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原则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李克强副总理有关人口普查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媒介,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动员和组织动员,为人口普查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口普查宣传工作,让各级党政领导了解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让参与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充分掌握人口普查的内容与方法,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在人口普查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支持、配合人口普查,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在各级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委宣传部、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协调,制定宣传计划,设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或宣传组,调配专兼职人员,列支必要的宣传经费,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做好人口普查宣传月的各项工作,保障人口普查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形式和内容

人口普查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及街头宣传、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张贴宣传画、入户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紧紧围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点、特点和要求,广泛宣传依法普查的意义,介绍与人口普查有关的方法、知识以及如何申*报普查项目、履行公民的义务等,重点宣传《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新《统计法》,国务院有关文件、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统计局负责人答记者问、人口普查宣传标语口号,以及全县人口普查重大活动等。

五、工作安排

(一)普查准备阶段(2012年7月底前)

此阶段重点是

告知性宣传,使社会各界知晓人口普查的意义、主要内容、对象范围和标准时点。主要工作是:

1、成立宣传机构或宣传组、制定全县宣传方案。

2、召开全县人口普查宣传工作会议、部署有关工作。

3、县人口普查办公室相关制度、进度安排图等上墙。4、县人普办联合珙县新闻网、珙县电视台,开辟人口普查宣传专栏,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做法,及时刊发人口普查信息和动态,时长1年。

5、县人普办要在珙县统计信息网上开设人口普查”专栏。

6、配合户口整顿、人口普查试点,做好试点地区的宣传工作。

7、在户外媒体上加大人口普查的广告宣传。

(1)县人普办在县僰文化广场悬挂人口普查彩球标语。

(2)县人普办在县政府综合楼一楼制作人口普查宣传展板。

(3)县人普办在城区重要交通要道制作至少一幅大型醒目的人口普查固定标语。

(5)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作人口普查宣传横幅、岩报和墙报,其中乡人民政府制作不少于3幅横幅,镇人民政府制作不少于6幅横幅,村村都要有岩报和墙报。

(6)县人口普查成员单位在人口普查宣传月要悬挂标语。

(7)编发简报、报送信息,宣传人口普查有关知识,通报有关普查准备的工作动态。(二)户口整顿、清查摸底、宣传高潮阶段(2012年8月—10月)

此阶段重点是围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开展依法普查宣传,大力宣传普查对象如实申报资料的义务,普查人员对数据严格保密的义务。特别是在10月份,县、乡镇、社区、村要形成联动效应,掀起普查宣传高潮,最大限度地争取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配合与支持,为普查员上门入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主要工作是:

8月:主要对户口整顿进行宣传。

9月:利用现有户外广告牌在县城和乡镇主要

街道进行宣传。

10月:县人口普查办公室组织全县人口普查宣传月”的活动。

(1)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国家、省、市、县领导发表的关于人口普查的电视讲话精神。

(2)由县委宣传部和县经普办牵头,组织人口普查成员单位,开展一次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街头咨询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册》和《统计法》,争取社会各界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必要时,可以开展万人签名”活动。

(3)以乡镇为中心,组织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如实申报普查项目。

(4)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墙报、宣传橱窗、横幅标语、户外广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人口普查的宣传。每个乡镇至少刊出2期人口普查墙报,悬挂5条以上普查宣传横幅,各普查区至少张贴10条以上宣传标语。(5)各乡镇组织宣传车到各村、社区进行一周的巡回宣传。

(6)各乡镇牵头,开展一次大规模人口普查街头咨询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册》和《统计法》,争取得到所管辖区域公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7)各乡镇在各社区制作宣传橱窗,办好人口普查专题宣传栏。

(8)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校在10月的第二周,参加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人口普查宣传一堂课”活动。

(9)继续在珙县统计网站、珙县新闻网、珙县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开办人口普查专栏。

(11)10月珙县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播放人口普查宣传口号。

(12)继续编发简报、报送信息,及时报道基层人口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此阶段重点是结合普查登记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把宣传与普查登记紧密结合。宣传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尤其要宣传人民群众如实申报的典型事例。主要工作是:

1、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报道各级领导视察普查工作情况,并报道本县普查登记和数据录入、审核、报送工作情况,继续刊登、播放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口号。

2、神韵僰都报、珙县新闻网、珙县电视台开展专题系列采访报道,宣传报道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单位、个人以及经验做法等。

3、县人普办开通投诉热线电话,即:0831—4318171。

4、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5、继续编发简报,宣传普查登记情况。此阶段重点是宣传普查成果,使社会各界了解我县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工作是:

1、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宣传普查成果。

2、发表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专题分析文章

3、组织编辑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4、表彰人口普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2

流动的社区快照

美国社区调查,是美国普查局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年度调查,旨在每年及时了解全国、州、县和县以下区域的人口、住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社区调查不计算人口数量,而是通过提供反映居民生活状况的多方信息帮助各级政府做出正确规划,进而影响到美国居民的生活。因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人们便把这项全美最重要的,可以记录、反映社区变化、成长的调查比喻为“流动的社区快照”。

发展过程:二十年磨一剑

总体而言,美国社区调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3年是提出社区调查理念和论证其可行性阶段。

第二阶段,1994至1999年是社区调查的试点阶段。起初只在全国选取了4个郡为试点,至1999年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国31个郡。

第三阶段,2000至2004年是社区调查面向全国的推广阶段。截至2005年,美国社区调查的样本量已从最初80万增加到300万,并已覆盖全国人口在6.5万及以上的所有区域。对于6.5万以下的区域则每三年进行一次社区调查。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是社区调查发展的成熟阶段。2005年美国普查局将“集体”概念引入社区调查,开始对学校、军营、监狱等群居人群进行调查。2010年起,美国普查局依据社区调查数据对全美所有地区提供未来5年发展趋势预测。

调查意义:兼顾时效与全面

美国社区调查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社区发展全貌和居民生活变化。调查汇总的各类信息为政府和社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例如,联邦政府可以根据问卷中的收入信息比较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分配社区开发资金;美国住宅与城市开发部可以通过对收入和住宅问题的问卷回复,评估残障人士和低收入群体的住宅协助需求;社区领导者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规划社区项目及项目位置,如老年人项目、童子军项目及医院、银行项目等。

工作目的:衡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

美国社区调查是人口普查数据的有力补充,其数据具有连贯性和时效性。两项工作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工作目的不同,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数人”,由此划分选区并确定各州议员席位,而社区调查的目的则是衡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

基本操作流程

美国社区调查抽取住户所使用的抽样框是“美国综合地址码库”,它是美国普查局与美国邮政服务部门合作开发用以获得美国家庭和集体地址信息的系统,每年更新两次,主要利用“美国邮政服务投递系统库”进行更新。

样本选取

自2005年起,美国社区调查通过滚动抽样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每月调查一批,月和月之间抽取的样本不重复。具体做法为:普查局在全美范围内每月抽取25万个家庭,约60万人口,抽样比为1/480。依此累计每年可抽取300万个家庭,约720万人口,抽样比达到l/40,那么到2010年人口普查时,普查局已累计调查了全美的1500万个家庭,约3600万人口,累计样本量的抽样比为1/8,约等于历届人口普查中原有长表的抽样比例,这为人口普查的“弃长”和社区调查的有力替代提供了理论基础。

问卷内容

为通过有限的问题展现一定时期内美国人口、住房、社会和经济发展全貌,美国社区调查主要关注四方面信息:第一类为社会指标,即调查住户个人基本情况,如:婚姻情况、生育情况、使用语言、教育程度等;第二类为经济指标,即调查住户基本经济情况,如:家庭收入、职业、职位、工作地点等;第三类为房屋指标,即调查住户住宅的基本情况,如:产权或使用权(租赁)、户型、管道以及厨房设备等使用、取暖与照明、电话、租金等;第四类为人口统计指标,如:年龄、性别、种族、家庭关系等。问卷内容涵盖全面,可以完全取代往届人口普查中的长表。

问卷送达与回收

为最大限度获得被调查者的支持与参与,美国普查局制订了一套人性化的居民信息获取程序,即采用“邮寄问卷、电话访问、入户登记”这种依次递进的数据搜集方式。

在美国,邮寄问卷不仅是调查成功的关键,更是最“烧钱”的阶段。在此阶段每个被调查者会收到3至4封信。

第一封为普查局局长亲自署名的告知信,告知该户居民已成为本次社区调查的被调查者,希望其做好相关准备。

第二封信会在寄出告知信当月的最后一周寄出,信件包括告知被访者有义务填写并寄回问卷的法律文书、调查问卷、填写问卷指南,以及一个空信封,需要居民将填好的问卷寄回普查局。接下来普查局将在寄出第二封信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再寄出一张有普查局局长签字的明信片,以提醒居民将填好的问卷寄回。而第四封信只是针对那些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寄回问卷的家庭,普查局将在寄出明信片三周后寄出这封信,仍旧以局长的名义敦促居民尽快寄回问卷。

当第四封信寄出一段时间后,对于那些仍旧没有回应的家庭,普查局会依照其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对其进行电话提醒。美国普查局设有三个全国性电话中心,总计拥有经过系统培训的电话专员约650人。一般情况下,电话专员们会在第一封信件发出5周后开始工作。如果电话专员对某一家庭两次致电均遭拒绝,电话中心将把该居民的信息转交下一部门,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登门拜访。登门拜访是回收问卷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次努力”。此项工作由分布在全国的12个普查分局组织完成,全国共有此类调查员3500人。经过专业培训后的调查员几乎可以处理拜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其工作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取回被访者填报好的问卷。

最后,美国邮政服务局将收到的所有问卷转交给普查局,普查局使用“图像扫描捕捉系统”对问卷进行扫描、审核、汇总,从而使一份份问卷转化成电脑中的一行行数据。

统计产品与

当数据回收工作完成后,普查局将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将原始数据“生产”成各类统计产品,包括:数据表、数据图、报告、文件压缩包、以及映射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各式各样的主题图等。以数据表为例,由美国社区调查问卷所衍生的各类细表就多达600余个。此外,公众或其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普查局官方网站上的相应工具,自行选定区域并提取数据。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3

一、验收对象与内容

验收对象为抽中普查小区内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所有自然人及未居住在本户、户口在本户的人。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对于出差、旅游、走亲访友等原因临时居住本户的人口,不用进行登记。

验收内容包括登记表中主要指标填报的准确性、完整性。重点核查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人口;户口在本户,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人口;本户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避免重登、漏登;有年龄要求的项目,认真核实是否应该填报;做好人工逻辑检查,按照“人工逻辑检查规则”,检查普查员登记的普查表有无逻辑差错;检查长表登记情况,按照《长表抽样工作细则》要求,查看长表抽样是否正确,普查员是否严格按照抽出的长表调查户进行长登记;核对地址项是否完整准确,对普查表的地址项(R6、R7)填写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二、验收方法

1、市、县、镇三级都要组织普查登记的质量验收。市级质量验收组对每个县(市、区)抽查2个镇(街道)中各1个普查小区进行质量验收;县(市、区)质量验收组对各镇(街道)抽取2个普查区各1个普查小区进行验收;镇(街道)质量验收组对本镇(街道)中所有普查区随机抽取1个普查小区进行质量验收,并逐级汇总上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阶段质量验收表”(见附件1)。

2、质量验收方法:对普查区的验收主要通过汇总、议查或个别访查和人工逻辑检查方法验收。

(1)汇总登记数据:通过抽中普查小区普查表(包括长表、短表、死亡表)汇总本普查小区总户数、总人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并检查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填报是否有误。将以上数据填入附件1中“表1验收项目差错汇总表”合计栏。

(2)议查:主要针对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进行议查。对抽中的普查小区组织熟悉情况的群众进行议查或个别访查,重点为总人口数及出生、死亡人口的多报、少报。对个别有争议的项目要认真核查,确属错误的应改正,议查出的差错情况,应如实填入表1。

(3)人工逻辑检查:对抽中的普查小区,由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质量控制组组织普查指导员按照“人工逻辑检查规则”(见《登记、复查工作细则》)分若干专业组,对抽中普查小区普查表的所有项目进行人工逻辑检查,检查出的差错应加以改正,并将差错情况填入表1,其中,性别、年龄项差错除计入人记录差错数,还需分别单独填写。

(4)比较登记人口数与户籍人口数:对验收指标“登记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的比率”,应通过普查区快速汇总表计算抽中普查小区所在普查区的总人数,与公安部门经户口整顿后的本普查区户籍人口数进行对比,填入表1。

(5)按公式计算各项差错率,填写附件1中“表2验收结果表”。被抽查的普查小区,如差错率符合规定的要求,则通过;如差错率不符合规定要求,则该普查区的普查表要全面返工重做,然后再随机抽取一个普查小区进行验收,合格即予通过,如仍不合格再返工重做,直到达到指标要求为止。

3、验收表填写方法:按最后一次抽查所发现的差错填写表1和表2。

4、市、县、乡三级质量验收表的汇总方法:市级按各县级进行汇总;县级按各乡级进行汇总;乡级按各抽中的普查小区进行汇总。

三、抽查时间

登记复查结束之后各级应立即组织质量验收。各级质量验收时间初步安排在11月16日—30日。县(市、区)、镇(街道)人普办要在规定时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验收工作,原则上乡级验收在11月22日之前,县级验收在11月26日之前。各县(市、区)人普办将本地质量验收方案于11月15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人普办。

四、组织实施

登记复查工作结束之后,应立即组织质量检查验收。市及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人口普查质量检查组,由人普办主要负责人和各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等人员组成。各级质量检查组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阶段质量控制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对各普查区的质量验收工作,由各县(市、区)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组织,镇(街道)人口普查办公室质量检查组负责实施。普查指导员不得参与本人负责的普查区的验收工作。

市级验收组由市人普办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及抽调县(市、区)业务骨干组成;各县(市、区)、镇(街道)各级人口普查质量验收组由各地自行组建。参加质量验收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责任心强,熟悉人口普查业务并严格遵守相关工作规定,在验收前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各级质量验收组要按《第六次全国人口各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具体验收时间与人员抽调另行通知。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

一、普查的目的和要求

人口普查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2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地县分布、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对于我县来说,通过这次人口普查,还可以查清我县较为突出的流动人口问题、农民工问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状况等,为研究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提供依据,并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二、普查的对象、范围和规模

普查对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范围:全县1762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人居住的所有县域,都属于此次普查范围。

普查规模:22万左右的家庭户、集体户,80万左右的现有人口加户籍外出人口,以及万人左右的死亡人口。

普查区的划分和设置:普查区域的划分坚持地域的原则。以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全县15个镇乡下辖的679个居委会,都各设一个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原则上按300人左右),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全覆盖全县。

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原则和方法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1月1日零时。

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也要登记相应信息。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四、普查内容和普查组织形式

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来源:***)填报。1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

中国人民现役军人及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普查、汇总。

在军队各类单位服务的职工、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以及家属、保姆等,居住在军队营院内的,由军队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县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在军队营院内居住的,由所在地人口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登记,普查表移交县人口普查办公室。

在武警部队各类单位服务的职工、非现役公勤人员以及家属、保姆等,居住在武警部队营院内的,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县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在武警部队营院内居住的,由所在地人口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其他各驻外机构人员以及派往境外的专家、职工、劳务人员、留学生(包括公费和自费)、实习生、进修人员等,由其出国前居住的家庭户或者集体户申报登记。

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包括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当地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县人口普查办公室。

五、普查需要投入的力量

根据国务院及省、市、县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每个镇乡普查办平均12名工作人员,每个普查村(居委会)平均配备3名工作人员,每个普查小区至少配备1名普查员,原则上四至五个普查小区配备1名普查指导员,另外县级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对外籍人员调查的专业普查员。

六、普查的工作步骤

人口普查分四个主要工作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从10月至10月底,

历时1年多。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县街两级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和办公用房、人员;进行普查综合试点;开展前期业务调研;制定工作规划和流程;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普查工作;筹备普查物资;开展普查宣传动员;编制审核地址码本;培训各级业务骨干;选调、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会同公安部门进行户口整顿;绘制普查地图;进行清查摸底;进行长表的样本

抽取;准备普查数据处理的设备及安装,程序调试,培训技术人员等。

第二阶段为普查登记复查阶段,从11月1日至11月30日,历时1个月,主要包括: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其中:11月1日至10日完成全面登记;11月11日至25日完成全面复查、验收和上报;11月16至30日完成事后质量抽查和结果上报。

第三阶段为编码和数据处理阶段,从11月至2011年12月,历时1年多。主要包括:进行快速汇总;对普查主要数据进行评估和上报;普查表编码;进行普查表光电录入;数据审核;主要数据公报;数据编辑、转换、汇总、制表。其中:11月16日至30日完成快速汇总并上报;2011年3月底前完成普查表短表和长表的录入和主要数据的汇总;2011年5月底前完成对普查主要数据的评估,并主要数据公报;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普查数据的汇总、转换制表、存储等处理。

第四阶段为资料开发和总结阶段,从12月至2012年底。主要包括:建立人口数据库编印和开发利用普查资料;总结普查工作。其中: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机器汇总数据的编辑、印刷、出版;201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普查工作总结、业务技术总结、数据处理总结、报告书,并进行总结表彰。

人口普查全部工作大约用时4年。

七、普查的主要措施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动员,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次人口普查的顺利进行。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搞好人口普查的关键。县、镇乡两级人口普查机构,应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主动争取县政府和街道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的具体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街道要把人口普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点工作,特别是在普查登记阶段更应突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集中力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及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经费、人员、办公用房的困难和出现的重大问题。

2、着眼基层,强化各级普查机构。各个镇乡应建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村(居委会)建立人口普查工作小组。村(居委会)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确定街道主任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分管社会事务工作的分管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选调积极负责、工作认真细致的同志从事调查、编码、宣传、综合、数据处理等工作,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3、各方协作,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部门要按照县人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群策群力,步调一致,按照各个部门的工作分工,认真落实好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通力合作把人口普查工作做好。

4、广泛发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组织各种宣传力量,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特别是在10月份,要组织好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广大群众明白如实申报人口情况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以取得群众的支持,推动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5

同志们:

这次会议,传达了副总理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领导小组会议的主要精神。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做的动员和部署,大家要及时向政府领导汇报,并组织人口普查机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同志做了认真贯彻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做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的讲话,请同志们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现在,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加紧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前一段工作的简要回顾

7月13日召开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以来,在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体上有序推进。

(一)组建了人口普查机构。去年11月底前,全国地市级以上机构全部组建完毕,目前大部分县级机构也已组建完毕。

(二)召开了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去年12月18日,副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人口普查方案(送审稿),确定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研究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

(三)下发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度》已经以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地要严格按工作进度的规定保证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四)修改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送审稿)》,自去年2月以来,国务院法制办先后组织征求了各省、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几轮修改,近日将报请国务院批准颁布。

(五)拟定了人口普查方案等主要技术文件。在多次召开人口普查工作座谈会和技术业务研讨会,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和总结前几次人口普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已经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原则通过。按照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普查方案将在《人口普查条例》颁布后正式印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充分吸收了各地意见,通过试点又进行了修订,这次会上也提供给大家,计划经过今年3月份全国综合试点检验后定稿。这次普查还将制定11个工作细则,这些工作细则已经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讨论修改,近期将陆续下发各省学习讨论,全国综合试点后定稿。

(六)积极研究人口普查有关政策问题。为了保证普查中人口登记的准确,提高数据质量,我们对超计划出生人口和流动人口如实登记问题、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登记问题、贫困县普查经费筹措以及落实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补贴、部门资料的使用等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目前这些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七)完成了部级专项试点。去年七月以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在已经完成的五个专项试点基础上,又相继开展了三个专项试点。

一是去年9月在辽宁开展利用遥感资料进行普查区划与制图试点。结果证明,以高分辨卫星影像进行普查区划制图,可以更有效地起到明确普查分工、保证普查对地域和建筑物完整覆盖的作用。这种方式将在此次人口普查中推广应用。

二是去年8月在北京开展了人户分离人口登记的试点。在公安部门协助下,利用户籍资料并按普查区域范围进行整理,结合整理的信息进行登记,效果很好。表明户籍资料是进行人口普查登记的重要参考信息,可以更好地把握人户分离人口的状况和锁定普查对象。

三是进行光电录入测试。去年9月份,在山西、吉林、江苏、湖北、四川、甘肃六个省开展了普查表填写方式和光电录入试点。通过试点,确定了普查项目及使用汉字识别民族、地址项目,为节省编码和数据处理时间、及时普查数据创造了条件。

(八)开展了宣传工作。组织征集和下发了人口普查宣传口号。设计和下发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徽标。设计、制作并下发了人口普查宣传台历。设计和开通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站。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积极交流业务和宣传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九)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筹备工作。国家对部分省农业普查使用的光电扫描机进行了抽查测试,了解其可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人口普查设备需求项目申请,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审核过程中。同时,着手制定数据处理方案,研制数据录入、编辑、审核、汇总软件。

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抓紧进行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地按照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的安排和部署,完成了省、地(市)两级和大部分县级人口普查领导机构的组建,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湖南、江西、江苏等省市召开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了工作。

各省(区、市)针对人口普查难点和重点,紧密结合当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专项试点,河南省除了完成部级人口普查房屋试点调查外,还组织了河南省人口城镇化试点、出生死亡人口试点,外出人口专项试点;山东省组织了外来人口、外出人口和房屋调查三个专项试点,并在17个地市开展了17项专题调研;湖南省进行了水上人口专项试点、普查区域划分和城镇人口登记专项试点;安徽、陕西省进行了外出人口和外来人口专项试点;山西、吉林、浙江、广西、云南、四川等地也开展了人口普查的专项试点。江苏、辽宁等省要求全省各市、地广泛开展人口普点难点问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和试点,各地在普查区域划分、地图绘制、人户分离、两员选调、普查宣传与执法、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普查的全面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各省(区、市)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口普查宣传活动。云南和重庆向全省(市)移动用户发送短信传送人口普查信息,河北省开展“送福进万家”宣传活动,广西结合新《统计法》宣传举办人口普查宣传日活动,黑龙江、浙江、山东、陕西、甘肃、重庆、湖南、山西等省相继开通了人口普查网站,这些宣传活动有助于为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声势和调查氛围。

在肯定前一阶段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对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有利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总结,有利于改进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县级人口普查机构还未建立,影响了这些地方准备工作的开展;二是未开展工作,有的虽已建立机构,但至今尚未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工作也未部署,还在等待;三是人员没有配备到位,有的省级普查办公室至今只有统计局人口处的5-6个人,难以承担起组织全省工作的责任;四是经费不落实,有的地区普查经费至今还未落实,有的只是部分落实,离人口普查工作任务的要求差距较大;五是业务工作准备不充分,有的对普查业务学习不够,尤其是对普查方案和普查表研究不够,到现在还未开展试点。这些现象必须尽快予以转变,以保证普查准备工作的高质量。

二、进一步提高对人口普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现在是岁末年初,大家都十分繁忙,但是考虑到人口普查工作的迫切性,为不贻误战机,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还是决定尽快召开这次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副总理的重要指示。

克强副总理深刻阐述了这次人口普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极端重要性。各级人口普查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对人口普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一到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普查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马建堂局长在讲话中就如何学习贯彻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做了深入的论述。对这次人口普要性的认识要把握这样几点:1.人口情况是治国安邦的基础;2.人口数据是国家管理的基础数据,是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依据;3.我国人口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而且还将发生巨大变化,必须摸清现状;4.人口普查是掌握人口情况的基本手段,是最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5.人口普查也是各国政府组织动员能力的一场竞赛。

在认识到人口普查极端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清醒地看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搞好普查的难度加大。一是锁定普查对象难。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大,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如何锁定普查对象,确保不重不漏难度很大;二是群众配合程度下降。公众保护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担心受处罚,不愿被打扰,入户登记获取真实、准确、完整数据的难度加大;三是选好普查员难。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如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聘和培训好600多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难度很大;四是人为干扰时有发生。人口数据涉及对地方、部门有关政绩的评价,如何确保普查过程中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的难度增大;五是组织协调工作量大。普查工作需要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如公安、人口计生、财政、宣传、民政,甚至物业管理等,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很大。按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的要求,统计系统要发挥好牵头单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不能等,不能靠;六是筹措经费难。人口普查经费要各级负担,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财力也不一样。要保证开展工作的经费、保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补贴,就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协调、去落实。

现在离普查登记还有九个月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基层机构组建、区域划分制图、户口整顿、普查员选任和培训、摸底、宣传动员、普查物资准备等登记前的大量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时间相当紧迫。大家一定要增强对这次人口普查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认真做好普查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从现在起至普查正式登记,是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充分利用好这九个月的时间,把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扎实,以高质量的准备工作为登记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总的讲,各省级普查办公室主任要把握好一个核心、三个基本问题。一个核心就是准,把人口数量查准,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个核心;三个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经费从哪里筹,群众的配合怎样提高。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影响人口普查的准确。

各地要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度》的规定开展下一步工作。我就普查正式入户登记之前的相关工作再强调一下。

(一)抓好“五落实”。随着普查标准时点的临近,人口普查的工作重心也逐渐向下转移。现在已由国家向省转移,5月份以前将由省级逐级转移到地(市)、县,然后再向乡级转移。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4月底前重点抓好机构、经费、人员、地点和责任的落实工作。

要对基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月份,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将组成若干督导组,督查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各地也要开展好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县级及以下各级普查机构组建、经费、人员、地点和责任的落实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的开展。

(二)逐级部署工作。4月底以前,各省(区、市)要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将人口普查工作部署到县级人口普查领导机构,重点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和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地(市)、县级人口普查机构的工作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5月底前工作部署到乡镇。

(三)安排好各项工作进度。人口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环节多、要求高,必须周密计划、科学安排。《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度》已经下发。各地要按照《人口普查条例》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进度的要求,做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本地的工作进度安排,保证各项准备工作按国家的工作进度要求完成。各级都要有自己的工作进度安排,省级要将工作进度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备案。

(四)组织学习人口普查技术文件。人口普查的技术文件由《人口普查条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度》、普查表和11个工作细则构成。条例是普查的法律规定,方案是普查的工作性规定,细则是对方案规定的各项工作具体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否则无法组织人口普查工作。

目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工作细则初稿已经完成,近期将陆续下发各地学习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将根据各地建议和综合试点情况做最后检验和修订,今年4月份定稿下发。

各地要认真学习人口普查条例、普查方案和各项工作细则。这些文件是开展这次人口普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都做了明确规定,各地要认真学习讨论,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在普查时决不允许更改国家方案。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方案,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五)积极开展试点。为完善普查表和各项实施细则等技术文件,积累普查组织工作经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准备于今年2-3月在安徽合肥开展普查全过程的综合试点,标准时间为3月20日零时。试点期间,将召开由各省普查办公室人员参加的试点现场会,使大家进一步掌握普查组织过程、登记方法等。

各省(区、市)要从发现和解决普查组织工作的难点入手,围绕如何查准总人口开展专项试点,特别是都要进行区划制图试点,还要在全省、各地市县组织开展综合试点,积累组织工作经验,锻炼队伍。

(六)研究制定人口普查相关政策。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在前期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贫困县补贴和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劳动报酬问题。争取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落实贫困县补贴问题和两员劳动报酬的政策机制。

二是超生人口的登记问题。6月份户口整顿之前,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人口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将联合发文,对超生人口的户口登记以及与处罚脱钩等问题做出相关规定。

三是物业部门配合入户登记问题。计划下半年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物业部门协助配合普查员入户登记,切实解决入户难的问题。

四是冻结行政区划问题。按照以往普查的做法,与民政部协商,争取国务院办公厅7月份下发关于冻结行政区划变动和地名更改的通知。

五是现役军人、武警部队登记问题。我们正在与总参谋部、武警、公安等部门研究,计划今年7月份下发现役军人、武警部队登记办法。

六是宣传工作的组织问题。计划一季度与联合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部署各阶段宣传工作并适时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七是户口整顿问题。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将与公安部共同制定户口整顿方案,对户口整顿工作提出明确需求,切实达到户口整顿为人口普查提供支持、也为公安部门掌握户籍人口状况提供服务的目的。

八是数字化地理影像资料使用问题。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正在与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在人口普查划分普查区域和制图中,使用已有的遥感图像等资料的问题,以便绘制更准确、不重复、不遗漏的电子普查图,为科学准确划分普查区和绘制普查区划图提供技术支持。

各地要加强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协调,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由于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有关的政策规定也不一样。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从解决普查难点问题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不要等。

(七)抓好培训。今年5月,将召开全国培训会议,对普查方案、普查表、工作细则进行全面培训和布置。人口普查培训教材将由国家统一编写、印发。各地可作补充,原则上不需要另行编写。

各省(区、市)要下大力气抓好普查员的培训工作。要保证培训的时间和质量。要尽量减少培训层次,有条件的县级要直接培训到普查员,做不到的,也要县里派教员分片培训,保证口径一致,保证培训质量。普查员的培训一般不要轻易下放到乡级,更不能由村里培训,防止培训工作走过场。培训的内容除了普查员职责、怎样填表外,还要教育每一名普查员增强责任心,并对普查员进行保密教育。

(八)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系统扎实的人口资料,既是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核对人口数据准确性的基本依据。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资料、人口计生部门的计划生育信息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遗体火化资料、卫生部门的新生儿信息资料、居委会村委会的相关人口资料、物业公司的业主信息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口行政记录资料。各地在登记之前,要系统收集这些行政记录资料,对本地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查准人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各地就此要专门做出工作安排,提出工作方案。

(九)做好普查区域划分、地址编码和地图绘制。做好普查区划绘图所需基础地理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与国土、建设、规划、民政等部门协调,获取已有的遥感影像资料和行政区划地图等资料;做好普查区域名称代码和城乡属性的核实确定和地址码库的上报工作;做好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图的培训、实施工作;逐级确定并绘制乡级区域、普查区、普查小区的边界,绘制普查小区图。

(十)做好物资准备。各地要进行普查表印刷、普查表包装材料、普查登记用具、数据处理场所、普查表存放地点等物资准备。

普查表印制规定已下发,各省(区、市)可根据规定进行招标等工作,普查表正式定稿后即可交付印刷。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普查表印刷质量,我们这次采用光电录入,对普查表的纸张和印刷精度要求很高。一定要有专人监督,确保普查表能被录入,不能也不允许到数据录入时才发现普查表无法录入需要返工。各省级普查办主任要切实担负起印刷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十一)制定两员选调办法。8月底前各地要完成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工作。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普查登记质量。各地要在选调之前,认真研究落实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来源、选调办法,同时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两员劳动报酬问题。

(十二)做好数据处理准备。数据处理工作是整个人口普查工作的关键一环,关系到几百万人的劳动能否转化为普查的成果。省、地(市)两级人口普查机构要精心组织,做好数据录入、审核汇总的场地以及软硬件环境的准备、人员的配备和各项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十三)做好10月份的宣传月活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将与一起,着力做好10月份的“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主要媒体上做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的宣传报道;请国务院领导在10月中下旬向全国人民发表广播、电视动员讲话;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宣传人口普查的专题节目;组织各地在各普查小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张贴宣传画、发放一封信,消除群众疑问,积极配合普查登记。各地要认真谋划、积极准备,开展好本地的宣传动员工作,真正起到群众支持配合普查的作用。

四、统筹做好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和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工作

(一)认真抓好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作

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是国家统计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服务科学发展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结果,为党中央、国务院准确判断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对今年的劳动力调查工作进行了调整。决定暂停今年五月的全国劳动力调查,月度劳动力调查也暂不向全国推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做好人口普查这一中心工作的同时,可以把大城市月度调查做得更好更准。

一要加强对调查工作的领导。在做好人口普查的同时,各地统计局的领导要继续把劳动力调查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虽然工作在省会城市,但省(区、市)统计局要直接抓,直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组织协调和条件保障方面,领导要出面及时解决。

二要保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今年人口就业统计系统的工作格外繁重,普遍存在着人手紧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统筹各项工作,调度好现有的人力,不能顾此失彼。这项工作每月都有任务,布置工作、样本核实、检查指导、数据审核、汇总报送,工作环节多、时效性强,所以必须责成专人负责。

三要强化对调查工作的检查指导。各省(区、市)统计局,特别是人口就业处,必须要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再忙,在调查的那几天也一定要抽出时间进行检查。

四要加强对数据的审核和分析。从去年各地上报数据的情况看,大城市要加强对数据的审核,各省(区、市)人口就业处也要加强审核和分析,不能简单地当二传手。这里提一个要求,当数据出现较大变化时,请各地在报送数据的同时,报送一个情况说明。

(二)大力推进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工作

国家统计局对于工资统计改革高度重视。去年9月,马建堂局长主持召开国家统计局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工资统计改革工作。会后,国家统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资统计工作的意见》。去年10月下旬,国家统计局举办了小型新闻通气会,向社会通报工资统计改革的相关工作。

今年在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同时,各地必须确保工资统计城镇单位季报、私营单位年报工作按时保质的完成,必须确保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的推进。

一要高度重视。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关系到各级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关系到民生,数据敏感、政策性强、领导关心、社会关注。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政府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

二要加强领导。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的领导,将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结合统计改革发展的整体战略和“企业一套表”试点,先将可预见、看得准、较可行、能公布的工作抓紧做好。各级统计部门分管领导要直接抓改革,同大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抓好落实。当前统计部门都面临任务重、人员少、经费不足的困难,但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工作刻不容缓。要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对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工作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要严格质量控制。国家和各省(区、市)要对企业上报原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要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三)继续做好人口就业的分析研究工作

尽管今年面临人口普查、劳动力调查和工资统计改革的多重压力,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和放松分析研究工作。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研究与人口、就业和工资分配等相关的问题,做好进度和专题分析,加强对人口就业形势的监测分析。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1篇6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采用佩戴普查员证的普查员入户询问、当场在PAD或智能手机填报,或由普查对象在互联网上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

2、此次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普查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在户口整顿基础上对所负责普查小区进行全面摸底,掌握普查小区内的人口和居住情况,编制《户主姓名底册》,根据《户主姓名底册》进行入户登记工作,并参考部门行政记录等资料进行比对复查,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

(来源:文章屋网)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7

摘要:事后质量抽查是对人口普查登记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调查方法。文章通过对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事后质量抽查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今后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数据质量

abstract:postenumerationsurveyisoneoftheeffectiveapproachestoexamineandevaluatethequalityofcensusregistration.basedontheexperienceofpostenumerationsurveyfromtheu.s.,u.k.andindia,thispaperproposessomesuggestionsforchina2010census.

keywords:census;postenumerationsurvey;dataquality

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我国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再次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目前,评价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事后质量抽查。我国于1982年在人口普查中首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人口普查的登记质量,在历年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仍采取事后质量抽样调查作为评价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之一[1]。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对事后质量抽查进行了长期的讨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这些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进行经验总结,将有助于我国人口普查及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改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为日后普查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美国和英国在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方面起步较早,而印度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之一,与我国国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一、抽样设计比较

(一)美国抽样设计美国在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估计人口覆盖率历史较长,正式测算始于1940年的人口普查。1980年开始结合双系统估计方法采用事后质量抽查测算人口普查的覆盖率。200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称为“准确性与覆盖度评估”(accuracyandcoverageevaluation,以下简称为ace),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设计。

2000年人口普查中,美国共划分了3767000个街区群,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根据估计精度和事后抽查目的确定全国样本量。第一阶段,ace调查首先将所有街区群按居住单位数量和是否美国印第安人居住分为小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0-2个居住单位),中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3-79个居住单位),大型街区层(每个街区群80个以上居住单位)和美国印第安人居住层[2]。再按人口比例分配各街区样本量,在各层内等距抽取街区群样本。

该阶段样本抽取出来以后,还需进行居住单元比较和目标延伸搜索,以弥补调查目录的不足。对每一个街区群样本进行现场调查,编制每个街区群内的居住单位地址目录,称为ace独立(居住单位)地址目录。对每个入选的街区群样本,将该街区群的ace独立(居住单位)地址目录与该街区群的“最新普查(居住单位)地址目录”进行对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目标延伸搜索,完善调查目录。如果这两份目录的居住单元一致,则无需进行目标延伸搜索。而如果两份目录不一致,则按照不一致单元的数量进行排序,等距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目标延伸搜索,即对划分区域内除调查目录外的其他建筑和场所进行居住单元地搜索与登记,对登记错误的居住单元进行改正,对遗漏的进行补充。

第二阶段对抽取的第一阶段样本街区群分子层基础上,采用第一阶段抽取街区群的相同方法从这些划分子层中分别抽取调查小区样本,目的是为了缩小最终抽取调查小区样本的数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第三阶段抽取住户单位,对第二阶段抽出的包含79个住户单位以下的调查小区内的住户全部进行调查,而包含80个住户单位以上的调查小区则被再分成街区片(由若干住户单位组成),采用系统抽样抽取一定比例的街区片住户单位。

对抽取的样本住户内的个人采用年龄、性别、种族、房屋所有权期限、地区、城市类别、邮寄回答率等进行事后分层[3]。在每个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估计该层的人口数,再通过汇总得到全国人口数。最终计算得到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1.16%。

2010年美国将进行第23次人口普查,并制定了事后质量抽查初始方案,称为普查覆盖度测量(censuscoveragemeasuremen,t简称ccm),其抽样设计与2000年相同。

(二)英国抽样设计

英国自1961年开始在人口普查后进行普查日外出人口10%调查、事后调查估计覆盖和回答误差等。

2001年人口普查事后抽查称为普查覆盖度调查(censuscoveragesurvey,以下简称ccs),采用两阶段分层不等概率抽样设计。

为选择有效样本,能对所有地方行政区按年龄和性别估计普查日人口数,调查首先将英国相邻的地方行政区重新归类,形成112个“设计区”。每个设计区包含大约500000人,由若干邮政编码区域组成。由于各区域的漏报率水平不一致,为提高估计精度,根据1991年普查中影响漏报率的相关变量构造“普查难度指数(hadtocountindex)”[4],将每个设计区划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类调查区,再从每一类调查区内抽取调查区,即为第一阶段样本。

第二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从每一调查区内抽取一定数量的邮政编码(每个邮政编码对应多个住户),这些邮政编码对应的住户构成最终样本单元。最后将ccs最终样本按年龄性别交叉分为37组,经过ccs与普查记录进行匹配,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来推断总人口数。推估得到2001年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6.1%。

为准备2011年的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英国于2009年11月23日至12月17日进行了预调查。2011年的ccs在1991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如划分设计区时不仅考虑地理位置因素,还综合考虑区域类型等其它因素;对重复率和漏登率分别进行估计等。

(三)印度抽样设计

印度于1872年首次进行人口普查,从1951年人口普查起开展事后质量抽查。2001年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postenumerationsurvey,以下简称pes),主要目的是计算覆盖误差(coverageerror),采取两阶段分层系统抽样设计。

调查首先根据1991年的遗漏率和相对百分误差确定2001年pes的样本量。再考虑区域的离散性,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及非抽样误差的控制等因素,在国家的层面上抽取3000个街区。同时由1991年的调查发现,在区域范围内更能精确合理地估计相对标准百分比误差。因此,将全国所有的邦分成六个区:南区、东区、东北区、北区、西区、中区,分别在全国和区域的层面上进行估计。

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预先推算2001年各邦人口数,再按与这个人口规模数成比例分配街区到各个邦。在每个邦内,先将该邦所有的街区按照位置代码排序,采取系统抽样抽取街区,最终抽取的3000个街区用来估计覆盖误差。再从这3000个街区中按照系统抽样抽出600个街区,用来估计普查登记内容误差。对被选中街区的所有住户都进行调查。

对最终抽取的样本按年龄、性别、城乡和区域进行事后分层,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估计特定属性人口的普查覆盖率和人口数。2001年印度pes显示全国范围内总的净遗漏率为2.3%,其中:城市比农村遗漏的更多,前者净遗漏率为4%,后者净遗漏率为1.7%。

2011年印度将进行第十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准备工作已经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启动。

(四)中国抽样设计

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设计,采用人口普查地址码库作为调查目录。事后质量抽样调查目的是只评价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质量,并不评价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级的登记质量,也不评价抽中调查小区的登记质量。

首先根据1999年年末人口数据将我国31个省市按总人口规模划分为四层,各省再按城乡分层,在层内随机等距整群抽取调查小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人口普查登记和资料汇总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农村以村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城镇以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调查小区,涵盖调查小区的

所有住户,不重不漏。)。5000万人以上的省份抽取30个调查小区,2600—5000万人的省份抽取20个调查小区,2600万人以下的省份抽取10个调查小区,西藏由于地广人疏的特殊地理条件单独划分为一层,抽取2个调查小区。对居住在入选调查小区的人全部进行调查。全国共抽取602个调查小区,调查了162940人,抽样比为0.13‰。

事后质量抽查的对象包括普查时应在该调查小区登记的常住人口和普查登记时不属于本调查小区的常住人口(即暂住人口)。对常住人口,先与该小区原普查表结果进行逐项比对得到两次调查不一致的地方;对接受过调查的暂住人口,汇总至省级普查机构与其原登记地进行联系比较,得到暂住人口在普查登记中的重登和漏登情况。通过两类人的比对,计算普查的遗漏率、重登率、性别差异率和年龄差错率。采用双系统估计方法估计调查遗漏人口,最终计算得出2000年人口普查净遗漏率为1.81%。将上述四个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抽样设计汇总如表1所示。

二、抽样设计特点比较通过上述四个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抽样设计的比较,可以发现:1.从净遗漏率的角度看,这四个国家中美国人口普查登记的误差最小,而英国误差最大。国际上人口统计的基本共识是,普查登记的误差在2%以下是正常的,2%~5%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过5%,则资料的使用价值就要大大降低[1]。即是说,美国和中国人口普查净遗漏率均低于2%,人口普查数字的质量是较好的,印度人口普查数字的质量可以接受,而英国人口普查资料的使用价值则要低。

2.从样本量的确定方式来看,美国、英国和印度均采用基于全国的设计来确定抽取的样本量,其中美国根据抽样估计的精度确定事后抽查的样本量,印度根据上次普查的遗漏率和相对百分误差确定样本量。

根据人口规模分配调查区样本时,美国根据各州的上次普查的人口数确定样本量分配,印度根据上次普查预测本次普查的人口规模确定各邦的样本分配。

3.从调查方式看,各国都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设计以提高抽样的代表性。美国和英国都在第一阶抽样基础上,通过相关特征标志对第一阶段样本进行分层,再抽取第二阶段样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抽查样本对不同特征层人群普查遗漏率的代表性。而印度则是根据地理位置来进行分层,以更精确地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上估计相对标准百分比误差。中国则是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城乡作为分层依据来确定各省应调查的普查小区数。此外,在最终入选的街区内对全部住户都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4.从推估人口普查净遗漏率的方法来看,四个国家都使用双系统技术进行估计。即通过全国普查人口数与事后质量抽查得到的全国人口数进行比较,构建双系统估计来最终估计全国的真实人口数。而事后质量抽查由p样本和e样本组成,p样本由抽中样本街区群在事后调查中和普查中同时被登记的人组成,e样本由p样本对应街区群在人口普查中所有被登记的那些人构成,通过两个样本的匹配,在每一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

三、对中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建议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对于提高我国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美、英、印和中四个国家2000年的经验做法,对我国今后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细化事后质量抽查目标,计算不同子总体遗漏率目前我国事后质量抽查方案主要是从全国层面上估计和调整数据,而在省一级的层面上调查值与调整值之间的差值难以解释,某些地域、民族等子总体的普查遗漏率可能会高于其他子总体。同时普查覆盖率越接近100%,提高每个百分点的精度所需调查费用就越高,而如某些子总体在普查中遗漏率较高,其在事后调查中的入样概率仍会比其他子总体要低。因此,如果将事后调查目标进一步细化至子总体,即将事后调查估计目标细化到估计各省的登记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投入的人、财、物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事后质量抽查的估计精度,为以后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提供原始珍贵的资料。

(二)选取合适的分层指标提高样本代表性及估计精度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样本时在各省按城乡标志将调查小区分为城市层和乡村层,再在每层等距抽取调查小区样本。分层过于简单,抽取的样本代表性不足。英国借助1991年普查信息构造普查难度指数来进行分层提高设计效率,印度则是由1991年的普查将全国所有的邦根据地理区域分层来提高估计效率。借鉴上述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可综合考虑以下分层指标:(1)人口流动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势必会给人口普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如难以入户登记,多次上门找不见人等,导致普查遗漏率上升。一些省份人口流入较多,如广东省和福建省,而另一些省份则流出人口较多,如四川省和贵州省,人口流动程度相近的省份会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因此,有必要将人口流动程度作为一个分层指标,按照人口净流出、净流入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层。(2)地域特征。可按照我国大陆划分的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划分为七层,或按照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经济特征划分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层。

(三)根据我国人口特点选择相应标志对抽取的样本人口进行事后分层,使得层内个体被登记概率相同使用双系统估计需要满足的前提假设之一是每个人有相同的概率进入普查样本和事后抽查样本,对调查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则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英国和印度都对最终样本分别按年龄、性别等标志进行了事后分层,而我国在未对抽取的调查小区样本进行事后分层就直接使用双系统估计方法,有悖于该假设条件。因此,对照我国事后质量抽查表与人口普查表,结合我国人口自身特点,可以选择性别、年龄、民族、城乡、城市化程度和省份区域等作为事后分层标志,进行事后交叉分层,并分别在事后层内构造双系统估计量,从而满足不同属性人口的估计要求。

(四)确定恰当的事后质量抽查时间并选择合适的调查人员,以保证事后质量抽查与人口普查之间的独立性使用双系统估计需要满足的另外一个前提假设是事后质量抽查与普查之间相互独立,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从时间和调查人员上分别考虑。(1)调查时间上,目前我国事后质量抽查在人口普查结束后的半个月后进行,既能保证调查员及被调查者对普查内容记忆的流畅性,又能减轻人口流动对普查质量造成的影响。而英国和印度事后质量抽查则是在普查后的1-2个月内进行,来保证事后质量抽查不受前期普查的影响。但这个时间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流动性较强的国家并不适用,因此,我国事后质量抽查的时间上仍可以保持不变。(2)调查人员上,事后质量抽查人员与普查人员独立。从人员、经费等角度考虑,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操作经验,可选取人口普查中的优秀普查员去不同于其普查期间所在的调查小区参加事后质量抽查。对于部分特殊地区如少数民族聚居地,还可以根据当地文化、语言条件另外选择合适的调查人员。

参考文献:

[1]武洁.人口普查中的事后质量抽样调查[j].南方人口,2002(3):18-24.

[2]胡桂华.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事后质量检查介绍[j].中国统计,2009(8):47-49.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8

一、基本概念

关于流动人口的界定,要界定流动人口的口径,首先需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定义。国际上一般只有“人口迁移”、“迁移人口”概念,而没有“人口流动”、“流动人口”的概念。人口流动是我国独特的现象,流动人口也是我国独特的人口群体。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迁移人口。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动。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主持编写的《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人口迁移就是“在一个地区单位同另一个地区单位之间进行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它包括了从原住地或迁出地迁到目的地或迁入地的永久性住地变动”。发生人口迁移活动的人则是迁移人口。这个概念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间”因素,定义里的“永久性”并非指一旦一次人口迁移发生以后就不能够有第二次人口迁移,而是指人口迁移活动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二是“空间”因素,即人们要在两个相距“足够远”的空间位置之间发生位置移动。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大家常常把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区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迁移和流动行为的人则分别称为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伴随有户口的相应变动,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则没有户口的相应变动。

人口流动:一般指为工作、求学、旅游、探亲和从军等原因离家外出但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我国流动人口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仅指那些因公出差、旅游、探亲等短期流动的人员,也包括在流入地经商、务工、居住而又无本地常住户口的人口。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实际上包含两种主要类型:一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城市功能型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类流动人口的流向由城市功能、城市辐射范围所决定,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另一类就是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力,这类“流动人口”规模大,在城市滞留时间长,且流向相对集中,因而产生的社会震荡也更大。后者通常依其户口登记状况被称之为“暂住人口”或“外来人口”,又被理论界戏称为“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

所以,不论定义迁移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应选择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标准。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空间位置变动都被当成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只有超过“一定”时间限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位置变动才被视为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发生这种行为的人才能被视为迁移人口或流动人口。原则上讲,这种时间和空间范围不能太大,太大则会使许多位置变动不能恰当地被纳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视野之中;也不能太小,太小则事无巨细,甚至连人们由楼房的一层到另一层、甚至连由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移动都被当作人口迁移或流动了。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准确反映人口迁移或流动的状况。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间标准。

二、我国流动人口统计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抽样调查的数据都可以用于关流动人口的分析研究。这些普查和调查有关流动人口的数据收集方式时有变化,依据每次普查和调查数据得到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也相应地有所变化。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常住本地(指本县、市、区,下同),户口在本地;常住本地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人住本地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人住本地,户口待定;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根据此种划分方法,一个地区的第二种和第三种人口可视为该地的流入人口。这两种人口在“空间”上跨越了本县(市、区)的范围、在时间上则是离开户口所在县(市、区)一年以上、同时也没有发生相应的户口变动,因而符合前述关于人口流动的定义。简而言之,依据1982年普查数据得到的流动人口是“跨县”、“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户口状况和性质”分为五类:常住本县、市,户口在本县、市;常住本县、市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人在本县、市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人住本县、市,户口待定;原住本县、市,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调查结果表明,“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有19829712人,占总人口的1.75%;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1523911人,占总人口的0.14%”。将上述两类人口之和作为1990年人口普查时我国的流动人口,则1990年年中我国的流动人口为2135362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和1982年人口普查的口径一样,前述1990年流动人口也是“跨县”、“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调查对象状况”分为与1982年“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及1990年“户口状况和性质”相似的五类,但划分的时间和空间标准则作了较大调整。时间标准由一年缩短为半年,而空间标准则由县(市、区)缩小为乡(镇、街道)。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的流动人口即“常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和“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合计达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6%。

2000年人口普查将“户口登记状况”分为五类: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下简称第一款人);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简称第二款人);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简称第三款人);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待定(简称第四款人);原住本乡(镇、街道),现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户口(简称第五款人)。对于第二款人和第三款人,2000年人口普查进一步收集了他们的户口登记地信息,包括:本县(市)其他乡;本县(市)其他镇;本县(市)其他街道;本市区其他乡;本市区其他镇;本市区其他街道;本省其他县(市)、市区;省外。

三、流动人口统计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于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与统计中关于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模糊,外延口径不统一,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为满足自身统计资料的需要,制定出了不同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以至于我国关于流动人口的统计相当混乱,没有可比性,准确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国内有关流动人口研究和统计的资料文献中出现了与流动人口相似的许多术语,如非户籍迁移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统计时有的部门用暂住人口,有的部门用流动人口,有的部门用外来人口。每种称谓都是从某个角度来定义一类发生移动的人口。它们之间存在互相交叉甚至混淆的情况。但它们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异。如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显然有交叉现象,但外来人口中有一些人的户籍可能迁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又有不一致的情况。再如流动人口与民工潮,我国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民工,因此它们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国际上,对构成“流动”行为的时间限定为离开原居住地半年以上,而国内关于时间的限定较为混乱。目前,公安部门的暂时人口统计,划分为居住三天以上一个月以下、一年以下和一年以上三项。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流动人口的统计基本上把三个月确定为最低时间标准。国家人口普查对时间的限定更是不确定。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对跨越行政区的大小界定也不一致。从全国性的几次人口普查统计来看:对流动人口来源地的调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均细化到县、市、区一级,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对于本县、市、区以内的流动可以细化到乡镇街道一级;对于现居住地的调查同样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对现居住地的调查是细化到县、市、区一级,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对现居住地的调查细化到乡、镇、街道一级。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9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因此,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全员制普查,也就是说普查将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将做到调查员入户中调查。普查将涉及性别、年龄、婚姻、住房、就业和迁移等多个方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主要事项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1篇10

为做好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政发〔〕3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益政发[]1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县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查清10年来我县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加快富民强县,构建和谐安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积极组织实施和支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提供基本数据,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二、人口普查的时间和内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年月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三、组织实施及经费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已成立安化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认真做好本地的人口普查工作。对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要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此次普查工作经费按照分级负担原则,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普查经费要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

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人口普查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设置人口普查小组,分别负责人口普查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三、人口普查所需经费,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和厉行节约的原则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四、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配合各级宣传部门,采取一切有效的方式,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各级人口普查领导机构,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负责,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

六、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七、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八、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在现住地进行登记。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采集相应信息。

九、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十、人口普查表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十一、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死亡人口调查表》。

十二、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十三、人口普查的普查表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各省负责印发。

十四、中国人民现役军人、文职干部、编内职工及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普查。在军队编内单位服务的编外职工以及家属、保姆等,居住在军队营院内的,由军队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普查机构;不在军队营院内居住的,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普查。在军队所属的福利性、保障性企业,子弟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居住的非现役军人、文职干部和编内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人口普查机构;不在上述单位居住的,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十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登记,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普查机构;在武警部队营院内居住的家属、保姆等,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普查机构。

十六、驻外使、领馆人员,各驻外单位人员以及派往国外的专家、职工、劳务人员、留学生(包括公费和自费)、实习生、进修人员等,由其出国前居住的家庭户或者集体户申报登记。

十七、依法服刑、被劳教的人,由当地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县、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调和培训

十八、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由普查员承担,普查指导员负责对普查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原则上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员,每个普查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

十九、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应当由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身心健康、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担任。

二十、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可以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任,或从社会招聘。

普查员在普查任务完成以前,不得被调动做普查以外的工作。

二十一、借调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并保留其原有的工作岗位。

选任和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由普查机构支付。

二十二、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调工作于2010年9月底前完成。

二十三、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由县(市)人口普查机构统一组织进行,并于2010年10月15日前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经过培训并测试合格后,由普查机构发给证件,入户登记时,必须佩带。

冒充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社会人口普查的宣传和社会动员

二十四、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与宣传部门密切合作,统筹制定宣传规划,做好宣传方案。要大力宣传《人口普查条例》,深入宣传这次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宣传积极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十五、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在人口普查登记前后,采取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使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贴近普查实际,贴近普查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

二十六、各级普查机构要积极协调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大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支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登记前的准备工作

二十七、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

二十八、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坚持地域的原则。以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整覆盖全国。

普查小区划分工作应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二十九、在人口普查机构统一领导下,公安机关进行户口整顿,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同级普查机构,供普查登记时参考。

户口整顿工作于2010年9月底前完成。

三十、人口普查登记以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要对普查小区的人口和居住情况进行摸底,明确普查登记的地域范围、绘制普查小区图、编制普查小区各户户主姓名底册。

摸底工作于2010年10月28日前完成。

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工作

三十一、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以前结束。

三十二、人口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员应当按照普查表列出的项目逐户逐人询问清楚,逐项进行填写,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

普查员调查完一户,应将填写的内容,向本户申报人当面宣读,进行核对。

三十三、普查登记时,各户申报人应当根据普查员的询问如实回答普查内容,不得谎报、瞒报、拒报普查项目。

三十四、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动员、支持群众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不得授意、指使、强迫群众不如实申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表和汇总内容;不得对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群众打击报复;不得以各种形式和借口干扰人口普查工作。

三十五、普查登记的个体资料不得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

三十六、人口普查机构和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向人口普查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泄露。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

三十七、普查表只作为数据处理和综合汇总使用,人口普查机构要妥善保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查阅普查表。

三十八、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指导员应当组织普查员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

复查工作于2010年11月20日以前完成。

三十九、复查工作完成后,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质量抽查工作于2010年11月底以前完成。

普查数据的汇总、和管理

四十、对普查登记的主要数据,先进行快速汇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汇总结果于2010年12月31日以前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数据进行审核后,于2011年2月底前公报。

四十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死亡人口调查表》以普查区为单位装入相应的包装袋。

普查资料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妥善包装,专人护送,保证完整无损。运送单位和接收单位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交接手续。

四十二、人口普查表经复查后,由编码员在编码指导员的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集中在县级进行编码。

编码资料经全面复核,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录入。编码工作于2011年2月底前完成。

四十三、人口普查资料由人口普查机构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录入采用光电录入的方式,汇总程序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下发。

四十四、数据录入后,原始普查表转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资料库保存。

四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1年9月30日以前将全部汇总结果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2月31日以前完成全国人口普查汇总工作。

四十六、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包括图像和个体数据资料,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

四十七、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不得用于对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得以人口普查数据追究以往瞒报、漏报的责任。

四十八、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编制普查报告书,分别向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工作。

其他

四十九、对认真执行本方案,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十、对违反本方案规定的,由人口普查机构予以批评教育,本人所在单位给与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统计法》、《人口普查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给予处罚。

五十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字,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资料计算。

台湾、彭湖、金门、马祖地区的人口数字,按台湾当局公布的资料计算。

五十二、少数边远、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区,需采用其他调查方法的,须报请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批准。

人口普查原则范文篇12

(一)办法的含义

办法是行政机关为贯彻某一法令或者做好某方面工作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书。

办法一般用“命令”或“通知”的方式,在行政管理领域运用得非常普遍。2000年各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差不多每期都发表有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办法,有时一期上刊登若干篇。以2000年第7号为例,刊登的办法计有:国土资源部以通知的方式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人员资格及机构考核授予办法》,水利部以命令的方式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稽察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以通知的方式的《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

(二)办法的特点

1.具体性

办法和条例、规定是比较近似的文种。

它们都有法规性,分章列条的外部形式也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为:条例的制作单位级别高,意义重大,内容全面、系统、原则。规定的制作单位没有条例那么严格,内容比较局部化,方法、步骤、措施比较详细。而办法由分管某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作出,内容更为具体。但这些区别不是绝对的,彼此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分清楚。例如同是对公文办理作出规定,中央办公厅使用的是条例,而国务院办公厅使用的却是办法。

2.普遍性

办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使用率高,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法制建设一步步前进,人们的法制观念一步步强化的时候,自觉守法已逐步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事情无论大小,都要有法可依。而办法可以用于指导实施国家的某一法律、条例,可以对某项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因而越来越广泛地被行政管理部门所采用。

3.实践性

办法的内容都是贴近于工作实践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

4.派生性

有相当一部分办法是为贯彻落实某一法律而制定的,是法律的派生物。例如,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中国人民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的第一条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国人民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其对法律和条例的依附性十分明显。

(三)办法的类型

1.实施法律、条例和计划的办法

这种办法的派生性很强,有的从标题上就明确指出这一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5号刊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行政复议法〉办法》,就是对海关如何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制定的办法。《2000年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计划〉实施办法》也属于这种类型。

2.实施行政管理的办法

这种办法虽然也是以相关法律为依据制作的,但不是哪一部法律和条例的派生物,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是行政管理部门对一些法律不可能具体涉及的局部性工作所作的安排。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7号上刊登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稽察暂行办法》,第一条说:“为规范水利基本建设行为,加强国家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稽察工作客观、公正、高效开展,特制定本办法。”这段话准确概括了其实施行政管理的性质。

二、办法的写法

(一)标题和制发时间、依据

1.标题

办法的标题一般由主要内容和文种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事项、适用范围或阐释依据,如《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统计上岗资格证书颁发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如果是试行或暂行,在标题中要写明,如《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

2.制发时间、依据

加括号标于标题之下正中,有多种写法:制发时间和通过的会议;通过的会议及通过的时间;机关和时间;机关和首次时间及修订时间。

随命令和通知的办法,自身不显示制发时间和依据,但以后单独使用时,应将原命令和通知的时间标注于标题之下。新晨

(二)正文

1.总则、分则、附则写法

内容复杂的办法,可采用总则、分则、附则式写法。

总则写明制定办法的目的、依据、意义、适用范围、实施部门等。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第一章为总则,分别写了目的和依据、领导机关、普查标准时间、经费来源、责任机关。

分则列出具体的方法、步骤、措施、要求等,可分若干章展开。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分则共含第二章“人口普查的对象和登记原则”,第三章“人口普查的宣传和准备工作”,第四章“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工作”,第五章“人口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第六章“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和管理”,共计五章,含第六到第四十三条。

附则用来写特殊规定、补充规定和生效时间。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附则共三条,分别涉及少数边远不便地区的特殊情况,实施细则的制定权,施行时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范例(3篇)

    - 阅0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范文经县委研究同意,召开这次全县村(社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议,主要是研究部署村(社区)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的具体任务措施,推.....

    对乡土文化的思考范例(3篇)

    - 阅0

    对乡土文化的思考范文篇1[中图分类号]c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3-0003-04本文所讨论的乡土历史课程及教学,限定在基础教育领域。记得英国的课程专家曾就乡.....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