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的理解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

一、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

在电子技术中应运中,近似计算贯穿其始终。然而,没有近似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精确计算在电子技术中往往行不通,也没有其必要。尽管近似计算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但这个误差控制得好,不会对分析其它电路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特别是如何应用近似计算。

在工作点稳定电路中的应用要进行静态分析,就必须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必须忽略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这样,我们得到三极管的基射电子的相关过程及结论。

二、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Purdue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仍无法断言。

(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纳米/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三、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各有优点,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四、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2

本文对GB/T22925—2009《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标准进行理解和分析,针对检测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纳米;服装;标准

消费者对“纳米”两个字越来越熟悉,近几年来,“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广告中成为产品具有高科技属性的代名词,而纳米技术的产品在社会上一直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如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纳米服装,有的说能防水,有的说能防紫外线,甚至有些把“三无”产品也宣传成纳米产品。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标准GB/T22925—2009《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1纳米技术处理服装含义

标准对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定义是指在产品或其特定部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纳米技术,而具有了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线等一种或几种功能的服装。标准在定义中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准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纳米技术的服装产品,二是经过了纳米技术处理后的产品具有了某些特定的功能,三是纳米技术的使用不能影响产品的服用性能,同时还要符合服装产品的其他有关规定。

2纳米服装鉴定

纳米技术的运用使普通的服装具有了特殊的功能性,GB/T22925—2009《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标准中只针对具有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线这几种功能性进行检测,其他特殊功能的纳米技术还未建立相关标准。

在标称的功能性项目检测之前,要确认该服装产品是否真的经过纳米技术处理。标准采用了定性的方法,即随机取样多点观测的办法,用电镜上的标尺比较视场中的各种结构单元,简单地通过直观判断确定纳米结构单元与非纳米结构单元的数量,只要纳米结构单元总数大于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就符合标准要求,该服装就可以被认定为是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经过检测确定是纳米技术处理服装之后,再对其功能性项目分别进行检测。

3功能性鉴定

纳米技术鉴别过程还需求证功能性与纳米技术的关系。比如生产商声称该服装应用了纳米技术处理,按纳米结构单元大于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来判定是使用了纳米技术,但是生产商标称的某种功能并不一定就是使用了该技术而得到,还有可能来自其他的有机处理剂或染料等,因此,这就需要将功能性的变化和纳米结构单元数的变化结合起来检测。

该标准中各个功能性指标是按照各自相应的要求进行测定,但本文认为还缺少将功能性、服用性能和纳米结构单元的含量结合起来考虑。此外,标准在功能性指标的要求中,也只是对各个等级的洗涤前和洗涤15次后进行了规定,并没有明确的指标说明洗涤前后纳米结构单元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具体要求。

4结束语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3

关键词:纳米环境健康公正分配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85-02

在电影《食破天惊》中,男主角弗林特为自己只有沙丁鱼吃的家乡发明了一款依据水分子变异便什么食物都能产出的机器。该电影的导演或者编剧也许并不知道有了纳米技术,这样的机器可能会以另外的形式成为现实。后来机器的失控给小镇带去了一些麻烦,在这幻想里,我们看到了纳米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巨大灾难。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纳米技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军事、生物、医学、化学、环境、电子、信息、分子组装等领域都有听到过关于纳米的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英、美、日、德等都将发展纳米科技作为自己新世纪的战略项目。在纳米技术还没有引起如工业革命那般的巨大影响时,人们吸取了工业革命的教训,对纳米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各种考察,近年来也越来越关注纳米技术的伦理问题了。下面我们将探讨纳米技术带来的两大伦理问题。

1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

根据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行动计划,纳米技术的社会和伦理问题主要包括三个问题,其中一个便是纳米技术的环境、健康和安全议题。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毒性及风险,主要包括纳米微粒的危害和暴露风险的两个焦点。纳米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纳米新材料具有了全新的特性,并且可以做到无孔不入,特别是对人和动物这样的有机组织,不可回收的纳米粒子可以穿越自然的屏障排放到包括有机体在内的环境中,还可能对包括人自身的有机体造成实质改变。2002年,ErosiontechnologyandConcentration行动小组(ETC)呼吁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纳米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的商业生产。面对ETC的禁止呼声,担心纳米技术的发展受到阻碍的专家们,旨在缩小纳米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差距。王国豫教授等指出,纳米伦理的兴起首先是因为纳米材料的安全问题。安全是人们自由生活的保障,是社会人人都应享有,不应被侵犯的权利,是“正义的最低限度要求。”而我们要鉴定的安全,首先便是人的自身安全。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的费多益认为材料变成纳米级后,活性、毒性都更加的大。如果这材料暴露在空气中,无疑对可能接触的人和环境都会带去破坏。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接触纳米材料的人群从研发人员扩大到了产业劳动者和消费者。2009年北京朝阳医院宋玉果课题组对一起职业中毒死亡事故进行调查,发现死去的两名女工肺部及肺盥洗液中均检出了30nm尺寸的颗粒物,课题组认为女工的死亡与纳米颗粒有关。工人是在原材料生产场地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纳米材料的人群,在生产场地的呼吸与皮肤接触都使他们暴露在可能的危险中。紧接着在加工的过程中,工人们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接触到纳米材料,并且无论是原材料生产还是产品加工生产,工厂都有可能将生产的废气、废料排入环境中。最后,消费者通过使用纳米材料化妆品和体育用品进行皮肤接触,使用过后的产品也会随生活垃圾进入环境。

当然,上述的风险只有在纳米颗粒具有毒性并且有暴露发生时才会存在。那么,纳米微粒是否存在毒性?尽管关于工程纳米材料的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正在进行,但是研究成果很少公布,在波兰华沙的某研究小组称“在含有碳纳米管的尘埃中工作不会产生太大的健康问题”。NASA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与同等质量的炭黑或石英相比,“碳纳米管如果被吸入肺部,会表现出更强的毒性”。杜邦公司则发现,当暴露于高浓度的单臂纳米管的环境中时,有一部分小老鼠会死亡,但是存活下来的老鼠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炎症反应。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的毒性是极其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种种不确定因素聚集起来,就形成了“评估人体健康风险时几个数量级的不确定性”。许多毒理学家都承认毒性评估“非常不准确”。Rice大学生物及环境纳米技术中心主任VickiColivin博士在2003年向国会的陈述中概括了这一领域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如果你曾使用过防晒霜,那么你的皮肤就有可能接触过纳米级陶瓷材料。该不该为此而担心呢?没有人知道……纳米材料是十分有价值的材料……然而,诸如研究人员、在工厂上班的工人甚至普通大众如果不小心接触某些纳米级物质,则有可能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远比让皮肤变蓝可怕得多。当然结果也有可能是良性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笔者认为,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是纳米伦理学中最关键的问题,纳米科技的安全由于其材料本身毒性风险的不确定性,给参与其中的人员埋下了一块定时炸弹。科学家应在国家安全前提下及时将纳米的毒性研究公之于众,并致力于纳米毒性的检测。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保证自身安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亦是如此,否则可能会对人员与环境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

2公正分配问题

从一个国家内部来说,以纳米技术为支撑的任何生物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医学时更是只有富贵的阶层才负担得起,结果只有社会的小部分人能够从纳米技术中获益。没有公正的分配制度,巨大的经济效益将会变成巨大的社会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是风险与利益分配的不公正,即少数人享受了纳米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大多数人却要为之付出健康与环境的代价。这样最终也影响到纳米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国与国之间来看,国内的加剧不公也会同理沿用到各国之间,在有些发展中国家还在解决粮食问题,医疗问题,维护国内和平的时候,发达国家却有时间和精力去研发纳米技术,这将加剧各国之间的不平等。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沈骊天教授谈到,纳米技术在被认为拥有缓解人们争夺能源大战,大幅度削减物质能量消耗的正面能量时,纳米时代也被人们设想为了纳米武器的战争年代。而纳米在军事上的强大应用的可能性,会掀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结果还可能使新的霸权主义诞生。

纳米技术用于治疗疾病之外,还被考虑用在健康的人身上使人变得更满意自己或更被别人满意。现在在人们思考范围内的纳米技术用于人类增强引发的生命伦理思考大概有用于延长寿命、基因优先和人类复制。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是古代道士帝王的不舍追求,如果纳米技术让他那变成了现实,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当延长寿命普及到社会的时候,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都将受到影响,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谁有生命无限的权利?少数人或每个人?科学家会成为控制个人生死的实施者吗?额外获得的寿命也许使人的价值观整个颠覆,漫长甚至无期的人生路人们能否依然保持该有的动力?人们能否依然只有唯一的伴侣?人们能否依然致力于保持家庭的稳定?甚至只来但久久不去的人会给早已超重负荷的地球更添压力,为了抢夺资源,将上演怎么样的大战。

基因工程刚刚被提出能帮助治愈如亨廷顿舞蹈这类家族遗传“绝症”时,本应获得来自社会受其迫害和善良的人们的欢呼,但当人们同时想到基因工程也能用来做点其他的改变,使人更完美或更如父母社会所期待的那样时,伦理学家们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神学论证认为人类不能代替上帝。但也有神学家认为上帝与人都有义务利用基因工程改善人类生物学。世俗论证主要反对改变人类胚胎基因和设计婴儿,强调生物复制性和不可预测性。生物学家纽曼引用动物克隆的教训,指出克隆和生殖细胞基因工程往往出现差错,破坏胚胎的正常发育,给人类胚胎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但也有人认为现今的国际协议并没有妨碍父母利用生殖细胞和胚胎选择技术来改良他们的后代。在笔者看来,我们也许轻易地发现将纳米技术用于基因优生给人类带来的影响。首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拥有一个儿子还是女儿。在传统的中国,我们将面临更严峻的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状态,因为即使在文明程度达到如此境地的今天,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其次,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愈演愈烈。有机会并有能力选择的父母将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尽可能好的未来吗,更好的外表、更强的记忆,更高的智商,将人生的比赛起点提前了很多,这些“优生”的孩子将在未来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恶性循环”。

纳米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归纳起来最引人担忧的还是安全问题,虽然纳米技术完全发挥科学家预想的功能还需要无法估量的时间,但是未雨绸缪,总可以避免毁灭性的灾难,以免“弗莱肯斯坦”的故事变成现实。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求证,纳米伦理与纳米技术同步发展,将为纳米技术保驾护航。尽管我国政府也重视发展纳米技术,也强调发展纳米伦理,但是我国纳米技术的伦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纳米技术的发展。首先,目前我国伦理问题的提出没有得到解决的办法,也没有国际的认可。其次,我国公众参与纳米伦理的意识薄弱。再者,文理分界明显阻碍发展。美国曾预言,纳米技术将带来与工业革命一样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发面,工业革命留给世界很多的遗憾,人们希望这一次可以在还没有给环境给人类带来不能挽救的伤害时就采取对策引导其发展,我国纳米伦理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完善纳米伦理研究方式为人类造福是所有纳米伦理研究人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春良.积极应对纳米技术社会和伦理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1.

[2]胡比希.王国豫(译).不能将发展纳米技术的决策权交给市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1.

[3](美)J.C.米勒,R..塞拉托,G.孔达尔,J.M.雷普雷萨斯-卡德纳斯.周正凯,邱琳(译).纳米技术手册-商业、政策和知识产权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2-33,35-37.

[4]王国豫,龚超,张灿.纳米伦理: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J].中国科学,2011,(02).

[5]费多益.灰色忧伤―纳米技术的社会风险[J].哲学动态,2004,(1).

[6]贾光.关注纳米材料职业人群的健康维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1.

[7]郭良宏,江桂斌.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1.

[8]王国豫.纳米技术的伦理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1.

[9]沈骊天.纳米技术革命的未来展望与现实关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01).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4

陶瓷可以做成刀具,只要在烧制过程中加入纳米材料;打针可以不痛也不出血,药物反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只要使用无痛纳米微针;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效果更好,只要用纳米微球作液晶板间的“支架”;使用纳米技术,一分钟就能分辨出地沟油;使用纳米技术,中巴车充电三十分钟就能从苏州开到南京……拥有纳米技术,即使没有刘谦,也能见证奇迹。

事实上,纳米技术由来已久。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召开,这是纳米技术诞生的重要标志。在此后多年中,纳米技术只是扮演了一个冷冰冰的科学名词。如今,其已经悄然蜕变,并走进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值得欣慰的是,将来纳米技术还能被广泛应用于七大新兴产业的上游高端环节,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据了解,纳米技术理念最早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提出。作为一个长度单位,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因为在1~100纳米的尺度内,物质特性发生许多不同于宏观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正是这些特性,注定纳米技术必将对产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细数纳米技术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除了大量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近十项重大突破性技术荣获诺贝尔奖,材料、能源、微电子、生物技术等众多产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美国市场研究人员预测,到2014年,全世界纳米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将到达2.6万亿美元,相当于IT和通信两大行业的总和。

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发展首席顾问,中科院院长、国家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曾这样预测纳米技术产业的未来:会像今天的计算机技术一样普及。他指出,纳米技术是对21世纪一系列高新技术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将引发人类社会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何丹农也曾指出,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共同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它是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如此,在全球范围内,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纳米技术产业列入国家重大战略性产业并不意外。而各国都在加快布局,抢占纳米技术的战略制高点。韩国、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纳米技术产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产业,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重视政府资金投入,强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韩国最为突出。据了解,韩国正大力发展纳米生物科技、纳米能源、纳米材料技术、纳米环境等产业。韩国甚至还为纳米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特别法,过去十年财政投入超过20亿美元。此外,韩国政府还整合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实施2022计划,渗透新市场,加快纳米产业化。美国也不例外。美国也从2000年开始实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近几年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都保持在每年近20亿美元的规模。

2005年,欧盟制定《欧洲纳米技术发展战略》,欧盟成员国德国、法国、芬兰等分别制定了本国纳米技术发展计划,欧盟及主要成员国已累计投入超过140亿美元。俄罗斯从2001年开始重点推动纳米技术产业,2007年专门成立国有“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推动产业化发展。此外,埃及、印度、泰国、沙特、南非等国也不甘落后,加大研发投入和产业化促进力度。全球形成争夺纳米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态势。

在纳米技术领域,中国也不落人后。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高度重视纳米技术,作为较早开展纳米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2001年就成立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同年7月科技部等五部委《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

科技部技术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纳米领域的量几乎为零,进入21世纪以来,呈曲线上升的趋势。直至去年,中国的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0%,同时论文的引用次数也在增长,其中中科院的论文的引用次数位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2001~2009年,中国用于纳米科技的研发经费超过26亿元人民币。“973”计划、“863”计划设立纳米技术专项,吸引了包括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在内的约342名高端人才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在基础研究方向取得众多原创性技术成果;清华大学等50所大学和中科院的36个研究所从事纳米技术研究;2009年,我国发表纳米科技SCI-E论文总数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二;先后建设“国家纳米技术科学中心”和“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纳米科技研发载体。

纳米技术的前景更得到产业界的认可。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看好纳米技术产业的战略前景。美国IBM公司持续20几年推进纳米技术研发,在多个领域拥有突破性的优势。2010年4月,韩国三星公司开始建设“三星纳米城”,全面推进纳米级超精密半导体产业。日本的索尼公司积极布局纳米科技,在半导体显示及存储领域已经取得优势地位。

毋庸置疑,发展纳米技术与相关产业,对提升国家及区域竞争力的巨大战略意义。然而,与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类似,纳米技术问世也已有20余年时间,但现在,技术产业化过程并不理想。“纳米技术成果产业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科技部万钢部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任)在总结过去十年中国纳米科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时指出,中国已迈入纳米大国行列,但还不是纳米强国。这主要表现为产业化水平低,无规模企业广泛参与,不能有效推进协调纳米技术资源。亟待从产业发展角度对国家纳米技术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形成良好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

在联想之星副总裁梁青看来,这正是纳米技术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没有设备、没有原料、没有应用,一切都要从新开始。这也是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材料做出来了,但还得等6年才能实现部件销售,应用时间更长。因为周期长,投资额也很大。”

他告诉记者,“纳米技术是变革性的,不是改良性的。其产业化周期很长,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与配合。正常情况下,要先做出材料,再做出配件,再做出应用。但现实的情景是,很多部件企业会认为,上游材料没有大规模生产前,不敢冒然采用,而材料大规模生产至少要两三年,部件大规模生产也要两三年,应用同样如此。它们之间的矛盾很明显。”

然而,在纳米技术产业,国外并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梁青指出,“因为,在纳米技术领域,中国并不落后。但国外有更多的钱,更好的投资环境,企业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而国内中小企业功利性比较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和学研机构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有疑虑。国家科技经费投资研发出某项技术,后被企业以某种方式获取的状况时有发生。当然,更应该看到,技术如果一直放在研究所里就不值钱。”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80家大企业中,有大约40%的企业设置了专门机构,已经或者即将着手发展这一高新科技。三菱、伊藤忠和丸红等综合商社已经或计划同美国的风险企业设立合资公司,把纳米技术列为新的发展项目。富士通公司设立了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住友电工公司也组织了纳米技术研究班子。

在日本,企业界是发展纳米技术的主力军。与之不同,中国在纳米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并未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尽管从纳米领域的专利方面看,中科院申请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排名的首位,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专利大都是研究机构在申请,而在国外企业却占主导,“这也说明中国纳米企业科研的进展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张先恩说。

何丹农认为,在纳米技术成果集成方面,要始终坚持把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和成果。由于纳米技术的跨学科性、实验和技术上的局限性、技术的成熟度不够、研究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仅靠一个工业部门或者研究机构将无法加快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化进程,所以,急需采用合理的产业化与投融资模式。

梁青认为,在纳米技术产业并没有规模化的企业,而这制约了产业化的进程。“事实上,只有像联想、3M等大型企业才会考虑三五年后的事情,一般的中小企业无暇,也没有实力去考虑长远。所以,它们就宁愿等着,反正没有威胁,它并不着急。而最着急的是新创立的企业,但它们也是干着急。很多纳米产业投资进去后,都出现越来越难熬的状况。”

当然,资本的助力对纳米技术产业化来说也必不可少,然而,现在资本市场偏好投资中后期项目,而不愿意投资早期项目?而这对于更多处在孵化阶段的纳米技术产业的融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梁青说,“很多项目就是在从科技部到发改委的阶段,中间有一个断层,没有人管。但是,对国家来说,如果不做纳米技术,可能会丧失未来。”

他建议,“能不能让政府投资,材料、部件、应用等三个层面的企业一起干。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给予足够的扶持政策,消除企业对规模化生产的疑虑。这等于把一个串行动作,变成一个并行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产业就能非常快地推进,长远对行业是有好处的。”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5

[关键词]纳米技术体育应用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纳米科技真正应用于体育运动,使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运动成绩的提高更加有保证已经成为研究重点。

一、体育与纳米技术

1.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由于纳米科技推动了微观生物学的发展进程,运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纳米技术,有助于我们对人类基因组中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基因加以认识和了解。有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有某些与人类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基因,其多态性的差异,有可能是造成人们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巨大个体差异的最终原因。该领域的研究,为人们进行有效的基因选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事半功倍的方法。例如在运动员的选材方面,利用纳米加工技术进行DNA的分离和提取,可以快速有效地决定其基因序列,在分子水平上对其遗传、发育进行研究,实现更高层次的基因选材。

2.利用纳米科技揭示人体对各项运动能力的适应度和对各项运动能力的遗传度,找到运动训练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如青春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开发一种可以植入皮下微型生物芯片,模拟健康人体内的葡萄糖检测系统监测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水平,然后根据人体需要,适时释放糖等物质,维持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血糖水平,有效地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3.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体育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利用纳米微粒技术,可以灵敏地检测各种组织的特异性蛋白,探讨某些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维护运动员的健康。通过纳米级敏感器可以监视运动训练导致的细胞内结构的形态与数目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反映各器官功能结构的功能状态。纳米科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应用,使传统中医药对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4.利用纳米技术防止运动性疲劳和加快其恢复过程。关于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目前虽然有许多假说,但确切的疲劳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纳米科技在医学上的突破,将对运动疲劳机制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及其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人们可以利用纳米生物芯片直接研究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心肌、肝脏和神经等组织的代谢过程,探讨中枢和外周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的生物学机制,并且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如纳米药物)抑制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或诱导加速恢复的基因表达。

5.利用纳米技术防止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纳米医学材料的研制,对于人造器官、人造肌肉、骨骼、关节皮肤等成为永久性的非排斥性。用纳米机械潜入人体的血管和器官,对人体进行检查和治疗,并且可以进入毛细血管以及器官的细胞内,对损伤的细胞进行治疗和处理,甚至可以从细胞基因组中除掉“有害”的DNA,或把正常的DNA安装到细胞基因组中。

6.利用纳米技术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在人们全面了解运动引起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基因调节机制后,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纳米技术对运动员的疲劳状态、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及其免疫功能等进行基因诊断。这种诊断一般是在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进行评定,可以较早地发现运动员在运动工程中的机能变化,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7.利用纳米技术了解控制运动营养水平,使运动员的营养代谢趋于更加合理和平衡。通过纳米级敏感器使运动员的营养代谢处于一个精细、准确、严密的监控中。运动员所需的营养素完全按照运动项目特点和个人的生理特点进行补充和调配,使运动员的营养变得合理化、科学化。

8.利用纳米技术对体育运动进行精确客观的定量分析。利用纳米技术对运动时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组织以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器官系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进行客观的精确的定量分析,不仅使运动训练更具有科学性,也大大地提高运动员训练的成材率。

二、纳米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1.纳米相材料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控制结构纳米颗粒的大小而制造出强度、颜色和可塑性都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相材料,这种纳米相材料除微观结构与普通材料完全不同外,在宏观上也表现出许多奇妙特征,如纳米相铜强度比普通铜高5倍,纳米陶瓷摔不碎等。这种纳米相材料技术已应用在体育器械、场地和服装的改进方面。就拿撑杆跳运动员使用的撑杆来讲,撑杆跳高最早使用的撑竿是竹竿,1942年美国运动员达姆首次在国际比赛中使用了轻合金撑竿而创下了4.77米世界记录。可以想象应用纳米相技术,将会生产出具有“个性化”(根据撑竿跳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及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和技能特征的)撑竿,使该项目的世界记录再有突破。

2.纳米复合改进技术。少量纳米材料可以综合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例如美国把AL2O3纳米颗粒加入到橡胶中提高了橡胶的耐磨性和介电特性。

3.纳米器件技术。利用纳米器件技术生产的分子自组织结构可用于电子记忆、数据接收、存储器和传递等,这种器件运用于体育训练将大大增加训练的效率和成绩。

三、纳米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所引起的思考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显得日益重要,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体育道德和伦理道德问题。同时我们要思考的是:器材的高科技化是否会削弱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变相剥夺运动员的竞赛权利?若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器械和服装的高科技化,这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不公平?器材作弊是否会成为兴奋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可以通过修改某些项目的器械的设计规则,加强一些项目的器械、服装的申报和检测程序,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要针对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新成就加强新的检测手段,来杜绝运用器械作弊;通过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科技工作者等进行个体道德教育,以保证竞技体育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参考文献:

[1]芸世纪之交的我国运动形态学研究.中国运动医学,2000,19(4):340~341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6

20世纪80年代以前,纳米TiO2的研究开发目的主要是作为精细陶瓷原料、催化剂、传感器等,需求量不大,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80年代以后,开发的纳米TiO2用作透明效应和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TiO2打开了市场,使纳米TiO2的生产和需求大大增加,成为钛白工业和涂料工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由于纳米TiO2在催化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可用于日用产品、涂料、电子、电力等工业部门,因此,纳米TiO2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对纳米TiO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实现纳米TiO2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十几家公司生产纳米TiO2,总生产能力估计在(6000~10000)t/a,单线生产能力一般为(400~500)t/a。

根据莎哈里本公司统计,2003年全球纳米TiO2销售量仅为1800t左右,其消费量与产品应用见表1。

表12003年全球纳米TiO2消费量与产品应用

产品应用

消费量/t

UV-吸收剂

1000

光催化剂

<100

化学催化剂

<500

装饰既随角异色

100

表面吸附剂

<50

其它

50

近几年,有关纳米TiO2的新建装置已很少报道,主要是已建成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远远超出市场的实际消费量,多数厂家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纳米TiO2制备和应用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技术要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上纳米TiO2的价格为(30~40)万元/t,其成本大致是销售价格的2/5,原料和工艺路线的选择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②纳米TiO2的晶型和粒度控制技术;③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表面处理技术;④纳米TiO2应用分散技术;⑤纳米TiO2应用功能的提升技术:⑥纳米TiO2产业化成套技术。由于以上条件的制约,使得纳米TiO2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

我国纳米TiO2的现状

在国外普遍开展了纳米TiO2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纳米TiO2的研究在“九五”期间形成了高潮,据了解,进行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研究的科学院所和高校几乎都在进行和进行过纳米TiO2的研究。重庆大学应用化学系是国内最早(1989年)研究纳米TiO2的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目前研究技术较全面、报道最多的单位。国内主要研究单位与制备方法见表2。

表2国内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与研究单位

制备方法

研究单位

气相水解法

永新一沈阳化工股份公司

气相氧化法

华东理工大学

胶溶法

重庆大学、吉林大学

溶胶-凝胶法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大学

化学沉淀法

北京首创纳米公司、成都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目前,国内涉足纳米TiO2生产的公司约有十家,总生产能力在1000多吨。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年产200t生产装置是我国技术装备较先进、品种最为齐全的装置,可以生产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大系列各有4个(10~40)nm的粉体品种;由淮北芦岭煤矿和腾岭工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安徽科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t生产基地在宿州市建成;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已经建成年产500t的规模;青岛科技大学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与海尔集团联合开发的首条具有百吨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已经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拥有先进的纳米TiO2生产线(已通过省级鉴定),具备年产100t生产能力,可提供纳米锐钛型、金红石型的粉体和浆料共4个品种、多种规格的产品;此外,四川永禄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有限公司、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纳米TiO2装置也已建成。纳米TiO2的发展

1)纳米TiO2生产的特点

纵观国外纳米TiO2的生产,存在着以下特点:生产原料主要为四氯化钛、硫酸氧钛,生产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主要有以四氯化钛为原料的氢氧火焰水解法,而液相法主要是以四氯化钛和硫酸氧钛为原料的化学沉淀法,且多数生产厂家为钛白粉生产厂,充分利用了原有氯化法和硫酸法生产装置的中间产物、生产技术、公用工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

我国纳米TiO2的研究和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对纳米TiO2的研究多、面广,力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现象严重,企业介入的力度不够;②重点进行了纳米TiO2制备技术的开发,对纳米TiO2的应用技术开发力度较小,尤其是有关应用的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③工程开发能力薄弱,因纳米TiO2项目一般投资较小,一些大型的工程公司(设计院)对工程化的兴趣不大,不愿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工程开发,④生产规模小、基本采用湿法工艺,土法上马,产品质量差,现有市场空间较小,没有给企业带来想象中的高利润。目前,我国纳米TiO2的市场价格大致为(7~42)万元/t,因为晶型、质量和产地不同价格差距较大,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为(7~24)万元/t。

2)我国纳米TiO2生产的发展建议

生产工艺的比较

气相法反应速度快,能实现连续化生产,而且制备的纳米TiO2纯度高、分散性好、团聚少、比表面活性大,产品特别适合于精细陶瓷材料、催化剂材料和电子材料。但气相法反应在高温下瞬间完成,要求反应物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微观上的均匀混合,对反应器的形式、设备的材质、加热方式、进料方式均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气相法在我国处于小试阶段,欲达到工业化生产,还要解决一系列工程问题和设备材质问题。

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生产的原料成本低了一个数量级。而且具有原料无毒、无危险性、常温液相反应、工艺过程简单易控制、易扩大到工业规模生产、三废污染少、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因此;液相法中硫酸氧钛和四氯化钛液相中的化学沉淀法最具工业化发展潜力。

原料生产路线

我国钛白工业近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硫酸法钛白的生产已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不多,总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根据纳米TiO2的生产特点,结合国内钛白生产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以硫酸法生产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为原料的生产路线,充分利用我国在硫酸法钛白工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技术,以及工程化方面的经验,发展我国的纳米TiO2工业。

生产规模的确定

目前,国内纳米TiO2的需求量一种观点认为应在1万t左右,一种观点认为在1000t以下,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后一种观点可能更符合国内的现实。目前国内纳米TiO2的生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但随着我国纳米产品的普及程度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纳米TiO2必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新上项目应在(400~500)t/a的生产规模,同时最好建在钛白生产厂内。

生产方法的选择

化学沉淀法一般分为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和共沉淀法三种。其中均匀沉淀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易于操作等特点,是最具工业化发展前景的一种制备方法。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该方法中,加入溶液的沉淀剂不立刻与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缓慢生成,使之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缓慢生成沉淀剂,只要控制好生成沉淀剂的速度,就可避免浓度不均匀现象,使过饱和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控制粒子的生长速度,获得粒度均匀、致密、便于洗涤、纯度高的纳米粒子,常用的均匀沉淀剂为尿素等。以硫酸氧钛为前驱物,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反应原理为:尿素水溶液在70℃左右开始水解,其反应式为:CO(NH2)2+3H2O=2NH3·H2O+CO2

由于尿素的分解速度受加热温度和尿素浓度的控制,因此可以使尿素分解速度降得很低,从而可得粒径分布均匀和粒径小的纳米TiO2。尿素的分解产物CO2和NH3,在反应或煅烧后均为气体,易挥发,不会对产品的纯度和质量造成影响。生成沉淀剂NH3·H2O在TiOSO4溶液中分布均匀、浓度低,使得沉淀物TiO(OH)2均匀生成:

TiOSO4+2NH3·H2O=TiO(OH)2+(NH4)2SO4

TiO(OH)2煅烧得到TiO2:

TiO(OH)2=TiO2+H2O

存在的问题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

在电子技术中应运中,近似计算贯穿其始终。然而,没有近似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精确计算在电子技术中往往行不通,也没有其必要。尽管近似计算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但这个误差控制得好,不会对分析其它电路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特别是如何应用近似计算。

在工作点稳定电路中的应用要进行静态分析,就必须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必须忽略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这样,我们得到三极管的基射电子的相关过程及结论。

二、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Purdue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仍无法断言。

(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纳米/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三、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各有优点,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四、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1952年国际天文协会定义的时间标准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而建立的,分别称为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这种基于天文方面的宏观计时标准,设备庞大,操作麻烦,精度仅达10-9。随着电子技术与微波光谱学的发展,产生了量子电子学、激光等新技术,由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频率标准——量子频率标准。这种频率标准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相继作成各种量子频率标准,如(133Cs)频标、铷原子频标、氢原子作成的氢脉泽频标、甲烷饱和以及吸收氦氖激光频标等等。这样做后,将过去基于宏观的天体运动的计时标准,改变成微观的原子本身结构运动的时间基准。这一方面使设备大为简化,体积、重量大减小;另一方面使频率标准的稳定度大为提高(可达10-12—10-14量级,即30万年——300万年差1秒)。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一秒等于133Cs原子基态两超精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该时间基准,发展了高精度的测频技术,大大有助于宇宙航行和空间探索,加速了现代微波技术和雷达、激光技术等的发展。而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为长度计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总之,在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日渐繁荣,尖端信息普遍进入我们生活之中的同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我们科技工作者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说,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不足为虚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殷承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1)。

[2]李建《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汽车运用》,2006(09)。

[3]陶琦《国际汽车电子技术纵览》[J],《电子设计应用》,2005(05)。

[4]刘艳梅《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5]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6]黄军辉,张南峰,管卫华《创办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之路》[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7]巨永锋《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J],《现代电子技术》,2003(09)。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8

化妆品作为一种特殊日用化工产品,由各种原料或添加剂经过合理配方加工而成。因此,化妆品学也通常被认为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其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化工工艺、化工工程机械、医药卫生、材料等多种学科。因此,在化妆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将纳米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并应用到新的化妆品产品中,能从根本上大大提高化妆品的性能、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正因为如此,纳米技术有望在未来的化妆品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纳米无机材料在抗紫外线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好地克服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的缺点,提高物理防晒剂的防晒效果。

纳米ZnO可采用固相反应――高温热解法、均匀沉淀法等方法来制备。纳米ZnO粉末颗粒尺寸可小于1nm,可见光可以穿过粉末颗粒,其特点是渗透性和分散能力强,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配制中能充分发挥防晒能力。纳米ZnO在阳光、尤其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在水和空气(氧气)中能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同时留下带正电荷的空穴.这种空穴可以激活空气中的氧变成活性氧,活性氧有极强的化学活性,能与包括细菌内的有机物在内的多种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把大多数病菌和病毒杀死。据测定,纳米ZnO的浓度为1%时,在5分钟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为98.86%,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为99.93%。因此,在化妆品中添加纳米ZnO,既能屏蔽紫外线,具有防晒功能,又能抗菌除臭。

纳米SiOx为无机物,易于与化妆品其他组分配伍,无毒无味,不产生化学过敏。并且它本身是白色的,可以简单地加以着色。尤其可贵的是,纳米SiOx反射紫外线能力强,稳定性好,被紫外线照射后不分解、不变色。也不会与配方中其他组分起化学反应。因此。纳米SiOx在防晒化妆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功地在染发油梳、油膏和防晒霜等产品中应用纳米SiOx,使得该类产品的性能获得显著的提高。

纳米Ti02具有很好的散射和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它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与颗粒尺寸密切相关。吸收波长为300nm的紫外线的最佳颗粒尺寸为50nm,波长增加时,最佳颗粒尺寸随之增大,但吸收的绝对值减少。TiO2的颗粒尺寸越小,抗紫外线的能力越强.同时也有使皮肤增白的效果。在化妆品中适当增加纳米TiO2的含量,可以显著地提高防晒系数(SPF),如含5%时SPF为15,含10%时SPF为30。纳米TiO2防晒剂在UVB和UUVA处对紫外线的吸收都很强,其吸收效果远好于有机紫外吸收剂。纳米TiO2基于光催化反应使有机物分解而具有抗菌效果.在水和空气的体系中,它在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空穴。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电子一空穴对。吸附溶解在TiO2表面的氧俘获电子形成O-2.而空穴则将吸附在TiO2表面的OH-和H2O氧化成HO-,生成的原子氧和氢氧自由基都有很强的化学活性,特别是原子氧能与多数有机物反应(氧化),同时能与细菌内的有机物反应,生成CO2和H2O,从而在短时间内杀死细菌。

防晒剂的选择是防晒化妆品配方的核心所在。传统的防晒化妆品往往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紫外吸收剂,但是,为了尽可能保护皮肤不接触紫外线,必须提高其添加量,而这样就会增加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的安全性。与传统的防晒化妆品相比纳米防晒化妆品有显著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强的防晒性能:将二氧化钛及氧化锌纳米化、超细化,在粉体表面包覆具有亲水、亲油功能基团的表面化处理,以此提高粉体的适配性以及在不降低透明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两者的UvA屏蔽效果;

2.较弱的刺激性:传统的有机防晒剂活性和刺激性较强,会对皮肤产生毒副作用,而纳米无机材料克服了传统配方的缺点,应用非常安全;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1篇9

【关键词】纳米包装应用

引言

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一项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研究由尺寸0.1nm-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是融合前沿科学和高技为――体的完整体系。这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延伸到微观水平,其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被认为是21世纪3大科技之一,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力学。

在包装行业,纳米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技术可以对包装材料进行纳米合成、纳米添加、纳米改性或者直接使用纳米材料使产品包装满足特殊功能,以满足特殊要求;可以改变传统的包装设计、包装工艺和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包装材料的综合特性,最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包装的功能,保护产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包装材料的环境性能、资源性能、减量化性能、回收处理性能的要求,体现出优越的绿色包装价值,并带动和促进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和再生等技术产业革命性的变化。

1纳米材料

作为纳米科学技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的纳米材料,是指组成相或晶粒结构在100nm以下长度尺寸的材料,可以广义的认为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长度范围的材料或以纳米单元构成的材料;又称为纳米结构材料,主要由晶粒和晶界组成,纳米晶体结构与常规物质不同,其晶体结构处于一种无序度更高的状态但,晶界处存在着短程有序的结构单元,原子保持一定的有序度,趋于低能态排列。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独特的光学性质、巨磁电阻效应、超塑性、高导电率和扩散率、高比热和热膨胀、高磁化率和矫顽力等特点,这使纳米材料在催化、吸附、化学反应、光电化学、熔点、超导等方面具有普通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使纳米材料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也普遍应用于包装行业。

2纳米材料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2.1纳米复合包装材料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包装的迅猛发展,包装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这促进了纳米包装材料的发展,因此,纳米材料复合而成的纳米包装材料应运而生,成为一类高新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NMC)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10%的纳米的热致液晶聚合物,就会使材料的机械强度得到提高,从而拓宽了应用领域,可以解决稀缺材料的问题,节省了稀缺资源。

2.2纳米抗菌包装材料

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日显严峻的今天,具有抗菌功效的纳米材料已用于包装行业,抗菌薄膜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纳米抗菌包装材料;这类材料有合成的,也有纯天然材料经纳米技术的。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具有惊人的杀菌效果,能够使茵体变性或沉淀,一旦遇到水,便会对细菌发挥更强的伤力;且吸附能力、掺透力也很强,多次洗涤后也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循环利用。有报道显示:纳米复合材料抑菌效果可达86%~95.3%,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这类材料不仅可以解决一些棘手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还可以节省一些抗菌添加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3纳米保鲜包装材料

所谓纳米保鲜包装材料,是指可以提高新鲜果蔬等食品的保鲜效果的材料。成熟采摘后的果蔬会发生软化等一些现象,并且会释放出一定的乙烯,这会使果蔬的腐烂速励口快,因此,纳米保鲜包装材料便出现了。在保鲜包装中加入纳米乙烯吸收剂,就可以减少乙烯含量,提高保鲜效果;如在瓦楞纸箱内面纸制造过程中,可以加入纳米级多孔型乙烯气体吸收粉剂,以防止催熟。这种纳米级吸收粉剂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多孔型粉剂。由于白硅石对于乙烯气体的吸附能力比活性碳、稀土锆以及沸石都要好,所以采用添加了纳米白硅石粉剂的纸张作为瓦楞纸板的里衬纸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2.4纳米PET瓶

目前,中科院化学所发明的PET聚合插层复合技术,成功地制备了PET纳米塑料(NPET)。NPET的熔体黏度和结晶速度显著提高,阻燃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NPET的阻隔性比纯PET有了很大改善,符合食品包装要求,可直接用来制造啤酒、饮料、农药和化妆品的包装瓶。

2.5纳米黏合剂和密封胶

黏合剂和密封胶是包装产业中的重要产品,使用范围很广。在树脂中加入50nm-70nm的橡胶微粒后形成的纳米黏合剂封合强度、剪切强度和耐热、老化等物理化学指标比传统黏合剂均大幅度提高,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在包装及产品中使用量。黏合剂和密封胶中加入SiO2作为添加剂,可使黏合剂的黏结效果和密封胶的密封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在这种添加了纳米SiO2的黏合剂和密封胶中,由于在纳米的SiO2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有机材料,使黏合剂和密封胶具有亲水性,可以水解,避免了黏合剂和密封胶对环境的污染。

3纳米材料在包装印刷方面的应用

3.1纳米包装用油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顾客对包装的要求不但要质量优良,且要符合环保、防伪等多种特殊需要,因此,对包装印刷油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墨的细度和纯度,对包装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要印刷出高质量的包装产品,必须要有细度、纯度高的油墨作保证。油墨的细度与颜料、填充料的性质和颗粒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而油墨的细度就是指油墨中的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与颜料、填充料分布于连结料中的均匀度,它既反映到包装产品的质量,同时又影响到印版的耐印率。

研究指出,纳米半导体粒子表面经过化学修饰后,粒子周围的介质可强烈影响其光学性质,表现为吸收光谱发生红移或蓝移。实验证明,有些纳米微粒的光吸收边有明显的蓝移,有些纳米微粒光吸收边出现较大幅度的红移。根据这种特性,如果把纳米半导体粒子分别加到黄色和青色油墨中制成纳米油墨,便可提高其油墨的纯度。用添加了特定纳米微粒的纳米油墨来复制印刷彩色印刷品,层次会更丰富,色调会更鲜明,图像细节的表现能力亦会大增。由于纳米油墨属高度微细且具有很好的流动与性,可达到更好的分散悬浮和稳定,因此,在印刷上不仅可以减少颜料的用量,并且遮盖力高,光泽好,树脂粒度细腻、成膜连续、均匀光滑、膜层薄,印刷图像更清晰。纳米微粒具有很好的表面湿润性,它们吸附于油墨中的颜料颗粒表面,能大大改善油墨的亲油和可润湿性,并能保证整个油墨分散系的稳定,所以加有纳米微粒的纳米油墨印刷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目前,纳米油墨在外包装、票证防伪以及红外传感器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2防伪包装

一般金属微粒是黑色的,具有吸收红外线等特点,而且表面积巨大,表面活性高,对周围环境(温度、光、湿度等)敏感,当把具有这些特性的纳米微粒加入包装材料中,或制成涂料、上光油涂布于包装材料表面后,人们在选择商品时便可利用温度、光线或湿度等加以鉴别,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也就是说,利用纳米技术可实现色彩防伪、理化效应防伪等目的。

3.3纳米防静电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在运输途中很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而金属纳米微粒具有消除静电的特殊功能,所以在生产包装材料时,只要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消除静电现象,使得包装表面不再吸附灰尘,减少了因摩擦而导致的擦伤,同时在进行印刷时,因表面无静电吸附现象,能够以更高的印刷速度获得更好的印刷效果。例如,纳米型高分子聚合物导电包装材料不仅导电能力极大提高,外观颜色亦有多种变化,而且其他物理化学性能亦大为增强。金属纳米微粒具有消除静电的特殊功能。将金属纳米微粒加人包装与印刷材料表面,以减轻或消除在高速全自动包装机或印刷机上输送包装与印刷材料所产生的静电,提高包装与印刷速度和效果另外,由于静电的消除,包装材料表面不再吸附灰尘,使得材料表面不再因沾有灰尘而增加磨擦导致擦伤,提高印刷质量。

4纳米材料在包装机械方面的应用

将纳米材料用于包装机械,不仅可以提高包装机械精度,进而提高包装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包装机械自身,可以提高机械及零部件的弹塑性、耐油性、耐酸性、耐溶剂性、抗衰老化性、耐磨性,还可以使机械具有防污、防尘、耐刮、防火等功能,这些可以大幅度的延长机械的寿命、减少机械的损耗、降低维修成本,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赢得最大的效益。

结语

自1992年纳米技术问世以来,它便开始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实现高性能化、多功能化、低成本、环境友好,纳米技术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热点,随着纳米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将会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将会引发一场新的革命。纳米技术在包装工业中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包装产品的质量并且赋予包装新的特殊功能。随着纳米技术在包装工业中的应用日益成熟,人们的生活也将因此而得到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孙暄.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2,7:24-26.

[2]张春光.中和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的研究化工进展[J].2003,22(01):53-55.

[3]张立德.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0.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10

关键词:纳米科学纳米技术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团簇半导体

NanoscienceandNanotechnology–theSecondRevolution

Abstract:Thefirstrevolutionofnanosciencetookplaceinthepast10years.Inthisperiod,researchersinChina,HongKongandworldwidehavedemonstratedtheabilitytofabricatelargequantitiesofnanotubes,nanowiresandnanoclustersofdifferentmaterials,usingeitherthe“build-up”or“build-down”approach.Theseeffortshaveshownthatifnanostructurescanbefabricatedinexpensively,therearemanyrewardstobereaped.Structuressmallerthan20nmexhibitnon-classicalpropertiesandtheyofferthebasisforentirelydifferentthinkinginmakingdevicesandhowdevicesfunction.Theabilitytofabricatestructureswithdimensionlessthan70nmallowthecontinuationofminiaturizationofdevicesinthesemiconductorindustry.Thesecondnanoscienceandnantechnologyrevolutionwilllikelytakeplaceinthenext10years.Inthisnewperiod,scientistsandengineerswillneedtoshowthatthepotentialandpromiseofnanostructurescanberealized.Therealizationisthefabricationofpracticaldeviceswithgoodcontrolinsize,composition,orderandpuritysothatsuchdeviceswilldeliverthepromisedfunctions.Weshalldiscusssome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facedinthisnewperiod.Anumberofalternativeapproacheswillbediscussed.Weshallalsodiscusssomeoftherewardsifthesedifficultiescanbeovercome.

Keywords:Nanoscience,Nanotechnology,Nanotubes,Nanowires,Nanoclusters,“build-up”,“build-down”,Semiconductor

I.引言

纳米科学和技术所涉及的是具有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的结构的制备和表征。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举世瞩目。例如,美国政府2001财政年度在纳米尺度科学上的投入要比2000财政年增长83%,达到5亿美金。有两个主要的理由导致人们对纳米尺度结构和器件的兴趣的增加。第一个理由是,纳米结构(尺度小于20纳米)足够小以至于量子力学效应占主导地位,这导致非经典的行为,譬如,量子限制效应和分立化的能态、库仑阻塞以及单电子邃穿等。这些现象除引起人们对基础物理的兴趣外,亦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器件制备和功能实现的想法和观念,例如,单电子输运器件和量子点激光器等。第二个理由是,在半导体工业有器件持续微型化的趋势。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路向(2001)“杂志,2005年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微处理器(MPU)的特征尺寸预期降到80纳米,而MPU中器件的栅长更是预期降到45纳米。然而,到2003年在MPU制造中一些不知其解的问题预期就会出现。到2005年类似的问题将预期出现在DRAM的制造过程中。半导体器件特征尺寸的深度缩小不仅要求新型光刻技术保证能使尺度刻的更小,而且要求全新的器件设计和制造方案,因为当MOS器件的尺寸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基础物理极限就会达到。随着传统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量子效应比如载流子邃穿会造成器件漏电流的增加,这是我们不想要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解决方案将会是制造基于量子效应操作机制的新型器件,以便小物理尺寸对器件功能是有益且必要的而不是有害的。如果我们能够制造纳米尺度的器件,我们肯定会获益良多。譬如,在电子学上,单电子输运器件如单电子晶体管、旋转栅门管以及电子泵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微尺度好处,他们仅仅通过数个而非以往的成千上万的电子来运作,这导致超低的能量消耗,在功率耗散上也显著减弱,以及带来快得多的开关速度。在光电子学上,量子点激光器展现出低阈值电流密度、弱阈值电流温度依赖以及大的微分增益等优点,其中大微分增益可以产生大的调制带宽。在传感器件应用上,纳米传感器和纳米探测器能够测量极其微量的化学和生物分子,而且开启了细胞内探测的可能性,这将导致生物医学上迷你型的侵入诊断技术出现。纳米尺度量子点的其他器件应用,比如,铁磁量子点磁记忆器件、量子点自旋过滤器及自旋记忆器等,也已经被提出,可以肯定这些应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潜在的好处。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基础研究(探索基于非经典效应的新物理现象)的观念出发,还是从应用(受因结构减少空间维度而带来的优点以及因应半导体器件特征尺寸持续减小而需要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驱使)的角度来看,纳米结构都是令人极其感兴趣的。

II.纳米结构的制备———首次浪潮

有两种制备纳米结构的基本方法:build-up和build-down。所谓build-up方法就是将已预制好的纳米部件(纳米团簇、纳米线以及纳米管)组装起来;而build-down方法就是将纳米结构直接地淀积在衬底上。前一种方法包含有三个基本步骤:1)纳米部件的制备;2)纳米部件的整理和筛选;3)纳米部件组装成器件(这可以包括不同的步骤如固定在衬底及电接触的淀积等等)。“build-up“的优点是个体纳米部件的制备成本低以及工艺简单快捷。有多种方法如气相合成以及胶体化学合成可以用来制备纳米元件。目前,在国内、在香港以及在世界上许多的实验室里这些方法正在被用来合成不同材料的纳米线、纳米管以及纳米团簇。这些努力已经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这些合成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材料纯洁度较差、材料成份难以控制以及相当大的尺寸和形状的分布。此外,这些纳米结构的合成后工艺再加工相当困难。特别是,如何整理和筛选有着窄尺寸分布的纳米元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迄今仍未有解决。尽管存在如上的困难和问题,“build-up“依然是一种能合成大量纳米团簇以及纳米线、纳米管的有效且简单的方法。可是这些合成的纳米结构直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有什么实际应用,这是因为它们缺乏实用所苛求的尺寸、组份以及材料纯度方面的要求。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用这种方法合成的纳米结构的功能性质相当差。不过上述方法似乎适宜用来制造传感器件以及生物和化学探测器,原因是垂直于衬底生长的纳米结构适合此类的应用要求。

“Build-down”方法提供了杰出的材料纯度控制,而且它的制造机理与现代工业装置相匹配,换句话说,它是利用广泛已知的各种外延技术如分子束外延(MBE)、化学气相淀积(MOVCD)等来进行器件制造的传统方法。“Build-down”方法的缺点是较高的成本。在“build-down”方法中有几条不同的技术路径来制造纳米结构。最简单的一种,也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是直接在衬底上刻蚀结构来得到量子点或者量子线。另外一种是包括用离子注入来形成纳米结构。这两种技术都要求使用开有小尺寸窗口的光刻版。第三种技术是通过自组装机制来制造量子点结构。自组装方法是在晶格失配的材料中自然生长纳米尺度的岛。在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中,当材料生长到一定厚度后,二维的逐层生长将转换成三维的岛状生长,这时量子点就会生成。业已证明基于自组装量子点的激光器件具有比量子阱激光器更好的性能。量子点器件的饱和材料增益要比相应的量子阱器件大50倍,微分增益也要高3个量级。阈值电流密度低于100A/cm2、室温输出功率在瓦特量级(典型的量子阱基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是5-50mW)的连续波量子点激光器也已经报道。无论是何种材料系统,量子点激光器件都预期具有低阈值电流密度,这预示目前还要求在大阈值电流条件下才能激射的宽带系材料如III组氮化物基激光器还有很大的显著改善其性能的空间。目前这类器件的性能已经接近或达到商业化器件所要求的指标,预期量子点基的此类材料激光器将很快在市场上出现。量子点基光电子器件的进一步改善主要取决于量子点几何结构的优化。虽然在生长条件上如衬底温度、生长元素的分气压等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点的尺寸和密度,自组装量子点还是典型底表现出在大小、密度及位置上的随机变化,其中仅仅是密度可以粗糙地控制。自组装量子点在尺寸上的涨落导致它们的光发射的非均匀展宽,因此减弱了使用零维体系制作器件所期望的优点。由于量子点尺寸的统计涨落和位置的随机变化,一层含有自组装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典型地很宽。在竖直叠立的多层量子点结构中这种谱展宽效应可以被减弱。如果隔离层足够薄,竖直叠立的多层量子点可典型地展现出竖直对准排列,这可以有效地改善量子点的均匀性。然而,当隔离层薄的时候,在一列量子点中存在载流子的耦合,这将失去因使用零维系统而带来的优点。怎样优化量子点的尺寸和隔离层的厚度以便既能获得好均匀性的量子点又同时保持载流子能够限制在量子点的个体中对于获得器件的良好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很清楚纳米科学的首次浪潮发生在过去的十年中。在这段时期,研究者已经证明了纳米结构的许多崭新的性质。学者们更进一步征明可以用“build-down”或者“build-up”方法来进行纳米结构制造。这些成果向我们展示,如果纳米结构能够大量且廉价地被制造出来,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成果。

在未来的十年中,纳米科学和技术的第二次浪潮很可能发生。在这个新的时期,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征明纳米结构的潜能以及期望功能能够得到兑现。只有获得在尺寸、成份、位序以及材料纯度上良好可控能力并成功地制造出实用器件才能实现人们对纳米器件所期望的功能。因此,纳米科学的下次浪潮的关键点是纳米结构的人为可控性。

III.纳米结构尺寸、成份、位序以及密度的控制——第二次浪潮

为了充分发挥量子点的优势之处,我们必须能够控制量子点的位置、大小、成份已及密度。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将量子点生长在已经预刻有图形的衬底上。由于量子点的横向尺寸要处在10-20纳米范围(或者更小才能避免高激发态子能级效应,如对于GaN材料量子点的横向尺寸要小于8纳米)才能实现室温工作的光电子器件,在衬底上刻蚀如此小的图形是一项挑战性的技术难题。对于单电子晶体管来说,如果它们能在室温下工作,则要求量子点的直径要小至1-5纳米的范围。这些微小尺度要求已超过了传统光刻所能达到的精度极限。有几项技术可望用于如此的衬底图形制作。

—电子束光刻通常可以用来制作特征尺度小至50纳米的图形。如果特殊薄膜能够用作衬底来最小化电子散射问题,那特征尺寸小至2纳米的图形可以制作出来。在电子束光刻中的电子散射因为所谓近邻干扰效应(proximityeffect)而严重影响了光刻的极限精度,这个效应造成制备空间上紧邻的纳米结构的困难。这项技术的主要缺点是相当费时。例如,刻写一张4英寸的硅片需要时间1小时,这不适宜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电子束投影系统如SCALPEL(scatteringwithangularlimitationprojectionelectronlithography)正在发展之中以便使这项技术较适于用于规模生产。目前,耗时和近邻干扰效应这两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聚焦离子束光刻是一种机制上类似于电子束光刻的技术。但不同于电子束光刻的是这种技术并不受在光刻胶中的离子散射以及从衬底来的离子背散射影响。它能刻出特征尺寸细到6纳米的图形,但它也是一种耗时的技术,而且高能离子束可能造成衬底损伤。

—扫描微探针术可以用来划刻或者氧化衬底表面,甚至可以用来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材料在探针作用下引入的高度局域化增强的氧化机制的。此项技术已经用来刻划金属(Ti和Cr)、半导体(Si和GaAs)以及绝缘材料(Si3N4和silohexanes),还用在LB膜和自聚集分子单膜上。此种方法具有可逆和简单易行等优点。引入的氧化图形依赖于实验条件如扫描速度、样片偏压以及环境湿度等。空间分辨率受限于针尖尺寸和形状(虽然氧化区域典型地小于针尖尺寸)。这项技术已用于制造有序的量子点阵列和单电子晶体管。这项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处理速度慢(典型的刻写速度为1mm/s量级)。然而,最近在原子力显微术上的技术进展—使用悬臂樑阵列已将扫描速度提高到4mm/s。此项技术的显著优点是它的杰出的分辨率和能产生任意几何形状的图形能力。但是,是否在刻写速度上的改善能使它适用于除制造光刻版和原型器件之外的其他目的还有待于观察。直到目前为止,它是一项能操控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唯一技术。

—多孔膜作为淀积掩版的技术。多孔膜能用多种光刻术再加腐蚀来制备,它也可以用简单的阳极氧化方法来制备。铝膜在酸性腐蚀液中阳极氧化就可以在铝膜上产生六角密堆的空洞,空洞的尺寸可以控制在5-200nm范围。制备多孔膜的其他方法是从纳米沟道玻璃膜复制。用这项技术已制造出含有细至40nm的空洞的钨、钼、铂以及金膜。

—倍塞(diblock)共聚物图形制作术是一种基于不同聚合物的混合物能够产生可控及可重复的相分离机制的技术。目前,经过反应离子刻蚀后,在旋转涂敷的倍塞共聚物层中产生的图形已被成功地转移到Si3N4膜上,图形中空洞直径20nm,空洞之间间距40nm。在聚苯乙烯基体中的自组织形成的聚异戊二烯(polyisoprene)或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球(或者柱体)可以被臭氧去掉或者通过锇染色而保留下来。在第一种情况,空洞能够在氮化硅上产生;在第二种情况,岛状结构能够产生。目前利用倍塞共聚物光刻技术已制造出GaAs纳米结构,结构的侧向特征尺寸约为23nm,密度高达1011/cm2。

—与倍塞共聚物图形制作术紧密相关的一项技术是纳米球珠光刻术。此项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在旋转涂敷的球珠膜中形成的图形转移到衬底上。各种尺寸的聚合物球珠是商业化的产品。然而,要制作出含有良好有序的小尺寸球珠薄膜也是比较困难的。用球珠单层膜已能制备出特征尺寸约为球珠直径1/5的三角形图形。双层膜纳米球珠掩膜版也已被制作出。能够在金属、半导体以及绝缘体衬底上使用纳米球珠光刻术的能力已得到确认。纳米球珠光刻术(纳米球珠膜的旋转涂敷结合反应离子刻蚀)已被用来在一些半导体表面上制造空洞和柱状体纳米结构。

—将图形从母体版转移到衬底上的其他光刻技术。几种所谓“软光刻“方法,比如复制铸模法、微接触印刷法、溶剂辅助铸模法以及用硬模版浮雕法等已被探索开发。其中微接触印刷法已被证明只能用来刻制特征尺寸大于100nm的图形。复制铸模法的可能优点是ellastometric聚合物可被用来制作成一个戳子,以便可用同一个戳子通过对戳子的机械加压能够制作不同侧向尺寸的图形。在溶剂辅助铸模法和用硬模版浮雕法(或通常称之为纳米压印术)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前者中溶剂被用于软化聚合物,而后者中软化聚合物依靠的是温度变化。溶剂辅助铸模法的可能优点是不需要加热。纳米压印术已被证明可用来制作具有容量达400Gb/in2的纳米激光光盘,在6英寸硅片上刻制亚100nm分辨的图形,刻制10nmX40nm面积的长方形,以及在4英寸硅片上进行图形刻制。除传统的平面纳米压印光刻法之外,滚轴型纳米压印光刻法也已被提出。在此类技术中温度被发现是一个关键因素。此外,应该选用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为了取得高产,下列因素要解决:

1)大的戳子尺寸

2)高图形密度戳子

3)低穿刺(lowsticking)

4)压印温度和压力的优化

5)长戳子寿命。

具有低穿刺率的大尺寸戳子已经被制作出来。已有少量研究工作在试图优化压印温度和压力,但显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才能得到温度和压力的优化参数。高图形密度戳子的制作依然在发展之中。还没有足够量的工作来研究戳子的寿命问题。曾有研究报告报道,覆盖有超薄的特氟隆类薄膜的模板可以用来进行50次的浮刻而不需要中间清洗。报告指出最大的性能退化来自于嵌在戳子和聚合物之间的灰尘颗粒。如果戳子是从ellastometric母版制作出来的,抗穿刺层可能需要使用,而且进行大约5次压印后需要更换。值得关心的其他可能问题包括镶嵌的灰尘颗引起的戳子损伤或聚合物中图形损伤,以及连续压印之间戳子的清洗需要等。尽管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是必需的,但此项技术似乎有希望获得高生产率。压印过程包括对准、加热及冷却循环等,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大约20分钟。使用具有较低玻璃化转换温度的聚合物可以缩短加热和冷却循环所需时间,因此可以缩短整个压印过程时间。IV.纳米制造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上述每一种用于在衬底上图形刻制的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目前,似乎没有哪个单一种技术可以用来高产量地刻制纳米尺度且任意形状的图形。我们可以将图形刻制的全过程分成下列步骤:

1.在一块模版上刻写图形

2.在过渡性或者功能性材料上复制模版上的图形

3.转移在过渡性或者功能性材料上复制的图形。

很显然第二步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先前描述的各项技术,例如电子束光刻或者扫描微探针光刻技术,已经能够刻写非常细小的图形。然而,这些技术都因相当费时而不适于规模生产。纳米压印术则因可作多片并行处理而可能解决规模生产问题。此项技术似乎很有希望,但是在它能被广泛应用之前现存的严重的材料问题必须加以解决。纳米球珠和倍塞共聚物光刻术则提供了将第一步和第二步整合的解决方案。在这些技术中,图形由球珠的尺寸或者倍塞共聚物的成分来确定。然而,用这两种光刻术刻写的纳米结构的形状非常有限。当这些技术被人们看好有很大的希望用来刻写图形以便生长出有序的纳米量子点阵列时,它们却完全不适于用来刻制任意形状和复杂结构的图形。为了能够制造出高质量的纳米器件,不但必须能够可靠地将图形转移到功能材料上,还必须保证在刻蚀过程中引入最小的损伤。湿法腐蚀技术典型地不产生或者产生最小的损伤,可是湿法腐蚀并不十分适于制备需要陡峭侧墙的结构,这是因为在掩模版下一定程度的钻蚀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个钻蚀决定性地影响微小结构的刻制。另一方面,用干法刻蚀技术,譬如,反应离子刻蚀(RIE)或者电子回旋共振(ECR)刻蚀,在优化条件下可以获得陡峭的侧墙。直到今天大多数刻蚀研究都集中于刻蚀速度以及刻蚀出垂直墙的能力,而关于刻蚀引入损伤的研究严重不足。已有研究表明,能在表面下100nm深处探测到刻蚀引入的损伤。当器件中的个别有源区尺寸小于100nm时,如此大的损伤是不能接受的。还有就是因为所有的纳米结构都有大的表面-体积比,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在纳米结构表面或者靠近的任何缺陷。

随着器件持续微型化的趋势的发展,普通光刻技术的精度将很快达到它的由光的衍射定律以及材料物理性质所确定的基本物理极限。通过采用深紫外光和相移版,以及修正光学近邻干扰效应等措施,特征尺寸小至80nm的图形已能用普通光刻技术制备出。然而不大可能用普通光刻技术再进一步显著缩小尺寸。采用X光和EUV的光刻技术仍在研发之中,可是发展这些技术遇到在光刻胶以及模版制备上的诸多困难。目前来看,虽然也有一些具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需要克服电子束散射以及相关联的近邻干扰效应问题,但投影式电子束光刻似乎是有希望的一种技术。扫描微探针技术提供了能分辨单个原子或分子的无可匹敌的精度,可是此项技术却有固有的慢速度,目前还不清楚通过给它加装阵列悬臂樑能否使它达到可以接受的刻写速度。利用转移在自组装薄膜中形成的图形的技术,例如倍塞共聚物以及纳米球珠刻写技术则提供了实现成本不是那么昂贵的大面积图形刻写的一种可能途径。然而,在这种方式下形成的图形仅局限于点状或者柱状图形。对于制造相对简单的器件而言,此类技术是足够用的,但并不能解决微电子工业所面对的问题。需要将图形从一张模版复制到聚合物膜上的各种所谓“软光刻“方法提供了一种并行刻写的技术途径。模版可以用其他慢写技术来刻制,然后在模版上的图形可以通过要么热辅助要么溶液辅助的压印法来复制。同一块模版可以用来刻写多块衬底,而且不像那些依赖化学自组装图形形成机制的方法,它可以用来刻制任意形状的图形。然而,要想获得高生产率,某些技术问题如穿刺及因灰尘导致的损伤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对一个理想的纳米刻写技术而言,它的运行和维修成本应该低,它应具备可靠地制备尺寸小但密度高的纳米结构的能力,还应有在非平面上刻制图形的能力以及制备三维结构的功能。此外,它也应能够做高速并行操作,而且引入的缺陷密度要低。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一项能制作亚100nm图形的单项技术能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现在还难说是否上述技术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会取代传统的光刻技术。究竟是现有刻写技术的组合还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会成为最终的纳米刻写技术还有待于观察。

另一项挑战是,为了更新我们关于纳米结构的认识和知识,有必要改善现有的表征技术或者发展一种新技术能够用来表征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由于自组装量子点在尺寸上的自然涨落,可信地表征单个纳米结构的能力对于研究这些结构的物理性质是绝对至关重要的。目前表征单个纳米结构的能力非常有限。譬如,没有一种结构表征工具能够用来确定一个纳米结构的表面结构到0.1À的精度或者更佳。透射电子显微术(TEM)能够用来研究一个晶体结构的内部情况,但是它不能提供有关表面以及靠近表面的原子排列情况的信息。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和原子力显微术(AFM)能够给出表面某区域的形貌,但它们并不能提供定量结构信息好到能仔细理解表面性质所要求的精度。当近场光学方法能够给出局部区域光谱信息时,它们能给出的关于局部杂质浓度的信息则很有限。除非目前用来表征表面和体材料的技术能够扩展到能够用来研究单个纳米体的表面和内部情况,否则能够得到的有关纳米结构的所有重要结构和组份的定量信息非常有限。

V.展望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1篇11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和各种纳米材料在涂料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纳米材料在应用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纳米技术在涂料领域的发展前景。

1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

1.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且正在崛起的新技术,主要是在0.1-100nm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组成的体系中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与相互作用,其研究目的是按人的意志直接操纵电子、原子或分子,研制出人们所希望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和制品。纳米科技将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发展的推动力,而且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为涂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主要由纳米晶粒和晶粒界面两部分组成,其晶粒中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无序界面成分的组成后有大量的界面(6×1025m3/10nm晶粒尺寸),晶界原子达15%~50%,且原子排列互不相同,界面周围的晶格原子结构互不相关,使得纳米材料成为介于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结构状态[1]。狭义上,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0.1-100nm范围内的或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材料。广义上,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长度在0.1-100nm范围内的或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等。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一些奇异的光、电、磁等性能,将其用于涂料中后,除了可以改性传统涂料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制备各种功能涂料,如具有抗辐射、耐老化、抗菌杀菌、隐身等特殊功能的涂料。

2纳米材料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

现阶段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主要为两种情况[2]:(1)纳米材料经特殊处理后,添加到传统涂料中分散后制成的纳米复合涂料(Nanocompositecoating),使涂料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将纳米离子用于涂料中所得到的一类具有抗辐射、耐老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涂料称为纳米复合涂料。(2)完全由纳米粒子和有机膜材料形成的纳米涂层材料,通常所说的纳米涂料均为有机纳米复合涂料。目前,用于涂料的纳米粒子主要是某些金属氧化物(如TiO2、Fe2O2、ZnO等)、纳米金属粉末(如纳米Al、Co、Ti、Cr、Nd等)、无机盐类(CaCO3)和层状硅酸盐(如一堆的纳米级粘土)[3]。

2.1纳米TiO2在涂料中的应用

2.1.1随角异色效应

由于纳米二氧化钛晶体的粒径大约是普通钛白粉的1/10,远远低于可见光的波长,本身具有透明性,又对可见光具有一定程度的遮盖,透射光在铝粉表面反射与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反射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到1991年,全世界已有11种含超细二氧化钛的金属闪光漆。目前,福特、克莱斯乐、丰田、马自达等许多著名的汽车制造公司都已使用含有超细二氧化钛的金属闪光漆[4]。

2.1.2抗老化性能

提高材料抗老化性能的传统方法是添加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纳米TiO2粒子是一种稳定的、无毒的紫外光吸收剂。因为用作涂料基料的高分子树脂受到太阳中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导致分子链的降解,影响涂膜的物理性能,因此若能屏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就可大幅提高漆膜的耐老化性能。郭刚[5]等研究发现利用金红石型纳米TiO2优异的紫外线屏蔽性能改性传统耐候型聚酯——TGIC粉末涂料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耐老化性能。

2.1.3抗菌杀毒

纳米TiO2有抗菌杀毒作用,用于涂料是涂料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成就。纳米二氧化钛具有高的光催化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和带正电的空穴h+形成电子——空穴对,该电子——空穴对能与空气中的氧和H2O发生作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原子氧(O)氢氧自由基(OH),这种原子氧和氢氧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能与细菌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6]

纳米TiO2的抗菌杀毒作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日本已有不少企业开发出纳米TiO2光催化涂料并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目前,由于国内对于纳米TiO2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在涂料性能的提高和完善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对纳米涂料的研究要不断深入,以提高我国涂料的工业水平,推动纳米涂料的发展和应用。

2.2纳米SiO2在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SiO2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拥有庞大的比表面积,表现出极大的活性,能在涂料干燥时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增加了涂料的强度和光洁度,而且还提高了颜料的悬浮性,能保持涂料的颜色长期不变。在建筑内外墙涂料中,若添加纳米SiO2,可明显改善涂料的开罐效果,涂料不分层,具有触变性、防流挂、施工性能良好等优点,尤其是抗沾污性能大大提高,具有优良的自清洁能力和附着力。纳米SiO2还可与有机颜料配用,可获得光致变色涂料。

欲使纳米SiO2材料在涂料中真正地得到广泛应用,须解决纳米SiO2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包裹微粒或反絮凝剂形成双电层的措施。同时在分散时可配合使用超声波分散。

2.3纳米ZnO在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ZnO等由于质量轻、厚度薄、颜色浅、吸波能力强等优点而成为吸波涂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阳光的照射下纳米ZnO在水和空气中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包括细菌中的有机物),从而把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杀死。ZnO也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屏蔽作用,粒径60nm的ZnO对波长300-400nm的紫外线有良好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涂料的抗老化添加剂。日本已经开发出用树脂包覆的片状ZnO紫外线屏蔽剂[7]。在涂料中添加纳米ZnO可改善它的抗氧化性能,使其具有抗菌性能。

2.4纳米氧化铁在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氧化铁作为颜料无毒无味,具有很好的耐温、耐侯、耐酸、耐碱以及高彩度、高着色力、高透明度和强烈吸收紫外光的优良性能,可广泛用于高档汽车涂料、建筑涂料、防腐涂料、粉末涂料,是较好的环保涂料。紫外线分解木材中的木质素而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木材老化,纳米氧化铁颜料分散于涂层中,由于颗粒直径小不会散射光线、涂层成透明状态且吸收紫外线辐射,起到保护木材的作用。左美祥[8]等研究发现:在树脂中掺入纳米级的TiO2(白色)、Cr2O3(绿色)、Fe2O3(褐色)、ZnO等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粉体,会产生良好的静电屏蔽性能。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研究所据此成功开发了适用于电器外壳的树脂基纳米氧化物复合的静电屏蔽涂料。与传统的树脂基碳黑复合的涂料相比,树脂基纳米氧化物复合涂料具有更为优异的静电屏蔽性能,而且后者在颜色选择方面也更为灵活。用纳米级Fe3O4与树脂复合制成了磁性涂料,目前这方面的制备工艺已有所突破而进入产业化阶段。

2.5纳米CaCO3在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CaCO3作为颜料填充剂,具有细腻、均匀、白度高、光学性能好等优点,随着纳米碳酸钙的粒子微细化,填料粒表面的原子数目占整个总原子数目的比例增大,使粒子表面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都发生变化,到了纳米级水平。填料粒子将成为有限个原子的集合体,表现出常规粒子所没有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理化性能。它添加到涂料胶乳中,加强了透明性、触变性和流平性。触变性是纳米CaCO3改善胶乳涂料各项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能对涂料形成屏蔽作用,达到抗紫外老化和防热老化的目的和增加涂料的隔热性。

杜振霞[9]等研究表明:在纳米CaCO3改性的涂料中,如果CaCO3固相体积分数达到20%时,涂料的粘度曲线存在低剪切稀化幂律特征区和高剪切牛顿两个区域,而且有明显的触变性。当乳胶漆聚合物乳液的粒径为10-100nm,表面张力非常低,有极好的流平性、流变性、润湿性与渗透性,表现超常规的特性。

2.6其它新型纳米涂料

纳米隐身涂料(雷达波吸收涂料)系指能有效地吸收入射雷达波并使其散射衰减的一类功能涂料。当将纳米级的羧基铁粉、镍粉、铁氧体粉末改性的有机涂料涂到飞机、导弹、军舰等武器装备上,可使这些装备具有隐身性能,使它们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可以逃避雷达的侦察,同时也有红外隐身作用。美国研制的超细石墨纳米吸波涂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大于99%,其他金属超细粉末如Al,Co,Ti,Cr,Nd,Mo等,也具有很好的潜力。法国研制出一种宽频微波吸收涂层,这种吸收涂层由粘结剂和纳米材料、填充材料组成,具有很好的磁导率,在50MHz-50GHz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我国也有相关的研究,如不同粒径的Fe3O4在1-1000MHz频率范围对电磁波具有吸收性能,随着频率的增加,纳米Fe3O4吸收能效增加,且纳米粒径越小,吸收效能越高。

3纳米涂料研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首先是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稳定分散问题。由于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和表面张力都很大,容易吸附而发生团聚,在溶液中将其有效地分散成纳米级粒子是非常困难的。寻找合适的分散剂来分散纳米材料,并采用合适的稳定剂将良好分散的纳米材料粒径稳定在纳米级,是纳米技术在涂料改性中获得广泛应用必须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其次,纳米材料加入量的适度问题。一般而言,纳米材料的用量与涂料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曲线近似于抛物线,开始时随着纳米材料添加量的增加,涂料性能大幅度提高,到一定值后,涂料性能增幅趋缓,最后达到峰值:之后,随着纳米材料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涂料的性能反而呈迅速下降的趋势,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因此,做好对比试验,选好纳米材料添加量也十分关键。最后,必须开展纳米涂料施工工艺的研究。纳米涂料就本身而言只是一个半成品,只有施工完毕后才真正成为最终产品,而现实情况是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纳米涂料产品本身,而忽略了施工工艺的研究,致使纳米涂料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4纳米技术在涂料领域的应用展望

今后纳米涂料的发展主要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纳米原材料的开发和商品化。即根据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开发研制出新纳米改性材料,使之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2)研究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分散和稳定性。即探索纳米材料颗粒与涂料间的相互作用和混合机理,并根据纳米粉体在涂料中分散成纳米级和保持分散稳定性的原理,开发新的表面改性剂和稳定剂,以提高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改性效果。(3)加强纳米材料表征方法和测试技术的研究。即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必须研究新的测试手段对纳米材料进行研究,并将传统纳米材料的测试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降低成本,并逐渐实现纳米技术的工业化、商品化,从而改变我国高档、高性能涂料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是将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Gleiter.H,Onthestructureofgrainboundariesinmetals[J].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1982,(52):91-102.

[2]卞明哲.纳米材料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J].江苏建材,2001,(4):11-12.

[3]柯昌美,汪厚植.纳米复合涂料的制备[J].涂料工业,2003,33(3):14.

[4]张浦,郑典模,梁志鸿.纳米TiO2应用于涂料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2,(4):20-22.

[5]郭刚,汪斌华,黄婉霞.纳米TiO2的紫外光学特性及在粉末涂料抗老化改性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2004,36(5):54-61.

[6]MaryeAnneFox,MariaT,Dulay.Heterogeneousphototocatalys[J].ChemRev,1993,(93):341-357.

[7]P.Stamatakis.OptionalParticlesSizeofTitaniumDioxideandZincOxideforAttentionofUltravioletRadiation[J].JCT,1990,62(789):95.

[8]左美祥,黄志杰,张玉敏.纳米在涂料中的分散及改性作用[J].应用基础,2001,(29):1-3.

纳米技术的理解范文篇12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型材料和高新技术。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它与常规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纳米材料不断涌现,如纳米陶瓷粉末、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金属、纳米化合物、纳米生物材料等。在这些材料中纳米金属材料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中,纳米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得到了不断革新和发展。许多纳米金属粉末作为新型抗菌材料(如抗病毒物质、抗菌材料、防污漆和抗真菌材料)的替代品被重点研究。纳米金属粉末也因其在冶金、催化和军事等领域中广泛的应用,成为研究人员的热点研究方向。

全书内容共分为12章:1.纳米金属颗粒的热力学数据的总体评价,从热力学背景知识出发,介绍纳米金属颗粒尺寸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并将实验和计算的熔解温度进行对比;2.单个纳米金属颗粒的数值模拟,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尺寸相关的材料性质、两种纳米颗粒的烧结研究和纳米颗粒在氧气环境下的氧化研究以及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的加热和冷却等内容;3.放电爆炸下的纳米金属颗粒,主要介绍纳米金属的电爆炸丝生产技术;4.纳米金属粉末的电爆炸丝生产方法,包括如何用等离子技术对纳米颗粒进行再凝结、纳米铝粉的特征、纳米粉末的化学钝化、铝纳米颗粒的微胶囊化等内容;5.纳米金属颗粒团聚物的结构,包括表征团聚物结构的实验技术、力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气体运输对反应速度的限速作用等内容;6.纳米金属粉末的钝化,包括理论和实验背景以及钝化纳米颗粒的特征;7.纳米金属粉末的安全,包括纳米颗粒在空气中氧化的基本现象、对静电放电的灵敏度、根据灾害分级对纳米粉末进行排序、包装要求等;8.铝粉末与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反应,包括研究液态、气态水和铝粉末反应的实验技术和不同条件下的铝粉末的反应情况;9.基于硼烷氨和硼氢化钠的储氢系统的钴纳米催化剂,主要介绍物理化学方法;10.机械研磨对反应活性和亚稳态纳米材料的预处理;11.金属微粒燃烧的原位表征:非平衡诊断,包括固体材料的点火和燃烧、铝的反应机理、火焰管、火焰温度等内容;12.含能系统中的铝纳米粉末的表征和燃烧。

本书重点介绍纳米金属粉末的表征、氧化和燃烧、生产技术和安全知识。本书适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和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郭抒,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例(12篇)

    - 阅0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文篇1摘要:综述了硬质无机粒子(RIP)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増韧机理及其定量判据。大量的研究表明,最典型的增韧机理有逾渗模型理论、银纹化微观增.....

    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例(3篇)

    - 阅0

    循证医学基础与实践范文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来,这项工作还有待加强。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廷谦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3种核心杂志进行调查发现,从1980年回顾性查阅至1998年为.....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