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
关键词:矿山尾矿库环境影响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堆存的尾矿是指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的“废渣”。这些尾矿由于数量大,含有暂时不能处理的有用或有害成分,随意排放,将会造成资源流失,大面积覆没农田或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一、矿山尾矿库的构成
尾矿库一般由尾矿堆存系统、尾矿库排洪系统、尾矿库回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1、尾矿堆存系统
该系统一般包括坝上放矿管道、尾矿初期坝、尾矿后期坝、浸润线观测、位移观测以及排渗设施等。
2、尾矿库排洪系统
该系统一般包括截洪沟、溢洪道、排水井、排水管、排水隧洞等构筑物。
3、尾矿回水系统
该系统大多利用库内排洪井、管将澄清水引入下游回水泵站,再扬至高位水池。也有在库内水面边缘设置活动泵站直接抽取澄清水,扬至高位水池。
二、尾矿库的作用
1、保护环境
选矿厂产生的尾矿不仅数量大,颗粒细,且尾矿水中往往含有多种药剂,如不加处理,则必造成选厂周围环境严重污染。将尾矿妥善贮存在尾矿库内,尾矿水在库内澄清后回收循环利用,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2、充分利用水资源
选矿厂生产是用水大户,选矿用水随尾矿排入尾矿库内,经过澄清和自然净化后,大部分的水可供选矿生产重复利用,起到平衡枯水季节水源不足的供水补给作用。一般回水利用率达70%~90%。
3、保护矿产资源
有些尾矿还含有大量有用矿物成份,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无法全部选净,将其暂贮存于尾矿库中,可待将来再进行回收利用。
三、尾矿库的选址
正确选择尾矿库库址极为重要。设计时一般须选择多个库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予以确定。寻找库址应综合考虑下列原则:
1、一个尾矿库的库容力求能容纳全部生产年限的尾矿量。如确有困难,其服务年限以不少于五年为宜。
2、库址离选矿厂要近,最好位于选厂的下游方向。可使尾矿输送距离缩短,扬程小,且可减少对选厂的不利影响。
3、尽量位于大的居民区、水源地、水产基地及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下游方向。
4、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不迁或少迁村庄;
5、未经技术论证,不宜位于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部。
6、库区汇水面积要小,纵深要长纵坡要缓。可减小排洪系统的规模
7、库区口部要小,“肚子”要大。可使初期坝工程量小,库容大。
8、尽量避免位于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区,以减少处理费用。
四、矿山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尾矿在选矿过程中经受了破磨,质量减小,表面积变大,堆存时形成的地面起伏和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造成植被破坏,伤人事故时有发生,在雨季极易引起塌陷和滑坡。
2、在气候干旱风大的季节或地区,尾矿粉尘在大风推动下飞扬至尾矿坝周围地区,造成土壤污染、土质退化,甚至使周围居民致病。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3、尾矿成分及残留选矿药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尤其是含重金属的尾矿,其中的硫化物产生酸性水进一步淋浸重金属,其流失将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残留于尾矿中的氯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松醇油、絮凝剂、表面活性剂等有毒有害药剂,在尾矿长期堆存时会受空气、水分、阳光作用和自身相互作用产生有害气体或酸性水,加剧尾矿中重金属的流失,流入耕地后破坏农作物生长或使农作物受污染,使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成倍或十几倍地增加;流入水系又会使地面水体或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毒害水生生物。
4、尾矿流入或排入溪河湖泊,不仅毒害水生生物,而且会造成其它灾害,有时甚至涉及相当长的河流沿线。
5、事故泵房、回水泵房、加压泵房等设备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矿上尾矿库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中的事故泵房、回水泵房和加压泵房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会造成大分贝的噪音污染。
6、尾矿、生活垃圾堆放。尾矿库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堆积无法及时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五、尾矿库的环境治理措施
1、尾矿库干坡段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应采取多管放矿的措施,减少干坡段面积。尾矿后期坝,分期堆存,在每期坝外坡,采用土工布覆盖,片石护砌等措施,防止尾矿、粉尘飞扬,污染库区及周围环境。
2、选矿作业生产废水在尾矿库内经净化处理后进入选矿循环水系统,实现循环使用,无外排,考虑坝体、坝底防渗。设计为降低浸润线,设计初期坝为碾压砂砾石坝,为透水坝,可通过坝体排渗。堆积坝内每隔8m高差沿坝轴线铺设排渗管,将渗水通过排水管导入坝肩排水沟。同时设计方案要加强尾矿渗流量的监测。
3、事故泵房、回水泵房、加压泵房等设备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在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泵体与供水管要采用软接头连接,管道与墙体接触的地方采用弹性支承,穿墙管道安装弹性垫层,挖低水泥基础,水泵机座与基础使用阻尼钢弹簧减振器连接等措施。
4、库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占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影响等)。对此的防护措施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主要包括建立监测系统,尽可能准确掌握尾矿库、管道输送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设置警示标识,在尾矿输送管道沿线地段内设置醒目标志,不可挖土采石,保持管道的稳定性;尾矿库建成进入排尾运行时,为安全起见,应在库区周围设立明令禁止标识桩,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库区,同时做好周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到库区进行农作、放牧等活动;尾矿库闭库后应设立标示注明关闭时间,以及使用该土地时应注意的事项。在易造成水土流失区域布设挡土墙。
六、结论
尾矿库的建设、使用对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和矿产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只有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此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树志,周锦华,张怀新.矿区生态破坏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1998.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2
关键词:汽车尾气;防治策略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在一定时期仍将保持高速城长势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方法和时间效益要求日趋突出,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施工等所不能分离的工具,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其排放的污染物也将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将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排入大气环境,导致大气质量下降。汽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是指排气管中排出的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是污染最厉害的。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一大公害是一氧化碳(CO),它是汽车发动机排出有害成分中浓度最大的气体。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时量人就会出现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浓度再大时甚至可致人死亡。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但有剧烈毒性的气体,成为大气中比较稳定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燃料燃烧不完全的产物,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能停留2-3年。氮氧化物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其中NO2是一种褐色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喘息、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CO还强,容易使人们中毒而死亡。氮氧化物是发动机在大负荷工作时高温高压燃气中少量氮被氧化成NO、NO2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HC是一种混合物成分非常复杂。当HC浓度较高时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HC的产生仍是燃烧过程不完全造成的。
汽车排放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尾气排放,燃油蒸发排放和油箱通风。汽油质量对汽车排放有关键性的影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燃油,剧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国部分车用汽油烯烃含量高达40%,而欧美发达国家车用汽油烯烃含量一般低于18%。烯是汽油中不稳定成分,极易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供油系统形成胶质和积炭,限制燃油流量和进气量,破坏空染比。提高燃油品质是当前发展汽车产业、减轻汽车污染的重要任务。清洁剂能防止并除去进气门、喷嘴、燃烧室沉积物,起到降低排放和油耗的作用。机动车生产厂家要加强新出厂机动车的尾气检测,对检测中存在缺陷或不能达标的机动车严禁出厂。国家已经淘汰的车型一定要禁止出售。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城市中行驶的机动车的尾气进行抽检,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机动车,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并进行尾气治理。
目前广泛采用的适用于大量在用车和新车的净化技术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机动车的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在我国很多省份已经得到了推广和使用,它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主要原理就是将机动车排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经过净化装置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气体,然后再排放到空气中,进而降低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加强机动车排放控制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也是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治标且治本的可行之道。极积鼓励环保型机动车和清洁能源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是开发代用燃料和电动汽车。目前汽车的代用新型燃料主要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它们存在发动机功率下降、加速性能差的缺陷。还有就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排放污染大大下降,汽车尾气排放可达严格的欧洲三号标准。轻烃与其他燃油相比,具有高热值、无毒害的特点,对环境几乎达到零污染。电动汽车被称为理想的无污染汽车。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受到技术的制约,但它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之,机动车在给城市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排放的尾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减少汽车污染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广泛的社会问题,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措施有很多,只要付诸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使机动车的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得到规范,使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李国彦,王同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J].天津科技.2007,(04).
【2】李栋梁.发展天然气为汽车燃料的环保和经济前景.甘肃科技.2005年7期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
1地热矿水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
1.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问题出现已有一段时间,由于城市化发展,人类过度的开发石油、天然气以及地下水等资源,导致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发生,其中过量开发地下水是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我国福州市市区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沉降现象,主要就是由于地热矿水资源开采造成的,其中自然沉降区域超过93%,但是严重沉降的区域也较大,平均的年沉降量在10mm/a以上。由于福州热田地热开发造成的重度沉降也较为严重,年平均的沉降量在0.5mm/a-10mm/a之间。
1.2大气污染
地热矿水资源在排放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气体,常见的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硫化氢气体对人体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在浓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引发肺水肿甚至导致呼吸停止,而二氧化碳则是当前温室效应的元凶。
1.3水体污染
地热水的水质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温度会对溶滤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地热水当中的硫化物与氯化物相对于正常的地下水而言要高出很多,没有通过加热处理的地热尾水直接排放到环境当中会导致地表水以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这样的污染现象还存在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降水量较大,河流的水量非常充沛,当地热水排入到环境中之后会立刻被稀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在北方,地表水与降水量都非常小,地热水排放造成的污染比在南方要高出很多。在我国河北省固安县,由于长期直接排放地热矿水,造成附近的井水变苦。不仅如此,地热水的过量开采还会造成水位的大幅下降,浅层的水体从地下水位降落进入到深层的基岩水体当中,沿海地区还很有可能出现海水入侵的现象。
1.4热污染
就我国目前的地热矿水资源利用程度而言,多为单一的利用形式,没有形成可持续额的阶梯式利用模式,因而排放到环境中的尾水的温度仍然很高,尤其是使用地热供暖的尾水,在不经过处理的前提下温度在40℃以上,排放到环境中之后会造成局部的气温和水体的温度上升,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对动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热污染出现造成的主要危害有: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导致水生植物的疯狂繁殖,进而出现水体污染;第二则是水温的上升会对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造成影响,第三则是水文升高导致水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水面上出现大量的蒸汽,使水汽的垂直对流运动增强,整个水面上的大气会受到热量的影响向上升,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造成地上失水的速度加快,对于北方干旱地区而言非常不利。
1.5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
地热矿水具有非常高的矿化度,直接渗透到土壤当中会声场大量的盐类物质,造成盐碱化,对农作物的生产非常不利。此外,地热矿水当中本身就含有一些污染物如氟,相关调查显示,含有氟的地热水长期排放与环境当中会造成土壤和农田的严重污染。河北省的某县城中由于含氟的尾水直接排放到农田当中,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耕地变成了荒地。虽然当前无法得知氟含量对于农作物的质量的影响,但是某些高氟的地区中,其农作物当中的氟含量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1.6地热矿水资源的衰减
地热矿水的补给源非常远,循环的周期也很长,通过地质分析,大多数地区地热矿水的年龄都超过10000年,所以地热水资源不是大量的能够再生的能源,无节制的大量开采会直接造成资源的衰减。在山西奇村,地热矿水资源发现到今天不过30多年的历史,无节制的开采让地热矿水的数量急剧减少,冷水的进入造成矿水温度的下降,伴随化学成分的变化,对地热矿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非常不利。
2地热矿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首先,对地热矿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与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法律对地热矿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施严格管理与监控,科学规划资源的开发,才能够保证开采活动不给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二,强化对地热矿水的动态监测以及开采区域周边的地面沉降监测,成立地热矿水动态的检测系统。每月度和季度都对地热井的水位、流量、温度以及水质等情况进行监测,与往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地热矿水资源的变化,了解本区域的地热资源情况。第三,采用人工回灌的方式,人工回灌是当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应用的尾水处理方式,将地热矿水进行回灌,能够加快对地下热水的补给速度与补给量,同时保持热储流体压力的恒定,以消除尾水直接排入环境造成的影响,延长地热矿水的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关于热污染的探讨非常多,而控制和解决的手段也较多,当前最佳的方式就是使用梯级手段利用地热矿水,进而提高利用的效率,同时还需要降低尾水的排放温度。北京市就有很多小区采用了梯级的地热矿水利用方式,通过将高温的地热矿水分级分层次的使用,在经由板换换热之后的二次温度仍然能够满足供暖的需要,对于不能满足供暖需求的分级水科室使用水源热泵对其进行升温然后继续用于供暖当中。同样可以使用回灌的方式,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对尾水进行相应的处理,只有满足回灌水质标准的尾水才能够用于回灌,否则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就北京来说,当前拥有300多眼地热井,能够回灌的井只有六分之一,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地热尾水需要排放,所以才去有效的尾水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在地热尾水排放之前应当基于尾水的水质进行加工,对其实施净化处理,达到废水排放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严格防止出现水体污染现象。
3结束语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1篇4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检测;稳态工况;加载减速;检测人员
中图分类号:TK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395-01
据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在大气污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80%、75%,城市大气污染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成以机动车污染为主。
为有效地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其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尤为重要。
1汽车尾气排放及其控制
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反应容易形成烟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有毒气体,硫化物容易与水反应形成酸雨,而二氧化碳则被公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因素很多,包括汽车燃料品质、进气处理、燃烧系统、汽车供油系统、电子控制技术水平以及后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
有研究表明,在汽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中,有80%的污染物来自于20%的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因此,强化汽车尾气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减少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污染,一要执行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用环保法规来促进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使出厂的新车达到低污染;二是实施在用车的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强制要求车辆定期进行排放检测,不合格者必须到指定的维修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和修理,达标后方可上路。以上两种方法的最佳组合,基本上就能够保证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前者是保证机动车低污染的前提条件,后者是使其排放控制系统在车辆的整个使用寿命期内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
2排放检测时采用的汽车工作状态
随着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及实际载荷的不同,即使同一辆车的实际排放效果也极不相同,这也是当前排放测量中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排放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车辆在实际使用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以达到污染控制的目的,如果测量的状态和实际使用时不同,那么这个测量的结果就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参加排放检测的车辆类型不同、燃料不同、定期核准年限不同,执行的排放标准不同。随着技术和要求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反映车辆实际运行污染物排放的真实情况,大部分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根据燃料类型,对机动车排气按以下方法进行排气检测,轻型汽油车采用简易稳态工况法、双怠速法进行检测,以简易稳态工况法为主,双怠速法为辅,重型汽油车采用双怠速法。柴油汽车采用自由加速法进行检测,以加载减速法为主,自由加速法为辅,摩托车采用怠速法进行检测。
3机动车排气分析仪和不透光度计的保养
每台机动车排气分析仪和不透光度计出厂时都会附带使用说明书,除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操作、保养设备外,针对机动车排气分析仪使用保养还要注意:
1)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检测频次高的环保检测机构,每个季度应该对机动车排气分析仪进行内部校准,并定期接受计量检验部门的检定。
2)为了确保仪器内光路元件免受污损,要及时更换过滤器,一般每只过滤器滤芯只能使用50次,使用机动车排气分析仪的大多数检测机构忽视了这项保养功能,频繁、重复使用过滤器滤芯,造成检测数据的不准。
3)机动车排气分析仪是精密测量仪器,要放置在温度、湿度变化较小、平整、振动小的地方,使用时应避免日晒、雨淋、沙尘、腐蚀性气体侵蚀和强烈振动。检测地点就注意通风换气,以防现场工作人员中毒。
4)仪器不使用时要把软管进出气口封住,以防止杂质、有机溶剂进入仪器内;取样探头不用时要垂直吊挂,不要平放,以防管内的积水腐蚀取样探头;测量时导管不能弯折。
5)仪器要定期保养,确保使用精度。
4尾气检测超标后车辆的维护与诊断
尾气排放检测是对发动机综合性能进行诊断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方法。尾气排放检测结果超标,说明发动机综合性能不良。进行调校时,要判明超标的真正原因。对于柴油车尾气排放超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柴油机供油系统调整不当、柴油机汽缸活塞组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及柴油的质量等;对于汽油车尾气排放超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系统故障,空燃比、点火提前角等技术状况发生变化,电控喷油发动机各传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三元催化系统存在问题等。通过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故障原因并予以排除,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5加强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除仪器本身和数据采集这两方面的技术上的内容外,对检测数据影响最大的就是操作方法。有些检测人员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或因人情因素,不按规范进行操作,弄虚作假,影响了检测的真实性。在尾气排放检测中常见的人为因素导致检测结果失真的情况归纳为以下三点:1)取样探头插入深入不足。测量时不按规定程序,将取样管插入排气管的深度较浅,离排气口太近尾气被稀释,取样浓度不够,影响检测结果。
2)汽油车双怠速检测时引车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高怠速运转,影响检测数据。
3)柴油车自由加速滤纸式烟度或不透光度测量时油门踏板没有按照规定踩到底或者踩的时刻没和提示同步。
6结束语
人为因素导致检测结果的改变,使一些尾气超标的车在公路上行驶,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环保检测机构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操作规范,杜绝人为因素,使污染物排放检测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污染控制的根本目的,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刑文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5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
汽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在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分担率调查显示,目前机动车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占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比例已上升到40.1%,一氧化碳的污染比重达到94.1%。
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汽车排放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尾气排放,燃油蒸发排放和油箱通风。后两方面所造成的排放物相对第一方面来说要小得多,通常后两方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总排放量的1%-2%,碳氢化合物为20%左右。因此,汽车排放主要来自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尾气。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硫化物、芳烃和烯烃等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50倍,因而能阻止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呼吸到的氧气。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在50UL/L以上时,冠心病患者就会感到胸痛,并使心电图发生变化,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动脉硬化、脑溢血和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有证据表明,汽车排气中许多烃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化合物本身的直接效应,还有许多物质的协同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据美国环保机构统计,美国每年的癌症病例中,约58%是由空气排气引起空气污染造成的。
氮氧化物能导致人的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状,同时使肺功能下降。尤其是儿童,即使短时间接触氮氧化物也可以造成咳嗽、喉痛。
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不但增加了大气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光化学烟雾是机动车排出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特定的气温条件下,即静风、湿度低、温度高、并在阳光长时间照射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烟雾,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每到秋冬季节,许多人的眼睛轻度红肿,嗓子疼痛,甚至还有人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潮红,丘斑疹等;人们还常会产生呼吸困难和疲乏的感觉。1955年九月,严重的汽车尾气加上气温偏高,洛杉矶再次出现了光化学烟雾,而且浓度非常高,光化学烟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呼吸道功能,特别是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痛、恶心、疲乏等症状,导致了几千人受害,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的老人死亡,生长在郊区的蔬菜全部由绿变褐,无人敢吃;水果和农作物减产,大批树木落叶发黄,几万公顷的森林有四分之一以上干枯而死。继1943年洛杉矶发生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了这种烟雾。我国虽然只在少数城市发现过光化学烟雾,但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很多城市也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去年深圳机动车共排放碳氢化合物约2.3万吨,一氧化碳17万吨,氮氧化物4.5万吨,而排放总量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由于深圳北部受山脉阻隔,遇到夏秋静风、光照强烈的天气,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目前,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世界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由于汽车总体技术较为先进,汽车尾气控制技术也较为先进,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正向超低污染排放和零排放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许多控制技术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但我们正努力与国际接轨。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很多方面: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甲醇或改为电驱动;还可以改进操作条件,如改进气-燃料油的比例,改进内燃机设计,改进燃料油和其他添加剂的性质,如使用无铅汽油等,这些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世界共同努力和关心下一定能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更有效,更完善的尾气净化技术,为地球大气环境净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爱红,李丽,丁国良.浅谈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7.(04).
[2]吴国正,马丽萍,贺克雕.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J].广东化工.2007.(05).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
1汽车尾气的有害成份与危害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除燃烧产物CO2、水蒸汽为无害成份外,其余均为有害成份。尾气一部毒性物质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时发生,尤其是在冷起动、喷油器喷雾不良、超负荷工作运行,燃油不能充分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HC和烟尘,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而形成的NOx。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成为大气成份中较稳定的组成部分,能停留2~3年。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O2快250倍,当人体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减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导致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和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引起头晕、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重者导致生命危险。
HC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与氧化氮起光化反应生成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刺激人们的喉、眼、鼻等粘膜,它不仅危害人类与动物,而且使生态环境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迫使农业减产,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
NOx是NO和NO2的总称,其中N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比CO还要强,容易使人中毒而死亡;NO2是一种褐色有毒气体,有特殊刺激臭味,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
颗粒物一般是由直径为0.1~40um的多孔性炭粒构成,它粘附SO2和苯并芘、碳粒、铅尘等有毒有害物质,其主要集中近地表空气中,对人体特别是儿童的威胁最大,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2我国目前汽车尾气污染及管理现状
汽车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中最大的污染源,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被其造成的高污染所抵消,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并且由于汽车是近地面排放,在街道环境中不易扩散,易造成道路结的污染,直接形成近地面较高污染物浓度。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法规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法规才开始实施,第一个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是GB3842~7-83,自1984年4月1日开始实施,但该标准对汽车怠速污染物检测规定单一,简单工况排放值,并没有考虑汽车在道路上运行的复杂工况,也未控制NOx的排放。可以说,该标准对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未起到限制作用,此后,参照美、日、欧盟国家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体系基础上,于1989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实施了《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拉开了中国新一轮尾气排放法规制订和实施的序曲;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包括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Ⅲ和Ⅳ号排放标准、两项重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这些标准的实施,使尾气排放法规进一步完善。
3汽车尾气的治理对策
3.1加强行政管理手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在行政管理方面,首先,应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技术标准,不使用不合格的燃油,进一步提高全国车辆和机械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其次,加强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交优先”战略,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增加公交专用线路、设立快速公交线,加大地面公交运力,发展立体交通,加快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方便居民出行,减少私家车辆的出行率;复则,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对经检测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在维修治理后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采用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调节手段,加速淘汰“黄标车”;再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率先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普及推广新能源、清洁燃料为动力的低碳交通工具,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加快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最后,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并加强宣传力度,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3.2采用机内、机外净化处理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在技术控制方面,首先,采用在汽车燃油改用方面,采用绿色燃料或替代燃料电、甲醇汽油等作为汽车燃料来源,或者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点火系统,以便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作出快速反应,确保最佳燃油条件,减少尾气排放;其次,对发动机内部进行调试,如减少喷油提前角、改善喷油器的质量控制燃烧条件、调整喷油泵的供油量使雾化的燃料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完全燃烧,有效减少NOx、CO、HC和煤烟的产生量;再则,在发动机外部对尾气净化,采用催化剂(如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和白金属(铂)等贵金属)氧化去除尾气中的CO、HC等,采用水箱水洗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方式去除NOx和烟尘等;最后,通过对发动机内部正曲轴箱通气系统、排气再循环系统和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设计的调整,在发动机内部对尾气进行净化,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展望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在污染减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环境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汽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从提高燃油质量、尾气治理、定期保养和维修、研制新型发动机、完善相关政策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治理,使城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创建天蓝气清宜居的生态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肖益鸿,等.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发展动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5).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7
[关键词]汽车排放污染、检测、防治
中图分类号:U49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28-0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汽车年产量已达84,141,209辆,废气污染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先后制订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汽车生产商也先后投入巨额资金对汽车废气污染进行控制和改进,目前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汽车工业还十分落后,废气污染十分严重。例如,广州市目前的机动车(包括摩托车)数量约为214万辆,仅为洛杉矶和东京的1/4和1/3,但其污染物的排出量却与这两个城市的总量相当,每天排放到大气的有害物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已出现了类似洛杉矶40年代初期所发生的光化学烟雾征兆,同时已成为全国上呼吸道和肺癌的高发病率区,严重地威胁着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汽车排气排放污染物主要成分有: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微粒物PM和一氧化碳(CO)。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混合气燃烧时含氧量不足形成混合气过浓导致的一种无味、无色的对人有害气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导致血红蛋白氧运输量明显减少,其亲和力是氧气的300倍以上,所以,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与氧不结合,造成人缺氧,导致呕吐、头痛、头晕等中毒现象,更加严重则有可能使人失去生命。
2.碳氢化合物(HC)
碳氢化合物是发动机尾气排放中未完全燃烧的成分,同时还有供给系统中燃油的滴漏和蒸发,形成的不完全燃烧。HC仅仅在其含量足够高时能够对人体造成影响,通常对人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其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3.氮氧化物(NOx)
NOx是发动机在一定负荷时大量产生的一种褐色的有刺鼻气味的气体,发动机废气刚一排出气体内存在。NOx进入人体肺泡后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亚硝酸盐则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变性血红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体缺氧。
4.二氧化碳(CO2)
CO2是无色无毒气体,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大气中的CO2大幅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南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陆腹地沙漠化趋势加剧,使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炭烟(PM)
主要是柴油发动机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其内还有大量黑色的炭颗粒,PM能影响道路上的能见度,并因为含有少量的带有特殊异味的乙醛,能引起人们恶心和头晕。PM不仅本身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害,而且炭烟粒的空隙中往往吸附着二氧化硫和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香烃等。
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
因为车辆工作时严重的流动性和分散性,故此在净化处理技术方面造成相应的局限性。继续研发机内净化处理技术的同时,积极研发机外净化处理方面的技术。其主要通过两个方向进行:其一是控制技术,通过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使用新型发动机和开发防污染处理技术;其二是政府管理手段,加强报废标准,淘汰技术陈旧的车辆,使用新技术新能源的汽车,使尾气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一)汽车燃料新技术
1.加入添加剂,组成新的燃油比例。
汽油中添加15%以内的甲醇汽油,也可以使用含10%水份的汽油-水燃料,这样都能够消除或者减少HC、CO、铅尘和NOx造成的污染。
如果使用“甲醇燃料”,即使用甲醇及醇类与汽油配比后合成的燃料。提高甲醇的比例达到30%-40%,基本上可消除尾气排放的污染物。
2.使用适当的添加剂
当机油中添加一定比例聚四氟乙烯粉末、石墨、二硫化钼等类型的添加剂,这样可以节省5%左右的发动机燃油。此外,采用上述固体剂可使汽车发动机汽缸密封性能大大改善,汽缸压力增加,燃烧完全。尾气排放中,CO和HC含量随之下降,可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采用绿色燃料同样可减少汽车尾气有毒气体排放量。
据美国的俄亥俄州某研究所用豆油与甲醇、烧碱混合,然后去除其中的甘油,从而可获得“大豆柴油”,用“大豆柴油”,以3:7的比例掺入到普通柴油中,可供柴油汽车之用。它可大大减少发动机工作时排放的硫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烟尘。故誉作绿色燃料。
4.采用多种燃料作为汽车燃料来源。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符合节能措施与环保法规的实施:汽车上被大量使用新的能源,这包括电力、新配方的汽油、太阳能、压缩的天然气以及燃料电池等。使用新燃料的汽车都配备了ECU,行驶中不断的调整其参数,最大限度的发挥汽车运行状况。通过电子点火系统和燃油喷射系统,快速适应不同工况,获取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大大降低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汽车发动机内部的调试,可降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含量。
1.减小喷油提前角,可适当的减少燃烧室的最高燃烧温度(1500℃),使NOx的生成量降低。
2.控制喷油器的喷油质量,以及改善燃烧环境和燃烧条件(燃烧时间、燃比、燃烧温度),这样燃料能够完全燃烧,进一步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碳烟颗粒。
(三)发动机外部尾气净化措施
即汽车尾气由原有毒气体,变成为无毒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采用催化剂:将CO氧化成CO2、HC氧化成CO2和H2O,NOx被还原成为N2等。采用的催化剂有铂、钯、铑等贵金属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净化CO、HC。催化反应器设置在排气系统中排气歧管与消音器之间。
2.水洗:通过水箱,使汽车尾气中的碳烟粒子经过水洗和过滤及蒸气的淋浴,使碳粒子胀大而给予去除。
(四)发动机内部净化处理措施
1.曲轴箱通气系统的设计:把从汽缸窜入曲轴箱的气体(主要是未燃气体)再循环进入进气歧管,使其再次燃烧,改变了过去将其直接排入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2.排气再循环设计:发动机排气口用控制阀与进气歧管相连接,使排出的气体经过再次循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设计:将油箱中的蒸发汽引入储存系统,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淘汰旧车,采取报废迎新。开发并采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这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复式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等。它们是低公害、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车。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8
关键词:机动车排气污染;人体健康;环境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用具,这无疑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机动车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社会机动车的两面性,既要看到机动车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要看到机动车排气污染给我们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即刻起就要高度重视机动车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危害,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护治理工作,使人们不仅能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成就感,也感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喜悦感。
一、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一些固体颗粒和有机酸等,其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据统计,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总量是4607.9万吨,相比2010年增长3.5%,是1980年排放量的30倍。我国许多城市大气污染正在由第一代煤烟污染型向第二代机动车尾气污染型转变。
二、机动车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机动车排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刘美娟[1]等研究也得出,沿街居住会使儿童持续喘鸣发生率增加,随着交通干线与住房距离的缩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1.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CO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呼吸道吸入之后通过肺泡逐渐进入人体血液,并立即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大了约三百倍,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会导致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并阻碍O2的释放,引起组织缺氧,导致低氧血症,从而导致头疼等病症。如果CO血红素占到人体内血红素总量的60%~65%,人就会立即死亡。大气中CO的含量如果达到1/(10×104)时,人体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中毒;当含量已达到1%时,人最多只能活2分钟即死亡。
2.SO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S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车用燃油中含S量很高,会形成大量的SO2。广泛使用的国Ⅰ、国Ⅱ燃油,含硫量的标准分别是800mg/kg、500mg/kg。现在,世界上各大汽车制造厂在2011年7月1日后开始生产国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但是我们可能在3年~5年后才可能用上国Ⅲ或国Ⅳ燃油。这主要是源于中国燃油标准与机动车排放标准不相匹配,甚至是严重滞后的,这不仅影响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还会影响尾气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导致其净化能力逐步下降,严重时甚至造成机动车的损坏。SO2遇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SO3,吸入大量高浓度SO2可能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水肿或痉挛导致窒息等,严重时会对呼吸道和眼睛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
3.NOx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NOx是一种毒性物质,其毒性大约是含硫化合物的3倍。NOx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后会形成HNO2和HNO3,对肺组织活动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了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最后引起肺气肿,亚硝酸盐还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最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的缺氧。
4.固体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固体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就更大了,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不仅会在肺组织沉积,严重的更可能影响血液系统。并以血液为载体带入人体其他部位(如骨骼和牙齿等)而沉积。一些重金属化合物还会阻碍血红素的合成,侵扰血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甚至损害脑细胞而导致脑损伤,尤其是儿童,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和儿童生长,甚至出现痴呆症状。对于孕妇而言,Pb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腹中胎儿。目前,中国广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已不存在汽油中含铅等问题。但是,其他抗爆剂的隐蔽使用也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如含Mn抗爆剂等。
三、机动车排气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据统计每万辆汽车一天排放出一氧化碳3000kg,碳氢化合物2000kg~4000kg,氮氧化物500kg~1500kg。机动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参与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臭氧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相结合而形成的蓝色烟雾(可能引起眼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光化学烟雾会导致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会降低能见度从而影响交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源头,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酸雨直接破坏农作物,使草原、森林、土壤酸化、还会加快建筑物腐蚀。我国机动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比较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明显增加,防治尾气污染迫在眉睫。
四、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建议
1.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规建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防治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有关法规,成立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加强对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控力度,提高机动车污染物监测的公信度。
2.全力减排,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
采用年检、路检、入户抽检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对没有取得合格证的车辆进行处罚,建立机动车冒黑烟举报处罚和奖励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广。对在用机动车实施环保标志分类,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格率,加速淘汰“黄标车”和旧车辆,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区域、时间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对老旧机动车淘汰和优惠补贴经济政策,提高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鼓励倡导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给予一定补贴等。
3.提高燃油品质
2011年7月1日起,全国开始实施的机动车尾气国Ⅳ排放标准,目前已推迟整整一年有余,现在各汽车厂商都已掌握和制造了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甚至更高标准的发动机。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却是国Ⅰ和国Ⅱ的燃油,这些油品含硫量分别是国Ⅲ燃油的5倍和3倍多,是国Ⅳ燃油的16倍和10倍更甚,燃油品质的滞后也给机动车尾气防治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增加了机动车运行成本,给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带来了危害。因此,高品质的燃油是机动车环保技术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各地区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燃油质量标准,质量检测部门加强监督和抽查,保证机动车燃油质量达标。
4.优化城市交通网络
加快发展以地铁、公交车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方便市民出行,从而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量。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总量和道路车流量持续增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1)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NO2)以及一些固体颗粒和有机酸等;
(2)机动车排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3)机动车排气会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4)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规建设,全力减排,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提高燃油品质,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等是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可行措施。
参考文献: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含氰废气;丙烯腈;风险评价;精制尾气改造
中图分类号:TQ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2-0102-03
一、概述
大庆炼化公司丙烯腈装置是一套典型的化工生产装置,具有易燃、易爆、剧毒、工艺复杂的特点。它采用美国BP化学公司的工艺技术,应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同时副产粗乙腈、氢氰酸及稀硫铵液。反应产物中丙烯腈为高毒性物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副产物乙腈为中等毒性物质,副产物氢氰酸为剧毒性物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3。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丙烯腈、乙腈、氢氰酸,原始设计经洗涤器用水洗涤后放空,尾气虽然经过洗涤吸收,但仍有部分有机物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人员会造成伤害,同时也浪费了资源。因此需要对这些含氰废气进行回收处理,这样既能消除含氰废气中毒的风险,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的目的。
二、含氰废气情况简介
(一)氰化物的性质
(二)含氰废气分布及组成
1.含氰废气的分布。丙烯腈装置含氰废气主要分布在合成区域、精制区域及废水罐区。其中合成区域的排放点主要是吸收塔放空尾气,数量较大为60t/h,但浓度较低,氰化物的含量在lkg/h以下。精制区域尾气主要是各罐、换热器、真空泵排放的尾气,主要有回收塔顶冷凝器E113、回收塔顶分层器V111、乙腈塔顶冷凝器E146、脱氰塔顶分层器V116、地下污水罐V129、脱氰塔真空泵、成品塔真空泵尾气,精制系统排放尾气的数量不大,但毒物浓度较高,对安全环保的影响较大。废水罐区的尾气主要是催化剂沉降槽V306、废水罐V304、V131罐顶排放的尾气。
2.含氰废气的组成。
(三)含氰废气危害的初步分析
鉴于丙烯腈装置排放尾气中所含氰化物的特性,在进行装置环境评价时所有含氰尾气排放点均为重要环境因素,在进行装置风险评价时回收塔顶分层器V111、乙腈塔顶冷凝器E146、脱氰塔顶分层器V116、地下污水罐V129帽罐导致氰化物泄漏均被评为重大风险。
考虑到含氰废气对环境、对员工身心健康能够造成较大危害的情况,有必要对丙烯腈装置含氰尾气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技术改造方案,对含氰废气进行治理,达到消除含氰废气隐患提高装置安全环保水平的目的。
三、含氰尾气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价
丙烯腈装置HSE评价小组成员,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分布、常规作业活动的危险性,采用调查表法在全员范围内识别危险因素,然后用LEC法对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价。
(一)危险作业的划分
根据丙烯腈装置尾气可能导致中毒的情况,将常规危险作业划分如下:
1.精制平台巡检。
2.精制平台改流程。
3.精制平台采样。
4.废水罐区改流程。
5.废水罐区巡检。
(二)在含氰废气区域作业的风险评价
以下是对在含氰废气区域典型作业的风险评价。从上述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含氰废气区域的定期典型作业的风险较大,如巡检、采样等。因此有必要制定技术方案消除含氰废气使人中毒的风险。
四、丙烯腈装置尾气改造的技术方案
(一)精制尾气的改造方案
1.精制尾气改造的必要性。从上述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含氰废气区域的定期典型作业的风险较大。这和丙烯腈装置扩能改造前后含氰废气的排放情况改变有关。丙烯腈装置精制系统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丙烯腈、乙腈、氢氰酸,原始设计经洗涤器用水洗涤后直接放空,尾气虽然经过洗涤吸收,但仍有部分有机物进入大气。丙烯腈装置实行5万吨/年扩能至8万吨/年后这一情况表现的更为明显,原有的尾气洗涤系统满足不了吸收含氰尾气的需要,这样进入大气中氰化物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加,在精制三层平台经常能够检测到氰化物的报警,报警值在5ppm左右。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对人员造成了伤害,同时对资源也造成了浪费。因此需要对这些含氰废气进行回收处理,这样既能消除含氰废气中毒的风险,又能减少含氰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2.精制尾气改造的原理。利用精制尾气中所含丙烯腈、乙腈、氢氰酸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的特性,可以将精制系统所有的含氰尾气收集起来,利用水环式真空泵将这些尾气输送至吸收塔的气相进料线中,与反应气体一起进入吸收塔,利用大量的水洗涤吸收,最终将绝大部分氰化物吸收下来回收利用,只有少部分氰化物(排放量小于1kg/h)排入大气。吸收塔的尾气拟采用催化焚烧技术处理,最终实现无害化排放。
3.精制尾气改造的方案。流程详见图1。将脱氰塔真空泵P-133尾气、成品塔真空泵P-126尾气、回收塔顶冷凝器E-113不凝气、回收塔顶分层器V-111不凝气、乙腈塔顶换热器E146尾气、脱氰塔顶分层器V-l16不凝气、地下污水罐V-129放空尾气集中回收至新增尾气气液分离罐,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新增的真空泵送入吸收塔T-103的气相进料线中,分离后的液体进入地下污水罐V129,尾气真空泵要增设调压系统,控制过程中以回收塔顶压为主要控制目标,一般控制在8-10kPa。尾气气液分离罐增加放空气去焚烧炉F-301线,以便在尾气真空泵故障时,所有尾气可改去焚烧炉焚烧。
(二)废水罐区尾气的改造方案
1.废水罐区尾气改造的必要性。丙烯腈装置设计产生废水的温度在80℃左右,用泵送入催化剂沉降槽V306中沉降脱除废催化剂和聚合物,之后废水送入废水罐V304或V131。因为废水的温度较高,挥发出的含氰有机物从废水罐的罐顶放空排放出来,造成周围的氰化物报警,经常在2ppm左右,对环境和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
2.废水罐区尾气改造的方案。鉴于废水温度高是造成废水罐区含氰废气超标的主要原因,这样降低废水温度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在废水进入催化剂沉降槽V306之前增设废水换热器,将废水的温度由80℃降至45℃~50℃,以减少氰化物的挥发量。另外需要将V-304、V-306、V-131罐顶放空管线加高,以减小氰化物在地面的浓度,达到达标排放的要求。
(三)吸收塔尾气拟采用的改造方案
吸收塔尾气拟采用上海东化公司提供的催化焚烧技术,建成一套设施。技术特点是:主要设备是一台催化反应器,在吸收塔尾气中加入空气,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使尾气中的烃类、一氧化碳、丙烯腈、氢氰酸等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随空气一起排放到大气,过程中无火焰也不产生N0x,过程和排放废气更清洁,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样规模相比排气量仅为热焚烧法排气量的60%,由于催化法不需要燃料,并且对有害物的去除率高,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如果在燃料短缺的情况下,催化法本身就意味着更节省能源。
五、丙烯腈装置尾气改造的效果
在装置小修期间对尾气系统进行了改造,项目投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精制尾气的改造取得的效果
投用后实现了P-133、P-126、E-113、V-111、E-146、V-116、V-129放空尾气不放大气的目的,全部送至吸收塔吸收。项目投用后,精制区放空的含氰尾气全部送到吸收塔进行再吸收,生化区附近氰化物报警值大幅度下降,完全达标,消除了一个使人员中毒的重大安全隐患,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丙烯腈精制部分尾气真空泵投用后,对成品塔顶压、V116内压力没有影响,使回收塔顶压及脱氰塔顶压稍有下降,回收塔顶压稍降利于节约蒸汽耗量,不影响正常生产,脱氰塔顶压稍降利于氢氰酸的脱除,不影响脱氰塔正常操作,且这两个压力可以通过新增调节阀进行调节,没有对生产造成影响。
(二)废水罐区尾气改造取得的效果
增设废水换热器后,废水温度从80℃降至45℃~50℃,氰化物的挥发量明显减少。废水罐V-304、催化剂沉降槽V-306、废水罐V-131罐顶放空线加高使三个罐内的放空气体中氰化物实现了达标排放,不再影响周边人员正常工作。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废水罐区技措投用后,V306附近氰化物监测值明显降低,消除了氰化物超标的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吸收塔尾气改造达到的目的
使吸收塔排放尾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浓度由4325mg/Nm3。降至12.4mg/Nm3,使吸收塔排放尾气中丙烯腈的含量由14.5mg/Nm3降至0mg/Nm3,使之完全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二级标准。
六、结语
本文应用HSE风险评价方法对丙烯腈装置含氰尾气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了消除风险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丙烯腈装置精制系统尾气、废水罐区系统尾气、吸收塔系统放空尾气进行改造,消除了含氰废气中毒的风险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了丙烯腈装置的安全环保水平。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0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控制措施
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机动车污染控制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一、汽车保有量及排放分类
近5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平均增长超过1600万辆。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量为1841.9万辆和1850.5万辆,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更是达到了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入汽车社会的标志是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超过20辆。当前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06亿辆,按一家三口计算,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已超过20辆,正式迈入了汽车社会。
2011年的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30倍,达到20754.6万辆。按排放标准分类,达到国I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5.7%,国III标准的汽车占48.0%,,国II标准的汽车占19.8%,国I标准的汽车占17.0%,其余9.5%的汽车还达不到国I标准。按环境保护标志分类,“绿标车”占83.6%,高排放的“黄标车”仍占16.4%。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2011年的全国机动车与1980年全国机动车相比尾气排放总量增加了14倍。
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吨,颗粒物(PM)62.1万吨,碳氢化合物(HC)441.2万吨,一氧化碳(CO)3467.1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70%。
按排放标准分类,占汽车保有量9.5%的国I前标准汽车,其排放的4种主要污染物占排放总量的40.0%以上;而占保有量53.7%的国III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还不到排放总量的25.0%。按环境保护标志分类,仅占汽车保有量16.4%的“黄标车”排放了63.7%的NOX、86.6%的PM、55.9%的CO和60.4%的HC。
三、尾气污染的危害
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硫化物、氮氧化物NOX及颗粒物PM。
一氧化碳主要由气缸内燃料不充分燃烧形成的,它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组织血液中含氧量减少,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氮氧化物市在发动机压缩冲程的末尾阶段,在气缸高温和火花塞放电作用下产生的。氮氧化物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进入人体肺部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部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增加肺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最终形成肺气肿。同时可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诱发肺细胞癌变。
硫化物是燃料中的含硫杂质在气缸内燃烧形成的。大量的硫化物进入大气层后经氧化等作用形成酸雨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危害,影响农作物和森林植物的生长。部分硫化物还会形成悬浮颗粒物,随人的呼吸进入肺部,对肺部直接造成损伤。
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由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属会发现有机化合物,它和氮氧化物容易在太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颗粒物PM主要是燃油在气缸内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粒径在2.5微米下的颗粒物可直接经肺泡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大量颗粒物使城市空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变差,在静风、低温等气象条件下极易形成雾霾。雾霾天气不利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和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新修订的《环境控制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机动车污染防治成为了关键领域。国务院目前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也对加气机动车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外,机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四、主要控制措施
1.首要措施是淘汰黄标车,《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环保部联合其他部委正在加快制定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目前由商务部牵头、环保部等部委参与的黄标车报废标准的修改即将出台。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制定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从新车及“二手车”环境准入、“黄标车加速淘汰”、“老旧机动车淘汰补贴政策”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机动车污染防治。
2.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总量控制,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年检、淘汰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同时会同有关部门,从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货车超载超限治理、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协调推进“车、油、路”同步发展,大力防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3.应抓紧制定并实施机动车尾气国V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有统计显示,从国I、国II、国III、国IV到国V,每加严一次标准,单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将消减约50%。在提高排放标准的同时,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提供清洁的、高品质的燃油(与尾气排放标准相对应的燃油品质标准)。若能全面供应国V标准燃油,借鉴环保部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中的供应国IV油品机动车相对供应国III油品机动车的NOX排污系数差值,初步估算可减排NOX2%~3%。
4.考虑到机动车新增量增长过快的问题,建议国家应当考虑在人口超过1000万以上的特大型城市里面,控制汽车的保有总量,实行“限购”、“限行”。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普及城际公交系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网络。倡导“少开一天车”、鼓励“绿色出行”。
5.鼓励发展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使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替代传统机动车,降低单车污染物排放。
参考文献:
[1]黄毅全.大气污染净化.大连:大连海事出版社,1998.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1篇11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43-01
1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现状
统计表明,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销量大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在在2010年首次公布了我国的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随着近年来国民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汽车排放的尾气中的污染物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课题。从统计数据来看,汽车尾气所含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其他颗粒物。而从不同类型的汽车所排放污染物类型来看,载客客车和中、重型载货货车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从当前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的角度看,在2009年国家环保部颁布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通过对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测定,分别以黄标和绿标来区分汽车污染物排放是否达到了国家指定的标准。而从区分结果来看,黄标车(指不满足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以及摩托车和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因此在讨论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管理策略时,应重点针对这类型车辆的污染物排放管理。
2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依据与问题分析
对汽车污染物排放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该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对新生产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体系。但在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中却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系统化管理还处在初步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管理细则并未成型;二是大量仍在使用中的、不达标的黄标车的污染物管理问题。具体而言,主要的管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细则方面的问题。
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仅从原则上对汽车污染物的排放管理进行的定义,但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存在使得管理部门无法对行使中的车辆进行现场检测。因此对汽车污染物排放是否合格的检测只能在静态环境下进行。这使得获得的检测数据实时性不足。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在考虑不同类型法律法规协调的基础上,需要尽快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细则。
(2)管理权限的问题。
在当前的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管理方式中,对新生产汽车、已投入使用汽车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由不同管理部门来执行的。新生产汽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主要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及质检总局来实施。而对在用车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又涉及到公安、质检、交管和环保等多个部门。其中环保部门如果要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路检还需要交管等部门的协作才能进行,环保部门在实际管理中总体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即便环保部门可以掌握主动权的定期检测工作,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细则,也需要依赖于质检等部门的配合,这使得当前汽车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在具体实施中面临很大的困难。加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部门的权责也不明确,严重影响管理效率。
(3)燃油标准问题。
汽车燃油质量是尾气排放是否达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使用合格的汽车燃油也是在大量存在黄标车的大环境下减小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但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中,环保部门却不能进入到汽车燃油的标准的制定过程,也无法对燃油的质量进行监管。总体上看,汽车燃油质量所采用的明显落后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的标准。这使得对汽车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也是当前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中的一个尴尬局面。
3对策探讨
3.1新生产汽车的排放标准控制
对在用车而言,只能通过更换配件等辅助方式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新生产的汽车却可以做到从源头上进行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控制。因此在我国汽车使用量越来越大的环境下,对新生产汽车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具有长远意义,也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有效措施。
3.2在用车的污染物排放管理
在用车的污染物排放管理是汽车污染排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但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前文已分析了对在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中的困难,除了法律依据上的缺乏可操作性外,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一是管理体制上有缺陷;二是管理细则上没有落实,现分别进行探讨。
(1)理清管理体制,落实管理权责。
在当前的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中,应当是主要负责部门的环保部门却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检测等工作都需要依赖于交管、质检等部门的配合才能够进行。而具体的管理责任往往又很不明确。因此当前需要尽快制定权、责明确的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相应的管理制度应分为两类:一是明确在汽车污染物排放管理中的管理体制问题,理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以及部门之间的配合关系,强化环保部门在管理中的牵头地位,改变当前环保部门检测工作严重依赖其他部门的境况;二是落实汽车污染物排放的定期检测制度,将管理行为强制化。在用车I/M(检查/维护)制度是当前公认的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制定操作细则时可借鉴国外通行的I/M制度。
(2)在用车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措施。
如果采用I/M制度,将可以对在用车辆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对新近投入使用的车辆往往可以通过更换配件等辅助手段来达到尾气排放达标的目的,但对高污染的在用车的排放管理就更为棘手。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些高污染物排放量的在用车的比例约为10%,而这些车辆所排放污染物总量却占据在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40%。因此如何处理这类车辆是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类措施:①对这类车辆更换配件,尽量使其满足尾气排放标准;②在采用排气管过滤器更换等手段仍然无法满足尾气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对其集中分类管理。当前城市高污染排放车辆主要集中在在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等特种车辆,因此可对其按功能进行分类,具体可有两类措施:一是对已经老旧的车辆尽快报废,必要时给予财政补助;二是更换动力系统,以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动力来源。这类措施在南京等地的出租车尾气排放管理中的已经有过实践经验,效果较好,是值得推广的一类方式。
3.3环保部门应尽快介入燃油标准的制定
燃油质量是影响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燃油质量是改善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又一重要手段,但当前环保部门在燃油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参与。因此为了让燃油标准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协调,应尽快在制定新的燃油标准时引入环保部门。
参考文献
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2
【关键词】:空气污染;机动车尾气;健康影响;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让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成为摆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所有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1、汽车尾气分析
1.1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1.1.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液里的红血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携氧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害等。
1.1.2氮氧化合物
人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例尚未发现,但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呼吸道刺激性气体,气味阈值约为空气质量的1.5倍,对人体影响甚大。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
1.1.3含铅化合物
铅在人体内各器官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的心脏、肺等造成损害,使人贫血,行为呆傻,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不育症以及高血压。根据进入身体的方式,可以有高达60%的摄入总铅量永久留在人体内,成年人血液中混入0.8mg以上称为铅中毒。
2、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各级尾气污染控制机构没有设立
虽然部分地市已经成立机动车尾气污染常设专职机构,但管理模式分散,协调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市尾气监管职能由环境监测机构或环境监察机构代为执行,在协调联系各级各部门开展具体监管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2.2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目前的道路设计、交通路网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体系较落后,交叉口畸形、错位,T型交叉口多,旧城道路空间狭窄,人、车、路矛盾突出,上、下班时,城区时常出现交通拥堵。大多数机动车在城区行驶时处于低速、怠速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比正常行驶的车辆增大许多。
2.3机动车整体性能、排污控制技术、维护保养技术落后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整体性能和排污控制等方面较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我国现行的维护保养制度只重视安全性、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指标,而对车辆环保要求不够重视,以致机动车虽然经过维护保养,但其污染物排放仍无法明显改善。
3、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鉴于目前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清和立法上的不完善,建议制定并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从国家层面上明确各部门在机动车环保方面的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
3.2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议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机构,由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织协调,形成政府机构领导亲自抓、层层抓的长效管理机制。
3.3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减少和消除尾气污染
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尾气污染。一是拓宽道路,修建立交桥和地下铁道缓解城市交通、提高车速、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二是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市政建设,保证道路畅通,使道路发展与车辆增长速度相协调,尽量减少机动车在行驶中的减速、怠速和加速,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污。三是合理调整机动车流量,加强交通管制。在交通拥挤或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路段采取措施,合理调配,保障车辆畅通。四是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净化大气环境。
3.4提高汽油质量
尽快制订并实施与排放标准相配套的车用燃料油标准,解决车用燃油与机动车排放新标准相匹配的问题,推动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快推广低硫油,加强油品质量管理,根据不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调整汽油、柴油标准中硫含量指标。二是进一步提高清洁燃油标准,制定并实行比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油品标准。三是加大宣传,鼓励消费者选用与在用车辆相配套的燃油。
3.5加强在用车辆的管理
3.5.1严格执行报废制度和排放标准
建立高污染车型目录,达到报废年限后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不得继续使用,同时尾气不达标即可报废,不以行驶年限为报废期限。
3.5.2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工作
加快对老(旧)公交车、出租车等专用车辆的更新,建设电动、天然气公交车示范线路,保证充电站和加气站的规划建设与公交车场(站)相结合配套。
3.5.3实行对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和抽测制度
环保部门与交警部门应密切配合针对部分路段车流密度大、不易设点路检而黑烟车又相对较多的实际,开展道路巡查,消除路检、抽检的工作盲点;加强对环保检测机构的管理,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鼓励采用简易工况法、红外遥测等先进手段对在用车辆实施定期检测,并将检测信息纳入机动车年检系统,从根本上解决车主的作弊问题。
3.6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各项法规和常识;时常开展机动车尾气危害、环保驾驶等知识讲座或图片长廊知识普及活动。定期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检测、抽测违法信息,提高公众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争取广大市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增进公众参与的力度。
结语
我国汽车尾气的污染不是一天两天所形成的,需要治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要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完成,积极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从我做起,还自己一个清新、干净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区块链技术的优点范例(12篇)
- 阅0区块链技术的优点范文篇1《规定》第十一条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
非遗保护的原则范例(12篇)
- 阅0非遗保护的原则范文篇1关键词:文化遗产所有权善意取得法律适用一、文化遗产概述(一)文化遗产的概念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