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1

关键字: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事故预测、监控与防治;专业现状及前景

前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学博得础上更加要求精益求精,所以,社会、学校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学习的要求,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更高的水平,我们必须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预知。因此,决定于暑假期间组织同学对专业知识进行调查。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大家到图书馆查阅文献,通过互联网查找专业知识介绍等各种形式积极加入到活动中。做了充足的准备后,大家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岩体工程力学和采矿及矿山安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岩体工程力学

岩体力学(RockmassMechanics)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岩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国际上往往把岩体力学称为岩石力学。它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属于应用型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经过变形和破坏的岩体在地应力条件改变时产生再变形和再破坏的力学规律的学科。是力学、地质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岩体力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连续介质力学阶段。把岩体视为一种完整的连续介质材料,将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把土力学理论移植过来,用于解决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体力学问题。这是岩体力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碎裂岩体力学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国际上发生了几次大型水坝工程事故。在对这些重大事故研究过程中,逐渐注意到岩体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由节理、断裂等切割成的碎裂岩体。在岩体力学研究中重视了节理、断裂面等力学作用,提出了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各向异性是岩体的重要特征;注意到尺寸效应等现象。在力学分析上出现了块体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岩体力学主要研究岩体上各种工程地基的变形、破坏;岩体边坡的变形、破坏;地下工程的围岩变形、破坏、开挖和支护;岩体改造方案及技术。必须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岩体结构,特别是结构面的地质规律;岩体中应力,包括地应力及工程建设引起的二次应力;岩体变形规律;岩体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岩体水力学理论。

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岩体地质研究、岩体力学试验和实验、岩体的力学分析和;岩体改造方案及技术措施研究。这四部分研究工作与岩体工程研究的阶段相对应,逐步地开展和应用。

岩体力学的应用主要是与岩体工程阶段结合分为三类:岩体力学特性普查、专门岩体力学问题研究和岩体变形观测监测及反分析。

二、采矿及矿山安全

矿山安全是国家在采矿过程中,为保障安全而需要采取的措施。目前,我国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法律的人给予相应处分。

1、矿山企业必须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矿山安全工作实施统一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安全工作实施统一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国家鼓励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改进安全设施,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对坚持矿山安全生产,防止矿山事故,参加矿山抢险救护,进行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2、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矿山建设工程的设计文件,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并按照国家规定经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批准;不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不得批准。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有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审查。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由国务院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2

【关键词】煤矿采矿;工艺与技术;探讨

引言

煤矿采矿的工艺与方法,能够提高煤矿作业的速度,与采煤安全存在直接的关系,中国非常重视煤矿行业的发展,积极规范煤矿采矿的工艺、方法,不断引进新技术,完善煤矿采矿的工艺现场,推进煤矿采矿的发展。采矿工艺的发展,决定了煤矿资源的质量,结合煤矿采矿的实际需求,应优化采矿的工艺和方法,确保煤矿事业的发展速度。

一、煤矿采矿作业的特点

(一)矿产资源的固定性

采矿作业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开发,而矿产资源是在自然界中固定存在的矿体,其具有固定性,不可再生性,所以要进行矿产开采,矿址是无法随意选择的而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矿产的储存量和生产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二)采矿设备和人员的不稳定性

在我国分布着很多的中小型采矿企业,这些矿产企业的规模小,生产能力低,并且采矿作业的地点不固定,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的报酬低,所以随着采矿的进行,采矿人员出现大量的流失,人员流动性较大因为资金投入不游,所以机械设备的性能较差,技术落后,随着采矿作业的进行,有些设备无法应用。

(三)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快速开发,矿产资源呈现枯竭的态势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的供应,就需要进行深度开采或者对劣质矿产进行开发,开采环境越来越恶劣,由此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和成本在对劣质矿产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其中会存在岩石,混入矿产中造成贫矿的出现,降低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如果开采的环境比较恶劣,有些采矿作业无法进行,进一步增加了采矿成本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该不断的革新采矿工艺技术,实现综合利用,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二、煤矿采矿的工艺技术

(一)崩落采矿工艺

崩落采矿是有计划的工艺,其在煤矿采矿中需要按照原本的计划方式执行,以免影响崩落采矿的工艺效益。崩落采矿工艺的核心理念是地压管理,利用围岩崩落的方式,完善煤矿采矿。回采工作中,作业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煤矿围岩的实际情况,制定崩落采矿的工艺计划,通过崩落工艺营造安全的采矿环境。

(二)岩体加固工艺

岩体加固是煤矿采矿较为常见的应用工艺,加固煤矿采矿中的岩体部分,防止岩体出现碎石、裂缝等影响因素,加固岩体结构,以免采矿时发生危险。如果煤矿采矿中的岩土结构存在潜在不稳定的风险,作业人员会采取岩体加固的方式,在岩体向内深入11m~21m的结构范围内,实行锚索加固,同时利用锚杆支撑岩体表层,强化加固,预防岩体坍塌风险。锚索加固质量高,可以稳固煤矿采矿的围岩结构,确保岩体稳固。

(三)空场采矿工艺

空场采矿在煤矿作业中,负责深孔、大采场等采矿阶段,降低空场类采矿的难度。空场采矿的工艺类型比较多,需要根据煤矿采矿的工艺需求,才能完成采矿工艺,以此来提高煤矿采矿的工艺效率。空场采矿工艺的主要对象是矿房和矿柱,先矿房后矿柱,确保采矿的安全进行,同时提供煤矿采矿的安全条件。空场采矿工艺中还需进行适当的充填,完善煤矿采矿的环境。

三、提高煤矿采矿技术应用效率改进措施

(一)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想要提高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效率,必须要针对采矿现状进行分析,从所存的问题着手,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煤矿企业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目标,使所有煤矿企业都能够充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的不足,进而能够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规范生产行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煤矿采矿企业进行统计,并了解其经营状态,对其现用的煤矿技术进行分析,对于不符合生产要求的技术应提醒其进行更新,保证采矿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改变经营策略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矿采矿生产不能固步自封,如果企业只是满足于现有的采矿技术,将会直接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整个行业都不进行技术研究,就会影响到我国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对此种现象进行宏观调控,可以制定鼓励政策,对于进行采矿技术研究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例如在企业贷款上放宽政策,使企业能够专心研究新型技术。另外,国家也可以针对具有研究能力的煤矿企业提出研究目标,以半强制的政策来推动企业的技术研究。同时,煤矿采矿企业领导人也应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应从获取长远利益上出发,积极调动有效资金与研究人才,对现用的采矿技术进行研究,争取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效果,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

(三)加强员工管理

员工是实现采矿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为保证采矿过程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力度,无论是从招聘上行还是后期培养上,都应该做到位,为其提供良好的待遇以及发展空间,使其能够安心进行现场采矿技术的研究与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基础矿工的招聘,应做好职前培训,使其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要求,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产要求。尤其是对于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更是要求其必须具备专业资质证书,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同时,对于采矿工程存在的所有员工,都需要进行安全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煤炭资源储量虽丰富,但同时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消耗也很快,经济在发展,煤炭行业也在快速发展通过长时间发展,中国对煤矿的开采工艺技术已经进入了全面机械化发展的阶段,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向着程序化、电牵化方向发展,各种新型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采煤效率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煤矿矿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各种采煤工艺技术,以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志辉.煤矿采矿技术应用问题的综合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36.

[2]汪华然.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展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6:82-83.

[3]韩军.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8:54-55.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3

关键词:探矿工程;地质勘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矿工程的技术方法和工作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探矿过程也变得更加机械化和自动化。即便如此,探矿工程依旧是一个艰苦而高风险的工作,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也非常高。加强对它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探矿工程的含义和概括

1.1探矿工程的含义

在相关行业中,探矿工程也被叫作勘探技术,它是进行地质勘探活动中所有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总称。探矿工程是以探明地下各种矿体的形态特征和特定地质体的规模深度为主要目的,并从中掌握矿体的结构和存储情况。研究这一类型的工程技术,并在研究过程中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物地质资料提取出来,这样的学科就是通常人们所说探矿工程学,也就是探矿工程。

1.2探矿工程概括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就目前而言,我国探矿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有两种,分别为钻探工程和坑探工程。当然要完成整个地质勘探工作还必须依靠许多其他不同的工程来共同完成,例如:交通运输、探矿修配业务、矿物动力供配等,这些都是探矿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于钻探工程而言,它主要包括了地质勘探钻进和工程技术钻进这两种。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地质勘探钻进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设计,并在预定的位置上通过多种钻探设备去钻穿表面岩层的方式来获取岩层样本、水质样本以及土壤样本等相关资料信息,同时还借助钻孔的方式进行地下物理测量,观测和掌握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等相关内容。

2.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发展的必要性和任务

2.1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变得越来越高,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探矿工程在我国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来分析,我国政府对地质勘查市场的关注越来越高,并通过相应的宏观调控去规范地质勘查市场的发展,因为探矿工程不仅涉及相关企业的发展,还对维持我国社会的稳定,保证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大了地质市场和探矿工程业市场所要面临的挑战,所以,为了能够让探矿工程可以更好地顺应地质勘查的发展趋势,保证勘探工作的科学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2目前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任务

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查活动的核心任务。探矿工程与国计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我国的支柱性基础产业之一。对探矿工程进行科学的控制管理,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长期稳定发展。地质勘查应该在明确其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运用好勘查技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障勘查结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3.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3.1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的发展趋势

3.1.1研究技术的现代化

要想实现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必须要求其能够满足经济以及社会的需求。所以,必要大力引进现代化技术,并加大对探矿工程的资金投入,深入研究其相关工艺与设备,同时还需建立起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如此一来方能够保证探矿工程不断向着精简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3.1.2定向定位数字化

探矿工程在未来发展趋势中,必定要重视研究和构建其钻探定向技术数字化系统,并且还需要加大研发定位测量轨迹的数字化描绘技术,如此一来既可以有效提升探矿工程效果,还能够实现数字化的控制、检测以及计算。

3.1.3孔钻技术深度化

就现阶段看来,我国探矿深度范围约在300m~500m左右,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研发探矿工程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钻技术的深度化研究,如,事故预防、钻探设备以及钻探工艺等技术。

3.2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的相关建议

3.2.1相关数据分析及决策建议

近些年我国的工业水平和建设事业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大大地提升了钻探工程的应用领域。对探矿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探矿过程的工作效率,还对提高探矿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加强施工工程质量的有效性分析和研究的同时,有关探矿施工管理者也应该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管理能力,从实际出发,在及时地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的同时,还要制定出决策建议,这样的探矿工程发展趋势,才可以保证实际工程的顺利进行,符合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各项要求。

3.3不断提升探矿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保证质量的基础,为此,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观念,通过有效的手段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探矿过程中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好把保障探矿工作的安全,尽最努力去消除人为失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探矿工程的发展还必须由始至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工作原则,以质量第一的工作观念去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在面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项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以科学、公正、守法的道德规范去进行有效的处理,严格把好探矿工程工序质量检查关卡,保证探矿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4从实际出发,合理的选择探矿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探矿工程中航测和遥感区域的进一步拓展,让钻探验证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相关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探矿施工方案制定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工程现状,去选择出最为合理的探矿工程技术,从不同的角度上对探矿工作进行全面性的分析,让实际的施工可以达到施工效果高,工程成本低的效果,这也是地质勘查中探矿工程发展的一大方向。

3.5加大对新能源的勘查与开采,加强探矿技术的研究

随着我国δ茉葱枨罅康牟欢霞哟螅煤、地热资源的钻探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加大对新能源的勘查与开采,不仅能够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利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矿工程的发展,应该面向新能源的勘查与开采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探矿技术的研究工作,让复杂环境下的探矿工程施工可以更加顺利,更安全地进行。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管理控制作用,不断完善地质勘查中的政策和规定,加大对市场经济的控制管理力度,依法治理探矿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促进探矿工程不断地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能源消耗日益加大的今天,加大对新能源的勘查和开发力度,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探矿工程作为地质勘查与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它的发展研究,明确探矿工程在地质勘查中的发展趋势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冷派.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探究[J].工业c,2016(6).

[2]胡少华,刘明磊.分析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J].新材料新装饰,2014(14).

[3]刘兴彪.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20).

[4]梅城.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分析[J].江西建材,2013(5).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校企优质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依托骨干企业优质资源推进机械工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Y05)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9-01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的专业研究生主要是以自然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机械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目前相关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两个阶段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进行课程学习,第二阶段进行专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并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学生“个人培养计划”[1]。为了让毕业的研究生能够适应企业的研发环境和文化等,江苏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政产学研用”模式,开展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的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使其扎根在企业,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于企业。目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制定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较好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但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将来工作中面向的对象广、设备多、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具有完善的科研试验平台、技术人员与组装加工基地等优势资源的企业作为研究生实践的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

一、企业自我挖掘,系统了解自身具备的适合师生队伍建设的优质资源

企业资源,包括工厂车间、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生产资料等的实物资源、形成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维修技术等的技术资源、具有技术经验的人力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根据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和高校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选择专业对口、行业领先、企业资源丰富的优秀企业,能够使高校指导老师、研究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科研中。比如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江苏省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产品,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在复杂环境下特种电梯的设计、研发、加工与制造方面,具有优质的资源:完善的科研试验平台(斜行电梯试验平台、大吨位防爆电梯试验平台、门机可靠性试验系统、盐雾环境下的可靠性试验平台等)、掌握复杂环境下特种电梯研发的技术人员(大桥、矿山、核岛、航海等复杂工况下的特种电梯技术)、成套的加工制造设备等,从而有效提高了高校师生投入研究生工作站工作的积极性。

二、明确企业资源,确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具体职能与研究方向

作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主体,设站企业首先需充分认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优质资源,比如企业拥有哪些科研平台、现有技术产品涉及的领域、技术人员具备哪些工程问题解决的能力等。其次,通过前期的调研和考察,明确企业的资源是否能对高校师生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与高校师生沟通,了解高校师生的需求,利用自身优势(雄厚的加工制造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大型的试验场所等)吸引高校师生参与,从而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最后,根据企业和高校双赢的原则,制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具体职能与研究方向。比如,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矿山专用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其产品涉及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各类矿山,该公司在研究生工作站设立之前,明确了自身产品的定位和研究领域,随后与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沟通联系,在企业与高校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研发下,在矿山大型提升容器及其辅助装置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深入高校调研,明确高校师生优势资源共同构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明确了企业的优质资源和自身需求后,主动与高校师生沟通协商,掌握高校师生研究领域,对师生队伍建设、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具体项目的落实进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在高校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指导下,促进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成立和有效运行。比如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有一部分师生从事矿山提升与运输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若与提升与运输相关企业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为能够培养符合我国机械工程自主创新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设立之前与高校师生交流,明确高校师生优势资源,双方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设立之前,同样与高校师生交流,充分利用矿井提升与电梯提升相同的研究领域,将矿井提升的成熟技术运用到特种电梯上面,形成了防爆特种电梯技术、矿山特种技术等。

四、综合双方资源,形成高效的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管理与激励机制

高效的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管理机制将有助于提高企业与高校师生投入的积极性,而投入积极性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双方优势下双赢的程度。因此,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期间,首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技术需求提炼为研究课题,充分利用校企优质资源,依托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其次,企业工作站为研究生提供研发所需的实验平台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增强高校工程项目的研发能力,实现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突破。最后,为保障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正常运转,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需设立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配套政策,保障进站导师和研究生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为企业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的研究生与导师给予表彰奖励[2],形成高效的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管理与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91-93.

[2]敖永胜.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68-72.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5

关键词:煤矿工程;安全管理政策;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炭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矿工程采矿技术的提升,但一些煤矿企业把重心全放在提升采矿技术水平上而忽视了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加强。从而导致了即便是在现代化程度相当高的今天,煤矿工程事故依旧时有发生。所以煤矿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为本质上实现煤矿工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煤矿工程采矿技术分析。明确煤矿工程技术的现状并加强对煤矿工程技术的分析以及深层研究,这是实现促进工作全面发展的关键点。施工的标准和技术性原则在当前现代化的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当前的调价之下对新技术标准和新的预防准则的分析,加强对整个事故流程的全面管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应当给予重视。但是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事故依旧时常发生,所以对技术层面主要难题的综合性的研究也不能忽视,应当对此环节的工作引起高度重视。

1.1露天开采。露天开采具有工作过程相对安全,开采量大,速度较快,矿石损失较少利用率较高的优点。一般采用较大型的开采机械对矿体由上而下挖掘。

1.2填充开采技术。填充开采技术是目前一项常用的开采技术,因其具有实施较方便,安全性较高而常被采用。该技术是指用别的材料填充到采空区里,从而为煤矿的开采提供安全的环境。不仅提高了开采的效率,而且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提高了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

1.3中国煤矿工程未来的采矿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大力推广数字化煤矿建设是煤矿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实现“智能采矿”,数字化煤矿建设将考虑安全、高效等多方面要素。智能采矿指的是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一数字化的生产环境,装备化的采掘装备,遥控化的生产过程,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化的经营管理为特质,实现安全、绿色、效率和经济优点的采矿工艺过程。与此同时智能采矿有助于工人技术素质的提高几队伍结构和工资的改善,并能提高采矿效率,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煤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人处于初期阶段,智能采矿的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技术和硬件都还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在此期间,信息化智能化的机械应当被投入更多的资源,人力以及物力。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道路上,中国煤炭产业首先要创建一个为实现智能采矿提供支持的融合矿产资源、生产过程、安全监测、企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然后还需研发大型自动化采矿设备,及地下无线通信系统。

2煤矿工程的施工安全。煤矿工程的施工过程指的是煤矿开采过程,由于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较高。因此煤矿工程的施工安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为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煤矿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收到相关管理人员的深入研究。

2.1把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煤矿企业工程的安全进行是基础,获得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煤矿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较好的收益,必须要协调好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尽量的减少由安全事故引发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对于煤矿企业,只有安全与效益两者达到平衡,才能确保企业能安全生产并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2切实加强基层安全体系建设。目前,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存在重产量轻安全及重速度轻安全的现象。为了防治这种现象,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理念的宣传,加强对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意识道德教育培训,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要建立完善的基层安全体系及奖惩办法。

2.3提高安全科技水平。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提高才能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进而能更加安全高效的生产,达到最大利益化。特别是在相对比较薄弱的技术环节,更应该引进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所以管理者要加强对煤矿开采安全的深入研究,积极的推广和使用先进的科研成果,从源头杜绝煤矿工程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要增加对科技改革的资金及人力资源投入,更好地实现安全化的管理及高效化的生产。

2.4加强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对以往事故的研究,发现很多事故在发生前都很可能被杜绝,一些重大的事故其实可以被提前杜绝,只是因为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未切实到位,才最后导致那些惨剧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提供安全学习场所及信息资源服务,切实的把安全检查工作做到位,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进而做到安全管理。

2.5深层次研究安全管理政策。企业管理人员在实践当中不仅要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奠定实现煤矿工程的发展的基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因素,考察政策指定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工作改进及提升。要确保机制的可行性、健全性、完善性,保证相应政策的切实实施,从而更有效地提升煤矿工程工作实施的安全性,为煤矿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工程采矿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政策是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安全生产是煤矿开采工程发展的基础,采矿技术的不断创新是煤矿开采工程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的煤矿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分析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安全管理政策的综合性研究,从而促进开采工作的不断完善。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完善施工政策和施工安全,为更好地发展煤矿工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金刚.关于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52-52.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6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教学;采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58-02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总量虽然中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其合格人才在世界的排名并不乐观。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将能够很快胜任工作,而中国仅仅有10%。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等。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教育认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设置、实践教学的考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实现了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为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通行证”。

二、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矿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时,由于公共课、基础课学时的增加,使得专业课及专业实践课的课时缩减,由此造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弱;由于学生在实习矿井受安全所限,因此专业实习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实验设备陈旧,开出的实验项目滞后;验证性与演示性实验项目较多,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出较少;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较少,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也不会深奥;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丰富实践性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实践教学环节上的考核单一,不能引起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实践效果不够理想。

三、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实训与现场实习)应注重培养其工程性、应用性、研究性及专业素质上,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专业实习工程训练课外活动5个环节,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反复的运用和训练,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1.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新时期矿山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合理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及时补充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及实验设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系列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系列综合性实验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系列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构成的三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增加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基础上,通过新增实验设备、开发原有O备功能等措施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培养应用创新型地矿类人才提供实验条件。

2.整合资源,建设本学科共享的实验硬件平台。围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依据,建成与我院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本研共享、由三个层次组成的实验平台。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完善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成绩评定标准与办法,把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对学生考核和成绩评定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4.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合理,与矿山企业和设计研究院加强联系不断更新设计题目,同时根据学生择业去向灵活安排设计内容;与矿山企业和设计研究院加强联系;尽量增加专题研究(有科研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科研与本科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建立学院和煤炭企业联合指导设计的体制;建立成绩综合评价模式(答辩形式由原先的单一模式改变为综合评定模式。

5.强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弥补现场实习的欠缺。采矿工程专业实习地方主要集中在矿山企业,但由于矿山企业考虑到安全和影响其正常生产秩序等方面的原因,实习环境不允许学生动手实践和参与实际生产,另在煤矿事故方面发生的环境、过程及危害和事故案例在实习矿山企业也不能实现,针对目前实习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矿井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现场实习前或实习过程中,可以不入井便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矿井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典型案例、安全培训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

6.完善实习基地。为提高现场实习教学效果,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友血缘关系,建设6―8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定期选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锻炼,并制定联合培养机制。

7.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本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学科方向,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由学院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并下发聘书;另一方面,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利用假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也是全面提升采矿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水平的一次契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采矿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康健,陈海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采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6,(10):215-217.

[2]王燕,孙伟博,邵小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86-87.

[3]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56-260.

[4]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郭兵兵,陈国祥,徐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地质教育,2011,(02):34-38.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7

关键词:安全;事故倾向性;煤矿作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项目研究对象

项目研究立足于心理学基础理论和煤矿生产实践,选取龙煤矿业集团作为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心理测量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材料及从龙煤矿业集团所属四个煤矿公司所取得的访谈调查资料及测量数据更具有普遍性,对接下来进行的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策略探析及具有事故倾向性人员的培训研究也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二、项目研究意义

本项目在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提高人因事故防治对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矿山不安全行为管控问题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行为方案,对矿山人力资源实际情况提供更为科学的人员管理对策,结合我国当代安全行为研究发展趋势夯实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根基。本研究试图在综合现代安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量学、模糊数学和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编制出矿山安全心理测评工具,应用于矿山安全管理实践,无疑符合这种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涌现出很多的专家学者。格林伍德(1919)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分布,相对而言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法默和凯姆伯斯(1939)提出事故频发倾向论。前苏联巴甫洛夫等曾提出刺激-调制-响应(S-O-R)模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错误的研究逐渐成为人误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许多国内外人因专家开始加强对个体人误更深层因素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众多调查结果表明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缺乏安全意识、充“硬汉”、工作压力、同事的态度和其他组织、经济及心理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我国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研究虽然稍晚于国外,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综上所述,国外多数学者只是针对不安全行为某一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煤炭企业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针对性不强,缺乏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综合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有一些学者已开展了针对煤矿特殊环境下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内外部影响因素测量的研究,但缺少针对我国煤炭企业编制“本土化、系统化和行业化”的不安全行为测量量表、不安全行为分类及各类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判定,且测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研究主要是在分析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基础上,从个体人、物态环境和组织管理等角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出预防与控制对策,但大多控制对策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过程控制与合适的矫正计划。

四、项目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的理论分析,应用安全行为心理测量的方法识别具有事故倾向性煤矿企业员工,深入分析人不安全行为背后的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针对不同安全行为水平层级的煤矿企业员工,提供分层分类培训。具体研究如下内容:

第一,确定安全行为影响要素的理论研究范畴。

第二,确定安全心理要素驱动因子。

第三,构建安全心理测评概念模型。

第四,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要素测量评价体系的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探究。

第五,开发安全心理测试系统。

第六,基于心理测评结果的培训系统研究。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

通过对安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量学、模糊数学和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心理要素进行理论意义上的研究探讨,并据此得出心理测评指标雏形。

(二)文献分析

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通过分析研究二十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各项工作材料以及煤矿企业的总体材料等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材料,把握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对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剖析,梳理安全生产事故和煤矿工人心理状况之间的关联。

(三)观察法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正在从事生产活动或准备开始生产活动的行为人,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其外部活动中把握心理现象。为了保证研究质量,需要多次到煤炭企业生产现场,观察煤矿作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四)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研究人员与煤矿相关人员就煤矿工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心理现象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交流探讨,听取被访人的真实意见和建议,观察其神情态度,以期最大量地掌握详细真实的信息。

(五)问卷调查法

在对调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有效数据的分析等进行事先谋划,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调查目的。

六、项目创新之处

第一,以安全行为理论作支撑,融合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生成机理、演变机理和作用机理的各自不同属性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安全行为的有效安全心理要素因子;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8

【关键词】找矿;钻探技术;应用

1.深部地质钻探现状

(1)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的比较广泛,从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我国矿产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3左右,在地质找矿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我国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平均深度在300~500m之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勘查深度平均在800m。我国深部找矿勘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找矿深度的不断增加,在钻探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岩芯钻探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探明地下深部矿藏,除利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和物化探、遥感等探测技术外,最终需要通过岩芯钻探技术取出地下岩芯,通过试验分析才能确定矿产资源的埋藏深度、品位和储量,并最终提交有效的地质找矿成果。

(2)目前深部地质钻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装备落后,投入不足,更新缓慢。机械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率低,属于逐渐淘汰的装备。用于深部钻探施工的配套装备有限;钻探队伍的组织体系缺失,人才匮乏,观念保守,创新有限;中级以上钻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缺乏科技创新的领军人员;生产一线缺乏高素质的钻探工人,尤其是机班长。不利于钻探工程产业的良性发展;钻探工法难以攻克复杂地层、创新有限,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存在障碍;技术的引进、推广与自主研发不足以支撑发展的需要;实施深部岩心钻探面临人才、装备、机具和技术等困难;管理粗放,结构松散,效率不高;满足于一般的生产技术管理,管理层与生产层松散,技术与生产结合不密切,计划与控制能力有限,生产效率不高,成本降低困难;现场设施和管理不规范,不足以展示新时期地矿人的风采。

2.钻探技术

2.1金刚石绳索取心技术。

(1)绳索取心(WL)钻探技术被称为钻探技术第一次革命,已有近6O年的推广应用历史。在全球地质找矿钻探施工中是应用最广泛、综合地质效果最佳的钻探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但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利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完成的岩心钻探工作量仍不足全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工作量的3O%。国产绳索取心钻具存在材质不佳、加工质量差、易折断和脱扣等问题,不能满足1000m深钻孔的需要。而深部找矿一般采用的替代方案是使用内径可以通过绳索取心钻具内管的普通钻杆来完成钻孔取心作业,这就在完成取心作业的同时增大了钻孔工作量。

(2)金刚石钻头的使用寿命是限制金刚石绳索取心技术应用于深部找矿的另一个原因。自2O世纪6O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开始推广金刚石钻探技术以来,我国金刚石钻头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使用效果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在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关研究,制造了一些聚晶、复合片产品,但其性能也远远赶不上国际水平。这就使得国内金刚石钻头钻进寿命短、效率偏低。据调查,我国的金刚石钻头寿命在硬岩地层还不足40m。

2.2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

(1)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被称为钻探技术第二次革命。它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利用双壁钻杆以冲击回转全面碎岩和连续岩屑作为地质样品的方式钻探施工,随着钻进的不断进行,岩屑被高速气流连续地经双壁钻杆的中心携带至地表,并按照顺序将岩屑收集起来作为地质化验分析的地质样品。

(2)国内外大量的钻探施工经验证明,采用该法获取的地质样品不仅完全能达到确定矿体埋藏深度、矿体厚度、品位等物化参数的基本要求,而且其钻探施工速度要比传统的取柱状岩心施工速度提高5~10倍,施工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根据2006年有关统计资料,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在澳大利亚完成钻探工作量的比例超过80%。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开展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并进行推广应用,但由于地质上是以岩屑代替传统的柱状岩心,且需使用特殊的双壁钻杆,所以推广应用受到较大阻力。

(3)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际地质钻探承包商和矿业投资者已经提出了取心取样相结合的地质勘探新概念,并在一些国家开始应用,取得了比任何单一方法效率及地质效果都要好的结果,大幅度提高了钻进效率、降低了成本。著名的国际钻探设备制造商瑞典AtlasCopco公司已经开始推广这项综合取心(样)钻探技术。我国则没有这方面的应用研究。

2.3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勘探技术研究所于20世纪6O年代开始此项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改进,已经形成不同用途、多种规格的系列液动冲击器。特别是YZX127型液动潜孔锤在2006年完工的中国大陆科钻一井施工中创下了总进尺4038.88m、平均小时效率1.13m、平均回次长度6.31m的好成绩。但是在普通钻探生产条件下,由于泥浆固控系统还停留在传统的泥浆池加循环槽让岩粉自然沉淀的水平,在钻进过程中泥浆固相含量较高,导致液动潜孔锤内的零件频繁卡死,工作寿命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提钻频繁。在推广过程中,其优点虽为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实际应用却较少。

2.4空气泡沫钻探技术。该技术是原地矿部“七五”和“八五”期间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由勘探技术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和甘肃地矿局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生产单位联合完成。经过不同环境条件及机具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泡沫工艺和钻进规程。由于其后正值地质钻探工作量锐减,而此技术在初期投资、能耗和后期泡沫剂回收方面的费用都比普通钻进技术高,因此其推广应用处于停滞状态。

2.5高精度受控定向钻探技术及岩心定向技术。

(1)受控定向钻探技术是一种可以使钻孔轨迹按照预定方向前进的特殊钻探技术,该项钻探技术还可以实现在一个主孔内钻进多个分支孔的羽状钻孔。自2O世纪80年代,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推广应用受控定向钻探以来,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盐卤矿、芒硝矿等水溶性矿产的开采领域。特别是该所承接并完成的土耳其Beypazari天然碱矿工程项目,其控制精度在0.5m以内,标志着我国的高精度受控定向钻探施工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在普通钻孔难以到达的勘探部位和坑道内以及陡斜矿体的勘探中,利用高精度受控定向(取心)钻探技术可以明显减少钻探工作量和施工费用。惟一遗憾的是该技术在定向造斜段无法连续取心。

(2)岩心定向技术,是通过对孔底岩心作定向标记,从而获取带有定向标记方位角的定向岩心,对定向岩心复位测量或计算,即可求解出岩层层面或断裂面的产状。这项技术已经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广泛应用。由于地质岩心直径较小,地质钻探取心对这项技术关注热度不够。

(3)受控定向钻探技术是深孔施工单位必备的手段,他是施工的保证,是处理孔内事故的方法。深孔施工控制孔斜是重中之重,如何根据地质地层设计好防斜措施,减小孔斜和孔斜的变化率。

3.解决深部找矿关键技术问题的对策

3.1岩心钻探设备。

(1)加快第三代新型钻机研制和开发,积极引进石油钻井界先进技术和理念,设计出适应于岩心钻探的深孔钻机。以液压为动力,优先开发地质岩心顶部驱动钻机,使之成为系列化及与之相配套泥浆泵等。

(2)加快坑道钻探设备的能力、功能的提升。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探中,对某些成矿模式的地层,在现有的数百米深的地下坑道或开采区内,利用坑道钻探设备来进行深部岩心钻探工作,可以充分揭露深部地层,节约钻探费用和时间,提高勘探效率。坑道钻探设备应以提升设备能力、完善设备功能和实现机电液一体化为主要目标,并形成300~1000m范围内的完整产品体系,达到深部找矿要求。

(3)加快先进岩心钻探设备的推广。岩心钻探设备推广应用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产业化,而产业化又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有效手段,这又反过来推动着岩心钻探设备的推广应用。因此,岩心钻探设备的推广应用过程就是设备的产业化过程。目前,国内一些机构在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的研发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其2000m全液压顶驱岩心钻机和KD-1000型坑道钻机也在积极地进行项目申报,争取形成系列化,推动此类钻机的产业化进程,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3.2岩心钻探器具及工艺方法。

(1)加强信息情报收集,积极开展行业问信息交流,推动学科交叉合作。回顾钻探技术发展的几十年,情报部门提供了金刚石钻进技术、定向钻进技术、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等一系列科技信息,对国内钻探工程界有很大的启发,为在国内科技攻关立项、研发、创新、模仿或引进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O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地质钻探工作量的锐减,一些先进的钻探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得到了成熟应用。钻探技术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也随着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如果闭门造车,不仅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难以保证,而且还可能重复研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2)加快新型基础钻具的研制和新工艺技术的完善。新型高寿命金刚石钻头、高强度深孔绳索取心钻杆、新型深孔双壁钻杆的研制是保证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进技术安全、经济、高效的服务于深部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钻具,对于提高这些技术应用的可靠性、经济性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这些基础钻具有的已经由勘探所立项研究,有的正在申报立项。空气泡沫钻进与普通泥浆钻进比较,有着节水、增加钻效、提高钻头寿命及对岩心无污染且不易堵心等优势,在深部找矿工作中,特别是在泥浆使用受限制的区域,该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经过10余年的停滞,该工艺技术的成熟度相应的有所降低,做好工艺技术的完善是其推广应用的前提。

(3)加强岩心钻探器具及工艺方法的系统化研究,增强钻探器具的功能、提高工艺方法的适应性,利用现有技术集成、整合出新。多功能、一体化,是国外钻具发展的一个方向,我国岩心钻探器具也应利用现有技术和工艺实现功能整合。例如勘探所研制的具有创新和多技术集成的“三合一”(螺杆马达+液动锤+绳索取心)钻具,并且在大陆科钻一井中成功使用,使我国的钻探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勘探所为解决定向造斜段不能连续取心问题正在研制的定向造斜段连续绳索取心工具及正在申报立项的中空式液动锤绳索取心工具、绳索取心与反循环连续取样结合的组合钻探技术也属于此范畴。

(4)建立健全先进钻探设备、工艺方法的推广机制,建设利用先进钻探设备、工艺方法的钻探样板工程。在我国,深部找矿中可以利用的先进钻探技术大都起步于2O世纪60~80年代,近几十年来专业科研机构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改进工作,但是目前的应用情况却仍有待加强。国外矿业公司投资的进人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国外矿业公司在相同情况下,更倾向于利用其国内成熟的钻探技术来完成钻孔勘探,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使其成为利用先进钻探设备、工艺方法的示范,供相关科研机构、技术部门学习、交流、探讨,加快先进钻探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

(5)注重钻探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钻探人员的素质。深部找矿的设备和仪器更加精密,操作更加自动化。没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保障,不仅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也很难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深部找矿的钻探工作。

4.结束语

深部找矿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归根结底是新深度、新要求与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器具间的矛盾、已有技术成果与推广应用间的矛盾、先进技术与旧有观念之间的矛盾、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之间的矛盾,技术需求与信息滞后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领导重视,改变观念,目标长远;其次必须通过体制的创新、人员的培养、培训,利用现有先进技术来满足深部找矿的需要,建立一批示范工程来推动先进钻探技术的应用。深部找矿对地质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批钻探技术专业研究院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深部找矿的地质钻探过程中应一如既往的起到科技排头兵的作用,推动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恒银,马中伟.深部找矿中加强钻探技术工作的几点认识[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5):8~9.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篇9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采矿工程学科

一、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状况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向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如日本、加拿大、德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高校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主动与企业和科研部门合作,努力探索各种产、学、研三结合的方式和途径,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一60年代,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生产实践,开始迈出了与企业合作教育的步伐。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产学研的合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探索和努力已形成了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自1986年以来,我国创造了一些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高科技经济实体;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试点工作站等机构;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和培训科技和管理人员;组建产学研联合促进会,加强地区与校所之间的全面合作关系;注重国际间的科技合作;组织高层科技人员对企业进行诊评活动等。这些产学研合作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对搞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新的办学思路,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完成办学任务的根本性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科研领域,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这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采矿工程学科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各有关高校先后进行了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开设研究生班,采矿工程专业证书班,举办矿长、总工程师培训班,为煤矿企业培养高素质采矿人才。

不仅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采矿学科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增强了采矿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在全日制本科教育中,建立了良好的实践、实习基地。在实习方式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二、采矿工程学科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办学实力、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能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实践性教育环节建设以及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通过合作教育提高了采矿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水平;改变了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面;为采矿工程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注人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

煤炭企业是采矿工程学科重要的实践基地,横向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煤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场所,必将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科研工作,加快煤炭科技的转化方面,对采矿工程学科产生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2.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锻炼和提高采矿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措施的实施,可改进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锻炼和提高了师资队伍。

3.知识经济时代向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迫切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向我们走来,面对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和研究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层次,已成为采矿工程学科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采矿工程学科必须培养高素质的采矿技术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难以仅在学校狭窄的范围内培养出来,必然开拓新的培养模式。学科除了进一步改革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及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管理的模式外,还应开阔眼界,瞄准煤炭科技发展前沿,抓住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关键,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开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形成以高校为核心,产、学、研密切结合,面向煤炭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实现教学、科研与煤炭企业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和发展

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促进采矿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目前煤炭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因而影响到采矿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目前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之一。就采矿专业学生而言,由于主要来自农村,具有诚实、质朴、好学、_L进以及能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针对这一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敬业奉献、勇挑重担、遵纪守法、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高尚品德。

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合作教育还使学生树立现实的职业观,学生精神风貌在合作教育中得到升华,工程实践能力在合作教育中得到提高。据有关调查资料,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后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比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前的毕业生在若干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加强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改革。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条件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专业能力外,还涉及方方面面的能力培养,如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加强采矿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懂工程、会管理、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复合型采矿技术人才,必须改革教育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现代人才培养之路。

采矿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四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一些实验只是验证性的而不能让学生做一些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而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煤炭企业所具备的实习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条件,一些现代化矿井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习实践基地。一些煤炭企业尤其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矿井,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设备仪器可以提供给学生在实验、实践中使用,增强学生与生产之间的认识。

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为采矿专业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煤炭企业要发展,必然要重视煤炭科学技术。对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与高校合作,并让学生参与实际课题,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近年来,采矿学科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到教师进行科研的矿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践负责。

实习单位选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习、实验的指导,并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综合情况。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煤炭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由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师共同指导。由于高校可以为煤炭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成果、智力、信息等资源,能解决现场所面临的各项科技课题。而煤炭企业从这种科技投入中可获得实际经济效益,就会积极支持学校的教学、实习、实践等活动。这样可使合作教育有计划性、连续性、能稳定地向前发展,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的联合体。充分发挥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勇于创造,积极探索“产学研”新模式,提高采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外大量教育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确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这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改革、完善和发展。借鉴国内外其它行业的经验并针对采矿学科的自身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尝试。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联络机构。目前由于一部分煤炭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使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因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联络机构,并加强这些机构的服务职能。在产学合作教育中不断增强双方的内在动力。高校必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要改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产学合作办学,改单向式的课堂育人为产学研合作育人,深刻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联络机构,不断强化这种内存动力,使产学双方长久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建立科研基地,促进产学研结甘。采矿学科“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煤炭企业,好的合作煤炭企业,对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对促进“产学研”结合有重要意义。建好科研基地,除科技合作以外,还包括人才一培训、毕业生分配、技术专题讲座等合作内容。学校要利用科技优势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服务,成为企业的良师益友。不断促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以使合作长期稳定、和谐、健康地发展下去。

促进煤炭企业在学科建立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煤炭企业在高校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的目的是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扩大信息技术交流。高校可以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围绕煤炭企业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进行调研、考查,积极主动向煤矿传递科技信息,从中寻找新的技术结合点。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1篇10

另外,目前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需要地质找矿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全方位的持续创新和突破。

因此,在新建成的46个实验室中,据姜建军司长介绍,将重点覆盖以下四个领域。

土地科学与国土资源综合管理领域(10个):

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开展海岸带演变机制及过程模拟、海岸带国土开发规划与综合监测、海岸带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岸带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研究。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农用地质量与过程、农用地质量监测、农用地质量保护与修复、基本农田质量提升、农用地产能调控政策研究。

土地实地调查监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东南大学。开展土地实地调查理论与方法研究,研制数字化土地实地调查技术及装备,开发土地利用监管装备与系统,构建土地实地调查监测理论与技术体系。

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国土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与过程模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等研究,为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研发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调查与监测技术、建设用地再开发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及建设用地再开发智能监管与信息服务技术。

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开展退化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关键技术、未利用土地整治中复配成士关键技术、土地整治规模化与现代农业一体化模式及土地整治工程中不同要素耦合研究。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深入探索土地整治中“水、土、气、生”耦合的模式与途径。

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开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与模拟决策支持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资源产业与政策以及矿产资源国际竞争与合作研究。

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法律评价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国土资源立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土资源法律实施过程动态监测研究、国土资源法律实施后评估与反馈机制研究。

基础地质与勘查技术领域(14个):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发展和应用古地磁学,研究古大陆再造、古环境重塑和典型地层磁性“定年”。重点解决地质学中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在磁性构造学、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理论创新研究,服务于地质调查、解决关键地层问题为研究特色,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致力于发展地层与古生物学重大基础理论,解决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关键地层古生物问题,建立和完善新的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生命早期演化过程、生物更替与地质环境变迁、重要地层断代对比等基础研究。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针对我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开展沉积学和油气地质学研究,为国家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系统研究重要成矿带和矿种的主要控矿因素,进行矿产预测和指导矿产地质勘查。系统开展地质历史时期中地层沉积相研究,为油气地质调查和沉积层控矿产工作部署提供地质背景和科学依据。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沈阳师范大学。开展东北亚地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鸟类起源与恐龙演化、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东北亚地区化石能源的古生物与古环境背景、古气候与古环境变迁等研究。

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航空地球物理仪器研制、航空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软件开发,发展,矿产资源遥感技术、地质灾害与环境遥感技术、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综合探测与解释技术,为地质找矿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

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吉林大学。开展大陆深部科学钻探技术与装备研制,发展多工艺冲击回转钻探技术、新能源钻采技术、极地钻探技术。

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开展生态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生态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生态地球化学测试技术方法研发、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展深部地质钻探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深部地质钻探设备与机具关键技术研及深部地质钻探钻进工艺技术研究。

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面向国际地球化学前沿和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研究、地球化学调查与填图技术研究。普及地球化学科学知识,为科学团体、政府决策者和公众之间搭建桥梁,为相关科学机构与政府组织提供专家咨询,为了解全球资源和环境变化提供有力保障。

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以数字地质调查评价与地质空间技术与应用为发展方向,创新地质调查数字化技术,建立和发展国家空间地质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技术方法体系,在地质专业各领域拓展信息关键技术的攻关应用研究和实验,为实现地质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进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吉林大学。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开展“3s”技术地学应用、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云服务体系研究、遥感/GIS在成矿预测中应用、地学数据处理与三维建模研究。

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深地震探测为手段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合深部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探测、深部构造与浅表变形填图,精细揭示中国大陆三维结构、物质组成、内部各层圈相互作用与变形样式。

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领域(15个):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开展金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金矿深部勘查技术与方法研究及金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镁铁一超镁铁质侵入岩、中酸入岩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方法研究,发展岩浆作用成矿动力学和隐伏岩体深部找矿方法。

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陕西省煤田地质局、西安科技大学。

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吉林大学。开展东北亚大地构造体制的叠加与转换、东北亚金属矿产聚集过程与预测、东北亚化石能源形成与资源评价研究。

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昆明矿产资源监督监测中心、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开展西南三江成矿作用与机理、矿集区资源潜力评价与找矿集成技术、复杂多金属矿综合利用、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深水能源矿产探测技术、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以及海洋地质环境观测技术等地质调查技术和地质理论研究,为海底矿产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和探测技术支撑。

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技术及应用研究,发展含水合物沉积层物性参数评价实验技术、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的模拟实验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技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做好理论和先进技术储备。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通过页岩沉积与储集物性、页岩及页岩气地球化学、岩石力学特点与页岩裂缝发育规律、页岩含气性及其综合评价、页岩气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分析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资源特点、页岩气有利方向,为页岩气的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理论。

页岩气资源勘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开展页岩气成矿及勘查选区理论、页岩气储层地质与探测技术、页岩气钻探理论与储层改造技术,发展复杂井型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复杂井型低成本定向钻井技术、页岩气压裂方案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法。

稀土稀有稀散矿产勘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稀土稀有稀散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勘查技术研究,研发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和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方法,稀土稀有稀散金属低品位矿、复杂矿、尾矿的选矿工艺技术方法。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开展放射性、稀有稀散元素物质组成与工艺矿物学研究,放射性矿产及共伴生有用元素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稀有稀散元素提取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钒铁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发展低品位复杂难选钒钛磁铁矿高效分选、钒钛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装备,建立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数据库,开展攀西钒钛磁铁矿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潜力调查研究。

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发展难选多金属矿产工艺矿物学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多金属矿产中伴生金银利用技术标准研究,对新发现多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可利用评价,促进我国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的提高。

黏土矿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黏土矿应用矿物学研究、黏土矿物的开发利用研究、黏土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黏土及非金属矿标准化技术研究。

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贵金属元素全量、形态、价态、活动态、物相、物性现代分析测试配套技术,贵金属岩矿鉴定现代配套技术,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现代配套技术研究。研发贵金属深部资源勘查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领域(7个):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开展地面沉降调查监测新技术、地面沉降机理试验、地面沉降防治试验研究,发展生命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开展岩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形成演化理论研究;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退化岩溶湿地、水土流失、洼地内涝或矿区或重大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退化等)修复试验研究与示范;岩溶石山地区土地整理及特色农业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岩溶地区生态水文及水土保持应用研究及工程示范;岩溶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监测、评价、规划与区域经济对策研究。

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黄土地质灾害早起识别、形成机理、空间预测与临灾预警、防治关键技术、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开展地质灾害位移、应力应变系列监测仪器、综合监测系统研发,研发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水动力学参数测试、地质体水热参数监测、地下水探测新方法仪器,发展灾害及地下水监测造井技术、快速钻进技术、水工环地质调查与勘查采样技术、成井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钻探与采样技术及地球物理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贵州大学。开展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开展岩溶环境地质学、岩溶工程地质学基础研究。

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1篇11

关键词:铜陵市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37-03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加速,开发利用的重金属种类、数量和方式越来越多,涉及重金属的行业越来越多,再加上一些污染企业的违法开采、超标排污等问题突出,使重金属污染呈蔓延趋势,污染事件出现高发态势,表现出长期积累和近期集中爆发、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出现问题相交织的特点[1]。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体现了我国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

铜陵市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开采历史的极具特色的有色多金属矿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着悠久的采冶铜历史[2]。目前已形成以采、选、炼、加工为一体的“铜”产业链,对推动铜陵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重金属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对公众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或现实的危害。铜陵县、铜官山区是国家60个重金属砷控制区之一,46家企业被列为环保部重点监控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3]。

1铜陵重金属污染研究分布

目前有关铜陵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区土壤、尾矿库、水及水体沉积物污染、大气沉降物及城区表土与灰尘和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估。

1.1矿区土壤

土壤中的重金属,在自然情况下,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和残落的生物物质。但是近代以来,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污染程度越来越重,范围越来越广。胡圆圆等[4]对铜陵铜官山铜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官山铜矿区土壤Cu、Zn、As、Hg平均含量高于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土壤已受Cu、Zn、As重污染,受Hg轻污染。

杨西飞[5]运用Matlab软件模糊推理系统(FIS)对铜陵矿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发现该矿区农田表层土壤普遍受到了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u,其它各元素依次为Pb>As>Zn>Hg。土壤中Hg、Cd、Cu和Pb元素在表层明显富集,各元素总量在不同深度均明显高于土壤自然背景值,Hg、Cd、Cu、Pb和Zn在垂向上呈递减趋势,且在横向上主要以洋河、顺安河和新桥河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不同形态重金属在总量中的百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明显不同。

王嘉[6]对铜陵的两个矿区(狮子山区朝山金矿主井和铜陵县顺安镇新桥矿业公司主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现状评价,研究表明,As和Cd为严重超标污染物;As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都大,Cr的致癌风险最大;Cd、Hg、As对生态危害的潜在风险很大;所研究的两矿区均存在很高的致癌风险和生态风险,朝山金矿区相对更高些。

白晓宇等[7]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手段对铜陵矿区土壤中若干重金属元素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及空间插值和污染分析,结果表明,As、Cd、Pb、Zn元素的变异函数表现为各向异性,其方向性可能主要受矿床分布控制;Hg元素因受小尺度因子影响较大而呈现块金效应较大。As元素污染的主要是由于铜矿、铅锌矿、褐铁矿矿床及其开发;Cd元素的污染与铅锌矿床及其开发,以及农业污灌有关;Pb、Zn元素的污染与铅锌矿床及其开发密切相关。

1.2尾矿库

铜陵市是安徽省境内重要的铜生产基地。在铜矿生产的同时,产出了大量尾矿堆存于附近的尾砂库中。尾矿库多建于山间谷地、河流上游地区,其下游是经济、农业发达地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扩容,部分郊区的尾矿库已经进入市区,尾矿库的环境效应及其安全性令人关注。徐晓春等[8]对安徽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采样检测的结果表明复垦土壤中Cu的污染极其严重,As、Zn、Pb的污染较轻。徐晓春[9]还对铜陵凤凰山矿林冲尾矿库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土壤、水系沉积物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期堆存的尾矿会发生元素的次生淋滤与富集。

惠勇[10]等对铜陵市凤凰山尾矿库三个不同凤丹种植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土壤中的Cu、Zn、Cd含量均较高,其中Cu、Cd的含量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1.04~1.30倍和6.58~9.34倍。矿区近年来种植的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不明显。

王少华[11]等采集了铜陵市杨山冲尾矿库、尾矿库周边及较远距离土壤、水、植物样品,测定了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发现所采集的土壤、水和植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As,Hg,Cu,Zn和Pb等元素的富集现象,且不同元素之间的富集程度也有所差异;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远离尾矿库,有逐渐递减的趋势。周元祥[12]等对杨山冲尾矿库尾砂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自然风化条件下,Cu、As、Hg、Cd和Pb的淋滤迁移速度相对较快,Zn略慢;Zn、Pb、Hg和Cd在50~60cm深处会发生二次富集;风化后尾砂中Cu、Pb、As和Hg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式,其次为铁锰氧化态,其中Zn和Cd以铁锰氧化态含量在表层最高。

1.3水及水体沉积物

水体及沉积物因其独特的环境特点,往往会成为重金属元素的“源”和“汇”,学者们也因此对其进行了众多研究。张敏[13]等通过测定长江铜陵段枯、丰水期江水中Cu、Pb、Zn和Cd不同形态的含量,分析了四种金属在江水中的存在形态分布,不同水期含量变化,水中悬浮物对金属吸附能力大小,以及近20年来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长江铜陵段江水中各重金属总量丰水期时大于枯水期,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之间均有差异。与近20年江水中的重金属背景值比较,长江铜陵段重金属含量有普遍升高的趋势。

徐晓春[14]等对相思河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采用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相思河中下游受到的重金属污染明显比上游严重,Cu和Cd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高。

李如忠[15]等对惠溪河滨岸带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惠溪河滨岸带土壤中Cd和As达到极高风险等级,Cu为中等风险等级;根据综合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水平,初步判定As和Cd为惠溪河滨岸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的优先控制对象。

王岚[16]等对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性评价的研究中表明,安徽顺安河位点为极强生态危害范畴。

叶宏萌[17]对铜陵矿区的新桥至顺安河沉积物中五种重金属的全量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环境条件分析了它们的横向和纵向迁移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沉积物重金属中Cu、Zn、Pb、Cd的均值皆远超长江下游沉积物背景值,其中以Cu和Cd最显著。对重金属横向迁移分析发现,矿山重金属会随着沉积物的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新桥河沉积物的迁移变化显著高于顺安河沉积物。在迁移过程中,Cu、Zn、Cr残渣态逐步增加,毒性减弱,Pb、Cd的活性态比例增大。重金属的纵向迁移分析结果表明,离矿山的位置远近对沉积柱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起决定作用,矿区下游河流沉积物既受尾矿的影响,也受河流流域物质本身的影响。

1.4大气沉降物及城区表土与灰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带来的交通污染以及其他方面的污染使得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李如忠[18]利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铜陵市区表土与灰尘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铜陵城区土壤和地表灰尘已遭受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不同功能用地的致癌风险均显著超过US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范围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铜陵市表土与地表灰尘已对公众身体健康构成危害;其中主导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效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As,主要暴露途径是手-口摄入途径。

吴开明[19]用藓袋法对铜陵市大气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发现铜陵市Cu污染最严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铜陵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交通运输对大气重金属污染也日趋严重。

殷汉琴[20]对铜陵市大气降尘中铜元素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富集因子法定性地判断各采样点铜元素的来源,研究表明,铜陵市大气降尘中铜元素污染严重并且形成了以铜开采和冶炼企业为中心的污染区域。研究发现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大气降尘中的铜元素污染贡献较大,是主要的污染源。

2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与控制措施研究

重金属在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中广泛分布。由于大气和生物体中重金属的特殊性及其主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土壤和水体,所以对于重金属的污染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对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

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随水淋溶,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且土壤污染具有较长潜伏期;由于土壤、污染物及地域的复杂性,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其治理不仅见效慢、费用高,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2)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21]。围绕这两种途径展开的土壤重金属治理措施有物理及物化措施、化学措施、农业生态措施、生物修复等[21~23]。

王华等[24]对我国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做了相应综述,提出目前我国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常用方法有工程治理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和化学治理方法。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后对水生植物和动物均产生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引起人体病变,危害人类。目前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集成技术、生物方法等[25]。

为控制铜陵市重金属污染、提高环境质量,铜陵市环保局组织编制了《铜陵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该规划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落实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理念,提出了一系列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以求能遏制重金属污染趋势,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权益。

3结语

对铜陵市重金属污染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与修复技术经行了总结。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铜陵市重金属污染已比较严重。Cd、As、Cu和Pb为主要的污染元素,Hg虽然含量较低,但因为其毒性较大,亦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矿石的开采和冶炼以及尾矿的堆积成为铜陵市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首先应控制源头,治理矿石的开采和冶炼,清理尾矿的堆积。由于植被等生物体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阻拦作用,可在采矿厂四周设置重金属吸收强防护带,阻止污染向更远扩散。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方法、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

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强化行政管理是防治重金属污染的重要管理手段。《铜陵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对铜陵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实施清洁生产,监督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验收工作,开发研究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等是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罗吉.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现状及改进对策[J].环境保护,2012(18):24-26.

[2]张鑫.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铜陵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R].

[4]胡园园,陈发扬,杨霞,等.铜陵铜官山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4):342-344.

[5]杨西飞.铜陵矿区农田土壤及水稻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6]王嘉.铜陵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0.

[7]白晓宇,袁峰,李湘凌,等.铜陵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及污染分析[J].地学前缘,2008,15(5):256-263.

[8]陈莉薇,徐晓春,黄界颖,等.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10):1540-1544.

[9]徐晓春,王军,李援,等.安徽铜陵林冲尾矿库重金属元素分布与迁移及其环境影响[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3,22(4):433-436.

[10]惠勇,张凤美,王友保,等.铜陵市凤凰山尾矿区重金属污染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6-1426.

[11]王少华,杨劫,刘苏明.铜陵狮子山杨山冲尾矿库重金属元素释放的环境效应[J].高校地质学报,2011,17(1):93-100.

[12]周元祥,岳书仓,周涛发.安徽铜陵杨山冲尾矿库尾砂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10(4):497-503.

[13]张敏,王德淑.长江铜陵段表层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存在形态分布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6):61-64.

[14]徐晓春,牛杏杏,王美琴,等.铜陵相思河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28-131.

[15]李如忠,徐晶晶,姜艳敏,等.铜陵市惠溪河滨岸带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88-96.

[16]王岚,王亚平,许春雪,等.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性评价[J].环境科学,2012,33(8):2599-2606.

[17]叶宏萌,袁旭音,赵静.铜陵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53-1859.

[18]李如忠,潘成荣,陈婧,等.铜陵市区表土与灰尘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261-2270.

[19]吴明开,曹同,张小平.藓袋法监测铜陵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17(4):554-558.

[20]殷汉琴,周涛发,张鑫,等.铜陵市大气降尘中铜元素的污染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734-738.

[2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1997(3):72-76.

[22]佟洪金,涂仕华,赵秀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J].西南农业学报,2003(S1):37-41.

[23]顾红,李建东,赵煊赫.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397-408.

矿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新招收的矿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中,跨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比如:武汉工程大学去年矿业工程录取的研究生,跨专业比例达到60%;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2008年招收的25名采矿工程硕士生中,跨专业的学生占了将近一半;2009年,采矿招生的47人中有24人来自其他专业,占招生人数的51.1%,说明矿业工程类研究生跨专业录取的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行业因素

采矿行业自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迷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所需采矿行业的支撑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矿石价格与国外接轨,从而带动了国内采矿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采矿行业在现阶段所具有的高收益吸引了大批非本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学生自身因素

放弃本科学习了四年的专业,换到另一个不是很了解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做这个决定都是需要勇气的。就学生自身来说的原因可能是:

(1)对自己的本专业失去兴趣。有些学生在升入大学时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在本科时期没有学好本专业,对自己原来所从事的专业失去信心,不感兴趣,心理上希望能换个专业。

(2)担心就业率。由于矿业工程领域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所以,相关的采矿、安全甚至选矿专业的就业率都能得到保证。然而,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工科专业,或者是就业率本身就不高的基础学科专业或者文科类专业学生过分担心自己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从而在考研时选择了矿业工程专业。

(3)家庭影响。矿业企业系统的子弟,为了毕业后能够顺利回家乡工作,或者为了将来自己的事业能发展得更好,由于在高考时并没有考虑那么长远,就会在考研时选择对他们将来发展更有利的专业。这部分人从小就对采矿行业耳濡目染,对这个行业也并不陌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放弃原有专业选择矿业工程这个专业并不困难。学生自身因素是出现大量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最重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除了受矿业工程专业的外在利好影响外,还都是基于自身的情况对于现实的一种选择。

3.学校因素

受矿业工程领域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矿业工程相关专业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冷门专业。但是,这不妨碍原有的几所煤炭部所属院校在他们本校所拥有的报考热度。这些院校大部分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并且这些学校的前身大部分都是矿院,矿业类相关专业在他们所在院校开设时间较长,技术力量雄厚。因此,矿业类专业一直受到他们所在院校师生的尊敬,考研时跨专业考取他们本校最好的专业也就不足为奇。由于这些院校报考矿业类相关专业的生源太多,本校所拥有的招生指标远远不能满足考生要求,因此,这也就间接带动了其他开设有矿业工程硕士点院校的招生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因素导致学生热衷于跨考矿业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这个现象还会一直存在。其实,考生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专业而报考有一定风险的矿业工程类专业,原因肯定不止以上几点,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是综合的。

二、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

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结构也都不尽相同。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1.专业基础良莠不齐对于跨考矿业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原有专业基础不同,对于学习矿业工程所具备的专业基础也有所差别。如有些学生在很早就准备跨考,本科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对矿业工程相关知识的储备;或者一些学生读的是跟矿业工程相近的地质等专业,他们原本学习的内容就跟矿业工程的知识有所交叉;而有些矿业类院校则把一些矿业类基础课程添加到部分工科基础课程中。上述现象决定了学院和导师所面临的学生专业基础是参差不齐的,给基础教学和培养方案造成困扰。

2.学习过程过于浮躁跨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矿业类基础知识储备。然而,很多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自身没有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就急于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往往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结合到科研活动中,造成对学生的事业长远发展不利的局面。

3.前途悲观失望心理大部分学生作出跨专业的选择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但是,跟风报考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矿业工程专业热门院校之中。由于在考试之前并没有对这个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是为了逃避原有的本专业仓促作出的选择。又因为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需要到艰苦行业、艰苦地方去工作,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无形之中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患得患失,过于担心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而表现得忧心忡忡。实际上,由于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发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观察、交流才能作出判断。并且在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也会是不同的。

三、跨专业培养措施

跨专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虽不尽相同,只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跨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1.补充专业基础知识

研究生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导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和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案。学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的进展,在必要的情况下导师再加以指导。跨专业研究生补充专业基础知识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首先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烦;其次是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最后是要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只有长期坚持这三项原则,拥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后,研究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科研工作。

2.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跨专业研究生由于对行业动态不够了解,选择研究方向会不知所措。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实现。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制订相应的指导跨专业研究生导师须知,以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落实。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生由于在本科时期很少接触科学研究工作,而对矿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在科研上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方面就需要导师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也需要学生自己在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勤奋努力。跨专业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建议采取的原则是“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干边学,将专业知识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努力培养科研思维能力,重在形成科研思路”。同时,鉴于矿业工程专业的特殊性,矿业工程研究生学习的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或者是实验室,而应该在导师的带领下多看看实践现场是什么样的,那样才不至于纸上谈兵,也能增长见识。在导师的带领下,制订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补充好应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以期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能够实现。

四、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生物力学方向范例(12篇)

    - 阅0

    生物力学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习题教学;研究;能力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第16页的文章《一道值得商榷的题解》一文,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再深入探讨,便于澄.....

    地面装饰材料种类及优缺点范例(3篇

    - 阅0

    地面装饰材料种类及优缺点范文篇11、医院建筑室内装饰地面材料的选择是众多装饰材料选择中最费心思的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医院的地面材料都比较简单,最初阶段通常选用.....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