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措施

信息是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之一,据有关资源表明,如今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大约有4000个左右,保存着整个国家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蕴藏量相当多而全面。其中,综合档案馆达60%以上,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按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这种档案馆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

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沃罗尔科的《加拿大的信息资源》中,信息资源一词最早出现,它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资源被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可利用的档案信息,指包括档案原件和各种档案信息开发的成果,比如档案目录、档案参考资料、档案复制件和档案文献汇编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据特定利用者的需求或社会需求,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查找、筛选、加工、编辑等手段,提供给利用者。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多层面的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衡量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优劣的基本标准;是实现人事档案工作根本目的的主要途径;是科学而合理地开发人才资源的必要条件。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宗旨,是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最大限度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相当重要。

2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途径,按开发利用工作的对象去划分,可分为档案原件、档案副本或复制本、档案信息加工品等。按开发利用工作的渠道上划分,可分为档案信息查阅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网络利用、档案资料编研出版、档案展览和社会宣传教育等。但是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查阅、外借、提供复制件和加工件服务等。其中查阅主要是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为依据,并通过提供原件和开辟阅览室等方式所进行。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切事物都要法制化,公民也有一定的知情权。所以,档案的查询不应该只对干部开发,必须公开化。外借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也有规定,档案在借出时,除了必须说明理由以外,还要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在规定时间内将档案归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想要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必须将档案材料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档案的网络优势,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促进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加工件是将人事档案原件的内容,再次浓缩、揭示、筛选。人事档案工作中,也经常用到这种加工件,复制件也是如此。

3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3.1改变档案工作者的管理理念,优化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如今,也进入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者也必须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在档案工作中,应加速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工和完善馆藏档案,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同时,档案工作者还应通过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来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和利用。针对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必须优化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需要档案部门引进部分高科技人员,利用他们所带来的计算机知识与管理技能,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除此以外,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对现代化技术、技能能够熟练掌握。

3.2拓宽人事档案的利用领域,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也越发的丰富起来,但由于对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相对匮乏,各地档案利用率很低,未发挥出来其该起的作用。因此,拓宽人事档案的利用领域,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刻不容缓。人事档案工作要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对各种类型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鉴别和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

3.3开发方式上,要不断创新。档案工作在开发方式上,要明确方向,转变传统的开发方式,宗旨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秉着指导与服务为原则,实现人事档案工作由单一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变。另外,还要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换句话说,就是增强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其事业心,积极地参与到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管理等类似的档案工作中去,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信息服务,为经济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4推进馆藏档案的网络化发展。馆藏档案的网络化,无疑就是将各类档案信息利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使得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快捷的查询到想要的档案信息。如今,网络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网络的方便性、连续性和快捷性,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向人们提供各种档案信息,形成网络信息服务模式[1~4]。

4结论

综上所述,人事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及时、准确、高效地为人事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我们必须保证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今后工作的目标,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准则。在实际档案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作为档案部门做好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思想。为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档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的进程,敢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高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档案信息,使人事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炜.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2]陈艳红.30年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述评--基于《档案学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2

交通建设工程的档案是工程监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工作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设。本文就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展开论述,期望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划和完善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深入,不仅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为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在交通建设事业中,作为交通建设监理部门,应该承担起工程建设的监理职责,通过监理管理和监理档案的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与管理有关系的事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档案管理,让交通建设的过程和成果能够被详细的收存,以备日后调用和参考。

1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1.1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管理是工程的基础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就是将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进行配置。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如今已经不仅是信息资源的归档,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和资源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具体说来就是将资源通过数据传输、存储、调取、保存等手段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实用。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工程资料,要提高收集整理的效率,减少工程档案的采集、整理周期,就要通过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来完成。例如,建立办公自动化网络,能够帮助监理部门将各个部门产生的资料进行上传和共享,随时掌握工程活动的进度,发现质量问题,同时保持与工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1.2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自愿建设,关键在于将档案进行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实用。从交通建设工程的监理角度来看,档案信息的整理效率与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息息相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投入资金,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例如建立档案数据库,就是一个很好的交通建设档案管理的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搭建起内部局域网来,设立目标办公群,为交通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节能增效,并开创优越的办公条件[1]。

1.3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建设规范

通过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收集到的是社会资源,更需要标准和规范的收集平台,包括电子信息文件、档案管理功能在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将信息的资源、文件等加以规划标准化的管理。

1.4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对档案进行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信息档案拥有着海量的信息,因此,要将涉及到交通建设的各个环境的信息等加以收纳,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和速度。例如交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气象、机械、物理、化学知识,还有工程招投标、原材料采购、工程检测中产生的数据、文件、资料等等,都要被高效、合理、安全地存储在信息化档案数据库中。

1.5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等级的人才来操作。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必须吸引信息化技术人才,在系统管理和维护上做好各项工作。只有人才队伍的稳固和扎实,才能保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开展,而且前文也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数据库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达到操作简便、安全存储,高效分析,方便调取,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做到。这其中也需要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在做好日常的系统的运转和维护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能留住人才。

2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2.1建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工程建设总监办、驻地办等机构,形成了档案信息化自愿开发的领导架构,在这个架构中,资料最终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了管理,在数据库中最终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首先,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库之后,为了提高资料库中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系统中的已经编目的工作进行退化,将有用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包括资料的来源、时间以及关联性等。第二,是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经过编辑加工的信息资料将被统一纳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以保证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第三,通过内部信息监理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的建设,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加以结合,形成文件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资料的管理运行,为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互换提供技术保障。

2.2规范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确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以及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细化了的岗位划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健全的岗位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的归档和整理、保管、保密、登记、结语、归还等工作。

2.3建立完善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安全体制

建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电子文档管理体系,是为了适应当前电子文档为主的资料管理的需要,增强电子文件载体的稳定性,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传输,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档案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3]。

3结语

经过开发和建设后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利用价值,为维护档案资料的安全运行,提供信息系统支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就是顺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潮流,在强化实情调研,协调各方资源方面,继续推动档案管理向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周志学单位:泰州市路德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萍.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6,(5):39-41.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3

2004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外宣布《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起草完成,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总理签署,2007年4月5日,国务院第492号令公布了该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自此,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便成为我国建立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务信息公开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所控制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政务信息公开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时代的潮流,在新的大环境下,作为政务信息主要内容之一的档案信息,它的开发利用工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如何去面对挑战?这都将是我们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阐述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想法。一、在政务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将更加深入收集收藏档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利用,满足广大的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档案只有纳入利用实践,使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释放出来,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政务信息公开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石,而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有百分之八十的档案信息资源被政府机关牢牢的掌握着,因为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者和利用者。而在政务信息公开之后,各种法律法规以更加明确的形式规定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把机关单位等活动形成的一系列档案向各级各类档案馆移交。这样,让以往不能或很难收集的政务信息资源集中到各级各类档案馆中,既丰富了馆藏,又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政务信息公开以后,档案信息资源的流通渠道更加顺畅,因此,政务信息的公开期限也相对缩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速度和效率,降低了获得信息的成本,保证了档案信息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也有利于维护档案信息的内容完整和实体安全。2.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群众档案意识的提高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于档案开发利用的意识并不是很高,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利用档案。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政务信息的关注,对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从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档案管理机构接到有无相关文件的咨询。这不仅仅会促进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而且有助于档案工作为社会各界服务,同时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一种正确的档案开发利用意识,采用合适的利用程序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让利用者满意。二、政务信息公开给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我国的政务信息公开正在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在推行期间也受到了群众的关注,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政务信息公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程序繁琐,政务信息公开的形式不够灵活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政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规律,探究有效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政务信息公开。1.政务信息公开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档案的实体管理和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它包括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程序在内。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工作为政府机关收集信息资料,并且为政府各个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政务公开与档案管理工作密不可分。这样就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就要慎重对待。首先,从收集入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想要切实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政务信息的齐全,这里的齐全包括内容的齐全和实体的完整。政府各个部门和机关,在从事国家事务和活动时,形成大量的以各种载体形式存在的信息,这些信息在运行的周期结束之后,如果不能被及时收集,或者收集不齐全,就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长此以往,也许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无法找到这些信息。其次,从整理、鉴定、保管入手。政务信息公开就内容而言,应该是有价值的信息,一些无关紧要的、利用价值不高的信息没有太大值得公开的价值。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时,应当认真对政务信息的内容进行评估、审核、鉴定,立足于长远,合理的制定其保管期限,根据鉴定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需要永久或长期保管的文件,要及时的归档上架,以免造成丢失。2.政务信息公开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中保密与公开的要求在我国,绝大部分政府机关保存的档案信息都是处于封闭、闲置或者是半封闭、半闲置的状态,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文件只被政府部门作为执法的内部规定,而不向公众和与此利害关系的人公开。除此之外,在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保密文件以外的档案是否公开,公开期限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没有达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和规范的要求。这样就使得一些非保密性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档案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让公众共享和利用。其实,无论是公开还是保密,都是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政务信息的公开要求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更加重视保密与公开的界定。在实践中,政府为了其必须保护的社会价值,也有权对一些信息加以保密。对于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文件、图纸、资料以及有关政务、事务活动的相关资料,都要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禁止公开,一定要在制度上确保政务信息在安全的前提下开放,让政务档案信息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共享。#p#分页标题#e#3.政务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为了更有效的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政务信息公开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不放弃自己本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外,加强其他各个方面知识的汲取,全面了解政府的运行机制和流程,了解政府的相关业务内容,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人本身素质。政务信息的公开,社会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让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由专才变成通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代原本的从属性和被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指导群众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工作,让档案的价值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得以实现,让档案工作真正融入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三、政务公开背景下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就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发展的现状而言,开发利用工作跟不上信息时展的要求,馆藏档案贫乏,时效性差等。因此,应当积极拓展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针对社会的需求和具体服务的对象、目标,整理已经移交到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收集尚未移交到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及时为社会提供服务。档案部门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主动为政务信息公开服务。1.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确立了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在政务公开上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政务公开的范围及时限等。《条例》的出台对促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及档案部门要切实贯彻实施《条例》,以《条例》来规范行为,使立法目的得以实现。各级档案部门更应以此为契机,找准政务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结合点,以政务公开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政务公开服务。2.制定相关的制度服务于政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它有着时间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服务性强等特点,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公开查阅服务的制度,用制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规范查阅服务工作,达到政务信息公开后各个阶层方便利用的目的。此外,各级档案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信息委、法制办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并且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有关机关共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及时了解政务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明确公众对政务信息公开的态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最新的工作动态。同时档案部门一定要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好政务档案信息公开工作服务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相互协作的服务工作机制,保证档案部门能遵守制度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服务,确保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部门要认识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信息送交的内容、载体、数量、时限、渠道、形式、格式、手续和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4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并不断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有益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办事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高效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时代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提高,曾经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最有效的开发、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是如今的我们需要考虑的主要方向。

一、我国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整体环境,还需要充足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受到曾经的落后的理念的影响,以及工作者的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传统落后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严重缺乏主动性,对档案进行储藏的目的远远大于使用的目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很难使我国的档案管理快速进入信息化,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信息化必不可少,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严重滞后将严重阻碍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只有转变档案信息资源的原有开发方式,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适应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利用。想要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想要让信息资源开发方式多元化,就需要档案的工作人员转变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摒弃落后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式,寻找最先进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式;就需要档案的工作人员将信息化深植于脑海,仔细研究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做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化工作,完美的完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不规范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也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造成影响。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业的开展,在成立之初的时候都应该建立一套适合该行业开展的管理制度规范,正因如此,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有着一套初始的制度规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得到提高,其制度规范也有所提高。但是,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也处于初级阶段,制度规范更是处于初级阶段。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想要快速高效的开展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需要利用最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标准化的体系制度来保证档案工作的高效推进。不过,网络技术有利也有弊,例如再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来对档案信息进行传送时,由于档案信息的归属权问题极可能引发各方利益的分配不均甚至诉诸于法律。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从而避免因档案信息所属权的问题出现利益纠纷,导致信息资源开发的进程受到影响。只要有完备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信息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就得到了保障。

技术水平也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造成影响。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信息化也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经济能力和教育水平之间有着极大的落差,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各地区的技术水平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例如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财政紧张,并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提高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脚步明显落后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当然,除了经济因素会对信息化造成影响外,高素质的人才也会对信息化造成影响。生活丰富、发展机遇多的东部地区明显在对人才的吸引上较西部地区有着更多的优势。这种情况的发生极易造成地区之间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

落后的信息检索系统也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造成影响。导致档案信息检索系统落后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国对信息检索的重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检索系统自然会更新缓慢。传统的检索方式较为单一,而且检索入口少,这种低能低效的检索方式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并不利于人们的使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在于人们的有效利用,只有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功能,快速的得到检索结果,人们的需求才能够得到满足,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开发

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信息资源开发思路。在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看法中,档案管理最重要的是收藏档案信息而不是将信息用于人们的使用。这种错误的观念极大地限制了信息资源的使用,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利用,没有使信息资源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为了让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信息手段来进行高效的信息资源开发,方便用户信息的获取。基于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主体,力求为用户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信息,满足用户的需要,事先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一项管理工作,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才能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利用,才能保护档案使用者、提供者应有的权利。在社会步入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制度并建立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制度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才能进展顺利,档案信息资源才能有效的开发、有效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才能稳定。

第三,??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第一线工作者,他们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业务能力,不但让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高超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好的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5

随着国家加大推进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教育数据来源的各高校档案馆,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论文阐述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分析其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建设过程中的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档案信息化对策

2014年3月,国家首次将大数据”发展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6次提及大数据运用,大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数据充分利用优质共享的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不断降低社会信息成本,通过基于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科学决策,将有力支撑教育文化、健康医疗、电子商务、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行业。高校档案作为教育文化行业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其信息化发展迫在眉睫,逐步增加数据量、改善档案馆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档案主要包括学校在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以往高校档案资料基本上以纸质形式归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高校日益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包括其中。学校档案记录着学校各项工作,是评估和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目前,很多高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逐步推出了纸质和电子的双轨制管理要求,档案资料的电子化,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档案资料的服务功能。

2高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推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资料检索、查询、存档模式逐步被现代化管理模式取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拓宽档案的服务功能

借助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很多软件公司推出了针对档案管理的软件,例如,北大之星,STA-集成化档案管理系统等等,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服务水平。只要获得用户名和密码,便可以查询所需资料。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其发展背景资料可能用于影视创作,工科院校的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可以应用于实践生产,等等。这些服务都得益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2.3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办公OA系统日趋成熟,日常管理工作基本上在系统上操作,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在档案管理中文件归档方式也日趋信息现代化,例如,学校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可以利用软件,将收集的部门资料上传至档案管理软件中,随后档案馆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审核提交,自动生成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时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其电子化形式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这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工作效率很大提高。

3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在大数据时代的特殊背景之下,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政府、高校、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协调沟通,从高校自身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员工培训、加强信息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努力推动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进程。

3.1提高档案重要性认识,顺应国家大数据发展

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于商业、工业、医疗等方面,随着其功能的凸显,大数据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事业,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例如早在几年前,大数据分析已经被应用到美国的公共教育中,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为了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2012年参与了一项耗资2亿美元的公共教育中的大数据计划。可见大数据分析对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大数据资料的正是来源于档案馆中学生的学籍档案、招生档案中,看似普通的资料,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可以得出惊人的判断,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国家大数据的发展。

3.2增加高校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硬件条件,各高校应相应国家号召,积极加大档案管理资金投入,完善档案馆办公室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摄像机等数码物品。同时,引用专业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增长档案信息量。

3.3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旨在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功能。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资源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给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给高校自身发展提供参考。为了能够更好服务好校园建设,档案馆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教育,学习先进管理方法,汲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管理经验,并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增强资源共享性。此外,各大高校,特别是由特色的高校建立特色馆,并定期针对校内外开放,提高学校知名度,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4加大档案安全管理力度,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在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都把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档案资料对于每一所高校亦非常重要,必须要保证信息安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构建强有力的法律安全保护体系,加大安全保护力度。作为档案馆管理人员要具有信息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学校档案管理规定。随着网络广泛运用,档案工作人员更是要提高社会安全警惕性,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第二、创建安全的信息化体系环境,建立高效的信息安全预警机制;高校档案馆保管了整个学校的资料,反映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所以高校应加大投入,建立多重技术保障措施,例如购买正版软件,设置加密、指纹验证等权限访问;工作人员在操作软件时及时开启木马防火墙等措施,预防病毒侵入,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

4结语

促进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更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规避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弊端,扬长避短,在信息化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决策依据,达到高校档案信息化的真正目的。

作者:王树娴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6

人力资源管理课是高校管理类学科重要的专业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管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和评价、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考核、薪酬与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如何在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充分沟通,在实践上教授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社会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却不如人意,这种供求倒挂”的现象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上了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当是复合型的面向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掌握并能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及增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2.1引入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同时实践性又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在对学生具体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过程中,适当地引进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向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管理实践的情景,把实际管理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带到课堂上,把学生置于问题、约束和矛盾之中,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背景、材料、数据之后,按照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行管理决策。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相互协作和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包括六个环节:(1)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案例,细致组织教学过程,切实保证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质量上乘的案例。大案例的教学组织相对来讲难度大,耗费时间多,尤其是近年来普遍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使得一个大案例的教学很难在2个学时内完成。在选择和设计大案例的时候,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前后案例最好能够针对某一个企业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彻底的一体化的研究,即前面的案例可以是分析和研究某一企业的工作岗位,后面的案例可以就这些工作岗位进行绩效管理和考核研究、薪酬福利体系研究等。(2)阅读案例,综合分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是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熟悉案例、理解消化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当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补充资料和信息,要求学生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在这个环节,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3)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和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因为个人价值观、偏爱或对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所以通过讨论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集体意识。(4)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全班交流是案例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首先,案例分析小组代表走上讲台,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意见和观点不同的同学可以相互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度。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而言非常难得,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总结归纳,深化提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要准确把握总结的分寸,阐述原因和理由,评析学生的每一种观点或结论,以鼓励为主,也承认和尊重存在的缺陷。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和提高。(6)实施方案,强化技能。总结归纳的过程还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过程的结束,最后的阶段是模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的内化过程。一般来讲,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案例学习就基本结束了。但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学习是为了使用,因此,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案例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深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要以案例为背景,符合案例中解决方案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有:工作说明书的制定、模拟面试、人才测评、公文写作、会议管理、考核谈话、工作访谈、薪酬设计、管理沟通等,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案例中的某个人物角色来完成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任务,这样,案例教学就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2.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教师应充分加强理论课实践内容与环境的设计,除课堂内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如可将角色扮演法运用于招聘技巧的教学,将学生以5-7人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模拟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同时列出公司各职能部门,每个小组选择自已负责的部门,并在自已负责的部门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之后所有的工作就紧紧围绕自已负责的这个岗位展开。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普遍反应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1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67-02

档案信息化,就是把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手段引进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使用,实现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程序化,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

一、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落后

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工作,想要得以顺利的落实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想,而现在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一直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不愿意接受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有些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专家和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难以达成共识,无法展开有效的沟通。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懂管理、懂业务、懂技术、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不愿意接受改变和更新的管理者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管理队伍的前进和发展,使很多单位建立的网络、购置的软件都成为了摆设,不仅为单位带来了浪费,更重要的是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支持不足

有些单位没有提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这些单位的管理者不愿意为档案信息化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主要是由档案工作的自身性质决定的,档案工作能为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但却不能为单位带来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很多经营管理者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单位长远的经营计划,所以常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更不用说投入资金了。当然,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主动争取也是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缺乏的重要原因,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得不到足够资金的支持下,根本没有办法开展。

3、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

现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规范化操作档案的整理、立卷、移交、归档、库房管理等各个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者的水平有限,他们对计算机的使用只局限在存储档案的目录数据,计算机的收集、组织、编研等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达到程序化及流程化的要求,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减慢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4、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的规划

很多单位还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单位的全局规划,更没有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制度,单位内部常出现各自为政、各取所需的局面,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有序、协调的发展,常常出现诸多漏洞。

二、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的有效措施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建设

任何工作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单位应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关于信息技术软硬件知识的培训以及网络系统建设技能的再教育,并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加大档案信息化的宣传,使所有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为此而努力、创新,力争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

2、推进档案信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文化产业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势必会随之增高,因此,推进档案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信息文化的需要,而且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缺乏的问题。档案信息产业化的持续发展,提升了档案的价值,使档案信息逐渐实现知识化、社会化、资源共享化。档案信息产业化发展工作可以按照我国档案法的指导思想,为社会提供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然后按照国家档案局及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的规定收取适当的费用,这就是档案信息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例如,对一些企业、单位、社会机构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有偿的可开放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经济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一些珍贵、稀有的历史档案仿真制作,开展社会化的有偿服务等等。

3、按照客户需求规划档案信息化的方向

实现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开发,关键是要制定一个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规划。而档案信息化前进的道路上应该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需求决定市场。例如,在广泛应用网络手段办公的条件下,大家对文档一体化的需求会增加;随着政府各项工作压力的增大,政府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为保证各项决策的准确、高效,就会对档案信息的辅助功能提出需要等等。所有的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实际客户的需求来确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发展。

4、最大程度的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档案信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资源,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极大的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档案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档案部门要不断改善档案信息的资源结构,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征集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通过扩大档案信息征集的目标和范围,逐渐丰富档案的信息内容,力争形成结构合理、质量高级的档案信息资源;(2)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高,都显示着传统的信息使用方法已经过于落后,档案部门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加强信息使用方法的改革创新;(3)档案部门要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去开发、积累对信息需求的客户,不能“坐以待毙”的等待用户寻到头上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档案部门应该具有竞争的观念,主动的提高自己、推荐自己以适应市场需求;(4)档案信息资源应该扩大服务的范围,不仅要为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资源,还更要注重对普通老百姓的服务,使人人都能享有信息服务的权利。

结束语:档案的信息化不仅关系到政府、机关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对信息资源的掌控能力,它更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档案部门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措施力争早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8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体制;约束;机制;创新

近年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逐渐引起档案界的重视,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尝试和探讨都在积极展开。在实践层面,广东的顺德和深圳、上海浦东、安徽和县等地先后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方面迈出了先行的步伐,积累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也引出了一些发人深省、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理论层面,档案学界积极回应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提出的问题,展开了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近年来,有关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成果常常见诸相关的档案学期刊。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档案工作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之一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需要深化。有鉴于此,本文拟立足于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践,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体制约束和机制创新的视角,进一步深入探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政策建议。

1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文献回顾与现实状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开始比较多地关注和研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问题,近年来则成为热点问题之一。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档案学界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前一方面的研究中,戴志强较早地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运作机制,他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角度展开的。大致是在2004年前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档案工作中应用的深化,档案学界开始比较多地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例如,何振、蒋冠研究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形式,提出“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一体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的研究者则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的特点,认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朝深层次发展的必然,并提出了强化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注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标准化等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等。大概是从2005年起,档案学界开始更多地从理论上探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机制问题,这实际上是从理论上呼应了广东顺德和深圳、上海浦东、安徽和县等地先后实施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而且,随着上述四地的经验被越来越多地介绍和宣传,以综合档案馆为核心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些改革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例如,2005年8月和12月,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刚同志曾先后就深圳和安徽的经验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两地档案改革的经验,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借鉴这些经验”,

“科学整合并合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这也从另一个{!j11j面折射出上述改革的深远影响。笔者认为,上述四地的改革已经触及了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具有制度创新的意义。可以预言,这些研究必将持续下去,因为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备积极的现实意义。

现在,顺德、深圳、浦东、和县的改革经验已经被档案界广为知晓,档案学界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比如,祁华丽等在对深圳、顺德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后,撰文探讨了两地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新体制,并结合本地档案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整合档案资源、增强大档案整体意识、创新大档案管理模式等措施。裴友泉、马仁杰对安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机制改革的法律意义进行了讨论。陆冲、王先发则从和县档案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不太一致、推行难度比较大、不易协调与其他类型档案机构的关系等方面对和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提出了质疑。总的看来,档案学界对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介绍得多、宣传得多,且多持肯定态度。但现在的问题是,虽然上述四地所进行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央领导同志也加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从实际出发加以借鉴,但我们注意到,各地档案部门积极采纳、迅速跟进的并不多,让人感到这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有点“叫好不叫座”。这是什么原因使然?笔者认为,并不是这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改革本身有什么问题。以和县档案改革为例,在改革以前,由于受档案信息资源分散管理的影响,和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82%以上是反映党务、政务的文书档案,馆藏单一,利用者寥寥,2003年全年仅有123人次利用档案,平均3天1人次。改革以后,房管局、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单位的各类专业档案集中到了县档案馆。2005年年初至11月30日,县档案馆利用档案的人数一下子猛增~2760人次。由此看来,和县档案改革当然是成功的,其他三地的档案改革也显示出了类似的成功。但当冷静观察、认真思考后,我们发现,在肯定、赞许这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同时,我们还缺乏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忽视了对这些模式在这些地方得以推行成功的“特殊”因素。这样,当我们希望其他地方的档案部门也能够借鉴这些改革经验的时候,却未见得能如愿。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弄清促成上述档案改革的“特殊”因素。这样,我们在推介这些改革经验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条块分割、体制约束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广东的顺德和深圳、上海浦东、安徽和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的改革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它们都有一个破旧立新的举动,即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建立了一套新的管理体制。比如,顺德在2002年率先在全国实行了“三档合一”的新体制,实行城建档案、房地产档案和地方综合档案馆统一管理。深圳则是将城建档案馆并入深圳市档案局,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开辟了城建档案馆与综合档案馆统一管理的新路子。上海浦东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区档案局、档案馆和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统一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至于安徽和县,则是将县房管局、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单位的各类专业档案集中到了县档案馆,变专业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县域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毫无疑问,这些改革的亮点是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而要实现体制创新,并非易事。在某种意义上,

“体制”可以理解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一种组织制度,体制一旦建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单一性。以我国现行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确立以来,许多大、中城市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城建档案馆,其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等虽有变动,但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体制的稳定性可见一斑。应该承认,上述四地的档案改革具有制度创新的意义,尤其是在城建档案保管机构与综合档案馆的关系问题上,的确有所创新。众所周知,档案界在城建档案保管机构与综合档案馆的关系问题上,一直是存在不同看法的,一些意见主张将城建档案划归综合档案馆管理,使综合档案馆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馆;另外一些意见则主张维持现行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城建档案由城建档案保管机构单独管理。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地方还是维持着原有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上述四地的改革恰恰是在这方面有了创新,而这种创新之所以首先出现在这些地方,却有其“特殊”的原因。

广东省在2001年就被列为全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5个试点地区之一。顺德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现为佛山市顺德区),从1992年就开始进行政府机构的改革,并提出在改革过程中实行精干的大系统管理模式,合并同类机构、不搞归口管理等。与此相适应,顺德于2001年、2002年先后将城建档案室、房地产档案室并入综合档案馆,实现了“三档合一”的新体制、新模式。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2004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以及中央编制办《关于深圳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建公共行政管理体制试点批复》,深圳再次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是规范政府部门的内没机构,归并市直机关中规模偏小的处室。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6月,深圳市城建档案馆并入深圳市档案局。自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浦东一直是

条块分割不仅体现在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的管理实践之中,而且已经明确写入一系列中央法规,进入了档案法规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比如,2001年7月颁布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三条就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又如,同年8月颁布的《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其他一些档案行政规章,如,《公安档案管理规定》(2000年)、《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1994年),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明确规定由各级专业主管机关负责管理本部门产生的科技档案或专门档案,并在业务上接受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总之,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法规层面,条块分割已经成为科技档案管理和专门档案管理的基本形态,并且已经持续多年。它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造成了地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资源整合上难以有所作为。由于档案资源的分散、馆藏档案信息的‘含金量’不高,(综合档案馆)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为领导(部门)决策资政服务、为群众维权服务的需求”。这可能正是促成上述四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原因,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档案信息资源确有整合的必要性。然而,面对条块分割造成的体制约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有效整合的突破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创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3机制创新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空间的拓展

“机制”本意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等。与组织制度的“体制”不同,

“机制’’重在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问的互动关系。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当面对体制的刚性时,我们就应该在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

3.1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应用,使得我国档案信息化建没进展迅速,各地档案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发展的确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得我们可以绕开档案实体整合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利益而导致的许多阻力。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很多,而且都极具建设性。比如,我们可以启动一定行政区域内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将市、区、县行政区域内不同类别、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门的档案目录录入数据库,建立起翔实、齐全、完整的档案目录中心。进一步而言,在条件许可时,在目录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文数据库,这就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这不仅有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也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

3.2档案实体的整合也要凸显机制创新

由于现有的条块管理体制持续多年,是一种主流的管理模式,因此,如果采取过于简单的整合方式,或是急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实体整合,可能会出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专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在整合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这就会影响到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点上,和县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和县在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鉴于当地房产档案已经管理得比较规范,且房产档案与房产交易密不可分,在将县房管局的房地产档案室整体划归和县档案馆管理的同时,成立县档案馆房产档案管理中心,原地办公,并由县档案馆派人负责中心的业务工作。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房产部门的工作,又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个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都满意的局面,这其实就是一种机制创新。

3.3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要坚持区别对待原则

是否所有地方的档案部门都要效法上述四地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笔者认为,这需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正如王刚同志在针对安徽经验做出的批示中所说,“各级档案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借鉴这些经验”。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各级档案部门正确地把握本地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对一些市、区、县而言,如果的确存在档案资源保管的过度分散,从而影响到了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的情况,那么,上述四地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就值得借鉴了,但这也需要把握整合的时机和契机,要在适当的时机取得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才有望成功。相反,在一些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大中城市,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往往数量大、种类多,如果专业主管机关对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的管理规范、有序,就可以更多地通过建立同一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而没有必要强求档案实体的整合了。

4结语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助于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但整合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会直接触及现有体制、部门利益等多种因素,这既需要我们从档案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把握当地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还要求我们善于把握改革的时机,唯有如此,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才有可能取得进展。顺德、深圳、浦东、和县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正如笔者在文中所提及的那样,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充分,希望本文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档案界同行展开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最终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面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振,蒋冠,试论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形式[j]档案学研究,2004(4)。

[2]张东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5(3)。

[3]裴友泉,马仁杰,徽式探索的法律意义——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4)。

[4]祁华丽整合档案资源实行大档案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5(5)。

[5]陆冲,王先发,和县档案模式的几点疑问[j]山西档案,2007(2)。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

1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特点论文联盟

1.1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在过去,企业档案管理的实现是不同部门对其内部文件进行整理、分类并归档的过程。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则改变了这一状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企业的文件,部门的基本文档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归档与管理的同步,将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事务或者同一事务的不同角度的记录归入档案数据库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通过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公文和业务性文件整理与归档工作在同一时间完成,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节省劳动力,而且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加强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部门也能够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公文以及业务性文件的管理状态进行随时的掌控,以便尽快的做出指导,实现档案管理的预见性。

1.2方便存储与查找

企业的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可以通过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将已经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随时存储到服务器上。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他也可以把原有档案的扫描件存储到服务器上。这样,只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用户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查找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即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资源,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给企业的工作带来的方便。

1.3档案业务管理自动化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其全过程不仅包括统计、鉴定、借阅还包括了参考资料的编研工作,甚至是资料的销毁,这都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对档案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对档案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例如各种数据的统计、各种报表的打印、借阅登记、催还提醒等,这样可以便于领导或各部门通过电脑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避免了因为距离问题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2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不足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而且投资较高。因此部分企业选择继续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将资金更多的用于例如设备改造、产品销售等直接投资上,疏于对档案的管理,忽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缺乏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通过对档案的合理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忽视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2.2档案管理信息载体的破损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磁性载体的电子档案成为继纸质载体的图文档案之后的又一重要管理对象。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企业实现了工程设计、施工和产品研发中的二维绘图、三维仿真模拟设计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常见的载体有胶片、磁带以及光盘等,这些载体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破损,例如自然老化、害虫的侵害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影响文档等信息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2.3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指的是在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进行指导。信息化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的相关信息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数据计算的标准却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程序标准、数据交换等标准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否则这些原本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因素将给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或资源共享造成诸多不便,甚至会严重制约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改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才能彻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所有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进行都离不开规范的要求和对标准的参考,企业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明确的部门职责,而同时这也是档案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的先决条件。所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尤其要制定档案自动化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3.2加强监管工作

在企业建立局域网时,要有计划的实施档案一级管理,对于文件从形成到归档的全过程要实施监管,尤其是从文件行程的最初阶段,以保证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在可控范围内,使整个过程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努力贯彻执行。

3.3理顺工作流程

不同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一样,相应的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明确各部门工作的先后顺序,例如档案部门与文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避免走弯路。档案管理要与企业所讲

转贴于论文联盟

求的效应原则保持一致,尽量以最少的投入来保证企业对于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首先要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库的维护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时编写一些档案文件汇编,并提供企业领导用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4实现管理工具的信息化

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除了要做好文件的分类、归档等工作外,还要积极参加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开发工作中,充分了解企业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和档案专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工作当中,要及时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分析档案管理与各论文联盟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将分析结果交给软件开发人员作为依据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使设计出的软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1篇10

【关键词】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130―04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也是教师终身教育的需要,这不仅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进行职前培养。与在职教师相比较,目前师范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较强,但如何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具体学科的有效整合、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能力较弱。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能力,高师教学模式也在逐步由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为主线的,转变为教学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添加具体学科课程密切联系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信息化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但教学案例的开发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一教学案例概述

1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为教学所选用的各种案例,它揭示某一事件发生、过程、内容、结果的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起到中介性、启发性、先导性、生动性等作用。舒尔曼说[1]“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教育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它能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条桥梁。”所谓案例开发就是指学习者、参与者本身就是开发者,是他们基于自身的经验,按照案例的有关要求,再现当初开发者所处的情境、内心的活动以及做出决策的依据,并将其经验与他人分享,从而促进自身与他人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案例开发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需要我们做出通盘考虑。

2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开发的必要性

大学学术界历来就有一种对感觉经验的长期怀疑和不信任,教学案例的开发被当作一种学术层次较低,甚至没有学术性的工作,因而在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大学中得不到重视和支持。导致目前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开发不力,效率不高。这种传统的观念抑制了通常来自于大学教师教育者开发案例的积极性。而且目前大学系科之间相对独立,而信息化教案客观上需要系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教务部门的联合开发。实际上,对于师范教育,信息化案例教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案例开发是一项理应在大学中得到重视的严肃的研究工作。高师已经探索出多元化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道路,即“学校公共信息技术课教学-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图书馆辅助教学”联合教育的多层次培养体系。这一体系是以图书馆的有关数字化校园的入门教育开始,以《现代教育技术》、《大学信息技术》等公共课程模块为核心,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急需增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案例教学活动,以便使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更好地与基础教育的衔接。

3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的内涵

本篇文章所提到的教学案例界定为信息化教学案例。师范生信息技术培育中教学案例建设的内容主要以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的任务及其内容为依据设计案例库的建设。笔者把信息化教学案例看作是在信息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学专业课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与教务处等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它是以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之以课前大量的信息准备与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同行交流、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多媒体材料,配有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学生作品等多媒体材料,以案例核心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且可互动交流的教学案例。

与传统教学案例相比,信息化教学案例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确定教学起点和分析教学需求时,需要正确估算学生已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信息量,加强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信息化教案呈现方式上更能体现教育环境的多媒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信息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小组协作的自主学习、基于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等。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规和教学反思。

二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小组的人员结构

1教学案例开发小组的构成

师范生信息技术培育中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及制作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学理论探究、案例问题设计、案例实施设计、多媒体制作、作品合成审核与等环节。信息化教案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开发必须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仅仅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师或信息技术培训中心等机构虽然在理论、技术、设备上没有问题,但由于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整合经验,往往也难于实施。另外,由于师范大学教育的特殊性,近年来,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越来越密切,师范生及大学教师们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深入,教学案例的开发源头离不开基础教育,笔者认为教学案例的开发主体不仅仅是大学教师,师范生也应成为教学案例的开发成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案例开发的质量与效率,应当精心策划开发方案,在学校中成立教学案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教务处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案例授课教师、案例指导老师和师范生组成。教务处处长担任组长,以便有效保障案例开发的各种条件支持,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集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案例开发,协调案例实施安排,案例授课教师、案例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安排师范生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帮助教师收集和整理案例的素材。

2教学案例开发的组织管理

第一,在开发前,案例授课教师要开展诊断性评价,先对课程案例的需求开展调查分析,并进行任务分配,结合课程任务驱动,组织案例开发的设计,开发小组进行开发。第二,教务处定期对教师开发的案例进行分阶段评估、调整,试用,通过运用形成反馈性意见,进而提出改进办法,使教学案例的开发更加完善,确保最终实现的教学案例开发的预期目标。第三,教学案例开发小组要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开展现场教学评估,及时收集教学案例开发的信息,报告在使用中的问题,教师的新要求和反映,采用观察、问卷、座谈和讨论、个别访谈的形式充分利用现场评估的成果,推动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课程结束后,运用终结性评价,对课程案例开发和利用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价,并部署跟踪调查,广泛收集整理教学案例,为下一届师范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教学案例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案例开发的流程

由于信息化教案不同于传统教案,它的创作必须经过系统的设计,有一个可供信息化教案开发人员操作的开发流程,方能保证开发制作的有序进行,信息化教案的开发流程可以有不同的考虑,笔者认为开发的流程是:案例设计――准备素材――案例制作――合成与――案例管理

1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创作的核心,一个案例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所制作的案例多半是一些媒体材料和冗长信息的堆砌,不仅没有应用价值,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信息化教案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案例核心问题的设计以及信息化教育设计,每个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2]。它源于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信息化教案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情境,让教案更加引人入胜。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即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中小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视频,也可以是教学实践汇中遭遇过的失败,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的事件事例。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教学案例主题,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可以有创造性选择相同或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案例的研究主题。

由于案例设计的对象是师范生,对案例的选择设计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师范生的特点,贴近师范生的见习、实习、满足他们多层次的学习需要,可以将教学案例设计划分以下类型:课堂实况记录教学型案例、比较型教学案例、叙事型教学案例、微格型教学案例、课外型教学案例等。让学生各取所需,对整个教学环节体验和感受。由于信息化教案具有丰富完整的媒体材料和对教学过程的较全面的记录,正好适合师范生的“入格”学习,作为他们见习与实习的补充材料。

2准备素材

考察当前信息技术各种文献,特别是网上有关教学案例还是很多的,如一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还有一些中小学资源网站,各系科也收录了许多优秀教师示范课,还有历届竞赛、实习生试讲等录像资料。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为了节省学术的时间,筛选网上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些案例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范生来说,缺乏真实情境的感知,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太好。还需要课程教师与所教班级系科联系,与相关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他们到附近中学见习,根据教学要求,与师范生一起收集真实的在职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成功的教学案例,再经过加工和处理形成典型的在职教师的真实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来自当前教学真实场景,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教学案例发源于课堂,来自于教学的实践现场,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开发必定离不开大学教师和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任务应包括微格教学实验、教育见习、备课试讲、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测试与教育、制作信息化教案、教育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师生材料收集,案例准备的主要场地。由于信息化教学案例应当是多种层面、多角度和多种媒体素材的,为了便于收集准备这些素材,可以将媒体材料按照种类划分为:视频材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和其他材料等[3]。在实习过程中就要注意视频资料的收集和抓拍。

另外,我们还可以挖掘一些优秀师范生实习教学案例,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职前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师范生的试讲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重点学校要求师范生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还要将这些整合到学习者的课堂学习中,并以课件与网络的形式演示给学生,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而这些通过精心准备,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案例,对下一届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它是师范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教学案例。课程教师应与实习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将这些学生的实习成果加以开发与利用。

3案例制作

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的众多实践案例、还有许多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学案例都可能成为教学案例的潜在素材,但这些材料未经取舍,组织比较混乱,观点难以明确。但若要成为真正的案例在教学中使用,则需要借助于文字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这种实践加以有效的记录与整理。“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对原始材料的整理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信息化教案的质量,因为对教学案例材料的加工和整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要求材料加工人员懂得基本的教学流程,了解教学规律,善于发掘素材中的闪光点,善于区别哪里素材是有案例价值,哪些素材是冗余的,怎样编辑加工取舍,保证材料的“原汁原味”,又能使素材更加醒目,怎样组合各种媒体素材使其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信息化教学案例开发会涉及到大量的,各领域的材料,而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教师应与所教专业的系科开展跨系科的教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等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开发视频、音频信息化教学案例教案显得尤其重要,这个时候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他们要对教案中涉及的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要进行技术与艺术的处理。

4案例合成与

首先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包括(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将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其他媒体材料(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学习软件,学习进度,参考网址,资源链接、图表、录音、视频等进行案例合成,再用网页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将案例的各种材料链接起来,将信息化教案的外观加以适当的美化,再加上网络交流互动技术的支持,如信息化教案设计者或执教者的联系方式E-mail、BBS讨论区或专题论坛,教育博客网等,形成具有超链接的信息化教学案例。[3]

信息化教学案例合成后,要配以使用说明,版权信息等资料并经过仔细的审阅,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交互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作品,作品通过成为最终产品。其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网络可以在线浏览或下载的信息化教案包,二是做成光盘。在相关课程网站上或教育实习专题网站上,供师生共享。

5案例管理

合成与出来的教学案例,通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检验和总结,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案例,为了减少重复劳动,就需要相应的管理的方法,使其成为一个知识管理体系,对开发出来的案例可以按专业进行分类,体现教学案例的相对“专”,这样对相关专业的师范生就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交流价值。这些资源需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站、信息技术课程网站和教育实习专题网站,实现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动态管理。这些丰富、真实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再加之课程的其他模块(理论讲座、资源附录、技术指南、教学设计)等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师范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将这些教学理念一一得到体现、得到加深。这种以具体的教育实习为基本任务,辅以教育实习专题网站的交流平台,通过网上社区、在线讨论、E-MAIL、实习网志、实习博客、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及时上传下载,构成了大学专业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中学教师、实习同伴,同班同学、学院下一届学生、实习学校的中小学生这样的实习共同体,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教育能力[4]。这种开放式教案管理模式,能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的知识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案例开发是一种严肃的研究活动,当实践中的教师成为

案例开发的主体时,他们也就成为研究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案例开发也就成了成长发展和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当教师教育者与实践中的教师合作从事开发活动时,案例开发也成了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结。案例开发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记录和记忆,能借助对实践的思考和公开呈现,有效的避免教学健忘症。而实践记录有表征教师的实践智慧,从而成为教师的知识基础的重要载体。就此而言,案例开发就成了发掘、整理、积累教学的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这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2-45.

[2]方红.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8-11.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

1.病案服务机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患者来医院进行诊治,其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就会产生病例资料。病例除了是对患者的病情记录之外,可以能够折射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研究和分析病例档案,能够作为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了解的窗口。所以,病例档案信息是医院的重要资料文献。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使用纸质档案来进行存储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像是需要较多的空间来进行存储,存储比较分散。引入信息技术后,档案管理就变得不一样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让纸质档案管理的弊端得到了解决。在医院的各部门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联通,相互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传输。可以快速便捷的实现对病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医院管理层要能够对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加强培养,增加档案管理设施的投入,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库,为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电子病历档案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存储和传输,所以计算机和网络是其基础需求。电子病历档案是建立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之上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录入以及使用网络来传输,医生能够随时的使用终端进行患者病历资料查询,这样可以提升诊断和治疗的速度。

1.1光盘存储光盘的存储方式具有大容量、高安全性的优点,使用这种存储方式,能够方便的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调取和利用,管理便捷,检索快捷,因此实用性比较高。

1.2多媒体电子存储现代医院使用的档案存储一般都是多媒体电子存储。使用一个系统来进行全部的档案信息查询和调用,可以对不同的档案类型进行利用其适用性比较高。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于档案管理来说,现代化科技水平含量越高,其工作效率越高,档案质量越好,而档案质量又可以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2.通过医院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来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

医院在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科研人员所获得的成果,会以档案记录的形式来进行存储,这是我国重要的知识资源,也是这些医疗科研工作者的辛苦劳动成果。先进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将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发展,所以,科技档案信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合理性对于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科技研究工作者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所记录的各项课题的报告、数据、整个过程等资料都将通过科技档案进行保存,并根据这些资料来鉴定或申报学者们的科研成果,并最终能够推广应用此成果。可是长时间的大量累积如此多数据资料使管理者的工作非常繁重复杂,而且对于保存也同样需要更大的空间,同时为查找也带来困难。所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的工作,即通过研发出先进合理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同一课题重复研究,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节约资源,从而提高医学课题研究的质量,最终转化成科技成果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档案信息管理还涉及了认识档案管理,这是医院人事信息的汇集处,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加强医院人才的选拔和应用,对医院的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人事档案中记录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履历,他们在医院的贡献和资历,可以作为其医疗水平的指标,也是医院在进行人事管理和调配时候的重要依据。所以人事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事资料的实时更新和调用,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对于医院进行人才选拔和聘用,还有深造培训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4.通过设备档案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增强社会和经济效益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范文篇12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对策;加强

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正处于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医院已经借鉴一些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使医院管理趋向现代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医院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为医院中心工作服务的,在医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许多信息服务也都是基于档案管理完成的,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方法,结合医院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借助计算机技术、检索工具和网络等技术,对本医院内的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让医院档案管理紧跟医疗制度改革和医疗技术发展的步伐,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医院档案的组成部分和管理现状分析

1.医院档案的组成部分

医院档案是指医院在科研、医疗、内部组织管理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医院和社会有价值的文档、图表和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医院档案对研究医院的医疗历史和最新的医学科研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医院档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病例档案。病例档案是对整个医疗过错的记录,我国对医院病例档案书写和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医生是依据病人的病例档案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病例可以在医学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医学研究的基础,还可以为社会的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病例档案还具有法律效应,在社会上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依据,病例档案包括门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例档案两部分。

第二,医疗设备档案。医院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基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为医院的设备购买和设备报废等活动提供依据,医疗设备档案主要有设备的运行记录、保养记录、设备出厂时的相关信息证件等内容。

第三,人力资源部档案。人力资源部档案也就是人事档案,是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是对医院职工的个人经历和业绩等情况的反映和记录,人事档案一般都是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属于备检查的原始记录,人事档案还对医院的人才管理有重要的作用,能使医院正确地选拔医学人才,促进医院的发展。

第四,基建档案。医院基础性建设项目的立项、报批、施工等过程的记录资料就是医院基建档案的内涵,医院基建档案主要包括住院楼和门诊楼建筑物资料、公共建筑物资料、医院建设总体设计规划部分的资料。

2.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普遍不高,对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档案管理方法的探索上积极性不高,在档案的积累和开发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利用医院档案的相关资料。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还不够科学化和现代化,各个医院档案的管理、评价和考核量化的标准还不统一,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培训,出现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一的情况,并且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做到及时跟新自己的档案管理知识,严重制约着医院档案管理的开展。

二、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方针,国内各级医院应该借鉴档案管理的先进体系,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实际的科学合理、系统性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每个科室的档案要统一、集中管理和考核,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和医疗业务的同步发展。

2.医院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医院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保证就是医院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各级医院I导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带头作用,将医院档案管理提上医院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发展医院的各项业务的同时还要做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医院管理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宣传档案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提高医院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医院还要对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向档案管理人员传输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3.注重档案的积累和利用

医院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档案对医院的科研和医疗等历史进行研究,总结医院的发展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以医院的中心任务为中心,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深入挖掘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开展一些档案编制活动。在各级医院间建立横向联系,使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达到共享,提高本院档案的社会价值。

4.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促进医院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将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储存在计算机上可以为医院档案室节省很大的空间,同时还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保存信息,在以后的查找过程中也会迅速找到相关资料,各级医院要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同时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效率。

三、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医院档案管理也应做出相应的创新,医院要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对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理念和方法上进行有效的创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对社会和医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秀良.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J].科技资讯,2012,(6):219-219,22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船舶党支部工作计划范例(3篇)

    - 阅0

    船舶党支部工作计划范文篇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实施,将有力助推中国在2022年建成新型船.....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范例(12篇)

    - 阅0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网络战;网络安全;攻防方式1.概述今天的战争已进化为集成陆、海、空、天、电磁、网络、生物、环境、气象、资源、粮食、金融、文化、心里等.....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