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日范例(3篇)

来源:收集

古诗元日范文

到了。

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需要集中学习三个单元的古代诗歌,共30多首,篇篇精美,真是一顿饕餮盛宴,让喜爱古体诗词的师生直呼过瘾。但正如再美味的佳肴,一顿尽吃也会倒胃口,这么多的华章丽句集中来袭,也会让学生消受不了,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

在第一轮使用这套教材时,我也想了一些办法,如重新整合单元、学生轮流赏析、举办背诵比赛等,效果确实也不错。但在进行第二轮教学时,又想到可不可让学生离古体诗词更近一些?譬如,试着写写。这个想法让我很兴奋,并进行了论证。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生学习过五个必修模块的四个诗词单元,会有一定的诗词积累和诗词感觉。我自己不擅长写,怎么办?但我班有学生擅长,可以让她做引领。我们俩共同给学生讲解有关诗词格律的知识和写作要求。于是,学完选修的第一个诗词单元后,我们就开始动手写诗了。

古体诗词写作课的做法,是边鉴赏边写作:课上仍然继续学习古诗词,除了鉴赏外,侧重分析、分享写作的技巧要领,在课下进行写作;采取每周一题、全员参与、互相点评、定期展出的方式;由我和学生共同拟题,如第一周的“咏月”,因为学生对月的意象非常熟悉,古体诗中有很多,真的写不出来的话还可以“借鉴”,学生容易上手;形式上,五言、七言均可,律、绝不限,只要有大致主旨、符合律绝基本字数句数要求、押韵即可;诗题不拘,常应景而出,如咏雪、咏李白、咏怀、咏诸葛亮、咏刘关张。学生也会有意学着诗词大家写写“无

题诗”。

当然,也会咏叹当代生活。我特别鼓励学生借古韵抒今声,如咏手机、咏雾霾。这些诗题切近学生生活,常能激发出许多的好诗好句。填词是从字少的开始的,如十六字令、长相思、卜算子等。这样,伴随选修第二、第三单元的诗词学习,一路写下来,发现我们已经写了五六个诗题,填了三四个词牌。每到高二年级这个学段,我们就会掀起一波写诗的热潮,班中也会涌现出一批“著名”诗人,根据写诗风格,可将其分为经典派、文采派、写实派、诙谐派。

于是,看起来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古体诗词写作,就这样被十七八岁的学生玩转了,每日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有诗的情怀,摘金夺银的数理生也有成为诗人的潜质。他们从写作角度在遣词造语中感受古体诗词的语言魅力,积累典故,提升鉴赏审美能力,体会运用雅言的快乐,学会文雅凝练的表达方式。

在此分享2010级两位学生的习作,一诗一词,一庄一谐,一咏古一叹今,一追风少年,一窈窕淑女。

咏诸葛亮

李承璋

冲空杀气鼓金鸣,五丈原前列甲兵。

深谷日中飞骤雨,长天夜半落妖星。

东风飒飒西川庙,南曲悠悠北魏亭。

帝相泉台怀旧事,应嗟当日论桓灵。

长相思・期末将至

陆晓雨

你也饿,我也饿,身在课堂心饭桌,老师不下课。

左一摞,右一摞,待到作业完成时,东方见曙色。

在带领学生写作古体诗词的过程中,语文组的许多才子教师受到感染,自觉参与进来。他们的试水,引领了学生古体诗词写作的新高度。后来,我们在语文组和槐雪诗社的共同倡导下,开展了全校“古韵今声古典诗词创作大赛”。学生的热情,教师的参与和引领,使我萌生出开设一门古体诗词写作选修课的想法。

语文组教师中,不乏古体诗词的写作高手,时机成熟后,就产生了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部级选修课―古体诗词写作,由语文组的三位才子―王强、解村、昌盛担纲,分别教授古风、律诗、填~。我相信,学生在比较专业的教师的指导下,诗词写作能力会有更大的提升。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目前,这门选修课已开数期,期期爆满,颇受欢迎,如今已被学校列为国选录像课,放在网上共享,接受人大附中教育联盟校学生网上选课,并刊印学员诗集《南窗酬唱集》,供内部交流分享。

古诗元日范文篇2

[关键词]古代文学唐代元稹汉中诗歌

元稹(公元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排行九,因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元稹是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文学史称之为“元白”。

元稹虽不是汉中人,也没在汉中做过官,但他与汉中有非常深厚的缘分,元稹或公差、或宦游、或养病多次到过汉中,与汉中官绅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并在汉中与他的第二任妻子裴淑喜结连理。他有着极其深厚的梁州情结,写了许多有关汉中的诗作。他在《遣行十首》中写道:“七过褒城驿,回回各为情。”他在《百牢关》一诗中说:“天上无穷路,生期七十间。那堪九年内,五度百牢关。”

元稹第一次到汉中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由于当时的宰相裴提名,元稹得以出任监察御史。二月任职的元稹,三月就奉命前往剑南东川查办节度使严砺、任敬仲等人的贪渎案,这是他担任监察御史后接受的第一项重大使命。《旧唐书・元稹传》记载:“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三月七日元稹从长安出发前往东川。剑南东川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他的组诗《使东川》具体记录了这次行程。《使东川・南秦雪》诗云: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这首诗描述的情形是寒食节来临之际,衔命公干的监察御史元稹骑着青骢马,形色匆匆地驰驱在千山裹玉、万树披银秦岭中。

元稹到汉中境内的褒城县的时间是三月中旬。他的《褒城驿》一诗记叙了当时褒城驿的景象。诗云:

严秦修此驿,兼涨驿前池。已种万竿竹,又栽千树梨。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怅望东川去,等闲题作诗。

阳春三月,正是汉中盆地桃李争艳菜花黄,春笋拔节麦苗青的最美季节。在褒城县,元稹遇到了旧时的故人,使元稹想起了一件有趣的往事。年轻时,元稹曾漫游河中,到过解县(今并入山西省运城县)。一天,在一位姓窦的朋友家饮酒,席间,有位朋友来迟了,并且连连说错酒令,一连被罚二十大杯。这位朋友不胜酒力,只得逃席而去。这一天元稹也喝高了。酒醒后元稹问昨日逃席者是谁,人说是临近的虞乡县(今并入山西省运城县)的黄县丞。此后再不知黄县丞的消息。元和四年三月十六日,元稹快到褒城县时,县令出城迎接。与这位县令寒暄后,元稹总觉得这位县令眼熟,仿佛在哪见过。一问他从前担任的职务,知道是当年逃席而去的黄县丞。元稹提起此事,黄县令恍然大悟。他乡遇故人,黄县令邀元稹到褒河的游船上,免不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回顾往事,再叙旧情。诗人的《黄明府诗》及诗前小序记叙了这次他乡遇故知的趣事及与黄县令把酒言欢时的情形。

在褒城县盘桓了几天,元稹又到了山南西道的治所梁州(今汉中市)。三月二十一日离开梁州的前夜,住在驿站里的元稹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到自己与朋友白居易、白行简兄弟与李建共游长安的曲江池和慈恩寺。诗人正沉浸在梦中游乐之时,忽然听到驿站的官吏呼喊马夫准备马匹送他们出发的声音。从梦中惊醒,诗人才意识到自己身处梁州的驿站之中。元稹的《使东川・梁州梦》记叙了这一梦境,诗云: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马去,所惊身在古梁州。

有趣的是白居易、白行简、李建的确于元稹做梦之前的一天同到曲江池、慈恩寺春游。游玩结束后又一起到李建家中饮酒。酒酣之际说起共同的好友元稹,推算他的行程,应该到了梁州。于是白居易命人取来笔墨,挥毫在李建家的客厅壁上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一首,表达对元稹的思念,诗云: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十余天后,白居易收到了元稹从梁州寄来的《梁州梦》一诗,一看元稹作诗的日子正是三月二十一日。白行简的《三梦记》的第二梦也记载了这一奇异趣事。

从元稹诗中的记载我们知道诗人离开梁州后赴东川的路径是过西县(今陕西勉县西)到嘉陵江边的百牢关,顺嘉陵江而下,到此行的目的地东川的。去东川的路上,元稹在西县写了《使东川・汉江上笛》一诗: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

虽然元稹的组诗《使东川》有时也写出旅行途中所见到的奇异风光,但有时又描写了为王命驰驱的辛劳。他的《使东川・夜深行》一诗叙述诗人赴东川时星夜兼程赶夜路的情形。

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渐见戍楼疑近驿,百牢关吏火前迎。

从诗中描写的情形看,诗人所走的这段路在今天的川陕交界的宁强阳平关至四川广元大滩一带的嘉陵江边。笔者插队时曾多次走过,如今已修有沿江公路,没有了当年的险恶。夜已很深,诗人一行还低一脚、高一脚地行走在崎岖坎坷的嘉陵江边的小路上,身边就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稍不留神就会失足落入嘉陵江中。看到远处星星点点火的光,是守关的官吏率领部下打着火把迎接他这位钦差御史。

初次担任大任的元稹凭着一腔正义、凭着对朝廷的忠诚、凭着对下层百姓同情,经过两个多月细心的调查审理,查清了东川节度使严砺等官员“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及于税外加征钱、米及草等犯罪事实。

办完公差,元稹心情十分愉悦,他回程再到百牢关时,又写了《使东川・百牢关(奉使推小吏任敬仲)》一诗。诗中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也显示了诗人充分的自信。诗曰:

嘉陵江上万重山,何事临江一破颜。自笑只缘任敬仲,等闲身度百牢关。

然而初入仕途、血气方刚的元稹高兴得太早了,他还不知宦海的深浅。一场场严酷的已经等待着他了。元稹日后仕途的坎坷都与这次东川行有密切的关系。回到朝廷后元稹向朝廷上了《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和弹奏山南西道两税外草状》两个奏章。据《旧唐书・元稹传》记载:“按狱东川,因劾奏节度使严砺违诏过赋数百万,没入涂山甫等八十余家田产奴婢。时砺已死,七刺史皆夺俸。砺党怒,俄分司东都。”因为元稹查办东川案得罪了朝中一大批既得利益的朝官与宦官,他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打击报复。回到京城的他并没有因办案得力而升迁,而是被排挤出京城。

元和四年六月,元稹“分司东都”,到东都洛阳担任监察御史。这仅仅是元稹噩运的开始。元稹到洛阳不久,元和四年七月九日,与他相濡以沫年纪仅二十七岁的妻子韦丛病故,对于诗人来说真是祸不单行。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三月,元稹回京路过敷水驿时,因住房与宦官头子仇士良等人发生争执,被仇士良手下用马鞭击伤面部。事后元稹还受到朝廷处罚,被贬到江陵(今湖北荆州)担任士曹参军。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被招回京,其后被贬往更偏远的通州(今四川达州)任司马。

新旧唐书对元稹被贬江陵和通州的过程记叙得非常简略。《旧唐书・元稹传》记载:“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稹量移通州司马。”我们从元稹的诗歌中可以理清诗人的行踪。三月二十五接到朝廷的任命,二十九日元稹抱病离开京城前往通州赴任。他的朋友白居易、樊宗宪、李景信及侄儿元谷等人一直从长安送他到县(今陕西户县)沣河西岸的蒲池村,次日众好友设宴饯行,而后才依依惜别。元稹有《沣西别乐天博载樊宗宪李景信两秀才侄谷三月三十日相饯送》一诗记叙这次别离。诗云:“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语诗情替别愁。忽到沣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从元稹的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读到诗人踏上贬谪之途的凄凉、孤独与无奈。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时节,诗人再次从骆道穿越秦岭来到他熟悉的褒城驿。然而岁月无情、世事沧桑、人事皆非,褒城驿全无当年景象。驿站中茂密的竹林不见了,万株梨树全部枯死,热情厚道的黄县令也已作古。想到黄县令的音容笑貌,看到驿站墙壁上老朋友窦群的题诗,诗人感慨万千,提笔在驿壁上题《褒城驿》诗二首:

其一曰:

容州诗句在褒城,几度经过眼暂明。

今日重看满衫泪,可怜名字已前生。

诗中所说的容州是诗人的朋友窦群。窦群曾被贬容州(今广西容县)任容管经略使,后人称窦群为窦容州。据《旧唐书・窦群传》记载,窦群也在上元和九年诏还回京途中病卒于衡阳。窦群元和六年九月被贬为开州刺史赴任时曾路过梁州褒城并题诗褒城驿壁(今《全唐诗》不见窦群的题褒城驿诗)。读诗思人,朋友的逝世使元稹无比伤感。

其二曰:

忆昔万株梨映竹,遇逢黄令醉残春。

梨枯竹尽黄令死,今日再来衰病身。

这首诗中的“梨枯竹尽黄令死”一句描述了诗人重到褒城驿后所见到的令人伤心的情景。

从元稹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理出诗人此次自京前往通州上任的路线。诗人三月二十九日从长安出发,过户县入骆道,经褒城、梁州、西县、百牢关,再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新政县(县治在今四川仪陇县新政镇),从新政县转入流江到渠州(今四川渠县),在渠州停留数天后赶赴任所通州,于元和十年六月到达荒僻的通州。

偏远荒凉的通州是唐朝统治集团贬谪、流放政敌的地方。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当时通州的恶劣环境:“通之地湿垫卑褊,人士稀少,近荒札,死亡过半。邑无吏市无货,百姓茹草木,刺史以下计粒而食。大有虎、豹、蛇、虺之患,小有蟆蚋、浮尘、蜘蛛、蜂之类,皆能钻啮肌肤,使人疮。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元稹的上司刺史李进贤后来就死在通州任上。元稹赴任前就身体有疾,到通州后不久就大病,通州无医无药,几乎丧命。元和十年九月底,元稹离开通州前往兴元治病。因病体沉重、鞍马不便,他在童仆的照料下沿渠江、流江、嘉陵江水路向兴元(又称梁州,今汉中市)进发。当时兴元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郑余庆(748――820),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史书记载郑余庆为人耿直,办事公道,爱惜人才,奖掖后辈。与元稹同时代的许多大诗人都受到过他提携和帮助,如韩愈、刘禹锡、孟郊等。这位郑节度使与元稹有较深的渊源。郑余庆曾任东都留守,当时元稹是分司东都的监察御史,是元稹的老上级。元稹的母亲郑氏也是荥阳郑家,世代官宦,是郑余庆的本家。郑余庆与元稹妻子韦丛的娘家韦家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元稹与郑余庆有多重关系,加之郑余庆一贯爱惜人才,所以元稹在兴元治病、养病期间郑余庆对他十分关照。郑余庆为元稹安排了一处名为“严第”的住所。诗人在《荥阳郑公以稹寓居严第有池塘之胜寄诗四首因有意献》一诗中对郑余庆所安排的这所府邸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诗中写道:

激射分流阔,湾环此地多。暂停随梗浪,犹阅败霜荷。恨阻还江势,思深到海波。自伤才畎浍,其奈赠珠何。

诗题中所说的“严第”可能是说这所宅子原是一户严姓的人家的宅第。诗中描写元稹在汉中的这处居所位于城郊、紧邻汉水,是一处田园色彩极浓的庄园,环境十分优雅。只有荷塘中霜打的残荷败叶才显出秋末冬初的景象,这也说明了元稹入住严第的时间。

兴元(今汉中)是山南西道的治所,也是当时秦岭、巴山之间的中心城市,自然气候、医疗条件、生活环境都优于通州,这对元稹治病、养病非常有利。到兴元后不久,元稹的病情就有所好转,身体也逐渐恢复。据吴伟斌教授研究,元和十年底,元稹与他的第二任妻子裴淑在兴元永结百年之好。郑余庆不仅在生活上关照元稹,还在仕途上提携他,安排他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与兴元士绅广泛接触。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启(诗的小序)云:“今月十七日,公会儒于便庑,稹亦谬容末席。公出《海棠》之首章,且识其目曰:客有前进士韦、张,在宋,来会学,由我而下,联为五言以美之。诸生竦竦,各尽词以献公。”郑余庆举办的宴饮诗会也请养病的元稹参加,给足了元稹面子。对郑余庆的关照,元稹感激涕零,他写了长诗《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赞美郑余庆。把郑余庆夸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让人读后感到有些肉麻,其实这是诗人对郑余庆发自肺腑的由衷感激。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元稹一直在兴元养病。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元稹对兴元的气候还不太适应,有些水土不服,他的《生春》二十章中有一首诗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老病中。土膏蒸足肿,天暖痒头风。似觉肌肤展,潜知血气融。又添新一岁,衰白转成丛。”养病其间,他将家眷接到兴元。虽然有兴元的最高长官郑余庆和后来接替郑余庆的权德舆的庇护,但元稹自己微薄的俸禄还是难以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元稹一家人在兴元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他写于这一年秋天的《景申秋八首》就写出了诗人在兴元生活的窘境。“年年秋意绪,多向雨中生。渐欲烟火近,稍怜衣服轻。”秋天来临,寒意已重,“啼儿冷秋簟,思妇问寒衣。”孩子睡在冰冷的席子哭哭啼啼,妻子问换季的棉衣在哪。“婢报樵苏竭,妻愁院落通。”就连家中婢女也告诉他没有做饭的柴草了。“饥啄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身在他乡,宾朋稀少,门可罗雀,庭院荒凉,这几句诗就是元稹这一年深秋在兴元居所的生动写照。

尽管生活十分清苦,元稹还是不放弃一切机会与兴元的地官吏士绅、文人墨客及往来秦岭、巴山之间的谪官迁客茶酒相叙、诗文酬唱。元和十一年春,元稹的朋友熊士登从长安前往岭南路过兴元,二人意外相逢,元稹分外高兴。元稹初到通州时曾见到路过通州的熊士登,并托他给远在江州的白居易捎过信。其后元稹就到兴元养病。熊士登向元稹叙述了白居易的情况,并告诉元稹自己曾向白居易叙述过他在通州的病情。但熊士登此次兴元之行只是匆匆过客,没几天就就要辞别元稹,踏上奔向岭南的遥遥路途。熊士登离开兴元时,元稹十分伤感,被贬天涯之情充溢胸中,写了两首诗送别。《赠熊士登》云:

平生本多思,况复老逢春。今日梅花下,他乡值故人。

《别岭南熊判官》云: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元和十一年秋,元稹在兴元遇到好友李复礼。李复礼,字拒非,早年与元稹一道吏部乙科及第,在京城与元稹往来密切,多有诗歌唱和。这一年秋,李复礼出任文州(甘肃文县西)刺史,前往任所上任途经兴元。元稹陪李复礼游览汉中山水,共话贬谪之痛。《遣行十首》是李复礼在兴元期间元稹所写的一组诗。因同为贬谪之人,都有沦落天涯之感,相聚古城兴元,自然有历历往事回顾,更有绵绵别情倾诉。

一个凄清的秋夜,元稹在自己兴元家中与李复礼久别重逢共话衷肠。《遣行十首》其一就是这次夜谈记录: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相逢中自有惊喜,而更多的是离别的伤感。男儿有泪不轻弹,相互为对方的前途担忧,自然就有暗泪惊心,诗语足见挚友深情。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也没有不散的相聚。唐人别离之际常常赠诗送别,就有了王维《渭城曲》那样千古绝唱。想到李复礼将要到那蛮荒、偏远的文州赴任,想到阴平郡的亘古荒凉、想到白龙江的咆哮奔腾,想到羌人区的奇异民俗,想到崇山峻岭中的麋鹿、蕃牛,想到荒凉边陲的鼙鼓、戍情,元稹不免为老朋友担忧。他的《遣行十首》其十也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别离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

闻道阴平郡,然古戍情。桥兼麋鹿蹋,山应鼓鼙声。羌妇梳头紧,蕃牛护尾惊。怜君闲闷极,只傍白江行行。

李复礼到文州后元稹依然非常牵挂这为老朋友,元和十二年元旦,身在兴元的元稹作《岁日赠拒非》一诗寄赠李复礼,诗中写道:“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元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新乐府诗创作成就确立的。元和十二年,养病期间的元稹结识了两位寓居汉中并喜好新乐府诗歌创作的青年诗人刘猛、李馀。刘猛,生卒年不详,曾中进士,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全唐诗中收录了他三首诗,当时寓居汉中。李馀,成都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癸丑科状元及第。当时也居住在汉中。元稹非常赏识这两位年轻人,与他们相互切磋、酬答唱和。诗人在《乐府古题序》中说:“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予因选而和之。”在新乐府诗的创作中,元稹提倡学习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歌行体诗歌“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创作方法,反对“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主张“虽用古题,全无古义”,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的手法进行创作。

元稹的新乐府诗中的优秀篇章如《田家词》、《织妇词》、《采珠行》、《估客乐》、《捉捕歌》、《缚戎人》等作品就创作于汉中。这些诗多取材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生活,或描述下层百姓的痛苦生活,或揭示社会的黑暗不公,或揭露政治的腐朽肮脏,或揭露朝廷的穷兵黩武,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此前,白居易因创作《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遭到达官显贵打击,贬官江州,饱受磨难。白居易认为自己“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时的白居易已无先前锐气,不再创作讽喻诗。而元稹却性情不改,依然坚持新乐府诗歌创作。元稹的新乐府诗《田家词》、《织妇词》是唐代讽喻诗的代表作。学术界普遍认为元稹诗歌中思想性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新乐府诗。对元稹在汉中的新乐府创作活动,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一书中给予极高的评价。胡震亨说:“元(稹)如《田家》、《捉捕》、《紫踯躅》、《山枇杷》诸作,各自命篇名,以寓其讽刺之旨,于朝政民风多所关切,言者不为罪而闻者可以戒。”

吴伟斌先生在他的论著《元稹评传》中通过对大量的史料和元稹作品的分析得出结论说:元和十二年五月,元稹结束了在兴元近二十个月的求医养病生活,与妻子儿女一起返回通州。

从元稹的作品中我们知道,诗人离开兴元时,刘猛、独孤朗等人前来送行,三人相互赠诗留念、把酒话别。可惜刘猛、独孤朗赠元稹的诗今已不存,元稹唱和的两首诗《酬刘猛见送》和《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保存在《全唐诗》和《元稹集》中。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分析了自己性格的弱点,“任气有愎戆”、“狂偶似直”,诗人讨厌那些蝇营狗苟、翻云覆雨的小人,“愚憎兔跳跃跃,恶鹏黑翻翻”。也正因为他嫉恶如仇,招致政敌的嫉恨,“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惨遭宦官集团打击迫害,贬谪穷山恶水近十年,身体心灵备受创伤,“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不然合身弃,何况身上痕。”虽然饱受打击迫害,但诗人依然坚持己见,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坚守自己的精神品格,保持自己自由的思想意志,“六尺安敢主,方寸由自调。”

诗人离开汉中赴通州的路径与两年前赴任是一样的,先西行至嘉陵江边的百牢关,而后从嘉陵江乘船沿水路赴通州。百牢关旧地再度重游,诗人又赋《百牢关》一首,诗曰:

天上无穷路,生期七十间。那堪九年内,五度百牢关。

诗人感慨万千,在人生有限的生命中,九年间就五次途经百牢关。从元和四年三月首次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按东川到元和十二年五月,时间约九年,来回五经百牢关,各次心情各不相同。元和四年三月,初经百牢关,衔命查案,重任在肩,激动兴奋,情绪激昂;元和四年六月,东川返京,再过百牢关,完成皇命,为民除弊,心情喜悦;元和十年三月,再贬出京,三过百牢关,眼望蛮荒通州,心情沮丧,顿生凄惶之感;元和十年十月,重病通州,生命垂危,朝不虑夕,四经百牢关,北上兴元,求医问药,悲观绝望;元和十二年五月,五渡百牢关,再向通州,前程未卜,仕途黯然,心情难诉。

汉中是元稹从事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地方,汉中的一方水土滋养了元稹,也成就了元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唐)元稹.元稹集[M].中华书局,2010.

[2](唐)白居易.白居易集[M].中华书局,1979.

[3]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5](五代)刘.旧唐书[M].中华书局,2007.

[6](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傅璇琮.唐才子传校注[M].中华书局,1987.

[8]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9]苏仲翔选注.元白诗选古[M].典文学出版社,1957.

[10]张炯,邓绍基,樊骏.中华文学通史[M].华艺出版社,1997

[11]张燕瑾,吕薇芬.隋唐五代文学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1.

古诗元日范文

关键词:诗词;体验;民族习俗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贴春联……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古至今的诗词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节日,引导学生诵读有关经典诗词,让学生深刻体验民族习俗。

一、诵读节日诗词,领略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前后,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词,并带领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吟诵,让学生深刻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

比如,元宵节前后,吟诵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让学生感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美好景象;感受“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的热闹场面;清明节前后,带领学生吟诵《清明》,让学生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祀场景;吟诵唐代韩翃《寒食》,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武侯家”的古代习俗;端午节前后,带领学生高声吟诵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习俗的悠久历史和赛龙舟时紧张、刺激、热闹的场面;七夕节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让学生感受到了真诚纯洁的爱情的美好;中秋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则把学生带入了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唐代张九龄《望月还远》中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学生感受到真挚友谊的珍贵;春节时,吟诵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学生感受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

经典诗词,让学生在欢度节日之际,更加领略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欣赏荧屏诗会,培养高雅情趣

从2008年起,中央电视台在元宵、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夕,推出了以传统节日命名的精美诗会。诗会以经典古诗词与现当代优秀诗歌为载体,通过名家、著名主持人、优秀演员的朗诵、解说与访谈,幷配以别具匠心的场景画面、音乐背景等来挖掘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境。

为了配合这些荧屏诗会,每到这些节日前,笔者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经典诗词,先把它们摘抄下来,在班级中举行节日诗会。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逐渐完善。在欣赏央视晚会时,再做进一步完善。学生兴致极高。诗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经典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三、制作节日小报,通晓节日内涵

如果说“节日诗词诵读”和“荧屏诗会欣赏”只是浅显的“诵”与“赏”的话,那么,“制作节日小报”则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知识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筛选内容,编辑美工,制作小报,欣赏报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相关节日的来历、节日习俗、传说故事等知识,进一步通晓节日内涵,对民族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精心组织活动,体验中华魅力

(一)元宵灯笼展

按照惯例,我们这儿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元宵节前开学。为了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花灯迎元宵”活动。首先自己拜师学艺,学习制作灯笼的方法,再买来竹条、细绳、绸布、剪刀等相关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灯笼作品。学生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做出了大大小小、红火喜庆的灯笼。元宵节前在班级走廊悬挂起来,真是别有一番喜庆景象,为新学期营造出新气象。

(二)端午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包粽子的原材料苇叶、大米、红枣等,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得来极为容易。端午前的周末,布置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回校时带来。学生返校后,笔者开始教他们包粽子。学生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都想亲手包出一个高质量的粽子。当学生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时,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三)中秋赛诗会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例(3篇)

    - 阅0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范文篇11.乱花渐欲迷人眼,。2.,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

    矿物地质学范例(3篇)

    - 阅0

    矿物地质学范文【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0.前言近年来,矿石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于找矿行业中,第一步工作就是明确矿床地质情况,然后针对这些地质资料确定找矿方向[1]。.....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