。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给这些人开辟一个乐于接受的网络空间,抵御更种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推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对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网络作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样特殊的岗位,在道德建设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科技理应做出正面积极的贡献,如果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建设中人们不应该更多的去感受负面效应,而应该把网络做为道德建设所有,在网络建设中融入道德精神、灌注正面力量,正确树立运用科技的典范。

第一,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正面信息

社会各界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在网络文化强势渗透的新形势下协同配合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媒体的及时更新及维护工作,及时转载报导有关道德建设方面的新闻、事件、评论,不瞒不藏,正面内容要引起网友持续性的关注,进行深入的到动。高度重视网德、网风、网法的建设与完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在色彩缤纷的网络文化充斥的地方把握好正面道德建设的方向,把握好方向,把握好民意,把握好良心。

对与道德建设相背的突发事件、负面事件要允许网民评论,同时要做正确引导,特别要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同时相关工作部门人员要深入的调查,做正确的评论,引导人们引以为戒,面是不攻击别人的工具或是作为一种效仿的行为。让网民感受到道德正义感强大的正面力量。

第二,加强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网络对道德建设最富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在于创新。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必段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道德成果,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文化建设的模式与方法。

互联网今天是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播思想舆论的新阵地。网络建设工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树立牢固的阵地意识,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直接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优势,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发挥强大的威势。争取把网络从虚拟走向现实,穿越时空,实现社会家庭的互联,做好网内网外的互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针对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主义的行动和信息要采取最有效的法律和技术手段,积极加强网络管理,让它们没有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阻止有害数据的扩散,对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抵制信污染源,净化空间。将有效信息传到世界各地的网友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传递正能量。

道德建设就是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网络发挥技术手段的传播作用,加强工具的管理,使整个社会才会呈现正面向上的积极面貌和良好氛围。(共2638字)

参考资料: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1篇7

【关键词】GDP;RBF神经网络;粒子群算法;预测精度

0引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是指根据影响GDP的因素进行回归预测。通过预测,可以建立国内生产总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国家民生政策。传统的GDP预测方法有线性回归分析法、曲线拟合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模型等[1],这些传统的预测方法精度有限,很难准确反映GDP的内部规律。本文采用粒子群优化的RBF网络预测方法,并与单一RBF网络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给出相关结论。

1RBF神经网络

在80年代末,J.Moody和C.Darken提出一种神经网络[2]-RBF神经网络即径向基函数(RBF-Radi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是具有单隐层的3层前向网络,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RBF网络的作用函数采用高斯基函数,是一种局部逼近的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3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算法[4],是由JamesKennedy和RusselEberhart共同提出的,是对鸟类的群体行为进行建模与仿真启发而提出。

3.1算法原理

PSO的算法原理:把每一个鸟视为群体中的一个粒子,每个粒子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由运行的速度决定,把每个粒子都可以看作是在n维搜索空间中的微粒,即为一个没有重量和体积的微粒。鸟群中的粒子用以一定速度在指定空间中飞行,用粒子个体和参考整个鸟群飞行经验,动态调整粒子的飞行速度。然后,群体中的所有粒子按照当前的最优粒子的情况在解空间中进行搜索。

3.2粒子群优化步骤:

①取粒子种群群体规模是m,初始化随机位置和速度;

②使适应度函数收敛;

③每个粒子的适值与其经历过的最好位置进行比较,如果该位置更好,将其作为当前最好位置;

④每个粒子的适应值和全局所经历的最好位置gbest比较,当适应值较好,则重新设置gbest;

⑤采用式(10)、(11)更新粒子的运动速度和位置;

⑥如果没达到结束的约束条件,就是足够好的适应值或达到一个预设最大迭代次数maxG,则返回②。

4设计预测模型

基于MATLABR2009a软件环境,编写实验程序,预测GDP。采用《2015中国统计年鉴表》中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研究。

仿真模型设计方法:提取1978年~2014年的37个GDP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预测实验。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6个因素作为影响因子,选为RBF神经网络输入,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为了使网络精简结构,隐层神经元个数取为3,于是RBF网络结构确定为6-3-1。

的选取:以1978~2007年的30组样本作为训练样本,训练网络,取2008~2014年的7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检验。数据进行归一化才能输入网络,归一化后处理的国内生产总值组成样本,经过训练达到误差精度要求时,输入目标检验样本,获得预测结果。

由于各影响因子所占比重不同,因此通过归一化使各因此地位相同,因此,本文采用(12)式进行归一化处理,该式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使数值映射到[0,1]之间的范围。

4.1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学习速率η设为0.25,动量因子α设为0.25,训练次数k为2000。RBF网络输入层神经元个数为6个,隐层神经元个数取为3个,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个,隐层网络结构为:6-3-1。训练精度取为0.001。对7个检验样本检测,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4.2PSO-RBF优化模型及预测实验

设计粒子群优化RBF算法程序,即建立PSO-RBF预测模型,再利用该模型预测国内生产总值。PSO-RBF模型实现包括:①粒子群算法优化程序;②最佳适应度程序设计;③导入优化数据进行RBF神经网络训练并获得预测值。

RBF网络仍取6-3-1结构、参数设置与常规RBF神经网络相同。由于需要优化的RBF网络隐层神经元个数为3,则粒子群优化的网络参数确定方法:粒子群需要优化网络参数为b,c,w,共计有6×3+3+3=24个参数需要优化,网络阈值取为0。

相关参数取值:粒子维数n为24,种群规模m取20,迭代次数设置为250,其他参数:qc=0.1,c1=2,c2=2,学习速率η、动量因子α取0.75,训练精度设置:0.000001,训练次数取3000。图2为适应度函数优化曲线。PSO-RBF模型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优化后的PSO-RBF模型预测结果,平均预测精度为1.2055%,未经优化的RBF预测模型预测,平均精度为10.5786%,可见,PSO-RBF模型预测的精度比传统RBF网络预测精度高很多,表明PSO-RBF模型预测结果更效果更好。

5结论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优化预测仿真实验研究,采用传统RBF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RBF网络预测模型方法,对我国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预测。仿真实验预测结果说明,当取相同网络参数,PSO-RBF预测模型比传统RBF网络精度提高明显,表明了该方法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恒茂,乔建国,史建红.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模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3.

[2]张德丰.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M].2009.1.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和谐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新空间,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精神的要求,坚持“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以及“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由此学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网络管理机制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等多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校特色,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努力把校园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积极构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重点,按照“特色性、先进性、示范性”的要求,全面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将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地方红色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内涵引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宣传科学真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二、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召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研究会、研讨会,定期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交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制定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案。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全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各部门对口管理,各负其责,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将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形成领导有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广泛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

此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为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包括网络管理专家、网络教育专家、网络心理专家在内的高素质专业化校园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根据建设需要,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网络建设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出去参观、考察、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的作用,坚持“引导者”角色,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健康、正确、有益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监管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严格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校园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监督、科学管理、有效传播。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规范IP地址管理和使用流程,对于校园BBS、QQ校友等实行用户注册实名制度,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和处理,对网上反动、迷信、庸俗、污秽等不良信息采取及时封堵和删除,以加强对校园网的舆论监督。通过“文明上网讲座”、“大学生文明上网万名

[1][2]

签字”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要求师生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文明交友、文明用网,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构筑“网上个人防火墙”。

四、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神经病学;精品课程;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9-0000-02

精品课程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具有一流教师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现代化教学教育方法、技术手段的改革和应用,使用优秀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的探究和创新等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我院神经病学精品课程已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1]。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并实施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方法先进、可自主学习、资源丰富、交互扩展的特点[2],是精品课程重要表现形式。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共享的、自主的学习平台,解决神经病学难教、难学的教学难题,我们建设了神经病学网络课程,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网络课程构建

(一)课程设计开发

把握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3],即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元而又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与协作性。同时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便于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

我们以现行教材贾建平主编的《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蓝本,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加工后的网络课程内容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便于网络课程的制作、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任课教师收集文字、动画、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对素材的要求是:(1)文字精炼、准确,如脑梗死而非脑梗塞;(2)动画科学、准确、形象,有较强的表现力,并配以必要的文字或声音解释;(3)图片清晰、逼真、美观、层次分明,大小控制在30k左右;(4)视频文件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同步,视频窗口能够清晰显示图像细节。素材收集后进行脚本编写制作,然后交付技术人员制作构建网络课程平台。神经病学网络课程开发投入使用后,由专职人员定期维护、更新课程内容。

(二)课程的结构

神经病学网络课程按功能结构分为九个模块,分别是教学大纲模块、教学课件模块、课堂录像模块、临床教学模块、课程资源模块、在线考试模块、师生互动模块、学科前沿模块、职业考试模块。教学大纲模块呈现的是完整的、现行教材的教学大纲,这是网络课程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学生能够有重点和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教学课件模块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此课件在2009年第七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获奖),供学生课前或课后学习。课堂录像模块精选了我们学校拍摄的黄瑞雅教授、李雪斌教授等教学名师的精彩授课录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身临其境般地听课,进行知识的多次吸收和消化。课程资源模块中图文并茂,用逼真的Flas、精彩的脑血管造影诊疗视频、丰富的临床病例录像生动直观地阐释教材关键知识点,使学生有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感受,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在线考试模块收录神经病学各章节的典型习题、病例分析供老师上课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后检测学习效果使用,具备在线评分和反馈等功能。在师生互动模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线提问和解答。学科前沿模块与时俱进的介绍本学科的进展和前沿,拓展和扩大学生的知识。职业考试模块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医师考试信息,未雨绸缪,为毕业后1年的执业医师考试做好准备。

二、课程特色

(一)课程导航设计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网页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在主界面的导航中提供直接的导航,单击其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方便使用。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课程内容设计时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知识点解说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阐释教学内容。

(三)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的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网络课件、硬盘资源包、网络开放资源等课程资源载体。提供了课程学习、答疑、交流讨论、练习巩固、考前辅导等形式,立体化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具有延续性和多面性学习的功能。利用网络资源无限扩展的特点,拓宽了课内外知识容量。专人负责课程内容的维护和更新,保证了网络课程良好运行和持续发展完善。

三、课程的应用及效果

神经系统复杂的解剖比较抽象难懂,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网络课程通过图像、动画、视频使教学内容表现得直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主动学习。在讲授脑神经结构和功能时,给学生呈现脑神经核在脑干中的各位置图、脑神经传出三维动画、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建立脑神经的空间定位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混淆。使用课程后,很多学生对典型临床表现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例如在帕金森病一课中,静止性震颤、慌张步态、面具脸等症状表现的文字描述抽象,通过课程资源库中患者的照片和摄影资料,让学生真正“看到”临床表现,而非单凭文字描述的想象。癫痫教学中癫痫有多种发作形式如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部分运动性发作,文字图片同样难以描述清楚,但通过临床癫痫发作视频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理解各类型的发作。网络课程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性得到培养、主动学习性得到激发、学习效率自然得以提高。

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等教育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更新,但教材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内容随时编入,致使教材知识内容滞后和陈旧;另外教材页码范围有限,可容纳的知识内容有限。利用网络课程具有开放特性等特点,能够实现内容的知识扩展和及时更新。使用本网络课程后,学生普遍反应知识面广,知识新更快。

四、小结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课程在神经病学中的作用越显重要,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广西健康新闻频道.黄瑞雅教授《神经病学》精品课程专题[EB/OL].[2011-5-27].省略/kwshtml/huangruiyajiaoshoushenjingbingxuejingpinkecheng.htm.

[2]高云飞,张世华.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4):69-70

[3]刘进志,刘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2:107-108

[作者简介]蒙兰青,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1篇10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建设;文化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6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使用网络的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2015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比例随学历增长而增长,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当然,互联网对其他受众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目前生活、生产、学习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网络文化应势而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中所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的综合。网络文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人类生活、生产和思想而产生出来的文化产品。结合百度上对网络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化能反映相应时期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人际、交流等活动的状态,也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迅猛,2011年《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正式,网络文化产业得到规范,网络文化衍生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也日益成熟,网络文化的发展受到重视,也有望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领头军。

1我国网络文化的特点

11网络文化的大众化

由于互联网没有时空限制,没有身份限制,不管你在哪个国家,不管你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你是精英或是社会底层,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在有网络信号的地方即能连上网络,便捷性、开放性、平等性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也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可以使用博客、QQ空间来发表长篇文章,可以使用微博、微信朋友圈来记录生活、情感的动态和瞬间思想,可以在论坛上与他人争论,进行思想的交锋,可以在各大网站获取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或奇闻轶事,可以在电商平台进行商品交易,也可以通过资源访问学习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等,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中都可以占据主导位置。有些人由于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些过激的言论或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受到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追捧,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了网络红人。网络增强了普通百姓的身份意识,也满足了普通百姓受关注的欲望。也由于普通百姓的参与,网络文化得以更丰富、更新颖。

1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创造性

网络之所以能被民众快速接受,除了它的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外,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应当是它的隐匿性,它可以隐藏或模糊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或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节省了人际交往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给了民众发表真实声音的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深层和更直接。网络的虚拟性还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所以,网络文化呈现出来的形态远远丰富于借助传统媒介产生的文化。网络文化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历史、当下、未来结合起来创作,为创作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至于最后呈现出来的产品远远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

2网络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网络文化作为现阶段的特殊精神产品,已经渗透到我国的社会生活、生产中,网络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是需要重视的部分。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的身心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文化。它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社会风尚,也包括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等。在和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网络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加速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还以开放性、平等性、大众性等特性实现了普通百姓发出声音的权利,也赋予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如果有正确的引导,还起到凝聚民心的作用。

22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网络作为新媒体,其宣传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传统媒体的作用,是当下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网络涵盖了传统各种媒体的特点,集视频、音频、语音、图片、文字于一体,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性,多样性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僵硬。多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拉近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两者之间增进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及时迅速地了解民众,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3促进精神文明风气的形成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通过网络文化的传播,宣传我国社会出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号召学习,督促党政干部提高工作能力、政治修养、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网络文化能改善普通老百姓单调的文化生活,可以在网络上观看视频,可以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可以补充缺乏的生活常识,可以提高专业文化的素养。人们通过针对性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能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能开阔视野,也能将世界上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揽为己有。人们接受有益的网络文化时,还可增强法制和道德意识,减少各种违纪违法事件的行为出现,使良好的精神文明风气悄然形成,无形中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3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网络文化低俗化

当前有许多低俗化现象出现在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网络社区中出现,论坛、博客、微博等存在大量低俗的信息,内容暴露、语言庸俗、评论夹杂着人身攻击。其次,人们在点开部分门户网站时会自动跳出一些网页,点开这些网页,里面大多是污秽不堪的内容。最后,网络媒体喜欢报道负面消息,集中在暴力事件、感情危机、明星隐私、炒作事件等方面。

32网络文化管理混乱

我国文化部就网络文化管理方面曾先后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游戏出版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章制度,但由于我国网络文化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在管理上涉及多个部门,多部门的管理造成了管理责任的推卸和管理漏洞,大大减弱了管理的力度,影响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网络文化管理上还出现力度不一的情况,管理没有形成日常化,而是以运动式的方式出现。网络上常出现侵权行为,如未经许可擅自转载、使用、抄袭、音像作品侵权等;虚假信息泛滥,让网民们难以辨别真假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他人财物、获取他人隐私等,造成了网络社会信任危机。

4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

41完善网络文化管理的法制法规制定

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必须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为前提。虽然我国文化部已经相继出台多部促进网络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但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和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严格执法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对网络犯罪应严厉打击。

42严把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审核关

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应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用技术手段对低俗、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删除、屏蔽或关闭。同时,应建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研制和开发先进的防范病毒传播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建造防火墙,采用可以分级过滤的软件,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甄选,把危及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色情等有害信息或网站进行屏蔽、过滤。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加强关于现代社会正能量信息的传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位。

43倡导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

倡导各网站、网络从业人员要自律,自律的力量远远大于他律,各大网站、网络从业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传播先进健康的信息。早在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互联网行业有能力实现自律。行业要实现自律,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法制意识。从他律到自律,还需要社会参与监督,要发挥公众的主动性,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心,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对虚假、污秽、暴力等负面信息及时举报,相关部门也应该为公众的监督行为提供渠道,并给予相应的鼓励,使社会监督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的常态。

44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网络文化的发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之上,但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人,人是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因素。要解决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思考,即提高全民文化修养、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从小培养规范使用网络的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普通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善于辨别虚假信息,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管理减少压力。通过培训班的形式,提高民众掌握网络知识和使用技术。网络文化的发展还需要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已不适应现代网络的管理,网络文化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但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于国内网络管理平台。政府应加强行业相关就业政策的制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1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总体要求

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

——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树立新风正气、祛除歪风邪气。

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二、重点任务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坚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面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体现到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公共政策制定修订、社会治理改进完善中,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要深化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文明史教育,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观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深化道德教育引导

1.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注重融入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更好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优良校风,用校训励志,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2.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自觉传承中华孝道,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关爱之情,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3.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精心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推荐宣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4.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舆论具有成风化人、敦风化俗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正确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体现到娱乐、体育、广告等各类节目栏目中。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以事说理、以案明德,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进行批评、驳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传媒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5.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润物无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要把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文艺评论、评介、评奖的重要标准,更好地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6.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各类阵地是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依托。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实践,引导人们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充实展陈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教育功能。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用好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户外媒介,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7.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公民道德建设既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也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风尚,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要加强政德修养,坚持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触碰,在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砥砺品质,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品格,正心修身、慎独慎微,严以律己、廉洁齐家,在道德建设中为全社会作出表率。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引导青少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支持青少年成长发展,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社会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自律,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四、推动道德实践养成

1.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涵育着公民美德善行,推动着社会和谐有序运转。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交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着眼完善社会治理、规范社会秩序,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等的精细管理、规范运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服务水平,为人们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创造良好环境。

2.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动实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突出道德要求,充实道德内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要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突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群众文明素质。文明单位创建要立足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突出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树立行业新风,引导从业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文明家庭创建要聚焦涵育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文明校园创建要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政机关、各行业各系统开展的创建活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推动全民道德素质提升。

3.持续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重视学术、科研诚信建设,严肃查处违背学术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评选“诚信之星”,宣传推介诚信先进集体,激励人们更好地讲诚实、守信用。

4.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要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5.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挖掘创新乡土文化,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破除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要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防范极端宗教思想和非法宗教势力渗透。

6.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

7.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推动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围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引导人们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

8.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公民道德风貌关系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推动出入境管理机构、海关、驻外机构、旅行社、网络旅游平台等,加强文明宣传教育,引导中国公民在境外旅游、求学、经商、探亲中,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展现中华美德,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培育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在各种国际场合、涉外活动和交流交往中,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五、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1.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网络信息内容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生产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2.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网上行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倡导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依法规范管理传播渠道。倡导文明上网,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3.丰富网上道德实践。互联网为道德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载体。要积极培育和引导互联网公益力量,壮大网络公益队伍,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公益事业的生动局面。加强网络公益宣传,引导人们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拓展“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模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网络慈善活动,激发全社会热心公益、参与慈善的热情。加强网络公益规范化运行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促进网络公益健康有序发展。

4.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加强互联网管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社交平台、各类公众账号等管理,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应用道德评估制度,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清理网络欺诈、造谣、诽谤、谩骂、歧视、色情、低俗等内容,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1.强化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定期道德领域典型指导性司法案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

2.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公共政策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各项公共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都要充分体现道德要求,符合人们道德期待,实现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科学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改革举措,在涉及就业、就学、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上,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加强对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和道德效果评估,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的突出问题,促进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3.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各类社会规范有效调节着人们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的关系和行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突出体现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更好发挥规范、调节、评价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要发挥各类群众性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动落实各项社会规范,共建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

4.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倡导,也要靠有效治理。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要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特别是对于损害国家尊严、出卖国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逐一进行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七、加强组织领导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篇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5年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扩大了100多倍;2006年,网络音乐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50%;网络动漫持续升温,涌现出一批深受欢迎的原创作品……

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已经在3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1、网络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发,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未来5年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内容与技术携手,发展和管理并重,重点支持原创环节。基于当前我国网络游戏运营环节比较强大而原创开发环节相对薄弱的现状,文化部、信产部提出要实施民族游戏精品工程。2部门还联合筹建“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主要开展动漫游戏等相关数字娱乐产业的培训、研发、产业孵化与国际合作。3、净化网络游戏,保护知识产权。2005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成了净化网络游戏工作联席会议,在网络游戏集中净化行动中,文化部先后查处了3批52个违法游戏及相关运营单位;同时,相关部门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社会反响良好。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各级主管部门应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此,我们要在以下5个方面勇于创新,抓出实效: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范例(12篇)

    - 阅0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财务管理安全;资金安全;施工企业[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130一提到安全字眼,建筑施工企业想到的就是施工安全,主要是人员、设备的安.....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范例(12篇)

    - 阅0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范文篇1【关键词】王川;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办学特色新旧时代交替、战时局势以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为王川职教办学创造了条件。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