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发展史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1

关键词:见习;儿科;病历书写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10-03

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1]。儿科教学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2]。病历书写的内容和质量不仅直接记录患儿的病情,同时也反映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医疗、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基础[3]。由于儿科病史采集和查体方面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及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小儿时期的死亡率远远超过成人时期[4],所以儿科一直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自2002年4月1日我国对医疗纠纷施行举证倒置以来,病历成为医疗诉讼中医师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故写好病历在医疗工作尤其在儿科医疗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教授医学生写好病历也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

在我校,见习期间医学生开始接触儿科病历书写,学生书写病历经常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项目填写不全。(2)主诉描述有缺陷。(3)现病史描述主要症状不准确,发病诱因、主要疾病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情况叙述不清,缺乏必要的鉴别诊断病史资料。(4)缺乏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或上述四史记录过于简单。(5)体格检查:遗漏系统或主要阳性体征;缺乏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体格检查记录描述不规范。(6)必要的辅助检查空缺。(7)初步诊断不确切、有缺陷;诊断主次排列颠倒,主要疾病漏诊或缺乏鉴别诊断。(8)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描述不全面[5]。此外,还有的学生存在态度不端正、书写不认真、随意涂改、错别字、笔误多等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我科对2012级见习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以提高见习学生病历书写水平,并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提高见习学生对病例书写的重视程度

部分学生不重视病历书写,认为“医师只要能看好病就行,病历书写是无聊的烦琐的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故病历书写态度随意、马虎,涂改、错别字、笔误多,甚至出现“6岁儿童无改变史、双侧瞳孔直径3cm、女孩体检无水肿”之类的笑话。故我科教师在见习学生入科教育时就从医教研、医院管理及法律等方面充分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病例书写占总见习成绩的30%,这样,学生不仅从思想上重视了病历书写,而且从计分比重上也能体会到写好病例的重要性。

二、见习开始第一天讲授儿科病历书写小课

见习学生入科第一天,我们就安排小讲课讲解儿科病例书写规范,包括儿科区别于内科的特点及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入科第一天初步形成儿科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思路。

儿科患者表达困难,对陌生人存在戒备心理,体格检查经常不配合。故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病史采集方面,从就诊开始就要和患儿及家属建立和谐的交谈气氛以消除他们的负面心理。此时,可从家属熟悉的问题如一般情况的询问使家属平静下来。对家属耐心、细致,将医学用语替换为家属明白的生活用语来确保医生和患者谈论的症状为同一个症状,以保证病史叙述的准确性。

现病史是病历书写存在问题最多的部分,故作为讲述重点,强调现病史内容包括主要症状的发生、发展、演化、伴随症状、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诊疗经过及全身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起病的具体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要与主诉一致。病史记录要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情况按顺序做好记录。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帮助鉴别诊断的阴性症状、病人的诊治经过及一般情况亦不能遗漏,即让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询问:症状何时发生?出现症状多久?症状具体的表现怎样?诱因有哪些?怎样可以减轻症状?症状持续多长时间?发病的周期和规律怎样?有无伴随症状?症状出现时孩子正在做什么?孩子发病时有无采取何种措施?诊治经过如何?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及体重怎样改变?而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方面则要突出儿童是在不断生长发育变化中的特点,详细询问儿童喂养史及生长发育史。

体格检查方面,建立和孩子的友好关系是成功进行体格检查的第一步。体检时不拘泥于卧位而是让患儿在舒适,如母亲怀中体检以免患儿哭闹影响结果。检查顺序亦可先做受哭闹影响最大的项目,如测脉搏、呼吸,摸肝、脾,听诊心肺;然后做不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如淋巴结、头部等的检查;把引起患儿不适的检查,如角膜反射、看口腔和咽反射等放在最后做。体检时动作轻柔并注意手的卫生。体格检查内容方面主要关注的重点包括:生长发育与营养情况,如身高、体重、头围等;有无遗传性疾病导致的面容异常;等等。另外应注意不同年龄患儿血压计袖带的选择。

通过小讲课让学生熟悉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不同于内科的特点,初步掌握病史询问的思路及顺序,熟悉病史询问的流程,同时初步掌握儿科体格检查的特点与检查方法。

三、提高见习学生问诊水平: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itent,SP),让见习学生对儿科常见症状进行问诊

针对学生在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主诉描述有缺陷,有症状(或体征)而以诊断代替主诉;现病史描述主要症状不准确,发病诱因不清,主要疾病发展变化过程、诊治情况叙述不清,描述不准确;缺乏必要的鉴别诊断病史资料;缺乏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或记录过于简单;等等,我科为见习学生开设了标准化病人问诊培训课。

标准化病人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培训后能够扮演病人,并充当评估者和教师,在设计好的表格中记录及评价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6],目前被广泛应用于t学教学中以培训学生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等能力。因儿科患者年龄小,语言能力有限,正常儿童较难成为SP,而且患儿的体征变化快,能够培训的病种有限,而儿科许多疾病诊断相对简单,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简单的体格检查多可得到初步诊断,我科既往研究亦证实,教师模仿家长进行SP问诊培训具有多方优势:有利于针对儿科学特点达到问诊的完整性,明确问诊思路以表达出疾病的特点及培养医学生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5]。

我科见习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水肿、惊厥、腹泻、黄疸、贫血等制作成标准化病例,如支气管肺炎、肾病综合征、秋季腹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营养不良性贫血等。见习学生进入儿科后,安排2个单元共6小时时间进行SP问诊培训。每组4―6名学生,教师模拟患儿的家长,接受学生病史询问。每名学生问诊15―20分钟,其余同学补充问诊5―10分钟,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主要着眼于指出学生病史询问当中的优缺点、传授病史询问的技巧及如何对各种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

通过教师模拟SP问诊培训,见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儿科常见症状的具体问诊方法,学习到与各种家属正确交流与沟通的技巧,为进一步采集客观、完整的病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见习学生体检及生长发育评价水平

学生入科第一天教师进行体检示教,并将学生分组,互相检查,再带领学生至幼儿园体检正常孩子。见习学生进入儿科后,即刻安排2小时进行体格检查示教,先集中由教师讲述儿童体检与成人的区别,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学生担任模特,按系统进行体检,教师指出体检不足之处。次日再带领学生至幼儿园,给正常儿童体检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价。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体检培训,学生在病历书写过程中体检遗漏项目明显减少。

五、床边示教典型病例,安排多次病例讨论

针对见习学生缺乏初步诊断或初步诊断不确切、诊断主次排列颠倒、主要疾病漏诊或缺乏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描述不准确、不全面及处理原则不全面的问题,在见习期间,安排带教教师至床边示教典型病例。由学生询问病史,教师加以补充,之后教师示教主要体征检查方法,如水肿等的检查后,学生进行体检。然后小结该患儿的病例特点、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并做出诊疗计划。此外在见习课上就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安排5次病例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并做出诊疗计划。学生初步形成临床思维并体现在病历书写上。

六、学生分组,独立到床边询问患儿及家属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经过密集的上述训练,见习学生已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的特点。之后我科安排见习学生3―4人一组,独立到病人床边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然后书写完整病历。此时教师密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制订统一的病历书写评分标准,减少不同教师评分标准不同所致的组间差异

不同教师修改学生病历时因评分标准不同可引起学生病历书写组间成绩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见习学生病历书写的积极性,亦难以进行成绩比较与统计。故我科按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制订统一的病历书写评分标准:按总分100分计,其中格式5分,主诉10分,现病史20分,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15分,体格检查20分,病历摘要10分,诊断、鉴别诊断、诊疗原则15分,其他占5分。这样减少了各教师修改病历的组间差异。

八、病历修改与讲评

学生经过3―5天的准备后,将完成的病历交给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统一修改,每份病历修改处不少于5处,并对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点评。见习结束前组织学生统一讲评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

九、注意人文关怀

在问病史及体检过程中时刻牢记特鲁多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持仪表整洁、举止大方,尊重病人,具有同情心,认真倾听家属及患儿叙述,多鼓励以消除患儿及家属焦虑和紧张的心情,病史询问耐心,适当加以追问和引导,病情严重时更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待病情平稳后补充询问病史。注意保护家长和孩子的隐私,使学生能更好、更完整、更客观地采集到患儿的病史。

通过上述的综合举措,见习学生对儿科病历书写好评度达95.2%,在儿科病历书写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机抽查100名见习学生病历书写成绩为90.5分,较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分提高了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病历书写基本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春玲,邓英梅,肖蓓.探讨病历书写对实习医师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病案,2008,(8):14-15.

[3]潘志刚,楚恒群.以病历书写为切入点,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病案,2008,9(8):23-24.

[4]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2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现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2-0051-03

SurveyofstatusoftheresidentswithhypertensioninacommunityinShanghai

WUYumiao,WANGRuifang,WANGFangwei,QIANYuecheng

(1.Changzhe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PutuoDistrict,Shanghai200333,China;

2.RuijinHospitalofMedicalCollage,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25,China)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率的首要原因[1]。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0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2]。为了解上海市长征镇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病人群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我们于2013年5-6月开展了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及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2013年5-6月从上海市长征镇新长征花苑居委35岁及以上户籍人员名单中随机抽取1200人,经知情同意后开展调查,实际调查1019人,应答率为84.92%。

1.2调查方法

调查由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承担,调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入选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饮食习惯等。体检包括:测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等;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心电图等。

1.3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使用欧姆龙HEM7200电子血压计,取坐位,在上午7时到10时之间进行测量,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10min,精神放松,避免用力,排空膀胱,受检前15min停止吸烟,测血压前避免饮用茶、咖啡类饮料。测量3次,每次间隔最少1min,取3次平均值。

1.4诊断标准

高血压: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在120~139/80~89mmHg[2]。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统一整理后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中男403人,占39.55%,女616人,60.45占%;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年龄(59.74±11.18)岁;体重指数(BMI)最小15.96kg/m2,最大40.07kg/m2,平均(24.69±3.29)kg/m2。

2.2社区居民血压水平

调查对象的平均收缩压为(132.62±19.47)mmHg,平均舒张压为(78.21±10.77)mmHg。男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性;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高而上升,75岁以上人群最高;不同婚姻状况中丧偶、离婚或分居人群的收缩压明显高于未婚和已婚者;退休人群较在职人群的收缩压高;文化程度越低人群的收缩压越高;从不饮酒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最低;从未吸烟人群的舒张压较低;饮食习惯以荤食为主的人群舒张压最高;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父母有高血压史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体型肥胖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越高。不同特征人群的血压水平具体见表1。

2.3高血压患病情况

1019名调查对象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3.68%,对自己血压的知晓率为72.21%,治疗率为58.50%,控制率为33.64%,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为24.8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越高;丧偶人群、退休人群、不识或少识字人群、以荤食为主人群、父母有高血压史人群、病家族中有早发心血管事件人群、体型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层,高危和很高危占62.52%(表2)。

2.4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

将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习惯、饮食口味、父母高血压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体型与是否患高血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体型、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男性、大龄、退休、肥胖以及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表3)。

3讨论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流行态势严重,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长征镇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达53.68%,明显高于2008年本区48.00%的患病率,提示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未得到有效控制[4]。本次调查发现有24.83%的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其具有较高的可能发展成为高血压,10年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5],这些现状表明高血压已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本研究还显示,居民对自身血压的知晓率为72.21%、治疗率为58.50%、控制率为33.6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以高危与很高危为主,提示全科医生要加强高血压的广泛宣传、主动进行筛查和干预管理工作,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管理,早治疗、从而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显示,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这与冷红梅等[6]的研究一致,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和精神压力较大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越来越高,收缩压越来越高,主要由于年龄增长造成动脉硬化,大动脉失去弹性,使得血管在收缩时对血管壁的压力升高。婚姻状况中,丧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可能与年龄和精神压力大有关。退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在职人群,可能与退休人群年龄较大有关。父母有高血压及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提示遗传也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全科医生在工作中,注重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尤为重要[7]。

本研究显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提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故全科医生应加强体重控制的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晓辉,陶丽丽,田朝伟,等.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0):788-79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4]董照辉,黄震华.正常高值血压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6):658-661.

[5]钱岳晟,张怡,张瑾,等.上海市普陀区社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抽样调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059-1062

[6]冷红梅,张洪存.承德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32-133.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

1.江门市人民医院保健科,广东江门529000;2.江门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市200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调查研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市200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调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患病者进行年龄、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工作、运动习惯、母亲年龄、是否有脑外伤、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最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年龄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运动较少、无业、母亲年龄较大,有过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发病率较高;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运动程度、职业、母亲年龄、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的RR值均>1,P均<0.05;应用logistic回归研究,RR值由大到小分布为无业、不运动、脑外伤史、低教育水平、母亲年龄较大、心血管疾病史。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常发病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职业、脑外伤史、教育水平等都为其危险因素,运动为保护因素。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a)-0072-02

[基金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019。

[作者简介]陈世友(1974-),男,汉族,本科,广东省江门市,主管公卫医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以老年痴呆为表现的较常见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是由于神经致死性退行性変而引起的认知和记忆不断发生障碍,起初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计算力减弱、性格和情感改变等,然后出现对人、事、物定向力障碍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减弱,最终连穿衣、吃饭等行为也不能解决,最终瘫痪在床[2]。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也主要是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及对症药物进行治疗,不能彻底根治,因此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讨论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险因素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将对我市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市200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其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100例,年龄40~83岁(平均61.50岁),随机从每个县级市、每个小区选取符合年龄的人员进行调查,通过临床表现符合阿尔茨海默病外,还要通过神经心理学检查和CT、MRI检查等排出其他脑部疾病方可确诊。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包括年龄、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工作、运动习惯、母亲年龄、饮食习惯、是否独身生活、是否有脑外伤、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并统计结果。

1.2方法

通过上述程序选取样本并统计数据后,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发病率及家族史进行统计,采用统计学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调查问卷中各个指标的P值、RR值,95%可信区间等,总结出RR值大于1的数据。由于单因素分析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扰,为避免偏倚,对上述数据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计算上述各指标的P值、RR值以及95%可信区间,得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中,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P<0.05,RR>1者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经表1结果可知,通过单因素分析,低教育、无业、运动缺乏、母亲年龄较大、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的P值<0.05,RR值>1,表明存在该因素的人群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均高于不存在该因素的人群;不吃早餐和独身生活这两种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无关,P>0.05,且RR<1。

2.2对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经表2结果可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低教育、无业、运动缺乏、母亲年龄较大、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RR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无业、运动缺乏、脑外伤史、低教育、母亲年龄较大和心血管疾病史。

3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障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等[3]。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除临床表现符合外,还应进行精神心理测试和影响学检查,均排除精神性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外,方可确诊[4-5]。该病常发生于老年人,常需药物治疗以延缓症状的进展,但无法根治,最终患者只能瘫痪在床,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6]。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常见危险因素,经过本次调查可知,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市的发病率主要为5.2%,女性患者发病率为6.4%,高于男性患者的4.2%,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分别为50~60岁的发病率为0.09%,60~70岁的发病率为2.4%,70~80岁的发病率为5.2%,8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1.7%。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约一半以上具有家族史,但也有42.1%的患者不具备家族史,这表明除基因外,仍有许多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关[7-8]。本次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针对社会心理、生活习惯以及生理方面进行讨论。从社会心理方面,独居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独居的人群患病率并不高,但是无业和低教育水平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经统计学分析表明,无业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为有业人群的4.20倍,低教育水平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中、高教育水平人群的1.82倍;就生活习惯方面,不吃早餐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运动缺乏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人群的发病率是不缺乏运动人群的3.27倍,且P<0.05,表明运动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这可能与经常做运动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氧自由基的代谢有关[9-10];从生理角度,脑外伤史的患者容易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有过脑外伤史的人群发病率为无脑外伤史人群的2.16倍,这可能由于脑外伤后对脑神经造成了损伤,更易发生退行性変[11]。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也较易发生阿尔茨海默病,但其影响程度不如脑外伤疾病那么大[12]。此外,本次研究还表明,出生时母亲的年龄越大,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越高,大约为其他人群的1.04倍。综上所述,低教育程度、无业、缺乏运动、母亲年龄较大、有脑外伤史和心血管疾病史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可从这些角度进行预防,较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HeunR,KolschH,JessenF.ResearchprogressesontheriskfactorsofAlzheimersdisease[J].ChinJDisControlPrev,2011,15(4):336-339.

[2]劳梅丽,张海英,易西南,等.海南岛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106-4108.

[3]王晶.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157-158.

[4]于大林,肖军.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况[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152-155.

[5]倪嘉缵,陈平,刘琼,等.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策略研究进展[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30(4):331-348.

[6]李林,张兰.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特点[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39(8):816-828.

[7]殷小菁,胡玲玲,彭誉,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3-NT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6):837-852.

[8]曾凡,张吉强,王延江.体液生物标记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与评价[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4):244-246.

[9]王军,张莹,郑妍鹏,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影像学和体液生物标志物研究前沿和新动态[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10):36-47.

[10]徐小惠,张志琚.脂质代谢通路候选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2,6(2):41-45.

[11]肖军,陈祥慧,易刚,等.阿尔茨海默病与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69-71.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1篇4

【关键词】甲肝;暴发;调查分析

2008年12月23日接固原市某中学电话疫情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现将调查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方法:

对发生甲肝疫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将所有23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并进行核实诊断。

1.2诊断依据:

按照《计划免疫学》中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固原市某中学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63名(其中住校1705名)。2008年12月19日-31日,经实验室确诊共计发生甲肝病例20例(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罹患率0.45%(20/4463)。经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2病例分布

2.2.1首发病例:

男,17岁,高一(13)班学生,住市区自己家中,12月15日出现发烧、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19日固原市医院确诊为甲肝,无外出、甲肝病人接触史,有在学校周边摊点、饭馆就餐史。

2.2.2时间分布:

本次暴发病例共计20例(12月19日-30日报告20例,其中12月23日前报告7例)。

2.2.3年龄分布:

20病例中,男生11例,女生9例,性别比1∶2.1;年龄最大21岁,最小15岁。

2.2.4班级分布:

高一年级5例,高二年级6例,高三年级3例,高三补习班6例。

2.2.5学生来源分布:

20例病例中有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农村学生18例,城镇学生2例。

2.3临床治疗情况:

20例住院隔离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

2.4个案调查:

对20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20例病例均无甲肝疫苗免疫史,均有某拉面馆就餐史,有、无饮自来水史者分别占60.00%、40.00%。

2.5暴发因素调查:

12月23日接到疫情报告后,对7名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和实验室确诊,发现7例患者均有在学校周边摊点和饭馆就餐史,初步推断学生在校外就餐食用不洁食品引起甲肝暴发可能性最大,立即对学校餐厅和周边餐厅、摊点19家85名从业人员采血进行HAV-IgM监测。监测发现,某拉面馆厨师HAV-IgM阳性,对该厨师在12月1日-7日曾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腹胀、轻度腹泻、皮肤黄染等症状,未就医,患病期间未休息,无甲肝疫苗接种史,经调查确诊为甲肝患者。该拉面馆有从业人员2名(1名厨师和1名服务员),经营拉面兼拌一个小凉菜,其主要就餐者为学生。餐厅卫生状况较差,从业人员卫生习惯较差,餐厅无从业人员消毒手设施,餐具消毒不符合要求。

3讨论

3.1暴发原因分析: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疫情是由学校周边一拉面馆厨师患甲肝污染食品引起就餐学生甲肝暴发流行。学生(特别是住校生)经常在校门口饮食流动摊点及周边餐厅就餐,在校学生既往甲肝疫苗接种率低(仅为28.83%),也是引起本次甲肝暴发流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2采取措施:

疫情发生后,卫生、教育立即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一是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对学校周边餐饮业开展了清理整顿,对某拉面馆采取停业整治,患病厨师离岗隔离治疗;二是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对患者全部进行隔离治疗;三是实施应急接种,对有某拉面馆就餐史的学生和与甲肝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应急接种了丙种球蛋白,投服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对无甲肝疫苗免疫史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甲肝疫苗应急接种;四是加强学校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五是加强甲肝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切实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六是加强晨检和疫情报告,密切监视疫情动态。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5

一、工作任务

1.查螺范围:历史上有钉螺的11个镇24个村(包括毗邻村),查螺面积200万平方米,查螺用工3640个;

2.灭螺面积:5.0万平方米(以改造历史有螺环境为重点);

3.查治病:人群血清学查病1500人(含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其中渔船民50人),粪检查病200人,家畜查病70头;

4.疫情监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卫生部和省急性血吸虫病感染防治预案,抓好急感疫情报告,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诊后必须在24小时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4512026)报告,及时处理疫情。

5.历史有螺环境改造:在11个历史流行镇中开展1-2个历史有螺环境的改造,列入省、市灭螺重点工程管理。

二、具体要求

⒈查螺:

(1)队伍组建:以查螺村为单位组建查螺专业队,每村挑选15-20名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踏实、年龄不超过50周岁,且具有查螺经验的人员组成查螺专业队,要逐年提高年轻查螺员和村医生的比例,确保查螺质量。经培训后,进行村自查和镇复查;在此基础上组建县查螺专业队进行抽查。

(2)范围与方法:各应查村中所有环境均应开展螺情调查(见附件),但以历史有螺环境为重点。查螺统一采用机环结合法,同时设假螺点进行查螺质量控制,对发现假螺点者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3)时间:4月8日前有血防查螺任务的镇要做好血防查螺业务培训,同时做好查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月9日-18日开展村自查和镇复查;4月19-26日组织县查螺专业队对重点环境进行抽查,并于4月中旬接受市组织的查螺工作专项督查。各地要结合血防查螺工作,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与咨询活动。今年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有奖报螺制度。

2.灭螺:对今年查出的有螺环境,经核实后,要做到随查随灭,并在10月30日前完成复灭工作。各镇要加强灭螺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灭螺工作安全有效。

3.历史有螺环境改造:从今年开始,市血防办将加大督查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的实施进程和管理,并在市级血防专项经费方面给予倾斜。各镇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经济开发、村镇规划建设等项目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开展历史有螺环境的改造。本着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进行,不断提高本地区历史有螺环境的改造率。对一些改造难度较大的历史有螺环境,争取申请列入省、市灭螺重点工程项目。

4.查治病

(1)对象:近年来有螺村的居民(6周岁以上);来往于我县孙窑大桥及双甸双东桥的水上流动人员(以渔船民为重点);外来务工人员(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本省的南京、镇江、扬州地区为重点)。

(2)方法: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筛查,阳性者必须进行粪检,两项检查结果阳性者均应及时抗虫治疗(吡喹酮),并进行个案调查。各级医院发现的疑似血吸虫病患者应迅速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旦确诊,应予正规抗虫治疗。对报告和发现病人线索者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3)时间:3-11月份,可结合卫生从业人员体检及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开展血防查病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查治病任务。

(4)牲畜查治病由畜牧部门组织开展,血防部门要及时与其联系。

5.疫情监测:镇居委会作为省级血防监测点,要按照江苏省血防监测试点方案要求,做好疫情监测工作,逐步开展村级血防资料的建账工作。

6.培训:适时组织重点镇血防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血防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县疾控中心要组织对各镇疾控人员开展血防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基层血防人员的业务水平。

8.资料管理:各镇要制定本年度的血防工作计划,及时填报有关的报表和总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地寄防制科。做到当年防治资料,当年整理、归档,装订成册。

三、考核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6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实现对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检查和治疗,使肺结核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部建设加快发展导致人口流动量、劳动力流动量急剧增加,结核病的疫情在某些地区也明显回升。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社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肺结核的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现对本社区2007年~2009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肺结核疫情资料及人口资料分别来自于2007年~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年报及当地户籍管理的年报数据。流调的内容主要为:性别、年龄、吸烟史、卡介苗接种史、卡巴、结核病接触史、人口性质、经济状况、结核病宣讲情况等。

1.2统计学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1]和excel2007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调查所获数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类变量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肺结核疫情概况:2007年~2009年本社区共发生结核病例为263例,各年度分别为72例、87例、104例。年均发病率为86.66/10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63例患者中外来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和山峡移民)占54.47%,农村人口占27.16%。男174例,女89例,男女比例为1.955:1。其发病率x2=56.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致病因素分析:吸烟史:男174例患者,吸烟数为136例,占男性总人数的78.16%。女89例,吸烟数为16例,占女性总人数的17.98%。吸烟人群易患结核率为x2=64.1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介苗接种史及卡巴:263例患者有明确卡介苗接种史及卡巴明显者49例,占总数的18.63%,有卡介苗接种史而无卡巴的为45例,占总数的17.11%,未接种卡介苗的为169例,占总数的64.26%。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多来之西部山峡移民以及云、贵一代的劳务人员。对于没有接种过卡介苗的患者发生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相对数量较多;结核病接触史:有接触史的为102例,占总数的38.78%。密切接触史的86例,占总数的32.70%。接触史不详的为75例,占总数的28.57%。结核病宣讲情况:263例患者中仅仅47例患者接受过宣教,但认识浮浅,不能回答简单的结核知识。经济状况:本组263例结核患者约80%以上农业户口,多无固定的经济来源。

3讨论

本流调显示社区内肺结核发病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①2007年~2009年本社区共发生结核病例为263例,且各年度的数据显示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结核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困难;②流动人群和农业人口占主要比例。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3大致病因素[2]:流动人口的不断上升、耐药性结核的增多、hiv的感染基本一致。由于近几年西部大开发,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安置本社区几百户家庭,近千人口,由于这些人群对本地区的生活习性、自然环境不适应,所以,无形中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③易感人群:以吸烟、未接种卡介苗、流动人口、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未接受结核病宣教或对宣教的内容不能理解、更没有规范防控措施的人群为易感。

防控措施。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和结核病宣教力度,做好疫情监测,提高发现率和就诊率,加强对现症患者尤其是涂阳患者的规范治疗和管理工作。减少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我来控制结核病”这是2008年、2009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意在呼吁每个人为控制结核病出力,从我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结核病。结核病的控制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包括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医务人员、患者等社会各界。因此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必须规范,内容包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及法律责任,患者发现方式、统一化疗方案、dots实施、归口管理、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等。只有大力推广和实施才能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3]。

参考文献:

[1]何嗣胜,何义林,施小明.2004~2006年安徽省枞阳县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11):690.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7

摘要: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蒙医医生来说,锻炼好自己的基本功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学习,是适应社会医学不断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蒙医医生的基本功包括对病史的采集必须详尽,体格检查准确而全面,实验室的选择科学而合理,辅助检查认真而周到,这些对于蒙医医生在临床决策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道德修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临床决策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临床决策蒙医医生基本功

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推动着医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在诊断手段和方法上也不断的增加,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与以往相比起来,有着很大幅度的上升和提高。那么,临床蒙医医生怎么才能做出最合理,最科学的临床决策呢,这对于蒙医医生基本功的锻炼,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一、临床决策中蒙医医生基本功的作用

1、病史采集的正确性:病史的正确采集,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病史和症状,是病人在就诊时最主要的原因,作为疾病的表象,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病史是蒙医医生在和患者或者其家属在沟通和提问中,患者或其家属给予回答而获得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过程的病人的重要资料。一份完整而详尽的病史,能够解决大半。以上的诊断问题。病史的采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要根据病人或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充分运用问诊技巧,从患者或其家属那里获取最全面最真实的病情资料,给临床决策提供决策方向。

对那些急症的病人,一定要专注主要的问题当机立断,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临床决策,选择最有特异性最简单的的辅助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或排除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愤怒与敌意,忧伤与焦虑,文化程度低下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耐心和控制患者情绪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重要的病史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重复核实。对那些话多的唠叨的且多种病症同存的患者,要会将其话语巧妙的打断,专注重点和关键进行追问,去除精神因素的误导等方法。这些是对蒙医医生的思维逻辑,医学知识,文化修养,分析问题,问诊技巧等等综合能力的一个检测和考验。一个有水平的蒙医医生,能够根据病史的采集结果,结合基础的医学知识,从病理生理病理揭破的深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确定诊疗的方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分诊人员能通过简单的问诊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准确的送到专科蒙医医生那里,所以,病史采集在临床决策上起基础的作用,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

2、临床检查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一般是指蒙医医生根据自己的感官,或者使用传统的检查器具对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目的是为了对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材料进行收集。体格检查的五种基本方法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其检查的方法,结果的正确性和检查是否全面,对收集患者资料的正确与否,对蒙医医生能否正确的临床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影响重大。

对急症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病期的不同,疾病的不同,生命体征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检查生命体征,对于蒙医医生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的诊断,对病情的估计,有效及时的抢救等临床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格检查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病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很好的将大部分临床诊断问题解决掉。在体格检查中,边想边查,边想边问,验证核实,融会贯通,使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到保证的最好的方法。某些时候如果发现了一个阳性体征,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较准确的临床诊断,全面而细致的全身体格检查,有时候能做出病因诊断,复诊的病人可以观察其体征的动态变化,前一次的临床决策是否正确就可以得出判断结论和评论。

但是如果一个错误的不全面的体格检查结果,将导致一个错误的临床决策,造成漏诊误诊和治疗原则的错误等等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重者将会贻误对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病人的终生遗憾。体格检查是蒙医医生获取病人客观健康状况最快捷、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路径,体格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善性,和蒙医医生的基础知识,医德修养,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等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联系,决定着体格检查的结果。一个准确完整的体格检查结果,是蒙医医生在诊断疾病,选择进一步检查方法和制定治疗原则等等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实验诊断和辅助检查对于临床决策的影响

1、诸多因素影响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标本采集方法是否正确、设备仪器的准确性和档次、试剂质量和稳定性、操作人员是否规范、诊断人员的认知水平等,都将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1篇8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相关因素;HPV感染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27-02

在临床上,宫颈癌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生殖系统肿瘤疾病。近年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检出率也不断提升。为了深入地分析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开展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4年12月,选取鹤庆县112个行政村的27834例育龄妇女进行常规宫颈癌筛查,其年龄为35~64(46.2+5.3)岁,其中,经临床检查确诊的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共计276例,其中,cIN1患者共计189例,CIN2患者共计59例,cIN3患者共计7例,宫颈癌患者共计21例。

1.2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是使用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研究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全面地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如果单因素的分析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则需要对其实施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如果P

2结果

2.1两组月经初潮年龄以及首次性生活年龄比较

对照组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3±0.8)岁,首次性生活年龄为(19.6±3.7)岁,观察组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0±1.1)岁,首次性生活年龄为(19.1±3.2)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两组相关因素比较

两组流产史、分娩大于或等于2胎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V感染、性生活年限长、吸烟史、盆腔炎史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有:性传播疾病史(OR=15.609,且P=0.000)、HPV感染(OR=19.785,且P=0.000)、吸烟史(OR=3.622,且P=0.032)、性生活年限长(OR=7.724,且P=0.008)。如表2所示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中,常见的风险性因素可包括性传播疾病史、HPV感染、吸烟史以及性生活年限长。在宫颈癌的发病中,HPV感染属于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1],其具体机制主要是:HPV能够和宿主的染色体有机地结合,会显著地增强HPVE蛋白的表达,并对于P53等抑癌基因有着显著的降解作用,并会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病,所以要注意做好HPV感染的预防工作,定期体检,并要在确诊后及时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与此同时,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中,性传播疾病史感染也属于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性传播疾病史感染会导致程度各异的宫颈炎症,随着炎症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会出现不典型增生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便会导致原位癌或者浸润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高度重视性生活的健康水平,性生活前要及时地做好清洁工作。此外,在宫颈癌的发病中,性生活年限长也属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性生活年限较长的人群的情绪起伏较大,所以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现象,也会使癌症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学会合理调配性生活次数,做好正确的安排,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放松,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在宫颈癌的发病中,吸烟也属于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就存在吸烟史的妇女而言,其子宫黏液中存在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以及可的宁等。所以,女性要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地戒除抽烟这一不良生活习惯。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中,性传播疾病史、HPV感染、吸烟史以及性生活年限长等均为相关的风险性因素,需要全面地加强控制。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9

【关键词】临床医学;临床决策;医生基本功

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推动着医学不断的向前发展,因此在诊断手段和方法上也不断的增加,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与以往相比起来,有着很大幅度的上升和提高。那么,临床医生怎么才能做出最合理,最科学的临床决策呢,这对于医生基本功的锻炼,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1临床决策中医生基本功的作用

1.1病史采集的正确性:病史的正确采集,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病史和症状,是病人在就诊时最主要的原因,作为疾病的表象,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病史是医生在和患者或者其家属在沟通和提问中,患者或其家属给予回答而获得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过程的病人的重要资料。一份完整而详尽的病史,能够解决大半。以上的诊断问题。病史的采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要根据病人或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充分运用问诊技巧,从患者或其家属那里获取最全面最真实的病情资料,给临床决策提供决策方向。

对那些急症的病人,一定要专注主要的问题当机立断,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临床决策,选择最有特异性最简单的的辅助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或排除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愤怒与敌意,忧伤与焦虑,文化程度低下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耐心和控制患者情绪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重要的病史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重复核实。对那些话多的唠叨的且多种病症同存的患者,要会将其话语巧妙的打断,专注重点和关键进行追问,去除精神因素的误导等方法。这些是对医生的思维逻辑,医学知识,文化修养,分析问题,问诊技巧等等综合能力的一个检测和考验。一个有水平的医生,能够根据病史的采集结果,结合基础的医学知识,从病理生理病理揭破的深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确定诊疗的方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分诊人员能通过简单的问诊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准确的送到专科医生那里,所以,病史采集在临床决策上起基础的作用,决定着临床决策的方向。

1.2临床检查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一般是指医生根据自己的感官,或者使用传统的检查器具对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目的是为了对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材料进行收集。

体格检查的五种基本方法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其检查的方法,结果的正确性和检查是否全面,对收集患者资料的正确与否,对医生能否正确的临床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影响重大。

对急症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病期的不同,疾病的不同,生命体征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检查生命体征,对于医生能否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的诊断,对病情的估计,有效及时的抢救等临床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格检查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病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很好的将大部分临床诊断问题解决掉。在体格检查中,边想边查,边想边问,验证核实,融会贯通,使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到保证的最好的方法。某些时候如果发现了一个阳性体征,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较准确的临床诊断,全面而细致的全身体格检查,有时候能做出病因诊断,复诊的病人可以观察其体征的动态变化,前一次的临床决策是否正确就可以得出判断结论和评论。

但是如果一个错误的不全面的体格检查结果,将导致一个错误的临床决策,造成漏诊误诊和治疗原则的错误等等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重者将会贻误对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病人的终生遗憾。体格检查是医生获取病人客观健康状况最快捷、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路径,体格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善性,和医生的基础知识,医德修养,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等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联系,决定着体格检查的结果。一个准确完整的体格检查结果,是医生在诊断疾病,选择进一步检查方法和制定治疗原则等等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

2实验诊断和辅助检查对于临床决策的影响

2.1诸多因素影响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标本采集方法是否正确、设备仪器的准确性和档次、试剂质量和稳定性、操作人员是否规范、诊断人员的认知水平等,都将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2合理选择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方法: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是医生根据病史、体检提出的初步诊断选择的必要的检查,以确定、补充、修正诊断或排除诊断。医生在部署检查项目时,应注意检查的适应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利弊和安全性、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检查方法的特点合理科学地选择实验室和(或)辅助检查。对于急症病人应遵循简单、快捷、安全、特异性强的原则,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可靠的检查依据。

总之,选择检查方法恰当与否和对检查结果判断水平也是对医生基本功的检验。医生采集的病史和体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辅助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因而,医生部署的检查其阳性率反映了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于检查结果,要根据病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熟悉检查的基本原理,对检查结果应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以确定其合理性和临床价值。综上所述,科学的临床决策取决于医生对病人客观资料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不是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所能取代的。

一个合理的临床决策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救治水平,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因而,加强医生基本功训练,对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技术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10

关键词:PBL;CBL;医学留学生

一、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适合条件

PBL联合CBL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选择病例,学生采集临床病史,病史分析并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学生文献检索—教师引导—找到解决和回答问题的最佳答案”,在具体执行中以8—10人为单位的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师,同时每个小组还需要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和更多的教师。笔者所在医院,医学留学生来科室实习人数常5—10人,多位有多年留学生带教经验的临床医师参与并配有多媒体教室。因此,具备PBL联合CBL教学条件。其次,相比国内本科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表现自己,留学生普遍比较活跃并喜欢提问题。因此,实行PBL联合CBL教学时更具积极主动性。再次,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非唯一性,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答。PBL联合CBL教学属开放式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医学数据库的查找不同的解决方式,再经过讨论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医科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足以满足留学生的资料搜索。总的来说,笔者所在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教学资源、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等条件都能满足医学留学生实践PBL联合CBL教学。

二、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1.病例选择方面。病例应选择相对简单易懂并表现典型的真实住院患者。由于实习阶段本身不具备诊断和处理复杂疾病的能力,复杂危重的病人容易使他们思路混乱,而讨论不清最终结果。尽量选择中青年会讲普通话配合较好的患者,有利于学生采集病史时交流沟通。对有中文语言较好的留学生小组可直接与其沟通采集病史,对中文交流困难的小组可推荐一名本科室研究生协助采集病史。2.留学生分组方面。每小组为3—4人,应按学习成绩,发言积极性,中文口语水平等进行相对平均分配。这样有利于病史采集,课堂交流,小组人员之间的协助进步及采集病史过程中产生问题的记录与思考。3.教学课程内容方面。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诊断和治疗等临床知识内容是重点。指引学生根据临床病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重中之重。指导学生要养成问诊,查体和辅助检查时始终围绕着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对于一个病例疾病的概况、定义、发病机制等主要是要指导学生平时联想和复习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点拨而利于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避免课堂上知识面过多过碎无法突出重点。4.在进行课堂授课方面。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分析病例,积极参与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互动。努力让案例分析的核心内容的讨论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对于拓展内容及新进展要进行启发性和散发性讨论,并在事后进行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合理运用问题设计使留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回顾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和拓展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设计应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留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在将来临床实践中留学生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包含以下要点:首先,问题必须能引出病例疾病诊断的概念定义,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其次,应该是与该病例相关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最后,能够激发留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检索、自主学习,学会应用循证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课时,每个小组收集、整理本组成员的意见,选取一个代表参加讨论,再由各组代表组成讨论组,进行统一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作为主持人和问题最终解答人。在实践中,老师课前先将选取患者和相关问题及要求告知留学生,让该小组共同接触病人、了解病情采集病史,让留学生带着老师问题和采集病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预习功课、上网搜集资料等各种方式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该小组组长将病史和汇总意见做出PPT进行汇报,在老师指引下进行深入讨论。在讨论时学生要有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普通成员等,教师主要是维持讨论的正常进行;最后,为讨论总结阶段,教师将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指出问题,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提出意见和答案,要努力让学生认清自己的正确与错误,写出总结报告。在各个阶段,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讨论结束后学生、教师要进行总结。一个系统教学完成后要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测验。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篇11

新时期的高中教学,强调生本理念,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落实新课改理念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情境教学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贯穿生物科学史,能够使课堂教学更丰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我们教师就可以从血友病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兴趣。血友病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类凝血因子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种病症最早叫做皇家病”,之所以这么说是应为这类病最早发现在欧洲王室,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夫妇身体健康,本育有两儿四女,大儿子因为血友病而病逝,次子继承王位;他们的两个女儿和健康男人结婚后分别生下一名外孙女,一个外孙女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另一个嫁到西班牙王室,但是都生下一个患血友病曾外孙。从此,血友病通过英国与欧洲各大王室之间的通婚而传播到德国、俄罗斯和西班牙,从而出现了皇家病”事件。在教学前,我们把这个知识讲给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栏目相结合

在生物教材中,为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所以教材中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教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知识的讲授上,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新课程的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切实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生物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其本质,生物科学史就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例如,在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重要的思想。人类在探索细胞的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困难与困惑以及在探究过程的中收获与喜悦。正是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现,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恩格斯曾把能量转换与守恒、进化论、细胞学说,并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生物科学的价值观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在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创造出切实可行的,能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例如,在有关酶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酶的发现,研究及在有关酶的研究活动所取得的进展中,充分贯彻科学价值观的思想。酶的发现,最早源于十九世纪欧洲的酿酒业的发展。在十九世纪未,欧洲盛行的葡萄酒工业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葡萄酒工业的发展,那就是当时酿出的葡萄酒,常常莫名奇妙地变质发酸。当时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巴斯德提出,葡萄酒变质发酸,是由于所酿出的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存在,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下,葡萄酒中的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也正是酵母菌的存在,使酒精进一步氧化生成了乙酸,因而使酿出的葡萄酒,在较长时间的存放后,会变质发酸。然而,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并不是酵母菌,而是由其分泌的某些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菌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两种观点,曾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结束这种争论的,是毕希纳。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成功地提取了一种液体,并且发现,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能够像活的酵母菌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毕希纳把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称为酿酶。因为毕希纳的这一成就,他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当时,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又过了将近二十余年,萨姆纳与诺思罗普分别提取了一系列酶,并证明它们都是蛋白质。1946年,二人因为在研究酶的本质上的巨大贡献,而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四、结语

病理学发展史范文

正是在上述这种宏观背景下,张泰山教授,以一个学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注目于“传染病”,选择了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为研究对象,最终完成了一部四十余万言的“专题性”论著《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展现出了历史学者的一种关爱生命与健康的情怀。

该著以丰殷的史料为依托,在客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论,拓展视野,更新方法。分章论述了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概况;民国时期对流行性传染病的救护;民国时期政府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民国时期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建设;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民国时期传染病防疫机制形成的特点、因素、影响进行反思,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以鉴示未来。通览全书,有以下三大特点令人瞩目:

一、思想性与实证性的有机结合

正如著者所言,生命的存在乃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伦理,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术理念和现实中,往往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真正的关怀,因而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传染病自然就成了历史学的“漏网之鱼”。作者正是鉴于此,并结合学界的研究,背依纷繁沉重的历史事实,条分缕析地解剖了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的情况、救疗措施、预防措施和民众心态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卫生建设,并以之为基础在大文化的视野下,通过对传染病与社会之文化本质的洞察与感悟,把握传染病下的社会内涵。把传染病下的社会与历史的内省世界融为一体,反馈给读者一个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的清晰脉络。著者开篇即对传染病的概念做了界定,从医学角度根据现代医学解释传染病,对“瘟疫”一词做出了解释。对于民国时期的传染病著者更是结合国际传染病流行情况及国内各届政府规定的情况,明确的规定为十种法定传染病和两种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报告的两种指定传染病即疟疾和黑热病,共十二种传染病。在概念方面给读者一种清晰感。书中揭示了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的情况和政府的预防救疗措施和理念以及民众在传染病下的心理状态。体现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传染病的认知逐渐提高,政府在预防救疗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国家对民众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国家政权的不断扩展,民众的参与体现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可见这一过程其实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及这一过程中对生命关爱的理念。

著者从平实质朴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认真细致的考证中,寻求对历史“质”的合理解释。众所周知,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最棘手的莫过于厘清各种制度措施与事实结构、社会效绩之间的差异。作者在以档案、报刊、地方志和其它各种文史资料以及前人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量”的分析。据笔者粗略统计,书中绘制表格43处,各种曲线图和示意图10处,原始图片5处,并且将图表结合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许多地方还列举了大量有据可寻的统计数字。“量”与“质”的结合,自然增加了论证的可信度与说服力,最终使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认知更加贴近其真实情形。

二、多向度的立体研究

该书是作者以“传染病”为切入点,折射出民国时期国家、民众、社会的诸多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传染病的防治”内涵覆盖着社会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层。而且传染病的防治既有国家出于安抚民众之责任的“政府职能行为”,也富有民间基于“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之理念的“自发行为”。故此作者不仅站在近代国家职能的层次上,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交叉的视角探讨民国时期的现代传染病防疫机制的建立,而且还将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融为一炉。从研究的路径看,全书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思路:即横向上,以传染病防疫机制中的主体为研究基点,通过共时态的方式,对防疫机制中“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的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纵向则是将民国传染病防疫机制研究置于历史的长河当中,以历时态的形式向人们昭示防疫机制从传统向近代的嬗变历程。使得全书给人以立体而非平面,丰满而不臃肿、凝重而不呆板的感觉。

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该书以距今最近的民国时期的传染病防疫机制为研究对象,同时传染病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显然是“基于现实的触动”。另外我们从作者自己所说的写作动机来看,其终极指向是在对历史上与今天类似的“现象”的解释,为现代传染病防疫机制的完善寻求借鉴之道。

作者在考察了民国传染病防疫机制及其内部存在的问题后,得出结论:传染病的防治应由国家主导民众积极参与,共同解决。另外正如著者在书中所讲:民国时期所形成的防疫机制在实际运行中所积累的措施、设备、人才和经验,也为新中国的防疫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新生的人民政权并未因政治的分歧而否定原先科学的防疫方法。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的研究具有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作为一部“拓荒性”的学术论著,本书也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期待作者以此书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早日问世新的著作。

注释: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