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1

(一)课题的界定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训练策略:训练策略就是体育教师给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制定健美操训练的具体实践方案,以小组合和短套路作为健美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结合健身、身体功能训练等的方法制定的锻炼周期计划。根据锻炼者的身体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体检数据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身体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健美操艺术展现为根本目的,以训练策略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掌握其方法和手段,培养运动习惯以便达到增强学生在健美操比赛的实力为目的。并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抗压力和抗困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赛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健美操社团训练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以社团实施训练策略,在健美操社团课中运用小组合、短套路为教学基本手段,并结合身体功能训练的具体动作,即固定时间、练习次数等进行在课堂当中进行实践锻炼,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健美操的专项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美操的展现能力。基于对教育目标、结合“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并将德育和美育教育融入到训练策略的事实上,一个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课题研究随之确立。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是要创设情感融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由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力量训练的特点,可使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得到充分发展。

3.“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和“爱满天下”等思想,就明确地指出了“培养怎样的人”的正确方法,而“生活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则指出了“怎样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在南湖小学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中开展。

(一)研究目标

1.梳理总结系统的健美操训练方法和策略。

包含健美操社团授课教案、小组合、短套路健美操教材开发、社团训练的实践安排、社团训练的进度、提升健美操队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以及健美操社团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技巧梳理等。

2.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健美操组合的教材和提升健美操队员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

(1)自编小学乙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2)自编小学甲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3)提升健美操队员健美操基本素质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组建对健美操社团学生进行训练策略的实施,形成健美操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策略的练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学校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教学内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探索提升健美操素质的具体实施方法。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合适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健美操教学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提炼我校健美操小社团的实践操作体系。

2.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校学生对健美操这项运动的认识程度,以及通过课题实践研究后学生对健美操的再认识。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集体和个体的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健美操社团的行动研究,探索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22年9月开始,到2022年6月结题。

(一)准备阶段(2022.09――2022.10)

(1)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验前调查分析,与教研组同事组织讨论、分析有关健美操社团建设中的实践策略有关的素材及因素,发掘已有的健美操社团的经验,收集、提炼第一手资料。并建立组织、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22.11-2022.04)

(1)1-6年级选拔喜欢、热爱具备健美操体质的学生,组建健美操社团。利用健美操社团创编各个组别的组合动作或短套路,形成健美操训练教材;根据健美操队员基本素质要求,制定提升健美操身体素质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法。

(2)在健美操社团课堂实践中逐步融入音乐、健身、历史等文化元素,多角度多视野的拓宽学生练习健美操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谈话法,对学生在训练过程的感受进行调查。

(3)创设健美操社团展示的人文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健美操展示比赛活动营造出锻炼的良好氛围。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类研讨活动(包括实验论文随笔交流、做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探究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途实验研究。

(三)成果形成阶段(2022.05――2022.06)

(1)撰写研究报告,将一年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以利用下一年的更深入的研究。

(2)逐步完善《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装订成册。

(3)逐步完善提高健美操社团学生健美操专项素质的锻炼方法。

(3)撰写训练策略的教学论文集教育案例,编印成册。

(4)形成健美操训练的实验对比数据,建立学健美操队员的成长档案,包括运动成绩成长档案和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档案。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2.形成《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

3.提高健美操队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方法集。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1篇2

[关键词]建立;管理;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世界范围内实体经济的重视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尤其是包括五年制在内大专层次的职业学校学生规模持续扩大。但勿庸讳言,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五年制高职的学程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发生在少数高职校学生中诸多反常甚至有悖人伦的校园伤害行为是屡见不鲜,广见于报端。这些问题或现象的背后,如果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无不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因此,在高职学校,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掌握其心理特点和规律,一直以来,都是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实践表明:建立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预防和干预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使教育管理更具预见性和针对性。笔者从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和策略等方面,略陈陋见。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生虽同是初中毕业升入,但其所在的初中时代,大多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有的是学习方面存在不足,有的是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不佳,有的是思想品德方面亟待改进。因此在教育管理上,难度显然要比普通中学学生大得多。此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年龄跨度大,心理和生理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无疑给教育管理带来复杂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前三年为高中阶段,后两年为大专阶段,其学历层次比不上本科院校学生,自身能力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这些无形中给就业带来困难,导致压力增大,心理状态更加复杂莫测。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认可度低。由于初中阶段各方面表现不理想,这类学生经常会受到社会、老师、家长的忽视、轻视。

(二)自卑、自私现象严重。由于他们经常处于不被社会认可的状态,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存在自我评价不当现象。有的学生情感冷漠,把个人感受放在首位,很少尊重别人的想法,顾忌他人的感受;对同学态度冷淡,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熟视无睹,置身事外。

(三)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弱。这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处理事情易冲动且缺乏理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小至吵嘴,大至打架斗殴。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小学、初中时代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耐挫能力差,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对于老师或是同学的建议不能虚心接受,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对待。

(五)厌学心理问题。因初中阶段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毫无兴趣、厌恶学习,不少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和倦怠心理。

(六)就业择业心理问题。因就业压力的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焦虑心理,不少学生在内心深处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独立能力,是否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学生的一大“心病”。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一)从学生自身成长看: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自身角色和年龄特征,对自身认识易存在偏颇,产生消极心理,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认识到自身人格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异常情况,从而预防心理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从学校管理工作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区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心理方面还是品德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为学校管理和有关部门开展教育工作,制定了有关决策提供客观资料和依据。为客观评价学校教育工作成效,加大心理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提供帮助。

(三)从心理咨询部门角度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建立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心理咨询部门开展心理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诊治。在普遍调查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心理研究专家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奠定了基础,为心理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上级验收通过后,就闭门谢客,并未真正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有些只是单纯地依赖心理测试量表来对学生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并没有具体分析、跟踪调查,更没有建立系统完整的心理档案,以备查阅。近年来因心理问题自杀或自残的事件悲剧,从一个方面说明学校没有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可谓徒有其表。因此学校领导和心理专家必须制定学校心理档案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统一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厘定明确、具体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3

方法:按照“2011年度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示范区基线调查工作方案”要求,严格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镇15-69周岁的各类人群200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07%,健康行形成率为66.46%,具备健康素养率为18.25%。

关键词: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41-02

为了配合平湖市创建“浙江省区域性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示范区”工作,掌握我镇目前居民真实健康素养基本情况,以将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方法与内容。以“浙江省健康促进与教育综合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2011-2015年)”为指导,按照平湖市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布置,严格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镇15-69周岁的各类人群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参与调查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操作技术系统培训基础上,于2011年11月1日至20日期间的每天9∶30至18∶30,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一次基线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调查对象:本次基线调查集镇居民40人,农村居民160人。性别:男性100人,女性100人。民族:汉族199人,占99.50%;少数民族1人,占0.50%。文化程度:文盲11人,占5.50%;小学29人,占14.50%;初中67人,占33.50%;中专及高中52人,占26.00%;大专及以上41人,占20.50%。职业:国家机关单位2人,占1.00%;事业单负责11人,5.50%;专业技术人员4人,占2.0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6人,占13.00%;农业生产人员39人,占19.50%;商业服务人员26人,占13.00%;生产及运输人员28人,占14.00%;学生28人,占14.00%;离退休人员10人,占5.00%;其他26人,占13.00%。

2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101-116题为健康理念与知识题,知晓率为69.07%,201-206题为健康行为题,形成率为66.46%,将知晓率达到80%、形成率达到70%定义为具备健康素养,则本次调查显示我镇18.25%的居民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

2.1健康知识与理念。按年龄分组,健康理念与知识知晓率最高的为25~年龄组,为73.61%,其次为15~年龄组,为72.60%,45~年龄组知晓率最低,为64.17%。按文化程度分组,健康理念与知识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最低的是文盲组,为50.22%,最高的为大专及以上组,为78.63%。

在单题知晓率中,肥胖与健康关系的知晓率最高,为89.50%;其次为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为89.25%。另外知晓率最低的是对健康概念的知晓率,为28.75%;对蟑螂传播何种疾病的知晓率也较低,为29.50%。

2.2健康行为。按年龄分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的为35~年龄组,为73.83%,其次为15~年龄组,为70.55%,45~及55-69岁年龄组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最低的55~69年龄组,为57.29%。按文化程度分组,健康行为形成率随着文化程度的高而增高,最低的是文盲组,为49.24%,最高的为大专及以上组,为75.00%。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102人(51.00%)能做到每年一次体检(包括妇女病普查)。

如果生病的情况下,200名受调查对象中,162人选择到医院看病;88人会到社区门诊看病;99人曾自己买药或服用家庭备药;37人会选择不吃药,注意饮食休息;会采取其他方法者3人。

2.3健康状况及健康态度。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57.25%的人员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或非常好,41.00%的人员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另外1.75%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差或很差。15.00%的人在近两周曾因病就医。

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有16人(占8.00%)曾因生病住院。其中住院3天以下8人,3~8天6人,8~15天1人,15天以上1人。

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有109人(占54.50%)因生病花销过费用,半年所花费用在500元以下81人,500~1500元17人,1500~5000元9人,5000元以上2人。

2.4对健康相关信息的关注调查。对健康相关信息的关注从总体上呈正态分布,相对而言,高学历者较低学历者会更多地关心健康问题,高年龄者也比低年龄者较多地关心健康问题。

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总是阅读或收听有关健康信息的人员为3人,占1.50%;经常阅读或收听的人为47人,占23.50%;有时会阅读或收听的为99人,占49.50%;很少阅读或收听的为45人,占22.50%;从不阅读或收听的为6人,占3.00%。

2.5健康维护意识与花费调查。在200名受调查对象中,近半年在维护和促进健康方面花销过费用的有104人,占52.00%。在这104人中,花费在500元以下者为64人,500~1500元33人,15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1人。有60人曾购买过保健品,41人曾买过健康保健类资料,14人曾花费于健身运动器材。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康;新课程;基本理念;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73-01

首先,健康第一的理念,涉及的是基本教学态度的问题。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通过教学技能去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而是更要关注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在整个的教学计划里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具体到单位计划里,甚至在教案里面都有所体现。当然并不要求每一节课都要体现所有目标,每一节课可以以一个目标为主,例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身体机能,而下一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下一个单元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健康第一的原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在健康第一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要考虑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在观念上必须进行改变。

其次,激发兴趣。在中小学里,激发兴趣是体育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积极的持续的评价和态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还是以中长跑为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通过中长跑要达到什么目标,使学生获得什么,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体现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要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起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训练方法太枯燥单调,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还没有开始就充满了畏惧情绪,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很艰难。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很大的工夫,从小学阶段起就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兴趣。这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如在小学低年级通过游戏的方式,在高年级通过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学生是很喜欢体育课的,关键是教师把激发兴趣的理念牢牢地记在心里,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方案来。

第三,学会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达到第三个要求――学会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激发兴趣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这只能通过教学去实现。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样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解要准确,如何主导,与以前的认识不一样,学生的主体性更宽更广,并且这种主体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可能。第二个方面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有方法,有手段,不能生硬地去教,要通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师生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利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组织中,我们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而现在,在练习过程中很多老师加进了学生讨论、然后创编和展示的过程,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并亲身体会练习给他们带来的身体变化以及对自我不断的超越。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体育活动,并转为一种终身的持续的对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的态度。

第四,关注差异。教师要随时掌控课程的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我们把这些称之为“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看看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

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完全符合国家对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五,注意课前准备。每一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应该有完整的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不仅要写在教案本上,还要把它印在脑海中。体育教学计划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非体育学科教师可以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去上课,如果体育教师拿着教案边看教案边上课,那么这节体育课的效果肯定不是很好。把教案熟练记在脑海中,同时还要制定好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利用30分钟基本教学时间,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5

一、体育校本课程概述

在讨论体育校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性概念——课程。什么是课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多,我国最具影响的教育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课程解释为:课业及进程。“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对于课程的上述概念的认识,我们认为从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来分析,从教育科学的规律来看,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课程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所规定的各门学科,还应涵盖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内外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2)课程内容体系不能简单理解成教材内容中所包括的知识结构,更应包括技术能力和情绪、感知、行动上的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和技能。(3)课程不单纯是教学内容,还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等。(4)课程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

什么是体育校本课程?董翠香认为:“体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及体育教师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框架内或框架外,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体育资源而开发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方案。”综上所述,对课程的认识和体育校本课程的分析,我们认为: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和地方体育课程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学校和社区体育课程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的操作体系建构

基于上述对课程的认识,我们依据这样的课程理念,审视了目前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校本化”、“课程化”、“科学化”的改革。

1.拟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现阶段我们初步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总体目标确定为:(1)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吸收教职员工参加。从学生和学校的现实需要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2)使学生学习和巩固运动的基本技战术、技能,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平。有一定的时间和适宜的生理负荷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品质、道德素质的发展。(3)具有科学的活动结构、创新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从本校积累的优秀体育文化中精选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教育要求的体育素材,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发展校园体育娱乐和健身文化,弘扬大课间体育的交际、愉悦、调整身心、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价值。

2.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与组织形式框架

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内容以校本活动为主,形成各个学校的特色。要求在做好部颁广播操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各类校操、民族与民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等。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五个步骤的基本模式,即“入场—集体做部颁广播操—学校特色操—分年级分班的区域体育活动—结束”。例如:“主体模式”设计,包括经常性模块(广播操、乒乓球操、校操)、季节性模块(春秋季的跳短绳、踢毽子、跳长绳;夏季的小游戏;冬季的耐久跑)、年级性模块(低年级的投准练习、呼啦圈、丢沙包;中年级的跳皮筋、柔韧素质练习;高年级的奔跑素质和柔韧素质练习)。“核心+选修”区域体育活动选择性单元设计,即将课程内容按照每个区域的主题设计成核心单元和选修单元,每个主题的核心单元都是必修的学习单元,选修单元则由学生自主选择。针对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开发民族舞蹈、民族游戏等。

3.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

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必须构建较规范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和效果,发现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改进工作,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课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体育教学特色。学校应形成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根据自身特点、体育教学资源和体育传统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的独特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使全体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减少冲突,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其次,要增强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转变传统课程观念,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增强课程意识,要使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到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大的范畴。第三,要有制度上的规定,以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正常实施。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一要从时间上保证,不得随意侵占;二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三要规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性质,不是体育课的延伸。第四,要有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研发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及行动研究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第五,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要突出个性化特征。各校在正确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独特性、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制定出具有个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

实践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障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是大有好处的,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全面和谐发展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1篇6

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能不能健康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学校而言,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知识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就不能很好利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因此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学生成长的两根支柱,它关系到学生生存、做人、求知和发展。所以学校教育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是其他教育工作的基础。近年我校围绕“创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广泛对全体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以全面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将我校卫生工作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近年来,我校始终以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标准做好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卫生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安全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建立了学校卫生领导小组及“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健全管理网络和管理机构,制定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与要求,健全各项制度,编印《书院街道中心小学安全卫生制度汇编》,各科室一本,明确各项工作程序及要求;制定爱国卫生年度工作计划、措施,由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组织实施;定期组织爱国卫生月等专项卫生整治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2004至2009年我校发生巨大变化,新建教学楼,原校舍全部拆除,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仍把卫生工作列入重点考虑因素,并逐步加大投入,学校将卫生经费纳入学校开支预算计划,2007年投入1.8万元,2008年又投入2.6万元,不断改善学校卫生条件,投资绿化,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添置卫生设备,教室窗明几净,宽敞明亮,安装绿色弧形黑板,无反光,无眩光,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

2006年9月我校接入自来水,新建或改善饮水设施多处,保证全校师生的饮水卫生安全;学校配备专职校医,设立卫生室及心理咨询室,进行疾病防治、健康查体及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了卫生档案。按《课程标准》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按年级制定详实的计划、备课,学生有作业、检测;学校积极争取投资,2006年书院街道办事处筹资近70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治,铺设了高标准200米灰渣跑道,水泥地篮球场,平整了足球场地;重建围墙,实施拆墙透绿;对活动区进行硬化,高标准设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水冲式厕所及幼儿园专用厕所。2007年教育局拨款5000元对校园进行美化,使整个校园达到洁、齐、净、美的良好效果。

三、组织活动,预防疾病

1、始终坚持“三操一课”(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制度,积极贯彻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阳光体育”政策,每天运动一小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开学初做好了学校秋季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及季节性多发病预防。我校为了更好的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性H1N1病毒的传播特添置了:紫外线消毒灯、高压锅、蛇形灯、诊疗床,学校有专人为学校各个角落消毒、各班配备了消杀工具定时消毒、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杯一巾”学校为每个班级装置了水管保证了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用流动水洗手。学校定期为每个学生查体,做到了预防为主。做好防传染病、流行病预案,制定行之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做到学校、班级两级重点监控。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每年度进行一次“灭鼠”、五至十月每周一次灭蚊蝇工作。学校无传染病流行、重大意外伤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3、学校和班主任进一步加强了“六病”防治工作。预防近视眼、沙眼、龋齿、蛔虫、营养不良、贫血等,特别加强了近视的预防,重点监控学生视力,近视率稳中有降,切实保证眼保健操时间、带操、检查、监督四落实,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我们密切配合学校“写字工程”,严格落实“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规范用眼卫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协同家长对学生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为主,及早发现、及早纠正、及早治疗,共同保护学生视力,严格控制和实现近视率在15%以内,新发近视率在5%以下。

4、重视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开感智慧,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00年步入正轨,成立了心理咨询办公室,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辟了“心理咨询台”专栏、学校橱窗“心理热线”专栏、板报“心理健康专栏”、校园之声“心理疏导”专栏,为心理咨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努力创造了人人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们踊跃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两年来,咨询办公室接待学生已达100多人,收到咨询信件37封;跟踪调查表明,受咨询的学生已情绪稳定,学习用功,同学关系和谐,健康向上,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基本上摆脱了以前困境。

5、学校不断强化舆论宣传,利用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利用校园广播、手抄报、橱窗、班级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卫生小常识帮助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开展“小学生防近视知识讲座”、“小学生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防控非典知识讲座”、“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等活动,有效深入的进行创卫宣传工作。

四、整洁校园,美化环境

1、抓舆论宣传。

学期初,教导处主动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利用集体晨会及班级晨周会的时间再次重温班级卫生工作基本要求及学生个人卫生要求,结合期初的卫生评比及个人卫生检查情况大力宣传,使广大师生认识了人人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

2、抓班级、学校卫生网络建设。

在原有学校卫生领导班子的基础上,要求各班组建班级清卫工作监督岗,选拔个人卫生好、卫生习惯优秀的队员担任学校卫生监督员,分区包干督促全体队员的卫生执行情况,配合学校开展卫生检查评比,爱护绿化,爱护校园整洁,以及校外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3、抓检查评比。

学校建立了《健康卫生检查办法》、《校园卫生评比标准》等一系列卫生评比的标准与检查措施。学校定期对教室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喷洒消毒液;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并加强指导,增强师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卫生由学校教导处每周检查一次,评比结果与学期末的评先挂钩,教室和清洁区卫生由少先队专人负责检查,与学校开展的《文明班量化评比》相联系,并占相当的比重。同时,学校卫生工作与加强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如卫生检查、晨检、通报等均由值周班的同学来承担,这样既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卫生意识得到加强。

4、抓校园美化建设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全面体现校园文化的真善美,并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逐步形成了体现启智、育德、审美功效的人文景观,楼梯、楼道、线杆及专用教室的名人肖像及名言哲语、风景图画、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各种校牌、标语时刻警示和约束着师生的言行,与此同时,学校教导处、少先队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班级文化评比活动,形成了亮丽的多彩的校园文化景观。各班将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打出警策人心的班训,讲台上淡雅的鲜花让老师感到欣慰,教室里和谐的氛围令同学们感到温馨。班级文化设计也体现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布局匀称、色调和谐、整体美观的特点。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当前中职教育推行“学校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学生对接职业”办学模式,阐述了“以健康教育为本”岗位体能锻炼为核心的职业体能培养理念及拓展元素,拟定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而融入各专业之中。其教育目标是贯彻健康教育、增强体质、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品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职业工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有的教育目标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营养结构的改变,学生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中职生就业因体能不足不能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负荷而转岗的现象有增无减。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不能和谐相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承载力较弱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令人担忧。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而增强学生体质,以促进中职生以强健的体魄直接投身岗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及拓展元素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基础课而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出发点是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并施以品德教育,其课程作用辐射范围局限于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这种始终围绕教育、学校和学生为一体的课程观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学为教育服务,忽略了教学为职业岗位的需要服务和社会需求的视角,其实质就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而改革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职业观模式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职业体能准备的和谐”。因而课程锻炼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能为核心,按社会及企业岗位对人才体能的具体化要求,实施岗位体能需要训练、团队团结合作需要训练、创新能力需要训练、服从服务与生存需要训练、心理适应性需要训练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切实提升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工作应对的能力”。这种职业观培养模式与课程观培养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拓展了教育、职业、企业、社会间的视角。融入了社会发展及企业文化元素、职业岗位体能应对元素、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使得课程培养元素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促使课程效能最大化,使之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和谐相偕之目的。

2.“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需要拓展的元素

(1)企业文化元素的拓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性质决定了本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当企业文化或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与劳动者认识与观念不能和谐相偕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自然令人担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教育和企业而言,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拓展教育、职业、企业、社会互惠视角,以利和谐发展就显非常必要。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要实现培养元素多元化,按企业文化需要引入团队团结合作、创新能力、服从服务与生存、心理适应性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职业和岗位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就显的非常重要。

(2)职业岗位体能需要元素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社会己见端倪,创新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及先进的科技。同时,现代化劳动环境及条件也促使了人的本能退化、适应能力降低、体质弱化等现实问题。在日本,科技部门针对果农上肢手臂因长时间高举喷雾器打农药而导致上肢及身体不适专门设计了人体手臂支撑器以此减轻果农劳动负担。这些人性化科技和举措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真实反映了人体体能素质机能退化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现实。因此,关注人力资源体能素质不仅是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也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3)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需要的拓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推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并引领当今各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却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无病即健康”被视为健康的真谛,而忽略了健康整体观和健康体能锻炼。实践证明,现实中学生营养结构及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的相向现象,毕业生体能无法从容应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事实告诫我们体育人,正确认识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内涵中健康体能和整体元素是增强学生体质根本办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对接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群”可行性分析

在职业岗位群体中互相联系的分支群体所构成的职业系统中。在实施“体能锻炼与职业对接”方案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健康教育和职业岗位体能锻炼两大主题,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长发育规律的。

2.产业链中“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分类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通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产业链中学生就业较集中的各职业岗位群中工作方式的调研,我们把各职业岗位群工作方式相近职业进行归类得出四种类型职业岗位群,形成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有效路径。

(1)“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包含电会、文秘、制图、化验、计算机、电子、仪表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长时间含胸、低头、弯腰、以坐位方式伏案工作或静坐在流水性生产线上,由于工作精确度要求高。导致心理紧张性增高。具体参与“坐位型职业”工作的身体部位是头胫部、上肢、腰背部。

(2)“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机电、汽营、医护、烹调、工模具、营销、农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因长时间站立且含胸工作。导致人体协调机能、大脑思维活动负担重、压力增大。参与“直立型职业”工作身体部位是上、下肢、腰背部。

(3)“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旅游、幼师、汽修、物管、保安、数控、家电维修、建筑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工作方式体能动作较多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劳动条件艰苦复杂。导致体能消耗大、运动系统,心肺功能负担过重。客观环境条件对身体不良影响多。因而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体能耐久能力。

(4)“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水下、地矿、地质、森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劳动环境差、有一定的危险性。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

三、“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众所周知,具体的岗位工作是在人体相关机体部位协助参与下完成的。加强各具体岗位参与完成具体工作的相关身体体能素质是“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及职业岗位群须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的核心依据。

1.“坐位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练习;发展静力性素质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练习;发展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练习。

2.“坐位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散步、慢跑,武术、医疗康复体操、健身体操、徒手及持轻器材体操等活动促使颈肩、伸展筋骨放松肌肉等,消除颈肩部疲劳;通过篮球、排球,快速推举轻杠铃、哑铃、增加肩、臂肌肉及腰背力量;通过手指卧撑、负重引体向上、增强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准确性;通过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接力跑、游泳、保龄球、飞镖等运动,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机能。

3.“直立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4.“直立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慢跑、篮、排球、游泳、跳绳等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心血管和呼吸、运动器官的功能;通过器械体操,健美操、负重搬运等锻炼增强学生上肢肌肉力量;通过武术、太极拳、医疗保健操、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立定跳远、连续蛙跳等下肢活动性练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通过体育游戏或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及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消除肌肉紧张,促进机能恢复。

5.“动作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柔韧素质的练习;发展支撑、攀爬、悬垂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素质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6.“动作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负重搬运、持器械体操、负重引体向上、增强学生力量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

7.“特殊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巧素质、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素质练习;发展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8.“特殊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进行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通过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培养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结语

当代中职教育是以彰显职业能力开发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教育。通过“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教学实践,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学有序修正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也是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和增强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就业,为生存,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8

(一)健康体检

⒈新生入学应建立健康档案。学校应组织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⒉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

⒊健康体检可在医疗机构内或能满足健康体检条件要求的学校内。

⒋小学生健康体检原则上由体检医疗机构到校体检,初中及以上学校原则上到体检医疗机构体检。

(二)升学体检基本要求

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的入学体检应按省、市招生办公室的体检要求和项目在指定的专门医疗机构体检。

二、体检项目

(一)健康体检

⒈病史询问

⒉内科常规检查:心、肺、肝、脾;

⒊眼科检查:视力、沙眼、结膜炎;

⒋口腔科检查:牙齿、牙周;

⒌外科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

⒍形体指标检查:身高、体重;

⒎生理功能指标检查:血压;

(二)升学体检

⒈项目同上

⒉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小学、初中入学必检项目)

(2)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寄宿制学生必要时体检项目)

⒊血化验:(高中升大学体检项目)

三、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

(一)学生健康体检机构在体检结束后,应分别向学生(家长)、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学生个体健康体检结果与群体健康评价结果。

(二)健康体检报告单内容

⒈个体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生个体体检项目的客观结果、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价以及健康指导建议;

⒉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校不同年级男女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分布、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传染病或缺陷的检出率,不同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健康指导意见。

⒊区域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包括所检查学校的学生总体健康状况分析,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分布、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传染病或缺陷的检出率,不同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健康指导意见。

(三)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台帐管理制度;应根据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体检单位给出的健康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促进学生健康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四、健康体检机构资质

(一)机构条件

⒈具有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政府举办的公立性医疗机构。

⒉各地学生健康体检机构必须经当地卫生、教育部门批准。

(二)人员要求

⒈具有与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和学生常见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⒉专业技术负责人应熟悉本专业业务,技术人员的专业与学生健康检查的项目符合;

⒊内科、外科、口腔科、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的人员必须具有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专业体检医师至少有1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体检经费及管理

(一)根据市文件精神和现行区、镇(街道、区)财政体制,中小学生(包括中职、中技、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中小学)健康体检、升学体检的经费按学校隶属关系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9月底前按时足额拨付学校;

(二)学校每年在学生健康或升学体检工作结束后的15天内,按体检费标准将费用支付给应体检单位。

六、体检费用标准

(一)健康体检

小学2-5年级初中、高中(中职、中技)1-2年级每生15元

(二)升学体检

小学1、6年级初中3年级每生20元

高中(中职、中技)3年级每生25元

七、体检时间安排

⒈中小学毕业年级学生的升学体检时间由区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

⒉中小学非毕业年级学生的健康体检时间原则上都安排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由区教育局、卫生局统一安排。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9

一、单元学习目标预设的三个依据

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目标预设的主要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标要求”,它把握着学科教学的功能,规定着单元学习目标设置的方向,是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微观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把准我们“为什么教”的问题;二是“教材分析”,它是对单元教材的功能、地位进行针对性分析,明确该教材在“课标要求”下,能够促进学生哪些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的发展,让体育教师明确“教什么”的问题;三是“学情分析”,它是学习主体体育学习现状、潜能优势、可能的学习困难等的综合表述。体育教师知道了课标要求,明确了教材价值,还必须理智地分析学生体育学习力的真实状况,进一步明确“怎么教”的问题。

上述三方面,构成了单元学习目标预设的主要理论依据。三者缺一不可,不明白“课标要求”,单元教学将失去学科培养方向的指引,使各单元教学之间失去共性的指导思想;不进行“教材分析”,难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育体、育心价值,更难精准把握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要素;不客观进行“学情分析”,难以进行单元前、中、后的诊断性、过程性、结果性评价,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导致教学的低效。

二、如何叙写单元学习目标预设的三个依据

1.课标要求的叙写。把握三点:一是认真领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相应教材相应水平的具体目标要求。例如,水平三的快速跑教材,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提出了“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完成后蹬跑……等。(P26页)”当然,其他三个学习方面的相关要求也要认真研读;二是尽力隐含地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产生关联,有利于寻找三者的重合点;三是综合考虑课程理念、学段目标、教材侧重的学习方面、适合培养的体育实践能力等因素,尽力精炼叙写。字数在120~180为宜。现以水平三(六年级)快速跑单元教学为例,进一步说明预设单元学习目标之前如何陈述“课标要求”。

【案例】明确水平三(六年级)快速跑单元的课标要求

在水平三(六年级)进行快速跑教学,课程标准关注小学生感受体育活动中的乐趣,追求成功体验。注重体育知识积累,初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简单知识,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方面,要求掌握一定难度的快速跑辅助练习,逐步提高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以及对身体较弱者尊重的人文关怀。

2.教材分析的叙写。把握三点:一是阐明本单元教材在体育知识技能链上的地位;二是根据课标要求,阐明教材中蕴涵的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价值;三是精准地把握教材,明晰提炼出教材重点。叙写教材分析,需要教师创新、拓展、鉴别、取舍,否则,容易出现“重点不明”“教材处理不到位”“走偏”等问题。要明晰单元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经历哪些过程或设身体悟到哪种感受,否则就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字数在150~240为宜(接上述案例)。

【案例】水平三(六年级)快速跑单元教材分析

快速跑属于健身性强、重复出现的教材。它在水平一阶段强调形式变化和身体姿态,水平二注重情境应用和动作正确性、敏捷性,水平三单元教学应当适度增加练习的难度,掌握一些快速跑的辅助练习,并在速度上提高要求。该教材易组织,对场地设备要求不高,既蕴含着运动文化价值,又利于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它对学生先天素质要求明显,适合分层教学,使学生保持相对均等的学习难度,从而树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六年级快速跑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明晰快速跑四个段落的相对划分,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动作,仍然是技能学习的重点。

3.学情分析的叙写。可以从三方面分析:一是学生群体的体育基础、兴趣、组织观念、合作意识等;二是描述学生与教材关联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原有的技能掌握程度;三是分析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具备哪些优势,面临哪些困扰,即教学难点。字数一般在150~240之间(接上述案例)。

【案例】太师二附小水平三(六年级)快速跑单元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学生知晓快速跑的简单术语和动作要求,能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合作的练习。由于日常大课间有计划地安排迎面接力、障碍赛跑等项目,所以能承受合理的大强度运动负荷。学生普遍对快速跑的运动文化了解较少,对提高快速跑的练习方法不够明确,有些速度素质较差的学生自信不强。在技术掌握上“连贯衔接四个段落,跑得轻松自然”,学生较难把握,形成了技能学习的难点。

三、从三个依据出发科学预设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预设的三个依据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是互相依存:落实课标要求需要教材载体,教材功能的发掘需要课标指引,而这一切又必须基于学生、发展学生;二是互相制约:教材功能挖掘的深度、广度制约课标要求的落实,学生现实学力又制约教材处理过程的方式、深度等。要想科学预设恰切的单元学习目标,就要正确把握三者关系,理性地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点(重合点)。

1.从三个依据的关联分析中提炼单元学习目标。体育教师可以这样理解单元学习目标的提炼思路:课标要求是国家告诉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应该为之”,即告诉我们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是方向;教材分析让教师明确该教材是否“能够为之”,即告诉我们该教材能发展(学生)什么,是可能;学情分析明确学生现实基础是否“可以为之”,即告诉我们(学生)适合干什么,是条件。“应该为之”、又“能够为之”、还“可以为之”三者相重合的部分,才构成现实的、通过师生努力所能获得的东西。它所框定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所要预设的单元学习目标(跳一跳,够得着)。这样预设的学习目标,体现着课程标准的灵魂,呈现出特定教材的身躯,标注着学生运动智能发展水平的新高。

2.单元学习目标的规范表述。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当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其中,第一维度的目标比较外显,是单元保底目标。这类目标容易表述,基本可用ABCD法,它包含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其叙写范句:“学生在……条件下……行为……程度”;第二维度的目标潜于心里,显于行为,是养成目标。这类目标的表述,既可用ABCD法,也可用内外结合法(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然后列举一些能够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第三维度的目标很难量化,是培养目标。这类目标常用内外结合法表述,教师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现呈现前文案例中,在分析三个依据之后,预设的单元学习目标。

【案例】太师二附小水平三(六年级)快速跑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2~3种快速跑辅助练习方法,了解快速跑提高速度的相关要素,对同伴说出自己搜集的关于奥运会快速跑(短跑)项目的名称、规则、人物等信息。

2.有努力完成当堂快速跑练习任务的行为表现,能针对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练习方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0米跑的成绩,灵敏、速度素质获得发展。

3.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对单元学习充满信心,尊重身体较弱者,愿与同伴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职体育新体系

[作者简介]黄海波(1977-),男,湖南望城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刘铭良(1955-),男,湖南醴陵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部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管理。(湖南株洲41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健康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新体系的构建”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J125YB04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近几年来,虽然体育工作者为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我国高职体育课程在其指导思想、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着种种不足与弊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专时期传统思想的影响。比如,即使高职体育教育中抛开旧项目授新项目,但还是存在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重体育技术传授、轻健康知识传授等现象。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给现在的高职体育带来了冲击。高职体育作为增强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于学生健康教育的理念的培养。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确立目标,探索最合适的教育模式。那么,高职体育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围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体育素质,如何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体育教育过程中,使得健康教育与高职体育相互渗透、互为促进,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本研究正是立意于此,对高职体育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以促进高职体育更好地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①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中心的活动;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是人;健康教育的中心点是促进健康知识与个人行为的结合,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和谐平衡;健康教育重视个人行为的改变。

2.高职体育。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的毕业生要求能够做到“手脑并用”,高技能人才优势有别于研究生、本科生,从而决定了高职体育与其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具体体现在高职体育教育目标是全面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为先决条件、提高职业体能胜任力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基础、努力倡导“终身体育”为高技能人才的今后发展提供驱动力,能够为大学生调适就业压力,改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以及影响大学生的个性与意志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三、构建健康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新体系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自从1800年美国教育家霍列斯曼提出了学校健康教育概念以来,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被全世界各国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到20世纪中叶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一“健康教育”的主题进行了有效诠释,继而形成了全球“健康教育”的共识局面。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实践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即1989年9月原国家教委选择了天津和湛江两市作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点。随后,1991年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2年《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本与《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问世。至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首次有了工作的行政法规和教材大纲。这一改革的举措,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和施教的指导性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使学校体育步入了从强调知识学习到强调行为培养的历史性转变。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的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型”②,继而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产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③这些权威的文件与宏观的指导,及时地为我国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入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由“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方向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四、构建的策略

1.构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高职体育新理念。教学行为的方向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而其思想是否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决定了理念的创新程度。但是,目前“工具性”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氛围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主要是指把人培养成工具,以社会需求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只顾强调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无谈及个体的个性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社会本位、学科本位,过于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操练,师傅授徒弟式的教学方法和运动员式的训练内容与方式占主导地位④。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的氛围中,高职体育教学最深层次的就是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理性的研究,其本质与核心是研究“健康育人”,即做到既育体又育人的人文新理念。由此,它是高职体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学层次和水平的“思想平台”。以往高职体育教学注重的是一个技术动作怎么教、怎么学,就如师傅传徒弟式的教学,教师却不太重视一个“人”应如何培养,或“人”应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从而忽视了体育教育是对人性的探索。然而,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家方万明先生认为:“体育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工具,尤其可用为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所以,构建高职体育新理念必须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对学科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使得通过高职体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构建健康教育、职业体能、职业素养“一体化”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21世纪的高职体育应要构建健康教育、职业体能、职业素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扩充体育教育内涵,使得高职体育从单纯生物性身体教育向生理、心理、社会与道德四维教育转变。不仅要强调增进身体健康的教育功能,而且要求人们具有卫生科学知识,实行符合健康要求的行为,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健康观,使其步入社会能够提高生产能力,享受美满幸福生活。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时以“健康第一、终身学习”为指导思想,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关注健康,注重能力,提高素质,服务专业”为宗旨,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课程体系开发:首先根据高职院校现有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特征开设公共体育课,通过对各类职业岗位群职业特点的分析,分别按照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整合成对应的选项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健身计划和爱好自行选取选项课程。具体来说,我院现有的机电类、电气类、轨道类、人文类、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体态特征基本可分为伏案型、站立型、交往型、运动型四种类型。对其所有的专业均按需求开设田径、体操、球类等公共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除了公共体育课外,我们充分考虑到不同的职业岗位对职业体育素养的要求不同,详细分析了上述四类体态特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特点,总结出其对应的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之上,科学规划了各类职业岗位群所对应体育选修项目的开设。如以伏案型职业岗位群为例,他们的职业体态特点多为长时间采取坐姿,面对电脑或机器进行文字编辑、数据处理、软硬件设计与维护等,由此我们分析得出该类职业岗位群特别需要具备肩、颈、腰背、手腕、手指、下肢等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肌肉耐力等相应职业体能的训练;而且这类岗位群还非常需要乐观向上的心态、团队协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职业素养。为较好地发展伏案型岗位群的职业体能和素养,我们开设有瑜伽、排球、篮球、足球、体育保健、体育舞蹈等与其岗位体育素养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3.构建“多元化、综合化、发展与目的性”的学生评价新体系。评价的本质主要体现于价值判断,对价值判断需要收集反映事物或事件本质特征的数据或信息,这样需要制定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利用评价结果,恰如其分地发挥评价功能。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旨在更好地完成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丰富高职体育评价主体,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高职体育评价主体应拓宽,改变以往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主要由老师说了算的现状,应具有企业评价氛围,由教师、同学、学生自己三方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其次是丰富高职体育评价内容,体现了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高职体育评价应从技术动作、行为表现、意志品质、心理状况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对技术动作要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的行为表现情况;既要考核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又要考核学生的职业体能胜任力;既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表现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的意志表现力。从而突出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再次是丰富高职体育评价功能,功能应体现发展性、目的性。学校的体育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发展,让学生在过程性、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如在每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相关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测试和评价,得出基数,然后在期中、期末再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与测试,以发展的程度水平进行评价。另外,对学生的体育评价还要以学生是否达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而不是单纯地看运动指标,比如,伏案型的专业和站立型的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其评价内容、标准显然应该有所差别。

[注释]

①郝利玲,曾小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90.

②王峰.高校体育课中的健康教育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2):5l-5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1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学生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1、为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工作,教育局决定成立武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及指导中心。指导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活动。业务活动室设在武安市教研室。

2、各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资源库,健全教师工作档案。

4、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和指导。聘请著名心理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或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参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

5、培养一批新生力量,把热衷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的人员,调整补充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6、对全市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校级领导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

(三)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7、上好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保证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并做到每所学校都要“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咨询室、有咨询活动”。

8、抓好各学科渗透。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努力营造“尊重、信任、理解、成功”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

9、创新活动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参与面广、互动性高的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0、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科研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围绕“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等问题,开展课题招标,加强应用研究,总结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

1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教研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和比赛活动,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秀方案和典型个别咨询案例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课题专项调研,调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

(五)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12、建立完善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要把健康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列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兼修。

13、建立完善以“全员育人”为方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对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师在岗位津贴、学习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评定上,要把心理健康作为单独学科。

14、建立完善校长和学校评价机制。在校长评价方面,对心理健康教师配备、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评价,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折不扣地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5、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互动联动机制。要通过定期召开由学校牵头,家庭、社区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交流会等,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信息和情况进行通报,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努力形成立体化、开放式的教育格局。

16、充分发挥家校联合教育作用,积极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合作平台,通过普及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网上咨询等方式,积极探索家校合作互补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范文篇12

为积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国家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培养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市教体卫艺〔2018〕号)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现制定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宗旨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关注生命全周期和健康生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丰富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内容和方式,努力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健全学生健康主动干预机制,把学校卫生环境监督、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管理、近视眼防控、学生健康体检和日常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二、时间安排

“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18年全年。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自治区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围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食品安全、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时,切实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体育与健康和生物、心理、社会实践等课程和学科教育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各学校开发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因校制宜,创新工作举措,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县教育局主动协调县卫计局和食药局,组织开展禁毒防艾、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地方病等专题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卫生人员、健康教育教师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比赛,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健康教育水平。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校主动与卫生、食药部门联系,自行组织开展相应的专题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卫生人员、健康教育教师、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比赛。

(三)丰富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全国爱耳日”(3月3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卫生日”(4月7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4月25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献血日”(6月14日)、“全国爱牙日”(9月20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和“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全国禁毒宣传月”(6月)等重要时间节点活动,广泛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健康教育活动。打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品牌项目赛事,促进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健康行为方式,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

(四)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积极开展无烟校园的创建工作,在获得“无烟校园”的基础上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通过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校园健康教育活动。

(五)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认真开展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对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个体与群体分析,加强对体检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运用,针对不同个体给与相应的健康指导干预。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健康教育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本实施方案,面向全员、把握重点、补齐短板、注重实效,制定科学、可行、贯穿全年的“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紧扣主题,破解矛盾。学校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要聚焦当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课时保障难到位,师资队伍配备待加强,教学质量待提高、针对性待增强等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本地本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健康需求为引导,以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制度体系为支撑,以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为目标,着力破解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载体和途径等制约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有机融合、创新举措。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师资等要求,夯实教育基础;

把健康教育与体育、生物、社会实践等学科教学和活动相结合;

因校制宜,创新工作举措。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