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

1旅游业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首先,信息查询。对于旅游业而言,与地理联系十分密切。例如旅游景点、道路信息、服务设施等,地图上均标注了地理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全面、丰富的地理区位数据信息。通过系统空间数据,在电子地图上,汇集了丰富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管理,检测旅游相关信息。现阶段,在旅游信息开发中,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建立旅游信息网站,包含交通路径、旅游景点、旅游环境、旅游区域特点与人口密度等。近些年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信息与数字设备的有效结合,旅游者利用掌上电脑,即可快捷、实时查询旅游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利用PDA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构建数据信息库,使用户查询全时域、全空间、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在电子地图上,可查询到任一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

其次,旅游开发。在旅游景点开工假设之前,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评估预防预案,获取相关旅游资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旅游分析。现阶段,对于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重点研究了旅游资源空间分析,构建空间数据库与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资源评估、设计模型,在地图上,即可直观的评估资源。其一,旅游地发展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即可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条件,是景观设计、场地规划的重要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自然、社会等进行定量图文分析,结合各种数据图层,掌握区域状况、经济与政策现状,理性分析环境,对土地开发方案、利用方案实施评估。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旅游地的灾害风险、灾害类型,建立旅游灾害预防、损失测度、灾害风险等指标体系,结合检测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成图,向管理部门直接反映,进而为旅游地环境改造提供预防数据信息。其二,旅游客源分析。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加强客源市场分析,旅游者大多按照自身兴趣与特征,作出旅游决策,若缺乏旅游群体分析,会使得旅游规划与实际脱离。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旅游地人口、吸引力、目标群体进行分析,了解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旅游者行为规律,对目标市场范围进行分析,加强客源属性分析,为规划者提供科学的营销策略。其三,旅游环境分析。在旅游环境中,环境廊道、旅游廊道是重要理念,考虑旅游地植被、地形、水体等因素,制作成数据图形,再进行叠加,使环境廊道科学划分。主要包含建立水体层、湿地层、陡坡层等方法。然后建立环境廊道,使水体层、湿地层、陡坡层三种主体土层进行叠加,构成一个鲜明、多样的线性廊道,通过环境廊道图形,确定优先、重点的旅游地保护区。

第三,旅游区的动态空间、静态配置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景观视线与时域进行分析,检测服务设施配置,数据准确率较高。利用地理信息软件,按照地图采样精度,使景观区域的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得以准确表达,按照各种时域与视线要求,达到较高分析精度,为旅游区的微观设计、宏观设计提供数据。针对服务设施的配置,按照旅客浏览时间及生理功能,合理布置洗手间与休憩地,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均可简单、普遍布置。

第四,制作旅游专题图。地理信息系统使传统二维地图,逐渐转向三维思维地图。对于旅游规划,因地理信息系统的文本编辑、图形编辑功能较强,且数据维护十分便捷,使出图成本极大降低,提高了制图效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各图形数据通过分层储存,为用户提供全要素图形,按照用户需求分层输出专题图形,通过地形图、景点的叠加,制作成一张详细、准确导游图。

2旅游业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问题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形图与分布图的叠加,为旅游者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数据信息。按照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旅游业中,地理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经费不足、体制原因、市场不规范、队伍不完善、环境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可以说,地理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属于技术型、密集型产业,不管是购置软硬件设施,或数据更新、产品生产,投入数额均较大,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发展。

其次,数据标准化与共享。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瓶颈,因数字地图系统庞大,基础数据源缺乏共性,为解决部分基本数据来源,使整体规划、设计数据费用降低。针对大面积用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动态化过程。所以,由规划开始,必须考虑数据更新、维护问题,使数据采集日常化、常态化,以确保地理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2

一、服务旅游企业,增效益

我市旅游局突出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始终坚持尊重企业、关爱企业、多予少取、减轻负担,将扶持帮助企业发展的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广泛宣传《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和《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二是与从化市、昆山市等地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建立协调沟通会议制度,为所辖旅游企业联动搭建平台,与本市各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排压减负;三是简化旅行社分社和门市部备案制度,由原来的向广州市旅游局备案登记变更为向该局备案登记即可;四是为方便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争取到在我市设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点;五是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免费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等活动;六是规划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为企业提供旅游标识的规划;七是坚决开展打击取缔“黑社”活动,8月中下旬,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部门依法取缔2家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黑社”,保障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稳定。此外,为迎合旅游发展需要,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市旅游局积极协助酒店进行星级评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濠大酒店、悦来登大宾馆已于8月份晋身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行列,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增加到8家;大力协助白水仙瀑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目前《增城市白水仙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

二、“三联六帮”西湖滩村,促发展

市旅游局把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调研和探索,想方设法帮助农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针对帮扶点西湖滩村坐落在增江河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充足的特点,旅游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舍进行调研,与村干部、群众座谈,积极帮助西湖滩村寻找开发主体,促成岭南国旅、广东轻工集团、粤侨国旅等客商到村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为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到西湖滩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投资作出最大努力。为了让村干部群众加深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旅游局专门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等40人到派潭、小楼、正果等地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参观学习。目前,《正果西湖滩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旅游局委托广州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对村“农家乐”进行旅游规划。

三、抓好市场推广活动,促增长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1篇3

【关键词】旅游规划理论;开发实践;对接研究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旅游大国的趋势,全国各省市、地县的政府部门都制定和开展了相应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活动。但旅游规划开发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每一步都有创造性的思维,也可能会步入误区。可见,正确的利用旅游规划开发思路,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旅游业发展。

当然,良好旅游开发规划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旅游服务的。因此,对一个旅游开发地来说,旅游开发规划的制定还只是发展旅游的一个前提条件,要想真正的将旅游发展起来,还必须将所做的旅游开发规划与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好的规划思路及方案落实,同时不断地修改方案中不合时宜的地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1.旅游规划理论

1.1旅游规划理论现状

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旅游目的地要赢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一个好的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旅游产业得到更大发展,我国旅游业也由此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黄金时期,旅游开发规划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最近几年,全国出现了一个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热潮。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编制规划,大中小城市以及县、区也在编制规划,甚至一些乡镇村也编制类似的规划。需求拉动供给,目前国内参与旅游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也越来越多,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政府研究机构,从各类大专院校到私营公司,甚至有一些个人临时搭起的班子。诚然,随着各学科专家纷纷进入规划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上乘作品来,对指导旅游开发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出来了一些不可回避、而且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1.2旅游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其理论、形式和最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都仍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总体而言,旅游规划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完善的技术体系、缺乏成熟的操作体系、缺乏严密的实施监控体系以及专业化的规划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主题抽象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规划部门正在朝着不断探索如何编制旅游规划的方向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大部分旅游规划的主题还不准、不深,没有预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还是较为抽象、不具体,因而不能依据主题策划具体的项目,更无法形成对游人有超强吸引力的高品级项目。

1.2.2市场概念化

纵观国内所做的规划,发现很多旅游规划虽然都注意了对旅游市场的分析,但大都是指出一级目标市场、二级目标市场等,都过于概念化,缺乏对本地旅游市场的深入调查和细分。在没有找到真正的潜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盲目的对项目进行市场定位,显然是不准的,行不通的。

1.2.3项目雷同化

由于目前我国旅游规划市场的热潮,使得很多旅游规划人员盲目的追求数量,应付性心理较重。在没有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去把握社会、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旅游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关联度的基础上,所做的旅游规划没有找准具体市场需求与本底资源和概念资源的切入点,只是借鉴,更有甚者是照搬其他规划当中的策划项目以及产品等,雷同现象就难免了。

1.2.4实施随意化

目前国内旅游规划行业、政府机构以及业主等存在着一种认识偏差,那就是都注重规划的如何编制,却对规划的实施置若罔闻。“有规划却无法实施”是当前规划工作整体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规划多么科学合理,文本何等精美,这只是规划工作的一部分而已,而实施它们才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

1.3解决对策

为规避旅游规划的“规划失灵”和“技术失灵”,需要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权力与权威、虚与实、滚动实施与跟踪监控等相结合。

1.3.1明确规划性质

旅游规划不仅是一项技术过程,也是一项决策过程;不仅是一种科学规划,也是一种实用可行的规划。总体而言,旅游规划应是系统规划、集成规划、协调性规划、动态规划和开发规划。

1.3.2扩大参与主体

旅游规划不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经济行为;不仅要求政府参与,还要有经营管理人员、当地民众以及投资方的参与。允许多重决策权威协调参与,避免规划师单纯根据领导意图编制蓝图。

1.3.3强调规划动态

旅游规划不是静态的物质形态蓝图式的描述,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动态过程。规划文本的编制完成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初始阶段,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我们必须采取弹性的思想和方法,确立“全程规划”的观念,保证“一条龙”服务的思想。

2.旅游规划的开发实践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4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乡村振兴

1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困境

1.1营销力度不佳

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在进行旅游消费时,更加关注旅游地域特色、知名度与口碑。而在现有全域乡村旅游产业中,知名度低、品牌特色模糊与服务与产品推销力度不足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乡村产业发展。首先,在信息化推广中,缺乏微信、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与新兴平台推广,亦缺乏线下各类宣传手段,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旅游中所需的休闲体验感与打卡文化的需求。其次,在以乡村地域特色为主、以相关产业与人文环境为辅的产业文化建设中,营销技术受限、营销人才匮乏,对全域乡村旅游提高人气、加强口碑等产生不利影响。最后,营销力度与广度直接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品牌推广与游客黏性建立,导致现有乡村旅游业面临人气与口碑双方面的营销危机。

1.2缺乏系统化营销策划

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经历较为浅显与简略,我国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业未形成系统化与科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大多数地区在进行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建立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出现旅游产品与营销特色高度大量重合或开发程序混乱的局面。在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整合程度过低的情况下,乡村旅游面临品牌效应不佳、特色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宏观引导与正确规范方向,乡村旅游出现过分强调规模扩张,轻视地区特色化设计方案。对于全域旅游而言,乡村旅游项目设计与产品研发同质化严重,营销策划亦未形成特色化与差异化方案设计。

1.3未形成高端业态营销

大多数乡村旅游处于初步开发阶段,未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食、宿与游还处于低端服务阶段,未形成高端服务形态。在乡村农业资源、乡村建筑资源与乡村风景资源整合方面,未将地区特色或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基础建设。同时,未将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仍处于全域旅游低端服务阶段。从产业融合方面,乡村产业间未形成时间与空间的有效衔接,导致产业链融合度不足。从个性化服务方面,乡村旅游未就旅游者个性化特点设计高端定制全域旅游服务。我国乡村旅游营销往往更注重团体营销,忽略个体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

1.4产品开发品种单一

目前,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尚处于自发、借鉴、学习阶段,所宣传产品主要以农家乐休闲和乡村观光为主。现有产品开发未将当地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与融合,缺乏文化意蕴。一方面,产品品类较为受限,产品体系完整度不足。游客只能停留在简单观光的层面上,购买或是收藏的产品欲望不强,未能形成全域旅游产品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未加以深耕乡村特色,产品设计和开发仅仅以普通型外观为要。比如,在饮食方面,乡土风味不够浓厚,未体现全域旅游特色,导致游客的重游率低。

2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推广策略

2.1依托大数据提升品牌营销品质

全域旅游视角下,消费者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需求愈加凸显。第一,由于游客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市场部可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对旅游者个体进行详细了解并做全域旅游个性化分析与归类。第二,利用大数据掌握不同风格消费者旅游偏好并做好匹配工作,通过收集到的信息为消费者进行初步产品设计与创新全域旅游方案规划。第三,在确认相关旅游项目与消费者个性化相匹配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个性化营销方案,加大全域旅游针对性与精确性。第四,积极推动特色化与个性化品牌营销的共创发展,加强管理章程,建立大数据背景下人性化与个性化营销全域旅游服务。

2.2展开线上线下营销生态闭环

一方面,通过线下营销模式,全面展现基础设施建设形态。在传统营销中加入情景模拟等新型体验服务,从而为旅客建立全域旅游意识与全域旅游文化感受。对配套设施与相关联产业而言,其充分利用便利化条件和直接性线下营销,为旅客提供全域旅游体验。线上营销方面,借助大众点评等各类网络旅游平台,为旅客提供全域旅游全国服务攻略。利用3D立体技术加强旅客消费体验感,打造沉浸式营销。通过O2O网络平台,全方位体现旅游区域各类要素并建立自助规划程序。另一方面,利用“旅游+互联网”,注重全域旅游视角智慧营销。“旅游+互联网”模式是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向,在旅游营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2.3注重协同发展与跨界营销

立足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政府主导、媒体跟进、企业联手”的新型营销模式。首先,在开展全域旅游指导时,相关部门通过将乡村产业与旅游进行全面融合,推动全域资源配置与有效运用,进而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进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其次,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过程中应全面提升不同产业的协同合作,重视经济发展系统性。最后,乡村旅游品牌营销建设特色化乡村旅游基地形象,进而提升游客对当地旅游业认可度与口碑。全域旅游品牌营销应突出民俗与乡村文化品牌效应,采取鲜明的乡村品牌特色定位,设置特色化全域旅游宣传方式,并定期策划具有品牌主题形式的新型旅游项目。

2.4全域整合资源,创新产品供给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5

一、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分析

(一)社会发展趋势

1.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践把人与自然紧紧地联

系起来,即建设生态型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下,高校也提倡办学生态化、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此相应建筑专业有园林建筑方向,法学专业有环境法学方向,信息专业有信息化林业方向,旅游管理增设生态旅游方向。中国旅游局民意调查显示,生态旅游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主题,2009年1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海南省政府主办的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生态旅游正成为最受游客们追捧的一种旅游模式,越来越多的旅游区域如河南、山西、西藏在旅游路线方面都推出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因此,结合农林院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中侧重并加大生态旅游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旅游特色的教育,形成农林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事实证明,具有生态旅游知识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旅游行业长效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人才紧缺,这恰恰是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_个重要机遇与巨大优势。

2.“三农”问题愈加受到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重要时期,更加受到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息化和农产品科技含量以及绿色农业服务业的重要使命便落到了高等院校的肩上,对于农林院校而言,是_个难得的机遇。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独具鲜明的农林特色,在和谐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中将大有作为,既使我们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又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育人舞台与就业创业空间。

3.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也掀起了“低碳潮”。从2005年国家能源领导小组成立到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在北京召开“论低碳之路”座谈会,国家低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它与农林院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不谋而合。生态旅游是低碳的_个重要内涵和目标,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于2010年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挂牌成立,该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直以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为教育特色,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助于促进该校林学、旅游管理、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融合与发展,从而提高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和实力。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二)农林院校自身优势

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相比,农林院校拥有雄厚的占据领先地位的农林教学资源。绝大部分高等农林院校都设有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城市规划、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专业,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经验的储备等方面都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2。

农林院校有实验田、温室、网室、大片动植物区等旅游生态资源,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基地。而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也是农林院校的挂钩实习与实践基地。生态旅游区在旅游景区景点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可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实习单位和更为广阔的就业资源。

二、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大多是出于喜欢旅游这一心态,忽略了“管理”二字。入学后发现认知与现实反差较大,专业认同度较弱。此外,旅游行业的低门槛导致企业招聘的对象是高技能型,对学历要求不高的人才,且进入企业后都从最底层做起,现实情况是,专科生和本科生都会被放在同—个应聘地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感到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甚至由于刚开始技能不如专科生而出现自卑情绪,认为自身没有竞争优势,这对在校学生而言是_种专业思想压力。另外,该专业的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的比例较高,出现低就业率高流失率的现象,导致在校生的专业认同感不强。农林院校因其优势是农林学科等,在当前生态旅游还没有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会相对较窄H。

(二)课程设计失调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技能的要求很高。但一些高校的课程设计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突出表现在:

1.理论更新与实践操作脱节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速度快,要求旅游知识的及时更新,目前高校理论更新稍显滞后,教材更新较慢,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及时“刷新”,如毕业生普遍反映学不能致用,实际操作与课堂所学有较大区别。

2.专业实习被视为“辅助性”课程

教学实习场所缺少且相对简陋,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教学实习安排,形式化现象严重。学生对实习课不重视,实践、创新与应用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3.实习管理松散,指导不到位

课程实习缺乏明确的计划,教师也没有进行实质性、深入性的指导。而农林特色课程教育与共性的旅游管理科学教育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得到合理体现,共性与个性课程设计失调。

(三)教学方式单_

目前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属于传统模式,其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实习以被动性实践为中心,学习方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事实证明,_些农林院校对新兴的旅游管理专业重视不够,又扩招过快,教学软硬件跟不上,只能采取单一可行的教学方式,不能切实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薄弱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行业相关度高、就业容量大、就业领域宽,但就业门槛低,人才流动快而多,因此,该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就业择业时容易产生一些认识误区,尤其是自我定位方面,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看不起基层工作的现象,或者与专科生相比而质疑自身价值,因此,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对该专业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特别是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大、人数多,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难以实施。同时,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时间不长,正处于探索期,如何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_个现实的问题。

总而言之,由于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农林院校开设专业的时间不长,特色和优势发挥不够明显,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因此,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三、提高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_)树立一种育人理念: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就业指导、教育管理等方面,都要尊重和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背景。如针对学生在学习农林学科知识上比较吃力,要加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法,推行教师带队、学生组队外出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知识记忆与理解。

(二)发挥一种自身优势:生态型教学知识库

农林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固然存在挑战,但

自身办学特色也是显而易见的,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全世界对低碳经济的追求,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生态文明的兴起,生态知识的积累,农林院校生态特色专业的办学底蕴,都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要充分利用生态型教学知识库,加强管理型与生态型知识的融合,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三)强化一种意识:学生专业认同感

针对一些学生对农林院校存在偏见,对农林院

校兴办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班团活动、专业竞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校友资源开发以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群策群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就业与事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做人做事的素质与能力。

(四)完善一个方案: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方案

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案。针对当前一些农林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专业课程设计失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系列问题,学校有关部门和专业负责人要在“教学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育人方针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案进行足够而且及时的创新和完善。首先,是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增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方案中的地位和比重,通过专业实习、团队课题作业研究、科技创新和专业学术竞赛,增强旅游管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其次,是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培养,特别是通过课程引导和实践安排,启发学生进行自学、团队学习,推动教学由单向转向双向,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最后,是要加强农林院校的通识教育。旅游管理是管理学科范畴,本科毕业生领取的是管理学学位,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要协调好生态特色与管理学知识的关系,加强包括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激发大学生融会贯通的潜能,切实培养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一个队伍建设:师资队伍

教学相长,教是学的基础,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要积极聘请校外知名行业专家、教授和颇有心得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企业家来学校讲学、开办讲座和实习实践指导,通过与他们交流学习,多方面开拓了解、掌握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的信息渠道。还要选派_些责任心强、工作勤恳、有_定外语基础的教师到生态旅游开展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进修、学习和考察;到具有不同学科优势的院校进行访问,或以实习教师或见习者的身份,进驻宾馆、饭店的各个服务、管理岗位,进_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丰富专业经验。

(六)优化一门指导课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针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就业方向,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要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贯彻于学生四年的学习中,把职业规划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把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一年级主要是进行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年级的教学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职业心理测试,让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方向和自身就业选择有进_步的了解与评估。三四年级则应进行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选择不同方向的旅游专业模块,如生态旅游、酒店管理、会展或旅行社方向等。

(七)利用一批育人资源:图书馆与校友资源

1.图书教材

农林院校图书馆更多地是收藏农林理工类图书,对旅游管理等新兴学科的藏书量还不够。要购置大量学科书籍与杂志,完善电子阅览室和网上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2.校友体系

校友在协助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专业学生学习资源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隐性的资源库。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校友体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在农林院校大多是新开设的专业,人数少,更容易联系,他们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路径更值得总结与借鉴。

3.社会资源

当前,现代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三农”问题的愈加重视,以及社会对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追崇,为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要利用社会包括资金、人才和政策等在内的各项资源发展好专业,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综合实力,这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八)畅通一条培养路径:产学研通力合作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

、概念差异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规划要求从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规划对象的综合的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策划,是依托创造性思维,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环境、交通与市场的优化拟合,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创造过程。策划强调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找出资源与市场间的核心关系,建构可采取的最优途径,形成可实施的明确方案,并对近期的行动进行系统安排。

、理念差异

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地、稳定地,必要地。

策划是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以资源与市场对接为目标,用独树一帜和鹤立鸡群的方法解决旅游吸引力、产品、开发过程、营销等方面的独特性与操作问题;围绕旅游吸引力、商业感召力、游憩方式、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问题的解决,旅游策划必须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

、任务差异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策划的基本任务则是:针对明确而具体的目标,通过各种创造性思维和操作性安排,形成游憩方式、产品内容、主题品牌、商业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或全面提升和延续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或建构有效的营销促销方案,并促使旅游地在近期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对规划的置疑与策划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旅游规划还非常年轻,规划的编制标准尚未成熟,市场较为混乱,因此,出现了业界对旅游规划极大的置疑。

可以说,传统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走到了尽头。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

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规划的错误理解。

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规划单位的资质、能力有限、顾忌成本、基础资料不详细等导致规划深度不足,定位不准等。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事旅游规划单位也随之增多,市场竞争因而变得激烈,导致了旅游规划低价竞争的出现。县级规划普遍价格已经被压低至20万甚至更低,低价竞争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规划的深度降低,规划单位因为顾忌各种成本,无力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市场调查;无暇与周边竞争区域进行差异化比较;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对产品进行策划以及对其可行性进行细致的评估。忽略了上述因素便导致规划偏重于原则性的套话、空话,好比医生告诉病人你病了,身体不好,但是病人想要知道到底哪里有问题,该怎么治,却无从下手。这也就是现在规划中虽然可能没有方向性的错误,但是也找不到指导性、操作性的内容。

对规划的误解:要求规划完成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针对细分市场的营销方式、对不同景区游憩方式的设计、对旅游收入模式的设计、对全套产品的策划或者更有甚者说用规划怎么来指导近期操作等问题,都是规划所不要求解决的,因为规划的使命并不在于此。

误解可以消除,但是问题总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旅游策划!

、规划做硬件,策划做软件

现今先进的思想强调的更多的是旅游的两划,是指对旅游城市建设进行系统整体规划的同时也要进行系统地策划,而且策划要在规划之前。旅游规划就是相当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围绕硬件来做,而策划则是在生产该产品之前的软件设计。要使旅游业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既要抓硬件又要抓软件,软件启动硬件,软件决定硬件。

软件的重要性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方面,对硬件的大量投入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不见效果已经不算什么,但是花十几万搞软件,比如韶山的故居,硬件就是一栋农村的旧房子,而的影响就是软件,这个软件就决定了其旅游的发展。另一个方面,现今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和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较多的依赖于软件的开发,也就是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第三个方面是因为旅游行为的特殊性,旅游景点所在的位置、旅游建筑等都是静态的,它不可能搬动,而静态的旅游要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推广。旅游城市要能充分挖掘景区的服务功能,通过不断变换景区的活动内容,推出新主题,延长产品寿命来推动旅游,让每位顾客感受到山水依旧,感受常新。这些都是可以看出旅游发展对软件的严重依赖性,也体现出了软件的重要性。

三、用好策划、发展旅游

由于人们对旅游规划的认识远较旅游策划要深入,而对如何运用旅游策划来实现工作目标不是十分清晰,我们特以规划为参照,说明旅游策划的运用:

、规划前的策划--总体策划

在规划之前导入总体策划,可以解决目前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深度进行市场研究,准确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形象、确立核心吸引力;

)拟合资源与市场,大胆创意,形成表现吸引力的产品形态;

)运用韬略,建构战略,并落实为战术和行动计划。

在旅游规划之前要有策划的介入,首先针对目的地或景区面临的症状进行望闻问切,查出病因,决策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其次才是通过规划部署治疗方案。也就是首先寻找资源与市场的结合点,制订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构架及产品基础;对目的地的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有旅游

地自身特色且为客源市场所接受的整体形象,也就是形象策划;对形象有了定位之后,就可以针对细分的目标市场制订营销方案;在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上述策划行为之后,旅游规划就有了编制的依据,并且通过规划确定其发展目标;落实形象诉求、开发格局、产品结构;对产业链、政策资金、基础设施、执行措施等进行配套。并经过政府审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这样的步骤来开发旅游,保证规划有了依据,策划有了落实,策划先行的规划才从根源上避免了现在规划中存在的战略目标依据不足、客源市场分析不够详细、形象设计不到位等问题,促使规划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更为紧密,使规划变得更具时效性、直接性和指导性。、规划后的策划――深度策划(项目策划、营销策划、招商策划、融资策划)

我们往往会发现,规划完成了,但没有形成具体可进行招商引资的项目,没有形成营销的具体战略战术及行动计划,没有开发运作的具体步骤。怎么办?

特别是由一些粗糙空洞的言词堆砌起来的规划,甚至不能解决规划应该解决的问题,又怎么办呢?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规划,必然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但由于规划的任务在于把握规划地长期的发展目标,涉及产业配套,用地控制与平衡等方向性的大问题,存在操作性上的空缺。这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策划,来将规划的大理念,转变为产品、项目、行动计划。依托策划报告,就可以编制详细规划,进行建设了。

1、落地策划

规划的期限最少也有15年,性质要求其不可能对整个规划期的发展进行详细具体的安排,即使对近期(3年-5年)有了较为具体的说明,但是其分量远远不能用来指导实践。这也就是规划拿得起放不下的地方。委托方对照规划中的近期重点项目章节是无法进行细化实施的,即便是对重点项目进行编制详规,其项目也是依据总体规划而来,只是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设计,并没有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否创造了新奇的游玩方式,是否带给游客全新的旅游体验,是否营造了独具吸引力的营销宣传策略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涉及。例如我国现在3000多个主题公园仅有10%盈利,1000多个亿的不良资产躺在主题公园的现状就说明,题材趋同化、主题创意缺乏独特个性和商业感召力等这些先天性缺陷是最大的祸根,而创造性思维封闭或缺乏创新能力是现状规划发展的瓶颈。这里要说的是,针对单个旅游产品,策划要比规划切实的多,有力的多,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决定了规划一个景区而其生命力还没有它的规划期长,而策划更针对于近期设计出符合游客口味的产品,通过最出位的营销方式讲这种产品宣传给游客,用最合理的收入模式促使游客在这里高高兴兴的花钱……这些都是规划所反应不及的。策划能立刻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当游客口味发生变化时,策划又能灵活的调整,同一个舞台可以迅速上演不同的戏,这就是策划的优势所在。

2、营销策划

没有专业的品牌规划,没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没有鲜明的品牌形象,没有震撼的品牌口号,没有整合的品牌传播,这是当前旅游企业策划缺失的种种表现。从具体表现看,企业大多混用马踏飞燕、地球、ts等标志,没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品牌标志。宣传资料也是大同小异,往往草草几页纸,行文也比较传统,图文编排呆板,让人看完整个资料,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很难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归根结底是,虽重视宣传,但没有找到专业的策划设计公司。

在更为个性化的今天,一个专业化的品牌带来的是一种信任,更是不可估量的大规模回报,特别是旅游行为,一个优秀的标识给旅游者的是一种向往,一种怀念,这些特有的感触迟早会发展成为旅游的实际行为。比如美国的象征是自由女神,每看到它一次都会加深一层对它的期盼,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了美国的潜在旅游者。经营管理上的策划地重要性虽然不如产品策划那样看上去更为实际,但是它却是一个成熟旅游地的标志。

3、招商融资策划(包装)

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工作,也是一个涉及如何利用资金发展旅游的问题,一个景区的发展到底是依靠全民、全国乃至世界来投资,还是依靠计划拨款、财政恩赐或是银行贷款?规划在对旅游景区的研究中给出了很好的方向,但毕竟规划不是单个项目,无法真正招商引资。由于有了单项策划对规划的分解,使投资者有了投资的机会点,而策划追求商业化盈利的目标,正是符合投资者的利益目的的,策划的创造性思维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应被单项策划通过分解来一步一步实施。策划作为可以马上付诸现实的方案,对规划进行细化、分解,将规划的内容变成可以实施的工作,将定性的东西变成定量的东西,使旅游规划摆脱地平线看得见,摸不着的尴尬局面,配合规划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4、策划分类

(1)产品策划,产品策划不仅仅涉及到生产什么产品,还包括产品的整合、产品的盈利模式的设计、游憩方式的设计、核心吸引力的打造、投入产出分析、营销模式设计等等。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7

摘要:九江旅游产业存在管理体制及观念政策落后,产品开发层次低等诸多问题,克服的有效办法是构建九江大旅游的战略思想,从科学规划到经营理念及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等各方面着手,构建九江大旅游体系。

关键词: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大旅游;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06)03-0091-03

一、九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混乱。

九江旅游产业起步于70年代末期,管理体制十分落后。庐山管理局只管辖庐山山上46.6平方公里,其余由山下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庐山垦殖场及庐山自然保护区管辖,造成“一山六治”的突出问题。甚至一个景点都人为分开,如“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其一、二叠泉属庐山管理局,三叠泉属庐山区海会镇。柘林湖“一湖两治”,分属永修县和武宁县管辖。管理体制的复杂,经营机制落后,造成了部分景区管理粗放,甚至对景区盲目开发,浪费资源,已建成的景点之间恶性竞争,不能共享游客资源。

2.观念政策落后,缺乏长期规划。

对旅游发展没有大开放、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在许多人头脑中形成“只要九江有庐山,就不怕没人来”的落后观念。观念上的落后,造成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对外联盟也不够。到目前为止,九江还没有长期的旅游规划,也没有一部完善的旅游规章,各种规定十分零散,缺乏系统性。

3.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违规建筑破坏景区规划。

(1)部分新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

(2)老旅游产品老化,没有创新,吸引力差。导致庐山的“世界文化景观”与鄱阳湖的“候鸟珍禽王国”这两个世界级的精品在海外旅游市场影响不大。

(3)违规建筑多,破坏景区规划。尤以庐山上的违规别墅建筑最为严重。

4.旅游宾馆分布不平衡,缺乏高档次宾馆。

九江市最高星级的宾馆为四星级,同比黄山有五星级宾馆1家,桂林有4家,这与庐山和九江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九江旅游宾馆档次上要提升,空间分布上也要调整。九江市旅游局资料显示,九江宾馆饭店在空间布局上以庐山山上和九江市区为主,达34家,占总量的89%,反映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5.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低,缺少精品。

目前比较有名气和形成规模的主要是“庐山云雾茶”这一拳头产品以及部分食品,至于其它的如九江茶饼,湖口糟鱼等存在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包装不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使得游客在九江的购物消费支出不高,降低了旅游产业综合效应的发挥。

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差。

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等级状况较差,旅游铁路交通始发车数量少,特别是通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主要客源地大城市竟无始发车。高级公路通车里程相对少,通往东西两翼的景点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车站设施老化,车况较差;管理服务不到位,宰客、超载的现象时有发生。昌北机场存在国际航班少,起降密度小的问题。

二、构建九江大旅游的战略构想

中共九江市委第83次常委会提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和推进九江“大旅游”战略,为实现九江旅游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构建九江大旅游的总目标

以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总揽,树立“大开放、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和全民旅游意识,推进九江“大旅游”战略,把九江建设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生态、会议、商务、康复、运动等于一体的东方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和长江中下游休闲度假中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0%以上。

(二)构建九江大旅游的发展规划

1.基础调整阶段(2005~2010年)

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8%左右。海外旅游者达到25~30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1.5~2亿美元;国内旅客800~1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65~105亿元。

2.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5年)

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旅游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0%以上。海外旅游者达到35~45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2.5~3亿美元;国内游客1400~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15~200亿元。

3.完善提高阶段(2016~2022年)

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完善,九江步入全国著名的旅游强市。海外旅游者达到50~60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4~5亿美元;国内游客2200~3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20-350亿元。

三、构建九江大旅游的举措

(一)九江大旅游体系的构建

1.科学规划体系。

要树立“大开放、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全新理念,站在全国、全世界的角度来规划好九江大旅游,以高额奖金向全世界征集九江大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再邀请国际著名的旅游规划大师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选出或综合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大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以大庐山为大旅游的核心品牌,大庐山的范围包括德安部分地区、九江县部分地区、庐山区、八里湖、山南整个星子县。而九江市区为集散地,永修云居山、柘林湖、湖口石钟山、彭泽龙宫洞、鄱阳湖为辐射范围,共同构成九江大旅游格局,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通、利益共沾”的体系,九江建成东方的日内瓦。要高起点规划,规划区内的所有建筑都要有风格、有特点,道路、小溪甚至是一草一木都要精心规划、建设管理。

2.交通物流体系。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各景区间的直达公路,进一步改善与外界的交通状况,缩短游客进入九江旅游的时间,降低交通成本。对旅游公路要按照“一条路、一线景,曲径通幽、花团锦簇”的理念和效果规划建设好,对已建成的环庐山山南一级公路,要立即对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规划整修,把山南公路打造成景观路、致富路、样板路。

3.管理与运营机制。

一是要树立九江大旅游观念,创新经营机制。如目前庐山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去年因此增加了票价,实际上这一经营理念的着眼点是庐山山上的局部利益,对九江旅游的发展反而不利。降低庐山的票价,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九江,从而带动九江的交通业、宾馆业、旅行社业、服务业等其它行业的发展,游客的消费总量大幅度上升,推动九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在经营中充分挖掘传说故事,如结合周瑜、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等故事,可在鄱阳湖上设立一个场地来进行演练。三是在开发精品的同时,立足全国、全世界进行宣传与营销,让九江大旅游走向世界,让世

界了解九江大旅游。高薪聘请国际营销商进行包装、策划与促销,在世界著名的杂志与传媒上进行广告宣传,制作精美的大型宣传片在国际知名的网络与电视进行推广。按国际惯例,接待国以其旅游总收入的0.4%作为宣传费用,若九江以2004年43.7亿元的旅游总收入计算,每年应投入近2000万元。

4.景区开发机制。

构建九江大旅游,必须要有大投入。而要实现大投入,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实现开发机制的创新。在景区开发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分项开发,调动一切投入的积极因素。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项目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广泛吸纳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及个人参与到构建九江大旅游的开发、建设、经营中来,甚至是农民个人也可按规划建设森林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靠大联强”,组建跨产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旅游经营联合体,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新的景区开发机制,全方位地吸引全方位的资金来九江投资旅游开发。

5.创立旅游商品生产开发的集群。

立足现实,对形成规模的“庐山云雾茶”,有地方特色的星子花岗石工艺产品、金星砚台等旅游商品加强促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没有形成品牌的如九江茶饼、湖口糟鱼要提高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与科研机构联系或召集旅游商品生产商集中商议,产生思想的火花,开发新旅游商品,推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高品位、高文化含量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特色风味食品。不断扩大销售网络,不仅在九江的景点销售,还要到外地景区和大超市销售。从而以大旅游、大物流带动大商业,以大商业带动全民创业。

(二)构建九江大旅游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资源保护、体制理顺、经营与开发等问题。

(1)庐山的生态保护问题。首先要有大庐山的概念,庐山不仅仅指山上,而要划分一个大的区域,作为大庐山生态旅游区。在这个生态旅游区内,要有国际视野,请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进行规划,并把规划做到修建性详规,保护好大庐山的生态环境。目前,庐山区工业园、九江县工业园具有不可修复的损失,要立即采取措施,建成生态工业园。要把九江的工业区与生态区相分离,九江工业区应重点西上瑞昌、东进湖口,沿长江连成工业产业带。庐山要禁止汽车上山,特别是大客车,可在山下建一个大型停车场,山上用环保车,做到让游客招手即停。立即停止星子县的石材开采,对星子县实行转移支付。

(2)庐山的体制理顺问题。庐山涉及面广,理顺管理体制难度大,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按属地管理原则,组建庐山旅游集团公司。下辖牯岭旅游公司(行政事务为牯岭镇管)、秀峰旅游公司(星子县)、三叠泉旅游公司(庐山区)、石钟山旅游公司(湖口县)……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分级核算,除了总公司内部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外,绝大部分收益归各县(区)财政。各公司经理都是集团董事会的董事,重大问题按集团公司章程运行。方案二:抵住各方压力,彻底理顺庐山管理体制。将庐山管理局和星子合并,设立庐山市,同时将其它4家所辖庐山地域的部分机构统一划归庐山市,市址可设在星子县,全面负责大庐山的规划与管理。这样既避免山上城市化,又可将庐山与鄱阳湖连为一体,从更高层次上全面综合开发利用庐山和鄱阳湖的资源。建议以方案一为近期目标,方案二为远期目标。

(3)庐山的经营与开发问题。整合庐山山上、山下的旅游资源,严格按照规划深层次开发景区,风格、颜色甚至是施工材料都要符合规划要求。庐山是一座政治名山,曾举办过各种大型会议,可请有国际水平的人来规划开发,建成国际休闲会议中心。刚开始肯定困难较多,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免门票邀请世界各种知名会议如上海峰会、经济论坛、学术研讨会到庐山举办等手段提高开发经营者的效益。一旦规模形成,有很多财团来投资会议旅游,同时吸引大家都来投资其他配套资源,成为一个投资集群,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综合效益自然可观。充分挖掘九江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做大文化旅游。目前白鹿洞书院人气不旺,可开发成仿古教学活动的书院,让旅客感受中国古代书院的场景。为留住入境旅游者,丰富晚上文化活动,在庐山上兴建酒吧、茶座等综合娱乐场所,避免“白天走得累,晚上埋头睡”的现象。

2.区域内外联合发展问题。

旅游产品不是完全竞争产品,可以既竞争又合作,实现共赢。构建九江大旅游必须走联合发展之路,以旅游市场开发为龙头,国内、国际并举,分五个层次进行开发:

(1)市内景区连成片。围绕大庐山,把市区的景点和永修、武宁、湖口、彭泽等各县的景区联成一片,开辟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旅游线路,便于整体对外促销。

(2)省内联点成线。将庐山、井岗山、三清山、龙虎山联成一体,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圆形旅游热线,吸引省内的大量游客。

(3)区域形成网络。着重与华东地区各重要旅游区连成网,这些旅游区是武夷山、黄山、杭州、苏州、无锡、南京、上海等。借助它们的名气和区位便利条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旅客量的大幅度增长。

(4)构建全国大网络。加强与全国名牌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联系与合作,畅通与桂林、北京、泰山、西安、大连、青岛、成都等地的旅游通道,形成全方位有序流动格局,吸引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游客。

(5)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具体是巩固港、澳、台市场,扩大新、日、韩等亚洲市场,迅速打开西欧、北美和东欧市场,尽快启动中东、西非、南美市场。

3.对旅游失范行为的管理问题。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8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求真务实、高效廉洁”作为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切实抓好单位、自身廉政建设,在单位人员少,工作重的条件下,带领旅游局一班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旅游重大项目推进顺利、招商引资等工作取得突破。现将个人勤政及廉洁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勤政方面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县旅游业发展,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县委、政府打造“红色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三张品牍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建支柱,围绕把旅游业培植成支柱产业的目标,旅游工作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20__年全县景区(点)、宾馆饭店共接待游客29.4万人(其中境外游客1550人),实现旅游收入25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0.8。两个省级重大旅游项目北大营天湖岛国际行态旅游度假区1#行态运动场、会所,塘子星河温泉项目一期相继建成对外营业。

(一)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天湖岛旅游项目。

项目自20__年3月开工以来,累计投资2.5亿余元。

(1)a球场、会所已于年内投入运营,共接待游客14331人次(其中打球人数9270人,参观人数5061人),游客中国外及港奥台游客1550人,实现了我县旅游接待游客从低端向高端,从国内向国外突破。

(2)b球场已完成排水管网安装、球场造型等70工程量。

2、塘子星河温泉小镇

项目自开工建设已投入资金3.5亿元。

一期建设有设计风格迥异的100多个室内外泡池、spa水疗中心、800米休闲小镇步行街、2万多平方米的生态广场、可容纳400人的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康体中心、已于20__年9月26日建设完工、对外营业,截止11月15日,接待游客8000余人。

3、红色旅游项目

(1)投资460万元的国债资金项目,完成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的文物主体修缮,中央书记处驻地旧址11户农户的搬迁,整体文物布置陈列大纲通过省市文物专家论证,布展工作有序进行,预计20__年5月布展完成对外接待参观者。

(2)丹桂红色旅游开发项目预计投资1亿元,已完成一期征地12.47亩,征房拆迁8户,并全部完成房屋拆除和场地平整,雕塑广场大门已顺利启动建设。二期丈量土地25.7亩(用于一期征地搬迁和拆迁户的安置用地),丈量搬迁户25户(待新安置区“三通一平”后进行拆迁),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今年内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

(3)围绕中央扩内需、调结构的总要求,积极争取红色旅游项目二期建设/:请记住我站域名/立项,目前我局已筹措资金由××大学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4、凤龙湾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20平方公里1:20__地形图、1.8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的测设以及地质勘查,水面运动、生态运动旅游项目的详规已委托规划单位正在进行设计,评估公司已对项目区原有的投资进行丈量认定,因经济危机,投资方资金周转困难,故没有启动建设。

5、三月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今年4月,由我局引入,县人民政府与河南天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开发三月三生态旅游框架协议,协议投资2.5亿元,公司现已在我县办理了名称为××鹏瑞置业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000万元。20__年7月3日由××市旅游局主持完成三月三旅游区总体规划专家组评审;6月30日完成2平方公里1:500地形数字化测图;7月15日委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12月份之内进行专家评审,土地局已为土地收贮进行前期准备。

(二)突出抓好旅游招商引资

1、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出让、合资、独资、参股、租赁等多种投资经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外部资本和民营资本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推进丹桂红色旅游村镇建设、白石岩溶洞群和凤龙湾景区整体开发、三月三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及钟灵山部级森林公园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我县旅游资源。

2、续建项目和在建项目投资情况截止10月底,北大营天湖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完成投资9469万元,1#生态运动场、会所建成对外营业。塘子星河温泉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4168万元,一期建成于9月26日对外营业。今年与河南天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开发三月三生态旅游框架协议,协议投资2.5亿元,公司现已在我县办理了名称为××鹏瑞置业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000万元。《三月三旅游区总体规划》于20__年7月3日由××市旅游局主持完成专家组评审;6月30日完成2平方公里1:500地形数字化测图;7月15日委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12月份之内进行专家评审,土地局已为土地收贮进行前期准备。

(三)整合资源,做好规划以科学的规划总揽全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规划,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1、按照《××自治县旅游资源整合方案》,合理布局、明确定位、突出重点,20__年7月3日××市旅游局组织专家组完成《三月三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发展规划》评审,并报市旅游局批准实施。同时聘请××大学对钟灵山进行旅游规划,为招商引资做好前期工作。对组织完成的旅游规划,切实加强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规划要求,监督实施好已开工的旅游项目。

2、按照县委、政府加快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县旅游业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求。我局结合我县实际,经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和建议,于9月底完成寻甸县旅游“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四)强化安全生产,确保旅游安全度讯

旅游安全,事关旅游业持续发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旅游企业、定点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经营管理者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同时,牵头组织检查组采取“听、查、议”方式对涉旅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督促整改,有效遏制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没有一起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强化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优化旅游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者满意度的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通知及精神。一是按照我县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要求,组织人员清理规范涉旅企业人员,按要求办理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规范管理。二是为规范管理开发我县乡村旅游,充分调研,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

(六)精心组织,做好假日旅游经济

为做好假日旅游工作,我局积极准备,以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加强假日旅游协调机制为基础、以丰富假日旅游产品、提高假日旅游接待工作为宗旨、以增加旅游人数为突破口、以旅游安全工作为重点。实行假日值班制度,主动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旅游管理办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保证旅游市场秩序的全面规范和优化,全力做好假日各项工作。“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十·一”六个假日全县共接待游客14.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43万元,使假日旅游真正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

(七)认真做好行政效能提升和干部作风改进“双年”活动

按照县委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改进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局认真制定实施意见,通过学习教育、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作出服务承诺等使我局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干部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保证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清政廉洁”的干部队伍。

二、廉洁方面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习上,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文件,在学习中力求做到“三个为主、三个结合”即:以自学为主,做到自学与辅导学习相结合;以精读为主,做到精读与通读相结合;以“学以致用”为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法规。一年来,我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自觉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材料,通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工作准则(试行)》实施办法等,努力强化廉政自律意识,提高防腐抗变能力。

2.结合工作实际,狠抓目标落实

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本在落实,关键在行动。在认真分析、研究责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抓深入、抓规范、抓提高”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在落实上下工夫,靠实际行动求成效。一是及时进行任务分解,推进落实。根据县委下达的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做到了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实现了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模糊变清晰。

3.身体力行,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起到示范作用

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严格维护和遵守政治纪律,严守党的机密,不信谣,不传谣;生活中遵纪守法,无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行为;不接受下级单位、个人的现金、礼品、有价证券;无借机敛财行为;不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到歌厅、夜总会高消本文费;不存在借开会、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和公款出国旅游的问题;未发生需要申报的重大事项;在配备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及个人住房方面,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1篇9

农业旅游观光园是以农业作为重点和核心,将农业与旅游业这两个产业相互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形式[1]。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观光农业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观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农业旅游观光园以农业为依托,多元化发展旅游项目,为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体验自然、感悟自然、休闲观光的场所。目前,从国内节假日旅游情况来看,短途节假日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农业旅游观光园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旅游场所,国内农业旅游观光园蓬勃发展,数量迅速增加。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这种传统的农业旅游观光园,如吃农家饭、钓鱼、打牌的这种初级模式,而是要求更多元化、个性化、特别化。这就对以后的农业观光园提出了要有特色”的要求,即要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园。相对于传统农业,农业旅游观光游具有以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技术为支撑,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的四个基本要素[2]。本文对合肥地区农业旅游观光园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依托特色农业资源,提出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园的新对策。1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概况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形成了以肥西三岗、庐阳三十岗、蜀山南岗、长丰水湖、瑶海磨店和肥东赵光为主的7条乡村旅游观光带。截至2008年4月,合肥市从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景观环境保护、服务项目等四个方面评定出全市星级农家乐共101处,标准从低到高设置五个星级,星级越高,农家乐旅游档次越高,其中5星级农家乐3家、4星级16家、3星级14家[3]。通过对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的调查,发现随着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开发层次低,缺少系统规划。由于缺乏农业旅游观光园宏观的开发指导,加之管理体制和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健全,出现了投资随意性和开发盲目性,大家一拥而上,景观规划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规划。②农业旅游项目单调,形式雷同。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只注重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少量景观元素,设计单一,旅游项目单调,都以采摘、垂钓等传统农业旅游项目为主,整个园区缺乏长久的吸引力。③农业旅游缺少当地的人文内涵和特色。大多数农业旅游观光园缺少当地本土的人文内涵,对当地的文化挖掘不够,形式趋同,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使人们感觉每个观光园都差不多,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吸引力。④园区旅游管理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很多园区的旅游功能往往是其生产功能的延伸。由于人员素质、重视程度和经济能力的问题,使旅游功能处于次要地位。加之品牌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⑤资源利用效果差。很多农业旅游观光园不重视自己的资源优势,一味效仿其他的农业观光园的做法,导致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浪费资源。此外,开发层次低、旅游项目单调、缺少人文内涵和特色、管理不足、资源利用差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合肥地区农业旅游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的现状,本文以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为例进行分析。2案例分析———桃蹊农业桃主题公园2.1项目概况合肥市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东瞿、汪堰等村,周边有三国遗址城、合肥市董铺水库等重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园区北依滁河干渠,东依汪郢干渠,西临东瞿干渠,三面临水。在这样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环抱下的地方开发农业旅游观光园,充分借助了周围环境的优势,保证了园区的客流量,也为以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园区由采摘区、园林苗木栽培区、管理区和停车场组成,采摘区分为A、B、C、D几个区域,主要树种为桃。其中,A区为早熟桃(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摘区,B为中熟桃(6月中旬到8月上中旬)采摘区,C区为百果园区(全年采摘),D区为零星采摘园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了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采摘,使游客们在任何季节都可享受采摘的乐趣。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注重生态规划,构建合理生态格局。它为合肥市西北部地区增添了一片200hm2以上的森林肺片”,每天吸收消耗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200t以上,制造释放氧气和负氧离子145t以上。同时,还可吸收大量粉尘,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涵养水源。生态园对降低合肥碳排放,提高周边地区环境质量,促进该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合肥大水缸———董铺水库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以桃为主题,打造特色园区和现代农业品牌。桃占总规划面积的70%左右,辅以核果类的李、杏等果树树种,营造出200hm2桃花源。同时,果园餐饮部设立特产自选销售专柜,推出具有纪念意义的桃主题”纪念品、地方特产、名产和玲珑可爱的小工艺品、小挂件等,达到农业经营和文化经营双赢局面,打造自己的农业特色品牌。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依托特色农业,不但发展采摘”、垂钓”等传统项目,而且发展园区内景观建设,增强休闲设施,让游客既可体验农家乐,还可体验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情趣。同时,该园区结合产销为一体,注入商贸理念,让生产出的果品有市场。园区还积极与安徽省各高校和六安市果树研究所合作,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园区科技力量。园区果树新品种的示范栽培对周边形成了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合肥近郊等地开发绿色生态果园,栽培高档果树新品种1000—1333.33hm2,对调整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水果种植技术和绿色水平,提高市场水果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园区还是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生态农业素质教育基地,每年可接待合肥各大高校尤其是安徽农业大学等在校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15000人次,接待在校初高中学生素质教育20000人次,意义深远。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桃树和其他果树,在策划理念上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商贸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模式,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p#分页标题#e#

2.2规划设计方案合肥市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周边有三国遗址城、合肥市董铺水库等重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园区北依滁河干渠,东依汪郢干渠,西临东瞿干渠,三面临水,分布在合肥市近郊区,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规划设计方案为:①在设计理念上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商贸概念,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正是抱着这种理念,园区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入进去,每建设一个园区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学和商贸、销售等因素。②园区走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桃树和其他果树,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商贸的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模式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③规划设计方案注重细节上的推敲。方案中在左侧路边设置了一个主入口,在上下两条路上设置了次路口,满足了园区内的交通流量。在主入口处增加了一个亲水平台,并用浮桥连接了右侧的景区,亲水平台上设置了两道景墙,可刻上与本园区有关的人文信息,增添园区内的人文景观。亲水平台与对面的凉亭隔水相望,在亲水平台周围还增加了一些水上游客项目,如快艇、游船等,这既增添了园区内的园林景观,又增加了园区内的玩赏性。右侧园区分别设置了两块铺装地,靠南边的保留了原来的花架设计,靠北的设置了一个攀岩假山游乐项目,丰富了园区内的游乐活动,让人们来到园中既可采摘、垂钓,还有其他的娱乐项目可供游玩。此外,改进方案中设置了3个可供游玩和休息的区域,分别是亲水活动区、攀岩活动区和休息观赏区。通过这三个区域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原设计中只是一个花架和树木的搭配不足,改善了园区内主要以采摘为主、娱乐活动较单一的窘境,同时提升了园区的档次,创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和人文景观。这样不但丰富了园区内的游览项目,而且增添了园区内景观效果,让游客在园中既可高高兴兴的采摘、游玩,又可以享受一份大自然的静谧。3合肥农业旅游观光园发展对策主要是:①农业旅游观光园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园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突出其特色,展现其优势。②重视园区生态,构建园区多样化格局。农业旅游观光园应给游客带来吸引力和具有观赏、参与、休闲、健身、求知等旅游功能,如独特的农场机械化作业、各季节的农业活动、农业高新技术、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都可作为观光资源进行开发,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依托农业产业、构筑生态、和谐、自然的景观生态格局[4]。③突出园林艺术效果。农业旅游观光园除了保证正常生产外,还要使生产过程和生产场地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5]。园林要有艺术效果,增强观赏性、趣味性,并利用多种手法开展趣味性科普活动和劳作活动,增加体验,寓教于乐。各种设施尽可能地吻合地方风格和体现时代精神,映衬自然景色,加强景观美学表征的开发和利用,从自然风景美、生态和谐美、文化景观美、旅游生活美等方面丰富园区景观[6]。④借助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人文内涵。在挖掘特色农业本身的品牌已具有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文化角度进行品牌塑造和品牌管理,借助特色农业产品的品牌吸引力,通过营销传播及策划各种形式的文化平台,让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转为特色文化优势。丰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园自身的品牌文化内涵,通过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品牌文化推动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品牌的传播,达到双赢的局面[7]。⑤增强单体景观元素的构造。单体景观元素是农业旅游观光园的景观节点,如代表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建筑、小品、雕塑等,农业旅游观光园单体景观元素能体现一个观光园的本身的个性,让人们更感兴趣。它是突出园区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空间氛围的营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景观空间中有强烈的标志性和导向作用。⑥依托农业特色,加强辐射推广,进行多元化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园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果经营者的收入渠道单一,必然产生淡旺季收入的较大差异。其解决方法是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条收入渠道,如通过观光农业季节性特色项目、生产旅游纪念品、直销农副产品、经营花卉苗木等方式来扩大旅游收入来源[8]。农业旅游观光园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应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产业圈。园区也应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发展。⑦加强园区管理,走企业化、市场化道路。农业旅游观光园应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理念上注入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在日常经营中要不断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强化服务意识[9]。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特色,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的合肥农业旅游观光园,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在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整合其他的旅游资源,达到以特色农业为主题,在设计上要突出园林艺术效果,在景观上要规划鲜明,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才能达到农业旅游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10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但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或多或少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旅游环境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在生态旅游的定义之下,可以这样来定义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指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着眼于保护资源与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又与旅游环境有所区别。它符合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的良性运行为目的,是以某一旅游地的旅游容量为限度而建立的满足旅游者心理感知的一种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

近几十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生态旅游”提出之后,学界人士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旅游业界也纷纷进行实践。有开展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几个成功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进行一下探讨,总结一下他们的环保经验。分别从工程规划和政府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从工程规划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以青岛市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为例

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位于青岛市西海岸,坐落于胶南市黄山经济区,位于沙沟水库以北,韩家寨和岳家村以南,小珠山水库以西,薛家庄以东。喜鹊山森林休闲公园为了防止开展生态旅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关细则,严格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做好了前馈控制。它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原则来设计。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

(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

(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之后的四个部分分别就生物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工程设计几个方面一一做了详细的设计规定。其中生物资源的保护又细分为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植物资源保护中对珍稀植物制定了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动物资源尤其要注重禁止猎捕活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防止废气、废水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安全卫生工程主要是针对游客需要所设置的安全、卫生设施做的一些必要的设计和规划,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谈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经验。

(二)从政府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保——以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武夷山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据政府的支持,其环保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前提

武夷山在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政府从旅游收入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资源的保护,二期的保护建设就投人了3.4个亿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环境的监控。这从经济上给了武夷山环保工作强大的资金支持。

2、通过制度、法规建设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

武夷山的保护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在九曲溪四曲的金谷岩上镌刻着一幅崇安县府禁渔令的岩刻:“……凡三十里内不许放药毒鱼及鹧鹚、网罟入境……”这方勒石法令被国内外专家们视之为经典的古代环保法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省、市各级管理者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出台有关保护法规执行,另一方面,也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武夷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订有效得保护了武夷山生态资源。

3、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环保意识

武夷山近年一直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在导游人员年审培训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环保意识,通过导游词以及自身的行动,让游客积极响应和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对游客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一是在旅游景点的明显位置,设立生态保护的宣传提示牌,例如在许多景区入口处可以看到“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禁止吸烟”等。另一方面以强制性条约和法规规范游客的行为,引起游客的高度重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严格处理,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结语

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主要在于生态旅游本身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从客观上就要求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不利的影响在于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和发展中都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基于以上几个案例,从工程规划方面要在开发之前设计好合理的工程计划;政府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1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乡村旅游扶贫总体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区域内重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从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中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政村,作为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精准施力,因地制宜,确保扶贫取得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2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力争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重点村旅游接待条件。各地要加大对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重点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各有关部门在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时,要向重点村倾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能力。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各地要紧紧依托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重点村建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研学旅行。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和古建筑、古民居等特色资源保护,加强规划引导,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重点村商贸物流体系,着力优化刷卡消费环境,着力提升重点村网络通信水平,鼓励开发和销售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鼓励各地成立乡村旅游经营者协会或联盟,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各地旅游部门要制定相关卫生、安全标准和服务规范,开展专项检查,提高贫困村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发挥精品景区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村脱贫致富。各地要全面系统梳理贫困县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综合考虑资源品质、区域交通情况、邻近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规划建设一批知名度高的精品景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资源和产品整合,逐步形成旅游线(区)整体开发态势。要强化当地居民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村农民就业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四)加强重点村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各地要制定实施重点村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方案,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旅游节庆和媒体专栏专题等多种方式,提升重点村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乡村旅游在线营销能力。各地旅游部门在邀请国内旅游媒体和旅行商赴当地开展采风时,要将重点村的推介纳入其中。

(五)加强人才培训,为重点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各地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市县分管领导和旅游部门主要领导的培训力度,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和协会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鼓励旅游规划单位提供公益性旅游开发咨询服务,倡导旅游规划单位与重点村结对帮扶。鼓励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参与乡村风貌设计、乡村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工作。

三、组织实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落实本省(区、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指导协调重点村交通体系发展,支持重点村和周边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部门负责重点村的旅游规划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市场监管以及跟踪统计工作。环保部门指导重点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重点村的规划设计工作,协调利用农村危房改造、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资金支持重点村建设。农业部门负责协调重点村的特色农产品开发和指导休闲农业发展及观光体验、教育展示、文化传承等设施建设。林业部门要结合职能,发挥资源管理优势,指导周边景区生态保护与开发,打造精品景区。扶贫办负责协调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篇12

关键词:乡村旅游本质特征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例(3篇)

    - 阅0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建议范文点关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建设的政策性建议。关键词:村镇银行;经营问题;政策性建议1村镇银行的定义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给出了定义:“村镇银.....

    幼儿园大班班务工作总结范例(整理1

    - 阅0

    幼儿园大班班务工作总结篇1大班一学期的生活、学习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虽然很忙碌,但是却感到很充实而有意义。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升保教的质量,将《指南》精神贯穿.....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