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成就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1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投入与发展;成本与效益

Abstract:Through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economicbehaviorofurbanconstruction,pointedoutthattheeconomicbehavioroftheurbanconstructionmustestablishtheconceptofcitymanagement,urbanconstructionandeconomicoperationrulesonlycombined,correctlyhandle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correctlyhandletheurbanconstructioninvestmentandthedevelopmentofeconomicrelations,correctlyhandle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andenvironmentalbenefits,inordertomaximizeeconomicbenefitsinurbanconstruction,inordertospeedupurbandevelopment.Thecitysystemcanbeintegratedintotheregion'snaturalandculturalenvironment,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urbansystem,thecitycanbeconsideredarealdowntown.Keywords:urbanconstruction;businessphilosophy;inputsandDevelopment;costsandbenefits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安定、行居方便、市民文明的城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围绕这一定位,按照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尽快改变城市建设落后面貌,把市区建设成为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协调,具有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功能、鲜明的山水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城市。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市委、市政府按照东扩西展、南伸北拓的城建发展思路,以极大的决心、勇气和气魄,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为先导,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将不断加大,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也将更加凸现,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是城建经济的核心。

1城市建设要纳入经济运行管理轨道

城市建设是一种经济行为。城建本身就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经济行为。从经济方面考虑城市建设问题,也就是讲求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即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是否节约,是否有足够的回报与收益、从经济上分析是否是最优方案等等)。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包括某市对城市功能、规模的界定和远景蓝图的描绘,面对城市建设的经济性考虑不多,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建设后果。比如,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相协调,目标脱节、措施各异,脱离经济能力贪大求洋,盲目铺摊子,出现了一些半拉子工程;有的不考虑长远发展,搞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有的成本观念淡薄,一味地进行投入,致使城建投资效益严重流失等等。凡此种种,都与我们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属性认识不足和经济论证不充分有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城市建设中引入经营理念,并切实加强经济论证,包括城市建设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论证、投入产出论证、投资来源与偿还能力论证、投资效益与回收期论证、建设成本论证等等。这不仅可以使城市建设的合理规模得以从经济上度量,也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2城市建设经济行为要树立经营理念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公路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受到了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投资越来越多,要想提高公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对公路工程经济相关方面的管理,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发展。经济管理对公路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目标,就要加强对公路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意义

1.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其有着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经济管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在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公路工程中的经济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公路工程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发展规律,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面对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

2.能够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性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资产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家资产的一部分,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开展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公路工程从一定程度上理解是属于国家所有,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便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体现。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作为公路建设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做好工程建设的相关预算,对公路工程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保证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从而在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增强国家的经济效益,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性。

3.是公路工程在质量控制方面的需要

公路工程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征。公路工程建设是为社会服务的,从某种层度上来理解是公共产品,是一种非市场竞争性产品,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经济管理能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提升,经济管理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上的把关,做好成本控制,同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我国公路在质量上的相关要求,需要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经济进行管理,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

二、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理念

由于对经济管理理念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造成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济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要想提高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树立正确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理念。首先,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层,要率先转变经济管理观念,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管理意识,做好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此外,作为管理者,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核算。然后,在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经济管理的观念推广到整个工程建设团队中去,使施工人员的经济管理观念得到整体提升。最后,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清晰地认识到施工人员与经济管理之间存在的联系,对施工人员实行责任制,提高施工人员参与经济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公路经济管理的水平。

2.完善公路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

材料管理、监督管理及成本预算是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要想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就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要做好成本预算,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在确保公路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输出。同时,公路工程承建企业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在选择材料时要结合公路建设的特点,将材料的价格和工程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尽量缩小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此外,公路工程建设在施工现场会有众多机械设备,因此,在公路施工阶段,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设备的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公路经济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是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环节都要实施完整的经济管理体制,施工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从自身做起,严把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关,减少施工成本浪费,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市场的发展给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面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因此,作为公路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经济管理,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3):149-150.

[2]卢金辉.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J].交通世界,2013(8):252-253.

[3]胡现波.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究[J].交通世界,2013(8):275-276.

[4]聂锦春.试论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企业研究,2012(22):157-158.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河南省;茶文化建设;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国际合作层面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给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区域资源的共享,开拓了新的业务市场与区域发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与支撑下,区域内各行业先进的技术、理念、产品、设备开始良性融合,有效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在区域内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循环。“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积极加入“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建设,于2015年11月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在文化建设方面,河南省以茶文化建设为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茶文化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形成有效呼应,以茶文化建设为重要契机,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的突出优势

河南省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以信阳茶为主要代表的河南茶叶,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非常喜爱的茶叶品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的优秀而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被显著放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将河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茶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突出优势总结如下。

1.1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行政区划面积较大,周围与多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相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南省境内有三大山脉,地势西高东低,非常适合于茶叶的种植。黄河、淮河、海河都流经河南,给河南省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茶叶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保障。由于河南省地处亚洲温带与亚热带的交界处,气候湿润,光照充足,也非常适合于茶叶的种植。尤其是信阳地区,是河南境内非常适合于种茶的地方,因而信阳茶叶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以其良好的茶叶品质吸引了广大爱茶人士的关注。

1.2社会环境较为适宜

茶文化建设往往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支撑。河南省是产茶大省,规模化的茶叶生产企业、充分的劳动力、高端的茶叶科研队伍、悠久的制茶经验,都为河南省茶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支撑和保障。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觉察到河南省境内蕴含的茶叶商机,开始进驻河南省,这更是给河南省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茶文化建设,将更加事半功倍。在茶文化建设过程中,河南省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给茶文化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1.3茶文化气息浓厚

开展茶文化建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是前提。河南省茶文化气息可谓浓厚非常,信阳地区是全国八大茶叶产区之一,信阳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河南茶叶,早在历史上就获得了广泛的茶爱好者的认可。在河南省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的熏陶下,河南省的茶文化底蕴在近代以来变得更加丰富。河南信阳被誉为茶文化之乡,被无数爱茶人士所敬仰。无论是历史名人还是当下的普通群众,都喜爱到河南一睹茶文化的风采,感受茶文化的浓厚氛围,近距离欣赏茶文化的魅力。

2“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茶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基于河南省本身所具有的茶文化建设优势,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不仅扩充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创造了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而且塑造了特色的区域经济类型,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在此,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分析如下。

2.1扩充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各种行业中文化资源的利用越是充分,文化渗透对行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显著。对区域经济来说,增长的动力来源越多,增长的动力就越强大,增长的效果就越容易体现并惠及到各行各业,这其中,文化的角色更多的是属于生产力范畴,如何充分挖掘文化价值、利用文化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才是研究的重点。河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与茶文化氛围,茶文化建设工作相对容易开展,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小。河南省长期积淀的优秀茶文化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被充分利用,逐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茶文化建设过程中,茶文化资源就是建设的资本,茶文化魅力就是发展的源泉,河南省强大的茶文化实力,让茶文化建设开展顺风顺水、效率极高。茶文化资源被看作经济发展资本被全面重视起来,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茶叶企业与政府积极配合,各文化部门为茶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河南省茶文化资本价值的规模化扩大效果显著,以其良好的支点效应,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鲜活的动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2催生了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区域范围内,经济总体由多种经济支撑点共同构成,这也就意味着区域内经济支撑点越多,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越平稳,发展的势头就越迅猛。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积极开发省内茶文化资源,宣传茶文化特色与魅力,在茶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催生了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来源。在之前的实践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地方特色资源利用效果差的情况。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河南省茶文化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契机,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河南省以茶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良好把握茶文化产业属性和外溢效应,发挥茶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有效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创造了新的区域产业发展局面。茶文化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让河南省的其他产业一并受益,整个区域经济也从中借到了“东风”,实现了结构的优化,并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来自于茶叶产业,而且更多地来自于茶文化建设过程中从茶文化产业中受益的其他产业。这种产业之间的联动效应,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鲜活动力。

2.3塑造了特色区域经济体制

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将成为特色经济资源。河南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开展茶文化建设,就是将特色地域文化上升为特色地域经济资源的良好案例。河南省的茶文化资源,在挖掘与利用过程中,与其他发展要素形成良性融合,塑造出了一批特色的产业、企业、产品、品牌,而这些都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求之若渴的。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积淀,河南省的茶文化在政府主导、企业呼应的基本建设模式下,由意识形态和资源形态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对区域中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价值取向、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形成了良性影响,逐渐塑造出了特色的区域经济体制。这样的区域特色经济体制是其他区域所无法直接借鉴的,只能学其“神”而无法学其“形”,因为其所依托的是河南省特色茶文化资源这一独特的经济资源载体。从区域经济学来看,特色区域经济体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河南省的茶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过程的推进。通过茶文化建设,河南省境内所形成的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产业,如一块块肌肉和鲜红的血液,让特色区域经济体制这一巨人迅速成长起来,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稳定的体制保障。

2.4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

越来越多的经济建设实践与成功案例告诉人们,文化的力量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绝对不可小觑,而良好的区域文化交流,非常有助于优化区域文化体系,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是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茶馆中悠闲地喝茶、高谈阔论,是河南人打发时间的常用方式,也是河南茶文化的一个侧面体现,在河南如此类的茶文化现象非常多。河南省的茶文化建设,对茶文化领域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包括茶馆文化、茶叶产地文化、茶文化核心思想、民俗和宗教茶文化等等,茶文化的鲜活、生动环境,对河南省其他类型的文化环境形成了积极影响,在茶文化建设的带动下,河南省多种文化行业出现了发展的“高潮”,茶文化建设在自身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区域文化的交流,增加区域文化的活跃度。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是互利共赢、彼此促进的关系,区域内的文化交流和行业之间的文化认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润滑剂和催化剂,以区域文化良好交流为基础,各行各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对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5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内部,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企业越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就越良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河南省开展茶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域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企业文化又受到区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河南区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茶文化和河南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茶文化建设为区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优化了区域文化结构,提升了区域文化品位,并且让区域文化更多地被人所熟知。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建设间接给予了企业文化以积极影响,在文化认同感、文化归属感、文化自豪感的鼓舞下,企业文化也实现了自我优化与自我升级,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更加符合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实践,因而更加顺利地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在企业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下,企业的经营效果将显著提升,企业各方面的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将逐渐增加,从而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逐渐提升。茶文化建设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看似遥不可及,但在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这样的影响虽然间接却仍然显著。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4

1、和平、发展和合作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流

然而我国面临发展的安全制约因素高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与分化的政治战略,还有“”势力不断制造摩擦,国家安全问题的多变性、复杂性、综合性不断地增强。军队肩负着国家的安全与统一和发展利益的任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国防与部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费供给不足与现代化国防与军队的建设需求存在长期的矛盾,如何科学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2、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动变革的非常时期

各种势力力量在不断地重新分化与组合。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而综合实力往往决定着国家的作用和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竞争。综合国力是由经济力和国防力构成,经济力是基础,而国防力也是不可短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国力的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翼是“富国”与“强兵”。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每个国人的梦想。但是随着我国新军事改革进入新阶段时,我军建设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凸现出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与制约着军队科学建设的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建设需要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即要结合新军事改革和军事斗争实际准备,且勇于改革思想观念,又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新观念。人才竞争是当今世界以尖端武器为主要特征的新军事改革且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竞争。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全面发展”,即要统筹安排国防经济建设的全方位的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是个复杂庞大的制度体制,科研、分配、流通、生产等各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假如仅仅着眼单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的发展,必然会阻碍整个系统的发展。

国防经济建设上体现出“协调发展”,即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又要寻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的依托是经济建设,如果经济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国防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防实力,如果国防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经济建设就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的得不到。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协调、同步发展。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要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将国防经济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两者步调一致,形成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和增强发展的后劲,坚持走国防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不竭泽而渔牺牲子孙的环境来搞今天的建设。另外要抓好军事训练、军事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预研等工作,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要把握几个重要问题

1、以“对立统一”为国防经济建设选择

发展战略和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传统逻辑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以其矛盾的对立面来作为选择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的基本出发点,导致了国防和经济建设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告诉我们,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具有长期的、动态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思路,以“对立统一”的科学视角去认识国防经济建设道路,创新发展模式。

2、以“全面发展”科学统筹国防投入的适度规模与结构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观念把国防经济看成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要求统筹好国防投入的规模与结构。一方面要“规模适度”,根据经济能力和国家安全需求来确定最适何的国防投入规模,并保持动态平衡和合理。另一方面要“结构合理”,要在现有的经费投入力下形成最具战斗力的结构。要结合从我国国防经济实际,解决如人员、装备、研发费用的比例不合理,国防科研投入比重较低,军兵种费用结构不合理等制约我国国防经济效益提高的问题。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5

关于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问题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只有保障其具备充足的经济实力才能够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为资金出现问题而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但是对于这种经济的管理过程来说,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是比较多的,这些风险会直接导致其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出现混乱,最终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这一点上来看,重点研究并且加强对于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的管理是极为必要的,其不仅仅关系到工程项目承建单位的盈利状况,还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状况,在未来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1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1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来说,在招投标阶段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影响着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投标报价方面,其具体的存在类型有以下三类:

(1)首先,投标报价过程中,低价竞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经济风险类型,尤其是对于一些恶性的低价不正当竞争操作来说,其影响是极为严重的,而导致这种问题频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和具体的投标单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还和当前我国现行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体系和制度的缺陷正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2)其次,工程量清单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对于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把握是确保其招投标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对于工程量清单的处理不当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风险出现,尤其是工程量差异过大的话更是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最后,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一些计量规则和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会导致其投标报价出现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招标文件上的规定方法和投标单位的计量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的话也肯定会造成其最终的报价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经济风险的出现。

1.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除了招投标过程中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之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会导致其经济管理出现故障,进而形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具体来说,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在整个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合同的签订,而对于合同的签订来说,其规定的各方权责关系如果存在任何不当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其经济问题的呈现,尤其是其中规定的一些经济性内容更是存在最为直接的影响作用;

(2)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不同必然也会导致不同的施工结果,同样也会造成不一样的经济支出,也就是说,如果错误的选择了施工方案的话,必然也就会造成其工程经济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也就是经济风险的呈现;

(3)再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或者是安全问题同样也会造成其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出现,其影响机制主要就是指在施工中出现了质量问题的话,必然会产生返工现象,进而造成额外的经济支出,影响经济管理,而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相应的经济损失也是比较严重的;

(4)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必然也会对于施工的整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更是极为严重的,并且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水平;

(5)最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一些外界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地质、气候以及水文的不良影响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环境影响因素。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处理对策

2.1转变对于工程经济管理的认知

切实做好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应该准确的把握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内容,尤其是要针对工程经济管理的内涵以及相关的重要程度进行准确把握,具体来说,这种认知层面的转变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必须要提升对于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了解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不良影响,并且这种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必须要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所有相关人员内心竖立起来,进而才能够保障其最终经济管理风险处理的效果;

(2)其次,还应该处理好工程质量和工程经济管理的协调性,不能够为了做好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而影响其实施质量,施工质量也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保障,其实质量的保障也是相关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最后,还应该把对于具体施工技术的管理融入到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中来,做好施工技术的控制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来说也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和意义,这同样是当前相关工程人员需要意识到的一个重点内容。

2.2加强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

从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入手,也是提升其风险控制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对于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该针对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组织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于具体从事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补充,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实好相关的工程管理任务,尤其是要避免以往因为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不足导致的一些工程经济风险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

(2)其次,明确管理层的工程经济管理责任也是保障其工程经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管理责任的明确就能保障这些管理层人员准确地履行自身的职责,避免出现疏漏;

(3)最后,内部控制同样也是当前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完善需要重点做好的一个关键点,所谓的内部控制主要就是工程经济管理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其自身相关管理工作的控制和管理。

3加强工程经济管理方法的标准化

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来说,从具体的管理方法入手也是确保其工程经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而对于这种方法的加强来说,作为核心的就是应该注重其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建设,确保其方法的应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说,这种工程经济管理方法的标准化建设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点:

(1)首先,强化宏观调控方法的应用,从整体工程角度来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2)另外,还应该充分的和市场建立必要的联系,保障其工程经济管理避免受到市场的不良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来说,经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这种经济管理也是所有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和部门都极为重要的一个重点内容所在,基于此,确保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这种工程经济管理来说,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就是应该加强对于相关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把握好了这些风险的相关内容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确保其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具体来说,在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的工程项目实施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控制,尤其是在招投标阶段中,更是需要加强对于相关风险的管控,恰当的处理好该阶段中的风险就能够保障其整个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而对于主要的处理对策来看,除了要加强对于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重视程度,并且准确把握工程经济风险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应该从具体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入手,切实保障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于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策略

一、引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经济管理。而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整体来看,由于其建设工期较长,涉及因素多,且工序复杂,其经济管理也相对较为复杂,加之,许多建设工程企业并未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管理缺乏实施力度,并未的得到全面贯彻,导致建设工程经济管理混乱的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建设工程企业发展。

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内容及作用

1.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经营预算、筹资越算、资本预算、技术经济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质量管理、预算决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由于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其管理相对较为困难。

2.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

在建筑企业经营发展中,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主要肩负着建筑企业的资源考核与分配,并对一些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经营规范化发展,最终实现建设企业既定目标。另外,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也是一种成本管理,通过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对建设企业项目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并为企业经营发展赢取最大利益,因此,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步入高速化发展时期,其经济管理质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而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逐渐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难度也日渐增大,原有的传统经济管理观念,已不适用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环境,因此,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1.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工程定额主要是由各级工程主管部门根据工程建设当地情况进行颁发,但由于各地区情况不一,工程定额要求也不一致,当执行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对问题进行直接处理,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协调性,而当把具体情况对上进进行反应后在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受到延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2.缺乏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意识。

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大多数领导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成本控制管理意识,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提高施工技术质量即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而工程资金主要是由工程预算中直接拨款下来,与建筑工程质量并无直接关系,致使许多领导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仅重视工程质量,忽略了经济管理,导致工程建设经济管理风险加大。

3.招标工程清单与施工图纸不符。

在建筑行业中,许多工程为加快施工进度,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招标工作,但由于设计阶段方案不完善,难以估计实际工作量,到后期施工时,实际工作量与招标工程清单不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更大风险,后期施工不能有序进行,漏洞百出,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4.工程质量加大经济管理难度。

工程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实际施工过程中均有较大风险,如停工、返修、保修、索赔等问题,都会增加建筑工程花费,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增加建筑工程经济成本,而一部分建设企业为节约建设经济成本,忽略了质量管理,导致建设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5.成本管理意识差。

在建设施工前,企业应先进行成本调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而许多建设单位在建设前,仅重眼前利益,忽略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提前进行市场调查,后在施工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增加大量的无效成本。

四、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1.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可以说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因此,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首先应加强成本管理,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现对项目建设施工设计标准及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建筑工程施工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详细计划,在后期施工中,将其全面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项目成本预算执行。

2.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领导应认识到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企业中其他部门应密切配合经济管理部门,有计划的制定管理目标、管理计划及考核标准,将预算执行力度与员工自身利益相挂钩,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加强经济管理监督工作,提升员工工作责任心,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有效提升工程质量。

3.加强合同管理。

在制定招标合同前,建筑企业应先对市场经济发展做一个全面的调研,详细了解相关建筑材料价格,聘请专业技能强,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招标合同的制定,并成立专门的监督审计小组,对合同中的款项进行反复审核,以防止出现合同漏洞,造成建设双方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签订合同时,要在双方平等、认同的基础上签订,签订前,双方人员应仔细阅读合同中的各个款项,如有疑问,应及时提出,以防止合同款项与实际施工情况出现偏差。

4.完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企业应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体系,选拔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组织,对各种行政支出进行控制,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办事,对于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中表现不好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办事效率,最终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质量。

5.提高投标水平。

在投标前,建筑企业应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夜店、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结合以上方面,对整个工程成本及风险进行相应的测算与评估,再根据测算评估结果合理的制定报价,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与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双方进行协商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6

论文摘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基于国家核心利益的考虑,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这种适时调整对于我们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启示。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各个时期国内外的现实状况,在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问题上实现了多次转换。这种适时调整对于我们不断探索新时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联系、寻求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启示。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调整必须与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相适应,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同时国家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构成了一对突出、复杂、棘手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毛泽东提出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国防建设,即两者要协调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印边境的冲突、台海局势的紧张和越南战争的爆发,国家安全可谓“四面八方、腹背受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对战争威胁的判断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号召,“要准备打仗。无论哪一年,我们要准备打仗。”[1]在当时的紧张氛围中,这一思想迅速为全党所接受。扩大军队规模,大力发展以“两弹一星”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以备战为基点大搞“三线”建设等政策的实施都充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的生存与安全被视为国家利益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优先发展国防事业以换取国家安全,国防建设被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首要利益是发展经济,国防建设开始让步于经济建设。邓小平提出要充分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为此,中央开始压缩国防建设的规模,大幅度削减军队员额,并着手调整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军队也紧跟形势,积极呼应,加大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力度,并向地方开放了部分机场、码头、仓库、铁路军事专用线等军用设施。这些举措大大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压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是一个有力的支援。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国防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国际局势进一步缓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霸权主义大行其道,“台独”势力甚嚣尘上,中国的安全和统一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央提出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两个根本性”以确保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就应运而生了。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更加错综复杂,中国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的迅速提升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国家利益的内涵不断拓展,谋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长远战略选择。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新起点中的协调发展、富国与强军的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中国国防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因此,“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2]这是“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国际局势和国家利益的国防与经济关系的适时调整。

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单一的国防或国民经济发展都难以保证国家整体发展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毛泽东把新中国成立后迫切需要做的两件事归结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3]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他指出“一定要加强国防”,而加强国防建设“首先要加强经济”,“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4]这充分表明,在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我们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自觉协调发展的道路。

不协调发展的道路始自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战争迫在眉睫,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在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要偏重于国防建设。从此,国家开始向临战、备战的方向转轨。在此期间,国家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国防上,力图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独立的国防体系,国民经济发展滞缓。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在经济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国防建设始终保持了较大的投入,年国防费占到了年GDP的5%~7%(2.5%~3%是适度的),出现了国防建设摊子过大的局面,超出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防与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制约了国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邓小平明确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军队要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他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5]据此,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5]这样,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让路在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现代化建设。比如军费的比重逐步降低,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忍耐”中求发展,给国家安全埋下了隐患。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作为正确处理两个建设关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国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也开始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一的国防或国民经济发展都难以保证国家整体发展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融合式发展。转贴于

三、必须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建国初期,由于紧迫的国家安全形势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强烈需求,使得建立与国民经济体系相对独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成为国家在当时条件下一种必然的选择。之后,在经历了军民分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阶段后,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即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形成融合式发展机制,这是实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这两大战略任务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指出:“要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使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能够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6]之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7]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2]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经济和国防建设长期实践的经验概括,是有效促进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这充分表明,军民融合是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必由之路。

军民融合是世界各国处理国防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普遍原则,也是我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向纵深发展,军事资源与非军事资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实行军民融合,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长期以来,受技术、制度、资源等方面的制约,我军的武器装备与西方国家和周边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用科技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崛起。因此,要在新时期突破发展困境,顺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就要利用优质的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国防建设服务,即实现军民融合。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军工企业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而且可以缩短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将国防科技工业根植于整个国家实力基础之上。

因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要积极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在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的同时,切实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科学统筹,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二者协调、持续发展。这样,富国才有后盾,强军才有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论述摘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532.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2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

[论文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难以光顾,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出逃”,各种资源也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发展停滞。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一些领域或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探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的迫在眉睫,加快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和办法,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乱减负的指示精神,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冷横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软环境建设的概念

从软环境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软环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深遂,又复杂。那么,相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来说,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职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地方资源和人力,全方位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如何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抓好软环境建设,是践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思想的体现。

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抓好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把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目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企业的竞争,也是政府间的竞争,是政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软环境好,就能把人才招来,就能把项目留住,反之,软环境不好,办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风,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抓好软环境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些公职人员手中拥有审批权、执收执罚权,而且这些权力在原有的体制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软环境建设,正是营造一种廉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让腐败行为,不公平的行为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软环境建设,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

3.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推动和促进硬环境建设的需要。

强调软环境的重要,并不是说硬环境不重要。软硬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硬环境比作骨架,软环境就好比灵魂。离开骨架,灵魂就没有着落,没有灵魂,骨架也会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理解软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1.闭关锁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过去盛传外商进入中国国门,不仅怕高关税,更怕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业立项审批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修改报批文件资料多达数百万字;经办人员被踢皮球式地来回折腾等等。像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悲剧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开放、服务周到的软环境就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资商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则,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的方法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务。

(三)搞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谁在治理环境上用力多,谁就会成为成功者。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估价我们的发展环境状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痛下决心,万众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营造最佳的经济发展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者兴业提供良好平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本地热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积累已久,有的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措施。要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认真改进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大局为重,使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该放权的放权,该变通的变通,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2)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整治“三乱”行为作为重点,动真的、干实的,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受理各种投诉案件,监督各级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永远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若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3)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集中治理。各级督查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跟上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改进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软环境建设工作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软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胡广鹏,《兰州学刊》2005(5)

[2]《重拳整治窗口单位,优化发展软环境》陈仲文,《四川党的建设》2005(7)

[3]《创建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陈兴发《现代企业》2005(5)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8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在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科技信息技术来获取农业知识和信息,进一步提高农业管理决策水平,实现农业稳定、持续和高速的发展。

1.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业也开始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性阶段,人们虽然意识到发展知识农业的重要性,也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但信息化只有是一个产业,才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只有是一门科学,才能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只有是一种资源,才能够按市场机制配置农业资源。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薄弱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实现按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经营,配置农业资源,最终实现农民劳动成果效益最大化。据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队伍薄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从事基层农业信息的工作者多数非专业出身,不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建议和指导;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而且大多数农民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信息化培训和指导,他们不但计算机知识贫乏,而且操作能力较差。

1.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落后

全球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对政府职能的一种检验。各级政府部门只有从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市场服务的主体,才能够加强对农产品的分析和预测,使农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的引擎。农业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不高,势必会影响农业信息化进程。

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求。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破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2.1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抓好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工程。可以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是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这一问题,积极主动的采取有力的措施,从农业信息管理、经济和技术方面引进和培养人才,权利打造一支适应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创新型农民才能够切实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那么农业科研管理的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管理手段当然也就不断更新。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那么只有农业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地充识与完善自我,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才能够使他们充分获取和掌握信息,及时了解市场经济动态,变信息为财富[1]。

2.3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也就没有农业经济飞速的发展和完善。如果要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此,各级政府既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从启动性投入来加大扶持力度,也可以在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使国内外企业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推波助澜。只有领导到位,措施得利,才能资金到位,从而使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成为政府能够承担起来的职责[2]。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一个建设;五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民主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多元、社会结构的重组、生态环境的恶化,既给执政党提供了新的建设机遇,也向执政党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如何以党的建设,有效地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健康发展的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高度重视“一个建设”与“五大建设”关系的研究

第一,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的建设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建设基础之上,也就是俗称的“经济成本”。党的建设的经济成本通常是以工资、福利、办公费用的形式出现,用于支付党员和各级公务人员并维护各类党政机构的日常运转。从广义上说,党的建设的“经济成本还要考虑政府以出资人身份进行的投资、经营的资产的盈亏情况;执政党推行改革的资源耗费;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这些经济资源消耗的总和,形成了执政党执政的经济成本。”[1]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完善党的建设,否则,社会主义的性质就会改变。邓小平说过:“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2]

第二,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建设制约党的建设。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党的建设过程是需要消耗政治成本的。一方面,执政党推出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现状存在一定的高度,要达到群众普遍认同的目标,这个过程需要很大的政治成本,如果党的决策出现错误,那么执政的成本就会更大;另一方面,如果党内管理不科学,机构臃肿或经营不善,滋生腐败现象,那么执政党就要以更大的成本来补偿曾经拥有的威望、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政治建设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建设。

第三,党的建设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又称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法律意识和社会心理等。党的建设需要支付一定的意识形态成本,这是由执政党本身的党性所决定,执政党要树立对自己合法性存在的信仰,必须用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公众,在意识形态层面控制公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5]随着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意识形态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统领社会思想文化能力的消耗,就是党所要付出的文化成本。当然,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来指引方向,特别是在价值多元的世界里,把握主流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糟粕和西方的和平演变。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10

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乱减负的指示精神,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冷横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软环境建设的概念

从软环境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软环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深遂,又复杂。那么,相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来说,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职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地方资源和人力,全方位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如何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抓好软环境建设,是践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思想的体现。

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抓好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把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目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企业的竞争,也是政府间的竞争,是政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软环境好,就能把人才招来,就能把项目留住,反之,软环境不好,办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风,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抓好软环境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些公职人员手中拥有审批权、执收执罚权,而且这些权力在原有的体制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和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软环境建设,正是营造一种廉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让腐败行为,不公平的行为或的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软环境建设,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

3.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推动和促进硬环境建设的需要。

强调软环境的重要,并不是说硬环境不重要。软硬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硬环境比作骨架,软环境就好比灵魂。离开骨架,灵魂就没有着落,没有灵魂,骨架也会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理解软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1.闭关锁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过去盛传外商进入中国国门,不仅怕高关税,更怕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业立项审批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修改报批文件资料多达数百万字;经办人员被踢皮球式地来回折腾等等。像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悲剧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开放、服务周到的软环境就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资商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则,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的方法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务。

(三)搞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谁在治理环境上用力多,谁就会成为成功者。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估价我们的发展环境状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痛下决心,万众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营造最佳的经济发展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者兴业提供良好平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本地热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积累已久,有的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措施。要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认真改进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大局为重,使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该放权的放权,该变通的变通,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2)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整治“三乱”行为作为重点,动真的、干实的,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受理各种投诉案件,监督各级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永远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若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3)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集中治理。各级督查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跟上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改进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软环境建设工作形形,涉及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软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胡广鹏,《兰州学刊》2005(5)

[2]《重拳整治窗口单位,优化发展软环境》陈仲文,《四川党的建设》2005(7)

[3]《创建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陈兴发《现代企业》2005(5)

[4]《经济软环境的监控机制研究》魏口《经济论坛》2005(8)

[5]《优化发展软环境实现市域经济新跨越》罗海清《中国乡镇企业》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篇11

×很荣幸参加这次全市党委办公部门调研成果交流会,在这里,也感谢市委办公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下面,按照要求,把兰西在这次会上交流的调研课题形成过程及要点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这次我们在会上交流的调研课题是《抢抓战略机遇,优化资源配置,以区域优先发展加快全县脱贫解困进程》。原创: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进行的调研。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正式提出源于去年年末我县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们确定这样一个课题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从兰西深入实施既定的发展思路看,“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在不同时期应该赋予全新的内涵,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诠释这一发展思路的一个新载体,需要从更深层次上破题,便于操作。二是从抢抓发展机遇上看,哈尔滨市为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正在构建大都市经济圈框架,兰西已经有榆林、康荣、兰西镇被划入中圈。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建设哈尔滨卫星城已经成为兰西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功能定位之一。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兰西打造哈尔滨卫星城的龙头,如何建强这个龙头,是全县上下的一个共同努力方向。三是从我县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以及红光乡、北安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资产、资源,所具备的发展基础看,这个区域率先脱贫解困,并与全市、全省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成为可能。在研究率先突破方面,需要有更系统、更及时、更有力的把握和判断,需要全县上下对为什么要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滨北兰西经济带”以及怎样建设问题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为此,县委办公室把关于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调查作为年的重点攻关项目,组织农委、经贸委、计委等部门成立了课题组,深入乡村实地调研,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征集了多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这篇调研文章。

×这篇文章首先给出了“滨北兰西经济带”的形象概念,就是沿国道把榆林镇至北安乡平方公里五个乡(镇)的优势区域作为一条经济带来谋划,以重点突围形成对贫弱区民众脱贫的带动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国道纵贯兰西境,沿途自南向北经过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县城所在地)、红光乡、北安乡,以此为轴心,打造“中心突破、沿线隆起、板块发展、辐射两翼”的区域强势,主动承接哈市“三外”即哈市城市规模外扩、经济圈外延和市区企业外迁。

×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了为什么提出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问题;第二部分简要的对“滨北兰西经济带”的建设框架进行了描绘;第三部分从如何操作“滨北兰西经济带”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在回答为什么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问题上,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归纳,一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要;二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工业规模化推进的必由之路;三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资源特色化开发的重要举措;四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内外一体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这四个方面的共识在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民众思想统一,认识一致,集聚优势力量推进“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第二部分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滨北兰西经济带”问题上,重点剖析了一期开发建设的一条线、两个小区、三个基地、四个中心。一条线就是开发旅游经济线,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采取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经营策略,重新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滚动发展。两个小区就是建设东方和林荣工业小区,以利益驱动、机制吸纳、环境聚集,吸引社会游资,撬动民间资本,形成以亚麻纺织为主,医药化工、建筑材料、畜产品加工为辅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三个基地就是建设滨北瓜菜、东北扩繁和奶牛养殖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推进。四个中心就是建设小商品集散、果菜批发销售、宗正物流和亚麻商品集散中心。按照这样一个总体构想,“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规划已由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编制完成,对经济带内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进行了详细设计。目前,各层面正按照总体设计操作运行,“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已正式启动。原创:

×第三部分在回答怎样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问题上,我们经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四点推进意见,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二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推进;三是尊重和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进;四是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推进。这四条措施是以经营理念为驱动,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打通思路和目标实现途径的方法问题,旨在追求“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效益最大化。

经济建设的成就范文1篇12

关键词:贵州省;新农村;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提出不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相互融合,有机联系,所代表的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科学内涵,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贵州省经济、社会等发展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一、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由于目前缺乏农村GDP统计,本文使用贵州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代表国民产出水平,该指标由乡镇企业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估算。

通过比较得出(表1,图1),近十年来贵州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农村社会总产值从1999年2786800万元到2008年的4648000万元,增长66.79%,但对于全省GDP的占比仍然占很小的一部分,2008年贵州省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13.94%。

贵州省在1999-2008年这10年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见表2),其中,乡镇企业较之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较快,而且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2009年)《1978-2008年贵州改革开放30年》《中同乡镇企业年鉴》(2000-2009年)整理得来

通过图1可以看出,农村社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05年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图中上升趋势很明显,表明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使贵州省的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为贵州省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居民收入水平

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体现因素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也是新农村建设“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衡量指标。从表3,可以看到贵州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较为突出,存在着城市现代经济部门与乡村传统经济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了贵州城乡突出的不平衡性。

据统计,近十年来贵州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不断上升,但05年以后该比例上升有所减慢,特别是在06年以后,收入水平比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善人民生活,降低贫富差距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就业水平

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对完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指导、搞好就业培训、支持自主创业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表3反映了1999-2008年贵州省农村就业情况。从表3可以看到,1999年以来,贵州省的就业人数和农村就业人数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但农村就业人口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

农村就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所导致。一方面,目前贵州农村地区虽然劳动力数量过剩,但劳动力质量却较低,人力资本缺口很大。在全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农村的劳动力资本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较高素质人才的日益增多的需求,新农村建设在扩大生产发展的同时,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呈现出农村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贵州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得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相当小,更为糟糕的是,自己所培养出来的一部分人才也流向了东中部等发达地区,进而贵州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存量更少,劳动力与就业的缺口也就越大,导致了农村就业人口占比的降低。

四、生态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活宽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农村经济的确有了很大发展,但出现的重要问题就是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危害。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农药、化肥、地膜和增长剂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大量的面源污染,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很多农村虽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农村工业大多难以规模化,另一方面,外部不经济现象非常明显,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费、低效益,高排放、低利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大量的乡镇企业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甚至是资源破坏,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许多地区乡镇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它的正面贡献。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地势高峻,高山、高原密布,生态及其脆弱(贵州生态脆弱性为0.7153)。鉴于贵州农村环境的现状,投资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最强烈,加速了西部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程度,使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今后阻碍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关注资源与环境容量有限性问题,在各层面强调和重视西部自身资源与环境要素的稀缺性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贵州的经济发展,人口、就业和环境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由于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下还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为贵州特别是贵州落后地区发展经济做出了指引,在我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会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江丽,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策略,甘肃农业,2006,12

2李炳坤,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2

3陈锡文,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若干问题,理论前沿,2007,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便利店的管理范例(3篇)

    - 阅0

    便利店的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便利店连锁经营品牌形象便利店,英文简称CVS(ConvenienceStore),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有.....

    便利店盈利模式分析范例(12篇)

    - 阅0

    便利店盈利模式分析范文1篇1关键词:酒店行业;金陵饭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一、金陵饭店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一般涉及偿付短期应付债款的能力,债务的使用程度,偿付长期.....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