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1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68-02

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急救护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中小型医院的急救护理中,仍然存在不少极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结合目前中小型医院急救护理的状况,提出改进措施,现探讨如下。

1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

1.1急诊管理混乱

1.1.1岗位人员安排不合理,许多中小型医院都是门诊兼急诊,工作人员少,中班、夜班、节假日全部门诊岗位值班人员少,不能有效地保障急诊抢救工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交通建筑业发展快,意外经常发生,门诊护士往往顾此失彼。

1.1.2急救药品、器械无专人管理,配备不齐,保养不当,交接不严,遇到抢救危重患者时缺这少那。甚至急救仪器损坏也无人报告,无人维修,延误抢救时机。

1.1.3急救护理制度不健全,常规急诊的抢救护理程序混乱,有的医院为了应付检查,定了制度也是虚设,从未进行过检查落实。

1.1.4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中小型医院急救器械配备不全、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

1.2急救护理人员素质差

1.2.1思想素质差,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护士工作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而被部分护理人员轻视。对于急诊患者的病理生理反应如呕吐物、分泌物不能正确对待,及时清理,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1.2.2急救意识差,有的护士对急救护理认识不足,加上平时工作松散,训练少,一旦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在危重患者抢救时漫不经心,习以为常,无责任感。

1.2.3急救护理技术差:在门诊急诊时,常见到一些护士给危重患者输液时,往往要重复穿刺几次,不能一针见血。部分护士对徒手心肺复苏,常见病的抢救程序掌握不佳.不能积极地配合急救,常处于被动状态。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致使一些本可能挽救的生命,却由于急救护理不当而死亡,因此,提高急救护理水平迫在眉睫。

2对策

2.1提高急救意识,加强对急救护理管理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急诊工作质量的好坏,抢救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医院的声誉。因此,各级医护人员都要重视急诊工作,中小型医院应成立急诊科急救小组,急诊人员必须德才兼备,精明能干。急诊科护士长应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急诊护理工作制度等,强调急救护理中突出一个“严”字,即严守工作岗位,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的查对制度,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急救药品、器械等规范化管理,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人、定位、定品种、定数量,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护理中“急”的质量。

2.2提高急救护理技术

2.2.1加强对急诊护士的“三基”理论学习及操作训练,认真学习急诊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常见急诊急救程序,熟识常用药物剂量,考核奖优罚劣,培养技术骨干,以点带面。也可以用操作比武的形式,充分调动急诊护士的积极性,使每个护士能熟练掌握插胃管,输氧,置导尿管,静脉穿刺,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急救技术。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保证在急救患者时“稳”中求“准”。

2.2.2主动配合抢救,通常第一个接触急症患者的是护士.此时护士应担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把患者当亲人,不怕脏、不怕累,争分夺秒,准确无误地抢救每个危重患者。首先通过看、问、摸、嗅来迅速判断患者是急性创伤休克、急性中毒,还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意外,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如服毒的患者立即洗胃,呼吸停止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输氧,不应等待医生来才开始急救。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2

我市为新疆北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我院急诊科担任着全市急诊急救工作,120不仅要接市内急的一个县级诊病人,同时还要接各个乡场镇,各路段发生车祸病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也进入了每个家庭,到了4、5月份,车祸逐渐呈现上升趋势,接120电话后,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由现场及时安全转运至相应科室治疗,成为我们急诊科医护人员不断努力与工作的方向,急诊护理服务不同于其他专科服务,急诊科患者病情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急性,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种未知因素更多的高风险服务,理解急诊护理的特殊性,熟练掌握急诊护理的服务特性,是降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的有利保障。

1急诊护理应是专科技术服务

1.1如何接听120急救电话。值班人员认真接听急救电话,接警时要言简意赅,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有何标志,弄清患者所在位置,联系电话须登记清楚,对病情应做出初步判断若家属,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要给予安慰及做出指导性应急措施,遇有用方言报警,听不懂时可指导其将电话给旁边能说普通话者,或者有交警在场时最好由交警接电话,因病人及家属往往描述不清,而交警对各路段非常熟悉,这样可以及时得知高速路上发生车祸的具置好迅速做出判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1.2专科技术娴熟。急诊科是以病人生命需求为中心特殊单位,要求急诊护士训练有素,提高急救水平,为此,我院护理部每年派急诊科护士参加自治区开办的急诊急救专科培训班,并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另外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急救搬运技术培训、徒手心肺复苏、各种抢救仪器、监护仪器操作使用及维护,形式有业务讲座,电视教学,外出参观学习考核等。从而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搬运技术,依据各种重大脏器疾病和危重病人的监测指标,按照特殊抢救程序凭借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急诊专科护士需系统掌握多学科知识,并具有自理急危重症的能力,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在技术和技能上高层次运转,挽救患者生命。

1.3良好的应急能力。急诊抢救、安全转运是特殊的医疗护理活动,它对速度和准确要求很高,在伤情评估、正确使用抢救器材及各种处置方式的选择、应用上,均体现出一个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从重大抢救角度来讲,应急状态比反应速度更为重要,它反映了护士应急操作时对基本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应急状态包括护士能够在瞬间调整心理、随时进入抢救状态,因此,护士的超前抢救意识非常重要。

2降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

2.1注重硬件建设。救护车内抢救物品摆放有序、合理,氧气筒固定牢靠。抢救室布局合理,要想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护理工作,必须要做到急救物品、药品齐全,用物摆放整洁,定点放置和专人管理,用后补充。还要根据患者的急救环境进行物品种类的更换,如呼吸机的种类可以换成便携式的呼吸机,这样方便携带,还有氧气,急救包,气管插管专用箱,同时增加随车医护人员配备,加强医护搬运密切配合,使急救转运同步进行,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保证了患者安全转运,降低风险发生。

2.2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接诊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先对首要问题及时处理,如患者的神志,气道是否通畅,有无自主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抢救生命。其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再进行全身性评估,病情稳定以后要评估伤情的病因及发病时间、出血量、骨折部位等,以便给转运途中抢救和监护提供依据。

2.3详细与科室交接患者。护理人员将患者运送到目的地后,包括病历,转运前、后和途中的状况,如用药、输入液体、出血量、给予措施等,在接收患者的一方能完全了解患者状况,同时对交接的内容完全了解时,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即完成交接流程。这样就大大避免因交接不当所引起的差错事故而影响了患者的安全转运。

2.4特殊患者的转运。①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转运:急诊科就诊患者中,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因我院不具备手术条件,而此类患者病情比较紧急,需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如何才能降低此类病人转运中的风险?首先止痛,突发剧烈疼痛是主动脉夹层分离时最突出的症状,为预防疼痛性休克遵医嘱给予盐酸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严格控制活动,禁止用力。其次降压,80%以上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都患有高血压,为预防夹层进一步撕裂,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硝普钠25~50μg/min的剂量,用输液泵泵入,持续监测血压,根据血压的情况调节降压药物的速度和剂量,把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根据病情辅以拉贝洛尔片剂口服,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min。留置导尿观察尿量。最后与上级医院取得联系,使病人到达后即能得到及时救治。②甲流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转运:患者戴外科口罩安置在救护车内,车厢开窗通风。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司机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驾驶室与车厢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将病人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做好交接记录。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1篇3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救演练;核心能力;培训

核心能力于21世纪初被引用到我国护理专业领域[1],急诊护士作为急危重症的一线服务者,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挽救患者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急诊科的工作性质,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取得急诊专科资质的护士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所必须拥有的特定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

我院处在跨越式发展时期,未来急诊科年轻护士增多,势必存在临床经验缺乏、应急能力欠缺的现象,护理安全得不到保证。情景模拟培训是一种开放性培养高素质的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它将形象生动的表现与具体的实践锻炼相结合,在培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采取情景模拟训练护士多方面的能力,分层级护士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1组织

1.1成立专业急救指导小组:从本院挑选5名具有护师职称和5年临床抢救经验的护士。理论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步骤:①每月进行1~2项急救技能培训,每月统计抢救患者数,审查抢救病例,对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案例分析。如在抢救过程中发现问题,行小组讨论,制定整改措施;②每年进行一次急救病历情景演练;③定期选派护士参加国家及省级专科护士培训班;选派护士去省、市级三甲医院ICU和急诊科进修,及分批参加市急救中心培训与考核,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接受先进理念,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1.2培训人员:全科26名护士,女性18名,男性8名。其中:年龄21~3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3名,护师10名,护士12名;学历:中专1名,大专19名,本科6名。

2培训内容

2.1理论与单项技能操作相结合:讲解相关理论、技能操作、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流程及故障排除法,急救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三大急救技术(双人CPR、电除颤术、气管插管术)。

2.2设置模拟病例现场演练:设置不同病种的急救流程和抢救技能重复性练习:如农药中毒、急性心梗、呼吸衰竭、多发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点培训内容:①设置在抢救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护士该如何应急处理;②通过预先设置抢救物品突然损坏,考核护士应对的应变能力;③模拟医患纠纷现场,提出各种棘手问题,看大家如何稳定家属情绪,控制住激烈场面,从而解决患者提出的种种难题;④层级护士在抢救中的配合及分工,做到紧张有序的执行医嘱、正确有效的处理患者;⑤转运患者过程中,突发意外,如何处理及执行汇报制度;⑥涉及科室间的矛盾和纠纷该如何协调处理;⑦将危急值报告制度、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运用于病例考核。

2.3设置层级护士抢救分工配合流程根据参与抢救的护士人数不同,其分工也有所不同。当有2名护士参与抢救时,N1或N2负责:①通知医生;②负责循环系统,建立静脉通道;③执行口头急救用药医嘱;④准备抢救仪器及治疗用物;⑤需急诊手术协助做好术前准备;⑥负责收费/补充物品/药品。N3:①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②负责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③协助医生气管插管/心脏按压;④记录抢救/治疗/护理/用药时间和内容;⑤负责抢救登记和病情交班。当有三名护士参与抢救时,N1:①负责外勤,维持秩序;②准备抢救仪器和治疗用物;③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抢救/治疗/用药时间内容;④负责补充物品、药品。N2:①心电监护,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②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③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④负责抢救登记和病情交班。N3:①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②负责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③协助医生气管插管接呼吸机;④协助初级护士进行各项操作。

3考核结果

85~90分的有6名,90分以上的有20名。对于取得考核成绩前5名的,科室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急诊护士层级培训模拟病例考核后,大家的总体业务能力、应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学习热情等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明显下降。我科先后参加两届市120急救技能大赛,分别取得团体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结论

4.1情景模拟急救演练在强化急救理论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同时也提高了综合应急能力。模拟情景演练中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有利于角色的适应,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护士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3]。在考核中,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分数作为这组护士的总成绩,让大家体会每一项措施、每一个成功都是大家团结合作的结果。

4.2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模拟情景中,经过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去想问题,使护士真正理解患者。在进行各种操作的同时,也养成了爱与患者交流的习惯,改善护患之间的紧张气氛,提高患者满意度。

Glazer指出,护士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是运用和保持知识、技能来保证护理质量,而不是拥有知识和技能[4]。建立高标准的准则来监控核心能力成为必须[5]。据有关研究表明科学有效地评价护士核心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业绩和整体的护理质量。

目前,我院核心能力的培养处于分散的状态,对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通常使用的是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没有系统的核心能力考核标准。因此,建立系统的、有效的核心能力评价标准体系,不仅是我院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春梅,邢爱红.我国护理核心能力教育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8,22(3B):664-665.

[2]陈秀荣.情景模拟急救培训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评价.武警医学,2007,18(7):517-518.

[3]许静华.提高急诊护士抢救能力的做法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54-55.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1-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急诊患者多数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危险性大、死亡率高,也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最有效的机制,为了突出急病急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建立和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高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因此,急诊护士积极参与通道的建设,对加强通道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施方案

1.1制定规范

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统一指挥。

1.1.1绿色通道负责人:急诊科主任。

1.1.2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病人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1.3急诊急救室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专用设施: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病人使用。

1.1.4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然后做好记录。

1.1.5开通生命绿色通道:急诊患者进入医院后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先检查后记帐,先住院后办手续等便捷措施。保证绿色通道在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1.1.6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如车祸、火灾往往会使患者及其家人来不及联系,被送来急诊室后又常出现各种恐惧心理,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并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为患者送水送饭、与家人联系,尽可能地安抚好患者。

1.2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

包括:①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②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类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③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如医院各医技科室的布局、推车、轮椅都时刻备用。

1.2.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如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流程,休克的抢救流程等。

1.2.2保证仪器设备完好。急诊抢救室内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护士接班时都要检查。心电图、呼吸机、洗胃机、除颤器等抢救仪器是否正常,并保证每周1次检修养护、清洗消毒,急救箱内药品及急救车内的药品每班清点,过期及时更换,少药及时补充。

2效果

自我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护士在畅通绿色通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对绿色通道第一要素人员保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医生的及时到场、护士的及时救护,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②对绿色通道第二要素仪器设施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急救室内的药品、仪器、设备物品都由护士直接管理,保证这些设备的完好。③对第三要素其他基本设备的维护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急诊护士的高素质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增加了病及家属的满意率,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体会

3.1强化、急诊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事故发生的地方,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病人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畅通绿色通道,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术,敏捷的思维,在抢救各类患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2提高了急诊护士的沟通、管理能力

急诊护士要管理好绿色通道必须与医生、护士、挂号室、药房、收款处等科室做好沟通和协调。

3.3培养急诊科护士快速有效应急能力及综合协调能力

定期开展抢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大出血处理,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到位,正确有效。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明确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通知什么人、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并能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同时协调相关科室的关系,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绿色通道也是对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3.4提高竞争力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

4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绿色通道的开展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急诊护士在积极参与急诊绿色通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抢救能力、应变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使病人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

[1]张秀玲,万凌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04.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5

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与对症处理

在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对危重患者还要进行对症处理,包括:①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并有双侧瞳孔不等大和呕吐症状,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②对失血性休克引起昏迷的患者,应大量补液,绝对禁用甘露醇。③对于伤口出血不止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待医生详细检查后再进一步处理。如需缝合伤口,要及时快速帮助医生准备缝合包及品。④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一定要有专人看护,加床挡保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以免再次摔伤。

2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在进行检查及抢救过程中,立即给予心电、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患者的病情进展随时进行了解。如出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患者吸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必要时实施气管切开。由于昏迷患者送入抢救室时均为被动仰卧位,为了防止患者因呕吐而导致窒息,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

4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及早、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路是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对于急危重患者我院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法,能确保患者在转运或搬动过程中静脉通路通畅,不至于脱出或跑针影响抢救与治疗。

5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

医生不仅要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还要及时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让家属能够最先了解病情,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为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减少医患矛盾,尽量让患者家属不要进入抢救室,在抢救结束后或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让家属探望。

6认真准确地书写抢救记录

抢救记录是医生了解抢救用药的参考,为医生补开医嘱提供依据。抢救结束后,护士必须及时书写抢救记录,来不及记录的要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力求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简要”。

7安全护送

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初步稳定,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病房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在护送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备好抢救的物品,做好准备,保证患者在转运途中的安全。

二、结果

34例创伤性昏迷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及时采取完善的护理方案,30例治愈出院,经过3个月~6个月的回访,无1例出现并发症。4例患者病情严重,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表2。

三、讨论

急诊科收治多为急危重患者,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所有的抢救设备都应处在应急状态,每天主班护士都应做好抢救设备的检查及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抢救药品要放入抢救车内,用后要及时补充,每天要查对药品的批号及有效期,对于快到期的药品要提前3个月进行更换,确保抢救用药安全。②护士长要合理排班,做到新老搭配。让一些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促进新人的业务技术尽快娴熟。

本组结果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提高,心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加强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为治疗奠定了基础,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及治疗的依从性。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定位救护模式;转运;风险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急诊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危重,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有文献[1]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因此,要有效预防回避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四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2年在危重患者转运中采用定位救护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室必须通过转运完成诊断性检查、急诊手术、专科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对照组346例中,平均年龄56.12岁;观察组372例中,平均年龄61.53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类定位1号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转运前负责检查转运工具、仪器设备的性能,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物品和药品,检查液体通路及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2号位:负责填写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并签字,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工作,交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使患者有安全感。

3号位:负责电话通知电梯、疗区做好接诊准备,与医生、助理护士共同转运患者,转运时护士应在患者头侧,严密观察病情,如有突发病情变化,应立即抢救或推到就近的科室,进行抢救。

1.2.2观察指标包括意外情况(输液管及引流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坠床、心脏骤停或窒息、坠床等)、转运时间、患者及转运科室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两组转运意外发生率、平均转运时间(min)、患者及疗区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发生意外情况主要为输液管脱落或阻断(42例)、供氧中断(26例)、心脏骤停或者窒息(21例)、血压骤降或休克(14)、其它(15例)等。研究组依次为,15例、9例、6例、5例、5例。详见表1。

3讨论

3.1定位救护模式规范转运流程,完善评估,建立了指挥系统,规避了风险。从表1可见传统的转运流程对患者的疾病缺乏预见性的判断而急于转运,在转运过程中缺乏急救措施,一旦途中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就会失去抢救时机。另外转运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未充分评估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不完全,抢救器械准备不足,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转运前对患者采取相应救护和预防措施,使患者得病情尽可能地达到稳定。转运过程中有经过训练、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且经验丰富的护随同护理,从根本上减少、防止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2]。

3.2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3],传统转运方式转运前后沟通协调工作脱节,转运前未与患者家属沟通,未向家属告知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转运前后未与相关科室联系,如辅助检查科室的预约、病区床位的安排等,延误了危重患者得治疗。本观察组转运时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定位救护模式规范化、程序化的转运分工制度,可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大大缩短了危重患者获得救命性治疗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3.3定位救护模式提高了患者及疗区满意度,本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使每个环节都顺利流畅,有条不紊,规范有序,无等待空隙,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及安全感,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融洽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也随着明显提高。因此定位救护模式是科学的、合理的,医务人员对其普遍满意。

3.4分层次人员使用,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使人力资源潜能最大发挥急救护理新模式指挥科学高效,强调团队协作,1号位护士全面指挥,统一调配,科学地进行人员分工,协调相关科室,有预见性地安排急诊手术室,急诊室的衔接工作,缩短黄金抢救时间,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提升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

危重患者转运存在高风险,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抢救成功的重要部分,通过定位救护模式杜绝和降低了危险事件的发生,为抢救危重患者争取时机,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借鉴性意见。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死亡率发挥有效的作用,对促进和提高急救的医疗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ayMW.Transportofthecriticallyill:thenorthwestmedstarexperience.Critcarenursclinnortham,2005,17(2):183-190.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院前急救;气管插管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急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在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危重症呼吸衰竭中有重要作用,在院前心肺脑复苏(CPCR)过程中尤为重要,而要在院前行紧急气管插管术,就要求出诊的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自2007年以来,在抢救197例急危重症患者中,行气管插管52例,其中院前插管48例,占气管插管的92%,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5-76岁,平均49.6岁。行心肺复苏者48例,其中心脏、呼吸骤停时间(未作基础生命支持)5min以内16例,6-10min22例,10-20min6例,超过20min4例。全组危重病例中属外伤性45例,非外伤性7例。

1.2紧急气管插管的适应证

(1)呼吸、心搏停止;(2)急性呼吸衰竭;(3)大量呼吸道分泌物需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4)中枢性或周围性呼衰。本组52例均采用经口插管,选择合适的喉镜和导管。术者根据现场情况和病人不同采取不同姿势进行紧急气管内插管,并挤压球囊人工辅助通气。无论何,应根据喉和气管内的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以显露声门,在寻找声门时要从上往下看,防止推进过深或过浅。同时应将喉镜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严禁以上门齿作为支点,否则极易碰落门齿。在气管插管准备过程中也给予挤压球囊加面罩人工呼吸,同时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药物等复苏措施。

2结果

插管一次成功38例,插管时间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前馈控制;基层卫生院;急救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06-0125-02

Theapplicationoffeed-forwardcontrolontheconveyingofcriticalpatientsingrass-rootshospitals

ZHOUYanni

DepartmentofEmergency,theAffiliatedHospitalofNingboMedicalCollege,Ningbo31519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emergencytransportpatientsnursingproblem,assessmentintheprimaryhealthhospitaltransportfeedforwardcontroltheapplicationeffectofpatientsandsomeimprovementmeasure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20101~12monthsfrom156casesofpatientswithemergencytransportoffeedforwardcontroleffect.Results43patientstransitillnesschangehappened,1casedeath.Conclusiontheemergencymedicalpersonnelbusinessabilitytrainingandfeedforwardcontrolmeasures,istoimproveemergencytransportthepatientrescuetheimportantguaranteeofsuccess.

[Keywords]Feedforwardcontrol;Grassrootshealthhospital;Emergencytransport

随着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完善,危重症患者在各级医院间的转诊、转运、途中监护抢救护理已成为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在急诊科经常接收基层卫生院转运的患者,但由于转运前和转运途中的急救准备工作并不充分,易对维持危重症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构成潜在风险。通过与基层卫生院领导的沟通,加强了急救患者转运前及途中的前馈控制,危重患者的抢救及疾病转归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为进一步探讨改进急救转运患者的前馈控制措施,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10年1~12月我院156例急救转运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基层卫生院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共156例,其中男110例,女46例,年龄5~78岁。急救转运患者的病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异位妊娠合并休克16例,脑出血18例,颅脑外伤13例,脑出血16例,严重创伤并发休克25例,乙醇中毒7例,恶性心律失常13例,各种病因引起惊厥、抽搐16例,其他5例。行驶里程<10km的31例,20~30km的113例,30~40km的12例。

1.2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前馈控制

通过我院急诊科与基层卫生院之间的工作协调,危重症患者的急诊转运在前馈控制方面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急救车的准备常规转诊前逐项落实好车辆清洁、消毒、车载急救物品清点补充等准备工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配置多功能型救护车,满足不同病种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急救需要[1];②救护车车载急救设备定期安装调试,确保始终处于待用状态,如属于普通型救护车,应及时增设吸引器、简易呼吸囊、心率监护仪等设备,备足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等;③备足氧气,尤其是确保需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的氧气供应,危重患者转诊前应确定患者氧疗流量、浓度,结合途中耗时计算出备氧量,并利用氧气瓶接口转换装置及时完成车上氧气瓶的更换,实现设备的正常工作;④配备折叠式活动陪属床,满足患者途中的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的调整。

1.2.2工作人员的准备转诊前随车医护人员应及时向值班医师了解病情,就转诊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注意事项采取对应措施,核对所需急救药物与物品;确定转诊后,医护人员和责任护士共同为给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胸腔引流管、静脉留置针等须做好妥善固定工作,防止患者搬动后出现滑脱情况;气管切开处吸氧患者转运前充分吸痰与给氧[2]。

1.2.3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①危重患者均应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并作对症药物治疗;对不同危重症患者需采取不同处置措施,肠梗阻患者应经鼻留置胃管,颈椎骨折患者注意用颈托固定患者头部,路途较远并采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应留置尿管,躁动型患者必要时可采用镇静剂和四肢约束带;②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应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护,针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变化以及输液管、输氧管、胃管等设备通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③接近转诊医院时,护送的医务人员应及时通知医院急诊科室做好接车准备,简要转达患者病情,以便急诊科室及时联系实验室、CT室、放射科等提前做好检查准备,为危重症患者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2结果

经过前馈控制的实施,急救患者的转运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转运途中43例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占27.56%;其中包括心律失常加重11例,创伤出血加重3例,血压骤降11例,呼吸、心跳骤停6例,分泌物阻塞6例,抽搐加剧、烦躁不安3例,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得到妥善恰当处理,其中1例因为病情太重抢救无效死亡。无医疗纠纷发生。

3讨论

从156例急救转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看,83例(53.20%)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需要输液、吸氧、吸痰,并对其意识、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其中43例患者途中病情发生变化,护送医务人员进行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抢救处理,3例抢救无效死亡。由于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大多带有4条以上管道(吸氧管、输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心电等),救护车在行进途中易出现震荡、摇晃,可能导致管道脱出、液体输入不畅或输液肢体局部肿胀等情况,加之救护车内空间狭窄、震动摇晃,护理人员重新穿刺、插管困难。

其次,急诊转运患者年龄分布区间为5~78岁,男性患者较多。其中16~35岁患者42例(26.92%),主要属于车祸、斗殴等外科创伤患者;51~78岁患者50例(32.05%),主要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或呼吸、消化道系统的疾病。总的来看,急诊转运患者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病种组合复杂。同时,急救患者在由基层卫生院转运过程中,由于急救仪器、设备相对简单,事故现场、车祸伤者等抢救处理与转运需要同时进行[3],要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监护、抢救措施确实完成,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各项车载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尤其是对新仪器使用技术的掌握,并熟悉院前院内急救知识,具备快速的应急应变能力[4]。

针对基层卫生院急救转运中存在的各项护理问题及特点,应有计划地批次组织急救转运前反馈控制措施培训包括急救医学、急救护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与急救护理技能训练,确保急救转运患者生存率。每月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模拟训练,讲授急救技术及各类抢救仪器的使用、保养方法,确保随车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车载急救仪器,进而有效加强基层卫生院的院前急救转运护理水平,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理好转运途中的护理问题,降低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致残率、病死率[5-6]。

[参考文献]

[1]彭大云.急危重症患者陆地远程转运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5-56.

[2]李乐愚,温杏良.医院整体搬迁过程中患者转运方案的制订及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9(5):23.

[3]谢晓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67.

[4]张美芳,田丹.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6-37.

[5]孙雷.如何做到危急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在转运途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10,23(1):121-123.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

【关键词】急诊;预防;危重患者家属;纠纷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不可逆转性强,当危重患者病情出现紧急情况时,放在第一位的是抢救患者的生命。而此时患者家属心理处于一种高危状态,特别是在目睹亲人突然死亡之后,一部分患者家属会认为抢救工作未到达预期效果,对医疗护理技术产生质疑,在语言或行为上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另一部分则表现为哭泣、无语、表情淡漠、绝望,甚至出现轻生等行为。这些举动无疑会严重影响了其他就诊患者,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如果处理不当还会演变为一场无休止的纠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抢救患者同时注重对家属的沟通,将有效的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将护患纠纷降到最低点,赢得了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现将做法汇报如下:

1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抢救工作

娴熟的操作技术是沟通成功的纽带,也是对患者家属最好的安慰剂。护士在医生到达之前,应根据初步的评估和判断对患者实施紧急处理,如测量血压、给氧、吸痰、止血、配血型、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肺复苏等;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处理情况和效果,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认真做好各种抢救记录,正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熟练掌握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以及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配合医生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护士娴熟的操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重视家属心理,做好解释工作

以往抢救,护士无暇顾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此时正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的最好时期,在抢救时应有护士不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当医生向家属解释病情时,护士应进一步解释,如“患者病情很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我们会竭尽全力抢救的”。使其在心里上有一段适应过程,以能承受不幸消息的打击,当家属面对亲人受到死亡威胁时,常表现出惊恐、否认、不知所措,对外界事物及语言的刺激承受能力非常弱,所以护理时应注意态度温和、语言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和冲突性的语言。对于年老体弱、情绪激动的家属患者可安排在休息室。在医生宣布患者临床死亡之前,留意家属的言行和举止,事前的关怀和帮助往往可以减轻他们失去自亲的悲伤,并有助于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3严谨工作作风、赢取家属信任

急诊护士对死亡是司空见惯,但是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是种生离死别的巨大痛苦,所以护士不应该对患者家属的反应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甚至照常谈笑风生。急诊大部分患者属于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常具有震惊、否认、悲痛欲绝等心理特征,给沟通造成很大的难度,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良好的忍耐力以及应变能力。同时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端庄稳重的举止、严肃庄重的表情、沉着冷静的神态、娴熟沉稳的动作以及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也会感染家属,取得信任和尊重。

4给予患者家属减轻悲伤的心理支持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10

开展组内考核与组间竞赛活动制订各亚专业组培训计划和建立考核体系,制订亚专业涵盖到的各种培训项目评分标准,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工作职责完成度和患者满意度。开展组内考核、科内考核。各小组成员考核合格后,进行组间轮训,并分批次培训考核全科人员,以点带面促使全科护士共同进步。

调查方法

1综合能力以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为考核目标,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三大部分,具体考核内容理论方面包括:常用抢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技能考核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的术中配合、洗胃术、呼吸机的使用及参数调节、CPR、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血液灌流术、气囊滞留物清除术、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呼吸末CO2监测等专科技能。德、智、勤综合素质主要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团队合作意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应急应变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采取笔试的形式由护士长统一出题。操作技术考核在组内培训及组间轮训结束后,采取实际操作的方式,随机抽取4项我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试,作为技术考核成绩。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独立答题、现场交卷、现场核查问卷的方式对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前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四个等级,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由护理部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管理能力、护患沟通等,评价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亚专业组模式前后均随机调查患者或家属100例,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抢救成功率主要以我科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为对象。通过信息科病案首页采集培训前后抢救患者资料各100例,选择标准为50~60岁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男性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史,参加抢救的医师均为副主任职称及以上。以抢救成功(即呼吸心跳恢复)为统计指标。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亚专业分组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建立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亚专业分组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调查,患者满意度由亚专业分组前的87%提高到分组后的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

3亚专业分组前后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亚专业分组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9%,分组后抢救成功率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3讨论

急诊护理亚专业组发展现状

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自1979年美国急诊医学正式成为第23个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临床亚专业,急诊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成为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二级学科。而与之对应护理亚专业组并未建立。

因急诊医学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急诊科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望。在欧美国家,急救护理人员必须通过急救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上岗操作,我国相当多的综合性医院与国外急诊护理发展有较大差距。为培养急诊专科护士,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并开班授课,可见中国急诊护理人员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正逐步与国际专科护士的培训、认证相衔接。这也是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的可行途径,但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各地仍在进行急诊护理模式的探索。

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的优点

1可促进急诊医学亚专业发展,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急危重症监护过程。急诊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急诊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院前、院内急救和急危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模式是现代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急诊亚专业建设是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重点。临床专科的显著特点是疾病谱、诊断、治疗和护理均有自身的区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现代急诊医学已分化出小儿急诊、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灾难医学、创伤医学、危重病医学、中毒医学等亚专业。不同的亚专业面对的对象也有不同的特点,故诊断、治疗和护理也应该有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因此,为适应急诊亚专业的发展,建立区别于其他专科的一体化模式的急诊护理亚专业队伍可促进急诊亚专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

2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整体水平,而如何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得到最优质、高效、便捷的急诊专科服务也日趋成为不断努力的新目标。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医疗发展。而通过各亚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实施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急诊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激发学习热情,进行组内培训和各组间的交流学习及科内的业务学习,开展组内考核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自觉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与方法挽救患者的生命,成为合格的急诊护理专科护士。从而以点代面达到全科的共同进步,提升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成为急诊专科护士。表1、2结果显示,经过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此形式下建立护理亚专业组模式,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1篇11

【关键词】急诊护士;专业素质;行为转换

随着现在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迫在眉睫。在急诊救护工作中,护士不仅要争分夺秒的做好抢救治疗、观察等护理工作,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稳定的情绪,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笔者针对急诊工作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就如何稳定护士的情绪和行为转换的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1锻炼稳定的心理因素,应对自我的主动行为

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性质较为独特,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求急诊科护士对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病情、果断决策、争分夺秒的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在平常的训练中提高业务水平及心理适应能力。以备在急救患者到来,医生未到达之前迅速主动的准备抢救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抢救中各项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记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设法快速通知医生。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为危重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这些都是提高抢救质量的重要环节。

2注重协作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与合作行为

成功的抢救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必须有一支齐心协力、能力互补,有高尚医德、浓厚集体意识的医护战斗集体。在急救过程中,组织者要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工不分家,互相协调,急而不慌,忙而不乱。快而准的做好每项工作。科室要注意树立护士的集体意识,培养护士集体就是家的观念。急诊抢救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行为上相互影啊,相互依附,大家属于共同一个集体,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可能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影响抢救质量。

3注意护理的公关意识,恰当的处理好护患关系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篇12

【关键词】急诊流程图;外科危重患者;抢救效果

急诊科是多种急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由于患者多,且病种复杂,而抢救时间又十分的紧迫,因此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1]。急诊科抢救患者的责任重大,而危重患者在抢救室中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抢救,其中抢救措施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急诊科的急救工作应该具有规范化与程序化,整个抢救工作应该是急而有序进行,这就要求有适合的护理模式来保证外科危重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这就要求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醒的头脑,还要了解自己的责任及明确工作的前后顺序[2]。流程管理(PM)是一种以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系统化护理方法[3]。本研究应用急救流程图对外科危重患者来进行抢救对外科危重手术患者先进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科危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6~82岁,平均(45.5±8.6)岁,其中男68例,女52例。疾病类型:呼吸系统20例,脑血管系统31例,心血管系统22例,外伤34例,其他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程序,即依据患者出现的早晚及实际需要,安排护理人员,每个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都没有明确定位。试验组外科危重患者实施急诊流程图进行抢救:依据本院总值班及医务办公室对去年全年处理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相关人员针对救治环节上有不衔接的现象,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依据卫生部关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指导原则把外科危重患者分为ABC类[3]。要求各手术科室对抢救急危重手术患者时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同时还构建急危重手术患者的救治流程图(图1),然后在急救工作中要合理应用救治流程图,具体如下:(1)由经验丰富的护师来接诊及分类所收治的外科急危重手术患者,并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好每位患者术前的物品准备工作;(2)患者入手术室后观察急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精确的护理诊断;(3)根据详细的护理诊断按照救治流程图对ABC类手术患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分派不同的护理人员来配合手术医生迅速进行抢救[4-5]。

1.3评价指标危重患者的平均手术救治时间是从开始抢救到患者脱险或死亡的时间。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指从采取抢救措施,到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进而转到相关科室的比例数。本研究中关于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测量[6]。使用统一的游离标尺,游离标尺上有10个刻度,两头分别为“0mm”与“100mm”,其中不满意是“0mm”,十分满意是“100mm”,数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在平均手术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医生和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既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又是医疗活动集中场所,同时还是接待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7-9]。由于急诊科患者的流动性很大,护患关系建立的时间有很短,加上由于起病突然而导致患者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及纠纷[10-11]。对外科危重患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这样可能会使贻误患者病情的事情避免发生,就会挽救患者的生命。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基于多专科门诊急诊医学既强化了院前的急救治疗,又强化了院内危重症的监护治疗,这就对护士的素质和护理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使护士迅速成长,大幅度地提高护士的专科素养,就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及规范的专科培训。流程管理(PM)是以业务流程的再造及优化作为基础,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适宜于急诊科的护理方法。

传统外科危重患者手术以护士轮流值班为主,这种值班制既满足不了急诊专科的发展,而且还延长了救治外科危重手术患者的时间,这样会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更甚者还会使危重患者丧命。有学者报道急诊科90%的纠纷不是医护人员的技术质量问题,而是在抢救患者过程中的急救流程及管理出现了问题[12]。本研究为提高抢救外科危重患者的效率,以120例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流程图,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对外科危重手术患者先进行来接诊及分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流程,然后再根据特定的救治流程来配置不同的护理人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实施救治流程图急救护理,可以使外科危重患者平均抢救缩短了,而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这也就是说患者的抢救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医生和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样的结果表明救治流程图可以使救治工作得到规范化及程序化的急救分工,使每位护士均明确职责并主动地参与急救,能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及评估,并能果断且有条不紊处理突发事件,使抢救工作做到急而有序且行之有效,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分工不合理与职责不明确而造成的急救工作忙乱及低效,又可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综上所述,在外科危重患者手术中实施急诊科的救治流程图是对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这使护士在操作与抢救过程中心里比较踏实,不会因设备及抢救物品而担心,这就会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而让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均得到了保障,结果抢救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井井有条且高效的护理工作还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74.

[2]陈月媚,黄艺仪.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60.

[3]高兴莲,王曾妍,吴荷玉,等.急救流程图在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20):15-17.

[4]吴晓燕,董娟,胡慧,等.流程图卡片对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应急能力作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171-172.

[5]YuChihChen.Restructruingtheorganizationalcultureofmeidcalinstitutions:Astudyonacommunity,hospitalintheIlanarea[J].JournalofNursingResearch,2008,16(3):211.

[6]韩淑鹏,付晓丽.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6-14.

[7]薛桂霞.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97-99.

[8]刘实,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30-2731.

[9]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9.

[10]周圣春,丁优娜.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1-62.

[11]黄和雪,张荣,蓝莹,等.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75-7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例(12

    - 阅0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不抛弃,不放弃;急诊护理;以人为本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的第一线,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

    免费教案范例(3篇)

    - 阅0

    免费教案范文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人民政府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