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研究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性;早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3-0037-02

早产是指发生在28~37孕周时的分娩,会导致较高的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对母婴的危害极大[1]。近些年来发现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增加会导致早产,是引发早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产孕产妇60例进行研究,分析母体γ-干扰素(IFN-γ)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IL-1RN)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早产孕产妇设为观察组,年龄(26.4±2.7)岁,孕龄(33.5±2.8)周。选取同期收治的足月孕产妇中5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7.4±2.3)岁,孕龄(38.5±1.7)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娩前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5ml,置于含抗凝剂的试管中,摇匀后,留取300μl全血用于提取DNA,剩余离心后分装冻存,用于检测外周血IFN-γ与IL-1RN。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的基因型频率。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IL-1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及相对危险度。并利用ELISA法,按照试剂盒步骤,测定外周血IFN-γ与IL-1RN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拟合优度字2检验判断两组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字2检验比较两组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差异,以P

2结果

2.1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分析

两组研究对象IFN-γ和IL-1RN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IFN-γ和IL-1RN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比较例(%)

组别基因型

等位基因

GGGTTTGT

观察组(n=60)49(81.7)10(16.7)1(1.7)54(90.0)6(10.0)

对照组(n=50)31(62.0)18(36.0)1(2.0)41(82.0)9(18.0)

2.2两组IFN-γ与IL-1RN水平分析

经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IFN-γ与IL-1R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IFN-γ与IL-1RN水平比较ng/L

组别IFN-γIL-1RN

观察组(n=60)102.3±2.343.5±6.7

对照组(n=50)57.3±2.9181.736.2

3讨论

在妊娠期若孕妇体内出现一些炎性变化,极有可能导致早产。早产的危害较多,因此临床要注意积极的分析研究导致早产的相关因素,以延长孕周,保证母婴健康[2]。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和各种非免疫细胞,如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合成、分泌的[3]。细胞因子调节网络与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过程局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大量的细胞因子会参与到各种炎性反应中,受到外来各种抗原的刺激,巨噬细胞和受破坏的细胞便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发生炎性反应。于是各种促炎因子便会大量分泌,并非特异的引起组织损伤,前列腺素也会增加,产生全身和局部的各种炎性效应。近些年来发现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和早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母亲和胎儿的基因均与早产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母亲的基因型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因子不是导致早产的病因,但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基因角度来看,早产是由多个基因位点的多组基因进行控制的,并极易受到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妊娠组织会合成大量的花生四烯酸,各种炎性因子,如IL-1β等会对妊娠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并合成炎性反应最终产物前列腺素E2。从而进一步激活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出现剧烈的收缩,宫颈管成熟,宫口出现扩张,最终出现早产。

在IL-1基因家族中,一共包括三种相关基因,即IL-1A和IL-1B以及IL-1RN。其中IL-1RN负责编码IL-1ra(IL-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具有多态性,目前很多研究都发现,IL-1RN基因多态性和早产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4]。干扰素(IFN)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能。其中,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有效的激活巨噬细胞,并提高其活性,进而促进多种细胞表达。并促进B细胞的活化,从而产生各种抗体以及培类型转化。同时还可以在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即显示,观察组IFN-γ与IL-1RN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母体IFN-γ和IL-1RN基因多态性和早产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引起IFN-γ与IL-1RN水平的较大变化。

综上所述,母体IFN-γ与IL-1RN基因多态性与早产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如果可以深入分析IFN-γ与IL-1RN相关多基因和早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可以为早产的临床预测和诊治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早产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过程,大量的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均会参与到具体的发病过程中。而本研究中,整体样本量偏小,研究属于小样本研究,因此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精细的分层,以更加深入的探究母体IFN-γ与IL-1RN基因多态性和早产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张文颖,党艳丽,刘艮兰,等.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建立炎性和非炎性早产诊断模型[J].中华医学杂志,2011,3(47):91-92.

[2]刘英华,刘敏娟,陈瑛,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分析在早产遗传易感性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13(20):32-33.

[3]谭育青.羊水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IL-6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和脐带炎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3,5(43):72-73.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2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AssociationbetweenDRD3geneSer9Glypolymorphismandschizophreniaincenterfamilie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associationbetweenthedopaminereceptorD3(DRD3)geneSer9Glypolymorphismlocatedinthefirstexonandthesusceptibilityofschizophrenia.METHODS:Thegenotypesweredeterminedby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analysisfortheabovepolymorphismin124schizophrenichospitalizedpatientsfromOctober2001toDecember2003inourhospitalandtheirparents.Thecorrelationbetweenthepolymorphismofthegeneandschizophreniawasinvestigatedby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andhaplotyperelativerisktest(HRR).ThedatawereanalyzedwithsoftwareSPSS11.5.RESULTS:Onehundredandoneoutofthe124familieswereexaminedwithTDTandHRR.Disequilibriumexistedinthewholesamplesandthemalefamilies,butdidnotexistinthefemalefamilies.Betweenthe2groupswithorwithoutthefamilyhistory,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disequilibriumwasfoundbyTDT.ButwithHRR,significantdisequilibriumexistedinthegroupwithpositivefamilyhistory,whilenodisequilibriumwasfoundintheothergroup.CONCLUSION:ThereisacorrelationbetweentheDRD3geneSer9Glypolymorphismandschizophrenia,especiallyformaleschizophrenia.Noobviousevidenceshowsthedifferentdisequilibriuminthegroupsclassifiedbydifferentfamilyhistory.

【Keywords】schizophrenia;receptors,dopamine;polymorphism(genetics);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haplotyperelativerisktest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对河南省精神病院200110/200312住院的124个本地汉族核心家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及父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基因型.应用传递不平衡检测、单体相对危险度检测判断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结果:在所收集的124个家系中有101可用于TDT,HRR检测,Ser9Gly多态性存在传递不平衡,Gly等位基因较多地传给下一代,这种传递不平衡存在按性别分组的男性患者家族中,而不存在女性患者家族中;按有无家族史分组,两组患者中TDT均无传递差异,HRR检测有家族史的家系有统计学差异,无家族史的家系无传递差异.结论:DRD3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关联,且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关系更密切,无明显的证据说明和家族史不同存在不同的传递差异.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受体,多巴胺;多态现象(遗传学);传递不平衡检测;单体相对危险度检测

0引言

多巴胺受体是多巴胺系统行使功能的重要环节,而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成为揭示精神分裂症病因及其它相关问题的切入口之一.在多巴胺受体亚型内,多巴胺递质与D3受体的亲合力最高.且随着核素医学的发展,已经能直观地看到DRD3受体主要分布在端脑、伏隔核、Collegia氏岛以及其它边缘系统,与特异性表达、思维、情感、情绪及认知等功能相关,可能参与调节多巴胺能系统对思维和情绪的控制.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样本总体上和不同分层间的传递不平衡检测(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及单体相对危险度检测(haplotyperelativerisktest,HRR)寻找DRD3受体的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之间的关联.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受试对象为河南省精神病院200110/200312住院的本地汉族患者及父母,共124个核心家系,男性家系58个,女性家系66个.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由两名主治医师或者主治以上医师确诊;家属患者知情同意.排除非汉族患者.

1.2方法

入选患者填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发病年龄等.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争得同意后,抽取肘静脉血5mL,ACD抗凝,于-70℃低温冰箱保存,500μL用于提取DNA,DNA提取采用UNIQ10柱式人类基因组抽提试剂盒(Cat#SK1342,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取.引物序列为:引物15′GCTCTATCTCCAACTCTCACA3′,引物25′AAGTCTACTCACCTCCAGGTA3′[1](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用美国PE公司391型DNA自动合成仪合成).目的片段扩增及基因型判定具体方法见文献[2].

统计学处理:双亲至少一方为杂合子的家系进入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χ2检验分析.分析DRD3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采用传递不平衡检测、单体相对危险度检测等方法,分析其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2结果

2.1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片断电泳各基因型有一定差异(Fig1).

2.2HardyWeinberg(HW)平衡分析DRD3基因型在整体样本中、父母组及患者组均符合HW平衡.

2.3传递不平衡与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收集的124个家系中,有101个家系可用TDT和HRR检测(Tab1,2).表1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个家系TDT检测(略)表2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个家系HRR检测(略)

进入统计方程的家系按性别分层有男性家系48个,女性家系53个,分别进行TDT检测和HRR检测.男性家系TDT存在传递不平衡(McNemar检测,P<0.05);而女性家系TDT未发现不平衡传递(McNemar检测,P>0.05,Tab3);HRR检测,男性家系存在等位基因优先传递[χ2=7.54,P=0.006,OR=2.24,95%CI为(1.25,3.99)];而女性家族χ2=3.20,P=0.074,OR=1.64,95%CI为(0.95,2.83),95%可信区间基本包含了无联系区段,不支持二者存在联系(Tab4).表3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系TDT检测(略)表4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系HRR检测(略)

3.3不同家族史家系分析按有无家族史分层,进入统计方程的有家族史的家系38个,无家族史的家系63个,分别进行TDT检测和HRR检测.TDT检测,有无家族史的家系中P均>0.05(McNemar检测),均未发现传递不平衡(Tab5).HRR检测前者χ2=5.19,P=0.023,OR=2.12,95%CI为(1.11,4.05),Gly存在优先传递现象;后者χ2=2.29,P=0.13,OR=1.47,95%CI为(0.89,2.41,Tab6).表5不同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系TDT检测(略)表6不同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系HRR检测(略)

3讨论

我们研究表明,DRD3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关联,且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关系更密切,无明显的证据说明和家族史不同存在不同的传递差异.

3.1DRD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关联分析早在1996年,Crocq等[3]在英国和法国两个独立的人群中对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的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了两个独立研究,首次发现了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相关,且在患者组Gly分布较多.我们对所入组的核心家系首先进行HardyWeinberg分析,样本基因型分布符合这一平衡.关联分析发现DRD3基因多态位点Ser9Gly存在传递不平衡Gly较多的传给下一代,与Crocq等[3],JamesL等[4]及国内学者周儒伦等[5]的结果类似.支持DRD3基因多态性Ser9Gly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关联.JonssonE等[6]在瑞士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发现纯合子(包括:Ser/Ser,Gly/Gly)在患者组分布较多,提出纯合子组合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Spurlock等[7]却发现Ser/Ser基因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分布较多,有统计学差异.最近Ambrosio等[8]在核心家系对DRD3多态位点Ser9Gly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进行TDT,HRR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的不同可能与样本量大小、多项研究病例与对照的选择偏倚、人群来源的不同有关.在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当最低的基因频率≥0.01,即视为多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的发生率本身是受周围环境因素多方面影响的,等位基因Ser9是野生型,Gly是突变型,在某一范围内Ser9Ser就有可能或保持相对高度保守,占有相当大的比率.而精神分裂症本身的高度异质性,又受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假阳性和假阴性关联的机率.有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内的人群存在基因构成的不同,或者也可能成为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我们选择了内对照,应用传递不平衡和单体相对危险度分析,避免了关联研究中存在的不恰当的对照问题,人群构成相对单一.样本量虽不算大,但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及已存在的不一致的研究结果提供新的证据积累.

我们在对患者按性别进行分层时,TDT与HRR检测均提示男性患者父母优先将等位基因Gly传给患者,而女性组未发现差异.与Griffon等[9]的结果一致.还有学者指出与男性初发年龄相关[10].Mant等[11]指出纯合子Ser9Ser在男性患者和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布较多.Gly等位基因的传递差异可能更多地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关系更密切.

3.2不同家族史患者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分析有家族史的患者是否会明显的高机率接受亲代传递的易感等位基因呢?按家族史分组后进行TDT检测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与分层后减少了样本量及家系选择偏倚掩盖了差异;另一方面,TDT与HRR检测只是通过检测假定致病基因的传递差异,对家系中该等位基因原频率差异不予校正,而来源于患病家族外的母方或父方又会部分地平衡患者的基因构成差异.但HRR检测发现在有家族史患者家系,存在Gly优先传递,这一现象可能因HRR包含了比TDT更多的信息,得出了阳性结果,但也可能HRR比TDT效能低导致了假阳性[12].具体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课题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中心实验室张瑞岭老师、郭新胜老师、张红亚老师、师天元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ElvidgeG,JonesI,McCandlessF,etal.AllelicvariationofaBalIpolymorphismintheDRD3genedoesnotinfluencesusceptibilitytobipolardisorder:Resultsofanalysisandmetaanalysis[J].AmJMedGenet,2001;105(4):307-331.

[2]吕路线,张红星,郭素琴.多巴胺受体D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亚型及利培酮疗效相关性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2):99-101.

LüLX,ZhangHX,GuoSQ.AssociationstudyoftheDRD3genepolymorphismSer9Glywiththesubtypesofschizophreniaandthecurativeeffectrisperidone[J].ShanghaiArchPsychiatr,2005;17(2):99-101.

[3]CrocqMA,BuguetA,BisserS,etal.BalIandMspIpolymorphismsofthedopamineD3receptorgeneinAfrican,BlacksandCaucasians[J].HumHered,1996;46(1):58-60.

[4]JamesL,KennedyJL,BillettEA.AssociationstudyofdopamineD3receptorgeneandschizophrenia[J].AmJMedGenet,1995;60(6):558-562.

[5]周儒伦,胡宪章,周朝凤,等.1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中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的传递不平衡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5):455-457.

ZhouRL,HuXZ,ZhouCF,etal.DisequilibriumtransmissionofSer9GlypolymorphismofDepamineD3receptorgenein151schizophreniafamilies[J].JBeijingMedUniv,2000;32(5):455-457.

[6]JonssonEG,FlycktL,BurgertE.DopamineD3receptorgeneSer9Glyvariantandschizophrenia:Associationstudyandmetaanalysis[J].PsychiatrGenet,2003;13(1):1-12.

[7]SpurlockG,WilliamsJ,McGuffinP.Europeanmulticentreassociationstudyofschizophrenia:AstudyoftheDRD2Ser311CysandDRD3Ser9Glypolymorphisms[J].AmJMedGenet,1998;81(1):24-28.

[8]AmbrosioAM,KennedyJL,MacciardiF.FamilyassociationstudybetweenDRD2andDRD3genepolymorphismsandschizophreniainaPortuguesepopulation[J].JPsychiatrRes,2004;125(3):185-191.

[9]GriffonN,CrocqMA,PilonC,etal.DopamineD3receptorgene:Organization,transcriptvariants,andpolymorphismassociatedwithschizophrenia[J].AmJMedGenet,1996;67(1):63-70.

[10]AshersonP,MantR,HolmansP,etal.Linkage,associationandmutationalanalysisofthedopamineD3receptorgeneinschizophrenia[J].MolPsychiatry,1996;1(2):125-132.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脑血管病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研究逐渐深入,寻找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致病基因成为近年研究重点,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由肝脏合成和代谢,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仅与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且还参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免疫调节。关于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关系,尚存在争论〔1〕。近年研究发现,ApoE不同基因型对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影响,同时在脑缺血损伤中亦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1ApoE生物学特点

载脂蛋白是从血浆中分离出的一类具有结合及转运脂质功能的特殊蛋白。ApoE是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的功能蛋白质〔2〕,主要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及CM残基中,也存于β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亚类中。ApoE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糖蛋白,分子量为37kD。人类ApoE存在3种异构体,即ApoE2、ApoE3和ApoE4。ApoE分子有两个结构域存在,羧基末端结构域具有结合脂质功能,氨基末端结构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完全结合。ApoE与LDL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富含ApoE的脂蛋白清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富含ApoE的脂蛋白作为配基还可以结合除LDL受体以外的受体,如LDL相关受体蛋白,vLDL受体和蛋白多糖等。

ApoE异构体的存在决定于ApoE基因的多态性。ApoE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长臂13.2区(19q13.2),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其中外显子4中编码112位半胱氨酸(cysteine,Cys)与158位精氨酸(arginine,Arg)的DNA序列存在多态性。已经发现编码3种异构体有ε2、ε3、ε4三种等位基因,ε3在112位编码Cys,在158位编码Arg,ε2两个位上均为Cys,ε4则两个位上均为Arg。基因多态性导致了人群中存在6种不同的遗传表型,即3种杂合体(E2/3,E3/4,E2/4)和3种纯合体(E2/2,E3/3,E4/4),其中ε3,E3/3分别是最常见的等位基因和遗传表型。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年龄、种族和地区差异性。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ε3为野生型基因,ε2和ε4为突变型基因,而后二种等位基因对血脂有重大影响。

2缺血性脑卒中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很多,研究者选择的基因主要有ApoE、FgBβ、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血小板胶原受体整合蛋白α2基因及前凝血酶。李才明等〔3〕研究发现ACE基因DD、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患因子,ACE基因与MTHFR基因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孙慧等〔4〕研究提示提示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升高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的遗传因素。在中国人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转录区寡肽807T等位基因可能是年轻缺血性脑卒中和高危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5〕。纵观此类研究,多没有提出明确论断缺血性脑卒中与研究基因的相关性,均认为可能存在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亦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3缺血性脑卒中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诸多研究表明ApoE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6〕。Kim等〔7〕认为ApoEε4是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夏昱等〔8〕探讨了11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ApoE基因型与6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发现脑梗死组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ε4等位基因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马飞煜等〔9〕用PCRRFLP技术对对47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CI组)、4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例急性栓塞性脑梗死组患者和50例对照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CI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亚型及对照组,ApoEε4等位基因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多项国内外研究〔10~17〕均认为ε4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也有学者〔13,18,19〕研究均认为,ε3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保护因素。有研究表明〔20〕,ε2基因增加了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但也有研究认为〔21〕它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但是,也有研究认为ApoE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如周君等〔22〕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72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8例为健康体格检查者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两组Apo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认为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Nakata等〔2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检测表明ApoE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无关,Kunisto〔24〕

、陈卫蓉等〔25〕研究也认为ε4等位基因频率的高低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ApoE有3种异构体E2、E3和E4,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与ApoE基因的表达相关,尤其与ApoE4基因型相关,并且与环境因素(吸烟、高血压等)相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26〕。也有研究认为ApoE4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是一种遗传易感因子〔27〕。由此可见,有关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尚存在较大争论,这些研究结论之间的差异可能与研究方法、所选病例以及研究人群之间的差异有关。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并不确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ApoE基因多态性为手段研究该病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探索不同ApoE亚型对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ApoE在缺血性脑卒中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脂蛋白水平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②通过刺激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及作为脂蛋白的结构蛋白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③影响神经细胞损伤后神经支配功能的恢复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不同表型的ApoE具有不同的效应,ε3可提高神经生长,而ε4降低神经生长;④在脑部,ApoE在突触可塑性有关的膜重建过程中发挥着胆固醇和磷脂调动和再配合的作用。因而目前有些学者认为ApoEε4基因携带者对脑血管疾病和痴呆有一种遗传易感性,即其脑组织可能因ApoEε4基因型发生改变而易于受到血管性及变性疾病的影响〔28〕。参考文献

1SudlowC,MartinezGonzalezNA,KimJ,etal.DoesapolipoproteinEgenotypeinfluencetheriskofischemicstroke,intracerebralhemorrhage,orsubarachnoidhemorrhage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esof31studiesamong5961casesand17,965controls〔J〕.Stroke,2006;37:36470.

2LehtimakiT,DastidarP,JokelaH,etal.Effectoflongterm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onatherosclerosisprogressioninpostmenopausalwomenrelatestofunctionalapolipoproteinphenotype〔J〕.JClinEndocrinolMetab,2002;87(9):

414753.

3李才明,张成,卢锡林,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5963.

4孙慧,路方红,田奇,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J〕.山东医药,2003;43(7):156.

5周畅,金丽英,杨学伟,等.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转录区寡肽807多态性的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1):223.

6王燕.载脂蛋白E多态性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20911.

7KimJS,HanSR,ChungSW,etal.TheapolipoproteinEepsilon4haplotypeisapredictorforrecurrencein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J〕.JNeuroSci,2003;206(1):317.

8夏昱,李红乐,王继立.载脂蛋白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关系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7):8269.

9马飞煜,邬伟,王凤,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脂类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8):5136.

10ChowdhuryAH,YokoyamaT,KokuboY,etal.ApolipoproteinEgeneticpolymorphismandstrokesubtypesinaBangladeshihospitalbasedstudy〔J〕.JEpidemiol,2001;11(3):1318.

11KokuboY,ChowdhuryAH,DateC,etal.AgedependentassociationofapolipoproteinEgenotypewithstrokesubtypesinaJapaneseruralpopulation〔J〕.Stroke,2000;31:1299306.

12MargaglioneM,SeripadGC.PrevalenceofapolipoproteinEallelesinhealthysubjectsandsurvivorsofischemicstroke〔J〕.Stroke,1998;29:399403.

13张波,张卓伯,刘洪,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的关联研究〔J〕.华西医学,2006;21(1):901.

14郭阳,郭津津,剑飞,等.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2369.

15王德生,江龙,代亚美,等.脑梗塞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初探〔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2):713.

16王景华,宁宪嘉,卢红艳,等.脑梗死与脑出血ApoE基因多态性特点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213.

17张雄,郝洪军,袁锦楣,等.早发性脑梗死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1):68.

18沈丽华,柯开富,李作汉,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4):4457.

19厉永伟,贺侠,张玲晓,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1;1(3):179.

20CourdeeR,MahieuxF,BailleulS,etal.PrevalenceofapolipoproteinEphenolypesin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acasecontrolstudy〔J〕.Stroke,1993;24:6614.

21FerrucciL,CuralnikJM,PahorM,etal.ApolipoproteinEε2alleleandriskofstrokeintheolderpopulation〔J〕.Srtoke,1997;28:24106.

22周君,于富敏,李晓霞,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6):2636.

23NakataY,KatsuyaT,RakugiH,etal.Polymorphismof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ngiotensinogen,andapolipoproteinEgenesinaJapanesepopulationwithcerebrovasculardisease〔J〕.AmJHypertens,1997;10:13915.

24KunistoJ,MykanenL,KervinenK,etal.ApolipoproteinE4phenotypeisnotanimportantriskfactorforcoronarheartdiseaseorstrokeinelderlysubjects〔J〕.ArteriosclerosesThrombVasBiol,1995;15:12805.

25陈卫蓉,肖志杰,谭利民,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1):139.

26MorganL,HumphriesSE.Thegeneticsofstroke〔J〕.CurrOpinionipiol,2005;16(1):1939.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4

StudyonFRAXFgenepolymorphisminchildrenwithmentalretardationinQinbamountaindistrict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associationbetweenFRAXFgenepolymorphismandthechildintelligenceinQinbamountaindistrict.METHODS:FRAXFgenotypewasdetectedin84mentalretardation(MR)childrenand74normalcontrolsbyusingPCRand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methods.TheassociationofFRAXFgenepolymorphismandthechildintelligencewasstudied.RESULTS:NineteenalleleshadbeencheckedoutinMRgroupwiththerepeatfrequencyranging728.Twentyonealleleshadbeencheckedoutincontrolgroup,therepeatfrequencyranging120.ThedistributionofFRAXFgenotype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betweenMRandcontrolgroups(χ2=14.05,P

【Keywords】polymorphism(genetics);child;intelligence;FRAXF

【摘要】目的:研究秦巴山区儿童FRAXF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智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分析系统分析技术对84例智力低下儿童及对照组72例智力正常儿童的FRAXF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探讨FRAXF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智力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共检出该位点19个等位基因,重复次数范围为7~28.对照组共检出该位点21个等位基因,重复次数范围在1~20.通过χ2检验,两组之间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显著(χ2=14.05,P

【关键词】多态现象(遗传学);儿童;智力;FRAXF

0引言

1969年Lubs等首次发现X染色体上具有1个脆性位点(FRAXA)[1],此后遗传学家相继在人类基因组上发现了26个脆性位点,其中3个位于Xq2728区带上(FRAXA,FRAXF及FRAXE)[2-4].过去认为除FRAXA和FRAXE之外,其他24个脆性位点只是人类基因组中正常的多态性位点[5].FRAXF基因是否可以作为MR的候选基因尚在探讨.秦巴山区地处秦岭深处,交通不便,地域因素造成了相互较为隔绝的人群,平均每个自然村智力低下患者达到7%~8%,是智力低下儿童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一个特殊群体.本研究通过对这个特殊地区的正常儿童及智力低下儿童FRAXF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探讨了FRAXF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智力之间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智力低下(mentalretardation,MR)组为84(男45,女39)例,均为柞水安康两地经智商测定(采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表法)为MR儿童,年龄0~14岁.对照组72(男35,女37)例,为同一地区同龄智力正常儿童,年龄0~14岁.MR者与对照组在年龄上进行了匹配,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引物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TaqDNA聚合酶购自鼎国公司.PCR扩增试剂盒购自宝生物公司.测序由上海基康生物公司完成.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5mL,加ACD抗凝,保存于-20℃冰箱中,全血经蛋白酶K消化,采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

1.2方法

1.2.1基因多态性检测PCR引物序列参照文献(Fu等,1991).基因序列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查询.扩增片段长度为360bp.引物序列P1:5′CTGAGGTTCATGGCGGAGAAC3′,P2:5′GCTCACTCCCAGCCTCCATCC3′.PCR反应体系:模板DNA50mg/L2μL,引物50pmol/3μL1.5μL,10mmoldNTP2.4μL,Taq酶33.34μkat/L1μL,10×Buffer(Mg+)3μL,H2O21.6μL,总体积30μL.扩增反应在PerkinElmer9600扩增仪中进行.反应条件:95℃变性7min后加Tag酶;94℃变性2min,55℃退火1min,72℃延伸2min,循环30次后,72℃延伸7min,扩增产物4℃冰箱保存.通过15g/LAgrose凝胶电泳观察是否有PCR扩增产物,通过80/L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分析系统分析,确定PCR扩增产物碱基个数,同时随机挑选PCR产物由上海基康技术有限公司测序,进一步确定所扩片段是否准确以及侧翼序列的碱基个数.多态位点CCG重复次数n=(PCR扩增产物碱基数量-侧翼序列碱基个数)/3,从而确定CCG的个数.鉴定基因型.

统计学处理:组间基因频率差异用χ2检验.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10.0软件包.

转贴于2结果

2.1智力低下儿童FRAXF基因多态性检测了84例智力低下儿童外周血标本,72例正常儿童对照.病例组共检出该位点19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381~444bp,基因频率在0.8%~13.3%之间,重复次数范围为7~28.重复次数多为11,13.对照组共检出该位点21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360~420bp,基因频率在1.8%~11.9%之间,重复次数范围为1~20,重复次数多为9次(图1).两组之间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显著(χ2=14.05,P

2.2智力低下组儿童FRAXF基因多态性性别分布病例组和对照组内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2.3PCR产物测序确定扩增片段(CCG)重复次数及片段大小(图2).

表1FRAXF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略)

表2FRAXF基因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男女之间的分布(略)

图1FRAXF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柱形分布图(略)

图2FRAXF基因多态性的测序图谱(略)

3讨论

1943年Martin首次报道了一个X连锁形式的智力低下家系,以后命名为脆性X综合症.FRAX系X性遗传疾病,是儿童MR的常见原因,在人群中发病率男性约1/4000,女性稍低[5].其分子学机制是因FMR1基因第1外显子非翻译区CCG重复区异常扩增及异常甲基化,引起FMR1基因而不转录,或转录后翻译效率低,生成编码蛋白脆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Xmentalretardationprotein,FMRP)减少或不能生成FMRP所致[6].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多有FMRI基因的高度表达,若FMR1mRNA缺乏可能会损害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发育,影响依赖于皮层和边缘系统功能意志、学习和记忆行为[7].现研究表明,除FRAXA基因外,其他FRAX基因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与MR有关.提示FRAXF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智力有相关性.该基因(CCG)重复次数大于20时,儿童智力异常的可能性较大.

本研究是在秦巴山地区这个物殊儿童群体进行FRAXF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发现FRAXF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智力可能有相关性,该位点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定律[8],具有代表性.多态信息量(PIC):0.86,结果表明该位点具有丰富的多态信息量.根据绘制的柱形图示,表型正常的人群重复次数的峰值为9次,表型表现为MR的人群重复次数的峰值为11次、13次.病例组最低重复次数为7次,对照组最低只有一次重复;当重复达到20次以上时,病例组仍有7个病例出现,对照组则没有.病例组最高重复次数高达28次.通过χ2检验,两组之间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LubsHA.AmarkerXchromosome[J].AmJHumGenet,1969,21:231.

[2]AnnemiekeJMH,PierettiM,SutcliffeJS.etal.Identificationofagene(FMR1)containingaCGGrepeatcomicdentwithabreakpointclusterregionexhibitinglengthvariationinfragileXsyndrome[J].Cell,1991,65:905-941.

[3]HirstMC,BarnicoatA,FlynnG,etal.Theidentificationofathirdfragilesite,FRAXFinXq2728distaltobothFRAXAandFRAXE[J].HumMolGenet,1993,2:197-200.

[4]KnightSJL.FlanncryAV,HirstMC,etal.TrinuclectiderepeatamplifyicationandhypermethylationofaCpGidlandinFRAXEmentalretardation[J].Cell,1993,74:127-134.

[5]TurnerG,WakeS,WebbT,etal.PrevalenceoffragileXsyndrome[J].AmJMedGenet,1996,64(1):196-197.

[6]JinP,WarrenST.UnderstandingthemolecularbasisoffragileXsyndrome[J].HumanMolGenet,2000,9(6):901-908.

[7]HagermanRJ,HagermanPJ.FragileXsyndrome:Amodelofgenebrainbehaviorrelationships[J].MolGenetMetab,2001,74(12):89-97.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5

摘要本文通过ACE基因I/D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的研究来探究ACE基因I/D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可以为运动员的科学化选材和运动员个性化训练方案的指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ACEACE基因I/D多态有氧运动

一、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

有研究显示,ACE基因的三种基因型,不仅在中长跑及马拉松项目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各异,而且还与某些生理指标呈一致性变化,由此推测ACE-I/D多态性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联关系不是没有依据的。研究认为I等位基因与运动时心脏机能的改善可能是通过I等位基因下调组织及循环中ACE水平或/和ACE活性,降低心脏后负荷,提高心血管顺应性而实现的。有学者认为,因为ACE基因I/D多态性片段位于内含子,其作为非信息部分,该多态性不能影响此mRNA所编码的ACE的表达,但有可能影响mRNA的转录与修饰,或通过连锁不平衡来影响基因的变异。还可能是由于ACE基因位于17q23,临近生长激素基因17q22-24,ACE基因与生长激素基因连锁不平衡,可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的表达,而IGF-I有增加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及心肌质量的功能。考虑可能与ACE-II基因型作为体内ACE低活性的标志,可调控能量平衡及底物氧化,增加体脂储量,提高代谢效率,使机体处于相对节省化状态,进而维持力竭运动中的能量平衡有关。

二、ACE基因与杰出耐力的关系

研究发现,那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在ACE基因的两种等位基因I和D两种形式中,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水平较低,形式D起相反作用。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由此推测,I基因能增强肌肉吸收氧和营养成分的能力,有助于增强人的有氧耐力。优秀运动员的静态、动态肺活量和心脏功能参数与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推测ACE对耐力运动的影响可能主要是由肌肉微观结构方面的变异引起的。ACE-II体内ACE酶的低活性,导致了CO浓度的升高,从而加强了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使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加强,在耐力训练中心肌、骨骼肌中分解耦联蛋白数量下降,这种下降和ACE的多态性相关。因此有人认为携带ACE-II的登山运动员的天赋并不完全取决于心肺功能的改善,而运动员肌肉毛细血管与肌肉横截面积增加和动静脉氧压差的提高,更能解释携带ACE-II的登山运动员对高海拔训练的适应,及对训练敏感性的差别。Montgomery等研究发现,33名全英优秀登山运动员ACE-I/D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另外,I等位基因与优秀耐力能力的关联可能是通过ACE基因对心脏结构及机能的调控实现的。George等人的研究表明,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耐力运动员的状态有关。但Jouko等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推测可能与所选运动员的遗传背景、年龄、运动水平及从事的运项目不同有关。赵云等研究发现,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优秀运动员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存有差别,但结果尚不能证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运动能力相关联。

三、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关系

(一)耐力训练敏感性

运动训练是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运动能力的改善主要体现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对不同训练手段所产生敏感的适应性变化层面上。对运动训练产生的生理机能、解剖结构的敏感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

刘海平等对运动训练敏感性的研究表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训练后生理表型指标敏感性变化关联研究结果,携带Ⅰ等位基因的受试者耐力训练后有氧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携带DD纯合子基因型的受试者。

(二)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后心血管指标敏感性变化关联研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血压调节系统,该系统中各组成分质与量的改变将影响其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作为RAS的初始底物,血管紧张素原质和量的变化与其编码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密切相关。人类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是单拷贝基因,位于第一号染色体q42~43,长度为12kb,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

对耐力训练后生理表型指标敏感性变化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最早开展的是有关线粒体DNA与耐力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变化的关联分析,发现携带不同mtDNA带型的受试者,耐力训练后VO2max的提高幅度明显不同。随后的研究逐步从mtDNA转向核DNA,核DNA是人类遗传的关键物质,它决定了人类的各种生物性状。

四、结论

ACE基因是决定人体有氧耐力素质的关键因素,可能是通过影响人体的心肺功能来影响耐力素质;也有人认为优秀的耐力能力可能与ACE基因对心脏结构及机能的调控有关。ACE通过促进AngⅠ转化为AngⅡ,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而且ACE基因多态性与运动员运动能力有关联。目前,对于ACE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耐力运动尚有争议,进一步分析ACE基因I/D多态与肌肉中ACE的水平,肌纤维类型、体积,线粒体密度,毛细血管密度,底物利用的关系可能会得出有用的证据。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从更深的水平上认识ACE基因与运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6

【关键词】血浆蛋白C;基因多态性;华法林剂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1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96-02

进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必须不停地服用华法林抗凝,但是,华法林抗凝在个体用药剂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出血、栓塞等,对生命造成威胁,华法林的安全使用受到人们的关注[1]。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血浆蛋白C基因多态性和华法林剂量的相关性,选择10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0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等,华法林剂量达到稳定状态后,进行记录。每位患者被记录的次数至少为5次。华法林日平均剂量计算如下:患者测得华法林剂量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在1.5至2.8之间,记录总服用量,继而得出日平均稳定剂量。

1.2方法

1.2.1基因型检测患者同意后,收集1mLEDTA抗凝静脉全血,应用低渗液,使得红细胞裂解,白细胞分离,应用经典酚-氯仿法,将白细胞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储存于冰箱,温度设定为-20℃,备用。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碱基淬灭探针技术,检测患者的VKORC1-1639G>A、CYP2C91075A>C以及PROCrs5936的基因型。

1.2.2测序选择VKORC1-1639G>A:AA型、GG型以及AG型;CYP2C91075A>C:AA(*1/*1)型以及AC(*1/*3)型;PROCrs5936:GG型、GT型以及TT型2支扩增PCR产物,25L,送至相关部门进行测序验证。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华法林平均稳定剂量对比在PROCrs5936等位基因频率中,T为54.8,G为45.2%。华法林平均稳定剂量:GG型:(2.51±0.80)mg.d-1,TG型:(2.64±0.92)mg.d-1,TT型:(2.63±0.72)mg.d-1,组间比较华法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VKORC1-1639G>A、CYP2C91075A>C基因多态性和华法林剂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两个基因解释的华法林剂量差异分别为31.0%、7.2%。

3讨论

华法林主要是对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起到抑制的作用,进而对凝血因子起到抑制作用,能够起到抗凝的作用[2]。在集体中,PROC是较为重要的抗凝因子,在生理情况下,主要是以酶原的形式在血液中循环,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被激活,成为活化蛋白C(APC),APC对凝血以及纤溶等系统起作用,起到的抗凝作用较大[3]。PROC是血浆糖蛋白,被维生素依赖,合成的过程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所以,PROC也会影响到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它的基因多态性对于华法林在不同人群的抗凝作用可能会产生影响,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PROCrs5936基因多态性和华法林平均稳定剂量相关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有助于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辽,汤荣华.血浆蛋白Z水平测定的临床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08,14(1):5-7.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7

[关键词]白癜风;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R75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3-0302-03

白癜风是一种以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影响容貌,治疗困难。既往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范畴,由免疫功能异常所导致的黑素细胞的破坏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是细胞核激素受体,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受体超家族的成员,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通过VDR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以往研究证实VDR不仅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而且与T细胞的功能调节以及黑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明显相关,在白癜风患者VDR表达水平降低,这些结果都表明VDR与白癜风有密切的关系。VDR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有重要的关系,但是在白癜风患者人群VDR基因多态性的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研究了中国汉族人群VDR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白癜风患者组,随机选取本院门诊白癜风患者749例,男性414例,女性335例,均为汉族,年龄2~95岁(平均24.9±13.9岁)。正常对照组来自同地区763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员,男性413例,女性350例,均为汉族,年龄1~75岁(平均26.2±13.7岁)。

1.2实验方法

1.2.1基因组DNA提取:取外周抗凝血1ml,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公司)提取基因组DNA。

1.2.2PCR扩增及酶切:取基因组DNA约50ng进行PeR反应,反应体积为20μl。取PCR反应产物3μl进行酶切,酶切总体积为10μl。具体PCR及酶切反应条件见表1。

1.2.3VDR多态性分析: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FokI、BsmI、ApaI、TaqI(NEB公司)对不同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3%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EB染色及紫外线投射仪下观察结果。分别以4种限制性内切酶第一个字母的大写F、B、A、T表示缺乏相应的多态性位点,以小写字母f、b、a、t表示存在相应的多态性位点,f、b、a、t突变位点经酶切后分别释放如下大小的片断。f:196bp和69bp,b:177bp和182bp,a:280bp和210bp,t:290bp和200bp。

1.3统计学处理: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数据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后,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白癜风患者组和对照组VDR基因型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VDR基因型与白癜风的相关性。

2结果

2.1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对白癜风组及对照组VDR基因型分布进行检验。结果白癜风组及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表2)。

2.2VDR基因型分布:白癜风患者VDRBsmI、ApaI、TaqI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bb、aa、tt、基因型在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FokI位点基因型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3)。

2.3单倍体分析:结果显示FokI位点和BsmI位点之间,kpaI位点、TaqaI位点和BsmI位点两两之间均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表4),白癜风患者中fbAT、FbAT和FbaT单倍体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7DR基因型为fbAT、FbAT和FbaT的个体患白癜风的危险性较大(表5)。

3讨论

维生素D受体是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介导维生素D类活性物质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大分子,1,25-(OH)2D3不仅参与正常的骨质代谢功能,而且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作用。临床研究不仅观察到白癜风患者存在VDR的低表达,而且发现维生素D衍生物对白癜风具有治疗作用。维生素D在白癜风中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其二是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VDR基因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不同程度地影响维生素D的生物学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VDR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有密切的关系。李春英。等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黑素瘤有明显相关性,Bitlea等在一小样本研究中也表明VDR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以及VDR的生物学特性,我们认为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白癜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

【关键词】基因;血压;高血压

associationamongace,cyp11b2andα-adducingenepolymorphismswithpulsepressure

linhui?zhong,chenhui,luojie?wei,wuxiao?ying,chenyan,lide?yu,chenxi?jun

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habilitationmedicine,2009,18(3):2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ssociationamongace,cyp11b2andα-adducingenepolymorphismswithpulsepressure(pp)inprimaryhypertensiveandnormotensivesubjects.methods:theprimaryhypertensivesubjects(1081cases)andnormotensivesubjects(604cases)weredividedrespectivelyintothreegroups:pp<40mmhg,40-59mmhgand≥60mmhg.binarystepwiselogisticregressionwasusedto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genepolymorphismsandpp,whichbeingconsideredconfoundingfactorslikeage,sex,etc.results:binarylogisticstepwiseregressionresultsdemonstratedthatace-dd+cyp11b2-cc/tc+α-adducin-ttgenotypeandageenteredthemodelafteradjustingconfoundingfactors.ace-dd+cyp11b2-cc/tc+α-adducin-ttgenotypewas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highpulsepressure(≥60mmhg)inbothprimaryhypertensive(or=3.318,p=0.005)andnormotensivegroups(or=4.556,p=0.044).conclusion:theriskofhighppincreasedinbothprimaryhypertensiveandnormotensivesubjectswhomcarriedace-dd,cyp11b2-tc/ccandα-adducin-ttgenotypesatthesametime,andthiscombinationofgenotypeistheindependentriskfactorofhighpp.

keywords:genes;bloodpressure;hypertension

近年来,脉压(pp)这一大动脉弹性的指标正成为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热点,研究提示pp的大小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已被用作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病死率的重要指标之一[1~4]。pp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很大程度上受年龄、性别影响,但是,却很少有研究解释基因在pp变化中的影响和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α-内收蛋白(adducin)三个基因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血容量、血压水平,进而可能引起血管结构,pp变化。基因的作用多为微效,故本研究选择上述三个基因,研究其联合作用与pp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高血压组: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共1081例,其中男女比例为662/418,平均年龄(60.9±12.33)岁。入选标准: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治疗前,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值: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服用降压药者,虽血压<140/90mmhg,也可入选。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能引起脉压增高的疾病及患严重心、脑、肾疾病,不能耐受检查者。

1.1.2血压正常组:同期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健康查体者,共604例,其中男女比例342/262,平均年龄(59.7±12.70)岁。入选标准: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bp<140mmhg,dbp<90mmhg者,常规化验无异常,无各类心血管、脑血管及肾、内分泌等方面疾病。

1.2方法

1.2.1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ibm=体重kg/身高m2),检测空腹甘油三酯(tg)、空腹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肌酐cr)、尿酸(ua)、心率,询问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人还记录服用降压药情况、高血压病史。

1.2.2血压测量:共3次,取其均数。pp=sbp-dbp;平均动脉压(map)=1/3sbp+2/3dbp。

1.2.3抽取外周血2ml,提取基因组dna。

1.2.4检测:①ace基因多态性检测:目的片段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参照rigat[5]首先设计的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ctggagaccactcccatcctttct3′,下游引物:5′gatgtggccatcacattcgtcagat3′。pcr产物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基因型;②cyp11b2基因多态性检测:pcr扩增引物自行设计,上游引物:5′caggaggagaccccatgtgac3′,下游引物:5′cctccaccctgttcagccc3′。将pcr产物用haeⅲ内切酶进行酶切,酶切位点为:

ggccccgg。酶切产物3%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基因型;③α-adducin基因多态性检测:pcr扩增引物自行设计,上游引物:5′cagcgatgtggaggttcctg3′,下游引物:5′tgggactgcttccattcggc3。将pcr产物用bmgt120内切酶进行酶切,酶切位点为:ggnccccngg。酶切产物3%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基因型。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用二项logistic回归。用直接计数法计算高血压组不同pp组和正常人的基因型频率,性别、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和组间基因型频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基本资料比较

结果显示:年龄(60.9±12.33)∶(59.70±12.70)、pp[(54.70±14.42)∶(43.40±11.73)mmhg]、平均动脉压[(106.6±11.55)∶(89.40±9.97)mmhg]、肌酐[(182.90±22.29)∶(76.20±16.14)μmol]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无显著性差异。

2.2不同pp水平年龄、性别比较

在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中,不同pp组年龄有差异(p<0.05),平均年龄随着pp组的增大而增大,其他指标分布在不同pp组间无差异。

2.3经检验三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

2.4不同pp水平组基因频率分布分析

以pp40mmhg、60mmhg为界限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cyp11b2基因的cc型例数较少(高血压组75例,血压正常组33例),故将cc型与tc型合并,代表携带有c等位基因者,以减少因例数太少引起的误差。

2.4.1高血压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pp水平组间基因型组合分布频率。ace-dd+cyp-tc/cc+add-tt型在各pp组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在≥60mmhg组分布频率最高(4.9%),经分割,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01)。

2.4.2血压正常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pp水平组间基因型组合分布频率。ace-dd+cyp-tc/cc+add-tt型在各pp组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60mmhg组分布频率最高(8.2%),经分割,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02)。

2.5二项logistic回归

将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按pp是否>60mmhg分别分为两组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2.5.1高血压组:将可能影响pp的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是与否)、饮酒(是与否)、用降压药(是与否)、高血压史(年)、tg、tc、glu水平、cr、ua、心率、map,三种基因型及其组合引入方程,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显示:最后进入方程的因素为年龄、map、ace-dd+cyp-tc/cc+add-tt型。提示在调整了年龄和map因素后,同时携带三种基因突变型(ace-dd+cyp-tc/cc+add-tt)者仍与高脉压(≥60mmh)显著相关,是p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比值比(or)值为3.318(95%ci:1.432-7.684),即同时具有ace基因dd型、cyp11b2基因tc/cc型和α-adducin基因tt型者高脉压的风险是其他基因型组合者的3.318倍(见表1)。

2.5.2血压正常组:影响因素无高血压史、降压药,其余同上,结果显示:最后进入方程的因素为年龄、性别、ace-dd+cyp-tc/cc+add-tt型。提示在血压正常组中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同时携带三种基因突变型(ace-dd+cyp-tc/cc+add-tt)者也仍与高脉压显著相关,与高血压组结果一致,or值为4.556(95%ci:1.042-19.929),即同时具有ace基因dd型、cyp11b2基因tc/cc型和α-adducin基因tt型者高脉压的风险是其他基因型组合者的4.556倍(见表1)。表1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讨论

影响pp的因素很多,但关于基因与pp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还比较少。

cwynarm研究了642例西方白人,将α-adducin与γ-adducin协同分析,发现α-adducint等位基因协同γ-adducin-gg型者周围与中心pp要高于协同γ-adducin-aa型者[6]。wangjg分析了ace、cyp11b2、α-adducin三个基因协同作用与中国汉族人血压关系后得出,同时具有ace-dd型和cyp11b2-cc型或者同时具有ace-dd型和α-adducin-tt型者的sbp较高[7]。这些与本研究的结果部分相同。单基因和两基因型组合均未进入方程,此结果亦提示基因的联合作用能增大对pp的影响。

pp取决于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大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通常情况下,动脉顺应性是决定pp大小的主要因素。以往研究多得出dd型人群与循环及组织高ace水平有关[8,9]。dd型人的血管长期暴露在循环及局部组织高水平ace及angⅱ环境下,血管内皮容易受损,致其通透性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加速,并易于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另有研究表明angⅱ可使血管内皮增生,血管壁增厚[10],并且醛固酮的分泌也可使血管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从而引起动脉顺应性减退。目前的研究多显示cyp11b2的c等位基因多与高醛固酮水平相关[11~13]。醛固酮的过度分泌可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外周动脉内压力增加,动脉内皮受机械剪应力增加、内皮功能减退。另外,醛固酮还可以改变血管平滑肌的张力,通过基因和非基因效应促使血管平滑肌肥大、增殖,使管壁增厚,从而降低动脉的顺应性。α-adducin氨基酸替换(glytrp)的结果可能影响内收蛋白组装或其稳定性,从而改变了细胞膜骨架结构和钠离子跨膜转运,引起近端肾小管钠离子重吸收增加,水钠潴留,循环血容量增加,表现为血压水平升高。长期发展可导致小动脉痉挛、管壁剪切应力增加、缺氧、内皮功能减退,从而使血浆纤维蛋白、脂质渗入内皮下间隙,产生玻璃样变性;还可使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紊乱。最后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动脉顺应性减低,引起pp增大。上述三个基因在机制上可有互相协同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基因分析与pp高低无显著性相关,在将基因型联合分析后,显示出它与pp高低的相关性,这与基因的协同作用有关。本研究结果说明今后对于基因与pp的研究应多着重于联合基因的分析,以利于pp水平的预测及预防。

【参考文献】

[1]domanskimj,davisbr,pfefferma,etal.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prognosticinformationprovidedbypulsepressure[j].hypertension,1999,12:375-380.

[2]fangj,madhavans,aldermanmh,etal.pulsepressure:apredictorofcardiovascularmortalityamongyoungnormotensivesubjects[j].bloodpress,2000,9(5):260-266.

[3]张钦凤,朴锺危,高尚伯,等.脉压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一个大样本的随访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830-832.

[4]陈慧,王丽娜,白玉茹,等.脉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4):291-293.

[5]rigatb,hubertc,corvolp,etal.pcrdetectionoftheinsertion/deletionpolymorphismofthehuman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gene(dcp1)[j].nucleicacidsres,1992,20(6):1433.

[6]cwynarm,staessenja,ticham,etal.epistaticinteractionbetweenalpha?andgamma?adducininfluencesperipheralandcentralpulsepressuresinwhiteeuropeans[j].jhypertens,2005,23(5):961-969.

[7]wangjg,liul,zagatol,etal.bloodpressureinrelationtothreecandidategenesinachinesepopulation[j].jhypertens,2004,22(5):937-944.

[8]zhux,bouzekrin,southaml,etal.linkageandassociationanalysisof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ace)genepolymorphismswithaceconcentrationandbloodpressure[j].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2001,68(5):1139-1148.

[9]吴寿岭,李云,王志彬,等.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ce及angⅱ浓度的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4,12(3),214-217.

[10]grobeckerh,heuschg,strauerbe.angiotensinandtheheart[j].basicrescardiol,1993,51(1):197.

[11]pojogal,gautiers,blanch,etal.geneticdeterminationofplasmaaldosteronelevelsinessentialhypertension[j].amjhypertens,1998,11(7):856-860.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9

【摘要】目的本文应用基因检测技术,了解不同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ACE基因特点与低氧调控基因(HIFG)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电移及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对高原世居藏族、蒙族、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四个群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的研究。结果测得基因频率为高原汉族0.6562、藏族0.6377、蒙族0.6505和平原汉族0.7186,高原三个群体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与平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基因型频率高原汉族为I/I14%、I/D11%、D/D4%,藏族I/I16%、I/D10%、D/D7%,蒙族I/I14%、I/D12%、D/D6%,平原汉族I/I5%、I/D3%、D/D26%。显示高原三个群体基因型频率差异较小,这三个群体分别与平原人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另外,在Wistar鼠HIF基因序列的490bp位点有ACE基因表达。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原人低氧适应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藏族;蒙族;汉族;基因多态性;低氧

Studyofgenepolymorphismandhypoxiarelatedgeneonresidentslivinathighaltitudeandplainarea

【Abstract】ObjectiveThispaperresearched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genepolymorphismofTibetan,Mongolian,HanChineseresidentslivingathighaltitudeandHanChineselivingatplainarea.MethodsApplyingthetechnologyofpolymearsechainreaction(PCR)geneamplificationandpolyacrylamidegel(PAG)electricchargemovementaswellasgenesequencing,aimstounders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ACEgenefrequency,ACEgenetypefrequencyandACEgenecharacterwithhypoxiainduciblefactorgene(HIFG).ResultsGenefrequencyis0.6562,0.6377,0.6505and0.7186inHanChinesegroup,Tibetangroup,MongoliangroupathighaltitudeandHanChineseatplainarearespectively;therearenot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reehighaltitudegroups,butthereissignificantdifferencerespectivelycomparetoplainarea(P<0.001).ThegenetypefrequencyisI/I14%,I/D11%,D/D4%inHtanChinesegroupathighaltitude;I/I16%,I/D10%,D/D7%inTibetangroup,I/I14%,I/D12%,D/D6%inMongoliangroupandI/I5%,I/D3%,D/D26%inHanChinesegroupatplainarea;theresultshowsthatthereisminordifferenceamongthreehighaltitudegroups,butthereissignificantdifferencerespectivelycomparetoplainaredata(P<0.001).Inaddition,thereisgeneexpressionat490bppointofgenesequenceonWistarrat.ConclusionThisstudyprovidesmolecularbioloicbasisforfurtherstudyinggeneticmechanismofhypoxiaadoptationofhumanbeingsathighaltitude.

【Keywords】Tibetan;mongolian;HanChinese;genepolymorphism;hypoxia

自然界的生物有多种多样,但每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差异,一种生物群体尽管在整体水平上有它本身的相同的生物特性,可是在整体某一性状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形状的差异科学家称为多态性现象(Polymorphism)。在青藏高原这块特殊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来的繁育,形成了不同适应群体,在这些群体中逐步衍遗了复杂的基因表型的个体[1~3]。笔者应用检测STR基因座的位点多态数据为本底,对照研究ACE基因多态性,了解高原人群ACE基因多态位点变化规律及该基因与低氧的关系,为高原人类低氧适应机制的探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受试对象对海拔3550m地区,经体检正常者,选择无血缘关系的世居人群汉族39例,藏族31例,蒙族40例及平原世居汉族35例,分四个试验组,男女不限。

1.2基因组DNA的制备对受试个体抗凝外周血样5ml,经盐提法分别提取基因组DNA为世居汉族32份、藏族30份、蒙族29份和平原世居汉族34份,共提取收集DNA样本125份,见表1。

表1DNA样本的来源

1.3PCR检测STR基因多态性和ACE基因多态性人类基因组DNA多态性是由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为核心序列的重复次数不同而形成的。根据STR基因座突变率较低,稳定性好,易于标准化,能为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丰富的高信息量遗传标记,以21号染色体中8个基因位点(D21S1432、D21S1435、D21S1270、D21S1440、D21S1446、GATA24H09、ATA42C09、GATA129D11)基因多态检测作本底,按照Hubert等发表的ACE基因结构,对应于ACE基因第16内含子中以ALUT序列设计引物;引物序列:ACE-F,5′-CTGGAGACCACTCCCATCCTTTCT-3′;ACE-R,5′-GATGTGGCCATCACATTCGTCAGAT-3′。PCR反应体系:25μl体系中,基因组DNA1.0μl,引物各10pmol,10xpcrbuffer2.5μl,dNTP2.5μl,TaqDNA聚合酶0.25u,PCR反应条件:95℃5minPCR仪开始循环(预变性)5min,相继94℃变性1min;退火温度55℃30s及72℃15min延伸;循环30次(4℃保存)。将PCR产物在2%琼脂糖溴乙啶凝胶上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并照相。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tata计算机软件,计算ACE基因I/I、I/D和D/D多态的基因型频率,确定其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由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组间频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高原和平原环境四个群体21号染色体STR8个基因座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高原汉族群体基因频率为13.44、藏族群体为21.68、蒙族群体为17.89,平原汉族14.02,高原汉族与平原汉族无群体差异,其他各群体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检出的频率在各群体中数据稳定,重复性好,STR8个标记基因座分别在高原汉族、藏族、蒙族和平原汉族人群中出现的等位基因位点杂合度(HET)和基因多态数量(PIG),高原汉族0.6582和0.6693,高原藏族0.7322和0.6897;高原蒙族为0.7750和0.7083;平原汉族为0.6119和0.6709,各群体内部均分布均匀,均表现出各群体特有的高度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定律。检出的等位基因数量最多的为16个,最少的为7个(表),8个位点的累积非它排除率为0.9996,积累的个人识别几率为0.9999(表),符合STR基因座选择标准,因此,这8个基因座在人类群体间个人识别鉴定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2.2测得ACE基因频率为高原汉族0.6562、藏族0.6377、蒙族0.6505和平原汉族0.7186,高原三个群体与平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原三群体间无差异;基因型频率为高原汉族I/I14%、I/D11%、D/D4%,藏族I/I16%、I/D10%、D/D7%,蒙族I/I14%、I/D12%、D/D6%,平原汉族I/I5%、I/D3%,D/D26%。结果显示高原三个群体基因型频率相近,这三个群体分别比平原人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在Wistar鼠HIF基因序列的490bp位点有ACE基因表达。

2.3研究了ACE基因与HIF低氧诱导因子的相关性,在HIF低氧诱导功能区域的基因重复位置进行转基因小鼠基因表达的功能学观察,酶切490bp段基因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可见转基因小鼠耳朵血管粗糙、充血等,表达明显,说明ACE基因与低氧下机体调节有关。

3讨论

3.1STR八个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布规律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符合Hardy-Weinbery平衡定律,其总的个体识别率为高原藏族0.9908,蒙族0.9896,汉族0.9917和平原汉族0.9965,适于群体间个体基因鉴定,属人类高识别能力遗传标记系统。各群体间存在基因频率多态信息量不同,表示群体间存在基因差别,这一研究结果将对人类遗传标记及种族鉴别有较高价值[4~6];本文首次应用PCR对高原地区进行群体汉族、藏族、蒙族和平原汉族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为高原人群遗传基因资源的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科学资料。

3.2STR基因的八个基因信息数量统计分析,高原不同人群世居汉族11、藏族9、蒙族8,除高原汉族和平原汉族相同外,各民族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对四个群体的研究报道,对于STR基因在机体遗传信息传导机制还不清楚,笔者认为这一差别是否与群体所处环境有关,尚待研究。

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是人类17号染色体第16个内含子中的ALU序列,在190bp和490bp两个位点上有两个不同功能的调节基因,近来较多报道阐述ACE基因在低氧环境下能激活相关酶类,使细胞膜离子通道改变,以达到调节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7,8],有人用酶切方法切去基因功能区域后,观察转基因小鼠的某些生理变化,发现转基因小鼠耳朵血管、皮肤等发生明显改变,这一结果说明:(1)ACE基因490bp位点有功能调节作用。(2)该基因功能在转基因小鼠机体的表达是很强的;(3)说明人与小鼠ACE基因在490bp位点上有同源性,这为低氧基因调控的深层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3.4国外研究已标记ACE基因在ALU序列中有190bp和490bp两个插入/缺失位点,笔者将世居高原三个正常群体和世居平原一个群体进行ACE基因PCR扩增,分析比较了高原和平原人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研究结果,高原汉族0.6562和I/I14%、I/D11%、D/D4%;藏族0.5377和I/I16%、I/D10%、D/D7%;蒙族0.6505和I/I14%、I/D12%、D/D6%,而平原汉族为0.7186和I/I5%、I/D3%、D/D26%。统计处理结果:高原汉族、藏族和蒙族各频率信号值相近,高原三个群体与平原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ACE基因信息与低氧遗传适应的信号传递可能有关,与国外少数报道[6]一致。

3.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主要是由ACE基因起调节作用,最新的报道指出,ACE活性可直接对肺动脉胶原代谢有影响,肺动脉ACE活性增强、肺动脉胶原增多与ACE基因活性呈正相关,ACE含量丰富,血管紧张素(AT-11)转化生成率就高;肺动脉ACE活性增高后,AT-11就增高,这时可加强肺血管收缩致动脉压力升高,引起肺动脉胶原堆积增多,当抑制主动脉ACE活性后,抑制主动脉胶原增生并预防高血压的发生[9],笔者希望能结合临床进一步研究ACE基因在心肌与血管组织基因的表达功能,对阐明ACE基因的低氧、低压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HubertC,HouotAM,CorvolP,etal.Struetureofthe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gene.JBiolChem,1991,266(23):15377.

2DuruK,FarrowS,WangJM,etal.Frequencyofadeletionpolymorphism:inthegeneforangiotensinconvertionenzymeisincreasedinAfrican-Americanswithhypertension.AmJHypert,1994,7:759-763.

3YukikoNakata,TomohiroKatsuya,HiromiRakugi,etal.Polymorphismof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ngiotensinogen,andapolipoproteinEgenesinaJapanesePopulationwithcerebrovasculardisease.AmJHypert,1997,10:1391-1395.

4高梅,孙荣.ACE基因多态性与NIDDM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5,11(4):197.

5WardK,HataA,JeunemaitreX,etal.Amolecularvariantofangiotensinogenassociatedwithpreeclampsia.NatGenet,1993,4:59-61.

6MarkusHS,BarleyJ,LuntR,etal.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genedeletionpolymorphism.Anewriskfactorforlacunarstrokebutnotcarotidatheroma.Stroke,1995,26:1329-1333.

7SharmaP,VarterND,BarleyJ,etal.Molecularapproachtoassessingthegeneticriskofcerebralinfarction:deletionpolymorphisminthegeneencodingangiotensin1-convertingenzyme.JHumHypertens,1994,8:645-648.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1篇10

【关键词】老年;动脉僵硬度;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中明胶酶的一种,作为降解血管基底膜中ⅳ型胶原的主要酶类,与动脉僵硬度密切相关。mmp9c1562t是mmp9基因转录启动子上游1562bp处存在的ct的功能多态性,影响基因转录产生低活性(c/c)和高活性(c/t、t/t)的启动子基因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良好指标,mmp9c1562t基因变异的功能多态性与血压正常者的动脉僵硬程度相关〔1〕。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c1562t基因多态性在山东地区老年人中的分布特点,探讨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老年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山东地区老年人437例,年龄60~95岁。同一医师应用日本科林公司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受试者bapwv。根据bapwv〔2〕及年龄bapwv曲线分为低bapwv组和高bapwv组。低bapwv组217例,平均年龄(66.1±5.6)岁;高bapwv组220例,平均年龄(68.3±8.4)岁。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感染、肿瘤、糖尿病、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

1.2方法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检测。dna抽提:采肘静脉血5ml,edta抗凝,采用低渗盐析法从白细胞中抽提基因组dna,核酸分析仪测定dna浓度,-80℃保存。pcr扩增:mmp9c1562t位点及其侧翼区:引物由博尚生物技术公司合成,上游引物5′gcctggcacatagtaggccc3′;下游引物5′cttcctagacagccggcatc3′。pcr总反应体系为10×buffer3μl,mgcl2(25mmol/l)1.2μl,dntp(各10mmol/l)0.6μl,上下游引物各3μl,dna模板1μl,taqdna聚合酶〔(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1u,加双蒸水至总体积30μl。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1min、68℃1min、72℃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取pcr产物8μl,1.5%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分析仪检测pcr产物特异性。pcr产物的酶切分析:产物回收,纯化,取10μl纯化pcr产物,加限制性内切酶paeⅰ(由fermentasmbi公司提供)10u,10×buffer3μl,加双蒸水至总反应体系30μl,置于37℃温浴酶切2h,2.5%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分析仪检测酶切产物基因型。对其中部分病例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切胶纯化,于abi377型全自动测

序仪上作dna序列测定,验证c1562t位点碱基。等位基因频率=(2×纯合子数+杂合子数)/(2×受检人群)。

1.3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资料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11.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基因计数法,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及检验基因型频率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符合程度,均用χ2检验。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及相关分析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动脉僵硬发生的关系和消除混杂因素。关联程度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

2结果

2.1一般临床资料高bapwv组总胆固醇、血糖明显高于低bapwv组(p<0.05),其他临床资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bmi:体重指数;sbp:收缩压;dbp:舒张压;pp:脉压;map:平均动脉压;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glu:血糖;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与低bapwv组比较:1)p<0.05

2.2pcrrflp检测mmp9多态性应用pcr技术成功扩增到长度为435bp的特异性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paeⅰ酶切后产生野生型435bp(c/c),杂合子435bp、247bp、188bp(c/t),纯合突变247bp、188bp(t/t)三种基因型,见图1。

图1mmp9pcr扩增产物及酶切产物电泳结果

2.3基因测序验证mmp9基因位点部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结果见图2。mmp91562位ct突变共检测了437例,见表2。低bapwv组217例,c/c型、c/t型和t/t型分别占65.4%、25.8%和8.8%;高bapwv组220例,c/c型、c/t型和t/t型分别占56.4%、27.3%、16.4%。经hardyweinberg检验本组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低bapwv组和高bapwv组中的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470,p=0.008)。ct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4,p=0.210)。两组t等位基因分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03)mmp9三种基因型中以c/c型作为比较基线,c/t型和t/t型的or分别为1.227(95%ci:0.793~1.899)和2.170(95%ci:1.184~3.976)。以c等位基因作为比较基线,t等位基因的or为1.550(95%ci:1.141~2.105)。表2mmp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2.4回归分析以年龄、性别、bmi、sbp、dbp、pp、map、吸烟、tc、tg、hdl、ldl、glu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动脉硬化为因变

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or=2.543,95%ci:1.642~3.521),bmi(p<0.01,or=2.749,95%ci:1.781~4.245),sbp(p<0.01,or=1.884,95%ci:1.320~2.687),pp(p<0.05,or=1.834,95%ci:1.209~2.781),map(p<0.01,or=2.853,95%ci:1.796~4.531),吸烟(p<0.05,or=1.807,95%ci:1.706~1.892),hdl(p<0.01,or=0.566,95%ci:0.477~0.698)及mmp9tt基因型(p<0.01,or=2.409,95%ci:1.606~3.613)为动脉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

3讨论

mmps是细胞外基质(ecm)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为ecm降解所必需,自1962年gross和lapiere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发现至少20种成员,其中mmp9在心血管系统ecm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mmp9,又称为明胶酶b或92kd明胶酶,可降解i、v型明胶和iv、v型胶原。人mmp9基因位于20q11.2q13.1,全长7.7kb,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码92ku蛋白。其启动子中已发现在mmp9基因中存在多个序列变异,其中关于c1562t多态位点的研究报道较多。mmp9c1562t是mmp9基因转录启动子上游1562处c被t取代,而包含此多态性位点的9bp序列gcgcac/tgcc(-1567-1559)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元件,可能是转录抑制蛋白的结合位点。当ct后,dna蛋白的相互作用被消除,从而影响基因转录,产生出低活性(c/c)和高活性(c/t、t/t)的启动子基因型〔3〕。体外转载实验及血浆mmp9含量的测定均证明了这一点〔4〕。

有报道证实〔5〕此多态性和经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相关。携带t基因型的个体(c/t,t/t)不论是大动脉僵硬度还是颈动脉pp、sbp都比c/c基因型的患者高。这种相关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map,tc,lpl后仍然明显。携带mmp9基因1562t等位基因者mmp9蛋白表达较1562c明显增高。segura等〔6〕在对心脏移植患者的主动脉组织中mmp9的研究发现,t基因携带者的个体其mmp9基因表达是c基因携带者的5倍。在t基因携带者中无论是mmps本身还是其活性都是升高的。国内罗明等〔7〕证实mmp9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重要作用。王浩等〔8〕研究发现mmp9在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的炎性因子。

yasmin等〔1〕研究证实,健康人t等位基因携带者无论是血浆mmp9还是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都高于其他基因型,经过调整了其他因素后mmp9c1562t多态性与其大动脉僵硬度仍然相关。研究发现〔9,10〕,mmp9水平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相关,并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相关。tan等〔11〕对2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低bapwv组,且相关分析显示其与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相关。lehoux等〔12〕发现mmp9在高血压早期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故推测t等位基因能增强mmp9启动子的活性,高活性的(c/t、t/t)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使动脉僵硬度增加。mmp9如何重塑血管进而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bapwv组和高bapwv组tt基因型为8.8%、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是cc基因型的2.170倍。与低bapwv组t等位基因相比,动脉高bapwv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趋势检验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是c等位基因的1.550倍。提示t等位基因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有关,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经相关分析证实,年龄、bmi、sbp、pp、map、吸烟、hdlc、mmp9tt基因型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动脉僵硬度与mmp9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在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结合血浆及组织中mmp9含量,动脉僵硬程度,及临床资料相联系进行大规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yasmin,mcenierycm,o′shaughnessykm,etal.variationinthehumanmatrixmetalloproteinase9geneisassociatedwitharterialstiffnessinhealthyindividuals〔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6;26(8):1799805.

2yamashinaa,tomiyamah,arait,etal.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asamarkerofatheroscleroticvasculardamageandcardiovascularrisk〔j〕.hypertensres,2003;26(8):61522.

3blankenbergs,rupprechthj,poiriero,etal.plasmaconcentrationsandgeneticvariat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9andprognosisofpatients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7(5):157985.

4zhangb,yes,herrmannsm,etal.functionalpolymorphismintheregulatoryregionofgelatinasebgeneinrelationtoseverityofcoronary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1999;99(14):178894.

5medleytl,coletj,dartam,etal.matrixmetalloproteinase9genotypeinfluenceslargearterystiffnessthrougheffectsonaorticgeneandproteinexpression〔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4;24(8):147984.

6seguraam,lunare,horibak,etal.immunohistochemistry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andtheirinhibitorsinthoracicaorticaneurysmsandaorticvalvesofpatientswithmarfan'ssyndrome〔j〕.circulation,1998;98(suppl):ii3318.

7罗明,郑欢,毕莹,等.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脂蛋白(a)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2):1046.

8王浩,王明英,王志国,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10):67880.

9tayebjeemh,nadars,blannad,etal.matrixmetalloproteinase-9and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inhypertensionandtheirrelationshiptocardiovascularriskandtreatment:asubstudyoftheangloscandinaviancardiacoutcomestrial(ascot)〔j〕.amjhypertens,2004;17(9):7649.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篇11

[关键词]CD45;多发性硬化;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12(b)-009-02

ThecorrelationofCD45geneticpolymorphismandChinesemultiplesclerosisinFujian

LINShifang

DepartmentofNeurolog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jianProvince,Fuzhou3500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orrelationofCD45(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receptor-typeC,PTPRC)+77C/Ggenepolymorphismandmultiplesclerosis(MS).Methods:60casesofMSpatientsand112casesunrelatedhealthyChineseCD45E4+77C/GgenotypeinFujianweretestedbyusingth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technology.Results:ThedifferencesofCD45E4+77C/GgenotypeandallelefrequencywerenotstatisticalsignificancesbetweentheMSgroupandnormal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CD45E4+77C/GgenepolymorphismandchinesemultiplesclerosisinFujianisnotrelevance.

[Keywords]CD45;Multiplesclerosis;Genepolymorphism;Correlation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1]。CD45(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receptor-typeC,PTPR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应答分子,其编码基因具有多态性,尤其是CD45E4+77C/G的多态性,但该位点多态性与MS易感性是否存在关联,国外多个研究仍存在争议,尚无一致的定论[2],而国内目前尚无该基因位点与MS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福建汉族人群MS易感性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组: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及随访的6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4~66岁,平均(37.4±12.6)岁,所有患者经2名以上神经内科专家诊断,均符合2005年McDnold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2]。首发症状:运动障碍38例,其中偏瘫26例,四肢瘫10例,单瘫2例;感觉障碍22例,其中肢体麻木18例,肢体疼痛2例,三叉神经痛2例。病变部位:大脑23例;脊髓12例;脑干8例;视神经9例;小脑8例。

对照组:112例本地与患者无血缘关系者,包括健康献血者,患者邻居等,所有患者近期均无感染病史,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14~75岁,平均4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实验材料

1.2.1TIANampBloodDNAKit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2PCR反应体系(上海笛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去离子水、10×PCRBuffer、dNTP混合物、引物、TaqDNA聚合酶(5U/μl)。

1.2.3引物序列:参照文献[3]及ensembl上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序列:F:5’-AGCACCCTGAGACCCTACC-3’,R:5’-TGAAATGCCTTAATCCCCTT-3’,由上海英潍捷基贸易有限公司合成。

1.2.4MSPⅠ限制性内切酶(美国NEB公司)。

1.3CD45E4+77C/G基因的PCR扩增与酶切检测

PCR反应体系25μl,含基因组DNA100ng,引物各25pmol,dNTP各10μmol,TaqDNA聚合酶1.25U及相应的缓冲液。采用美国GeneAMP公司生产的9700PCR自动扩增仪扩增。扩增条件为94℃变性2min,随后30次循环为94℃持续30s,退火温度59℃45s,72℃1min,最后延伸时间为72℃7min。酶切体系包含:5μlPCR扩增产物,0.5UMSPⅠ限制性内切酶,10×NEBBuffer2μl,100×BSA0.2μl剩余体积用灭菌双蒸水补足,37℃水浴锅过夜。酶切产物以2.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Godview染色,观察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病例组CD45E4+77C/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时间、空间上多发的特点,临床上无特效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致残率高,社会危害性极大。目前本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是在易感基因的基础上,由多种因素促发的免疫系统异常[4]。近年来研究表明除Th1外,其他T细胞包括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CD8+T细胞、记忆性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均通过诱导或调控MS患者CNS内免疫应答过程而参与其发病过程[5]。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CD45是位于白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共同抗原(1eukocytecommonantigen),高水平的表达在淋巴细胞以及除红细胞和血小板之外的所有血细胞上。CD45分子为Ⅰ型跨膜蛋白,其由第1对染色体长臂32区(1q32)的单一基因编码,其基因通过选择性地使用3个相邻外显子(4、5、6)交替剪接形成不同异构体(isoform)。这些异构体的胞外结构各不相同,但却有相同胞质区,其具有磷酸酪氨酸酯酶(PTPase)活性[6]。由于CD45分子参与多种免疫功能,其胞质区磷酸酪氨酸酯酶(PTPase)的活性,使得其在细胞信号转导及淋巴细胞效应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T细胞亚群功能之间的平衡丧失,导致对自身抗原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攻击,因此MS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CD45不同的变构体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不同。Dianzani等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变构体与细胞表面上不同分子选择性结合的结果,也就是说CD45的胞外部分可能提供信号传导的特异性,胞内部分参与信号的传导。欧洲和北美人有1%~3%的人群编码外显子4的基因第77位核苷酸发生C-G突变(C77G),这个突变并不翻译,而是引起含外显子4的变构体异常增多和其他较小的变构体水平下降,其活化的T细胞异常高表达CD45RA变构体。与此同时,细胞因子诱导的T细胞活化功能和细胞黏附作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个人群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本研究结果提示病例组CD45E4+77C/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D45E4+77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方丽波,王拥军,张星虎,等.多发性硬化的免疫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3):42-44.

[2]PolmanCH,ReingoldSC,EdanG,etal.Diagnosticcriteriaformultiplesclerosis:2005revisionstothe"McDonaldCriteria"[J].AnnNeurol,2005,58:840-846.

[3]B.J.Hennig,A.E.Fry,K.Hirai,etal.PTPRC(CD45)variationanddiseaseassociationstudiedusing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tagging[J].BriefCommunication,2008,71(5):458-463.

[4]王秀丽,李亚,张牧霞,等.INF-γ第三内含子区+270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3(1):10-13.

[5]王超,刘广志,高旭光.多发性硬化的T细胞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2):151-153.

[6]李思思,汤永民.CD45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8,31(5):346-349.

基因多态性研究范文1篇12

[关键词]强迫;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5-羟色胺转运体

[中图分类号]R74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2-09-03

Associationbetween5-SerotoninTransporterGenePolymorphisman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

FENGDongmei1GANLuchun1LIANGSongyou1LIUJinying1DAIJuan1SHIQiao1HANZili2TAOJiong2

1.PsychologyDepartment,ZhongshanMunicipalCentralHospital,Zhongshan528400,China;2.PsychologyDepartment,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Zho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5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ssociationbetween5-serotonintransportergenepolymorphism(SLG6A4)an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MethodsAltogether50unrelatedOCDpatientsand60sex-matchedhealthycontrolswereincludedinthisstudyandallthesubjectsweregenotypeddirectlybyusingpolymerasechainreactionamplifica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techniques.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patientsandcontrolsintheSLC6A4intron2genotypeandalleledistribution(χ2=10.42,P=0.005;χ2=6.061,P=0.048).Allele10andgenotype12/10ofintron2andgenotypeL/LofpromoterofSLC6A4werepositivelyassociatedwithOC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genotypeofSLC6A4inthesexbetweenthetwogroups.ConclusionThepolymorphismofSLC6A4genemaybeassociatedwithOCD,anditsallele10andthegenotype12/10intron2orgenotypeL/LofpromotermayberiskfactorsforOCD.

[Keywords]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Gene;Polymorphism;Reactionfragmentlength;Serotonintransporter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明知道没意义却无法摆脱;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3%,有超过10%的强迫症患者对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强迫症由于其难治性和高致残性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至今OCD的病因尚不明确,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基因在OCD的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许多研究显示基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大量“候选基因”,近年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s)治疗OCD取得了部分的成功,而5-羟色胺转运体(5-HTT)正是SRIs药物发挥作用的靶结构,编码该转运体的SLC6A4基因便成为OCD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热门基因。许多研究者认为,该基因的第2内含子区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VNTR)多态以及启动子区的44bp的插入/缺失多态可能与OCD的发生有关,为探讨该多态性与OCD的关系,我们对OCD患者和健康人的SLC6A4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及分组

1.1.1强迫症(OCD)组我院2005年9月~2008年9月的门诊和住院OCD患者5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均无器质性疾病;入组前未服抗精神病药,如服药则予2周清洗期;汉族;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总分均≥16分。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1±9)岁。

1.1.2对照组为同期本院职工、进修医生和大学生志愿者60名,年龄18~60岁,无重大躯体疾病,无任何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家族史。60名中男32名,女28名;平均年龄(33±11)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血缘关系,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及同意。强迫症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相匹配。

1.2方法

1.2.1DNA的提取抽取静脉血2mL,EDTA抗凝;分离白细胞后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

1.2.2SLC6A4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引物序列见参考文献[2,3]。反应体积25μL,成分:500ng基因组DNA,20pmol引物,200mmol/LdNTPs,1×PCR缓冲液,1UTaq酶。第2内含子区(5-HTTVNTR)PCR反应程序为:94℃4min。30×(94℃,30s;58℃,40s;72℃,60s),72℃10min;启动子区(5-HTTLPR)PCR反应程序为95℃3min,32×(95℃,20s;60℃,20s;72℃,40s),72℃10min。

1.2.3电泳分型(1)5-HTTVNTR电泳分型。12%PAGE180V电泳90min,溴化乙啶(EB)染色20min,拍照分型。267bp为等位基因10,301bp为等位基因12。(2)5-HTTLPR电泳分型。3%琼脂糖凝胶电泳100V电泳100min,EB染色2Omin,拍照分型。367bp为等位基因S,411bp为等位基因L。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析、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H-W定律)的吻合度检验、χ2检验等。

2结果

2.1OCD组和对照组的H-W定律吻合度检验

OCD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良好(χ2=2.71,v=1,P>0.05);对照组观察值和期望值吻合良好(χ2=2.86,v=1,P>0.05);均符合H-W定律。

2.2OCD组与对照组间SLC6A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OCD组与对照组的SLC6A4第2内含子基因型(χ2=10.42,P

2.3OCD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的SLC6A4基因型分布比较

见表2。OCD组内不同性别间SLC6A4启动子(χ2=2.64,P>0.05)和第2内含子(χ2=0.50,P>0.05)的基因型分布、对照组内不同性别间SLC6A4启动子(χ2=2.64,P>0.05)和第2内含子(χ2=1.87,P>0.05)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2.4SLC6A4基因型与OCD的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结果显示,OCD患者与5-HITVNTR等位基因l0[比数比(OR)=2.24,Z=2.69,P

3讨论

五羟色胺(5-HT)是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有多种突触前后受体亚型,且能被五羟色胺转运体(5-HTT)这种单一蛋白转运入突触前神经元。5-HTT从突触间隙中移除5-HT而决定突触后受体介导信号的量和作用持续时间,从而在5-HT神经传递的微调中起关键作用。5-HTT是一种约为63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不同种属及不同细胞的克隆中,氨基酸残基数目有微小差异。人和鼠的5-HTT基因分别位于7号和11号染色体上,两者均由跨度约为35kb的14个外显子组成,有保守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及相对较少的5’端非编码区和调节序列。人类5-HTT促进子区有一个多态性重复序列(5-HTTLPR),位于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约lkb处。大部分等位基因由14(short,S)或16(1ong,L)个22bp的重复序列组成,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不同人种中存在差异,亚洲人种中S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高加索人种,且存在罕见的18或20个重复序列。该多态性对5-HTT的转录有调节作用,LL型纯合子比SS型或LS型的原始淋巴细胞细胞株产生更高浓度的5-HTTmRNA。另有研究表明,尸检标本中LS、SS型个体脑干缝核5-HTTmRNA含量显著低于LL型个体。在5-HTT基因中还有一个位于内含子2上的17bp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包括1O(STin2.10)、12(STin2.12)个重复的常见序列和9(STin2.9)个重复的罕见序列。由于上述两种多态性可能影响5-HTT基因的表达,许多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与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人格特征、强迫症等疾病的相关研究,试图从基因多态性来发现这些疾病的易感因素。

强迫症(OCD)以持续的强迫性思维和仪式性动作为特征,家族和双生子研究提示其与遗传因素有关。大多数用于治疗强迫症的药都具有抑制5-HT回收的作用,从突触末端回收5-HT是通过5-HTT中介的,药物作用于5-HTT,可能是导致强迫症症状改善的一系列神经化学反应的关键。McDougle等[4]在34个欧裔美国家庭三代人中检验5-HTTLPR等位基因和OCD的连锁不平衡,35个杂合子父母中24个传递“L”型等位基因,11个传递“S”等位基因,如果单独分析13个五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无反应的患者,其中1O个传递了“L”基因,3个传递了“S”基因,作者认为5-HTTLPR“L”基因和OCD可能有连锁不平衡。而Ramoz等[3]通过涉及352个家庭的大型队列研究了传递“L”或”S”等位基因5-HTTLPR基因对个人的影响,此外,筛选5个先前公布的与OC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5'区域SLC6A4以及另外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5'区域。结论认为SLC6A4变种似乎没有参与OCD。Camarena等[5]对墨西哥人群的研究也不支持5-HTTLPR等位基因L与OCD的关系及未发现前述的连锁不平衡。Denys等[6]报道在OCD患者中未发现5-HTTVNT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分布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有显著性。Baca-Garcia等[7]报道5-HTTVNTR的多态性等位基因与OCD的发生有关。

本结果显示,SLC6A4基因同样存在第2内含子VNTR多态和启动子Ins/Del多态,同时还发现5-HTTVNTR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OCD和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OCD患者5-HTTLPR的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OCD与5-HTTVNTR等位基因l0(低重复次数)和12/10基因型呈正关联,携带等位基因10和基因型为12/10的人群发展为OCD的危险性分别是无等位基因10和非12/10基因型人群的2.24倍和2.12倍。OCD与5-HTTLPR基因型L/L呈正关联,基因型为L/L的人群发展为OCD的危险性可能是非L/L表型人群的3.57倍。但未发现这种差异有性别间的不同,不支持男女OCD患者可能具有不同发病机制的观点。国外报道5-HTTVNTR等位基因l2与等位基因l0相比,可以增加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5-HTTLPR等位基因S与等位基因L相比,可限制SLC6A4基因调控区的转录,从而导致SLC6A4基因的低效表达[2,8-9]。因此这两个多态位点不同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会引起SLC6A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造成5-HT转运过程异常,进一步引起体内5-HT含量或分布部位的变化,参与了OCD的发病过程。然而,5-HT系统在其代谢和执行生物功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重要结构,本结果不能解释全部的临床现象。同时,OC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可能在多种易感性基因特殊组合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SLC6A4基因的基因型12/10和L/L可能只是增加了OCD发生的可能性。同时,OCD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不同的临床亚型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而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在OCD的发病中可能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寻找更敏感的OCD亚型分类指标,应尽可能减少样本的异质性,并探讨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以期找到OCD的遗传病理机制。

[参考文献]

[1]Meira-LimaI,ShavittRG,MiguitaK,etal.Associationanalysisofthe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serotonintransporter(5-HTT)andserotonin2Areceptor(5HT2A)genepolymorphismswith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GenesBrainBehav,2004,3(2):75-79.

[2]MacKenzieA,QuinnJ.Aserotonintransportergeneintron2polymorphicregion,correlatedwithaffectivedisorders,hasallele-dependentdifferentialenhancer-likepropertiesinthemouseembryo[J].ProcNatlAcadSciUSA,1999,96(26):15251-15255.

[3]RamozN,ReichertJG,CorwinTE,etal.LackofevidenceforassociationoftheserotonintransportergeneSLC6A4withautism[J].BiolPsychiatry,2006,60(2):186-191.

[4]McDougleCJ,EppersonCN,PriceLH,etal.Evidenceforlinkagedisequilibriumbetweenserotonintransporterproteingene(SLC6A4)an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MolPsychiatry,1998,3(3):270-273.

[5]CamarenaB,RinettiG,CruzC,etal.Associationstudyoftheserotonintransportergenepolymorphismin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IntJNeuropsychopharmacol,2001,4(3):269-272.

[6]DenysD,VanNieuwerburghF,DeforceD,etal.Associationbetweenserotonergiccandidategenesandspecificphenotypesof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JAffectDisord,2006,91(1):39-44.

[7]Baca-GarciaE,Vaquero-LorenzoC,Diaz-HernandezM,etal.Associationbetween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anda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spolymorphisminintron2oftheserotonintransportergene[J].ProgNeuropsychopharmacolBiolPsychiatry,2007,31(2):416-420.

[8]HaydenEP,DoughertyLR,MaloneyB,etal.Temperamentalfearfulnessinchildhoodandtheserotonintransporterpromoterregionpolymorphism:amultimethodassociationstudy[J].PsychiatrGenet,2007,17(3):135-14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排放废气的危害范例(12篇)

    - 阅0

    排放废气的危害范文篇1关键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处理、利用;发展趋势、对策中图分类号:V44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及分类工业固体废物指再生产、经营.....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例(12篇)

    - 阅0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篇1机关单位2017年爱卫工作计划(一)xx年度我局爱卫工作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大力改进的提高社会环境卫生水平,.....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