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1

(1)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的学生选项为武术教学班人数较多,高二年选项出现一些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基本上是上个学分选项时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时起到这个项目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方便教学的总体安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与要求。

(2)教材与教辅分析:

①分析教材与教辅的内容与结构:这个学期采用2个学分同时选项,这样有利于全学期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不用再教基本功,本学期我安排了校本课程永春白鹤拳”里的两个套路进行教学,采用一套拳,一套器械的方式配合实用技能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与结构上的安排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动作的到位,学不在多,而在精。

②分析教材的特点与重点、难点:教材的特点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对于学习过程比较注重,方便学生的素质不同者的学习;重点在于武德,这是本个项目开设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最重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基本意图,也让学生能自我控制;难点在于如何去掌握套路的实用技能,提高学以致用,能有防身的本领。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3)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永春白鹤拳”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本永春白鹤拳”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永春白鹤拳”的基本套路,加强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武术;现状;改革

OnthecomparisonBetweenPresentWushuTeachingandtheStudents’StudyDesireinHenanCommonColleges

ZHANGZhu-ping

(HenanProvincialPartySchool,P.E.TeachingandResearchOfficeHenanZhengzhou450002)

【Abstract】Throughthecomparison,thedifferencesbetweenPresentWushuteachingmaterialsandthestudents’studydesirewerefound.AlsothepapergavesomesuggestionsonthereformofWushuteachingmaterials.ThepurposeofitwastoadvancethereformofWushuteachingmaterialtoadapttotherequirementofcultivatinghigh-qualitytalents.

【Keywords】Wushu;PresentWushucondition;Reform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纳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依据三个面向的思想和两个“纲要”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正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目标和归宿。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从整体上说,在教学观念、项目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没有突破“学科中心”论的思想束缚。其教学手段仍是传统的通过规范化的动作技术传授使学生掌握武术技术,整个教学过程仍处于统一呆板、封闭状态。具体表现为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等。教学只是一种单项的信息传递、“注入式”教学非常普遍。为了改变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反馈通路,武术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终身体育思想相适应的新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以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体系。其目的是武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地作用。

1.研究对象

为了了解我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作者对河南省18所高校的2003级、2004年级学生共146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对以上高校部分体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和武术教师共25人进行了访问座谈。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问卷共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A卷共设计十二项,调查各校武术教学的基本情况,由武术教师或部门负责人填答。第二种为B卷,共设计十一项,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爱好及武术课开设的内容、掌握情况和影响动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由学生自己填答,本次调查于2005年5—7月份进行,A卷发出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100%。B卷发出1460份,回收1354份,回收率为92.74%,其中有效问卷1336份,有效率91.5%。

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分析被调研各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武术课教学内容,同时,大量收集整理国内高校有关武术教学与改革方面的资料。

2.3专家访谈法

走访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部主任或武术教师,探索武术教改的方法策略。

2.4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分别对A、B问卷逐一进行统计处理。

2.5比较法

对武术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需求愿望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探索改革之路。

3.结果与分析

3.1A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A卷共设置问项12项,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开设体育课的年限,武术课的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材、场地、师资、经费情况,课内外结合情况等。

(1)被调研学校开设武术课的教学内容见表1。

表1被调研高校武术课开设的内容排序表

由表1可以看出:①初级长拳有17所学校开设,占样本率的94.44%。②简化太极拳有14个学校开设占77.78%。少年拳有9个学校开设占50%,其次它们的顺序排列分别是:初级器械、散打、气功、锻位规定拳械、女子防身术。这说明现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是以初级长拳为主、太极拳次之,同时也表明它于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出入,而散打、气功等项目前只在极少数学校中开设。

(2)学生与武术课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材情况见表2。

表2被调研学校武术课教材情况统计表

(3)武术课教学场地情况见表3。

表3被调研学校武术课教学场地情况统计表

(4)武术课教学器材情况见表4。

表4被调研学校武术课器材情况统计表

由表2、表3、表4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研的学校都存在着武术课教材缺乏、场地不足的情况。这一方面反映出我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领导的思想观念滞后,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3.2B卷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我省18所普通本专科院校的2003级、2004级两级在校学生共1336人的调查问卷显示。

(1)对武术课很感兴趣的人共有1013人,占总数的75.82%。

(2)喜欢上武课的人有837人,占总数的62.65%。

(3)学生希望武术课开设的内容见表5。

表5被调研学校学生希望武术课开设的内容排序表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武术课开设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散打、女子防身术、太极拳。这充分表明了现代大学生对防身意识和健身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以及突出个性、战胜自我、表现自我的个性追求。

(4)学生认为便于他们从事课余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内容见表6。

表6学生认为便于他们从事课余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内容排序表

由表6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是女子防身术、太极拳、散打、气功。分析其原因:一是这些项目都是徒手项目、便于练习。二是具有较高的实用防身价值和健身价值。

3.3武术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需求及主要相关项目的比较见表7

表7武术教学现状(A卷)与学生学习需求及相关主要项目(B卷)比较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和比较显示:现代大学生对武术课是很感兴趣或感兴趣的。大多数学生喜欢上武术课、希望武术课开设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①女子防身术。②散打。③太极拳。而在问卷问及武术课的哪些内容便于他们从事课余锻炼和终身锻炼的项目选择中排在前三位的是:①女子防身术,②散打,③太极拳。这也与他们希望武术课开设的内容基本吻合。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武术课学习的需求。也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发展充满了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其次要有随机应变的各种反应能力和智慧。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希望武术课能在每学期都开设一定时间或是开设(1年的)武术专选课。还有绝大多数学生对现有武术教学场地不满意,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就是,通过比较,信息反馈告诉我们现有的武术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已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武术课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武术教学必须改革。

4.对策与建议

4.1转变观念

体育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需条件,如果没有必要的基本设施,就无法保证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多年来,由于武术运动的特点,即它不受场地、器材、季节等因素的限制,单位领导往往忽略了对武术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这一点从我们对前面各高校的调查结果中就可以看出。这与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完全不相称的。在现代教育大系统中,初等教育首先得到发展,其次是中等教育,最后才是高等教育。这种垂直发展的逻辑顺序完全符合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他们要掌握高深的科学与文化知识,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并能为国家做贡献。这些都势必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和偏见。

4.2改善课程结构

课程是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最为直接、最具稳定性的基本因素。课程问题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的本质与功能观念的种种分歧清晰地反映在不同的课程理论中,任何一个时期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归根到底都要牵涉到课程领域,或者说,只有从课程领域中着手变革,才真正触及到教育改革的内核。通过我们前面的调查用素质教育的眼光来审视现行的高校武术教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结构上、功能上还是模式上,都有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首先应从武术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除了继承原有的广受学生喜爱的武术套路项目之外,还要改变以往以武术套路为内容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应大量增加学生喜爱、好学的武术散打、女子防身术、太极拳、气功等内容。

4.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因此,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两方面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改变以前只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向以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转化,由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化。在武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要不断创新、广泛地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现代音像技术、电化、多媒体教学等)、直观形象的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4.4选编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实质性要素,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认识的对象,是学生身心素质赖以获得发展的“养料”,在高校武术课中,如何选编教材,并使之所选教材对学生具有较高的实用、发展和教育价值,是武术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4.5完善课余辅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阵地。对于发挥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领导重视。各级部门要大力配合、支持、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及部分经费,加强组织管理,才能使得课外活动规范化,才能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4.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就是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①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②要更新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③要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④要加强科研、自学能力的培养。⑤要加强综合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革,高校武术教学才有出路,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谈振华等.课堂教学理论读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颜军.体育心理论稿[M].南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章志光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刘绍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突出“高等教育”属性[J].体育学刊1999(5)108-111.

[5]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成都体院学报.2000.26(1)1-9.

[6]王宗平,赵国梁,庄惠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0(2)54-58.

[7]张培志.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刍议[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4)71-72.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1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实施

OntheCarryingoutofWushuTeachingforPhysicalEducationMajors:fromthePerspectiveofWushuContentsintheCourseof"SportsandHealth"inHighSchools

HOUQing-xuan1,HUYu-xi2

(1.GuangdongZhongshanShiqiHighSchool,Zhongshan,Guangdong528000;

2.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44)

【Abstract】ThisthesismakesacomparisonbetweenthecoursebookofSportsandHealthusedinhighschoolsandteachingofWushucourseatuniversitiestomajorsofphysicaleducation.Itfindsthatthetwoarenotrelevant,differingintheycontents,methodsandappraisalsystems.ItholdsthatuniversityWushuteachingshouldbereformedintheaboveaspectstomeettheneedsofhighschoolWushuteaching.

【Keywords】SportsandHealth,Wushu,teachingcontent,implemen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外关注与重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需要和应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与展开,一批面向时代的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体育》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法及评价手段发生了革新。面对新一轮教改的进行,作为培养师资摇篮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已显得较为滞后,课程设计规划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跟上时展的潮流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设置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提供参考。

1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

1.1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关于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内容的诠释,结合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五个方面;每一领域都规定了各自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构建了内容体系。依据目标领域的要求,中学武术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学生认真、积极、自觉地进行武术锻炼,掌握一定的武术健身方法,促进身心健康;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武术知识、技能;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勤学、吃苦、自尊、自信、尊重、帮助的优良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

依据国家对教材管理新的规定,结合地方实际,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出现一纲多本。对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进行统计(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主编:耿培新),结合现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的编写分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第二版,主编:蔡仲林、周之华),现行人教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包含知识窗)的设置如下(依据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7~12年级教材,主编:耿培新):统计得知: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大致划分为9类,即武术概述、武术传统文化、武术技法分析、武术徒手动作与方法、武术图解、太极拳、武术主要器械、武术评判与鉴定、导引与养生;除武术教学章节外,中学武术内容几乎函盖了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从理论体系上讲,有武术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包含武术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武术文化、养生、武术欣赏等;技术体系则包括拳、器械、对抗、养生等主要技术。并且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教师不具备自学武术的知识和能力,将难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及要求。如形神拳由11个动作组成,包括了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蹬、弹两种腿法,除此,还有顶肘、抡拍等动作。刀术“由18个动作组成,包括缠头、裹脑、劈、扎、撩、砍、舞花基本刀法”[2]和蹬、箭等腾空动作。而太极十二动则由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野马分鬃、揽雀尾、蹬脚、倒卷、搬拦捶、如封似闭和十字手等主要太极拳典型动作组成。可以说,遵照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经过中学武术教育与课外拓展,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应该较为全面;但是,如何在中学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任务、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对教育的组织者来说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武术运动的发展,“1961年国家教育部将武术正式列入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3],并规定了每学期的具体教育时数,使学校武术现代化教育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作为担负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在革新各学科的教学。尽管2005年版武术教材与过去教材相比,加强了民族精神和武德教育,“在理论上增加了武术的文化内容、武术防身自卫的知识与技法分析、武术表演与欣赏的内容;加强了武术自学自练的方法指导,修改与充实了武术教学内容;在技术方面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4]。但是,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这一传统思想的梳束,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过程过于强调武术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几十年来仍按照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推手、短兵、散打等对抗实用技术被抛弃;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以套路技术的演练考评和理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武术知识传授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础理论为主,忽视武德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学生自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武术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差。

3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弊端,加上教学内容没有与新修订的中学武术内容相衔接,导致学生缺乏自学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通过对80名中学体育教师调查得知:仅有12%的体育教师在大学里选学的是武术专项,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选修的是其它项目;其中,70%的教师忘掉了大学接受的武术教育内容,尤其是技术内容部分;60%以上教师对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中武术内容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在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与中小学武术教学协调一致。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要势必进行、且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3.1更新武术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武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观念。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主动迎合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按照课程标准中领域目标的划分、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5],还原和丰富武术的真实容貌,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调动主体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武术文化的传播,延伸教育的功能。把武术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实践的体系,使之完善与发展。

3.2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程采取了阶段设置课程的方式,即构建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结构。小学阶段教育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性课程和分科性课程并行,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样,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层次性,实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借鉴这种模式,既要突出多学科的交叉,又要体现武术学科的特性。因此,遵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武术类项目教学时数的要求,优化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上划分三个版块:即理论知识版块;技术动作版块;实践内容版块。在理论知识版块中精讲武术概论、武术礼仪、武术文化、武术教材教法、竞赛理论等;技术动作版块:结合《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的内容,精心设计套路教学动作,在分类动作教学基础上,加强短小组合练习。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以人为核心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套路,如太极十二动或十六式太极拳、木兰扇、八段锦等;在实践内容版块中组织武术竞赛、表演、欣赏等活动,让学生看图,自学、自练、互教,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

3.3突出学生武术素质教育

卢元镇教授在2005大学体育论坛中讲到:“人的素质是一种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人品质。人们习得的知识、技术常常可以因长期不使用而逐渐消退,而且随着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知识技术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而素质给人形成的求知欲望和掌握知识技术的本领却可以长期发展作用”[6],这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外、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终身受益,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只有学生的武术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中学武术内容的设置,学生武术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即练、用、讲、编、行五字。“练”就是武术动作的练习,是武术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武术传承的主要条件,也是武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用”即为武术在实际中的操作,如武术欣赏与评判、技击术的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结合自身条件的武术锻炼等;“讲”是对武术知识的概括和见解,以及实践中具体指导与帮助;“编”表现为武术的创新,是根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如动作练习的长短、动作难度的大小、动作速度的快慢等,都属于创编的范畴;“行”则指行为,主要指结合武术内容和要求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礼节与品行、自我学习与锻炼、武术课堂中的表现等。

3.4采用新的教育手段

以“练、用、讲、编、行”五字为主线,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支撑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武术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时间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武术论文,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倡导自学、自练、互助的学习形式。重点加强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武术竞赛与表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和武术内容的学习,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设计竞赛、表演,丰富课堂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高组织与评判能力等;利用课余时间按排武术欣赏任务,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武术动作影片、传统的武术技术录象、以及现代散打与搏击录象,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

3.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确保领域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对传统武术文化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武德、武术礼仪,拳种的传统文化理论依据,拳种起源、流派、特点等);对武术技术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套路技术,散打技术,擒拿自卫技术,技术识图,拳种技击理论等);对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武术教学的组织、教法,武术基础训练,武术运动生理、生化分析等);对学习情感与运动参与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中学生参与、自学能力、相互帮助、实际操作等)。以此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武术运动与教学的能力,形成终身武术锻炼的习惯等。

4结论

(1)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已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从武术学习的领域目标、到水平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且课程理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2)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与中学武术教学没有较好地衔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的衔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鉴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尽快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武术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武术素质培养,按照“练、用、讲、编、行”五字进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习惯和能力,以适应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的需要。

(4)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学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情趣与武术锻炼的习惯,切实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耿培新.《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武术基本功;练习兴趣

引言:

武术基本功,是一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武术形式打基础的基本功法,是武术运动实践中积累起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技术,武术基本功练习是一项对身体进行严格、系统、准确锻炼方法。通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能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素质,以适应武术运动的要求。

1.武术基本功在武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拳谚充分体现了武术基本功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基本功不仅是一切拳术和器械的基础,通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武术高难动作,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技能水平打下牢固的功底。

1.1动作的规范性源于扎实的基本功

在教学训练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无处不在,套路中每个动作的质量,都是基本功的体现。如:在24式太极拳中,左蹬脚接左下式,独立完成整个动作是由歇步到弓步再到最后规定动作,这就要求腿部的力量,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容易晃动而出现失误,影响动作的质量。[1]

1.2扎实的基本功铸就优越的运动成绩

在教学训练中,就运动员而言,不单是要求套路熟练,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武术功底和武术套路的技能,然而武术的套路是由很多的身法、眼法、步法和零散的武术动作创编组成,因此只有把基本功打牢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在武术比赛中:成绩表现为: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分值。

1.3武术基本功的训练能够增进健康

经过系统性的基本功训练,加强了各关节、肌键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力量,能有效地预防运动中一些受伤事故发生。

2.学生对武术基本功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

通过对武术专项的同学和学校武术队成员的访问,归纳得出学生对练习武术基本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武术基本功练习自身的特点

武术基本功的特点是:内容单一,练习枯燥乏味,练习效果来得慢,然而武术基本功在学习中很重要,因此就需要学生重复不断的练习基本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无精打采,死气沉沉。最终失去了练习兴趣。

2.2学生缺乏武术相关知识对武术基本功认识不到位

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运动,除了要求练习者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协调性等较高的身体素质,还要求练习者必须对武术运动本身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武术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以更好的学习武术。

2.3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不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来决定。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决定了对所学内容的努力程度。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武术的目的是盲目的,一部分是学校规定不得不学,一部分纯粹为了考试拿学分;小部分学生因为对武术好奇,想对武术有更多了解;选择武术的原因是从心里喜欢武术,想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在武术方面的修养的学生极少。

2.4学校武术学习氛围不高

武术学习氛围不高:首先表现在武术课外活动的锻炼人群上,在高校,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在各种运动场所,可以说一片沸腾,各种体育项目竞相登场,唯独少见武术的练习人群,只在校园一隅可以瞥见武术练习者的寥寥身影。

2.5场地对练习积极性的影响

2.5.1教学场地的影响

武术教学场地设施是影响武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武术教学场地,部分开设了武术课的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在上课时临时找一块相对比较平坦的场地,作为武术教学场地进行教学。

2.5.2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影响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使用,在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后创造物质价值或者是实现精神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这些过程中可以得到人们的赞同认可。为此很多人在不断的学习、练习,并不断的去努力拼搏,然而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在学习后,学校没有组织比赛,没有提供施展才华的地方,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和练习的动力,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

3.提高学生武术基本功学习兴趣的措施

3.1通过丰富教学教法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途径、方法改进高校武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把动作的学练与体育游戏相结合,使学习既有安全性又有娱乐性,这样可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

3.2结合武术的技击性进行教学

在武术基本功的练习过程中每次可以适量的安排攻防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到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让学生加以演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作用、路线、方向的理解,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动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大胆增加散打的内容。

3.3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教学训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就造成其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枯燥、疲倦现象。因此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教师应该运用鼓励和肯定的赞美性言语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表扬,关心帮助学生,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训练氛围,用以调节学生在武术基本功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烦躁情绪,使训练达到良好的效果。[3]

3.4组织武术活动,提高武术学习积极性

在校园中组织各种大型的武术活动和比赛,加大武术比赛的校园宣传力度,提高武术比赛获奖的奖金和证书及等级,吸引同学主动积极的参加到武术活动中,实现他们的价值,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良好氛围,使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3.5加强武术理论课教学

加强武术理论课教学,武术理论是武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讲授,弘扬了武术文化,加强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让每一个同学真正的理解武术的内涵。武术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基本功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所在,定出努力方向。同时,对学生进行练习基本功目的,意义的教育,反复强调,不断督促。[5]

4.结论

基本功的练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反复练习,认真体会,使学生明白技术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绝不是一两次练习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坚持练习。俗话讲:“拳练千遍,身法自现”在武术课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必须在切实提高教师本身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断改进教法,制定合理训练计划,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共同科目第二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王浩武术基本功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探究.[A].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2009

[2]曾子明.浅论武术基本功训练.[A].体育学院学报.2002

[3]范继军.影响武术专选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A].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河南郑州450011)

[4]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武汉体育学报2004

[5]冯凯鑫.武术专业学生基本功教学的探讨.[A].开封市回民中学,河南开封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武术学习策略;调查

武术是我国的国术,是高校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湖南工业大学学生(以下简称湖工大学生)对武术学习策略的掌握存在两种缺陷:一是部分学生缺乏武术学习策略,二是部分学生不会有效地使用武术学习策略。通过调查了解湖南工业大学学生掌握武术学习策略现状,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优化湖南工业大学学生武术学习策略,不仅能提高他们武术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他们步入社会后自学各种武术套路受益匪浅。因此,调查并传授湖南工业大学学生武术学习策略,对他们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实现大学体育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对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术学习策略的定义2002年推出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大学生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依据学习策略的理论,结合纲要相关内容,我们将武术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武术学习过程中,为掌握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动作、武术图解知识而进行有效学习的步骤、规则、方式、方法及调控手段的总和。武术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学习方法)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或技能。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评估等。武术学习策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迁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武术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湖南工业大学非体育专业武术选项班2009、2010级学生共216人,其中文科生98人,理科生11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主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有: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统计、武术、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著作及相关资料。

2.调查法

①问卷的设计本研究以张绍礼编制的《体育大学生体育技能学习策略量表》为基础,增加了将武术图解知识转化为技能知识的学习策略,结合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编制了《湖工大学生武术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此问卷共分为三个内容:武术基本功学习策略、武术套路学习策略、武术图解知识学习策略。

②调查问卷的效度及信度

访谈了沈阳市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家及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教研室教师。经客观检验和主观评价的多次修改后,确定调查问卷内容。经专家效度检验,证明调查问卷所列各题能反映所要调查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运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两次的相关系数为0.782,说明检验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③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2009年12月,抽取了湖南工业大学2008、2009级武术选项班的学生进行调查。试卷所有的问题都用陈述句表述。试卷为三点量表,分别是:A,经常使用这种策略;B,偶尔使用这种策略;C,从不使用这种策略。发放试卷216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3.统计法:所有调查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三、湖工大学生武术学习策略应用现状与分析(一)武术基本功的学习策略湖工大学生学习武术基本功时,最常用的学习策略首先是结合手法进行步型、步法的学习,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57.5%,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26.5%;其次是为掌握好基本功,经常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42%,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25.5%;最后是对不同类型的基本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4O.5%,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26%。

但是湖工大学生在武术基本功的学习策略的使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从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基本功的学习和锻炼占66%。基本功又是武术学习的基础,基本功不扎实,武术套路动作就不可能练好。

仅靠上课时间对进行基本功的学习,基本功提高起来就较慢,因此,课外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二是从不根据自己身体素质和技能状况,制订武术学习计划的大学生有65%。在调查中我们得知:湖工大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计划应由老师来制订,体育老师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练习,这说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三是从不做静力练习巩固步型的共有59.5%。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腿部力量差,静力练习不能坚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静力动作的练习不够重视,因此,选择率低。

转贴于(二)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策略

湖工大学生在武术套路的学习中,使用得较多的策略依次有:一是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反省自己的错误,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31%,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43.5%;二是我知道武术动作的攻防意识,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28.5%,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42.5%;j是我能依靠自身的感受纠正错误动作,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27.5%,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41%;四是我经常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纠正错误,经常使用这种策略的占35%,偶尔使用这种策略的占27%。

湖工大学生在武术套路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不能口述动作要领的占64%。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掌握好新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口述动作要领是必须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动作要领简化为口诀、顺口溜,有利于学生对新的体育信息进行编码记忆。二是记不住动作名称的占6l%。

在武术分段练习或整套动作练习时,很容易忘记动作。

动作名称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对武术套路的学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将套路中的动作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只要记住了动作名称,可随时从网络中提取信息为套路练习服务。三是不能将学过的体育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的占52%。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学习成绩取决于学生天生的身体素质的好坏,因而忽视了体育学习策略的迁移教学;另一方面,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教授新动作时,学生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然后进行强化练习,而未能将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内化,灵活运用到其它体育知识的学习上来。

(三)武术图解知识的学习策略

湖工大学生在学习武术图解知识较好的是:知道图解中的箭头表示什么动作方向的占56.5%。其余几种策略使用较差:62.5%的学生从未在学习复杂的武术图解知识时,先练手法,后练步法,再进行完整练习;2011,牛弟lU期冒埋讲九·59%的学生从未在学习武术图解知识时,按照学习动作名称、动作路线、动作要领的顺序进行的;57.5%的学生课后从未通过看图解知识自学过武术动作。总之,湖工大学生学习武术图解知识方面的能力较差,说明他们将体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调查表明,将近有60%的武术策略,经常或偶尔使用的大学生在50%以上,说明湖工大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策略总体情况较好。但从调查的情况看,湖工大学生在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中,在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锻炼、制定学习计划、巩固步型方面存在欠缺;在武术套路的学习中,记忆策略及迁移策略较差;在自学武术图解知识的过程中,将体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薄弱。

(二)建议

1.加强武术学习策略的传授。

湖南工业大学学院体育教师应根据武术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学校的条件合理地选择、运用武术学习策略,并将武术学习策略的多种范式传授给学生。

2.加强武术学习策略的反馈与调控。

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指导等方法,大学生们通过自我反馈与他人反馈,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

3.学会武术学习策略的迁移。

在武术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师生之问、生生之间的交流,对新学武术知识的特征进行分析,联系相关旧知识的武术学习策略,达到迁移武术学习策略的目的。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武术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2—0026—03

1前言

高校武术文化教育是指在高等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按照某一特定体育行为规范,在课外群体竞赛以及武术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精神以及物质财富的总和。科学合理的培育高校武术文化教育,并努力对其进行引导,使其不断实现创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武术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建设不断前进,并使高校体育文化内涵得到丰富以及发展。[1]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在武术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过分注重技术传授、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实效性较低。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武术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校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为推动我国高校武术文化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其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我国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现状

武术运动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不受运动项目、时间以及地点等因素的局限,在我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传统武术文化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模式一般通过一套较为固定的套路开展,具体包括内容讲解、动作示范、动作练习以及纠正错误等这几个规定的环节开展,武术教师多数注重将基本套路教给学生,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意识。[2]这样学生为充分把握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需经过多次的练习,花费很长时间对繁琐的技术进行练习,因此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情绪。教学属于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活动,属于两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但是,中国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仍是灌输式教学,过于注重教师教授的内容,忽视学生真正能够掌握什么内容。在高等院校武术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尽管在教学计划里设置了一定的理论课,实质上,多数教师并未根据计划安排开展理论授课,教师以及学生都忽视了武术文化理论课的重要性,再加上教材设置的理论知识偏少,造成学生在武术文化理论方面了解的非常少,这对于学生知识视野面的拓展很不利。

因在教学内容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又占据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对武术技术技能掌握得一知半解,对武术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肤浅,阻碍了武术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推广。[3]部分高校武术教师没有充分吸取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知识内容,导致了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功能不为人所重视。通常情况下,对于高校来说,其设置的武术课时相对较少,多数时间投入到学习体育技能中,不重视武术文化教学。过分强调技术、课时不足造成高校学生很难领会到武术功夫的真正内涵。[4]尽管学生学习了武术的表面招式,却没有认识到“武术”的真谛,这样造成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很大落差,对武术学习产生失望并导致厌学情绪出现,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高校武术文化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3.1将学生个性发展融入到武术文化教育中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传播。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在客观上存在着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在高等校武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武德与美德教育,将会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以武养德,以武健身”的思想。在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开展工作过程中,应当按照具体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环境中实现健身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方面要根据学生基础选择适当方法,对基础较好学生,在熟悉基本技术练习以后就对其展开成套练习,同时还应该安排他们进行榜样示范和带头领做,通过朋辈帮扶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适当安排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游戏性的基本功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武术基本功,另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信心。所以,高校武术教学开展时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交流的情景下学习武术知识。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学相互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双向交流,实现彼此间的良好互动,使其个人意志、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高等院校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以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他们形成习武、练武的爱好与习惯。以讲授学生健身方法、健身技能与健身知识为教学主线,尽可能选取那些与学生现实需要相符合、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匹配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一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5]例如在教给学生成套动作之前,先开展一些较为简单易学的技术,像擒拿、散打、截拳道以及跆拳道等,或者安排一些和课堂内容配套的小游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强调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和相关学科理论拓展知识相联系,例如、运动保健学、心理学、推拿学、技击防范学以及医疗学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每堂课穿插一个“知识点”进行,例如创编套路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方法、防范招式和相关技击、武术实战技术能力、搏击的手段和方法、表演比赛以及攻防作用等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健身和武术的理论以及技能,为学生将来练武与习武奠定基础,使学生的锻炼能力以及实战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树立起一种“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观念。

3.3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武术文化教师队伍

弘扬武术文化,最根本上应该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武术教师是学生迈入武术殿堂的引路人,肩负着传承精神、传播文化、传授技能的重担。所以,只有将广大教师的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知识提高,才能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就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而言,都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综合人文素质相对较低、武术文化理论水平和学历状况严重脱节等问题,以及师资水平和体育教育发展之间不协调。按照武术文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状况,一定要切实加强武术文化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武术教师人才队伍。首先,积极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与武术文化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因此要想使学校武术文化建设的水平提高,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将专业武术文化人才引入,他们一方面具备较高的武术造诣,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其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其次,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将武术文化专业人才从外界引入高校,尽管新增了一定的新鲜血液,然而这距离高校武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差很远,因此,一定要通过学习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武术文化师资队伍。对于学校来说,其应该建立武术教研室,选择合适的武术教师,为其提供条件,使其到专业武术院校进行再学习、接受再教育深造,接受规范的武术文化教学培训;聘请知名武术文化学者以及专家到学校举办学术报告会、对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利用集中沟通交流、集中科研以及集体备课、集体切磋武艺等方式有效发挥武术文化教师钻研、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武术文化人才队伍,使他们能够发展成学校武术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并最终造就一支双师型人才队伍。

3.4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高校武术教师在开展武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分段教学、集体教学、提示教学、循环教学、理论教学、挂图教学以及分组考核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实施生动有趣、多样性的教学事件活动吸引学生,使其情感得到有效激发,达到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的。武术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直观性,这就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有效地对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通过集动作、声音于一体的视频、动画等方式,将声情并茂的动作技术准确、完美地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所学武术动作要领,从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另一方面,高校相关武术教学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武术教育教学体系,对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与时俱进,将传统民族文化与武术教学体系相结合,构建一种完善的武术文化教育模式。除此之外,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武术文化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环境,激起学生对武术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巩固学生武术功夫的技术技能。

4小结

当前素质拓展教育在高校的发展,推动了武术文化教育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也给高校的武术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跟不上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差、武术文化理论知识匮乏等问题;在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中要将学生个性发展融入到武术文化教育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武术文化教师队伍、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等措施,推动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高等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发明.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现状诊断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3):64.

[2]杨明.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J].学术论坛,2010(9):178.

[3]管慧香,王宁.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的发展及其对策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0):118.

[4]胡毅.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文化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1):37-38.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武术作为表演项目也开始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掀起了全国人民热爱武术的热潮。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高等专科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因此,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把握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准确把握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提供了依据,对完善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为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为本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武术教学”“武术课程改革”的相关的期刊文献和专著,本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对济宁地区5所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8人,学生60人发放了问卷。教师问卷有效率和回收率均为100%,学生问卷60份,回收问卷58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93.1%。

2.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进行了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现状

3.1.1课程时数。笔者在对调查的5所高等专科学校实地走访中了解到,高等专科学校武术理论课程时数为0学时,实践课程时数为32±2。理论课程时数缺失的同时实践课程时数也有所减少。从武术课程所占的比重情况来看,尽管武术课程作为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主干课程,但是,相对于篮球、排球、足球来说却表现为明显的不足。

3.1.2课程内容。5所高等专科学校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仅局限于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拳,而缺乏剑术、搏击、散打等内容,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

3.1.3指导思想。我国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经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是国内众多体育学者研究的重点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进我国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指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这对推进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以及终身体育意识人才培养无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需要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科为本位、社会为本位、学生为本位三种类别。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主要采用以学科为本位传统教学理念,而对于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运用较为缺失,以社会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填写的人数为0。这也说明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3.1.4教学目标。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表现在:掌握武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武术兴趣,掌握武术理论知识,了解我国传统和现代武术文化,身心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以适应社会需求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传播武术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武术兴趣,而缺乏,传承武术文化,身心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也说明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设置依然强调传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这也暴露出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目标设置的缺失。

3.1.5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影响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武术课程参与度的调查涉及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较为枯燥、技术动作的难度太大、运动量太大、没实际应用价值、怕考试几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与武术课程的主要因素表现在田径课程较为枯燥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选择频数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4%和57.8%,认为运动量太大的百分比为38.0%。由此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的内容设置较为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武术课程的功能属性的理解尚存在明显的不足。

3.1.6教师情况。教师的执教年限反映了一个学科师资队伍配备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年轻教师工作年限一般指教龄在5年以下,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在6至15年教龄,专家型教师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6年以上。通过对高等专科学校武术教师执教年限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多数教师集中在6至15年,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专家型和年轻教师的配备较少。这样,整个教学科研队伍就显得不够合理,专家型教师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验丰富和年轻教师的进一步提升。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年轻教师数量不足,造成武术课程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缺乏,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3.2对策与建议

3.2.1确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从武术项目的价值来看,对于发展学生体制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也是制约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确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健康”作为田径课程改革的主题,在强调武术技能发展的同时,不断挖掘武术运动项目本身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转变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健身方法和手段,这也是新课标理念下高等专科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3.2.2构建多元化的武术课程目标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多元化的田径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笔者建议如下:(1)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实现武术课程目标多元化的必备途径,以此来提升学生科学从事武术锻炼的能力,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自觉性和参与田径运动健身的积极性;(2)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高水平的武术教育目标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能,还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并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武术教学实践当中;(3)实现教学内容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田径课程目标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我国体育改革的多为渗透,也成为了高等专科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专科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走向了综合性和开放性。武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结构在新形势下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通过课程改革以当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依然有待进一步展开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山区小学;武术课程;开发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开展阳光体育和体艺2+1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终生健身的体育意识。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内外兼修的一项体育运动。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是我国的国粹。山区小学体育设施不够完备,而武术健身所用设施少,因此,笔者对山区小学武术开设课程策略进行研究。

(一)挖掘乡土文化,弘扬武术传统

武术一词最初来源于古代南朝梁武帝《文选》中提到:“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意思是发扬文化交流,而停下争战。柏社乡处于浙江省兰溪市山区,这一带村民素有习武传统。如:辛亥革命志士蒋倬章放弃在金华的优越职业,辞别恩师陈公,回到荒凉贫瘠的家乡,德育英才,教化乡里。透过蒋倬章的诗句“学剑惜无人可共,论文尚觉意难平。挥戈磨盾男儿事,何日军前效请缨。”“剑术未传犹待访,头颅抛得便成功。丈夫烈烈轰轰志,羞向毛锥觅拜封。”足见其修文习武,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柏社中心小学秉承前人遗愿,挖掘乡土文化,弘扬武术传统,开展阳光体育和体艺2+1活动。学校拟定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弘扬作为学校重点推广的项目。学校牵手兰溪市武术协会、兰溪市传统武术健身俱乐部,正式授牌为传统武术传承基地,积极在校内开展武术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传播传统武术和武术文化让学校的体育传统得到升华,全体师生在武术的修习中,在武德的熏染中得到体质和精神的全面提升。

(二)开设武术课程,丰富留守生活

开设武术课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参与三结合,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形成具有柏社小学特色的武术课程。

1、传统武术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

让武术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整个教育中去。在开好美术、体育、音乐课的基础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武术教育,比如音乐课欣赏或学唱具有武术精神的歌曲;体育教师组织太极拳、五步拳等武术基本功训练;专设社团活动课,开设剑术、棍术、拳术、功夫扇、双截棍等多个跨年级段、班级界限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对象、教师“四个落实”和计划、内容、组织、讲课、检查、考评“六个到位”,努力做到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

2、武术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创建武术小组,活跃校园生活

学校为给学生配备优秀的武术师资,聘请了严晨璐老师担任驻校武术教练。在严老师的教受下,学生已经能在大课间完成五步拳、八段锦、武术操等基础套路。现在学校武术队细分为刀术、剑术、拳术、棍术、功夫扇、双截棍等武术学习小组。每周二、周四由兰溪市武术协会也派出骨干力量来校义务辅导。洪亮的“哼哈”声,已经成为校园清晨和傍晚最动听的和弦。经历过武术队训练生活的学生,明显表现出更独立自主、更吃苦耐劳、更懂得谦逊礼让。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段位考核,每学年组织一次汇报表演。武术进校园,树立起了留守儿童的信心,张扬了留守儿童的个性。

(2)加强乡村青少年宫建设,营造社团氛围

学校成立乡村青少年宫。为组织好乡村青少年宫的活动,学校建立了乒乓球、篮球、书画、文学、英语、运动、歌咏等兴趣班,极大地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体艺的素养。为柏社中心小学创设了教育生活的美好境界,营造浓厚的武术教育氛围。

(3)搭建展示平台,秀出个人风采。

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专场演出,开辟展室展示,向社会汇报武术教育成果,参加地方组织的文艺活动,把学校武术教育推向社会。2015年学校选送的节目在兰溪星舞台中进入前十名,在兰溪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中获得第二名。2016年年初应柏社乡政府邀请,学生在村里的戏台上做了汇报演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超过80%的学生加入金华市武术协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为学生施展武术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3、武术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以及心理偏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学校尝试将传统武术入校园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尝试。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实践证明,武术的练习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孩子的性格、品格、能力。许多家长反应孩子学武术后吃得了苦,不娇气了;聊得了天,不孤僻了;听得进话,不顽皮了。诚然,学生在学习武术、传播武术的过程中同时在接受武术文化的熏陶。不可否认,武术教育正在慢慢弥补家庭教育中缺失的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挫折教育等问题。

(三)发扬武术精神,培养良好品质

养成的意志品质是习武之人获得武术真谛的保障。武术谚语讲“要练武莫怕苦”,“要练功莫放松”,“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习练武术对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多方面的,练习武术基本功,要不断克服身体疼痛关,只有受的住苦,能坚持才能练就,这样慢慢才能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乏味关,要不厌烦,不自满,这样慢慢养成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勇敢、顽强、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武术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我们民族的国粹。把武术教学纳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培养和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因素和有效手段,我们应自始至终把它贯彻在体育课中,让武术在体育课中绽放光芒,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武术传人。

参考文献:

[1]李铁军,李洋.体育文化与武术文化交融与隔离断想[J].当代体育科技,2014(3):93-94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9

【学科特色】

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

学院专业设置体现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设备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旨在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强弱电兼顾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电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以及“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实验室(部级)”、“武汉雷电防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研究开发平台”和“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高电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电机与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基础教学与实验研究中心。教育部防雷与接地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以及湖北省雷电安全防护与检测中心(筹)等单位挂靠电气工程学院。学院内部通过团队管理模式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形成了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智能电网、电磁场分析与高压电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电能质量以及柔性电力技术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同时设有电气工程学科平台课程、电工电子、电机学、电磁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与通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新能源、电气工程创新与实践等11个教学团队。

学院建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工技术训练中心、电力工程专业训练中心、高电压实验大厅、户外220kV试验变电站、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RTDS数字仿真实验室、新能源发电平台、智能电网示范平台。其中与电子信息学院等共建的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为部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电工技术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开设电工实践技能训练。

【学科实力】

学院现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有9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三年,学院承担了部级、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高达2.1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发明专利26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8本,10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556篇,被SCI收录论文35篇,并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些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人才培养】

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高电压交直流输电、变电、配电和供电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维护、自动控制及保护,电能转换与优质、高效应用,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电子、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电气信息工程领域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掌握电工与电子基础理论、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理论、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技术、电能变换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较为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适量的人文社会和经济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具备电气信息工程领域技术分析、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学院每年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本科生340余名。从2006年起,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办了“3.5+1.5”本硕联合培养教育项目,前三年半在武汉大学学习,后一年半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毕业可获得武汉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南洋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已有153名同学参加了此项目;2012年又先后与日本上智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签订了“2+2”本科生培养项目,学生前两年在武汉大学学习,后两年在日本上智大学或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学习,毕业可获得双方学士学位。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支持并多方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数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多项大型赛事,借以多元化的教学培养方式来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就业竞争力,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此外,学院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开展“小亭爱心支教”等志愿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10

1.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内容。高中地理必修3主要以某一典型区域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其自然与人文信息的提取、分析、研究、规划、整治等,都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本节课的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运用基本的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教材共划分四个主要部分:前三部分分别是RS、GPS、GIS,教材介绍其概念、原理、特点以及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等有关内容;最后一部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联系。

3.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二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但本节课的地理图表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学生有一定的认知难度。“3S”技术的概念、原理等部分,教材语言多为抽象性较强的理论,需教师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模拟、举例,将其具体化、形象化。

学习动力:本节内容结合了许多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期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运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说出RS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中的应用;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与多种手段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并应用到新课学习中,在生活中发现和体验GPS、RS、GIS技术的应用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亲历体验地理信息技术给工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从而更加热爱科学,不断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RS、GPS、GIS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教学实际的需要。

难点:RS、GPS、GIS的原理及区别;数字地球的含义。

依据:本节知识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新、技术性强,专业抽象术语较多。学生对于“3S”技术的原理区分难度较大,故确定为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选择

比较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寻找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对比分析“3S”技术之间的区别。

读图分析法:学会读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必须贯穿整个地理教育过程。如遥感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等。

创设情境法: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收集“3S”技术的最新应用的视频短片、图片或文字材料,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演示法:本节内容较抽象,采用演示法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用GoogleEarth演示GIS的图层,用GoogleEarth查找武汉二中等。

问题探究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注重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设计如下导入:播放视频“我省启用GPS押运高考试卷”,武汉市使用GPS对所有的高考试卷运卷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从而提高高考试卷的安全保密系数。

全球定位系统

1.联系生活,形成概念(3分钟)

首先提问学生GPS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然后用美国飞行员打伊拉克时只要知道坐标就可以扔炸弹及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测量事例,引出GPS的定位(定经度、纬度、高程)功能;用GPS监控运钞车是否按预定路线行走引出GPS的导航功能;进而引出GPS的定义。

2.模拟实验,了解过程(4分钟)

引导学生做空间定位小实验,取两支削好的铅笔,分别用左右手握住,使得笔尖相对,相距约5厘米。请闭上一只眼睛,试着把两支笔的笔尖对在一起。其它条件不变,请睁开双眼,重新试着把两支笔的笔尖对在一起。体验一下,分别用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在哪种情况下两个笔尖更容易对准?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讲解GPS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在讲用户设备部分时展示专业的GPS接收机,并展示带有导航功能的手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观看视频,深化应用(4分钟)

从GoogleEarth中截取武汉二中的图片,讲解图片下方我校的经度、纬度、高程。联系生活中GPS的应用,讲解GPS的工作特点。播放“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两段视频,激发学生对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遥感

1.创设情境,获得概念(2分钟)

学习遥感之前,先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武汉二中的照片,另一张是用卫星获取的武汉二中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其拍摄距离的远近。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问题探究,了解程序(4分钟)

联系必修1的太阳辐射过程的知识,讲解RS的工作过程,并请学生比较照相的程序与遥感的程序有哪些异同?找出遥感的特点?以天气预报卫星云图的形成过程讲解遥感的工作程序,并举例讲解遥感的工作原理,然后简要分析遥感的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应用(6分钟)

遥感的应用是遥感知识学习的重点,本节主要采用案例法来讲解遥感的应用。首先以1980年和2002年武汉市的城区面积的遥感影像图分析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然后以两幅乞力马扎罗山的积雪图片分析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最后以两幅汶川地震的遥感影像和四幅1998年洪灾的遥感影像分析遥感在自然灾害防御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1分钟)

展示两张图片,武汉市的遥感影像图与武汉市的电子地图,讲解武汉市的电子地图是通过对遥感影像图分析和处理以后得到的图片,引出GIS的概念。

2.动画演示,理解程序(3分钟)

GIS的工作程序比较抽象,为突破此难点,采用GoogleEarth动态演示武汉市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引入GoogleEarth,先在GoogleEarth上找到武汉市,然后引入GoogleEarth左边图层的概念,将武汉市各地物进行分类,然后以不同的图层进行存储,给学生演示左边图层中的道路、水域、地点、交通、维基百科等图层,让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

3.问题探究,分析应用(6分钟)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从汉口火车站到我校最便捷的公交线路,应查找哪些资料?引出学生比较熟悉的百度地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展示武汉市的站台智能公交和手机智能公交,这些都体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GIS,管理者可以传送交通拥挤情况等案例来得出GIS的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等。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归纳异同,区分功能(1分钟)

比较3S技术的异同,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引入数字地球的概念。

2.自主活动,理解概念(3分钟)

数字地球的软件之一就是GoogleEarth,请学生上台用GoogleEarth查找武汉二中,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够在GoogleEarth上找到地球上的任意一个地方,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找到后,教师总结并举例说明数字地球的应用。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中可辅以板书设计,在进行课堂小结时直接用黑板板书进行小结即可。板书设计除简明扼要、美观规范外,还要启发学生思维,揭示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总结回顾的同时加深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如图1。

2.课后作业

作业一:下载手机智能公交软件安装到自己的手机上(下载地址:http://)。请学生在乘坐公交车时,使用武汉“智能公交”软件查询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及换乘信息。使用智能公交为从天河机场、武汉各火车站、汽车站到我校的朋友做一个交通指南。

作业二:下载GoogleEarth安装到电脑上,找到武汉二中、你家所在的小区、你理想的大学及任意你想去的地方,体验“世界在你手中”的愉悦和地理信息技术带给生活的便捷。

五、教学反思

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围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选取教学素材,体现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法、演示法、读图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学生身边的3S技术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技术:应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进行活动,师生互动性好。使用GoogleEarth演示GIS的图层,突破难点,效果较好。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篇11

[关健词]武警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部队建设信息化和武器装备智能化给武警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武警院校指挥专业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与地方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学习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层次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地方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部队实际,将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我院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实践性教学几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改革。

一、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

现行教材大多针对地方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进行编写,学科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与武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差甚远,因此,武警院校要结合部队实际,为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精、宽、用、新四个方面的特点。

1.精。所谓精,指的是精选理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和部分过时的理论知识,并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

2.宽。所谓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覆盖面要宽。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武警院校教育要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扎实基础,而《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武警部队指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介绍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具体应用,拓展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员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学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4.新。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大规模集成化,因此,电子技术教学要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知识点,介绍新产品,掌握电子技术的发展规律。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理论较强的专业课,内容枯燥,教学中很难引人入胜,加上部份学员电学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实践少,对电路元器件及设备缺少感性认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员必须努力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和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员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员组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时,尽量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选用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或学员熟悉易知的案例给学员,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员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

2.要简化器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教学。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各类集成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简化相关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相关在电路中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要淡化纯粹的解题技巧训练,引导学员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分析计算,引导学员了解分析这几个动态指标的意义,并学会运用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4.要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一是直观教学法(案例法)。例如,在讲解电路元件时,为学员提供不同类型、型号的电路元件,同时展示相关电子产品,让学员在电路板上寻找相应元件,便于学员熟悉元器件类型、型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是问题探索法(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员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

三是引导教学法。教员在课堂上先概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一条主线,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再讲述具体内容,下课前再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总结归纳法。教员把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传授给学员,便于学员掌握应用。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促进学员学习主动性

电子技术课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教学自身优势,注重学员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学员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板书教学可以加深学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网络化教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学员主动学习,信息来源丰富多样,学习时间灵活,教员与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对话,针对性强,效率高,学习效果明显。例如,在讲解触电事故和触电防护时,教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讨论交流栏发表相关主题的讨论,学员通过上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栏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方法,这样,学员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效率高,效果好。

四、增强实践性教育,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压缩理论课时,适量增加实验、电路设计和常用电器的使用维护方法的讲授课时,减少验证性实验。例如,一些器件的特性测试、功能验证,让学员在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组织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学院实用电子技术协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常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员示教,学员观摩,尔后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探索与实践、完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员素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介.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秦曾煌.电工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1篇12

(1)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的学生选项为武术教学班人数较多,高二年选项出现一些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基本上是上个学分选项时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时起到这个项目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方便教学的总体安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与要求。

(2)教材与教辅分析:

①分析教材与教辅的内容与结构:这个学期采用2个学分同时选项,这样有利于全学期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不用再教基本功,本学期我安排了校本课程“永春白鹤拳”里的两个套路进行教学,采用一套拳,一套器械的方式配合实用技能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与结构上的安排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动作的到位,学不在多,而在精。

②分析教材的特点与重点、难点:教材的特点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对于学习过程比较注重,方便学生的素质不同者的学习;重点在于武德,这是本个项目开设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最重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基本意图,也让学生能自我控制;难点在于如何去掌握套路的实用技能,提高学以致用,能有防身的本领。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3)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永春白鹤拳”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本“永春白鹤拳”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永春白鹤拳”的基本套路,加强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4)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1)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永春白鹤拳”的开发与教学;提出“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的课题进行研究。

(2)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利用了三个内容:“永春白鹤拳”、跆拳道、街头篮球。

(3)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特别是利用《晋江课改》在我校主办的平台上撰写论文,宣扬“平山体育”的品牌文化建设。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教育局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校际组成员,协助教育局、进修学校开展好教研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着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5)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的机会的掌握,加强本校的听课,外校的听课,继续向各位开课老师进行学习充电。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针对课上出现的不同看法大胆提出,努力提升自己的评课的水平,加强谈话水平。

三、继续教育的计划

(1)自我培训计划:加强多方位立体化自我培训,加强网络、媒体、书本、培训材料进行自我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内含,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2)校外培训、在职进修计划:加强网络的视频培训,加强课改的业务培训,加强网络的培训学习。

(3)远程培训计划: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进行远程培训。

四、其他工作计划

1、策划、组织、实施“平山中学第二届校园趣味体育活动节”,提升校园活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充实,建立“平山体育”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加强师生的健身意识的培养。

2、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各项体育比赛的训练与参赛。

3、协助初三的体育中考、高三的体育专业考试的训练,配合学校加强毕业班体育考试的训练,协助体育中考的组织与参考的各项过程活动。

4、上好校本课程的一堂课(星期五第七节)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起重机械范例(3篇)

    - 阅0

    起重机械范文篇1【关键词】起重机械;起升机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起重机械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生产过程中,被提升的重物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生态城市的概念范例(12篇)

    - 阅0

    生态城市的概念范文1篇11.研究背景1.1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社会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想的出现与蔓延,在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位及注重地段的历史传承已经成为设计领域的共识,逐渐取.....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